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东医药
|
医药生物
|
2025-06-11
|
44.30
|
--
|
--
|
45.50
|
2.71% |
|
45.50
|
2.71% |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创新转型成果即将兑现,license-in与自研创新品种将陆续上市贡献业绩。存量仿制药及中成药业务集采影响逐步出清的同时,工业微生物、医美业务板块补足业绩增长。公司整体业绩稳健增长+创新兑现,有望价值重估。 自研创新崭露头角,创新品种开始上市及商业化销售。公司通过自研、引进、投资合作等方式,聚焦内分泌、自身免疫及肿瘤三大领域;截至2024年底,公司创新药产品管线已超80项。其中,内分泌领域围绕GLP1布局单靶点、双靶点、三靶点产品矩阵,单靶点口服小分子已进入三期,三靶点Ⅱa期临床数据显示优异数据。肿瘤领域,潜力靶点ROR1ADC已进入Ⅰ期临床,此外CDH17ADC、protac等重要靶点布局。自免领域已建立生物制剂/外用制剂覆盖全领域适应症。自2025年开始,公司license-in的创新品种率先上市销售,夯实创新药销售体系,未来创新品种销售占比提升、自研创新品种进展,将有望带来业绩贡献与估值提升。 工业微生物、医美板块成型,打造多元增长极。工微板块,公司通过自建及并购,加速工业微生物战略版图,已形成xRNA、特色原料药&中间体、大健康&生物材料、动物保健四大业务,随着客户积累与订单转化,产能释放后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医美方面,公司通过收购英国Sinclair及设立国内欣可丽美学,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医美布局,未来随着maili玻尿酸、重组肉毒素及多款医美设备上市,医美板块有望恢复较快增长。传统工业方面,近年来存量大品种集采逐步落地,自免产品竞争格局较好,短期内集采压力较小,中长期看创新品种上市将减轻集采负面压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公司创新持续兑现,我们将其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由40.14/45.39/50.48亿元上调至40.32/45.55/51.54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19/17/15倍。考虑到公司未来创新药品种陆续上市贡献业绩,及创新能力兑现带来估值重塑,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医药行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等。
|
|
|
益丰药房
|
医药生物
|
2025-05-08
|
27.72
|
--
|
--
|
28.80
|
2.20% |
|
28.33
|
2.20%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收入240.62亿元(+6.53%,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15.29亿元(+8.26%),扣非归母净利润14.97亿元(+9.96%)。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60.09亿元(+0.64%),归母净利润4.49亿元(+10.51%),扣非归母净利润4.38亿元(+9.65%)。 2025Q1净利率提升显著。公司2024年实现销售毛利率40.12%(+1.91pp),销售净利率6.87%(-0.13pp)。2024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5.68%/4.50%/0.14%/0.72%,同比变化+1.39/+0.24/0.01/+0.34pp,销售费用率同增原因系新店爬坡投入增加。2025Q1销售毛利率39.64%(+0.39pp),销售净利率8.21%(+0.74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3.53%/4.65%/0.11%/0.69%,同比变化0.87/+0.48/-0.05/+0.22pp。 全品类实现稳健增长,非药品毛利率同比较大改善。分行业看,公司2024年实现零售收入211.88亿元(+4.97%),毛利率41.39%(+1.80pp);加盟及分销业务21.07亿元(+11.34%),毛利率7.88%(-1.48pp)。分产品看,公司2024年中西成药收入180.45亿元(+5.56%),毛利率35.89%(+1.09pp);中药收入23.13亿元(+6.09%),毛利率48.40%(+1.27pp);非药收入29.37亿元(+4.80%),毛利率45.68%(+3.14pp)。2024全年,公司实现线上收入21.27亿元,其中O2O贡献17.21亿元,B2C贡献4.06亿元。 “区域聚焦,稳健扩张”,24年聚焦门店调整,25年提质增效可期。截至2025Q1,公司门店总数14694家(其中加盟3880家),较年初新增94家(其中自建26家、加盟68家)、闭店84家。2024全年新增门店2512家(其中自建1305家、并购381家、加盟826家)、闭店1078家,较年初净增1434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自建门店拓展速度放缓,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18.35/21.21亿元调整至17.69/20.36亿元,预计2027年为23.3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19/17/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门店扩张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加盟店发展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老百姓
|
医药生物
|
2025-05-07
|
20.24
|
--
|
--
|
20.89
|
2.81% |
|
22.87
|
