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宋子豪

安信证券

研究方向: 电子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450522080004。曾就职于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科星图 计算机行业 2023-10-31 46.60 63.00 9.95% 54.27 16.46%
54.27 16.46%
详细
事件: 10月 26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13.99亿元,+69.11%),归母净利润(1.03亿元,+44.77%),扣非归母净利润(0.56亿元, +74.10%)。 集团化发展推动细分市场渗透,前三季度业绩稳步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企业发展战略,多条增长曲线有机衔接, 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分季度看, 2023年 Q1-Q3分别实现营收(2.68亿元,+85.01%)、(4.55亿元, +49.27%)、(6.77亿元, +79%),季度间收入均实现较高增速,主要系在集团化发展的推动下,公司实现了对各细分市场的渗透,进而扩大业务规模,实现收入的增长。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5亿元, +629.02%)、(0.30亿元,+27.84%)、(0.68亿元, +39.58%), 扣非归母净利润(-0.07亿元,+52.44%)、(0.18亿元, +5.63%)、(0.45亿元, +49.25%), 收入带动下净利润亦呈现增长趋势。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 48.80%,同比下滑 1.1pct,净利率为11.90%,同比增长 0.54pct。 净利率增长主要系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3.32pct 至 33.26%,其中销售费率同比减少 2.23pct, 管理费率同比减少 1.47pct。此外,公司重视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前三季度投入研发费用 2.34亿元,同比增长 70.51%, 研发费率 16.70%,同比增加 0.14pct,主要系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更丰富的产品体系,并快速推进 GEOVIS Online 在线数字地球建设,逐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所致。 资产负债表前端指标表现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下滑。 前三季度公司预付款项较期初增加 91.98%,存货较期初增长27.75%,表明公司正积极备货,推进生产,交付后有望持续兑现至业绩端。应收账款较期初增长 57.17%,表明公司交付顺利,待现金回款后有望进一步改善公司现金流情况。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8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0.45亿元,主要系公司用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及职工费用等现金支付增加所致。 拟回购公司股份,彰显中长期发展信心。 2023年 10月 26日,公司发布提议回购公告,拟将集团化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投资收益进行股份回购,并形成长期回购机制。此次回购拟使用 0.8-1亿元的自有资金以集中交易方式进行,回购价格 69元/股(不 超过董事会通过回购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150%)。 此外, 公司控股股东中科九度、持股 5%以上股东中科曙光以及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邵宗有先生已承诺自 2023年 7月 8日起 12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票。 此次回购有望推动股价向公司长期内在价值的合理回归, 促进公司稳定可持续发展, 同时亦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数字地球龙头企业,深耕特种领域,基本盘稳固,并积极拓展商用领域,丰富业绩增长源泉。依托传统线下业务、在线数字地球业务以及海外市场拓展,公司正着力构筑三重增长曲线,多条增长曲线有机衔接,助力公司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空天信息企业。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 4.7及 6.6亿元,给予 23年 68倍 pe,对应 6个月目标价 63元, 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环境风险;线上业务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盈利预测及假设不及预期。
火炬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31 44.00 56.09 170.05% 47.44 7.82%
49.11 11.6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6亿元(-21.14%),归母净利润7.18亿元(-8.17%),扣非后净利润6.93亿元(-11.26%)。 点评: 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受到疫情及消费电子市场影响,但自产元器件板块维持增长趋势。公司是我国军用MLCC领先企业,并已连续10年荣登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经济指标综合排序百强榜单(原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36亿元(-21.14%),归母净利润7.18亿元(-8.17%),扣非后净利润6.93亿元(-11.26%)。分业务:自产元器件板块维持增长趋势,实现收入12.58亿元(+7.76%),其中火炬电子(母公司)实现营收10.97亿元(+5.51%),净利润6.10亿元(+10.14%);新材料板块受疫情和周期性供货因素的影响,实现营收6441.69 万元(-32.54%);因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整体持续低迷,国际贸易业务实现营收15.00亿元(-35.66%)。基于以上因素,公司2022年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8.76亿元(-26.06%),归母净利润2.21亿元(-4.17%)。公司将对内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降低库存水平和应收款余额,以控制经济疲软带来的经营压力。我们认为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的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容器作为信息化装备的基础元件,需求量将维持较高水平,推动公司自产业务业绩增厚。 公司收入结构调整,毛利率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或由于公司收入中毛利率较高的自产元器件业务比重上升,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44.46%,+8.42pcts)提升。公司三费费用率上升3.52pcts 至9.86%,其中销售费用率3.54%(+1.1pcts),管理费用率5.28%(+1.9pcts),财务费用率1.04%(+0.53pcts)。由于三费费率的上升,公司净利率提升幅度小于毛利率,提升3.64pcts 至25.99%。 资产负债表指标表明自产业务需求仍在增长,现金流好转。2022年前三季度,合同负债0.07亿元(+184.64%),反映订单增长。由于公司国际贸易业务面临市场低迷,并采取降低库存战略,因此公司存货12.49亿元(+15.3%)的增加或部分原因为公司为自产业务备货。另外,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39亿元(+130.74%),得到好转,三季度单季实现0.21亿元(由负转正)。 公司通过产业整合与投资,拓展国际业务。公司二级全资子公司雷度国际以85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MaxmegaElectronicsPTELTD74%的股权,并于2022年7月28日完成股份交割。Maxmega专业从事特种无源电子元件和半导体产品的销售和分销,东南亚市场分销经验丰富。本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在东南亚开拓电子元器件市场,通过产业整合和资本合作,对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拟分拆控股子公司广州天极在科创板独立上市,增强子公司综合竞争力。火炬电子目前持有广州天极51.58%的股权。广州天极拥有自主可控的陶瓷介质材料制备技术和半导体薄膜工艺,是国内少数实现从陶瓷、薄膜等介质材料制备到微波无源元器件生产全过程的企业之一。其核心产品之一微波芯片电容及介质制备技术“晶界层介质基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州天极产品广泛应用于军用雷达、电子对抗、制导、卫星通信等国防军工(含航空航天)领域以及5G通信、光通信等民用领域。我们认为本次分拆上市有助于广州天极依托科创板平台进行独立融资,促进微波无源元器件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高可靠MLCC主要的生产厂家之一,且为首批通过宇航级产品认证的企业,承担过多项国家军工科研任务,已与多数军工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下游需求上升明确,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容器作为信息化装备的基础元件,行业增长确定性较强。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1.8、13.8、15.9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16.8X、14.3X、12.4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MLCC价格下降,下游民品市场需求变动风险
广东宏大 建筑和工程 2022-10-25 28.32 37.00 72.57% 30.48 7.63%
