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哲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1110006。曾就职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1.11%
(第235名)
60日
中线
18.52%
(第64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3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华荣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5-31 22.11 -- -- 25.68 11.80%
25.91 17.19%
详细
国内竞争力:两位数的超行业增速。公司厂用防爆电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军工、制药、核电、白酒、粉尘等行业,其中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主。但防爆电器的需求并非完全来自油气资本开支,其中60%来自设备更新,40%来自新增设备需求,我们以国内原油产量同比增速模拟国内存量市场的增速,以三桶油资本开支同比增速模拟国内增量市场需求,以华荣股份厂用防爆电器营收-国外营收模拟国内厂用防爆电器营收,模拟得出:2013-2021 年,华荣股份厂用防爆电器业务的超额受益呈现上行趋势,2018-2021 年超额收益分别达13.8%、8.9%、22.2%和15.0%,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防爆电器属于安全生产类产品,具有单件价值量不大但对质量要求较高的特点,考虑到下游多以国企央企为主,其选择产品多从安全性角度出发而非价格角度,因此该领域具备明显的龙头效应,这也是华荣股份厂用防爆毛利率超过一般制造业产品毛利率且能做出超额增速的核心原因。此外,防爆产品非油气使用场景日益增多,主要包括核电、白酒、医药、粉尘、军工等,公司产品竞争力突出。 全球角度:超越竞争对手两位数的增速。国际市场上第一梯队为Eaton 和Emerson,第二梯队为Bartec,R.Stahl、华荣,三家规模相当。考虑到Eaton和Emerson 均为集团性企业,防爆电器业务无单独披露数据,以德国最大的防爆电器公司R.Stahl 为对标:1)营收角度:2007-2021 年R.Stahl 营收基没有太大的增长,2021 年营收在20 亿元附近,华荣股份防爆电器业务营收为16.1亿元,2013 年以来,华荣股份仅2015 年增速弱于R.Stahl,其他年份增速均表现好于R.Stahl,其中2017-2021 年增速差达到了2 位数,其中2020 年增速差达到30.4%,华荣股份体现了明显的赶超趋势;2)员工人数:2013-2021 年,R.STAHL 员工综述从2015 年见顶后持续回落,华荣从2016 年见底后开始呈现提升趋势。而从R.STAHL 分区域的收入变化来看,2013-2021 年,德国本部和亚太地区基本持,非洲+欧洲(除德国)及美洲市场的营收出现下滑;3)成本角度:我们从R.STAHL 的成本构成来看,人事费用占收入比例呈现攀升趋势,2021年高达46.9%,材料成本占比在35%附近,折旧摊销占比近7%,其他经营费用占比15%-20%,四项费用合计占收入比例近些年超过100%,即近些年公司经营利润率低于0%。人员成本和材料成本是欧美等制造业企业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差距较大的核心成本项,华荣在国内已经做到了龙头,海外的拓展经过2020 年的历史机遇完成客户的快速进入,预计对后续的发展将起到较大推动作用。 投资建议:考虑疫情影响及公司长期竞争力,预计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4.1/6.0/8.0 亿元,对应PE 分别是18x/13x/1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国内需求风险、原材料继续上涨导致产品毛利率下滑风险、疫情等扰动海外需求风险。
宏华数科 2022-05-31 173.71 -- -- 221.93 27.76%
221.93 27.76%
详细
成 衣 直 喷 领 导 者 , 2022-2026年 收 入 规 划 CAGR=25.6% 。 KornitDigital(康丽数码)成立于 2002年,为全球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一家为客户提供完整数码印花解决方案(数码印花系统、墨水、耗材、软件和售后支持)的公司。公司推出了高速 DTG(成衣直喷)数码印花机,这是首款业内领先的、可提供直接成衣服务的工业数码印花机。此外,公司颠覆了传统匹布直喷(卷对卷)纺织品印花技术,推出一站式 DTF(匹布直喷)印花设备Kornit Presto,为时装和家纺业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该设备使用一种墨水即可在多种织物上进行数码印花,无需采用额外的整饰工艺。截至 2021年底,公司在全球拥有约 1,200名活跃客户,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以色列、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2021年公司收入 3.22亿美元,同比增 66.6%,收入的 68.2%来自美洲地区,24.5%来自欧洲、中东和亚洲地区,7.3%来自亚太地区。公司制定目标,到 2026年营收突破 10亿美元,2022-2026年营收复合增速达 25.6%。 市场空间:目前 DTG 和 DTF 数码渗透率均较低。在 DTG 市场,康丽数码预测,成衣直接印刷的纺织品市场将由 2020年的 210亿件提高到 2026年的310亿件,而目前市场中数码直喷的渗透率只有 1-2%,市场潜力巨大。在 DTF市场,预计印花面料的总面积将从 2020年的约 390亿平方米增加到 2026年底的约 420亿平方米。目前数码印花渗透率约为 6%。公司预测在 2026年,康丽数码的绿色按需生产模式将生产 25亿件服装:1)零产能过剩:相较于传统模式,通过采取按需生产方式,预计减少 11亿件过剩服装,约为行业过剩产能的30%。相当于欧洲或北美居民人均减少 1件衣服的购买;2)零水资源浪费:除了减少库存积压外,康丽主打的按需生产方式还将节约 4.3万亿升(1.1万亿加仑)的水资源。约为所有美国人口 11年所需的饮用水量。 宏华数科与康丽数码业务结构类似。宏华数科与康丽数码的业务遍布全球,其中康丽数码在全球拥有约 1,200名活跃客户,宏华数科拥有超过 2000名客户。从客户集中度角度,康丽数码客户集中度较高,2020年前十大客户采购额占营收比例达到 57%,其中亚马逊一家公司占比 27%,与之相比,宏华数科的客户集中度较低,2021年前五大客户采购额占营收比例仅为 12.54%。从营业收入看,宏华数科 2021年收入不到康丽数码的 1/2,但人均创收与康丽数码相近,达到 229.47万/人,净利润水平显著高于康丽数码。康丽数码的发展历史囊括了不断的产品迭代+收购补齐墨水、软件系统服务、功能性数码图案制造等短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3.1/4.6/6.9亿元,对应 PE 分别是 42x/29x/1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 疫情影响国内需求风险;2.募投项目进度低于预期风险;3. 数码印花渗透率不及预期。
