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谭紫媚

太平洋证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90520090001...>>

20日
短线
21.74%
(第108名)
60日
中线
8.7%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祥生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9-05 42.03 -- -- 42.26 0.55%
46.44 10.49%
详细
事件:近日, 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29.81%;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47.84%;扣非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48.24%。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0.36亿元,同比增长187.71%。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2.56%;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16.84%;扣非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16.73%。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0.32亿元,同比增长45.27%,主要系:1)报告期内货款收回金额增加;2)由于2022年公司对芯片等电子物料进行战略性采购和储备,采购规模下降,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相应减少。 疫后采购需求恢复常态,新技术新产品继续发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一代笔记本彩超SonoAir 取得FDA 市场准入许可。SonoAir 突破便携笔记本超声诸多技术瓶颈,重新定义便携彩超标准,成为业内首款重量仅有2.1公斤、厚度仅有26毫米、机身可以支持4个探头接口的便携笔记本。今年上半年已销往欧洲、拉美、北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包括康养、理疗、美容等诸多领域客户在内的订单和好评。 此外,公司自建的云平台,是支持云、边缘计算节点、端(超声设备)三位一体的AI 计算框架,形成软硬件协同进化的超声影像AI生态链,为超声影像人工智能模型研发提供完整的端到端高效开发、训练平台。目前,公司Sono AI 软件在多个病种或临床领域,如乳腺、肝脏、心血管、颈动脉、甲状腺、小器官和妇产科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行业领先,核心技术已经广泛搭载于高端推车彩超和便携产品线。 二季度汇兑收益和利息收入增加,净利率明显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0.74pct 至60.24%,我们预计主要是因为高端产品占比提升;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0.88pct 至9.36%;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0.23pct 至5.66%;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4.11pct 至12.71%;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0.87pct 至-8.88%;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4.61pct 至37.78%。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59.96%、11.08%、8.08%、13.51%、-25.03%、45.30%,分别变动-1.70pct、+0.15pct、+1.47pct、-1.67pct、-10.21pct、+5.54pct。其中,财务费用率下降明显,主要系美元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收益增加和存款利息收入增长所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87亿/7.36亿/9.18亿,同比增速分别为54%/25%/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亿/2.24亿/2.81亿,同比增速分别为70%/25%/25%;EPS 分别为1.60/2.00/2.50,按照2023年9月1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27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贸易摩擦风险、业务模式相关风险、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结构单一风险。
海泰新光 机械行业 2023-09-05 51.60 -- -- 59.05 14.44%
61.99 20.14%
详细
事件:8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68亿元,同比增长 36.48%;归母净利润 0.89亿元,同比增长 11.85%;扣非归母净利润 0.86亿元,同比增长 17.3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0.81亿元,同比增长 20.57%。如果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和对联营企业投资损失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约 31%、39%,与营业收入成比例增长。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19亿元,同比增长 16.19%; 归母净利润 0.41亿元,同比降低 7.28%;扣非归母净利润 0.39亿元,同比降低 0.5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0.63亿元,同比增长 44.17%。 内窥镜+光学两大主营业务稳步发展,史赛克合作订单稳定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两类主营业务的收入为 2.6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99.62%。其中, (1)医用内窥镜器械收入 2.1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79.19%,同比增长46.26%,主要因为客户需求增加,公司产能逐步释放,市场供应能力不断加强; (2)光学产品收入 5,552.7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20.81%,同比增加 7.34%。 公司与史赛克深度合作,是史赛克荧光内窥镜系统核心部件(高清荧光内窥镜、高清荧光摄像适配镜头和荧光光源模组)的唯一供应商。史赛克最新的 1788系统在二季度末进行了小范围测试,系统性能表现优异。1788系统上市期间新老产品的交替导致了史赛克内窥镜业务在二季度收入增速放缓,进而影响了海泰新光作为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发货速度。根据史赛克最新财报,1788系统将在三季度末全面上市,在四季度加速放量,在明年进一步加速。我们预期,1788系统的上市将会带动公司订单收入的恢复性增长。 2023年起增加股份支付费用,综合毛利率或受影响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扣非归母)分别为 64.12%、3.15%、12.87%、9.23%、-1.52%、32.01%,同比变化分别为-1.69pct、-0.22pct、+0.60pct、+0.10pct、+2.96pct、-0.23pct。自 2023年起,公司开始向员工兑现股权激励,相关股份支付费用对公司的毛利和期间费用均有影响。由于公司收入规模的增长,销售/研发/管理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楷体 而毛利率稍有下滑。而财务费用率的变化原因是,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收益以及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少于去年同期。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扣非归母)分别为 63.58%、3.88%、14.52%、10.00%、-5.33%、32.95%,同比变化分别为-2.50pct、-0.01pct、+1.43pct、+0.56pct、+2.14pct、-5.56pct。 根据公司公告,2023~2025年度股份支付的摊销费用分别为3408.28万元、1645.55万元、590.40万元。随着股份支付费用的逐年减少,公司未来 2年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将逐渐改善。 与史赛克合作加深,其他业务多点开花2023年下半年,公司一方面会加深与史赛克的合作,具体包括: (1)做好相关核心部件的量产工作,配合史赛克 1788内窥镜系统在三季度末正式批量上市; (2)做好新一代宫腔镜的试生产,为明年量产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公司的其他业务也将稳步发展,具体包括: (3)完成关节镜、宫腔镜、腹腔镜的国内注册; (4)开发鼻窦镜、神经内镜等小镜种; (5)完成第二代自主品牌内窥镜系统的国内注册; (6)开发 3D 内窥镜摄像系统; (7)建立起自主品牌内窥镜系统的全国经销渠道; (8)完成用于集合杆菌筛查的细胞自动扫描仪的开发和注册; (9)持续开发工业激光、口扫以及显微镜系列产品并进一步扩大光学产品业务;(10)开发消费级别的掌静脉模组和终端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5.89亿/7.75亿/9.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3.53%/31.58%/25.6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7亿/2.89亿/3.68亿 元 , 同 比 增 速 分 别 为 18.93%/33.12%/27.39% ; EPS 分 别 为1.79/2.38/3.03元/股,按照 2023年 8月 30日收盘价对应 2023年 27.84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合作客户新产品上市后销售情况不及预期的风险;医疗反腐影响医院设备招标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展及销售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9-04 267.38 -- -- 284.32 4.75%
301.41 12.73%
详细
