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蒙

海通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850523090001...>>

20日
短线
6.67%
(第555名)
60日
中线
4.44%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证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4-07-09 9.67 -- -- 9.64 -0.31% -- 9.64 -0.31% -- 详细
投资要点:聚焦大证券和大资管双基石战略,23年净利润大幅提升。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1亿元,同比下降3.97%;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37.20%;扣非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22.61%。分业务来看,金融软件业务收入24.55亿元,同比增长5.61%;非金融软件业务收入37.61亿元,同比下降9.05%。2020-2023年公司金融行业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分别占比30.73%、32.62%、35.89%、39.47%。净利润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大力发展双基石业务,毛利率较高的金融软件业务占比提升,且公司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9亿元,同比下降13.84%;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下降36.04%,主要系非金融行业数字经济板块预期信用损失率上升,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金融行业的信创进程正在加速。依据国家提出的“2+8+N”信创体系框架,金融等关键行业的信创进程正在加速,目前正处于一个为期三年的黄金发展期。近年来,软件行业的信创进程显著加快,从底层硬件到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换代正在进行中,且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安全性和自主可控的角度出发,金融机构正日益重视系统的国产化,专注于数据安全应用。基于国产软件构建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公司紧跟金融信创化进程,不断加强核心系统的技术研发与攻关:证券IT方面,公司全面推广分布式、低时延的信创版新一代证券综合业务平台FS2.0,并启动新版本FS2.5的研发,性能领先行业;资管IT方面,公司全面对标行业前沿,重点研发新一代投资交易A8,已在多个核心组件实现落地。 深耕金融垂直类大模型,赋能金融数智化。2023年,公司重点规划人工智能平台KOCA-Insight,包括语言大模型、代码大模型和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于第四季度推出金融领域特定场景大语言模型K-GPT及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基于该大模型的解决方案覆盖了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投行、智能合规以及智能客服等多个关键业务领域。2024年5月31日,公司携手行业大模型及会话智能领先科技公司循环智能,就“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垂直领域应用”举行深度合作签约仪式,循环智能同时也是Kimi智能助手所属公司MoonshotAI(“月之暗面”)的创始股东和面向企业级市场的战略合作伙伴,其千循AI大模型及相关应用在金融行业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成功落地的经验。此次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面向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垂直业务领域,深耕投资银行类、风险管理类、投资顾问类、客户运营类、投资研究类、IT运维类等业务场景,赋能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是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具备全金融体系的服务能力,产品覆盖交易所、证券、基金、银行、期货、保险、信托、综合金融等领域,有着深刻的金融行业业务认知和技术积累。随着AI大模型在行业内的广泛认知,公司也积极参与和推动金融科技行业智能化发展,未来有望加速AI产品的落地应用。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证券经纪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8%/10%/15%,资管机构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5%/8%/10%;随着公司金融软件收入占比提升,我们预计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24.8%/26.0%/27.7%。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06/64.48/66.22亿元,同比增长1.4%/2.3%/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4.91/6.07亿元,同比增长12.9%/17.7%/23.6%;EPS分别为0.44/0.52/0.64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PE26-30倍,合理价值区间为11.44-13.20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AI落地应用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4-07-05 42.07 -- -- 41.37 -1.66% -- 41.37 -1.66% -- 详细
讯飞星火大模型V4.0发布,全面对标GPT-4Turbo。根据公司官微,自2023年9月全面开放以来,讯飞星火APP在安卓公开市场累计下载量达1.31亿次,在国内工具类通用大模型App中排名第一,并围绕写作、编程、工作、学习等涌现出一批用户喜爱的热门助手。2024年“618大促”,星火大模型加持的智能硬件销量同比增长超70%,月均使用次数超4000万。6月27日,基于全国首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飞星一号”,讯飞星火大模型V4.0正式发布,七大核心能力全面升级,全面对标GPT-4Turbo,并在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实现超越。讯飞星火V4.0在图文识别能力上进一步升级,在科研、金融、医疗、司法、办公等场景的应用效果已领先GPT-4o。此外,星火长文本能力也全新升级,并针对长文档知识问答的幻觉问题,业界首发溯源功能。外部主流测试集也体现出讯飞星火V4.0的领先性。在国内外中英文12项大模型主流测试集中,讯飞星火在8个测试集中排名第一,超越GPT-4Turbo等国际大模型。 讯飞星火APP及桌面版发布“个人空间”,打造AI专属助手。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AI助手要能够基于用户画像进行个性化表达,基于使用历史进行记忆学习,基于个人资料进行增强学习。在构建用户个人画像时,人设风格可以自己选定,也可以根据对话和使用历史动态完善,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表达风格;AI助手再结合个人资料,就可以生成个性化和针对性内容。基于此,讯飞星火APP及桌面版全新升级改版,率先发布“个人空间”,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健康等各类资料,形成每个人的专属知识库,再结合人设,让大模型生成更个性化内容。此外,讯飞星火首批上线14个智能体,面向特定场景打造专属助手。星火大模型还打通了全系讯飞C端软硬件产品生态,数百万讯飞智能硬件用户一键拥有“星火全家桶”。比如讯飞智能办公本、智能录音笔的文件可以一键同步到星火个人空间,通过数据互通、操作联动,把一篇办公本里会议记录同步到星火中,就可以让星火进行公文写作,还可以做PPT并生成待办事项等,带来更高效的办公体验。 讯飞晓医APP升级,打造个人AI健康助手。根据公司官微,面向专业领域的个性化应用,科大讯飞升级讯飞晓医APP,发布个人数字健康空间,打造每个人、每个家庭的AI健康助手。此次,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再次升级,医疗核心能力全面超过GPT-4Turbo。在此基础上,讯飞晓医APP各项能力持续升级,覆盖1600种常见疾病、2800种常见药品、6000种常见检查检验,满足用户在看病前、用药时、检查后的核心场景健康需求。当前,讯飞晓医APP累计下载量1200万,用户好评率98.8%,主动推荐率42%。讯飞晓医APP上线的“个人数字健康空间”,它能够根据电子病历、检查报告、体检报告等用户个性化资料,构建个人数字健康空间,在看病前可以进一步剖析病症原因,用药时给出药物禁忌的个性判断,在检查后联合对比给出数据变化,并通过角色切换了解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首款星火智能批阅机发布,公司AI+教育布局实现突破。根据公司官微,得益于底座大模型的升级和面向教育复杂场景的图文识别效果进一步提升,科大讯飞发布首款星火智能批阅机,集智能批改、学情分析、个性作业于一体,它支持自由排版、不限纸张大小的作业,在支持多学科多题型智能批改的同时,还能即时生成多维学情报告,为老师作业讲评和面批辅导提供了素材。根据星火智能批阅机批改作业全流程的演示,15份学生作业半分钟就能批改完成,批改还模拟了真人笔迹,和老师平时批改作业几乎一样。有了星火智能批阅机,老师多了一个减负增效、因材施教的AI助手,原先要90分钟才能批改完的作业,现在5分钟就能完成;原先人工分析学情要60分钟,现在1分钟就能完成;得益于个性化作业,学生的错题解决率也从50%提升到73%。在2024年高考评测中,讯飞星火被外界评为“更会做题的大模型”。本次搭载了星火大模型的讯飞AI学习机进一步升级了AI1对1答疑辅导功能,既能进行多模态启发式讲解、自由问个性化解答,也可以进行互动探究式学习、超拟人引导式伴学等,让孩子多了一位“AI辅学老师”。数据显示,相比较传统解题视频学习,AI答疑辅导的学习方式让孩子的学习完成率提高到90%,错题解决率提升到93%。我们认为,星火智能批阅机的发布,使得公司在AI+教育领域布局实现了突破,从学生端的学习机进一步延展至教师端的批阅机,使得公司在教育领域的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星火语音大模型全面升级,应用领域持续扩展。根据公司官微,近期科大讯飞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次星火语音大模型迎来新突破。面向万物互联时代,本次星火语音大模型发布的多语种多方言免切换语音识别能力,可支持37个语种、37种方言“自由对话”。其中,37个语种识别效果领先OpenAIwhisper-V3,37个方言识别效果平均提升30%。现场,科大讯飞演示了讯飞输入法混合方言和外语的语音输入效果,能让输入效率大大提高。科大讯飞还发布了软硬件一体化讯飞同传系统,可支持大会同传、会议同传、展厅同传、旅游同传等多场景使用。针对强干扰场景下的语音识别难题,科大讯飞突破了多人混叠场景下的极复杂场景语音转写技术,即使在三人混叠说话场景也能实现86%的语音识别准确率。未来多模态的语音识别技术将应用在讯飞听见智慧办公服务平台、智慧屏等办公产品中。大模型正在推动人机交互变革,语音领域的所有应用都值得被重构。在大模型加持下,星火汽车智能座舱全新升级,不但具备了多语种多方言的“自由交互”,还具备多情感多模态的超拟人交互,让人车交互更有温度。当前在汽车领域,讯飞语音交互产品国内市占率稳居第一,同时广泛出口到世界各地。星火大模型为一汽、奇瑞、广汽、江淮、长城等车企的众多车型,赋予了高度智能的交互体验。为了让大模型更好落地,科大讯飞还打造了端云一体和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赋能家电、机器人等更多行业场景。面向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企业需求,本次科大讯飞正式发布机器人超脑平台2.0,业内首个支持多模态交互,目前超400家机器人企业已经采用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我们认为,伴随公司星火语音大模型的全面升级,相关应用领域也持续扩展,公司在语音领域的技术优势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实助力。 星火企业智能体平台正式发布,打造每个岗位专属AI助手。根据公司官微,自2023年5月6日发布以来,讯飞星火大模型正成为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交通银行等多领域头部企业的首选。讯飞星火已经在代码、合规审查、客服、评标、智能交互等多个典型场景产生应用成效,以交通银行为例,基于星火大模型能力的产品iFyCode覆盖6000+研发人员,代码采纳率达38%,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关于如何更好地解决企业大模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谈到,企业首先要科学地认识大模型能力的边界,根据任务难度选择合适方案,并且用更少的算力、更高的效率,打造企业专属大模型。随着讯飞星火V4.0的发布,他认为用智能体平台打造每个岗位的专属助手的时间已经到来。现场星火企业智能体平台正式发布。围绕搭建智能体的三大关键能力,当前企业智能体平台已覆盖400+AI原子能力、集成90+外部信源、打通100+内部IT系统,可供企业结合业务场景快速构建可落地的智能体应用。平台还围绕生产域、科创域、办公域、管理域上线32个企业智能体,供企业即插即用。 基于企业智能体平台,科大讯飞打造了星火商机助手、星火评标助手等典型应用案例,为企业应用打样。其中,星火商机助手可以实现商机线索应知尽知、客户拜访提质增效、销售管理智能研判,助力一线销售和商机管理效能提升。星火评标助手通过标前寻源、智能评标、定标审核等功能,智能评标结果人机一致率达98%,投标异常检出率超过80%,在大幅提升企业评标效率同时降低采购成本。此外,代码智能体iFyCode集成了代码生成助手、架构设计助手、代码问答助手、测试助手、数据库优化助手、代码审核助手等六大场景智能体,将采纳率由30%提升至52%,大幅度提升企业智能体的实用性。我们认为,星火企业智能体平台的发布,有望助力公司AI2B的发展,从而助推公司业绩的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此次发布的讯飞星火大模型V4.0,实现了对GPT-4Turbo的全面对标,这标志着公司的大模型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而伴随模型升级,公司在AI2C(“个人空间”、讯飞晓医APP、星火智能批阅机等)、AI2B(星火汽车智能座舱、机器人超脑平台2.0、星火企业智能体平台等)端业务都有了一定的拓展和突破,而伴随未来讯飞星火大模型V4.0的持续发展,公司的相关业务拓展也有望持续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营收分别为226.22/266.97/323.31亿元,综合考虑,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PS5-6倍,对应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48.93-58.71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大模型落地或商业价值不及预期;订单增长不及预期;AI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商业化应用落地进程缓慢;市场竞争加剧等。
