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郭皓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740519070004,曾就职于中信证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钢研高纳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8-07 26.20 -- -- 30.21 15.31%
30.21 15.31%
详细
业绩概要:钢研高纳公布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同比-1.06%;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3%,扣非后归母利润0.94亿元,同比+16.6%;EPS 0.191元。其中Q2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75%,归母利润增长10.7%,扣非后归母利润增长13%,EPS 0.13元。 上半年毛利率提升、净利率持平: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2.2Pct至35.38%,分产品看,铸造高温合金和变形高温合金毛利率分别提升1.8Pct和4.4Pct,新型高温合金则下降4.95Pct。期间费用方面,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提升3.6Pct和1.2Pct。净利率同比基本持平; 二季度全面恢复增长: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二季度正常化后公司收入和盈利恢复双位数正增长。实际上一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利润增速也达22%,非经常性损失主要来自疫情停工损失1373万元。 新力通利润略有回落:上半年新力通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净利润3640万元,2019年上半年分别为2.38亿元、4768万元。上半年疫情对青岛新力通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一是原辅材料运输受限以及客户需求延迟,导致收入有所下降;二是国内外疫情延续时间较长,导致产品销量有所下降。 航空航天产业链高景气度有望持续:航空航天领域高温合金需求高度依赖于我国国产发动机列装进度。早期国内精密铸造工艺水平相对有限,造成高温合金产品尤其是单晶叶片总体性能偏弱,我国先进战机大多使用俄制进口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需求受到抑制。随着近几年我国在高温铸造领域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未来国产发动机有望实现加速列装,受此影响,高温合金叶片需求有望持续放量,疫情的短期冲击并不会影响行业稳步上行态势。公司作为高温合金下游铸件领域龙头,在航天发动机精铸件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后期随着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订单将率先受益; 投资建议:随着航空防务安全的战略地位越发受到国家的重视,以高温合金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新材料将有望获得持续突破。公司作为我国高温合金领域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生产种类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军品业务有望获得持续增长,同时新力通进入石化、冶金、玻璃建材高温炉管等民品领域,为公司的长期成长提供强劲发展动力。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36元、0.43元以及0.54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的不确定性;新品研发低于预期;民品业务拓展不利。
甬金股份 钢铁行业 2020-07-21 24.75 -- -- 35.88 44.97%
39.49 59.56%
详细
行业格局-民企扩张中:近年宽幅不锈钢冷轧行业格局的变化体现为民企份额上升。民企由于机制灵活、管理精细,生产成本具备明显优势,故存在扩产动力,以宏旺、甬金、德龙为代表的民企市场份额持续扩张。部分国营企业同时具有冶炼和冷轧环节,虽然冷轧环节盈利不佳,但仍可依靠冶炼的盈利来支撑冷轧的运行。只要全流程不持续亏损,国企不会主动退出市场。所以未来民企份额的扩张,更多的是通过占据新增需求来实现。 甬金-效率驱动成长:公司是不锈钢冷轧环节效率领先的企业,成本优势来自几方面:1、产线自主设计,这使得公司产能投资成本大幅下降,奠定了产线投产后的吨折旧优势;2、管理效率高,民企机制市场化程度高,追求精细化管理,人均产出高,因此在单吨人工费用上具备显著优势;3、由于设备先进,技术工艺积累深,公司成材率高,利于成本下降、质量提升。即便具有以上优势,2019年公司宽幅产品吨毛利也仅为500-600元,可见其他缺乏效率优势的冷轧企业毛利会更为微薄。 成长空间足:目前公司国内市占率10%,全球5%,销量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按公司产能规划,未来三年公司销量复合增速约25%。公司产能扩张并不会导致行业吨盈利的明显收缩,因为冷轧不锈钢受益于应用渗透率的提升,年需求增速仍有5%-10%,对应年增约100万吨,基本能消化包括公司在内的几家民企的产能扩张。 未来吨盈利:宽幅趋稳、精密略降。目前宽幅行业吨盈利水平已较十年前大幅缩减,盈利回落伴随着行业洗牌,目前宽幅冷轧行业所剩玩家主要为大而不倒的国企以及效率领先的民企。未来行业进一步打价格战的概率不大,因为如果加工费进一步下降,则将进入全行业亏损状态,在需求没有大幅度收缩的前提下,全行业亏损显然不可持续。精密冷轧方面,近几年行业盈利能力相对平稳,但目前行业内小企业数量仍偏多,未来头部企业有望通过扩产实现行业出清,在这个过程之中,精密产品盈利能力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估值未隐含成长属性:综合公司销量和吨盈利预判,未来三年公司业绩复合增速有望超过20%。不锈钢冷轧领域缺乏可比上市公司,同为不锈钢下游加工的有管材行业的久立特材,久立未来3年业绩一致预期复合增速11%,2020年PE12x。甬金2020年PE为14.5x,我们认为当前这一估值水平隐含了市场对公司周期属性的定位,而忽略了成长属性。公司作为行业效率领先的企业,未来有望在盈利能力相对平稳的基础上实现市占率的持续提升,目前公司国内市占率仅10%,天花板较高,未来3年20%以上的业绩复合增速对应仅14.5倍市盈率,我们认为公司被低估,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产能过度扩张的风险、需求端周期领域的波动风险、公司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久立特材 钢铁行业 2020-07-17 7.46 -- -- 8.60 15.28%
