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顾敏豪

中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20日
短线
11.11%
(--)
60日
中线
22.22%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宝丰能源 基础化工业 2022-11-02 11.46 -- -- 14.44 24.59%
15.75 37.43%
详细
投资要点:公司公布 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4.85亿元,同比增长 32.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3.73亿元,同比增长 1.02%,扣非后的净利润 57.47亿元,同比增长 3.97%,每股收益 0.73元。其中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0.90亿元,同比增长 23.76%,环比下滑 10.03%;实现净利润 13.58亿元,同比下滑 14.31%,环比下滑 40.12%。 焦炭销量增长带动收入增长,成本上行压制盈利。公司是我国新型煤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煤制烯烃和焦化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焦炭。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原油、煤炭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但需求受制于全球经济下行及国内疫情等因素,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小,产品盈利有所下行。2022前三季度,公司聚乙烯、聚丙烯和焦炭分别实现销量 53.58、50.22和 449.33万吨,同比变动 0.54%、15.93%和 34.45%,销售价格分别为 7550.90元/吨、7501.87元/吨和2114.96元/吨,同比变动 5.11%、-1.20%和 13.51%。上半年公司300万吨焦炭多联产项目投产,推动了焦炭产销的增长。前三季度聚乙烯、聚丙烯和焦炭分别实现收入 40.46、37.67和 95.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64%、14.53%和 52.67%,推动公司实现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214.85亿元,同比增长 32.66%。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气化原料煤、炼精焦煤和动力煤采购单价分别上涨 25.87%、58.84%和 26.10%。原材料涨幅高于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受成本上升的影响,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36.62%,同比下降 11.83个百分点。毛利率能力的下行压制了公司的盈利,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 53.73亿元,同比增长 1.02%,扣非后的净利润 57.47亿元,同比增长 3.97%。 主营产品价格下跌,三季度业绩承压。三季度以来,公司产品聚乙烯、聚丙烯和焦炭价格均呈下跌态势。其中聚乙烯销售均价 7236元/吨,环比下跌 6.06%,同比下跌 0.02%,聚丙烯均价 7258元/吨,环比下跌 6.11%,同比下跌 4.38%,焦炭均价 1769元/吨,环比下跌 27.54%,同比下跌 20.94%。受益于上半年 300万吨焦炭项目的投产,三季度焦炭销量 187万吨,环比增长 26.54%,同比增长 77.25%。焦炭销量的提升带动了收入的增长,但受产品价格的下跌的影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 29.79%,环比下降 11.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12.93个百分点。在盈利能力的下降影响下,公司三季度业绩承压。 各项项目稳步推进,保障未来业绩增长。近年来年公司各项项目稳步推进,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坚实基础。公司 300万吨/年焦化多联产项目于上半年投产,推动公司焦炭总产能由 400万吨/年增长至700万吨/年,为公司今明两年业绩提供保障。此外宁东三期 50万吨/年煤制烯烃及 50万吨/年 C2-C5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稳步推进,其中包含 25万吨/年 EVA 装置。该项目煤制甲醇装置预计于年底具备试车条件。此外内蒙 40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已落实大部分审批程序,9月份已获生态环境部受理。该项目投产后,公司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煤制烯烃企业之一。在多个项目保障下,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具有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2、2023年 EPS 为 0.97元和1.31元,以 10月 31日收盘价 11.47元计算,PE 分别为 11.80倍和 8.74倍,维持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华峰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2-10-31 6.97 -- -- 7.53 8.03%
8.25 18.36%
详细
投资要点:公司公布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41 亿元,同比下滑5.1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6 亿元,同比下滑60.57%,扣非后的净利润23.40 亿元,同比下滑61.51%,每股收益0.50 元。其中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3 亿元,同比下滑24.84%;实现净利润2123 万元,同比下滑99.07%,扣非后的净利润102 万元,同比下滑99.95%。 氨纶行业景气下行及存货跌价导致业绩下滑。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氨纶、己二酸和聚氨酯鞋底原液,三大业务均位居全球龙头,其中氨纶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2022 年以来,受行业新增产能投放导致产能过剩,叠加国内疫情反复影响终端需求等因素,氨纶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景气下行。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2 年前三季度,氨纶40D 均价为45928 元/吨28.67%;其中第三季度,氨纶40D 均价为34416元/吨,同比下降55.74%,环比下降27.73%。 前三季度己二酸均价11793 元/吨,同比上涨16.85%。其中三季度均价9661 元/吨.同比下降10.74%,环比下降19.67%。由于原材料价格相对跌幅较小,氨纶、己二酸价差亦大幅收窄,导致公司盈利的下行。此外三季度在油价下跌的影响下,化工产品价格均出现下跌,导致公司存货产生跌价损失。在多因素影响下,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从盈利能力上来看,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19.66%,同比下降19.5 个百分点;净利率12.11%,同比下降17.05 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6.24%,同比下降31.20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5.41 个百分点;三季度净利率0.33%,同比下降27.69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5.43 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毛利率的下降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价差大幅收窄,导致了盈利能力的下滑。 四季度氨纶景气有所复苏,公司业绩有望回升。四季度以来,氨纶价格有所回升。目前氨纶40D 参考价35500 元/吨,较9 月底的低位上涨11.81%,较3 季度均价上涨3.15%。氨纶价差亦持续修复,行业景气有所复苏。己二酸方面,9 月底以来己二酸价格亦出现上涨,目前价格较9 月低位上涨幅度达16.35%。随着国内己二腈国产化的突破,未来我国尼龙66 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从而拉动己二酸需求,带动己二酸行业景气的提升。总体来看公司主要产品景气有所复苏,有望带动公司四季度业绩的回升。 氨纶行业长期前景看好,公司积极扩产巩固竞争优势。氨纶由于其产品高弹性的特点,随着国民经济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其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长,行业长期前景较好。公司目前拥有氨纶产能27.5 万吨,己二酸产能75.5 万吨/年,规模均为全国第一,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目前公司30 万吨差异化氨纶、20 万吨己二酸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届时公司的规模和成本优势以及产品的差异化率将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 年EPS 为0.62 元和0.80 元,以10 月27 日收盘价6.95 元计算,PE 分别为11.21 倍和8.64 倍。公司估值较低,考虑到未来行业景气上行的预期以及公司的行业地位,维持公司 “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2-09-09 15.40 -- -- 15.38 -0.13%
