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赵浩然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070515110002。 南开大学理学学士,天津大学理学硕士,曾在医药化工行业工作四年,2011-2015年在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工作,2015年9月加入长城证券,任医药行业研究员。...>>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美诺华 医药生物 2021-04-26 40.76 -- -- 44.01 7.97%
49.59 21.66%
详细
事件:公司于近日与默沙东旗下子公司英特威国际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宠物药、兽药、动物保健领域共同建立长期稳定的CDMO合作伙伴关系。美诺华将依托稳定且高质量的原料药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高效可靠的研发技术,为默沙东提供产品相关原料药的研发、注册、生产和供应服务,合作期限为十年。签订战略协议的同时,双方已确定九个产品作为第一批合作品种,默沙东将支付研发费用并提供生产运营的资金支持,后续合作产品根据默沙东的业务需要另行商定。 点要点1:与默沙东签订十年战略合作,增厚公司未来业绩近几年全球医药产能逐渐转移,医药CDMO业务迎来发展机遇,公司利用传统特色原料药核心业务的竞争优势和客户资源,积极重点拓展CDMO新业务,2020年度CDMO业务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113.13%,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强劲推动力之一。 默沙东是全球动物保健领域的引领者,2020年默沙东的动物保健产品在全球实现销售收入47.03亿美元。按照协议约定,公司将为默沙东就双方确定的产品提供相关原料药的研发、注册、生产和供应服务。 我们认为,在该项协议的实施后,公司CDMO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持续增厚公司业绩。 点要点2::提升大幅企业影响力,增强核心竞争优势2020年公司立足特色原料药领域的技术、制造等核心竞争优势,持续推动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业务和CDMO业务,形成了“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产业链上下游布局。 年报披露显示2020年公司与100余家国内外优秀医药企业建立CDMO业务合作,正在进行的项目达175项。 本次战略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公司已经纳入到默沙东的供应商体系,反映了跨国巨头企业对公司在原料药研发技术、大规模生产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赖,有利于提升公司产品研发和项目管理能力。 未来利于公司提升在CDMO领域的国际影响,进而引更多的跨国制药企业与公司建立或加深业务合作关系,形成全球化布局竞争优势。 点要点3::推动公司产业链延伸,实现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发展公司形成了“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产业链上下游布局:2020年公司加大研发力度,研发投入共8,058.96万元,营收占比6.75%,同比增长28.44%。报告期内,公司申报专利12项,获得授权专利13项,主要原料药产品阿托伐他汀钙、米氮平无水物获得欧盟CEP证书,多个原料药和制剂产品获得国内药品批文。 公司先后通过自建或并购形成宣城美诺华、安徽美诺华、浙江美诺华和燎原药业等四大生产基地服务于特色原料药和CDMO业务。产能扩建项目稳步推进,布局多功能生产线以满足客户的生产需求。2020年公司引进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合伙)作为战略投资者,助力CDMO业务快速扩张。公司与欧洲战略客户KRKA开展深度合作,将在欧洲已上市产品进行国内转报和市场开拓,同时促进公司自产、销售与研发能力,持续丰富产品梯队。2021年3月公司已顺利完成制剂研究院的收购,制剂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 总体看,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有望实现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发展战略。 投资建议:公司主营业务特色原料药稳健发展,积极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制剂和原料药CDMO业务拓展良好,与默沙东等跨国制药企业的CDMO业务合作将增厚公司业,提升国际影响力。 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我们预计美诺华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33亿元、17.65亿元和21.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0%、23.2%和19.0%,净利润分别为2.20亿元、2.84亿元和3.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31.3为%、29.2%和27.3%,EPS分别为1.47元、1.90元、2.42元,对应2021年4月23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5X、20X、15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新冠疫情持续蔓延风险;在建项目投产进度低于预期;药品审批进度低于预期;协议执行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生产事故等突发事项。
信立泰 医药生物 2021-04-01 38.67 -- -- 38.00 -1.73%
38.00 -1.73%
详细
事件:2021年3月29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39亿元,同比增速-38.74%;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速-91.4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增速-99.40%。 要点1:利空因素逐步出尽,2021年轻装上阵根据2020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39亿元,同比增速-38.74%;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速-91.4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增速-99.40%。因苏州恒晨未中标国家冠脉支架集采,计提商誉2.82亿元,在剔除此影响后,公司2020年实际利润约为3.43亿元。 分产品来看,公司全年制剂业务收入21.64亿元,同比下降42.70%,原料药实现营收5.06亿元,同比下降17.46%、医疗器械实现营收0.61亿元,同比下降11.50%。 主要原因为泰嘉受联盟地区未中标影响,收入同比下滑,同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各医院门诊、手术量大幅下降,信立坦等新产品准入受阻,泰加宁、AlphaStet支架推广也受此影响。 长远看,公司商誉计提、集采等利空因素已逐步出尽,2021年能够轻装上阵,业绩在经历底部反转后将迎来高增长,未来随着在研创新产品陆续上市及商业化,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要点2:信立坦快速放量,构建营销和研发高壁垒核心产品信立坦是2010年后国内唯一获批的抗高血压领域创新药,2017年纳入医保后,放量明显,根据PDB统计,2020年样本医院销售额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38.64%,是国内目前增长最快的抗高血压药物。 围绕信立坦,公司一方面调整营销架构,组建新型专业化推广团队,提升创新药品种的循证医学推广能力,2020年年报披露显示现有营销团队1231人,销售费用率约为32.83%,目前信立坦市场准入超过3000家,销量的快速增长验证其卓越的临床推广能力。另一方面开展纳入总数超过2,000人的信立坦IV期临床研究,拓宽其应用领域,且布局复方制剂,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S086、2类新药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SAL0107)和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缓释片(SAL0108)均已经进入临床阶段,构造持续丰富的创新药产品群,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我们认为,经过前期调整,公司已经在以高血压、肾病为代表的慢病用药领域形成营销优势,公司持续丰富研发管线,申报多个阿利沙坦酯复方制剂、恩那司他片等品种,未来有望形成丰富创新产品群,且能够借助完善的营销网络实现产品的快速放量。 