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郭雪

德邦证券

研究方向: 环保及公用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20522120001。北京大学环境工程/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双硕士,北京交大环境工程学士,拥有5年环保产业经验,2020年12月加入安信证券,2021年新财富第三名核心成员。2022年3月加入德邦证券,负责环保及公用板块研究。...>>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1.54%
(第106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长江电力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2-02 20.85 -- -- 21.49 3.07%
21.50 3.12%
详细
事件:2023年 1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快报,预计 2022年营业总收入为 520.13亿元,同比下降 6.53%;归母净利润为 213.99亿元,同比下降18.55%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214.77亿元,同比下降 11.04%;基本每股收益0.9410元,同比下降 18.55%。 全年来水偏枯,短期业绩承压。2022年公司业绩承压主要系长江年度来水严重偏枯因素影响,公司发电量较上年减少所致。根据公司发布的 2022年发电量情况公告,2022年公司境内所属四座梯级电站发电量为 1855.8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10.92%。随着乌白电站资产注入完成,公司已拥有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等长江干流 6座水电站的全部发电资产,在梯级调度方面也由“四库联调”变为“六库联调”,预计年发电量可增加 60-70亿千瓦时,公司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立足金下基地,推动水风光一体化发展。2022年 12月 21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文表示“拟依托流域梯级水电调节能力,通过多能互补、一体化开发等方式,带动周边 60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进一步打造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走廊”。十四五期间,预计公司风光装机可达到 1500万千瓦,同白鹤滩装机规模体量相当。2022年 9月 28日,金下基地首个光伏电站小羊窝 50兆瓦光伏电站投产,预计年发电量 8600万千瓦时。随着新能源建设的稳步推进,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新突破。 抽水蓄能建设加速,未来发展可期。抽水蓄能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等功能,在保障大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司积极推动抽水蓄能业务的发展,2022年 6月 23日,公司与秦皇岛市签署青龙沟 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开发协议;2022年 10月 20日,甘肃张掖 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获核准,并于 10月 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 11月,重庆奉节菜籽坝120万千瓦抽蓄电站获核准。随着公司抽水蓄能业务的加速发展,将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动能。 投资建议与估值:乌、白电厂资产注入落地,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六库联调”带来运营效率提高。此外水风光一体化+抽水蓄能打开发展空间,公司未来具备一定成长性。根据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 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20.13亿元、574.86亿元、608.90亿元,增速分别为-6.5%、10.5%、5.9%,净利润分别为 213.98亿元、255.20亿元、281.54亿元,增速分别为-18.6%、19.3%、10.3%,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来水不及预期;电价波动风险;抽水建设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中国核电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2-02 6.05 -- -- 6.11 0.99%
7.02 16.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 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89.5-92亿元,与上年同期(追溯重述前)相比,同比增加 11.34%-14.46%;扣非归母净利润89.4-91.9亿元,与上年同期(追溯重述前)相比,同比增加 14.1%-17.29%,业绩增长略低于预期。 业绩略低于预期或因管理费用增加。根据公司公告,2022Q4实现归母净利润9.2-11.7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 15.3亿元,下降 23.6%-40%。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为 3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111.8%,结合公司 2022年四季度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管理费用增加或因核电加大厂址开发力度,前期投入费用增加所致,预计四季度管理费用增长或将延续。 