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付浩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070523030001...>>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13 21.38 -- -- 23.18 8.42%
25.20 17.8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01 亿元,同比增长8.47%;实现归母净利润0.47 亿元,同比增长118.9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2 亿元,同比增长1260.46%。 内贸外贸双轮驱动,稳中有升。营收方面,公司主要业务分为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外贸转包产品两个板块,内贸板块业务实现营收28.05 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8.40%,系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结构调整所致,报告期内,公司提高零件产出效率的同时缩短加工周期,外贸业务实现营收8.85 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5.93%。费用方面,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55.04%,系本年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和汇兑收益增加所致,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年度研发费用0.88 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30.26%,完成新品开发205 项,目前公司有门类齐全的加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3600余台,加工厂房25 万余平方米,具备航空发动机等产品的设计加工到制造检测的综合性能测试能力,通过IS09001 和NADCAP 等多个认证,自主生产能力成熟。 内贸产业高壁垒,航发业受益于国内外市场发展潜力。内贸航空方面,航空装备制造在市场准入、技术以及体系认证等方面都具有高壁垒,公司作为航空发动机生产的龙头企业因为任务分工的不同,市场占有率为100%,另外,国防建设的需求拉动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的增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程将推动民用航空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全球航空产业链复苏也将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外贸航空方面,国际航发市场预期良好,航空发动机转包生产市场未来向好,但是外贸产品不具有高壁垒的特质,因此竞争格局严峻,考虑到低成本优势减弱、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预计公司近几年的外包业务发展增速放缓。 内外贸产品联合航空轴承组成公司核心,行业地位稳步提升。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方面,公司承接航空装备建设急需产品,对航空装备的动力需求加上系列产品的上量交付,公司未来发展向好,行业地位也将随发动机订单增长和在研型号的增加进一步提升;外贸产品方面,公司作为行业优质供应商,与国际知名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成为多家知名企业的亚太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供应商,“调结构、增效益”战略的实施助力产品升级,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航空轴承方面,子公司航发哈轴是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轴承研制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航空发动机轴承、直升机传动系统轴承、飞机机体轴以及附件轴承等四大类航空轴承,航空发动机轴承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比超三分之二。 23 年全年经营工作目标重在“发展主业,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公司实力。 聚焦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主业,国内和国际市场两手抓;推动公司技术和能力体系建设,全年提升公司核心能力、经营质量、文化软实力、战略引领力等多方位实力,推动公司升级发展。2023 年,公司将继续做好内贸产品的科研生产任务,推动外贸转包的转型和升级,提升航发系列零件的生产制造能力,主要经营目标:营业收入44.74 亿元,增幅17.7%,总营业成本预计43.79 亿元。 投资建议:内外贸产品双轮驱动,联合航空轴承产品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根据模型测算,公司的业绩预计将保持稳中有升,预计2023 年至2025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0 亿元、0.76 亿元、0.98 亿元,EPS 分别为0.18 元、0.23元、0.30 元,对应P/E 为116.3 倍、91.5 倍、71.3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受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影响风险;供应配套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3-04-12 43.61 -- -- 44.99 2.81%
44.83 2.80%
详细
事件:3月31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97亿元,同比增长8.78%;实现归母净利润12.68亿元,同比增长6.7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38亿元,同比增长18.70%;销售毛利率为10.82%,同比减少1.67pcts,销售净利率为3.64%,同比增长0.03pcts。 积极推进小核心大协作,担当链长引领作用。实施小核心大协作战略是主机厂出清落后产能、加速扩产的重要保障,2022年航发动力在提升供应链弹性、保障供应链安全、借助社会化产能提升能力等多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积极塑造链长地位、承担链长引领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2022年1月5日,沈阳航空产业集团和中国航发黎明签署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项目共建协议。大力培育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国内外较强竞争力的航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及同源产品加工制造能力,共同将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航空动力产业聚集区。2022年6月,航发动力与钢研高纳合资设立西安钢研高纳航空部件有限公司,航发动力以资产出资,持股32.03%。这次合作使得航发主机厂与核心战略供应商能够深入合作,航发动力引入核心战略供应商与深入合作新模式,升级配套产能,积极推动公司产能提升,有效保障供应链安全。 身处漩涡,立足浪尖,航空发动机加速发展趋势依旧。当前,航空发动机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交织联动、高速发展的阶段,航空发动机既在大国博弈的“漩涡”之中,又在军事科技革命的“浪尖”之上。世界航空强国加紧布局和推进航空动力前沿技术研究,并已形成先发优势。在同强者竞技、向一流迈进的征程中,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加速发展的趋势依然没有减弱,丰富的技术积累和较高的产业辐射效应是新时期经济复苏的强劲动能。航发动力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领头羊”,拥有完备的航空发动机产品谱系,在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能力、数据、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军用航空市场方面,航发动力拥有国内顶尖的研制和生产加工技术,在军用发动机产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准入门槛降低以及现代化产业链建设的趋势,具有一定技术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不断入局,增加了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行业整体发展。民用航空市场方面,国际民用航空市场窄体客机用大型涡扇发动机已发展了四代,宽体客机用大型涡扇发动机发展了三代,民用大功率涡桨发动机、民用涡轴发动机已经发展了四代,耗油率不断降低、首翻期不断延长,产品经济性不断提高;用于中小型多用途的小功率民用涡桨发动机在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不断提高;用于教练机/特种作业飞机(直升机)的民用航空活塞发动机产品成熟且已大众化。当前,民用航空市场正在加速复苏,国内民用航空市场空间巨大,C919已交付用户,即将投入商业载客运营,国产商用发动机前景广阔、需求急迫。公司将重点开拓整机及单元体制造、新产品研发、维修服务等技术附加值和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业务领域。 航发赛道高景气,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在国际上,公司是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少数企业之一,具备引领、拉动行业的综合能力。 “十四五”开启军机加速放量带动航空发动机相应需求提升,实战化训练加快航空发动机耗损带动维修替换需求增加,航空发动机赛道迎来需求增长的高景气阶段,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或有望充分受益。随着产品交付量的提升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科研技改成效显现,产品良率有望提升,小核心大协作有望降低生产成本,航空发动机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未来毛利率也有望触底回升带动利润端改善。 投资建议:航发赛道高景气,航发动力的战略价值有望凸显,2023年有望迎来盈利拐点,预测公司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3、17.49、21.2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6、0.66、0.80,PE分别为78.0、66.6、54.8,维持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军工产品市场竞争,公司面临的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应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及预研能力有待提升,技术创新力度有待提升,尖端的工艺技术方面储备不足,工程化应用脚步慢,存在潜在的技术风险。
