|
伊戈尔
|
机械行业
|
2024-06-03
|
22.18
|
--
|
--
|
25.10
|
13.17% |
|
25.10
|
13.17% |
|
详细
公司深耕电源领域,产品不断延展公司成立于1999年,2017年上市,公司深耕电源领域,致力于向全球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电源、组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实施“2+X”战略,基于电力电子技术,以能源产品和照明产品为基础,同时孵化车载电源、通信电源等产品为辅助的“2+X”战略布局。 变压器景气度高,公司加速出海受电网升级改造、新能源建设等影响,海外市场变压器需求景气度高,而供给相对产能不足。公司在2020完成了35kV北美升压变的开发,一次性通过UL认证。公司海外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较强,同时持续加大渠道布局,直销占比有望增加。公司积极完善全球产能布局,美国、墨西哥工厂正在推进。产品端,变压器产品线不断延伸,从升压变压器逐步延伸到配电变压器、箱式变电站等。 磁性元件充分受益光伏需求增长磁性元件/电感是逆变器重要零部件,在逆变器中成本占约14%,属于价值量较高的部件。未来充分受益光伏需求增长。公司新能源业务客户以头部逆变器企业为主,持续拓展中小客户。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收入43.94、53.56、69.03亿元,同比分别+21.04%、21.90%、+28.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4.45、5.90亿元,同比分别+71.44%、+23.93%、+32.72%。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估值分别为24x、19x、1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风险。
|
|
|
海兴电力
|
机械行业
|
2024-03-06
|
37.60
|
--
|
--
|
39.30
|
4.52% |
|
55.39
|
47.31% |
|
详细
领先的智能电表出海企业,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进军海兴电力成立于1992年, 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电表出口企业,目前业务涵盖用电设备、配电设备、新能源三大方向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开始深耕国际市场,产品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用电产品外,公司积极拓展配电和新能源业务,从单一用电产品供应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进军。 配用电业务快速增长, 新能源有望成为新增长极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以及电网智能化的发展和升级换代, 持续带动电力设备投资需求。当前全球电网投资仍滞后于电源侧投资,未来电网投资建设有望进一步加速。公司以用电设备业务起家, 凭借在系统软件、 AIoT、通信等技术方面的领先布局,形成了较强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公司凭借在配用电业务积累的技术优势与全球市场渠道,积极布局工商业储能、光储充虚拟电厂业务,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出海+软件, 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深耕全球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工厂、子公司、办事处,具备丰富的全球化管理和运营经验,短期内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公司重视软件业务能力, 子公司海兴泽科已获得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认定,获得全球最高等级CMMI 5级认证,是行业内极少数可面向全球市场提供高质量软件集成服务的企业。 2023H1海兴泽科贡献利润0.88亿元,占公司当期归母净利润20.21%。 公司价值:轻资产、高现金、高分红公司整体业务属于属于重研发设计、轻资产商业模式。 公司近年来收现比、净现比基本维持在100%以上,收入与利润质量较高。 公司自2016年上市开始每年现金分红, 截至2022年度累计分红14.3亿元,上市以来现金分红率35.38%,近年来现金分红率保持在50%左右。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配用电业务发展, 以及新能源业务第二曲线的增长。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8.23、 10.67、 13.78 亿元,同比分别+23.94%、 +29.56%、 +29.18%;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 年 PE 分别为 21x、 16x、 1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经营风险, 新能源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
|
|
|
尚太科技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08-21
|
55.43
|
--
|
--
|
56.20
|
1.39% |
|
56.20
|
1.39% |
|
详细