33.22 17.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6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15.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8.59%。 点评:222022年前三季度矿服民爆是收入的主要发力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长15.26%。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6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15.26%。公司矿服民爆业务是前三季度收入的主要发力点,矿服业务新开工项目同比增加,民爆业务近年进军甘肃与内蒙地区,炸药需求旺盛,促进收入提升。 2022年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12.17%,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8.32%,相较一二季度有所放缓。公司三季度或因新疆地区疫情因素导致业务受到一定影响,预计疫情好转后,增速有望回升。我们认为公司矿服民爆一体化优势将有利于客户的开拓与绑定,民爆业务进军新市场将带来存量里的增量,防务业务若军贸相关订单落地将为公司业绩带来较高弹性。 公司加强成本管控,毛利率保持平稳。2021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9.83%,同比小幅下降0.11pcts,保持平稳。公司通过对存量项目进行深挖,包括优化施工方案以及与业主重新议价,进一步提高矿服项目效益。与此同时,公司对炸药销售价格采取了提价措施缓冲了上游原材料提价的影响。公司前三季度三费费率为6.44%,同比减少0.36pcts,成本端得到控制。公司增加研发投入,2022年前三季度达到2.16亿元,同比增长21.54%。 资产负债表前瞻指标提升,彰显需求景气。公司存货5.30亿元,较期初增长24.71%,预付款2.80亿元,较期初增长400.00%,表明公司正积极备产备货以应对需求增加。同时,公司合同负债1.74亿元,较期初增长176.19%,公司民爆业务打开内蒙与甘肃市场,未来传统主业有望持续增长。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88亿元,同比下降81.88%,主要由于矿服板块回款有所减少、防务装备板块收入减少及应付票据兑付导致。 外延并购区域整合叠加新市场开拓,助推传统业务持续增长。目前民爆行业正在经历整合,产业集中度提升。公司通过民爆产能的整合,打破长期以来“小、散、低”的竞争格局特点,已完成广东省内8家民爆器材生产企业中7家的整合工作,巩固市场地位。公司紧跟国家能源保障政策,通过外延并购战略布局内蒙市场,带来增量收入。目前公司在证产能为50.1万吨,位列全国第二。另外,公司具有矿服、民爆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大客户、大项目、大投入的战略已见成效。 军贸市场空间广阔,或为公司业绩带来较高弹性。公司已成立军工平台,打造“1+N”战略布局,其中HD-1与JK系列是公司两大军品外贸项目。HD-1出口立项已于2019年获有关部门批复同意,且于2020年完成测试与定型。由于此类产品具备消耗属性,需求量大且毛利率较高,若相关订单落地将为公司业绩带来较高弹性。 投资建议:公司拥有矿服民爆一体化服务优势,在政策推动行业整合向头部集中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民爆产能的整合,打破长期以来“小、散、低”的竞争格局特点,已完成广东省内8家民爆器材生产企业中7家的整合工作,巩固市场地位。公司紧跟国家能源保障政策,通过外延并购战略布局内蒙市场,带来增量收入。另外,若军贸订单落地将为公司带来较高业绩弹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7、6.6、7.6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39.7X、34.4X、29.7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疫情带来的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9-05 18.24 23.10 90.91% 20.05 9.92%
20.05 9.9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同比增长12.38%,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35.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28.54%。 点评: 2022H1公司优化供应链运营管理和生产交付能力,业绩增长35.10%。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电子产业链。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同比增长12.38%,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35.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28.54%。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增长7.05%,实现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29.83%。面对疫情,公司优化供应链运营管理和生产交付能力,按计划参与重点装备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按计划完成产品交付和系统联试,同时持续拓展非航空防务和非航空民品业务。 公司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提升。2022H1公司三费费用率合计10.29%,同比下降0.76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0.75%,同比下降0.26pcts,管理费用率8.30%,同比下降0.05pcts,财务费用率1.23%,同比下降0.45pcts。研发费用3.83亿元,同比增长9.17%。公司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和制度体系,推动研发与技术进步。2022H1公司毛利率28.84%,同比上升0.79pcts,净利率10.36%,同比上升1.75pcts,盈利能力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持续提升运行效率和质量,优化产品结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1H1合同负债同比增长34.46%,产业链景气度持续。2022H1公司合同负债8.63亿元,同比增长34.46%,表明订单充足,公司配套下游多个主机厂,反映行业需求景气。公司存货66.19亿元,同比增长23.98%,其中占比最高的原材料27.82亿元,较期初增长24.92%,公司积极备货,相关采购持续进行中。2022H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5亿元,由正转负,主要由于去年预收款较高导致。我们认为,未来公司订单有望保持增长态势,产业链景气度将持续。 中航电子拟吸并中航机电,组建机载系统上市平台。根据6月10日公司发布的预案,中航电子拟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并定增募资50亿。中航电子的换股价格为18.94元/股(分红后),中航机电的换股价格为12.59元/股,换股比例为1:0.665。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分别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电子系统与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若吸收合并完成,中航电子作为存续公司将整合吸收合并双方资源,优化航空工业机载板块的产业布局,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竞争力,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产业。 投资建议: 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业务覆盖防务航空、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未来或将充分受益于“十四五”期间新一代航空装备的放量以及国产大飞机项目的逐步落地。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9.7、11.9、14.6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36.8X、30.0X、24.4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吸收合并终止的风险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火炬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9 42.65 56.09 170.05% 47.30 10.90%
47.44 11.2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下降18.73%,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下降9.8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下降10.63%。 点评: 2022H1公司收入因疫情原因有所影响,提质增效促进净利率提升。公司是我国军用MLCC领先企业,并已连续10年荣登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经济指标综合排序百强榜单(原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下降18.73%,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下降9.85%。受疫情以及经济发展疲弱影响,公司收入与业绩出现下滑。公司自产业务通过提质增效,优化产品结构,有效降低了成本,因此公司综合毛利率(43.29%,同比+6.87pcts)与净利率(25.94%,同比+2.56pcts)同比提升。 自产元器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5.42%,占比43.37%。受益于军用电子、新能源及新兴产业等下游市场需求量的提升,公司自产元器件整体保持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特种MLCC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1亿元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3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1.4%,预计我国特种MLCC市场有望在2024年达到5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2.3%。我们认为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的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容器作为信息化装备的基础元件,需求量将维持较高水平,推动公司业绩增厚。 国际贸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62亿元,同比下降31.34%,占比54.19%。公司国际贸易下游主要集中于通讯产品、数码产品、汽车电子、安防、工业类电子等领域,由于经济发展疲弱及疫情的影响,收入有所下滑。随着三季度疫情好转,我们认为板块收入也有望出现环比好转。 新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同比下降34.10%,占比1.90%。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陶瓷材料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产品性能、产能已具备稳定供货能力。我们认为公司陶瓷材料具备技术稀缺性,在市场应用逐步拓宽后将进入放量阶段,未来收入规模有望扩大。 公司原材料、在产品增长,备货自产业务。2022H1,公司合同负债0.04亿元,同比增长52.54%。同时,公司存货12.07亿元,较期初增长6.90%。其中原材料2.49亿元,较期初增长5.61%,在产品1.45亿元,较期初增长27.75%,公司备货自产业务。公司三费费率为8.67%,同比增加2.51pcts。其中销售费用0.56亿元,同比下降3.72%,主要由于销售机构经费和业务宣传费减少所致;管理费用0.97亿元,同比增长21.18%,主要由于人员薪酬上涨、新增资产折旧摊销以及股份支付所致;财务费用0.17亿元,同比增长62.43%,主要由于本期借款利息增加所致。另外,由于公司收到政府补助增加以及采购付现较同期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18亿元)同比增长35.11%。 公司通过产业整合与投资,拓展国际业务。公司二级全资子公司雷度国际以85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MaxmegaElectronicsPTELTD74%的股权,并于2022年7月28日完成股份交割。Maxmega专业从事特种无源电子元件和半导体产品的销售和分销,东南亚市场分销经验丰富。本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在东南亚开拓电子元器件市场,通过产业整合和资本合作,对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为进一步推进公司战略目标及产业布局规划,雷度国际拟通过二级市场择机追加购买日本显示公司(JDI)股权,截止报告期末,雷度国际合计持有JDI股份数为384.50万股,持股比例未超过1%。 公司拟分拆控股子公司广州天极在科创板独立上市,增强子公司综合竞争力。火炬电子目前持有广州天极51.58%的股权。广州天极拥有自主可控的陶瓷介质材料制备技术和半导体薄膜工艺,是国内少数实现从陶瓷、薄膜等介质材料制备到微波无源元器件生产全过程的企业之一。其核心产品之一微波芯片电容及介质制备技术“晶界层介质基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州天极产品广泛应用于军用雷达、电子对抗、制导、卫星通信等国防军工(含航空航天)领域以及5G通信、光通信等民用领域。2022H1,广州天极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25.86%),净利润(0.31亿元,同比+13.38%)。我们认为本次分拆上市有助于广州天极依托科创板平台进行独立融资,促进微波无源元器件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高可靠MLCC主要的生产厂家之一,且为首批通过宇航级产品认证的企业,承担过多项国家军工科研任务,已与多数军工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下游需求上升明确,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容器作为信息化装备的基础元件,行业增长确定性较强。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 的净利润分别为11.8、13.8、15.9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16.8X、14.3X、12.4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MLCC价格下降,下游民品市场需求变动风险
