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友股份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26
|
23.30
|
29.49
|
1.10%
|
24.30
|
4.29% |
|
29.40
|
26.18% |
-- |
详细
B 端业务稳步增长,净利率持续提升。 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报。 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8.14亿元,同比增长 7.45%;归母净利润 8823.65万元,同比增长 0.86%;扣非归母净利润 8288.35万元,同比增长 17.81%。 B 端业务方面, 2024H1,公司数智财税服务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55亿元,同比增长 10.4%,实现净利润 1.47亿元,同比增长 11.0%, 数智财税服务云业务整体净利率 26.5%,相比于 2023年末 B 端业务 22.62%的净利率进一步提升。截止 2024年 6月底,公司数智财税服务平台活跃企业用户 900万户(+9.8%),付费用户 615万户(+8.3%)。创新业务方面,公司亿企薪福(人资薪税服务平台)已服务客户超过 20万家,月服务人次超过 5100万,标杆客户包括上海外服、中智、招商银行等头部企业, 2024H1,亿企薪福平台金额续费率持续增长;亿企数科(集团智慧财税共享平台)则致力于成为国内大型企业财税数字化建设的领导品牌,为大型集团企业提供财税数字化转型服务,截至目前,亿企数科在金融、能源、大健康、先进制造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并在实施建设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迭代业务和产品的积累;此外,公司积极布局财税大数据商业服务业务,探索财税数据要素的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重点布局“数据要素×金融服务”“数据要素×商贸流通”等场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G 端业务方面, 2024H1,公司数字政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57亿元,同比增长 2.1%。 AI+合规,“以数治税”背景下 B 端业务前景广阔。 面向企业端客户,公司在 2024H1坚定“亿企赢”数智财税服务云平台的三层服务价值体系构建和AIGC 技术的投入。一方面通过财税实务 SaaS 产品提高市占率,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合规税优 SaaS 产品,打造更专业完备的服务价值体系,提高用户ARPU 值。在技术方面,公司加大对财税领域垂直大语言模型的投入,基于上百亿 token 数的财税领域预训练和微调数据,训练各类微调模型,目前已经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财税大模型群,全链条赋能三层价值体系的场景应用。 2023年以来,公司 B 端亿企赢数智财税服务云平台基于中小微企业用户更深层次的财税合规、税收优惠等方面需求, 结合 AIGC 技术精准推出以合规税优为核心的“智能管税”高价值产品,并采用云化部署的方式,为中小微企业用户精心打造轻量化的企业税务共享服务。随着金税四期数电票全面推广、新电子税务局逐步上线及财政部推进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财税数字化产品将有效为企业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同时随着我国税费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以数治税”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财税业务办理将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对企业财税合法合规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对高质量强专业的财税服务需求将显著增加。我们认为,公司数智财税服务云平台及三层服务价值体系将有效降低企业财税数智化门槛,并通过数智化技术助力高质量强专业的财税服务实现规模化推广,叠加 AI+合规双轮驱动,未来公司 B端业务前景广阔。 高度关注税费数据要素,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 G 端业务有望全面重构。 税费数据要素为全量数据,体量巨大、质量优质、覆盖全面,是政务大数据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公司已凭借数据治理、数据资产管理以及税收风险类应用等方面的积累,成为我国税务数据应用领域的领先企业。①在税务领域,目前公司已形成风险、稽查、信用、征管和基础数据服务等 5条主营产品线,并实现快速推广。②在非税领域,公司入围人社部数据治理服务项目,在辅助人社部门提升数字化水平上逐步发挥专业能力价值;在财税大数据和成品油分析监控方面的数字政府市场开拓上取得突破,与云南、新疆、广西、浙江、上海等多个区域落地项目合作。此外,金税四期方面, 2024年 H1,公司:①支撑金四“全国统一规范电子税务局”在全国 36个省市(含直辖市、单列市)推广上线,并协助省局层面完成新电局的推广实施和业务持续创新; 在 APP 开发方面完成前期规划功能开发及推广上线工作,同时完成 APP 鸿蒙系统适配开发,并提供集成验证;②支撑金四“应用支撑平台项目”完成全国推广上线,并于 6月完成项目终验;③支撑金四“税务人端”项目第二批试点单位上线切换。 2024年 3月《关于 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提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均会对我国税费治理理念及手段进行不断革新,税务信息系统将随着财税改革推进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模块重构。公司将发挥在行业积累多年的业务和技术优势,持续通过前瞻性业务变革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数字政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建设,推动税费治理全面数字化工作,有效支撑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 “犀友”大模型通过备案, AI+财税有望打开公司发展新篇章。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第七批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犀友”大模型算法成功通过备案,标志着税友股份在财税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算法在技术落地应用场景上取得关键进展。面向财税领域,“犀友”大模型算法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精准的大模型系统,基于财税垂直领域的行业知识,实现财税知识理解、生成、规划、决策等能力,提升财税业务场景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在算法的应用场景方面,“犀友”大模型算法广泛覆盖财税领域的各类业务环节,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一体化服务体验。在更高阶、高价值的应用领域,无论是财税知识问答、政策解读、风险识别与提醒,还是税费计算、基于自然语言的数据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报告生成等,该算法大模型都能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帮助用户识别和管控经营风险,同时发掘潜在的增长机会。深入讨论其技术原理,“犀友”大模型算法以深度学习和自注意力机制为核心,依托于海量财税领域的知识和场景任务类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预训练和细致的微调过程,实现了语义理解、知识推理和内容生成等核心功能。同时,该算法的核心功能还包括对输入文本和生成内容进行严格的安全过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既智能又安全的技术解决方案。自《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于 2023年初施行以来, 国内对于深度合成服务的监管日趋严格。我们认为,在高标准监管背景下,“犀友”大模型算法的成功备案,不仅证明了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也凸显了公司在商业资源共享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 AI+财税有望打开公司发展新篇章。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稳健,尤其是 B 端业务表现较为突出,净利率持续提升,此外,公司数智财税服务云平台及三层服务价值体系将有效降低企业财税数智化门槛,并通过数智化技术助力高质量强专业的财税服务实现规模化推广,叠加 AI+合规双轮驱动,未来公司 B 端业务前景广阔。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5/20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2/2.50/3.42亿元, EPS 分别为 0.42/0.61/0.84元,给予 2024年动态 PE 70-80倍,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29.49-33.7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财税信息化发展不及预期,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海康威视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8-22
|
26.44
|
40.58
|
25.67%
|
26.95
|
1.93% |
|
32.32
|
22.24% |
-- |
详细
|
|
|
科大讯飞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22
|
33.97
|
48.93
|
10.10%
|
34.85
|
2.59% |
|
44.44
|
30.82% |
-- |
详细
公司推出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技术。 根据公司官微, 公司宣布正式推出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技术, 其拥有以下特点: (1)更快响应:极速响应自由打断; (2)更懂情绪:情绪感知情感共鸣; (3)更加灵活:表达方式随心可控; (4)更加百变:多种人设任意切换。 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计划 8月 30日上线讯飞星火 APP, 面向全民开放体验。 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技术实力突出。 比起以往语音识别→大模型理解+生成→语音合成的路径,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跨越了文本、音频模态,采用统一神经网络直接实现语音到语音的端到端建模。因此, 模型响应更加快速;流畅度也同步升级,即便被频繁打断,也能迅速反应,更加符合日常对话情境。 此外, 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技术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就可以敏锐感知用户的情绪进行“共鸣”,而不仅仅是根据用户的语音文本来判断用户的心情,甚至还能识别咳嗽、小猫小狗的叫声等。 升级的版本可以针对高兴、悲伤、生气、害怕等情绪进行识别;自动带入符合情境的对话,用合适的情绪语气进行贴心的回复。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的情感表达更加灵活,可以在交流中跟随用户的指令控制数十种情感、风格、方言, 也可以调节语速。此外, 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不仅能够模仿包括孙悟空、蜡笔小新、小猪佩奇等多种角色的音色、语气,还会模仿他们的人设与用户聊天。 “智能语言服务”符合新质生产力, 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技术助力公司占据领先地位。 智能语言服务与新质生产力的联系十分紧密, 央广网就曾发布文章《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智能语言服务是新质生产力》, 中国甘肃网(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甘肃权威新闻发布平台和对外传播窗口) 也曾发布文章《以“智能语言”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添彩》。 根据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官微援引 IDC 数据, 2022年全球智能语言服务市场规模为 107.9亿美元,据预计, 2030年将达到约 731.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 27%。 而智能语音又是智能语音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官微援引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 2023年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达到382亿元,根据预测, 2024年将达到 469亿元,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我们认为, 此次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技术的发布,是讯飞在智能语音领域的重要一步,对比海外友商, OpenAI 的 GPT-4o 的语音功能至今没有面向 C 端落地,而星火极速超拟人交互技术 8月底就将面向全民发布, 这说明我国 AI 技术领军者已经逐渐赶上乃至超越全球先进水平,这一技术也将助力讯飞占据智能语言服务新质生产力高地,未来公司发展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营收分别为 226.22/266.97/323.31亿元, 综合考虑,我们给予公司 2024年动态 PS 5-6倍,对应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48.93-58.71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大模型落地或商业价值不及预期;订单增长不及预期; AI 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商业化应用落地进程缓慢;市场竞争加剧等