国投智能 计算机行业 2024-07-03 11.47 14.51 32.51% 12.42 8.28% -- 12.42 8.28% -- 详细
2024Q1业绩企稳回升, 23年主营下降受支付端影响。 2023年营收 19.84亿元,同比-12.98%;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239.06%。 2024Q1营收1.94亿元,同比 31.78%;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79.62%。分产品看,2023年公共安全大数据 8.77亿元,占比 44.19%,同比-6.52%,毛利率33.41%;电子数据取证 7.61亿元,占比 38.35%,同比-7.78%,毛利率58.36%;数字政务与企业数字化营收 2.12亿元,占比 10.71%,同比-38.08%,毛利率 47.34%;新网络空间安全营收 1.34亿元,占比 6.75%,同比-22.99%,毛利率 56.41%。公司主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客户预算减少及部分在手订单延期验收确认所致。 持续深耕基石业务,加大新板块业务布局。 ①大数据智能化业务方面, 2023年完成多个重大项目的中标,再次承建国家网络空间治理重大基础工程,进一步巩固公共安全大数据行业地位;成功拓展治安和出入境警种业务。 电子取证业务方面, 公司通过“龙腾计划”巩固电子数据取证领域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围绕技术、区域和行业三个维度持续进行拓展。 ②公司持续加大对新网络空间安全、数字政务与企业数字化创新赛道的战略性投入,不断推出适应新场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新网络空间安全板块, 2023年公司中标平潭数据流动服务枢纽项目数据安全平台,树立跨境数据安全标杆;与华侨大学、国科科技公司共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荣获“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奖、入选中国信通院“数据安全共同体计划”成员单位。数字政务与企业数字化方面,公司 2023年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国投云网,加快布局企业数字化赛道。对内,参与编制《国投集团“十四五”信息化和数字化规划优化方案》,推进财务一体化平台、司库系统、智慧法务等统建统推重点项目的建设与优化工作;对外,响应市场拓展要求,把握产业数字化发展新势能, 拓展智慧矿山、智慧农业、智慧电厂等行业标杆示范项目。 集团战略和管理优化不断深入,公司定位集团“数字/科技”重要企业。 ①全资子公司国投云网加挂“国投信息中心”牌子,承担国投集团管理信息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任。 ②为了更好地贴合新定位,进一步强化战略驱动、使命引领, 2023年 12月 28日,公司正式更名为“国投智能(厦门)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智能”作为上市公司品牌,将突出战略引领、资源配置和综合管控,继续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体制机制优势,保持企业活力和创新文化,打造央企混改的标杆。 ③更名后,公司有望实现四个重要升级:一是战略升级。公司全面融入国投发展战略,获得更多资源和机遇;二是品牌升级。公司有望拓展更多样的发展外延;三是管理升级。推动上市公司总部和子公司产业布局的全面升级;四是科创升级,打造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国之重器。 落实“8848+” 战略,启动“第三次创业”征程。 ①公司以国投集团“十四五”规划为指引,通过 8大基地建设及 8个保障支撑,巩固和拓展 4大产业,到 2025年实现 8项关键经营指标,并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做大做强公共安全大数据业务,同时服务好国投集团数字化转型,力争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大数据企业。 ②2023年,面对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市场环境,公司营业收入等经营指标的总体平稳, 全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 21.87%,涌现出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发布了国内首个公共安全大模型——美亚“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及美亚“天擎”公共安全大模型一体机,电子数据取证相关科研成果、研发项目等荣获多个重量级奖项, 为全面实施国投集团“十四五”战略和公司“8848+”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③重点推进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三年增长、品牌焕新、协同出海、补链强链、赋能创新、布局优化、改革攻坚、强根铸魂十大行动,做到稳健经营、聚焦资源、健康发展,努力开创“第三次创业”发展新局面。 低空经济驱动无人机普及,公司布局无人机安全产品。 ①在无人机未来普及的情况下,将带来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飞行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隐私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公共安全风险。 ②公司在无人机安全防控的主要产品包括守望低空无人机网格化监管系统、发现反制一体设备、便携式发现设备、手持式无人机反制设备、虎鹰号无人机监测反制车等。 ③无人机防控方面的市场新需求主要包括:一是提高无人机识别与追踪技术的精确性,以防止非法入侵和扰航事件;二是确保无人机监管系统的高效性,以实现对“合作目标”和“非合作目标”的分类管理;三是实现对无人机与有人驾驶航空器的协同飞行管理,以确保空中交通的顺畅与安全。目前主要的客户群体包括政府机构、商业企业及公共设施管理单位等。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 AI 安全领军企业,有望受益于 AI、国产化带来的需求提升,以及国投集团战略地位提升带来的赋能。我们预计 24-26年,公司交通与公安大数据业务产品增速 30%、 20%、 18%,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27%、 20%、17.7%。随着传统产品产品化程度提升,以及新产品出现并逐渐走向成熟,公司毛利率将会逐步提升,我们预计 24-26年,公司交通与公安大数据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3.91%、 34.41%、 34.91%, 24-26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46.0%、 46.2%、46.3%。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5.20/30.25/35.6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7/3.40/4.16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 0.32/0.40/0.48元。结合目前行业阶段和公司增速及壁垒,给予公司 2024年动态 PE 45-50倍,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14.51-16.12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AI 安全产品迭代速度不及预期; 集团赋能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景嘉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7-01 62.60 -- -- 66.41 6.09% -- 66.41 6.09% -- 详细
投资要点:发布2024年股权激励,充分激励员工,彰显信心。2024年6月13日,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采取的激励形式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拟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95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21%。此次授予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此次激励计划涉及的激励对象共计439人,为公司核心骨干人员,授予价格为55.52元/股。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为:第一个归属期,以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数,202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1%;第二个归属期,以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数,2025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5%。 推出景宏系列产品,持续布局AI。2024年3月12日,公司披露《关于公司新产品研发进展的自愿性披露公告》。公司面向AI训练、AI推理、科学计算等应用领域的景宏系列高性能智算模块及整机产品研发成功,并将尽快面向市场推广。景宏系列支持INT8、FP16、FP32、FP64等混合精度运算,支持全新的多卡互联技术进行算力扩展,适配国内外主流CPU、操作系统及服务器厂商,能够支持当前主流的计算生态、深度学习框架和算法模型库,大幅缩短用户适配验证周期。此次景宏系列有助于丰富公司面向计算领域的高性能智算产品线,拓宽公司AI推理、AI训练及科学计算等应用领域的市场业务。 2024年一季度业绩取得高增长。2023年,公司取得收入7.13亿元,同比下降38%;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下降79%。2024年一季度,公司取得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增长84%。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坚定不移的投入GPU研发,全力推进由“专用”到“专用+通用”的发展战略,瞄准G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方向,持续开展高性能GPU、模块及整机等产品的研发,不断提升竞争力。2024-2025年进入十四五的最后两年,我们预计军工下游和信创下游的需求将逐渐好转,拉动公司相关业务增速提升。2024-2026年,给予图形显控领域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为50%、20%和20%;小型专用化雷达领域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为80%、40%和30%;其他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35%、50%和30%。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09/15.80/19.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3.36/4.71亿元,EPS分别为0.49/0.73/1.03元,SPS分别为2.64/3.45/4.30元,给予2024年动态PS35-40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92.24-105.41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泽宇智能 计算机行业 2024-06-25 17.73 24.32 51.53% 20.99 18.39% -- 20.99 18.39% -- 详细