宏达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8 44.82 68.42 200.88% 59.55 32.86%
65.50 46.1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与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42.79%),归母净利润(8.16亿元,+68.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2亿元,+68.59%),毛利率(68.73%,-0.42pcts)。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9亿元,+13.09%),归母净利润(1.76亿元,+2.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5亿元,+9.36%),毛利率(70.75%,+0.52pcts)。 投资要点: 公司在我国高可靠电子元器件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公司是国内高可靠电子元器件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其在传统钽电容业务基础上不断发展非钽电容业务,以解决相关领域电子元器件及微电路模块的国产替代难题,多项产品技术属国内首创或国内领先,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地面装备、指挥系统及通信系统等领域。2021年,公司在第34届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经济指标综合排序中排名第二十六名。 2021年公司下游需求旺盛,业绩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42.79%),归母净利润(8.16亿元,+68.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2亿元,+68.59%)。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因素:①我国对高可靠项目开支实现稳步上升,下游需求旺盛,带动公司业绩提升;②公司非钽电容产品市场逐渐打开,带动相关产品销量快速上升;③受益于我国国产替代加速,叠加公司前期的投入与积累,民品收入持续增长。 业务分拆:元器件业务实现营收(17.16亿元,+45.22%),毛利率(70.09%,-1.61pcts);模块及其他产品业务实现营收(2.84亿元,+29.74%),毛利率(60.49%,+5.12pcts)。 公司钽电容产品收入稳步增长,非钽电容产品营收增长明显,成为成长新动力钽电容产品:2021年公司钽电容器继续保持行业优势地位并取增长,钽电容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47%,其中高能混合钽产品全年营业收入接近6亿元再创新高。
火炬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3-24 52.94 79.42 282.38% 52.90 -1.25%
52.27 -1.2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34亿元,+29.48%),归母净利润(9.56亿元,+56.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49亿元,+61.88%),毛利率(35.52%,+3.67pcts)。 投资要点: 扩产增效叠加结构优化促进毛利率上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34亿元,+29.48%),归母净利润(9.56亿元,+56.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49亿元,+61.88%),毛利率(35.52%,+3.67pcts)。2021年四季度单季业绩有所下滑,实现营业收入(11.37亿元,-3.76%),归母净利润(1.74亿元,-5.45%)。 受益于军用电子、5G 通讯、新能源及新兴产业等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叠加国产替代的不断推动,公司全年营收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公司扩产增效、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出货量明显增长,实现毛利率的提升。公司立足元器件行业,自产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并获得2021年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经济指标综合排序百强榜单的第32名。目前公司布局“元器件、国际贸易、新材料”三大战略板块,构建泉州和广州两大生产制造基地,上海、北京、深圳三大运营中心。 ①元器件板块实现营收(15.23亿元,+43.01%),毛利率(78.02%,+7.49pcts)。火炬电子深耕陶瓷电容器多年,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同时还拥有钽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等多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及通讯、电力、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高端领域。报告期内,公司调整部分产能集中于高规格、高附加值产品,毛利率实现提升。我们认为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的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容器作为信息化装备的基础元件,需求量将维持较高水平,推动公司业绩增厚。 ②贸易板块实现营收(30.62亿元,+23.86%)持续增长,毛利率(12.92%,-1.02pcts),小幅下降。公司近年来新增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积极开拓新产品线与新兴市场,同时利用电商平台推广品牌,抓住物联网、5G、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发展机遇,快速渗透细分市场。 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5G 基站数量在2022年底力争从目前的约142.5万个增长至200万个以上,增幅达到40.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公司代销产品是电路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元件,我们认为下游高景气将持续
振华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8-31 101.33 -- -- 116.66 15.13%
125.20 23.56%
详细
事件: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17亿元(+39.10%),归母净利润5.15亿元(+118.79%),扣非归母净利润4.93亿元(+155.93%),毛利率56.64%(+3.25pcts),净利率18.39%(+6.79pcts)。单季度来看,2021Q2公司实现营收15.08亿元(+32.73%),归母净利润2.69亿元(+115.16%)投资要点:经营质量快速提升,221021年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公司隶属CEC,目前公司业务划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以片式电阻、电容、电感、半导体二三极管、高压真空灭弧室、电池、电子材料、集成电路等为主的新型电子元器件板块;二是信息化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板块。 220020年以来业绩全面高速增长,经营质量全面提高,公司营业收入在经历2018、2019年的下降后,2020年有所提升,全年实现营收39.5亿元(+7.67%);归母净利润连续5年持续增长,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06亿元(+103.48%)。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公司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高附加值产品在重点领域市场应用得到持续增强,低收益、高风险业务调整压缩工作已完成(2020年公司已完成对持有的深圳通信其他应收款及委托贷款净额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09亿元,以及对振华新能源计提预期信用减值损失1.15亿元等一次性减值计提);另一方面,“十四五”期间公司下游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船舶及核工业领域重点型号逐步放量、军队信息化建设提速,高端电子元器件企业增长确定性较强,公司作为军工产业链上游企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业务保持强劲增长,2021H1新型电子元器件几乎成为公司全部收入来源,占总营收的99.40%。12021H1公司具体66大子公司拆分来看:1)振华新云(军工钽电容):营收5.28亿元(+35.38%),净利润0.38亿元(-51.90%);2)振华永光(半导体分立器件、模拟电路、功率模块):营收4.98亿元(+35.69%),净利润1.68亿元(+115.38%);3)振华云科(片式厚膜固定电阻):营收4.34亿元(+39.10%),净利润1.17亿元(+62.50%);4)振华富电子(片式电感器):营收3.44亿元(+18.62%),净利润1.21亿元(+83.33%);5)振华微电子(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及IGBT):营收3.29亿元(+93.53%),净利润1.15亿元(+139.58%);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毛利率、净利率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2021H1年公司毛利率56.64%(+3.25pcts),净利率18.39%(+6.79pcts),ROE8.03%(+3.81pcts),其中毛利率、净利率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主要是国内高可靠新型电子元器件应用领域提质上量刚性需求的拉动。 管理费用大幅增长主要系退休人员的一次性费用计提,加大产品研发投入费用端来看,公司2021H1整体费用保持增长,其中管理费用5.72亿元(+64.39%),销售费用1.51亿元(+11.88%),财务费用0.18亿元(-6.66%);公司研发投入2.14亿元(+56.46%),根据公司公告,管理费用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公司及所属企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一次性计提统筹外费用2.33亿元,我们认为一次性计提后公司减轻历史包袱。