要点3:研发管线顺利推进,定增获证监会核准批复公司重视研发创新,在疫情期间继续保持研发投入,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7.7亿元,其中资本化4亿元,费用化3.7亿元,同期研发费用率约为13.55%。 报告期内,公司向药监局提交6个新产品IND申请,1个新产品上市申请,7个一致性评价及补充申请,并获得4个药品临床批件,9个产品注册证,其中创新器械1个、首家一致性评价3个,预计2021年公司将会有5-6个III期临床产品,增厚梯队产品储备。 此外,近日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已获得证监会的核准批复,本次发行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且募集资金预计不超过19.52亿元,主要用于S086、SAL007、SAL0107、SAL0108等产品的研发支出。 我们认为,定增将会推动公司创新药研发布局,丰富产品线,为后续产品的推出提供有力的支撑,加快公司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升级,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公司商誉计提、集采等利空因素已逐步出尽,2021年轻装上阵,业绩在经历底部反转后将迎来高增长。此次定增募资有助于推动公司创新药研发布局,丰富产品线,未来随着在研创新产品陆续上市及商业化,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我们暂调整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48亿元、35.14亿元和39.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9%、11.6%和11.7%,净利润分别为5.42亿元、7.10亿元和9.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89.8%、31.1%和28.4%,EPS分别为0.52元、0.68元、0.87元,对应2021年3月29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74X、57X、44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及高端首仿药品推广不及预期;研发进程不及预期;研发失败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成本上升风险。
金域医学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1-02-04 160.90 -- -- 169.88 5.58%
169.88 5.5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15.6亿元,同比增加247.97%-287.74%;实现归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3.6亿元-15.15亿元,同比增加326.66%-375.29%。 要点1:业绩表现持续抢眼,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近4倍公司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15.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9.98亿元-11.58亿元,同比增加247.97%-287.74%;实现归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3.6亿元-15.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公司净利润预计增加10.41亿元到11.96亿元,同比增加326.66%-375.29%。 公司业绩表现持续抢眼,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系核酸检测业务收入增长迅速拉动整体业绩大幅提升,以及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短期看,核酸检测业务仍然是公司收入增量的重要来源之一。长期看,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及客户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实验室不断实现扭亏为盈,规模效应凸显,龙头地位稳固。 要点2:新冠检测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容,疫苗全面接种前检测量保持较高水平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公司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ICL)在湖北、广东、吉林、北京、新疆等全国30个省市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积极开展新冠核酸检测,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司累计开展核酸检测超过3000万人份。上周国家卫建委发布《关于有序做好春运期间群众出行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人员和低风险地区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在省际、市际出行的,以及跨省返回农村地区的返乡人员,须持7日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意味着核酸检测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容。 目前各地在探索带量采购的方式,批量采购核酸检测试剂、防护用品等耗材,降低核酸检测成本。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统计,预计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7亿人次左右,日均4000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春运压力仍然较大。受益于庞大的检测数量,我们预计在疫苗还未大范围接种前,今年公司核酸检测业务仍保持较高水平,持续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2020年度业绩表现持续抢眼,在常规业务恢复增长叠加新增新冠检测业务的推动下,公司未来发展值得期待。根据近期报告,考虑到新冠检测业务,我们进一步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90亿元、92.21亿元和99.55亿元,同比增速53.5%、14.0%和8.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3亿元、15.27亿元和13.68亿元,同比增速为263.8%、4.3%和-10.4%,EPS分别为3.19/3.32/2.98元,对应2021年2月1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9X、47X、53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医院复工推进不及预期、检验价格下降风险。
中新药业 医药生物 2021-01-01 17.62 -- -- 18.87 7.09%
22.09 25.37%
详细
投资要点1:在传统中药领域,天津底蕴深厚,中新药业囊括当地各大具有百年经营历史的中药品牌,各品牌下优势品种众多,疗效卓著:速效救心丸属国家保密品种,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在心血管领域建立起了强大的、全国性的消费者认知,赛道好,消费粘性强,地位稳固,量、价均具有较大空间,具备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其他众多品种,治疗效果显著,口碑优异,当前销售主要集中于天津及周边省市,未来具有全国化的巨大潜力。 投资要点2:公司过去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导致的经营上的制约因素众多,未来随着公司治理能力的改善带来的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及销售能力的提升,这些制约因素将会逐渐消失,甚至转为正向因素,公司经营改善具有持续好转的较大可能性。 投资要点3:混改落地后,展望未来3-5年,新的天津市医药集团预计将会追求公司资本回报率的提升,中新药业作为天津市医药集团最核心的资产,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将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投资建议:在公司经营持续改善的条件下,公司的医药资源优势明显,公司可持续的利润增长完全可期,公司估值具有持续提升的较强基础,预计动态PE在25-35倍将会是未来估值的中枢水平。当前公司估值对应2021年在16倍,处于明显低估水平。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为0.82、1.11、1.42元,对应PE分别为21.3倍、15.8倍、12.4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调整、医保目录调整、行业增速下滑、集采常态化价格体系重塑、原材料涨价、研发风险、药品质量风险。