|
|
|
奥普特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8-22
|
51.42
|
--
|
--
|
51.90
|
0.93% |
|
62.00
|
20.58% |
-- |
详细
中国机器视觉领域的先进厂商。OPT(奥普特)定位于自动化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公司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器视觉企业,发展至目前已成为机器视觉应用技术领域的领先者。OPT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范围设立30多个服务网点,服务于15000余家客户。OPT产品包括:视觉系统、光源、工业相机、工业镜头、工控机、3D传感器、智能读码器、测量系统、传感器、运动部件等。 受宏观和行业环境影响,公司2023年出现降速。2023年,公司营收约9.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7%。2023年公司未对各产品线收入进行细分,机器视觉核心部件营收约8.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2%;机器视觉配件营收约1.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06%。毛利率方面,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64.29%(较上年减少1.91个百分点),其中,机器视觉核心部件毛利率为65.69%(较上年减少1.57个百分点),机器视觉配件毛利率为55.77%(较上年减少4.62个百分点)。三费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约1.99亿元,同比增长-0.43%,销售费用率为21.10%(较去年增加3.5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为3695万元,同比增长14.84%,管理费用率3.91%(较去年增加1.09个百分点);研发费用2.02亿元,同比增长5.88%,研发费用率为21.43%(较去年增加4.69个百分点)。 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94亿元,同比增长-40.37%;扣非净利润约1.63亿元,同比增长-45.41%。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约2.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3%;归母净利润约5730万元,同比增长-12.67%;扣非净利润约4891万元,同比增长-16.65%。2023年,受锂电行业扩产周期和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客户扩产和更新改造需求减弱,导致收入规模下降。同时,公司为保持持续竞争力,继续加大对研发等关键领域的投入,相关费用维持高位,导致净利润下降。 外部环境虽承压,但四大驱动因素仍具增长动能。消费电子行业和锂电行业是公司近年来最主要的客户群。2023年,3C电子行业的收入为5.8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9.34%;锂电领域的收入为2.6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4.97%。消费电子和锂电行业的收入合计8.4亿,占总收入的88.98%。消费电子市场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整体低迷,导致下游客户产线更新、升级需求不足。而锂电行业方面,经过2018年-2022年的快速扩张之后,下游锂电行业进入以产能利用率爬升为重点的发展阶段,相应资本开支缩减,新增和更新设备的需求放缓。2024年外部环境压力仍在,但危中有机,公司业务仍然具备驱动因素,包括出海、工业AI、国产替代和降本增效。 出海。国内新能源、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头部公司均在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国内成熟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借此可实现全球产业链布局,从而带动公司机器视觉产品的需求。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全球化布局,2023年其海外收入约6870万,同比增长19.36%,毛利率75.41%,提升7.27个百分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布局,设立了多个子公司和办事处,包括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度、越南、美国、德国等国家。同时,公司与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的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设立30多个服务网点,产品和服务已覆盖20多个国家及地区,成功服务超过15000家客户,包括众多世界500强及全球知名设备制造商。 工业AI。锂电行业是公司工业AI技术最早实现落地的领域,例如,锂电池极耳区域出现的缺陷类型复杂多样,位置随机,一些细微瑕疵与极耳背景颜色差异微乎其微,造成难以精确提取缺陷特征,其视觉检测成为行业难点之一。公司利用工业AI和传统算法相结合,对极耳的缺陷特征进行准确提取、分类,可实现对极耳检测的缺陷零漏报。消费电子行业方面,通过应用公司的工业AI技术,也可以解决行业长期难以解决的检测痛点。2023年,公司的工业AI技术已逐步进入技术验证及试线阶段。 国产替代。机器视觉软件系统的国产化程度目前相对较弱,国产视觉软件系统在多个应用场景已得到实践验证。机器视觉设备方面,消费电子、锂电等行业的设备国产化已带动视觉市场的高速发展,而汽车、半导体等行业的高端设备国产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在自研机器视觉和机器视觉软件系统领域,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将受益于国产替代带来的增量需求。 降本增效需求。与人眼相比,机器视觉具有精度高、速度快、适应性强、客观性高、重复性强、检测效果稳定可靠、效率高等特点,可助力终端客户实现产品增质、降低成本。机器视觉采集和处理图像的时间在微秒级别,可显著提升效率,单台视觉系统可代替多人工作,并可持续工作。我们认为,降本增效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是终端客户的现实诉求,是存量产线中的增量需求。 以视觉算法和光学技术为核心,公司拥有完善的自主机器视觉产品线。奥普特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较早进入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之一。在成立之初,公司以机器视觉核心部件中的光源产品为突破口,进入了当时主要为国际品牌所垄断的机器视觉市场。奥普特拥有完整的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自主产品线已全面覆盖视觉算法库、智能视觉平台、深度学习(工业AI)、光源、光源控制器、工业镜头、工业相机、智能读码器、3D传感器、一键测量传感器和工业传感器产品。 公司的自主产品分为标准产品和非标产品: (1)光源产品,包括标准产品和非标准产品,非标光源主要是在标准光源的基础上对尺寸、照度、均匀性等指标进行调整或者组合; (2)光源控制器产品,以标准产品为主,少量非标型号是在标准产品的基础上,对某些特定指标,如电流、电压等,进行强化或者其它特别设定; (3)自主工业镜头、工业相机、视觉控制器、视觉处理分析软件,均为标准产品。公司依托标准和非标产品的组合向客户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实现各异的视觉功能。 公司以视觉算法和光学技术为核心,具备开发机器视觉底层算法、平台软件,以及光源控制和光学模拟等核心组件的能力。 核心技术包括深度学习(工业AI)算法、传统视觉算法、3D视觉算法、光源控制和光学成像等。公司重点发展深度学习(工业AI)技术、3D处理与分析技术、图像感知和融合技术、图像处理分析的硬件加速等视觉前沿技术,并持续在光源及其控制技术、镜头技术、智能相机技术、视觉处理分析软件技术方面进行强化,同时拓展智能感知和融合技术、智能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等传感器技术,以及高端超精密运动部件驱动及驱控一体技术等。 机器视觉与运动控制技术均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随着机器视觉在高端制造行业如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行业的不断渗透,运控产品与机器视觉产品的结合变得更为紧密。未来,公司的运动方案解决能力与视觉方案解决能力相结合,形成两大核心技术平台,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行业应用经验和数据积累优势明显。机器视觉的下游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完善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对下游客户而言至关重要。而设计有效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需要大量的行业应用经验积累。公司在机器视觉领域深耕多年,特别是在3C电子、锂电等行业,拥有丰富的机器视觉产品的设计、应用案例库,形成了较高的行业知识壁垒。此外,深度学习(工业AI)将深刻改变机器视觉行业的技术发展,而行业数据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基础。公司经过多年的专业化经营,在3C电子、锂电等行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有助于公司迅速对模型进行调校和优化,提高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率和响应速度,在机器视觉的深度学习技术领域抢占先机。目前公司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3C电子、锂电、汽车、半导体、光伏、食品、医药、烟草、物流等多个行业。机器视觉的应用场景。机器视觉作为机器的“眼睛”和视觉“大脑”,属于智能装备感知、分析部分的关键零部件。机器视觉的诸多应用场景和功能,均可归为四种基本功能:识别、测量、定位和检测。比如3C行业的精密组装、外观缺陷检测等环节,锂电行业前段的涂布锟压、中段工艺的电芯组装、后端化成分容检测、模组Pack段检测等环节均有应用。 机器视觉的应用场景与我国制造业发展相匹配,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半导体、汽车行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兴起如新能源行业的逐步渗透,再加上终端客户对产品质量管控要求的不断加强,机器视觉逐步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公司在长期的服务中已累计为客户提供超过32000个非标定制方案以及53000多个工业应用案例。2023全年,成功打造22900个光学成像解决方案。 机器视觉技术在新质生产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机器视觉技术承担着感知入口、数据承载和行业大脑的角色,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产业变革,还促进了智能视觉产业的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智能视觉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赛道,其发展具有广泛性、融合性、高附加值和战略性等特点,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因此,机器视觉技术在新质生产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机器视觉技术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和重要。 机器视觉光源领域的龙头公司,具备高市场壁垒。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加工中心,是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应用范围涵盖了包括3C电子、锂电、汽车、半导体、光伏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援引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数据,2022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170.65亿元(该数据未包含自动化集成设备规模),其中3C电子行业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43亿元,锂电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21亿元。