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徐昊

安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450521120001。曾就职于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方正电机 机械行业 2022-10-18 9.35 15.00 187.36% 9.25 -1.07%
9.25 -1.07%
详细
事件:10月14日,方正电机发布公告:1)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卓越汽车变更为湖州智驱科技,实控人变更为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2)公司与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建设年产600万套新能源汽车智能驱动系统项目,分两期各300万套。 股权改革顺利推进,新股东定增助力公司发展。公司控股股东卓越汽车及其一致行动人中振汉江拟在限售期满后3个月内,分别向智驱科技转让公司股份2500万、2000万股,并且卓越汽车拟在股权转让完成后,将剩余1500万股对应表决权委托给智驱科技,同时智驱科技拟全额认购公司向其发行的1亿股股票。 本次交易完成后,智驱科技将直接持有公司1.45亿股股票,并合计可控制公司26.69%的表决权,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卓越汽车变更为智驱科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 本次股权改革对公司影响包括: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提升,表决权提升至25%以上,对公司控制权进一步提升,治理结构更加清晰,公司决策效率进一步提升;2、湖州智驱科技成为实控人后,与公司合作开展新的扩产计划,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 产能快速扩张,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公司与实控人签订“年产600万套新能源汽车智能驱动系统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投资约32亿元,新建15条电驱系统产线和5条核心零部件产线,投产后将形成年产300万套驱动电机的产能,年产值约60亿元,二期根据公司产能需求情况而定。 一期项目再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募资6.69亿元,2023年3月投产,形成年产80万套驱动电机产能(52万套扁线电机+28万套圆线电机);第二阶段2024年10月投产,形成年产220万套驱动电机产能。国资股东入股后,公司扩产规划清晰:1、一期扩产计划投产后,叠加丽水接近200台的产能,有望在24-25年形成约500万台驱动电机的产能,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20%以上;2、规模效应驱动的成本优势进一步体现,叠加中高端客户占比提升,毛利率有望保持在15%以上,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222022H2拐点可期,收入和业绩有望双升。2022Q4有望迎来拐点:1)蔚来、小鹏和长城等客户的多个中高端车型Q4开始量产,公司单季度出货量和中高端占比均有提升;2)原材料价格逐步趋稳,价格传导逐步体现。长期来看,公司收入有望保持高增长,盈利能力改善可期:1)产品结构高端化,根据公告,公司高功率扁线电机出货量占比提升,单车价值量逐步提升;2)新客户拓展顺利,公司新客户包括蔚来、小鹏、长城和上汽等头部新势力车企和自主品牌客户;3)产能快速扩张,扁线电机自动化产线价值量较高,国资入主后,助力公司产能扩建,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5/44.7/80.4亿元,净利润为0.4/2.2/4.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01/20/10倍,维持“买入-A”评级,维持6个月目标价15元/股。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缺芯的影响,新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保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6-01 37.21 50.00 17.12% 58.15 56.28%
72.05 93.63%
详细
传统业务稳定增长,空悬+智能化成为新增长点。公司的传统业务包括气门嘴、平衡块、排气管件、TPMS和轻量化结构件,其中前四块业务均是全球细分领域龙头,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客户覆盖比亚迪、长城、吉利、上汽等自主品牌,奥迪、大众、通用、丰田等国际主机厂,以及佛吉亚、博格华纳、麦格纳等国际Tier1;轻量化结构件业务目前市占率较低,有望随着汽车轻量化需求的逐步升级而实现加速放量,客户已经覆盖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复苏,公司传统业务有望稳定增长。新拓展业务包括空气悬架、传感器和ADAS,其中空悬包括空气弹簧、储气罐和车身高度和加速度传感器,随着新客户的拓展有望实现加速放量,是公司核心增长点;传感器产品包括压力、光学、轮速、位置、加速度和电流传感器,其中轮速、位移传感器是收入占比最高的部分;ADAS主要产品包括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已批产项目包括车道偏离警示系统、盲区检测系统、360环视系统、紧急制动系统等,未来的主要增长点是乘用车的360环视以及商用车的紧急制动系统。 空悬国产替代化加速,空悬业务逐步放量。过去空悬总成由大陆、威巴克等外资供货时,价格较高,并且以总成供货,组装环节不由主机厂完成;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后,空悬总成价值量下降到8千元左右,配套车型售价下探到30-40万的级别,国内空悬渗透率有望提升,市场空间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预测2025年国内空悬市场规模在370亿左右,21-25年市场规模的CAGR约82%。公司是国内少数具有空气弹簧以及空气弹簧减振器支柱总成生产能力的内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皮囊厚度已经接近国际T1水平,已获3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空气弹簧定点,随着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中高端车型的占比提升,定点车型有望持续增加。公司空悬中可自制的产品包括:空气弹簧,单车价值量2500-3000元;储气罐,单车价值量约200元;以及高度和加速度传感器等,单车价值量约400元。随着单车价值量的提升与新客户定点,空悬产品逐步放量,是公司未来2-3年的核心增长点,我们预测到2024年空悬业务有望实现营收超过19亿元。 龙感实现并表,智能化业务加速放量。汽车传感器主要分为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MEMS传感器主要包括压力、速度、位置等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行业内主要供应商有博世、大陆、森萨塔、恩智浦等国际T1,产品线丰富且成熟,外资市占率高,可替代空间较大。