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文静

开源证券

研究方向: 化工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SAC执业证书编号:S0790514060002...>>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18-08-29 17.59 -- -- 17.65 0.34%
17.65 0.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报,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88亿元,同比增长11.31%;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37.33%,扣非净利润为3.03亿元,同比增长18.58%。基本每股收益0.42元。 点评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取得稳步增长,利润提升主要是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的持续拉动,同时在补贴政策和电池能量密度挂钩等刺激下,三元材料市场需求量增幅最大,同比增加29%。此外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业绩同比减亏,以及出售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获得洛阳钼业现金分红等导致投资收益同比上升。 报告期内钴、碳酸锂等原料价格上涨带动公司正极材料盈利情况稳定。公司正极材料产能规模扩大,高端新产品销量增长。公司是全球锂电龙头企业,现有正极材料产能5万吨,包括钴酸锂和三元材料,同时公司通过向上游资源布局获得钴、锂等原料的稳定供应。此外公司7200吨高端三元正极材料已投产,2018年正极材料盈利能力有望继续表现优异。 期内公司继续深化布局负极材料业务,通过收购股权增加负极材料产能1万吨,宁波工厂2万吨于2017年10月陆续投试产,有效提高负极材料综合实力。公司在包头投建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投资额38亿元,届时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供应商,规模效应凸显,一期已于报告期内开工建设,预期19年投产,届时公司负极材料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未来负极材料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将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扩大电解液规模,期内衢州年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已于2018年4月底投试产,期内公司电解液业务实现销售量为4170吨,同比增加123%;主营业务收入1.38亿元,同比增加30.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87万元,亏损同比减少333.21万元。 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逐步落实并推进动力电池PACK业务、新能源汽车运营业务、充电桩业务。因目前新能源车业务仍处于培育期,业务收入4233万元,同比下降38.13%,亏损3849万元,亏损额度较去年大幅下降。未来锂电池材料业务依然是公司核心业务,新能源车运营将继续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其发展。公司是国内唯一锂电池材料产品线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龙头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积累,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拥有较稳定的客户资源。随着新产能的投放、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稳健增长,公司未来业绩将会有更多亮点。我们长期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业务拓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销量低于预期。
博世科 综合类 2018-08-29 12.68 -- -- 12.85 1.34%
12.85 1.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中期业绩报告称,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107.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亿元元,同比增长100.40%; 基本每股收益0.3元/股。 点评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远超行业平均增速,经营业绩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受益于公司在工业污水治理、市政污水处理、市政供排水一体化、土壤修复、城市内河及黑臭水体治理、流域水体生态修复、固体废弃物处置等环境综合治理市场持续拓展,部分在手订单实现业绩转化。公司水污染治理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8.23%,同比增长132.21%,主要原因系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项目、石首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贺州市爱莲湖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认收入所致;期内公司土壤修复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2.41%,同比增长87.50%。 近两年来公司依托上市平台不断向乡村污染和水体修复等领域拓展,受政策环境影响,上半年公司PPP订单获取速度有所放缓,新签订单主要以EPC、EP及专业技术服务为主,订单金额略高于去年同期。另一方面,92号文的发布及PPP清库也表明政府会淘汰市场中部分质地较差的PPP项目,整体向优质PPP项目集中。公司以技术为先导,在手PPP项目的政府方支付能力都有较强的保障,效益会更加突出。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合同额20.21亿元(含中标项目),其中水污染治理合同额14.46亿元,供水工程合同额1.74亿元,土壤修复合同额2.76亿元,专业技术服务合同额0.86亿元,其他业务合同额0.39亿元。2018年上半年,公司订单质量进一步提升,PPP项目建设和融资未收到影响,截至报告期,公司在售订单累计达129.75亿元,充足的订单储备利于支撑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健增长。 公司通过小项目不断积累技术和项目经验,逐步向大项目拓展,并不断增强自身融资能力,公司业绩弹性较大,预计未来将保持稳健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PPP项目拓展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新安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8-08-28 15.48 -- -- 15.83 2.26%
