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津装备
|
能源行业
|
2025-04-25
|
17.10
|
--
|
--
|
17.03
|
-0.41% |
-- |
17.03
|
-0.41% |
-- |
详细
业绩有所下滑。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1.3亿元,同比-1.9%,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15.9%,由于新能源行业客户设备需求减缓,其他行业也缺乏较大订单增量,压滤机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主动调低销售价格,因此导致压滤机产品销售收入及毛利降幅较大。公司积极开发配套装备市场,本期配套装备订单和收入显著增长,但由于毛利率较低,因此无法抵消压滤机产品的毛利下降,导致净利润降幅大于销售收入降幅。其中,2024Q4单季度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11.0%,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31.8%。 公司盈利能力阶段性承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公司2024年毛利率为29.1%((同比-2.7pct)、净利率为13.8%((同比-2.3pct),盈利能力阶段性承压。 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率5.0%((同比+0.4pct),管理费用率2.5%((同比-0.2pct),财务费用率-0.5%((同比-0.04pct),三费合计比率7.0%((同比+0.2pct),整体费用率维持平稳。公司2024年经营现金净流量10.4亿元,同比+288.2%,现金流大幅改善,主要原因系公司加强采购及库存管理,以及产能增加导致存货周转加快,本期采购原材料现金支出减少所致。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广泛,期待需求回暖支撑业绩增长。公司2024年主要板块收入如下:1)矿物及加工:收入18.5亿元,同比+11.4%,主要受益于2024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稳健增长;2)环保:收入16.2亿元,同比+0.9%,随着环保政策不断趋严,公司该领域设备销售额有望持续增长;3)新能源:收入11.8亿元,同比-23.3%,主要系2024年下游锂电池领域的部分客户,经营压力加大,资本开支减少,对过滤装备的需求降低,但未来锂电池等新能源市场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4)砂石骨料:收入3.3亿元,同比+33.9%,未来随着大型砂石企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公司产品在砂石领域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此外,公司产品在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持续发力配套设备&出口市场,打开增量成长空间。2024年,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种类,配套装备实现收入8.1亿元,同比+91.7%,毛利率19.1%,同比-9.6pct。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过滤成套装备产业化二期项目的建设。2023年12月24日,公司竞得项目用地使用权,报告期内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国外销售收入3.4亿元,同比+5.5%,毛利率55.7%,同比+1.3pct。公司发力毛利率水平较高的出口业务,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压滤机装备龙头企业,技术与盈利能力较强,下游行业应用广泛,配套设备及出口业务打开成长空间,预计公司业绩可实现稳定增长。 考虑到公司下游占比较高的锂电行业近期需求较疲软,我们预计2025/2026/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3/10.1/11.1亿元,对应PE10.4/9.5/8.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龙净环保
|
机械行业
|
2025-03-25
|
13.00
|
--
|
--
|
12.93
|
-0.54% |
|
12.93
|
-0.54% |
-- |
详细
营收略有下降,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收100.2亿元,同比下降8.7%。归母净利润实现8.3亿元,同比增长63.2%。其中:环保设备制造业务实现营收85.8亿元(yoy-12.8%),项目运营业务实现营收6.5亿元(yoy14.4%),土壤修复业务实现营收1.0亿元(yoy-41.4%),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4.3亿元(yoy+1072.7%)。归母净利润实现8.3亿元,yoy+63.2%。Q4单季看,营收实现33.7亿元(yoy-2.2%),归母净利润实现1.8亿元(yoy+238.0%)。 营收略有下降主要系环保设备制造及项目运营等业务收入有所下滑,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系2023年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合计3.61亿元,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改善。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为2.9%/6.1%/4.5%/1.0%,yoy+0.2pct/-0.2pct/+0.1pct/-0.4pct,三费合计比率10.0%,yoy-0.4pct。毛利率方面,综合毛利率提升1.2pct至24.8%,毛利率稳步增长。其中,环保设备制造/项目运营收入/土壤修复/新能源业务分别实现毛利率24.6%/25.6%/36.3%/28.4%,yoy+1.2pct/-1.9pct/27.2pct/-18.3pct。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8亿元(yoy+27.6%),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增长,主要系购买商品等经营支付现金持续减少所致。 环保业务保持平稳发展,“压舱石”地位稳稳。2024年,各环保业务团队持续紧抓电力行业压小阳春地新建项目机遇,全年共收获40多个1000MW、600MW大型煤电机组配套电除尘、电袋除尘及脱硫项目;持续挖掘设备提质增效改造、售后增值服务等存量市场潜力,签订一批超亿元订单。同时,环保业务加速压出海地,成功中标泰国、越南、南非、巴西等一批海外项目。2024年度,公司新增环保工程合同共计101.3亿元,新增环保工程合同中电力行业占比58.6%,非电行业占比41.4%,期末在手环保工程合同187.4亿元,仍可提供良好业绩支撑。 新能源业务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期待项目落位释放业绩弹性。2024年,公司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新能源独立电网西藏拉果错项目建成发电,新疆首个零碳矿山低碳冶炼示范项目乌恰300MW光伏建成并网,实现转商满负荷运行,海外塞尔维亚、圭亚那、马诺诺等一批项目建成发电,目前已建成的清洁能源机组容量合计超1GW。储能电芯储能PACK与系统集成业务领域覆盖面不断拉宽,期末在手储能系统及设备销售合同13.3亿元。新能源矿卡业务实现首批车辆交付,在新疆建成国内最大的矿卡全自动换电站,开辟全新业务模式。公司旗下龙净联晖受让湖南创远高新15.87%股份,进军矿山机械设备制造领域,期待业绩持续释放。 投资建议:维持压买入地评级。公司是大气治理领域龙头企业,携手紫金矿业开拓压矿山装备+新能源地第二增长曲线,预计公司业绩将迎来高速增长。考虑项目落位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我们预计2025/2026/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2/13.5/16.1亿元,对应PE14.8/12.4/10.4x。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高能环境