风光装机稳步增长,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控股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 1,253.07万千瓦,包括风电 420.74万千瓦、光伏 832.33万千瓦;另控股独立储能电站 21.1万千瓦;控股新能源在建项目 572.60万千瓦,其中风电 155.50万千瓦、光伏 417.10万千瓦。2022年全年新能源发电量累计为 140.4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 47.66%,其中:光伏发电量 75.1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 51.25%,风力发电量 65.3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43.72%。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长,一批自建及收购的风电、光伏项目陆续投产。 新能源补贴回笼支撑新能源项目持续开发,硅料价格下降公司有望受益。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核汇能下属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公司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 49.39亿元,其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为 49.14亿元,大额补贴回笼支撑公司新能源项目持续开发。此外,近期硅料价格下跌带动电池片价格下降,我们认为电池片的降价将加速产业链需求释放,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有望进入下行通道,公司新能源项目开发或将进一步加快。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核电+风光双核发展,在能源结构迫切转型背景下,公司未来成长性高。由于公司管理费用大幅增加,业绩略低于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 723.8亿元、794.2亿元、855.3亿元,增速分别为 16%、9.7%、7.7%,净利润分别为 92亿元、107.5亿元、119.4亿元,增速分别为 14.5%、16.9%、11.1%,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 电价下行的风险; 政 策 推进不及预期。
科汇股份 2023-02-02 14.76 -- -- 17.51 18.63%
19.99 35.4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05 亿元到3.2 亿元,同比下降17.42%-13.3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00 万元到500 万元,同比下降114.65%-90.85%。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600.万元到-300万元,同比下降135.15%-106.59%。 2022 年疫情持续散点多发,影响公司主营业务安装调试进程致使收入有所下降。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智能电网故障监测与自动化相关产品,需要技术人员实地安装、调试,2022 年受疫情影响,整体安装调试进程不及预期,致使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开关磁阻电机业务方面,由于其下游主要应用领域:纺织及锻造行业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需求有所降低。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放开,公司主营业务有望回归正轨,业绩修复确定性较大。2022 年12 月,公司公告拟与张店区政府签署《关于科汇绿色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园项目置换框架协议》,新园区搬迁后,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有望进一步高质量转型升级。 研发基础深厚,坚定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公司深耕电力设备领域多年,组建了一支长期稳定的优质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均是业内高水平人才,董事长徐丙垠先生兼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公司多年来重视研发投入,截至2022H1,公司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为25.41%,研发费用率达14.86%,先后多次承担国家863 计划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重点科技项目,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均由核心科研成果转化,研发成果对业绩具有良好驱动作用。2022 年12 月,公司公告由公司和若干单位联合完成的“大容量开关磁阻电机及其在重型电动螺旋压力机中的应用”项目获2022 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国际首次把开关磁阻电机应用于重型电动螺旋压力机,解决了我国航空基础锻件的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行业的竞争地位。我们看好公司多年研发投入带来的深厚技术储备,有望切入市场空白领域,打造先发优势。 依托多年研发优势,积极布局用户侧储能业务。公司目前形成了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储能柜、变流器与控制设备在内完整的储能产品线,强化在用户侧储能优化运行、孤岛运行、实现不间断供电等技术特色。2021 年,公司在厦门、南通、淄博等地实现了光储一体化运营系统的销售,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全资子公司青岛科汇处于用户侧储能新产品的研发、新业务的推广阶段,2022 年已进入投产期。随着储能业务推进,公司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蓄力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与估值:短期内公司业绩受到疫情影响有所承压,长期看,我们认为随着研发成果不断转化,新业务开展有望带来发展新动能。我们调整2022-2024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为3.12 亿元、4.59 亿元、5.43 亿元,增速分别为-15.4%、47.0%、18.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0.01 亿元、0.54 亿元、0.69 亿元,增速分别为-98.7%、7429.7%、26.8%。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业绩季节波动性风险,技术研发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唯赛勃 2023-01-20 21.94 -- -- 24.66 12.40%
