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9-08
|
7.20
|
--
|
--
|
7.46
|
3.61% |
-- |
7.46
|
3.61%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3 年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2.98 亿元,同比增长 4.99%;实现归母净利润 60.42 亿元,同比增长 11.09%;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 58.88 亿元,同比增长 8.6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19.44 亿元,同比增长 1.25%;基本每股收益 0.314 元,同比增长 8.65%。 投资要点: 中核集团旗下“核电+新能源发电”双擎电力运营平台,上半年取得较好业绩得益于新能源发电量的增加。截至 2023 年上半年末,公司控股股东为中核集团,中核集团持股 59.27%;公司控股在运核电机组 25 台,装机容量 2375 万千瓦;公司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902.6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77%,占全国运行核电机组发电量的42.60%;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 1445.21 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796.61 万千瓦,合计 2241.82 万千瓦(其中风电 651.89 万千瓦,光伏 1589.93 万千瓦)。2023 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发电量 10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2.01%,上网电量 103.8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1.92%。公司新能源发电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使得公司发电量同比增长 6.86%,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我国核电机组核准提速。2011 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国核电审批放缓。自 2019 年以来,每年核准数量呈上升趋势,2022 年核准10 台机组。2023 年 7 月 31 日国常会审核通过 6 家机组,其中包含公司的辽宁核电徐大堡 1 号、2 号机组。截至 2023 年上半年末,我国核电装机容量 5676 万千瓦,同比增长 2.2%。2023 年上半年,核电发电量 211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5%;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 3770 小时,比 2022 年同期增加 97 小时。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计 2030 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作为零碳排放的能源供给形式,除了电力供应,核能可以在清洁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核动力船舶、同位素生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公司是以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供应商,积极探索新业务增长点。公司在运及在建电源项目均为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低碳能源。截至 2023 年上半年末,公司控股在建及核准核电机组 13 台,装机容量 1,513.50 万千瓦;在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796.61 万千瓦,到2025 年末新能源装机有望达到 3000 万千瓦,较目前装机规模有107.6%的增长空间。2023 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发电量 1008.27 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 3037.49 万吨, 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7958.23 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 25.82 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 22.48 万吨。公司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核电在建和运行机型与堆型,其中压水堆包括 CP300、CP600、CP1000、VVER-1000、VVER-1200、AP1000、CAP1000、华龙一号等,重水堆包括 CANDU-6 等。公司在开拓风电、光伏、地热等新能源市场的同时,积极发展核能供热、供汽等核能多用途利用以及钙钛矿等敏捷清洁技术产业。 公司盈利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持续提升。2023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48.54%、29.84%,其中净利率同比增长4.89%;期间费用率为 15.95%,同比下降 11.54%。销售费用率为0.11%,同比上升 22.22%,主要是电厂两个细则考核费用增加;财务费用率为 10.71%,同比下降 4.29%,主要系公司加强资金管理,利息财务费用同比减少,且利息收入同比增加;管理费用率为5.13%,同比下降 24%,主要系计入管理费用的前期开发费用同比减少。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4 年、2025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101.55 亿元、113.07 亿元和 124.48 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 0.54、0.60 和 0.66 元/股,按照 9 月 5 日 7.28 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 PE 分别为 13.54、12.16 和 11.04 倍,公司目前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公司核电业务稳健增长,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具备较高成长空间,考虑到公司核电运营商的龙头地位及新能源发电业务的增长潜力,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电价下滑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成本管控不及预期;安全生产风险;系统风险。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9-05
|
7.22
|
--
|
--
|
7.46
|
3.32% |
-- |
7.46
|