事件:8 月 29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84.76 亿元,同比增长 20.32%;归母净利润 64.42 亿元,同比增长 21.83%;扣非归母净利润 63.41 亿元,同比增长 20.8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4.83 亿元,同比增长 9.96%。 其中,2023 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01.11 亿元,同比增长20.20%;归母净利润 38.71 亿元,同比增长 21.63%;扣非归母净利润38.12 亿元,同比增长 20.0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1.50亿元,同比降低 1.78%。 一季度疫情带动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高速增长,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产线在二季度实现反弹对公司 2023 年上半年三大产线的收入拆分如下: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线的收入为 86.67 亿元,同比增长 27.99%,收入占比为 46.91%。从去年 12 月份至今年 2 月份,国内市场 ICU 病房建设显著提速,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重症所需设备的紧急采购量大幅增加,公司在这期间将产能大幅倾斜在了相关重症产品上,使得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和国内市场在一季度分别实现了 60%以上和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体外诊断产品线的收入为 59.75 亿元,同比增长 16.18%,收入占比为 32.34%。今年 3 月份以来,随着国内医院常规诊疗活动加速恢复,体外诊断试剂消耗等常规业务开始呈现迅速复苏的趋势,并且常规产品的产能情况 3 月份以来也已经回归到常态,使得体外诊断在二季度实现了反弹,二季度增长超过了 35%。 医学影像产品线的收入为 37.01 亿元,同比增长 13.40%,收入占比为 20.03%。国内超声采购自 3 月份以来逐步复苏,并且得益于全新高端超声 R 系列和全新中高端超声 I 系列迅速上量带来的海内外高端客户群的突破,医学影像业务在二季度实现了超过 35%的快速增长。 整体来看,公司 2023 年上半年来自国内市场的收入为 117.81 亿元,同比增长 27.00%,收入占比为 63.76%;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为66.95 亿元,同比增长 10.13%,其中欧洲和发展中国家二季度增速恢复至 20%以上。 财务数据稳健,保持高净利率2023 年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 1.47pct 至 65.60%,主要系汇率变化以及运费下降的正向影响。费用率方面,公司 2023 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34%、10.02%、4.31%、-3.09%,同比变化分别为+1.33pct、+1.23pct、+0.28pct、-1.64pct。综合影响下,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 0.44pct 至34.87%。 其中,2023 年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64.94%、14.45%、9.88%、3.35%、-5.59%、38.28%,同比变化分别为+1.61pct、+1.62pct、+2.20pct、+0.25pct、-3.03pct、+0.44pct。 2023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有所提升的共同原因是员工薪酬增加,此外,销售费用率的提高也与疫情管控放开后国内市场营销活动的增加有关。我们估计,长期来看,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会稳定在 10%左右,而销售费用率随着公司经营中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未来略有优化空间。 研发硕果累累,引领行业技术创新2023 年上半年,公司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推出了瑞智联生态·易关护亚重症整体解决方案、UX5 4K 荧光摄像系统、5mm 光学胸腹腔镜、超声高频集成手术设备、BeneHeart D 系列新一代除颤监护仪、BeneFusion i/u 系列注射泵/输液泵、BeneFusion MRI Station 磁共振输注工作站、新 uMEC 监护仪、新一代麻醉系统 A7/A5、急救转运呼吸机 TV80/TV50、新平台手术床旗舰版 V9、腔镜手术室解决方案(吊塔)、4K 数字化手术室二期、HyLED C 系列手术灯、Vetal 3 动物专用监护仪等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各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已逐渐步入全球引领行列,同时,该业务在过去三年实现了高端客户群的重大突破和品牌影响力的跨越式提升。 在体外诊断产线,公司通过并购和自建的方式加快了对海外体外诊断市场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临床支持、IT 服务等本地平台化能力的建设进度。2023 年上半年公司成功突破了超过 70 家海外第三方连锁实验室,突破数量超过了去年全年。同时,公司与海肽生物研发团队的整合进展顺利,今年下半年,公司将推出全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三项心肌标志物试剂。未来,公司将加大海肽生物的研发和运营投入力度,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化学发光业务的产品竞争力全面追上国际一线品牌。 在医学影像产线,公司主要推出了 Vetus 60 低端台式彩超、VetiX S300 兽用智能 DR 等新产品。公司预计还将在下半年推出超高端全身台式彩超、高端心脏台式彩超、高端体检台式彩超等重磅产品。未来,公司将持续以临床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发完善妇产、心血 管、麻醉、介入等临床解决方案,并通过对超高端超声领域的技术积累,实现海内外高端客户群的全面突破,加速国产化率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64.70/440.51/529.51 亿元,同比增速 分 别 为 20.10%/20.79%/20.20%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16.16/140.57/169.6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0.91%/21.01%/20.68%;EPS 分别为 9.58/11.59/13.99 元/股,按照 2023 年 9 月 1 日收盘价对应2023 年 28.12 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反腐活动影响医院招标进度的风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的风险,关键核心技术被侵权或技术机密被泄露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新产业 医药生物 2023-08-28 55.00 -- -- 63.83 16.05%
79.70 44.91%
详细
事件:8月 24日晚,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8.65亿元,同比增长 31.64%;归母净利润 7.50亿元,同比增长 31.68%;扣非净利润 6.87亿元,同比增长 31.2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5.27亿元,同比增长 20.30%。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 9.89亿元,同比增长 46.77%; 归母净利润 3.95亿元,同比增长 51.26%;扣非净利润 3.68亿元,同比增长 55.4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3.47亿元,同比增长 34.95%。 国内市场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海外重点区域业务持续增长随着第二季度国内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的逐渐恢复,带动了体外诊断检测需求的稳步增长;海外市场对体外诊断常规业务的需求方面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公司坚定发展战略,持续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 (1)国内业务方面,①收入:2023年上半年,国内主营业务收入 12.12亿元,同比增长了 31.56%,其中国内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06%,尤其是第二季度国内试剂收入同比增长达 58.65%;上半年国内仪器类收入同比增长 38.82%;国内市场试剂和仪器收入均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为公司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奠定了基础。 ②装机:2023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806台,大型机装机占比为 60.55%。随着中大型终端客户数量不断增加,带动国内试剂收入及单机产出的快速提升。 ③终端:2023年上半年公司服务的三级医院数量较 2022年末增加了 87家,其中三甲医院客户数量增加了 37家。 (2)海外业务方面,①收入:2023年上半年,海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49亿元,同比增长 31.55%,其中海外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2.10%,海外仪器类收入同比增长 22.61%;反映了良好的增长趋势。 ②装机:2023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2,271台,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提升至 54.73%,同比提升20.28pct;随着海外市场装机数量的快速增长及中大型机占比的持续增提升,为后续海外试剂业务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终端:2023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借鉴印度子公司经验,继续楷体 加大对重点市场国家的支持和投入及本地化运作,在意大利、罗马尼亚新设立 2家海外全资子公司,截止 6月底公司已完成设立 8家海外全资子公司(不含香港新产业及香港新产业控股),进而推动海外重点区域业务的持续增长。 此外,公司新一代 X 系列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性能优异,已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截至 6月底,公司 MAGLUMI X8国内外累计销售/装机达 2,278台,2021年 3月份推向市场的 MAGLUMI X3实现国内外市场累计销售/装机 3,727台,公司于 2022年 10月底新推出的 MAGLUMIX6国内外累计销售/装机达 187台。 