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宏微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11-15 52.35 -- -- 53.53 2.25%
53.53 2.25%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新能源发电及电动汽车占比大幅提升,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同比高增。 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收入 11.35亿元,同比+84.69%;实现归母净利润 0.86亿元,同比+39.69%。其中,工业控制领域收入占比约为 40%; 新能源发电领域收入占比约为 40%,电动汽车领域收入占比约为 20%。 单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收入 3.71亿元,同比+31.58%,环比-14.37%; 实现归母净利润 0.23亿元,同比-20.56%,环比-27.15%。 Q3毛利率环比持平微降,伴随产能陆续释放毛利率有望提升。2023年1-9月公司实现毛利率 21.40%,同比-0.37pct;净利率为 7.48%,同比-2.47pct。单季度看,2023Q3公司毛利率为 21.65%,同比-0.19pct,环比-1.03pct;公司净利率为 6.06%,同比-4.20pct,环比-1.22pct。 公司产能储备丰富,伴随下游需求增长收入有望再上新台阶。公司共有3个生产基地,分别是华山厂、新竹 1期和新竹 2期。 (1)华山厂:规划产能 450万块/年,2023年预计可以满产,对应产值 4.5亿左右。 (2)新竹 1期:规划产能 480万块/年,目前已经投产 320万块/年,预计 2023年产能利用率突破 60%,2024年预计所有设备投入完毕,2025年实现满产,对应产值超过 10亿。 (3)新竹 2期:整体规划超过 1000万块/年,其中自有资金投资 240万块/年,可转债项目投资 240万块/年,控股子公司投资塑封模块 540万块/年。 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新能源及车规产品逐渐丰富。2023年 1-9月公司研发费用为 0.79亿元,同比 89.80%,研发费用率为 6.93%。2023年,公司光伏用 400A/650V 三电平定制模块开发顺利,已开始批量交付; 车用 800A/750V 双面散热模块开发顺利,通过相关车用可靠性测试及系统测试,已开始小批量交付使用;车用 750V 12寸芯片的顺利开发以及其对应的车用模块快速上量;12吋 1700V 高性能续流管及 1700VIGBT 芯片已完成开发和验证。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2.68/3.77亿元,对应 11月 9日股价 PE 分别为 57/29/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下游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疲软。
宏微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11-13 51.27 -- -- 53.53 4.41%
53.53 4.41%
详细
事件: 2023年10月26日,宏微科技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35亿元,同比增长84.69%,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增长39.69%; 2023Q3实现营业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31.58%,环比下降14.37%,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下降20.56%,环比下降27.15%,毛利率为21.65%,同比下降0.19pcts,环比下降1.03pcts。 2023Q3营收同比维持增长态势,环比小幅下降,毛利率略有承压。 2023Q3营收环比下降主要系光伏客户需求放缓所致,毛利率下降主要系由于公司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前期投入较大,成本端摊销费用较多。 下游应用领域结构有所调整,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提升。 2023Q3营收结构来看, 1)工业控制领域占比约为40%,发展相对稳定; 2)新能源发电领域占比约为30%,占比略有下降,主要系光伏逆变器处于去库存阶段,对单管产品需求略有疲软的原因,而储能模块预计2024年在新能源板块收入占比突破30%; 3)电动汽车领域占比约为30%,新能源汽车业务扩张,公司2023年下半年车规订单饱满,预计今年年底出货量会突破至8万块/月。 加大技术积累,积极布局新能源和SiC产品。 目前,公司200A650V、 600A1200V储能模块已完成验证测试,并将大规模交付客户。 SiC产品方面, SIC二极管已在客户端开展验证工作, SiC MOS实现样品产出,预计于2024Q1将成品交付客户使用。 产能建设持续推进,叠加大客户订单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产能分布在三个基地,其中华山厂产能450万块/年, 2023年预计可以满产;新竹厂1期目前产能调整为480万块/年,已投产320万块/年,预计2023年产能利用率突破60%, 2025年实现满产;新竹厂2期整体规划超过1000万块/年,其中自有资金投资240万块/年,可转债项目投资240万块/年,控股子公司投资塑封模块540万块/年。以上产能能够满足未来客户需求,保障公司长期发展向好。 8月22日公司公告称与客户A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该合同为产能保障协议,约定2024年6月、 2025年6月、 2026年6月需向客户A交付200/240/240万块,签订初期约定产品实际产能已达到10万块/月,目前处于爬坡状态,尚未达到20万块/月,客户A作为优质客户,这一订单将对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 由于公司目前营收增速放缓我们将2023-2025营收预测分别调整至15.85、24.57、 34.40亿元(原预测值分别为17.84、 27.02、 38.57亿元),预计EPS分别为0.88/1.37/2.21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是58.87/37.96/23.52,我们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上游代工厂继续涨价;行业周期影响价格下跌。
宏微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8-31 53.28 -- -- 55.55 4.26%
55.55 4.26%
详细