3.32%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2.98亿元,同比增加4.99%,实现归母净利润60.42亿元,同比增加11.09%;扣非归母净利润58.88亿元,同比增加8.62%。2023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04亿元,与上年同期(调整后)相比,同比增加5.33%,实现归母净利润30.19亿元,与上年同期(调整后)相比,同比增加18.2%,业绩稳步增长,符合预期。 业绩稳步增长,新能源发电量大幅提升。根据公司公告,23H1公司累计发电量1008.27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6.86%;其中,公司核电机组发电量为902.6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2.77%,约占全国运行核电机组发电量的42.60%,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801小时;公司新能源发电量10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01%,上网电量103.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92%,风电利用小时数为1005.05小时,光伏利用小时数为583.50小时。 核电核准明显加速,新能源项目储备充足提供发展动能。根据公司公告,2023H1公司控股在运核电机组共25台,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开工机组13台,装机容量1513.5万千瓦;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1445.21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796.61万千瓦,合计2241.82万千瓦(其中风电651.89万千瓦,光伏1589.93万千瓦)。2023年7月31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对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1号、2号机组予以核准。公司控股的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为核准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为1291MW。我们认为随着在建项目及核准项目不断投产,公司发电量将持续增加,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充足动力。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核电+风光双核发展,业绩稳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的收入分别为784.12亿元、854.13亿元、931.15亿元,增速分别为10%、8.9%、9.0%,净利润分别为100.45亿元、116.05亿元、127.48亿元,增速分别为11.5%、15.5%、9.9%,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电价下行的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8-03
|
7.25
|
--
|
--
|
7.52
|
3.72% |
|
7.52
|
3.72% |
-- |
详细
楷体 事件:7 月 31 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对已经纳入国家规划且经过全面安全评估审查的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 1 号、2 号机组予以核准。公司控股的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为核准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该项目为厂址规划容量内的扩建工程,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为 129.1 万千瓦。 核电核准明显加速,装机规模有望稳步扩大。2011 年受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核电遭遇发展低潮,2016-2018 年连续 3 年零核准,2019 年后我国核电审批逐步恢复,2019-2022 年分别核准 4/4/5/10 台,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在运、在建、已核准核电机组共有 83 台,总装机容量 8914.87 万千瓦。核电发展:(1)契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为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清洁能源,是基荷电源的最佳选择;(2)可拉动经济增长,单台核电机组预计投资额 200 亿左右,按 10 台机组测算,可带动产业链 2000 亿投资规模。7 月 31 日完成今年首批次 6 台机组的核准,我们认为后续核电审批有望进一步加速。 2024 年起在建核电陆续投运,公司业绩迎稳定增长期。参考公司 22 年年报,公司 9 台在建核电机组将从 2024 年起陆续投产,其中 2024/2025/2026/2027 分别投产 121.2 万千瓦、121.2 万千瓦、139 万千瓦、631.5 万千瓦,对应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分别增长 5.1%、4.9%、5.3%、22.9%。我们认为随着核电政策环境的改善,公司有望拿到更多核电项目审批,此外随着内陆核电前期准备和科学论证越发全面,内陆核电建设有望成为趋势,或将改变我国当前零内陆核电格局,打开核电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核电+风光双核发展,业绩稳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3年-2025 年的收入分别为 784.12 亿元、854.13 亿元、931.15 亿元,增速分别为 10%、8.9%、9.0%,净利润分别为 100.45 亿元、116.05 亿元、127.48 亿元,增速分别为 11.5%、15.5%、9.9%,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电价下行的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4-28
|
6.50
|
9.55
|
28.02%
|
7.33
|
10.23% |
|
7.32
|