X 系列及中大型仪器占比增加,促进毛利率显著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 2.27pct 至 71.30%: (1)随着 X 系列及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增加,公司仪器类产品的毛利率同比提升 7.09pct 至 29.65%; (2)随着海外装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带动海外试剂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上半年海外试剂类产品收入占海外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 3.68pct 至 49.56%,进而带动海外主营业务综合毛利同比提升 7.95pct。国内和海外试剂类产品毛利率均保持稳定。 从期间费用来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2.72pct 至 17.49%,主要系疫后展会费用及差旅费增长所致;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 1.92pct 至 2.99%;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 0.12pct 至9.22%;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 1.60pct 至-1.69%,主要系汇兑损益变动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 0.01pct 至 40.21%。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73.62%、20.31%、3.53%、8.98%、-3.51%、39.92%,分别变动+7.98pct、+4.10pct、-1.96pct、-1.99pct、+4.13pct、+1.18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9.72亿/ 50.53亿/ 63.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0%/27%/27%;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48亿/ 21.04亿/ 26.45亿元,分别增长24%/28%/26%;EPS 分别为 2.10/2.68/3.36,按照 2023年 8月 24日收盘价对应 2023年 26.11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开立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8-25 41.95 -- -- 47.80 13.95%
52.30 24.67%
详细
事件:8月22日晚,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24.87%;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56.18%;扣非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67.9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1亿元,同比增长0.60%。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70亿元,同比增长22.67%;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8.75%;扣非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9.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亿元,同比增长4.74%。 海外市场带动超声超预期增长,内镜持续高速发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彩超产品的收入为6.49亿元,同比增长19.54%,收入占比为62.23%;彩超业务的毛利率提升3.00pct至66.52%。其中,我们预计公司彩超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增长超过30%,主要得益于国内疫情管控放开后彩超出口情况的改善以及公司新产品在欧美市场陆续获得注册认证;而公司彩超业务在国内的收入增速受到去年上半年大订单的影响或有所下降。公司高端彩超产品S90Exp(P80,S80)于2022年10月获得CE认证,于2023年2月获得NMPA和FDA注册,新产品的上市预计将持续带动超声业务的整体增长。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的收入为3.77亿元,同比增长38.40%,收入占比为36.10%;该业务的毛利率提升4.06pct至73.82%。其中,我们预计公司软镜设备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维持2021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软镜下的治疗耗材收入0.31亿元,同比增长36.90%;以硬镜为核心的微创外科业务由于引进新团队在上半年增速放缓。 此外,公司在2022年12月获得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设备以及一次性使用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的NMPA注册证,我们预计该业务预计在2023年全年贡献超过1000万的收入。 规模效应逐步体现,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近几年来,随着公司持续在超声和内镜两大市场进行高端突破,公司销售的综合毛利率稳步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的综合毛利率提升3.76pct至68.98%。与此同时,公司经营中规模效应逐步体现,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19%、16.27%、5.31%、-3.06%,同比变化分别为-0.09pct、-2.53pct、+0.20pct、-1.46pct,期间费用率整体下降3.88pct。 因此,公司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率(扣非归母)提升6.71pct至26.17%。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扣非归母)分别为69.30%、22.06%、15.74%、5.30%、-4.33%、25.87%,同比变化分别为+0.02pct、-2.19pct、-1.77pct、-0.12pct、-1.03pct、+1.38pct。 展望全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有望维持在69%附近,销售费用率预估维持在22%附近,而研发费用率可能会在下半年有所提升。 坚定多产品线发展战略,股权激励提出微创外科高增长目标公司于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同日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共计34人,主要为公司微创外科业务团队员工(包含外籍员工)及董事会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人员。 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股票数量为3,294,000股,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430,652,785股的0.76%。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22.18元/股。 按照激励计划,YANGMEI女士和HelgaSchemm女士分别享有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总数的48.48%和3.25%。YANGMEI女士为公司引进的高级人才,现任公司微创外科业务的负责人,曾在业内知名企业担任多年的领导管理职务,并带领团队创造优秀的业绩;HelgaSchemm女士为公司微创外科业务的海外研发管理人才,在外科腔镜领域具备丰富的研发管理经验。 激励计划的考核年度为2023-2026年四个会计年度,考核的业绩指标为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外科业务总收入。估计公司2022年度在中国大陆地区外科业务总收入为5800万元。若要获得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在公司层面100%的归属比例,2023-2026年度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外科业务总收入分别不低于1亿元、1.45亿元、2.5亿元、4亿元,对应2023~2026年度公司该业务的同比增速分别不低于72.41%、45.00%、72.41%、60.00%。若要获得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在公司层面80%的归属比例,2023-2026年度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外科业务总收入分别不低于0.8亿元、1.16亿元、2亿元、3.2亿元,对应2023~2026年度该业务的同比增速分别不低于37.93%、45.00%、72.41%、60.00%。 近几年,公司超声业务稳健增长,内镜业务快速发展,其中微创外科业务收入近两年均保持翻倍增长。在微创外科领域,公司目前已推出4K白光和4K荧光硬镜。根据临床需求,公司配套已有的腹腔镜超声、消化内镜产品,在肝胆外科推出“超腹联合”解决方案,在胃肠外科推出“双镜联合”解决方案,并配套数字化手术室,这些创新的临床解决方案将构成公司在微创外科领域的独特竞争优势。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82亿/26.99亿/33.4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77%/23.72%/23.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8亿/6.39亿/8.1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24%/25.85%/27.85%;EPS分别为1.18/1.48/1.90元/股,按照2023年8月22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35.83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反腐影响医院设备招标的风险;研发进展及销售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联影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8-21 131.00 -- -- 132.65 1.26%
159.32 21.62%
详细