新能源产业驱动IGBT行业高速增长,然而全球市场份额主要被海外企业占据,国产化率不足35%,国内企业发展空间巨大。根据yole数据,2020年全球IGBT总规模约54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达到84亿美元,CAGR约为7.5%,新能源汽车是下游应用复合增速最快的行业,6年CAGR约为22.26%;其次,光伏风电储能高速增长也驱动IGBT需求规模长期增长。根据Omdia数据,海外厂商英飞凌、富士电机、三菱这TOP3大企业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从宏微科技2022年收入规模来看,IGBT模块在全球占比不足3%,与国际巨头还有近10倍以上的空间。 公司自主研发IGBT、FRED芯片迭代到第七代,碳化硅二极管小批量供应,产品应用不断深入到光伏、新能源车市场。目前公司IGBT芯片迭代至第七代,部分产品性能与国际巨头媲美,2023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 25A 小批量交付,完成了 150A、200A 的拓展,并且12寸 1700V IGBT 芯片已完成开发和验证;车用 750V 12寸芯片顺利开发;SiC二极管研发成功并实现小批量供货实现。在工业控制领域客户有台达集团、汇川技术、英威腾等;在新能源发电客户有A公司等;在电动汽车客户有比亚迪、汇川、臻驱科技等;充电桩客户有英飞源、英可瑞、优优绿能、特来电等。 公司产能积极规划布局,中长期业绩增长可期。公司目前有2个厂区:1)华山厂(老厂区):规划产能450万块/年;2)新竹厂一期:规划产能480万块/年,2022年产能利用率达到20%,预计2023年提升至60%,2024年实现满产;新竹厂二期:年产能规划540万块/年,2023年预计有三条产线投入试运行,预计在2024~2025年释放产能。此外,子公司芯动能项目的交付产能首期规划投产120万块车规产品,2023年下半年开始投产和交付,或将成为未来公司额外产能供应点,这也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当前我国IGBT国产化率不足35%,国内需求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驱动高速增长,公司作为国内IGBT龙头企业之一,技术积累深厚,产品不断深入新能源市场,产能规划高增长,公司短期业绩高速增长,长期发展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1.02/1.62/2.36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是50.22/31.48/21.64,我们赋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上游代工厂继续涨价;行业周期影响价格下跌。
宏微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8-25 51.98 -- -- 55.55 6.87%
55.55 6.87%
详细
公司于 8月 17日发布 2023年半年报: 公司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7.64亿元, 同比+129.7%; 实现归母净利润 0.63亿元, 同比+93.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8亿元, 同比+121.17%, 毛利率为 21.28%。 经计算, 公司 2023年 Q2实现营收 4.33亿元, 同比+124.72%, 环比+30.83%, 实现归母净利润 0.32亿元, 同比+57.97%, 环比+2.4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31亿元, 同比+96.35%, 环比+13.73%。 投资要点 订单饱满, 整体产能提升, 业绩亮眼2023上半年公司接受的订单饱满, 下游需求旺盛, 整体产能提升, 在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 价格上涨的情况下,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 工艺改进和精细化管理,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通过加强上下游协同, 深化产业链战略合作,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 7.64亿元 , 同 比 +129.7% ,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0.63亿 元 , 同 比+93.9%。 近日, 公司又与客户 A 签订了产能保障协议, 规定在 2023年 9月至 2026年 6月期间, 公司每月按各年度期初月实际产能向客户 A 供货, 且不超过 20万块/月, 后续可在双方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例行调整, 该合同的签订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与订单饱满的现状, 有利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若合同顺利履行, 预计将会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大研发投入, 积极开发新产品与新技术2023上半年研发费用为 5048.44万元, 同比+117.24%, 研发费用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研发人员薪酬增加以及研发项目直接投入增加, 公司按年度研发计划和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 并根据项目需求配置先进设备, 合理分配研发团队, 增强外部合作, 充分利用研发资源, 提升自主创新和研发水平, 巩固领先地位。 主要研发成果如下: ①光伏用400A/650V 三电平定制模块开发顺利, 已开始批量交付, 目前产能稳定, 终端表现良好; ②车用 800A/750V 双面散热模块开发顺利, 通过相关车用可靠性测试及系统测试, 已开始小批量交付使用; ③车用 750V 12寸芯片的顺利开发以及其对应的车用模块快速上量; ④12寸 1700V 高性能续流管及 1700V IGBT 芯片已完成开发和验证。 专注 IGBT 与 FRED, 自研产品具有领先地位自创立以来, 公司专注于 IGBT 和 FRED 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 单管、 模块的研发、 制造和销售, 为客户提供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 IGBT 和 FRED 芯片是单管和模块的核心, 公司拥有相关先进知识产权。 单管采用自研芯片, 模块产品以自研芯片为主, 辅以外购芯片。 作为核心器件, IGBT 和 FRED广泛应用于电气、 自动化、 电力传输等领域。 当前, 公司产品包括 80余种 IGBT、 FRED、 MOSFET 芯片及单管, 270余种IGBT、 FRED、 MOSFET、 整流二极管和晶闸管模块。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 新能源发电、 电动汽车等多领域。 公司产品在性能和工艺技术上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15.33、 24.65、 34.81亿元, EPS 分别为 0.99、 1.70、 2.59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52、 30、 20倍。 公司 2023上半年业绩表现优秀, 公司IGBT 与 FRED 为核心的工艺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 研发费用的投入也持续加大, 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 因此维持“买入”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 固定资产折旧及减值风险, 重要供应商依赖风险,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宏微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8-24 53.16 -- -- 55.55 4.50%
