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董海军

首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10522090001。北京大学硕士,2020年8月加入首创证券...>>

20日
短线
6.25%
(--)
60日
中线
18.7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能源行业 2023-11-23 -- -- -- -- 0.00%
-- 0.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1.19亿元,同比增长39.38%,实现归母净利润50.77亿元,同比增长111.34%。2023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7.36亿元,同比增长41.25%,实现归母净利润15.37亿元,同比增长35.67%。 产能快速增长,全球化、一体化布局加深。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了其全球品牌和渠道优势,以及在经销分销市场的强大地位,实现了光伏产品业务的迅速增长。公司对全球组件需求持乐观态度,积极进行产能全球化、一体化布局,在阿联酋布局垂直一体化大基地,包括5万吨高纯硅料、30GW晶体硅片和5GW电池组件,预计2023年底公司硅片产能达到50GW;电池产能达到75GW,其中N型电池产能达到40GW;组件产能达到95GW。 品牌、渠道优势凸显,N型占比及硅片自供率提升,综合成本有望下降。 在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其全球品牌、渠道优势以及在分销市场的竞争优势,迅速推动了光伏产品业务的发展,光伏组件、支架和分布式系统的出货量相较去年同期都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时,公司逐步释放了自产N型硅片产能,N型TOPCon组件产品销售占比也得到显著提高,两者将共同推动公司组件产品综合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精益求精的工艺提升,公司i-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和组件量产功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产品+解决方案双驱动,光伏+储能一体化。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拓展了储能产品线,持续扩大了国内和海外市场份额,公司储能产品的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实现了显著增长。在未来5年,公司将把储能业务和光伏业务置于同等重要地位,积极推动公司大储和户储业务协同发展。在产能方面,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储能电池、直流电池舱以及交直流产品组合的产能将达到12GWh,至2024年二季度末,这一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25GWh。储能和光伏业务具有高度的用户重叠度,而公司在光伏产品销售方面拥有明显的品牌、渠道和全球化优势,有利于推动光伏+储能一体化进程。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2/77.0/99.5亿元,对应PE为9.6/8.6/6.7倍。我们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
通合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03 22.50 -- -- 26.32 16.98%
26.32 16.98%
详细
事件:通合科技发布三季报,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同比+49.6%;实现归母净利润3053.40万元,同比+62.24%。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1亿元,同比+54.08%;实现归母净利润6643.55万元,同比+233.62%。 2点评:充电模块收入大幅增长,营收、利润逐季提高。在充电模块收入快速增长推动下,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实现同比增长+54.08%。同时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逐季提高,不断向好。公司Q1/Q2/Q3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9/2.11/2.71亿元,Q2/Q3环比均实现增长77.9%;Q1/Q2/Q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16/0.20/0.31亿元,Q2/Q3环比均实现增长27.7%。 高功率充电模块占比提升,盈利能力增强。公司今年30kW、40kW产品占比持续提升,且30kW、40kW产品毛利率较高,具有良好的产品吸引力,随着市场发展,20kW产品占比有望进一步降低。公司盈利能力同步增强。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2.1%/11.0%,分别同比提升3.2/6.0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新增车桩比仍较高,利好公司充电电源业务发展。 截止2023年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64.2万台,同比增加70.3%。2023年1-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43.2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27.8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6,充电基础设施依旧存在较大缺口。公司目标成为全球充电模块市场的领跑者,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深厚的市场积累,收入利润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测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2/1.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7.9%/26.8%/40.6%;对应PE分别为43/34/24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充电模块竞争加剧;充电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电网及航空航天相关业务增长不及预期等。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21 21.44 -- -- 21.50 0.28%
