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黄文忠

厦门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200514120002...>>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3-04-11 36.47 -- -- 39.47 8.23%
39.47 8.2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0.50亿元,同比增长46.32%;实现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0.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76.03%;EPS为0.889元,同比下降0.22%;ROE(加权)为6.65%,同比下降1.45pct。 事件点评:营业收入增长符合预期,多因素影响归母净利润。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0.50亿元,同比增长46.32%,与我们此前预测相符。分业务类型看,系统集成及材料实现营业收入22.51亿元,同比增长63.03%,符合预期。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13.24%,低于预期,我们判断主要原因为2022年美国升级对我国的半导体产业的制裁,影响我国晶圆厂先进制程扩产节奏,使得公司制程设备交付出现延期。 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82亿元,大幅低于我们此前预测,我们认为2022年疫情导致公司晶圆再生和部件清洗等新业务的验收延期,拉高了公司年度管理费用水平。公司2022年获得政府补助2,841.89万元,同比减少5,291.27万元,我们判断补助受到相关资产验收延后影响。此外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导致坏账准备计提增加同样对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毛利率有望提升,费用率有望改善。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5.36%,同比下降0.83pct,分业务类型来看,系统集成及材料业务/设备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40%/32.31%,同比分别下降1.77pct/0.17pct。与同业相比,公司清洗设备毛利率水平较低,我们判断主要是公司前期为拓展市场,在订单价格上给予了一定优惠,并且过去槽式设备占比较高也拉低了整体毛利率水平。随着公司清洗设备在客户端的稳定销售以及单片清洗设备占比的提升,毛利率水平有望提升。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72%/10.15%/6.32%,同比分别变动-0.83pct/0.58pct/-0.61pct。管理费用率有望随着晶圆再生和部件清洗等新业务的实质性创收而下降。 新签订单增速合理,持续看好制程设备业务增长。2022年公司新增订单总额为42.19亿元,同比增长30.62%,其中半导体制程设备新增订单18亿元,同比增长60.71%。公司整体订单增长符合40亿元目标,制程设备小幅低于20亿元目标,主要受到美国制裁升级影响。2023年公司预计新增订单区间为52-57亿元,制程设备订单区间为20-25亿元。 我们认为海外制裁有望加快清洗设备国产化率水平的提升,持续看好公司制程设备业务的增长。 布局炉管和涂胶显影设备,光伏及晶圆再生等业务有望在2023年放量。公司在2022年研发拓展炉管和涂胶显影设备,目前8英寸炉管设备已有数台订单,12英寸炉管设备正在研发制造,即将进入客户验证阶段。8英寸涂胶显影设备已交付客户验证,12英寸涂胶显影设备尚处在专利检索及技术评估阶段。在光伏湿法设备领域,公司从布局到交付仅用时60天,2022年公司实现了近60台制绒设备订单,目前在陆续交付中。公司在2019年布局晶圆再生业务,目前公司在合肥设立了晶圆再生、部件清洗及表面处理产线,并建有国内首条完整阳极处理线。 晶圆再生产线是国内首条投产的12英寸晶圆再生产线,部件清洗及表面处理产线可为7纳米及以上制程的部件提供清洗及表面处理服务。我们判断晶圆再生及部件清洗业务有望在2023年实现业绩贡献。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3/6.47/8.16亿元,EPS分别为1.44/2.01/2.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0/22/17倍。 我们认为公司估值仍有一定上升空间,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存货减值风险;海外制裁升级风险。
赢合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3-30 19.17 -- -- 19.66 2.56%
19.66 2.5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90.20亿元,同比增长73.40%;实现归母净利润4.87亿元,同比增长56.5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63.22%;EPS为0.75元;ROE(加权)为8.50%,同比提升2.72pct事件点评:营收增长符合预期,海外收入占比明显提升。2022年公司锂电池生产设备的营业收入为81.92亿元,同比增长66.94%,其他业务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183.58%。2022年公司境外收入占比为5.73%,较2021年提高1.97pct。2022年公司新签订单超过百亿元,其中海外订单占比超过10%,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00%。2022年公司获得大众20GWh关键锂电设备订单和ACC13GWh部分前端设备订单。2022年欧盟通过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对在欧洲销售的动力电池提出了碳排放要求。 2022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若要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需要满足法案中电池给国产化率的要求。上述政策加速了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的海外产能建设,根据我们统计,国内头部电池厂商已公布的规划产能超过366.5GW。我们判断公司海外业务增速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四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费用率明显下降。2022年公司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0.31%,同比下降1.58pct。分季度看,公司Q1、Q2、Q3、Q4的单季毛利率分别为17.04%、20.55%、19.93%、22.43%,四季度毛利率水平有明显改善,主要原因为原材料价格下降,我们预计2023年毛利率水平会和2022Q4相当。2022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5.67%,同比下降0.02pct,主要为费用率端的改善,2022年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2%/2.67%/5.35%,同比下降1.35/0.75/1.23pct。 信用减值规模较大,未来会随业务规模增长进一步增加。2022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34亿元,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了较大影响。按照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的会计准则,账期在1年以内的数字债权凭证计提3%,其他计提5%,账期为1-2年计提计提10%。公司客户主要为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权,公司账款回收期难以缩短,预计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增长,信用减值规模会进一步提高。 上海电气对控制权增强,看好公司未来管理改善。2023年3月公司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公司6名董事中有4位来自于大股东上海电气集团。公司自2022年初开始着力推进降本工作,要求各子公司积极落实端到端降本,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集中管理”,从技术、研发、工程、供应链、制造和客户多个环节进行降本增效工作。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在管理方面的改善对盈利水平的提升。 研发力度不减,未来受益电池技术革新带来的业绩增长。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4.83亿元,同比增长41.09%,研发成功了1500宽幅辊分一体机、24ppm高速大圆柱激光卷绕一体机、短刀电芯装配线以及满足半固态电池需求的复合集流体涂布及辊压设备等创新产品。2022年12月26日,特斯拉表示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生产了86.8万颗大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电芯,能够支持超过1000辆ModelY车型使用,我们认为2023年4680电池产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赢合科技在4680电池设备和半固态电池设备的布局将在技术迭代中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4/10.62/11.6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7/1.63/1.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3.86/11.68/10.66倍。公司股价目前存在一定程度低估,同时,考虑2024年、2025年业绩增速放缓预期,我们将其由“买入”下调为“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信用减值风险;下游扩产不及预期;4680电池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