信立泰 医药生物 2020-12-29 29.21 -- -- 38.45 31.63%
40.05 37.11%
详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提升,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稳健增长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合并及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近年来国内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叠加生活方式不良,肥胖率提升等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患病粗率从1958年的5.1%增长至2015年的27.9%。 另外,二十年来成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有很大的提高,但仍呈现“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征,2019年我国启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要求到2022和2030年我国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不低于55%和65%,政策推动叠加医保覆盖率及支付比例提升、居民收入和国民健康意识提升,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庞大的用药群体和长期用药的特点推动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根据米内网统计,中国降压药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5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51亿元,CAGR达12%。未来随着高血压发病率持续攀升,叠加患者知晓率和治疗率的提升,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ARB和CCB一直是我国降压药市场的一线药物,根据PDB统计,在2019年两者市场占比合计超过五成,其次为复方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 市场竞争格局方面,2019年国内TOP10生产厂商市占率约为54%,外资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Novartis以9.3%市占率位居榜首(不考虑分公司合并等情况),国内众多企业涉足该领域,未来格局将更为分散。 公司聚焦大病种领域,核心产品信立坦快速增长阿利沙坦酯(“信立坦”)是唯一由国内自主研发、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ARB)降压药物,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2012年获得国家1.1类新药证书。信立坦临床降压起效较快,降压较为平稳;且不需要经肝脏CYP代谢,具有肝脏和肾脏保护作用;长期使用降低血尿酸,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安全性更高,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临床推广价值。 公司组建覆盖全国的循证医学推广团队,通过引进大量具有外企经验的专业化推广人才,实现以销售为导向的传统推广模式向以医学、市场为导向,以病患者为中心的职业化、专业化推广模式转变,创新药推广能力持续提升。 2017年通过谈判目录纳入医保后,信立坦终端放量明显,根据PDB统计,2019年样本医院销售额达1.38亿元,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前三季度依旧保持41%的同比增速,是我国目前增长最快的抗高血压药物。 除高血压领域外,公司还正在启动“阿利沙坦酯CKD临床研究”,向新领域的拓展将进一步打开阿利沙坦酯市场增长空间。 持续打造创新产品群,形成战略协同公司聚焦慢病领域,持续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线,以抗高血压领域为例,除1.1类创新药阿利沙坦酯外,公司还布局阿利沙坦酯复方制剂、恩那司他等产品,分别涵盖高血压及并发症多领域。 目前S086(高血压适应症)正处于II期临床试验、慢性心衰适应症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复方降压制剂(SAL0107和SAL0108)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将陆续进入临床试验期;肾病贫血领域重磅产品恩那司他片已经获准临床试验。 我们认为,公司在抗高血压领域逐步形成丰富创新产品群,一方面后续产品多为复方制剂或者海外引入品种,临床成功概率较高,另一方面可以与现有产品相关科室重合度高,形成较好的互补,有望借助于公司成熟的循证医学推广团队实现新产品快速变现。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于慢病领域,核心产品阿利沙坦酯是1.1类抗高血压新药,降压起效较快且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临床推广价值,2017年通过谈判目录纳入医保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公司持续加大营销和研发投入,阿利沙坦酯的快速放量验证公司创新药推广能力,公司研发管线布局丰富,仅在血压相关领域就有多个阿利沙坦酯复方制剂、恩那司他片等,未来形成丰富创新产品群,有望借助于公司成熟的循证医学推广团队实现新产品快速变现。 2020年受到商誉计提和集采的影响,公司业绩下滑明显,但我们认为公司受带量采购政策影响逐步弱化,随着创新管线进入兑现期,公司将迈入创新引领增长新阶段,未来反转预期强烈。 根据公司近期公告,我们暂调整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67亿元、31.42亿元和35.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9%、9.6%和12.2%,净利润分别为0.56亿元、5.42亿元和7.1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2.2%、866.4%和30.9%,EPS分别为0.05、0.52、0.68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514X、53X、4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及高端首仿药品推广不及预期;研发进程不及预期;研发失败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成本上升风险。
海普瑞 医药生物 2020-09-24 22.80 -- -- 23.62 3.60%
23.62 3.60%
详细
基于肝素全产业链,海普瑞竞争优势逐步体现,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获得FDA 批准,全球化市场开拓加速,进一步巩固其全球依诺肝素制剂龙头地位,并推动业绩持续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14亿元、67.89亿元和77.18亿元,同比增速27.9%、14.8%和1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2亿元、13.22亿元和15.89亿元,同比增速为1.2%、23.3%和20.2%,EPS 分别为0.73/0.90/1.08元,对应9月21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1X、25X、21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不及预期、肝素粗品价格波动、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制剂销售不及预期。