24.66 12.40%
详细
膜分离技术核心部件龙头,完整布局产业核心价值环节。公司成立于 2001年,是国内领先的膜分离技术核心部件供应商,深耕膜产业上游环节,主要产品包括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系列产品、膜元件压力容器、复合材料压力罐等,应用领域包括物料浓缩分离、水处理和市政领域等。2020年开始公司布局盐湖提锂物料分离领域,成功开发出适用不同卤水的纳滤膜产品并完成了小试、中试和部分进口产品的替代。公司现有反渗透和纳滤膜片产能 1100万平方米/年、膜元件压力容器产能 4万支/年、复合材料压力罐产能 80万只/年;规划建设反渗透和纳滤膜片产能600万平方米/年、复合材料压力罐 30万支/年、膜元件压力容器 2万支/年、膜元件 10万支/年。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9亿元,同比增长 20.92%;实现归母净利润 0.50亿元,同比增长 7.96%。 膜产业快速发展,国产替代大势所趋。在国家大力支持、市场需求激增的大好形势下,我国膜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据中国膜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我国膜产业总产值将超过 3600亿元,2025年达到 5000亿元,2027年将达到 5800亿元。 当前国外企业垄断我国反渗透膜及纳滤膜市场,而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以公司为代表的膜元件企业不断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成果转化,依托产品技术优势和本土化优势有望逐步挤占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实现膜产业的国产替代。 膜法提锂蓝海扬帆,膜材料需求望迎爆发。新能源发展刺激锂需求,供需缺口或进一步扩大,带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国内盐湖锂资源占比超 80%,从中国可采资源储量和技术挖潜角度考虑,盐湖提锂产业更具发展潜力,而中国盐湖提锂产业贡献只占世界锂盐产业比重的 10%左右,与中国锂资源赋存特点和锂盐消费市场占比极不相称,中国盐湖锂资源开发力度有待加快。相较国外盐湖,我国盐湖卤水中镁锂比更高,膜分离法提锂可以更好地实现锂、镁分离目的,降低后续提锂难度,因此适用性广、成本低的膜法提锂工艺有望在我国普及。目前,耦合膜法提锂工艺已于国内多个盐湖推广应用,有望带动纳滤膜、反渗透膜需求增长。 多维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深挖行业机会打开业绩增长空间。公司具备技术创新、资质认证、生产工艺、优质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等多维度优势,产品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反渗透膜及纳滤膜市场已完成对主流国外品牌部分替代。在盐湖提锂领域,公司因地制宜开发适配西藏盐湖开发的低温纳滤膜产品,已在西藏 2-3个盐湖进行中试,收到良好反馈;开发高盐卤水淡化膜,切入吸附法提锂领域;提供膜法矿石提锂的创新解决方案,已与江西某锂矿厂商签订中试合同。 从竞争态势上看,公司作为国内膜厂商,提前布局盐湖提锂,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同时公司可以从产品端的角度及时响应业主需求,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伴随公司在盐湖提锂领域的积极拓展,以及公司在技术、资质、生产、客户资源等多方面优势,预计公司可实现在盐湖提锂领域的业绩突破,打造业绩第二增长点。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作为国内膜分离技术核心部件龙头供应商,在膜产业政策 赋能和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产品有望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公司积极布局盐湖提锂赛道,在膜法、吸附、矿石提锂领域均有所布局,看好公司在盐湖提锂领域的成长空间。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 3.59亿元、5.72亿元、7.31亿元,营收增速分别达到-5.22%、59.23%、27.74%,净利润分别为 0.46亿元、0.99亿元、1.35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9.81%、116.44%、36.79%,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的风险、主要原材料依赖进口的风险、纳滤膜及纳滤膜元件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1-19 31.40 -- -- 32.42 3.25%