随着国内供应商的进入,有望加速国产替代,并提升传感器的渗透率。公司汽车传感器产品已经覆盖国内主要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收购龙感之后,公司有望通过速度和位置类传感器快速放量,预计2024年传感器业务有望实现营收超过12亿元。公司ADAS产品包括车道偏离警示系统、360环视系统、紧急制动系统等,其中乘用车360环视和商用车紧急制动系统有望成为公司ADAS业务主要增长点,预计公司ADAS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56.4/72.8亿元,实现净利润2.2/3.6/4.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5/22/1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50.48元/股。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空悬渗透率不及预期,传感器业务放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公司各业务市场空间和市场份额不及预期风险。
英搏尔 机械行业 2022-04-18 36.86 34.17 123.92% 42.08 14.16%
64.47 74.91%
详细
深耕新能车动力系统,公司产品实现量价双升。公司深耕新能车动力系统17年,产品为新能车电驱动总成,新一代集成芯动力总成采用IGBT单管并联的技术路径,实现了动力总成的高效率、轻量化和低成本,主要壁垒在于IGBT单管的电流一致性控制。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核心客户为吉利、威马、通用五菱、奇瑞等,公司将围绕国内头部自主和新势力车企持续拓展,实现产品结构的高端化,公司新能源产品的根据配套车型级别的不同,价格区间在2千到1万元之间,随着公司总成产品的放量以及产品结构的高端化,单车价值量有望继续提升。 电机、电控行业加速变革,高端化和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度,国内车企20万以上中高端新产品周期逐步开启,驱动新能车供应链加速放量和高端化。根据我们年度策略报告中预测数据,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可达1262万辆左右,拆分不同级别车型以及对应新能车驱动总成价值,我们测算2025年国内新能车动力总成的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 国内电驱动系统第三方有望获得更高份额:1)电子元器件国产替代,国内供应商的技术接近外资供应商,成本管控、响应速度和服务优势明显;2)技术领先拉开产品差距,电驱动系统逐步标准化,三方份额提升;3)开发成本和规模效应使三方供应商成本优势明显,主机厂降本压力驱动供应商份额提升。 产品迭代加速,产能扩建逐步落地。公司产品持续升级:1)集成芯动力总成采用IGBT单管并联方案,实现电机电控同壳体设计,较主流电机、动力总成功率密度提升约20%-30%,成本降低约20%,优势明显。目前已经量产160kW产品,更高功率产品有望在未来1-2年内实现量产,逐步匹配中高端车型。2)新一代“六合一”产品在成本和功率密度上的优势进一步放大,目前已有车型定点,有望提升A0和A级客户渗透率,并逐步进入中高端客户。3)根据公告,第四代SiC版本“集成芯”动力总成研发顺利,目前正在推进平台化建设,公司第四代碳化硅与功率电路集成、高速电机和新型无齿传动技术均有技术储备。 公司的生产基地分为珠海本部和菏泽基地,珠海本部预计新增10万套总成产能,形成60万套总成产能;菏泽基地预计新增30万台套电机控制器、30万台套电机及20万台套电源总成产能,新增产能全部达产后,公司将形成超过100万台套的产能。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8/25.66/48.24亿元,实现净利润0.48/1.66/3.6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11.7/32.3/14.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97.5元/股。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缺芯的影响,新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方正电机 机械行业 2022-04-18 7.70 15.00 187.36% 8.52 10.65%
10.83 40.65%
详细
事件: 4月 14日,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及 2022年一季报, 202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8.9亿,同比增长 65.5%,归母净利润 0.25亿, 2021年实现扭亏, 毛利率 8.83%; 2022年 Q1实现营业收入 5.71亿,同比增长 38%,归母净利润 0.06亿,同比下降约12%,毛利率 10.37%。 一季度扣非后扭亏,盈利能力改善可期。 2021年 Q4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5.89亿元,同比增长 48%,毛利率为 5.6%,受到 2021年原材料大幅上涨影响,全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45亿元。 2022年 Q1业绩同比下滑原因包括: 1) 受疫情影响,深圳、上海等地的子公司停产,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业绩短期承压; 2) 硅钢片、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2022年初公司已经调整售价,部分原材料价格影响已经传导,但是 Q1原材料价格上涨仍影响盈利,价格传导存在滞后。 2022年 Q1公司毛利率环比 2021年 Q4提升约 4.8个百分点,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实现盈利。公司盈利能力改善: 1) 公司驱动电机产品价格提高,传导部分上涨的原材料成本; 2) 产品结构改善,公司从 A00级车型逐步拓展到新势力车企的中高端车型扁线电机产品, 价值量改善明显; 3)规模效应逐步体现,成本有望持续优化。综合来看,公司的毛利率随着上述变化的逐步兑现,有望改善到 15%-20%的区间内,盈利能力的边际改善有望逐步体现。 驱动电机持续扩产,传统业务稳中有升。 1)驱动电机业务: 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公司产能约 85万台,其中圆线电机约 70万台,扁线电机约 15万台, 公司拟定增募资 10亿元,扩产 180万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能,公司已经开始新一轮扩产的前期工作,预计在未来 2-3年内加速落地。 根据公告, 公司将积极拓展其他客户,并逐步为新增客户匹配新的产能,预计 2025年公司年产能有望超过 400万套,营收有望持续高增长。 