羚锐制药 医药生物 2020-09-23 10.60 -- -- 11.03 4.06%
11.03 4.06%
详细
产品:贴膏剂精品化提升利润空间,产品组合销售最大化效用。经典贴。膏剂精品逐步替代普药,利润空间显著提升。(1)从公司收入来看,壮骨麝香止痛膏的普药单价一盒5元10贴,而精品一盒20元10贴,单贴价格从5毛增加到2元,利润空间显著提升。(2)从渠道利润来看,壮骨麝香止痛膏的精品价格是普药的4倍以上,经销商能获取的利润较高,会更主动地推精品,这也将加速精品的替代和终端市场的渗透。“通络+活血”新组合推动产品业绩的恢复。据公司数据,公司受疫情前期扩散,复工受阻的影响,贴膏剂今年上半年收入较上年同期-3.92%,而通络祛痛膏作为贴膏剂的明星产品今年上半年增长5%左右,很大程度受益于“通络+活血”的组合营销,该产品组合也带动了活血止痛酊这一单品的销售情况,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5%。 营销:培育消费新场景,拓展潜在消费人群。公司通过赞助赛事活动等多种方式,将公司产品精准投放到更加年轻的运动群体,传递羚锐制药“有关爱·没疼痛”的品牌理念。公司也计划对原有产品进行包装升级,包装设计上更注重年轻感和精致化,推进羚锐品牌“运动化”“时尚化”“年轻化”的形象转变,深度融合消费层次、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除此以外,公司还围绕“通络+活血”产品组合,针对运动人群骨骼伤痛和上班族肩颈病的烦恼,增强年轻消费者黏性,释放运动人群的引领力与号召力。 渠道:基层医疗&线上电商齐发力,多渠道渗透终端市场。基层医疗队伍做的产品主要都是一些复产的老产品,如二甲双胍,对于公司来说都是新的收入增长点。据公司数据,2020年H1基层医疗渠道收入占总体量的5%-7%,即使在疫情背景下,同比增速也超10%。下沉基层医疗渠道,一方面能将顶层产品的“通络+活血”、壮骨麝香止痛膏的全面推广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通过优胜劣汰,也会相应地刺激OTC渠道提高人效,不断降低公司的营销费用。:线上电商渠道的建设和推广,有三点正向影响:(1)有效降低费用率,电商渠道的费用率远低于传统渠道,人效大大提高,未来随着电商渠道持续发力,占比不断提升,对整体销售费用率的下降能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2)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更以来线上电商渠道购买途径;(3)助力产品消费品属性增强,不局限于传统OTC渠道销售,创造更多消费的空间,提升公司收入总盘。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管理团队年轻化专业化,为公司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品牌理念更贴近年轻消费群体,有助于升级羚锐品牌。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品牌不断升级,渠道加速拓宽的带动下,将会为其带来长期持续的边际利润。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24亿元、27.87亿元和32.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15.0%和16.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4.19亿元和5.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21.9%和25.5%,EPS分别0.60/0.74/0.93,对应9月18日收盘价,PE分别为18X/14X/12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销售改革效果不及预期,原料成本波动风险,品牌升级失败风险等。
浙江震元 医药生物 2020-09-18 8.20 -- -- 8.30 1.22%
8.30 1.22%
详细
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药企,背靠绍兴国资委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中成药、化学制剂、原料药、麻醉药品等,是一家从事药品生产、销售的医药上市公司。 “震元”源于百年老店—震元堂药店,该店是国家商务部第一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震元商标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获得“亚洲品牌500强”等多项荣誉。 公司背靠绍兴国资委,深耕当地,业务布局较为广泛。下属8家成员单位,经营业态涵盖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药物流、健康服务等多个领域,财务状况良好,经营性现金流健康。 “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健康服务”多元化发展,业务经营持续稳健浙江震元深耕当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保障了其受行业政策影响较小,业绩增长稳健: 震元制药拥有多个独家品种,培育特色专科新药,且利用自身发酵优势积极拓展健康产品; 批发业务深耕绍兴当地,市场占有率稳固,震元连锁稳健扩展,做大零售连锁终端市场,积极拓展新业态,寻找增量空间; 健康服务板块在巩固做好原有小儿生长发育科和妇科两个特色专科的同时,加大中医门诊部“中医+母婴”品牌化力度,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了258%。 以“名店、名医、名药”经营模式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公司积极实施“名店、名医、名药”特色经营模式,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及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名店:公司拥有多家老字号品牌,包括震元堂、光裕堂、老三瑞、天芝堂、天禄堂、昌安药店等多家老字号门店,经营历史均在百年以上。其中,善禄堂、震元堂两家单体药店销售额突破亿元。 名医:公司率先恢复中医坐堂门诊,在老字号自营门店开设老中医坐堂门诊,利用“名医坐堂”的方式强化中医的作用。震元堂国医馆内设中医内科等特色专科,积极邀请杭州和绍兴名医前来坐诊。公司还探索互联网医院创建,多种方式吸引名医坐诊。 名药:震元饮片拥有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是浙江省唯一的省级中药饮片工程实验室,加工产能约3,000吨,公司还联合第三方机构推进精制饮片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上半年已经完成浙江省精制饮片标准化试点申报,并初步完成50个精制饮片质量标准制定。 受居民消费习惯及疾病谱变化的影响,中医药在治疗调理这些慢性病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公司 “名店、名医、名药”特色经营模式,与批发、零售、健康等业务形成良性促进。 乘政策春风,国资增持推进医药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国资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震元健康集团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浙江震元股票16,672,68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9%,增持金额合计11,456.69万元。 作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绍兴滨海新区聚焦生命健康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浙江震元作为绍兴市国资委下属唯一医疗健康平台,全资子公司震元制药在生物发酵、药物合成等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相当的工业化生产经验,且化学与生物制造原料药整体列入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提升行列,未来将顺应当地整体规划,高质量谋求“袍江基地”转型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浙江震元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药企,公司深耕绍兴当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保障其受行业政策影响较小,业绩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较好。公司积极实施“名店、名医、名药”特色经营模式,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及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现有业务形成良性促进。上半年控股股东持续增持,在国企混改的背景下,公司作为绍兴市国资委下属唯一医疗健康平台,顺应当地政府总体规划方向,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借助震元制药在生物发酵、药物合成等领域拥有的技术优势和工业化生产经验,谋求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18亿元、40.07亿元和44.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4%、11.9%和1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1.00亿元和1.25亿元,分别同比减少61.2%、增长21.3%和增长25.2%,EPS分别为0.25/0.30/0.37,对应9月15日收盘价,PE分别为35X/29X/23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羚锐制药 医药生物 2020-09-11 10.59 -- -- 11.03 4.15%