事件概述2023年8月10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7亿元,同比-11%;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42%;扣非归母净利润3.90亿元,同比-43%。 分析与判断23H1 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盈利能力承压我们认为,供需反转下,负极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均价走低,致使公司盈利能力承压。23H1,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出货量为5.22万吨,同比增长4%;单价3.11万元/吨,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1%;毛利率为31%,同比下降15.46pct。但从全行业看,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具备成本优势,单吨盈利水平依然行业领先。 新品放量叠加年底需求回升,看好下半年出货增长公司储能电池用负极材料产品开发取得初步成效,订单量显著增加,23Q2出货量处爬坡阶段,预计23Q3将进一步放量。此外,随年底旺季到来,预计包括快充产品在内的下游客户需求将有所提升。根据客户订单情况,目前公司开工率、排产计划均呈上升趋势,预计23Q3开工率和产销量将继续走高,后续将接近满产满销状态。产能扩张方面,山西四期项目处土地平整阶段;同时,公司有意向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设产能,为长期出货进一步增长打好基础。 成本优势显著,23Q4单吨盈利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层面,考虑需求旺季到来及负极均价“触底”,预计后续负极市场价格将企稳。公司层面,一体化生产模式、领先的生产工艺及优惠电价政策,共同筑牢负极业务成本优势。预计公司在23Q3完成对前期高成本库存出货后,有望凭借成本优势,在23Q4实现负极材料业务单吨盈利水平的“触底回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 51.1、63.8 和 83.7 亿元,同比+7%、+25%和+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0、12.3 和 16.3 亿元,同比-23%、+23%和+33%,对应 PE分别为 15、12和 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延续低价竞争,公司新品出货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
|
|
|
双良节能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3-07-20
|
11.70
|
--
|
--
|
12.21
|
2.43% |
|
11.98
|
2.39% |
|
详细
投资摘要事件概述7月14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5.8~6.8亿元,同比+64%~+92%;上半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2~6.2亿元,同比+54%~+84%。 7月18日,公司全资子公司近日收到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送达的《中标通知书》,招标范围为间接空冷系统的设计、供货、安装施工及试运行等中标金额为人民币3.92亿元。 分析与判断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2实现归母净利润0.8~1.8亿元,环比-64%~-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2.3亿元,环比-68%~-42%。我们认为公司二季度盈利环比大幅下滑主要和硅料硅片价格在2023Q2大幅下滑、公司硅料或存在跌价损失有关。 公司空冷订单增速亮眼,拓展绿电制氢业务,开辟新增长极。2023年至今公司空冷系统订单累计金额约11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空冷设备收入。 公司目前300台套绿电制氢系统产能已于今年5月完工,大全、润阳已经成为公司制氢系统客户。我们认为公司节能节水业务稳扎稳打,顺应市场趋势拓展制氢业务,多轮驱动业务长期成长。 硅片产能继续推进,完善切片产能布局。公司三期50GW硅片项目已经于2023年3月开工,建成后公司硅片产能将实现90GW,规模优势夯实行业地位。同时,随着23Q2硅料价格快速回落,硅片业务成本大幅降低,公司下半年单晶硅业务盈利能力有望企稳回升。2023年6月,公司与新霖飞合资25GW大尺寸单晶硅切片项目开工,我们认为公司完善切片产能布局,有望减少非硅成本、增厚利润。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5.82、314.26、331.6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3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01、29.12、3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16%、7%。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 年PE分别为9、8、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聚和材料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6-20
|
87.00
|
--
|
--
|
102.90
|
18.28% |
|
102.90
|
18.28% |
|
详细
投资摘要我们为什么看好银浆行业?我们认为光伏行业终端需求快速增长、以及N型时代单w银浆耗量和加工费提升将带动银浆行业市场空间快速扩张。根据PV Infolink数据,2023年光伏终端需求同比增长43%,而TOPCon单位银浆耗量预计下降仅约20%,终端装机快速增长是银浆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的主要驱动力。另外,2023年预计TOPCon市占率将达到25%以上,TOPCon单w银浆耗量比PERC高3-4mg,HJT单耗高于PERC约 6mg/W,同时N型银浆的加工费也高于PERC。N型占比提升不仅带动银浆需求增加,也带动市场空间高速增长。 我们认为银浆产品壁垒在于需要平衡薄片化发展、电池片效率、良率以及浆料稳定性。银浆原材料银粉、玻璃粉以及有机载体的相关参数以及配方对浆料触变性、欧姆接触、浆料高宽比以及印刷性能等有影响,进而影响浆料导电性能、电池转换效率、稳定性等。另外,薄片化也要求银浆烧结过程中有良好欧姆接触的同时,减少对硅基体腐蚀进而避免破坏PN结。 银浆未来将继续沿着光伏“降本增效”的核心发展原理,通过降低银耗+银粉国产化路径降本,通过继续改善接触电阻特性、降低复合损失方式增效。降低单w银浆耗量方式主要包括多主栅技术(MBB)、SMBB、0BB等。接触电阻特性改良可以通过改进银浆材料和配方实现。 我们为什么看好聚和材料?产能释放+国产银粉比例提升+TOPCon占比提高有望带来量利齐升。公司2023年产能预计实现3000吨,公司作为银浆龙头将充分受益2023年光伏终端需求快速增长,实现放量。 TOPCon 2023Q1产品占公司出货比重约10%, 2023Q3公司TOPCon银浆市占率目标40%-50%。2022年公司进口银粉使用比例仍约40%,我们预计随着未来公司国产银粉使用比例继续提升叠加银粉自供,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由于TOPCon浆料加工费高于PERC,预计公司TOPCon占比提升后将带动盈利能力上行,实现量利齐升、打开盈利空间。 