事件:8 月 19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52.71 亿元,同比增长 26.35%;归母净利润 9.38 亿元,同比增长 21.19%;扣非归母净利润 7.87 亿元,同比增长 14.4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1 亿元,去年同期为-7.80 亿元。 其中,2023 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0.58 亿元,同比增长 21.69%;归母净利润 6.08 亿元,同比增长 30.03%;扣非归母净利润 5.10 亿元,同比增长 21.7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8 亿元,去年同期为-2.60 亿元。 MR 和 XR 收入高速增长,配置证放开助力 MR、CT 高端突破2023 年上半年,公司的 MR 和 XR 收入表现亮眼。公司是唯一具有 3.0T 及以上 MR 的国产厂家,在该市场中优势突出。 (1)按收入类型划分: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的收入为 46.26 亿元,同比增长 22.91%,收入占比为 87.76%。其中,CT 收入 20.94 亿元,同比增长 7.30%,其中 128排以上的超高端 CT 增长突出;MR 收入 15.01 亿元,同比增长 66.43%,其中 3.0T 及以上的高端 MR 增速明显。我们认为,随着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的放开,高端 CT 和 MR 的市场将持续扩容,公司来自高端产品的收入占比也将持续扩大。此外,MI 收入 6.24 亿元,同比增长6.16%;XR 收入 3.23 亿元,同比增长 46.26%;RT 收入 0.84 亿元,同比下降 17.27%。 2023 年上半年,按国内新增市场金额统计,公司 MI 和 XR 的市占率均为第一,MR、CT 和 RT 的市占率为第三,其中 3.0T 以上超高场 MR 的市占率提升至第一(2022 年为第二)。 公司 2023 年上半年来自维修服务的收入为 4.98 亿元,同比增长40.50%,收入占比为 9.45%(同比提升 0.95pct)。随着市场扩展的不断深入和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公司正从单纯的设备销售商向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以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驱动。此外,公司来自软件的收入为 0.56 亿元,其他收入为 0.92 亿元。 (2)按经营地区划分:公司 2023 年上半年来自国内市场的收入为 45.54 亿元,同比增长 25.46%,收入占比为 86.40%;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为 7.18 亿元,同比增长 32.29%,收入占比为 13.62%(同比提升 0.61pct)。 高度突破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重研发高投入引领产品创新2023 年上半年,得益于公司高端产品的收入占比提升,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 2.56pct 至 48.71%。费用率方面,公司 2023 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63%、16.79%、4.68%、-2.23%,同比变化分别为+2.96pct、+4.67pct、+0.70pct、-1.72pct。期间费用率整体提升 6.61pct,主要系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销售投入。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 0.34pct 至 17.83%。 其中,2023 年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47.6%、16.01%、15.46%、4.27%、-2.72%、20.08%,同比变化分别为+3.67pct、+4.90pct、+4.30pct、+0.84pct、-2.27pct、+1.92pct。 2023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75.00%,系公司持续引入高水平研发人才,并保持高研发投入对现有产品不断创新升级及拓展新产品线。公司现有研发人员 2,828 名,占公司总人数 38.99%,其中硕博士的比例达到 76.45%。2023 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知识产权申请410 项,获得 492 项,在研项目 47 项。 股权激励提升核心员工凝聚力,业绩目标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8 月 14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授予 400.00 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49%。其中,首次授予 374.19 万股,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45%,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 93.55%;预留 25.81 万股,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03%,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 6.45%。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 1,595 人,约占公司截至 2022 年 12 月31 日员工总数 7,302 人的 21.84%。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首次授予价格为 78.00 元/股。 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考核年度为 2023~2025 年三个会计年度,以公司 2022 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数,对各考核年度的营业收入定比 2022 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进行考核,根据营业收入每年对应的完成情况核算公司层面归属比例。若要获得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在公司层面 100%的归属比例,2023~2025 年公司营收定比 2022年营收的增长率需分别达到 20.00%、44.00%、72.80%,对应公司在2022~2025 年间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16.86 亿/147.48/185.53 亿 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6.50%/26.20%/25.8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78 亿/25.93 亿/32.22 亿 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5.49%/24.77%/24.27%;EPS分别为 2.52/3.15/3.91 元/股,按照 2023 年 8 月 18 日收盘价对应 2023年 52.04 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反腐活动影响医院招标进度的风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的风险,关键核心技术被侵权或技术机密被泄露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
澳华内镜 医药生物 2023-08-21 52.40 83.00 44.30% 64.50 23.09%
68.50 30.73%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72.74%,归母净利润3808万元,去年同期为507万元,同比增长651.46%,扣非归母净利润3332万元,去年同期为156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79万元。稀释每股收益为0.28元/股。 新产品AQ-300带动营收和净利润快速增长。报告期内,依托新产品AQ-300上市,公司不断加强市场营销体系以及品牌影响力建设,对产品进行不断打磨与升级,从而实现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7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651.4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2,033.76%,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625.00%,上述指标增长幅度较大,主要系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所致。 加大研发投入,迅速完善软镜产品布局。公司现有研发人员229人,较去年同期163人有明显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计69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8.54%,研发费用率为24.08%,较去年同期增加2.02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2023年上半年,公司结合临床端的反馈对AQ-300系列进行了持续迭代,在操控性能、操作手感、稳定性等多个方面都达到了临床操作需求,得到了医生的认可。2023年5月公司推出全新十二指肠内镜,该产品具有清晰的视野与更大的抬钳角度,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和辨认十二指肠情况、快速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帮助医生更轻松、准确地插入耗材,提供了更好的观察视野,从而高效进行后续操作。近日,公司发布了全新17款细镜,包含呼吸内镜、胆道镜等,进一步完善了软镜产品线,可与公司多个软镜平台搭配使用,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与公司认可度。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71亿/10.20亿/15.55亿,同比增速分别为51%/52%/5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6亿/1.57亿/2.76亿,同比增速分别为297%/82%/76%;EPS分别为0.64/1.17/2.06,按照2023年8月14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85.5倍PE。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技术创新和研发失败的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部分进口原材料采购受限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产品出口国家进口政策变化的风险。
澳华内镜 医药生物 2023-08-21 52.40 70.00 21.70% 64.50 23.09%