12.62%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2.9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归母净利润90.1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Q4实现营业收入185.8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减少36.5%。 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9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4.8%。 核电业务稳定增长,维持高水平运营质量2022年公司电力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9.4亿元,同比增长14.3%,毛利率46.15%,同比提升2.0pct;实现商运发电量1993亿kWh,其中核电发电量1852亿kWh,同期我国55台运行核电机组总发电量4178亿kWh,公司占比44.3%;实现上网电量1870亿kWh,同比增长9.4%,其中核电上网电量1732亿kWh,同比增长7.1%。公司核电业绩增长主要原因在于:1)2022年3月福清核电6号机组投入商运,在运机组规模有所增加;2)核电机组利用小时数达到7889h,同比增加18h;3)公司全年综合电价达到0.4226元/kWh,同比上涨6.5%。截至2022年底,公司控股在运机组25台,在建8台,在运/在建规模分别达到23.75GW/8.88GW,预计在建项目将于2027年前有序投运。 新能源运营规模快速增长,绿电多元布局2021年公司收购中核汇能,完善新能源发电业务布局,2022年公司新能源机组实现发电量140亿kWh,占公司发电量结构比例7.0%,同比提升1.8pct,实现上网电量138亿kWh,同比增长48.4%。截至2023Q1末,公司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13.1GW,其中风电4.3GW、光伏8.8GW,并控股独立储能电站211MW;在建项目7.6GW,其中风电1.6GW、光伏6.1GW。公司规划新能源发电项目2023年内新建6GW,到“十四五”末总运行规模达到33GW,据此我们计算,2023-25年公司新能源年均新增装机需达到约6.8GW,三年CAGR为38%。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作为国内核电龙头,在运机组现金流稳健支撑新能源项目持续开发,不断注入增长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18.3/892.8/990.9 亿元(2023-24 年原值为863.1/929.3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4.8%/9.1%/1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5/113.1/128.4 亿元, 对应增速分别为13.8%/10.3%/13.49%,EPS 分别为0.54/0.60/0.68 元/股,PE 分别为12/11/10倍,鉴于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新能源装机增长迅速,并参照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3 年18 倍PE,目标价9.78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进度低于预期、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市场开拓速度低于预期、新投运机组大修停运时长超预期影响发电量。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2-02
|
6.05
|
--
|
--
|
6.11
|
0.99% |
|
7.02
|
16.03%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 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89.5-92亿元,与上年同期(追溯重述前)相比,同比增加 11.34%-14.46%;扣非归母净利润89.4-91.9亿元,与上年同期(追溯重述前)相比,同比增加 14.1%-17.29%,业绩增长略低于预期。 业绩略低于预期或因管理费用增加。根据公司公告,2022Q4实现归母净利润9.2-11.7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 15.3亿元,下降 23.6%-40%。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为 3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111.8%,结合公司 2022年四季度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管理费用增加或因核电加大厂址开发力度,前期投入费用增加所致,预计四季度管理费用增长或将延续。 风光装机稳步增长,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控股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 1,253.07万千瓦,包括风电 420.74万千瓦、光伏 832.33万千瓦;另控股独立储能电站 21.1万千瓦;控股新能源在建项目 572.60万千瓦,其中风电 155.50万千瓦、光伏 417.10万千瓦。2022年全年新能源发电量累计为 140.4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 47.66%,其中:光伏发电量 75.1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 51.25%,风力发电量 65.3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43.72%。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长,一批自建及收购的风电、光伏项目陆续投产。 新能源补贴回笼支撑新能源项目持续开发,硅料价格下降公司有望受益。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核汇能下属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公司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 49.39亿元,其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为 49.14亿元,大额补贴回笼支撑公司新能源项目持续开发。此外,近期硅料价格下跌带动电池片价格下降,我们认为电池片的降价将加速产业链需求释放,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有望进入下行通道,公司新能源项目开发或将进一步加快。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核电+风光双核发展,在能源结构迫切转型背景下,公司未来成长性高。由于公司管理费用大幅增加,业绩略低于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 723.8亿元、794.2亿元、855.3亿元,增速分别为 16%、9.7%、7.7%,净利润分别为 92亿元、107.5亿元、119.4亿元,增速分别为 14.5%、16.9%、11.1%,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 电价下行的风险; 政 策 推进不及预期。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1-31
|
6.05
|
10.58
|
41.82%
|
6.10
|
0.83% |
|
7.02
|
16.03% |
|
详细