北斗星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4-11 36.08 -- -- 36.36 0.78%
40.37 11.8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38.16亿元,同比下降 0.9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45亿元,同比下降 28.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68亿元,同比下降 47.97%;基本每股收益 0.29元,同比下降27.50%;毛利率为 30.23%,同比上升 1.00%。 并表口径变化及加大研发投入,致使归母净利润下降。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45亿元,同比下降 28.31%。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一点是加大战略性投入:为了顺应用户需求及商业模式变更,多技术融合发展等趋势,打造“云+芯”业务模式,构建位置数字底座,在云服务、低功耗芯片、惯性导航等方向加大战略性投入,负向影响归母净利润约 5,700万元; 第二点是并表口径变化:公司为聚焦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自 2021年第三季度陆续处置了 in-tech 及银河微波等控股子公司,并表口径变化同比负向影响归母净利润约为 3,020万元。上述二项合计影响归母净利润 8,720万元。公司是我国较早进入卫星导航产业的公司,业务涵盖卫星导航、陶瓷元器件和汽车智能网联三个行业领域,旗下产品包括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陶瓷元器件、汽车电子等。近三年来,公司产品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北斗星通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整体来看,公司具备核心竞争力,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各产品细分领域有望拓展消费市场,实现创收增收。 芯片及数据服务增长迅速,定增有望增强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芯片及数据服务业务收入为 9.72亿元,同比增长 28.44%。高精度芯片出货量持续翻番,基于自主研发的 N4芯片的系列模组发布并量产,成为高精度主力产品,实现了新旧产品的顺利换代;低功耗芯片项目按期完成全掩膜流片,功耗指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公司正积极谋划面向综合 PNT 应用、支持 GNSS和低轨卫星等多信息源接入的下一代芯片。数据服务方面,云服务数据源获取取得重大突破,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昆仑北斗;携手高通,通过与骁龙移动平台的集成,推出智能手机高精度解决方案;下半年增资真点科技,落实“云+芯”业务格局的发展战略,加速构建“位置数字底座”。在 2022年,北斗星通基于新一代高精度定位芯片的模组出货量已经超过上一代产品,实现了新旧产品的顺利换代。因此对今年的市场状况,北斗星通表现出很大的信心,公司将在云、消费电子(低功耗芯片)和惯性导航方面继续发力,为从行业到大众、从生产到生活的各类应用场景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高可靠、 高精度位置服务,其核心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深化卫星导航布局, 22nm芯片批量出货。公司深化卫星导航布局,完成了华信高精度天线和佳利天线业务的整合;设立了惯性业务公司融感科技;拟以自有资金 2.33亿元对真点科技进行增资。此外,卫星导航业务在行业内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新一代基于 22nm 制程的高精度芯片已开始应用,公司正在加大消费类和物联网市场的开拓,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具备了更多的产能基础;在高精度芯片优势的基础上,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大高精度数据服务的云平台建设,构建“云+芯”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同时,北斗星通深耕芯片研发,加强研发条件建设,完善研发体系,引进高水平人才,推动产品和技术升级,以技术创新引领业务拓展正加速研发及谋划未来的新产品,包括:面向综合 PNT 应用、支持 GNSS 和低轨卫星等多信息源接入、云芯一体优化设计的下一代芯片以及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需求的、满足车载功能安全要求的高精度定位芯片等。预计未来的国内卫星导航格局将进一步深化,北斗星通的竞争优势将更为显著。 投资建议:北斗星通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多年来,公司自主研发的北斗/GNSS 定位芯片、模组、天线以及 RFID 特种电子标签、物联网采集设备、物流终端等产品已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模型测算,公司的业绩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 2023年至 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5亿元、3.24亿元、4.63亿元,EPS 分别为 0.44元、0.63元、0.90元,对应 P/E 为 82.5倍、57.5倍、40.2倍。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转换生产力周期较长;人力资源风险。
航发控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07 23.92 -- -- 24.44 1.96%
24.72 3.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9.42亿元,同比增长 18.88%;实现利润总额 7.94亿元,同比增长 33.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6.88亿元,同比增长 41.18%。 营收规模持续扩大,订单充足,业绩有望提升。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49.42亿元,同比增长 18.88%。营收增长主要依赖主业拉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业务实现营收 42.64亿元,同比增加20.47%。此外控制系统技术衍生品业务实现营收 4.39亿元,同比增长16.12%。国际合作业务近年受疫情和 B737MAX 停飞影响有所降低,2022年营收 2.38亿元,同比降低 0.36%。随着疫情管控趋好和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恢复生产,国际航空运输市场逐渐复苏,加上民航产业的恢复,预计未来将持续改善国际合作业务。近两年公司合同负债保持高位水平,报告期期末合同负债为 5.94亿。另外,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收入金额为 47.42亿,其中 47.30亿预计将于 2023年确认收入。相关数据披露表明公司当前在手订单相对充足,营收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备产,报告期期末,公司存货为 13.64亿,较期初增长 24.29%,其中原材料账面价值 4.77亿,较期初增长 78.11%,主要是科研生产任务增加,提高采购备料所致;预付款项 5961万元,较期初增长 27.87%。披露的存货、预付款数据说明公司正在采购相关配套产品及原材料,扩大生产,产品的旺盛需求有望转化为公司业绩,未来营收预期可观。 背靠中国航发集团,掌握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突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旗下的中国航发集团,中国航发作为“两机”专项航空发动机部分实施主责单位,公司享有“两机专项”等政策支持的便利。此外,根据近三年公司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的信息披露,公司前两大客户是中国航发与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销售占比在保持在 80%左右。2022年公司向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销售 37.81亿,占销售总额的 76.52%,向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销售 2.96亿,占销售总额的 6%,说明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关系。公司在机构调研时也提到公司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产品主要交付主机厂,公司与 航发动力均隶属于中国航发集团,航发动力是军用航空发动机主机厂,公司为其提供配套的控制系统,存在明确的配套地位,可以带来持续稳定的订单和可预期的业绩增长。