68.50 30.73%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 72.74%;归母净利润 0.38亿元,同比增长651.46%;扣非净利润 0.33亿元,同比增长 2033.7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0.30亿元,去年同期为-0.36亿元。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 1.64亿元,同比增长 90.80%; 归母净利润 0.22亿元,去年同期为 0.02亿元;扣非净利润 0.17亿元,去年同期为-19.50万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0.01亿元,去年同期为-0.05亿元。 新品 AQ-300初步放量,带动公司营收高速增长新品 AQ-300在 2022年年底上市,2023年上半年初步放量,大幅推动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 (1)按产品类型划分:2023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内窥镜设备的收入为 2.77亿元,占比为 95.85%,同比增长 80.49%,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疫后终端用户对于内窥镜产品的采购意愿回升,以及 AQ-300的上市推广。来自内窥镜诊疗耗材的收入为 757.04万元,同比下降40.39%;来自内窥镜维修服务的收入为 431.30万元,同比增长280.38%。公司现阶段的营收以内窥镜设备销售为主,耗材和维修服务的收入基数较小,波动较大。 (2)按经营地区划分: 2023年上半年,公司国内收入为 2.34亿元,占比为 80.84%,同比增长 85.34%,高于整体增速;海外收入为5539.74万元,同比增长 34.47%,低于整体增速,但较 2022年全年海外市场收入 3.88%的增长来看,已经明显提速。公司现阶段的营收仍以国内市场为主,而随着高端产品 AQ-200和 AQ-300陆续获得 CE 认证,公司海外收入有望加速。 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增加,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 5.20pct 至 76.28%,主要是因为 AQ-200、AQ-300等中高端产品的收入占比提升;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5.44pct 至 34.17%,主要源于新品 AQ-300上市后,公司大力推进营销体系的建设,同时增加学术推广活动的开展,包括内镜培训班、案例分享、规范化诊疗讲座等一系列专题活动;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2.02pct 至 24.08%,研发投入的增加,一方面用于研发团队的扩充,另一方面用于产品的持续更新迭代;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楷体 10.31pct 至 13.91%,主要因为规模效应初显;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3.75pct 至-0.72%;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 9.69pct 至13.06%。我们预期,随着 AQ-300的持续上量,公司毛利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同时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因而净利率有望继续提升。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76.36%、35.00%、14.22%、23.08%、-1.11%、13.00%,分别变动+3.64pct、+3.91pct、-11.39pct、-3.40pct、+5.47pct、+10.53pct。 产品持续更新迭代,主动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2023年上半年,公司结合临床端的反馈对 AQ-300系列进行了持续迭代,在操控性能、操作手感、稳定性等多个方面都达到了临床操作需求。2023年 5月公司推出全新十二指肠内镜。近日,公司发布了全新 17款细镜,包含呼吸内镜、胆道镜等,进一步完善了软镜产品线,可与公司多个软镜平台搭配使用,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与公司认可度。公司的在研产品管线包括 AQ-300的升级系统、3D 消化内镜、内窥镜机器人系统等,有望为公司带来更远期的收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6.71亿/10.04亿/14.55亿,同比增速分别为51%/50%/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1亿/1.46亿/2.18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317%/61%/49%;EPS 分别为 0.68/1.10/1.63,按照 2023年8月 16日收盘价对应 2023年 78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反腐活动影响医院招标进度的风险,技术创新和研发失败的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部分进口原材料采购受限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安图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8-21 49.53 -- -- 47.80 -3.49%
58.00 17.10%
详细
事件:8月 17日晚,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1.08亿元,同比增长 1.82%;归母净利润 5.46亿元,同比增长 2.32%;扣非净利润 5.27亿元,同比增长 4.27%;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5.36亿元,同比下降 5.84%。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 10.71亿元,同比增长 3.12%; 归母净利润 3.04亿元,同比增长 3.57%;扣非净利润 2.91亿元,同比增长 6.54%;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3.33亿元,同比下降 14.18%。 业绩放缓是受新冠基数的影响,剔除新冠后营收同比增加 23%公司 2023年上半年业绩与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主要是一方面本期公司受新冠检测类产品需求下降影响,去年同期有新冠检测类产品收入,本期该类收入销售金额少;另一方面新冠检测类产品受市场需求影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23年上半年剔除新冠检测类相关收入影响后,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约 23%,主要是公司自产品收入增加。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全新自主研发制造的流水线 Autolas X-1系列进一步推进市场,凭借其高性能、高智能化的特点,获得市场的广泛好评。截至 2023年 6月底,Autolas X-1系列流水线累计装机量 19套,Autolas A-1系列流水线累计装机量 114套,用户已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我们认为,Autolas X-1系列流水线、Autolumo A6000系列高通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随机全自动化核酸(RT-PCR)检测系统等新产品,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为公司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毛利率显著提升,净利率基本持平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 4.84pct 至 63.65%,我们预计主要是因为自产产品的占比提升的影响;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2.54pct 至 14.75%,积极开拓新领域与开发新产品;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0.64pct 至 17.24%;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 0.63pct 至 4.34%; 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 0.06pct 至-0.02%;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 0.13pct 至 26.34%。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66.15%、18.01%、4.21%、14.79%、-0.12%、28.76%,分别变动+6.80pct、+3.14pct、+0.46pct、+2.10pct、+0.03pct、-0.22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去年新冠检测类产品收入的基数较高、而今年该类业务的销售金额减少,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7.89亿/58.55亿/71.78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8%/22%/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24亿/16.40亿/20.15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13%/24%/23%;EPS 分别为 2.26/2.80/3.44,按照 2023年 8月 17日收盘价对应 2023年 22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反腐活动影响医院招标进度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风险。
康辰药业 医药生物 2023-08-03 35.86 -- -- 35.44 -1.17%
41.13 14.70%
详细