公司财务稳健,市占率稳居第一,并有望借助综合运营管理优势推动市场份额进一步上行。公司运营管理能力优异,期间费用率改善明显,2022年人均创收1918.65万元,人均创利115.4万元,远超同业。同时公司严格执行内部结算制度,应收账款管理能力优于同业。我们预计公司扩产完成后,将借助较强运营管理能力结合产能优势,实现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高度重视研发,深度绑定核心人才,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公司研发费用率维持3.5%左右,2022年 研发费用超过2.1亿元,研发投入显著超过同业。 公司核心研发人员均持有公司股权。公司通过多年积累,累计获得专利330项,并通过收购SDI专利,完善知识产权体系。 多元化产品布局贡献增长弹性。公司除银浆产品外,还布局泛半导体与胶水产品,我们认为公司将充分受益于5G、MLCC等行业发展,业绩增长弹性可期。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4.02、135.7、153.17 亿元,同比分别+60%、+31%、+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1、8.21、9.97 亿元,同比分别+49%、+41%、+21%。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 年PE 分别为25、18、14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能扩产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双良节能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3-04-27
|
13.49
|
--
|
--
|
14.64
|
8.52% |
|
14.64
|
8.52% |
|
详细
投资摘要事件概述4月24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44.76亿元,同比+278%,归母净利润9.56亿元,同比+2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98亿元,同比+277%。 分析与判断单季度来看,2022Q4公司实现营收57.31亿元,同比+267% ,环比+29%;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5%,环比-73.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21.51%,环比-78.07%。我们认为公司2022Q4营收规模与盈利均明显下跌主要为四季度硅片降价所致。 节能节水业务2022年稳步增长。节能节水系统整体营收27.37亿元,同比+7%,毛利率为23.5%。其中溴冷机实现营收9.91亿元,同比-17%,毛利率为27.68%;空冷器实现营收11.42亿元,同比+20%,毛利率为16.38%;换热器实现营收6.05亿元,同比+47%,毛利率为30.13%。 多晶硅还原炉受益于上游硅料快速扩产。2022年实现营收29.05亿元,同比+197%,毛利率为34.74%。 公司单晶硅业务推进顺利,2022年实际产能实现40GW,实现营收86.05亿元,毛利率7.86%。我们认为公司提前锁定进口石英砂供给,保障硅片业务顺利拓展,叠加上游硅料价格下降与在手订单充沛,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硅片业务将实现量利齐升。 公司切入组件业务,5GW产能已建设完毕。公司全资子公司双良新能科技作为组件运营主体,一期5GW产能已于2022年内建设完成并实现销售。2022年组件实现销售1408.52万元。2023年已有超过3亿元订单在手,我们预计公司组件业务将进一步开拓,协同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完善蛙跳式布局。 投资建议公司硅片产能爬坡顺利,进口石英砂供给提前锁定保障公司23 年硅片出货与盈利,叠加组件业务拓展与设备业务在手订单饱满,因此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2.94、314.26、331.6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35%、6%;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7、29.76、33.0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9%、11%。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 年PE 分别为9、9、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高测股份
|
|
2023-04-10
|
48.98
|
--
|
--
|
74.96
|
8.72% |
|
55.00
|
12.29% |
|
详细
事件概述 投资摘要4月3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5.71亿元(同比+127.92%);实现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356.66%)。其中2022Q4: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132.41%,环比+61.43%);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489.3%,环比+88.54%)。 分析与判断切片业务开始放量,高景气有望延续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2022年贡献收入9.29亿元,同比+778.15%,是增速最快的业务。盈利能力上,随着产能释放、规模效应显现,切片业务毛利率大幅增加,2022全年毛利率45.45%,同比+16.73pct。我们认为受下游需求高增及石英坩埚紧张影响,硅片环节有望持续高景气,同时在细线化、薄片化背景下,公司“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切割工艺”融合发展及技术闭环优势将更加凸显,有望进一步享受技术红利。客户方面,公司已经与通威股份、美科股份、京运通、双良节能、润阳光伏、英发睿能、亿晶光电、华耀光电等光伏企业建立了长期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合作关系。公司2022年末切片产能合计21GW,规划总产能52GW,预计2023年相关项目顺利实施,持续释放产能。 