16.38 6.3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2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14亿元,同比增长 74.69%;实现归母净利润 27.81亿元,同比增长 30.85%;扣非后的净利润 27.06亿元,同比增长 33.30%,基本每股收益 1.16元。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6.76亿元,同比增长 49.41%,实现净利润12.60亿元,同比下滑 7.28%,环比下滑 17.17%。 乙烯项目产能投放推动上半年业绩增长。公司主要业务包括 C3和 C2两大产业链,C3产业链涵盖丙烯及下游丙烯酸、丙烯酸酯;C2产业链为乙烷裂解制乙烯及下游聚乙烯等衍生物。2021年 5月,公司乙烷裂解制乙烯目一期项目顺利投产,今年上半年,二期项目顺利实现中交,目前各主要生产装置投料试生产后已成功产出合格产品,生产运行稳。乙烯项目的产能投放为公司上半年贡献可观增量。上半年连云港石化实现收入 65.76亿元,同比增长306.93%;实现净利润 8.8亿元,同比增长 216.55%,是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C3产业链方面,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丙烯酸及丙烯酸酯价差总体缩小。上半年丙烯酸市场均价为 13486元/吨,同比上涨42.3%;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均价分别为 17736和14390元/吨,同比分别上涨 27.23%与下滑 8.39%;同期丙烷价格上涨 46.38%,丙烯酸产业链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但在价格和产量增长的推动下,C3产业链利润仍呈小幅增长态势。 盈利能力方面,在成本上行的压力下,公司综合毛利率 24.48%,同比下滑 6.37个百分点,净利率 14.84%,同比下降 4.89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成本压力的缓解,毛利率有望提升。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 188.14亿元,同比增长 74.69%,实现归母净利润 27.81亿元,同比增长30.85%,业绩实现较快增长。从单季度来看,受疫情等影响,二季度丙烯酸及丙烯酸酯价格均环比小幅下滑,盈利受到压制,导致了公司二季度业绩的下滑。 从具体产品来看,上半年公司功能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10.73亿元,同比增长 52.30%,毛利率30.89%,同比下降 4.11个百分点;高分子新材料业务营业收入 28.46亿元,同比增长 306.86%,毛利率34.93%,提升 1.79百分点;新能源材料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下滑 50.33,毛利率 38.02%,提升 7.71个百分点。 新项目陆续投放,保障未来成长。公司未来规化项目较多,产能有序扩张,为后续业绩增长带来充足动力。上半年连云港石化二期项目建成投产,未来产能将逐步释放。该项目包括 125万吨/年乙烷裂解、4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73万吨/年环氧乙烷以及 60万吨/年苯乙烯。 连云港石化配套的下游绿色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正有序开展,包括 10万吨/年乙醇胺、40万吨/年聚苯乙烯、15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酯、30万吨/年二氧化碳精制回收,预计于 2022年 3/4季度分批投产。此外,平湖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预计 2023年底建成,项目包括18万吨丙烯酸及 30万吨丙烯酸酯以及电子级双氧水。 未来两年,公司的一系列新项目将进一步夯实公司产业链,开拓在新能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领域的新增长点。未来公司将利用独具特色的乙烷供应链进一步推进新项目建设,发挥原料轻质化带来的绿色低碳优势,继续扩大新能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的新产品体系。在多个项目保障下,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具有坚实基础。 积极推进α-烯烃及 POE 项目,新能源材料空间广阔。 公司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包括 10万吨α-烯烃及下游 POE 树脂材料。该项目目前已完成α-烯烃及 POE 中试工艺包开发,年产 1000吨 α-烯烃工业试验装置正在建设,预计 2022年末出产品。现有装置优化工艺、催化剂、乙烯基极性单体等一系列研发项目有序推进。POE树脂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汽车部件、电线电缆和光伏胶膜等领域。由于在体积电阻率、水汽透过率、耐老化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POE 树脂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的光伏胶膜材料,应用前景广阔。该项目投产后,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2、2023年 EPS 为2.69和 3.66元,以 9月 6日收盘价 22.25元计算,PE 分别为 8.27倍和 3.66倍。公司估值较低,结合公司的发展前景,维持公司 “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上涨、需求下滑超出预期
桐昆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09-01 14.39 -- -- 15.41 7.09%
15.41 7.0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2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52亿元,同比下滑 1.11%,实现归母净利润 23.02亿元,同比下滑 44.32%,扣非后的净利润 22.58亿元,同比下滑 45.40%,基本每股收益 0.96元。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8.57亿元,同比增长下滑 11.52%,实现净利润 7.98亿元,同比下滑 66.96%,环比下滑 46.89%。 成本上涨及需求下滑导致公司业绩承压。2022年上半年,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行,加上疫情冲击和消费下滑等因素影响,涤纶长丝行业两端受压,产品盈利显著收窄。同时公司参股的浙石化在高油价和需求下滑的影响下,盈利亦出现下滑,导致公司投资收益的下降。 多因素下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上半年公司涤纶长丝产量405.01万吨,同比增长 14.55%,销量 352.4万吨,同比下滑 0.32%,产销率 87%。从销售价格看,上半年涤纶长丝平均售价 7463元/吨,同比提升 12.53%。其中 POY均价 7206元/吨,提升 13.41%,FDY 均价 7846元/吨,提升 14.31%,DTY 均价 8970元/吨,提升 7.53%。原材料方面,上半年公司采购 PX 和 PTA 均价分别上涨46.35%和 41.36%,由于原材料涨幅大幅产品价格涨幅,上半年公司盈利承压,综合毛利率 8.02%,同比下降 4.5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承压和毛利率的下行共同导致了公司涤纶长丝业务盈利的下行。 在高油价和需求下滑的影响下,上半年浙石化盈利85.39亿元,同比下滑 25.1%,贡献投资收益 17.08亿元。单季度来看,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公司分别实现投资收益 10.75亿元和 6.41亿元,以此测算,一二季度涤纶长丝产业链贡献净利润分别为 4.3和 1.6亿元。 长丝龙头底部扩产,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上半年公司嘉通一期三套 30万吨聚酯装置顺利开车,为公司新增 90万吨新产能。公司目前拥有 900万吨聚合,950万吨纺丝产能,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未来公司仍有部分产能陆续投放,公司在行业景气底部保持扩张态势,竞争优势进一步稳固。2022下半年和 2023上半年公司分别有两套 250万吨 PTA 装置投产,届时公司 PTA 产能将达 1000万吨,实现 PTA 的完全自给。