事件: 2023年1月,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预告,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9.5-92.0亿元,同比增长8.93%-11.97%,扣非归母净利润89.4-91.9亿元,同比增加11.56%-14.68%,业绩增长略低于预期。 项目开发蓄势待发,Q4业绩环比下滑根据年报预告,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19-11.69亿元,环比下滑54.93%-64.56%。由于发电量和在运机组同比增长,公司相关成本如核燃料成本和运维成本费用增加,同时公司核电和新能源项目加大开发力度,前期投入费用增加,导致Q4公司业绩环比下滑,我们认为公司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新项目核准超预期,核电业务增长加速2022年9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福建漳州二期3、4号机组和广东廉江一期1、2号机组共4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予以核准,年内核准机组达10台,创近年新高,其中中国核电共核准4台机组,其中福建漳州二期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可达1212MW。公司核电加速成长,截至12月底公司核电在建机组8台,装机容量887.80万千瓦。公司2022年的核电市场电比例约43%,同比提升约6pct,核电机组盈利有望维持高位。 新能源装机快速成长公司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1253万千瓦,其中风电421万千瓦、光伏832万千瓦,控股新能源在建项目572.60万千瓦,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迅速增长。 2022年公司新能源发电量140.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66%,其中光伏发电75.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25%,风力发电65.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72%。公司2022年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49.39亿元,大额补贴回笼助力新能源项目稳健开发。 集中式项目有望加速,绿电运营商持续受益我们认为随着今年四季度硅料产能释放带来的组件价格下降和风电成本下降,国内风光集中式项目有望加速建设。在区域性供电紧缺频繁出现的背景下,核电作为基荷能源,新能源作为增量能源,公司核电+绿电的综合运营商体系将不断受益。2023年公司全年发电量目标为205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计划发电量为215亿千瓦时,我们认为公司发电目标有望实现。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核电在运机组稳健的现金流能够支撑持续开发新能源项目,不断注入增长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90.2/863.1/929.3亿元(原值为802.5/862.4/928.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6.7%/9.2%/7.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0/100.5/110.8亿元(原值为107.6/117.5/129.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2.0%/11.6%/10.3%,2023-24年两年CAGR达10.95%,对应EPS分别为0.48/0.53/0.59元,对应PE分别为12.6/11.3/10.2倍。维持2023年原目标价10.83元,同时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运营事故风险、新能源项目开发不及预期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1-23
|
5.98
|
7.15
|
--
|
6.10
|
2.01% |
|
7.02
|
17.39% |
|
详细
事件概述:1月 19日,公司公布 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 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89.50亿元到 9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7.33亿元到 9.83亿元,同比增长 8.9%到 12.0%(经重述);预计 2022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89.40亿元到 91.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9.26亿元到 11.76亿元,同比增长 11.6%到14.7%(经重述)。 年度目标兑现,2023年更进一步:2022年,公司累计完成总发电量 1992.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9.1%,较全年发电量目标增发 1.7%。其中,核电、风电、光伏分别完成发电量 1852.39、65.38、75.10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 7.0%、43.7%、51.3%。Q4机组大修减少,核电电量快速修复,单季度完成发电量 49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2.1%,环比增长 2.3%。2022年虽历曲折,年度目标仍如约兑现,2023年,公司目标全年发电量目标为 20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9%,电量更上层楼。 业绩略低预期或因汇能增资:2022年,公司风光运营平台中核汇能让渡30%股权增资 75亿元。1H22,汇能实现净利润 10.19亿元,若假设全年实现净利润20.38亿元,则对应少数股东权益 6.11亿元,业绩预告不及预期或主要因 75亿元增资尚未释放业绩,但全年少数股东权益增加。 “弹药”充足,风光步入快车道:截至 2022年底,公司控股新能源在运装机 1253.07万千瓦,其中,风电 420.74万千瓦、光伏 832.33万千瓦;控股在建项目 572.60万千瓦,其中风电 155.50万千瓦、光伏 417.10万千瓦。据公司公告,2022年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 49.39亿元,加上汇能 75亿元增资,合计可动用资本金 124亿元,按照 20%-30%资本金比例,可撬动可用投资 415-622亿元。2023年年初以来,光伏产业链成本下降明显,我们预计 2023年公司充足资金在手,风光开发有望进一步提速。 投资建议:公司如约完成年度电量目标,2023年目标更进一步;核电新机组审批提速,充足资本金下,风光有望维持高增。根据电量、电价调整对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2/23/24年 EPS 分别为 0.48/0.61/0.63元(前值 0.55/0.61/0.63元),对应 1月 19日收盘价 PE 分别为 12.4/9.8/9.6倍。参考公司历史估值水平与 23年业绩修复,给予公司 2023年 12倍 PE,目标价 7.32元/股,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核安全事故;2)政策变化;3)电价调整;4)汇兑损失。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2-10-31
|
6.00
|
--
|
--
|
6.51
|
8.50% |
|
6.51
|