在技术竞争力方面,公司 2022年合计研发投入 6.18亿,其中自筹资金投入 1.84亿,同比增长 21.63%,研发投入占营收的 3.74%。 2022年公司共申报专利 154项,其中发明专利 143项;本年度获得专利授权 65项,其中发明专利 50项,截止 2022年期末拥有有效专利数 502项。 另外,公司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项;有 11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航发组织的技术鉴定,部分成果达到了同类产品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作为航空发动机控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背靠中国航发特有的央企战略地位和稳固的配套关系,不断强化技术壁垒,增强核心竞争力。 航发控制系统主要供应商,机电一体化或成趋势。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机械液压和数字电子控制对发动机转速、可调导叶角度、喷口面积、排气温度等变量的控制,实现发动机工作状态和性能管控与调节,满足飞机的飞行需求。航空发动机应用的环境特点要求其具备高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适应严酷使用环境、良好的维修性和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这对控制产品提出很高的技术和性能要求,研发投入大,研制周期长,航发控制系统市场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目前我国军用航发控制系统市场份额主要由航发控制及中国航发动控 614所占据。根据估算,公司与 614所的产品在控制系统中的价值量占比大概是 2:1。公司与 614所都是中国航发集团直属单位,分工明确,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关键机械液压执行机构的研制生产工作,614所主要从事发动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软件、电子控制器等产品研制生产工作,两家单位产品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目前罗罗、赛峰等国际头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公司实现机械液压+电子控制能力全覆盖,考虑资产完整性,机电一体化或成为航发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投资建议:公司是航发控制系统的龙头企业,订单需求充足,客户关系稳固,技术优势大,核心竞争力强。根据模型测算,公司的业绩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61.18、78. 11、 99.97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41、10. 11、12.62亿元,对应 EPS 0.64、0.77、0.96,PE 37.6、31.3、25.1,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降;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铖昌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07 85.47 -- -- 139.68 16.40%
99.48 16.39%
详细
事件:公司于3月29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增加31.69%;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减少17.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加6.34%。 受到产品结构及税收变化影响,业绩短期承压。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7.02%,净利率同比下降28.05pcts,业绩出现短期承压。我们认为,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税收的变化是业绩短期承压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结构发生调整使得毛利率产生波动。在公司相控阵T/R芯片业务中,地面相控阵芯片的销售额增加,相比2021年度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该类芯片材料占成本比重较高、毛利率相对较低,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此外,研发费用的提高和税收政策也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为产品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5.3%。同时,公司所得税费用因集成电路企业税收由免税恢复至10%而明显提升。 加大研发投入,发挥技术创新先发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较2021年度同比增长45.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58%。公司在相控阵T/R芯片领域深耕多年,掌握了实现低功耗、高效率、低成本、高集成度的相控阵T/R芯片的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围绕卫星互联网通信领域,公司在多通道多波束硅基波束芯片设计、多通道射频芯片自动化测试、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等方面持续创新,持续巩固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此同时,公司新产品GaN功率放大器芯片已实现规模应用。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着力布局重点战略领域,公司研发项目主要集中在各类星载、地面、车载等领域的相控阵T/R芯片以及5G毫米波应用芯片等,与公司IPO募资项目相关业务高度契合。 IPO募资优化战略布局,加大产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要。2022年6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股票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积极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借力资本市场,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公司IPO募资5亿元用于相控阵芯片项目建设,其中4亿元投向新一代相控阵T/R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预计年新增产能100万颗,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助推公司开拓地面、机载、舰载相控阵雷达市场,加速新曲线成型。 同时,公司在经营场所、设备采购以及人力资源保障方面持续扩充,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生产效率、扩大公司的研发及生产规模,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地面及低轨卫星产品发展潜力大,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多个研制项目陆续进入量产阶段,公司地面产品也已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为公司营收增长提供有力的保障。其中公司新产品GaN功率放大器芯片已实现规模应用,同时机载、舰载等应用领域的产品数量亦有所增长,产品结构得到丰富。公司较为领先地推出卫星互联网相控阵T/R芯片全套解决方案,研制的多通道多波束幅相多功能芯片为代表的T/R芯片,在集成度、功耗、噪声系数等关键性能上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公司在卫星互联网业务实现突破,已进入主要客户核心供应商名录,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并持续交付中,形成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是一家以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相控阵T/R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其报告期内业绩短期承压,但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夯实核心技术、扩张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发展前景向好。考虑到公司的发展潜力,预计公司未来业绩稳中向好。预计2023年至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2.92亿元、3.62亿元,EPS分别为1.87元、2.61元、3.24元,对应P/E为65.2倍、46.6倍、37.7倍。首次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失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风险。
广电计量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3-04-07 21.34 -- -- 23.30 8.37%