随着公司规模的继续扩张,公司在涤纶长丝领域的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 浙石化二期投产,未来仍有增长潜力。公司参股的浙石化二期项目于 2022年初实现完全投产,炼化产能由 2000万吨提升至 4000万吨,开工负荷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上半年年浙石化贡献投资收益 17.08亿元,是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浙江石化二期的达产后,将进一步向下游高附加值的化工品延伸。浙石化未来规划产品包括α -烯烃、POE、EVA、己二胺、顺酐等多个具有潜力的化工产品,下游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增长潜力。随着浙石化的持续扩张,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的投资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2、2023年 EPS 为2.31和 3.21元,以 8月 31日收盘价 14.27元计算,PE分别为 6.17倍和 4.45倍。公司估值较低,结合公司的行业地位,维持公司 “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上涨、需求下滑超出预期
金禾实业 食品饮料行业 2022-08-31 45.01 -- -- 44.22 -1.76%
44.22 -1.7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中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0亿元,同比增长45.50%,实现归母净利润8.54亿元,同比增长94.32%,实现扣非后的净利润8.80亿元,同比增长138.77%,基本每股收益1.53元。甜味剂景气上行,新产品投产共同推动业绩增长。公司是我国食品添加剂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业务包括三氯蔗糖、安赛蜜等甜味剂以及双氧水、硫酸、硝酸等大宗化学品。2021年以来,在人们健康意识提升的推动下,无糖饮料日趋流行,渗透率不断上升,推动了公司主要甜味剂产品的需求提升与价格的上行。2022年上半年,全球甜味剂市场需求保持旺盛态势,行业景气与产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态势。此外,2021年公司5000吨三氯蔗糖项目以及4500吨佳乐麝香溶液、1000吨呋喃铵盐项目建成投产,为公司上半年贡献部分增量。受益于甜味剂产品的量价齐升,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00亿元,同比增长45.50%。其中食品添加剂收入22.20亿元,同比增长85.19%,基础化工产品业务收入11.77亿元,同比增长12.37%。甜味剂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4.92%,同比提升8.73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添加剂业务毛利率为43.60%,同比提升14.60个百分点,基础化工业务毛利率19.86%,同比下降4.04个百分点。基础化工业务毛利率的下行主要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所致。公司甜味剂业务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高,多数原材料自给,在原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在收入和盈利能力提升的共同推动下,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0亿元,同比增长45.50%,实现归母净利润8.54亿元,同比增长94.32%。甜味剂行业前景广阔,景气有望延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控制糖的摄入逐渐深入人们的饮食理念。同时各国政策也逐步开始转向推动饮食的“少糖化”。在政策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推动下,传统的蔗糖使用量正在逐步减少,无糖饮料等无糖食品需求正迎来快速增长。目前全球的甜味材料中,蔗糖占市场总需求量的78%,人工甜味剂仅占不到10%的市场,为人工甜味剂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在人工甜味剂产品中,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由于安全性好、甜价比高、口感纯正,正逐渐成为主流甜味剂,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供给方面,未来行业新增产能有限,由于能耗双控等政策影响,对行业供给造成一定压力。随着未来需求的快速增长,甜味剂行业景气有望延续,价格预计将维持在较高位置,为公司盈利带来保障。产业链一体化巩固公司龙头地位。公司是全球甜味剂龙头企业,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产能均占全球产能的50%以上。 近年来,公司不断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完善一体化程度,提升原材料自给率。目前公司可自产氯化亚砜、双乙烯酮、糠醛等原材料,其中双乙烯酮和糠醛可实现完全自给。公司氯化亚砜二期年产4万吨项目于6月份建设完毕,并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至此公司氯化亚砜已达年产8万吨,为核心产品三氯蔗糖以及后续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此外,公司3万吨DMF产能已完成环评,目前正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和设备调升工作。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完善,成本与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年EPS为3.17和3.60元,以8月29日收盘价44.99元计算,PE分别为14.21倍和12.51倍。未来甜味剂行业景气有望延续,公司成长潜力较大,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金禾实业 食品饮料行业 2022-08-31 45.01 -- -- 44.22 -1.76%
44.22 -1.7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 中报,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0 亿元,同比增长45.50%,实现归母净利润8.54 亿元,同比增长94.32%,实现扣非后的净利润8.80 亿元,同比增长138.77%,基本每股收益1.53 元。 甜味剂景气上行,新产品投产共同推动业绩增长。公司是我国食品添加剂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业务包括三氯蔗糖、安赛蜜等甜味剂以及双氧水、硫酸、硝酸等大宗化学品。2021 年以来,在人们健康意识提升的推动下,无糖饮料日趋流行,渗透率不断上升,推动了公司主要甜味剂产品的需求提升与价格的上行。2022 年上半年,全球甜味剂市场需求保持旺盛态势,行业景气与产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态势。此外,2021 年公司5000 吨三氯蔗糖项目以及4500 吨佳乐麝香溶液、1000 吨呋喃铵盐项目建成投产,为公司上半年贡献部分增量。受益于甜味剂产品的量价齐升,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00 亿元,同比增长45.50%。其中食品添加剂收入22.20 亿元,同比增长85.19%,基础化工产品业务收入11.77 亿元,同比增长12.37%。 甜味剂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4.92%,同比提升8.73 个百分点。其中食品添加剂业务毛利率为43.60%,同比提升14.60 个百分点,基础化工业务毛利率19.86%,同比下降4.04 个百分点。基础化工业务毛利率的下行主要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所致。公司甜味剂业务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高,多数原材料自给,在原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在收入和盈利能力提升的共同推动下,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0 亿元,同比增长45.50%,实现归母净利润8.54 亿元,同比增长94.32%。 甜味剂行业前景广阔,景气有望延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控制糖的摄入逐渐深入人们的饮食理念。同时各国政策也逐步开始转向推动饮食的“少糖化”。在政策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推动下,传统的蔗糖使用量正在逐步减少,无糖饮料等无糖食品需求正迎来快速增长。