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马捷

国元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020522080002。曾就职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北方稀土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2-25 23.16 -- -- 24.07 3.93%
25.76 11.23% -- 详细
报告要点: 《稀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供给端, 稀土作为全球争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和产量占比居全球首位, 2024年国家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 27万吨(+5.88%)、 25.4万吨(+4.16%),相较于过去 3年 20%以上的增速大幅放缓,随着《稀土管理条例》 于 2024年 10月 1日正式实施,稀土供给侧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有望进一步深化。 需求端, 稀土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机器人等消费领域的需求扩张,叠加行业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稀土产业将迎来高速成长的机遇期。 白云鄂博稀土资源全球居首,公司稀土分配指标稳步提升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铁和铌等多金属共(伴)生矿床,累计查明的稀土资源总储量已经达到了 1.8亿吨,保有资源总储量达到了 1.59亿吨,稳居世界首位。公司控股股东包钢集团拥有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向公司供应稀土精矿,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公司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指标分配占比稳中有升,近 2年分别维持在 70%和 67%,轻稀土年度增量指标向公司集中配给,持续稳定的指标获得量不断巩固公司资源优势、核心竞争力及供应保障能力,体现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发展潜能。 全产业链布局协同发展,磁性材料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公司通过独资设立、合资组建、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产业,现拥有储氢材料-镍氢动力电池、磁性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的稀土终端应用布局。2023年和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磁性材料销量分别为 5.1万吨(同比+36.0%)、 4.5万吨(同比+28.6%),磁性材料产业释放整合效能,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2024年 10月,公司拟出资 40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北方招宝,目前已取得营业执照,将建设年产 3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项目。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当前全球供应链安全风险凸显,稀土的战略价值迅速提升,《稀土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进一步深化稀土供给侧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机器人等消费领域的需求扩张为稀土行业发展注入动力。 我们预计, 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65、 26.76和 44.8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79.19、 31.51和 18.81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稀土政策变动风险、 市场供需变化及竞争加剧风险。
天奥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4-11-01 16.75 -- -- 18.27 9.07%
18.69 11.58%
详细
事件:2024年年10月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57,691万元,同比下降10.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594万元,同比下降降32.02%;基本每股收益0.0367元,同比下降32.04%;;加权净资产收益率率1.03%。 业绩整体下滑,多因素影响利润短期承压2024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2%,主要系受外部环境影响,市场形势较为严峻,公司整体业绩较去年同期下滑;实现归母净利润159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2.02%,主要原因一是受产品交付进度延迟等因素影响;二是销售回款不及预期,1-9月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增加,致使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销售毛利率为26.49%,销售净利率为2.76%。 单季度来看,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下降12.03%;归母净利润48.39万元,同比下降91.27%;信用减值损失为1269.48万元,同比增加64.17%。净利润的大幅下降主要系收入减少、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坏账损失)等所致。 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整体效益公司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动重点项目落实。时频设备领域积极跟进机载、弹载等领域的项目和产品应用;时频器件重点开拓表贴温补晶振用户市场,持续推进用户相关项目统型;原子钟方面重点推广小型化星载铷钟物理系统,积极布局新产品研制。2024Q1-Q3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费用3002.80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占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的5.20%,主要投向晶体器件、原子钟、北斗手表等领域,同时公司开展多项创新基金项目研制,增加创新储备,逐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完成部分限制性股票的回购注销工作,减少流通股份2024年7月5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回购注销部分限制性股票的议案》,公司2023年度业绩指标未达到《公司2021年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修订稿)》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设定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条件,拟回购注销公司2021年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86名激励对象持有的第一个解除限售期所对应的限制性股票2,283,278股。