32.42 3.2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47-2.85亿元,同比增长 30%-5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12-2.50亿元,同比增长 25.45%-47.99%;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为 3549.99万元,去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为 2141.07万元。 服务业务占比提升,高毛利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改善。公司业绩预告称,报告期内公司服务板块占比继续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将“设备+服务”双轮驱动作为主要发展战略,依托于良好的设备制造基础,不断拓宽环试服务业务范围。服务业务占总营收比于 2020年超过设备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毛利率维持在 58%左右,较设备业务 35%左右的毛利率高,随着服务板块收入占比提升,带动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不断发力服务业务,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并且与设备业务互相促进,形成正向循环。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呈现小而散格局,市场化进程下,业务全面的头部民营机构有望加速成长。2021年,就业人数在 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31%,73.16%的服务机构服务范围仅局限于本省,随着检验检测行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检验需求更加广泛,我们认为公司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业务更有助于长期增长: (1)专注于环试服务业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更具独立性、公正性和规模效应,是未来实验室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2)检验检测行业朝市场化程度加深(民营企业占比 2013-2021年提升 32.53pct)、行业集中化趋势凸显(规模以上检测机构以 13.52%的数量占比占据了行业 78.93%的营收)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检验业务齐全、技术基础扎实以及实验室网络布局完善的头部民营机构有望更快提升市场份额。 募投项目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增资宜特彰显集成电路测试领域长期发展决心。公司拟变更 2021年部分募投资金用途,扩建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中心和移动通信性能技术服务平台,有望继续加强公司在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环境可靠性测试能力。2022年 12月,公司公告拟引入多位外部投资者,对宜特共增资 3.8亿元,同时引入高管团队和上海宜特员工持股平台事项,有利于充分调动公司及上海宜特管理层和核心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夯实公司业务发展的人才基础,推动公司及上海宜特长期稳健发展。 投 资 建 议 与 估 值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分 别 实 现 销 售 收 入 为18.76/24.28/30.75亿元,同比增加 24.9%、29.45%、26.6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6/3.64/4.81亿元,同比增长 36.66%/40.33%/32.08%。对应 PE 分别为46.9X/33.5X/25.3X,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建项目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长江电力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1-19 20.73 -- -- 21.49 3.67%
21.50 3.71%
详细
事件:2023年1月10日,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云川公司”),云川公司正式成为长江电力全资子公司。1月12日,长江电力完成现金对价支付并提交股份对价登记申请,资产重组完满完成交割,交易对价为804.84亿元。 乌白电站注入成功,再添发展新动力。本次重组标的云川公司为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的开发主体,乌东德、白鹤滩装机容量分别为1020万千瓦、1600万千瓦,均已实现投产。本次重组完成后,公司国内水电装机规模将由4549.5万千瓦跃升至7169.5万千瓦,同比增长57.59%。此次重组后,公司将拥有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等长江干流6座水电站的全部发电资产,在梯级调度方面可由“四库联调”变为“六库联调”,预计年发电量可增加60-70亿千瓦时。经我们测算,乌白电站整体年利润量为97.51亿元,EPS整体增厚达21.41%。 来水偏枯导致发电量下降,全年业绩承压。1月5日,公司发布2022年发电量情况公告,由于长江年度来水偏枯、上游新建电站蓄水等因素影响,公司境内所属四座梯级电站发电量为1855.8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92%,其中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向家坝完成发电量分别为787.90/174.34/578.04/315.53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增长-23.98%/-9.46%/+4.42%/+4.96%。考虑到2022年来水偏枯的极端情况在2023年可能有所改善,以及资产注入后“六库联调”带来年发电量的增长,预计未来发电量情况有望改善。 积极践行ESG,长期投资价值凸显。2022年12月22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2022年A股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公司ESG管理案例获批2022年A股上市公司最佳实践案例。公司充分发挥清洁水电的低碳效应,2021年所属四座梯级电站发电量为2083.2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3亿吨。考虑到重组后公司年均发电量有望由约2000亿千瓦时增至3000亿千瓦时,我们测算,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9亿吨。从ESG评级结果来看,截至2023年月18日,富时罗素ESG评级体系下,公司在16家电力公司排名第1位,嘉实ESG评级体系下,公司在47家电力公司排名第6位,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投资建议与估值。乌、白电厂资产注入落地,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六库联调”带来运营效率提高,未来具备较高成长性,长期利好公司发展。考虑2022年下半年来水偏枯导致发电量下降,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3.49亿元、567.62亿元、601.28亿元,增速分别为-7.7%、10.5%、5.9%。净利润分别为245.46亿元、276.48亿元、305.63亿元,增速分别为-6.6%、12.6%、10.5%,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不及预期;电价波动风险;政策风险。