8.90 19.30%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3.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20.76%,折合EPS为0.30元。 二季度盈利环比翻倍有余:根据公司业绩快报,二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1.75亿元,环比增118.75%,同比增25.9%。二季度业绩环比同比均实现正增长,一是源于二季度国内疫情好转后,公司生产经营全面恢复,产销环比有所恢复;二是源于订单交付存在滞后期,二季度交付订单多数为去年底所接,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此外,二季度产品出口情况也超预期恢复,尤其出口中东地区订单截至目前同比并未回落。整体而言,一季度疫情对复工复产造成的影响,在二季度超预期赶工完成,公司业绩表现亮眼。 全年业绩可期:公司近两年业绩连续表现较好得益于油气行业景气度好转,虽然年初以来油价波动较大,但目前而言公司订单尚未受到影响,一方面源于油气投资变化滞后于油价变化,另一方面公司产品覆盖全油气产业链,油价下降利好油气产业链下游的炼化产业,多个炼化项目二期启动,公司订单由前端转向后端。此外,在油气投资收窄的预期下,相关油气用管存在进口替代空间,久立经过多年沉淀,品牌效应在国内及海外市场充分发挥,替代优势明显,全年业绩可期。 关注上游中长期资本开支计划:油气对外依存度的持续攀升使得国家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七年行动”计划应运而生,中石油、中海油已经陆续披露“七年行动”规划,其中中石油计划2019-2025年每年风险勘探投资50亿元,是前期每年投资的5倍;中海油提出至2025年其勘探量和探明储量要翻一番,预计2025年探明储量增加约100亿桶油当量;此外,中石化2019年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同比增41%至596亿元,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胜利油田和页岩气田扩产。随着国内“七年行动”计划的持续发力,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内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投资将有利于重塑油气全产业链条。 投资建议:年初油价连续大幅下挫,但油气投资相对于油价存在滞后性,后期全球油气投资存在回落压力,当然长期来看我国存在提升油气自给率的战略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行业周期下行的斜率;同时关注核电开启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机会。考虑到二季度下游超预期复工复产,且油价下跌未对公司订单造成实质影响,我们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6亿元(较前期上调52%)、6.46亿元、6.86亿元,同比增速17.11%、10.36%和6.20%,折合EPS为0.70元、0.77元及0.82元,对应PE为12X、11X和10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行业景气度持续时间不及预期;公司产品订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大幅下滑。
华菱钢铁 钢铁行业 2020-07-15 3.75 -- -- 3.91 4.27%
4.50 20.00%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3-31.3亿元,与上年同期重组后模拟数相比,预计降10.79%-16.49%,折合EPS为0.478-0.511元。 二季度盈利环比大幅改善:根据公司业绩预告,二季度单季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96-19.96亿元,环比增58%-76%。根据公司自愿披露生产经营快报,4-6月钢材销量641万吨,折算二季度吨钢归母净利为280-311元,取均值环比一季度上升87元。年初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降4.52%,二季度盈利环比大幅提升主要源于下游逐步复产后,公司钢材产销量环比恢复。具体而言,3月为减少库存压力,公司安排一座1080m3高炉为期21天停产检修,二季度恢复后钢材产销量分别环比增6.14%和18.05%,目前疫情对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基本消除,上半年整体钢、材产量已完成全年目标的54.08%和52.48%。 上半年业绩表现优于行业:2020年上半年公司盈利同比仅下降10.79%-16.49%,与行业相比较为亮眼。根据我们测算,2020上半年热轧、冷轧、螺纹钢及中厚板平均吨钢毛利分别为205元、-97元、336元及151元,同比降幅高达40.6%、89.1%、38.6%及39.5%。公司近两年来生产经营进步明显,与其内部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及降本增效密切相关,公司预计2020年湘钢和涟钢人均年钢产量将达到1300吨,环比2019年提升100吨;此外公司较为综合的产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冲单一下游需求的不稳定性,如今年以来宽厚板和热轧板卷对应的工业制造下游需求表现较好可对冲冷轧对应的汽车及家电等相对偏弱的下游需求,自身安全边际也随之提升。 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司拟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40亿元,债券期限6年。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主要用于华菱湘钢4.3米焦炉环保提质改造项目、华菱涟钢2250热轧板厂热处理二期工程项目、华菱涟钢高速棒材生产线及配套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华菱涟钢工程机械用高强钢产线建设项目、华菱钢管富余煤气和冶炼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华菱钢管180机组高品质钢管智能热处理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以上项目均为子公司提质增效、环保技改等项目,有利于公司提升生产能力,增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同时可进一步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 投资建议:作为中南地区的钢材龙头企业,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挖潜增效,公司盈利能力已明显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虽然中长期地产投资面临回归风险,但短期来看在有利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环境下,地产与基建仍有望维持疫情冲击后的修复趋势,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7.62亿元(较前期预测上调17%)、58.57亿元和63.20亿元,折合EPS为0.94元、0.96元和1.03元,同时考虑到本轮股票上升由流动性驱动的资金牛市特征,低估值板块蕴含估值修复的可能,上调公司评级至“增持”。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供给端压力持续增加。
中信特钢 钢铁行业 2020-07-14 16.00 -- -- 17.66 10.38%