连城数控 机械行业 2023-03-24 60.19 -- -- 61.62 2.38%
61.62 2.38%
详细
主要观点: 掌握硅片核心技术, 平台化布局羽翼渐丰。 公司成立于 2007年, 是光伏领域最早从事专业切割设备研发制造的国内公司, 2013年通过收购美国斯必克旗下凯克斯单晶炉事业部, 完成了对光伏及半导体领域单晶炉的业务布局。 连城数控以核心的长晶技术和线切技术为依托,横向拓展半导体、 碳化硅和蓝宝石长晶设备与切割设备, 纵向延伸光伏电池和组件核心装备以及焊带、 碳碳复材等核心辅材耗材。 隆基开启新扩产周期。 2022年 8月 25日和 2023年 1月 18日, 隆基绿能分别公告建设鄂尔多斯年产 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和年产100GW 单晶切片项目。 按照单晶炉单位投资成本 1.2亿元/GW, 切片设备单位投资成本 0.6亿元/GW 计算, 隆基上述扩产项目的设备采购成本约为 142.8亿元。 根据连城数控的公告, 预计 2023年与隆基绿能的关联交易额为 46.76亿元, 占公司 2022年营业收入的 124.00%。 非隆基客户扩产力度不减, 新订单有望保持增长。 根据我们统计,2022年各硅片企业规划的扩产规模约为 220.32GW, 但受到硅料价格高位运行及一些外部影响, 2022年实际扩产规模将小于这一数值, 部分扩产会延后至 2023年。 目前, 除隆基外的硅片企业仍有 311GW 拉棒+137GW 切片的规划(在建) 产能, 我们判断 2023年行业扩产不会出现明显下滑。 2021年来自隆基的营收占比显著下降表明公司独立性在增强。 连城数控在 2021年的主要非隆基客户中, 双良节能、 华耀光电、 宇泽半导体、 高景太阳能都有较大的产能规划, 我们认为连城数控未来的非隆基订单将较快增长。 受益电池技术迭代, ALD 设备具有较强成长潜力。 ALD 设备主要应用于 PERC 和 TOPCon 电池表面 Al2O3钝化层沉积、TOPCon 电池隧穿氧化层的沉积以及 XBC 类电池相应膜层的沉积。 对于 BC 类电池,若双面沉积 AlOx 薄膜, 对于 ALD 设备的需求量较 PERC 翻倍。 2023年 3月 19日, 连城数控官微发布公告, 公司取得行业龙头客户 20GWTOPCon 电池 ALD 设备全部订单。 连城数控 ALD 设备在未来有望快速放量。 串焊机差异化竞争, 未来重要增长极。 传统串焊机是用焊带将电池片的前表面和背表面依次串联, 而 BC 类电池电极均在背面栅线采用直线连接。 低温工艺、 防止翘曲是 BC 电池串焊机与传统串焊机的主要区别点。BC 类电池由于特殊的结构和工艺,与传统串焊机不能兼容,传统串焊机厂商在这一领域并无绝对优势。 连城数控选择进入这一领域, 有较好的先发优势。 目前爱旭股份和隆基绿能分别有 16.5GW 和33GW 背结触电池产能规划, 随着规划产能的逐步落地, 连城数控的串焊机收入有望快速提升。 全国产化设备助力国内硅片产业发展。 根据我们统计国内 8英寸硅片在建/规划产能约为 78万片/月, 12英寸硅片在建/规划产能约为 201万片/月。 连城数控半导体设备聚焦于长晶与切片环节。 KX360MCZ是连城数控新一代 300毫米半导体单晶炉, 采用凯克斯最先进的技术,配备 4000高斯超导磁场, 能够实现硬件、 软件的全部国产。 2022年 7月连城使用 KX360MCZ 成功生长出 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棒。 国内 SiC 产能建设提速, 连城已取得批量订单。 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国内头部公司规划/在建的碳化硅衬底产能合计达到了 202万片。 此外一些非上市公司如中科钢研、 同光科技、 国宏中能等也有产能规划。 根据公司 2021年年报, 感应式长晶炉和电阻炉均已研发完成, 其中感应长晶炉在客户处验证, 电阻炉已实现小批量订单。 根据 2022年5月 13日业绩交流会的内容,公司碳化硅生长炉已在客户处稳定试用,有客户已追加订单, 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产品的批量交付。 焊带业务处于导入阶段, 毛利率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2上半年连城数控辅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11亿元, 以焊带业务为主, 毛利率仅为 0.31%, 远低于同业的宇邦新材与同享科技毛利率水平。 我们认为连城数控焊带业务处于由研发向市场导入的初期, 受到良率、 稼动率等因素影响, 当前毛利率水平并不能代表业务成熟以后的水平, 未来 毛利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4.47亿元、8.66亿元、10.62亿元, EPS 分别为 1.92元、 3.71元、 4.55元, 对应 P/E 分别为 30.43倍、 15.71倍、 12.81倍。 我们认为 2023年公司长晶设备收入有望较快增长, 电池设备、 组件设备以及碳化硅设备将会逐步放量, 公司估值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其“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硅片扩产不及预期; 电池设备及组件设备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碳化硅扩产规模低于预期; 董事长涉嫌内幕交易。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3-09 113.70 -- -- 118.06 3.83%
124.05 9.1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25.91亿元,同比增长57.73%;实现归母净利润40.00亿元,同比增长47.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40亿元,同比增长49.58%;实现整体毛利率47.83%,较2021年下降了2.03Pct。 事件点评: 2022年出货高增,单平归母净利小幅下降。2022年,公司膜类产品实现营收 112.50亿元,同比增长 62.74%。我们测算 2022年全年出货量约为 47亿平方米,同比增加 58%,单平归母净利润约为 0.85元,较 2021年小幅下降。通过对膜类产品营收进行拆分,我们测算 2022年公司隔膜单价约为 2.2-2.3元/平,较去年略微提升。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降本增效逐渐见效、涂覆比例逐步提升,隔膜单价以及单平归母净利润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 Q4业绩走低,单平归母净利和毛利率下降。公司 Q4实现营收33.11亿元,同比增长 25.27%,环比下降 6.02%;实现归母净利润 7.74亿元,同比下降 19.51%,环比下降 35.82%;销售毛利率为 42.73%,较 Q3下降了 6.33Pct。我们测算 Q4公司出货量约为 12亿平方米,单平归母净利约为 0.63元,环比下降约为 32.10%。Q4业绩走低主要系下游电池厂商受疫情影响生产受阻;银行贷款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 采用冬季能源价格导致能源费用提升。 2022年底产能规模达 70亿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底产能将超百亿平。 2022年,公司无锡、苏州、重庆、江西等地建设项目均已顺利投产,年底产能规模达 70亿平方米。今年继续保持扩产节奏,产能增量主要来源于重庆、江苏、湖北、匈牙利等地的项目建设,我们预计 2023年公司产能将超百亿平。公司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厦门恩捷锂电池隔膜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筹备工作,与亿纬锂能合资的湖北荆门锂电池隔膜项 目正处于基建阶段,部分厂房及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工。目前,公司已与多家高端客户如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签订了 2023年度隔膜保供协议,2023年产能消化能力有了多重保障。 积极前瞻布局固态电解质涂层隔膜和干法隔膜。公司与北京卫蓝、天目先导合作开发的可应用于半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涂层隔膜项目产线正在安装调试中。干法锂电池隔膜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动力电池细分领域以及储能领域的需求量将迅速扩大,公司与 Celgard 合资的干法隔膜生产基地于报告期内建成,首条干法隔膜产线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预计将于 2023年逐步形成产能,为市场带来性价比更优的产品。 公司销售回款放缓,利润现金含量降低。2022年,公司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之比为 65.99%,较上期下降 11.59Pct。 与此同时,截至 2022年末,公司应收票据及账款余额 71.97亿元,同比增长 50.76%。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比为 0.12,上期为 0.49,利润现金含量降低。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6.90/74.44/88.40亿元 , EPS 分 别 为 6.38/8.34/9.91元 , 当 前 股 价 对 应 PE 分 别 为18.33/14.01/11.80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隔膜市场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全球领先,短期视角行业因供求关系调整承压,长期视角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有大幅提升空间,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公司盈利水平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能建设和释放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盈利能力不及预期风险。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11-17 158.77 -- -- 158.86 0.06%