12.99%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及 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实现收入 223.58亿元( -0.36%,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 5.19亿元( -44.13%),扣非归母净利润 4.96亿元( -41.18%)。 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 54.35亿元( -1.88%),归母净利润 2.51亿元( -21.98%),扣非归母净利润 2.43亿元( -21.59%)。 2024年火炬项目提升毛利显成效。 公司通过火炬项目, 对营运、采购、商品和销售进行全链条优化。 2024年实现销售毛利率33.17%( +0.62pp),销售净利率 3.06%( -1.95pp)。 2024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13%/5.63%/0.01%0.77%,同比变化+1.78/+0.34/0.00/-0.02pp。 2025Q1销售毛利率 34.22%( -0.98pp),销售净利率 5.29%( -1.32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1.68%/4.96%/0.15%/0.69%,同比变化+0.07/+0.50/+0.15/-0.08pp。 2025Q1业务拆分:加盟、联盟及分销业务增速较快。 分行业看,公司2025Q1实现零售收入 44.67亿元( -4.62%),毛利率 38.40%( -0.52pp); 加盟/联盟/分销业务收入 9.03亿元( +10.29%),毛利率 13.63%( +0.608pp)。分产品看,公司2025Q1中西成药收入43.71亿元( -2.09%),毛利率 31.87%( -1.45pp);中药收入 3.98亿元( -4.21%),毛利率 46.75%( +0.19pp);非药收入 6.66亿元( +1.03%),毛利率 42.16%( +1.44pp)。 稳健扩张,持续深耕优势市场。 截至 2024年底,公司拥有市占率前三的省份 11个,其中市占率第一的省份 4个。截至 2025Q1,公司门店总数 15252家(其中加盟 5408家),较年初减少 25家。 截止 2024年底,公司门店总数 15277家(其中直营 9981家、加盟 5296家),全年净增门店 1703家(其中直营净增 801家、加盟净增 902家)。 公司 2024年新增门店中 86%涵盖优势省份及重点城市, 80%为地级市及以下门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公司自建门店拓展速度放缓,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 9.51/10.86亿元调整至 9.31/10.92亿元,预计2027年为 12.5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 PE 为 16/14/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门店扩张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加盟店发展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通策医疗
|
医药生物
|
2025-05-06
|
40.02
|
--
|
--
|
42.67
|
5.46% |
|
43.01
|
7.47% |
-- |
详细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74亿元(+0.96%,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5.01亿元(+0.2%),扣非归母净利润4.96亿元(+3.18%);2024Q4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41亿元(-3.18%),归母净利润0.03亿元(+127.95%),扣非归母净利润0.02亿元(+115.18%)。2025Q1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5亿元(+5.11%),归母净利润1.84亿元(+6.22%),扣非归母净利润1.82亿元(+7.08%)。 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种植/修复/综合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正畸业务止跌回升趋势:2024年公司门诊量353.34万人次,同比增长5.37%。截至2024年底,公司旗下医疗机构增至89家(含新设及并购),拥有医护人员4324名,开设牙椅3100台。2024年拆分业务来看:1)种植业务收入5.3亿元,同比+10.6%;2)正畸业务收入4.7亿元,同比-5.05%;3)儿科业务收入5.0亿元,同比+0.29%;4)修复业务4.6亿元,同比+1.53%;5)大综合业务收入7.7亿元,同比+1.27%。2025Q1季度,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5%,我们估计主要种植业务、综合修复业务拉动整体收入增长,儿科业务保持稳健,正畸业务呈现增速止跌回正趋势。 2024年毛利率基本稳定,2025Q1净利率同比提升。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8.5%(同比-0.03pp)、19.91%(-0.41pp),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1%(+0.08pp)、19.10%(-15.30pp)、0.79%(+6.17pp);毛利率基本稳定,管理费用率明显下降,净利率有所下降。2025Q1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44.21%(-0.42pp)、29.02%(+0.23pp),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98%(+0.26pp)、72.56%(+1.22pp)、9.29%(-1.41pp);整体费用率基本稳定,净利率同比有所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宏观消费及行业环境变化,我们将2025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由7.00/8.43亿元下调至5.62/6.33亿元,预计2027年为7.1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32/28/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扩张或爬坡不及预期的风险,医药行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