九丰能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1-19 21.90 -- -- 23.88 9.04%
26.16 19.4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 ,预计2022 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6 亿元到11.2 亿元,同比增长71.04%-80.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4 亿元-11 亿元, 同比增长62.79%-72.18%。 成功收购远丰森泰,助力公司长期增长。公司11 月发布森泰能源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的公告:2022 年11 月30 日,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登记通知书》并向森泰能源核发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森泰能源100%的股权已变更登记至公司名下,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2022 年,远丰森泰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 亿元,并于2022 年12 月1 日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预计2022 年度未对公司业绩将造成显著影响。我们看好森泰能源后续对公司业绩的增量贡献:(1)森泰能源具备LNG 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在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已建成投产4 家LNG 生产加工厂,目前年产能近60 万吨,市场销售辐射西南、西北等多省份。2022-2024 年森泰能源预计再新建60 万吨产能,届时公司陆上LNG 资源池有望实现翻倍扩张;(2)公司依托多年天然气国际贸易经验,具备优异“海气”资源池,森泰能源有望成为继华油中蓝之后公司“陆气”资源池又一保障,通过“海气+陆气”双资源池,公司有望提升整体抗波动能力,提高业绩稳定性。 整合资源与开拓市场并重,LPG 顺价能力稳固。公司深耕华南地区LPG 市场多年,是华南地区LPG 第一大进口商(2020 年数据),具备深厚LPG 国际贸易资产优势,公司在华南地区拥有14.4 万立方米LPG 储罐,目前自建船队包含1 艘租赁LPG 船只,另一艘在建LPG 船具备9.3 万立方米仓容,单次运货量较传统船只提升10%,LPG 作为公司重要业务,有望与LNG 业务形成良好协同效应,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持续开拓,稳步巩固盈利能力。 远丰森泰业务协同效应显著,政策助力氢能业务乘势开展。内蒙古森泰具备较成熟的BOG 提氦能力,2021 年起已实现良好业务收入,借助森泰能源的提氦能力和多个液厂,公司有望铺开氦气业务,扩张业务范围;氢气方面,公司参股企业中油九丰(持股比49%)所属的多地LNG 加气站将纳入东莞市近中期加氢站总体布局规划,有望借助政策东风布局氢能业务。此外,公司亦可借助远丰森泰在四川地区的井口原料气、加气站以及西南地区电解水成本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天然气制氢和电解水制氢,进军氢能源制氢、充装和销售环节,实现业务范围扩张。 投资建议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 年-2024 年的收入分别为224.26 亿元、236.14 亿元、264.39 亿元,增速分别为21.3%、5.3%、1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1 亿元、12.94 亿元、15.17 亿元,增速分别为77.6%、17.6%、17.3%。 对应PE 分别为12.3X、10.5X、8.9X。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波动风险,上游采购及其价格波动风险,新冠疫情风险,汇率波动风险,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天壕环境 能源行业 2023-01-17 11.76 -- -- 12.84 9.18%
12.84 9.1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3.6-4.3亿元,同比增长 76.53%-110.8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59-4.29亿元,同比增长141.16% -188.24%;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扣非净利润约为 3.82-4.52亿元。 神安线全线贯通带动业绩高增,稀缺资源价值凸显。2022年 12月,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神安线管道陕西-山西段完成物理连接,进入试运行阶段,该段管道完工标志着神安线管道全线贯通。神安线是稀缺的跨省长输管网资源,自部分通气后已为公司贡献良好业绩,2021年 7月,山西-河北鹿泉段实现通气,公司 2021年实现燃气销售 6.6亿 m3,2022H1实现售气 5.86亿 m3。我们认为神安线全线贯通后,公司天然气分销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公司正积极进行上游战略安排,引入多气源,增强保供能力。 神安线盈利模式明确,下游市场开拓空间广阔。