55.55 4.5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 H1公司实现营收 7.64亿元,同比增长 129.70%;实现归母净利润 0.63亿元,同比增长 93.90%;实现扣非净利润 0.58亿元,同比增长 121.17%。2023年 Q2公司实现营收 4.33亿元,同比增长 124.72%,环比增长 30.83%;实现归母净利润 0.32亿元,同比增长 57.97%,环比增长 2.41%;实现扣非净利润 0.31亿元,同比增长96.35%,环比增长 13.73%。 电动汽车、光伏市场高景气,业绩持续高增长:受益于双碳战略对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下游产业成长所带来的较大推动及半导体器件国产化的驱动,公司业务进一步快速增长。23年 H1毛利率为 21.28%,同比下降 0.44pct; 净利率为 8.17%,同比下降 1.52pct;23年 Q2毛利率为 22.68%,同比提升0.53pct,环比提升 3.24pct;净利率为 7.28%,同比下降 3.11pct,环比下降2.05pct; Q2毛利率改善明显。费用方面,Q2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 率 分 别 为 1.70%/3.37%/6.54%/1.37% , 同 比 变 动 分 别 为-0.75/0.64/0.68/-0.45pct,费用变动主要系公司规模扩大,人员数量增加,薪酬及股权激励增加所致。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截至 Q2末,公司存货余额 3.73亿元,合同负债余额 432.90万元,分别较 22年末增加1.41亿元/41.2万元,预计公司在手订单充足,营收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景广阔,产品研发进展顺利:根据公司 2022年年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电动汽车分别生产 705.80万辆和销售 688.70万辆。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电动汽车中以 IGBT 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产品的需求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研发和生产自主可控的 IGBT、FRED 芯片及模块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研发方面,公司成功开发车用 800A/750V双面散热模块,产品通过相关车用可靠性测试及系统测试,已开始小批量交付使用;车用 750V 12寸芯片的顺利开发以及其对应的车用模块快速上量; 12寸 1700V 高性能续流管及 1700VIGBT 芯片已完成开发和验证。 发行可转债募资 4.3亿元,积极扩产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公司 2023年 8月14日公开发行可转债共募集资金 4.3亿元,拟投入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研发项目(一期)建设,该项目总投资 50732.54万元。一期建成后, 将形成年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器件 240万块的生产能力。根据公司公告,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研发项目预计建设周期 3年,三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器件 840万块的生产能力,公司产业化平台将进一步得到完善,以实现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同时,有望更好地满足公司在汽车领域多种定制化产品的生产,从而增强客户粘性,逐渐增加公司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助力公司深化主营业务发展。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产品已涵盖 IGBT、FRED、MOSFET芯片及单管产品 80余种,IGBT、FRED、MOSFET、整流二极管及晶闸管等模块产品 270余种,公司产品应用于工业控制(变频器、伺服电机、UPS 电源等),新能源发电(光伏逆变器等)、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等)等多元化应用领域,公司产品性能与工艺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新能源市场需求旺盛,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研发进展顺利,产能扩张有望助力公司业绩更上台阶。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9亿元、1.86亿元、2.46亿元,EPS 分别为 0.85、1.22、1.62元,PE 分别为 61X、42X、32X。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产品渗透率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宏微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8-22 51.63 -- -- 55.55 7.59%
55.55 7.59%
详细
投资要点2023 年 8 月 18 日,宏微科技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6 亿元, 同比增加 129.70%;归母净利润0.63 亿元,同比+93.90%;扣非归母净利润 0.58 亿元,同比增加121.17%。 订单饱满,业绩亮眼。公司 2023 上半年接受订单饱满,整体产能提升,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营业收入同比+129.70%;实现归母净利润 0.63 亿元,同比+93.90%;毛利率 21.28 %,较 2022 全年毛利有所回升;净利率为 8.17%。 自研产品丰富,加速渗透市场空间。公司产品已涵盖 IGBT、FRED、MOSFET 芯片及单管产品 80 余种,IGBT、FRED、MOSFET、整流二极管及晶闸管等模块产品 270 余种,集中应用于工业控制(变频器、伺服电机、UPS、开关电源等),部分产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光伏逆变器等)、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等)等多元化领域;其中主营业务中的单管完全采用自研芯片,模块产品以自研芯片为主、外购芯片辅助;募投项目拟完成 650V-1700V 多个电流规格模块产品的开发,满足工控、光伏等客户需求;其中光伏用 400A/650V 三电平定制模块研发顺利,已批量交付,目前产能稳定,终端表现良好;12 寸 1700V 高性能续流管及 1700VIGBT 芯片已完成开发和验证。 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车用800A/750V双面散热模块已通过相关车用可靠性测试及系统测试;12 寸车用 750V 芯片的顺利开发以及其对应的车用模块快速上量;车用 650V/600A 模块、1200V/450A 模块、400A/750V 定制型模块等多项产品均已获得客户验证并开始批量交付,整体性能及可靠性表现良好;同时与汇川技术、比亚迪、臻驱科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新能源汽车领域收入增长迅速,近三年带来营收分别为 123.76 万元、732.68 万元及 1.33 亿元。 