根据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决议,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9月30日完成了前述部分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工作。公司通过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可以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股份,提高公司股价竞争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现已成为国内综合实力强、产品种类齐全、技术水平领先的军用时间频率产品研发生产的主要企业之一,未来有望持续受益弹载星载产品,下游需求持续扩张,公司业绩有望保持持续增长。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91亿元、1.18亿元、1.40亿元,EPS分别为0.21元、0.27元、0.33元,对应PE为79倍、61倍、51倍,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经营业绩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航材股份 机械行业 2024-10-15 52.43 -- -- 63.34 20.81%
64.00 22.07%
详细
全球航空产业需求复苏,助力航空新材料潜力释放军机方面,2023年美国和中国现役军机总量分别为13209架、3304架,仅从飞机数量角度考虑,若达到美国空军当前水平,未来几年中国军用飞机服役数目将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此外,随着我国军用飞机的升级换代,国防军工对于航空发动机及相应材料制品需求将持续增长。民机方面,中国商飞公司未来20年预计将有约43644架新机交付,价值约6.5万亿美元,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单一航空市场,引领未来全球航空市场增长。在全球航空产业需求复苏的大背景下,航空新材料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 承接“两机”专项关键材料研制,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公司作为从事航空、航天用部件及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两机”重大专项关键材料及制件研制任务的主要承接单位之一。 2019-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74%。其中,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定提升,超额完成全年经营指标,公司营业收入为28.03亿(同比+20.01%),归母净利润为5.76亿(同比+30.23%),各项指标均同比提升明显。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10亿(同比+14.52%),归母净利润3.11亿(同比+5.16%),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技术基础和研发底蕴深厚,铸就航空材料龙头地位。公司产品处于相关航空材料产业的龙头地位。精密铸造钛合金业务方面,公司可研制生产国内绝大部分航空发动机用的钛合金铸件,是国内少数批产国际民用航空钛合金铸件的供应商;橡胶与密封件业务方面,公司是国产航空飞机、发动机用橡胶密封材料主要供应商;飞机座舱透明件业务方面,公司在航空用有机玻璃透明件和无机玻璃透明件制造及透明材料性能分析和应用研究领域拥有较大优势;高温合金母合金业务方面,公司产品覆盖国内绝大多数批产的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母合金产品。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在建设战略空军的背景下,军用飞机升级换代,带动军机配套航空材料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家“两机专项”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航空发动机相关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0、9.18和11.2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40、26.56和21.74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行业政策调整风险、军审定价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9-09 41.15 -- -- 51.38 24.86%
61.85 50.30%
详细
盈利端稳步提升,降本增效持续推进公司24H1实现营业收入216.25亿元,同比减少6.59%;归母净利润16.18亿元,同比增长8.39%;扣非归母净利润15.88亿元,同比增长10.51%。营收下降主要是受合同签订进度影响,相关产品既定需求未如期签订合同所致。 24H1期间费用率为3.25%,同比增加0.88个百分点。其中:1)销售费用率0.01%,同比减少0.02个百分点,主要是展览费减少以及处置子公司导致;2)管理费用率1.51%,同比减少0.10个百分点,主要是物料消耗减少导致;3)研发费用率2.63%,同比增加0.86个百分点,主要是研发投入增加导致4)财务费用率-0.89%,上年同期为-1.03%,主要是利息收入减少导致。 全年经营计划进展顺利经营计划方面,公司24H1营业收入完成了全年经营计划(510.26亿元)的42.38%;净利润完成了全年经营计划(37.62亿元)的42.93%,稳步推进全年经营生产计划。截至24Q2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142.4亿元,较年初增长51.1%,主要是部分销售产品货款尚未收回导致;2)存货72.2亿元,较年初减少38.0%,主要是在产品减少导致;3)合同负债29.5亿元,较年初减少56.0%,主要是前期预收款随产品销售在当期确认收入;4)货币资金83.1亿元,较年初减少46.6%,主要是部分销售产品货款尚未收回导致;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58.9亿元,上年同期为-94.7亿元,主要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导致。 聚焦航空制造主业,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2019-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自237.61亿元增至462.48亿元,2019-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自8.78亿元增至30.07亿元。航空产品是公司主要产品,2019-2023年,公司航空产品营收占比稳定在98%以上。2019-2023年公司航空产品营收自233.55亿元增至459.53亿元,毛利率自8.94%提至10.99%。公司一直以来聚焦主业,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歼击机摇篮”,航空防务装备业务稳步推进公司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公司主营业务为航空产品制造,核心产品为航空防务装备,自建国以来始终承担着我国重点航空防务装备的研制任务,与我国航空防务装备产业、国防事业共同成长。公司积极响应航空工业集团“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可持续发展轨道:1)公司研制的歼-11、歼-15、歼-16已列装部队,现已是我国空军、海军主力机型。公司研制的“枭龙”现为我国军机出口代表机型。2)公司研制的FC-31战斗机已亮相珠海航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同时研制两款五代机的国家。3)公司顺应未来作战模式演进趋势,持续推进下一代主力战机、无人机研制。研发费用同比大增38.73%,面向未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1)24H1研发费用5.68亿元,同比增加38.73%,主要是研发投入增加导致,公司以用户需求为牵引,积极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持续推进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研发投入逐步提升。