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施毅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属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30522100002。曾就职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3.95%
(第246名)
60日
中线
18.6%
(第30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盐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5-24 20.49 30.95 57.51% 20.44 -0.24% -- 20.44 -0.24% -- 详细
2022年公司取得历史最好的业绩,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307.48亿元,同比增长108.06%;归母净利润为155.65亿元,同比增长247.55%。2023年Q1营业收入为47.07亿元,同比下降38.21%;归母净利润为22.25亿元,同比下降36.37%,23Q1主因锂盐下游需求不佳,业绩短期有所承压。 公司钾肥业务全国最大,全球排名第六盐湖股份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资源优势。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可溶钾镁盐矿床,也是世界最大盐湖之一。我国氯化钾进口依存度始终维持在50%至60%之间,对外依存度较高,公司目前钾肥产量500万吨/年,作为国内钾肥产能最大的企业,起着压舱石的作用。 2022年钾肥价格创历史新高,目前仍高位震荡2020年以来,开工率受疫情影响导致钾肥供给出现缺口,加之海运费不断上涨等因素,钾肥价格逐步走高,再加上欧美对白俄罗斯钾肥制裁、俄乌战争冲突影响,2022年上半年全球钾肥市场达到了10年的历史高价位。国内钾肥最高单价达到4880元/吨。目前出厂价在3200元/吨,出厂价仍有望保持高位。公司钾肥营业成本约为720元/吨,营业成本优势明显。 锂盐业务规划达10万吨,打造世界级盐湖基地,为新能源产业链安全保驾护航公司目前旗下子公司蓝科锂业现有碳酸锂产能3万吨/年,此外与比亚迪合作计划3万吨/年产能,目前正在中试阶段。2022年5月,盐湖股份计划投资70.8亿元,新建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其中电池级碳酸锂2万吨,氯化锂2万吨,预计2024年投产。公司未来有望形成锂盐产能1+2+3+4万吨/年(1万吨工业级在产、2万吨电池级达产、3万吨处于中试阶段、4万吨处于规划建设阶段),远期成长可期。 公司得益于公司提锂工艺的优化探索,成本仅3万元/吨蓝科锂业采用的吸附法利用钾肥生产后的含锂老卤废液经过分离、耦合、浓缩和合成等工艺后提取出碳酸锂产品,具有工艺简单、锂收率高、能耗低、环保等优点,已经被充分证明适用于察尔汗盐湖高镁锂比、低浓度的卤水,标志着察尔汗盐湖矿区的盐湖股份成功找到适合自身的提锂工艺路径。目前生产成本仅约3万元/吨,相比于锂精矿和锂云母,成本优势明显。 盈利预测与估值在海外矿权越来越难以获取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盐湖股份作为国内盐湖产能最大公司,资源完全自主可控,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优质锂资源价值量值得重视。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5.0、270.0、310.0亿元,分别同比-17.07%、+5.88%、+14.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5、143.4、177.5亿元,分别同比-11.7%、+4.3%、+23.8%。EPS分别为2.53/2.64/3.27元/股,对应的PE分别为8.0/7.6/6.2倍。参考国内2025年锂业公司平均估值9.2倍,给予公司2025年10倍PE,贴现至2023年对应目标价30.95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钾肥需求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全球锂资源供给超预期释放。
万丰奥威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17 5.81 -- -- 6.64 14.29% -- 6.64 14.29% -- 详细
万丰奥威:轻量化+通航双轮驱动公司成立于2001 年,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在2020 年明确提出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产业和通航飞机制造产业“双引擎”发展战略。轻量化产业聚焦铝/镁合金,将公司在传统汽车轻量化配件技术优势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在巩固传统汽车配件份额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配套占比和单车配套价值量。通航飞机制造产业借助“钻石”品牌飞机在行业中技术优势,在不断拓展国外通航飞机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新机型,落地新基地拓展国内业务。在航校培训应用市场基础上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推动国内通航产业发展。 迎接镁合金轻量化时代汽车轻量化趋势促使镁合金用量提升。2020 年,中国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路线图2.0》)对不同类型的汽车都提出了轻量化的要求, 到2035 年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15%-35%不等; 汽车轻量化是大势所趋。 续航里程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关注核心指标之一。2023 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消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需求在500 公里以上,超三成受访者希望续航里程在400 至500公里,只有15.59%受访者接受续航里程在300 至400 公里。调查还显示,多数消费者看中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成本优势;最担心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和续航里程不足。