SiC 模块稳步推进。公司 SiC 二极管研发成功,并实现小批量供货;模块方面,已掌握 SiC 模块封装中的关键技术——无压银烧结技术,抵御高温工作环境,提高可靠性,相关模块将应用于新能源领域;据 IHS 数据,受电动汽车行业庞大的需求驱动,以及光伏风电和充电桩等领域对于效率和功耗要求提升的影响,预计 2027 年 SiC 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 亿美元,2018-2027 年 CAGR 近 40%。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归母净利润 1.3/1.9/2.6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SiC 及车用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扩产不及预期风险。
宏微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5-15 63.66 -- -- 65.58 3.02%
67.00 5.2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收9.26亿元,同比增长68.18%;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14.35%;扣非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增长40.49%。2023年Q1实现营收3.31亿元,同比增长136.55%,环比增长6.37%;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152.78%,环比增长76.93%;扣非净利润0.27亿元,同比增长158.31%,环比增长131.64%。 Q1业绩持续高增长,在手订单饱满:2022年,受益于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碳中和等趋势,公司接受订单饱满,整体产能提升,营收和利润同比均实现增长。23年Q1营收及净利润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主要由于汽车电子、光伏等市场景气度较高,公司订单持续充沛,产能利用率提高。22年毛利率为20.90%,同比下降0.67pct;净利率为8.48%,同比下降3.91pct。23年Q1毛利率为19.44%,同比下降1.68pct,环比提升0.26pct;净利率为9.33%,同比提升0.60pct,环比提升3.74pct。Q1毛利率环比回升,盈利能力有所改善。费用方面,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74%/2.70%/6.69%/0.82%,同比变动分别为-1.24/-1.17/-1.84/1.56pct,整体费用管控水平良好。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截至Q1末,公司存货余额3.02亿元,合同负债余额497.26万元,分别较22年末增加0.73亿元/106.19万元,预计公司在手订单充足,营收规模有望进持续扩大。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景广阔,产品研发进展顺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电动汽车分别生产705.80万辆和销售688.70万辆。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电动汽车中以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产品的需求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研发和生产自主可控的IGBT、FRED芯片及模块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 产品研发方面,公司成功开发HPD封装820A750VIGBT模块、三相六单元750V400AIGBT模块,产品已批量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为加快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建设,公司拟总投资6亿元建设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研发项目,预计建设周期3年。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年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器件840万块的生产能力,可满足订单放量需求,助力公司业绩更上台阶。SiC器件渗透率持续提高,加快推进SiC产品布局:在光伏发电以及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国内功率半导体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并推动了众多关键技术的突破。其中,SiC器件由于高转换效率、高开关频率、高应用结温等自身优势和特点,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认可和应用。据IHS数据,受电动汽车、光伏风电和充电桩等领域需求提升的影响,预计到2027年SiC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2018-2027年的复合增速接近40%。公司在SiC芯片和封装方面进行了布局,2022年,数款SiC混合模块已批量出货;自产的SiCSBD单管在22年年末有样品在客户端测试;SiCMOS正在流片中。公司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持续开展SiC芯片及模块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有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从事以IGBT、FRED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单管和模块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已涵盖IGBT、FRED、MOSFET芯片及单管产品100余种,应用于工业控制、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多元化应用领域,产品性能与工艺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市场需求旺盛,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研发进展顺利,产能扩张有望助力公司业绩更上台阶。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2.75亿元、4.16亿元,EPS分别为1.11、1.99、3.02元,PE分别为63X、35X、23X。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产品渗透率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方竞 6
宏微科技 2022-12-29 93.06 -- -- 100.00 7.46%