11.03 4.15%
详细
国内领先的贴膏剂生产企业,产品、品牌优势明显。 羚锐制药系国内领先的贴膏剂生产企业,目前控股、参股十余家企业,拥有多个科研、生产基地,其中羚锐制药百亿贴膏剂生产基地、羚锐信阳健康产业园均为国内先进生产基地。 公司拥有百余种骨科、心病科、脑病科、麻醉科产品,核心产品通络祛痛膏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46个品种入选医保目录,构建了多层次、宽领域的产品管线。公司持续推进品牌创新驱动战略,“羚锐”商标被国家公司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市场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 公司聚焦主业,深耕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2015-2019年整体营业收入从10.71亿元增长至21.57亿元,CAGR为19%;扣非归母净利润从1.21亿元增长至2.84亿元,CAGR为24%,整体业绩稳健增长,现金流状况较好。 从中药贴膏剂到化药透皮贴,公司持续丰富产品线,拓展市场空间中药贴膏剂2017年零售市场规模约为49亿元,但是生产企业众多,市场较为担心市场空间将会成为压制羚锐制药业务发展的天花板,但我们认为公司依托持续研发投入来丰富产品线,从中药贴膏剂、到软/硬膏剂、再到化药透皮贴剂,成长空间不断被拓展。 中药贴膏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手法之一,中药贴膏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手法之一,羚锐制药作为国内贴膏剂龙头企业,传统骨科贴膏剂用于治疗风湿关节、肌肉痛、扭伤等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受国内人口老龄化、肥胖患病率增加持续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肌肉骨骼疾病患病人数持续上升,市场规模持续增加。羚锐制药骨科贴膏剂有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关节止痛膏、伤湿止痛膏等多个品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骨科领域,推出消炎镇痛膏、活血消痛酊等,与现有贴膏剂形成产品组合,进一步丰富骨科贴膏剂的产品线;还涉足膏剂市场,现已推出三黄珍珠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糠酸莫米松软膏等多个品种,并有序推进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研发,完善产品梯队。公司利用贴膏剂技术,在儿科、消化内科、皮肤科等新领域进行品种拓展,上市小儿退热贴、热敷保健贴、晕车贴、暖洋洋热敷贴等多个品种。持续丰富产品线,形成产品群,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透皮给药是新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系统,目前已经成为继口服、注射后的第三大给药途径,整体市场规模在百亿美元左右,公司2013年上市芬太尼透皮贴剂,是国内唯一一个上市的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治疗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以及那些只能依靠阿片样镇痛药治疗的难消除的疼痛。 2019年样本医院销售超千万,公司还利用研发平台相继推出其他化药透皮贴产品,进一步拓展成长空间。 管理层年轻化,推进营销改革和品牌升级,持续带来边际利润改善公司管理层已有多名80后,管理团队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的趋势,一方面为公司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品牌理念更为贴近当前年轻消费群体,有助于升级羚锐品牌。 公司推动完成营销平台整合,全资子公司羚锐医药全面整合公司橡胶膏、软膏、口服药销售团队,依托优势渠道资源,对全国市场进行深度覆盖,同时推行精细化考核管理新模式,组建高素质专业的销售队伍,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 公司年轻的管理层更为敏锐的感知消费趋势变化,持续关注体育健康事业,积极推进羚锐品牌“运动化”、“时尚化”、“年轻化”,围绕体育产业进行布局,开展体验式营销策略,拓展至运动医学领域,提升运动人群对羚锐品牌的认知。 同时,公司还重新设计包装产品,整体以专业、安全、现代的品牌调性出发,目前口服药、软膏剂等领域的主要产品正在逐步更新设计,新包装更为迎合市场消费者,进而助力公司品牌升级。 在渠道改革和品牌升级的带动下,品牌溢价能力有望得到持续提升,公司推出部分贴膏剂产品的精品,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差异化产品。 我们认为,渠道改革及品牌升级势必将会提高公司品牌溢价能力,公司通过提供优质的差异化产品,趋优消费的背景下整体销售结构有望持续调整,将会为其带来长期持续的边际利润。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羚锐系国内领先的贴膏剂生产企业,在传统的中药贴膏剂领域形成产品、品牌、市场优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从中药贴膏剂到化药透皮贴,丰富产品线,拓展市场空间。 公司管理团队年轻化专业化,为公司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品牌理念更贴近年轻消费群体,有助于升级羚锐品牌。在渠道改革和品牌升级的带动下,将会为其带来长期持续的边际利润。 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24亿元、27.87亿元和32.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15.0%和16.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4.19亿元和5.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21.9%和25.5%,EPS分别为0.60/0.74/0.93,对应9月8日收盘价,PE分别为18X/15X/12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销售改革效果不及预期,原料成本波动风险,品牌升级失败风险等。
九州通 医药生物 2020-09-02 17.73 -- -- 17.90 0.96%
18.99 7.11%
详细
投资建议: 公司是医药商业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政策支持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公司新业务总代理事业部快速发展,近期集采中标的二甲双胍也将带来业绩增量,未来有望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33.80亿元、1302.64亿元和1509.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0%、14.9%和1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85亿元、27.41亿元和33.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4%、20.0%和21.4%,EPS 分别为1.22/1.46/1.77元,对应8月26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4X、12X、1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药价下滑风险。