精测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25 40.12 -- -- 43.59 8.65%
50.78 26.57%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2年5月23日发布公告,1)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精测近日与客户签订了两份《设备采购合同》,公司拟向客户出售多台测试电源柜(为锂电池生产企业化成分容产线的核心设备),总交易金额合计10,425万元;2)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575.003万股,占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27,814.43万股的2.07%;3)公司拟以公开摘牌方式,参与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项目,其中公司拟收购20.4465%的股权。 新签1.04亿元设备订单,新能源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精测近日与客户签订了两份采购合同,拟向客户出售多台测试电源柜,总交易金额合计10,425万元。公司自2018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测试领域,2019-2020年该项业务分别取得1398.32万元、8086.03万元收入。2021年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收入5184.71万元,主要系芯片供应紧张及公司产能瓶颈致产品交付延后。随着产能逐渐释放,芯片供应紧张逐渐得到缓解,预计2022年新能源板块收入会有所提升。 若此次签订合同顺利履行,预计将会对公司2022年度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并进一步加深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着眼中长期发展。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575.003万股,占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27,814.43万股的2.07%,授予价格为34.72元/股。员工持股计划考核指标为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2021年增长率分别不低于40%、80%。公司所处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人才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此次推出激励计划,一方面有利于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发挥长远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护航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拟参股华工创投,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合作。公司拟与帝尔激光共同收购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工创投”)24.2240%股权转让项目,其中精测电子拟收购20.4465%的股权。华工创投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办风险投资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拥有等多个国家级先进制造研究平台,以及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于此,华工创投在高端制造领域拥有丰富的科研技术产业化项目资源、校友专家资源以及多年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体系。此次收购将有利于双方发挥资金、技术、经验等多方面优势,进一步增强公司与高校在显示、半导体、新能源测试领域的科研合作,加速产线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一步打开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7/42.17/55.8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7/4.27/5.5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0/1.54/2.00元/股,PE为36/26/2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面板行业投资放缓风险,半导体行业研发或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风险。
精功科技 机械行业 2022-05-23 22.87 -- -- 28.30 23.74%
36.35 58.94%
详细
公司定位于专用装备技术的引领者与产业升级的推动者,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装备、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装备、轻纺专用装备、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系国内太阳能光伏工艺研究及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国内一流的千吨级碳纤维复合材料装备生产企业。公司看似业务混杂,实则主线清晰,公司在纺织机械(包覆丝机)和建材机械领域均做到了行业第一,08-11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海外设备实现多晶铸锭炉及上下游设备的国产替代,完成行业第一的壮举,2015年开始引进消化吸收海外碳纤维设备,2020年实现核心设备的国产替代,2021年开启客户的多元化。 经营团队“身经百战”。公司董事长金越顺2003年起任副总经理,经历了企业的几波关键发展阶段,对公司的发展思路清晰。核心团队里董事长、总经理、几位副总均来自绍兴经编机械总厂,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团队。 碳纤维行业:新材料之王,成长特性清晰。碳纤维作为“二十一世纪新材料之王”,其主要发展逻辑在于降本带动使用场景扩容,其中降本主要通过规模化和技术进步,“十四五”需求主要增量看风电,“十五五”主要关注氢能和大飞机产业。目前顶尖技术被日德美控制,近些年在逆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内开始加速国产替代。预计2021-2025年国内年产能从6.3万吨到32.5万吨,CAGR=50.8%,预计2022-2025年碳化设备需求金额合计为178.2亿元。 精功科技:整线设备龙头,上下游拓展。