21.50 0.28%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8.98亿元,同比增长10.09%,实现归母净利润45.36亿元,同比增长55.50%。 2023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79亿元,同比下降5.74%,实现归母净利润22.83亿元,同比增长42.13%。 出货稳定增长,先进产能持续释放。2023H1公司产销规模同比提升56%,其中光伏硅片和组件出货量持续攀升,实现营业收入269.66/52.08亿元,占比高达77.27%/14.92%。在晶体环节,随着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产能投放,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单晶总产能提升至165GW,2023年末预计产能提升至180GW;在晶片环节,年产25GW高效太阳能超薄硅单晶片智慧工厂项目和年产30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项目相继达产,G12先进产能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球一体化布局助力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坚持全球化竞争优势路线,与VisionIndustriesCompany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沙特阿拉伯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打造其首条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链。Maxeon在IBC电池-组件、叠瓦组件方面具有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优势,以及完善的海外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体系,将进一步协助公司未来海外业务的加速发展。 “叠瓦+G12”全面迭代,工业4.0柔性制造提升综合竞争力。公司坚定“叠瓦+G12”双平台差异化技术与产品路线,持续自主技术创新积累Know-how工艺,推动工业4.0制造方式加速转型,公司在江苏地区投产的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实现9GW产能,在天津地区投产的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一期)实现3GW产能,二期项目正在加速实施中,公司实现了“G12+叠瓦”3.0产品的全面迭代。依托G12与叠瓦双平台技术优势和柔性制造能力,公司组件的制造水平和产品力将进一步增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8/115.9/136.1亿元,对应PE为9.8/8.6/7.3倍。我们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
科士达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9-20 27.26 -- -- 29.08 6.68%
29.62 8.66%
详细
事件:科士达发布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23亿元,同比+85.56%;实现归母净利润 5.01亿元,同比+129.8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89亿元,同比+145.92%。 点评: 加大海外业务拓展,海外业务表现亮眼。在全球化进程中着力开拓布局海外市场,推进全球化公司品牌形象建设,构筑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业绩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对海外销售渠道的拓展力度,实现海外主营业务收入 18.52亿元,同比增长 178.71%。海外业务营收规模扩大的同时,主营业务收入中海外业务占比达到65.60%,较去年全年提升 21.93个百分点,表现亮眼。 增大技术研发投入,光伏及储能业务增长可观。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0.95亿元,同比增长 47.35%。新能源光伏及储能系统产品方面,公司在更高系统效率、更低系统成本、高安全可靠性、光储融合、主动支撑电网等方面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在细分市场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在国内大型光伏电站、工商业/户用分布式光伏及储能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在欧洲等主要市场进行深度布局,整体出货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光伏及储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4.97亿元,同比增长 290.96%。 持续提升海内外竞争优势,业绩有望进持续提升。公司采用“大渠道+大行业+大客户+大项目”的销售模式,依托遍布全球的客户网,持续强化核心渠道建设,支持有实力的客户做大做强,与科士达共同成长壮大。 在国内,公司依托公司在全国强大的营销网络,加强与各地当地资源的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积极开发新客户;在海外,公司将持续完善海外分支机构和营销网,不断加强本土化的销售、服务团队建设,截至目前,公司已建立 17家海外分支机构及分子公司,并根据海外目标市场筹划新增分支机构,为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在行业需求增长及海内外市场共同驱动下,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测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13.1/1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0.9%/41.6%/41.1%;对应 PE 分别为 17.7/12.5/8.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数据中心及储能等领域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公司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盈利降低等。
隆基绿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20 26.45 -- -- 26.52 0.26%