164.92 3.87%
详细
制膜技术为公司底层核心技术,独创在线涂布技术。公司是湿法隔膜行业龙头,2018 年之前主营业务为BOPP 薄膜和特种纸,于2018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后,通过收购上海恩捷新增湿法隔膜业务。随后通过收购苏州捷力和纽米科技,将公司隔膜市场自动力电池领域拓展至消费电池领域,并布局干法隔膜、半固态以及固态电池领域。核心管理层技术出身,凭借专业技能前瞻布局深耕膜材料,独创在线涂布技术,布局海内外生产基地,成为全球产能和出货量最大的锂电池隔膜供应商。 疫情过后公司业绩全面回升,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产品毛利率存在波动,上海恩捷为公司业绩最大贡献者。随着公司锂电池隔膜业务规模扩大,公司营收保持高速增长。2018-2022H1,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22H1,公司营收为57.56 亿元,占2021 年全年72.11%,同比增长69.62%;归母净利润为20.20 亿元,占2021 年全年的74.32%,同比增长92.32%。公司通过生产工艺、规模效应等途径降低成本,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公司毛利率除2020 年外逐年上升,2022H1 毛利率为50.02%,较2018 年上升了7.97Pct。2022Q3,公司业绩持续向好,营收为92.80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2.2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81%、83.77%;公司毛利率为49.66%,相较于2021Q3 上升了1.38Pct。 锂电领域优质赛道,隔膜行业格局占优。锂电池四大主材中,隔膜行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CR1 高达38.6%,CR3 高达63.1%。公司作为湿法隔膜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为50.03%,可比公司星源材质仅为12.00%。公司毛利率远超其他材料代表企业,国产替代也基本完成。 历经行业洗牌,隔膜价格因龙头企业成本优势始终保持在低位。湿法+涂覆为发展方向,干法隔膜在低端储能领域市场机会凸显。 从整体性能来看,湿法隔膜优于干法隔膜,适用于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三元动力电池,因此主要应用于中高端车型。而干法隔膜熔点高于湿法,耐压性能好,成本低,因此主要应用于低端车型以及高成本的储能领域。从出货量看,湿法隔膜占比最高,未来随着动力电池和储能的快速增长,有望拉动湿法和干法隔膜增量空间的进一步提升。 随着新能源厂商对锂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基膜+涂覆成为诸多厂商的主流选择。 隔膜业务与传统业务双轮驱动,深耕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公司湿法隔膜扩产进程加快,抓住储能机遇开拓干法隔膜。公司计划2022 年新增25 条产线,2023 年及2024 年每年新增30 条以上湿法隔膜产线,到2023 年底产能达到100 亿平,2025 年交付能力超120 亿平。布局软包电池领域,看好铝塑膜国产替代空间。BOPP 薄膜稳中有升,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无菌包装业务向好,产能稳步扩建。 多重优势综合加成增产出降成本,保供协议奠定未来业绩增长基础。 公司深度绑定海外供应商,设备安装调试经验丰富,通过不断改进生产设备、提升生产工艺、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生产管理以及庞大的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良率,使公司隔膜单线产出保持行业领先水平,降低了单位折旧、能耗以及人工成本。公司和下游客户已经形成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部分海内外企业签订2-5 年的长期保供协议,保证了公司未来销售的稳定性,为公司后续产能消化提供了保障。 根据测算,我们预计2025 年隔膜市场空间约为460.6 亿平方米,全球主要隔膜厂商2025 年产能大约可达到398.8 亿平方米。若再加上其他小型隔膜厂商产能、2022 年新增产能规划以及产能释放节奏的不确定性,到2025 年未来全球隔膜市场仍会维持紧平衡的状态。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39/66.36/90.91 亿元, EPS 分别为5.42/7.44/10.19 元, 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0.12/21.96/16.03 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隔膜市场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全球领先,拥有全商业链条竞争优势,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储能装机量不及预期;公司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的产品替代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长远锂科 2022-09-16 16.33 -- -- 16.00 -2.02%
16.96 3.86%
详细
深耕正极材料行业多年,多元化产品布局抢占行业龙头地位。1)长远锂科是三元正极材料市场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正极材料多元化布局。 2)背靠五矿,依托子公司实现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一体化布局。 3)2021年,疫情过后业绩触底反弹,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41亿元/7.01亿元,同比增长240.25%/538.17%。2022年1-6月,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快速增加,均高于上年全年水平,分别为76.33/7.58亿元,同比增长167.93%/141.66%。4)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分别为-6.32/-7.40亿元,同比下滑1,516.72%/1,146.80%。5)重点布局三元正极材料,毛利贡献度及毛利增长幅度均远超公司其他产品。2021年三元正极材料毛利大幅提升至10.39亿元,毛利贡献度高达90.11%。 抓住正极材料市场机遇,巩固三元,开拓磷酸铁锂。1)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转为需求驱动,促进动力电池需求不断上升。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352.1/26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7.6%/115.6%;同期动力电池装车量154.5/110.1GWh,同比分别增长142.8%/109.8%。2)目前正极材料市场三元正极和磷酸铁锂并行发展。未来随着上游原材料产能释放以及价格下降,三元电池有望迎来降本机会。3)2021年市场集中度CR5为55%,随着中镍高电压及高镍化的普及,技术优势不断确立,头部厂商产能逐步释放,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4)三元正极材料产能持续扩张,磷酸铁锂项目即将量产。到2022年底,公司可具备12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以及6万吨磷酸铁锂产能。 成本优势突出,盈利能力得到有效保障。1)公司基于金驰材料的三元前驱体核心技术与产能,实现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一体化布局。2)与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深度绑定,2021年采购金额占比为41.98%,三元前驱体采购占比高达99.78%。3)在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精细化控制等工程装备技术方面不断研发改造升级,实现行业单吨最低人工和制造成本。4)依托中国五矿的平台优势,在工程建设服务、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材料上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有望获得更为快速、长远的发展。5)与宁德时代深度合作,积极开拓国内其他主流电池厂商。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83.99%,其中宁德时代占比45.52%。2022年上半年因公司积极开拓其他下游客户,宁德时代占比下降至28.99%。6)公司以国际市场开发和量产为推进目标,积极拓展与国际客户在技术和商务上的合作。目前已与丰田、松下、村田、LG化学、三星SDI等海外客户积极进行技术交流和认证导入工作,并寻求在商务上的合作机会,未来有望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3/20.77/25.62亿元,EPS分别为0.75/1.08/1.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05/15.43/12.51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正极材料的头部企业,拥有技术先发优势,且一体化布局优势显著,拥有行业最低人工和制造成本,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集中度偏高;原材料价格波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健友股份 医药生物 2022-09-08 17.31 -- -- 18.09 4.51%