事件:康辰药业发布2023年半年报,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21.33%;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长13.23%;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增长146.93%。 整体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快速提升收入方面:扣除金草片相关技术转让收入的影响,公司上半年收入内生增长26%,达到中高速水平。成本费用方面:公司上半年毛利率达89.47%,同比增加4.06pct,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8.70%及10.27%,分别同比降低1.62pct、2.59pct,规模效应显现,实现了快速降本增效。 核心品种蛇毒血凝酶“苏灵”明显受益于医保解限,Q2收入增长略超预期蛇毒血凝酶“苏灵”上半年实现销售额3.09亿元,同比增长47%,销量同比增长48.94%,体现该品种作为迄今为止我国上市产品中唯一完成氨基酸测序的单一组分的蛇毒血凝酶类药物,在医保续约后出厂价降幅极小,同时受益于23年3月起“限出血性疾病治疗的二线用药”、“预防使用不予支付”的医保报销限制解除,在其他蛇毒血凝酶仍保留医保支付限制的窗口期,凭借相对其他蛇毒血凝酶卓越的疗效+充分的临床研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在终端快速放量。 新药研发稳步推进,聘任新高管增添活力1)KC1036(AXL/VEGFR/CSF-1R多靶点TKI)针对二线及以上食管鳞癌的截至2022年12月的Ib/II期临床试验数据读出:ORR为29.6%、DCR为85.2%,在国内主要在研方案中有效性占优,两项研究成果已入选2023ASCO,目前该品种Ib/II期消化道肿瘤临床研究(包含二线及以上食管鳞癌)正有序推进中,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读出人群扩大的临床研究数据,进一步佐证该品种卓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中药创新药金草片III期临床研究目前入组人数已经过半,作为国内唯一以“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适应症进行临床开发的精准定位中药有效部位制剂,即将惠及广大女性;3)犬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新药注册申请已获受理,宠物医疗具有客单价较高、不受医保、集采影响的特点,但创新药品种数量有限,公司有望凭借“苏灵”积累的口碑快速渗透宠物手术止血市场;4)公司于7月聘任牛战旗先生为公司总裁,牛先生历任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副总经理、石药集团高级研发总监、远大集团管理总部总裁等要职,在华东医药转型期担任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有望在今后加速KC1036的临床研究推进、引领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1.67/2.09亿元,同比增长48.67%/26.23%/24.9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1.69/2.19亿元,同比增长30.81%/27.08%/30.0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其他类型止血药的竞争;公司抗肿瘤创新药研发进度不达预期;公司推出新产品后销售能力不及预期。
凯普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6-28 9.48 -- -- 11.19 18.04%
11.19 18.04%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变更医疗器械注册证暨产品首次获批宫颈癌筛查预期用途的公告》。 公司“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以下简称“本产品”)率先获批增加宫颈癌初筛、宫颈癌联合筛查和ASC-US人群分流预期用途,满足HPVDNA检测应用于临床或筛查等不同的检测场景,为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CMDE)审批同意的同品种首个产品首次申报。 启动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首家获批宫颈癌筛查预期用途2015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针对宫颈癌联合筛查或宫颈癌初筛用途,要求根据预期用途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女性作为受试者,根据基础检查数据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间至少持续三年。 公司经过调查研讨,按照《指导原则》设计临床试验方案,于2016年启动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招募上万名受试者完成三年跟踪随访研究。公司本次预期用途的变更属于同品种首个产品首次申报,为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第一个用于宫颈癌筛查预期用途的产品。 本产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除临床用于14种高危型HPV感染的辅助诊断之外,还可用于宫颈癌初筛、宫颈癌联合筛查和ASC-US人群分流,有利于促进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手段的普及应用,减少细胞学漏诊或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全面助力国家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 渗透率提升提供发展增量,产品优势和妇幼资源铸就细分龙头2023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25年,试点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到2030年,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70%;旨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宫颈癌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我国宫颈癌消除进程。 凯普生物是宫颈癌筛查——HPV核酸检测的先行者、倡导者,2006年拿到我国第一张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HPV检测产品新药证书。公司紧跟行业政策,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合作,持续加大HPV检测的临床普及,大力推进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程,持续保持和强化HPV检测产品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此外,公司开发抗HPV药物“磷酸氯喹凝胶”,目前正在开展II期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的临床试验,药品主要用于治疗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皮肤疣、外生殖器及肛周尖锐湿疣;若取得新药证书则有助于推动公司在HPV检测、治疗领域的产业闭环,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将大幅下降,从而对2023年表观业绩形成一定影响;但是后期有望恢复高速增长: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06亿/20.72亿/27.10亿,同比增速分别为-73%/38%/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亿/4.32亿/5.74亿,同比增速分别为-82%/40%/33%;EPS分别为0.47/0.67/0.88,按照2023年6月21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20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收入及利润下降的风险,检验项目价格下降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联影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6-27 132.81 -- -- 146.50 10.31%
149.00 12.19%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关于公开摘牌取得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 4.6875%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国产质子刀领先企业艾普强,开发首台上市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普强”)自 2011年 6月成立以来,立足自主创新,2022年获批的“质子治疗系统”是首台获准上市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该产品由加速器系统和治疗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加速器系统包括注入器系统、低能传输系统、主加速器系统、高能束流传输系统和辅助电气系统,治疗系统包括固定束治疗系统、180°旋转束治疗系统和治疗计划系统。 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艾普强资产总额 3.96亿元,所有者权益-0.52亿元,2022年 1-6月营业收入 79.37万元,净利润-1,215.81万元。联影医疗取得艾普强增资后 4.6875%股权的最终成交价格为4,500万元,投后估值为 9.60亿元。 肿瘤粒子治疗具备天然的物理优势,中长期成长具备确定性质子治疗系统提供质子束进行放射治疗,在实现肿瘤部位高剂量的同时,可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剂量,特别是靶区后组织的剂量,适用于治疗全身实体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疾病。我国已批准质子治疗装置配置许可证 16个,截至 2023年 5月我国投入运营的质子治疗中心有5个。 随着我国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获准上市,我们预计质子放疗设备配置数量有望增长,放疗可及率提升将是未来趋势。因为随着国内的质子设备的获批上市以及后续逐步纳入医保,可以使得此技术更加成熟和患者可及,将大大激活肿瘤质子放疗需求。 强强联合,加强联影诊疗一体化的长远布局海外医疗设备巨头皆已启动布局放疗板块,2020年西门子 164亿美金收购肿瘤放疗龙头瓦里安,后者在全球安装了 8000多套放射治疗系统,全球放疗市场份额超过 50%;2022年 GE Healthcare 携手放疗老牌厂商安科锐(Accury)达成全球商业化合作协议。 放疗一直是联影医疗“诊疗一体化”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联影打造全智能医疗大健康生态的关键;而基于多模态图像引导治疗,质子治疗也需要配置影像设备(CT、MR、PET),这和公司的高端影像设备和 X-射线放疗设备形成互补。两者强强联合,艾普强有望凭借联 影医疗的渠道资源而不断巩固其先发优势,成长为国产质子设备龙头企业;同时可以与联影医疗在质子中心形成方案解决,带动多种诊断设备的放量销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营业收入分别为 118.14亿/ 149.27亿/184.58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27.38% / 26.35%/ 23.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71亿/25.81亿/ 32.09亿,分别增长 25.06%/ 24.62%/ 24.33%;EPS 分别为 2.51/3.13/ 3.89,按照 2023年 6月 21日收盘价对应 2023年 53倍 PE。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关键核心技术被侵权或技术秘密被泄露的风险,重大客户合作协议到期不能续约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4-28 296.24 -- -- 320.39 8.15%