神安线盈利模式有二:1)收取管输费:按照投资产出比,神安线年输气量≤70%时,按照 0.195元/方收取管输费; 满产后管输费约为 0.16元/方,能够为合资公司提供较稳定收入;2)深度分销赚取零售价和门站价价差:公司可通过管道于气源地按照当地门站价拿气,分销至河北省赚取价差,目前河北省天然气基准门站价为 1.84元/方,山西省为 1.77元/方,陕西省为 1.22元/方,石家庄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最高为 3.95元/m3,价差最高达 2.7元/方。神安线未来会与国家管网互联互通,实现销售范围拓展至陕西、山西、京津冀及山东、江苏等地,分销空间广阔。 长庆气田联通线有望于 2023贡献增量,看好公司深度分销潜力。公司与长庆气田合作的联通线即将开工建设,全长约 100余公里,有望于 2023H1完成,完成后公司 2023年气量预计可增加 12-15亿 m3 ,整体供气量有望达 20-25亿 m3 。 此外,公司与华电河北分公司将建立长期天然气供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计划 3年内达到 4-8亿 m3的合作规模,随着华电河北未来规划的多个天然气项目投产,华电河北公司天然气总需求将达 24亿 m3/年。公司深度分销能力有望得到突破。 投资建议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为 35.31亿元、51.09亿元、66.75亿元,增速分别为 72.08%、44.69%、30.6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8亿元、6.80亿元、9.90亿元,增速分别为 99.9%、66.7%、45.7%。 对应 PE 分别为 25.5X、15.3X、10.5X。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不稳定风险,市场竞争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西子洁能 机械行业 2023-01-16 15.87 -- -- 18.37 15.75%
19.95 25.71%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3年1月11日发布《关于竞价受让赫普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股权的公告》,2022年12月30日,赫普能源股东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赫普能源10%的股权,以1.36亿元的挂牌底价,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公司拟以自筹资金出资1.36亿元参与本次交易,如本次交易顺利达成,公司预计将持有赫普能源25.2%股权。 政策持续催化,火电灵活性改造保持高景气。2022年1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下放部分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提出“结合当前全区新能源发展实际需要,简化项目实施流程,现将部分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盟市能源主管部门,发电企业根据验收报告确定的新增调节能力,向电网企业重新签订并网协议,向同意新能源场址的盟市能源主管部门提出1:1配置新能源规模的申请”。此前,内蒙古、贵州等地均已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发电企业积极开展火电灵活性改造,并按新增调峰容量配置新能源建设指标。此次,内蒙古进一步下放新能源项目审批权限,有望进一步推动发电企业加快火电灵活性改造的进程,预计随着各地区火电灵活性改造配套政策持续推进以及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完善,火电灵活性改造行业有望逐步实现发展。 源拟增持赫普能源10%股权,加速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业务发展。熔盐储能用于火电灵活性改造,具备调峰幅度深、调峰时间长、调峰速度快等特点,具备广阔发展前景。2022年,公司通过受让+增持方式共计持有赫普能源15.2%的股权,若此次交易顺利达成,公司预计持有赫普能源25.2%的股权,将强化公司同赫普能源的合作。赫普能源是全国火电调峰调频领域的龙头企业,核心业务包括火电灵活性改造、储能、虚拟电厂及分布式能源等,自2016年开始,公司在东北、华北地区先后投资7个火电灵活性改造项目,合计规模182万千瓦。公司通过与赫普能源开展技术合作,将能加快推进熔盐储能在火电灵活性改造上的应用,增强公司在火电灵活性改造行业上的竞争力。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是余热锅炉行业的龙头企业,预计火电灵活性改造+光热电站+零碳园区的发展,公司订单量有望实现快速提升,助推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具备较高成长性。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81亿元、101.12亿元、114.08亿元,增速分别为32.0%、16.5%、12.8%。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4.44亿元、6.91亿元,增速分别为-56.9%、144.9%、55.7%,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青达环保 2023-01-09 27.60 -- -- 29.72 7.68%
30.49 10.47%
详细