18.95 9.4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532.34万元,同比增长12.7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61,403.56万元,同比增长10.53%。 事件点评:公司整体业绩平稳增长,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销售净利率保持稳定。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保持平稳增长;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4.99亿元,同比增长239.27%,主要是因为制剂销售极速扩张后,开始形成稳定回款,报告期收入大于采购导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10.31%,同比提升11.66Pct,创公司上市以来最佳回款水平。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为52.57%,同比下降4.90Pct;财务费用率为-3.50%,下降3.26Pct;销售净利率为31.06%,同比下降0.60Pct,基本保持稳定。 肝素原料药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公司长期深耕肝素产业,在肝素原料药板块,公司重视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控,多次顺利通过各国认证,通过跟踪国际主流制剂生产企业品质标准,与Pfizer、Gland等主要下游肝素制剂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客户黏性;与此同时,通过与国际知名经销商合作,覆盖其他中小型客户。报告期内公司肝素原料药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全球制剂业务保持增长态势,公司已成为美国注射剂销售管线最完整的供应商之一。1)报告期内,在国内突发的局部地区疫情影响下,国内和国际物流的缓滞对同类公司的生产供应、货物交付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基于稳固的产品供应和丰富的产品管线,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在订单交付延期的情况下,仍保持公司制剂收入的增长。2)持续推进研发,进一步提升管线竞争力。2022年上半年度,公司FDA获批7项ANDA,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美国药品生产批件64个,已成为美国注射剂销售管线最完整的供应商之一。 国内制剂凭借中美双报优势,借助集采业绩快速提升。公司凭借着中美双报的注册优势,抢占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市场先机。报告期内,公司陆续获得4个批件,目前公司无菌注射剂(不含肝素类制剂)已有9个覆盖不同治疗领域的产品获批,且均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国内注射剂产品管线不断丰富。公司以质量和成本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参与集采竞争,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在多个省份的集采中中标。2022年7月,公司产品磺达肝癸钠注射液、依替巴肽注射液、注射用替加环素顺利在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公司凭借集采新上市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业绩取得了快速提升,对于集采销售模式的成功探索已经初显成效,国内制剂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保持增长。 生物创新药项目投产,提供规范市场生物药全产业链CDMO服务。 2019年,公司子公司健进制药开始投入生物创新药项目建设,目前研发、生产、质量等相关技术团队已经初具规模,截至本报告期末项目已建成投产。生物创新药项目的成功建设,标志着公司生物创新药研发工作已取得重大里程碑进展。随着生物制药团队投入运行,公司有望凭借全球法规运行经验,提供差异化的规范市场生物药全产业链CDMO服务,获取更高价值的服务收益。CDMO是公司和行业友商协同发展的最佳模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1/16.03/19.46亿元,EPS分别为0.83/0.99/1.2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18/15倍。考虑公司肝素原料药作为现金流业务稳定;制剂国际化进度加速,增长后劲足,已形成“注册-生产-销售”全链条的核心竞争优势,国内制剂业务充分分享集采红利,也呈快速增长态势,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存货减值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制剂国际化进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2-09-06 36.55 -- -- 43.78 19.78%
47.53 30.0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2022H1公司实现营收11.20亿元,同比增长21.67%;实现归母净利润8,135.89万元,同比下降45.92%;扣非归母净利润9,726.15万元,同比增长128.12%。 事件点评:净利润受政府补助影响,制程设备表现亮眼。2022H1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为2021H1收到政府补助7,566.39万元,而今年上半年政府补助金额为368.54万元。2022公司制程设备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73.09%,毛利率为35.11%,同比提升11.21pct,占营收比重为41.61%,同比提升12.38pct。制程设备成为公司主要业绩增长点。 订单高速增长,维持全年40亿新增订单目标。2022H1公司新增订单总额23.62亿元,同比增长37.33%,其中制程设备新增订单8.06亿元,同比增长87.44%。公司完成全年40亿元新增订单,制程设备20亿元新增订单目标的压力不大。 制程设备获得持续订单,14nm制程设备实现出货。逻辑领域,公司已先后取得国内主流逻辑芯片制造企业的批量订单;存储领域,已陆续获得国内主要客户的订单及验证机会;公司目前拳头产品包括SPM、晶背清洗等机型在下游核心关键工序段均得到第一梯队客户的广泛认可,并获得持续订单。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国内头部几大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生产企业已累计向公司订购相关湿法设备接近40台。 14nm以下制程领域,公司今年已陆续交付4台设备。我们认为在逻辑和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公司已经从验证订单阶段迈入批量订单阶段,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存储领域取得验证机会将帮助公司在未来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高纯工艺系统逐步实现自给,产能建设支撑业务发展。目前公司已逐步实现高纯特气设备、高纯化学品供应设备等高纯工艺系统核心设备及相关控制软件的进口替代,工艺水平已能够实现ppb(十亿分之一)级的不纯物控制,成为主流集成电路制造用户的认定品牌。目前启东工厂完成设备制造爬坡,已实现满产。我们认为公司高纯工艺系统国产化程度的提高将带来两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能够缓解供应链卡脖子问题,进而提高公司市场份额;二是可以提高公司毛利率水平。在气体方面,公司嘉定工厂年初顺利供气,是首座完全国产化的12英寸晶圆先进制程大宗气体供应工厂,有望打破国外气体公司垄断的供给格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3/6.28/7.53亿元,EPS分别为1.27/1.97/2.3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0/19/16倍。 公司制程设备已经从验证订单阶段迈入批量订单阶段,有望实现快速放量,我们认为公司估值仍有一定上升空间,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供应链安全风险;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存货减值风险。
伊之密 机械行业 2022-09-01 22.85 -- -- 23.76 3.98%