目前全球的甜味材料中,蔗糖占市场总需求量的,人78工%甜味剂仅占不到 10%的市场,为人工甜味剂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在人工甜味剂产品中,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由于安全性好、甜价比高、口感纯正,正逐渐成为主流甜味剂,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供给方面,未来行业新增产能有限,由于能耗双控等政策影响,对行业供给造成一定压力。随着未来需求的快速增长,甜味剂行业景气有望延续,价格预计将维持在较高位置,为公司盈利带来保障。 产业链一体化巩固公司龙头地位。公司是全球甜味剂龙头企业,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产能均占全球产能的50%以上。 近年来,公司不断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完善一体化程度,提升原材料自给率。目前公司可自产氯化亚砜、双乙烯酮、糠醛等原材料,其中双乙烯酮和糠醛可实现完全自给。公司氯化亚砜二期年产4 万吨项目于 6 月份建设完毕,并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至此公司氯化亚砜已达年产 8 万吨,为核心产品三氯蔗糖以及后续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此外,公司3 万吨DMF 产能已完成环评,目前正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和设备调升工作。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完善,成本与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 年EPS 为3.17 和3.60 元,以8 月29 日收盘价44.99 元计算,PE分别为14.21 倍和12.51 倍。未来甜味剂行业景气有望延续,公司成长潜力较大,维持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东方铁塔 建筑和工程 2022-08-26 9.79 -- -- 10.22 4.39%
10.22 4.3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 中报,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3 亿元,同比增长47.61%,实现归母净利润4.85 亿元,同比增长139.20%,实现扣非后的净利润4.72 亿元,同比增长158.59%,基本每股收益0.39 元。2022 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3 亿元,同比增长19.93%,实现净利润2.84 亿元,同比增长82.41%,环比增长41.06%。 钾肥行业景气持续提升,业绩大幅增长。公司业务结构包括钢结构和钾肥两大主业。2022 年上半年,在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需求增长,行业供给受限等因素带动下,全球钾肥价格不断上涨,行业景气持续提升,推动了公司钾肥业务的快速增长。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3 亿元,同比增长47.61%,其中制造业收入8.75 亿元,同比增长19.09%,化肥业务实现收入9.96 亿元,同比增长94.73%。公司钾肥业务产销两旺,上半年实现氯化钾产量约24 万吨,销售量约25 万吨,基本实现满产满销。公司钾肥收入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价格的上涨。根据公司销售数据测算,上半年公司钾肥销售单价约3983 元/吨,同比上涨118.1%。目前老挝开元颗粒钾的品牌效应已经在东南亚展现,客户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泰国、越南、新西兰等市场颗粒钾供不应求;而粉钾也在中国、印尼等区域站稳了市场,受到了更多客户的青睐。 从盈利能力上看,公司上半年综合毛利率39.40%,同比提升13.20 个百分点。其中化肥业务在产品价格提升的推动下,上半年实现毛利率67.94%,同比大幅提升31.54 个百分点,推动了上半年盈利能力的提升。制造业业务毛利率7.95%,同比下降13.1 个百分点。上半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导致了公司钢结构等业务毛利率的下降。此外公司期间费用率小幅大降5.25 个百分点至5.47%,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0.96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下降1.13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下降1.7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下降1.46 个百分点。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共同推动了上半年业绩的增长。 下半年钾肥行业景气有望延续。近年来,全球钾肥供应总体处于收缩态势。2021 年钾肥主要生产国之一的白俄罗斯受到欧盟制裁导致出口受限。2022 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钾肥供应亦受到较大冲击,进一步加剧了钾肥供应的紧张态势。俄、白两国钾肥产量及出口量占全球供应的40%以上。根据加拿大Nutrien 预测,2022 年出货量将下降至6000 万吨至6500 万吨,供应紧张的态势讲延续至2023 年。此外,在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粮食价格亦高位运行,有望拉动钾肥等农化产品的需求。尽管下半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钾肥价格有所回落,但考虑到全球钾肥供应的进展态势将继续维持,预计下半年钾肥价格讲整体保存在较高位置,行业景气有望延续,为公司业绩带来保障。 公司钾肥资源丰富,扩产项目有序推进。公司钾肥项目位于老挝,是我国首个投产的海外钾肥项目。老挝钾肥资源丰富,其中部呵叻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钾盐矿产之一,公司在老挝拥有面积约141 平方公里的钾盐矿开采权,氯化钾总储量超4 亿吨。公司目前钾盐产能50 万吨,2021 年底“老挝甘蒙省钾镁盐矿150 万吨氯化钾一期项目工程(50万吨)”项目全面启动,预计于2022 年底投产。随着新项目产能的释放,公司钾肥业务具有较大的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 年EPS 为0.72 和0.95 元,以8 月24 日收盘价9.76 元计算,PE 分别为13.53 倍和10.25 倍。未来钾肥行业景气有望延续,公司业绩弹性较大,维持公司 “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2-08-08 80.68 -- -- 96.16 19.19%
96.16 19.19%
详细
上半年成本上行,公司盈利承压。从公司主要业务来看,上半年公司聚氨酯业务实现销量 207万吨,同比提升9.24%,实现收入 332.46亿元,同比增长 16.99%,石化业务销量 610万吨,同比提升 19.89%,实现收入 392.12亿元,同比增长 44.92%;精细化学品业务销量 44万吨,提升 32.97%,收入 104.41亿元,增长 58.41%。2021年底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原油、煤炭、天然气等大宗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了公司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上行,导致公司上半年盈利承压,业绩出现下滑。 上半年公司主要原材料中,纯苯均价 8461元/吨,同比上涨 30.15%,5000大卡煤炭均价 1090元/吨,同比上涨 52.23%,丙烷均价 825美元/吨,同比上涨 47.10%。丁烷均价 829美元/吨,同比上涨 53.55%,均出现较大涨幅。 主要产品方面,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纯 MDI 和聚合MDI 上半年均价分别为 22125.9元/吨和 19261.8元/吨,同比下跌 0.7%和 2.68%。此外,公司石化产品涨跌不一,上半年销售均价 6428元/吨,同比上涨 20.9%,涨幅小幅于原材料上涨幅度。由于上半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原材料涨幅,公司主要业务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导致盈利承压。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 18.45%,同比下滑 12.62个百分点,其中聚氨酯系列毛利率 28.20%,下降 18.1个百分点,石化系列毛利率 5.28%,下降 12.72个百分点,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毛利率 28.59%,提升 0.1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上半年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提升导致公司盈利承压,毛利率下降进而导致业绩下滑。公司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涨减轻了成本上升的压力。 其中精细化工产品增长较好,成为上半年的一大亮点。 MDI 景气有望底部复苏,石化业务仍有增量。