15.83 2.26%
详细
事件 新安股份8月24日晚间发布中期业绩报告称,2018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237.20%;营业收入为5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62.87%;基本每股收益为1.0082元,较上年同期增224.49%。 点评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业绩大幅提升主要由于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升,所处行业景气度提升。期内公司两大主导产品有机硅、草甘膦销售价格同比上涨,虽然原料价格也出现上涨,但涨幅低于产品价格涨幅。另一方面公司有机硅、草甘膦搬迁项目于2017年底正式投产,2018年上半年公司产能正常发挥,两大产品产销量较同期均有所增加。 农化方面,公司拥有草甘膦产能8万吨,同时公司开始拓展无人机植保领域,增强公司竞争力。2018年上半年,草甘膦市场总体呈现“先抑后扬”走势,一季度草甘膦原药市场低迷,价格持续下滑。4月份受长江大保护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安全环保监管力度明显加大,上游原材料甘氨酸、甲醇等市场价格上调,成本面支撑强劲,以及下游采购需求转暖等因素影响,推动草甘膦市场上行。三季度草甘膦价格依然处于高位,草甘膦原粉市场成交价在2.7万元/吨以上,目前受汇率波动、需求淡季、成本面支撑减弱等因素影响价格下行压力增加,但考虑到后期新增产能较少,加上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我们认为18年草甘膦下跌空间有限。 公司是国内有机硅行业龙头型企业,去年部分项目装置搬迁重建后,公司现有机硅产能将增至34万吨。有机硅行业因产能过剩自2011年以来已经历五年以上的低迷期。2016年下半年以来环保压力、产能开工率不足等原因导致有机硅供给端收缩,部分产能永久退出,行业供需格局改善,进入17年之后有机硅价格更一路飙升,目前产品价格依然维持高位。未来一年内在新增产能放缓、环保力度趋严、下游需求稳定的背景下,预计有机硅行业18年将维持景气度,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强劲。随着公司与赢创德固赛联手进行气相二氧化硅等产业的拓展,未来产业链将更加完善,有利于增加公司核心竞争力。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主营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环保监督力度放缓;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
扬农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18-08-23 52.32 -- -- 53.72 2.68%
53.72 2.6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中期业绩报告称,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95亿元,同比增长54.63%;净利润5.63亿元,同比增长122.28%。每股收益1.82元。同时公司预计2018年1-9月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0%-130% 点评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全球农化市场持续回暖向好,国内市场受环保监管力度加大的影响,部分产能受到遏制,不少原料及中间体供应紧张。公司多数产品保持产销两旺。公司业绩呈现大幅提升,其中自营出口同比增长58.96%。上半年公司杀虫剂销量7234吨,收入14.9亿元,平均价格较同期上涨23.42%;除草剂销量3.17万吨,收入12.7亿元,平均价格较同期上涨5.47%。期内公司优嘉二期项目于2017年中建成投产,麦草畏等产能大幅增加贡献利润。同时公司主营产品菊酯、草甘膦等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带动公司业绩大幅度增长。 除草剂方面公司2017年新增2万吨/年麦草畏产能,目前已拥有2.5万吨麦草畏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麦草畏供应商。短期内全球范围内新增麦草畏产能有限。报告期内麦草畏销量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亮点。此外公司拥有草甘膦产能3万吨,在环保高压下预计会有更多草甘膦落后产能退出,草甘膦价格有望保持高位。2018年公司麦草畏产能全面投放,农用菊酯等产品处于高位,2018年利润增长空间较大。 公司是国内菊酯行业龙头企业。主营包括杀虫剂、除草剂等。公司卫生菊酯在市占率在70%左右,处于垄断地位,农用聚酯市占率30%左右。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原料到原药全产业链的公司,成本优势突出。2018年,优嘉公司项目建设依然是全年工作的重头戏,公司继续推进优嘉三期项目,建设优嘉码头和仓储项目,建成吡唑醚菌酯和制剂加工基地项目。三期项目计划3年时间建设包括11475吨/年杀虫剂、1000吨/年除草剂、3000吨/年杀菌剂和2500吨/年氯代苯乙酮及相关副产品37384吨/年等相关产能,实现产品系列化和逐步高端化,同时也将给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公司公告于8月2日签订意向书,拟现金受让中化国际持有的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和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两家公司100%股权,若收购顺利完成,有利于公司打造农化一体化产业链平台,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协同性。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飞凯材料 石油化工业 2018-08-20 20.22 -- -- 19.96 -1.29%