100.00 7.46%
详细
深耕IGBT领域,研发创新引领技术优势。宏微科技成立于2006年,始终专注于IGBT、FRED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设计研发,深耕IGBT领域数十年,产品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产品涵盖功率单管、功率模块、芯片、照明模组几大品类,下游覆盖新能源、工控、家电等多元化领域。公司始终重视研发投入,积累核心技术优势,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与下游大客户的深度绑定奠定了公司快速成长的基础。 IGBT市场持续景气,新能源赛道机遇凸显。宏微科技主要产品为IGBT,自身技术实力强劲叠加IGBT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公司近年来快速成长的基础。下游来看,新能源领域的需求带来IGBT市场空间的快速提升,2021年我国IGBT行业产量达到约0.26亿只,需求量约为1.32亿只。据Yole预测,预计2024年我国IGBT行业产量将达到0.78亿只,需求量约为1.96亿只;光伏、风电等IGBT模块的需求也不断上涨,成为推动IGBT景气的强劲动力。此外,当前IGBT下游需求高增与国产化进程快速推进共振,市场前景广阔。据英飞凌,2020年全球IGBT市场空间达到66.5亿美元,市场份额较为集中,前十大供应商份额达到82.6%,但市场份额仍集中在海外厂商,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宏微科技加速在新能源车、光伏等对IGBT高要求领域的布局,同时凭借强劲的研发实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成为IGBT国产替代的领先厂商。 产品结构和下游客户逐步改善,盈利能力长期有望优化。在产品端,宏微科技IGBT产品下游结构中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发展驱动力由过去的工控为主转变为新能源为主,同时公司加速推动IGBT模块和碳化硅产品的研发生产,成长潜力充分;在客户端,宏微科技在工控领域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在新能源领域绑定行业领先客户,客户需求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来看,公司当前与竞争对手毛利率仍有差距,随着公司收入结构优化,客户结构改善以及自身成长带来规模效应的不断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长期有望改善,从而进一步带动公司的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IGBT、FRED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积累了深厚技术优势,我们看好宏微科技未来成长性与在IGBT领域的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1.59/2.53亿元,EPS为0.67/1.16/1.84元,对应PE为134/78/49倍。考虑当前公司芯片自研比例逐步提升,下游客户与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受益于IGBT国产诉求强劲与下游新能源赛道高景气的影响,公司未来盈利水平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功率半导体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波动的风险。
宏微科技 2022-11-07 67.97 -- -- 102.80 51.24%
102.80 51.2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15亿元,同比增长 66.18%,归母净利润 0.61亿元,同比增长 31.53%;扣非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 41.86%。2022年 Q3实现营收 2.82亿元,同比增长108.01%,环比增长 46.25%;归母净利润 0.29亿元,同比增长 96.26%,环比增长 44.87%;扣非净利润 0.22亿元,同比增长 91.35%,环比增长40.20%。 业绩保持高增长,在手订单饱满:公司 2022年 Q3实现营业收入 2.82亿元,扣非净利润 0.22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毛利率 21.84%,净利率10.25%,基本维持稳定;净资产收益率 3.14%,同比增长 0.54pct,环比增长 0.91pct,公司综合盈利能力提升。费用方面,Q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占营收比分别为 2.29%/3.34%/6.45%/0.49%,同期变动分别为-0.42/0.05/-0.09/-0.45pct。其中,研发费用 1819.63万元,达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105.39%,主要系公司为巩固竞争优势,定制化光伏逆变器用 IGBT 模块的研发及产业化等多个研发项目有序推进,各项目合理投入所致,公司在研项目已覆盖光伏/工控/电动汽车等领域。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新能源领域市场高景气度,公司接受的订单饱满,整体产能利用率提高。 发布可转债项目,加码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能建设:近日,为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加快公司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领域的建设,公司拟投资建设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研发项目,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 4.5亿元用于一期项目,预计建设周期 3年。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年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器件 840万块的生产能力,将满足订单放量需求,扩大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 汽车半导体前景广阔,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 9783亿元,2017-2022年 CAGR 超过13%。在汽车电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积极推动我国功率半导体材料、芯片的国产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研发和生产自主可控的 IGBT、FRED 芯仿宋 片及模块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研发方面,公司车用820A/750V 模块产品已获得客户验证并开始批量交付;车用 400A/750V 定制型模块产品已获得客户认证,且批量交付使用,整体性能及可靠性表现良好,预计 2022年下半年可并入公司自动化线进行生产。