320.39 8.15%
详细
事件:2023年 4 月27 日晚,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3.66 亿元,同比增长20.17%;归母净利润96.07 亿元,同比增长20.07%;扣非净利润95.25 亿元,同比增长21.33%;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21.41 亿元,同比增长34.92%。 其中,2022 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70.70 亿元,同比增长20.27%;归母净利润15.05 亿元,同比增长12.41%;扣非净利润15.21 亿元,同比增长16.48%;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54.00 亿元,同比增长86.09%;合同负债环比增加24.51 亿元至41.43 亿元,我们预计与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重症所需设备的紧急采购量大幅增加有关。 同日,公司发布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 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3.64 亿元,同比增长20.47%;归母净利润25.71 亿元,同比增长22.14%;扣非净利润25.29 亿元,同比增长22.05%;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3.33 亿元,同比增长53.30%。 三大产线均实现快速增长,多款新品的市场表现亮眼2022 年,公司全面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国内国际营销拓展和本地化建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3.66 亿元,同比增长20.17%。 分产线来看:(1)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受到国内医疗新基建和海外高端客户群突破的拉动,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2022 年营业收入134.01 亿元,同比增长20.15%。虽然国内常规手术量下降对硬镜采购活动的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微创外科业务全年仍实现了超过60%的高速增长,其中硬镜系统增长超过90%。 此外,据公司统计,从可及市场角度来看,截至2022 年末,国内医疗新基建待释放的市场空间超过245 亿元,预计未来两年对该业务线的增长都会带来显著贡献。 (2)体外诊断业务:在国内体外诊断试剂消耗在受到常规门急诊量、体检量、手术量下降的负面影响下,公司通过加大仪器和流水线的装机以及加速渗透海外中大样本量客户,体外诊断业务仍然实现营业收入102.56 亿元,完成了同比21.39%的快速增长。其中,化学发光增长近30%;BC-7500 系列国内装机近2,000 台,进一步巩固了公司血球市场第一的行业地位;海外第三方连锁实验室成批量突破了近70家,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增长超过35%。 (3)医学影像业务:得益于全新高端超声R 系列和全新中高端超声I 系列迅速上量带来了海内外客户层级的全面提升,医学影像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4.64 亿元,同比增长19.14%;其中超声增长超过20%。二、三级医院占国内超声收入的比重连年提升,高端超声占国内超声收入的比重已超过一半,并且少部分贴息贷款项目在四季度的落地也对超声采购带来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分地区来看:(1)国内医疗新基建持续兑现:随着医疗新基建进入采购高峰期,以及常规业务的逐步复苏,国内市场的增长确定性愈发强烈,全年境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86.67 亿元,同比增长22.33%。 (2)国际平台化建设助力高端突破:得益于海外市场的营销物流供应、生产制造、临床支持、IT 服务等本地平台化能力建设加快,以体外诊断为代表的高端突破显著加速,全年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16.98 亿元,同比增长16.86%,扣除抗疫相关产品后增长超过30%。 一季度监护线采购量大幅增加,其他常规产品接下来有望反弹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64 亿元,同比增长20.47%。从去年12 月份至今年2 月份,国内市场ICU 病房的建设显著提速,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重症所需设备的紧急采购量大幅增加,同时其他常规产品的采购在这期间有所放缓。为了尽全力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在第一季度将产能大幅倾斜在了这类产品上,使得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和国内市场报告期内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其他非重症产品和国际市场的产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今年2 月份以来,随着国内医院常规诊疗活动的逐渐恢复,体外诊断试剂消耗和超声采购等其他常规业务已经开始呈现逐步复苏的趋势,并且非重症产品和国际市场的产能情况2 月中下旬以来也已经回归到常态,公司预计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业务、以及海外市场在今年接下来的表现将有所反弹。 各项期间费用指标保持稳定,一季度盈利能力略有提升2022 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0.85pct 至64.15%,我们预计主要是因为体外诊断业务由于产品结构变动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2.16pct 至60.35%;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0.01pct 至15.81%;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0.03pct 至4.35%;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0.36pct 至9.62%;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1.15pct 至-1.49%,主要系汇兑损益变化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0.02pct 至31.65%。其中,2022 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63.66%、20.81%、5.50%、11.81%、0.44%、21.29%,分别变动+0.63pct、+1.15pct、+1.05pct、-3.41pct、+0.44pct、-1.49pct。 2023 年度第一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29pct 至66.40%;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0.97pct 至16.42%;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0.30pct 至5.46%;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05pct 至10.19%;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0.04pct 至-0.07%;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0.41pct 至30.75%。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67.06 亿/442.10 亿/531.76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21%/20%/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26 亿/140.41亿/168.83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21%/21%/20%;EPS 分别为9.59 /11.58/13.92,按照2023 年4 月27 日收盘价对应2023 年32 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中美贸易摩擦相关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康辰药业 医药生物 2023-04-27 33.80 48.15 54.77% 40.65 19.56%
40.41 19.5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8.67亿元,同比增长 7.03%,扣非归母净利润 0.89亿元,同比下滑 22.00%;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1.65亿元,同比增长 5.71%,扣非归母净利润 0.23亿元,同比增长 229.85%医保解限为苏灵带来的明显弹性已得到验证,密盖息连续完成业绩承诺。公司 22年实现苏灵销售收入 5.39亿元,同比下滑 4.53%,考虑到 22年疫情反复对国内手术量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苏灵作为品质领先的血凝酶品种保持了较好的市场韧性。在 2023年 1月份国内新冠感染仍处在高峰期、手术需求同比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苏灵一季度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 30.51%,我们认为主要原因系 3月 1日执行新的医保政策使苏灵的人均使用量提升,且相对竞品受到了更多医患青睐,有力驱动了苏灵销售增长(3月起苏灵开始取消“预防使用不予支付”、“二线用药”的限制,而其他血凝酶品种仍保留此限制)。展望 2023年,公司将围绕现有医院进行分级管理,聚焦核心医院,开发空白医院,激活低活跃医院,我们认为当下苏灵的人均使用量和渗透手术量有较大提升空间,销售额可在政策红利窗口中快速稳健增长,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临床认可。公司 22年实现密盖息营业收入 2.95亿元,同比增长约 28%,完成不低于 1亿元的业绩承诺,进一步支撑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创新药 KC1036多个临床试验同步推进,即将迈入中药创新药、宠物药高景气市场。