公司深耕电信信息化,提供电力咨询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施工到运维一站式服务。 2023年营收 10.62亿元,同比+22.96%;归母净利润 2.56亿元,同比+13.09%。 2024Q1营收 1.41亿元,同比-23.71%;归母净利润 0.23亿元,同比-42.44%。分产品来看, 2023年系统集成营收 6.96亿元,同比+2.58%,占营收比重 65.56%,毛利率 35.55%;施工及运维营收 3.07亿元,同比+125.27%,占营收比重 28.93%,毛利率 43.14%;电力设计营收 0.51亿元,同比+11.14%,占营收比重 4.79%,毛利率 63.72%。分地区来看, 2023年江苏省营收 5.51亿元,同比+35.16%,占营收比重 51.92%,毛利率 43.97%; 北京市营收 2.40亿元,同比+43.75%,占营收比重 22.63%,毛利率 31.88%; 安徽省营收 1.82亿元,同比+6.59%,占营收比重 17.13%,毛利率 30.62%。 l 电力信息化进入科学发展阶段,电网 IT 投资规模呈现上升。 ①经过 20世纪60年代至 2005年一段时间迭代, 2005年至今,电力信息化建设进入科学发展阶段,信息化已经完成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融合,并向智能化、数字化等形态进一步演进。 ②我国电网投资金额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十四五”期间,南网投资规模约 6700亿;国网投资规模约 3500亿美元(约合 2.24万亿),总计约 3万亿。国网 2022年-2024年投资分别 5012亿、 5237亿、约 5800亿;南网 2022年-2024年投资 895亿、 1142亿、约 1400亿。历史电网投资主要集中在输变电侧,十四五期间配网投资将提升至 30-50%,数字电网电力物联网投资力度加大,相关智能化、信息化领域投资占比预计将大幅上升。 ③电力信息化市场尚未出现垄断地位的厂商,一类为电力系统内部的科研院所和信息化建设单位,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单位;另一类为电力系统外厂商,如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厂商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市场地位。 l 致力研发智能电网新技术,扩大业务规模,培育利润增长点。 ①在智能电网数字化发展趋势下,公司系统集成将在技术研发上做出相应的战略规划,包括 1)地基云台气象装置; 2)新一代变电站安全通信网络系统; 3)变电站在线智能巡视系统升级研发; 4)新一代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研发; 5)基于人工智能巡检算法的研究等。 ②公司将继续加大设计专业人员和技术投入,壮大现有设计队伍,致力公司总体设计专业设计能力达到江苏省内领先水平,致力于智能配电网专业设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③工程施工及运维业务,公司将按照国家电网施工工艺规范、落实国家电网的战略要求,总结电网通信网络等工程施工的管理经验,持续提升电网通信网络等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不断研究探索智能化施工。公司不仅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组网方式、技术参数有深刻的理解,熟悉各种故障的处理方式,同时要培养大量网优专家,不断提升运维管理能力,将先进的传输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及时主动地应用到客户。 成功开拓省外业务,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①省外拓展方面, 公司在 2022年下半年对营销体系进行了深度优化,划分了南方和北方销售事业部,并在广东和北京构建了实力强大的业务团队。公司成功进入了广东市场,取得业务并实现了订单落地。 ②出海方面,公司发现新能源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潜力巨大。许多国家的新能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或与国内相比存在显著差距。基于这一判断,公司将积极拓展相关业务,推动海外市场的开拓。微电网的普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为此公司已经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海外拓展团队,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l 截至 2024年 4月 16日,公司回购 429.39万股,占比 1.80%。 ①公司于 2023年 11月 6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公司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 0.8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 1.2亿元(含)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上限为 38.64元/股。 ②2023年 11月 21日,公司首次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实施回购股份 9.20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0.04%,最高成交价为 27.3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 27.10元/股,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 250.3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③截至 2024年 4月 16日,公司通过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 429.39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1.7953%,最高成交价为 27.3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 16.73元/股,使用资金总额为 9997.77万元。 l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l 公司发布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考核年度为 2024-2025年两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如下: 1)第一个归属期,以公司 2023年业绩为基数,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25%或 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25%; 2)第二个归属期,以公司 2023年业绩为基数, 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56%或 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56%。 l 我们认为公司是电力信息化龙头,不断开拓省外市场,并布局海外,有望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计 24-26年,公司系统集成设备产品增速 30.00%、 28.00%、 28.00%,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29.9%、 31.2%、 31.8%。随着省外业务占比提升,由于成本提升毛利率将有所下降,我们预计 24-26年,公司系统集成设备产品毛利率分别为 35.35%、 35.15%、34.95%, 24-26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38.2%、 37.3%、 36.4%。 l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79/18.09/23.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4/4.17/5.42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 0.97/1.25/1.63元。结合目前行业阶段和公司增速及壁垒,给予公司 2024年动态 PE 25-30倍,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24.32-29.18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l 风险提示: 电改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新区域开拓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狄耐克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25 8.61 -- -- 8.88 3.14% -- 8.88 3.14% -- 详细
智慧城市中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狄耐克是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楼宇对讲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编制单位之一。公司立企以来,深耕社区智能安防领域,以“领跑智慧生活理念,创造卓越生活品质”为企业使命,致力于打造“安全、舒适、健康、便捷”的智慧社区生活环境。公司主要从事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等智慧社区及智慧医院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业务。公司围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领域,形成以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产品为核心,同时覆盖全空气系统、智慧通行、智能门锁等智慧社区相关应用领域的产品结构。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下,楼宇对讲系统迎来云计算和AI赋能时代,数字楼宇对讲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及边缘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与智能家居产品深度融合,持续促进社区安防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云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医疗服务领域对新一代技术的融合应用,亦推动医疗行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未来,公司将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拓宽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的业务范围,实现产品线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生态链发展。 营销渠道优势明显,市占率持续提升。公司坚持“大客户为纲、渠道为王”的营销策略,不断扩大销售网络、提升品牌美誉度、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推动公司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公司积极推动与国央企开展战略集采合作,与百强系统集成商建立重点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主动实施全国办事处网络的深化下沉策略,在巩固一、二级城市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构建更加完善的销售网络;再一方面,公司积极构建天地人网,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销售体系,实现销售模式的创新和升级。目前,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60多个直属办事处,拥有30多个经销网点,构建完善服务体系,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同时远销海外市场。公司与龙湖集团、世茂房地产、保利发展、招商蛇口、绿地控股、中南集团、雅居乐集团、时代中国控股、富力地产、龙光地产、中梁地产、旭辉集团等大中型房地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等权威机构公布的《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品牌测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2023年,公司的楼宇对讲产品品牌首选率分别为:18%、18%、16%、17%和16%,连续五年位列第一,品牌知名度名列前茅,奠定行业领先地位;2019-2023年,公司智能家居产品品牌首选率逐年提升,分别为8%、9%、10%、12%和12%,连续五年跻身十强榜单并连续三年位列第二,品牌知名度稳中有进,市场竞争力持续凸显;2020-2023年,公司智慧社区服务品牌首选率连续四年位列第二,彰显市场对公司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的认可。积极布局脑电波交互新兴领域,或成为公司未来全新增长点。面对脑电波交互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将积极布局脑电波交互的新兴领域,深入开展脑电波交互领域的技术前瞻性研究和战略布局,重点聚焦于睡眠健康、专注培优和康复器械三个细分领域的研发,开发系列产品以精准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以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致力于开辟全新的市场和业务赛道,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1)脑电波+睡眠健康。公司将自主研发脑电波EEG检测额贴、rTMS治疗仪、可视化分析终端三者合一的独立治疗系统,将脑电波(EEG)检测技术与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技术相结合,实现个性化、精准的睡眠治疗。该系统由三个关键组件构成:EEG检测额贴、rTMS治疗仪和可视化分析终端。首先,EEG检测额贴负责采集和记录患者睡眠过程中的脑电信号。根据EEG检测的结果分析睡眠特征和问题,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rTMS治疗方案,针对其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进行精准的神经调节,提高治疗效果和成功率。 其次,可视化分析终端负责对EEG检测数据和rTMS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展示。医生和患者可以通过可视化分析更直观地了解睡眠状态和问题,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治疗的过程和效果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整个系统的优势在于将EEG检测和rTMS治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睡眠障碍的个性化诊疗。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反馈,可以提高治疗的反应率和成功率,减少试错和调整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睡眠治疗方案。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可拓展性,可以应用于民用和医疗领域,为睡眠医学中心的整体建设、管理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2)脑电波+专注培优。公司将脑电波与培优教程结合,将脑机交互技术应用于专注力监测与训练,通过实时反馈和个性化的培训手段,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调节专注状态,提高专注力水平,以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认知挑战。(3)脑电波+康复器械。