23.13 8.39%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 短期因素扰动,公司业绩承压。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04亿元,同比+15.89%;实现归母净利润 1.84亿元,同比+0.9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97亿元,同比-30.1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49亿元,同比+10.0%。分业务看,计量业务技术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实现营收 6.04亿元,同比+19.86%;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实现营收 7.64亿元,同比+17.29%;电磁兼容检测业务通过各项措施提升了实验室产能,实现营收 2.95亿元,同比+21.40%;化学分析业务实现汽车行业业务明显增长,期间实现营收 1.52亿元,同比+24.24%;食品检测业务实现营收 1.8亿元,同比+13.16%;生态环境检测业务实现营收 1.78亿元,同比+2.87%;EHS 业务受疫情等因素干扰业绩承压,实现营收 1.97亿元,同比-17.65%,其中公司的 EHS 评价服务主要由控股子公司中安广源提供,2022年,中安广源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070.26万元,未完成 2022年业绩承诺,对商誉减值测试的影响为 4,194.17万元。各项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为 14.27%,较上年同比+1.38pct;管理费用率为 6.86%,较上年同比-0.33pct;财务费用率为 0.71%,较上年同比-1.21pct;研发投入稳增,研发费用为 2.63亿元,同比+17.97%;研发费用率为 10.11%,同比+0.18pct。 多元化布局,驱动未来业绩向好。公司是以计量服务、检测服务、EHS 评价服务为主的全国性、综合性的独立第三方计量检测技术服务机构,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同时通过 CMA、CNAS、CATL 及特殊行业资质等资质认证的第三方计量检测服务机构之一,经营资质的全面性代表了公司领先且全面的技术能力。公司在特殊行业、汽车、航空航天、通信、轨道交通、电力、船舶、石化、医药、环保、食品等行业已获得客户的认可。基于公司取得的大量资质,公司可向诸多行业的客户提供计量、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化学分析、食品检测、生态环境检测、EHS 评价服务等“一站式”技术服务。 同时公司已在全国主要经济圈设立了计量检测实验室,拥有业务范围覆盖全国的多家分子公司,能够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总体来看,公司全国性、多元化布局,且拥有较强的品牌效应和较高的市场公信力,将帮助公司提升公司服务溢价,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6亿元、4.52亿元、6.2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8倍、26倍、19倍。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公信力、品牌和声誉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政策和行业标准变动风险;业务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紫光国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06 114.00 -- -- 125.67 10.24%
125.67 10.24%
详细
事件:2023年 3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1.20亿元,同比增长 33.28%;实现归母净利润 26.32亿元,同比增长 34.7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4.62亿元,同比增长 37.09%。 推动特种集成电路新款产品研发,巩固行业领先地位。2022年,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产品实现营收 47.25亿元,同比增长 40.42%,占营业收入比重66.36%,得益于特种集成电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订单持续增加,产品出货规模继续增长。公司的 FPGA 产品继续在行业市场内保持领先地位,用户范围不断扩大,新一代更高性能的产品也进展顺利,即将完成研发。在特种存储器方面,公司继续保持着国内系列最全、技术最先进的领先地位,新开发特种 Nand FLASH、新型存储器等也即将推出。公司以特种 SoPC 平台产品为代表的系统级芯片已得到用户认可,三代、四代的产品也陆续完成研发,开始进行推广。公司在 MCU、图像 AI 智能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等领域的产品也即将完成研制,进入公司未来新的专用处理器产品系列。高速射频 ADC、新型隔离芯片等产品也在用户试用中,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新产品系列。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智能安全芯片业务稳中有进。2022年,公司智能安全芯片产品实现营收 20.80亿元,同比增长 24.9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9.21%,毛利率为 46.49%,比上年同期增长 15.32pct。毛利率大幅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公司运营管理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境外市场的有效拓展,2022年,境外市场实现营收 6.37亿元,同比增长 90.35%,对收入贡献的占比增大。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安全芯片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在金融、电信、身份识别、物联网等多个领域持续拓展行业市场。在身份识别领域,公司持续稳定供应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电子旅行证件等证照类产品。在电信SIM 卡方面,得益于丰富的产品系列、积极的产能管理,良好的客户服务体验得到保障。在金融支付安全产品方面,公司凭借国内银行 IC 卡芯片出货量保持了稳定的行业地位;在社保卡市场,公司加大投入力度以拓展市场份额。公司金融终端安全芯片需求量加大,结合供给侧情况,实现了稳中有进。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新产品研发提供保障。2022年全年投入 12.49亿元,比上年增长 44.32%。为产品升级及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充分的保障。 2022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产品储备,新增知识产权授权 107项。在特种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掌握了高可靠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设计、指令集设计和实现技术,建立了单片及组件总线产品的设计、验证和测试平台,还成功推出具备现场可编程功能的高性能系统集成产品(SoPC)。在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公司可提供高中低压全系列高性能 MOSFET 产品,覆盖电压范围 20V-1500V,广泛应用于节能、绿色照明等领域。公司超结 MOSFET 技术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掌握深沟槽(DeepTrench)与多次外延(Multi EPI)双核心工艺。在石英晶体频率器件领域,公司是国内石英压电晶体龙头企业,也是国内少数掌握全系列石英压电晶体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超高频、超稳定、超小型石英谐振器、振荡器核心技术,已完成 Q-MEMS 光刻实验线建设,成功推出 5G 终端用高基频晶体和小型化晶体、5G 通讯用 OCXO 1409恒温振荡器和小型化VCXO 振荡器等高端产品。 股份回购彰显信心,股权激励促进发展。公司发布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公告,公司决定用 2022年度未分配利润中不低于人民币 3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 6亿元的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 130元/股。回购的公司股份将用于公司未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提高员工获得感、满意度和归属感,稳定核心团队,吸引关键人才,巩固公司发展潜力,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股份回购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 投资建议:公司在智能安全芯片和集成电路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我们看好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保持较高成长性。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95.26、126.39、 166.06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36、47.32、61.41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4.16、5.57、7.23,PE 分别为 27.7、20.7、16.0,维持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西部超导 2023-04-06 55.16 -- -- 84.36 7.78%