8.5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27.03亿元,同比上升13.50%;归母净利润80.31亿元,同比上升20.30%;扣非归母净利润80.21亿元,同比上升21.71%;其中,2022年单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81.31亿元,同比上升10.78%;归母净利润25.94亿元,同比上升26.96%;扣非归母净利润26.02亿元,同比上升28.19%;核电审批加快,地位再明确迎来积极有序新发展。根据公司公告,截止2022年9月30日,公司核电控股在运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控股在建项目机组8台,装机容量887.8万千瓦;控股核准机组三台,装机容量367.50万千瓦;核电合计装机3630.30万千瓦。2022年9月份召开的国常会中核准公司控股的漳州核电3、4号机组,此前4月国常会中,已核准了公司的浙江三门核电项目3、4号机组。截至目前,公司今年共获批4台机组,合计装机4926MW。随着核电项目审批加快,公司核电装机有望持续提升,为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风光装机稳步增长,为业绩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1024.55万千瓦(其中风电315.05万千瓦,光伏709.5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351.43万千瓦;风电及光伏发电量101.0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43.44%,其中:光伏发电量56.73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51.49%,风力发电量44.31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35.8%。新能源上网电量同比增加,主要是因为风光新能源发电全容量投运装机规模同比增加。 公司自2018年以来通过收购和自建迅速扩张其新能源装机规模,收购中核汇能后,新能源装机量已位于国内前列。随着中核汇能75亿增资引战落地,公司新能源装机有望持续高增,将成为公司“十四五”期间装机增长的新动能。 大修次数减少,核电发电量稳步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核电机组发电量1359.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7%;上网电量累计为1270.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5.28%。其中,秦山核电前三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1.82%;江苏核电前三季度发电量同比增加6.87%;三门核电前三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1.98%;海南核电前三季度发电量同比增加18.08%;福清核电前三季度发电量同比增加9.05%;秦山二核、三门核电、海南核电因前三季度大修次数减少,发电量同比增加。公司全年计划完成16次大修,截至2022年10月10日,公司已完成12次大修,目前正在进行的大修1次,第四季度计划完成大修3次。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核电+风光双核发展,4月、9月份国常会核准公司四台核电机组项目,再次明确核电地位,在能源结构迫切转型背景下,公司未来成长性高。由于公司核电项目受疫情影响,发电量和上网电价涨幅略低于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723.8亿元、794.2亿元、855.3亿元,增速分别为16%、9.7%、7.7%,净利润分别为102.3亿元、116.7亿元、130.4亿元,增速分别为27.3%、14.1%、11.7%,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电价下行的风险;政策推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2-10-31
|
6.08
|
10.58
|
41.82%
|
6.51
|
7.07% |
|
6.51
|
7.07% |
|
详细
事件: 2022年10月,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7.03亿元,同比增长13.50%,归母净利润为80.31亿元,同比增加20.30%,扣非归母净利润80.21亿元,同比增加21.71%,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发电效益良好,毛利率维持高位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50.08%,同比增长5.30pct,公司Q1至Q3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1.46%/49.77%/49.07%。2022年Q2-3公司管理费用大幅上升,Q3实现净利率25.77%。截止2022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6.60%,较年初下降2.81pct,财务结构保持稳定。受部分区域供电紧缺影响,公司四季度发电收益有望进一步上升。 新项目核准超预期,核电业务增长加速2022年9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福建漳州二期3、4号机组和广东廉江一期1、2号机组共4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予以核准,年内核准机组达10台,创近年新高,其中中国核电共核准4台机组,其中福建漳州二期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可达1212MW。公司核电业务加速成长,截至9月底,公司核电在建项目机组8台,装机容量887.80万千瓦。 储能集采侧面验证新能源装机快速成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发电量10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44%,其中光伏发电5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49%,风力发电44.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80%。2022年9月17日,中国核电旗下中核汇能发布储能系统集采公告,项目总储能规模达5.5GWh,是今年目前规模最大的储能集采,按照2h,15%的储能配置比例,5.5GWh的储能系统总共能够满足18GW左右的新能源装机,从侧面反映公司新能源装机正在快速提升。 集中式项目有望加速,绿电运营商持续受益今年以来,硅料价格快速上涨推高光伏组件至1.95元/W左右的水平,国内集中式地面电站开工率相对较低。我们认为随着今年四季度硅料产能释放带来的组件价格下降和风电成本下降,国内风光集中式项目有望加速建设。 在区域性供电紧缺频繁出现的背景下,核电作为基荷能源,新能源作为增量能源,公司核电+绿电的综合运营商体系将不断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核电在运机组稳健的现金流能够支撑持续开发新能源项目,不断注入增长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02.5/862.4/928.4亿元 , 对 应 增 速 分 别 为 28.7%/7.5%/7.7%,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07.6/117.5/129.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3.9%/9.15%/10.5%,未来三年CAGR达17.34%,对应EPS分别为0.57/0.62/0.69元,对应PE分别为10.6/9.7/8.8倍。维持2022年原目标价10.83元,同时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运营事故风险、新能源项目开发不及预期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2-10-28