|
综合类
|
2025-03-25
|
6.33
|
--
|
--
|
6.26
|
-1.11% |
|
6.26
|
-1.11% |
-- |
详细
2024年营收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略有下降。公司2024实现营收145.0亿元,同比+37.0%,主要系金属资源化板块产能逐步释放,销售收入增长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4.5%,主要系环保工程板块受国家投入的影响,利润同比大幅度下滑,以及报告期对贵州宏达等并购子公司的商誉计提减值所致。 固废危废资源化收入大幅增长,环保工程收入利润降幅明显。分业务来看,2024年公司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板块合计营收111.4亿元,同比+72.2%,毛利率9.1%,同比+0.9pct,江西鑫科、靖远高能、高能鹏富通过工艺改进、技术升级、加快周转,收入同比增长;金昌高能二期项目投产运营,盈利能力增加;非金属资源化板块新增中鑫宏伟子公司,同比业绩提升明显;环保运营服务板块合计营收17.3亿元,同比+6.3%,毛利率49.9%,同比+3.4pct,主要系运营的垃圾发电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优化内部管理等措施降本增效效果明显,整体运营效率提升;环保工程营收16.3亿元,同比-34.3%,毛利率12.9%,同比-12.6pct,随着公司整体战略转型实施,工程类业务在整体业务中占比逐步下降。 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费用控制能力提升。公司2024年毛利率为14.4%,同比下降3.8pct,主要由于环保工程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率0.7%(同比-0.7pct),管理费用率3.5%((同比-1.2pct),财务费用率3.1%((同比-1.0pct),三费合计比率7.3%((同比-2.9pct),整体费用控制能力提升。公司2024年经营现金净流量7.6亿元,相比2023年末的-9.5亿元大幅增加17.1亿元,主要系去年同期资源化板块江西鑫科产能爬坡,备货量增加,导致集团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报告期环保工程板块加大催收力度,回款增加,同时资源化材料板块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存货周转率提高。 前后端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持续完善,多金属提取增强盈利能力。1)含铜产业链:报告期内,高能鹏富稳健经营,重庆耀辉业绩改善,珠海新虹顺利投产,高能鹏富、重庆耀辉、珠海新虹均可为江西鑫科提供含铜合金原料。江西鑫科完成技术改造升级,全年连续运营,已实现含铜工业废料的资源化初加工到深加工利用的延伸,形成以回收铜金属为主,兼顾镍、锡、金、银、铂、钯等其他金属的资源综合回收产业链闭环。2)含铅产业链:靖远高能拓宽原料种类,优化产品结构,已实现含铅工业废料从资源化初加工到深加工利用的一体化生产,形成以铅金属为主,兼顾铜、锡、铋、锑、金、银、碲等其他金属的资源综合回收产业链闭环。3)含镍产业链:金昌高能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大大提升了对贵金属尤其是铂族金属(铂、钯、铑、钌、铱)的分离提纯能力,极大增强了行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金昌高能、高能中色、鑫盛源、正宇高能等公司互为上下游,已建立了以含镍工业废料为主的资源化利用产业闭环,协同效应明显。 盈利预测:公司是固废处置领域领先企业,金属富集产业链与技术优势明显,随着多项目落地,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考虑到2024年公司环保工程板块业绩大幅下滑,预计2025/2026/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8/8.1/9.4亿元,对应PE14.1/11.9/10.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原材料波动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等。
|
|
|
惠城环保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5-01-27
|
87.50
|
--
|
--
|
126.50
|
44.57% |
|
154.41
|
76.47% |
-- |
详细
受催化剂单价走低及新项目费用增加等影响,公司2024年利润预计有所下滑。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00-5500万,同比下降60.29%-71.1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3000-4500万,同比下降67.75%-78.50%。利润同比降幅较大主要系1)催化剂行业竞争激烈,催化剂销售单价及废催化剂处理处置单价同比降低;2)新项目逐步运行,折旧、人工成本等增加,毛利率降低;3)“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等项目投产前储备人员成本、管理费用等增加。 废塑料项目合作进展顺利,业绩高成长性值得期待。公司自主研发的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制化工原料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在广东石揭阳市建设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该项目目前稳步推进,已先后与福建联合石化、岳阳兴长、中国化学、Amcor中国达成战略合作,项目投产后,对于推动全球废塑料化学回收循环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主业切入重大危废项目,带来稳定收入。公司于2021年中标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石油焦制氢灰渣委托处置项目,由全资子公司广东东粤处理处置石油焦制氢灰渣16.7万吨/年,催化裂化废催化剂2200吨/年。该项目2023年全面投入生产,子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7.4亿元,实现净利1.9亿元,有望持续为公司增厚收入与利润。 研发筑基,期待多项技术产业化推进。公司深耕技术,截至2024年H1拥有64例授权专利。核心技术包括固体废催化剂资源化技术、高硫石油焦制氢POX灰渣综合利用技术、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制化工原料技术、工业废硫酸化学链循环利用技术、工业烟气非氨基还原除酸脱硝技术、含盐污水再利用技术等。我们期待POX灰渣项目、废塑料裂解项目厚积薄发,释放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受公司成本与费用上升、项目效益尚未释放等影响,24年业绩预测有所下调,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11.8/21.7/28.2亿元,归母净利润0.5/2.5/5.0亿元,对应PE为340.2/66.5/33.6x。公司深耕危废循环技术,废塑料业务未来催化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下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投产进度低于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