GGII预测,至2027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560亿元,其中,2D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元,3D视觉市场规模将接近160亿元。奥普特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41亿元、9.44亿元,业务收入集中于3C电子及锂电行业,可以看出,公司在行业中有明显的技术和市场的领先优势。另根据公司援引日本富士经济调研的数据,2020-2022年间,全球排名前20名的机器视觉光源企业中,公司分别以13.45%、16.01%、20.53%的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二位,国内市占率三年蝉联榜首。机器视觉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跨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需要在包括成像、算法、软件、传感器等领域积累大量的技术,并需要持续的大量研发投入,对潜在的市场进入者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因此,公司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壁垒。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深耕机器视觉领域多年,是具备完善产品线的机器视觉核心部件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公司在机器视觉核心部件领域,自主研发实力强,同类公司少,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41/12.65/16.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4/21.44/26.87%,EPS分别为1.71/2.11/2.67元人民币。参考可比公司,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和公司的行业地位,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40-45倍PE,合理价值区间为68.41-76.96元人民币,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工业领域疲软导致新增产线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存量产线降本增效改造不及预期;出海业务不及预期;工业AI落地不及预期;公司销售和研发高投入与业务增速不匹配导致盈利水平不及预期;
|
|
|
拉卡拉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14
|
11.78
|
15.71
|
--
|
12.26
|
4.07% |
|
17.39
|
47.62% |
-- |
详细
2024Q2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高增。 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82亿元,同比增长 0.45%; 实现归母净利润 4.19亿元,同比下降 17.98%;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12亿元,同比增长 45.86%。 单季度来看, 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89亿元,同比增长 2.74%;实现归母净利润 2.11亿元,同比下降 16.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3亿元,同比增长 90.83%。 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受去年同期投资收益较高的因素影响,剔除该方面因素后,公司 2024H1及 Q2净利润实现高增。 费率水平提升叠加扫码交易规模扩张,驱动业绩增长。 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 (1)支付交易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形成规模效应,上半年公司支付交易金额达 2.15万亿元。 (2)扫码支付增长较快,扫码交易金额占比提高。上半年公司实现扫码交易金额 6738亿元,同比增长 28%,扫码金额占整体比重自去年同期 23%提升至 31%。 (3)净费率水平有所提升。上半年公司支付整体净费率水平同比提高 1个基点。 数字支付收入稳健增长,科技服务业务有所波动。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支付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6.34亿元,同比增长 3.67%。科技服务业务实现收入 1.70亿元,同比下降 16.89%,其中金融科技业务收入 0.71亿元,同比增长 2.41%; 数字科技服务收入 0.42亿元,同比下降 5.92%;其他科技服务收入 0.57亿元,同比下降 37.06%,主要是信用卡营销推广服务收入减少。 费用控制增强,盈利能力改善。 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 32.91%,同比提升3.4pct,其中数字支付业务毛利率 30.20%,同比提升 2.7pct,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上半年公司整体销售期间费用率 15.62%,同比下降 1.37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7.60%/4.16%/4.20%,分别同比-1.27pct/-0.14pct/+0.38pct,费用控制能力有所提升。 公司上半年派发现金股利 3.20亿元。 2024H1公司以 8.0亿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股利 4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 3.20亿元。 持续推动产品创新, 快速扩大商户服务能力圈。 上半年, 公司不断丰富平台底层功能模块,进一步优化平台接入流程,加快优质 SaaS 服务商接入,通过开放平台解决商户多样化经营需求的能力日益增强。公司依托开放平台,针对行业客户在收款、分账、订单、报表、营销等不同经营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缴费易”、“即易付”、“钱账通”等“支付+” SaaS 产品,覆盖了零售百货、餐饮、汽车等 57个细分行业。
|
|
|
云星宇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12
|
8.07
|
9.64
|
--
|
8.44
|
4.58% |
|
10.56
|
30.86% |
-- |
详细
领先的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行业经验与认证体系丰富。 公司是一家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智慧交通技术服务业务和商品销售及其他业务等。公司自成立之初即专注于智慧交通领域,业务从最初的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统集成服务已延伸至智慧交通相关的多领域综合性服务。目前,公司承揽、承建项目已覆及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其余全部省级行政区域,形成了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全国业务网络。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业之一,也是业内首批获得从业资质的公司之一。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执行过首个国内企业独立承揽的浙江上虞至三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集成、曾获得过“鲁班奖”的浙江乍嘉苏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集成及双辽至洮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双螺旋隧道结构的四川省雅泸高速隧道机电系统集成,以及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多项包含跨海大桥和山体隧道在内的机电系统集成大型复杂项目。 公司作为一家提供智慧交通综合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住建部颁发的“公路交通工程(公路机电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公路交通工程(公路安全设施)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拥有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颁发的“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优秀级(CS4)”,并通过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 CMMI 成熟度等级四级认证等多项认证。 公司利润表现优秀, 在手合同充足。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02亿元,同比下降 8.14%,剔除前期剥离速通科技带来的影响后同比下降 4.78%;实现归母净利润 1.15亿元, 同比增长 16.55%;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77亿元,同比增长 22.36%。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达到 0.53元,是近五年来最高水平。公司深化精益管理,加强风险控制,主动应对不确定性。通过专项行动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费用、加强应收工作,资产质量和资金回报全面提升,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20亿元,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 0.83亿元,资金状况较前期显著改善。 高速公路智慧交通主业稳步发展。公司克服了行业投资谨慎等外部环境压力,通过积极开展联营体合作、强化区域化管理等方式加大京外市场开拓力度,持续巩固在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领先地位。 2023年,公司中标广汕铁路配套项目、浙高运机电系统改造、国道 109新线高速公路等多个上亿项目,当期新增合同总量基本稳定;公司在西南、华南、华中等地区项目拓展成效显著,区域集中度明显降低;公司持续加强项目管理和安全生产,确保在施项目稳定运行,截至 2023年末,公司在施重点项目包含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国道 216线孔唐拉隧道改建、浙高运机电系统升级改造等,至 2023年末公司在手合同总额为 24.43亿元。 公司行业地位领先, 立足首都区位优势十足。 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享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业之一以及业内首批获得从业资质的公司之一,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智慧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累计承揽合同额超过 200亿元,在智慧交通的市场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案例,服务了国家交通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公司多年保持稳定良好的业绩,是智慧交通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在公路信息化领域中,公司业务中标规模常年位居市场前列,而在城市智慧交通领域中,公司近年来也逐步成为具备一定市场认知度的参与力量。公司曾参与了多项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参建项目多次获得国家或地区优质工程类奖项,同时拥有大量复杂、困难项目执行业绩,在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业务综合保障能力。公司在北京地区已形成稳定的业务基础和领先的行业地位。公司具备立足首都的区位优势,在北京地区高速公路智慧交通领域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能借此优势将高标准的智慧交通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国市场。 未来,公司也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高速公路智慧交通方面,公司将紧密围绕北京高速智慧化数字化运营要求,落实好高速公路智慧化提升改造项目;持续关注重点省份的重要项目,发挥区域管理优势,加强与属地投资主体间战略合作,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大力推进一体化智慧运维业务,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以数字技术服务路网运行;加强针对高速公路重点场景的数字应用,优先拓展智慧化收费站建设等项目。 城市智慧交通方面,重点发力城市静态停车领域项目建设,择优选择枢纽、管廊等既有优势领域拓展业务,敏锐捕捉衍生业态新机遇,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同时稳固扩大城市交通外场维护业务。创新业务方面,持续跟进智慧物流、智慧机场等交通运输领域以及智慧校园、智慧园区等泛智慧城市信息化领域业务,充分发挥公司的项目管理经验优势和通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加速数字产品服务等新业务市场突破。 