受益于汽车智能化影响,汽车半导体需求持续扩大,有望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从事以 IGBT、FRED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单管和模块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产品已涵盖 IGBT、FRED、MOSFET 芯片及单管产品 100余种,应用于工业控制、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多元化应用领域,产品性能与工艺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市场需求旺盛,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扩产助力公司业绩更上台阶。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1.22/1.67亿元,EPS 为 0.92/1.24/1.70元,对应 PE 分别约为 73X、54X、40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研发效果不及预期。
宏微科技 2022-10-24 65.30 -- -- 87.27 33.64%
102.80 57.43%
详细
宏微科技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66.18%,实现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31.5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41.86%。 营收利润双增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单季度看,公司Q3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108.01%,环比增长46.25%,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96.26%,环比增长44.87%,Q3单季度毛利率为21.84%,整体前三季度毛利率达21.77%(同比-0.37pct),主要原因系新产品处于良率爬坡阶段。费用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0.41亿元,同比增长100.95%,占营收比重6.74%,研发费率为6.45%。新产品方面,公司的M7i微沟槽1200VIGBT产品已通过客户认证并收获小批量订单,水平对标英飞凌第七代产品。 聚焦电动车业务,可转债项目加大产能建设公司主要从事以IGBT、FRED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单管、模块和电源模组的研发与生产,近年在车规级业务持续加码。在2022年9月的可转债项目中,拟募集4.5亿元用于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年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器件840万块的生产能力。在电动汽车领域,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电控系统和空调系统,主要客户有比亚迪、汇川技术、臻驱科技等多家知名企业,充电桩应用的主要客户有英飞源、英可瑞等知名企业。 深耕工控领域数十载,向光伏领域迈进根据CPIA数据,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70GW,同比增长31%,中国新增装机54.88GW,同比增长13.9%。光伏装机规模的持续拓张,带动光伏逆变器所需的功率器件需求。依靠工控领域和电源行业的数十年技术沉淀,公司逐步布局新能源汽车主驱IGBT模块、光伏IGBT单管和模块领域。公司光伏订单饱满,与阳光电源、华为等厂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不断提高客户的覆盖率。在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领域,公司车规级IGBT模块GV系列已实现对臻驱科技小批量供货。2020年2月,公司与华为技术签订了《关于光伏IGBT产品的合作协议》,合同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46、12.45、18.05亿元,EPS分别为0.69、1.07、1.5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3、60、41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宏微科技 2022-10-24 65.30 -- -- 87.27 33.64%
102.80 57.43%
详细
公司3Q22 业绩快速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9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15 亿元(YoY+66.2%) , 归母净利润0.61 亿元(YoY+31.5%) , 扣非归母净利润0.49 亿元(YoY+41.9%) , 毛利率21.77%(YoY-0.37pct)。3Q22 单季度实现营收2.82 亿元(YoY+108.0%,QoQ+46.1%),归母净利润0.29 亿元(YoY+96.3%,QoQ+45.0%,含720 万政府补助),扣非归母净利润0.22 亿元(YoY+91.35%,QoQ+37.5%),毛利率21.84%(YoY-0.17pct,QoQ-0.31pct)。 工控IGBT 产品夯实基础,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公司22 年前三季度工控收入占比约53%,变频和伺服电机等高价值量IGBT 产品占比提升。同时,公司工控客户结构不断优化,涵盖台达集团、汇川技术、英威腾、合康新能等变频器头部企业,松下、佳士科技、奥太集团、上海沪工等电焊机知名企业。 新能源汽车IGBT 模块逐步放量,产品技术不断升级。公司22 年前三季度汽车主驱IGBT 模块收入占比超10%,客户涵盖比亚迪、汇川技术、臻驱科技等。 目前,公司包含通用型的车用820A/750V 模块产品已获客户验证并开始批量交付,定制型的车用400A/750V 模块产品已获认证且批量供货。 新能源发电需求增加,模块应用持续突破。公司22 年前三季度光伏收入占比由21 年约10%增至29%,充电桩收入占比约为4%。充电桩客户包括英飞源、英可瑞、优优绿能、特来电等公司,光伏客户包括A 公司、阳光电源、固德威、格瑞瓦特等多家龙头。目前公司光伏IGBT 单管批量供货,80A 逆变模块已大批量交付,碳化硅二极管与硅基IGBT 混合模块已批量出货,800A/1200V等级的光伏大功率模块预计23 年可实现批量交付。 掌握IGBT 与续流二极管核心技术,产品开发保持领先。公司基于12 寸IGBT平台的微沟槽M4i 750V 和M6i 1200V 有望年内完成技术验证,M7i 微沟槽1200V IGBT 产品已通过客户认证并获小批量订单,中大电流规格有望23 年全面出货。此外,FRED 作为IGBT 性能实现的关键,公司已掌握软恢复结构、非均匀少子寿命控制技术等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IGBT 与FRED 芯片、模块设计与工艺实现的技术能力,在新能源应用领域的快速成长。归母净利润0.96/1.42/2.09 亿元(YoY+38.8% /48.3%/47.2%),对应22-24 年PE 分别为92/62/42 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及汽车需求不及预期,模块产线建设不及预期等。
宏微科技 2022-10-20 63.31 -- -- 85.29 34.72%