|
|
|
聚光科技
|
机械行业
|
2024-12-26
|
15.37
|
--
|
--
|
18.14
|
18.02% |
|
19.26
|
25.31% |
|
详细
二十余年积淀高端仪器领军企业,战略调整卓有成效。公司成立于2002年,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二十余年深耕细作,不断拓展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逐步形成“智慧4+X”布局,跃居国内高端分析仪器龙头。 公司受PPP项目、市场宏观环境与扩张战略影响,21-23年净利润持续亏损,23年开始,公司优化业务布局、提高经营效率,2024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后续公司将聚焦高端科学仪器、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业绩有望步入收获期。高端分析仪器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正当时。1.根据SDI,2022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达约747亿美元,2022-2027年CAGR达4.1%。其中,中国地区需求增速最快,2022年增速达6.8%,市场规模约达87亿美元。2.2022-23年我国质谱仪贸易逆差由16.4亿美元增长至17.9亿美元,2024H1我国采购光谱、色谱、质谱国产化率分别达26%、19%、13%,高端科学仪器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全力聚焦高端科学仪器,孵化子公司谱育科技。1)经过十余年高比例研发投入及重大科学仪器研发积淀,子公司谱育科技掌握了较完整的质谱、色谱、光谱、理化等分析检测技术及气体、液体、固体等进样前处理技术,合同、营收实现稳步增长,多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2)2023年谱育科技完成了国内首台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的研制工作,并计划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超高分辨静电离子阱傅里叶变换质谱仪,有望加速公司产品在高水平科研领域的国产替代,增厚公司收入与利润。镌刻研发DNA,生命科学领域望成新增长点。 公司把握高端分析仪器领先优势,深度布局生命科学,针对临床研究、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疾病动态发展研究需求,分别成立谱聚医疗、谱康医学、聚拓生物、聚致生物四大业务子公司。此外,公司持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多元化产品布局与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助力业务突破,生命科学领域产品放量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新增长点。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收36.4、43.0、53.8亿元,归母净利润2.0/2.9/4.1亿元,对应EPS为0.45/0.65/0.91元,对应PE为36.0/24.9/17.6x。公司为国内高端分析仪器领军企业,多款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局面,研发实力行业领先,我们看好公司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与高端分析仪器国产化提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誉减值风险、国产品牌渗透力度不及预期风险、核心零部件进口风险、应收账款减值风险、数据滞后风险、并购整合风险。
|
|
|
通源环境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12-10
|
11.95
|
--
|
--
|
11.98
|
0.25% |
|
12.60
|
5.44% |
|
详细
公司专精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业务,业务覆盖广泛。公司成立于1999年,与2020年12月25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从开展固废污染阻隔修复技术研究,逐渐实现固废污染治理及资源化、污水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领域协同发展。2020-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逐年提高,从8.5增长至14.9亿元,CAGR达20.4%;归母净利润由0.9亿下降至0.3亿,主要受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缓慢影响,随着化债政策改善政府债务情况,公司盈利水平有望回升。 公司固废污染和水污染治理经验丰富,增长空间仍存。1)生活垃圾填埋场治理增长稳健,积极开拓省外订单。2022年我国垃圾填埋场治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9.48亿元,同比增长4.9%。2023年公司垃圾处理市占率位于行业前列。公司积极开拓省外市场,重点布局华东、广东、福建及西南区域,当前2024年公司新增垃圾填埋场环境整治订单中标超4亿元。2)污水与水环境综合治理拿单能力强,安徽省内投资市场广阔。根据《“十四五”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安徽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约230亿元。公司目前立足安徽市场,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地位,业务遍及合肥、淮南、六安等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2024年污水与水环境综合治理新增订单约4.8亿元,在手订单充足,支撑业绩增长。化债望改善财务表现,进军新业务拓展第二成长曲线。1)2021-2023应收账款规模逐年增长,分别为5.9/7.1/9.9亿元,占总资产比重30.1%/30.5%/35.7%,同年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亦逐步提高,合计达0.3/0.4/0.6亿元。随着化债力度加码,公司资产负债与利润情况有望显著改善。