66.09 19.82%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3年3月27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收42.27亿元,同比增长44.41%;实现利润总额12.38亿元,同比增长45.34%;实现归母净利润10.80亿元,同比增长45.65%;基本每股收益盈利2.33元,同比增加38.51%。 市场需求走高,主营业绩高增。据公司22年年报显示,22年实现营收42.27亿元,同比增长44.41%;实现毛利率39.45%,下降1.73pct;实现归母净利润10.80亿元,同比增长45.65%。其中,高端钛合金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22年实现销售收入32.09亿元,同比增长30.56%,毛利率43.29%,下降2.02pct;超导产品实现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160.85%,毛利率30.44%,增加14.11pct;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实现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78.38%,毛利率3.29%,下降0.72pct。主要原因有:公司下游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带动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其中,由于超导线材、超导磁体外部市场需求量大增,22年超导产品销售量翻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36%,公司规模效应显现以及超导产品毛利率的显著增长,推动超导产品以及整体业绩攀高。 研发持续发力,募投项目进展符合预期。据公司22年年报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9亿元、1.76亿元、2.45亿元,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3%、6.00%、5.80%;22年费用化研发投入达2.45亿元,同比增长39.48%,实现资本化研发投入5.87万元,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为公司保持技术领先性奠定基础。2021年度定增募集资金净额达19.81亿元,截至2022年年底,累计投入资金速度为27.83%,公司现有募投项目五项,进展均符合预期,并陆续将在2023年、2024年落地投入使用,预计将进一步实现高性能材料的技术升级、产能释放以及产业化。 赋能装备制造,拓宽超导业务领域。根据公司相关公告显示,2022年4月13日,公司拟对优耐特增资,增资完成后将持有4%的股权,赋能优耐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扩充当前产能瓶颈,有助于公司拓展公司产品在特种装备领域的应用,增加钛合金、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产品的销售。2022年度公司新设两家子公司,西安聚能超导线材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聚能医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超导材料的制作、销售以及超导医疗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原有的超导磁体技术以及产品的优势积累下,预期将进一步拓宽超导业务的边界。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46/70.50/88.5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2/18.72/22.56亿元,EPS分别为2.94/4.03/4.86元,对应PE分别为26.8/19.5/16.2倍,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相关产业政策调整超预期;订单及收入确认进度不及预期;技术创新进展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及收益不及预期;生产能力扩张不及预期。
一拖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4-05 10.90 -- -- 11.95 7.46%
12.11 11.1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 抢抓技术升级和市场机遇,提质增效成果显著。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25.64亿元,同比增幅 34.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6.81亿元,同比增幅 55.42%。公司抓住农业规模化作业需求增长、“国四”切换带来的市场需求前移以及行业技术升级的机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组合、持续强化渠道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大中型拖拉机市场综合竞争力,全年大中拖销售创历史新高,实现销售 8.84万台,同比增长 27.58%,市场份额和行业位势持续巩固和提升。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 17.07次,同比提升 4.98次,存货周转率 6.8次,同比提升 2.14次。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全年销售毛利率为 15.72%,较上年同期下降 0.53pct,其中主要原因为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及能源价格大幅增长;销售净利率为 5.15%,较上年同期上升 0.44pct。 费用率方面,全年销售费用率为 1.78%,较上年同期下降 0.43pct;管理费用率为 3.17%,较上年同期下降 0.78pct;财务费用率为-0.34%,较上年同期下降 0.9pct。公司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坚定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重点任务,持续实施“瘦身健体”、资源整合,提升企业资源配置及运营效率,并且强化业绩考核目标的刚性约束作用,通过工资与效益联动、正向激励等方式激发各层级能动性、释放经营发展活力。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中型拖拉机销量稳增。分产品来看,公司农业机械实现营收 116.48亿元,同比+37.64%,毛利率为 14.05%,较上年同期减少0.23pct;动力机械实现营业收入 25.75亿元,同比+13.08%,毛利率为12.51%,较上年同期减少 0.13pct;分部间抵消为 17.68亿元。公司积极克服俄乌冲突等不利因素影响,通过增强策划能力、差异化营销,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适应性、强化渠道建设等举措,实现海外市场销量的持续增长,全年大中拖产品出口数量同比增长 37.80%;全年国外收入达到 7.17亿元,同比+81.68%。行业方面,受益于国家持续重视三农工作,稳定粮食生产、国内粮食价格保持高位波动以及 2022年底实施非道路柴油机“国四”排放等因素影响,国内拖拉机市场出现较大增长,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年行业骨干企业大中型拖拉机销量 37.50万台,同比增长 17.2%。在“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背景下,龙头 企业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增长。 投资建议:考虑到农机市场的政策支持、国企改革的影响以及中大马力拖机市场的增长,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预计未来公司的收入及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8亿元、10.76亿元、13.96亿元,EPS 分别为 0.74元、0.96元、1.24元,对应 PE为 15倍、11倍、9倍。 风险提示:农业、农机补贴等支持政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改革效果不及预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材料及部件成本大幅增加的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等等风险。
中直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30 43.28 -- -- 43.53 0.58%
43.53 0.5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 2022年实现营收194.73亿元,同比下降 10.63%;实现归母净利润 3.87亿元,同比减少57.6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43亿元,同比下降 62.06%。 平衡生产资源,效率稳步提升。公司通过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平衡生产资源,强化生产全流程管控机制,确保实现均衡生产目标。第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方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4.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3.1亿元,同比下降 10.63%;实现营业成本 174.6亿元,较上年同期 190.8亿元减少 16.1亿元,同比下降 8.45%。第二,在期间费用方面,销售费用较之上年有所增长,增长的幅度超过了 10%,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以及财务费用较之上年都有所减少,其中研发费用的下降幅度超过了 10%。随着公司生产经营逐步常态化,研发投入力度有望加大。第三,在其他重要影响利润因素方面,本年的其他收益较之上年有所增加,体现出政府对其的支持力度的加大。在 2022年,公司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型号科研稳步推进,并以年度总目标为牵引,实现了全面创收。 聚焦用户需求,完善产业谱系。公司发展以用户需求为基础,在积极开拓外贸市场的同时,公司致力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公司主动收集处理用户需求和市场反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用户需求置于市场营销战略的重中之重,有利于在消费者群体中打造更好的口碑。同时,公司大型多用途直升机AC313A 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成功首飞,产品由试制阶段转入试飞阶段; 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哈尔滨颁发了先进中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 Z15(AC352)型“吉祥鸟”直升机型号合格证,填补了我国民用直升机谱系的空白;直8L 宽体直升机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运 12E+飞机通过详细设计评审,标志着运 12E+飞机全面进入工程制造阶段。