|
|
九州通
|
医药生物
|
2025-05-06
|
5.23
|
--
|
--
|
5.45
|
0.37% |
|
5.58
|
6.69%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收入1518.10亿元(+1.11%,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25.07亿元(+15.33%),扣非归母净利润18.14亿元(-7.47%)。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420.16亿元(+3.82%),归母净利润9.70亿元(+80.38%),扣非归母净利润5.07亿元(-2.76%)。 25Q1受公募reits募资并表利润增速较快。公司25Q1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原因系公募REITS贡献4.38亿元投资收益。公司2024年实现销售毛利率7.80%(-0.27pp),销售净利率1.84%(+0.31pp)。2024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89%/1.91%/0.10%/0.77%,同比变化0.05/+0.03/-0.03/-0.02pp。2025Q1销售毛利率7.33%(+0.13pp),销售净利率2.41%(+1.07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9%/1.68%/0.09%/0.56%,同比变化+0.24/+0.07/-0.02/-0.14pp。 “三新”持续赋能院外渠道竞争力。1)新产品战略:2024年公司CSO收入192.67亿元,累计引进药品及器械品规数2247个,其中过亿单品52个;工业自产及OEM业务收入30.07亿元(+21.49%)。公司预计未来三年内CSO收入占比达20%,毛利额占比达50%。2)新零售战略:截至2024年底,公司好药师门店数量超2.9万家,全年收入53.92亿元,ToC端收入29.66亿元(含B2C电商总代总销),积累C端用户超3500万,从快速扩张调整至提质增效。3)新医疗战略:截至2025Q1,公司“九医诊所”会员店数已达1377家(公司预计2025年超2000家),公司在诊所终端渠道的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两化”有望显著改善公司运营效率。1)数字化:公司持续加大数字化研发投入,2024年达3.46亿元(+24.32%),2024年建设实施的数字化及AI智能化项目达47个,并分别于阿里云、腾讯云等进行了合作,公司目前基本实现从采购、仓储、配送到终端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不动产证券化:已构建“公募reits+私募reits”双平台,引入稀缺权益资金。首批募资合计28余亿元,成功盘活公司部分医药仓储物流资产配套设施。我们认为随着公司首批reits成功落地,轻资产化模式有望跑通,未来将持续改善公司现金流,实现主营业务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8.09/31.58亿元,预计2027年为35.2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9/8/7倍。公司“三新两化”战略成效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营模式风险、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
|
|
|
普瑞眼科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5-05-01
|
42.81
|
--
|
--
|
45.87
|
7.15% |
|
45.87
|
7.15% |
-- |
详细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8亿元(-1.46%,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1.02亿元(-138.02%),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143.08%);2025Q1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9.82%),归母净利润0.27亿元(+61.18%),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48.37%)。 门诊及手术量保持增长,综合眼病增速较快。2024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53.11余万人次(+1.63%),手术量超18.12万台(+3.13%)。分业务看,2024年屈光实现收入12.27亿元(-5.31%),毛利率47.02%(-4.56pp);视光收入3.86亿元(-2.60%),毛利率45.58%(-5.87pp),受宏观环境消费降级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屈光及视光收入略有下滑;白内障收入5.76亿元(-3.04%),毛利率38.93%(-4.44pp);综合眼病收入4.70亿元(+12.81%),毛利率0.47%(-12.94pp)。 收入规模下降+新院爬坡,24年利润下滑,25年恢复增长。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6.98%/-3.47%,同比变化-7.02/13.70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69%/14.32%/0.30%/3.18%,同比变化+2.18/+0.90/-0.11/+0.80pp,公司近几年新开医院尚处于市场培育期,刚性成本导致费用增长。