光伏切割设备&金刚线业务优势延续,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切割设备方面,公司市占率继续稳居第一,与晶澳、晶科、高景、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均签订了大额设备销售订单,毛利率稳中有升。 2022年末公司光伏切割设备类产品在手订单合计金额14.74亿元(含税),同比+74.03%。金刚线方面,公司凭借一体化技术优势持续推动细线化,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管控实现毛利率大幅改善,2022年金刚线毛利率43.1%,同比+7.19%。公司2022年底金刚线产能4000万公里,预计2023年底进一步提升至9000万公里。 创新业务技术优势明显,未来增长可期公司凭借高硬脆材料切割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和产品布局。继半导体、蓝宝石、磁材之后,公司成功拓展了碳化硅切割场景,在行业内独家实现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批量销售,实现碳化硅领域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快速渗透,基本覆盖行业新增金刚线切片产能需求。2022年创新业务(设备+耗材)收入 1.57亿元,同比+48.93%。2022年末,公司创新业务设备类产品在手订单合计 7279万元,同比+68.72%。 ? 投资建议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光伏领域“设备+耗材+切割工艺”技术闭环优势及创新业务等增长潜力。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1、15.82、20.04亿元,同比分别+54.9%、+29.5%、+26.7%,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 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项目进度延后;金刚线&硅片价格下滑;金刚线&切片代工竞争加剧。
|
|
|
中来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3-02-20
|
17.82
|
--
|
--
|
18.16
|
1.91% |
|
18.16
|
1.91% |
|
详细
事件概述2023年2月15日公告,张育政女士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浙能电力转让约1.0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9.70%)事宜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完成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日期为2023年2月13日。本次交易完成后,浙能电力将持有公司9.7%的股份,并控制公司19.7%的表决权。实际控制人将由林建伟先生、张育政女士变更为浙江省国资委。根据此前公告,浙能电力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受让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17.18元/股,转让总价款约为18.17亿元。 四度转让股权终成功,浙江省国资委成实控人。公司曾试图先后向乌江能源、杭锅股份以及姜堰道得转让股份以缓解资金压力,三次均以失败告终。公司2022年4月撤回定增申请,募资进展受阻,叠加山西16GWTOPCon电池项目、2.5亿平背板扩产以及20万吨工业硅和10万吨多晶硅项目同时进行,公司资金压力较大,前期计划通过银行融资、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实控人变更后,有望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融合发展的优势,浙能电力将为公司提供融资支持,有望缓解公司资金压力,助推三项目顺利拓展。 TOPCon电池与背板业务持续扩产,公司业绩弹性有望释放。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46亿元~4.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我们认为公司实控人变更后,公司电池与背板产能进展有望加速,收入有望快速增长。受益于产业链上游降价,公司电池片盈利有望改善,量利齐升,助推业绩弹性释放。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9.29、176.88、247.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62%、4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2、9.21、14.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135%、60%。当前股价对应22-24年PE分别为51、22、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池与背板扩产不及预期风险;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
|
高测股份
|
|
2022-10-31
|
92.83
|
--
|
--
|
95.88
|
3.29% |
|
95.88
|
3.29%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0亿元(同比+125.18%);实现归母净利润4.28亿元(同比+283.89%)。其中2022Q3:营业收入8.55亿元(同比+126.78%,环比+9.72%);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396.9%,环比+36.44%)。 毛利率持续提升。公司Q1-Q3综合毛利率逐季提升(37.66%、39.4%、41.55%),我们认为主要是切片服务收入占比不断增加所致。Q3费用率17.73%,环比略增,主要为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略增(7.88%、7.71%)。 切片服务产能持续推进,盈利高景气。公司乐山及建湖项目持续推进,预计2022年底产能21GW,总产能规划47GW,预计2023年全面达产。我们认为公司切片代工服务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公司设备、耗材、工艺综合能力,切片水平行业领先。目前客户包括通威、京运通、美科等行业领先的硅片、电池及一体化企业,且仍在持续拓展。 