23.76 3.9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2022H1公司实现营收19.20亿元,同比增长13.04%;实现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下降9.10%。EPS为0.52元,同比下降16.13%。ROE为10.55%,同比下降5.12%事件点评: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注塑机营业收入逆势增长。2022H1 公司主营业务中,注塑机营收14.39 亿元,同比增长17.40%,其中,高速包装系统与模具营收5,699.80 万元,同比增长4.64%;压铸机营收2.91 亿元,同比下降4.38%;橡胶机营收5,753.14 万元,同比下降9.26%;机器人自动化系统营收2,310.36 万元,同比下降0.43%。注塑机行业周期性明显,当前处于本轮周期底部,我们预计行业将在2022Q4 迎来拐点。在行业整体景气度下行的情况下,公司注塑机业务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表明公司的业务韧性较强。 毛利率下降源于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2022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0.39%,同比下降6.30 pct。分业务线条看,2022H1注塑机毛利率为30.32%,同比下降6.88 pct;压铸机毛利率28.47%,同比下降6.00 pct。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为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公司成本上升。目前钢铁价格已经出现回调,公司毛利率未来有望得到修复。 海外收入增速亮眼,美印产能布局效果显现。2022H1 公司海外营业收入4.41 亿元,同比增长21.30%,高于8.73%的国内收入增速。在美国,公司布局了俄亥俄生产工厂和北美技术中心,在印度公司布局了古吉拉特邦工厂。美国俄亥俄生产工厂及北美技术中心主要用作HPM 产品生产制造、技术展示、设备咨询、培训等全面支持及物料存储中心,印度古吉拉特邦工厂主要生产与销售注塑机。海外产能及渠道布局在未来将对公司业绩产生持续利好。 一体化压铸机实现订单突破,开启新的成长曲线。公司今年新推出LEAP 系列7000T、9000T 超大型压铸机。根据官微消息,2022 年5 月26 日,公司与一汽铸造战略合作签约LEAP9000 超大型压铸机。2022年8 月26 日,伊之密中标中国长安重庆底盘系统分公司车身一体化压铸能力建设项目中铸造专业压铸机。今年下半年, 伊之密全新LEAP9000 超大型压铸机将进入总装、调试阶段。公司新投入的全新重型超大型压铸机装配车间也将建设完毕,新的重型机装配车间可满足锁模力200000KN 以内超大型压铸机的装配能力,具备年生产重型和超大型压铸机60-80 台的能力。超大型压铸机的订单突破以及产能布局的逐渐完成将助力公司开启新的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2/5.55/6.85 亿元,EPS 分别为1.03/1.18/1.46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22/19/16 倍。 公司短期业绩因行业周期下行及钢铁价格上涨影响,未来有望缓解。超大型压铸机业务在未来有望帮助公司开启新的成长曲线,综上,我们认为公司估值仍有一定上升空间,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存货减值风险。
赢合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8-30 29.00 -- -- 29.78 2.69%
29.78 2.6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2022H1公司实现营收46.23亿元,同比增长166.33%;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155.3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2亿元,同比增长177.95%。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156.25%。 ROE为4.67%,同比提升2.72pct。 事件点评: 营收净利润跨越式增长,海外订单有新的突破。2022H1公司锂电池生产设备的营业收入为44.10亿元,同比增长175.38%。2022H1公司实现海外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24.39%,获得来自德国大众及ACC的海外市场订单。 毛利率二季度环比改善,费用率下降显著。2022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19.37%,同比下降 5.16pct。分季度看,公司 Q1、Q2的单季毛利率分别为 17.04%、20.55%,二季度毛利环比改善明显。费用端,2022H1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 1.10/1.11/2.2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2.37%/2.41%/4.94%,同比变动-3.46/-2.65/-3.00pct。研发费用率下降并非研发力度下降,从绝对值来看,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65.56%。费用端的优化使得公司在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 ROE同比提升 2.72pct。 信用减值主要为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所致。2022H1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1.36亿元。按照公司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帐龄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 5%,公司应收账款规模随营业收入增长,导致坏账准备增速较快。根据我们计算,2022H1计提的 1.36亿信用减值损失中,有 5,692.94万元来自于新增的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坏账计提。 国内外电池扩产加速,未来业绩增长具备确定性。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421万台,同比增长 71%。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03.4GWh,同比增长 76.8%。下游高景气度带动动力电池厂商加速扩 产,GGII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动力及储能电池投产项目 9个,产能超 118GWh;开工项目 22个,总产能规划超 638GWh;签约及官宣项目 21个,总产能规划超 367GWh。德国大众今年 7月宣布,到 2030年前,将投资超过 200亿欧元建设电池产能,整体规划达到 240GWh。 ACC 计划在 2030年前将产能提升至 120GWh。宁德时代 8月公告,将投资不超过 73.4亿欧元在匈牙利建设 100GWh 动力电池产能。赢合科技作为国内锂电设备的头部厂商,将在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6/8.11/10.42亿元,EPS分别为0.81/1.25/1.6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6/23/18倍。下游动力电池需求高速增长,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我们维持其“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美亚光电 机械行业 2022-08-22 25.58 -- -- 26.88 5.08%
27.50 7.5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426.12万元,同比增长10.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427.28万元,同比增长30.2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969.63万元,同比增长27.49%。 事件点评: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主要因汇率影响。公司克服诸多不利因素,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9%,保持平稳增长。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0.24%,显著快于收入增速,主要系本期汇兑损益增加,公司财务费用为-4,961.81万元,上年同期为286.51万元。 色选机出口回暖明显,口腔CBCT受疫情影响。1)上半年,国内疫情波动剧烈,公司通过对海外市场策略的积极调整,出口呈现了较好的恢复发展,色选机出口回暖明显。上半年,公司色选机销售收入5.36亿元,同比增长14.06%,增速较2021年回升3.74Pct。2)医疗设备实现销售销售收入2.99亿元,同比微幅下滑0.22%,主要系口腔CBCT销售受到了疫情反复波动的影响。我们认为疫情短期影响不改口腔CBCT长期需求趋势。根据智研咨询预测,2025年当年预计设备增量市场23.8亿元,更新市场规模29.7亿元,总市场规模53.5亿元,较目前仍有一倍以上增长空间,国内CBCT未来预期市场潜在空间广阔。公司在6月初举办的“美亚医疗10周年”网上团购节活动中,公司实现了1519台订单的销售佳绩,再创单次团购历史新高,可以印证疫情仅仅压制短期需求的释放。 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对冲国内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国内疫情反复,公司加快了医疗海外市场布局的节奏,积极推进相关目标市场的准入工作及经销网络的搭建,同时,在已取得准入的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销售。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31.42%。并且,公司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口腔CBCT的出口销售。 