26.52 0.2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6.52亿元,同比增长28.36%,实现归母净利润91.78亿元,同比增长41.63%。 2023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3.34亿元,同比增长14.32%,实现归母净利润55.41亿元,同比增长45.18%。 出货稳定增长,一体化产能持续提升。2023上半年整体出货量稳定增长:其中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52.05GW,单晶组件出货量26.64GW,另有单晶电池出货量31.50GW,其中HPBC电池出货约1.5GW。产能方面,2023上半年鄂尔多斯46GW、丽江(三期)年产10GW单晶硅棒、硅片项目已实现投产,预计23年底硅片、组件产能分别达到190GW和130GW。另外,公司持续加码电池产能,西咸乐叶年产29GW和泰州乐叶4GW单晶电池项目加快爬坡,预计23年底硅片/电池/组件三环节产能将提升至190/110/130GW。 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69%,综合毛利率19.08%。公司Q2毛利率提升至20%,Q2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主要由于公司质保金计提比例调整及投资收益、汇兑收益的贡献。因公司售后服务相关能力的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调整了质保金计提最佳估计数,由较高水平调整至市场平均水平。会计估计变更使得公司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减少约9.66亿元,净利润增加约8.21亿元。另外,2023上半年,公司确认汇兑收益9.55亿元,确认投资收益26.02亿元亦显著提升了公司收益。 差异化产品构建长期竞争优势。2023年上半年,公司HBPC电池达标已成功投入量产,出货量约占上半年单晶电池整体的4.76%。随着基于HPDC技术的高功率组件新品Hi-MO的发布,公司已形成在大型地面电站市场应用的“Hi-MO5+Hi-MO7”和专注于分布式市场Hi-MO6的产品组合。此外,公司于6月份于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3.5%的转换效率,技术进步迅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1/195.7/225.0亿元,对应PE为11.6/10.2/8.9倍。我们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
能源行业 2023-09-19 -- -- -- -- 0.00%
-- 0.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493.84亿元,同比增长 38.21%,实现归母净利润 35.40 亿元,同比增长 178.88%。 2023 年 Q2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0.65 亿元,同比增长 37.18%,实现归母净利润 17.72 亿元,同比增长 144.05%,环比增长 0.24%。 组件量利双升,布一体化盈利有望增厚。报告期内,2023 年上半年公司组件出货量约 27GW,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公司累计组件出货量超150GW。随着 210 产业链生态的不断升级发展,公司大尺寸组件以其卓越的可靠性和明显的成本优势,持续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积极投资于一体化产能的建设。报告期内,公司青海基地的 20GW N 型单晶硅项目陆续投产,这标志着公司向 N 型硅产业链上游迈出了重要一步。不仅增强了公司的自主原材料供应和自给能力,还有效提升了成本竞争力,并为公司产品单瓦盈利的增厚做出贡献。 储能业务发力,跟踪支架和分布式光伏齐头并进。在报告期内,公司支架业务取得了重要突破,实现了 3.3GW 的出货量。在公司大型电站智能光伏解决方案中采取跟踪支架搭配智能跟踪技术——Super Tracker智合,充分挖掘跟踪支架发电潜能,发电量增益高达 3-8%,变相降低全生命周期发电成本,全球电力成本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契合。在分布式市场,公司推出“天合富家”子品牌,首次引入原装光伏系统的理念。该品牌在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安装售后以及智能运维等方面搭建了完整的体系,从而构建了数字化、全渠道的生态网络。该举措使得公司在户用光伏系统的出货量方面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 产品+解决方案双驱动,光伏+储能一体化。为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公司推出了全新一代光储电站系统。该系统整体采用 N 型双玻璃组件与跟踪支架相结合,搭载更先进的液冷储能系统,引入了自研万次循环寿命储能专用电芯,使 LCOS 成本降低 32%,通过三位一体立体化防护设计,助力系统安全运转。“210&N 高效组件+跟踪支架+储能系统”的三重驱动,助力公司继续深化光储融合,充分发挥成本、渠道、管理以及技术体系的优势,构建网源友好光储电站,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9/95.1/119.6 亿元,对应 PE 为 8.7/6.9/5.5 倍。我们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
通合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9-18 24.08 -- -- 26.32 9.30%
26.32 9.30%
详细
事件:通合科技发布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0亿元,同比+57.95%;实现归母净利润 3590万元,同比+3182.1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250万元,同比+1217.78%。 点评: 紧抓市场机遇,立足全球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飞速发展。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充电桩建设加速推进。公司紧抓市场机遇,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拓展,研发、营销和供应链三位一体相互作用,保障品质与交付。同时,聚焦全球充电模块市场,合理规划整体策略,加大资源投放力度,补充产品序列,全面开拓海外市场。 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其中充换电站充电电源实现营业收入 1.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42.74%。 总体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公司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航空航天三大战略方向“均衡发展、相互支撑”,在研发成果、产品平台、工艺路线等方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团技术研发和供应链高端制造优势,有效降低各项费用和成本支出。