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主要系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所致,并取得研发成果:①在基础元器件领域,加快高性能Si基IGBT、固体继电器、射频变压器、凸轮旋转开关等新型高端产品研发,突破高压大电流IGBT芯片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多款新研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对标产品水平;②在集成电路领域,主要围绕EMI电源滤波器、DC/DC电源模块等进行攻关,形成多款模块样品,并提供用户试用;③在电子材料领域,完成了3款高介LTCC材料、1款低介LTCC材料研发,突破了玻璃配方制备技术和瓷粉批生产技术,材料性能指标与国外水平相当。 资产负债表变化验证下游景气度,经营性现金流改善资产负债端来看,公司上半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计41.71亿元,较期初增加22.12%,存货13.37亿元较期初增加21.92%,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规模加大,采购原材料及在产品增加所致;预付款和应付款较期初分别增加89.40%和34.90%,主要系设备和原材料采购增加。结合军工电子元器件采购及结算的特点,我们认为公司下游正处于高景气周期,正在积极备货生产,应对下游客户需求。 现金流量表来看,2021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59亿元(+184.24%),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好转主要系:一是报告期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净额同比增加6.34亿元;二是上年同期参加2019年中国电子组织的应收账款证券化及2019年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企业支付代收的客户回款6.07亿元。 IITGBT产品逐步批量出货公司IGBT业务依托子公司振华微电子生产运营,2020年末,公司已完成31款IGBT产品的研发,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电源、电机驱动和船舶电力系统等领域。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六代IGBT芯片设计和IGBT功率模块高可靠封装技术,可根据产品不同应用工况优化设计产品电参数和可靠性,以满足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领域对高性能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要。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IGBT产品在特种行业领域的应用。 完善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链,不断加快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公司近年来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现已向核心业务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高度集中,公司为完善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链,不断加快向产业链前端延伸,不断丰富MLCC介质材料、LTCC系列材料、贵金属浆料等电子功能材料产品谱系。目前公司的MLCC/LTCC材料已在航天、航空的重点客户试用,电子桨料已在所属企业配套使用,未来公司将通过能力建设,大幅提升产能,并重点推进超微型MLCC介质材料,以及低介、高介等LTCC材料研发。 振华新能源成功扭亏2020年振华新能源亏损1.35亿元,前期销售汽车动力电池产品产生的应收账款,因欠款客户受市场变化及行业补贴政策的影响,停止经营或未能按法院调解协议、和解协议约定执行,振华新能源根据谨慎性原则,对该部分应收款项净额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振华新能源目前已完成产品转型,主要产品为消费类电池及特种电池,消费类电池的主要客户为安克、大疆等优质客户,经营状况已明显好转,2021H1实现净利润438.97万。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聚焦军工电子元器件业务,军用电容器业务将充分受益于未来两年军工行业的确定性增长,以及新型号武器装备放量引发的信息化含量提升效应,同时公司钽电容业务在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公司目前的产品持续受到下游应用领域提质上量拉动刚性需求拉动。基于以上逻辑,我们预测公司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33亿元,68.15亿元和84.81亿元,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0.40亿元、14.05亿元和18.17亿元,EPS分别为2.02元、2.73元和3.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54倍、35.94倍、27.79倍,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型高可靠电子元器件研发不及预期。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8-26 160.50 200.72 514.95% 160.30 -0.12%
181.84 13.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元,+80.56%),归母净利润(4.54亿元,+121.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48亿元,+125.45%),毛利率(54.26%,+4.20pcts)。 投资要点: 下游需求提升驱动公司主业营收规模大幅上涨,归母净利润同比+121.25%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元,+80.56%),归母净利润(4.54亿元,+121.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48亿元,+125.45%),毛利率(54.26%,+4.20pcts)。分业务看: ①自产业务营收(7.58亿元,+102.65%)延续了2020年7月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占总营收比重的60.59%。军工行业延续去年下半年的高景气度,下游客户需求持续旺盛,助推公司自产业务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自产业务核心产品瓷介电容器营收(7.42亿元,+100.45%)实现翻倍。另外,由于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直流滤波器(0.13亿元,+266.77%)收入规模扩张显著,目前占自产业务收入的1.69%,预计未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②代理业务营收(4.92亿元,+54.73%)快速上升,占总营收比重的39.33%。公司与核心客户合作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代理业务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3.06亿元,+79.64%)实现大幅增长。 公司综合毛利率(54.26%,+4.20pcts)上升主要由于收入结构的调整,毛利率较高的自产业务(81.94%,-0.20pcts)营收的同比增长比毛利率较低的代理业务(11.61%,-0.73pcts)高47.92pcts,公司营收比例更加侧重与自产业务。另外,相比去年年末,双业务毛利率均实现上升,自产业务毛利率提升2.04pcts,代理业务毛利率提升1.53pcts,综合毛利率提升7.51pcts。 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下游需求上升明确,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军工元器件作为信息化发展中的主要载体,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公司研发费用快速上升,产品品类进一步丰富费用方面,公司销售费用为(0.31亿元,-5.62%),管理费用为(0.50亿元,+23.41%),财务费用为(0.02亿元,去年同期为-0.06亿元)。销售费用的下降主要由于公司将销售人员提成及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用计入公司营业成本项目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一方面系鸿远苏州投入生产后人工费用、办公楼折旧费用、一次性宣传费用以及办公电脑等低值易耗品领用增加,另一方面系公司业绩增长较快,计提的绩效奖金增加。公司2021年新增多项研发项目叠加鸿远苏州投产后开展项目研发工作,研发费用(0.24亿元,+68.88%)上升明显。公司在军用大功率射频微波多层瓷介电容器、交流滤波器、滤波器组件等产品和民用高Q 多层瓷介电容器的开发均实现产品突破,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品类。 公司规模扩大,备货积极,但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承压公司存货(2.73亿元,+14.23%)的提升主要由于收入规模扩大以及鸿远苏州的瓷介电容器生产线投产,所需的原材料等相应备货增加所致。另一方面,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9.60亿元,+67.38%)的上升成为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0.17亿元,去年同期为0.13亿元)承压的主要原因。 自产业务在军、民领域产品研发均出现突破公司自产业务产品主要包括多层瓷介电容器以及直流滤波器,其中多层瓷介电容器包括片式多层瓷介电容器、有引线多层瓷介电容器以及金属支架多层瓷介电容器等。产品聚焦高端领域,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船舶、智能电网等行业,满足高可靠及工业控制领域对产品的应用要求。 ①自产业务军用领域: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了大功率射频微波多层瓷介电容器、交流滤波器、滤波器组件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品类,其中,大功率射频微波多层瓷介电容器已实现小批量供货。同时,公司研发的射频干扰滤波器正在开展宇高技术攻关,多型号定制化滤波器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②自产业务民用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民用高Q 多层瓷介电容器的开发,并在军用单层瓷介电容器、金端多层瓷介电容器的技术基础上开发了民用芯片瓷介电容器。公司通过产品组合提供整体的射频微波类电容器应用的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射频功放设备、氮化镓芯片匹配、光模块、射频微波组件等领域。未来公司将重点向光通信、5G/通信基站、轨道通信、核磁医疗、广播电台等领域推广。 代理业务与客户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公司代理多个国际知名厂商的多条产品线,产品品类主要为电容、电阻、电感、射频器件、分立器件、功率器件、存储器件、连接器、集成电路等多种系列的电子元器件,以被动电子元器件为主。产品主要面向工业类及消费类民用市场,覆盖了汽车电子、轨道交通、新能源、智能电网、5G通讯、消费电子、医疗电子、工业/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公司近年来通过不断增加行业内优质电子元器件生产商代理经营资质,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帮助生产厂商迅速将产品导入市场。 