2)公司依托通源新能源子公司进军新能源业务领域,2023年,公司与联合体成员共同承接了中标金额超3亿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拓展光伏业务板块。公司亦通过增资方式参与投资阿脒诺公司,向新材料领域探索。3)公司于2024年初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深度绑定公司与员工利益,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收15.8、17.5、19.4亿元,归母净利润0.2/0.6/0.8亿元,对应EPS为0.13/0.48/0.62元/股,对应PE90.5/24.8/19.3x。公司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领先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空间仍存,我们看好公司受益于化债后财务报表改善与新业务增长提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波动风险、应收账款风险、项目管理风险。
|
|
|
中钢天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0-30
|
7.40
|
--
|
--
|
8.87
|
19.06% |
|
8.81
|
19.05% |
|
详细
检测业务市场需求下滑,前三季度业绩短期承压。 公司发布 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9.6亿元,同比下降 5.4%;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亿元,同比下降 36.1%。单季度看, 2024Q3实现营收 6.6亿元,同比下降 0.1%;实现归母净利润 0.5亿元,同比下降 28.2%。 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 1) 受部分基建领域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公司检验检测业务收入和利润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2) 参股公司受锂电池行业价格下降影响,正极材料前驱体磷酸铁业务产生亏损, 投资收益减少(较去年同期减少 0.3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费用管控得当。 公司 2024前三季度毛利率实现22.4%(yoy-3.7pct)。公司 2024前三季度实现销售费用率 2.5%(yoy-0.1pct);管理费用率实现 5.5%((yoy-0.1pct);财务费用率实现-0.2%((yoy-0.1pct),主要系利息收入增加;研发费用率实现 5.0%((yoy+0.1pct)。前三季度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 2.2亿元,同比净流入增加 3.0亿元, 主要系加大应收账款清欠以及收到银行票据贴现。 严格“两金”管控, 提升经营质量。 面临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主动进行客户结构调整。未来, 公司将进一步整合协同内外部资源,在市场开拓力度和产能利用率方面进一步提升;聚焦主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做好锻长板补短板工作,发挥优势产业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两金”压降工作,持续提高经营性现金流,提升经营质量。 受益宝武入主,磁材业务增长可期。 截止至 2024Q2, 公司拥有 5万吨电子级四氧化三锰/2.5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2万吨永磁铁氧体器件/5000吨软磁器件/4000吨金属磁粉芯/2000吨稀土永磁器件/7万吨金属制品生产能力,受益于锰系新材料需求增长,公司已在扩建的 1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预计于 10月份建成投产。 宝武成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后, 公司有望与宝武共享优秀的经营机制、科技成果和资金,并受益大股东背景获得上游资源禀赋,跻身一线磁材供应商,内部整合进程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 受参股公司业绩亏损影响, 24年业绩预测有所下调,我们预计2024-2026年实现营收 29.1/35.2/42.5亿元,归母净利润 3.0/3.8/4.6亿元,对应 PE 为 18.4/14.4/11.9x。公司检测业务激励制度良好、磁材业务坐享行业成长,未来有望维持营收、利润高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磁材下游需求增速不及预期、检测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
|
|
瀚蓝环境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4-10-30
|
22.87
|
--
|
--
|
23.77
|
3.94% |
|
23.98
|
4.85% |
|
详细
2024Q3利润持续增长。 公司 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87.3亿元, yoy-2.6%,实现归母净利润 13.9亿元, yoy+18.8%。 2024Q3单季度实现营收 29.1亿元, yoy-4.2%,实现归母净利润 5.0亿元, yoy+4.7%。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而营收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固废工程业务收入规模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2)济宁项目补确认 2020年 11月至 2024年 8月电费收入影响净利润约 1.2亿元;( 3)天然气业务进销价差有所改善,能源业务经营情况好转;( 4)公司持续落实降本增效举措取得良好成效。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费用管控合理,应收账款回款加速。 2024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 31.4%( yoy+4.4pct),主要是运营效率提升、天然气价差改善所致。三费合计比率 10.8%( yoy+0.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 / 管 理 费 用 率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1.0%/5.4%/4.4% ,yoy+0.02pct/+0.4pct/-0.06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13.4亿元, yoy-17.7%,主要是去年同期收到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款 9.9亿元,剔除该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约 7.0亿元,主要是固废业务及排水业务本期经营回款增加。目前公司已经解决了对应的 7.9亿元存量应收账款,预计年内相关存量应收账款将较大幅度下降。 公司以固废业务为核心,多板块协同发展。 