公司 2023年上半年总体毛利率为 31.88%,较去年同比提升 2.62个百分点,其中充换电站充电电源毛利率达 25.45%,较去年提升 19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率为 10.87%,较去年提升 10.43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缺口仍较大,利好公司充电电源业务发展。截止 2023年 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665.2万台,同比增加69.8%。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374.7万辆,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144.2万,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 1:2.6,充电基础设施依旧存在较大缺口。公司目标成为全球充电模块市场的领跑者,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深厚的市场积累,收入利润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测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2/1.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17.9%/26.8%/40.6%;对应 PE 分别为43/34/24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充电模块竞争加剧;充电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电网及航空航天相关业务增长不及预期等。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9-18 23.60 -- -- 24.94 5.68%
24.94 5.6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408.43亿元,同比增长 43.47%,实现归母净利润 48.13亿元,同比增长 182.85%。 2023年 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3.62亿元,同比增长 26.10%,实现归母净利润 22.31亿元,同比增长 134.36%。 加快全球化布局,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体现。公司组件出货稳增长,上半年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为 23.95GW,其中 Q2出货量为 12.25GW,海外占比分别为 55%和 52%。报告期内,越南 2.5GW 拉晶切片产能顺利投产,美国 2GW 组件产能将于年底或明年释放,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产能,以应对海外市场贸易壁垒,保障市场供应。目前公司已具备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能力,预计到 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扩至 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的 90%,其中 n 型电池产能将超过 57GW。公司的一体化优势减轻了上游供应风险,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N 型组件蓄势待发,电站运营持续发力。公司发布了全新 n 型组件产品DeepBlue 4.0Pro,72版型组件功率可达 630W,组件效率超过 22.5%,BOS 成本降低 1.4%-2.8%左右,LCOE 降低 0.7%-1.6%左右,较原有版型进步显著,拥有卓越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能。公司积极扩大集中式、工商业及分布式电站的开发建设规模,截至 6月底,公司持有的光伏电站规模为 1.65GW,并且形成了不同电站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强化了各环节服务配套。除主产业链外,公司也积极布局辅助材料,构建“一体两翼”业务体系架构,保障辅材供应,持续推动降本。 可转债发行提升资金实力,股权激励提振公司信心。公司实施再融资计划,于 8月完成了可转债发行工作,“晶澳转债”共募集资金 89.60亿元,将用于包头等新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助力新产品转型发展。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为:2023年、2024年、2025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95亿元、125亿元、160亿元或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 1000亿元、1200亿元、1500亿元,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对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助力公司再创辉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0/119.5/135.2亿元,对应 PE 为 8.3/6.7/6.0倍。我们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
道通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9-12 29.93 -- -- 30.50 1.90%
30.50 1.90%
详细
事件:道通科技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48亿元,同比增长 40.13%;实现归母净利润 1.89亿元,同比增长120.69%,实现扣非净利润 1.90亿元,同比增长 156.06%。 点评: 新能源充电桩产品、诊断产品收入大幅增加,带动业绩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48亿元,同比增长 40.13%,主要系新能源充电桩产品、诊断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所致。上半年毛利率为 54.12%,同比下降 4.28pct,主要系新能源充电桩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毛利率较传统诊断产品低所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 49.18%、-17.72%、0.09%,费用率分别同比增加 0.93pct、-5.41pct、-6.84pct,其中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系销售人员薪酬以及展览与业务宣传费增加所致。 充电桩新产品通过海外多国认证,市场拓展进展顺利。