这些在技术层面的成就的取得,也体现出公司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钻研核心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的产业谱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公司在科技研发方面的任务的顺利推进与高质量的完成,将会进一步拓宽未来的市场。 国内直升机领先地位稳固,军用市场有望突破发展。公司是国内直升机制造业的龙头,产业谱系全面、研发实力强劲、生产规模庞大,如今已形成“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产业结构。同时在 2022年 12月,公司以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昌飞集团 100%股权、哈飞集团 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两大直升机总装优质资产的注入,无疑会对巩固公司的领先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促进直升机相关资源和资产的整合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升机是我国的军工装备的短板之一,也是国防军工的重要建设领域,具有非常大的需求缺口。公司得益于旺盛的需求,加之自身在直升机领域实力强劲,有利于实现业绩的显著增长,进一步巩固自身在直升机领域的龙头地位。 股权结构调整,改革发展初有成效。2022年 2月 22日公告称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拟向中航科工按账面净值划转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分别持有 26.71%和 12.78%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本次调整后,中航科工直接+间接持有股份数量达到 2.9亿股,持股比例为 49.30%。2022年初的股权调整对公司在治理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司在战略规划上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建设,并推行产品创新战略,持续改善自身的经营效率,实现了全面创收。股权结构的调整使公司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为行稳致远,我们也预期其在未来会拥有更好的表现。 投资建议:公司的业务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并进入高速发展期,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公司作为我国军用直升机核心供应商,未来有望充分获益、实现收入的提升。根据模型测算,公司的业绩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 2023年至 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8亿元、6.94亿元、8.72亿元,EPS 分别为 0.88元、1.18元、1.48元,对应 P/E 为 52.4倍、39.2倍、31.2倍。首次给与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国际市场开拓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火炬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29 40.55 -- -- 43.37 5.94%
42.96 5.9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35.59亿元,同比减少 11.75亿元,跌幅 24.83%;实现净利润 8.26亿元,同比减少 1.51亿元,跌幅 15.46%;实现归母净利润 8.01亿元,同比减少 1.55亿元,跌幅16.21%。 业绩短期承压,费用率整体上升。2022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加剧宏观经济波动,产业链在物料、交付、库存消耗等多环节承压,整体增速放缓。在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 24.83%,其中公司自产元器件及新材料业绩板块业绩稳定,公司贸易业务同比下降 36.76%。贸易业务拖累整体表现,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疲软是主要原因。在报告期内,公司费用率整体上升。其中销售费用率上升 1.43%,主要受薪酬增加及房产转固折旧摊销增加的影响;管理费用率上升 2.21%,主要受薪酬增加、房产转固折旧摊销及中介机构费增加的影响;财务费用率上升 0.36%,主要受银行贷款增加的影响;研发费用率上升 0.74%。 汇聚企业发展动能,形成较强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07亿元,持续开展自主创新,通过发展多元化产品线、稳定产品性能,提供技术标准、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差异化竞争策略,积累了一大批下游用户,也推动了行业技术标准的提升,截止期末拥有 359项专利,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电子元器件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报告期内公司以 31位荣登 2022年中国电子元件行业骨干企业榜单,在技术、产品、客户等方面具备优势地位。公司新设成都火炬电子有限公司,利用成都地区产业、人才、客户群等优势,为公司未来发展助力。公司着眼数智化转型,自 2019年投入新系统建设起,已完成多个子公司执行上线。股份公司于报告期内完成新运营系统的升级上线,为公司智能制造、数字化提升、自动化发展提供软件基础。同时,公司建设数字化试点产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未来,随着军工信息化的发展,公司自产业务或将获得较大盈利空间。同时若下游需求恢复,公司贸易业务也将迎来增长。 分拆子公司上市夯实主业,设立产业基金优化布局。2022年 6月子公司天极科技分拆上市获上交所受理。天极科技拥有自主可控的介质材料制备技术和半导体薄膜工艺,是国内少数实现从介质材料配方、制备到微波无源元器件生产全过程的企业之一。分拆上市后有助于双方夯实主业、获得长足发展。2022年 8月,公司与全资子公司立亚新材与福创投、华兴创投投资设立产业基金,产业基金将专注于国家支持的新材料领域战投,重点扶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相关产业链标的。有利于通过股权投资促进新材料领域企业的稳步发展,对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建议:公司是特种 MLCC 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新材料及 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检测及服务业务。公司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先的行业地位,在电容器及陶瓷新材料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报告期内在科技研发、生产制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报告期内业绩短期承压但行业景气度高,考虑到公司的发展潜力,预计公司未来业绩稳中向好。预测公司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3.06元、3.65元、4.70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5、11.3、8.8。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经营范围扩大导致的管理风险;供应配套风险;质量控制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奕瑞科技 2023-03-24 265.71 -- -- 388.80 3.68%
308.94 16.27%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02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 15.49亿元,同比增长 30.47%,主要原因系公司在持续搭建平台化产品结构、扩大产能储备的同时,继续开拓全球市场,深化战略大客户策略,取得齿科、工业产品销售的快速增长,普放、放疗等产品销售亦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为 6.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2.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5.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1.18%,主要原因系 2022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等利润指标持续增长;其中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57.34%,较上年同期上升 2.09pct,销售净利率为 41.23%,较上年同期上升 0.42pct。费用率方面,公司 2022年销售费用率为 5.61%,较上年同期+0.69pct;管理费用率为 5.85%,较上年同期 +1.11pct;财务费用率为-4.01%,较上年同期-2.6pct;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力成本增加及股权激励成本所致,财务费用变动的主要原因系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增加所致。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实现研发投入 2.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15.41%,较上年增加 3.14pct,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对CMOS 探测器、TDI 探测器、CT 探测器、SiPM 探测器、CZT 光子计数探测器等新型探测器的研发投入,并成功推出柔性屏升级产品曲面探测器、CMOS工业探测器、TDI 探测器等新产品。