102.80 62.38%
详细
公司公告2022 年10 月17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5 亿元,同比增长66.18%;归母净利润6125.08 万元,同比增长31.5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858.29 万元,同比增长41.86%。 点评Q3 单季度同环比提升显著。Q3 单季度实现营收2.82 亿元(同比+108.01%,环比+46.25%),归母净利润2900.81 万元(同比+96.26%,环比+44.8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18.37 万元(同比+91.35%,环比+40.20%)。单季度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21.84%与10.25%,基本与此前持平。公司优异业绩表现,一方面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市场带来的高景气,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另一方面,公司代工产能问题解决,目前产能得到充分保障,产能利用率提高。 加码研发投入,加大汽车、光伏领域布局。公司持续维持高增速研发投入,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4143.53 万元,同比增长100.95%,占营业收入比重6.74%。在光伏、汽车领域研究与落地成果颇丰:M7i 微沟槽产品(性能及参数对标英飞凌第七代IGBT 产品)已通过客户认证并收获小批量订单;电动汽车主驱IGBT 模块产品已小批量供货;光伏单管及模块开发进展顺利,已大批量交付客户,终端表现良好;SiC 产品落地速度加快,外采SiC 芯片封测模块已批量应用于新能源行业。 可转债项目募资进一步扩大产能建设。9 月底,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拟募集4.5 亿元用于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年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器件840 万块的生产能力,预计建设周期3 年。公司依托A 公司打开光伏市场,布局诸多逆变器厂商;车规领域与Tier1、整车厂深度合作,已有多个车型定点,覆盖约4-5个品牌。在产能持续扩张背景下,客户快速增长的订单将得到满足。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优异的功率器件研发能力,加速新能源市场布局,及产能持续扩张等因素,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86、1.30、1.90 亿元,对应市盈率为104、69、47 倍,提升公司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代工厂涨价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宏微科技 2022-09-12 68.83 -- -- 68.86 0.04%
102.80 49.3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33亿,同比增加41.98%;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加1.43%;实现扣非净归母利润0.26亿元,同比增加16.54%。 公司聚焦IGBT+FRED应用覆盖工业、光伏、电动汽车,下游应用景气度及需求高,有望带动营收快速增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及产品迭代,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依托自身产品质量和服务,加大与各领域优质企业合作,受益龙头企业市场效应,不断拓展公司业务多领域发展。我们看好公司在光伏、新能源汽车和国产替代背景等推动下有望带动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 公司下游应用覆盖新能源高景气度赛道,带动22H1营收高增长。公司产品应用于工业控制包含变频器、伺服电机、UPS电源等,新能源发电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电控系统和充电桩等领域,公司所处赛道景气度高,下游客户订单饱满,随着产能的提高,产品带动营收快速增长,22H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41.98%。受益于工控基本盘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及光伏等下游应用需求旺盛和国产化替代的推动下,有望带动公司营收持续增长。 车用/光伏/工业IGBT+SiC产品研发持续推进,研发投入同比高增长。22H1公司研发费用投入0.23亿元,同比增加97.61%,研发成果包含:1)公司M5i微沟槽650V系列在光伏领域的单管产品上获得验证和批量交付;2)微沟槽IGBT 技术在12 寸平台上的首次尝试,M4i 750V 和M6i 1200V 的研发制样;3)首颗M7i微沟槽1200V的IGBT产品通过客户认证并获得小批量订单;4)通用型和非标定制型的车用820A/750V模块产品,获得客户认证并批量交付使用;5)光伏逆变器用80A逆变模块上半年大批量交付客户安装使用;立项800A/1200V光伏大功率模块预计2023年批量交付。第三代半导体方面,公司电动汽车电压1200V、电流300A-600A的SiC模块目前处于开发阶段期。 公司下游覆盖新能源头部客户,以需求导向进行产品拓展。公司不断依托自身产品质量和龙头客户的市场效应不断拓展自身业务领域。1)工控领域上:与台达集团、汇川技术、英威腾、合康新能等多家变频器企业,松下、佳士科技、奥太集团、上海沪工等多家电焊机行业知名企业合作;2)新能源发电领域:客户包括A 公司、阳光电源、固德威、格瑞瓦特等多家知名企业;3)电动汽车领域:电控系统及空调系统客户包括比亚迪、汇川技术、臻驱科技等;充电桩客户包括英飞源、英可瑞、优优绿能、特来电等知名企业。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下游应用涉及新能源高景气度赛道,随着公司增加固定资产或新增折旧及摊销费用,此外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落地进而增加摊销费用;我们收入维持预期,归母净利下调预测,将2022-2024年归母净利预测由1.02/1.74/2.82亿元调整为0.95/1.62/2.77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及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供应商供应不及预期风险;固定资产折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及占有率下降风险;下游新需求导致业绩波动风险
宏微科技 2022-08-23 73.02 -- -- 75.88 3.92%
102.80 40.78%
详细