充电桩方面,2023年上半年,公司发布包括 AC Ultra 欧标系列、AC Lite 电商系列、ACElite CTEP & AC Ultra CTEP(符合加州商用应用场景)系列产品、DCFast PTB(德国)等新产品,以上产品快速通过了海外多国认证,包括美国 UL、CSA、能源之星(Energy Star)认证及欧盟 CE、UKCA、MID认证等,并成为国内率先符合 CTEP、NTEP 和 PTB 要求的产品。云平台方面,公司持续开发道通充电云平台相关功能,目前已构建充电运营、远程运维、充电 APP 三大产品。市场拓展进展顺利,线下销售已在多国实现了销售突破,陆续拿到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多国订单并逐步实现交付;线上销售方面,交流充电桩产品登陆全球主流电商亚马逊美国站。 新能源汽车诊断软件持续更新。新能源汽车诊断维修工具方面,新能源车诊断软件更新覆盖至 2023年,新增车型 300多个,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在动力电池诊断领域,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破了电池寿命评估算法,研发出一套完整的电池健康状态分析流程,并完成了动力电池分析平台的搭建,为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服务。 投资建议:公司汽车综合诊断产品增速改善,同时欧美新能源市场需求旺盛,新能源业务有望实现持续放量。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2.36、44.33、57.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5、4.97、6.57亿元,EPS 分别为 0.79、1. 10、1.4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供应不及预期;技术创新不及预期;境外市场经营不及预期;汇率波动。
美畅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9-05 44.23 -- -- 44.56 0.75%
44.56 0.7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1.68亿元,同比增长 40.96%,实现归母净利润 8.93亿元,同比增长 33.99%。 2023年 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74亿元,同比增长 34.59%,环比增长18.08%,实现归母净利润 5.13亿元,同比增长 34.55%,环比增长 35.38%。 金刚石线量利齐升,钨丝金刚线销量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金刚石线销量 5796.08万公里(其中钨丝金刚线 532.77万公里),同比增长 45.02%。其中二季度销量稳定增长,特别是钨丝快速放量,根据公司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指引,2023年第二季度碳钢金刚线销量环比增长 13.20%,钨丝金刚线环比增加 63.12%。由于二季度母线综合成本下降叠加钨丝出货占比快速提升,二季度综合毛利率达到 60.4%,环比增长 8.5pct。 产线效率提升,一体化延伸成本优化。截至 23年 6月,公司拟披露的“新建 257条高效电镀金刚石线生产线”已按计划全面实施完毕,同时,公司顺利实施了“单机十五线”的技改工作,公司月产能已超 1500万公里,产效率提升进一步拓宽了降本空间。另一方面,公司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在金刚线售价与前期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公司自制母线自供比例至第二季度末接近 50%,自制母线使金刚线成本降低了 25%-30%。 同时,公司规划了金刚切割丝基材项目(即黄丝项目),有助于研发更细线径新产品,促进金刚线产品降本提效,拉升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 布局钨丝母线产能,行业优势地位稳固。钨丝金刚线切割性能优于碳钢金刚线,公司积极布局钨丝领域,8月初公司公告设立陕西美畅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前布局钨丝材料研发与生产,帮助提升钨丝金刚线产品品质并快速配合新产品的开发。投产后预计公司钨丝基材年产能将达到 1200万公里,后续有望通过自研自产钨丝母线,降低钨丝母线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实力,预期公司行业优势地位稳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21.9/25.0亿元,对应 PE 为 10.2/9.2/8.1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售价快速下跌。
英维克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9-04 27.50 -- -- 29.59 7.60%
29.59 7.60%
详细
事件:英维克发布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9亿元,同比+41.96%;实现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75.5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100.09%。 点评:重大中标项目陆续交付,奠定机房温控业务收入增长基础。公司近三年连续中标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及各地数据中心的机房温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在报告期内及后续阶段陆续交付,成为机房温控业务营业收入的重要基础。同时,得益于成本回落延续、公司业务优化等因素,上半年机房温控业务的毛利率同比提升4.15个百分点,达29.6%。 储能应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利好公司机柜温控业务。公司借助在储能行业的品牌优势和客户基础,持续地积极拓展国内外客户并取得显著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储能应用的营业收入约5.3亿元,为上年度同期的2.1倍左右,对公司业务的贡献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储能相关业务的持续增长,报告期内机柜温控节能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74.4%。同时,得益于成本侧的改善,机柜温控业务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3.68个百分点,达33.3%。 “新基建”和“碳中和”两大背景助力公司业绩持续提升。数据中心是新基建七大领域的重要基础,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相关部门持续刷新数据中心的统筹建设、能效提升的相关政策,对存量及新建数据中心的能效均提出更高要求。