我们认为, 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拥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和认可度,公司目前立足首都区位优势十足,叠加公司明确的发展规划,公司长期发展值得看好。 智慧交通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发布,长期增长趋势明显。 智慧交通是国家长远布局行业。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两大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交通行业战略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交通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颁布,本行业在接下来五年也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投资建设方向。各项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持续推动着智慧交通行业的长期高质量发展。智慧交通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截至 2023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 544.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8.4万公里。 而根据五年行动计划到 2027年国家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约 13万公里,普通国道里程达到约 27万公里。无论是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存量高速公路的持续性信息化支出需求,都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未来几年,本行业整体规模预计依然将保持增长态势。公路交通领域数字化投资有望加速。 2023年颁布的《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路数字化转型的分阶段发展目标,将有效推动公路建设、养护、运营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发展壮大公路数字经济。 2024年交通运输部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在役公路数字化三年行动,构建标准统一、信息全面、融合共享的国家公路数据体系。在此背景下,预计公路交通领域数字化、智慧化方面的建设投资将进一步提升,智慧养护行业加速发展,公司的主营业务将有所受益。新一代信息技术进步持续助力行业发展。交通行业数字化、智慧化建设直接受益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 5G 通信等通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传统交通工程技术的实践趋于成熟的过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处于高速发展期,正在不断创新迭代并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动智慧交通行业在产品方案、应用领域以及服务模式上出现突破,让交通运输进一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我们认为,智慧交通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发布,叠加新一代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增量,行业长期增长趋势明显,而公司作为行业地位领先的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有望在行业发展中享受较大的发展红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业之一以及业内首批获得从业资质的公司之一,在智慧交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享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 伴随智慧交通行业的发展,公司也有望享受到较大的发展红利。我们假设: 1)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方面, 随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颁布, 智慧交通行业在接下来五年也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投资建设方向, 根据五年行动计划到 2027年国家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约 13万公里,普通国道里程达到约 27万公里。无论是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存量高速公路的持续性信息化支出需求,都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未来几年, 智慧交通行业整体规模预计依然将保持增长态势, 公司也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受益,我们认为, 2024年将会是智慧交通发展的起始年份,而 2025和 2026年有望迎来行业发展的高峰,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公司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同比增速分别为 2%、15%和 12%。 2) 智慧交通技术服务业务方面, 该业务主要包括智慧交通系统运营维护和智慧交通技术的应用服务两部分, 智慧交通系统运营维护业务主要包括针对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统和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维护维修、升级改造、运营保障业务, 2027年国家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约 13万公里,这一业务也将持续受益,而智慧交通技术的应用服务主要是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定制化开发智慧交通相关的应用软件或软硬件集成产品,以及提供相关课题研究等技术服务,我们认为这一业务在智慧交通行业增长的大背景下,也有望持续受益,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公司智慧交通技术服务业务同比增速分别为 2%、 10%和 8%。 3)商品销售业务方面, 公司销售的交通科技商品主要为 ETC 系统使用的车载电子标签、天线及智慧交通相关硬件设备等,该业务伴随智慧交通的发展,也有望得到平稳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商品销售业务 2024-202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 5%、 5%和 5%。 整体来看,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1/1.27/1.43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37/0.42/0.47元,给予公司 2024年动态 PE 26-30倍,合理价值区间为 9.64-11.12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道通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08
|
23.54
|
--
|
--
|
24.58
|
2.67% |
|
32.13
|
36.49% |
-- |
详细
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数字能源业务快速扩张。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约18.42亿元,同比增长27.22%;其中,数字维修业务营收14.38亿元(汽车综合诊断产品6.08亿元,同比增长1.78%;TPMS系列产品3.29亿元,同比增长33.83%;ADAS智能检测标定产品1.77亿元,同比增长23.97%;软件升级服务2.11亿元,同比增长26.32%。),同比增长18.04%;数字能源业务营收3.78亿元,同比增长92.37%。分区域市场来看,24年上半年,北美市场实现营收约9.55亿元,同比增长30.93%;欧洲市场营收约3.20亿元,同比增长39.04%;中国及其他市场营收约5.40亿元,同比增长18.87%。 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56.28%,较上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其中,数字维修业务的毛利率为60.57%,数字能源业务的毛利率为38.86%。 我们认为,公司的数字维修业务的毛利率比较稳定,而数字能源业务的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随着数字能源业务规模的继续释放,其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的综合毛利率。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三项费用率都有所下降。销售费用率为13.63%(去年同期15.41%),管理费用率为7.10%(去年同期7.69%),研发费用率为16.43%(去年同期为17.10%)。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特别是数字能源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而公司费用得到合理控制,推动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87亿元,同比增长104.51%;实现扣非净利润约2.89亿元,同比增长52.59%。 公司聚焦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全面升级,构筑数字能源技术护城河。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稳固其数字维修业务基本盘的同时,继续发力数字能源业务。 充电设备方面,公司聚焦于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全面升级,推出了家用/商用一体化的交流桩最新产品MaxiChargerACPro(19.2kW(80A)),完成了下一代超快一体充电桩的样机测试,并继续完善全系列产品兼容一站式光储充能源管理方案。充电软件与解决方案方面,升级充电AI算法、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和运维云平台。 公司目前拥有电力电子、AI、云和大数据、车桩云兼容、智能运维、EMS等核心技术,确保公司在数字能源领域形成有效技术产品护城河。
|
|
|
朗新集团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01
|
8.34
|
12.81
|
7.29%
|
8.74
|
4.80% |
|
11.94
|
43.17% |
-- |
详细
2024Q1核心业务进展顺利,扣非净利润下滑。 2024Q1营收 6.68亿元,同比+2.27%;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195.80%;扣非净利润-0.46亿元,同比-1444.87%。 2024Q1公司的能源数字化和能源互联网核心业务进展顺利,整体收入和盈利水平都保持了增长,经营性净现金流也进一步增加。 2024Q1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如下: 1)互联网电视业务,因为监管政策加强,同时受到中短视频的冲击,需求趋于饱和、增长动力不足,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收入同比下滑超过 30%,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对集团净利润造成较大拖累; 2)公司从年初开始进一步强化能源战略聚焦,对非能源的数字化业务团队进一步大幅优化,产生一次性的优化成本; 3)因为 2023年中启动的股权激励计划, 2024Q1同比去年有近千万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 发力负荷管理等业务,电网数字化 Q1稳健增长。 ①公司服务电力能源领域超过 26年,随着过去几年全面参与营销 2.0等核心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公司的市场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公司的市场区域也进一步拓展到新的省份,随着营销 2.0核心系统的推广完成,电网数字化的业务机会将下沉到省市地区,基于朗新多年形成的业务创新能力和区域专业团队,省市级电网公司的数字化需求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业务创新和增长空间。 ②2024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电网数字化投入进一步增加,公司电网数字化业务项目储备比去年同期明显增长,主要业务机会包括负荷管理、虚拟电厂、计量采集、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电力交易、能源大数据等方面,公司将围绕业务目标整合内部资源,加强协同效应,保障能源数字化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能源互联网 Q1高增,打造“新电途”能源服务平台。 ①2024Q1能源互联网业务在生活缴费分成比例有所降低的情况下,收入实现 50%的增长,体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其中,“新电途”收入同比实现翻倍增长,生活缴费业务受到分成比例影响收入小幅收窄,但品牌商家增值运营等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除此以外,分布式光伏、能源运营等业务也增长较快。 ②截止一季度末,“新电途”聚合充电设备数量超过 120万,成为目前国内在线运营网络规模领先的聚合充电平台,平台注册用户超过 1300万,覆盖全国约 50%的新能源车主用户,累计充电量超过 78亿度。 ③“新电途”聚合充电属于平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有成本前置的特点,充电网络连接、电动汽车用户的拉新促活都需要提前的投入,因此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投入大于产出。另外,“新电途”不仅仅是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便利充电服务的入口,更是一个具有高价值的能源服务平台,充电场景作为一个能够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可调用电负荷资源,可以在新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起到削峰填谷作用。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无锡朴元持有邦道科技 10.00%股权。 ①邦道科技专注于能源互联网领域,聚焦能源服务场景建设运营与能源聚合调度交易运营,公司拟以交易价格 3.24亿元获取邦道科技 10%股权。 ②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已持有邦道科技 90.00%股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本次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实现对邦道科技 100.00%的控制,有利于朗新集团整体战略布局和实施,进一步促进邦道科技核心团队与专业人才更好地为上市公司朗新集团提供服务。同时,标的公司拥有丰富的互联网运营经验以及能源聚合调度交易的技术能力,本次交易有利于上市公司对能源互联网技术与运营服务能力的应用及推广,促进上市公司未来能源互联网核心业务战略的实现。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深耕电力信息化行业,聚焦能源数字化和能源互联网,将充分受益于能源数字化转型,在“新电途”、“车能路云”、虚拟电厂等新场景开拓将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计 2024年,公司最高占比产品能源数字化收入增速分别为 10%, 10%, 10%;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8.3%, 15.3%, 17.4%。公司能源数字化毛利率保持稳定, 24-26年分别为 38.50%, 38.50%, 38.50%;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38.2%, 38.4%, 38.8%。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1.20/59.00/69.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6/6.77/8.49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 0.51/0.62/0.78元。结合目前行业阶段和公司增速及壁垒,给予公司 2024年动态 PE25-30倍,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12.81-15.37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充电平台市占率提升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车能路云”项目获取不及预期。
|
|
|
国投智能
|
计算机行业
|
2024-07-24
|
11.26
|
--
|
--
|
11.73
|
4.17% |
|
14.99
|
33.13% |
-- |
详细
2024Q1业绩企稳回升,23年主营下降受支付端影响。2023年营收19.84亿元,同比-12.98%;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239.06%。2024Q1营收1.94亿元,同比31.78%;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79.62%。分产品看,2023年公共安全大数据8.77亿元,占比44.19%,同比-6.52%,毛利率33.41%;电子数据取证7.61亿元,占比38.35%,同比-7.78%,毛利率58.36%;数字政务与企业数字化营收2.12亿元,占比10.71%,同比-38.08%,毛利率47.34%;新网络空间安全营收1.34亿元,占比6.75%,同比-22.99%,毛利率56.41%。公司主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客户预算减少及部分在手订单延期验收确认所致。 持续深耕基石业务,加大新板块业务布局。①大数据智能化业务方面,2023年完成多个重大项目的中标,再次承建国家网络空间治理重大基础工程,进一步巩固公共安全大数据行业地位;成功拓展治安和出入境警种业务。电子取证业务方面,公司通过“龙腾计划”巩固电子数据取证领域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围绕技术、区域和行业三个维度持续进行拓展。②公司持续加大对新网络空间安全、数字政务与企业数字化创新赛道的战略性投入,不断推出适应新场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新网络空间安全板块,2023年公司中标平潭数据流动服务枢纽项目数据安全平台,树立跨境数据安全标杆;与华侨大学、国科科技公司共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荣获“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奖、入选中国信通院“数据安全共同体计划”成员单位。数字政务与企业数字化方面,公司2023年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国投云网,加快布局企业数字化赛道。对内,参与编制《国投集团“十四五”信息化和数字化规划优化方案》,推进财务一体化平台、司库系统、智慧法务等统建统推重点项目的建设与优化工作;对外,响应市场拓展要求,把握产业数字化发展新势能,拓展智慧矿山、智慧农业、智慧电厂等行业标杆示范项目。 集团战略和管理优化不断深入,公司定位集团“数字/科技”重要企业。①全资子公司国投云网加挂“国投信息中心”牌子,承担国投集团管理信息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任。②为了更好地贴合新定位,进一步强化战略驱动、使命引领,2023年12月28日,公司正式更名为“国投智能(厦门)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智能”作为上市公司品牌,将突出战略引领、资源配置和综合管控,继续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体制机制优势,保持企业活力和创新文化,打造央企混改的标杆。③更名后,公司有望实现四个重要升级:一是战略升级。公司全面融入国投发展战略,获得更多资源和机遇;二是品牌升级。 公司有望拓展更多样的发展外延;三是管理升级。推动上市公司总部和子公司产业布局的全面升级;四是科创升级,打造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国之重器。落实“8848+”战略,启动“第三次创业”征程。①公司以国投集团“十四五”规划为指引,通过8大基地建设及8个保障支撑,巩固和拓展4大产业,到2025年实现8项关键经营指标,并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做大做强公共安全大数据业务,同时服务好国投集团数字化转型,力争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大数据企业。②2023年,面对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市场环境,公司营业收入等经营指标的总体平稳,全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21.87%,涌现出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发布了国内首个公共安全大模型——美亚“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及美亚“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一体机,电子数据取证相关科研成果、研发项目等荣获多个重量级奖项,为全面实施国投集团“十四五”战略和公司“8848+”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重点推进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三年增长、品牌焕新、协同出海、补链强链、赋能创新、布局优化、改革攻坚、强根铸魂十大行动,做到稳健经营、聚焦资源、健康发展,努力开创“第三次创业”发展新局面。 低空经济驱动无人机普及,公司布局无人机安全产品。①在无人机未来普及的情况下,将带来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飞行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隐私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公共安全风险。②公司在无人机安全防控的主要产品包括守望低空无人机网格化监管系统、发现反制一体设备、便携式发现设备、手持式无人机反制设备、虎鹰号无人机监测反制车等。③无人机防控方面的市场新需求主要包括:一是提高无人机识别与追踪技术的精确性,以防止非法入侵和扰航事件;二是确保无人机监管系统的高效性,以实现对“合作目标”和“非合作目标”的分类管理;三是实现对无人机与有人驾驶航空器的协同飞行管理,以确保空中交通的顺畅与安全。目前主要的客户群体包括政府机构、商业企业及公共设施管理单位等。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AI安全领军企业,有望受益于AI、国产化带来的需求提升,以及国投集团战略地位提升带来的赋能。我们预计24-26年,公司公共安全大数据产品增速30%、20%、18%,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7%、20%、17.7%。 随着传统产品产品化程度提升,以及新产品出现并逐渐走向成熟,公司毛利率将会逐步提升,我们预计24-26年,公共安全大数据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3.91%、34.41%、34.91%,24-26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6.0%、46.2%、46.3%。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20/30.25/35.6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7/3.40/4.1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2/0.40/0.48元。结合目前行业阶段和公司增速及壁垒,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PE45-50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14.51-16.12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AI安全产品迭代速度不及预期;集团赋能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
通行宝
|
计算机行业
|
2024-07-23
|
20.92
|
24.15
|
9.77%
|
22.56
|
7.84% |
|
22.56
|
7.84% |
-- |
详细