康希诺 2020-08-13 470.00 -- -- 477.00 1.49%
477.00 1.49%
详细
康希诺生物核心竞争力:具备国际视野的管理层+研发实力强劲且效率高+具有竞争力的研发管线+与全球知名药企合作共赢+生产能力及质量管理领先1)公司创始人及核心技术人员均是来自赛诺菲巴斯德、阿斯利康等全球顶尖制药公司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和疫苗行业资深专家,管理层拥有海归背景且研发经历丰富,这支拥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管理团队将助力公司成为国际一流的疫苗企业。2)公司凭借先进的专有技术和生产工艺建立起四大核心平台,为拓宽研发管线提供了技术支持,埃博拉病毒疫苗早在2017年在国内批准有条件上市,近期开始研制的新冠疫苗即将开展III期临床,均处于世界研发的第一梯队,充分证明公司研发团队的研发实力强劲且研发效率高,为后续开发更多的创新疫苗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3)研发管线丰富,公司拥有16种创新疫苗品种,涉及预防埃博拉病毒病、COVID-19、脑膜炎、百白破等13个适应症。4)与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北京科兴等多家国际知名药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获得国际高度认可。5)公司拥有世界级疫苗生产能力及质量管理体系。 康希诺生物研发管线丰富,关注短中长期投资逻辑短期看1-2年内上市产品——MCV2&MCV4:公司最临近商业化的产品有MCV2及MCV4。对于MCV2,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上市销售,该产品在安徽省被纳入一类苗管理,已进入快速放量期。对于MCV4,其可对流脑多糖疫苗和MCV2进行替代,目前国内尚未有MCV4上市,而在美国MCV4上市已超过十年,该产品上市后竞争格局良好。目前公司研制的MCV2和MCV4均已提交NDA,其中MCV4进入优先审批,预计将会于2020年上市,逐步贡献业绩。 中期看PCV13i、PBPV、肺结核以及百白破类疫苗:WHO已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目前公司在研PCV13i处于临床I期,有望于2022年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预计覆盖年龄范围比辉瑞Prevnar13更广。PBPV是全球创新的在研肺炎疫苗,优势在于较目前上市的PCV13和PPV23有更高的血清覆盖率(至少98%的肺炎球菌株覆盖率)。可有效防止血清型“替代疾病”发生,以及有效防止对抗生素耐受的肺炎球菌爆发。目前已进入Ia期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完成。此外,公司婴幼儿用在研DTcP、DTcP加强疫苗均处于临床I期,结核病加强疫苗正在加拿大进行Ib期临床试验。 长期看研发管线布局:除了已经进入临床的疫苗,还有一种在研联合疫苗(DTcP-Hib联合疫苗)和五种针对寨卡病毒、脑膜炎、带状孢疹、腺病毒等疾病特异性疫苗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研发管线储备众多潜力品种,有力支撑公司长远发展。其中,联合疫苗的应用是国际上的疫苗发展趋势,在2019年全球销售量前十名中有3个为基于百白破的单苗或联合疫苗,百白破及其联合疫苗市场潜力巨大。另外,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若寨卡疫苗研制成功,能有效地控制伊蚊叮咬传播,并为登革热等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公司作为疫苗行业的冉冉之星,具备高成长潜力,即将上市的MCV2&MCV4将会逐步贡献业绩,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度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埃博拉病毒疫苗已在国内批准有条件上市,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暂考虑即将上市的MCV2和MCV4,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亿元、-0.10亿元和0.96亿元,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上市和商业化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技术替代风险,产品知识产权风险,财务风险,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风险。
华北制药 医药生物 2020-08-12 17.20 -- -- 16.65 -3.20%
16.65 -3.2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21亿元,同比增长5.42%;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37.78%。 要点1:子公司金坦生物表现靓丽,混改持续推进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21亿元,同比增长5.42%;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37.78%,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受到疫情影响,公司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60万元,同比减少65.69%。 其中,公司核心疫苗子公司金坦生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0亿元,同比增长26.68%;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44.07%;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同比增加1.71个百分点,持续保持高增长趋势。 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集团资产重组,资产收购方案已经于7月底上报证监会,收购完成后将进一步整合集团优势资产,同时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旗下子公司华维公司成功引进2家战略投资者,管理机制将会得到持续改善。 要点2:推进营销创新,大力拓展市场公司在抗生素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青霉素系列、头孢系列产品品种齐全,覆盖了原料药到制剂的大部分品种,形成了从发酵原料到半合成原料药再到制剂的完整产品链。 在此基础上,公司大力推进营销改革创新,加快制剂药营销资源整合,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和扩大终端覆盖,加强与流通企业、华润医药、国药乐仁堂等战略合作,聚焦大品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氨苄胶囊已成功中标国家第二批带量采购,有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巩固行业地位。 此外,公司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上半年取得国际注册证书30个,通过高端认证产品2个,实现出口贸易额9.12亿元,公司制剂品种丰富,品牌优势明显,通过灵活调整营销模式,聚焦大品种,补齐营销短板,大力拓展市场,产业优势逐步呈现。 要点3: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产品研发进程公司重视研发创新,上半年研发费用为4995万元,同比增长26.48%,拥有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基因重组抗狂犬抗体、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技术水平及进度均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纳入拟优先审评品种公示名单;启动了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儿童临床试验,组合制剂已确定临床试验方案;长效EPO正在开展报批样品制备。 在生物药和仿制药方面,公司启动了低浓度环孢素滴眼液研究工作;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氨苄胶囊2个品种获批通过一致性评价,头孢克肟胶囊已结束审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完成上报;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等2个注射品种正在进行技术审评。