2019-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自2.18亿元增至9.76亿元,研发占营收比例自0.92%提至2.11%,公司持续推进新机型预研、研制工作,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2)技术人员逐年增加:2019-2023年公司技术人员自4217人增至4720人,占公司总人数29%,公司在人才培养及储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C919主要供应商,拥抱万亿民机市场需求沈飞民机是国产大飞机C919主要供应商之一,承担了C919项目后机身前段、APU舱门、垂尾、发动机吊挂工作包的制造任务。公司深度参与商飞ARJ21、空客A220等型号的设计生产工作,同时也是波音在中国的重要供应商之一。据《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预测,未来20年我国航空市场将接收9284架客机(占全球21.9%),交付价值量达1.47万亿美元(占全球23%)。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C919等机型交付6288架,占二十年交付总量的近七成。公司在民机行业内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积累以及先发优势,公司业绩增长潜力巨大。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骨干企业之一。未来随着航空防务装备陆续放量和民机市场发展的旺盛需求拉动下,公司将深度参与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未来业绩有望保持较高速增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34.01亿元、40.10亿元、47.5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3元、1.46元、1.72元。对应目前股价PE分别为33.40、28.33、23.91,给予“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波动风险、市场审价导致毛利率下降风险、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洛阳钼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9-03 7.40 -- -- 9.55 29.05%
9.55 29.05%
详细
事件:公司8月23日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期内入实现营业收入1028.18亿元,增长18.56%;实现归母净利润54.17亿元,同比增长670.43%。 点评:TFM和KFM上半年保持快节奏生产,助力刚果(金)板块业绩高增公司在刚果(金)运营两座世界级矿山TFM和KFM,上半年保持快节奏生产乃至超产,频创单月产量历史记录。2024年上半年,刚果(金)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3.68亿元,同比增长444.78%,毛利123.16亿元。TFM项项目目,目前主工艺全部打通,一季度顺利达产,二季度顺利达标,TFM五条生产线全面建成,形成45万吨铜、3.7万吨钴的产能规模,成为世界第五大铜矿山和第二大钴矿山。KFM项目,作为世界罕有的高铜高钴矿,具备15万吨铜、5万吨钴的生产能力,自建成后持续保持高产,稳居全球第一大钴矿山。KFM通过工艺调整和技术创新,实现回收率大幅提升、产量大幅增长、成本稳步下降。2024上半年采矿量242.5万吨(同比+186.7%),采矿支出2.80亿美元(同比+430.8%)。 公司铜、钴产销量翻倍增长,主要产品毛利率稳步上升2024年上半年,铜产量31.38万吨(同比+100.74%),成为2024年全球重要矿产铜增量来源,销量31.18万吨(同比+510.53%),实现营业收入200.26亿元(同比+368.88%),毛利率52.36%。钴产量5.40万吨(同比+178.22%),销量5.09万吨(同比+3441.73%),实现营业收入43.42亿元(同比+1541.59%),毛利率42.17%。钼产量7349吨(同比-12.39%),销量7185吨(同比-8.30%),实现营业收入30.02亿元(同比-20.29%),毛利率33.83%。量钨产量4020吨(同比+5.43%),销量3994吨(同比+12.25%),实现营业收入8.79亿元(同比+32.31%),毛利率61.17%。铌铌量产量5082吨(同比+8.23%),销量5178吨(同比+11.91%),实现营业收入14.85亿元(同比+23.49%),毛利率35.78%。磷肥产量58.33万吨(同比+6.47%),销量53.89万吨(同比-5.33%),磷实现营业收入16.26亿元(同比-7.42%),毛利率18.10%。 期间费用率小幅降低,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显著提升期间费用方面,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02%(同比-0.15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1.13%(同比-0.26pct);财务费用率为1.70%(同比+0.12pct);销售费用率为0.05%(同比-0.01pct);研发费用率为0.13%(同比+0.01pct)。 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9.72%(同比+0.44pct);净利率为4.58%(同比+0.42pct)。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8.38%(同比+14.08pct);净利率为6.16%(同比+5.45pct)。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2024年上半年,公司各大矿山保持高效运营节奏,所有产品产量完成度均超年度产量指引中值,铜、钴、铌等主要产品产销两旺,贸易板块经营质量再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80、140.13和151.4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16、11.25和10.41倍,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主要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及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安全环保及自然灾害风险。
铖昌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9-03 30.00 -- -- 40.98 36.60%
54.78 82.60%
详细
事件:2024年8月23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81.9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6.5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28.2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7.5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4.78亿元,较期初减少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3.57亿元,较期初减少3.66%。 点评:T/R芯片业务下游需求短期承压,下半年业绩有望回升2024H1公司实现营收7,181.91万元,同比减少56.55%;实现归母净利润-2428.27万元,同比减少137.58%。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减少主要是受T/R芯片下游客户需求计划和定价机制影响,公司2024上半年交付项目产品进度较慢所致。另外,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研发投入增长以及实施股票激励计划所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进一步放大了净利润的下滑幅度。