19.96 -1.29%
详细
事件发布中期业绩报告称,2018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542.43%;营业收入为7.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98.24%;基本每股收益为0.36元,较上年同期增414.29%。 点评 公司业绩呈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紫外固化材料产品量价齐升。报告期内公司费用控制得当。2017年公司通过外延方式推进综合材料平台布局发展战略,积极布局半导体材料、电子信息行业新材料领域,收购公司并表增厚公司业绩。公司于2017年3月完成对长兴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控股权并购,2017年7月、9月分别完成对大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和成显示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报告期内电子化学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大幅增长597%。随着屏幕显示材料产能转移及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上述业务逐渐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电子化学材料产品对公司营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LCD屏幕尺寸扩大化是产业发展大趋势,预计未来几年LCD屏幕的上游混晶材料需求仍将维持稳健增长态势。其中TFT等混晶材料因存在技术壁垒,导致中高端液晶材料一直为海外企业所垄断,国内仅和成显示、诚志永华、八亿时空等极少数几家公司可以生产混晶材料,替代空间较大。公司全资控股和成显示,参股八亿时空2.44%股权,充分布局高端液晶材料领域。报告期内合成显示净利润大幅增长,随着混晶材料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公司在该板块业务有望继续迅速提升。 公司是紫外固化材料的龙头型企业,技术壁垒高,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膜材料是公司的基础性业务,随着5G网络建设的推进预计市场空间依然广阔。同时公司正在树脂产品、平面显示材料和半导体、LED及PCB配套材料等领域加快布局。各领域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公司将充分受益于电子化学品进口替代的大发展时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公司未来有望成为电子新型材料的综合平台型企业。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板块业务盈利持续性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18-08-13 18.84 -- -- 19.53 3.66%
19.53 3.66%
详细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高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主营产品相比去年同期销售均价增高,此外公司依靠煤气化平台技术优势成本控制得力,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远高于成本增速,受利润大增影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显著增加。期内氮肥实现销量78.88万吨,收入12.06亿,报告期内因成本推动,行业开工率及环保等因素影响,尿素价格较同期有所上涨。此外公司有机胺实现销量16.78万吨,收入10.19亿;己二酸及中间品实现销量10.45万吨,收入10.00亿;醋酸及衍生品实现销量30.83万吨,收入12.77亿;多元醇实现销量11.80万吨,收入8.08亿元。 公司主动把握市场行情,积极调整生产模式和产品结构,实现产销联动,确保高盈利产品优质高产,提高了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3.13%,较去年同期的19.12%有显著提升。 期内公司加快工程项目建设,5月份肥料功能化项目部分装置顺利投产;5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进入建设后期,后续工作进展顺利,有望三季度进入试车阶段。受环保、汇率、供给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醋酸、甲醇、乙二醇等预计未来将维持高景气,随着50万吨新产能的投产,公司后续增长空间大。 公司去年投产折合100万吨氨醇生产能力产能,新煤气化平台达产后公司氨醇生产能力折合达320万吨,这将有效降低后续产品成本并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并为下半年50万吨乙二醇项目的投产奠定基础。 公司作为国内煤化工优秀企业,依托洁净煤气化核心技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平台,公司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优势突出。未来随着更多新项目的投产,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强,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新项目拓展不达预期。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8-08-02 51.20 -- -- 51.97 1.50%
51.97 1.50%