2025Q1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9.34%/3.88%,同比变化1.20/+1.06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52%/12.44%/0.33%/2.95%,同比变化+0.15/-2.61/-0.03/+0.27pp。 上市公司体内新开医院数量多,区域化战略布局,为中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运营35家眼科专科医院和4家门诊部。综合来看,2022-2024年,公司体内新增16家眼科医疗机构,数量占比超40%,尤其2024年新开8家医院导致利润端承压。随着新院爬坡减亏、老院恢复稳定及增长,公司业绩有望明显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行业竞争及宏观环境消费压力,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2.07/3.01亿元下调至1.04/1.95亿元,预计2027年为2.52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62/33/25X。我们预计随着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眼科医疗行业依然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院爬坡或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不确定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华厦眼科
|
医药生物
|
2025-04-30
|
18.09
|
--
|
--
|
19.53
|
7.96% |
|
19.76
|
9.23% |
-- |
详细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7亿元(+0.35%,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4.29亿元(-35.63%),扣非归母净利润4.09亿元(-38.29%);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0.93亿元(+11.74%),归母净利润1.50亿元(-4.00%),扣非归母净利润1.40亿元(-11.12%)。 受行业竞争影响,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44.19%/10.63%,同比变化-4.84/-6.25pp,受行业环境变化、行业需求阶段性放缓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放缓;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46%/12.51%/1.75%/0.87%,同比变化+1.18/+0.99/+0.01/+0.37pp。2025Q1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44.97%/15.12%,同比变化-0.40/-1.73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45%/11.20%/1.42%/1.00%,同比变化-0.33/-0.44/-0.35/+0.42pp。 2024年屈光及视光稳健增长,白内障收入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屈光收入12.96亿元(+7.44%),毛利率52.05%(-2.45pp);视光收入10.69亿元(+5.15%),毛利率45.57%(-4.49pp);白内障收入8.73亿元(-11.56%),毛利率35.16%(-8.53pp);眼后段收入5.36亿元(+0.19%),毛利率139.64%(-4.99pp)。 坚持“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双轮驱动战略,稳步构建医疗服务网络。2024年,公司战略收购了成都爱迪、睢宁复兴、微山医大、恩施慧宜四家眼科医院,天津华厦、深圳南山华厦、安溪华厦等多家医院也先后投入运营,公司全国眼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行业竞争及宏观环境消费压力,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6.16/7.10亿元下调至4.94/5.64亿元,预计2027年为6.33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31/27/24X。我们预计随着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眼科医疗行业依然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扩张或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不确定性风险
|
|
|
大参林
|
批发和零售贸易
|
2025-04-29
|
16.98
|
--
|
--
|
18.63
|
9.72% |
|
18.63
|
9.72%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收入264.97亿元(+8.01%,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9.15亿元(-21.58%),扣非归母净利润8.85亿元(-22.42%)。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69.56亿元(+3.02%),归母净利润4.60亿元(+15.45%),扣非归母净利润4.55亿元(+14.82%)。2025Q1利润超预期。 25Q1各项费用率下降。公司2024年实现销售毛利率34.33%(-1.57pp),销售净利率3.70%(-1.32pp),原因系消费力下降、新店爬坡及销售费用率增加。2024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3.37%/4.65%/0.20%/0.76%,同比变化+0.45/-0.18/-0.13/-0.02pp。