对此公司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升级经营场所、引入自动化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全方面实现生产过程的降本增效。 2024Q2公司实现营收5,204.31万元,同比减少58.41%;实现归母净利润-937.94万元,同比减少117.90%;2024Q2毛利率为60.83%,同比增长8.15个百分点。依照客户生产计划要求,公司的生产交付将集中于2024下半年,预计未来半年业绩表现将有所改善。 财务费用、经营性现金流、筹资性现金流等同比减少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为-316.83万元,同比减少-47.74%,主要系报告期内利息收入增加所致;管理费用为1,553.15万元,同比增加43.38%,主要系报告期内人员薪酬增加、计提限制性股票费用及新经营场所装修费用摊销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76.15万元,同比减少1,860.23%,主要原因是受下游客户回款进度较慢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18.76万元,主要系报告期内收到限制性股票投资款所致。 强化创新研发投入,布局前瞻技术研究,夯实行业核心竞争力公司长期坚持自主创新、聚焦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641.59万元,同比增长61.63%。结合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公司重点研制的MMIC系列产品具备高宽带、高集成度、轻量化、多功能化、多波束、低功耗等特点,巩固了公司在卫星通信等领域的行业地位;公司研发团队与上游流片工艺线协同开发的高性能GaN流片工艺,目前已完成各典型频段和超宽带产品的谱系化产品研制,基本实现GaN产品系列货架化,并持续迭代提升性能和完善产品谱系;GaN功率放大器已规模应用于大型地面相控阵雷达装备并持续量产供货,并在机载、星载等应用领域完成用户系统送样和验证。 股权激励计划落地,锚定长远发展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股票数量总计416万股,授予价格为19.76元/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77万股,预留授予数量为39万股,首次授予激励对象93人。公司核心人员均参与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与公司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共享公司成长收益,共同助力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中星载相控阵雷达T/R芯片核心民营企业供应商,未来随着卫星互联网市场爆发增长和公司多领域项目的落地,公司未来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77亿元、0.99亿元、1.27亿元,EPS分别为0.38元、0.49元、0.62元,对应PE为78.78倍、61.49倍、47.97倍,给予“买入”的投资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放量不及预期;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海特高新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0 9.90 -- -- 9.95 0.51%
10.19 2.93%
详细
报告要点: “三位一体”布局稳步推进,下游需求复苏带动业绩提升海特高新是以高端核心装备研制与保障、高性能第二代/第三代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三位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是我国第一家民营航空装备研制与技术服务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同时拥有运输飞机、公务机、航空部附件维修、飞行员培训 CAAC、 EASA、 FAA 等许可的民营航空工程技术服务企业。 在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领域,公司承担了众多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拥有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的国内首条6吋化合物半导体生产线,公司的研发实力及芯片制造能力处于行业一流地位。近年由于民航业复苏带动下游维修市场及客改货需求提升,叠加低空经济领域公司与 evto 主要主机厂家已展开密切战略合作,未来公司业绩有望获得较快增长。 公司营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各项经营指标表现良好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0.53亿元,同比增加 15.81%;实现归母净利润 0.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63.21%, 主要得益于航空座椅交付结算量大幅增长、训练系统设备重大项目交付、民航业复苏带动航空维修业务增长、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的持续提高。 费用端, 2023年期间费用率为28.03%,具体来看, 2023年销售费用率为 1.49%,同比上升 0.09pct,研发费用为 0.40亿元, 同比减少 28.20%,主要系公司部分研发项目符合资本化条件,研发投入资本化所致;管理费用率为 14.90%,同比下降 3.50pct,主要系本年股权激励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 1107万元;财务费用率为7.87%,同比下降 0.58pct。 资产端, 2023年合同负债为 1.23亿元,同比增长 56.80%,随着合同内产品的交付, 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民航业复苏拉动航空工程领域需求,公司抓住契机积极开拓市场2023年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业务综合收入达 7.56亿元,同比增长 12.91%,占总营收的 71.80%, 毛利率为 38.93%,同比提高 0.12pct。 在航空部附件方面,公司取得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双增长, 针对新机型开发建设维修能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增维修产线,扩大了生产规模,业务取得新突破; 在飞行培训方面,公司继续提升市场增量, 巩固国内第三方飞行培训龙头地位; 在民用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方面, 公司正式签署空客客机改货机改装协议,成为 EFW A321机型全球第一家客改货项目第三方改装公司, 联动公司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形成航空器租赁、飞机维修、客机改货机的完整产业链, 新增 3条客改货产线正在建设中,预期 2025年交付使用; 在公务机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方面, 继续保持高效优质的运营管理,持续建立部件维修能力和内饰维修能力,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继续保持大中华地区维修能力最强、维修体量最大、维修质量最好的公务机 MRO 地位。 高端核心装备领域发展迅速,布局低空经济仿真模拟领域未来可期2023年高端核心装备研发与制造业务综合收入 2.39亿元,同比增长25.65%, 占总营收的 22.72%; 在研发与制造方面,公司持续开展系列化、型谱化工作,由航空发动机控制、救援电动绞车、氧气系统、辅助动力装置、航向指示器、仿真设备研制和无人机配套发动机 7个专业基础衍生出 40余个预研、在研及批产项目。 