公司多个在研项目即将进入收获期:1)KC1036: 以 AXL、VEGFR、FLT3为主要靶点的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截至一季报披露日,公司同时开展 KC1036临床研究包括消化系统肿瘤(Ib/II 期)、胸腺肿瘤(II 期)、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和 PD-1/PD-L1抗体治疗失败的晚期无驱动基因肺腺癌(II 期),其中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试验近期已有数据读出,显现出 KC1036在二线及以上食管鳞癌中优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ORR 为 29.6%、DCR为 85.2%,彼时入组患者中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受试者占比高达50%,KC1036在国内主要在研方案中有效性占优,我们认为 KC1036的研发进程有望在以上数据的支撑下快速推进;2)金草片:中药创新药,有望填补“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治疗空白,II 期临床结果显示,连续治疗 12周后,金草片高剂量组 vs 低剂量 组 vs 安慰剂组的疼痛消失率为 53.45% vs 43.33% vs 11.86%,镇痛效果显著,目前该品种处于 III 期临床阶段,我们预计其有望在 2025年上市销售;3)犬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宠物医疗具备较高的消费属性,我们认为公司可凭借在人用止血酶积累的声誉快速打开面向宠物的血凝酶市场,预计其有望在 2024年上市销售。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2/1.67/2.09亿元,同比增长 48.67%/26.23%/24.9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其他类型止血药的竞争;公司抗肿瘤创新药研发进度不达预期;公司推出新产品后销售能力不及预期。
华大智造 机械行业 2023-04-27 77.16 -- -- 87.22 12.59%
98.00 27.01%
详细
事件:2023年 4 月24 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31 亿元,同比增长7.69%;归母净利润20.26 亿元,同比增长319.04%;扣非净利润2.64 亿元,同比下降46.43%;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4.21 亿元,同比增长32.43%。 其中,2022 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9.41 亿元,同比下降13.03%,我们预计主要系同期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所致;归母净利润0.04 亿元,扣非净利润-1.23 亿元,我们预计主要系外汇套期产品公允价值变动、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同日,公司发布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 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9 亿元,主要原因系同期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同比下降49.25%;归母净利润-1.50 亿元,扣非净利润-1.65 亿元,主要系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加大自主研发,完善三大业务板块产品矩阵公司围绕基因测序加大自主研发、保持国际领先,完善三大业务板块产品矩阵,2022 年主要经营成果如下:(1)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的研发和生产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2 年基因测序仪业务实现收入17.58 亿元,同比增长37.74%。 2022 年,公司各型号基因测序仪全球新增装机总数超600 台,其中国内新增装机总数超470 台,国外新增装机总数超130 台;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装机数量超过2,500 台,装机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测算,公司占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份额约5.2%,占国内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份额约26.1%。 (2)公司实验室自动化产品销售稳健,2022 年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实现收入12.48 亿元,同比下降43.06%。全年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及全自动化核酸提取纯化仪等产品实现新增装机超过900 台。 (3)公司新业务板块呈现快速增长,2022 年新业务实现收入12.00 亿元,同比增长180.59%。全年BIT 产品实现新增装机约350台,移动实验室产品实现新增交付约110 套,超声影像平台实现新增装机约30 台。 专利诉讼获得重大进展,正式进入美国市场销售测序产品2022 年,公司专利诉讼获得重大进展,大部分涉诉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拓展将不再受到影响,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打开欧美等重要国际市场,拓宽公司全球业务覆盖范围。公司已与Illumina 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基于此,Illumina 向华大智造子公司CG US 支付3.25 亿美元的净赔偿费,公司于2023 年1 月开始全线测序产品在美销售。此外,2023 年3 月,欧洲专利局申诉委员会公布Illumina与公司专利无效纠纷的纪要,显示EP3002289 专利无效,这意味着公司将不再受这个专利限制,公司全线测序仪可在欧多国销售。 此外,公司于2023 年2 月发布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刷新行业测序仪通量,可将单个人全基因测序成本降低至100 美元以内,标志着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从30 多亿美元降至100 美元以下。 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下降,影响短期盈利水平2022 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12.86pct 至53.58%,主要系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导致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下降,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1.21pct 至14.57%;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1.40pct 至14.30%;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3.76pct 至19.25%,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在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高密度测序芯片耗材、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和远程超声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产品创新及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6.87pct 至-3.59%,主要系美元、欧元对人民币升值产生汇兑收益,募集资金到位及收到赔偿费导致公司存款利息收入增加;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35.71pct 至47.82%,主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与Illumina 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并收到Illumina 支付的3.25 亿美元净赔偿费。 其中,2022 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47.54%、12.48%、22.08%、30.71%、-8.31%、0.35%,分别变动-12.31pct、-5.24pct、+0.30pct、+16.69pct、-12.78pct、-1.36pct。 2023 年度第一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7.53pct 至55.91%,主要系销售产品结构变化所致;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17.21pct 至26.21%;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7.14pct 至17.00%;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22.54pct 至35.35%;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3.34pct至-2.46%;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52.28pct 至-24.2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将大幅下降,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7.88亿/49.22 亿/62.82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10%/30%/2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2 亿/3.93 亿/5.62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87%/50%/43%;EPS分别为0.63 /0.95 /1.36,按照2023 年4 月26 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126 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不可持续的风险,关联交易占比较高的风险,知识产权诉讼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对供应链及产品销售的风险;部分原材料存在依赖进口采购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