17.66 10.38%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80-28.50亿元,与上年同期重组后追溯调整数相比,预计变动幅度为-3%至+3%,折合EPS为0.531-0.565元。 上半年高端特钢价格波动相对有限:虽然特钢整体价格较上半年均出现不同幅度下滑,但年内来看,中低端特钢品种价格波动较大,而高端品种价格相对坚挺。以碳结钢为代表的低端特钢2020H1均价同比降5.87%,二季度环比降4.76%;以合结钢为代表的中端特钢2020H1均价同比降5.31%,二季度环比降4.43%;以工模具钢为代表的高端特钢产品2020H1均价同比降10.72%,二季度环比降0.42%。 二季度下游需求有所复苏:特钢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订单具有小批量、多品种、非标化特征,其中汽车行业需求占比相对集中,风电行业需求则近几年增速较快。2020年6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32.5万辆和230.0万辆,环比分别增长6.3%和4.8%,同比分别增长22.5%和11.6%,且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分别降16.8%和16.9%,降幅连续收窄,总体表现好于预期,下游需求持续复苏。风电方面,2020年风电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风电用钢需求仍旺盛,疫情会打乱短期生产节奏,但全年景气度依旧,截止目前,海外对风电安装尚未强制停工,国内复产进行中。 抵御周期能力凸显:年初至今在突发疫情及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下,2020年上半年普钢吨钢毛利同比下滑40%-50%,而公司作为特钢龙头上半年盈利同比基本持平,抵御周期能力进一步凸显。一方面源于特钢行业本身即具备弱周期属性,在公司整合集团内所有特钢资产上市后,成为品类齐全的专业化特钢生产企业,单纯受单一行业需求下滑影响较小,且特钢产品定位中高端,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客户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公司整体已形成沿江沿海产业链战略布局,且大量使用的大宗原材料等物资由中信泰富特钢有限公司作为采购平台实施统一采购,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合理调配库存,提高整体安全边际。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特钢企业,其主导产品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高压锅炉管坯、耐热合金等畅销国内外,随着成功收购兴澄特钢,公司在轴承钢、汽车钢等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虽然今年疫情会对国民经济及公司盈利形成一次性冲击,但立足长远随着青岛特钢及靖江特钢的降本空间及整体协同优势发挥,公司中长期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考虑到上半年疫情并未对公司产生明显影响,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56.94亿元(较前期预测上调5.2%)、58.75亿元及61.31亿元,同比增5.70%、3.19%及4.36%,折合EPS为1.13元、1.16元及1.21元,对应PE为16X/16X/15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钢铁行业产能显著增长的风险。
永兴材料 钢铁行业 2020-04-27 15.53 -- -- 17.40 12.04%
21.25 36.83%
详细
业绩概要:永兴材料公布 2020 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19 亿元,同比下滑 22.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74 亿元,同比下降 27.02%,对应 EPS 为 0.21 元;财务分析:公司 2020 一季度年销售毛利率 11.01%,同比降 2.69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8.03%,同比降 0.51 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 5.66%,同比下降 1. 33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分别下降 47.55%,主要受疫情影响,与销售相关的费用相应减少所致;管理费用同比下降 36.67%,主要是疫情期间,公司享受阶段性社保、医保减免等优惠政策及因复工延迟相关办公费用减少所致;一季度业绩同比回落:公司业务主要是由不锈钢和锂电业务双轮驱动,但是由于今年一季度疫情的冲击,两大业务的生产、运输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就不锈钢业务而言,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公司电炉复产延后半月左右,预计产量影响在 1 万多吨,叠加吨钢盈利略有回落,导致不锈钢板块业绩整体承压;另一方面,现阶段公司锂电业务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加之疫情对碳酸锂生产运营的影响,一季度订单释放较为有限,随着后期下游客户的不断开拓和 2 号产线完全达产,后期公司锂电业务有望持续改善;继续关注锂盐产品拓展情况 :今年是永兴材料锂盐产品市场开拓的元年,未来我们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公司订单释放状况,毕竟规模的扩张和产线达产是锂盐生产成本下降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则需要关注其下游客户规模和质量,一旦大量进入国内知名企业原料供应体系之中,其带来的产品认可度和订单稳定性方面的利好都不可估量。我们通过对比国内一线的碳酸锂生产企业,诸如天齐、赣锋这样的企业普遍实现了从资源、采矿、选矿到锂盐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而这点永兴材料进展并不落后,并且国内矿山在运输成本控制上优势也较为明显,已经初步具备成为国内一家优质锂盐生产企业特质;投资建议:虽然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导致不锈钢盈利能力承压下行,但伴随着其产销量和产品结构的进一步提升(2020 年产量仍有 10%提升空间),未来公司不锈钢业务盈利依然有望维持高位。而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公司锂盐产品尚未完全放量,但依托其全产业链纵深布局,有望成为行业低成本产能代表,未来锂电产品盈利能力值得期待。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 年 EPS 分别为 0.9 元、1.02 元以及 1.08 元,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 :不锈钢需求明显下行;不锈钢棒线材供给恶化从中低端市场蔓延至高端市场;公司锂矿资源产品销售不畅;锂盐行业供需持续恶化。
久立特材 钢铁行业 2020-04-27 7.17 -- -- 7.29 1.67%