上半年聚氨酯销量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拉动,欧洲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导致聚氨酯开工受限,推动了公司海外销量的增长。下半年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态势预计难以缓解,随着冬季来临,欧洲工业生产预计将受到较大冲击, 为公司聚氨酯出口带来支撑。需求面随着房地产政策的放松、疫情得以控制后,需求有望底部复苏,推动聚氨酯景气的提升。公司的石化业务则仍有增量,目前公司乙烯二期项目已启动,产能 120万吨,产品包括乙烯、丁二烯、聚烯烃弹性体 POE 等。随着石化产能规模的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协同效果也不断增强,能够为公司新材料业务提供原料供应,提升公司的综合优势。 新材料品类不断丰富,前景广阔。在石化业务的基础上,公司持续发力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业务。公司已积极布局柠檬醛及衍生物、PC、合成香料、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多个项目、锂电正极材料、大尺寸单晶硅等高附加值的新材料。 2022年 1月,公司年产 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在四川眉山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环评公示,1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预计年底建成。凭借公司石化业务带来的原材料质量和成本优势,公司的新材料业务发展潜力广阔,推动公司从全球聚氨酯龙头向新材料巨头迈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3年 EPS 为 6.61元和 7.90元,以 8月 3日收盘价 80.80元计算,PE 分别为 12.22倍和 10.22倍。公司估值较低,结合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维持公司 “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需求不及预期、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2-04-25 17.92 -- -- 19.20 7.14%
22.84 27.4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66亿元,同比增长45.7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76亿元,同比增长104.33%,每股收益2.12元。 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68亿元,同比增长30.63%,环比增长14.54%;实现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增长0.03%,环比增长25.83%。 钛白粉行业景气上行,量价齐升推动公司业绩增长。公司是我国钛白粉行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和出口量均为国内第一。2021年我国钛白粉行业总体运行良好,受全球经济复苏推动钛白粉需求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钛白粉市场产销两旺,钛白粉价格呈阶梯状上涨,景气有所提升。公司钛白粉业务实现量价齐升,推动了全年业绩的增长。2021年公司钛白粉产量90.22万吨,同比增长10.41%,其中硫酸法钛白粉和氯化法钛白粉产量分别为64.61万吨和25.62万吨,同比增长6.86%和20.52%;销量方面,公司全年共销售钛白粉87.78万吨,同比增长5.46%,其中硫酸法钛白粉62.12万吨,氯化法钛白粉25.66万吨,同比分别减少2.75%和增长32.52%,氯化法钛白粉销售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公司钛白粉业务销量的提升。价格方面,2021年公司钛白粉平均售价为17314元/吨,同比上涨31.6%。全年实现钛白粉收入151.99亿元,同比增长38.7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3.90%,同比下降3.72个百分点。此外公司铁系产品实现收入21.10亿元,同比增长10.72%,钛制品实现收入12.92亿元,同比增长58.99%,锆制品实现收入9.77亿元,同比增长3419.14%。在各项业务的推动下,公司全年实现收入206.17亿元,同比增长45.56%。 从盈利能力上来看,2021年钛白粉产业链上下游价格均呈上涨态势,公司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自产钛精矿、硫酸等原材料价格以及合成金红石、高钛渣的稳定供应保障了钛白粉和海绵钛的持续生产和产品质量,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全年公司钛白粉业务45.02%,同比提升9.03个百分点,铁制品毛利率48.57%,同比提升4.88个百分点,钛制品和锆制品毛利率22.39%和2107%,同比提升10.53和9.04个百分点。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41.93%,同比提升6.58个百分点。在收入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推动下,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46.76亿元,同比增长104.33%。 2022年钛白粉价格继续上行,一季度业绩保持良好态势。2021年底以来,以公司为代表的钛白粉龙头企业连续三次上调钛白粉价格,推动国内钛白粉价格继续保持上行态势。钛白粉出口形势亦总体维持较好态势,行业景气高位运行。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68亿元,同比增长30.63%,环比增长14.54%;实现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增长0.03%,环比增长25.83%。受同期原材料钛精矿和硫酸价格上涨影响,公司单季度毛利率环比有所下滑,一季度综合毛利率34.81%,同比提升2.6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15个百分点。 切入锂电产业链,磷酸铁项目放量在即。公司凭借钛白粉产业副产硫酸亚铁带来的成本优势,切入锂电产业链。通过新建项目、合作、收购等方式,布局多个项目。包括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15万吨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其中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石墨负极)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或具备投产条件。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积累了磷酸铁、磷酸铁锂及石墨负极先进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同时公司现有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能够有力支撑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公司废副产品硫酸亚铁,富余产能烧碱、硫酸、蒸汽、氢气等可直接或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在锂电材料领域的系列新项目有望打开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年EPS为2.11元和2.47元,以4月21日收盘价19.24元计算,PE分别为9.10倍和7.80倍,给予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海外需求不及预期
卓越新能 能源行业 2022-04-01 64.44 -- -- 64.08 -0.56%