脑电波交互技术与康复医疗或康复器械的融合可以实现个性化、精准的康复训练,从而加速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并提升康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脑电波交互技术产业为公司新布局的前沿科技领域,也是公司未来重点投入和发展的产业方向。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脑电波交互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力争早日实现商业化应用。同时,公司也将积极探索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为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我们认为,公司面对脑电波交互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提前布局脑电波交互领域,深入开展前期的技术前瞻性研究,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未来脑电波交互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全新增长点。 发力智慧医疗,鸿蒙+医院助力长期发展。为顺应医疗行业国产化、医院智能化设备升级,以及响应国际化的市场需求,公司依托“1+3+N”的智慧病房解决方案,分别定制打造了鸿蒙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数字两线制医护对讲组网方案以及境外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为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全面、高效、创新的解决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医院行业在技术和服务方面的进步与提升。公司积极响应医疗卫生领域的数字国产化转型号召,积极参与和共建开源鸿蒙生态和场景。针对护士站、病房以及病区公共空间三大交互场景的智能化、数字化以及国产化需求,公司在各场景研发了HL4系列智能交互终端,采用国产化高性能芯片,结合开源鸿蒙操作系统,打造了病区各空间下的国产化智能交互终端。依托开源鸿蒙生态的强大连接能力、数据安全性和开放包容性,在服务器端,完成华为欧拉、银河麒麟、中标麒麟等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兼容;在数据库端,实现人大金仓数据库兼容,构建从软件到硬件、从前端到后端的全要素、全链路国产化,在实现各环节业务协同,各业务数据统一调度,打破病区内“信息孤岛”的同时,全面打造智慧病房系统自主可控的智慧国产时代。公司不断深化智慧病房和智慧门诊两大核心业务。同时,公司深度布局智慧康养领域,面向多样化的医养场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康养服务。 此外,为了应对老旧医院日益增长的改造升级需求,公司创新推出了PLC两线制医护对讲组网方案,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多数字化的改造方案选择,以满足医院数字化升级的长远需求,助力老旧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认为,公司智慧医疗的发展打开了公司全新的增长点,公司定制打造的鸿蒙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有望伴随鸿蒙生态的发展快速拓展,从而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境外业务表现优秀,境外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等带来的经营压力,公司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和协同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深化业务协同,扩大市场化发展规模,聚焦精益管理,加强品质管控,落实降本增效。通过完善信用政策和催收机制,不断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降低了坏账风险,提升了现金流水平,实现了全年利润的平稳增长。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4.92%;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27.42%。分地区来看,2023年,境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3.33%;境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761万元,同比增长19.71%。 为了紧抓境外市场的增长机遇,公司深度挖掘境外市场潜力,加大自有品牌开拓力度,致力于拓展全球业务版图。通过纵向多元化合作与横向精准布局,不断完善全球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扩大境外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实现公司在境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境外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将不断增强境外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完善营销渠道建设,加大境外销售渠道建设的投入,持续优化并精细化销售运营管理,推行自有品牌与ODM双渠道并行的发展战略,聚焦重点国家和重点客户,以加快自有品牌代理渠道的全球布局。为了深入推进全球化业务发展,公司计划在北美、欧洲、中东和亚太等重点地区设立境外办事处,并组建本地化的营销服务团队,负责当地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工作,以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并优化客户体验。针对不同区域业务成熟度的差异,公司采取差异化的销售策略,分别运用“重点突破”、“一国一策”和“精耕细作”等销售策略,将销售工作从基础合作型向服务赋能合作型方向发展。 我们认为,公司针对境外市场高度重视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未来境外业务增速有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成为公司重要成长点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作为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在楼宇对讲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方面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发展优势,伴随公司在智慧医疗领域的投入,和公司在脑电波交互领域的积极布局,公司未来长期发展值得期待。我们假设:1)楼宇对讲产品方面,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本次会议对于资金来源做出明确。具体模式上,央行将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作为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激励21家全国性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向城市政府选定的地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公司目前正在重点开拓政府保障性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再考虑到该业务22/23年两年衰退带来的低基数,我们判断24年公司楼宇对讲产品有望迎来一波增长高峰,我们预计2024-2026年楼宇对讲产品同比增速分别为30%、12%和10%。2)智能家居产品方面,公司正在积极进行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创新融合以及生态拓展,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例如公司智能家居系统与讯飞星火模型深度融合,在智能家居场景下,支持多轮对话和多意图理解,可以连续处理用户请求,理解复杂的语境关系并作出恰当响应,显著提升智能家居系统的语音识别与理解能力,实现更人性化的语音交互效果,我们预计公司智能家居产品有望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4-202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40%、20%和15%。3)智慧病房及门诊产品方面,公司正在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加速开拓智慧医院市场,以丰富智慧医院产品线、深化和拓展产业链条,通过多元化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智慧医院产业的高速增长,此外,公司打造的鸿蒙智慧病房解决方案也有望伴随鸿蒙生态的持续拓展实现快速发展,我们预计公司智慧病房及门诊产品2024-202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0%、25%和30%。整体来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1.35/1.5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6/0.54/0.61元,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PE25-30倍,合理价值区间为11.61-13.93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脑电波交互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智慧医疗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南网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6-21 30.37 -- -- 31.10 2.40% -- 31.10 2.40% -- 详细
业绩保持高增长,储能景气度高涨。 2023年公司营收 25.37亿元,同比+41.77%;归母净利润 2.81亿元,同比+36.71%;扣非净利润 2.64亿元,同比+36.53%。分产品看,储能系统技术服务营收 7.26亿元,同比+123.11%,毛利率 14.69%;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营收 5.82亿元,同比+64.73%,毛利率 42.34%;智能配用电设备营收 4.42亿元,同比+31.85%,毛利率 34.32%; 智能监测设备营收 2.58亿元,同比+5.04%,毛利率 35.48%;机器人及无人机营收 2.75亿元,同比-7.36%,毛利率 30.42%。 2024Q1营收 5.05亿元,同比+9.85%;归母净利润 0.42亿元,同比+38.21%;扣非净利润 0.40亿元,同比+37.19%。 增收节支提质增效,研发、 产业创新引领。 管理上,公司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增收”,比如储能系统技术服务业务持续巩固业内领先地位,佛山南海储能项目中标金额突破 5亿元,再创新高。试验检测及调试业务拓外稳内齐发力,广东省内厂级 AGC 总包业务独占鳌头,品控业务成功拓展至广东省外。 二是深挖潜力“节支”, 推动采购集约化,同类可比物资综合成本同比降低11%,生产物料采购成本较预期降幅超 25%。 创新上,一是研发层面,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年度研发总投入超 1.6亿元,同比增长超 30%,重点投向 3个前瞻公共技术、 7个主产品线。完成募投研发平台 1.04亿元软硬件资源建设,布局各产品线、储备公共技术平台、实验室 42个,可支撑公司未来 3-5年的研发需求;二是产业层面, 1)初步构建“丝路”应用生态。与国内知名企业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产品纳入南网一类技术品牌和网级集中采购范围,完成 1万余个台区低压透明化改造,支撑广东电网完成 800万千瓦负荷接入,实现“一台区一终端” 目标落地; 2)“慧眼”巡检技术实现行业领跑,慧眼无人化巡检技术及装备纳入“国之大”研发专项,全面支撑广东电网公司输变配联合巡检示范项目; 3)完成跨省整合收购,业务实现跨区域发展;联合粤水电集团在新疆设立合资公司。 三是建立创新中心,建立广东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覆盖全国 85%以上本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 储能业务业内领先,试验检测业务基本盘巩固。 1)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在《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3》中对我国新型储能未来 5年市场规模的预测,保守情景下,预计 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GW, 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 49.3%。 公司在储能系统技术服务领域积累多年,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和持续提升的市场地位。 2023年公司完成国内规模最大火储联合调频储能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台山电厂储能项目,南网首个百兆瓦时共享储能站广西电网南宁武鸣储能项目。
卡莱特 计算机行业 2024-06-18 49.00 -- -- 50.00 2.04%
50.00 2.04% -- 详细