9.02 25.80%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9亿元,同比降19.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95亿元,同比增10.83%,折合EPS为0.0945元。 财务分析:2020Q1综合毛利率25.71%,同比增2.57%,环比2019Q4基本持平。期间费用率14.71%,同比增1.06%,环比降1.12%,其中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比降30.86%和20.46%。净利率9.77%,同比增2.74%,环比降0. 18%。此外,2020Q1预付款项同比增29.85%,系在手订单增加,支付的原材料预付款增加所致。 一季度业绩表现较好:虽然2020年初疫情对复工及运输造成一定影响,但公司盈利表现较好,一是下游需求延续上轮油气行业景气度,二是经过多年沉淀,品牌效应在国内市场及海外市场充分发挥,公司在油气复苏中有更好的参与度和更强的主动性。目前而言,公司生产、销售等经营日常均从疫情中恢复正常,由于油气产业链传导存在时滞,短期油价大幅下滑对公司订单尚不构成影响,接单情况同比正常。 关注上游中长期资本开支计划:油气对外依存度的持续攀升使得国家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七年行动”计划应运而生,中石油、中海油已经陆续披露“七年行动”规划,其中中石油计划2019-2025年每年风险勘探投资50亿元,是前期每年投资的5倍;中海油提出至2025年其勘探量和探明储量要翻一番,预计2025年探明储量增加约100亿桶油当量;此外,中石化2019年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同比增41%至596亿元,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胜利油田和页岩气田扩产。随着国内“七年行动”计划的持续发力,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内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投资将有利于重塑油气全产业链条。 投资建议:近期油价连续大幅下挫,考虑到油气投资相对于油价存在滞后性,后期全球油气投资存在回落压力,当然长期来看我国存在提升油气自给率的战略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行业周期下行的斜率。我们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5亿元、4.74亿元、5.11亿元,同比增速-23.04%、23.08%和7.97%,折合EPS为0.46元、0.56元及0.61元,对应PE为16X、13X和1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行业景气度持续时间不及预期;公司产品订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大幅下滑。
中信特钢 钢铁行业 2020-04-23 15.73 -- -- 16.74 6.42%
19.95 26.83%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一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同比下降2.7%,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3.8%,EPS0.435元。 期间费用压缩支撑盈利增长:在疫情的环境下公司实现利润增长实属难得,反映了公司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疫情影响特钢行业需求,导致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1.3PCT至17.3%。公司通过期间费用的压缩对冲毛利率的下行,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均缩减,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1.8PCT,净利润率上升0.5PCT。 特钢下游受疫情影响:特钢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订单具有小批量、多品种、非标化特征,其中汽车行业需求占比相对集中,风电行业需求则近几年增速较快。2020年一季度汽车产量较去年同期降45%,疫情对汽车产销造成影响较大,虽然当前汽车业复工率较好,但行业景气还取决于汽车行业下游消费情况;此外,全球汽车产销也受到疫情影响,甚至高端汽车也出现短期停产情况,预计二季度全球产销将持续受到影响。风电方面,2020年风电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风电用钢需求仍旺盛,疫情会打乱短期生产节奏,但全年景气度依旧,截止目前,海外对风电安装尚未强制停工,国内复产进行中。 高端特钢价格稳定性较强:近两月中低端特钢产品价格表现相对弱势,而高端特钢品种价格影响较小。具体而言,以碳结钢为代表的低端特钢3月均价3948元/吨,环比降0.99%,较1月降5.26%;以合结钢为代表的中端特钢3月均价4166元/吨,环比降0.83%,较1月降4.90%;而以工模具钢为代表的高端特钢产品3月均价13100元/吨,较1月持平。综合而言,疫情对特钢价格整体略有影响,其价格主要集中在2月小幅调整,3月则表现平缓,其中高端特钢价格具有稳定性。 疫情对公司生产影响有限:新冠疫情发生后,公司积极应对,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复工、复产,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及严控费用支出,产销量同比均有所增长。随着国内疫情得以控制,物流运输不畅问题得以解决,目前各省市运输已逐步畅通,公司库存基本下降至正常水平,且集团统一增加下属企业大宗原料库存储备量,将警戒库存天数由15天提高到20-25天。此外,公司经营的主营产品类型从单一的合金钢棒材和特冶锻造,增加到合金钢棒材、合金钢线材、特种钢板、特种无缝钢管、特冶锻造和合金钢大圆坯等,各类品种合计产能1395万吨,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专业化特钢生产企业,单纯受某一行业需求下滑影响更小,且中高端优质客户相对稳定。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特钢企业,其主导产品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高压锅炉管坯、耐热合金等畅销国内外,随着成功收购兴澄特钢,公司在轴承钢、汽车钢等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虽然今年疫情会对国民经济及公司盈利形成一次性冲击,但立足长远随着青岛特钢及靖江特钢的降本空间及整体协同优势发挥,公司中长期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54.13亿元、55.77亿元及57.89亿元,同比增0.49%、3.04%及3.80%,折合EPS为1.82元、1.88元及1.95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钢铁行业产能显著增长的风险。
钢研高纳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4-16 14.75 -- -- 17.94 20.81%
21.31 44.47%
详细