2025Q1销售毛利率34.98%(-0.48pp),销售净利率7.15%(+0.43pp),控费成效显著,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88%/3.95%/0.13/0.62%,同比变化-0.87/-0.22/-0.06/-0.14pp。 2024年:加盟业务及中西成药产品快速增长。①分行业:零售实现收入219.21亿元(+6.88%),毛利率36.62%(-1.53pp);加盟及分销实现收入39.40亿元(+15.12%),毛利率11.17%(-0.07pp)。②分产品:中西成药实现收入199.68亿元(+12.82%),毛利率30.00%(-1.16pp);中参药材实现收入29.45亿元(-0.99%),毛利率42.32%(-0.56pp);非药实现收入29.48亿元(-9.52%),毛利率41.72%(-1.80pp)。 2025Q1:中西成药需求稳定。①分行业:零售实现收入56.18亿元(1.27%),毛利率37.72%(+0.21pp),原因系25Q1公司优化布局闭店174家且24Q1因流感因素基数较高;加盟及分销实现收入11.30亿元(+25.34%),毛利率9.43%(-1.75pp)。②分产品:中西成药实现收入53.24亿元(+5.80%),毛利率30.59%(-0.69pp);中参药材实现收入7.14亿元(-9.38%),毛利率42.34%(+0.07pp);非药实现收入7.09亿元(8.04%),毛利率41.51%(-0.97pp)。 门店布局持续优化,赋予利润增长动能。截至2025Q1,公司门店已覆盖全国21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拥有门店16622家,其中加盟6239家。2025Q1公司净增门店69家,其中自建54家、并购0家、加盟189家、闭店174家。公司2024全年净增门店2479家,其中自建907家、并购420家、加盟1885家、闭店733家。随着部分亏损门店闭店优化后,公司整体利润承压可控,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门店扩张节奏放缓,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11.98/13.84下调至10.84/12.52亿元,2027年预计为14.45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为19/16/14X。考虑公司门店结构优化后释放盈利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门店扩张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爱尔眼科
|
医药生物
|
2025-04-28
|
12.88
|
--
|
--
|
13.35
|
3.65% |
|
13.35
|
3.65% |
-- |
详细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83亿元(+3.02%,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35.56亿元(+5.87%),扣非归母净利润30.99亿元(-11.82%);2025Q1实现营业收入60.26亿元(+15.97%),归母净利润10.50亿元(+16.71%),扣非归母净利润10.60亿元(+25.78%)。25Q1业绩超我们预期,24年扣非利润低于预期。 24年门诊及手术量双增,各项业务营收个位数增长,毛利率有所下降。 2024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694.07万人次(+12.14%),手术量129.47万例(+9.38%)。分业务看,2024年屈光实现收入76.03亿元(+2.31%),毛利率55.11%(-2.28pp);视光收入52.79亿元(+6.42%),毛利率54.49%(-2.56pp);白内障收入34.89亿元(+4.87%),毛利率34.73%(-3.25pp);眼前段18.98亿元(+5.95%),毛利率41.21%(-4.46pp);眼后段14.99亿元(+8.22%),毛利率31.36%(-3.31pp)。我们估计随着屈光新术式推广,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25Q1净利率回升,收入规模增长与精细化管理带来费用率下降。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48.12%/17.81%,同比变化-2.67/0.14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25%/14.25%/1.53%/1.02%,同比变化+0.60/+1.14/-0.11/+0.66pp。 2025Q1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48.02%/19.36%,同比变化0.27/+0.65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03%/12.63%/1.31%/0.70%,同比变化-0.32/-0.82/-0.13/-0.49pp。随着收入规模恢复较快增长,各项费用率略有下降。 加快“AI+眼科”应用布局,构建数字眼科新质生产力。公司不断加强、拓展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数字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探索构建“爱尔AI眼科医院”,积极布局AI在眼科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眼科垂直大模型AierGPT于2024年9月在世界近视眼大会上正式发布,有效赋能眼健康科普、诊疗、培训及健康管理,助力打造“AI数字眼科医生”。预计随着公司“AI+眼科”应用的布局及成果落地,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眼病的诊疗效率,加强眼健康科普的同时提升眼病治疗渗透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宏观环境及消费下滑等因素影响,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44.70/51.44亿元下调至40.98/46.80亿元,2027年为53.50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30/26/23倍。考虑公司为民营眼科龙头,行业仍受益消费复苏及老龄化需求等因素,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扩张或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不确定性风险。