切片服务收入构成为代工费+剩余硅片外售+硅泥等废料外售,受益于需求旺盛及石英坩埚紧张等因素,加上公司在薄片化、细线化方面技术进步,预计未来切片服务业务将持续保持高景气。 切片设备+金刚线业务持续稳健增长。公司是光伏切片设备龙头,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硅片产能持续扩张,公司切片设备在手订单充足。金刚线方面,得益于切片业务协同,公司细线化等方面行业领先。Q1完成一机十二线技改,总产能2500万公里,同时公司规划壶关1.2亿公里金刚线项目(一期4000万+储备8000万公里),目前一期4000万公里已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达产,届时总产能6500万公里。凭借产品优势与产能扩张,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创新业务新增长极,碳化硅率先突破。创新业务包括半导体、蓝宝石、磁材切割领域的设备及耗材销售,公司在高硬脆材料切割积累深厚,随着相关领域金刚线切割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创新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及切片服务外的新增长极。目前在碳化硅方面进展较快,2022年6月以来,公司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累计签单12台,基本覆盖行业新增金刚线切片机产能需求。 转让轮胎检测业务,全力聚焦高硬脆材料切割。公司公告拟将轮胎检测业务转让给青岛厚泽锦业,转让价格3300万元。轮胎检测业务为公司起家业务,随着公司光伏及创新业务的快速成长,轮胎检测业务占比下降至较低水平,2021、2022H1收入占比分别为3.59%、1.82%。 公司转让轮胎检测业务,可以使得公司将战略资源聚焦于高硬脆材料切割领域,全面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公司高硬脆材料切割领域(设备、材料、工艺)平台化发展进一步加速。 投资建议受益于切片业务快速放量,以及切片设备、金刚线以及创新业务稳健增长,公司有望保持较高成长速度。基于切片服务持续高景气及创新业务进展较快等因素,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5、8.96、12.9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51%、45%,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6、24、16 倍。继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度延后;金刚线&硅片价格下滑;金刚线&切片代工竞争加剧。
|
|
|
中来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2-10-26
|
16.11
|
--
|
--
|
19.06
|
18.31% |
|
19.70
|
22.28% |
|
详细
投资摘要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6.24亿元,同比+84%;归母净利润3.43亿元,同比+36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898%。 单季度来看,公司盈利Q3环比略有下降。2022Q3公司实现营收29.86亿元,同比+70%,环比+14%;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164%,环比-2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335%,环比-6%。我们认为随着上游硅料产能逐步释放,公司电池与组件业务成本将得到改善,伴随山西一期4GW产能释放,将为公司贡献一定业绩弹性。 动力供应进度稍晚,山西一期4GW爬坡放缓。公司山西规划年产16GW电池项目,其中一期4GW于6月30日首片下线,但是由于动力供应进度稍晚于预期,影响产能爬坡,预计一期4GW将于四季度全面量产。目前山西量产电池片转换效率已达24.8%(11主栅),电池银浆耗量已降低至130mg/片。一期剩余4GW已经启动设备选型采购事宜。 公司背板业务推进顺利,22年底扩产至2.2亿平,募资共将扩产2.5亿平。公司预计22年底前背板扩产至2.2亿平方米。公司预计投资8.82亿元扩产2.5亿平通用型背板项目,目前已经完成立项审批,正处于项目环评等报批手续。 投资建议由于疫情、定增中断、硅料价格持续高位、户用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山西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原因,电池与组件出货以及户用安装进度不及预期。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9.29、174.97、25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8%、60%、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42、6.75、12.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41%、53%、87%。 当前股价对应 22-24年 PE 分别为 42、27、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募资不及预期;背板扩产不及预期。
|
|
|
双良节能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2-10-20
|
17.32
|
--
|
--
|
16.68
|
-3.70% |
|
16.68
|
-3.70% |
|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近日接连签订设备订单。10月10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双良新能源与合盛硅业签订约4.3亿还原炉设备及备件订单。10月14日,公司发布公告,与新疆其亚硅业签订换热器等设备合同,共计1.12亿元。10月17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双良新能源与青海丽豪签订约2.55亿元多晶硅还原炉设备合同。 公司还原炉在手订单充沛,有效支撑明年业绩。自2022年以来,公司签订多晶硅还原炉(包括模块、撬块等)订单合计近38亿元,其中预计22年内交付完成的订单金额总计近25亿元,部分最迟23年初交付完成订单金额合计约13亿元。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为明年业绩提供有利保障。根据PV Infolink数据,2023年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产能预计新增约97万吨,我们认为公司仍将持续受益于硅料扩产带来的还原炉设备订单。 