业绩概要:钢研高纳公布2019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62.05%;实现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54.79%,折合EPS为0.35元,2018年同期为0.25元,其中2019年1-4季度EPS分别为0.07元、0.12元、0.09元以及0.06元;同时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以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含税)。此外,公司在之前的公告中披露,预计2020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21-0.3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4.87%—33.41%; 财务分析:公司2019年毛利率30.44%,同比上升0.94个百分点,其中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以及新型高温合金毛利率分别为33.32%、19.92%、37.64%,同比分别变化0.86%、-3.10%、0.38%,分产品线盈利能力维持稳定。报告期内,公司三项费用出现不同程度增加,其中销售费用增加179%,管理费用增加74%,这主要是由于并入青岛新力通所致,但由于公司收入也呈现较快增长,其三项费用率增幅相对有限,同比增加1.68个百分点,达到9.64%; 新力通业绩兑现导致全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于2018年三季度完成对新力通的65%股权收购,而青岛新力通在石化、冶金、建材等高温炉管行业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其高温炉管材料的研发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报告期内新力通共计实现净利润0.97亿元,对公司业绩贡献0.63亿元,占比40.4%,收购资产业绩释放成为公司业绩高增的重要原因。如果剔除新力通业绩贡献,公司原有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4.7%,整体高温合金业务表现较为稳健; 一季度业绩受疫情拖累:公司一季度业绩相比往年同期出现一定下滑,主要是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一方面,疫情造成的停工损失和防疫支出等使其出现750万元非经营性损益,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公司各基地复工、复产推迟,下游企业亦均有开工延迟情况,公司的采购销售、运输以及海外等业务的开拓等受到一定冲击。目前国内订单交货影响已经基本解除,但由于海外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影响后期公司海外订单的继续开拓,但考虑到目前海外订单占比公司业务不高(不到3%),因此整体冲击较为有限;航空航天产业链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航空航天领域高温合金需求高度依赖于我国国产发动机列装进度,但由于前期国内精密铸造工艺水平相对有限,造成高温合金产品尤其是单晶叶片总体性能偏弱,我国先进战机大多使用俄制进口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需求受到抑制。随着近几年我国在高温铸造领域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未来国产发动机有望实现加速列装,受此影响,高温合金叶片需求有望持续放量,疫情的短期冲击并不会影响行业稳步上行态势。公司作为高温合金下游铸件领域龙头,在航天发动机精铸件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后期随着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订单将率先受益; 投资建议:随着航空防务安全的战略地位越发受到国家的重视,以高温合金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新材料将有望获得持续突破。公司作为我国高温合金领域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生产种类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军品业务有望获得持续增长,同时新力通进入石化、冶金、玻璃建材高温炉管等民品领域,为公司的长期成长提供强劲发展动力。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36元、0.43元以及0.54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质量交付问题;新品研发低于预期;民品业务拓展不利。
中信特钢 钢铁行业 2020-04-09 15.60 -- -- 16.74 7.31%
18.68 19.74%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今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5-13.5亿元,与上年同期重组后追溯调整数相比,预计增长0.48%-8.52%,折合EPS为0.421-0.455元。 高端特钢价格较为坚挺:近两月中低端特钢产品价格表现相对弱势,而高端特钢品种价格几乎未受到影响。具体而言,以碳结钢为代表的低端特钢3月均价3948元/吨,环比降0.99%,较1月降5.26%;以合结钢为代表的中端特钢3月均价4166元/吨,环比降0.83%,较1月降4.90%;而以工模具钢为代表的高端特钢产品3月均价13100元/吨,较1月持平。综合而言,疫情对特钢价格整体影响有限,其价格主要集中在2月小幅调整,3月则表现平缓,其中高端特钢价格具有稳定性。 下游汽车影响相对较大:特钢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订单具有小批量、多品种、非标化特征,其中汽车行业需求占比相对集中,风电行业需求则近几年增速较快。2020年2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5万辆和31万辆,较去年同期分别降79.8%和79.1%,疫情对汽车产销造成影响较大,虽然当前复工率较好,但复工不等于复产,且还取决于汽车行业下游消费情况如;此外,全球汽车产销也受到疫情影响,甚至高端汽车也出现短期停产情况,预计二季度全球产销将持续受到影响。风电方面,2020年风电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风电用钢需求仍旺盛,疫情会打乱短期生产节奏,但全年景气度依旧,截止目前,海外对风电安装尚未强制停工,国内复产进行中。 公司积极应对疫情:新冠疫情发生后,公司积极应对,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复工、复产,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及严控费用支出,产销量同比均有所增长。随着国内疫情得以控制,物流运输不畅问题得以解决,目前各省市运输已逐步畅通,公司库存基本下降至正常水平,且集团统一增加下属企业大宗原料库存储备量,将警戒库存天数由15天提高到20-25天。此外,公司经营的主营产品类型从单一的合金钢棒材和特冶锻造,增加到合金钢棒材、合金钢线材、特种钢板、特种无缝钢管、特冶锻造和合金钢大圆坯等,各类品种合计产能1395万吨,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专业化特钢生产企业,单纯受某一行业需求下滑影响更小,且中高端优质客户相对稳定。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特钢企业,其主导产品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高压锅炉管坯、耐热合金等畅销国内外,随着成功收购兴澄特钢,公司在轴承钢、汽车钢等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虽然今年疫情会对国民经济及公司盈利形成一次性冲击,但立足长远随着青岛特钢及靖江特钢的降本空间及整体协同优势发挥,公司中长期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54.13亿元、55.77亿元及57.89亿元,同比增0.49%、3.04%及3.80%,折合EPS为1.82元、1.88元及1.95元,对应PE为15X/14X/1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钢铁行业产能显著增长的风险。