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定价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决定因素。 目前,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零部件可归纳为两类。 (1)壳体类。如离合器壳体、阀盖、仪表板、变速箱体、曲轴箱、发动机前盖、汽缸盖、空调机外壳等。 (2)支架类。如方向盘、转向支架、刹车支架、座椅框架、车镜支架、分配支架等。 根据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资料,我国单车镁合金用量应于 2020 年、2025 年、2030 年分别达 15kg、25kg、40kg,而 2022 年单车镁合金实际平均用量仅约为 2020 年规划用量的 20%~33%之间。和规划以及欧美单车镁用量相比,我国单车镁用量明显偏低,未来发展潜力大。 通航业务:国内绝对龙头,布局新基建公司收购钻石飞机成为国内绝对龙头,布局新基建。控股子公司飞机工业是集自主研发、顶级设计、先进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全球化布局的专业通用飞机制造商,采用“研 发-授权/技术转让-整机制造和销售-售后服务”循环进阶的商业模式。旗下钻石飞机在整机设计研发、发动机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领域具备同行领先的技术研发优势。目前拥有奥地利、加拿大、捷克三大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及国内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奥地利、加拿大、中国三大飞机制造基地,为全球通用飞机的领导者。客户遍布欧洲、北美、亚太和中东等区域,主要客户面向飞行学校、航空公司、航空俱乐部以及私人消费者等,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整体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为 175.90 亿元、195.55 亿元、225.14 亿元,同比增长 7.37%、11.17%、15.13%。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10.18 亿元、12.70 亿元、15.74 亿元,同比增长 25.82%、24.74%、23.96%。综合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 2023 年 20 倍 PE 的估值,对应市值203.6 亿元。首次覆盖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镁合金产品下游应用推进不及预期。
华友钴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5-09 51.46 90.61 85.11% 53.96 4.86% -- 53.96 4.86% -- 详细
华友钴业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630.3亿元,同增 78.48%,归母净利 39.1亿元,同增 0.32%,扣非归母净利 39.8元,同增 3.29%。2023Q1实现营业收入 191.1亿元,同增/环增分别44.64%/33.43%,归母净利 10.24亿元,同比/环比分别-15.1%/13.5%。 2022年公司镍,三元和正极产品产销双旺2022年公司铜产品产量 9.04万吨,同比-12.15%,销量 7.83万吨,同比-16.18%;销售均价为 5.62万元/吨,毛利率 36.1%。钴产品产量 3.85万吨,同比+5.44%,销量 2.31万吨,同比-8.21%;销售均价为 37.1万元/吨,毛利率26.3%。镍产品产量 7.0万吨,同比+341.85%,销量 1.85万吨,同比+889.10%,其中自用 4.7万吨;销售均价为 14.82万元/吨,毛利率 18.0%。三元前驱体产量10.2万吨,同比+55.8%,销售量 8.48万吨,同比+43.43%,自用三元前驱体 1.4万吨;销售均价为 11.71万元/吨,毛利率 20.6%。正极材料产量 9.49万吨,同比+73.3%,销量 8.92万吨,同比+57.38%;销售均价 25.55万元/吨,毛利率13.29%。 公司打造上游资源开采-中游金属冶炼-下游前驱体、正极材料锂电行业一体化公司于刚果(金)矿产区建立了采矿、选矿、钴铜冶炼于一体的钴铜资源开发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国内制造基地的原料供应。镍业务落子印尼,公司印尼华越、华科、华飞、华山四个镍矿项目产能总计 34.5万金属吨,此外与淡水河谷,福特,青山等多家公司合作,规划产能达 30万金属吨,镍项目总产能合计达 64.5万金属吨。锂业务公司通过收购前景锂矿公司获得津巴布韦 Arcadia 锂矿 100%的权益,项目已于 2023年 3月底投产,我们预计明年有望满产。公司布局能源金属锂钴镍,极大的保证了下游前驱体和正极材料的稳定的供应,且成本优势逐渐显著。 锂电池材料产品研发实力雄厚,进入多家头部企业供应链,未来放量可期公司是全球锂电正极材料和三元前驱体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产销规模和技术开发能力处于行业前列。2023年公司三元前驱体产能预计达 25万吨,权益产能达21.5万吨,2025年产能规划达 38.5万吨,权益产能达 28.3万吨。正极材料 2025年规划达 27万吨,权益出货量有望超 11.5万吨。公司与特斯拉签订三元前驱体供货框架协议,深化与孚能、当升、容百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主导产品进入 LG化学、SK、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供应链。高镍正极材料给 LG新能源与 CATL 的供应量大幅增加,分别用于世界知名品牌汽车产业链。多元高镍超高镍、中镍单晶高电压系列正极新产品已分别进入 LG 新能源、CATL、EVE、孚能等重要客户及汽车产业链。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达 1007.4/1342.7/1418.6亿元,分别同比+59.8%/33.3%/5.7%。归母净利润分别达 88.2/127.2/145.6亿元,同比+125.7%/44.1%/14.4%。公司 2023-2025年的 EPS 分别为 5.52/ 7.95/9.10元/股,PE 分别为 9.4/6.5/5.7倍。参考行业内公司平均估值水平,给予公司 2025年 1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91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若新能源汽车未来销量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三元前驱体和正价材料销量,公司盈利能力下滑。2)公司海外项目较多,存在一定经营风险。3)铜钴镍等金属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广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8 10.53 -- -- 10.98 4.27%