公司蛙跳布局,多业务协同共驱成长。公司跨越式布局还原炉、单晶硅和组件业务。公司部分还原炉客户如新特能源、大全、永祥等,同时为公司硅料供应商,从公司硅片进展持续超预期可见双边合作机制保障了公司硅片业务顺利拓展、盈利持续向上。 切入光伏主产业链,带动节能节水装备销售。此轮硅料涨价吸引诸多企业进入,掀起扩产热潮。公司作为多晶硅还原炉行业龙头,不仅还原炉装备订单同比大幅增长,还因切入更多硅料客户,带动了节能节水装备销售。自2021年以来,公司换热器、空冷器客户开始切入通威、新特能源、青海丽豪、其亚硅业等客户。我们认为公司多业务协同发展,未来成长可期。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3.38、215.50、28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32%、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9、19.45、2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79%、46%。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29、16、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双良节能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2-10-18
|
17.09
|
--
|
--
|
17.33
|
1.40% |
|
17.33
|
1.40% |
|
详细
10月月13日,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报告:2022前三季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7.45亿元,同比+286%;归母净利润8.30亿元,同比+3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97亿元,同比+414%。 单季度来看,2022Q3公司实现营收44.49亿元,同比+337%,环比+74%;归母净利润4.77亿元,同比+539%,环比+1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0亿元,同比+558%,环比+95%。 公司为40GW单晶硅二期拟发行可转债募资26亿元。 今年8月,公司完成定增,为一期项目募资34.88亿元。目前单晶一厂和二厂共1360台单晶炉已实现满负荷生产。公司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共募资26亿元,用于二期项目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预计年内可实现50GW产能。我们认为公司发行可转债有利于保障二期项目顺利开展,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产能规模、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公司产拟新扩产50GW单晶硅项目公司9月发布公告拟新设全资孙公司扩产50GW单晶硅拉晶项目。如果新项目顺利落地,双良单晶硅总产能将实现100GW,产能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占率将进一步提高。 投资建议公司还原炉订单高增,订单收入超出我们原本预计。硅片业务进展加速,N型单晶取得突破,因此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3.38、215.50、28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32%、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9、19.45、2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79%、46%。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29、16、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中来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2-08-09
|
18.51
|
--
|
--
|
21.16
|
14.32% |
|
21.16
|
14.32% |
|
详细
营收同比+95%,归母净利润同比+643%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6.38亿元,同比+95%;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6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4330%。 单季度来看,2022Q2公司实现营收26.28亿元,同比+112%,环比+31%;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640%,环比+6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1091%,环比+72%。 三大业务盈利能力均显著提高电池与组件业务盈利恢复。电池与组件业务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66亿元,同比+46%;毛利率3.93%,同比增长8.23pct。22年上半年实现对外销售548MW,对合并范围内子公司销售550MW。山西16GWTOPCon电池项目一期4GW已经实现首片下线,一期正在爬坡中。 光伏应用系统业务快速拓展。光伏应用系统业务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1.84亿元,同比+181%;毛利率16.89%,同比增长2.42pct。公司户用分布式业务覆盖已扩展至18个省,与各市/县/镇签约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拟建容量累计约为10.75GW。公司正积极探索工商业分布式业务发展模式。 背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产能持续扩张。背板业务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54亿元,同比+68%;毛利率25.88%,同比增长7.3pct。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来新材计划投资8.82亿元扩产2.5亿平米背板产线(每6个月完成5000万平米产能投产),产线为透明、白色、黑色背板通用型背板,公司正在加快22年5000万平背板建设,争取22年底前实现2.2亿平背板产能。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0.80、225.51、305.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1%、49.5%、35.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5、12.02、19.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6.2%、95.5%、58.5%。 当前股价对应22-24年PE分别为30、15、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背板扩产不及预期风险