电动救援绞车积极开拓民航和通航客户; 长时间客舱氧气系统交付客户并完成适航取证试验验证; 安胜公司已与多家 eVTOL 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定制模拟器研发与制造业务,且 2023年已经为客户定制研发的 D 级全动飞行模拟机圆满交付并顺利通过局方 D 级鉴定。 在生产科研保障方面, 某重点型号国产化保障及研制任务的整机试验、 零部件研发任务推进至预设节点;建成某型发动机保障能力并实现批量交付。 多款特种芯片取得重大突破,做大民品战略拓展优质赛道公司参股公司华芯科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做大民品、做强科装”的战略,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华芯科技紧跟市场发展态势,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电子、光电感知、 5G 移动通信,高性能科装芯片等优质赛道产品。 第一,承担的重点科装项目按时完成验收,获得客户的高度赞誉。第二,正式取得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标志着公司化合物半导体芯片成功获得进入汽车领域的绿色通行证,进一步夯实了产品推广应用基础,为公司参与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三,多款应用广泛的特种芯片的研制上取得重大突破。 第四,在市场推广方面新能源充电桩芯片、快充芯片、光电感知芯片、射频模块等领域取得客户持续订单。第五,公司承担或参与了较多国家、省及科装客户重点研发项目,技术能力和研发能力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多领域研发持续推进,奠定未来发展业绩新增点公司目前在研项目众多,多领域持续投入为未来业绩新增长奠定基础,其中某型国产飞机旅客氧气系统已完成全部试验; 某型直升机驾驶员供氧装置试飞验证进行中; 某型直升机救援电动绞车产品交付用户试飞验证,进入验证试验阶段; 某型无人直升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信号转换器及某型号航空发动机修理与零部件研制按预期计划推进中, 除此之外,公司已有有多项 evto 项目已在进行中, 有望乘低空经济高速发展之风,成为公司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核电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5-06 9.09 -- -- 9.91 7.25%
12.29 35.20%
详细
4月26日发布2023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9.57亿元,同比增长5.15%;实现归母净利润106.24亿,同比增长17.91%。2024Q1实现营业收入179.88亿元,同比增长0.53%;实现归母净利润30.59亿元,同比增长1.18%。 点评:上网电量再创新高,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公司不断提升安全运行水平,确保核电、新能源机组安全稳定发电,2023年累计发电2098.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0%,上网电量197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7%,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公司锚定主责主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其中:营业收入749.57亿元,同比增长5.15%;归母净利润106.24亿元,同比增长17.91%;净资产收益率12.19%,同比增加0.84pct。2019-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为12.94%,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为23.19%。 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净利率水平持续提升期间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85%(同比-3.12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5.11%(同比-1.37pct),主要系本期计入管理费用的前期开发费用同比减少;财务费用率为9.74%(同比-1.68pct),主要系开展高息债务置换等资金精益管理导致利息费用同比减少,另受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失同比减少;销售费用率为0.15%(同比+0.04pct);研发费用率为1.85%(同比-0.11pct)。 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44.62%(同比-1.01pct);净利率为25.90%(同比+3.00pct)。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9.17%(同比-0.68pct);净利率为31.38%(同比+1.18pct)。 运行绩效保持世界一流,项目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运行绩效方面,公司25台核电运行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其中WANO综合指数满分机组18台,综合指数平均分98.22;全年完成17次大修,其中16次常规大修平均工期23.75天,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较2022年进一步优化3.4天。项目工程建设方面,福清5/6号、田湾3/4号、田湾5/6号机组共3个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三门4号、徐大堡1号机组共两个项目实现FCD;海南3/4号、海南小堆、田湾7号、徐大堡3号、漳州2号机组共六个项目实现穹顶成功吊装,从土建转入安装阶段;新能源项目95个光伏项目、25个风电项目、4个储能项目等均按计划或提前实现并网;福清5/6号机组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公司徐大堡1/2号和浙江金七门1/2号四台机组核准,连续三年核能项目核准数量保持第一梯队。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核电具备明确的绿色低碳属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选择。公司核电新项目开发稳健有序,2023年项目核准数量保持第一梯队,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核电机组超过10台。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69、126.92和136.7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21、13.75和12.76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电力营销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中核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5-02 18.28 -- -- 19.08 4.38%
19.08 4.38%
详细