智能工厂产能逐步释放,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公司产品均为自主生产,采用计划生产和订单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保持合理库存。公司已建成投产的智能工厂目前正在根据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产能,智能涂装、钣金生产基地已投入试运行,两座智能工厂的投入使用有效地提升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增强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毛利率基本稳定,存货增加主要因备货所致。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51.42%,较去年末增加0.27Pct,保持基本稳定。报告期末存货4.76亿元,较期初增长35.13%,主要系公司为保证疫情波动期间原材料供应稳定备货所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51/7.16/8.28亿元,EPS分别为0.74/0.81/0.94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5/32/28倍。考虑公司色选机业务海外市场回暖,口腔CBCT疫情短期影响不改长期增长趋势,我们维持其“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色选机行业竞争加剧、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口腔CBCT行业增速放缓,口内扫描仪推广不及预期。
美诺华 医药生物 2022-08-22 27.40 -- -- 27.37 -0.11%
34.06 24.31%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8.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74.58%。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1.5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35.29%。 事件点评: 战略布局新业务,CDMO 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1)小分子中间体、原料药 CDMO 业务建立厚实的客户基础。2022年上半年,公司坚持落实既定的战略转型政策,大力推进 CDMO 板块业务,目前公司 CDMO业务已与百余家国内外优秀医药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具备多个新冠特效药关键中间体、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并部分实现商业化供货。2)小核酸平台整装待发。2021年,公司在核酸药物和基因测序领域率先落子布局。经过研发与开拓,目前公司已经承接了用于小核酸药物、核酸检测、基因测序等领域的核苷类中间体 CDMO 业务,为国内外主流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等产品提供原料。虽然小核酸原料业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为公司 CDMO 业务未来的主要发力对象之一。3)与大型跨国制药企业默沙东合作项目按计划推进,全面加速打造 CDMO 硬核实力。2021年,公司与大型跨国制药企业默沙东在宠物药、兽药、动物保健领域签订了十年期 CDMO 战略合作协议。截至上半年末,第一期9个项目均已按照时间表开展不同阶段的工作,即将实现商业化;后期多个项目正在评估中,双方致力于继续挖掘更多项目,探索更多元化的合作可能性。公司与默沙东的合作项目转入商业化放量生产阶段后,将为公司业绩贡献新的增长点。同时,随着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战略协议签署,公司 CDMO 国际品牌影响力得到飞跃式的提升,加速公司大客户开发进度,承接的客户项目管线日益丰富。4)收购宣城美诺华 49%股权,进一步完善 CDMO 软硬件实力。报告期内,公司为了加速布局 完善 CDMO 软硬件实力,完成收购美诺华锐合基金持有的宣城美诺华49%股权事项,至此公司持有宣城美诺华 100%股权。公司发布《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92亿元,其中 6.96亿元用于宣城美诺华“年产 3,760吨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为满足持续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提供产能支持。 推进“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战略,加速战略转型步伐。 2022年上半年,在仿制药集采政策背景下,公司制剂板块发展势头强劲,积极落实“技术转移+自主申报+国内 MAH 合作”制剂经营发展策略,把握国家集采政策带来的快速商业化放量机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集采续标成功,制剂业务持续放量。2022年上半年,公司培哚普利叔丁胺片实现《豫晋蒙鄂湘桂琼渝贵青宁新兵团十三省(区、市、兵团)药品联盟采购》和河北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续签。2021年中标的普瑞巴林胶囊、氯沙坦钾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赖诺普利片发货正常进行中。 2)加快自研及合作制剂品种研发注册申报节奏,多个品种将有望陆续获批上市。报告期内,公司阿哌沙班片、缬沙坦片获批上市,异烟肼片过一致性评价,下半年预计将有 2-3个品种获批。截至 8月 16日,公司累计已有 10个制剂产品在国内获批上市。报告期内,公司新立项 11个品种,3-5个项目即将进入 BE 阶段,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恩格列净片、达格列净片等 5个项目已通过正式 BE 试验,有 10个品种在CDE 审批中,下半年预计将有 8-10个品种在下半年递交 CDE 审评。目前公司另有 20多个在研项目同步推进。3)提前布局专利到期“重磅药物”。目前公司布局专利到期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苯甲酸阿格列汀片、达格列净片、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伊布替尼胶囊等产品。其中,公司与战略客户 KRKA 在原料药和制剂方面共同合作,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都已在全欧洲首仿上市,并已商业化供应。 特色原料药持续耕耘,优化客户结构。1)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做深老客户,拓展新客户。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与国际头部原研公司的联系,新增 2家原研公司的供应商认证。与施维雅从单一产品、上游中间体的合作扩展至高级中间体及 API 的合作,新增的 2个项目有阶段 性进展。公司进一步加强与 KRKA 的战略合作与深度绑定,在原有合作品种的基础上,新增 7个项目合作。另外,公司多个核心品种与多家全球跨国制药巨头进入项目阶段,与国内众多百强药企,特别是齐鲁制药,正大天晴,扬子江,海思科等进行了不同深度的实质合作与沟通,为接下来 2-3年业务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出口通过充分发挥综合竞争优势,积极开拓渠道,培育新客户,特别是在南美、日韩等市场,有了突破性进展。2)落实原料药多品类、多市场路线,加速新产品的研发注册。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新产品研发注册,以拓展现有原料药产品在中国市场和欧美规范市场的准入。目前在研原料药品种共计 54个,其中 20个实现转产,6个品种递交海外市场注册认证,1个品种递交国内 CDE 登记,1个品种递交国内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申请。报告期内氯沙坦钾 1个品种获得欧盟 CEP 证书;缬沙坦,硫酸氢氯吡格雷晶型 II,米氮平和利伐沙班 4个原料药通过国内审评审批。截至 8月 16日,另有艾司奥美拉唑镁 1个原料药通过国内审评审批。3)严守质量生命线,继续保持优秀的合规记录。报告期内,公司顺利通过 9次国内官方检查,21次客户审计,其中包括诺华制药、默沙东、勃林格殷格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历次审计均顺利通过,并得到官方及客户对公司质量体系的高度认可。 公司业务结构优化,盈利能力现在提升。报告期,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2.26%,较 2021提升 4.9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高毛利率 CDMO 业务和制剂业务的持续性增长。 投资建议: 因燎原药业股权转让交割时间不确定,我们暂未考虑燎原药业转让产生的投资收益,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0/3.77/4.63亿元,EPS分别为1.46/1.77/2.1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9/16/13倍。考虑公司“以特色原料药为基石,CDMO业务与制剂业务两翼齐飞”的战略升级转型稳步推进,CDMO业务已建立厚实的客户基础,发展后劲足,制剂业务充分把握国家集采政策带来的快速商业化放量机遇,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九洲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8-11 42.55 -- -- 43.43 2.07%
44.70 5.05%
详细