2)传统业务: 公司缝纫电机客户结构以国际龙头为主,收入和盈利能力稳定,产能逐步转移至越南,成本进一步优化;电动工具电机和雨刮器电机等微特电机, 新客户加速拓展中,收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汽车电子业务短期受到上海疫情扰动,中长期受益于国六产品订单, 收入和盈利能力均有望改善; 智能控制器一季度受到深圳疫情影响,短期盈利盈利能力承压,中长期随着公司核心客户科沃斯、伊莱克斯等头部企业的出货量而稳定增长。 积极拓展新客户,产品走向高端市场。 2021年,公司整体的出货量约 45万台,其中接近 80%为上汽通用五菱的 A00级车型的驱动电机,贡献收入接近 4亿元,小鹏贡献收入约 3亿元。公司现有核心客户包括小鹏、蔚来、长城、吉利和上汽通用五菱等, 2022-2023年主要增量来自蔚来、小鹏和长城等核心客户。随着公司对现有客户的稳定供货,公司仍将持续拓展国内其他主要新势力车企、自主品牌客户以及部分国际客户,预计公司 2022年出货量可以达到 100万台左右。 我们认为, 2022年公司传统业务有望稳定增长,驱动电机业务有望实现量价利齐升的状态: 1) 公司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上游铜、铝等原材料成本有望继续传导至下游; 2)拓展新客户,产品配套车型高端化; 3)公司持续扩产,产品放量在即。实现扭亏为盈后,量价齐升有望助力公司业绩未来持续高增长。 投资建议: 由于一季度疫情影响,公司出现部分子公司停产以及下游客户停产情况,影响公司收入和业绩情况,故调整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27.98亿元、 45.33亿元、 77.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8亿元、 2.81亿元、 5.31亿元,对应当前市值 39亿元, PE 分别为 50、 14、 7倍, 维持“买入-A”评级, 6个月目标价 15元/股。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扁线电机渗透不及预期风险。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2-04-07 9.16 12.50 -- 8.90 -2.84%
13.46 46.94%
详细
事件: 3月 31日,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68.32亿(+6.99%), 归母净利润为 1.26亿, 实现扭亏, 毛利率 14.14%。 2021年收入持续增长, 部分因素短期扰动盈利。 2021年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约7%,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其中 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3.27亿元,同比下滑约 9%,单季度亏损 0.35亿元。 公司 Q4收入下滑, 盈利能力承压的主要原因: 1) 全球范围内汽车芯片的持续短缺; 2)原材料价格上涨; 3) 国际海运运费上涨; 4) 海外疫情持续影响。 综合来看, 2021年公司尽管受到各种扰动因素,短期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但全年仍然实现盈利。 整合战略初现成效, 2022年盈利持续改善。 2021年各项整合措施持续推进, 整合战略初见成效: 格拉默结构性降本增效措施的有效实施, 集团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 运费上涨以及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实现扭亏为盈,集团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和营运能力均得到显著优化, 同时乘用车座椅、隐藏式电动出风口、重卡智能家居座舱等新业务也都成功研发并且陆续推向市场。 我们认为, 2021年 Q4为公司盈利的低谷, 2022年随着原材料和运费带来的成本端的压力部分传导、 芯片供给短缺的逐步缓解以及新业务的推出,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产能逐步扩张, 积极布局乘用车座椅产能。 商用车产能: 2021年 5月, 格拉默与一汽成立合资子公司,为一汽解放公司各系列商用车卡车配套,并于 2021年 10月正式投产。 传统业务产能: 格拉默在沈阳新建生产基地,为宝马汽车生产高品质的中控台、扶手和其他内饰零部件,并已于 2021年 8月正式投产。 乘用车座椅产能: 根据公司年报信息,公司在合肥新设了乘用车座椅等产品的生产基地,预计将于 2022年完工, 2023年上半年可实现量产,并做好在合肥基地之外扩大座椅产能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新业务取得突破, 客户拓展顺利。 1) 乘用车座椅: 根据公司已披露的订单公告,结合格拉默的技术和技术禀赋, 公司成功切入乘用车座椅领域,并于 2021年 10年获得某新势力主机厂的座椅订单,实现乘用车座椅业务从 0到 1的突破, 公司产品单车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根据公司年报信息, 公司目标在 2022年获取新主机厂的准入资格, 陆续获取新项目定点。 2)隐藏式电动出风口:是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催生的新产品, 能够实现触摸控制、语音控制、自动扫风、和仪表盘融为一体,目前已获得了大众、吉利、长城汽车、蔚来等客户的定点, 并于 2021年底率先实现量产,有望在 2022年实现加速增长。 3)重卡智能家居座舱: 公司紧跟重卡家居化趋势,并利用格拉默全球在商用车座舱领域的领先优势,公司自 2020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商用车座舱项目,积极研发出具有高单车价值的重卡智能家居式座舱,目前客户陆续进行样车试安装。 根据公司年报信息, 公司目标在现有样车试装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路试结果,进一步完善设计和研发, 客户拓展正在进行中。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181.8亿元、 203.6亿元、 232.1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 3.99亿元、 6.39亿元、 8.75亿元, 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25.6、 16.0、 11.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6个月目标价 12.50元/股。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的风险。
爱柯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3-22 13.28 15.62 -- 13.13 -2.38%
16.93 27.48%
详细