事件:公司4月24日发布2023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0亿元,同比增长20.65%;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同比增长29.13%。2024Q1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36.74%;实现归母净利润-153.43万元,同比增加693.26万元。点评:公司核电业务占比提升,带动盈利能力持续增长2019年国家恢复核电机组审批以来,公司订单陆续在2021-2023年交付并确认收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0亿元,同比增长20.65%;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同比增长29.13%。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36.74%;实现归母净利润-153.43万元,同比增加693.26万元。毛利结构来看,2023年核电核化工、石油石化和其他阀门毛利占比分别为49.05%(同比+5.02%)、28.08%(同比+3.31%)、18.17%(同比-5.82%),随着核电行业回暖,预计核电核化工毛利占比将继续提升。2019-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为9.35%,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为13.09%。 期间费用率小幅下降,毛利率和净利率增长显著期间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64%(同比-1.12pct)。其中,销售费用0.88亿元(同比+29.52%),销售费用率为4.87%(同比+0.33pct),主要是公司收入增长,销售费用中的现代服务费、工资、业务推广费增长所致。管理费用1.39亿元(同比+7.52%),管理费用率为7.71%(同比-0.94pct)。研发费用0.73亿元(同比+13.81%),研发费用率为4.02%(同比-0.24pct),主要是公司加大了技术研发投入。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21.20%(同比+0.85pct);净利率为12.27%(同比+0.81pct)。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0.65%(同比+5.82pct);净利率为-0.99%(同比+2.46pct)。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在手订单规模快速增加公司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某蒸汽隔离阀关键技术”,成为中核集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唯一获得支持的科研项目,实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0到1”的突破。新建机组阀门方面,以三代机组为例,中国华龙一号、美国AP1000、俄罗斯VVER1200单台机组核岛阀门价值量约2~3亿,国内在建的核电机组公司都有供货合同,目前已签订的核相关订单超20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在高端阀门领域技术壁垒高、垄断性强,受益于核电下游需求扩张,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随着核电业务占比提升,整体毛利率也将随之增加。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5、4.23和5.78亿元,按照最新股本测算,对应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77、1.10和1.50元/股,按照最新股价测算,对应PE估值分别为24.08、16.81和12.31倍,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行业政策调整风险;核安全风险。
石英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1-30 72.70 -- -- 82.18 13.04%
96.88 33.26%
详细
高纯石英技术行业领先,产销两旺迎爆发式增长公司是业界少数具备生产高纯石英砂和半导体、光伏、光电用石英玻璃材料及其精密加工制品的全产业链企业,在国内外石英行业中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根据公司业绩预告,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5-53.3亿元,同比增加351.44%-406.56%,公司业绩在2022年高基数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今年12月,公司拟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 掌握高纯石英砂“硬核”技术,产能扩张巩固市场地位公司长期致力于高纯石英砂生产技术的创新和研发,2009年底实现高纯石英砂产业化,2010年大规模向下游企业销售。公司是国内首家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量产的高纯石英砂生产企业,是世界上少数几家拥有量产高纯石英砂技术的企业之一。高纯石英砂产品品质稳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光伏和半导体市场发展机遇,公司加速60000吨高纯石英砂产能建设,预计2023年底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提升高纯砂的市场占有率。 连熔技术行业标杆,石英产品认证进展顺利公司具备电熔石英、气熔石英、合成石英全套生产工艺,并通过对连熔生产系统技术攻关,稳步推进第八代连熔生产技术投入使用,多种新型半导体用高端石英产品走向市场。经过30年的创新发展及研究开发,公司连熔生产技术已发展成为行业标杆,相关石英产品通过TEL、LamResearch等国际半导体设备厂商认证,AMAT认证也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公司6000吨电子级石英产品项目已于2022年10月建成投产,正积极推进半导体石英材料系列项目(三期)建设。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深耕高纯石英砂和半导体/光伏/光电用石英玻璃材料及精加工,全产业链优势显著,产能扩建项目的落地为公司业绩爆发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半导体认证的顺利推进,公司电子级石英制品业务有望成为新的业绩爆发点。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52.38亿元、62.99亿元和78.8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5.27倍、4.38倍、3.50倍。我们考虑到下游需求旺盛和公司较强的产品壁垒,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光伏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应收账款风险。
睿创微纳 机械行业 2024-01-29 36.60 -- -- 42.75 16.80%
43.75 19.54%
详细
事件:1月月22日,布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期内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润5亿亿元左右长,同比增长59.5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亿亿元左右长,同比增长68.59%。 2023年年业绩预告符合预期,利润实现高速增长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左右,同比增长59.55%左右,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8.59%。由此测算,23Q4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左右,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左右,四季度利润同比保持稳定。本次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1)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订单充足;(2)公司收到政府补助形成其他收益约7858.89万元。未来随着下游放量节奏加快,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特种领域应用广泛,海外市场营收稳健增长公司在特种装备领域多个项目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其中红外热像仪被广泛应用于侦察、监视和制导等特种装备,包括坦克、装甲车等特种车辆的夜视,反坦克个人携带式武器,特种舰艇夜间识别和射击指挥系统等。