10.98 4.27% -- 详细
广汽埃安:电动智能、年轻化协同发展,打造全新纯电品牌2022 年广汽埃安共计销售27 万辆,同比增长125.7%。2023 年1-3 月份依然保持高增长趋势,其中3 月份销量同比增长97%。作为埃安主力车型,Aion Y 和Aion S 从年轻化、空间、配置、性价比等各个维度构成其核心竞争力。 广汽埃安:推出全新车型Hyper GT,打造品牌向上Hyper GT 作为埃安旗下的高端品牌车型,基于广汽AEP3.0 平台打造,定位为纯电动中大型轿车,并采用了年轻化的旋翼门设计,并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项智能化配置。而整个定价区间为21.99~33.99 万元,拥有较高性价比,有望成为爆款畅销车型。 弹匣电池2.0 打造安全新标准,成立电池科技公司,完成产业链闭环弹匣电池分别从电芯、电池包层面,采用各种安全技术方案,保证电池的安全性,打造安全新标准。并成立由广汽埃安控股的因湃电池科技公司,总投资109亿人民币,开展电池自研产业链闭环,保证电池成本和供应链安全。 成立锐湃动力,完成电驱系统的自研自产2022 年10 月,成立由广汽埃安控股的锐湃动力科技公司,总投资21.6 亿元,将实现自主电驱、电控的研发、智造、销售和服务一体化。并推出全新一代高性能集成夸克电驱,功率密度提升100%,展现广汽埃安自主研发电驱系统的实力。 广汽传祺:“钜浪混动”加持,全面进入混动化发展进程“钜浪混动”拥有双混动技术路线,自研的GMC 双电机串并联混动系统经过多次迭代,采用P1+P3+2AT 的综合最优方案,实现纯电、增程、直驱等多种混动模式。在“钜浪混动”的加持下,将增强传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提振销量。 合资品牌:“两田”产品矩阵完善,保障公司基本盘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构成投资收益的核心来源。2022 年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21.4%,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31.9%。合资品牌汽车在智能化以及座舱设计方面积极改变,结合原有的动力经济性优势,将为公司的基本盘保驾护航。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7.76/1607.24/1752.79 亿元,YOY 为23.43%/18.37%/9.06%;预计2023-2025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96.75/110.67/122.75 亿元,YOY 为19.92%/14.39%/10.91%,EPS 为0.92/1.06/1.17 元/股,对应PE 为11.5/10.0/9.0 倍。 风险提示合资品牌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单车盈利不及预期;新车型推进不及预期;新能源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保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8 44.48 -- -- 50.30 13.08%
50.30 13.08% -- 详细
汽车零部件行业老兵,“1+4”业务结构描绘战略蓝图。公司的TPMS、气门嘴及排气管件等业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近些年公司大力布局新业务(智能化、轻量化方向),在液压成型、空气悬架、传感器、ADAS等业务方面发展迅速,单车价值量不断提升。 传统业务领先传统业务支撑公司业务底盘。公司的传统业务主要包括TPMS、气门嘴、平衡块、排气管件等方向。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公司传统业务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四项传统业务市占率均稳定前三。 TPMS业务强强联合公司与霍富集团整合TPMS业务,迈向全球TPMS市场领导者。双方将各自TPMS全球业务进行整合,按照55%:45%出资比例成立中德合资公司。通过研发、采购、生产与销售的优势互补,向全球TPMS细分市场的领导者迈进。 新业务快速放量,市场空间巨大1.空悬产品取得多项订单,交付有望加速放量。公司空气悬架产品主要包括空气弹簧、储气罐、悬架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客户覆盖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截止2023年一季度公司的储气罐产品已有15家车企30个平台定点。 2.液压成型管件业务,公司与德国沙士基达液压成型公司强强联合。通过优势聚合和本地设厂,快速获取全球性客户在华市场份额。3.收购PEX和上海龙感,覆盖6种汽车传感器。4.ADAS业务:布局多种感知零部件,逐步开始放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5.3/6.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2.16%/34.70%/31.59%。EPS分别为1.87/2.52/3.31元/股。对应现价PE分别为23/17/13倍。考虑公司在手订单充裕及新兴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5倍PE估值,目标市值136.5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空气悬架渗透率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立中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1 23.60 -- -- 23.85 1.06%