|
6.11
|
--
|
--
|
6.51
|
6.55% |
|
6.51
|
6.55%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27亿元(+13.5%),归母净利润80.3亿元(+20.3%);其中2022Q3营收181亿元(+10.8%),归母净利润25.9亿元(+27%),扣非归母净利润26亿元(+28.8%)。 发电量提升推动营收增长,市场化电价增加助力业绩稳增。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527亿元(+13.5%),主要系公司核电和风光装机容量增加带动发电量同比增加,以及市场化上网电量及市场化电价有所提高。前三季度累计发电量1460亿千瓦时(+7.2%),其中Q3发电量517亿千瓦时,环比增加9.3%;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0.3亿元(+20.3%),其中Q3达到25.9亿元(+27%),环比增加1.6%,主要系上网电量及市场化电价增加使得公司业绩实现稳增。 福建漳州二期项目获得核准,核电业务进一步加强。2022年9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福建漳州二期3、4号机组项目予以核准,截至9月底,公司核电在运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8GW;控股在建项目机组8台,装机容量8.9GW;核准机组3台,装机容量3.7GW。前三季度公司核电发电量136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3%,其中Q3发电量481亿千瓦时,环比增加10.6%,公司核电业务稳步增强。 风光装机容量稳步提升,中核汇能资源整合助力清洁能源业务发展。截至9月底,公司新能源在运装机达10.25GW,其中风电/光伏分别为3.15/7.10GW,在建装机容量3.5GW。前三季度风电/光伏发电量为44.3/56.7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增加35.8%和51.5%,其中Q3发电量分别为15.3/20.6亿千瓦时。截至9月底,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339亿元,同比增加21.2%,公司吸收投资现金达93.4亿元,充沛在手现金为风光业务的快速增长提供重要保障。公司子公司中核汇能拟出资2.98亿元收购协鑫能科下属子公司苏州协鑫持有镶黄旗协鑫100%的股权,对新能源产业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落实公司清洁能源的发展战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55元、0.61元、0.67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16.2%的复合增长率。考虑到公司新能源业务弹性较大,市场化电量占比有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机组运行风险,新能源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2-10-28
|
6.11
|
7.33
|
--
|
6.51
|
6.55% |
|
6.51
|
6.55%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7.03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归母净利润80.31亿元,同比增长20.3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0.21亿元,同比增长21.71%。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1.31亿元,同比增长10.78%,实现归母净利润25.94亿元,同比增长26.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02亿元,同比增长28.19%。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发电量146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4%。前三季度发电量与业绩增速符合预期。 大修次数减少,核电发电量稳健增长:公司三季度业绩实现稳健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发电量同比增长,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核电机组实现发电量1359.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7%;其中秦山核电、江苏核电、三门核电、海南核电、福清核电的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82%、6.87%、1.98%、18.08%和9.05%。三季度发电量的稳健增长主要由于前三季度大修12次,相比去年同期的13次略有减少,海南核电的大幅增长主要由于两台机组前三季度均无大修。从全年检修规划看,公司预计全年大修16次,比去年减少2次;预计今年四季度大修3次,比去年减少2次,因此我们预计四季度公司核电板块发电量及业绩有望维持稳健增长态势。 核电机组审批提速,公司在建与待建项目充足:2016-2018年我国核电机组停止审批,于2019年重启,随后三年每年核准机组数量稳定在4-5台。2022年年初至今,国务院常务会议共核准了10台核电机组,较2021年数量翻倍,审批显著提速。今年公司的三门二期项目以及福建漳州二期项目合计4台机组核准,其中三门二期项目已于6月底开工,装机规模为250万千瓦(2台*125万千瓦),福建漳州二期项目于9月13日核准,装机规模为242.2万千瓦(2台*121.2万千瓦)。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核电共有25台机组在运,合计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共有8台机组在建,合计装机容量887.8万千瓦;共有3台机组已核准待开建,合计装机容量367.5万千瓦。充足的在建与待建项目为公司长期业绩增长提供支撑,核电审批提速释放大力发展核电的积极信号,新核准项目增多为公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公司新能源项目投运加速,充足现金流为新项目投资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三季度共有137.22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在运新能源控股装机容量1024.55万千瓦,包括风电315.05万千瓦及光伏709.50万千瓦。装机加速投产带动公司三季度新能源板块发电量的快速提升,根据公司公告,三季度公司新能源发电量为35.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4%;前三季度累计发电量10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44%,其中光伏5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49%,风电44.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80%。公司新能源装机稳步扩张,目前仍有351.43万千瓦项目在建,未来放量可期。此外,根据公司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339.05亿元,同比增长21.17%,充足的现金流为后续核电及新能源板块扩张提供有力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722.06、753.49、816.48亿元,增速分别为15.8%、4.4%、8.4%,净利润分别为105.23、112.47、126.67亿元,增速分别为30.9%、6.9%、12.6%,成长性突出;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7.5元。 风险提示:政策推动不及预期,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未来核电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2-10-28