中信特钢 钢铁行业 2020-03-09 15.96 -- -- 28.78 2.35%
16.74 4.89%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发布 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726.2亿元,同比增 0.6%;净利润 53.89亿元,同比增 22.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53.86亿元,同比增 50.45%,折合 EPS 为 1.81元。同时,公司拟以 29.69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0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含税)29.69亿元,分红率 55.12%,股息率 3.58%;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7股。 吨钢数据:2019年公司生产球团 650万吨,焦炭 481万吨,铁产量 1195万吨,粗钢产量 1409万吨,入库坯材 1373万吨(含内供坯材 49.8万吨),同比增 13.07%,钢材销售量 1327万吨,同比增 10.08%,产销率 100%,出口总量 176.6万吨,逆势增 5%。结合年报数据及钢材销量,折合吨钢综合售价5474元,同比降 516元;吨钢综合成本 4489元,同比降 528元;吨钢综合毛利 986元,同比增 11元。2020年生产经营目标为球团 680万吨,焦炭 495万吨(干基),铁产量 1265万吨,钢产量 1445万吨,入库坯材 1417万吨(含内部供坯 82万吨),销售总量 1335万吨,其中出口销量 180万吨。 财务分析: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 18.01%,同比增 1.74PCT,主要源于公司通过实施增产、工序、工艺、采购和物流降本等多项具体措施降低综合成本。 期间费用率 7.68%,同比降 0.15PCT,吨钢期间费用同比降 48元,主要降幅来自财务费用下降 22.6%,研发费用增 1.87亿元至 27.86亿元,占营收比例增 0.24PCT 至 3.84%,持续维持高位。净利润率 7.42%,同比增 1.32PCT,吨钢净利润增 41元至 406元。2019年 12月 31日资产负债率 65.18%,同比降 0.86PCT。此外,报告期内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波动较大则由于收购和重组相关事宜导致。 公司业绩逆势上扬:公司 2019年实现归母净利 53.86亿元,其中兴澄特钢实际完成归母扣非净利润 45亿元,超过泰富投资承诺其 2019年度经审计归母净利润 33.43亿元的业绩目标。公司盈利逆势上扬在去年钢铁行业整体业绩下滑的大环境中显得难能可贵,一方面源于上市公司作为专注稳健的特钢标的,自身抵御周期能力较强,即使钢铁行业景气度下行期间,依然能够做到产销、盈利稳定;另一方面,2019年内公司完成对同一控制下兴澄特钢和非同一控制下浙江钢管 100%股权收购事项,兴澄特钢和浙江钢管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收购完成后,公司经营的主营产品类型从单一的合金钢棒材和特冶锻造,增加到合金钢棒材、合金钢线材、特种钢板、特种无缝钢管、特冶锻造和合金钢大圆坯等,各类品种合计产能 1395万吨,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专业化特钢生产企业,单纯受某一行业需求下滑影响更小,且中高端优质客户相对稳定。此外,兴澄特钢及各主要下属公司已形成沿江沿海产业链战略布局,且大量使用的大宗原材料等物资由中信泰富特钢有限公司作为采购平台实施统一采购,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有效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整体安全边际。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特钢企业,其主导产品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高压锅炉管坯、耐热合金等畅销国内外,随着成功收购兴澄特钢,公司在轴承钢、汽车钢等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虽然今年疫情会对国民经济及公司盈利形成一次性冲击,但立足长远随着青岛特钢及靖江特钢的降本空间及整体协同优势发挥,公司中长期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 55.3亿元、56.9亿元及 58.5亿元,同比增 2.71%、2.79%及2.90%,折合 EPS 为 1.86元、1.92元及 1.97元,对应 PE 为 15X/15X/1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钢铁行业产能显著增长的风险。
方大特钢 钢铁行业 2020-03-03 5.78 -- -- 9.35 8.72%
6.28 8.65%
详细
业绩概要:方大特钢公布2019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89亿元,同比下降10.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11亿元,同比下降41.54%;对应EPS为1.18元,其中1-4季度EPS分别为0.32元、0.40元、0.15元、0.30元。同时,公司决定以2019年底的总股本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9股,共计转增7.09亿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21.57亿股,不分红,不送红股; 吨钢数据: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产铁304.22万吨、钢366.73万吨、材366.60万吨,同比上年分别下降12.09%、下降12.75%、下降13.77%;全年生产汽车板簧17.37万吨,同比上年下降14.32%。结合年报数据折算吨钢售价3738元、吨钢成本2904元、吨钢毛利833元,同比分别变化-64元、337元、-401元; 四季度业绩明显改善:2019年Q1-Q4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4.47亿元、5.60亿元、2.16亿元、4.20亿元,其中四季度业绩环比实现显著回升,这既有公司自身因素的变化也有行业助力的原因。从行业层面而言,钢铁存货短周期见底回升和需求的扩张导致2019年四季度行业盈利持续修复。钢铁存货短周期在10月见底,产业链情绪超调,社会库存创5年新低,叠加11月后需求的显著扩张,情绪与真实需求共振推动钢价和吨盈利回升至较高水平。从公司层面来看,去年5月底由于燃爆事件导致停产检修的2号高炉在10月上旬开始复产,月度增加铁水产量约10.5万吨,产量的回升带动公司业绩进一步释放; 公司全年业绩回落原因:供应释放导致的行业过剩程度增加是2019年行业及公司业绩下行的主要原因。