2023年业绩取得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0亿元,同比增长50.16%;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54.29%。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7.55%;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下降35.39%。 以视频处理算法为核心,提供视频图像领域专业化显示控制产品。公司主营业务覆盖LED显示控制系统、视频处理设备、云联网播放器三大类主要产品。 LED显示控制系统:包括接收卡和发送器,二者搭配使用,属于LED屏幕显示的核心组件。发送器将视频信号转换并传送给接收卡,再由接收卡驱动LED屏幕显示视频图像。公司逐步向视频处理及播放领域延伸:推出了一系列具备光学校正、色彩管理、图像拼接、矩阵切换、多画面处理、跨平台控制、超高清渲染等集成控制功能的视频处理设备。云联网播放器:支持通过手机、平板和电脑等多种移动通信设备,以及5G、4G、Wi-Fi、有线网络等多种联网方式,在云平台或管理软件上进行节目的制作、编排和集群发布,实现多屏幕、多业务、跨区域统一管理。 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海外市场有力拉动公司成长。2023年,公司采用了直销经销双轮驱动模式来深化海外市场的拓展。一方面,公司强化了直销渠道,通过与国内外屏厂的深度合作,成功提升了接收卡在海外市场的市占率。另一方面,在接收卡市占率提高的基础上,公司通过经销渠道深化了市场渗透和产品分布,精准对接项目集成商、经销商等具体需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有效促进了视频处理设备的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公司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3年,北美洲营收占海外收入的59.34%,欧洲占比20.63%,亚洲占比13.13%,其他地区占比6.73%。海外营业收入为1.36亿元,同比增长94.50%。 持续投入研发,引领MLED生产智能化革新、推出自研芯片。Micro/MiniLED智能化核心检测装备(Mica):通过机器视觉算法、智能颜色校正算法、亮度感知算法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MLED显示屏校正全流程的智能化及无人化管理。除了可以解决亮色度问题外,屏幕的视角差和墨色不一致也能迅速发现并及时处理。推出CoorightVividM10自研芯片:一款高度集成的接收卡芯片,单芯片最大带载分辨率为512。 512@60Hz。该芯片采用先进工艺制程,搭载公司特有的图像处理技术,从灰度、均匀性、色彩等多方面提升显示屏显示效果,满足LED产业集成化、智能化发展需求。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深耕视频显控领域,先发优势显著,前瞻性布局海外,海外市场拓展顺利。海外市场需求强劲,同时国内市场需求有望在24-26年不断提升,预计公司视频处理设备、LED显示和云联网播放器三大业务可以延续23年的高速增长趋势,给予24-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40%/38%/34%;25%/23%20%;40%/38%/35%。 各业务毛利率维持较为稳定的态势。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45/17.58/22.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0/3.54/4.63亿元,EPS分别为2.84/3.72/4.87元,给予2024年动态PE20-25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56.80-71.00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纳思达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6-14 26.46 34.16 26.14% 28.60 8.09%
28.60 8.09% -- 详细
2024Q1业绩企稳回升,原装打印机及耗材占比最高。2023年营收 240.62亿元,同比-6.94%;归母净利润-61.85亿元,同比-432.02%。 2024Q1营收 62.92亿元,同比-3.49%;归母净利润 2.78亿元,同比+31.34%。按产品分, 2023年原装打印机及耗材营收 177.69亿元, 毛利率 30.43%, 占营收比为 73.85%,同比-2.88%;通用耗材及配件营收 44.80亿元, 毛利率 31.54%, 占营收比重18.62%,同比-19.66%; 芯片营收 8.74亿元,毛利率 56.62%,占营收比重 3.63%,同比-26.20%。按地区分,境外(含出口)营收 167.54亿元,占比 69.63%,毛利率 32.47%;境内营收 73.08亿元,占比 30.37%。 2023年打印机及集成电路行业均承压, 2024年均有望企稳复苏。 打印机行业方面, 根据 IDC 数据显示, 2023年全球打印机出货量约 8113万台,同比下滑约 8%。其中,激光打印机出货量约 2898万台,同比下滑约 6%;中国打印机市场出货量约 1614万台,同比下滑约 12%。其中,中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约815万台,同比下滑约 8%。消费市场方面,一方面,受 2022年第四季度市场需求爆发影响,部分需求得到提前满足; 另一方面,随着学生返校、员工复工,大部分家庭打印需求回归至学校以及办公室文印,导致短期内消费类打印机产品市场需求亦出现一定的下滑。 预计未来 2-3年,消费打印机的占比将持续增长。 商用市场方面, 2023上半年中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经营活动亦得到缓慢恢复, 但 2023年下半年,由于用户消费降级、采购周期延长等因素导致采购需求出现明显下滑。 伴随国产化、信息化进程推进,国产激光打印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集成电路行业方面,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数据, 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预计将达到 5201.3亿美元,同比下滑 9.4%,市场目前正处于周期底部,随着市场进一步的复苏,预计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有望同比增长 13.1%,达到 5883.6亿美元。 公司业务覆盖打印机全产业链, 竞争优势稳固。 ①打印机业务方面,奔图 2023年营收 38.86亿元,同比-18.38%;净利润 5.55亿元,同比-27.22%。商用市场方面,消费市场有所承压,但奔图 A4彩色激光打印机、 A3激光打印机等中高端机型销量实现同比增长;海外市场方面,积极拓展“上合组织”“东盟”“一带一路”等发展中国家市场;信创市场方面,成功中标多家金融机构打印机采购项目,在金融行业打印机采购中占据绝对份额。利盟国际 2023年营业收入20.77亿美元,同比下滑 11.12%。 利盟国际报表数据显示,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 1.67亿美元,同比下降 32.88%。 公司打印机业务整体出货量在全球激光打印机市场份额中排名第四位。 ②集成电路业务方面,极海微实现营业收入 14.22亿元,同比下降 26.27%。净利润 1.73亿元,同比下降 75.76%;芯片销量 4.88亿颗,同比增长 6.8%,其中非打印耗材芯片销量同比增长19.82%。 公司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业务处于国内领先。 ③打印机通用耗材业务方面, 2023年通用耗材业务营业收入 55.88亿元,同比下降 8.72%;净利润 1.33亿元,同比下降 63.38%,出货量 1.87亿支,同比下滑 1.59%。业绩下降的原因主要系受汇率波动影响。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公司的通用耗材业务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研发保持高强度投入, A3打印机、工控及汽车 MCU 取得进展。 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 17.51亿元,占营收比重7.28%,研发投入资本化的金额 3.03亿元,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为 17.30%。 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 4861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 22.10%。研发投入项目中, 彩色 A3幅面激光打印机研发项目预计 24年下半年上市,该项目增强公司产品在 A3打印机市场竞争力,节降成本,提高耗材销量; 工业实时控制通用 MCU 正在研发进行中,该产品为极海首款高性能实时控制 MCU 产品,进一步为极海打开工业控制领域的产品市场; 汽车功能安全通用MCU 处在派样中, 该产品为极海首款满足汽车功能安全 ISO26262要求的车规级通用 MCU,为车厂提供车规芯片的国产可替代方案,进一步开拓汽车电子芯片市场。 回购股份(第二期)实施完成,本次回购股份数量为 553.42万股。 公司于 2023年 5月 24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回购价格为不超过人民币 61.00元/股(含),回购资金总额为不低于人民币 1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 2亿元(含)。 截至 2024年 5月 24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 553.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39%,最高成交价为 39.0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 23.40元/股,成交总金额为 1.85亿元(不含交易费用),回购金额已达到回购方案中的回购金额下限,且不超过回购金额的上限。本次回购股份反映了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肯定和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有利于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本次回购的股份将全部用于股权激励及/或员工持股计划。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根据 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考核年度为 2024年至 2026年三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以 2023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对各考核年度营业收入定比 2023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A)或对各考核年度累计营业收入定比 2023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B)进行考核, 具体考核目标如下:第一个行权期, 2024年营收增长率目标值为 15%,累计营收增长率 15%;第二个行权期, 2025年营收增长率目标值为 32%,累计营收增长率为 147%;第三个行权期, 2026年营收增长率目标值为 52%, 累计营收增长率为 299%。 以上营收均为剔除利盟国际影响的收入, 业绩达到或超过目标值,则行权系数为 100%,否则为 0%。 我们认为公司是打印机全产业布局的龙头厂商,向非打印芯片扩展开拓第二成长曲线。我们预计 24-26年,公司打印机及原装耗材营收增速 13%、 10%、 10%,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13.3%、 10.4%、 10.3%,随着打印机高端产品以及芯片高端产品出现,公司毛利率预计将会有所提升,我们预计 24-26年,公司打印机及原装耗材毛利率分别为 31.43%、32.43%、 32.93%, 24-26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32.7%、 33.6%、 34.2%。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72.64/301.11/332.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10/16.52/20.8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85/1.17/1.47元。结合目前行业阶段和公司增速及壁垒,给予公司 2024年动态 PE40-45倍,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34.16-38.43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MCU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信创政策落实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成本传导。
科远智慧 计算机行业 2024-06-14 18.18 -- -- 19.71 8.42%
19.88 9.35% -- 详细
2024年一季度收入取得快增长,业绩开启快速增长通道。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7亿元,同比增长21.90%;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去年同期为-4.34亿元。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30.08%;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322.18%。 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完善产品线。工业互联网平台涵盖涵盖边缘层、IaaS层、平台层(PaaS层)、应用层以及贯穿上述各层级的安全防护,公司主要覆盖边缘层、平台层、应用层这三大核心层级。边缘层,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机器人、非标自动化、电动执行机构及传感器等;平台层,公司的主要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实时数据库、厂级信息化管控一体化平台等;应用层,公司的主要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智慧电厂、智慧冶金、智慧化工、智慧港口、慧联制造平台以及各类型的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工艺包等。 火电下游业务潜力加速释放。2023年,公司斩获浙能六横、国信滨海、粤电大埔、云能投红河、枣矿红墩界、盘江普定、湖北能源鄂州等数十台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以及深圳能源东部电厂、妈湾电厂等9H燃机项目。公司自主可控DCS在国内百万机组、9H燃机等大型机组控制系统的占有率名列行业前茅。与此同时,成功承接某动力控制系统任务,公司以自主可控之力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国家安全大局。此外,公司锚定“双碳”目标,承接首个高能耗、高比例新能源源网荷储调度控制项目-西藏扎布耶光热源网荷储微电网项目,在“光-热-电-储”多能互补和新型电力微电网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助力国家“两机”重大专项,构筑长期竞争壁垒。