1/5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9.54亿元,同比增长58.15%;归母净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70.3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68亿元,同比增长90.37% 事件点评: CDMO业务持续驱动公司收入高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54亿元,其中公司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销售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18.35%,保持稳健增长水平;CDMO业务(分部业务项下专利原料药及中间体)销售收入19.72亿元,同比增长92.56%,占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高达66.73%。公司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继续主要由CDMO业务高速增长驱动。 CDMO业务持续提升核心技术平台,管线商业化项目进入快速增长期。 1)持续提升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平台,赋能新药研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以加强研发能力为战略重点,凭借多年的新药研发和技术积累,掌握了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绿色制药技术。目前公司已建成包括手性催化技术、连续化技术应用研究平台、氟化学技术、酶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电化学技术、结晶技术、多肽技术研究平台等多个领先的技术平台,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和成功的技术转化,高效解决客户面临的工艺难题与技术挑战,为客户项目提供行业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其中,多肽平台已承接多个新药研创公司的定制肽和多肽新药IND委托研发业务。 2)在全球外包逐步转入国内的趋势下,公司持续推进“做深”大客户和“做广”新兴客户的战略。报告期内,公司与欧美大型制药公司的项目管线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合作不断深入,订单和项目稳步增长;随着公司同国内客户的合作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强,客户新药NDA项目数持续增加,国内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基于多年对全球市场战略开发布局,CDMO项目管线日益丰富,已经形成了可持续的临床前/临床I、II、III期的漏斗型项目结构,同时所服务的客户项目中最优项目占比越来越大。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承接的项目中,已上市项目23个,处于III期临床项目55个,处于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的有662个,较去年末分别新增3/6/80个项目,项目涵盖抗肿瘤、抗心衰、抗病毒、中枢神经和心脑血管等治疗领域。 3)客户已上市项目持续稳定放量,商业化阶段项目收入稳步提升。根据Novartis2022二季度财报,2022上半年,诺欣妥销售额为22.18亿美元,同比增长37%;Kisqali销售额为5.47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公司通过“内部新建,外部并购”结合的方式,加快CDMO产能建设。 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告,拟募资26.94亿元,其中投资13亿元建设瑞博台州创新药CDMO基地一期工程,进一步“做广”新兴客户;投资6.52亿元新建瑞博苏州CDMO商业化车间,进一步“做深”大客户。目前瑞博台州新基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中;瑞博苏州已完成中试车间的主体建设,后续将落实设备安装工作;同时,公司内部积极开展对各厂区车间的升级改造,加大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特殊反应容器,进一步提升CDMO业务的承接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于2022年上半年收购康川济医药51%股权,本次收购将快速提升公司CDMO制剂研发的承接能力,推动公司CDMO原料药和制剂一站式业务的发展。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充分具备小分子原料药和制剂从CMC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承接能力。在制剂业务产能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募投项目之一“浙江四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百亿片制剂工程项目(一期)”已完成募集资金的投入工作,目前四维医药制剂基地的各项工作稳步开展,高效推进。 连续3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持续长效激励。高效的企业文化、清晰的战略蓝图,推动着优秀的人才在公司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期内,继2020、2021年之后,公司于2022年3月推出了新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核心员工286人,业务考核目标为:以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2022年、2023年、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15%、180%、260%,三期股权激励累计覆盖533人次。 持续提升精益管理,盈利能力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公司对内部运营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完善以项目运营为导向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持续提升精益管理,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报告期,公司毛利率35.13%,同比提升3.14Pct;期间费用率13.94%,同比减少1.06Pct。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2/12.40/16.79亿元,EPS分别为1.08/1.49/2.01元。考虑持续提升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平台,赋能新药研发;CDMO业务客户拓展广度和合作深度上成绩斐然,项目数量快速增长,商业化项目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已上市项目持续稳定放量;通过“内部新建,外部并购”结合的方式,加快CDMO产能建设。 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点CDMO订单放量不及预期;原料药和中间体价格波动风险;环保政策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2-07-04 40.43 -- -- 42.31 4.65%
46.96 16.15%
详细
以高纯工艺系统与半导体湿法设备为核心,布局泛半导体设备领域。 1)至纯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工艺装备和材料供应商。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49.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46.57%。2)合同负债与存货持续增长。2021年公司合同负债与存货分别为2.40亿元和11.95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订单总额同比增长64.80%。3)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3.02亿元,同比增长101.33%,研发强度为14.50%,较2020年提高3.74个百分点。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公司长期竞争力。 深耕半导体湿法设备,全面进入收获季。1)晶圆厂积极扩产,半导体设备处于景气周期。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为 1026亿美元,同比增长 44%,预计 2022年增长 11%,约 1140亿美元。下游晶圆厂的资本开支直接决定了半导体设备的销售额,我们按半导体资本开支中设备投资占 70%~80%比例估算,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设备端投资规模约在 1332.8~1523.2亿美元之间。2)清洗设备是半导体制程核心设备,集成电路制造设备主要资本开支中,清洗设备占比为 6%。3)全球市场高度集中。根据 Gartner 数据,2020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25.39亿美元,预计到 2024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31.93亿美元。2020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主要被日本 DNS(迪恩士)、TEL、Lam 和 SEMES(韩国细美事)等企业主导,合计占比约 97.70%,产业集中度较高。4)公司湿法设备量产,进入高速成长期。