去年公司采用 CMOS、IGZO、柔性等新传感器技术的产品收入超过 3.8亿元。 齿科及工业领域产品快速成长,空间广阔。根据 Frost & Sullivan 报告,2021年全球探测器的市场规模为 22.8亿美元,预计至 2030年,全球数字化 X 线探测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50.3亿美金。分产品看,2022年公司静态领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8.16亿元,同比增长 8.90%;动态领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 68.12%。静态产品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动态产品收入因齿科及工业新产品实现规模销售快速增长。齿科方面,受全球牙科行业的发展带动,口腔内牙科影像系统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规模也随之扩大。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 数据显示,预计 2030年全球口内探测器市场规模将达到 4.46亿美元。在 2020年中国口腔内牙科影像系统市场规模约为 6千万美元,预计到 2025年将达到 8千万美元。目前,口腔 CBCT 三合一设备上的主流配置一般需要一块动态平板探测器和至少一块 TDI 探测器。公司已经开 发了数款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平板探测器和线阵探测器以满足市场需求。工业领域,动力电池检测是近年来 X 线探测器在工业领域应用新的增长点。根据 SNE Research 数据,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由 2018年的 106GWh 快速增长至 2021年的 296.8GWh;根据高工产业研究(GGII)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 1,500GWh。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增加会带动检测需求的增加,进而带动 X 射线系统的检测需求进一步增长;此外,传统工业探测器由于辐射剂量较高,工作环境较为恶劣,通常使用寿命较短,拥有较大增量市场的同时,还具有较大的换新市场。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作为国产 X 线探测器的龙头企业,考虑到未来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加强、市占率的提升以及工业领域的市场扩容等因素,我们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 EPS 分别为 8.06元、11.10元、14.52元,对应 PE 分别为 43倍、31倍、2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新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业务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24 18.20 -- -- 18.23 0.16%
18.23 0.1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11.86亿元,同比增长 13.47亿元,增幅 13.69%;实现净利润 9.02亿元,同比增长 0.84亿元,增幅 10.29%;实现归母净利润 8.72亿元,同比增长 0.73亿元,增幅 9.17%。 三费费率整体下降,研发投入大幅提升,盈利能力短期承压。2022年公司三费费率整体下降 0.23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的下降是主要原因,分别下降 0.14个百分点、0.26个百分点。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8.72亿元,同比增长 9.17%,增幅有所下降,主要受财务费用率上涨和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的影响。财务费用率增加 0.17个百分点,主要因为 2022年冲回已计提的未涉及清偿义务的利息。公司研发费用率增加 2.24个百分点,研发投入达到营收的 10.65%,公司研发人员人数增加,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 31%。在报告期内公司科技创新取得了多方位突破,多项航空电子新兴技术应用于科研生产,多项航空电子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有力支撑产品研制和生产交付;多家子公司成立技术中心、专业实验室,打造“沉浸式”科研环境,持续推进建设“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长期发展潜力大。 航空主业突出,军民飞机产业链市场广阔。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11.86亿元,同比增长 13.47亿元,增幅 13.69%,其中,航空产品实现营收 98.4亿,占总营收 88%,同比增长 13.81%,毛利率 31.25%,较上年增加 1.75个百分点。在防务航空领域,公司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各项防务产品交付任务,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在民用航空领域,公司稳步推进产业战略布局,多家子公司成为 C919项目配套供应商,在国产支线涡桨客机 MA7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 AG600、以及通用飞机和民用直升机上进行产品配套,在民机服务市场积极拓展航材分销、民航维修、民机加改装、航线运行支持业务。公司作为国内航空电子系统的龙头企业,将引来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的市场机遇期。根据《Flight global》杂志发布的《2023World Air Forcesdirectory》中国现役军机 3,284架,战斗直升机 913架,而美国现役军机 13300架,战斗直升机 5584架,中国军机仅占美国 24.69%,战斗直升机占比更低,仅 16.35%。当前正处在航空强国建设的关键期,中国军机数量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进万台的差距,可以预见,未来军用飞机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 中国商飞预测年报(2021~2040),2021~204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补充 50座级以上客机 9084架,价值约 1.4万亿美元,民用航空市场广阔,需求将逐步释放,公司未来订单或将进一步增长。 换股吸并中航机电,打造机载系统集成供应商。中航机电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承担航空机电产品的市场开拓、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维修保障的全价值链管理,为航空装备提供专业配套系统产品,在国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约为55%-60%。中航机电近年来陆续开展了 12家航空机电企业的资产整合,通过资产注入和管理,公司的航空军品业务收入从 2013年的 24.45亿元,逐年提升至 2021年的 111.63亿元,航空主业占比从 36%提升至 74.46%。飞机制造业的主要产业链分类包括机体材料、机身结构、动力系统、机电系统和航电系统,其中机电系统与航电系统被统称为“机载系统”。在过去十几年中,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龙头作用,如今中航电子通过换股吸并中航机电,公司将增加航空机电相关业务,推动更多优质机载业务科研、生产等各方面资源向上市公司平台汇聚,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公司在系统级的整体研制能力和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这次交易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有望将公司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机载系统集成供应商。在重大资产重组的关键期,中航电子获控股股东增持股份。中航科工于 2022年 10月 17日增持中航电子 1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05%,进一步彰显了控股股东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和未来稳定发展的信心。目前,换股吸并相关工作仍在稳步推进中,中航机电于 3月16日发布公告称已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根据该决定,中航机电股票于 2023年 3月 17日起终止上市并摘牌。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航空电子系统的龙头企业,航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未来或将受益于防务航空市场和民用航空市场需求的释放,市场空间广阔。不考虑吸收合并中航机电的影响,我们预测公司的业绩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 2023年至 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6亿元、12.94亿元、17.08亿元,EPS 分别为 0.55元、0.67元、0.89元,对应 P/E 为 32.5倍、26.6倍、20.2倍。首次给与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供应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中航重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23 24.74 -- -- 26.09 4.82%
27.78 12.29%
详细