公司的竞争优势:技术领先、提供整线、交期快、成本低:1)技术领先+整线交付:整线除卷绕机外,其余全部由精功科技自主完成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掌握核心技术,提供整线;2)交期短+成本低:为确保质量可控,精功科技下设精密制造公司,整线多数零部件都由自己公司完成加工制作,避免了多个供应商相互推诿。公司交付的首条千吨生产线于项目启动后9个月内完工并一次性满负荷开车成功,在国产降本的同时,实现了同规格生产线史上最短工期,避免了早期调试期间大量碳纤维和原材料的浪费,极大地为用户提升了投资效率和市场效益。公司的成长逻辑可以概括为:碳纤维产业国产化大趋势+客户多元化+走向全球+设备上游延伸。碳纤维国产化趋势确定,公司跟吉林化纤系一起合作开启碳化设备国产化趋势,目前公司客户不再局限与吉林化纤系,其他客户也都有开拓,此外公司产品远销韩国,且公司开始加大在碳纤维原丝和复材设备的研发和销售,产品向上下游拓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亿元、7.1亿元、8.5亿元,对应估值分别是19x/14x/12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控股股东司法重整的不确定性,行业需求低于预期风险,新领域产品开拓失败风险,原材料继续涨价导致盈利下滑的风险。
景业智能 2022-05-13 46.00 42.03 18.73% 48.30 5.00%
87.66 90.57%
详细
预计到2025年,乏燃料在堆储存能力将达到饱和,后处理势在必行。乏燃料是指核燃料中裂变核素铀逐步消耗,不足以维持裂变反应后从反应堆中取出的燃料,其半衰期可达数万年,对环境危害性极大。经处理后体积可被压缩到原来的1/4,长期放射性毒性将被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此外,乏燃料后处理还可循环利用铀、钚元素,降低我国铀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每100万千瓦核电设备容量的乏燃料年产量约为21吨。据我们测算,2021年乏燃料产量约为1123吨,累计产量为9841吨,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的乏燃料处理能力仅为50吨。预计到2025年,即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时,我国核电站乏燃料储存能力将出现饱和。 乏燃料后处理市场空间或达千亿,关键设备进口替代需求迫切。据我们测算,到2030、2035年,乏燃料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876吨、2394吨,至少分别建成2座、3座800吨处理厂(或等量处理能力)才能实现乏燃料产量和后处理能力的平衡。对应2030、2035年累计市场空间分别为3000亿元、45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527亿元、2290亿元(占比50.9%)。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和工业的持续投入,但在设备制造和建设方面经验仍有不足。2018年10月美国能源部限制对中国出口核技术,2020年6月美国国防部决定将中核集团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考虑到部分在用进口设备已达寿命期限,我国核工业迫切需要实现国产化。 深耕核工业智能制造,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公司自成立之初便定位于核工业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应用于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包括乏燃料后处理、燃料元件制造、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是国内相对稀缺的深耕核工业领域特种装备的企业之一。2019-2021年,公司核工业领域收入增长迅速,成为整体业绩增长主力。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核工业收入占比达90%以上。据我们测算,平均每200吨后处理能力约需要38亿元智能装备投入,到2030年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在智能装备投资规模将达到305亿元(对应2个800吨后处理厂)。 核工业横向业务拓展+非核领域布局,双轮驱动业绩增长。除核燃料循环外,目前公司也在积极进入核电站运营、核设施退役处理、核技术应用产业、核辐射防护产业等领域。在非核领域,公司推进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领域智能生产线和装备等,并实现数字化工厂集成系统平台开发技术在非核领域的应用。受益于后处理项目将加速推进,以及公司在核工业和非核领域拓展,未来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0、1.60、2.0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5、1.94、2.53元/股。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6个月目标价50.75元/股,对应2022年动态PE估值35倍。 风险提示:业务过于集中及政策变化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致业绩波动的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2-05-13 11.09 -- -- 14.26 28.58%
19.56 76.38%
详细
溴冷机起家,“节能节水+光伏新能源”双驱动发展。公司以溴冷机设备销售为起家,逐渐发展为溴冷机行业龙头。通过技术的横向拓展,公司于2003年先后切入换热器以及空冷器行业。目前,公司的换热器在高端空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空冷器在电力、煤化工领域保持第一的市场地位。2015年公司正式将多晶硅还原炉业务纳入主体,目前市占率为约70%。2021年公司向硅片领域进军,目前已与爱旭、天合、通威、润阳等多个客户签订长单。公司已形成“节能节水+光伏新能源”双驱动发展模式。 节能节水业务:受益于“双碳”政策,节能节水设备需求稳定。在“双碳”政策的驱动下,国内高能耗企业加快了企业的改造升级,公司的节能节水业务随之快速发展。公司不仅横向拓展换热器、空冷器、还原炉产品,同时纵向深化布局,“新市场+新技术+新领域+新产品”加固护城河。 多晶硅还原炉业务:硅料大扩产带动还原炉需求提升。伴随硅料的快速扩产,公司多晶硅还原炉设备需求显著增长,还原炉订单客户主要包括大全新能源、合盛硅业、宝丰新能源等。根据我们的统计,2022-2024年全球硅料新增产能将分别达到49/70/78万吨,2021-2024年CAGR为32.47%。而还原炉作为多晶硅生产的核心设备之一,按生产1万吨多晶硅对应15台还原炉(42对棒)计算,考虑部分落后产能重建因素,预计2022-2024年分别新增892、1216、1327台还原炉需求;生产一万吨硅料需要价值量为8000万元的还原炉和撬块,则还原炉及撬块市场空间为48/65/71亿元。 硅片业务:硅片领域后起之秀,快速布局打造新增长极。在业务布局方面,目前硅片大尺寸化趋势明朗,182及210硅片占比将大幅提升。公司后发布局硅片业务,最大程度降低前期投资风险,更好匹配下游客户需求,优势明显。在原料保障及单瓦盈利方面,公司深耕光伏领域多年,与硅料厂商关系紧密,叠加自身节能节水设备的应用,硅片单瓦盈利空间持续扩大。伴随包头的40GW硅片产能陆续投产,叠加公司充足的上游硅料保障以及下游硅片销售长单,公司硅片业务有望实现后来居上。 投资建议:公司节能节水及光伏业务布局均契合国内双碳政策的推行,硅片业务在手订单充足,未来业绩成长确定性高,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收124.67/154.77/194.77亿元,归母净利8.96/14.10/18.88亿元,同比增189.0%/57.4%/33.8%,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13/10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硅料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硅片行业竞争加剧。