海外领域,公司凭借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拓宽销售网络和销售区域。公司红外探测器、机芯模组、不同领域的应用终端,包括户外、工业测温等产品线持续出海,近年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减少,净利润有望持续改善公司于2020年和2022年先后两次发布股票激励计划,分别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550万股、1816万股,占公司股本比例为1.24%、4.07%,主要激励对象为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等。根据上述两轮股权激励,公司2023年度全年需摊销股份支付费用约2亿元,相较2022年多7000万左右,2024年摊销股份支付将显著减少,管理费用相应降低,净利润有望持续改善。 募投项目优化产能布局,市场地位巩固提升公司于2023年2月发行可转债共计募集资金15.65亿元,公司围绕主营业务以借款形式向子公司实施募投,投资内容包括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上述项目有助于保持公司在红外应用领域的产品优势,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随着募投项目的陆续达产,公司可以进一步规模化、系统化的进行研究和开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市场地位。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公司是领先的、专业从事专用集成电路、特种芯片及MEMS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红外业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微波业务布局初见雏形,考虑到下游装备放量节奏加快,公司业绩有望达到新高度。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04亿元、7.78亿元、11.79亿元,EPS分别为1.08元、1.67元、2.53元,对应PE为34倍、22倍、15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与产品研发风险;部分原材料及委托加工服务采购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海外业务扩展不及预期风险
振华风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29 80.00 -- -- 83.00 3.75%
85.60 7.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根据公司公告,预计2023年归母为净利润为5.6-5.9亿元,同比增长85%-95%,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3-5.6亿元,同比增长82%-92%,业绩高速增长超出市场预期。 点评:2023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多品类开拓实现业绩高增根据公司公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5.6-5.9亿元(+85%~+95%),扣非归母净利润5.3-5.6亿元(+82%~+92%),由此推算,2023年Q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1.6-1.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5-1.8亿元。公司重视研发,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创新,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募资转型IDM模式,注重降本增效。同时下游需求旺盛,公司积极发挥核心产品竞争优势,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布局促进产品销量大幅增加,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聚焦核心主业发展,IDM模式奠定高效发展基础公司主营高可靠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及销售,是我国军用电子元器件的主要承制单位。主要产品包括放大器、接口驱动及电源管理器,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等领域。公司近年来积极建造晶圆制造及封测产业链,向IDM模式转型,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国防预算的持续增长,军用电子产品需求量增大,公司作为主要供应商,发展前景良好,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07亿元,研发投入逐年增长,持续加大研发中心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引进,明确“贵阳+成都+西安+南京”四位一体的研发战略定位,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积极推出新产品,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增4项核心技术,分别为基极电流消除技术、GaAsMMIC器件亚态阻抗匹配技术、高可靠防桥臂直通驱动技术、栅极大功率驱动技术。通过项目牵引目前共形成18项核心技术,均已应用于公司主要产品。另外推出新产品50余款,部分产品已形成小批量供货,创新成果令人瞩目,巩固了行业领头地位。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国内高可靠放大器产品国产化的核心承制单位,深耕军用模拟集成电路多年,在技术实力、客户任何度等方面有很大优势。未来公司受益于国防信息化建设和国产替代等多重增长逻辑,加大对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布局和投入,业绩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3亿元、6.80亿元和8.86亿元,对应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2.82元/股、3.40元/股和4.43元/股,对应PE估值分别为33.96倍、28.12倍和21.59倍,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装备列装批产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铂力特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1-25 79.97 -- -- 86.30 7.92%
89.50 11.92%
详细
我国3D打印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7年达到千亿规模经过30多年发展,增材制造产业正从起步期迈入成长期,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全球3D打印市场持续增长,在过去34年中有25年延续了两位数的增速,2022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8.3%。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从2012年的不足10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3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初步预计,到到2023年底国我国3D打印产业达规模可达400亿元左右,2027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 公司是国内属金属3D打印龙头,充分受益行业发展红利铂力特作为专注于金属3D打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可提供金属增材制造全套解决方案。