事件:公司于 2023年 3月 17日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收105.70亿元,同比增长 20.25%;实现利润总额 15.34亿元,同比增长 34.18%;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02亿元,同比增长 34.93%;基本每股收益盈利 0.82元,同比增加 28.13%。 需求供给齐发力,业绩稳中向好。据公司 22年年报显示,22年实现营收105.70亿元,同比增长 20.25%;实现利润总额 15.34亿元,同比增长 34.18%,主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实现归母净利润 12.02亿元,同比增长 34.93%;基本每股收益盈利 0.82元,同比增加 28.13%。主要原因有:22年市场订单增加,产品交付能力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较大,成本费用增幅小于收入增幅,利润率得到提升。公司国内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全年订单出现复苏,业绩稳中向好,未来上升空间大。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募投项目产能待释放。据公司 22年年报显示,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增长 5.58%、15.15%;财务费用由正转负,主要原因有: 公司积极开拓市场、销售管理人员薪酬增加,费用增速较快;公司利息收入、汇兑净收益增加,利息支出减少。22年公司对新产品研发投入 4.3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4.11%,同比增长 25.31%,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22年新品开发 4096项,完成全年计划的 102%;申报专利 275项,其中发明专利 165项;完成航空科技报告 9篇;承担集团标准编制任务 7项。22年公司募投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陆续投入,在建工程 7.29亿元,同比增长 136.47%。截至 2022年 12月 31日,2018年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所投资项目陆续投产,其中航空高效热交换器及集成生产能力建设项目达到预计效益,其余项目产能仍待释放。 加大锻铸业务布局,主业营收有望稳步增长。根据公司相关公告显示,22年公司对特材公司和安吉精铸分别实际增资 13220万、5000万,有利于公司提升关键核心产品制造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做强精密铸造主业。公司与双龙管委会于贵州省贵阳市签署投资协议,建设贵阳航空通用基础结构制造产业园,有利于公司现业务区域的覆盖和延伸,有利于加快公司能力建设,进一步满足公司主业发展需要。23年公司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途之一拟用于收购宏山锻造 80.00%的股权。若收购完成将有助于公司加大锻铸业务布局,顺应行业专业化整合的发展趋势。22年公司锻铸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85.84亿元,同比增长 28.19%,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未来锻铸业务有望进一步扩展市场份额,主业营收有望稳步增长。 航空市场空间广阔,看好未来市场需求。根据《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年)》对未来 20年全球和中国民用飞机市场做出的分析与预测,中国航空市场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根据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数据,截至 2021年底,我国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数为 4054架,预计到2039年中国客机数量将达 9641架,未来将有数千架飞机交付市场。公司主要涉及锻铸、液压及环控产业,为军民用航空领域配套。未来军民用航空需求扩张将有效传导至产业链中上游的锻铸造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3年 至 2025年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130.9/167.1/21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70/25.01/38.27亿元,EPS分别为 1.20/1.70/2.60元,对应 PE 分别为 20.8/14.7/9.6倍,首次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订单及收入确认进度不及预期;技术创新进展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及收益不及预期;生产能力扩张不及预期。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3-03-21 23.11 -- -- 23.35 1.04%
25.62 10.8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4.46亿元,同比增长 16.77%;实现归母净利润 7.65亿元,同比增长 29.4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7.43亿元,同比增长 35.48%。 聚焦主业,稳中有进。营收方面,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3.58亿元,上年同期 36.71亿元,同比增长 18.71%(其中:航空工业复材同比增长19.87%),主要系本期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产品销售增长所致;机床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432.23万元,上年同期 1.39亿元,主要受国内供应链运转等影响,部分需求订单不能及时响应导致产品交付下降所致。利润方面,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 8.25亿元,上年同期 6.77亿元,同比增长21.74%(其中:航空工业复材同比增长 22.08%),主要系预浸料销售增长所致;2.机床装备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3,382.63万元,上年同期-3,006.10万元,同比增亏 376.53万元。2022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 30.94%,较上年同比提升 0.87pct;销售净利率为 17.26%,较上年同比提升 1.73pct,其中主要原因系公司控费增效导致,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0.27pct,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0.3pct,财务费用率下降 0.15pct。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新材料及高端装备业务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节奏,全年研发投入 1.85亿元,申请受理专利 25项,获授权专利 23项。 航空复材需求稳定提升,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受益于下游放量。航空复合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应用范围已经从非承力构件发展到次承力和主承力构件,可获得减轻飞机质量 20%-30%的显著效果。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蜂窝及芯材)、复合材料构件在飞机上的应用比例也不断增加。从结构用量来看,空客 A350、波音 B787等都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波音 B787复合材料的结构用量高达 50%,空客 A350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用量高达 52%。未来我国 CR929飞机复合材料含量占比将超过 50%。《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预测:未来 20年全球旅客周转量将以每年 3.9%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 20年全球将有超过 41,429架新机交付,价值约 6.1万亿美元(以 2020年目录价格为基准),用于替代和支持机队的发展,行业的发展叠加国产大飞机需求提升将为复材行业提供增长的需求。去年公司在 C919项目,协助中国商飞公司完成了 C919飞机垂直尾翼优化设计;CR929项目,与客户形成了联合工作推进机制,持续推进 CR929前机身工艺研制和复合材料国产化工作,完成了前机身上壁板 PPM(试生产制造);在 AG600项目完成了三架份整流罩、副翼、方向舵和升降舵的制造、装配、适航挂签和产品交付,顺利完成了 AG600复合材料零部件全年交付任务。 23年全年经营工作目标彰显信心,聚焦创新引领,提升发展动能。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对于 2023年全年经营工作目标是:营业收入 49亿元,同比+10.2%;利润总额 11.76亿元,同比+31.5%。其中航空新材料业务(含民品转化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 48.62亿元,利润总额 12.96亿元。 机床装备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 0.93亿元,利润总额-0.30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是航空复合材料领域龙头,业务现以进入高速发展期,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根据模型测算,公司的业绩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3年至 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15亿元、13.10亿元、16.31亿元,EPS分别为 0.73元、0.94元、1.17元,对应 P/E 为 31倍、24倍、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国际市场开拓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