火电节能环保装备龙头,多元化布局打开成长空间。公司致力于节能减排、环保减排设备的设计、制造与销售,业务包括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烟气节能环保处理系统、清洁能源消纳系统、脱硫废水环保处理系统解决方案四大类。其中,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在营收中占比最高,全负荷脱硝工程在收入占比逐步提升。1)营收水平再度回归增长。2017-2019 年,公司营业收入由6.66 亿元降至5.29 亿元,主要系电力超低排放改造结束,低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需求降低所致。2019-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由5.29 亿元增长至6.28 亿元,2022 年前三季度营收为3.46 亿元,同比增长22.12%,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系低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进入更换周期及全负荷脱硝产品保持高速增长所致。2)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从盈利能力来看,2017-2021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由21.31%提升至31.89%,主要系公司配件以及全负荷脱硝系统等高毛利率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火电投资建设加速,传统业务有望持续受益。中电联数据显示,2022 年前三季度火电投资完成额为547 亿元,同比增长47.5%,火电投资增长趋势明显。国际能源网数据显示,2022Q1 获核准的煤电装机容量容量为8.63GW,同比增长103.11%,煤电核准审批速度明显加快。火电投资加速为公司传统业务再次腾飞提供了动力,其中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均能受益。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设计寿命为10 年,早期投入的部分设备产品已接近使用寿命,具有更换需求。2021 年,公司低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实现营业收入1.05 亿元,同比增长21.44%,这是自2017 年以来,收入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叠加火电基金投资加速,订单量预计有望保持增长。 火电灵活性改造东风已至,全负荷脱硝业务高速发展。从政策驱动来看,内蒙古、贵州纷纷出台政策,要求灵活性改造新增调峰容量可配置新能源建设指标,为火电企业开展灵活性改造带来发展契机。火电灵活性改造涉及燃料供应系统、烟气化学处理系统、锅炉、汽轮机系统等系统的改造,其中烟气化学处理系统改造包括省煤器烟气旁路、省煤器给水旁路、省煤器分级等技术路线,其中省煤器给水旁路改造方案施工量较小、改造成本较低,具有显著优势。公司积极布局省煤器给水旁路技术路线,具备全负荷脱硝系统供应能力。2017-2021 年,全负荷脱硝业务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17%,业务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投资建议:在烟气节能环保处理系统、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国内与公司从事相似产品和业务的企业有【清新环境】、【东方电气】、【西子洁能】作为可比公司,2022 年平均PE 为33.06 倍。公司深度布局全负荷脱硝设备与火电厂辅机设备,随着火电灵活性改造推进与火电建设加速,订单量有望实现快速提升,助推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具备较高成长性。我们预计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0 亿元、10.94 亿元、15.92 亿元,增速分别为27.4%、36.8%、45.5%;净利润分别为0.85 亿元、1.11 亿元、1.56 亿元,增速分别为51.9%、31.3%、40.3%。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2-27 27.58 -- -- 32.85 19.11%
32.85 19.11%
详细
公司是技术基础深厚的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专家,业绩实现多年稳定增长,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公司始建于 1956年,前身是苏州实验仪器总厂,具有深厚的设备制造基础,自主研发的多项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形成了设备制造+环试服务两大业务板块,下游客户涵盖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公司通过并购,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收购重庆四达,进入气候试验设备领域;收购上海宜特,实现检测范围拓宽至电子元器件乃至材料级别。 2017-2021年,公司营收从 4.91亿增长至 15.02亿,复合增长率为 32.25%。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随着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不断改善,2020-2022Q3公司毛利率由 44.33%上升至 46.41%,归母净利率由 10.42%上升至 14.19%,由于环试服务占比的不断提升,2021年-2022Q3,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营收增速。 打造“设备+服务”双引擎,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重要性凸显。依托于多年试验设备制造的扎实基础,公司积极向环试服务行业拓展,此块业务收入于 2020年超过设备业务,公司所属行业也由“仪器仪表制造业”(C40)变更为“专业技术服务业”。我们认为公司业务重心的改变更有助于长期增长: (1)第三方检测机构更具独立性、公正性和规模效应,是未来实验室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2)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加深,行业集中化趋势凸显,头部民营机构迎来春天: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民营企业占比由 2013年的 26.62%提升为 2021年的 59.15%,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从市场集中度看,规模以上检测机构以 13.52%的数量占比占据了行业 78.93%的营收,检验业务齐全、技术基础扎实以及实验室网络布局完善的头部民营机构有望更快提升市场份额。 前瞻性布局集成电路测试领域,收购宜特后已显示良好协同效应。公司 2019年收购上海宜特,正式进入集成电路第三方检测服务领域。上海宜特拥有高功率老化、SMT 验证产线等国内/国际先进的集成电路验证分析试验设备优势,能够实现与公司原有业务协同发展。