|
|
|
国际医学
|
医药生物
|
2025-04-25
|
5.06
|
--
|
--
|
5.34
|
5.53% |
|
5.45
|
7.71% |
-- |
详细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5亿元(+4.28%,同比+4.28%,下同);归母净利润-2.54亿元(+31.01%),扣非归母净利润-2.87亿元(+42.50%),亏损有所收窄。单季度来看,2024年Q4,公司实现营收12.09亿元(-5.1%),归母净利润-0.42亿元(+71.2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7亿元(+54.90%)。2025年Q1,公司实现营收9.97亿元(14.99%),归母净利润-1.06亿元(-1.3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0亿元(-33.27%),业绩有所承压,主要系政策影响下次均费用下滑。 业务规模稳步提升,核心院区稳扎稳打:2024年公司门急诊服务总量达257.27万人次,同比增长7.70%;住院服务量20.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73%,公司业务规模稳健扩张。分院区来看,2024年,西安高新医院门急诊服务量达115.45万人次(+0.3%),住院服务量6.6万人次(+1.8%),关键医疗质量指标稳步提升,实现收入15.25亿元(+2.68%),净利润0.85亿元(+21.63%),净利率为5.6%。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业务规模再创新高,2024年,中心医院(含北院区)门急诊服务量达141.82万人次(+18.88%),住院服务量13.97万人次(+15.32%),体检服务量7.98万人次(+20.95%),服务体系持续升级,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实现营收32.74亿元(+7.60%),净利润亏损1.65亿元,亏损幅度缩窄36.67%。 综合医疗服务与特色专科并进,经营质量不断改善。公司重点培育中西医结合诊疗、高端健康管理、智慧中医养生等特色项目,延伸发展VIP健康管理、特需门诊、医美、口腔等差异化业务。公司辅助生殖医学项目具备每年4万例IVF周期运行能力,有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此外,公司正在建设的质子治疗中心项目,将为公司在肿瘤治疗领域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和技术壁垒。公司深入落实国家DRG付费改革政策要求,全面推进DRG精细化管理进程,构建“控费、降本、提质、增效”的管理体系,通过病种结构优化、日间手术推广等,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76%(-0.14pct,同比下滑0.14个百分点,下同),管理费用率为11.22%(-2.38pct),财务费用率为3.60%(-1.06pct),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客观环境及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我们将2025-2026年公司的营业收入预测由72.30/84.63亿元下调至48.23/55.33亿元,2027年预计为61.4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的PS估值分别为2.4/2.1/1.9倍。公司当前仍处于业绩爬坡成长阶段,随着核心医院床位稳步爬坡,估值将会逐步消化,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床位爬坡或不及预期、医院盈利提升或不及预期、核心医生流失、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
|
|
|
锦波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5-04-25
|
297.12
|
--
|
--
|
589.98
|
52.04% |
|
451.74
|
52.04% |
-- |
详细
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Q1业绩:2024全年营收14.43亿元(+84.92%,代表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7.32亿元(+144.3%),扣非归母净利7.12亿(+149.2%)。2025Q1公司实现营收3.66亿元(同比+62.51%),归母净利润1.69亿元(+66.25%);扣非归母净利1.67亿元(+70.92%)。 盈利能力维持较强水平,正经营杠杆下费用率优化。1)盈利能力:24年毛利率/归母净利率92.02%/50.75%,同比+1.9/+12.3pct,25Q1毛利率/归母净利率90.11%/45.99%,同比-1.8/+1.03pct,高毛利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期间费用率优化带动净利率提升。2)费用端:24年期间费用率32.4%,同比-12.9pct,25Q1期间费用率35.43%,同比-5.0pct,主要系正经营杠杆下管理/销售费用率同比均-2.6pct。 手握国内全部3款重组胶原蛋白三类证,技术领跑全球。公司目前国内共获批3款重组胶原蛋白三类械产品,搭建全剂型产品矩阵(溶液、凝胶、固体),品牌端,在原有大单品4mg规格极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10mg规格至真、Ⅲ+ⅩⅦ型联合治疗方案、以及12mg规格ColNet胶原网等。25年4月公司凝胶填充类产品获批,进一步打开产品应用场景。公司积极赋能多家医美机构,2024年覆盖终端医疗机构约4,000家。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核心团队与骨干员工积极性。