2023年,公司与中国重燃、东南大学三方联合成立“智能化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推动国产重型燃气轮机智能控制系统研发、推广和应用,成功交付我国自主重型燃气轮机首套国产化控制系统,助力国家“两机”重大专项,对推进我国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国产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同时,公司产品研发成果丰硕,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升级;四大低代码工具、微服务平台能力提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预警、智能监盘等ICS系统成功通过国家级专家组鉴定。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深耕控制系统,围绕工业互联网持续拓展产品矩阵,参与“两机”重大专项,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构筑强大技术壁垒。火电下游国产化需求强劲,有望拉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工业自动化和工业互联网业务在火电以及其他下游自主可控需求推动下有望取得较高收入增速,参考2023年,给予工业自动化业务24-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41%、39%和37%;给予工业互联网业务24-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5%、16%和17%。 各业务毛利率维持稳定态势。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01/25.57/34.1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8/3.56/4.67亿元,EPS分别为1.12/1.48/1.95元,给予2024年动态PE25-30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27.93-33.52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海光信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13 70.90 -- -- 77.00 8.60%
78.66 10.94% -- 详细
业绩继续高增长,研发保持高投入。2023年营收60.12亿元,同比增长17.30%;归母净利润12.63亿元,同比增长57.17%;扣非净利润11.36亿元,同比增长51.79%。研发投入28.10亿元,同比+35.93%,占营收比46.74%。 公司围绕通用计算市场,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性能,得到客户充分认可,在毛利率方面有所提升,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增长。2024Q1营收15.92亿元,同比+37.09%;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20.53%;扣非净利润2.72亿元,同比+42.71%。24Q1经营现金流净额-0.68亿元;研发投入6.57亿元,同比+5.47%,占营收比41.26%,与去年同期比减少12.38个百分点;政府补助0.18亿元。 AI、万物互联、数字化需求强劲,公司CPU、DCU迭代升级。三大因素驱动算力需求提升,第一,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席卷全球,大量企业和机构投入类似ChatGPT乃至功能更强大的大模型研发中;第二,国内企业通过“企业上云”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进而驱动企业的流程创新和业务创新;第三,根据中商产业研究的数据,万物互联快速渗透,预计2026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6万亿元,2021-2026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6.67%,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端CPU、GPU提供强大的算力和精准的任务调度。海光CPU既支持面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复杂应用领域的高端服务器;也支持面向政务、企业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中的中低端服务器以及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海光DCU能够支持全精度模型训练,实现LLaMa、GPT、Boom、ChatGLM、悟道、紫东太初等为代表的大模型的全面应用,与国内包括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全面适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根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下一代CPU产品海光四号、海光五号,DCU产品深算二号、深算三号研发进展顺利。另外,根据财联社引用海光信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深算二号已经于2023年Q3发布,实现商用。 与大客户关联交易额大幅提升,预示业务景气度可能高涨。公司2024年4月11日发布公告。2024年1月1日~4月11日,海光信息与公司A及其控制公司累计发生关联交易22亿元,同类对比,2023年1月1日~5月8日,关联交易6.33亿元,2023年全年实际发生关联交易27.33亿元。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2024年5月6日)至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预计发生关联交易63.22亿元。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2023年5月8日)至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实际发生关联交易27.33亿元左右。 本次预计金额与上年实际发生金额差异较大的原因:根据公司业务增长预计。公司发布公告预计回购3-5亿元,截至5月31日回购206.94万股。2024年2月22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将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107.95元/股(含);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50000万元(含);回购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截至2024年5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06.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9%,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75.12元/股,最低价为70.82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50亿元。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CPU、DCU领军企业,有望受益于信创和AI带来的需求提升。我们预计24-26年,公司高端处理器产品增速38%、33%、30%,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8%、33%、30%。随着新产品出现,以及经营效率改善,公司毛利率将会逐步提升,我们预计24-26年,公司高端处理器产品毛利率分别为60.17%、60.67%、61.17%,24-26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60.17%、60.67%、61.17%。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97/110.34/143.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4/22.67/30.7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0/0.98/1.32元。结合目前行业阶段和公司增速及壁垒,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PS25-30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89.24-107.08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迭代速度不及预期;关联交易比重较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石基信息 计算机行业 2024-06-12 6.14 -- -- 6.46 5.21%
6.46 5.21% -- 详细
酒店行业恢复较好,业绩有所提升。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9亿元,同比增长5.93%;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86.57%;扣非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85.38%。公司的业绩提升得益于2023年相关行业恢复较好,并且境外业务也得到一定幅度提升。酒店信息管理系统业务是公司第一大业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30.09%,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4.10%。公司2023年来自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营业收入为4.99亿元,同比增长13.03%,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8.14%。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同比增长12.56%;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10.96%;扣非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22.82%。 二十余载深耕酒店文旅行业,行业优势显著。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母公司以及全资子公司上海石基、北海石基、石基信息技术(香港)、石基新加坡、石基美国、石基欧洲、石基西班牙等开展国际高星级酒店的信息系统业务;全资子公司杭州西软、广州万迅开展本地中高档星级酒店信息系统业务;控股子公司石基昆仑则专注于酒店会员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中央预订系统(CRS)业务,浩华从事酒店管理顾问与咨询业务。全球有超过9万家酒店使用公司提供的各种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子系统,公司自主酒店系统在国内五星级酒店的市占率超过60%(至少使用了一种石基自主酒店软件系统)。2023年母公司、上海石基与北海石基完成传统国内高星级酒店信息系统项目333个,截至2023年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的国内高星级酒店用户达1726家。 新一代云产品持续推广,全球化战略阶段成果凸显。公司早在2015年底启动了全球化战略,2023年公司新一代云餐饮管理系统(云POS)InfrasysCoud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期,在万豪、洲际、凯悦、半岛、香格里拉、九龙仓、雅高、温德姆、澳门五大赌场酒店集团、香港文华东方等大量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稳步推广,与希尔顿酒店集团新签署了MSA(主服务协议),成为唯一签约全部TOP5国际酒店集团的云POS产品。截至2023年末,公司InfrasysCoud云POS产品上线总客户数达3627家,其中境内客户1433家。公司新推出的石基企业平台是新一代云架构的酒店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产品,服务领域涉及分销、销售、预订、入住、退房、客人管理、会议和活动、任务管理以及酒店和连锁酒店的所有相关流程。2023年,公司实现了在已签约标杆客户半岛、洲际和朗廷酒店集团中的批量上线,在洲际酒店集团的中国区酒店实现了每月部署30家酒店的目标,截至2023年末,石基企业平台在半岛、洲际、朗廷、Ruby、Sirce等酒店集团上线共309家酒店,遍布中国、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等在内的十多个国家,其中包括253家中国的洲际集团酒店。SaaS业务发展顺利,ARR快速增长。从SaaS业务发展来看,公司2023年度SaaS业务实现可重复订阅费(ARR)4.18亿元,比2022年度ARR3.36亿元增长约24.62%;2023年末企业客户(最终用户)门店总数约8万家酒店,平均续费率超过90%。公司在酒店和餐饮业的云转型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①酒店和酒店集团之上的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服务,例如声誉管理、客户需求管理等实现云转型;②酒店餐饮管理系统、后台系统等原来与集团系统连接不紧密的系统全面转向公有云;③酒店前台管理系统全面转向公有云。这三个层面的云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并最终在数据和应用平台层面完成集成。 签约新濠酒店集团,全球化战略取得新突破。2024年4月17日,公司全资子公司石基新加坡与新濠酒店集团签订MSA(主服务协议),将为客户酒店以SaaS服务的方式提供新一代云架构的企业级酒店信息管理系统ShijiEnterprisePatform及相关配套产品和服务。新濠酒店集团目前拥有、管理及/或经营的度假村主要有位于澳门的新濠锋、新濠天地、新濠影汇、位于菲律宾的马尼拉新濠天地和位于塞浦路斯的地中海新濠天地。国际大型综合度假村客流量大,客房数多,管理国际大型综合度假村的系统复杂而繁多,对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产品功能、系统稳定和数据安全等都要求很高,集成和接口相对普通酒店集团更具难度,因而大型国际综合度假村酒店对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往往代表了同时代产品的高点,公司签约成功及后续的成功上线有望为石基企业平台进入全球国际大型综合度假村酒店市场乃至整个酒店市场树立良好的标杆效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酒店、餐饮、零售、休闲娱乐产业管理信息系统领先厂商,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客户基础。在云计算、AI等新技术涌现的背景下,公司持续坚持投入研发,新一代云架构产品InfrasysCoud、石基企业平台具有全球竞争力,公司坚定全球化战略和云战略,新产品有望加速推广并陆续上线。我们认为,公司酒店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在旅游酒店行业恢复的机遇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6年增速分别为30%/32%/35%;我们预计餐饮信息管理系统业务2024-2026年增速分别为20%/22%/25%,智能设备业务2024-2026年增速分别为24%/22%/20%;我们预计商业流通管理系统业务、支付业务、旅游休闲系统业务有望维持稳定低速增长。 随着公司新一代云产品成熟度以及覆盖度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有望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39.1%/41.4%/43.7%.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87/37.55/45.10亿元,同比增长15.9%/17.8%/20.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2/1.46/2.30亿元,同比增长159.0%/136.3%/58.0%;EPS分别为0.02/0.05/0.08元。公司推进业务云转型,新一代云产品以SaaS模式为主,采用PS估值,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4年PS7-8倍,合理价值区间为8.18-9.34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云化进展不及预期;新产品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北路智控 计算机行业 2024-06-11 30.67 -- -- 33.13 8.02%