详细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同比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公司采取积极有效的销售及管理措施,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期内聚氨酯系列产品营收168.1亿元,国内聚合MDI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纯MDI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公司聚氨酯系列产品国内市场销量稳定,海外市场销售保持良性增长;石化系列产品营收83.2亿元,上半年石化产品有涨有跌,致使石化系列产品毛利率相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期内石化产品在局部市场形成了万华的行业影响力;各事业部产品在行业影响力、市场拓展、客户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商,话语权突出,公司凭借相比于海外竞争对手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将强化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近期公司提高8月MDI挂牌价格,因世界范围内多家企业检修或受装置不可抗力,市场货源趋紧。MDI为高壁垒型产品,目前全球供需紧平衡,考虑到2020年以前,在下游需求稳定增长的背景下,MDI全球范围内新增产能消化新增产能压力不大,预计MDI未来格局或维持供给紧张格局态势。 公司控股股东万华实业控股匈牙利BC公司拥有MDI产能30万吨/年、TDI产能25万吨/年、PVC产能40万吨/年、烧碱产能36.9万吨/年,近年业绩也在不断提升中,BC资产注入后,利于公司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合理布局。 公司战略布局清晰,以烟台、宁波、珠海等地为基地辐射全国,万华烟台工业园将主业MDI产品与环氧丙烷、丙烯酸及酯等石化产业结合,并逐步开发下游功能化产品,以延伸和完善公司产业链布局,在保障MDI和石化稳定生产的基础上,PC、TDI、MMA、PMMA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落地中,将给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未来随着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公司有望跻身国际级化工巨头,看好公司发展前景。公司目前估值低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下跌,主营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成本和费用增加风险,新项目拓展不达预期。
康得新 基础化工业 2018-04-25 20.01 -- -- 21.79 8.90%
21.79 8.90%
详细
公司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和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17.89亿元,同比增长27.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增长26.06%,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62亿元,同比增长7795.55%。基本每股收益0.70元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32.10%;营业收入为3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31.48%;基本每股收益为0.2元,较上年同期增33.33%。同时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593至175,692万元,同比上升20%至40%。 公司业绩略低于预期,主要因个别客户拖欠款帐及公司投资新三板公司面临无法正常经营风险,公司处置前期投资并确认损失所致。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公司高毛利率的高端产品种类持续增加,产品占比提升;期内张家港光学膜二期项目部分产能投产,为盈利带来新增长点,预计二期项目明年上半年将全部施工建设,未来公司将通过设备提速及新建项目等方式逐步扩张产能。此外公司通过强化账期管理,加速应收款回流,期内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 公司在预涂膜、光学膜和碳纤维等领域采取全产业链经营战略,成本和规模优势突出。公司是全球预涂膜的龙头型企业,特种膜等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公司也是光学膜的领军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光学膜产业链,与日本等同行相比,公司在研发速度、测试速度方面取得较大优势,能提供快速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不断向下游开发,如汽车用膜、建筑用膜等产品在多个领域应用。 公司此前公告将收购海外先进材料平台企业100%股权,应用范围涉及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能源、医疗等领域,标的资产2017年的营业收入规模预估为9-11亿美元。公司通过收购来引进海外先进材料及技术,提升公司技术工艺,拓展海内外市场,若收购成功未来有望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此外,公司在碳纤维材料、裸眼3D等领域的率先布局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潜在利润增长点。公司通过合资及参股的方式,与康得集团联手成功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产业生态平台的布局,其中康德集团投资的中安信公司一期年产5100吨原丝、1700吨碳丝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可稳定量产高端碳纤材料。期内裸眼3D技术已于京东、三星等达成战略合作。公司拥有超过1500人的研发团队,研发实力雄厚,看好公司未来在新材料领域的全面发展。公司已逐步从进口替代,通过研发实力的逐步提升,以材料为基础进行延伸,走向为客户提供材料研发总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对标公司主要为3M、东丽等国际顶级精细化工企业,在国家大力支持高端新材料国产化的背景下,公司有望成长为国际级高分子材料巨头。
恒逸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8-04-25 14.63 -- -- 26.90 30.27%
19.06 30.28%