事件:3月18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06亿(+23.75%),实现归母净利润3.10亿(-27.24%),毛利率26.32%。 2021年收入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承压。2021年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业绩同比下滑约27%,其中Q4实现营业收入8.54亿元,同比增长约1%,单季度实现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约80%。公司四季度收入增速放缓,盈利能力承压的主要原因包括:1)由于芯片供给短缺,下游需求受到影响;2)原材料价格上涨,2021年铝价上涨幅度超过30%,导致公司营业成本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速;3)国际海运费上涨;4)人民币升值等导致公司财务费用相比2020年增加超过1亿元。 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盈利拐点可期。2021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贡献收入同比增长180%,占公司收入比例明显提升,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计划在2025年达到30%的新能源占比,2030年达到70%的新能源占比。2021年公司前三大客户分别为法雷奥、博世和麦格纳,占到公司收入比例大约34%,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14.6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约45.5%。2022年随着原材料和运费带来的成本端的压力部分传导,以及芯片供给短缺的逐步缓解,公司盈利能力拐点可期,毛利率有望逐步改善。 产能逐步扩张,积极布局一体化压铸。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围绕以下几块生产基地扩张产能:1)宁波的1-5号工厂以及慈城工厂,占地超过300亩;2)柳州工厂,大约90亩占地,主要用于中小件生产;3)马鞍山工厂,主要用于原有产能转移和新订单等;4)含山工厂,主要用于铝水;5)墨西哥工厂,工厂面积超过60亩,主要用于部分海外客户的供应。公司产能加速扩张,预计在未来3-5年时间内,公司新增厂房将加速落地。 积极布局一体化压铸,大吨位压铸机陆续到位。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公司现在已经拥有1250吨、1650吨、2200吨、2800吨、4400吨等各种规格的大型压铸机,并在今年计划导入3100吨、6100吨和8400吨的大型压铸机,并且将为新的大吨位压铸机配套一个大吨位模具设计、压铸工艺和压铸生产的技术团队,加速将新设备投入生产中。 三电领域产品成为核心增长点,新客户逐步拓展。公司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新增开发新能源电驱(三合一和多合一产品)、PDU/BDU壳体、电池包、变速器壳体、后底板、逆变器DCAC壳体、加热器壳体等适用的铝合金压铸件,基本实现新能源三电系统、自动驾驶/ADAS影像系统、热管理系统用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产品全覆盖,并不断向汽车结构件扩展。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已经拓展博世、联电、麦格纳、日电产等老客户的新能源新项目,逐步进入理想、零跑、蔚来等新势力客户车型配套,并且拓展了包括汇川、海康威视、舜宇、宁德时代等新客户的项目。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42.32/58.39/78.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6/8.20/12.1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17.5、14.0、9.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16.00元/股。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行业的不可抗力影响风险;新技术、新材料替代的风险;
方正电机 机械行业 2022-01-17 11.45 15.00 187.36% 14.14 23.49%
14.14 23.4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营收18.5亿元-19.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60%,实现归母净利润0.18亿元-0.27亿元,扣非后规模净利润约亏损1.15亿元-1.24亿元。 QQ44收入高增长,原材料上涨影响盈利能力。2021年,公司驱动电机出货量超过40万台,预计新能车驱动电机业务营收约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0%;传统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超过10%。根据业绩预告,2021年单Q4营收约5.5亿元-6.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超过30%,主要为新能车驱动电机高增长贡献。驱动电机的原材料中,主要为硅钢片、铜、铝等原材料,每种材料占比均在10-30%之间,叠加驱动电机此前定价普遍以年度为时间单位,因此2021年公司驱动电机业务收入端高增长,但是盈利能力受到原材料影响较大。 中高端客户占比提升,222022年盈利拐点可期。根据公司公告,基于公司原有的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客户之外,公司已经拓展了包括小鹏、蔚来、长城等多个新势力和自主品牌项目,并仍在继续拓展国内主要新势力和自主品牌车企,公司为中高端车型配套的高功率驱动电机占比有望加速提升。2022年公司有望将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向下传导,公司驱动电机产品涨价确定性较高,叠加中高端产品占比的逐步提升,222022年公司有望实现盈利拐点,并陆续拓展国内主要新势力和强自主客户,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技术优势明显。公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Q1-Q3研发费用分别为0.83亿元、1.19亿元和1.14亿元,每年的单季度平均研发费用分别约0.21亿元、0.30亿元和0.38亿元,公司研发投入主要方向为扁线电机产业化、圆线油冷电机、8层高压扁线电机、高压三合一与控制器、碳化硅超高压电控及电驱平台等。公司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和电机效率等技术指标相比同行优势明显,并且拥有规模化的批量生产能力。 规模效应和产品高端化,盈利能力有望提升。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公司现有产能超过50万台,计划扩产100万台驱动电机,总投资额约5亿元,并有望随着下游的高景气度持续增加扩产计划。