23.85 1.06%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2年报和 2023一季报。2022全年收入 213.71亿元,同增 14.69%; 归母净利 4.92亿元,同增 9.41%。其中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归母净利 6.14亿元,同增 36.53%。2023Q1实现营收 51.22亿元,同减 7.50%;归母净利 1.18亿元,同减 12%;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归母净利 1.52亿元,同增 7%。 分业务看:1、铝合金车轮: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归母净利 3.17亿元,同增160%;2022年销量 1748万只,同增 19.02%;其中境外地区 1002万只,同增21.45%;2、再生铸造合金板块: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归母净利 1.43亿元,同减35.26%;主要系 2022Q2上海疫情铝库存跌价损失;3、功能中间合金: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归母净利 1.55亿元,同增 43.44%;销量 8.56万吨,同增 14.29%,其中高端晶粒细化剂和航空特种合金收入分别为 2.78亿元和 1亿元,分别同增132%和 65%,高端化带来量价齐升; 特斯拉降价降本对车企形成“鲶鱼效应”,看好可以为整车带来降本的一体化压铸板块。立中集团是一体化压铸上游免热处理合金龙头,最大程度受益。市场此前预期一体化压铸渗透因为工艺变革较大会是缓慢的进程;免热处理合金的生产工艺仅仅是元素的简单组合壁垒不高;我们认为:在特斯拉“鲶鱼效应”下车企对于降本的工艺使用会加速;免热处理合金因为省去了最关键的一环“热处理”,从而极大增加了研发难度,壁垒较高。 因此免热处理合金市场潜力大:我们预计 2021-2025年全球免热合金市场有望从12.6亿元增加到 182亿元,复合增速 95%; 立中集团作为龙头企业受益:与文灿股份签订独家供货协议等。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2/11.7/15.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22%/63.00%/27.92%。EPS 分别为 1.17/1.90/2.43元/股。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20/12/10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一体化压铸渗透率不及预期;锂、钠电池新材料业务推进不及预;铝价大幅波动风险。
东山精密 计算机行业 2023-04-28 24.43 -- -- 26.35 7.86%
26.42 8.15%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度,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315.8亿元,同比-0.67%,归母净利23.68亿元,同比+27.12%,其中Q4单季度实现收入87.6亿元,同比-12.26%,实现归母净利7.87亿元,同比+18.42%,23Q1实现收入65亿元,同比-10.95%,归母净利4.72亿元,同比29.49%。 投资要点q业绩符合预期,绑定大客户实现汽车业务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315.8亿元,同比-0.67%,实现归母净利23.68亿元,同比+27.12%,盈利符合预期(业绩预告为23.3~24.3亿元)。Q4单季度实现收入87.6亿元,同比-12%,实现归母净利7.87亿元,同比+18.42%。分业务看,2022年,印刷电路板218.2亿元,同比+6%;触控面板及LCM模组34亿元,同比-34%,液晶模组销量下滑51.09%,主要由于国内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销量下滑;LED及其模组16.8亿元,同比-35%;通信设备组件及其他45.5亿元,同比+33%,主要由于汽车业务增长。 23Q1实现收入65亿元,同比-10.95%,归母净利4.72亿元,同比29.49%。主要由于A客户供应下滑,叠加汽车业务一季度受春节影响,为销售淡季。 q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盈利能力同比改善22Q4公司毛利率20.1%,环比下降0.35pct,同比+6.94pct;22Q4净利率为8.99%,环比下降0.5pct,同比+2.34pct。22Q4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是0.9/2.6/2.9/1.6pct,环比-0.4/+0.3/+0.3/+2.2pct;23Q1公司毛利率为14.8%,同比提升0.7pct,23Q1净利率为7.24%,同比+2.28pct,Q1公司收购苏州晶端产生1.5亿负商誉。公司持续投入研发,研发布局家用充电桩、储能柜、水冷板等新能源部件23Q末在建工程22.8亿元,相比2022年初增加17.8亿元,主要由于扩产墨西哥、IC板、新能源柔性电路板、大型压铸等项目产能。 q绑定大客户,ASP持续提升公司2015年成为T客户合格供应商名录,目前产品包括电路板、结构件、散热件,原有三大板块均向汽车业务拓展,汽车板块再造东山,光电显示收购JDI子公司苏州晶端,向车载显示屏进军;汽车轻量化趋势盘活压铸及冲压板块,产能持续扩张;电路板领域电动智能持续发力,单价将持续提升。 q盈利预测公司是全球PCB龙头,绑定A客户实现PCB板块的成长,向汽车业务延伸,汽车板块有望再造东山,预计2023~2025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383、494、589亿元,YOY分别为21.4%、28.8%、19.3%。归母净利分别为28.3、39.2、46.6亿元,YOY分别为19.5%、38.6%、18.8%。对应PE分别为15X、11X、9X,公司配套大客户,迎量价齐升,上调至“买入”评级。 q风险提示大客户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科博达 机械行业 2023-04-26 54.12 -- -- 56.36 4.14%
56.36 4.1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3Q1季度报,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 33.84亿元,同比+20.57%,实现归母净利 4.5亿元,同比+15.78%;其中 Q4单季度实现营收 9.64亿元,同比+26.46%,实现归母净利 0.89亿元,同比-24.08%,23Q1实现营收 9.13亿元,同比+24.03%,归母净利 1.32亿元,同比 43.78%。 投资要点大众占比下降,业务多点开花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 33.84亿元,同比+20.57%,分业务看,灯控、车载电器与电子、电机控制、能源管理系统营收分别为 17.4、6.7、6.2、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5.8%、27.9%、2.9%、81.2%,灯控业务增长预计主要由于尾灯控制器、氛围灯控制器等新产品放量,车载电子产品增长主要由于 USB 等产品放量。 23Q1实现营收 9.13亿元,同比+24.03%,23Q1大众销量 160万辆,同比下降18%,其中一汽大众 39万辆,同比下降 12%,上汽大众销量 23万辆,同比下降30%,23Q1在大众销量下滑的情况下,公司营收逆市增长,预计主要是由于在理想等新能源客户销量增加,预计在 2023年公司新能源客户占比将持续提升。 “缺芯”+新品研发投入造成成本提升2022年毛利率为灯控、车载电器与电子、电机控制、能源管理系统的毛利率分别为 31.0%、32.1%、30.7%、16.1%,同比分别-2.1pct/-3.5pct/-4.2pct/15.8pct,由于原材料涨价,“缺芯”影响以及新品研发投入等导致成本增长。23Q1单季度,毛利率为 31.32%,环比提升 3.06pct,Q1净利率同环比分别提升了1.62pct/4.78pct,23Q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9%/5.5%/10.5%/-0.5%,同环比分别 0.04/-0.09pct、0.60/-0.42pct、-0.81/-0.14pct、-0.19/0.39pct,合计 23Q1期间费用率为 17.48,同环比分别-0.36/-0.27pct,公司整体销售费用率稳定,在主机厂价格战情况下,预计是因为控制器等产品技术壁垒较强,返利等议价能力较强。 业务向域控及国六产品切换,客户向新能源转型产品矩阵持续扩张,ASP 持续提升,其中 1)照明控制系统:主光源、辅助光源控制器,新产品包括氛围灯及尾灯控制器; 2)电机控制系统:中小型电机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为域控产品、国六尿素喷嘴等产品;3)能源管理系统:DC/DC 转换模块、DC/AC 逆变器;4)车载电子电器:电磁阀、USB、域控制器,国六排放产品、USB、智能光源拓展等。 大众占比下降,客户向新能源切换。1) 跟随大众产品力提升:公司于 2004年切入大众供应链,跟随保时捷实现 LHC、LLP 迭代,产品力提升;2) 新客户拓展顺利:电动化下,客户向理想、丰田、本田、比亚迪、吉利、小鹏、蔚来、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公司在安徽寿县扩产,支撑后续域控产品产能放量在即。 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收 44、57、67亿元,YOY 分别为 30.4%、29.6%、17.7%,归母净利分别为 7、9、11亿元,YOY 分别为 56%、33%、22%,对应PE 分别为 31X、24X、19X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众销量下滑;原材料价格波动;域控产品渗透率不及预期等
上海沿浦 机械行业 2023-04-25 35.27 -- -- 37.94 7.21%
38.29 8.5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收入11.22亿元,同比+35.7%,实现归母净利0.46亿元,同比-35.1%,其中Q4单季度实现收入3.77亿元,同比+40.45%,实现归母净利0.1亿元,同比-54.4%。 投资要点整椅骨架等新产品放量,收入快速提升2022年公司收入11.22亿元,同比+35.7%,其中座椅骨架总成、冲压件、注塑件、模具收入分别为5.6/3.4/0.9/0.7亿元,同比分别为39%/15%/29%/249%,其中座椅骨架及模具收入快速增长,模具收入是总收入的前置指标,模具收入/骨架总成收入从2021年的5%提升至22年的12%,新项目持续落地。 22Q4单季度实现收入3.77亿元,同比+40.45%,实现归母净利0.1亿元,同比-53.4%。收入快速成长,22Q4同比增量收入1.09亿元,主要由于问界、长安深蓝等车型在Q4销量爬坡,其中问界22Q4销量3万辆、深蓝SL03销量2.6万辆。 新项目放量业绩短期承压,随比亚迪新项目放量改善2022年归母净利0.46亿元,同比-35.1%,毛利率为13.15%,同比-6.07pct,净利率4.08%,同比-4.45pct,预测主要由于公司新项目放量(重庆沿浦22年年收入1.1亿元,净利润-0.1亿元),研发费用及工人培训费用前置,2022年全年骨架总成直接人工占总成本比例为2.8%,同比提升1pct,员工总数提升至1367人(2022年为975人)。 22Q4单季度来看,公司毛利率6.9%,同环比分别下降10/7pct,22Q4净利率2.63%,同环比分别下降5.5/0.4pct,22Q4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6.2%/3.2%/0.5%,同环比分别-0.2/-0.1pct、+1.9/+1pct、+1.6/-1.1pct、+0.5/+0.5pct,合计期间费用率为10%,同环比分别+3.8/+0.3pct。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提升,2023年比亚迪等新项目在一季度末,二季度陆续投产,预计随着新项目放量,期间费用率将持续下降。 横向拓品硕果累累,切入多家新势力供应链供货比亚迪、长安、问界、长城等多家车企;突破铁路专用车集装箱产品,供货长安电池包、坦克500/600的变速箱引线框架组件、电动踏板组件、比亚迪侧门锁等产品,切入比亚迪、华为、长安、长城等供应链体系,多业务、多主机等多元化拓展,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公司产品横向发力,同时座椅骨架外包趋势明显,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24、34、45亿元,YOY分别为117%、39%、32%,归母净利分别为1.9、2.7、3.7亿元,YOY分别为314%、42%、38%,对应PE分别为15X、10X、8X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放量不及预期、座椅骨架获客进度不及预期、钢材价格高位运行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3-04-20 57.61 -- -- 59.21 2.78%
61.57 6.87%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收 159.93亿元,同增 39.52%;归母净利17.00亿元,同增 67.1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22.84亿元,同增 92.45%。 分产品业务来看,减震器业务营收 38.72亿元,同增 15.67%,毛利率 24.07%,销量 850.89万套,同增 16.94%;内饰功能件业务营收 54.63亿元,同增52.66%,毛利率 19.03%,销量 679.42万套,同增 53.61%;底盘系统业务营收44.45亿元,同增 69.39%,毛利率 21.23%,销量 409.68万套,同增 45.97%;汽车电子业务营收 1.92亿元,同增 4.91%,毛利率 25.19%,销量 73.16万套,同增6.11%;热管理系统业务营收 13.69亿元,同增 6.55%,毛利率 18.59%,销量54.75万套,同增 6.54%。 平台化+大客户战略助力公司迈向千亿级汽零龙头。公司目前已经拥有 8大系列产品,单车配套金额约 3万元。拓展思路清晰——传统赛道向大赛道、高技术附加值拓展:传统车的减震系统、内饰件——电动车的轻量化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智能车的汽车电子、空悬、IBS 等。