2018-2022年公司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22%;归母净利润虽然受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影响较大,但2018-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仍在8.5%以上。根据公司业绩预告,2023年预计实现营收12.32亿元,同比增长约3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约87%。公司2019年上市至今,按后复权计算股价涨幅超过560%,其中2020年、2021年分别上涨176%、40%。 耕深耕SLM和和LSF两大核心技术,构建装备/材料/产品服务全产业链公司以SLM和LSF两大工艺为核心,同时积极推进WAAM工艺研发,打造完整的金属3D打印产业链。装备方面,公司研制的BLT-S1500的成形尺寸达1500mm×1500mm×1200mm,可实现26激光同步扫描。原材料方面,已完成10条增材制造专用高品质金属粉末生产线建设,成功开发了高品质钛合金及高温合金粉末。产品及服务方面,可实现80余种材料成型,与220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参与支持国家多个重点型号建设。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在金属增材制造领域技术壁垒高、垄断性强,而且全产业链覆盖,公司在3D打印领域的龙头地位凸显,受益于下游需求井喷式扩张,公司新项目带动新产品迅速形成产品,公司在加工服务和设备制造方面将形成双轮驱动式增长,整体毛利率也将随之增加。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48亿元、3.58亿元、6.21亿元,对应PE为95.85倍、39.74倍、22.8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金属3D打印产业化推广缓慢,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技术升级迭代不及时;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航宇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1-03 47.77 -- -- 47.25 -1.09%
47.25 -1.09%
详细
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核心供应商,业绩快速增长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11 亿元,同比增长 72.75%;归母净利润 1.67 亿元,同比增长 24.47%。 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优势,随着子公司德兰航宇全面投产,产能逐步释放,公司整体生产能力得以稳步提升,实现产品销量增长。 军机民机放量带动航空锻件需求, 卫星发射任务驱动航天锻件增长随着军机换装列装提速叠加发动机国产化比例不断提高,我国军用发动机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国内商用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市场主要源于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的锻件产品需求,中长期市场增长主要依托于 C919 等国产商用客机的规模化交付以及国产商用客机的航空发动机国产化替代。 公司航空锻件以航空发动机锻件为主,也为辅助动力装置、飞机短舱、飞机起落架等飞机部件提供航空锻件; 航天锻件主要运用于运载火箭发动机及导弹系统,包括用于连接航天装备各部段的各类筒形壳体。 燃气轮机锻件未来需求旺盛,能源装备锻件收入快速提升燃气轮机可显著提升舰艇战技指标,伴随海军新型装备需求放量, 燃气轮机逐步作为国产军舰的主要动力,特别是未来国产新型驱逐舰的列装叠加护卫舰采用燃气轮机动力,将带动燃气轮机及其零部件市场发展。 公司燃气轮机锻件产品主要应用于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载燃气轮机及工业燃气轮机。 阴极辊被称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生产的心脏,其质量直接决定电解铜箔的生产效率、档次和品质。 公司能源装备锻件主要为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材料电解铜箔装备的钛环/阴极辊、风电装备的各类轴承锻件。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航宇科技聚焦于高端环锻产品,军用航空发动机环锻产品营收占比较高,公司将充分受益于下游航发需求的快速增长, 同时,航天、能源、燃气轮机锻件业务有望受益于相关产业链的景气驱动。公司当前在手订单饱满,募投产能落地,在供需双重共振驱动下,未来业绩增强确定性较高。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3 亿元、 3.95 亿元和 6.21 亿元,对应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 1.73 元/股、 2.70 元/股和 4.25 元/股,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26.41 倍、 16.94 倍和 10.77 倍。对此,给予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下游需求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
西部材料 有色金属行业 2023-12-29 15.54 -- -- 16.91 8.82%
16.91 8.82%
详细
受益军品订单爆发式增长,公司业绩持续高增受益军品订单爆发式增长,公司业绩持续高增根据公司三季度报告,2023年Q1-Q3,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51亿元,同比增长8.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1.35%,营收利润均实现正增长。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83%、38.97%。随着公司军工、核电等放量和军品收入占比的不断提升,公司产品收入和利润率将持续上升。 航空航天、海防建设钛材需求景气向上,军民共振造就行业蓝海行业蓝海钛合金在比强度、耐热性、减重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在航空装备、高端民机的使用比例不断提升,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广泛应用在船体结构件、潜艇和深潜器的耐压壳体、管件等。公司钛合金板材技术领先且在薄板领域持续发力,拥有稀有金属材料加工方面国内领先的大宽幅、高精度、自动化程度高的热轧板材生产线和最宽的冷轧板材生产线。 银合金控制棒等需求推动公司业务多点开花,高端民品业务快速扩张高端民品业务快速扩张子公司西诺稀贵是国内唯一的核电银合金控制棒供应商,累计为国内外37台核电机组提供控制棒。子公司天力复合“有色金属爆炸复合材料”全国市占率为20%~30%,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至2021年)。同时,公司拥有行业领头的金属复合材料生产线,拥有行业顶级的金属过滤材料及器件生产线,拥有国内先进的宽幅钨钼板材轧制生产线等。目前,公司铸锭熔炼能力/合金板产能/管材产能分别提升到15000吨/年、1000吨/年、1500吨/年,为公司完成国家重大项目和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是我国航空装备、飞行武器、船舰等产品的钛合金板带材核心供应商,在银合金控制棒、有色金属爆炸复合材料等领域深度布局、优势明显,业绩得到多方充分保障。子公司上市及资本运营进展顺利,助力构建“1+3+X”的产业发展模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约为2.23亿元、3.16亿元、4.24亿元,EPS为0.46元、0.65元、0.87元,对应目前股价PE分别为31.13倍、21.95倍和16.36倍,给予“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发生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