得益于公司与宜特的业务协同发展效应以及较好的资源整合和成本优化,2020-2021年上海宜特分别实现净利润同比高增 106.24%、147.17%。2021年公司出让上海宜特 10%的股权用做股权激励,2022年 12月公告增资 3.8亿元,并引入高管团队和上海宜特员工持股平台事项,彰显公司在集成电路测试领域长期发展的决心。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和服务公司,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多为新兴高成长性行业,随着我国对科研投入的持续加强,下游领域的需求增加有望带动环试服务与设备行业规模扩大。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具有深厚技术基础和行业优势,并且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实验室网络,未来成长性较高。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为 18.76/24.28/30.75亿元,同比增加 24.9%、29.45%、26.6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6/3.64/4.81亿元,同比增长 36.66%/40.33%/32.08%。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建项目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电重工 机械行业 2022-12-27 5.58 -- -- 6.17 10.57%
9.15 63.98%
详细
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火风光氢协同发展。公司成立于 2008年,隶属“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集工程系统设计、工程总承包以及核心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业务涵盖物料输送系统、热能工程、高端钢结构、海洋与环境工程、氢能工程等方面。作为华电集团工程技术的重要力量,公司深耕能源建设,补全能源矩阵,积极布局光伏、氢能等新兴业务;近年来公司营收利润均快速增长,公司营业收入由 2017年的 48.21亿元提升到 2021年的 103.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0.98%;归母净利润由 2017年的 0.38亿元提升到 2021年的 3.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68.43%。 火电强势复苏,传统能源业务盼迎新春。在“十四五”电力供应偏紧的背景下,火电价值已经得到重估,今年前三季度火电投资完成额达到 547亿元,同比增长47.5%,火电投资建设明显提速,预计未来三年将有 1.7亿千瓦煤电投产;公司作为国内电站四大管道龙头企业和空冷系统行业的有力竞争者,将充分受益火电建设新周期。此外,基于较为严峻的弃风弃光形势,多地纷纷出台政策将火电灵活性改造与新能源开发指标捆绑,令火电灵活性改造盈利模式逐步改善,预计“十四五”期间火电灵活性改造将大幅度提速;公司作为华电集团旗下的工程公司,在火电灵活性改造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今年上半年已经签署了 4项华电内部的灵活性改造项目订单,预计后续仍将承接大量的火电灵活性改造项目。 风光正当时,双碳赛道主力军。根据《2022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倡议》,到“十四五”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需达到 1亿千瓦以上,预计 2023-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速接近 50%,海上风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风电业务实现了设备与工程的协同,在海上风电领域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累计完成海风项目装机容量达 350万千瓦,市占率有望超过 10%;在安装能力上,公司租赁的 2200T 深水自升式风电安装船“博强 3060”已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2Q3交工,将极大提高公司的海上风电安装能力;随着风电业务设备与工程共振,公司有望克服“抢装潮”的影响,回归高速发展阶段。此外,公司正切入分布式光伏、渔光互补等多种光伏应用领域,今年以来签订了华电应县等 5个集团内光伏项目,并成功签订中煤大屯 50MW 渔光互补光伏合同,实现了光伏业务的大发展。 氢势待发,万亿赛道再落一子。随着国家氢能战略的逐步明晰,各能源央企正在积极发力氢能,深入布局绿氢产业链,其中电解槽是绿氢制取的核心设备,我们预计 2030年电解槽系统市场空间将达 2000亿元。公司作为华电集团氢能业务主要载体,在绿氢制、储、用产业链条上均取得了亮眼成绩,今年公司 1200Nm3/h碱性电解槽产品成功下线,在单机产氢量、电解效率、电流密度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需求侧:华电集团内部的达茂旗、山东潍坊等项目碱性电解槽需求保障公司氢能业务持续拓展;未来随着公司工艺水平更加成熟,有望在绿氢制取方向上实现后来居上,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作为华电集团旗下工程技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火楷体 电厂建设+火电灵活性改造+海上风电+光伏+氢能等行业的加速发展,订单量在有保障的前提下有望实现快速提升,助力公司业绩加速增长,兼具较高成长性与较强确定性。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 87.74亿元、139.73亿元、170.02亿元,营收增速分别达到-15.34%、59.79%、21.68%,净利润分别为 3.21亿元、4.24亿元、6.05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 5.96%、32.06%、42.58%,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风险、政策支持力度不达预期风险、海上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毛利下降的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