海特高新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5-11 8.95 -- -- 9.80 9.50%
10.62 18.66%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6日,公司发布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8.4亿元,YoY-12.8%;归母净利润7.4亿元,YoY+2220.9%;扣非归母净利润-1.4亿元,上年同期0.3亿元。年报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1Q22公司实现营收2.2亿元,YoY+20.2%;归母净利润0.2亿元,YoY+132.8%;扣非归母净利润0.2亿元,YoY+1893.1%。 季度营收较为均衡;短期因素影响管理费用。公司2021Q1~Q4:1)分别实现营收1.9亿元、2.1亿元、2.1亿元、2.4亿元,季度间收入较为均衡;2)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09亿元、6.71亿元、-0.04亿元、0.59亿元。3)2021年整体期间费用率增加13.03ppt 至50.3%。主要是研发费用率7.1%,较上期增加1.84ppt,主要投向ARJ21、某直升机以及发动机等项目,旨在开拓民航及通航市场,提升发动机深度维修与零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管理费用率28.0%,较上期增加9.29ppt,主要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确认激励费用1650万元,以及原子公司华芯科技咨询服务费用2434万元、无形资产摊销增加1107万元共同导致;财务费用率13.1%,较上期增加1.57ppt。4)投资收益8.9亿元,去年同期0.4亿元,主要是子公司华芯科技于2021年6月引入投资者导致公司股权被动稀释至 33.79%,华芯科技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公司对其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产生的投资收益8.8亿元。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亿元,YoY+35.2%,主要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去年同期增加9048万元导致。 聚焦核心装备研制保障、航空工程技术服务与飞行培训业务。2021年,公司1)核心装备研发制造与保障营收1.7亿元,YoY-35.2%,占总收入比例20.7%。 公司2021年研制的首台“中国制造”波音737MAX全动飞行模拟机通过中国民航局D 级鉴定并交付客户,依托模拟机研制技术优势,公司还开拓了航空等多领域模拟仿真业务;2)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营收4.1亿元,YoY+6.2%,占总收入比例48.5%,公司不断提高飞机整机、部附件的维修深度和开发建设新能力;3)航空培训营收1.3亿元,YoY+24.0%,占总收入比例15.3%,昆明、天津、沈阳顺利通过CAAC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保持并巩固了国内民营培训龙头地位。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飞机大修、航空部附件维修、飞机客机改货机的民营企业,聚焦核心装备、航空工程技术服务以及飞行培训业务,核心主业稳健发展,飞行模拟机等研发成果显著。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0.72亿元、1.00亿元、1.4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 为96x/69x/49x。首次覆盖,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民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等。
奥特维 2022-05-11 217.62 -- -- 261.80 19.54%
328.80 51.09%
详细
公司发布公告:中标青海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单晶炉采购项目,中标金额约9000万元;设备预计于2022年8月份交付。 中标晶科GW 级单晶炉采购项目,业务拓展加速推进。1)销售规模:松瓷机电的单晶炉,单GW 需配置设备数量约为80-90台,120万元/台的设备价值量,则单GW 单晶炉投资额为1亿元左右。我们由此推算本次中标规模约在GW级水平。2)业绩影响:本次项目预计在2022年8月开始交付,通常松瓷机电设备的平均验收周期为6个月左右,本次中标项目预计对2022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3)合作进展:2021年,公司完成与晶科8台设备的试用验证;2022年,即获得晶科批量的单晶炉中标项目,证明晶科对于松瓷机电产品的认可以及对于公司生产运营体系的认可;同时,公司和晶科的合作也由传统的组件设备,正式向单晶炉领域推进。 突破多家客户,预计全年单晶炉新签规模13-14亿。2021年,松瓷机电完成宇泽半导体120台的1600单晶炉设备交付(对应1.4亿订单,硅片产能约1.4GW)。2022年,根据目前已公告的中标项目,中标单晶炉项目约3.9亿元,其中包括宇泽半导体3亿元+晶科0.9亿元,分别将于2022年6月底及8月份开始交付。除了宇泽半导体及晶科外,在晶澳方面,松瓷的单晶炉设备也将有所突破。我们预计松瓷机电2022年新签订单13-14亿元。 单晶炉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业绩贡献有望迅速提升。2022年1月,松瓷机电单月设备产能约为60-80台;2022Q1末,单月设备产能约为100台;预计2022H1末,单月设备产能或达到180-200台,产能快速提升并实现翻番。我们保守估计全年松瓷机电单晶炉产能约为1600台。假设单台设备120万元,则2022年单晶炉产值约为19.2亿元。目前公司对松瓷机电的股权占比约为48%。 充足的在手订单叠加产能的快速提升,我们预计单晶炉在公司整体的营收占比也将显著提升。远期规划:松瓷机电作为一家单晶炉的新供应商,市场接受度的提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随着宇泽半导体批量设备的交付,叠加龙头客户的认可,我们认为单晶炉产品渗透率的提升有望加速,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公司计划能在单晶炉未来增量市场上获得20%左右的市占率(扣除友商的主要客户产能后的市场占有率)。 投资建议:光伏设备市场空间大,企业平台化延展能力显现,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9/7.19/9.53亿元, 同比增42.8%/35.8%/32.5%,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1/30/2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路径变化、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国内疫情反复等。