注射用蜂毒对于新冠肺炎预防和治疗”列为河北省科技厅抗疫应急科研攻关项目。 公司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获批上市将推动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投资建议:华北制药作为中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产品管线丰富,研发实力强劲,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预测华北制药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2.83亿元、139.24亿元和158.43亿元,同比增速12.9%、13.4%和1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6亿元、3.93亿元和4.92亿元,同比增速为79.6%、42.6%和25.2%,EPS分别为0.17/0.24/0.30元,对应2020年8月7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08X、76X、61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变动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创新药市场推广风险,环保风险。
正海生物 机械行业 2020-08-10 79.00 -- -- 78.69 -0.39%
78.69 -0.3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5501万元,同比增长7.8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181万元,同比增长5.15%。 要点1:Q2业绩反弹,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5501万元,同比增长7.89%。从季度来看,2020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57.73万元,同比增长25.77%,环比增长99.68%,;归母净利润3559.97万元,同比增长48.69%,环比增长83.35%,业绩大幅增长。 Q2业绩显著改善,由于Q1受疫情影响,医院的口腔科和神经外科等外科科室手术量下滑明显,二季度开始,医院逐步恢复营业,虽然仍有部分地区口腔医院的相关科室尚未开展手术,公司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41.56%,单季度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此外,2020H1公司已完成各省级产品挂网1016个品次,相较于2019年底增加了73项。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外科科室手术量不断提升,下半年公司业绩将逐步回归至高成长水平。 要点2:费用控制良好,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0H1公司主要产品生物膜实现收入7023.41万元,同比增长21.56%,毛利率95.24%,较去年同期增长1.04个百分点;口腔修复膜实现收入5371.94万元,同比减少16.48%,毛利率91.67%,较去年同期减少1.85个百分点,主要系口腔门诊恢复相对较慢,下半年门诊量有望大幅增加。 受疫情影响,2020H1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92.61%和40.92%,同比较少0.48pp和增加2.48pp。2020Q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91.73%和39.74%,同比减少0.71pp和增加6.12pp,恢复效果显著。期间费用率方面,2020H1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34.33%和8.04%,同比减少5.42pp和增加1.22pp,费用控制良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要点3:管线储备丰富,活性生物骨加快获批公司不断推进各项产品研发,完善技术改进点。2020H1公司在售产品-生物膜提报了变更注册,目前已收到发补通知单;活性生物骨产品处于技术审评的补充资料阶段,有望于2021年上市,该产品属于药械组合产品,预期用于骨缺损、骨坏死等病症的治疗。此外,高膨可降解止血材料、3D打印生物骨修复材料、子宫内膜等在研产品均在持续推进,丰富软硬组织修复、口腔等领域品种,产品梯队日渐丰富。 同时,公司持续提升研发水平,上半年研发投入1022万元,同比增长5%。 公司的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脑损伤和脊髓损伤项目进展顺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出生缺陷项目,已经在公司内部对应开展“唇腭裂修复”“儿童尿道修复”等临床适应证的产品转化。报告期内,公司已开展了新厂区体系文件建设工作,新厂区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产能和研发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再生医学领军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未来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下半年公司业绩将逐步回归至高成长水平。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8亿元、4.27亿元、5.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1.74亿元、2.27亿元,EPS分别为1.14/1.45/1.89元,对应2020年8月5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为68X、53X、4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医疗安全意外事故、医院复工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海普瑞 医药生物 2020-05-11 23.63 -- -- 24.07 1.13%
28.63 21.16%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6.25亿元,同比减少3.95%;归母净利润10.59亿元,同比增长79.1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46亿元,同比增长6.56%;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元(含税)。 2020年Q1实现营收14.02亿元,同比增长37.06%;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减少49.6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2539.57%。 要点1:毛利率逐季提升,盈利能力恢复正常毛利率逐季提升,公司2019年Q4毛利率约为41.34%、2020年Q1毛利率为43.87%,自2019年二季度以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原因在于,三季度末肝素原料药提价、成本上涨压力逐步向下游传导,毛利率开始逐季提升,并恢复至历年正常水平。 整体盈利能力恢复正常,2019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6亿元,归母净利润3.8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4亿元,2020年Q1实现营收14.02亿元,归母净利润2.5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剔除去年确认为一次投资收益的君圣泰导致利润基数过大的影响,公司今年1季度扣非同比增长2539.57%,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逐季恢复正常。 展望全年,公司肝素API业务在新的定价机制下成本传导更加及时,毛利率有望稳定在正常水平,制剂业务则受益于部分国家终端价格调整及处方溢出带来销售结构变化,毛利率逐季提升的趋势有望延续。 