分业务看, 2024年前三季度固废处理业务实现营收 45.1亿元( yoy-2.1%),实现净利润 9.5亿元( yoy+14.9%),在工程类业务收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运营类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并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能源业务实现营收 27.8亿元( yoy-6.1%),主要系天然气销售价格下降;供水业务实现营收 7.1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排水业务实现营收 5.0亿元( yoy+12.9%),主要系确认丹灶金沙厂扩建项目 2022年 6月至今的运营收入,以及新东南厂确认过渡期间运营收入。公司新增雨水管网委托运营,进一步拓展轻资产运营业务。 “焚烧+” 促进降本增效, 运营水平持续提升。 公司在固废处理领域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并重,业务协同发展促进降本增效: 1)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对外供热 104.2万吨, yoy+33.3%;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已实现 13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外供热业务协议的签订。 2)餐厨垃圾制氢项目已于 2023年下半年竣工运行,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氢气对外销售 59.6万公斤, yoy+168.6%。 3)垃圾焚烧发电精细化管理,产能利用率超过 120%,吨垃圾发电电量、吨垃圾上网电量同比增长,分别达 375.6度和 324.3度。 投资建议: 公司已形成完整生态环境服务产业链,板块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较强,发展稳健。由于粤丰环保并购细节仍需进一步确定,暂不考虑并购影响的基础上,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 17.4/18.3/19.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8/10.2/9.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投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政策变动风险等。
|
|
|
惠城环保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4-10-29
|
87.64
|
--
|
--
|
96.75
|
10.39% |
|
101.79
|
16.15% |
|
详细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稳定增长,利润有所下滑。 公司发布 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8.6亿元,同比提升 10.1%;实现归母净利润 0.4亿元,同比下降 68.1%。单季度看, 2024Q3实现营收 2.7亿元,同比下降 3.5%;实现归母净利润 848万元,同比下降 83.1%。 灰渣接受量减少&催化剂单价走低, Q3利润同比下滑。 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增长主要系催化剂销量和收入增加,同时残膜回收业务收入增加; Q3同比收入略有减少主要系公司灰渣接收量减少,但受结算模式影响,收入减少相对较少。 Q3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 1)灰渣接收量减少导致收入有所降低; 2)催化剂行业当前竞争激烈,催化剂单价走低,利润空间压缩; 3)新项目运行使得折旧费用、人工成本等费用同比大幅增加; 4)新项目开拓,储备人员成本、管理等费用增加,项目效益尚未释放。 公司费用率整体提升,毛利率受成本增加等影响有所下降。 公司 2024前三季度毛利率实现 24.8%( yoy-9.7pct);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 420.7万元,同比下降 97.9%,主要系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以及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增加。 公司受新建项目影响,整体费用率有所提升, 2024前三季度销售费率实现 3.1%(( yoy+0.7pct);管理费率实现 9.1%(( yoy+2.4pct);财务费率实现 5.3%( yoy+0.3pct);研发费率实现 2.3%( yoy+0.1pct)。 废塑料项目合作进展顺利,业绩高成长性值得期待。 废塑料项目稳步推进,业务高成长性值得期待。公司自主研发的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制化工原料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在广东石揭阳市建设 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该项目目前稳步推进,已先后与福建联合石化、岳阳兴长、中国化学、 Amcor 中国达成战略合作,项目投产后,对于推动全球废塑料化学回收循环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 受公司成本与费用上升、项目效益尚未释放等影响, 24年业绩预测有所下调,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营收 12.2/22.3/28.4亿元,归母净利润 1.5/4.3/5.6亿元,对应 PE 为 115.1/40.1/30.8x。公司深耕危废循环技术,废塑料业务未来催化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下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投产进度低于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
|
|
|
洪城环境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4-10-29
|
9.60
|
--
|
--
|
10.02
|
4.38% |
|
10.11
|
5.31% |
|
详细