全国领先的高速公路及城市交通智慧交通平台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主营业务为 (1)以 ETC 为载体的智慧交通电子收费业务,包括 ETC 发行与销售、电子收费服务业务等,重点拓展高速公路、城市交通收费及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营; (2)以云技术为平台的智慧交通运营管理系统业务,主要包括智慧交通运营管理的系统软件开发、综合解决方案和系统技术服务; (3)智慧交通衍生业务,主要为以“ETC+”为内核开展生态场景搭建,融合车辆加油、路域经济、养车用车等车生活,开展 ETC 生态圈业务。 江苏省唯一经授权的 ETC 发行机构,控股股东为江苏交通控股。 公司的智慧交通电子收费业务以 ETC 为载体,开展 ETC 发行销售及电子收费业务,公司为江苏省唯一经授权的 ETC 发行机构, 2023年,公司共发展 ETC 用户206.79万个,占当年全国发行数量的 10.17%。 智慧交通运营管理系统业务持续深耕云平台,产品种类丰富。 公司聚焦智慧交通指挥调度、运营服务、综合管理三大业务场景,已形成“畅行高速、品质高速、智慧高速”三大服务主题、“调度、收费、养护、服务、综管、数智”六大产品体系、十余个数字交通云服务产品,其主要面向交通运输管理相关政府机构、路桥企事业单位、交警及其他执法单位等。公司智慧交通产品主要有:调度云等系列云控平台产品、 AI 视频分析云控平台、高速大脑云控平台、国资云、自由流云收费解决方案、收费机器人、 SD-WAN 智能组网技术服务以及数字孪生业务等。 2023年新增的主要产品及收入:国资云 1190万元、高速大脑云控平台 1036万元、 AI 视频分析云控平台 1920万元、收费机器人 1120万元、数字孪生业务 1784万元。 业绩稳步增长,运营管理业务占比提升。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 7.42亿元,同比增长 24%;归母净利润 1.91亿元,同比增长 27%。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1.53亿元,同比增长 15%;归母净利润 0.45亿元,同比增长 10%。 2021-2023年,智慧交通电子收费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61%、 51%和 51%; 交通运营管理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37%、 47%和 46%,运营管理业务占比在提升。 发布 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员工覆盖面广。 2024年 7月 2日,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修订稿)》,采取的激励工具为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不超过 757.44万股,约占公司当前股本总额 4.07亿股的 1.86%,授予价格为 9.12元/股。激励计划拟定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不超过 125人,占公司员工总数 899人(截至 2023年 12月 31日)的 13.9%,具体覆盖董事长王明文、总经理江涛、副总经理董秘财务负责人任卓华、副总经理王棚、副总经理蒋海晨以及全资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 120人。 24年业绩考核目标: 1、 2024年每股收益不低于 0.50元,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 75分位值; 2、 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7.74%,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 75分位值; 3、 2024年现金分红占当年可分配利润的比例不低于 50%。 根据2024年7月8日《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公告》,公司审议通过《关于调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 励对象名单及授予数量的议案》,公司拟授予激励对象人数由 125人调整为 124人,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由 757.44万股调整为 752.38万股。根据公司《关于调整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的公告》,公司于 2024年 7月 4日实施完成 2023年度权益分派方案(每 10股派发现金 3.00元(含税)),公司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由 9.12元/股调整为 8.82元/股。 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政策带来时代机遇。 2024年 4月 29日,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发文:《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目标为自 2024年起,通过 3年左右时间,支持 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 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 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 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智慧扩容方面实现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 20%左右; 在安全增效方面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 30%左右;在融合创新方面凝练总结一批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车路云、船岸云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推动培育一批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产业化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实控人为江苏交通控股,具备股东优势,业务拓展顺利,在车路云相关政策推动下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假设高速车流量稳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智慧交通电子收费业务在最近几年可以稳定增长,给予 24-26年收入增速为 21%、 21%和 20%;伴随高速车路云试点项目的不断推进,预计公司智慧交通运营管理系统业务在未来 2年取得较快增长,给予 24-26年收入增速为 25%、 50%和 48%;预计智慧交通衍生业务作为公司创新业务发展顺利,保持较高速增长,给予 24-26年收入增速为 40%、 35%和 30%。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9.15/12.37/16.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8/3.05/4.14亿元, EPS分别为 0.54/0.75/1.02元,给予 2024年动态 PE45-50倍,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24.15-26.84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
|
|
金证股份
|
计算机行业
|
2024-07-09
|
9.67
|
--
|
--
|
10.15
|
4.96% |
|
13.78
|
42.50% |
-- |
详细
投资要点:聚焦大证券和大资管双基石战略,23年净利润大幅提升。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1亿元,同比下降3.97%;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37.20%;扣非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22.61%。分业务来看,金融软件业务收入24.55亿元,同比增长5.61%;非金融软件业务收入37.61亿元,同比下降9.05%。2020-2023年公司金融行业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分别占比30.73%、32.62%、35.89%、39.47%。净利润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大力发展双基石业务,毛利率较高的金融软件业务占比提升,且公司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9亿元,同比下降13.84%;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下降36.04%,主要系非金融行业数字经济板块预期信用损失率上升,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金融行业的信创进程正在加速。依据国家提出的“2+8+N”信创体系框架,金融等关键行业的信创进程正在加速,目前正处于一个为期三年的黄金发展期。近年来,软件行业的信创进程显著加快,从底层硬件到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换代正在进行中,且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安全性和自主可控的角度出发,金融机构正日益重视系统的国产化,专注于数据安全应用。基于国产软件构建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公司紧跟金融信创化进程,不断加强核心系统的技术研发与攻关:证券IT方面,公司全面推广分布式、低时延的信创版新一代证券综合业务平台FS2.0,并启动新版本FS2.5的研发,性能领先行业;资管IT方面,公司全面对标行业前沿,重点研发新一代投资交易A8,已在多个核心组件实现落地。 深耕金融垂直类大模型,赋能金融数智化。2023年,公司重点规划人工智能平台KOCA-Insight,包括语言大模型、代码大模型和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于第四季度推出金融领域特定场景大语言模型K-GPT及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基于该大模型的解决方案覆盖了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投行、智能合规以及智能客服等多个关键业务领域。2024年5月31日,公司携手行业大模型及会话智能领先科技公司循环智能,就“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垂直领域应用”举行深度合作签约仪式,循环智能同时也是Kimi智能助手所属公司MoonshotAI(“月之暗面”)的创始股东和面向企业级市场的战略合作伙伴,其千循AI大模型及相关应用在金融行业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成功落地的经验。此次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面向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垂直业务领域,深耕投资银行类、风险管理类、投资顾问类、客户运营类、投资研究类、IT运维类等业务场景,赋能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是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具备全金融体系的服务能力,产品覆盖交易所、证券、基金、银行、期货、保险、信托、综合金融等领域,有着深刻的金融行业业务认知和技术积累。随着AI大模型在行业内的广泛认知,公司也积极参与和推动金融科技行业智能化发展,未来有望加速AI产品的落地应用。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证券经纪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8%/10%/15%,资管机构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5%/8%/10%;随着公司金融软件收入占比提升,我们预计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24.8%/26.0%/27.7%。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06/64.48/66.22亿元,同比增长1.4%/2.3%/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4.91/6.07亿元,同比增长12.9%/17.7%/23.6%;EPS分别为0.44/0.52/0.64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PE26-30倍,合理价值区间为11.44-13.20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AI落地应用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
|
|
科大讯飞
|
计算机行业
|
2024-07-05
|
42.07
|
--
|
--
|
41.37
|
-1.66% |
|
43.93
|
4.42% |
|
详细
讯飞星火大模型V4.0发布,全面对标GPT-4Turbo。根据公司官微,自2023年9月全面开放以来,讯飞星火APP在安卓公开市场累计下载量达1.31亿次,在国内工具类通用大模型App中排名第一,并围绕写作、编程、工作、学习等涌现出一批用户喜爱的热门助手。2024年“618大促”,星火大模型加持的智能硬件销量同比增长超70%,月均使用次数超4000万。6月27日,基于全国首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飞星一号”,讯飞星火大模型V4.0正式发布,七大核心能力全面升级,全面对标GPT-4Turbo,并在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实现超越。讯飞星火V4.0在图文识别能力上进一步升级,在科研、金融、医疗、司法、办公等场景的应用效果已领先GPT-4o。此外,星火长文本能力也全新升级,并针对长文档知识问答的幻觉问题,业界首发溯源功能。外部主流测试集也体现出讯飞星火V4.0的领先性。在国内外中英文12项大模型主流测试集中,讯飞星火在8个测试集中排名第一,超越GPT-4Turbo等国际大模型。 讯飞星火APP及桌面版发布“个人空间”,打造AI专属助手。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AI助手要能够基于用户画像进行个性化表达,基于使用历史进行记忆学习,基于个人资料进行增强学习。在构建用户个人画像时,人设风格可以自己选定,也可以根据对话和使用历史动态完善,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表达风格;AI助手再结合个人资料,就可以生成个性化和针对性内容。基于此,讯飞星火APP及桌面版全新升级改版,率先发布“个人空间”,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健康等各类资料,形成每个人的专属知识库,再结合人设,让大模型生成更个性化内容。此外,讯飞星火首批上线14个智能体,面向特定场景打造专属助手。星火大模型还打通了全系讯飞C端软硬件产品生态,数百万讯飞智能硬件用户一键拥有“星火全家桶”。比如讯飞智能办公本、智能录音笔的文件可以一键同步到星火个人空间,通过数据互通、操作联动,把一篇办公本里会议记录同步到星火中,就可以让星火进行公文写作,还可以做PPT并生成待办事项等,带来更高效的办公体验。 讯飞晓医APP升级,打造个人AI健康助手。根据公司官微,面向专业领域的个性化应用,科大讯飞升级讯飞晓医APP,发布个人数字健康空间,打造每个人、每个家庭的AI健康助手。此次,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再次升级,医疗核心能力全面超过GPT-4Turbo。在此基础上,讯飞晓医APP各项能力持续升级,覆盖1600种常见疾病、2800种常见药品、6000种常见检查检验,满足用户在看病前、用药时、检查后的核心场景健康需求。