贯彻大客户战略:公司大客户占比从2019年的 3.89%提高到 2022Q1的 40.48%,同时积极挖掘华为智选车企、比亚迪、吉利等配套供应机会,陪伴龙头车企快速扩张,同时自身能力水平也得到提升进一步扩大其他车企份额。公司另研发机器人运动执行器,市场空间巨大。 “蒙特雷”战略意义凸显,公司加快海外布局公司年报披露,波兰工厂已经投产,墨西哥首期 220亩工厂也加快规划建设进度。同时在美国、加拿大、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分别设立制造工厂或仓储中心。公司墨西哥一期工厂 220亩将加快实施,预计年底开始安装设备。规划按照前湾新区模式建设千亩智能制造产业园。同时为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在墨西哥做了如下战略部署:1)提升自动化水平,减少用工数量;3)打造远征团队;3)整合产业链;4)确保业务受控、合规。 墨西哥汽车是美国汽车生产的“后花园”,在墨西哥建厂具有天然优势。墨西哥汽车产业链成熟,且主要用于出口美国。据 AMIA 数据,墨西哥为全球第七大汽车生产地,第五大零部件生产国,汽车行业在 FDI 中占比近 20%。同时,墨西哥建厂兼具成本端的性价比,相比于美国,墨西哥生产的工人成本可以降低超30%;相比于欧洲,墨西哥电价较为稳定。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归母净利分别为 23.98、33.15、47.28亿元,YOY 为 41%、38%、43%,EPS 分别为 2.18、3.01、4.29元/股,对应 PE 26、19、13x。拓普集团是平台型公司享受单车价值量扩张带来的超额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产能消化风险:公司目前产能无法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且因为产能从建设到正式达产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必须提前布局。若行业整体景气度不达预期,公司有可能面临产能消化风险。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较大,虽然绝大部分原料价格波动可以传导给下游但有一定时滞。
王华君 1 1
华依科技 2023-04-12 53.65 -- -- 57.49 7.16%
57.49 7.16% -- 详细
事件:4月 10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800万元至 12,000万元,上年同期值为 5,009.64万元,同比增加 95.62%到 139.5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080万元到 1,300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 1,445.25万元到 1,665.25万元。 23Q1淡季不淡,收入业绩超预期根据公司公告,预计 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0.98-1.20亿元,同比增长95.62%-139.5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080-13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0-1230万元,同比均扭亏为盈,环比持平, Q1处于测试服务业务产能爬坡期,且预计惯导业务处于量产前期,测试设备一季度是传统淡季,但是公司 Q1表现淡季不淡,业绩超预期,主要是因为测试服务快速增长,产能释放促进收入翻倍增长。 AI 新能源测试服务供求同增,产能释放在即测试服务迎来高增长期,公司目前产能集中在上海,定增后将实现国内外产能及技术协同,国内预计定增增加 40个新能源实验室台架同时加快智能化测试服务的布局,德国计划增加 10个实验室。2022年获得动力总成测试强检认证,且相继与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签订年框协议,2023年为比亚迪提供纯电动力总成测试业务,在手订单充足。2023年 3月,公司与莱尔浩福、科威尔签订《合作协议》,三方拟在德国共建车用电池测试中心,实现国内新能源技术出口,业务向锂电池及燃料电池领域拓展。设备业务,2004年研制成功首台发动机冷试设备并交付上汽通用,打破外资垄断,公司为比亚迪宋 PLUS、宋 Pro、秦Plus、唐 DM-i、汉 DM-i、仰望等提供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技术行业领先,设备壁垒在于数据建模分析,数据诊断。 惯导业务实现突破,斩获智己、奇瑞-华为订单公司惯导业务与上汽深度合作,2020年 12月与上汽协同研发,2022年惯导突破第一个定点项目,为奇瑞-华为平台化供应惯导产品,斩获智己定点后,惯导业务逐渐实现从“1”到“10”突破,且有望向上汽其他子品牌延伸,后续随着定增落地,惯导产能将持续提升,预计车载惯导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盈利预测与估值华依科技是 AI+汽车核心标的,设备向服务转型顺利,IMU 惯导放量在即,预计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3.5、6.6、9.1亿元,同比增长 8.5%、90%、38%;归母净利为 0.4、1.5、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6%、293%、67%,现价对应 PE为 104、27、16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建实验室投产不及预期、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等
ST龙净 机械行业 2023-04-11 18.18 -- -- 18.38 0.00%
18.18 0.00% -- 详细
龙净环保核心逻辑大气污染治理设备龙头进入“风光储”行业,大储业务开拓能力有望超预期,驱动业绩超预期。 超预期逻辑市场预期:龙净环保作为大气污染治理设备龙头,跨行进入“风光储”行业,与原有业务相距甚远,可能无法产生协同效应。 我们的观点:1)风光业务:紫金矿业作为国内矿业企业龙头,全球布局多品种、大体量矿山项目,采选冶各环节均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更需要提升自身ESG 评级,因此对于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存在巨大且稳定的需求量。紫金矿业所需3GW 以上清洁能源项目,交由龙净环保子公司“紫金龙净”建设、运营。我们认为项目建成后,风光项目运营的属性能够为公司带来稳定的利润,提升公司盈利能力。2)储能业务:公司储能业务的开展预计会选择成熟的技术团队及业内知名企业合作,如量道(厦门)及蜂巢能源,龙净与合作方共同协作,发挥自身优势来开拓储能市场。