营收略有下降,利润稳健增长。 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总营收 56.4亿元,同比-1.2%;归母净利润 9.2亿元,同比+3.8%; 2024Q3单季度实现营收 17.0亿元,同比-7.8%,归母净利润 3.2亿元,同比+4.7%,公司经营情况整体稳健。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改善。 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33.9%((同比+1.7pct)、归母净利率为 16.3%((同比+0.8pct),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 2.8%((同比+0.1pct),管理费用率 4.3%((同比-0.01pct),财务费用率 2.6%((同比-0.8pct),三费合计比率 9.7%((同比-0.8pct),费用管控能力不断提升。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净流量 13.8亿元,同比-2.8%,现金流相对稳健。 经营亮点频出,支撑业绩可持续增长。 1)供水业务: 紧密围绕服务区域内供水全链条管理、用水全生命周期服务,紧盯供水区域内潜在客户,保供水、增产值、优服务;全力开拓直饮水市场,同时借助户表安装、二次供水加压等水链配套服务,做好直饮宣传推广; 2)污水处理业务: 不断优化污水处理厂标准化管理,实施标准化动态管理机制,激励污水处理厂不断自我提升,实现管理水平持续进步。 9月 6日,公司公告中标乐平市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厂网一体化一期工程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 特许经营期限 40年,总投资额 3.6亿元,有望贡献新利润增长点; 3)清洁能源业务: 对传统市场持续挖掘新用户,借助城市改造契机,争取“瓶改管”全覆盖;加快能源结构整合,聚焦分布式光伏、交通充能、分布式能源三大业务; 4)固废处置业务: 有序推进垃圾焚烧、热电、光伏、填埋封场、飞灰处置、浓缩液、渗滤液、餐厨垃圾处理稳定生产、排放达标;积极对外寻求优质项目,加快促进固废产业链融合发展。 分红比例维持高位,有望提升股东回报能力水平。 近三年公司分红比例分别达到了 60.1%、 63.4%、 50.0%,股息率(( TTM) 高达 4.4%。今年公司对外公布《洪城环境未来三年( 2024-2026年)分红规划》,未来连续三年内,每年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50%,有望持续提升股东回报水平。 投资建议: 公司构建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双促进的发展格局,高股息率、低估值提供安全边际。在污水提标扩容&气化率提升、水价及燃气价格上调等背景下,公司质地优良静待价值重估,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11.8/12.5/13.2亿元, EPS 分别为 0.9/1.0/1.0元/股,对应 PE 为10.3X/9.7X/9.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提标改造进度不及预期、气化率提升进度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进度不及预期等。
|
|
|
瀚蓝环境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4-08-29
|
20.60
|
--
|
--
|
20.83
|
1.12% |
|
23.98
|
16.41% |
|
详细
2024H1利润持续增长。公司发布2024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收58.2亿元,yoy-1.7%,实现归母净利润8.9亿元,yoy+28.6%。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固废工程业务收入规模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2)济宁项目补确认2020年11月至2024年6月电费收入影响净利润约1.2亿元;(3)天然气业务进销价差有所改善,能源业务经营情况有所好转,实现净利润约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0.6亿元;(4)公司持续落实降本增效举措取得良好成效。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费用管控合理,经营净现金流稳健。盈利能力显著改善,费用管控合理,经营净现金流稳健。2024H1,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31.2%(yoy+5.3pct),主要系固废业务及排水业务本期经营回款增加。三费合计比率10.8%((yoy+0.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5.5%/4.3%,yoy+0.02pct/+0.6pct/-0.06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4亿元,yoy+249.7%,如剔除解释第14号的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6亿元,yoy+137.7%,公司与各地政府推进完善和落实费用拨付机制,加快回款速度,并推动垃圾处理费等收费机制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公司以固废业务为核心,多板块协同发展。公司以固废业务为核心,多板块协同发展。分业务看,2024H1固废处理业务实现营收30.5亿元(yoy-1.7%),实现净利润5.8亿元(yoy+12.9%),主要系补贴确认、部分项目产能利用率提升、业务拓展增加以及农业项目拓域收运策略成效显著;能源业务实现营收18.5亿元(yoy-4.3%),实现净利润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0.6亿元,主要系天然气价差改善;供水业务实现营收4.5亿元(yoy+1.6%),公司供水服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准,并推进多种场景直饮水项目的落地,积极拓展供水轻资产业务;排水业务实现营收3.3亿元(yoy+9.4%),主要系确认丹灶金沙厂扩建项目2022年7月至今的运营收入。 持续推进“大固废”战略,粤丰私有化拟增强营运能力。公司在固废处理领域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并重,业务协同发展促进降本增效:1)2024H1实现对外供热66.6万吨,yoy+36.2%。2)餐厨垃圾制氢项目已于2023年下半年竣工运行,2024H1实现氢气对外销售38.7万公斤,yoy+293.0%。3)海外项目(泰国曼谷)规模3300吨/日,农垦二期项目(1400吨/日)和安努项目(1400吨/日)已于2024年2月开工,目前进展顺利。4)垃圾焚烧发电产能充沛,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手订单合计规模3.6万吨/日(不含参股项目),其中已投产项目规模为3.0万吨/日,产能利用率超过120%,同比上升约4个百分点。公司拟通过子公司瀚蓝香港收购粤丰环保,若顺利合并项目总规模将达9万吨/日。 投资建议:公司已形成完整生态环境服务产业链,板块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较强,发展稳健。由于粤丰环保并购细节仍需进一步确定,暂不考虑并购影响的基础上,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7.4/18.3/19.3亿元,对应PE分别为9.8/9.3/8.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政策变动风险等。
|
|
|
景津装备
|
能源行业
|
2024-08-29
|
16.50
|
--
|
--
|
18.88
|
14.42% |
|
22.97
|
39.21% |
|
详细