85.96 33.40%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1 年年报,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3 亿元,同比增长92.91%,实现归母净利润3.45 亿元,同比增长42.33%,实现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3.19 亿元,同比增长59.40%。公司同时公布了2022 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9471.73 万元左右,同比增长 65.21%左右,扣非后的净利润9535.98 万元,同比增长75.35%左右。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11.5 元。 生物柴油量价齐升推动业绩增长。公司是我国生物柴油领域的龙头企业,规模和出口量均为国内第一。2021 年,受美山厂区新建10 万吨生物柴油项目投产的推动,公司全年生物柴油销量大幅提升。同时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推动,公司产品价格亦大幅提升。2021 年公司生物柴油产量35.8 万吨,销量33.0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4.65%和44.70%。销售价格方面,2021 年公司生物柴油销售均价8270 元/吨,同比上升32.88%。生物柴油的量价齐升推动了公司全年业绩的增长。公司全年生物柴油实现收入27.30亿元,同比增长101.66%,占收入比例为88.52%,较2020 年提升3.84 个百分点。此外公司生物基材料实现收入3.33 亿元,同比增长40.56%,其中生物增塑剂收入1.89 亿元,生物甘油收入0.86 亿元,醇酸树脂收入0.5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12.26%和114.97%。在两业务的共同推动下,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83 亿元,同比增长92.91%,实现归母净利润3.45 亿元,同比增长42.33%从盈利能力上来看,2021 年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上升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生物柴油以人民币计价的价格涨幅低于国内原料涨幅,同时生物柴油价格上升导致税赋增加,均对公司产品盈利带来冲击。全年公司生物柴油毛利率7.78%,同比下降7.44 个百分点。 公司通过持续技改,提高出口高毛利产品出率,保证单吨生物柴油净利水平稳定。此外,公司生物增塑剂和工业甘油毛利率分别为19.76%和77.4%,同比提升5.78 和66.97 个百分点,有效稳定了生物柴油生产系统的综合盈利能力。 全球碳减排趋势推动生物柴油前景广阔。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且可再生、燃烧性能好、环保效果显著等特性。2021 年,欧洲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正式执行,提出了2021-2030 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和规划,欧盟将进一步优化生物燃料结构,鼓励以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油 脂原料生产的先进生物燃料。2021 年7 月,欧盟委员会的最新提案提议欧盟到2030 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减排目标提升到 55%,到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在最终能源总消费总量中的总体份额目标从32%上升到 40%,可再生燃料在运输运输领域的占比从14%上升到26%。从具体细则看,未来废油脂甲酯将成为替代棕榈油甲酯的主力,需求量有望大幅提升。欧洲的巨大需求将为公司生物柴油带来广阔市场,目前我国尚未强制要求在柴油中添加生物柴油,但上海已在公交、环卫车辆上开始推广生物柴油并向社会车辆销售。2021 年10 月,国务院《2030 年碳达峰行动方案》中的“重点任务”提出,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替代传统燃油,积极扩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随着国家和各地配套措施的落地实施,有望为我国生物柴油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新建项目有序投产,未来业绩增长具有保障。公司未来规化项目较多,产能有序扩张,为后续业绩增长带来充足动力。2021 年公司产 10 万吨生物柴油建设项目如期实现达产。新建的年产10 万吨生物柴油第二条生产线于12 月1 日开工建设,目前各车间已封顶,预计于 2022 年10 月完成项目建设。此外,年产5 万吨天然脂肪醇项目和年产10 万吨烃基生物柴油项目的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预计于 2022 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公司的一系列新项目有望推动公司实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随着在手项目的逐步投产,公司生物柴油年产能规模将达到75 万吨、生物基材料年产能规模达到20 万吨,较现有产能接近翻番,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带来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 年EPS 为3.52 元和4.34 元,以3 月30 日收盘价67.59 元计算,PE 分别为19.21 倍和15.59 倍。给予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海外需求不及预期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2-03-29 29.40 -- -- 42.08 1.37%
29.88 1.63%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57亿元,同比增长 165.0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60.07亿元,同比增长 261.62%;扣非后的净利润 58.52亿元,同比增长 269.05%。公司同时公布了利润分配预案,拟每 10股派发红利 3.5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 4股。 乙烯项目投产,丙烯酸产业链盈利上行推动业绩增长。2021年 5月公司乙烷裂解制乙烯目一期项目顺利投产,全年运行情况良好,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连云港石化项目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90亿元,实现净利润 16.12亿元,是全年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丙烯酸产业链方面,2021年初公司 18万吨/年丙烯酸及 30万吨/年丙烯酸酯产能的投放,亦贡献部分增量。受供需趋紧影响,公司丙烯酸及丙烯酸酯产品全年价格大幅上涨,行业景气大幅提升。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1年丙烯酸市场均价为 11982.73元/吨,同比上涨 68.73%;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市场均价分别为 15756.8和 16390.47元/吨,同比上涨 69.12%和 92.63%,产品价差亦大幅提升,推动了丙烯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在多因素推动下,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85.57亿元,同比增长165.09%,实现归母净利润 60.07亿元,同比增长 261.62%,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从具体产品来看,2021年公司功能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3.85亿元,同比增长 281.67%,毛利率 37.58%,同比提升5.98个百分点;高分子新材料业务营业收入 27.19亿元,同比增长 218.39%,毛利率 33.21%,提升 5.16个百分点;新能源材料实现营业收入 2.33亿元,同比增长 0.97%,毛利率为 47.26%,提升 6.66个百分点。 原油进入高油价区间,乙烷裂解项目竞争优势显著。2021年底以来,随着需求上行和供给约束,全球原油价格快速上行,逐步进入高油价区间,近期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原油供应的紧张态势,推动油价进一步上涨。由于全球乙烯主要来自于石油裂解,其价格与原油关联度高度相关。在原油价格高位运营的情况下,公司的乙烷裂解制乙烯目竞争优势有望提升。公司的乙烷来自于美国页岩气副产物,由于供应总体过剩,其价格相对较低,且与原油关联度较弱,为公司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带来较大的成本优势。 近年来我国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规化较多,但落地难度较楷体 大。该项目在乙烷获取、港口码头、管网资源以及项目选址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壁垒。因此预计未来公司乙烯项目竞争力有望维持,先发优势显著。 未来产能有序扩张,业绩增长动力十足。公司未来规化项目较多,产能有序扩张,为后续业绩增长带来充足动力。连云港石化二期项目预计将于年内建成投产,项目包括 125万吨/年乙烷裂解、4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73万吨/年环氧乙烷以及 60万吨/年苯乙烯。连云港石化配套的下游绿色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正有序开展,包括 10万吨/年乙醇胺、40万吨/年聚苯乙烯、15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酯、30万吨/年二氧化碳精制回收,预计于 2022年 3/4季度分批投产。此外,平湖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预计 2023年底建成。 未来两年,公司的一系列新项目将进一步夯实公司产业链,开拓在新能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领域的新增长点。未来公司将利用独具特色的乙烷供应链进一步推进新项目建设,发挥原料轻质化带来的绿色低碳优势,继续扩大新能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的新产品体系。在多个项目保障下,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具有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2、2023年 EPS 为 4.87元和5.98元,以 3月 24日收盘价 43.28元计算,PE 分别为 8.89倍和7.24倍。公司估值较低,未来增长潜力较大,给予公司 “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项目进展低于预期