公司顺应国家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大势,加快募投项目和其他项目的投资与建设现已逐渐形成以北京、苏州、成都三个产业基地为区域核心,聚焦各自产业资源及优势,加大 北京生产基地特种瓷介电容器新品的开发力度,加速苏州生产基地核心产品瓷介电容器从材料到产品的全面系列化、国产化、产业化建设进度,加快成都产业基地新产品线的布局及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已部分投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线产能爬坡速度,实现多层瓷介电容器产量50,609.60万只。 同时加速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项目、直流滤波器项目、营销网络及信息系统升级项目的建设。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项目及直流滤波器项目投入募集资金3.16亿元,营销网络及信息系统升级项目投入募集资金2,831.26万元,补充流动资金1.51亿元,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4.95亿元。 股权激励激发企业内在活力,股票回购增强投资者信心。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上市后的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定向发行的形式向公司(含子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共99人合计授予92.80万股A 股普通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总股本的0.40%,授予价格为每股61.34元。激励计划的解除限售考核年度为2021-2023年三个会计年度,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为:以2020年度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为基数,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9%、120%或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5%、76%、128%。 我们认为股权激励将充分激发企业内在活力,稳固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公司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对公司股份进行了回购。截至2021年7月31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335,066股,占公司总股本232,404,000股的比例为0.14%,回购成交最高价为115.00元/股,最低价为112.82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825.50万元(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均价约为114.17元/股。公司股票回购进一步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的同时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高可靠MLCC 主要的生产厂家之一,在产业链、技术研发、产能、核心客户等方面具备一定行业优势,已连续八年入围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百强。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下游需求上升明确,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军工元器件作为信息化发展中的主要载体,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8亿元,11.80亿元和14.98亿元,EPS 分别为3.82元,5.08元和6.45元,对应PE 分别为45.9、34.6、27.2倍。基于公司所处行业地位以及产品未来发展前景,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02.46元/股,分别对应2021-2023年PE 53.0、39.9、31.4倍。 风险提示:自产军用产品降价的风险;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京东方A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9 6.97 -- -- 7.65 8.05%
7.53 8.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预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5.53亿元,+16.80%),归母净利润(50.36亿元,+162.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70亿元,+328.87%),综合毛利率(19.72%,+4.54pcts)。2021Q1,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50-52亿元,同比上涨782%-818%。 投资要点:公司221020Q1业绩超预期,未来将致力于“1+4+N”航母事业群战略。公司深耕显示器件行业多年,现已打造了从面板到模组到整机再到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显示屏出货量全球第一。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5.53亿元,+16.80%),归母净利润(50.36亿元,+162.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70亿元,+328.87%)。 2021Q1,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50-52亿元,同比上涨782%-818%。2020年,行业供需格局持续偏紧,面板价格连续提升,促进毛利率上行,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关口。2021Q1,行业景气度持续,公司业绩大幅提升。需求层面,远程办公、线上服务、居家娱乐等应用市场进一步扩大,IT、TV类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供给层面,短期由于玻璃基板、驱动IC等原材料供应紧张,导致行业有效供给产出环比有所下降,半导体显示行业供需紧张进一步加剧。长期来看,疫情导致竞争格局重构,随着行业整合的进行,预计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供需结构将得到改善。2020年公司实施了首个股权激励计划,其中研发岗位和市场岗位的人员超过80%,并确立了成为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物联网创新企业战略目标,且基于战略思考建立了以显示和传感为核心能力,向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和物联网各场景价值链延伸的“1+4+N”航母事业群。总体来看,我们认为面板的供需紧张还将持续,未来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费用方面,公司2020年销售费用(31.38亿元,+7.53%)和管理费用(62.04亿元,+18.96%)有所增长,财务费用(26.50亿元,+32.90%)同比增幅较大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公司偿还账面可换股的债权,财务费用降低所致。研发费用(76.23亿元,+13.77%)持续增长,公司柔性AMOLED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评北京市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且专利布局能力持续提升,年度新增专利申请超9000件。 为应对下游的持续需求,公司积极备货,存货(178.75亿元,44.20%)快速上升。另外,由于显示行业设备折旧金额较高,公司2020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392.52亿元,+50.49%)高于净利润(45.28亿元,由负转正)。公司业务由“1+4+N”航母事业群展开,业务分为五大板块。公司以1个半导体显示业务为增长的主航道,倾斜资源重点发展4个高潜力业务,主要包含智慧医工事业、智慧系统创新事业、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MiniLED事业,并融入到N个场景中,包括智慧车联、智慧零售、智慧金融、工业互联网等。 显示事业出货量全球第一,运营效率不断提升。2020年,显示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319.71亿元,+16.03%),占比97.36%。目前公司已打造了从面板到模组到整机再到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其显示屏出货量和销售面积市占率位于全球第一。其中创新应用、OLED、整机产品销售增速亮眼,创新应用产品2020年销量同比增长超60%,穿戴、ESL、电子标牌、拼接、IoT金融应用市占率居全球第一;柔性OLED产品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00%;TV整机中国区销量同比增长超145%。与此同时,公司完成中电熊猫南京8.5代和成都8.6代液晶产线收购,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及产能优势,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北京8.5代线、合肥10.5代线、武汉10.5代线良率不断提升,重庆8.5代TFT-LCD生产线持续产品小型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提升综合实力,预计未来面板供需依旧紧张,公司营收和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带动业绩增厚。 。与医院进行深度合作,数字化医疗持续推进。2020年,智慧医工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5.22亿元,+12.15%),占比1.12%。公司智慧医工事业为健康医疗专业服务模式,将科技与医学结合,重点打造健康管理、健康科技、数字医院、科技服务四大核心业务。公司与医院多方位合作,在急救与慢性病医疗方面实现数字化模式。 公司携手北京急救中心实现信息的同步流转,并与北医三院共同推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新模式。通过公司的数字化服务,合肥医院门诊量和出院量同比分别增长120%和200%,手术量同比增长超185%。公司与医院的合作还将加速,数字化医疗不断促进医疗资源运转效率的提高,未来智慧医工事业板块规模将持续扩大。 落地多个创新中心,智慧系统创新事业进入快速成长轨道。2020年,智慧系统创新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3.28亿元,+61.72%),占比0.98%。公司创新中心布局取得较大突破,已落地重庆、成都等多个创新中心。 城市美化方面完成成都金融城双子塔、武汉万达广场等城市亮化工程。智慧园区方面,公司与陶文旅集团合作打造新一代样板街区,与环球影城合作打造国际顶尖主题公园。智慧交通打造了包括太原地铁2号线在内的多个标杆项目。随着公司合作方式的不断拓展,智慧系统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取得突破,与多家海外客户建立合作。2020年,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98亿元,+90.95%),占比0.09%。其中医疗影像、智慧视窗等业务实现整体快速增长。医疗影像业务出货量同比增长超70%,海外市场实现客户扩容,韩国市场出货同比增长超30%,并与欧美医疗设备龙头企业及全球第一大探测器企业建立合作。智慧视窗业务完成京雄观光区、京张观光区、磁悬浮等项目交付,并主导编制完成了电子染色玻璃国家标准,为进一步实现业务突破奠定基础。 Mini--DLED是航母事业群重要一环。公司整合优势资源,提前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建立Mini-LED事业,作为航母事业群重要一环,并在产品、技术、市场多领域取得突破。公司75英寸玻璃基双拼背光产品已向多家品牌客户进行推广,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台最大针刺式固晶机装机并调试完成,固晶速度大幅提升。玻璃基直显侧面线路、固晶和组装等瓶颈技术开发完成,P0.9AM玻璃基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稳步推进中。由于Mini-LED背光技术使LCD的性能显著提升,帮助其进一步缩小在高端IT和电视市场与OLED的性能差距,因此我们看好其发展前景和未来的收益能力。 投资建议考虑到现阶段整机厂库存持续偏低,面板需求端淡季不淡,叠加玻璃基板和驱动IC缺货仍在持续,我们判断面板的供需紧张将贯穿2021。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具备人才和技术优势,预计未来业绩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34亿元、180.76亿元和224.19亿元,EPS分别为0.45元、0.52元和0.64元,对应PE分别为14.8、12.7、10.3倍,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增速低于预期,全球贸易纷争存在影响。