|
|
|
双良节能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2-07-25
|
17.95
|
--
|
--
|
20.05
|
11.70% |
|
20.05
|
11.70%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与安徽华晟新材料(华晟新能源控股子公司)签订《异质结专用单晶方锭框架供应合同》,约定2022~2025年安徽华晟新材料向公司采购规格为G12+(210.1*211.6)单晶方锭7800吨。 N型单晶硅得到异质结领跑者认可。华晟新能源现已形成异质结电池和组件产能各2.7GW,规模居全球异质结领域第一,并率先实现GW级单面微晶异质结量产。华晟拟投建三期4.8GW双面微晶异质结智能工厂项目,预计在23年完成调试投产。异质结薄片化进展加速,华晟二期2GW微晶异质结产线硅片厚度已经降至130μm,预计未来可以降至100μm。我们预计双良供应7800吨 G12+方锭对应出货为3.3~5.4GW。我们认为公司获得异质结单晶订单向下游释放了公司N型拉晶技术成熟的积极信号,未来硅片业务成长可期。 硅片投产进展超预期,年内力争具备50GW左右产能的投产条件。公司包头单晶硅一期20GW产能全面达产,并力争年内具备50GW左右投产条件。公司22年上半年新增通威、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三家客户销售长单,我们认为公司22年订单饱满、23年达产后出货量预计超过30GW。同时公司近期与通威签订约22.25万吨硅料长单采购合同,保障硅片出货。我们认为公司硅片产能爬坡顺利,硅料供给有保障,下游订单充足,产能达产后将释放业绩弹性。 受益硅料扩产,公司还原炉在手订单饱满。公司是多晶硅还原炉龙头,为硅料龙头通威、大全、新特能源等提供多晶硅还原炉、撬块、多晶硅生产用换热器等设备,22年上半年订单持续高增长,新签订单超30亿元。 ? 投资建议公司还原炉订单高增,订单收入超出我们原本预计。硅片业务进展加速,N 型单晶取得突破,未来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向上。由于部分新订单尚未实质交付,我们暂不做盈利预测调整。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29.72、159.16、19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38.7%、22.7%、19.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3、15.27、20.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97.6%、65.5%、35.9%。 当前股价对应 2022-2024年 PE 分别为 33、26、19倍。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高测股份
|
|
2022-07-15
|
86.11
|
--
|
--
|
98.91
|
14.86% |
|
106.33
|
23.48% |
|
详细
拟投资1.2亿公里金刚线产能,一期4000万公里 7月13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与壶关县政府签署《壶关年产12000 万千米金刚线项目投资协议书》。其中一期项目4000万公里产能,投资额约6.66亿元,预计2023年开始投产,后续8000万公里为储备项目。 金刚线优质细分赛道,空间、格局、壁垒全面优化提升 金刚线是光伏辅材中优质的细分赛道。从空间看,光伏需求高增叠加硅片扩产加速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线耗提升,预计到2025年金刚线市场空间150亿以上,复合增速40%以上。从格局看,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企业美畅、高测、恒星等在规模、成本、研发实力等方面已经建立起较大优势。壁垒上,随着细线化、薄片化、大尺寸、一机多线的持续推进,行业技术与生产壁垒进一步增强。 扩产进一步夯实公司金刚线头部企业地位 公司2021年金刚线出货量829.35万公里,位居行业第二。2022Q1完成“一机十二线”技改,年产能2500万公里,壶关一期投产后,总产能将达6500万公里。从产能规划看,仅次于美畅1.25亿公里,头部企业地位进一步夯实。同时依托技术进步降本,公司金刚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Q1金刚线毛利率已达47.62%。壶关一期项目投产后,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摊薄成本、提升公司金刚线盈利能力。 切片业务顺利推进,充分受益高硅片价格 公司三大切片项目均在顺利推进:乐山大硅片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项目5GW已于2021年投产,乐山20GW项目一期6GW已于2022Q2投产,二期14GW预计2023年投产,建湖一期10GW预计年内投产,二期12GW预计2023年投产。全部项目达产后,切片总产能达47GW。切片业务核心盈利来自剩余硅片外售,受硅料供给紧张及坩埚石英砂短缺影响,硅片价格持续攀升,公司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切片业务放量及金刚线扩产带来的高成长性。由于项目仍在签署投资协议阶段,暂不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7.19、9.36亿元(同比增速172.2%、53%、30.1%),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41、27、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进度延后;金刚线&硅片价格下滑;金刚线&切片代工竞争加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