当前,讯飞晓医APP累计下载量1200万,用户好评率98.8%,主动推荐率42%。讯飞晓医APP上线的“个人数字健康空间”,它能够根据电子病历、检查报告、体检报告等用户个性化资料,构建个人数字健康空间,在看病前可以进一步剖析病症原因,用药时给出药物禁忌的个性判断,在检查后联合对比给出数据变化,并通过角色切换了解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首款星火智能批阅机发布,公司AI+教育布局实现突破。根据公司官微,得益于底座大模型的升级和面向教育复杂场景的图文识别效果进一步提升,科大讯飞发布首款星火智能批阅机,集智能批改、学情分析、个性作业于一体,它支持自由排版、不限纸张大小的作业,在支持多学科多题型智能批改的同时,还能即时生成多维学情报告,为老师作业讲评和面批辅导提供了素材。根据星火智能批阅机批改作业全流程的演示,15份学生作业半分钟就能批改完成,批改还模拟了真人笔迹,和老师平时批改作业几乎一样。有了星火智能批阅机,老师多了一个减负增效、因材施教的AI助手,原先要90分钟才能批改完的作业,现在5分钟就能完成;原先人工分析学情要60分钟,现在1分钟就能完成;得益于个性化作业,学生的错题解决率也从50%提升到73%。在2024年高考评测中,讯飞星火被外界评为“更会做题的大模型”。本次搭载了星火大模型的讯飞AI学习机进一步升级了AI1对1答疑辅导功能,既能进行多模态启发式讲解、自由问个性化解答,也可以进行互动探究式学习、超拟人引导式伴学等,让孩子多了一位“AI辅学老师”。数据显示,相比较传统解题视频学习,AI答疑辅导的学习方式让孩子的学习完成率提高到90%,错题解决率提升到93%。我们认为,星火智能批阅机的发布,使得公司在AI+教育领域布局实现了突破,从学生端的学习机进一步延展至教师端的批阅机,使得公司在教育领域的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星火语音大模型全面升级,应用领域持续扩展。根据公司官微,近期科大讯飞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次星火语音大模型迎来新突破。面向万物互联时代,本次星火语音大模型发布的多语种多方言免切换语音识别能力,可支持37个语种、37种方言“自由对话”。其中,37个语种识别效果领先OpenAIwhisper-V3,37个方言识别效果平均提升30%。现场,科大讯飞演示了讯飞输入法混合方言和外语的语音输入效果,能让输入效率大大提高。科大讯飞还发布了软硬件一体化讯飞同传系统,可支持大会同传、会议同传、展厅同传、旅游同传等多场景使用。针对强干扰场景下的语音识别难题,科大讯飞突破了多人混叠场景下的极复杂场景语音转写技术,即使在三人混叠说话场景也能实现86%的语音识别准确率。未来多模态的语音识别技术将应用在讯飞听见智慧办公服务平台、智慧屏等办公产品中。大模型正在推动人机交互变革,语音领域的所有应用都值得被重构。在大模型加持下,星火汽车智能座舱全新升级,不但具备了多语种多方言的“自由交互”,还具备多情感多模态的超拟人交互,让人车交互更有温度。当前在汽车领域,讯飞语音交互产品国内市占率稳居第一,同时广泛出口到世界各地。星火大模型为一汽、奇瑞、广汽、江淮、长城等车企的众多车型,赋予了高度智能的交互体验。为了让大模型更好落地,科大讯飞还打造了端云一体和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赋能家电、机器人等更多行业场景。面向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企业需求,本次科大讯飞正式发布机器人超脑平台2.0,业内首个支持多模态交互,目前超400家机器人企业已经采用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我们认为,伴随公司星火语音大模型的全面升级,相关应用领域也持续扩展,公司在语音领域的技术优势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实助力。 星火企业智能体平台正式发布,打造每个岗位专属AI助手。根据公司官微,自2023年5月6日发布以来,讯飞星火大模型正成为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交通银行等多领域头部企业的首选。讯飞星火已经在代码、合规审查、客服、评标、智能交互等多个典型场景产生应用成效,以交通银行为例,基于星火大模型能力的产品iFyCode覆盖6000+研发人员,代码采纳率达38%,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关于如何更好地解决企业大模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谈到,企业首先要科学地认识大模型能力的边界,根据任务难度选择合适方案,并且用更少的算力、更高的效率,打造企业专属大模型。随着讯飞星火V4.0的发布,他认为用智能体平台打造每个岗位的专属助手的时间已经到来。现场星火企业智能体平台正式发布。围绕搭建智能体的三大关键能力,当前企业智能体平台已覆盖400+AI原子能力、集成90+外部信源、打通100+内部IT系统,可供企业结合业务场景快速构建可落地的智能体应用。平台还围绕生产域、科创域、办公域、管理域上线32个企业智能体,供企业即插即用。 基于企业智能体平台,科大讯飞打造了星火商机助手、星火评标助手等典型应用案例,为企业应用打样。其中,星火商机助手可以实现商机线索应知尽知、客户拜访提质增效、销售管理智能研判,助力一线销售和商机管理效能提升。星火评标助手通过标前寻源、智能评标、定标审核等功能,智能评标结果人机一致率达98%,投标异常检出率超过80%,在大幅提升企业评标效率同时降低采购成本。此外,代码智能体iFyCode集成了代码生成助手、架构设计助手、代码问答助手、测试助手、数据库优化助手、代码审核助手等六大场景智能体,将采纳率由30%提升至52%,大幅度提升企业智能体的实用性。我们认为,星火企业智能体平台的发布,有望助力公司AI2B的发展,从而助推公司业绩的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此次发布的讯飞星火大模型V4.0,实现了对GPT-4Turbo的全面对标,这标志着公司的大模型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而伴随模型升级,公司在AI2C(“个人空间”、讯飞晓医APP、星火智能批阅机等)、AI2B(星火汽车智能座舱、机器人超脑平台2.0、星火企业智能体平台等)端业务都有了一定的拓展和突破,而伴随未来讯飞星火大模型V4.0的持续发展,公司的相关业务拓展也有望持续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营收分别为226.22/266.97/323.31亿元,综合考虑,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PS5-6倍,对应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48.93-58.71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大模型落地或商业价值不及预期;订单增长不及预期;AI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商业化应用落地进程缓慢;市场竞争加剧等。
|
|
|
国投智能
|
计算机行业
|
2024-07-03
|
11.47
|
14.51
|
--
|
12.42
|
8.28% |
|
12.42
|
8.28% |
|
详细
2024Q1业绩企稳回升, 23年主营下降受支付端影响。 2023年营收 19.84亿元,同比-12.98%;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239.06%。 2024Q1营收1.94亿元,同比 31.78%;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79.62%。分产品看,2023年公共安全大数据 8.77亿元,占比 44.19%,同比-6.52%,毛利率33.41%;电子数据取证 7.61亿元,占比 38.35%,同比-7.78%,毛利率58.36%;数字政务与企业数字化营收 2.12亿元,占比 10.71%,同比-38.08%,毛利率 47.34%;新网络空间安全营收 1.34亿元,占比 6.75%,同比-22.99%,毛利率 56.41%。公司主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客户预算减少及部分在手订单延期验收确认所致。 持续深耕基石业务,加大新板块业务布局。 ①大数据智能化业务方面, 2023年完成多个重大项目的中标,再次承建国家网络空间治理重大基础工程,进一步巩固公共安全大数据行业地位;成功拓展治安和出入境警种业务。 电子取证业务方面, 公司通过“龙腾计划”巩固电子数据取证领域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围绕技术、区域和行业三个维度持续进行拓展。 ②公司持续加大对新网络空间安全、数字政务与企业数字化创新赛道的战略性投入,不断推出适应新场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新网络空间安全板块, 2023年公司中标平潭数据流动服务枢纽项目数据安全平台,树立跨境数据安全标杆;与华侨大学、国科科技公司共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荣获“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奖、入选中国信通院“数据安全共同体计划”成员单位。数字政务与企业数字化方面,公司 2023年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国投云网,加快布局企业数字化赛道。对内,参与编制《国投集团“十四五”信息化和数字化规划优化方案》,推进财务一体化平台、司库系统、智慧法务等统建统推重点项目的建设与优化工作;对外,响应市场拓展要求,把握产业数字化发展新势能, 拓展智慧矿山、智慧农业、智慧电厂等行业标杆示范项目。 集团战略和管理优化不断深入,公司定位集团“数字/科技”重要企业。 ①全资子公司国投云网加挂“国投信息中心”牌子,承担国投集团管理信息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任。 ②为了更好地贴合新定位,进一步强化战略驱动、使命引领, 2023年 12月 28日,公司正式更名为“国投智能(厦门)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智能”作为上市公司品牌,将突出战略引领、资源配置和综合管控,继续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体制机制优势,保持企业活力和创新文化,打造央企混改的标杆。 ③更名后,公司有望实现四个重要升级:一是战略升级。公司全面融入国投发展战略,获得更多资源和机遇;二是品牌升级。公司有望拓展更多样的发展外延;三是管理升级。推动上市公司总部和子公司产业布局的全面升级;四是科创升级,打造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国之重器。 落实“8848+” 战略,启动“第三次创业”征程。 ①公司以国投集团“十四五”规划为指引,通过 8大基地建设及 8个保障支撑,巩固和拓展 4大产业,到 2025年实现 8项关键经营指标,并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做大做强公共安全大数据业务,同时服务好国投集团数字化转型,力争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大数据企业。 ②2023年,面对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市场环境,公司营业收入等经营指标的总体平稳, 全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 21.87%,涌现出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发布了国内首个公共安全大模型——美亚“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及美亚“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一体机,电子数据取证相关科研成果、研发项目等荣获多个重量级奖项, 为全面实施国投集团“十四五”战略和公司“8848+”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③重点推进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三年增长、品牌焕新、协同出海、补链强链、赋能创新、布局优化、改革攻坚、强根铸魂十大行动,做到稳健经营、聚焦资源、健康发展,努力开创“第三次创业”发展新局面。 低空经济驱动无人机普及,公司布局无人机安全产品。 ①在无人机未来普及的情况下,将带来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飞行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隐私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公共安全风险。 ②公司在无人机安全防控的主要产品包括守望低空无人机网格化监管系统、发现反制一体设备、便携式发现设备、手持式无人机反制设备、虎鹰号无人机监测反制车等。 ③无人机防控方面的市场新需求主要包括:一是提高无人机识别与追踪技术的精确性,以防止非法入侵和扰航事件;二是确保无人机监管系统的高效性,以实现对“合作目标”和“非合作目标”的分类管理;三是实现对无人机与有人驾驶航空器的协同飞行管理,以确保空中交通的顺畅与安全。目前主要的客户群体包括政府机构、商业企业及公共设施管理单位等。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 AI 安全领军企业,有望受益于 AI、国产化带来的需求提升,以及国投集团战略地位提升带来的赋能。我们预计 24-26年,公司交通与公安大数据业务产品增速 30%、 20%、 18%,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27%、 20%、17.7%。随着传统产品产品化程度提升,以及新产品出现并逐渐走向成熟,公司毛利率将会逐步提升,我们预计 24-26年,公司交通与公安大数据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3.91%、 34.41%、 34.91%, 24-26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46.0%、 46.2%、46.3%。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5.20/30.25/35.6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7/3.40/4.16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 0.32/0.40/0.48元。结合目前行业阶段和公司增速及壁垒,给予公司 2024年动态 PE 45-50倍,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14.51-16.12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AI 安全产品迭代速度不及预期; 集团赋能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