宏华数科 2022-05-10 154.78 -- -- 222.95 43.39%
221.93 43.38%
详细
掌握核心技术,专注于数码喷印30年。公司成立于1992年,深耕数码喷印领域近30年,是国内首家将数码喷印技术应用于纺织工业生产的企业。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分别于2007年和2017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承担或参与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1项。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数码喷印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从而实现设备、耗材应用推广,主要产品为数码直喷印花机、数码喷墨转移印花机、超高速工业喷印机及墨水等。2017-2021收入增速CAGR=35.1%,归母净利润CAGR=43.0%。 数码喷印替代传统印花大幕已经拉开。在纺织印花行业,纺织数码喷印技术是对传统印花技术的突破,具有无需制网、调浆、无套色限制、无起印量限制等优点,同时它还具有绿色环保、省时、省水、节电等特点。这契合了产业升级及节能减排的全球发展战略和人们个性化的消费趋势。根据《全球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度解析》数据,2014-2019年全球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产量占印花面料比重从2.2%增长至7.6%。中国市场从1.8%增至11.2%。中国印染协会预计2025年全球数码印花渗透率可达27%,中国数码印花渗透率将增至29%。我们测算2021~2025年全球数码喷印设备的销量分别为27,389台、28,686台、36,961台、40,356台和49,769台。预计在2025年前,数码转移印花的综合成本将低于传统印花,数码印花相比传统印花越发显示出竞争力。 竞争优势突出,设备+耗材,进入快速扩产阶段。公司自主把控最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和烧录环节,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数码喷印设备核心竞争力在于喷印效果一致性、运行稳定性、高速运行和高性价比,其除受喷头性能、设备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图像数据处理系统、精准运动控制系统、喷墨控制系统、电/信通路系统、机械控制系统等控制总成、软件/算法的集成开发。公司建立起了设备+墨水(耗材)的业务模式,依靠自身设备优势建立较好的客户关系,后续通过提供墨水实现客户对公司的持续营收贡献,近期拟收购墨水外协厂商晶丽数码,进一步提高墨水自产率,降低墨水成本;公司喷头的品种单一且采购集中,形成规模优势,采购成本优势;此外,相同性能的设备,公司的价格仅是MS、EFI 等国际竞对公司价格的60-70%,优势明显。近期,公司IPO+非公开发行合计募资投建5,520台设备正在加速推进,相比公司2021年950台产量实现5.8倍产能扩增。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3.1/4.6/6.9亿元,对应估值分别是38x/26x/17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募投项目进度低于预期风险;2. 数码印花渗透率不及预期;3.数码喷印设备核心原材料喷头主要依赖外购的风险。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2-05-06 60.35 -- -- 75.44 24.76%
140.28 132.44%
详细
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1)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 50.47亿元,同比+24.80%;实现归母净利润 7.17亿元,同比+37.16%。2)从单 4季度看,实现营收 13.02亿元(同比+35.56%/环比+16.04%);归母净利润 1.18亿元(同比+62.69%/环比-16.80%);3)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13.63亿元(同比+15.77%/环比+4.69%);实现归母净利润 2.73亿元(同比+29.26%/环比+131.64%)。 湿法设备业务营收仍保持较高增速。2021年,在营收方面,工艺设备(包含干法和湿法设备)及自动化配套设备分别实现 42.0亿元、6.8亿元,同比增22.62%、44.72%。其中,子公司常州捷佳创主营清洗制绒和刻蚀等设备和生产,我们通过子公司营收大致推算湿法及干法设备的营收规模及对应增速,预计湿法及干法设备分别为 14.39亿元、27.61亿元,同比增 73.6%、6.3%。受益于光伏行业高景气,公司湿法设备继续维持高增长。在毛利率方面,公司设备及自动化设备分别为 26.22%、9.38%,同比+0.38pct/-12.46pct。我们认为主要系自动化设备销售模式的调整,导致毛利率下降较为明显。随着标准化生产工艺的推进,自动化设备毛利率或有所提升。此外,由于公司湿法设备生产工艺更为成熟,毛利率也因此相对偏高。湿法设备持续保持高增速,同样对公司 2022年一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有所贡献。 期间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盈利能力显著修复。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41%/2.01%/4.71%,分别同比-0.59pct/-0.10pct/-0.02pct,期间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在经营性现金流方面,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 13.49亿元,同比大增 304.33%。我们认为主要系,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订单持续增长,公司货款回收增加所致。 多项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均有布局,获得阶段性突破。