太极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1-04-16 20.88 -- -- 22.56 7.07%
23.77 13.84%
详细
事件:公司4月10日公告,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5.33亿元(+20.81%),归母净利润3.69亿元(+9.94%)。新签合同额达到171.88亿元(+50.37%);拟10股派发现金红利1.91元(含税)。 投资要点:网络安全与自主可控业务高速增长,新签合同锁定未来发展预期。公司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新基建,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有效降低疫情对经营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的同时,营收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从收入来看:(11)受益于信创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网络安全与自主可控业务实现营收31.22亿元(+71.11%),营收占比达到36.58%,历史上首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权重;(22)系统集成实现营收29.88亿元(-3.55%);(33))智慧应用与服务实现营收16.14亿元(+11.89%);(44)云服务实现营收6.76亿元(+8.10%);(55)其它业务实现营收1.33亿元(+82.61%)。公司年度新签合同达到171.88亿元(+50.37%);其中信创业务新签合同近70亿元,单一法人市场排名第一。公司网络安全与自主可控业务开始成为第一大收入板块,智慧应用与服务、云服务业务稳定增长,毛利率较高(64.86%)的其它产品业务营收接近翻番式增长,毛利率较低的系统集成业务营收占比(35.02%,-8.84pcts)开始明显下降。根据收入结构出现的积极变化,我们认为,公司已经开始从传统的系统集成商向信创平台服务商进化,8171.88亿的新签合同、高毛利率的非系统集成业务占比大幅提升,均稳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基本盘。 研发费用投入创历史新高,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表现亮眼,整体经营质量向好。报告期内,主要受网络安全与自主可控业务成本同比+82.54%(较此业务同期营收增速+11.43pcts),叠加其它产品业务成本同比+357.46%(较此业务同期营收增速+274.85pcts),造成公司营业成本同比+23.73%(较同期营收增速+2.92pcts),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为22.69%(-1.83pcts)。在疫情影响下,销售、管理费用较同期营收增速分别-4.82pcts、-22.24pcts;研发费用增速+83.15%,绝对值与增速均创历年来新高;财务费用同比+133.32%,主要是银行贷款及贴现利息支出增加及可转债计提本期利息所致。存货、合同资产、合同负债增速较快,主要是经营规模扩大在施项目增加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达到10.08亿元(+483.63%),达到同期归母净利润的近三倍,创历史最佳表现。我们认为,在公司营收结构出现重大调整的前提下,短期内营业成本有所上升属正常现象;研发费用投入创历史新高,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技术基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表现亮眼,显示公司整体经营质量向好。 “云++数++应用++生态”商业模式确立,信创业务稳定未来发展增量。公司数字政府业务“云+数+应用+生态”的一体化数据商业模式确立,“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数字政府解决方案助力政府部门构建政务服务和监管大数据体系。继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之后,公司数字政府解决方案在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山西省、海南省、湖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多个省市以及公安、交通、文旅、医疗等纵深行业得到了良好应用。公司智慧城市IOC运营模式逐渐成熟并成功推广至大连金普新区,天津中新生态城IOC项目被列为世界智能大会的永久性展示基地。 公司开发的北京数据交易平台,针对公共数据及社会数据,结合首都的独特优势进一步促进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探索登记、评估、开放、交易、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数据流通机制,推动数据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同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最终实现数据价值的释放。 在数字企业领域,公司与国家电网、中国华能、京能集团、浙能集团等先后达成合作,建设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电厂、数字煤矿、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大数据综合安全管理等平台项目。中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设备上云解决方案供应商遴选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遴选项目》两个项目,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持续发力。在数字军队领域,协同十五所共同推进“数字军队”业务转型发展,全面参与全军综合业务,在装备管理、试验鉴定、专项运维、智慧军营、边海防均有较大突破。信创业务全年签单近70亿元,单一法人市场排名第一,江西项目创市场最大单体记录,陆续获得信创实力企业荣誉及信创工委会卓越贡献成员单位等荣誉,在信创市场的领先地位得到行业高度认可。我们认为,20200年是国家信创落地元年,未来大量项目持续落地实施的确定性较强;公司“云++数++应用++生态”商业模式确立,信创业务或将保障其未来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电科明确“千亿太极”战略规划,公司被定位为集团网信事业核心产业平台。中国电科将太极股份定位为集团网信事业核心产业平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动力量,大力扶持公司发展,不断为其发展注入新的业务资源。在中电太极子集团的2021年工作会报告中,明确围绕“国家和军队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总体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提出了确保高质量完成的年度15项重点任务。其中,前七项任务均与太极股份相关,包括“明确千亿太极发展路径”、“加强太极股份公司市值管理”、“围绕产业链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完成资本布局”等字样。太极股份2020年实现营收占据中电太极子集团的接近80%,太极股份的发展在中国电科的战略规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中国电科明确“千亿太极”战略规划、公司被定位为集团网信事业核心产业平台等,说明世界500强的中国电科未来或将太极股份作为继海康威视之后的另一个重要支持发展方向。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太极股份2020年新签合同171.88亿元(+50.37%),其中信创业务新签合同额近70亿元,稳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基本盘;中国电科明确提出“千亿太极”战略规划,未来或将太极股份作为继海康威视之后的另一个重要支持发展方向。预测太极股份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7.83亿元、130.16亿元和154.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0亿元、5.53亿元、6.5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太极股份0.78元、0.95元、1.1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倍、22倍和19倍,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给予公司2021年35倍PE估值,对应股价27.30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展不达预期,政策风险,业务创新风险。
斯达半导 计算机行业 2021-04-12 187.96 229.95 63.43% 223.00 18.45%
343.50 82.7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3亿元,+23.55%),归母净利润(1.81亿元,+33.5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5亿元,+29.64%),综合毛利率(31.56%,+0.95pcts)。 投资要点:公司各细分领域营收实现稳步增长。公司的主要产品为IGBT模块,是工业控制及自动化领域的核心元器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家用电器等领域。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根据IHSMarkit2020年报告,公司2019年度IGBT模块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国际排名位列第七,中国企业中排名位列第一。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3亿元,+23.55%),归母净利润(1.81亿元,+33.5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5亿元,+29.64%)。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在各细分行业营收均实现稳步增长:①工业控制和电源行业实现营收(7.07亿元,+21.61%);②新能源行业实现营收(2.15亿元,+30.38%);③白色家电及其他行业实现营收(0.38亿元,+25.18%)。 公司小功率模块销售数量增长迅速,导致公司销售模块数量增幅(25.21%)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23.61%)。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50亿元,+15.20%)上升叠加银行承兑贴现减少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6亿元,由正转负)。近年来公司技术水平不断升级,受益于我国国产替代的进程加速,未来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公司加大研发支出,强化技术优势。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1491.65万元,-2.41%);管理费用(2531.09万元,+6.12%);财务费用为-133.12万元,其变动主要由于IPO募集资金到位后,偿还部分短期贷款,利息支出减少所致;研发费用(7706.66万元,+42.73%)大幅增加。