|
|
景嘉微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7-01
|
62.60
|
--
|
--
|
68.88
|
10.03% |
|
68.88
|
10.03% |
|
详细
投资要点:发布2024年股权激励,充分激励员工,彰显信心。2024年6月13日,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采取的激励形式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拟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95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21%。此次授予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此次激励计划涉及的激励对象共计439人,为公司核心骨干人员,授予价格为55.52元/股。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为:第一个归属期,以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数,202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1%;第二个归属期,以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数,2025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5%。 推出景宏系列产品,持续布局AI。2024年3月12日,公司披露《关于公司新产品研发进展的自愿性披露公告》。公司面向AI训练、AI推理、科学计算等应用领域的景宏系列高性能智算模块及整机产品研发成功,并将尽快面向市场推广。景宏系列支持INT8、FP16、FP32、FP64等混合精度运算,支持全新的多卡互联技术进行算力扩展,适配国内外主流CPU、操作系统及服务器厂商,能够支持当前主流的计算生态、深度学习框架和算法模型库,大幅缩短用户适配验证周期。此次景宏系列有助于丰富公司面向计算领域的高性能智算产品线,拓宽公司AI推理、AI训练及科学计算等应用领域的市场业务。 2024年一季度业绩取得高增长。2023年,公司取得收入7.13亿元,同比下降38%;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下降79%。2024年一季度,公司取得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增长84%。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坚定不移的投入GPU研发,全力推进由“专用”到“专用+通用”的发展战略,瞄准G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方向,持续开展高性能GPU、模块及整机等产品的研发,不断提升竞争力。2024-2025年进入十四五的最后两年,我们预计军工下游和信创下游的需求将逐渐好转,拉动公司相关业务增速提升。2024-2026年,给予图形显控领域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为50%、20%和20%;小型专用化雷达领域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为80%、40%和30%;其他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35%、50%和30%。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09/15.80/19.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3.36/4.71亿元,EPS分别为0.49/0.73/1.03元,SPS分别为2.64/3.45/4.30元,给予2024年动态PS35-40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92.24-105.41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
|
|
泽宇智能
|
计算机行业
|
2024-06-25
|
17.73
|
24.09
|
30.22%
|
20.99
|
18.39% |
|
20.99
|
18.39% |
|
详细
公司深耕电信信息化,提供电力咨询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施工到运维一站式服务。 2023年营收 10.62亿元,同比+22.96%;归母净利润 2.56亿元,同比+13.09%。 2024Q1营收 1.41亿元,同比-23.71%;归母净利润 0.23亿元,同比-42.44%。分产品来看, 2023年系统集成营收 6.96亿元,同比+2.58%,占营收比重 65.56%,毛利率 35.55%;施工及运维营收 3.07亿元,同比+125.27%,占营收比重 28.93%,毛利率 43.14%;电力设计营收 0.51亿元,同比+11.14%,占营收比重 4.79%,毛利率 63.72%。分地区来看, 2023年江苏省营收 5.51亿元,同比+35.16%,占营收比重 51.92%,毛利率 43.97%; 北京市营收 2.40亿元,同比+43.75%,占营收比重 22.63%,毛利率 31.88%; 安徽省营收 1.82亿元,同比+6.59%,占营收比重 17.13%,毛利率 30.62%。 l 电力信息化进入科学发展阶段,电网 IT 投资规模呈现上升。 ①经过 20世纪60年代至 2005年一段时间迭代, 2005年至今,电力信息化建设进入科学发展阶段,信息化已经完成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融合,并向智能化、数字化等形态进一步演进。 ②我国电网投资金额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十四五”期间,南网投资规模约 6700亿;国网投资规模约 3500亿美元(约合 2.24万亿),总计约 3万亿。国网 2022年-2024年投资分别 5012亿、 5237亿、约 5800亿;南网 2022年-2024年投资 895亿、 1142亿、约 1400亿。历史电网投资主要集中在输变电侧,十四五期间配网投资将提升至 30-50%,数字电网电力物联网投资力度加大,相关智能化、信息化领域投资占比预计将大幅上升。 ③电力信息化市场尚未出现垄断地位的厂商,一类为电力系统内部的科研院所和信息化建设单位,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单位;另一类为电力系统外厂商,如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厂商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市场地位。 l 致力研发智能电网新技术,扩大业务规模,培育利润增长点。 ①在智能电网数字化发展趋势下,公司系统集成将在技术研发上做出相应的战略规划,包括 1)地基云台气象装置; 2)新一代变电站安全通信网络系统; 3)变电站在线智能巡视系统升级研发; 4)新一代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研发; 5)基于人工智能巡检算法的研究等。 ②公司将继续加大设计专业人员和技术投入,壮大现有设计队伍,致力公司总体设计专业设计能力达到江苏省内领先水平,致力于智能配电网专业设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③工程施工及运维业务,公司将按照国家电网施工工艺规范、落实国家电网的战略要求,总结电网通信网络等工程施工的管理经验,持续提升电网通信网络等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不断研究探索智能化施工。公司不仅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组网方式、技术参数有深刻的理解,熟悉各种故障的处理方式,同时要培养大量网优专家,不断提升运维管理能力,将先进的传输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及时主动地应用到客户。 成功开拓省外业务,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①省外拓展方面, 公司在 2022年下半年对营销体系进行了深度优化,划分了南方和北方销售事业部,并在广东和北京构建了实力强大的业务团队。公司成功进入了广东市场,取得业务并实现了订单落地。 ②出海方面,公司发现新能源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潜力巨大。许多国家的新能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或与国内相比存在显著差距。基于这一判断,公司将积极拓展相关业务,推动海外市场的开拓。微电网的普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为此公司已经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海外拓展团队,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l 截至 2024年 4月 16日,公司回购 429.39万股,占比 1.80%。 ①公司于 2023年 11月 6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公司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 0.8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 1.2亿元(含)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上限为 38.64元/股。 ②2023年 11月 21日,公司首次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实施回购股份 9.20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0.04%,最高成交价为 27.3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 27.10元/股,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 250.3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③截至 2024年 4月 16日,公司通过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 429.39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1.7953%,最高成交价为 27.3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 16.73元/股,使用资金总额为 9997.77万元。 l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l 公司发布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考核年度为 2024-2025年两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如下: 1)第一个归属期,以公司 2023年业绩为基数,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25%或 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25%; 2)第二个归属期,以公司 2023年业绩为基数, 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56%或 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56%。 l 我们认为公司是电力信息化龙头,不断开拓省外市场,并布局海外,有望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计 24-26年,公司系统集成设备产品增速 30.00%、 28.00%、 28.00%,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29.9%、 31.2%、 31.8%。随着省外业务占比提升,由于成本提升毛利率将有所下降,我们预计 24-26年,公司系统集成设备产品毛利率分别为 35.35%、 35.15%、34.95%, 24-26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38.2%、 37.3%、 36.4%。 l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79/18.09/23.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4/4.17/5.42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 0.97/1.25/1.63元。结合目前行业阶段和公司增速及壁垒,给予公司 2024年动态 PE 25-30倍,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24.32-29.18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l 风险提示: 电改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新区域开拓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