2024H1营收营收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略有下降。2024H1公司实现收入31.3亿元(yoy+2.3%),归母净利润4.6亿元(yoy-4.3%)。其中,2024Q2实现营收16.2亿元(yoy+2.0%),归母净利润2.3亿元(yoy-13.2%)。2024H1营收增加主要系公司随产能扩大,本期完成的订单增加所致;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公司部分产品售价下调,毛利率降低所致。经营管理稳健,现金流大幅改善。2024H1,公司实现毛利率29.4%(yoy-3.0pct)、净利率14.7%(yoy-1.0pct),盈利能力整体稳定。销售费用率4.5%(yoy-0.4pct),主要系本期销售人员招待费、薪酬等有所减少;管理费用率2.6%(yoy-0.3pct),主要系本期摊销股权激励成本减少所致;财务费用率-0.7%(yoy+0.04pct),三费合计比率6.4%(yoy-0.7pct),展现出较强的费用管控能力。公司2024H1经营现金净流量2.7亿元,同比+6477.6%,主要原因系本期公司销售产品收到的现金增加,同时购买原材料等支出的现金下降所致。多领域齐头并进,需求有望保持持续增长。按照总营收及板块比例测算,公司2024H1主要板块收入如下:1)矿物及加工:收入9.1亿元,yoy+7.3%,主要受益于矿业行业的景气度提升,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有色金属民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2%;2)环保:收入8.2亿元,yoy+15.0%,受益于污水污泥处理领域相关政策的推动,环保领域压滤机销量有望持续增长;3)新能源新材料:收入7.5亿元,yoy-8.2%,主要系2024年上半年下游锂电池行业客户大多公司利润空间被压缩,经营压力加大,但未来新能源锂电池制造及回收市场预计仍会保持增长态势;4)砂石骨料:收入1.6亿元,yoy+0.7%,未来砂石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公司成套装备产品在砂石领域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此外,公司压滤机在化工、医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战略发力成套装备发力成套装备&高毛利海外市场高毛利海外市场,培育新增长点。除压滤机外,公司产品还包含搅拌机、浓密机、卧式节能活塞无磨损进料泵、压力容器等几十种装备,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套装备产业化不断推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提供了支撑。此外,公司持续开拓海外市场,产品销往美国、日本、欧盟、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H1,国外销售收入1.5亿元,毛利率达56.0%,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市场范围,提升盈利能力。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压滤机装备龙头企业,技术与盈利能力较强,下游行业应用广泛、需求稳健增长,预计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4/11.5/12.6亿元,对应PE9.1/8.3/7.6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技术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九丰能源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4-08-16
|
27.20
|
--
|
--
|
27.15
|
-0.18% |
|
31.59
|
16.14%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度业绩公告。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2.7亿元,同比+1.99%,实现归母净利润 11.1亿元,同比增长 55.2%,实现扣非净利润 7.9亿元,同比+1.8%。 扣非业绩主要影响在于: 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自有船舶运力具体情况,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报告期对部分船舶资产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并将该业务产生的收益纳入非经常性损益约 3.4亿元。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三大业务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清洁能源业务: 1)公司清洁能源业务顺价能力继续保持稳定,产品销量实现稳步增长; 2)公司 LPG 资源主要匹配国内客户,其中应用于终端居民用气的比例预计超过 80%,化工原料用气占比预计未来将持续提升; 3)LNG 业务上半年工业终端用户销量同比增长达 20%,燃气电厂用户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4)公司积极推动惠州液化烃码头项目(5万吨级)及配套 LPG仓储基地项目的建设,确保在 2025年实现竣工投产。 能源服务业务: 1) 截至 24H1,公司在运营天然气回收处理配套服务项目共三个,天然气处理规模约 172万方/天, 2024年上半年年然气回收处理服务作业量达 18万吨。 2)辅助排采业务,上半年公司重点拓展神府、临兴区块作业服务项目,并实现投产,同时启动川渝地区增产作业服务项目试点。 3)上半年,公司 IPO 募投项目“新紫荆花号” LPG 运输船建设完成并交付,同时新购置 2艘 LPG 次新船舶(船龄 2年),扩充 LPG 运力。 上半年,公司 LNG 船舶对外提供运力服务总航次 17次, LPG 船舶对外提供运力服务总航次 24次,公司连续第二年与燃气电厂粤文能源开展 LNG接收站窗口期综合服务,上半年累计提供窗口期服务量达 19,368万方。 特种气体业务: 1) 24H1高纯度氦气产销量 15万方,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供为期 15年的氦气资源保供, 6月 8日双方首次合作 4400标方氦气在内蒙森泰完成交付。 2) 24H1氢气产销量达 5,434万方,可比口径下销售量同比稳步增长,氢气瓶装零售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持续回报市场。 2024年 6月,公司制定《未来三年(2024-2026年)现金分红规划》,明确 2024-2026年全年固定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 7.5亿元、 8.5亿元、10.0亿元,每年度固定现金分红频次为 2次,并叠加特别现金分红。根据上述规划,公司 2024年半年度固定现金分红金额为 24852万元(预计)。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年~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 16.4亿元、 19.1亿元、 22.2亿元,对应 PE 为 11.1、 9.6、 8.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LNG 价格大幅波动,能服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氦气业务布局不及预期。
|
|
|
惠城环保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4-08-13
|
43.90
|
--
|
--
|
56.50
|
28.70% |
|
96.75
|
120.39% |
|
详细