公司将不断强化技术优势,目前应用于下一代BSG的车规级功率组件开发顺利进行。根据公司经营计划,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结合市场需求开发更多车规级SiC功率模块和自主的车规级SiC芯片。与此同时,公司将利用第六代FieldstopTrench芯片平台及大功率模块生产平台,研发应用于轨道交通和输变电等行业的3300V-6500V高压IGBT产品。 公司燃油车、新能源车功率器件大批量配套,加码SSCiC模块为未来业绩增长蓄能。2020年,公司应用于燃油车微混系统的48VBSG功率组件实现大批量装车应用,累计配套超过10万辆节能燃油汽车。同时,公司生产的汽车级IGBT模块合计配套超过20万辆新能源汽车,并新增多个国内外知名车型平台定点,在车用空调,充电桩,电子助力转向等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份额进一步提高。公司车规级SGTMOSFET研发成功,预计2021年开始批量供货。另外,公司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规级SiC模块获得国内外多家著名车企和Tier1客户的项目定点,将对未来车规级SiC模块销售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根据公司发布的定增预案,公司拟建设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和Si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形成年产36万片功率半导体芯片的生产能力。公司产能的扩张将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巩固并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综合竞争力,为长期发展蓄力。 股权激励提升公司竞争力。公司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为118人,并在授权日起满12个月后分三期行权,每期行权的比例分别为30%、30%、40%。此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以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2021-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40%、60%。公司推出股权激励将有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公司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实现。 投资建议由于IGBT对设计及工艺要求较高,而国内工艺基础薄弱且企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因此IGBT市场长期被大型国外跨国企业垄断。2021年,国家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集中优势资源攻关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等行业,重点指出需要攻关IGBT和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国产替代。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具备人才和技术优势,近年来业务逐步实现多元化领域渗透,预计未来业绩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亿元、3.47亿元和4.74亿元,EPS分别为1.59元、2.17元和2.96元,对应PE分别为117.4、86.2、63.0倍,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32.20元/股。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增速低于预期。
中国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1-03-31 53.44 41.15 40.97% 56.81 6.23%
67.99 27.2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08亿元,+27.30%),归母净利润(0.68亿元,+10.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0亿元,-16.46%),综合毛利率(30.93%,-3.51pcts)。 投资要点:因疫情原因未达到先前营收目标,今年再战0100亿元目标。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拥有完整的从操作系统、中间件、安全产品到应用系统的业务链条,覆盖税务、电子政务、交通、知识产权、金融、能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客户群涵盖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等机构部门。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08亿元,+27.30%),归母净利润(0.68亿元,+10.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0亿元,-16.46%),综合毛利率(30.93%,-3.51pcts)。从行业角度出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比传统的制造业要小,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但由于部分政府项目从立项到签订合同的周期明显加长,一些信息化水平较低的行业需求不成熟,部分用户需求变更频繁等因素,导致交付周期延长。此外,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项目招投标工作较原计划滞后开展,给相关业务进展造成一定影响,未达到此前提出的年营业收入100亿元的目标。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端年,公司将紧紧围绕国家和中国电子的战略部署,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且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公司三大板块营收均有增长,行业地位稳固。2021年公司计划围绕“引领全球数字化变革”为发展愿景,加快推进产品化转型发展的进程。 ①自主软件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3亿元,+31.98%),毛利率(74.55%,+4.48pcts),主要包括以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产品,以“1+7”为代表的网信产品,以数字调度系统、通信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铁路隧道应急系统为代表的铁路专用产品,以中软防水坝为代表的数据安全产品等。目前,公司基于“PKS”技术体系,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网信产品,采用“1个支撑平台+7个标准应用+轻代码定制”模式,助推项目型交付到产品型交付转变。 ②行业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19亿元,+38.76%),毛利率(10.02%,-1.26pcts),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知识产权、轨道交通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信息系统集成、国产软硬件产品改造升级等业务。在国家积极推动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新形势下,公司以地铁AFC建设带动交通数字化业务开展,通过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地铁乘客服务和运营智能化水平,包括互联网购票业务、人脸支付业务、虚拟货币支付、数字全景、数字运维、客流分析、能耗分析等业务。目前公司正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城市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据运维服务。 ③服务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72亿元,+4.65%),毛利率(61.02%,-2.28pcts),主要围绕税务行业的信息系统运维、金融监管等业务。公司的税务系统在局端业务和纳税服务方面均有布局,完成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开发、试点推广工作和个税系统扩容集成项目交付工作并针对中小微企业打造了“企税银”综合协同平台。 另外,公司在金融监管业务方面与各地监管分支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在金融机构端持续发力,研发新一代统一监管报送平台,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有望成为未来监管业务新的增长点。 四季度扭亏为盈,费用变化体现行业景气度回暖。2020年后半年公司存货快速上升,并在年末达到(17.10亿元,+51.87%)。由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1.57亿元,+53.20%)余额较大,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81亿元,-81.70%)同比出现较大降幅。费用方面,公司销售费用(2.91亿元,+33.95%)和管理费用(5.25亿元,+8.84%)的增长主要由于业务量的提升,且主要集中于四季度。2020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70亿元,+93.38%),归母净利润(6.18亿元,+101.13%)。四季度单季度营业成本(36.80亿元,+114.45%)同比大幅上升,且单季销售费用(1.14亿元,+70.15%)的增加幅度较大,主要由于销售人员投入增多。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四季度的好转基于信创市场景气度回暖,有望持续带动今年业绩的提升。 银河麒麟操作系统0V10取得重大突破,行业地位持续巩固。公司子公司麒麟软件不断完善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品生态体系,并提供安全可信、技术先进、生态丰富的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着力打造通用操作系统、云端操作系统、前端操作系统三类产品线。子公司麒麟软件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145.80%),业绩显著增长。公司业务线条加速了与CPU、BIOS、整机、外设等的适配工作,适配的软硬件产品数量超过五万款。报告期内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取得重大突破,行业地位持续巩固,市场位势保持领先,是国家信息化网信建设的实力服务商,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另外,2020年,麒麟软件在18地新设立全资子公司,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对于支撑公司网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投资建议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当今我国经济转型期已成为重要支撑力量和发展新动力,将迎来战略机遇期。公司将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互联网+、大数据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结合自身业务布局前行。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稀缺性较强,未来业绩有望随着信创产业的放量而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4亿元、1.00亿元和1.11亿元,EPS分别为0.17元、0.20元和0.22元,对应PE分别为310.6、263.6、263.1倍,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9.70元/股。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30 126.17 148.77 355.79% 140.30 10.87%