|
6.11
|
--
|
--
|
6.51
|
6.55% |
|
6.51
|
6.55% |
|
详细
业绩简评10月 27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今年 1~9月实现营收 527亿元,同比+13.5%;归母净利润 80.3亿元,同比+20.3%。其中 Q3单季营收181.3亿元,同比+10.8%;归母净利润 25.9亿元,同比+26.9%。(以上 21年数据均因会计准则调整有所上调),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电量扩大带来营收增长。公司 3Q22总发电量 517.3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 5.6%。其中核电发电量 481.4亿千瓦时,同比+4%。电量增长主因装机规模扩大:1H22新增福清 6号机组,Q3秦山二核 2号机组容量由 65万千瓦变更为 67万千瓦,3、4号机组容量由 66万千瓦变更为 67万千瓦,至Q3末公司控股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增加至 2375万千瓦。 市场化电价上浮、电量结构调整带来毛利率同比提升。3Q22公司综合毛利率 49.1%,同比+6.9pct,环比-0.7pct。受益于市场电量占比提升、今年售电价格同比上涨,新能源电量扩大也对盈利能力提升有所助益。 新能源拓展稳步推进。3Q22新能源电量 35.9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33.3%。截至 Q3末风、光在运装机合计 1024.5万千瓦,今年 1~9月合计新增 137.2万千瓦(统计口径变更为全容量,实际增量预计高于该值),在建规模 351.4万千瓦。由于公司年初招标已基本锁定量、价,组件价格上涨影响有限,预计全年同口径下仍可实现新增装机 400万千瓦以上。 年内新核准 10台核电机组超预期,公司获批 4台,助力长期业绩增长。公司分别于今年 4月和 9月获批三门电站(3#、4#)、漳州电站(3#、4#)共4台机组,涉及装机 492.2万千瓦,其中三门项目已开建。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06.5/119.8/129.9亿元,EPS 分别为 0.56/0.63/0.69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倍、9倍和 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站安全运营风险、核电机组检修影响电量风险、电力价格波动风险等。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2-10-13
|
6.25
|
10.58
|
41.82%
|
6.42
|
2.72% |
|
6.51
|
4.16% |
|
详细
事件: 2022年10月,中国核电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发电量完成情况,截至9月底,公司核电控股在运装机2375万千瓦,新能源在运装机1024.55万千瓦。前三季度总发电量达146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4%,其中第三季度517.3亿千瓦时,环比增长9.33%。2022年公司全年计划发电量1960亿千瓦时,我们认为完成并超过此目标可能性很大。 新项目核准超预期,核电业务增长加速2022年9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福建漳州二期3、4号机组和广东廉江一期1、2号机组共4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予以核准,年内核准机组达10台,创近年新高,其中中国核电共核准4台机组,其中福建漳州二期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可达1212MW。公司核电业务加速成长,截至9月底,公司核电在建项目机组8台,装机容量887.80万千瓦。 储能集采侧面验证新能源装机快速成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发电量10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44%,其中光伏发电5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49%,风力发电44.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80%。2022年9月17日,中国核电旗下中核汇能发布储能系统集采公告,项目总储能规模达5.5GWh,是今年目前规模最大的储能集采,按照2h,15%的储能配置比例,5.5GWh的储能系统总共能够满足18GW左右的新能源装机,从侧面反映公司新能源装机正在快速提升。 集中式项目有望加速,绿电运营商持续受益今年以来,硅料价格快速上涨推高光伏组件至1.95元/W左右的水平,国内集中式地面电站开工率相对较低。我们认为随着今年四季度硅料产能释放带来的组件价格下降,以及风电原材料价格下降,国内风光集中式项目有望加速建设。在区域性供电紧缺频繁出现的背景下,核电作为基荷能源,新能源作为增量能源,公司核电+绿电的综合运营商体系将不断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核电在运机组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核电机组稳健的现金流能够支撑公司持续开发新能源项目,不断注入增长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02.5/862.4/928.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8.7%/7.5%/7.7%,归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107.6/117.5/129.9亿 元 , 对 应 增 速 分 别 为33.9%/9.15%/10.5% , 未 来 三 年 CAGR 达 17.34% , 对 应 EPS 分 别 为0.57/0.62/0.69元,对应PE分别为11.0/10.1/9.1倍。维持原目标价10.83元,同时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运营事故风险、新能源项目开发不及预期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2-09-19
|
6.43
|
9.12
|
22.25%
|
6.42
|
-0.16% |
|
6.51
|
1.24% |
|
详细