34.77 13.37% -- 详细
公司业绩具备良好增长动能。2023年,公司营收约10.08亿元,同比增长33.37%,归母净利润约为2.25亿元,扣非净利润约为2.11亿元。其中,智能矿山通信系统营收约4.05亿元,同比增长40.64%;智能矿山监控系统营收约为3.51亿元,同比增长38.52%;智能矿山集控系统营收约为1.12亿元,62.34%;智能矿山装备配套营收约1.21亿元,同比增长-16.63%;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约2.25亿元,同比增长24.8%,归母净利润约为3658万元,同比增长-13.64%,扣非净利润约为2774万元,同比增长-28.76%。 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约为45.95%,较去年下降约3.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装备配套和监控产品线的毛利率下降所致。三费方面,销售费用率为9.47%,管理费用率为5.13%,研发费用率10.69%。公司采取自研路线且正在开拓化工行业,我们认为,未来三年,公司的销售和研发费用率会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不会成下降趋势。 公司营收非常稳定且年度和季度增速较快,我们认为这与公司所在行业密切相关,智能矿山属于高门槛(防爆证,安标证等准入条件)行业,一旦进入将会获得稳定的业绩表现,而营收规模则需要各家公司的技术和工程能力完备。 智能矿山行业具有明显的强政策驱动特征。智能矿山是指以工业物联网为核心,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矿山开发技术、装备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全面自主感知、实时高效互联、自主学习、智能分析决策、动态预测预警、精准协同控制的矿山智能系统,能够实现矿山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运行,最终实现矿山生产的安全提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 智能矿山行业具有明显的强政策驱动特征,从2020年开始,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有力推动了行业发展。2024年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颁布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通过三年时间,显著增强矿山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自动化、智能化标杆矿山。 我们认为,由于行业的强政策特征,特别是对安全的高要求,加之公司产品体系完备且已形成规模效应,对稳定发展,扩大营收具有持续推动作用。公司产品体系齐全,自研水平高。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矿山信息系统,是公司根据下游客户具体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自主开发系统软件、硬件设备并外购少量第三方组件后所集成,其广泛运用于采煤、掘进、运输、通风、排水等多种煤矿生产作业场景,能够有效满足煤矿生产过程中诸如井下信息高可靠传输交互、煤矿工作全场景可视化监控及智能分析、煤矿生产设备智能集中控制、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升级等需求,从而有效提升煤矿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作业,最终达成煤矿生产安全提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的产业升级目标。 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整体架构一般分为设备感知层、网络传输层、生产执行层以及平台应用层四大层级,能够覆盖从全面自主感知、高效信息交互、动态预测预警、精准协同控制到智能分析决策的完整流程,帮助实现矿物资源生产的安全提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公司的智能矿山系统主要是以生产执行层的应用场景需求为中心,进行设备感知层和网络传输层的软硬件开发与搭建,并进一步形成相关的智能矿山平台应用。公司目前已经拥有智能矿山通信、智能矿山监控、智能矿山集控、智能矿山装备配套及“其他”五大类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 从智能矿山平台整体构架来看,公司是国内少数产品能够覆盖智能矿山感知层、传输层、智能应用与决策层三大层级的智能矿山领先企业,公司的融合通讯技术、人员定位技术、监控等解决方案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及发展潜力。 公司拓展化工行业第二增长曲线。传统危险化工品企业对于智能化工有着本质需求。作为全球化学品第一生产大国,历来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点领域。目前,全国有7000家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安全管理手段落后,提升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是现实需求。《“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化工园区和危化企业安全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倡导相关单位全面建成集重大危险源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管理、智能巡检、人员定位等功能为一体的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数字化平台。公司依托自身在通信、监控、自动控制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通过建设研发中心等方式不断进行企业技术升级、延伸,实现了在危险化工品生产领域、非煤矿山领域的技术借鉴和拓展,确保通过“强链+延链”的方式实现公司业务的高效可持续成长。 我们认为,智能矿山的工况比化工行业要复杂的多,相关系统和解决方案在化工行业的可复制性强,是公司拓展非矿山领域的重要市场,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启动回购计划。2023年底,公司发布了“回购股份报告书”,拟使用自有资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股票。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6,000万元(含)。 回购期限是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回购用途为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我们认为,公司的股价被低估,回购计划体现了公司对业绩增长的信心以及对市值管理的诉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在智能矿山领域具备完整的自研产品体系,持续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属于该行业的龙头企业,股价被低估。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11/16.62/20.50亿元,同比增长30.05%/26.81%/23.35%;归母净利润2.48/2.78/3.12亿元,同比增长10.42%/11.79%/12.36%;EPS分别为1.89/2.11/2.37元。参考可比公司,结合公司在智能矿山领域的行业地位,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25-30倍PE,合理价值区间为47.21-56.66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煤矿行业出现景气度下降导致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收入增速不及预期以及毛利率下降;公司拓展非矿山市场的进展不及预期,研发和销售成本上升导致净利润水平下降。
道通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6-07 25.16 32.22 20.49% 25.87 2.82%
27.06 7.55% -- 详细
汽车智能诊断领域的全球服务商,并发力新能源。 公司成立于 2004年,起家于汽车智能分析、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销往美国、德国、英国、 澳大利亚等 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专业的汽车智能分析、检测和 TPMS(胎压监测系统)产品及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公司紧随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和新能源化的趋势,运用云平台、大数据、 AI 等核心技术正在向专业智能诊断检测综合解决方案、智能汽车电子零部件以及新能源领域拓展。特别是新能源业务,公司持续加大投入,包括新能源充电业务和新能源汽车诊断业务,显著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智慧充电检测整体方案,包括:充电桩硬件产品,充电管理软件和动力电池检测系统。覆盖全应用场景,包括: 家用充电,工作场所,商业场所,加油站,高速公路,车队,以及充电网络运营商等。 收入和净利均大幅增长。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约 32.51亿元,同比增长43.50%。其中,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实现收入约 5.67亿元,同比增长 493.21%,体现了公司在该领域的强劲增长势头。盈利方面,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79亿元,同比增长 75.66%;扣非净利润约 3.67亿元,同比增长 262.50%。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54.89%,较 2022年下降约 2个百分点,下降原因主要是新能源充电桩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且收入大幅增加所致。 2023年,公司三项费用率(销售、管理、研发)分别为: 15.01%, 8.71%和 16.46%,均低于 2022年。公司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导致三项费用率呈下降趋势。 2024年 Q1,公司营收约 8.63亿元,同比增长 22.22%;归母净利润约 1.25亿元,同比增长 73.34%;扣非净利润约 1.25亿元,同比增长 70.65%。公司盈利能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两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新能源业务尤其亮眼。 公司目前有两大业务板块: 汽车传统诊断业务和新能源智能充电业务。传统诊断业务包括汽车综合诊断产品、TPMS 胎压监测系统和 ADAS 智能辅助驾驶检测标定工具三大产品线; 新能源智能充电业务包括高功率超充桩、直流桩和交流桩。基于两大业务板块,公司开发有两个云平台:充电云平台和智能维修云平台(软件升级云服务)。2023年,公司各产品线皆有良好发展。汽车综合诊断产品线营收约 12.87亿元,同比增长 12.05%,毛利率 55.19%; TPMS 营收约 5.32亿元,同比增长 29.25%,毛利率 53.98%; ADAS 营收约 3.07亿元,同比增长 75.34%,毛利率 60.38%;软件升级服务营收约 3.59亿元,同比增长 18.97%;新能源充电桩营收约 5.67亿元,同比增长 493.21%。 公司海外业务占绝对主导地位,获得高毛利率市场红利,避免内卷。 根据公司 2023年年报数据,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海外,中国境内收入仅有约 7501万元人民币,海外收入占收比为 97.69%,其中,北美市场占比 51.89%,欧洲市场占比16.46%,其他地区占比 28.26%。由于海外市场的毛利率远大于国内市场(北美 61.98%,欧洲 52.30%,其他地区 47.49%,中国 22.82%;可比公司的港股公司“元征科技”,其 2023年综合毛利率为 42.95%),公司获得市场红利,盈利能力强。 自 2018年以来,公司考虑全球化布局以及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将部分产能逐步向越南转移。 