详细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业绩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能力提升。近两年涤纶产业链景气度开始提升,公司所处的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纤维、己内酰胺(CPL)等领域去产能成效显著,新增产能释放增速大幅度下降,下游需求依然健康持续增长,主要产品迎来了行业向上周期,供需格局显著改善。17年以来,随着去产能的深化和环保政策的趋严,PTA市场供应再度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盈利改善明显。而下游聚酯纤维行业产销两旺,库存处于低位,对PTA的拉动效应较大。此外公司参股浙商银行给公司带来稳定增长的利润。 国内己内酰胺产能投放趋缓以及下游需求的恢复,己内酰胺供求偏紧。下半年以来已内酰胺产品价格处于,公司的己内酰胺产品是与巴陵石化合作的项目,技术优势和话语权增强,公司现有己内酰胺权益产能15万吨,盈利能力快速提升。2018年后已内酰胺产能投放放缓,预计已内酰胺尤其是高端产品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公司将着重挖掘高端己内酰胺产品的市场空间,替代进口,促进产品结构优化,稳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 报告期内文莱PMB石化项目投资建设速度加快,新项目将打通上游PX产业链,解决公司PTA等产品原料瓶颈,对降低未来公司生产成本,打通公司产品上下游产业链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项目前期桩基、土建、码头、电站等工程已基本完工,项目人员已基本到位。一期年产PX150万吨、苯50万吨和油品600万吨项目,预计2018年年底可投产。 公司此前公告重组预案进一步修订,拟发行2.27亿股,发行价为19.81元/ 股用于购买嘉兴逸鹏、太仓逸枫和双兔新材料全部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新增超过140万吨聚酯产能,届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占率将进一步提高。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PX、PTA和聚酯纤维(PET)上下游全产业链的民营企业巨头,目前参控股PTA产能1350万吨万吨,聚酯纤维产能270万吨, 己内酰胺产能30万吨。国内PTA、CPL投产高峰期已过,未来几年新增产能有限,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更多落后产能的淘汰,同时环保政策趋严、再生化纤禁止进口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PTA供需格局将得到更好的改善。公司PTA生产成本优势显著,话语权突出,对上游采购的议价能力较强。随着文莱项目稳步推进,公司未来产业链一体化更为完善,未来公司将形成“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 的双产业链竞争格局,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风险提示:新项目拓展不达预期、原油价格大幅下调。
扬农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18-04-25 48.61 -- -- 64.93 32.35%
64.33 32.34%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38亿元,同比增长51.53%,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增长30.89%。公司年报拟10派5.6元。同时公司发布2018年一季度报告,期内完成营业收入1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53.4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11.02%。公司预计2018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0%-130%点评 公司业绩超预期,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尤其是18年一季度业绩呈现大幅提升,17年公司杀虫剂销量1.12万吨,收入19亿元,平均价格较同期上涨4.89%;除草剂销量4.84万吨,收入19.8亿元,平均价格较同期上涨57.2%。期内公司优嘉二期项目于2017年中建成投产,麦草畏等产能大幅增加贡献利润。同时公司其他主营产品菊酯、草甘膦等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除草剂方面公司拥有草甘膦产能3万吨,在环保高压下预计会有更多草甘膦落后产能退出,草甘膦价格有望保持高位。公司2017年新增2万吨/年麦草畏产能,目前已拥有2.5万吨麦草畏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麦草畏供应商。短期内全球范围内新增麦草畏产能有限。报告期内麦草畏销量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亮点。2018年麦草畏产能全面投放,农用菊酯等产品处于高位,预计18年利润增长空间较大。 l公司是国内菊酯行业龙头企业。主营包括杀虫剂、除草剂等。公司卫生菊酯在市占率在70%左右,处于垄断地位,农用聚酯市占率30%左右。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原料到原药全产业链的公司,成本优势突出。2018年,优嘉公司项目建设依然是全年工作的重头戏,公司继续推进优嘉三期项目,建设优嘉码头和仓储项目,建成吡唑醚菌酯和制剂加工基地项目。三期项目计划3年时间建设包括11475吨/年杀虫剂、1000吨/年除草剂、3000吨/年杀菌剂和2500吨/年氯代苯乙酮及相关副产品37384吨/年等相关产能,实现产品系列化和逐步高端化,同时也将给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风险提示:汇率风险,项目投产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18-04-20 17.97 -- -- 23.63 31.13%
23.60 31.33%