金禾实业 食品饮料行业 2022-03-28 39.46 -- -- 41.79 4.11%
41.59 5.40%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45亿元,同比增长59.44%,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11.77亿元,同比增长63.82%,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74.51%,基本每股收益2.10元。公司同时公布分红预案,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5元(含税)。 甜味剂景气上行,新产品投产共同推动业绩增长。公司是我国食品添加剂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业务包括三氯蔗糖、安赛蜜等甜味剂以及双氧水、硫酸、硝酸等大宗化学品。2021年,在人们健康意识提升的推动下,无糖饮料日趋流行,渗透率不断上升,推动了公司主要甜味剂产品的需求,叠加供给端的收缩,2021年下半年以来三氯蔗糖、安赛蜜等甜味剂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了公司食品添加剂业务的增长。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推动需求增长,公司的基础化工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产量方面,2021年公司5000吨三氯蔗糖项目以及4500吨佳乐麝香溶液、1000吨呋喃铵盐项目建成投产,为公司贡献部分增量。在多项因素推动下,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45亿元,同比增长59.44%。其中食品添加剂收入30.29亿元,同比增长59.32%,大宗化学品业务收入21.33亿元,同比增长61.68%。全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1.77亿元,同比增长63.82%。 公司全年盈利能力略有提升,其中食品添加剂业务毛利率为33.57%,同比下降2.68个百分点,大宗化学品业务毛利率24.94%,同比提升5.84个百分点。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高,多数原材料自给,在原料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 2021年四季度,公司产品价格继续维持上涨态势,其中三氯蔗糖、安赛蜜、甲基麦芽酚、乙基麦芽酚等甜味剂产品四季度涨幅较大。受益于此,公司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26亿元,同比增长91.39%,环比增长18.19%;实现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150.06%,环比增长69.34%。 甜味剂行业前景广阔,景气有望延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控制糖的摄入逐渐深入人们的饮食理念。同时各国政策也逐步开始转向推动饮食的“少糖化”。在政策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推动下,传统的蔗糖使用量正在逐步减少,无糖饮料等无糖食品需求正迎来快速增长。目前全球的甜味材料中,蔗糖占市场总需求量的78%,人工甜味剂仅占不到10%的市场,为人工甜味剂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在人工甜味剂产品中,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由于安全性好、甜价比高、口感纯正,正逐渐成为主流甜味剂,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供给方面,未来行业新增产能有限,由于能耗双控等政策影响,对行业供给造成一定压力。随着未来需求的快速增长,甜味剂行业景气有望延续,价格预计将维持在较高位置,为公司盈利带来保障。 产业链一体化不断完善,保障公司龙头地位。公司是全球甜味剂龙头企业,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产能均占全球产能的50%以上。近年来,公司不断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完善一体化程度,提升原材料自给率。目前公司可自产氯化亚砜、双乙烯酮、糠醛等原材料,其中双乙烯酮和糠醛可实现完全自给。氯化亚枫二期4万吨装置已开工,届时可完全满足公司需求;此外,公司还规化了3万吨DMF 产能,目前已完成环评。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完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年EPS 为2.83元和3.47元,以3月23日收盘价38.99元计算,PE 分别为13.79倍和11.24倍,给予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2-03-17 30.35 -- -- 34.56 10.80%
33.63 10.81%
详细
事件:华鲁恒升公布 2022年1-2月主要经营数据。经公司初步核算,2022年1-2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5%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0%左右。 主营产品景气上行,量价齐升推动业绩增长。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氮肥、有机胺、己二酸、醋酸以及多元醇。2022年以来,在原油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均有一定幅度上涨,盈利能力亦强于去年同期。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2年1-2月,尿素、DMF、己二酸均价分别为2579元/吨、16916元/吨、13723元/吨,同比上涨31.12%、74.48%、66.46%。此外,去年以来公司碳酸二甲酯增产提质系列技改项目以及30万吨DMC 和30万吨己内酰胺装置投产,为今年销售带来增量。产品的量价齐升推动了公司前两月份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高油价下煤化工龙头竞争力有望提升。 2021年以来,伴随着需求上行和供给约束,原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在推动各类化工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也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2022年4季度以来,在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下,国内煤炭价格快速回落,公司的原材料成本压力得以缓解。未来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体,在国家的扩大供给政策调控下,价格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2021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原油价格进一步上行,逐步进入高油价区间,近期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原油供应的紧张态势。在原油价格高位运营的情况下,煤化工企业的成本优势有望显现,竞争力有望提升。公司依托先进的煤气化技术,打造了“一线多头”的柔性多联产生产模式,可根据行业形势灵活调整产品结构,综合成本优势显著。在化工行业面临高油价压力的情况下,公司具有更好的盈利弹性。 新产品陆续投放,保障公司长期成长。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新产品、新项目,为公司长期成长带来坚实基础。2021年公司3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项目投产,实现了公司对新能源赛道的布局。此外,2021年公司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中的3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投产,后续20万吨/年尼龙6切片项目以及20万吨甲酸、48万吨硫铵产能将于2022年上半年投产,为今年业绩增长带来增量。公司同时布局了8万吨尼龙66高端新材料和12万吨/年PBAT 可降解塑料项目,目前已完成立项。此外,公司荆州第二基地项目推进顺利,预计将于2023年中期逐步投产。该基地规划有100万吨/年尿素、100万吨/年醋酸、15万吨/年混甲胺以及15万 吨/年DMF 产能。诸多新项目为公司长期成长带来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2年EPS 为3.43元和3.68元,以3月15日收盘价30.54元计算,PE 分别为8.89倍和8.31倍。给予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新项目进展低于预期