“碳中和”背景下,一方面数据中心行业的能效要求、监管力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和明确;另一方面储能电站的建设需求已迎来持续高速增长,储能温控需求同步提升。两大行业需求高增有望助力公司业绩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测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5.3/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9%/34.2%/22.5%;对应PE 分别为30.4/22.6/18.5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数据中心、算力设备及储能等领域增长及散热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利润降低等。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9-04 32.12 -- -- 32.80 2.12%
32.80 2.1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740.68亿元,同比增长 22.75%,实现归母净利润 132.70亿元,同比增长 8.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6.20亿元,同比增长 1.02%。 多晶硅产能快速提升,成本优势显著。公司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加速扩能,随着永祥能源科技一期 12万吨项目投产,公司高纯多晶硅年产能已由2022年底的 26万吨提升至目前的 42万吨。报告期内,公司各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高纯晶硅销量 17.77万吨,同比增长 64%,N 型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447%,多晶硅料国内市占率达到 30%。公司坚持提质提效,管理降本,优化核心消耗指标,并挖掘上游降本潜力,目前,公司已将多晶硅生产成本控制在 4万元/吨以内,成本优势显著。 电池满产满销,技术领先持续提效提质。上半年公司电池满产满销,实现销量 35.87GW(含自用),同比增长 65%。产能方面,彭山一期 16GW电池顺利下线,TNC电池产能规模达到 25GW,双流 25GW和眉山 16GW项目预计 2024年上半年投产,24年 TNC 电池产能规模将达 66GW。同时,公司不断精进工艺水平,提质提效,报告期内,单晶 PERC 电池非硅成本较去年平均非硅成本再降 16%,TNC 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提升至 25.7%,良率超过 98%。 先进产能快速释放,组件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公司盐城、金堂组件项目已全部投产,组件年产能提升至 55GW。组件产品功率、可靠性保持行业领先,为客户提供差异化高品质产品。报告期内,公司抢抓风光大基地装机提速契机,完成组件销售 8.96GW,累计中标央国企项目容量超9GW,完成海外框架订单签约超 6GW。在国内分布式市场全面布局分销渠道网络,与多家平台客户达成合作关系,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农业板块稳定增长,“渔光一体”基地亮点突出。公司农业板块保持稳定增长,聚焦规模化“渔光一体”基地的开发建设,推出既实现水上光伏组件电量增发,又保障渔业作业的柔性支架系统建设方案。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成“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 52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 3.7GW,“渔光一体”基地成为公司业务融合新亮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4/29.7/63.0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 2.64/1.39/2.95元,对应 PE 分别为15/28.5/13.4倍。我们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装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海兴电力 机械行业 2023-09-04 25.88 -- -- 25.94 0.23%
28.86 11.51%
详细
事件:海兴电力发布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8亿元,同比+19.72%;实现归母净利润4.37亿元,同比+48.1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64.16%。 点评:本地化布局加速,公司海外业务稳健增长。公司以全球营销平台为依托,携手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持续拓宽公司业务范围,积极打造海外配电、新能源等业务的成长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海外主营业务收入12.12亿元,同比增长30.13%。其中,海外配用电业务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22.22%;海外新能源业务收入8,562.18万元,同比增长779.39%。 海外业务营收规模扩大的同时,主营业务收入中海外业务占比达到64.54%,较去年全年提升8.11个百分点,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动力。 持续降本增效,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坚持秉承总成本最低的方针,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基本完成了全球主要市场产品系列的迭代升级;同时持续推进全链条集成降本,形成了研发、采购、制造、物流等全维度协同降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供应链降本以及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整体毛利水平达到38.45%,同比增加3.48个百分点。同时受汇率影响汇兑收益增加,公司利润进一步增厚。 持续提升海内外竞争优势,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公司制定了“网内+网外”业务双轮驱动的市场策略,保障网内外业务稳步增长;在海外,公司持续深耕全球市场的同时,积极推进海外供应链本地化,同时,公司以全球营销平台为依托,持续拓宽公司业务范围,积极打造海外配电、新能源等业务的成长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已实现亚洲AMI气表解决方案项目的中标,在非洲实现配电设备和新能源渠道业务的批量供货。双轮驱动市场策略下,公司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测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9.2/10.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5%/22.8%/19.0%;对应PE分别为16.8/13.7/11.5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电网招标不及预期;海外配网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新能源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等。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3-09-04 10.76 -- -- 10.89 1.21%