虽然在地产投资强劲的推动下,钢铁表观需求取得8.3%的高增长,但由于高炉限产放松、技改产能扩容等因素,供应增长较需求更甚,行业议价能力受压,吨钢毛利回落。此外,公司2019年5月底的高炉燃爆事件,导致年产125万吨铁水的2号高炉停产3个月有余,全年铁水产量同比下滑12.09%,产量的回落对公司业绩构成进一步拖累; 突发疫情导致一季度业绩承压:由于突发疫情影响,今年钢铁下游复工明显滞后,往年正月十五之后终端已经开始陆续动工,而今年突发事件导致需求迟滞,在钢厂供给影响较小的背景下,2020年产业链库存累积高度将达到远超历史新高的天量水平。伴随着短期供需失衡,现货在节后迎来暴跌,目前行业吨钢盈利已跌回至供给侧改革以来的低点区域,多数短流程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倘若政策对冲进一步加码,后期随着下游需求逐步复苏,行业可能将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消化当前的库存压力,钢铁基本面波动再次加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江西省内中大型钢铁生产集团,产品主要以螺纹钢线材等建筑类钢材产品为主,其弹簧扁钢和汽车零部件在细分市场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作为业内民营钢企的典型代表,其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有望推动其持续降本增效,虽然长期看未来行业盈利中枢或将走低,但民营体制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有望使其盈利继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1.07元、1.00元以及1.14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钢铁需求承压;供给超预期释放;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
久立特材 钢铁行业 2020-03-02 8.62 -- -- 9.59 6.56%
9.19 6.61%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93亿元,同比增10.58%;利润总额5.83亿元,同比增54.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63.79%,折合EPS为0.59元,符合三季报业绩预告区间4.86-5.47亿元。 全年业绩明显改善:公司业绩自2018年有明显好转,主要受益于下游油气行业持续回暖影响,目前油气行业景气度依旧持续,公司订单已接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过历史积淀实力已得到大大增强,品牌效应使得公司优质客户逐渐增多,无论国内市场抑或是海外出口,公司在本轮油气复苏中有更好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全年业绩持续改善。 上游资本开支延续高增长:油气对外依存度的持续攀升使得国家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七年行动”计划应运而生,中石油、中海油已经陆续披露“七年行动”规划,其中中石油计划2019-2025年每年风险勘探投资50亿元,是前期每年投资的5倍;中海油提出至2025年其勘探量和探明储量要翻一番,预计2025年探明储量增加约100亿桶油当量;此外,中石化2019年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同比增41%至596亿元,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胜利油田和页岩气田扩产。随着国内“七年行动”计划的持续发力,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内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投资将有利于重塑油气全产业链条。 引入战略伙伴永兴材料:公司以战略投资为目的,积极引入永兴材料作为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打通上游原材料供应渠道,实现产业链向上游的延伸。并在未来12个月内,以自有资金不超过人民币6亿元购买永兴材料在国内A股市场上发行的普通股股票。购买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永兴材料不低于总股本的10%且不高于20%的股票。此举意义更多在于战略布局,协同研发争取日后在高端原料供应方面的主动性。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业绩相对于油价的滞后性,即便是悲观情景,公司景气度也有望维持至今年上半年,且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提速是长期有利因素,将熨平周期属性,有利于估值提升。此外不排除核电重启、建设提速的潜在利好。我们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7亿元、5.17亿元、5.46亿元,同比增速63.79%、4.05%和5.48%,折合EPS为0.59元、0.61元及0.65元,对应PE为16X、15X和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行业景气度持续时间不及预期;公司产品订单不及预期;宏观
三钢闽光 钢铁行业 2020-02-27 7.97 -- -- 9.27 16.31%
9.27 16.3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25.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76亿元,同比下降43.5%。报告期内EPS为1.5元,单季度EPS分别为0.59元、0.49元、0.27元和0.35元; 全年盈利回落,幅度优于行业:回顾2019年,虽然在房地产强势拉动下钢铁下游需求表现依然强劲,但由于环保限产放松、置换产能投产等因素导致行业供给端持续增压,进退之间行业盈利同比较大幅度回落。根据我们的测算,考虑到原材料库存周期,2019年行业层面热轧板、冷轧板、螺纹钢、中厚板产品的平均吨钢毛利分别为313元、-23元、524元和193元,同比分别下降57%、106%、39%和70%。从前期披露的上市钢企2019年年报业绩预告来看,多数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高达50%-90%。公司产品以建筑钢材为主,盈利表现优于其他板材品种为主的钢铁企业。在2019年钢价回落的大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逆势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公司钢铁产量的增加以及子公司福建闽光云商有限公司业务收入增加。另外,公司2019年底发布公告,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确认损失1.06亿元,影响当年税前利润1.06亿元; 四季度盈利环比改善:2019年三季度考虑到钢企原材料库存周期因素,6月份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对盈利的影响滞后体现在7月份,同时8月份宏观预期在外部环境恶化叠加内部地产融资收紧双重挤压下急剧恶化,悲观情绪加剧钢价急速杀跌,多数钢企三季度盈利创年内新低。