宝丰能源 基础化工业 2022-03-14 16.34 -- -- 16.66 1.96%
16.66 1.9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1 年年报,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 亿元,同比增长46.29%,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70.7 亿元,同比增长52.95%,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73.36亿元,同比增长51.33%,基本每股收益0.97 元。公司同时公布分红预案,计划向无限售条件股份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3210 元(含税),有限售条件股份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2648 元。 行业景气带动主营产品价格上行,控本保供增收益。公司是我国新型煤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煤制烯烃和焦化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焦炭。2021 年随着海外经济复苏推动需求增长,煤炭、原油等能源价格大幅上行,推动了公司烯烃、焦炭等产品的价格上涨,带动了公司主营收入增长。 2021 公司聚乙烯、聚丙烯和焦炭分别实现销量73.8、62.4 和454.4 万吨,同比变动7.55%、-1.53%和2.65%,销售价格分别为7329.66 元/吨、7657.18 元/吨和1964.64 元/吨,同比上涨17.93%、9.86%和69.70%。在产品涨价的推动下,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3 亿元,同比增长46.29%,其中烯烃产品收入115.2亿元,同比增长24.93%,焦化产品收入93.36 亿元,同比增长79.43%,精细化工产品收入23.67 亿元,同比增长62.90%。 在全年煤炭等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公司一方面通过降低能源、原料单耗,提升运营效率来控制成本,一方面与新老供应商联系,同时引入新疆高热值煤作为补充,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通过各项控本保供措施,公司全年毛利率小幅下滑,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2.21%,同比下降2.89个百分点,其中烯烃毛利率32.31%,同比下滑10.46 个百分点,焦炭毛利率55.23%,同比提升1.68 个百分点,精细化工产品毛利率38.34%,同比提升9.48 个百分点。此外,公司费用控制较好,全年期间费用率合计为4.5%,同比下降4.63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为0.26%,同比下降3.12 百分点。在费用率下降的带动下,公司全年净利率为30.35%,同比提升1.33 个百分点,推动了全年业绩的增长。 原油进入高油价区间,煤化工龙头有望受益。2021 年底以来,随着需求上行和供给约束,全球原油价格快速上行,逐步进入高油价区间,近期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原油供应的紧张态势,推动油价进一步上涨。在原油价格高位运营的情况下,作为替代路线的煤制烯烃具有较强的盈利弹性。尽管2021 年煤炭价格亦经历了大幅上涨,但在国家的扩大供给政策调控下,目前煤炭价格 已经回落到相对低位。2 月24 日,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了秦皇岛港口下水煤中长期含税价格在570 元/吨-770 元/吨之间,有望带来公司外采原料煤成本的下降。目前石油、乙烷和丙烷的价格仍然维持在相对高位,为煤制烯烃工艺路线带来成本优势。 各项项目稳步推进,保障未来业绩增长。2021 年公司各项项目稳步推进,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坚实基础。公司300 万吨/年焦化多联产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有望于年内陆续投产。届时公司焦炭总产能将由400 万吨/年增长至700 万吨/年,保障今年业绩的增长。公司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项目将于一季度末实现电解水制氢项目完工,太阳能发电项目在建。该项目完成后,年可新增减少煤炭资源消耗约38 万吨、年新增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6 万吨、年新增消减化工装置碳排放总量的5%,综合效益显著。此外宁东三期50 万吨/年煤制烯烃及50 万吨/年C2-C5 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稳步推进,其中包含25 万吨/年EVA 装置。宁东四期已进行环评前公示。此外内蒙400 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已落实大部分审批程序,公司正在继续完善项目其他审批手续。在多个项目保障下,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具有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 年EPS 为1.09 元和1.53 元,以3 月10 日收盘价17.17 元计算,PE 分别为15.70倍和11.21 倍,给予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项目进展低于预期
华峰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2-01-31 9.70 -- -- 10.23 5.46%
10.23 5.4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 2021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78.5-81亿元,同比增长 244.43%-255.40%。扣非后的净利润 77.46-79.96亿元,同比增长 253.02%-264.41%。 其中四季度净利润 17.23-19.73亿元,同比增长 65.99%-90.08%,环比下滑 24.30%-13.31%。 主营产品景气推动业绩大增,四季度氨纶景气下行。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氨纶、己二酸和聚氨酯鞋底原液,三大业务均位居全球龙头。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叠加防疫等领域需求,氨纶产销两旺,行业景气大幅上行。此外己二酸、聚氨酯原液价格亦有较大涨幅。2021年全年,氨纶 40D、己二酸和聚氨酯原液均价分别为 67356元/吨、10854.4元/吨和18740元/吨,同比上涨 121.95%、58.10%、20%,产品盈利亦大幅提升。主营产品景气的上行推动了全年业绩的大幅增长。2021年下半年度以来,由于能耗双控政策带来的限电限产等因素,氨纶下游需求下滑,叠加部分新增产能投产,氨纶行业景气下行,导致了四季度业绩的环比下滑。 氨纶行业长期前景看好,公司积极扩产提升市场份额。氨纶由于其产品高弹性的特点,随着国民经济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其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长,行业长期前景较好。公司通过定增,积极推进30万吨差别化氨纶扩产项目。公司目前作为氨纶行业龙头,在业内具有较大的成本、规模优势。随着差别化氨纶扩产项目的投产,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领先优势继续巩固。 己二酸下游需求旺盛,景气有望继续上行。己二酸下游主要用于尼龙 66和聚氨酯领域。过去由于己二腈供应的瓶颈,我国尼龙66产业发展相对较慢。随着国产化己二腈技术的突破,国内企业和国外具体纷纷在我国建设己二腈项目,未来我国尼龙 66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从而拉动己二酸需求。此外己二酸用于可降解塑料 PBAT 的生产,随着限塑令的实施以及节能减排的需要,可降解发展前景广阔。国内企业纷纷投建 PBAT 项目,从而进一步拉动己二酸需求。供给面,由于己二酸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未来己二酸新建项目将面临较大的审批能度,预计新增产能有限。四季度以来己二酸价格继续上涨,目前价格、盈利均位于近年来的高位。公司目前拥有 75万吨产能,后续将扩产至 95万吨,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景气的上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1、2022年 EPS 为 1.71元和1.64元,以 1月 26日收盘价 9.92元计算,PE 分别为 5.67倍和 5.93倍。公司估值较低,结合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给予公司 “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新项目进展低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