公司驱动电机高增长的因素包括:1)新客户的拓展,包括小鹏、蔚来、长城的柠檬混沌车型等,并有望持续拓展国内其他新势力车企和强自主品牌;2)产品结构改善,从部分A00级车的20kw电机逐步拓展到新势力接近200kw功率的电机,电机价值量改善明显;3)双电机车型占比提升,公司配套的新势力和自主品牌车型从单电机拓展到双电机;4)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 综合来看,由于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原材料上涨幅度明显,成本端的压力可以传导至下游,叠加公司新客户拓展和产品结构的改善,2022年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拐点可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25、27.95、47.51亿元,实现净利润0.20、1.75、3.1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4、0.35、0.64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285、33、18倍。公司业绩拐点清晰,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15元/股。 风险提示: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扁线电机渗透不及预期风险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1-11-03 114.01 -- -- 135.58 18.92%
135.58 18.92%
详细
一、事件概述 10月30日,公司发布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37.45/5.99亿元,同比增长21.43/33.06%。同时,公司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二、分析与判断验收减少及资产减值损失拖累短期业绩,关注后续经营情况的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相较上半年均有所放缓,其中:1)营收增速放缓主要受硅料价格上涨及限电等影响,导致下游企业开工不足,验收工作无法开展或验收意愿不强,导致验收减少;2)利润增速放缓主要受联营企业亏损导致投资损失、个别设备升级改造成本增加导致可变现净值低于售价计提了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等因素影响。从长期来看,随着新产能释放,硅料价格回调,下游企业开工回升,公司收入确认速度及存货周转速度有望加快,公司业绩也有望重回快速成长通道。 控费能力有所提升,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5.70%,同比下降1.34pct;销售净利率为16.00%,同比增长1.60pct。公司净利率的上升与公司良好的费用控制能力密切相关。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为1.38/1.86/-0.52%,同比下降0.66/0.26/1.40pct,整体而言,公司的控费能力有所提升,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发布,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凝聚力本次激励计划,公司拟向包括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在内的高级/核心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业务)骨干共计131人,以每股60元的价格授予限制性股票61.85万股。计划解除限售考核年度为21-23年三个会计年度,其中,业绩考核目标则以20年净利润为基数,三年的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0/80%。我们认为,本次激励计划的发布将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公司战斗力、凝聚力。 三、投资建议 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52.7/73.2/97.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52/11.68/15.7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7/34/25倍,中信光伏设备指数72倍PE(TTM,截止11/1收盘),公司作为光伏设备龙头企业,充分享受龙头估值溢价,长期看估值仍存在提升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推进不及预期。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1-11-02 76.41 -- -- 83.86 9.75%
83.86 9.75%
详细
一、事件概述10月30日,公司发布21年三季报。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9.91亿元,同比增长60.61%,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111.97%;二、分析与判断Q3业绩快速增长,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分季度看,Q3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17.04/5.10亿元,同比增长67.94/106.10pct。 另外,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8.18/28.10%,同比提升4.44/7.27pct。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Q3公司业绩快速释放主要因为:1)受益于硅片厂商积极扩产,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持续提升设备交付能力和质量管理,从而实现订单量、营业收入规模及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半导体设备业务和蓝宝石材料业务取得快速发展。 逾在手订单逾175亿元,饱满在手订单进一步增强公司业绩高增的确定性截至9月30日,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总计177.60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7.26亿元。10月27日,公司公告与高景太阳能签订《设备买卖合同》,其中,仅10月签订的合同金额便已高达14.85亿元。上述两项叠加,预计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已达到192.45亿元。随着行业设备需求的持续释放,我们预计,公司全年新签订单有望进一步增加,饱满的在手订单将进一步增强公司业绩高增的确定性。 57亿定增加码半导体产业链,前瞻性布局为公司持续发展贡献新动力10月26日公司公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含)符合规定条件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2.57亿股(含本数),募资不超过57亿元(含本数),投资于碳化硅衬底晶片生产基地以及12英寸集成电路大硅片设备测试实验线等项目。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典型代表,碳化硅具有优越物理特征。随着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应用市场的不断拓展,公司前瞻性的业务布局有望为公司持续发展贡献新的动力。 三、投资建议三、预计21-23年实现营收68.4/99.4/123.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16.3/23.3/28.4亿元,对应PE为60/42/35倍,中信光伏设备指数78倍PE(TTM,截止10/29收盘)。相比于其他光伏设备的龙头企业,公司作为长晶设备龙头,享受龙头估值溢价,估值水平仍然具备提升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半导体需求不及预期。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1-11-02 769.59 -- -- 745.50 -3.13%