要点2:肝素全产业链优势,原料制剂业务稳定增长公司布局“肝素粗品-API-依诺肝素原料药-依诺肝素制剂”全产业链,通过全面业务整合,配合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专有生物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以及大规模生产能力,公司确保优质原料的稳定供应、全过程质量可追溯控制,在全球肝素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2019年公司肝素原料药及低分子肝素原料药销售约5.56万亿单位,毛利率35.42%(调整前),主要是受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且价格传导滞后的影响,伴随公司定价模式调整,毛利率开始逐步恢复。 同期公司制剂业务实现营收12.31亿元,销售量9572.53万支,在英国、波兰、意大利、奥地利、法国等区域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伴随准入国家数量的增加和处方溢出效应的显现,全年有望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业绩贡献进一步提升,增强了公司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提升成本效率和盈利能力。 公司还自主开发H1710,拓展肝素在临床应用范围。 要点3:布局CDMO业务,构建创新药获选梯队公司通过赛湾生物、SPL两个平台持续推进大分子CDMO业务快速发展,把握生物医药领域的全球增长机会并支持公司的管线药物临床研究。 2019年公司CDMO业务实现营收7.88亿元,同比增长45.15%,毛利率30.59%,较上年同期提升17.13pp,赛湾生物在微生物发酵、哺乳细胞培养的基础上,新增pDNA生产设施,涉足基因治疗领域,SPL在开发复杂及可扩展流程以提取、分离及纯化天然材料方面拥有核心能力,未来优势互补,CDMO业务有望保持持续高增长。 公司构建创新药获选梯队,针对肿瘤和心血管两块医疗缺口较大的医药领域,在研三十多个First-in-Class创新药品种,重点在研品种包括RVX208、H1701和AR301等。并通过收购或License-in等模式来丰富研发管线,拥有多个品种的大中华区域权益,转型创新路径清晰。 此外,公司于4月21日公告获得证监会批准H股的发行,拟通过境外资本平台来拓展更多的国际业务,增加融资渠道,提升创新药领域价值,有望带动公司的业绩和估值全面提升。n投资建议:公司肝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突出,大分子CDMO、创新药等新业务持续推进,未来转型路径清晰。根据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我们暂调整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12亿元、72.75亿元和82.63亿元,同比增速34.3%、17.1%和13.6%,归母净利润12.07亿元、14.24亿元和16.84亿元,同比增速为14.0%、17.9%和18.3%,对应4月30日收盘价,预测EPS分别为0.97/1.14/1.35元,对应市盈率分为23X、19X、16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不及预期、肝素粗品价格上涨过快、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九州通 医药生物 2020-05-01 18.35 -- -- 18.96 3.32%
20.29 10.57%
详细
要点1:业绩稳健增长,毛利率和净利率进一步提升 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994.97亿元(+14.19%),归母净利润17.27亿元(+28.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25亿元(+24.21%)。其中Q4实现营收261.18亿元,同比增长11.66%,归母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24.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63亿元,同比增长21.79%,业绩稳健增长。 分行业来看,2019年公司核心业务医药批发及相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58.31亿元,同比增长14.83%。新业务总代理事业部保持高增长,全年实现销售37.22亿元,同比增长26.93%,毛利率15.91%,成为驱动业绩增长亮点;此外公司B2B线上业务也实现快速增长,实现销售118.54亿元,同比增长30.20%,其中FBBC业务实现销售97.66亿元。 公司优化业务结构,经营效益持续提升,2019年整体毛利率为8.75%,较去年同期增长0.12pp;伴随着规模效应逐步显现,费用管控效果显著,全年销售费用率为3.15%,较去年同期下滑0.08pp,管理费用率为1.97%,较去年同期下滑0.12pp,表明公司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在费用下降和毛利率上升的带动下,公司整体的净利率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为1.79%,较去年同期增长0.20pp。 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靓丽,2020年Q1实现营收271.73亿元,同比增长10.18%,归母净利润5.77亿元,同比增长76.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51.02%,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的趋势表现更为明显。 我们认为伴随着公司规模效应显现,优化业务结构,经营状况持续向好,盈利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要点2:应收账款管理改善,现金流大幅好转 公司重视下游客户的信用管理,有效控制风险,大力推进收回医院应收账款,2019年应收账款管理持续改善,截止到报告期末应收账款累计229.13亿元,同比增长10.61%,小于同期收入增速(14.19%),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同时伴随业务结构调整,总代理、FBBC、第三方物流等新业务快速发展,将会进一步改善整体的应收状况。 应收账款管理改善在现金流方面体现的更为明显,2019年经营性现金流27.68亿元,同比增长126.5%,其中2019年Q4和2020年Q1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54.79亿元和-25.52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0.31亿元和7.12亿元,主要系公司有效控制了账期较长医院的销售,销售规模增加,销售回款增加及收现率提升。 要点3:专业化能力体现,品牌影响力提升,业绩弹性大 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冠疫情爆发,公司作为湖北省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龙头,灵活高效运营机制持续提供物资保障服务,根据报道,疫情期间公司“接管”武汉红十字会物资管理工作,2小时完成从入库到出库全流程,提升了捐赠物资和药物的周转效率,体现出公司专业化流通体系的高效率。此外,公司总代理医药品种和医疗器械类防疫物资在疫情期间做出巨大的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全年来看,央行持续引导利率市场下行,减轻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压力,且不断扶持疫情防护企业,银行对相关企业的贷款利息有所降低,公司也是在2月份公告发行疫情防控债,用于补充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债务。 公司2019年财务费用12.35亿元,占同期营业利润的50%以上,融资成本下降有望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具备高效的体制、机制及经营优势,随着公司不断培育新业务,带动高毛利总代理事业部等业务快速发展,有望带来盈利模式的转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疫情期间公司专业化能力彰显,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融资成本下降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根据年报和一季报,我们暂调整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33.80亿元、1302.64亿元和1509.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0%、14.9%和15.8%,归母净利润22.85亿元、27.41亿元和33.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4%、20.0%和21.4%,对应4月29日收盘价,预测EPS分别为1.22/1.46/1.77元,对应市盈率分为15X、12X、1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