2024H1营收稳定增长,净利润受成本影响同比降幅较大。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收5.9亿元(yoy+17.5%);归母净利润实现3495.8万元(yoy-59.4%)。单季度来看,24Q2实现营收3.0亿元(yoy+11.9%),实现归母净利1442.3万元(yoy-71.1%)。营收增长主要系:1)催化剂销售收入大幅增加,2)蒸汽收入及残膜回收业务收入增加。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1)催化剂行业当前竞争激烈,催化剂单价走低,利润空间压缩;2)新项目运行使得折旧费用、人工成本等费用同比大幅增加;3)停工检修&新项目储备人员成本、管理等费用增加,项目效益尚未释放。 资源化综合利用收入大幅增加,危废业务受停工检修等影响利润表现。资源化综合利用业务实现营收2.3亿元(yoy+43.7%),占比38.3%;其中营业成本1.8亿元(yoy+41.9%)。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服务实现营收3.4亿元(yoy+1.6%),占比56.4%;其中营业成本2.5亿元(yoy+27.6%)。2024H1危废业务子公司东粤环保实现营收3.6亿元(yoy+9.3%),实现净利0.77亿元(yoy-29.4%),受停工检修、折旧等影响利润。 公司费用率整体上升,毛利率受成本增加等影响有所下降。毛利率看,综合毛利率下降9.4pct至24.1%,其中,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服务毛利率分别实现20.0%/26.6%,yoy+1.0pct/-15.0pct。2024H1公司费用整体上升,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率分别为2.5%/8.2%/4.9%/2.0%,yoy+0.2pct/+2.1pct/+0.2Pct/-0.1pct,销售费率上升主要系代理费、人工成本增加;管理费率上升主要系职工薪酬及折旧等费用增加;财务费率增加主要系新项目投产后固定资产贷款及可转债利息停止资本化,计入当期费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35亿元(yoy-26.0%),主要系购买商品、劳务以及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增加。 废塑料项目稳步推进,业务高成长性值得期待。公司自主研发的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制化工原料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在广东石揭阳市建设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该项目目前稳步推进,项目投产后,对于推动全球废塑料化学回收循环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受公司成本与费用上升、项目停工检修等影响,24年业绩预测有所下调,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12.5/22.3/28.4亿元,归母净利润1.9/4.4/5.7亿元,对应PE为42.1/18.3/14.1x。公司深耕危废循环技术,废塑料业务未来催化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下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投产进度低于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
|
|
|
聚光科技
|
机械行业
|
2024-07-22
|
11.11
|
--
|
--
|
12.33
|
10.98% |
|
18.48
|
66.34% |
|
详细
营收同比增长,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实现营收约 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16.6%;实现归母净利润盈利 4400–47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 13739.3万元);实现扣非净利润盈利 1100-14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 16791.6万元),归属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约 3300万元,主要系政府补助,公司整体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新签合同同比增加,战略调整卓有成效。业绩同比提升较大原因主要为 (1)业务结构、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合同质量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2)调整、收缩部分业务布局,实行人员优化及效率提升等措施逐渐取得成效,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三项费用总金额同比有所下降;财务费用同比略有下降。 (3)加强业务回款管控,强化费用管理及各类付款管理,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约为-8000万元,同比大幅改善。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新签合同总金额约 16.7亿,同比增长约11.1%。下半年,公司将继续优化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在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基础上控制费用。 坚持业务布局优化,全力聚焦高端科学仪器。 1)公司坚持保障现金流,提高合同质量和收入质量、强化回款管理; 2)在停止签订 PPP 等新合同的基础上,差异化控制已签订的此类项目推进,并逐步剥离部分 PPP 项目。 3)调整、收缩部分业务单元,加强各业务单元费用优化工作。 4)聚焦科学仪器、生命科学仪器等业务,重点投入有重大发展机遇的产品,高端科学仪器等核心仪器业务后续有望不断拿单、盈利有望修复。 镌刻研发 DNA,产品矩阵持续完善。 2023年,公司质谱、色谱、光谱、理化前处理等产品类型进一步丰富。 1)子公司谱育科技合同、营收实现稳步增长,多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 2)谱育科技在高端质谱仪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实现第 1000台 ICP-MS 与第 500台 LC-MSMS 的下线交付;完成国内首台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的研制工作,有望加速公司产品在高水平科研领域的国产替代,增厚公司收入与利润。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营收 34.3/41.1/50.5亿元,归母净利润 1.0/2.3/3.0亿元,对应 PE 为 52.6/22.3/16.7x。公司为国内高端分析仪器领军企业,多款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局面,研发实力行业领先,我们看好公司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与高端分析仪器国产化提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商誉减值风险、 PPP 项目减值风险、国产品牌渗透力度不及预期风险、核心零部件进口风险、应收账款减值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