2021年公司湿法设备营业收入为7.01亿元,同比增长 221.56%,毛利率为 32.48%较 2020年提高 2.63个百分点;新增订单 11.20亿元,同比增长 111.32%,2022年公司的新增湿法设备的新增订单目标为超过 20亿元,新增订单中预估单片设备会占到 60%。 泛半导体产业发展驱动高纯工艺业务增长。1)半导体行业是高纯工以高纯工艺系统与半导体湿法设备为核心,布局泛半导体设备领域。 1)至纯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工艺装备和材料供应商。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49.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46.57%。2)合同负债与存货持续增长。2021年公司合同负债与存货分别为2.40亿元和11.95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订单总额同比增长64.80%。3)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3.02亿元,同比增长101.33%,研发强度为14.50%,较2020年提高3.74个百分点。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公司长期竞争力。 深耕半导体湿法设备,全面进入收获季。1)晶圆厂积极扩产,半导体设备处于景气周期。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为 1026亿美元,同比增长 44%,预计 2022年增长 11%,约 1140亿美元。下游晶圆厂的资本开支直接决定了半导体设备的销售额,我们按半导体资本开支中设备投资占 70%~80%比例估算,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设备端投资规模约在 1332.8~1523.2亿美元之间。2)清洗设备是半导体制程核心设备,集成电路制造设备主要资本开支中,清洗设备占比为 6%。3)全球市场高度集中。根据 Gartner 数据,2020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25.39亿美元,预计到 2024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31.93亿美元。2020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主要被日本 DNS(迪恩士)、TEL、Lam 和 SEMES(韩国细美事)等企业主导,合计占比约 97.70%,产业集中度较高。4)公司湿法设备量产,进入高速成长期。2021年公司湿法设备营业收入为7.01亿元,同比增长 221.56%,毛利率为 32.48%较 2020年提高 2.63个百分点;新增订单 11.20亿元,同比增长 111.32%,2022年公司的新增湿法设备的新增订单目标为超过 20亿元,新增订单中预估单片设备会占到 60%。 泛半导体产业发展驱动高纯工艺业务增长。1)半导体行业是高纯工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2-05-06 30.50 -- -- 40.29 32.10%
42.31 38.7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0.84亿元(+49.18%yoy);实现归母净利2.82亿元(+8.12%yoy);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1.62亿元(+46.57%yoy)。 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022Q1公司实现营收5.48亿元(+136.98%yoy);实现归母净利0.22亿元(-70.78%yoy);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0.39亿元(1130.87%yoy)。 事件点评:泛半导体板块业务驱动2021年、2022Q1收入高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主要系公司泛半导体板块业务增长的收入贡献,包括半导体制程设备业务、工艺支持设备业务及高纯工艺系统服务业务等。其中,高纯工艺集成系统营业收入10.78亿元(+24.86%yoy;收入占比51.72%);半导体设备营业收入7.01亿元(+222.06%yoy;收入占比33.64%);光传感及光器件营业收入3.03亿元(-3.72%yoy;收入占比14.54%)。2022Q1公司实现营收5.4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0.22亿元,同比下降70.78%,主要系2021Q1收到政府补助6864.60万元,本报告期该项收入仅为64.56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0.39亿元,同比增长1130.87%。 半导体设备开始发力,行业保持高景气度。1)半导体设备业务板块开始发力,持续在已有用户端得到重复订单,并持续开拓新用户。公司于2015年开始布局湿法设备研发,于2018年开始拿到1亿元级别的订单,2019年订单超过2亿元,2020年超过5亿元。2021年,公司拿到13位用户的重复订单,期间又开拓了10位新用户,均为行业内主要的晶圆制造企业,全年湿法设备的订单达到了11.20亿元,同比增长111.32%。2021年公司的单片湿法设备和槽式湿法设备全年出机超过了97台。同时,12英寸湿法设备新增订单金额超过6亿元,其中单片式湿法设备新增订单金额超过3.8亿元。公司湿法设备已经在数个成熟工艺的产线上拿到了整条线的设备订单,有效替代了之前的两家日本厂商;公司还在氮化镓和碳化硅产线上拿到了整条线的湿法设备订单;公司在先进制程的28纳米节点获得全部工艺的设备订单;在14纳米以下制程也拿到了4台湿法设备订单。2)根据ICInsights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资本开支有望创历史新高至19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 根据Gartner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25.39亿美元,2021年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24年预计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行业将达到31.93亿美元。依托行业高景气叠加国产化替代需求,2022年,公司的新增订单目标为超过40亿元,其中湿法设备的新增订单目标为超过20亿元,新增订单中预估单片设备会占到60%。 高纯工艺系统保持持续增长,支持设备占比提升。1)高纯工艺系统业务板块保持持续增长,其中气体及化学品支持设备业务国产替代进展顺利,已成功完成了多项高纯工艺系统核心设备及相关控制软件的研发,通过使用自制设备与软件替代外购。公司工艺水平已能够实现ppb(十亿分之一)级的不纯物控制,成为主流集成电路制造用户的认定品牌且出货量陡增。2021年主要客户均为行业一线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如中芯,华虹,长鑫,士兰微等,年度订单数再创新高。随着支持设备产能的扩产计划顺利完成,公司已在该业务板块具备行业竞争优势,未来将获得更多下游客户的订单机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高纯工艺气体及化学品支持设备作为和氧化/扩散、刻蚀、离子注入、沉积、研磨、清洗等工艺机台的工艺腔体连为一个工作系统的支持性设备,是和工艺良率息息相关的必要设备,相当于一个工厂的心血管系统。该类设备随着进口替代的展开,在高纯工艺系统中占比越来越高,并且衍生出的对于配套设计、安装、测试调试等服务需求亦不断增长,该类服务持续存在于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公司已经成为国内该类设备(包括高纯特气设备、高纯化学品供应设备、研磨液供应设备、前驱体供应设备、工艺尾气液处理设备、干法机台气体供应模块等)的领先供应商,每年交付的各类设备超过5000台套。研发强度逐年提升,2021年高达14.50%。2017年以来,公司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逐年提升,2019-2021年分别为7.44%、10.76%、14.50%。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3.02亿元(其中费用化1.44亿元,资本化1.58亿元),同比增长101.06%。公司是国内能提供到28纳米制程节点全部湿法工艺的本土供应商,单片式、槽式湿法设备得到客户认可,公司12寸单片湿法清洗设备和槽式湿法设备将有效代表本土品牌参与到中国大陆和中国大陆以外高端清洗设备市场的竞争,2021年,公司首批单片湿法设备交付并多工艺顺利通过验证。与此同时,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发行可转债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1亿元,用于单片湿法工艺模块、核心零部件研发项目、至纯北方半导体研发生产中心项目、半导体设备模组及部件制造项目等。目前方案正在积极推进中,为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积极的研发投入与业务布局,确保公司长期竞争力与供应环节的灵活可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99/5.08/6.07亿元,EPS分别为1.25/1.59/1.91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20/16倍。考虑公司所处的泛半导体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叠加国内制程设备处于国产替代的黄金窗口期,公司设备研发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订单高增长,我们将其“增持”评级上调为“买入”。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应收账款计提风险;下游需求放缓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