757.01 -1.63%
详细
一、事件概述 10月29日,公司发布21年三季报,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5亿元,同比增长35.33%,实现归母净利润24.56亿元,同比增长66.22%。 二、分析与判断 三季度业绩增速亮眼,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创下自17年以来的新高 分季度看,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6亿元,同比增长39.86%,实现归母净利2.04亿元,同比增长139.71%,单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均创下自17年以来的新高。此外,21年Q3,公司合同负债为21.96亿元,较20年末增加5.98亿元;存货为27.94亿元,较20年末增长6.97亿元。快速增长的合同负债和在手订单,彰显公司饱满的在手订单。随着公司在手订单在未来逐步确认为收入,将对全年业绩形成有效支撑。 供应链梳理及研发优化齐发力,助推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8.41%,同比增长3.77pct;销售净利率为20.39%,同比增长4.10pct;费用率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55%和3.59%,同比下降0.12pct和0.26pct。销售毛利率的提升,是公司团队在供应链、设备研发上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随着公司新产品逐步确认收入,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定增聚焦HJT设备,助力公司产能释放 公司于7月24日发布定增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28亿元,其中计划投入23亿元用于HJT电池设备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剩余金额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投产后公司将新增年产PECVD设备、PVD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各40套,预计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作为国内极少数具备提供HJT电池整线生产设备的厂家之一,此前公司已中标包括安徽华晟、通威金堂在内的多个项目。本次定增充分体现了公司发展HJT设备业务的坚定信心。随着定增项目的稳步推进,公司HJT设备产能有望稳步扩张,为未来的设备订单承接提供了充分的产能保障。 三、投资建议 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4/45.6/62.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1/8.3/10.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9/95/73倍,长期看,作为光伏设备龙头,公司将充分享受光伏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具有龙头估值溢价,估值仍具提升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设备需求不及预期;下游行业扩产不达预期;竞争格局恶化。
奥特维 2021-11-02 231.00 -- -- 254.45 10.15%
269.88 16.83%
详细
一、事件概述 10月30日,公司发布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8亿元,同比增长118.53%,实现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228.11%。 二、分析与判断 产能扩张叠加存量设备升级换代,助力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8亿元,同比增长118.53%,实现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228.11%。其中,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137.95%,实现归母净利0.85亿元,同比增长172.85%。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主要源于光伏行业高景气:一方面,新增装机容量屡创新高,推动设备需求释放;另一方面,随着新型组件技术应用场景增多,串焊机更换升级需求被激发,也推动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盈利能力显著增强,经营费用得到良好控制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38.13%,同比增长4.54pct;销售净利率为15.64%,同比增长5.02pct;费用率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18%和5.84%,同比下降0.77pct和1.83pct。整体而言,报告期内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同时,费用增长比例均低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比例,公司经营费用得到良好控制。 新增订单大幅增长,充足在手订单有望支撑全年业绩 21年Q1-Q3,公司合同负债10.80亿元,较去年末增加4.08亿元;在手订单36.25亿元,同比增长54.91%;新增订单28.63亿元,同比增长39.04%,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自9月以来,公司陆续中标山西华储光电,包头弘元新材料,宇泽半导体等企业的光伏设备项目,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随着订单项目持续落地,有望对全年业绩做出有力支撑。 三、投资建议 预计21-23年,公司实现营收21.55/29.56/35.2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9/4.11/5.19亿元,对应PE为72/54/43倍,中信光伏设备指数78倍PE(TTM,截止10/29收盘),长期看,受益于光伏行业高速发展,作为光伏设备龙头,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公司估值水平仍具备提升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光伏组件的技术迭代速度不及预期风险;下游组件厂商扩产不及预期风险。