详细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取得较大幅度增长,主要系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使得锂电正极材料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及公司出售所持宁波银行部分股票获得投资收益4.66亿元所致。报告期内正极材料净利润同比去年增加179.54%。 报告期内钴、碳酸锂等原料价格上涨带动公司正极材料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正极材料产能规模扩大,高端新产品销量增长。公司是全球锂电龙头企业,现有正极材料产能4.3万吨,其中60%左右是钴酸锂,同时公司通过向上游资源布局获得钴、锂等原料的稳定供应。此外公司7200吨高端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已陆续投试产,2018年正极材料盈利能力有望表现优异。 期内公司继续深化布局负极材料业务,通过收购股权增加负极材料产能1万吨,宁波工厂2万吨于2017年10月陆续投试产,有效提高负极材料综合实力。公司在包头投建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投资额38亿元,届时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供应商,规模效应凸显,一期预期2018年4月底投试产,未来负极材料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将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扩大电解液规模,子公司衢州杉杉2万吨电解液与2000吨六氟磷酸锂扩产项目竣工后,公司将具有电解液总产能3.5万吨,六氟磷酸锂总产能2300吨。 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逐步落实并推进动力电池PACK业务、新能源汽车运营业务、充电桩业务。因目前新能源车业务仍处于培育期,业务收入较同期增幅较大为476.64%,净利润为-1.80亿元,项目给公司业绩带来一定的拖累。公司子公司云杉智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完成A轮融资8000万人民币,未来锂电池材料业务依然是公司核心业务,新能源车运营将继续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其发展。 公司是国内唯一锂电池材料产品线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龙头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积累,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拥有较稳定的客户资源。随着新产能的投放、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公司未来业绩将会有更多亮点。
赣锋锂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18-04-05 47.94 -- -- 72.58 0.35%
49.00 2.21%
详细
2017年业绩大增,符合预期。2017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据中汽协发布数据,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均接近80万辆,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产销两旺推动锂材价格持续攀升,2017年电池级碳酸锂最高涨幅达到了47.54%,工业级碳酸锂涨幅达到52.73%。在这一情况下,公司主营业务业绩大幅提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69亿元,增长216.36%。 拥有优质上游资源,稳居锂产品龙头地位。公司持有43.1%股权的Mt Marion锂矿项目,并成功实施收购了加拿大美洲锂业17.5%股权和澳大利亚Pilbara4.84%股权的钽锂矿项目,获得长期报销权,公司还持有江西锂业100%的股权、阿根廷Mariana卤水矿80%的股权和爱尔兰Avalonia锂辉石矿55%的股权。2017年度,公司金属锂产品产能居全球之最,占全球产能47%,氢氧化锂产能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随着这一领域竞争加剧,公司在前期打下的良好基础和优势筑起较高的壁垒,行业地位料将进一步巩固。 全产业链运作,规模化回收优势逐渐凸显。公司是国内唯一建立“卤水/含锂回收料-碳酸锂/氯化锂-金属锂-丁基锂/电池级金属锂-锂系合金”全产品链的企业,是国内锂系列产品品种最齐全、产品加工链最长、工艺技术最全面的专业生产商,也是国内唯一的规模化利用含锂回收料生产锂产品的企业,随着第一批新能源锂电池今年陆续进入报废回收期,公司有望受益。 新增项目陆续投产,产能集中释放。公司年产2万吨氢氧化锂生产线将于今年二季度投产,1.75万吨的宁都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将于四季度投产,到18年底公司锂盐产能有望出现较大提升,未来到2019年大概会形成3万吨氢氧化锂,4.35万吨碳酸锂,其他产品0.35万吨。此外,公司已经与Pilgangoora钽锂矿项目公司签订了第一生产阶段的长期包销协议,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供应,届时每年将供应16万吨锂原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公司充足的产能叠加稳定的外部供应,将为公司盈利进一步释放保驾护航。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锂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18-04-02 15.83 -- -- 17.75 11.36%
21.66 36.83%
详细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稳健增长,主要受益于主营产品相比去年同期量价齐增。其中氮肥实现销量152.4万吨,收入19.80亿,报告期内因成本推动,行业开工率及环保等因素影响,尿素价格较同期有所上涨。此外公司有机胺实现销量35.67万吨,收入19.02亿;己二酸及中间品实现销量21.42万吨,收入18.31亿;醋酸及衍生品实现销量63.62万吨,收入16.75亿;多元醇实现销量21.78万吨,收入14.07亿元。报告期内上述产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趋严、装置检修等因素的影响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产品价格较同期涨幅较大。 公司下半年以来公司主营产品醋酸、甲醇、己二酸等价格处于上升区间,尿素价格呈现小幅上涨。进入四季度以来公司各主要产品景气延续,产品价格处于上涨通道,因而公司下半年整体毛利率高于上半年。 