10.89 1.2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536.24亿元,同比增长 60.52%,实现归母净利润 38.43亿元,同比增长 324.58%。 2023年 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4.72亿元,同比增长 62.72%,实现归母净利润 21.85亿元,同比增长 333.52%。 产能快速扩张,出货预期上调。公司 N 型产能加速投产,一体化产能水平不断提升。预计至 2023年末,硅片、电池片、组件有效产能将达到85GW、90GW、110GW,N 型电池产能占比将超过 75%。23年 5月,公司拟在山西规划建设年产 56GW 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将成为目前已规划行业最大的 N 型一体化生产基地。同时,公司坚持全球布局,积极拓展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海外产能持续领先,预计 2023年年底在东南亚拥有超 12GW 的硅片、电池片、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公司也在积极关注包括美国 1GW 组件在内的全球产能部署机会。 现金流好转,盈利能力维持高位。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149.81%,主要得益于经营规模扩大,主营业务现金流入增长。2023上半年,公司出货 33.1GW 光伏产品,其中组件约 30.8GW,N 型组件约16.4GW。预计 23年 Q3组件出货量达到 19-21GW,全年达到 70-75GW,其中 N 型占比达 6成,超额完成目标。N 型产品提效降本优势显著,在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周期中溢价仍然较为坚挺,预期 N 型出货占比的提升将带动公司收益快速增长。 N 型技术迭代升级,功率效率持续提升。公司基于 N 型 TOPCon 的技术工艺持续迭代,推动中长期技术提效和新兴业务拓展。截至 23H1,公司已投产 N 型 TOPCon 电池产能约 55GW,大规模量产效率达 25.5%,良率与 PERC 电池基本持平,N 型组件出货量占比一半以上。TOPCon组件主流出货功率已达 575-580w,公司 TigerNeo 组件主流版型功率较同版型 PERC 组件高出 25-30W,N 型组件单瓦发电增益显著。同时,公司积极推动 IBC、叠层、钙钛矿等技术发展和智能工厂建设,并着眼于“光伏+储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等新兴领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7/89.4/116.5亿元,对应 PE 为 14.6/11.7/9.0倍。我们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
大全能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11 39.70 -- -- 42.42 6.85%
42.42 6.8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3.24亿元,同比减少42.93%,实现归母净利润44.26亿元,同比减少53.5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25亿元,同比减少53.56%。 多晶硅产销稳步增长,库存压力缓解。公司是多晶硅行业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凭借着多年来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已形成年产20.5万吨的高纯多晶硅产能。2023年上半年,公司多晶硅料产量7.92万吨,同比增长18.66%。期间,公司持续加大销售力度,积极消化产品库存,其中新疆基地基本实现满销。上半年公司实现多晶硅料销量7.68万吨,同比增长0.59%。随着二季度出货量的增加,公司一季度高库存情况缓解,预计后续公司将持续释放库存压力。 新产能顺利投放,N型硅料批量供应。公司生产稳定,内蒙古包头一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期项目中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公司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产品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新建产能均能生产N型硅料,目前公司已实现N型高纯硅料的批量销售,并获得下游多家客户认可。随着行业向新一代N型技术转型,N型多晶硅的销售溢价和需求量均扩大,预计这一变化将为公司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多晶硅价格触底反弹,公司成本优势显著。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销售价格走低,从6月开始,下游需求逐渐回升,多晶硅价格至7月中旬已有所回升。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公司单位成本分别为53.45/50.34元/公斤,凭借着成本优势,在价格下行周期中公司还是能够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后续,公司将通过不断改良多晶硅生产工艺,扩大单晶用料占比,降低生产过程的电耗、水耗以及原材料耗用,帮助公司继续保持成本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4/29.7/63.0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2.64/1.39/2.95元,对应PE分别为15/28.5/13.4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供需失衡使多晶硅价格进一步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致毛利率下滑。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