宏微科技发布2022 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公司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3 亿元,同比增长41.98%,实现归母净利润3224.27 万元,同比增长1.4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39.9 万元,同比增长16.54%。 投资要点 新能源需求强劲,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公司2022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技术与产品在工控领域的不断渗入及新能源领域的不断拓展且公司接受的订单饱满,整体产能提升。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受到原材料紧缺及价格波动的影响,毛利率为21.72%(同比-0.49pct),净利率有所下降为9.69%(同比-3.7pct)。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0 年半年度营业成本为2.61 亿元,期间费用率为13.2%,较上年升高1.9%,其中管理费用率为10.2%(同比+2.18pct)。研发费用方面,公司投入研发费用为2323.89 万元,同比增长97.61%,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98%,主要系公司在研项目有序推进,研发费用随各项目合理投入所致。 深耕多年IGBT 优质厂商,技术实力积累雄厚公司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已经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和研发团队,目前公司产品已涵盖IGBT、FRED、MOSFET 芯片及单管产品100 余种,IGBT、FRED、MOSFET、整流二极管及晶闸管等模块产品300 余种,公司产品应用于工业控制,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多元化应用领域,公司产品性能与工艺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在工业控制领域,公司主要客户有台达集团、汇川技术、英威腾、上海沪工等。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公司主要客户有阳光电源、固德威、格瑞瓦特等多家知名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电动汽车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客户有比亚迪、汇川技术、等多家知名企业。充电桩应用的主要客户有英飞源、英可瑞等知名企业。 光伏+新能源车双驱动,产能落地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受益于双碳战略对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下游产业成长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及半导体器件国产化的驱动,公司聚焦主营业务方向,在重点应用领域(电动汽车、光伏)联合下游客户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填补市场空白的产品开发需求。随着公司技术与产品在工控领域的不断渗入及新能源领域的不断拓展,有望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1) 公司车用820A/750V 模块产品已获得客户验证并开始批量交付。其中有通用型产品和非标定制型产品;车用400A/750V 定制型模块产品已获得客户认证,且批量交付使用,整体性能及可靠性表现良好,预计2022年下半年可并入公司自动化线进行生产。 2) 公司的M5i 微沟槽650V 系列除了在光伏行业所使用的单管产品上获得了验证和批量交付,针对UPS 和光伏行业领域同期推出新的定制模块产品规格,目前制样进展顺利,预期会在2022 年下半年完成客户端的验证和新产品导入等工作;光伏逆变器用80A 逆变模块开发进展顺利,上半年大批量交付客户安装使用,目前产能稳定,终端表现良好;光伏用大功率模块已立项研发,可实现800A/1200V 电流电压等级,预计2023年可实现批量交付。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8.46、12.45、18.05 亿元,EPS 分别为0.69、1.07、1.56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08、69、48 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产能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宏微科技 2022-08-22 78.03 -- -- 75.88 -2.76%
102.80 31.74%
详细
公司公告2022年 8月 17日,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3.33亿元,同比增长 41.98%;归母净利润 3224.27万元,同比增长1.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639.92万元,同比增长 16.54%。 点评收入稳中有增,产能问题化解保障长期业务发展。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 1)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持续高景气,公司在手订单旺盛;2)公司加快新领域产品研发与批量交货节奏,22年产品下游由工控进一步向汽车、光伏等领域过渡,下半年预计占比将持续提升;3)公司代工产能问题解决,下半年与明后年产能得到充分保障,长期发展可期。利润端增速相对缓和,主要由于公司经营规模扩大,注重产品研发与产线管理,费用相对有所增长。 注重产品研发,光伏、车用产品节奏加速。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产品研发,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 2324.89万元,同比增长 97.61%,占营业收入比重 6.98%;上半年新增专利申请 2个,新增获得专利 16个。上半年研发成果颇丰:1)光伏领域,公司 M5i 微沟槽 650V 光伏单管产品批量交付,定制产品预计 22H2完成客户验证导入;光伏用 80A 逆变模块上半年批量交付;光伏用 800A/1200V 大功率模块立项研发,预计 23年批量交付。2)汽车领域,车用 820A/750V 通用与非标模块已批量交付;400A/750V 定制型模块产品已批量交付。3)前瞻研发,微沟槽IGBT 技术在 12寸 IGBT 平台完成首次尝试;M7i 微沟槽 1200V IGBT首颗产品通过客户认证并收获订单,中大电流产品预期 22H2出样。此外,公司在研项目持续推进中,包括光伏逆变器定制 IGBT 模块、电动汽车 IGBT 模块、电动汽车 SiC 模块、工控智能模块与 FRED 单管等。 客户持续拓宽,在手订单旺盛。公司基于核心技术优势,由工控领域向汽车、光伏领域拓展,加快客户开发,订单提升迅速。公司依托 A 公司打开光伏市场,布局诸多逆变器厂商;车规领域与 Tier1客户、整车厂客户深度合作,已有多个定点车型,覆盖约 4-5个品牌。在产能问题解决的背景下,满足客户快速增长的订单需求。 投资建议基于下游新能源汽车与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公司加速新市场领域布局,加快光伏、车用产品研发,且 22年公司产能问题解决,旺盛在手订单有望加快贡献收入。基于此,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82、1.29、1.86亿元,对应市盈率为 124、78、54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代工厂涨价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