1)TOPCon 领域:公司目前已具备整线设备交付能力,核心设备 PE-poly 和硼扩散设备已成功交付客户量产运行,LPCVD 也在客户端得到验证。2)HJT 领域:公司管式 PECVD 已进入工艺匹配和量产化定型阶段,预计为 HJT 电池设备整线投资额持续降本加码助力;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 PAR 持续优化,稳定性能,推动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再提升,目前已在客户端得到充分验证。3)钙钛矿电池领域:公司 RPD 设备取得钙钛矿中试线订单,同时整线设备也进入研发阶段。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营收 57.95/69.56/84.54亿元,归母净利 8.71/10.68/13.35亿元,同比增 21.4%/22.6%/24.9%,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 24倍/19倍/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电池路径变化等。
徐工机械 机械行业 2022-05-05 4.98 -- -- 5.59 12.25%
5.84 17.27%
详细
事件:4月30日,公司披露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34亿元,同比下滑19.79%,环比增长37.86%,归母净利润14.05亿元,同比下降18.61%,环比增长39.8%。 营收和净利润环比明显改善,产品线分布广泛,润平行业周期。2021年四季度房地产、基建增速放缓,工程机械行业受较大影响。虽然受2021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公司2022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但环比2021年四季度已经有明显改善,营收和净利润均环比增长近40%,表明在政策作用下,基建已经逐渐回暖。此外,近年来,公司拳头产品市占率稳中有升,高空作业平台、叉车、沥青站、底盘养护类产品等新型板块也快速放量。作为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公司产品线种类广泛,对抵御行业周期起到了润平效应。 经营效率持续提升,净利润率重回7%以上。2020年9月,徐工混改方案落地,引入机构投资者、员工持股,企业活力不断提升,业绩弹性逐渐释放。继2021年公司销售净利润率同比提升1.64pct至6.7%后,2022年Q1公司净利润率达到7.07%,环比2021年Q4提升0.25pct,同比提升0.08pct。2022年Q1销售费用率4.06%,同比下降0.73pct,管理费用率1.27%,同比下降0.26pct,研发费用率3.88%,同比提升0.2pct。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关注稳增长背景下行业景气度回升。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会议强调了基建的重要意义,聚焦五大领域基础设施,提出要适应基建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全面扩大国内需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次会议后,意味着基建投资的政策定位更加积极,融资更加顺畅。 2022年专项债额度下达早、发行节奏紧、拨付使用快,静待疫情后工程机械行业迎来改善。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6万亿元,其中,去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1.46万亿元,剩余额度又于3月下达各地,时间上比往年大幅提前。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2年4月25日各省份累计发行专项债券约1.3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了约1.17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9%。相比往年,今年专项债额度下达早、发行节奏紧、拨付使用快。虽然目前华东等地施工受到疫情影响,但预计随着疫情控制情况好转,基建逐渐回暖,工程机械行业有望迎来改善。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营收924.79/1022.2/1147.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5.83/78.51/96.63亿元,对应PE为6/5/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供应链安全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华荣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5-02 19.64 -- -- 22.97 16.96%
25.91 31.92%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1)2021年:营收30.3亿,yoy+32.6%,归母净利润3.8亿,yoy+46.2%,扣非归母净利润3.1亿,yoy+28.2%;2)2021Q4:营收9.4亿,yoy+8.5%,归母净利润0.83亿,yoy+42.8%,扣非归母净利润0.61亿,yoy+17.3%;3)2022Q1:营收6.6亿,yoy+28.7%,归母净利润0.6亿,yoy-1.2%,扣非归母净利润0.81亿,yoy+33.5%。 2021年各业务实现稳健增长,2022Q1实现良好开局。2021年各板块实现稳健增长:1)厂用防爆:实现营收16.87亿元,同比增长14.84%,其中:内贸部门实现收入11.16亿元,同比增长23.44%,外贸部门虽受疫情影响,但仍实现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1.09%。厂用业务板块2021年度实现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22.42%,2021年公司海外防爆业务进展缓慢一方面因为海外疫情另一方面因为海运受阻,今年期待有所改善;2)专业照明:实现营收3.25亿元,同比增长5.09%;实现净利润0.32亿,同比下降7.87%,净利率目前仅为9.8%,相比海洋王的20%的净利率差距较大,可能反映的是公司前期为了市场开拓给业务发展商让利较多,而公司专业照明新厂区在2021年完成搬迁,磨合期完成后业务发展商激励有望进入正轨,看好改业务净利率提升趋势;3)能源业务板块:实现营收9.53亿元,同比增长104.14%,其中:矿用防爆产品实现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9.85%;新能源EPC业务实现收入6.97亿元,同比增长192.96%。能源业务板块实现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长267.24%。 2022Q1营收同比增28.