低利率环境叠加低库存,四季度地产投资依然稳健,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基建弱复苏状态延续,宏观悲观情绪修复背景下钢价得以反弹,盈利有所抬升。按照业绩公告,四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51亿元,环比增幅为30.5%; 产能扩张有待落地:公司通过竞拍取得的山钢新疆公司所属钢铁产能指标(铁:100万吨、钢:100万吨),资产交割已完成,前序公司与福建亿鑫钢铁签订协议利用各自所拥有的钢铁产能指标进行战略合作,但经与对方友好协商,已中止上述合作事项。另外,对集团罗源闽光的整合已提上日程,继续推进集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叠加新购产能指标,公司总粗钢产能将增至1105万吨,届时在福建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0%以上; 短期疫情造成负面影响:本次疫情事件对公司生产环节影响有限,基本处于连续生产状态,但下游工业企业复工进度受到较大影响,距离全面复工仍需时间。目前钢材厂库及社会库存达到历史峰值,供需关系阶段性恶化,钢价承压力度加大。但随着逆周期调控政策持续加码,疫情消退需求回归正常水平后,盈利有望回升; 投资建议:公司通过外购钢铁产能指标,以及推动罗源闽光的收购工作,未来产能具备扩张空间,提升物流成本优势。短期下游需求受到疫情影响,供需格局阶段性恶化,但随着逆周期调控政策加码,待疫后复工后行业盈利有望修复。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1.50元、1.43元和1.53元,对应PE分别为5.4X、5.6X和5.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加重,收购罗源闽光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回落。
永兴材料 钢铁行业 2020-02-25 21.56 -- -- 22.88 3.20%
22.25 3.20%
详细
锂盐价格初现反弹:上周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上调1%,随后碳酸锂价格也跟随小幅上调。当然此时价格的上涨有偶然因素的催化,在需求端未受太大抑制背景下,国内氢氧化锂厂家由于疫情的影响,其正常生产运输受到较大扰动,而今年氢氧化锂市场尤其是高端领域本已偏紧,因此出厂价顺势上调也在情理之中。当前市场普遍更为看好氢氧化锂,对碳酸锂预期偏谨慎,在此我们探讨两者价格联动的逻辑。 氢氧化锂和碳酸锂的联动机制:虽然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在电池细分领域的应用有所不同,但两者历史价格在大趋势上保持一致。一方面由于两者的最上游原料相同,任何一方的需求变化传导至上游后就会对另一方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带来价格联动。另一方面,在生产上,碳酸锂向氢氧化锂转化并不存在多少技术上的难点,转化成本在1万元左右,因此很难允许两者存在过大的价差。当然氢氧化锂对原料的规格杂质有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高镍三元材料多对接海外车企巨头,其产品认证门槛及认证周期较碳酸锂明显更为严苛,这提升了两者在生产上的直接转化的门槛。 氢氧化锂溢价历史回溯:由于两者在工艺及需求上的密切联系,历史上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价格波动大体一致,但供需结构上的细微差别仍然导致其价格波幅呈现阶段性的背离。我们回顾了2016年以来氢氧化锂与碳酸锂之间的价差变动情况,两者之间的升贴水可明显划分为四个阶段:氢氧化锂升水(氢氧化锂-碳酸锂>0):包括两个阶段,一是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彼时的补贴政策明显倾向于拥有较高能量密度的新能源车,这成为驱动高镍三元材料的重要动力,而与此同时在碳酸锂产能呈现快速扩张之际,氢氧化锂供应却增长有限,两者价差长时间维持高位;二是2018年6月至今,虽然需求依然强劲,但产能端的快速释放导致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同步下跌,氢氧化锂受益于较高的供应壁垒跌价更缓,溢价再次出现; 氢氧化锂贴水(氢氧化锂-碳酸锂<0):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6年6月之前,电动客车已经开始带动碳酸锂需求稳步增长,但此时氢氧化锂在电池领域的应用较为有限,需求的差异导致碳酸锂出现溢价;二是2017年11月到2018年5月,在此期间国内正极材料厂开始大规模扩厂,叠加产业链补库,碳酸锂需求大幅增长,但与此同时雅宝、天齐、赣峰等企业的氢氧化锂产能开始快速投放,两者商品价格出现劈叉,碳酸锂出现溢价。 高端氢氧化锂供需格局最优:我们看到虽然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价差在历史上曾大幅波动,但由于工艺转化能力的牵制,导致其高溢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全球供需角度而言,氢氧化锂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剩,按照全球20万吨产能计算,现阶段该行业开工率仅在50%上下徘徊,但是由于下游大厂对产品品质及一致性要求较为严苛,高品质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依然存在较高的壁垒。在这个高端市场,目前供给主要集中在赣峰、天齐、Livent和Albemarle等厂商手中,整体产能在8万吨级别(今年雅化集团1.5万吨产能也存在进入可能性)。而伴随着高镍正极材料厂商的大规模扩产,预计今年高端氢氧化锂需求可达到6万吨以上的水平,虽然行业整体过剩,但局部开始呈现供需平衡之势,高端市场价格也将最先迎来反弹。目前氢氧化锂溢价在8000元左右,仍低于碳酸锂向氢氧化锂产品的转化成本,因此企业不会出现太多转产行为,但考虑到两者在原料端的传导,若氢氧化锂持续涨价,碳酸锂也有望跟涨。 碳酸锂底部已现、但未到领涨阶段:由于过去两年价格的下跌,原料端西澳矿山已开始大规模减产,原料成本及冶炼加工费继续压缩空间已经有限。中期行业的有利因素在于产能增长的放缓以及需求增长的恢复,过剩程度有望明显收缩。短期压制因素在于中上游的库存去化,待库存压力消化后,碳酸锂方具备领涨条件。 永兴碳酸锂业务稳步启航: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新进入者,永兴材料已经初步具备了万吨级碳酸锂生产能力,其中1号线设计产能5000吨已经进入连续生产状态,2号线则处于有条不紊的试生产之中。虽然公司采用的是锂云母提锂技术,在矿石提锂市场中相对小众,但我们持续看好永兴在碳酸锂领域的竞争能力。一方面,通过实现对资源、采矿、选矿到碳酸锂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永兴已经具备了成为行业低成本产能的潜质;另一方面,永兴依托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在不锈钢棒线材高端市场已经做到全国领先地位,三项费用管控能力卓越,优秀的企业文化基因势必将对其锂盐业务的成功开拓大有裨益,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永兴材料的业务进展状况,行业逻辑的证实将带来公司估值更大的修复动力;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量低于预期;碳酸锂供给增幅过快;永兴锂电业务拓展不顺。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