国盛智科 2021-11-02 45.27 -- -- 54.28 19.90%
54.28 19.90%
详细
一、事件概述 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21年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67.59%,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87.33%。 二、分析与判断 延续上半年的高景气度,公司Q3业绩维持高增长 21年Q1-Q3,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8.45/1.52亿元,同比增长67.59/87.33%,其中,Q3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2.91/0.54亿元,同比增长64.94/93.89%。整体而言,行业三季度延续了上半年的高景气度,在市场需求旺盛背景下,公司数控机床订单快速上升,叠加产能提升拉动产量稳步提高,进一步推动公司数控机床销量增长。 成本控制效果显著,产品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0.56/18.09%,同比变动1.22/1.73pct;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38/2.89%,同比变动2.83/-0.7pct。尽管上半年原材料价格涨幅显著,但公司毛利率不降反升,我们认为这与其中两方面的因素相关:一方面,随着公司核心主业数控机床业务收入增长,规模效应推动产品毛利率进一步走高;另一方面,公司发挥产业链优势,提高内部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成本控制,也进一步优化产品的盈利水平。 研发投入持续高增长,自制率提升将提升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0.41亿元,同比增长55.79%。高额的研发费用确保了公司在功能部件方面的持续投入,使得自制部件的品类得以进一步的丰富。目前,公司已实现五面加工的全自动直角头的自制,另外,数控镗铣床的主轴自制率也已提升至50%。随着核心零部件的自制率不断提升,公司在降低数控机床的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为数据机床生产的稳定性提供有力的保障。这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投资建议 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11.55/15.13/19.4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89/2.59/3.3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1/23/18倍,中信机床设备指数74倍PE(TTM,截止10/29收盘),考虑到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叠加良好的客户资源优势,公司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经济周期带来的经营风险
海容冷链 电力设备行业 2021-10-29 40.99 -- -- 46.01 12.25%
48.90 19.30%
详细
一、事件概述10月27日,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21年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6亿元,同比增长41.25%,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10.08%。 二、分析与判断 成本上涨影响短期业绩,不改公司长期成长趋势21年Q1-Q3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19.96/1.94亿元,同比增长41.25/-10.08%,其中,Q3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4.89/0.31亿元,同比增长21.9/-44.68%。报告期内,受大宗原材料价格及海运运费上涨影响,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存在一定压力,但公司通过深度挖掘原有客户需求,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产品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扩大。而随着公司在各个业务领域逐步取得突破,公司营收也有望迎来持续增长。 受原材料涨价和会计准则调整影响,公司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有所波动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1.56/10.40%,同比变动-13.29/-5.01%;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79/2.72%,同比减少4.84/0.02%;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的下滑,主要系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营业成本增加所致;另外,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将销售费用中的合同履约成本计入营业成本,也使得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有所波动。 产品升级持续放量,智能售货柜创造公司发展新机遇为了充分满足新零售和新消费理念下终端消费者对无人售卖、智能售卖的需求,公司开发出了具备动态识别、静态识别、RFID 芯片识别、重力传感识别、预约自提、自动贩卖等技术的一系列商用智能售货柜产品。目前,公司产品已初步投放市场,并与国际知名饮料企业以及国内主要品牌商和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期看,随着下游新零售持续拓展,在产品升级行业背景下,智能售货柜将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 三、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6.10/31.39/38.0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47/3.62/4.35亿元,对应PE 为28.5/19.4/16.2倍,中信其他通用机械指数42.67倍PE(TTM,截至10月27日收盘),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商用展示柜龙头,随着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业绩有望持续释放,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客户合作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冷冻、冷藏制品消费不及预期