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33.5%,实现良好开局,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公司去年参与金开新能定增对应股权以公允价值法计量产生的投资浮亏。 预计公司2022年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1)厂用防爆电器业务受益于全球及国内油气开支上行,从历史上来看,公司的厂用防爆电器跟油气行业的资本开支呈现正相关关系,2022年为全球和国内油气开始上行之年,对防爆电器存在行业性的利好;3)非油气厂用防爆电器处于高增长阶段,公司布局了白酒、医药、核电、粉尘等诸多非油气下游,在安全生产要求监管加严的背景下,非油气领域防爆需求日益增多;3)矿用防爆受益于煤矿行业景气度高,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提升有望带来防爆电器采购量提升;4)专业照明在去年完成新场地搬迁+业务发展商模式磨合完成后进入高增长阶段。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较好,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4.6/6.0/8.0亿元,对应PE分别是14x/11x/8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放缓风险,国内疫情继续恶化影响发货风险。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2-04-29 46.49 -- -- 57.49 23.03%
72.22 55.35%
详细
公司披露 2021年年报及 2022年一季报。1)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59.61亿元,同比+56.44%;实现归母净利润 17.12亿元,同比+99.46%。归母净利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2)2021Q4,实现营收 19.70亿元(同比+48.62%/环比+15.61%);归母净利润 6.02亿元(同比+79.87%/环比+18.04%);3)2022Q1: 实现营收 19.52亿元(同比+114.03%/环比-0.91%);归母净利润 4.423亿元(同比+57.13%/环比-26.58%)。 公司各业务板块均实现高速增长。营收方面,分产品看,公司 2021年在晶体生长设备方面实现营收 34.75亿元,同比+32.47%;智能化加工设备 11.39亿元,同比+106.61%;蓝宝石材料 3.89亿元,同比+100.78%;设备改造服务 3.62亿元,同比+258.20%。公司业务围绕硅、蓝宝石、碳化硅三大主要半导体材料展开,除了晶体生长炉外,其他业务板块均实现飞跃式的进展。盈利能力方面,公司设备及其服务和综合毛利率为 42.61%,同比提升 2.95pct,受益于各业务板块的规模效应,企业盈利能力再度提升。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51%/3.35%/5.93%,同比-0.35pct/0.22pct/-0.03pct,其中研发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夯实公司优势地位;随着单晶炉业务的逐渐放量,规模效应推动综合毛利率下降,并且期间费用率整体或将有所下滑,提升公司净利率。 受益于下游硅片厂商积极扩产,光伏硅片设备业绩高增。1)合同负债:截至 2022Q1,公司合同负债 55.61亿元,同比增 132.59%;2)在手订单:截至2021Q3,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总计 177.60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 7.26亿元。2021年 10月-11月,公司与高景、双良分别新签署单晶炉设备 14.85亿元、8.37亿元,叠加新签署的半导体设备订单(2亿元)等,我们预计公司整体在手订单在 200亿元以上。 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蓝宝石材料等耗材业务等共同助力业绩增长。公司为光伏硅片设备领域的第一大龙头,在持续提升设备交付能力的前提下,订单量、营业收入规模以及经营业绩增速均同比大增。此外,公司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快叠加蓝宝石材料业务放量,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或为经营业绩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分 别 实 现 营 业 收 入107.00/132.97/168.98亿元,归母净利 25.48/31.98/42.67亿元,同比增48.9%/25.5%/33.4%,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4倍、19倍、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定增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国内疫情反复等。
精测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9 34.26 -- -- 40.73 18.06%
47.18 37.71%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6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4.09亿元,同比增长16.01%,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下降20.94%。2022年Q1公司实现营收6.04亿元,同比增长1.55%,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下降56.05%。 高研发投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致业绩短期承压。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4.54亿元,同比增长41.05%,其中在半导体领域研发投入1.6亿元,同比增长140.14%,显示领域研发投入2.7亿元,同比增长14.31%,新能源领域投入2.36亿元,同比增长23.71%。此外,公司2021年毛利率同比下降4.05pct 致43.34%,主要系芯片、钢、铝、铜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 半导体检测全领域布局,多款设备取得突破性订单。2021年,公司半导体检测业务实现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10.54%。公司子公司武汉精鸿聚焦自动检测设备(ATE)领域(主要产品是存储芯片测试设备),CP、FT 产品目前已取得相应订单,老化产品已实现批量重复订单。公司子公司上海精测聚焦前导检测设备领域,2021年公司膜厚产品、电子束测量设备取得国内一线客户批量订单,明场光学缺陷检测设备取得突破性订单,OCD 设备通过国内一线客户验证,半导体硅片应力测试设备等产品正处于研发、认证、拓展过程中。