报告期内公司传统产业升级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项目、空分装置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实现了三大煤气化平台互联互通,平台规模、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清洁生产综合利用项目采用先进的水煤浆气化技术,建设年产折合氨醇生产能力约100万吨生产装置,可提供优质的羰基合成气。公司原有折220万吨氨醇生产能力,新煤气化平台达产后公司氨醇生产能力达320万吨,这将有效降低后续产品成本并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并为2018年下半年50万吨乙二醇项目的投产奠定基础。 公司作为国内煤化工优秀企业,依托洁净煤气化核心技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平台,公司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优势突出。未来随着更多新项目的投产,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强,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飞凯材料 石油化工业 2018-03-19 22.55 -- -- 24.30 7.52%
25.30 12.20%
详细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主营紫外固化业务产品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外延方式推进综合材料平台布局发展战略,积极布局半导体材料、电子信息行业新材料领域,收购公司并表增厚公司业绩。 公司于2017年3月完成对长兴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控股权并购,2017年7月、9月分别完成对大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和成显示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此外,公司对部分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对2017年公司业绩带来一定影响。 LCD屏幕尺寸扩大化是产业发展大趋势,预计未来几年LCD屏幕的上游混晶材料需求仍将维持稳健增长态势。其中TFT等混晶材料因存在技术壁垒,导致中高端液晶材料一直为海外企业所垄断,国内仅和成显示、诚志永华、八亿时空等极少数几家公司可以生产混晶材料,替代空间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全资控股和成显示,参股八亿时空2.44%股权,充分布局高端液晶材料领域。随着混晶材料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公司在该板块业务有望得到迅速提升。 公司是紫外固化材料的龙头型企业,技术壁垒高,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膜材料是公司的基础性业务,随着5G网络建设的推进预计市场空间依然广阔。同时公司正在树脂产品、平面显示材料和半导体、LED及PCB配套材料等领域加快布局。各领域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公司将充分受益于电子化学品进口替代的大发展时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公司未来有望成为电子新型材料的综合平台型企业。 风险提示:新板块拓展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8-03-15 40.08 -- -- -- 0.00%
49.85 24.38%
详细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业绩高速增长主要源于聚酯产品、石化产品等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报告期内需求回升、全球多套装置运行不正常,使得MDI价格高位,同时海外包括欧美需求回暖销量也有提升。 从市场数据来看,MDI在17年一季度持续上涨,二季度略有调整,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维持在高位,三季度行业进入旺季,下游需求好转导致MDI价格一再创新高。2018年纯MDI市场中间价维持在2.3~3.55万元/吨的区间,聚合MDI价位在2.1~4.4万元/吨。MDI与原料纯苯等的价差也逐步扩大,为公司盈利大幅上升贡献了主要力量。 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商,产能占20%左右,话语权突出,公司积极依托MDI的技术和生产优势,正在建设30万吨TDI装置,预计2018年建成。公司凭借相比于海外竞争对手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将强化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17年以来,MDI价格维持高位,考虑到2020年以前,在下游需求稳定增长的背景下,MDI全球范围内新增产能消化新增产能压力不大,预计MDI未来格局或维持紧平衡态势。 公司控股股东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拟进行公司分立及整体上市相关工作。万华实业控股匈牙利BC公司拥有MDI产能30万吨/年、TDI产能25万吨/年、PVC产能40万吨/年、烧碱产能36.9万吨/年,近年业绩也在不断提升中,BC资产的注入预期,利于公司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合理布局。 公司战略布局清晰,以烟台、宁波、珠海等地为基地辐射全国,万华烟台工业园将主业MDI产品与环氧丙烷、丙烯酸及酯等石化产业结合,并逐步开发下游功能化产品,以延伸和完善公司产业链布局,在保障MDI和石化稳定生产的基础上,PC、TDI、MMA、PMMA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给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未来随着公司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公司有望跻身国际级化工巨头,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风险提示:MDI价格大幅下降,成本和费用增加风险,新项目拓展不达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