我们认为公司在储能业务的优势有以下几方面:A)储能电芯最重要的原材料:锂,可以由大股东紫金矿业提供销售,其在建的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是公司储能电芯成本占比近30%的原材料,可以平抑价格波动风险,减少原材料质量、供应等问题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提升公司储能产品竞争力。B)公司大气污染治理业务覆盖全国90%以上的中国电力企业,过往50 余年经营往来所积累的合作经验、公司口碑和双方信任度等是公司的隐形优势。为打开公司储能电芯、系统的销售渠道,保证公司储能业务顺利放量,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提供一定的支持。C)与成熟技术团队合作,对公司储能电芯、Pack、系统的产品质量有足够保障,并且公司自身拥有电控事业部,与储能业务有重合性,可以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1)环保业务保持在国内存量市场的绝对优势,努力实现两位数增长。根据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发布《加速推动中国典型五省的煤电转型和优化发展》,统计指出2022 年1-11 月,国内新核准煤电装机达6524 万千瓦,超过2021 年核准总量的三倍。以每百万千瓦对应2 亿元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合同订单计算,将在未来2-3 年内带来合计近130 亿元市场扩容。龙净环保作为该领域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环保主业未来增长得到保证。 2)风光项目推进顺利,加速落地;储能电芯和电池项目产线建设稳步推进,静待花开结果。①风光业务:2023 年1 月初公司举行多宝山200MW 风光项目、塞尔维亚光伏和圭亚那光伏项目签约,顺利推进风光项目建设。②储能业务:2022Q4 公司陆续公告5GWh 磷酸铁锂储能电芯项目、6GWh 储能系统项目及5GWh 储能模组Pack 和系统集成项目。三大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形成从电芯到储能系统的完整产品技术链,从而基本覆盖储能产业链中游业务环节,形成具备行业竞争力的产业链优势,为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极奠定基础。 检验与催化1、检验指标:储能业务中标情况;风光项目建设进度2、可能催化剂:大储中标订单、风光项目建成投产释放利润q 研究价值(1)与众不同的认识:市场认为:公司储能业务开拓困难,营收贡献有限。我们认为:公司传统主业的技术和市场积累能够帮助公司打开储能市场。公司50余年发展历史,长期坚持“技高一筹”战略,以创新驱动作为核心驱动力,具备很强的技术能力。并且公司能在竞争激烈的大气污染治理设备领域突出重围,做到龙头地位,也可见公司业务开拓能力之强。 (2)与前不同的认识:以前认为公司作为新进入储能行业的竞争者,市场开拓会遇到阻碍。现在认为公司环保主业所积累的客户资源、销售渠道会帮助公司打开销售局面。 盈利预测与估值环保主业迎来市场扩容,风光储项目顺利推进,静待花开结果。因此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0%/12%/12%,毛利率预计为24.3 %/24.3%/24.6%。2023-2025 年新能源业务的营收分别为6.3/28.8/83.7 亿元.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6.4/174.9/246.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9%/28.2%/41%;归母净利分别为11.7/16.6/22.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0%/41.7%/37.8%。根据我们以上假设所得到的公司盈利预测,当前公司市值对应2023-2025 年PE 估值为16.9/11.9/8.6 倍(截至2023 年4 月7 日收盘)。 风险提示ST 摘帽进度或受到不可控因素影响,而导致延期,影响公司后续发展;疫情反复,影响公司生产及工程进度,进而导致公司营收增长不及预期;公司储能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进而导致公司未来成长性不及预期;公司风电、光伏资源开发、建设不及预期,进而导致公司未来成长性不及预期。
紫金矿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4-07 12.43 -- -- 14.10 13.44%
14.10 13.44% -- 详细
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703 亿元,同增20%;实现净利润248 亿元,同增26%;实现归母净利润200 亿元,同增28%。Q4 实现营收661.4 亿元,同增18%,环减8%;实现归母净利润33.7 亿元,同减23%,环减17%。公司全年业绩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铜、金、锌等金属产量规模提升,业绩符合预期。 铜产量位居全球第六,金产量位居全球第九铜:2022 年公司实现矿山产铜87.7 万吨,同增49%,位居全球第六,受品位下滑以及汇率变动等影响,单位销售成本同增9%,毛利率达59.5%;金:矿山产金56 吨,同增19%,单位销售成本同增8.8%,毛利率达48%:锌:矿产锌40.2万吨,同增1.5%,单位销售成本同增8.8%,毛利率达48.7%。2022 年,铜、金、锌(铅)分别贡献营收24.77%、38.41%、4.55%,分别贡献毛利49.44%、24.55%、7.68%。 2022 年聚焦优质资产收购,资源量及储量明显提升2022 年公司聚焦优质矿产,进行逆周期并购与自主勘探,资源量再上一层。公司重点并购阿根廷3Q 盐湖锂矿、拉果错盐湖锂矿、海域金矿、Rosebel 金矿、萨瓦亚尔顿金矿等优质资产,同时,公司加大自主勘探力度,截止2022 年公司铜、金、锌、锂资源量进入全球第7、第9、第7 和第9。铜:资源量7372 万吨,储量3209 万吨;金:资源量3117 吨,储量1191 吨;锌(铅):资源量1118万吨,储量480 万吨;碳酸锂:资源量1215 万吨,储量429 万吨。 海内外关键矿产项目改扩建工程持续推进,铜、金产量将迎快速增长铜:佩吉铜金矿下矿带崩落法项目、博尔铜矿JM 矿崩落法项目、卡莫阿铜矿一二期技改项目、巨龙铜矿二三期建设、多宝山铜矿崩落法采矿工程持续推进;金:Rosebel 金矿技改项目、奥罗拉金矿技改项目、泽拉夫尚加压氧化项目、山西紫金采选改扩建项目、萨瓦亚尔顿金矿等金矿项目持续推进。此外,公司新增锂资源布局,预计3Q 盐湖锂矿、西藏拉果错盐湖锂矿均于2023 年底投产。随着多个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产、达产,公司铜、金板块将迎快速增长。根据公司产量指引,2023 年,公司计划产矿产铜95 万吨,矿产金72 吨,矿产锌/铅45 万吨,碳酸锂3000 吨,矿产钼6000 吨。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16/3389/3747 亿元,同比分别为+15.26%/+8.76%/+10.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6.93/328.44/395.91 亿元,同比分别为+33.19%/+23.05%/+20.54%,对应公司PE 分别为12.18、9.90、8.2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产销情况不及预期,金属价格上涨不及预期。