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导者,并坚定在该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未来将充分受益国产替代进程。 AOI 光学检测系统、信号检测系统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公司平板显示检测业务实现收入21.88亿元,同比增长10.31%,其中信号检测系统营收同比增长47.49%,AOI 光学检测系统营收同比增长29.58%,OLED 营收同比增长9.88%。 虽然2021年国内LCD 产线投资放缓,但受益于OLED、Micro-LED、Mini-LED 等新兴显示产品的发展和下游应用拓展,公司在深耕存量市场基础上不断拓展增量市场。目前已有色彩分析仪、成像式闪烁频率测仪、成像式亮度色度仪、AR/VR 测量仪、Micro-LED 微显示多功能亮色度测量仪等多款产品投放市场,并取得国外头部厂商和全部主流面板厂商重复批量订单,打破国外厂商在高端显示测量仪器垄断。 与中创新航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新能源检测业务打开成长空间。2021年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收入5184.71万元,同比下降35.88%,主要系芯片供应紧张及公司产能瓶颈,导致产品交付延后。随着产能逐渐释放,芯片供应紧张逐渐得到环节,预计2022年新能源板块收入会有所提升。2022年3月,公司与中创新航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目前公司已储备了较好的客户资源,与中创新航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迭代产品,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公司产业竞争力。 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7/4.27/5.57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10/ 1.54/ 2.00元/股,PE 为32/23/1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风险。
应流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4-29 10.43 -- -- 13.76 31.93%
17.49 67.69%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7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11.29%,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14.67%。2021年Q4公司实现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8.4%,环比下降7%,实现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14.9%,环比增长61.4%。 2022年Q1公司实现营收5.23亿元,同比增长14.29%,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10.06%。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小幅下降,土地收储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改善现金流水平及经营效率。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1.97pct至36.44%,主要系废钢、废不锈、镍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下降0.26pct至1.67%,管理费用率小幅上升0.75pct至9.38%,研发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此外,公司于2021年12月与合肥市土地储备中心签署合同,收购补偿费用总额为15.3亿元,2022年1月,与霍山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土地收储及房屋征收补偿费总额为9.78亿元,两笔土地收储事项对优化公司负债结构,改善现金流水平及提升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航天新材业务保持高增长,充足型号储备为业务打开成长空间。2021年,公司实现航空航天新材料及零部件业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59.16%。其中,公司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机匣、喷嘴环、导向器等高温合金热端部件供不应求,为重点型号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批量交付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公司引进的生产中兴燃机大尺寸涡轮叶片300公斤单晶炉、大飞机发动机机匣用1吨真空炉陆续投入适用。截至目前,公司“两机”业务累计取得500余品种叶片、环形件、机匣开发订单,其中已开发品种约230个,在研品种270个,充足的型号储备为公司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华龙一号”主泵泵壳订单稳定,核辐射屏蔽材料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公司核能新材料及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6.64%。“华龙一号”主泵泵壳订单稳定,此外,公司的高性能核辐射屏蔽材料取得重大突破,已开始批量供货。据我们测算,按照《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在建约3000万千瓦,以及每台机组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计算,2022-2025年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7-8台机组推进。公司作为“华龙一号”主泵泵壳核心供应商,并在核辐射屏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预计未来几年核电业务将保持较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25/4.53/6.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7/0.66/0.88元/股,PE分别为14/16/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能及时交付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坏账及流动性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3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