2023年,越南工厂新增直流充电桩产能,以保持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 为应对美国《基础设施法案》的新要求 ,即销往美国市场的充电桩必须在美国本土生产以获得美国政府补贴, 公司于 2023年开始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厂, 2023年底,工厂正式建成投产,成为满足美国 NEVI/BABA 法案要求的中国新能源公司之一。 目前,公司在深圳光明、越南海防、美国北卡均布局了新能源充电桩的产能。其中,针对美国市场,只有需要满足美国 NEVI、BABA 法案的产品在美国生产,其余在越南生产;针对其他地区的市场,主要在深圳光明工厂生产。 公司采取的生产模式是“以销定产”,即根据销售预测及订单数据制定生产计划并进行适量备货,目前的产能储备充分。 海外充电桩市场潜力大。 从新能源智能充电业务来看,国内市场无论在新能源车的销量,还是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都在全球遥遥领先。相对来说,美国、欧洲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逐步提升,以及政府补贴政策的逐渐落地,充电基础设施及相关云平台服务的巨大需求才刚刚起步。此外,欧美市场对充电桩软件、硬件能力、本地化生产及本地化售后维护服务等要求高,对于充电桩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全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求更高。 公司新能源充电桩的客户分为线上客户和线下客户。线上客户是指电商平台购买公司充电桩的客户,主要场景为海外家用,主要产品是交流桩。线下客户主要是新能源充电桩运营商、车队、能源公司等行业客户,主要产品为直流桩及商用交流桩,这类客户的应用场景标准化程度高,项目可复制性强。公司新能源充电桩的主要收入来自线下客户。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一家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中国公司,以传统汽车诊断产品为基石,正大力拓展新兴的充电桩业务。我们认为,公司业务基础稳定,充电桩业务前景广阔。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9.68/49.02/60.11亿元,同比增长 22.04%/23.55%/22.62%;归母净利润 4.85/6.23/8.09亿元,同比增长 170.78%/28.40%/29.90%; EPS分别为 1.07/1.38/1.79元。参考可比公司, 公司作为全球化企业,充分享受高毛利红利,我们认为其 23-25EPS 复合增速将明显快于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 2024年动态 30-35倍 PE,合理价值区间为 32.22-37.59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新能源市场受政策影响导致需求不及预期; 传统汽车诊断市场受竞争影响导致增速放缓。
博彦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6-05 8.37 -- -- 8.44 0.48%
8.41 0.48% -- 详细
营收整体维持稳健, 金融业务保持稳步增长。 公司发布 2023 年年报和 2024年一季报。 2023 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6.01 亿元,同比略增 1.89%;受经营总成本增加及计提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 2.17 亿元,同比下降 29.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6 亿元,同比下降 39.48%;整体毛利率为 24.86%,同比略降 0.57pcts,基本保持稳定。 分业务来看, 2023 年,公司持续聚焦发展的金融业务保持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17.38 亿元,同比增长 9.26%; 受互联网大客户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互联网及高科技行业相关业务增长承压,其中,互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4.41 亿元,同比略降 2.32%,高科技业务实现收入 14.83 亿元,同比略增 3.99%。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40 亿元,同比增长 3.38%;实现归母净利润1928 万元,同比下降 70.70%; 公司新业务开展在 24Q1 有较好的开端,合同签订额在 3 亿元左右,收入预计将在接下来、特别是 2024 下半年陆续体现。 24Q1 净利润端下降较多,主要原因为:( 1)互联网大客户 23Q2 以来业务订单价格有所下降,对业务收入和利润有所挤压;( 2)新业务孵化和拓展相关投入加大,但收入在 Q1 体现较少;( 3)日元汇率波动较大导致外币汇兑损失评估同比增加,体现在财务费用增加约 2300 万元;( 4)与 23Q1 相比, 24Q1 到账的计入收益类的政府补贴减少约 1600 万元。如果剔除掉上述( 3) 和( 4) 的非经营性扰动因素影响,净利润下降幅度约在 20%以内。24 年营收预计保持稳步增长, 新业务板块或成第二增长曲线。 展望 2024 年发展,数字经济、 AI 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为 IT 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经济弱复苏、地缘政治摩擦和客户降本增效等众多因素也为企业带来挑战。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结合 2024 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形势, 公司在 2024年将继续坚定推进行业和业务结构优化,聚焦资源加大新业务板块投入,实现该类业务规模突破。整体来看, 公司预计整体营收规模会有稳步增长,但考虑新业务投入加大等因素,希望整体利润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分板块来看:现有业务板块中, 公司希望金融行业能够保持行业平均以上的增速,同时内部通过业务结构调整保持并提升盈利能力;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 公司预计业务规模基本持平,重点是通过业务调整和降本措施适当提升业务利润率和现金流。新业务板块方面, 公司将主要聚焦农业、能源及大型央国企客户等领域,以企业管理咨询、国产信创、包括 AI 大模型应用在内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综合的数字化服务类型为主,追求业务的高人均单产。 该类业务已在 2023 年完成初步布局和探索,将在 2024 年实现业务规模突破。 从2024Q1 新业务合同额来看,已经有了良好的业务开端, 公司期望新业务在2024 年能够实现至少 3 亿以上的收入体量,并能在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如果加上海外正在布局的行业解决方案等新业务,预计到 2026 年,整个新业务板块在公司整体收入的占比有望达到 30%甚至更高,成为支撑公司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ì 公司高度重视 AI 技术研发,协同微软或享受海外大模型发展红利。 在 AI 大模型技术应用方面,公司紧跟这一技术趋势,积极布局相关业务,确实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公司已经和微软、百度、华为、阿里巴巴和科大讯飞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的 AI 大模型厂商开展生态及技术合作,布局和落地大模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以微软为例,公司作为微软的生态合作伙伴,获得了比较多的技术协同, 2023 年公司的相关业务集中在微软海外智能云在中国的落地以及基于 ChatGPT技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尽管 ChatGPT 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公司已经在有海外业务的国内中大型民营企业中实现了业务落地,并计划 2024 年进一步深化这些业务。 2023 年, 公司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这不仅加强了公司的研发实力,也为公司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支持;在金融领域, 公司与银行、信托资管等金融机构紧密合作,推进了一系列的联合创新研发项目,通过这些项目, 公司不断优化和完善各类应用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在技术层面, 公司推出了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提供了从数据样本的标注到模型的部署、训练以及推理服务的全流程支持。它极大地简化了 AI 开发的复杂性,帮助用户快速地训练和部署模型,实现了AI 应用的快速上线。目前,公司的 AI 大模型应用业务大多落地在客户的内部管理流程上。公司正在积极拓宽应用领域,从内部管理这样的软应用逐步拓展到生产、制造、设计等硬应用领域。在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一般的业务逻辑是公司先从客户管理系统、人力系统、财务系统等内部服务系统开始优化,后续公司再持续挖掘客户需求,通过咨询等业务抓手,从企业全业务链条的维度出发,使公司相关 AI 应用不仅可以在内部管理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生产供应链环境中进一步应用,从而构建企业级的 AI 架构和应用。这样一来, AI 大模型可以在企业的各个应用场景中逐步得到应用。这样的全面布局不仅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业务订单,也能显著提升公司的市场口碑。客户对公司的 AI 解决方案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不断提高,这为公司 AI 大模型应用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路径。 我们认为, 公司高度重视 AI 技术发展,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积累和一些积极的进展,伴随未来大模型的持续发展与迭代,公司也有望享受到较大的行业发展红利。 数据要素与咨询业务逐渐发力,公司天花板持续打开。 公司高度重视数据要素业务的发展,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一系列业务布局。凭借在大数据业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丰富的服务经验,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还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银行等金融领域,公司已经成功实施了较多项目,显著提升了客户的业务效率和决策质量。 2023 年底,公司和新华财经展开合作,将新华财经数据资源同客户使用场景融合,共同开发新的数据要素项目,同时公司还将在新华财经终端二期开发、数据库渠道销售等业务同新华财经展开合作。此外,公司与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等主流云服务和数据库厂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了公司提供的数据类解决方案能够与这些平台无缝兼容,并通过了严格的认证程序,这种生态合作不仅增强了公司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为公司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基于这些能力和资源整合,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从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安全到数据分析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全面覆盖了数据的各个环节,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最大化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公司也密切关注数据要素相关的政策动向,积极探索和拓展新的业务机会。通过与政府、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公司能够及时把握政策导向,预见市场趋势,布局新的数据要素相关业务。 另一方面, 2023 年起,公司开始重视咨询相关业务。在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外资企业正逐步退出企业管理咨询等市场,在央国企客户为主的存量市场中这一趋势更为显著。公司注意到了这一市场变化,并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关注并构建相关业务能力。鉴于国家层面的大趋势是各行各业都在经历数字化转型,而通过管理咨询、数字化咨询找出企业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步骤, 公司认为这一市场具有巨大潜力。 公司不仅持续关注这一领域,而且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积极组建咨询业务团队,构建公司的专业能力,并且已经开始陆续接到业务订单。公司咨询业务团队汇集了众多经验丰富的业务负责人,均来自行业领先的咨询公司,他们在管理咨询、人力咨询、财务以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有丰富经验。 我们认为, 公司在数据要素和咨询两大业务领域已经开始逐步发力,行业天花板持续打开,为公司未来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积极的进展,尤其是作为微软的生态合作伙伴,获得了比较多的技术协同, 伴随 2024 年两者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公司有望享受较多海外大模型发展带来的红利。 同时,公司在数据要素和咨询两大业务领域已经开始逐步发力,行业天花板持续打开,为公司未来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6/3.30/4.24 亿元, EPS 分别为 0.43/0.56/0.72 元,给予 2024年动态 PE 20-25 倍,合理价值区间为 8.67-10.84 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新业务板块发展不及预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