139.89 10.8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亿元,+61.22%),归母净利润(4.86亿元,+74.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71亿元,+86.88%),综合毛利率(46.75%,-3.73pcts)。 投资要点:下游需求增量明显,自产、代理业务双爆发。公司是以MLCC为主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亿元,+61.22%),归母净利润(4.86亿元,+74.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71亿元,+86.88%),综合毛利率(46.75%,-3.73pcts)。营收的增长主要由于公司产能的提升和产品品类的扩充,与“十三五”末期不断上升的下游需求相匹配。报告期间公司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毛利率较低的代理业务收入增速高于自产业务增速致使公司营业成本增速略高于营业收入增速进而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报告期间,公司或公司子公司设立和收购4家公司,继续开拓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组件的研发和生产,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为满足下游需求,公司积极备货且产销比例较高。2020年公司存货(2.15亿元,+6.71%),自产业务产品整体产销率达到95.40%,同比略有上升。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4.48亿元,+52.61%)余额较大,未来在公司回款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3亿元,-12.52%)将进一步得到扩充。 费用方面,因收入准则的变化使得销售人员提成和运输费用摊销计入公司营业成本,销售费用(0.61亿元,-16.11%)有所回落;管理费用(0.88亿元,-2.52%)的下降主要由于股份支付费用摊销结束叠加国家阶段性减免企业负担的三项保险费用;报告期内,财务费用为-0.09亿元,当期利息收入的增加和费用的减少导致财富费用的变动。另外,公司积极投入研发项目,研发费用(0.45亿元,+40.82%)大幅增加,公司瓷料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强了公司在瓷介电容器领域的技术深度,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可控能力,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射频微波电容器和单层瓷介电容器的生产。 电子元器件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自产业务收入创新高。公司自产电子元器件主要为瓷介电容器和直流滤波器等产品,下游集中在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等为核心的军用领域。2020年公司自产业务营业收入(8.86亿元,+50.58%),占比52.13%,其中多层瓷介电容营业收入(8.75亿元,+50.41%),占比51.48%,毛利率(80.05%,+0.97pcts)直流滤波器营业收入(0.11亿元,+65.01%),占比0.64%,毛利率(68.01%,-2.11pcts)。2020年正值十三五规划最后一年,订单大规模释放。公司自产业务前五名客户分别为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电子科技集团、航空工业集团以及兵器工业集团,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61亿元,+49.64%),占自产业务收入的74.60%。与此同时,自产业务新增客户100余家。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项目及直流滤波器项目基建主体工程已竣工启用,部分生产线已投产,预计可实现多层瓷介电容器产能7亿只/年。与此同时,公司的高性能镍电极用电容器陶瓷材料技术已经拥有批量生产能力,且实现了单层瓷介电容器、射频微波电容器、金端电容器以及小尺寸高可靠滤波器等产品的量产和销售。随着国家对强军目标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将不断深化,电子元器件市场将不断扩大,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代理业务收入爆发式增长,前五大客户需求量显著提升。2020年公司代理业务营业收入(8.08亿元,+74.87%),占比47.53%,毛利率(10.08%,-3.74pcts)。公司代理产品主要为国际知名厂商的电容器、电阻、滤波器等,重点布局新能源、消费电子、工控、医疗电子、5G通讯、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前五名客户分别为京东方、锦浪科技、中车股份、金风科技以及爱士惟新能源,2020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4.99亿元,+139.41%),占代理业务收入的61.73%。公司在主要客户稳固的同时,新增与比亚迪、东微电子等品牌的合作,逐渐开拓收入的新增长点,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我国MLCC行业领先企业,在自产业务收入稳固提升的同时代理业务收入得到爆发式提升。我们认为随着“十四五”的发展,对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将不断提高,上游电子元器件需求将实现规模性提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7亿元、9.03亿元和11.08亿元,EPS分别为3.01元、3.90元和4.79元,对应PE分别为41.2、31.8、25.9倍,给予“买入”评级,并给予公司2021年PE50倍,对应目标价150.50元/股。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较大的风险;全球新冠疫情缓解存在不确定性。
宏达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30 64.36 74.66 228.32% 75.50 17.00%
77.00 19.6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1亿元,+65.9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84亿元,+65.12%),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34亿元,+78.68%),综合毛利率(69.15%,+2.42pcts)。 投资要点:下游需求旺盛,军、民线条双丰收。公司是以钽电容为主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2020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排名中位列第29名。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1亿元,+65.9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84亿元,+65.12%),综合毛利率(69.15%,+2.42pcts)。“十三五”末期军工订单落地叠加“十四五”初期电子元器件需求提升,进一步推进公司高可靠电容器收入大幅上升。另一方面,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外企出现停产、减产情况,大量订单转向国内厂商,民用电子元器件需求上升。公司积极应对外部影响,民品订单和收入增量明显。 费用方面,公司整体营收增加,伴随员工工资及奖金增加导致销售费用(1.79亿元,+55.08%)与管理费用(1.08亿元,+56.14%)大幅增加。银行利息的减少导致公司财务费用(-229.22万元,-56.76%)的回落。报告期间,公司积极投入研发项目,研发费用(0.82亿元,+44.18%)大幅增加,目前大容量小型化金属外壳封装铝电容器、耐高温150℃高分子片式钽电容等产品项目进入批量试产阶段。 由于下游需求强劲,公司积极备货,存货(5.73亿元,+64.63%)快速上升,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4.29亿元,+44.96%)余额较大,未来在公司回款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57亿元,+210.81%)将进一步得到扩充。 电子元器件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钽电容收入创新高。2020年公司钽电容营业收入(8.57亿元,+43.14%),占比61.20%,其中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营业收入(4.94亿元,+42.77%),占比35.28%,毛利率(81.22%,+2.43pcts);固体电解质钽电容营业收入(3.63亿元,+43.65%),占比25.92%,毛利率(56.07%,+0.03pcts)。公司作为国内军用钽电容核心生产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和兵器等军工领域。 2020年正值十三五规划最后一年,订单大规模释放,高能混合钽产品全年营业收入接近5亿元,再创新高。另一方面,由于海外疫情造成的部分企业停产、减产叠加5G通信、人工智能等行业崛起加大了对民用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导致供需不平衡,引发电容器价格上涨,大量订单转向国内厂商,公司民品业务受益。另外,公司加大对民用钽电容的投入。 2020年3月公司在湘乡投资建设了以钽电容为主的民用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扩产后公司营收将得到进一步增长。目前我国的安全实力与经济实力相比还不匹配,“十四五”作为实现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关键时期,下游军品有望大规模列装。随着国家对强军目标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将不断深入,电子元器件市场将不断扩大,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非钽电容业务增速强劲,陶瓷电容、微电路模块业务为公司带来新动能。2020年公司非钽电容营业收入(5.44亿元,+121.76%),占比38.80%。公司2014年开始布局多层陶瓷电容器,主要研发具有代表性的高Q、竖向金电极产品等高端化、差异化的产品。2020年,陶瓷电容器营业收入(1.22亿元,+62.19%),逐渐成为公司成长的新动力。与此同时,微电路模块营业收入(1.14亿元,+109.43%)大幅增加,为业绩上涨提供有力支撑。另外,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和扩产的方法,逐步扩充公司产品品类和产能,为实现规模化升级打造基础。2020年公司通过收购成都卓芯,引入制射频芯片等产品,并投资建设株洲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扩充MLCC、SLCC、环形器隔离器、电源微电路模块等几大类产品产能,未来非钽电容收入将进一步提高。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钽电容行业领先企业,近年来在主业地位稳固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收入爆发点。我们认为随着“十四五”的发展,对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将不断提高,上游电子元器件需求将实现模性提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亿元、8.54亿元和10.16亿元,EPS分别为1.63元、2.14元和2.54元,对应PE分别为40.0、30.4、25.6倍,给予“买入”评级,并给予公司2021年PE47倍,对应目标价76.61元/股。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较大的风险;全球新冠疫情缓解存在不确定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