洛阳钼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4-07 5.94 -- -- 6.96 17.17%
6.96 17.17% -- 详细
洛阳钼业发布2022 年业绩:全年实现营收1729.9 亿元,同减0.5%;净利润71.9 亿元,同增32.5%;归母净利润60.7 亿元,同增18.8%,业绩创新高,主要受益于钼、钨、铌、磷价格上涨。2022Q4 实现营收405.2 亿元,同减14%;归母净利润7.6 亿元,同减51%,主要由于刚果(金)出口及销售受限影响业绩释放。 钼钨及铌磷板块价格上涨受益,铜钴板块出口受限影响业绩释放钼钨板块:实现营收70 亿元,同增30%,主要得益于钼、钨价格上涨,2022 年钼精矿/钼铁价格分别同增39%/37%,APT 价格同增13%;铌磷板块:实现营收74 亿元,同增45%,主要由于2022 年磷酸一铵价格同增31%;铜金板块:实现营收13 亿元,同减22%,主要由于NPM 铜金矿品位下滑影响,铜、金产量下降,NPM 铜金属权益量2.3 万吨,同减3.5%,黄金权益量1.6 万盎司,同减19%;铜钴板块:实现营收97 亿元,同减27%;2022 年TFM 铜矿铜金属产量25 万吨,同增22%,钴金属产量2 万吨,同增9.7%,但由于下半年刚果(金)出口及销售受限,影响业绩释放。 刚果(金)项目顺利推进,两大世界级铜钴矿即将放量TFM 混合矿项目基建剥离与土建施工任务圆满完成,安装工程中区工程进度90%,东区工程进度30%;KFM 一期厂房营地建设完成,主要设备安装就绪,实现安全、优质、高效投料,项目预计于2023Q2 投产。 根据公司2023 年生产指引,TFM 铜金属29-33 万吨;KFM 铜金属7-9 万吨,刚果(金)铜金属产量合计同比增长超过40%。TFM 钴金属2.1-2.4 万吨,KFM 钴金属2.4-3 万吨。 公司新增锂资源板块布局2023 年1 月,公司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同开发玻利维亚境内两座巨型盐湖,并建设锂提取工厂,公司新能源板块再增锂资源项目布局。同时,公司将依托非洲、每周和东南亚已有布局,积极融入新能源产业综合价值链,构建立体市场网络,促进新项目落地。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919/2119/2210 亿元,同比分别为+10.94%/+10.40%/+4.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17/135.20/142.80 亿元,同比分别为+51.93%/+46.68%/+5.62%,对应公司PE 分别为13.92、9.49、8.9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增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产销情况不及预期,金属价格上涨不及预期。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4-05 14.37 -- -- 13.74 -4.38%
14.59 1.53%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2年年报:2022年公司收入179.67亿元,YOY+6.74%,归母净利润亏损14.17亿元,亏损主要原因为公司在2022年对长期资产(含商誉)计提了减值,EBIT5.75亿元。其中22Q4收入49.32亿元,YOY+13.86%,归母净利润亏损13.4亿元。 投资要点资产减值后轻装上阵,座椅及出风口业务支撑高成长2022年公司收入179.67亿元,YOY+6.74%,归母净利润亏损14.17亿元。其中,2022年继峰分部收入24.34亿元,同比增加11.9%,归母净利0.74亿元,同比-50.29%,主要因为座椅投入近1亿元,扣除座椅业务,实现归母净利1.67亿元,同比+12.9%;格拉默收入155.9亿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5.6亿元,主要由于计提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减值,operatingEBIT2.5亿元,同比增长40%。 公司22年资产减值15.7亿元,其中商誉计提10亿元,无形资产减值2.9亿元,固定资产减值2.3亿元,扣除减值后经营边际改善,计提减值后有助于公司轻装上阵。 格拉默美洲经营持续好转,根据格拉默年报,2022年全年营收21.6亿欧,YOY+13%。Q4营收5.66亿欧元,同比+14%,其中亚太市场收入1.21亿欧,同比+5%,环比-6%;美洲市场收入1.8亿欧元,YOY+28%,环比+3%;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收入2.82亿欧元,同比+8%,环比+4%。从盈利上看,Q4格拉默亚太市场EBIT0.14亿欧,EBITMargin12%,同比+0.4pct;美洲市场EBIT-75百万欧,EBITMargin-41%,减值为73.6百万欧元,剔除减值后EBITmargin为-1%,22Q2/22Q3单季度EBITmargin分别为-12%、-9%,北美经营持续改善;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BIT1900万欧,EBITMargin7%,欧洲经营情况连续4季度转好,2022年10月格拉默中国区CEO李国强先生被任命为格拉默全球COO,我们预计格拉默将经营将持续改善,格拉默和母公司协同采购,我们预计格拉默将经营将持续改善。 座椅业务将实现从0到1量产,国产高端座椅龙头价值凸显座椅方面,2023年公司国产座椅生产业务将实现从0到1量产突破,公司有望在2023年在手定点项目年化产量100万辆目标,达到规模经济。在合肥、常州、长春等地实现产能布局。其他业务,智能座舱相关的新兴业务按事业部制有序推进,2023年公司争取出风口业务实现2-3亿元收入,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争取更多订单落地。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年~2025年公司将实现营收分别为197、221、257亿元,YOY分别为10%、12%、17%,归母净利分别为3、7、12亿元,YOY分别为扭亏、114%、69%,对应每股净利为0.29、0.62、1.05元/股,对应PE分别为51、24、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座椅量产不及预期,格拉默整合不及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