2022年9月13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对已经全面安全评估审查且纳入国家规划的福建漳州核电机组3、4号机组予以核准,公司控股的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为核准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 点评 2022年我国核电机组核准数量已达10台,项目核准速度明显加快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新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两大核电项目,共计4台核电机组,加上已于2022年4月20日核准的6台核电机组,2022年我国核电机组核准数量已达10台,2018-2022年核电机组核准数量分别达到0、4、4、5、10台,项目核准速度明显加快。 核电是国家实现能源保供的支柱性电源之一,当前核准节奏将有望延续 核能发电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供电稳定性较高,且发电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极少,是国家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促进绿色发展的支柱性电源之一。当前我国核电渗透率仅为5.1%,仅与世界平均水平的10.4%相比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核准节奏将有望延续。 我国核电普及进入加速期,核电产业链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从发展历史看,我国核电业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基本错过了20世纪70至80年代的全球第一轮核电普及浪潮,在核电渗透率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后续又在核安全问题的困扰下长期维持着谨慎发展核电的政策态度。 但是,随着近年来随着国产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走向成熟,过往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安全掣肘已得到有效消除,而在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与国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政策号召下,我国核能发电将有望进入加速普及的新时代,核电产业链也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其中,中国核电作为我国领先的核电运营商之一,有望充分享受由核电普及加速带来的时代发展机遇,从而进一步打开公司核电业务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中国核电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24.02亿元、757.92亿元与791.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47亿元、118.36亿元与127.36亿元,对应PE分别为10.99、10.26与9.53,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9.34元。 风险提示:核安全事故风险;在建核电机组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社会用电需求疲软风险。
|
|
|
中国核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2-09-19
|
6.43
|
8.30
|
11.26%
|
6.42
|
-0.16% |
|
6.51
|
1.24% |
|
详细
事件:根据公司公告,9 月13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已经全面安全评估审查且纳入国家规划的福建漳州核电二期扩建项目3 号、4号机组予以核准,该项目机型为华龙一号,单台机组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 今年以来核电审批显著提速:2016 年起我国核电停止审批;2019 年核电审批重启,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分别核准4 台、4 台、5台机组,近三年核电核准进度稳定。2022 年以来,核电审批进度显著加快。早在今年4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一次性核准了三个核电项目共6 台机组,分别为三门二期项目、海阳二期项目以及陆丰核电5、6号机组,均为三代核电机组。本次核准的两个核电项目分别为中国核电的福建漳州二期项目以及国家电投集团的广东廉江一期项目,使用的机组分别为“华龙一号”和“CAP1000”三代核电机组。加上本次核准的4 台机组,截至目前2022 年累计核准核电机组数量达10 台。 核电核准的进一步加速传递出加快发展核电的积极信号,超出早前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预测的“十四五期间每年新核准6-8 台核电机组”。 作为国内核电板块龙头,核准进一步加速为公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相比其他电源类型,核电具备利用小时数高、成本与电价稳定等优势。 核电利用小时稳定在7800-8000 小时,且由于燃料成本仅占总成本的20%左右,核电成本波动性较小。根据公司半年报披露,随着福清5号、田湾6 号、福清6 号机组的投产,截至2022 年上半年,公司控股在运核电机组共25 台,装机规模达2371 万千瓦;装机稳步增长下发电量有所提升,2022 上半年,公司核电发电量为878.32 亿千瓦,同比增长5.97%。公司在手项目充足,截至目前,在建机组共8 台,合计装机规模888 万千瓦,其中漳州1、2 号机组将分别于2024 年、2025 年投产,其余机组预计将在2024-2027 年间投产;加上本次核准的漳州二期2 台121.2 万千瓦的机组,目前共有3 台机组已核准待开工,合计装机规模367.4 万千瓦。此次核电项目核准再次提速,有望为公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公司新能源板块稳步发展,清晰规划下放量可期:根据半年报,截至2022 年半年度,公司在运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887 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达65.1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70%。根据公司十四五规划,到2025 年末目标新能源装机达30GW,预计年均新增5GW。目前该规划正按照进度稳步推进,截至2022 年6 月底,公司新能源在建装机264.37 万千瓦,已达到年均新增装机规划的一半以上。新能源板块未来放量可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的收入分别为722.06、753.49、816.48 亿元,增速分别为15.8%、4.4%、8.4%,净利润分别为105.23、112.47、126.67 亿元,增速分别为30.9%、6.9%、12.6%,成长性突出;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为8.5 元。 风险提示:政策推动不及预期,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未来核电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