奥特维 2021-10-20 222.88 -- -- 246.61 10.65%
269.88 21.09%
详细
一、事件概述10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无锡松瓷机电已取得宇泽半导体(云南)“1600单晶炉采购”项目的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约1.4亿元。 二、分析与判断 松瓷机电中标宇泽半导体单晶炉项目,大额订单有利于推升公司业绩本次公司控股子公司松瓷机电中标宇泽半导体(云南)“1600单晶炉采购”项目,中标总金额约1.4亿元(含税)。该项目将从2021年11月开始分批交付,因松瓷机电商品平均验收周期为6个月左右。受该项目具体交货批次及验收时间的影响,预计该项目的中标将对2022年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公司单晶炉设备智能化程度高且操作便捷,高效产品正逐步获得市场青睐拉晶是光伏、半导体等产业链的前端重要步骤,对于拉晶设备而言,自动化程度是检验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子公司松瓷机电的SC-1600直拉式单晶炉具备温控精准、安全稳定等优势,软件系统智能化程度高且操作便捷,已经可做到从调温-引晶-放肩-转肩-等径-收尾阶段100%自动化,不需要人工干预即可拉制出12寸晶棒,并同步保持超低断线率的优异品质。我们认为,随着具备竞争力的新品逐步走向市场,其市场认可度有望逐步提升,预计未来公司单晶炉业务的放量,将持续增厚公司业绩。 新增订单大幅增长,充足在手订单有望支撑全年业绩2021年H1公司合同负债8.84亿元,较20年末增加2.13亿元,在手订单31.78亿元,同比增长84.02%,其中21年上半年签署销售订单18.63亿元,同比增长64.72%。自9月以来,公司陆续中标山西华储光电,包头弘元新材料等企业的光伏设备项目,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随着订单项目持续落地,有望对全年业绩做出有力支撑。 三、投资建议预计21-23年,公司实现营收21.55/29.56/35.2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9/3.74/4.95亿元,对应PE 为69.8/57.6/43.6倍,公司历史估值中枢水平为59.4x,中信光伏设备指数86.1倍PE(TTM,截止10/15收盘),长期看,受益于光伏行业高速发展,作为光伏设备龙头,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公司估值水平仍具备提升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光伏组件的技术迭代速度不及预期风险;下游组件厂商扩产不及预期风险。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1-09-03 26.53 -- -- 26.44 -0.34%
30.45 14.78%
详细
一、事件概述8月30日,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2.0%;EPS为0.07元。 二、分析与判断公司营收实现稳健增长,机器人业务维持高增长2021上半年公司营收实现稳健增长,分业务看,公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0.85亿元(占比69.5%)和4.77亿元(占比30.5%),同比分别增长31.3%和37.8%;埃斯顿机器人本体同比增长约89%,其中高端应用的六关节机器人出货量占机器人整体出货量约85%。 公司机器人业务维持高增长,主要原因包括:1)劳动成本上升叠加机器人工作高效率,机器人换人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定制化开发及生产制造企业对自动化提升的需求不断增长;3)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且通过外延并购提升技术和业务布局,目前已逐步突破高端应用领域并向新型应用场景加速渗透,市场份额持续提升;4)Cloos国内市场业务整体实现快速增长,整合效应明显。 盈利能力短暂承压,未来毛利率有望稳中有升2021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3.2%,同比下降3.6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5%和30.3%,同比分别下降0.91和10.00个百分点。公司盈利能力短暂承压,主要原因包括:1)上半年原材料国产化率较低,其价格上涨为公司毛利率波动的重要因素;2)报告期内公司新拓展的大客户较多,部分价格策略影响毛利率;3)疫情下海外需求复苏缓慢,整合效应延后。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原材料国产化进程,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毛利率有望在下半年得到较大改善;此外,随着海外疫情逐步缓解以及公司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公司毛利率有望实现稳中有升。 大客户拓展顺利,Cloos整合效应明显大客户拓展顺利:今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加强战略大客户部作用,在锂电、3C、光伏、半导体等行业的部分头部企业的业务开拓中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在锂电行业公司的工业机器人、运控产品和交流伺服产品已进入了宁德时代合格供应商。由于一般工业领域的自动化产品应用场景多,需求量大,公司与相关领域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有利于打开长期成长空间;此外,公司在与头部企业合作的同时有望逐步在行业内建立良好的口碑效应,为后续拓展中小型客户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与Cloos的协同性:报告期内公司结合Cloos机器人焊接核心技术、产品和公司现有机器人产品,推出适合国内市场的系列化Cloos产品;目前Cloos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多家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及汽车整车领域,如三一重装、河南骏通等;2021年上半年Cloos国内市场同比增长约375%,整合效应明显。 三、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2/46.1/57.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9/3.6/5.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38/74/54倍。公司2021年估值低于工业机器人行业可比公司平均估值98X,考虑到公司为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充分享受龙头估值溢价,长期看估值仍存在提升空间,持续看好,维持“推荐”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