25年拟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向87名激励对象(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1%)授予100万份股票期权,占总股本1.13%,业绩考核目标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14/18亿元,同增分别为37%/40%/29%,每期行权比例分别为35%/35%/30%,预计2025年-2027年摊销股权激励费用分别为4307/4084/1686万元。 三大业务板块均高增,医疗器械毛利率达95%。分业务看,2024年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原料的营收分别为12.54/1.42/0.46亿元,分别同比+84.4%/+86.8%/+89.1%。从毛利率看,2024年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原料毛利率分别为95%/70%/78%,同比分别+1.9/+2.6/+1.7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目前市场上唯一获批生产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植入剂企业,三类械产品薇旖美持续快速放量,同时在研储备丰富,长期健康增长可期。我们维持20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1.1/15.6亿元,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0.0亿元,分别同比+52%/+40%/+28%,对应PE分别为31/22/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等。
|
|
|
华东医药
|
医药生物
|
2025-04-23
|
38.58
|
--
|
--
|
43.63
|
11.61% |
|
45.50
|
17.94% |
-- |
详细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19.06亿元(+3.16%,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35.12亿元(+23.72%),扣非归母净利润33.52亿元(+22.48%);2024Q4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04.28亿元(+1.94%),实现归母净利润9.50亿元(+46.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79亿元(+50.88%)。利润业绩略超预期。 工业板块24年实现较快增长,自研+代理开始形成创新品种商业化梯队。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含CSO业务)138.11亿元,同比增长13.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76亿元,同比增长29.04%,净资产收益率25.33%。利拉鲁肽注射液自2023年获批以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独家商业化CAR-T产品2024年3月获批以来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独家商业化乌司奴单抗注射液已在积极挂网入院并实现批量供货,新品种逐渐形成商业化梯队。 工业微生物板块收入快速增长,未来经营趋势稳步向上:工微板块2024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43.12%。其中,特色原料药&中间体板块增长38%,xRNA板块增长20%,大健康&生物材料板块增长142%,动物保健板块增长33%。随着国内外大客户拓展取得积极成果,工微板块整体销售趋势持续向好。 医美板块海外收入下滑,国内保持收入增长与盈利提升:2024年医美板块合计营业收入达到23.26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同比下降4.94%,主要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消费需求下降的影响。1)海外医美,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9.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81%,实现EBITDA-1261万英镑。2)国内医美,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8.32%,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医美产品在研管线丰富,未来MaiLi?Extreme玻尿酸、Ellansé?伊妍仕新新型号、重组A型肉毒素等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将带来医美板块新增量。 在研管线储备丰富,仿创转型稳步推进。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外部合作和产品授权引进等方式,聚焦肿瘤、内分泌及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均已有全球首创新药上市,并形成了ADC、GLP-1、外用制剂三大特色产品矩阵。创新药管线目前已经突破80项,自研产品开始进入验收期,BD引进产品开始商业化,稳健经营之上实现仿创转型。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产品集采及医美业务受到消费环境影响,我们将2025-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由39.16/45.61亿元,调整至40.14/45.39亿元,预期2027年为50.48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17/15/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医药行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
|
|
美年健康
|
医药生物
|
2025-04-21
|
5.30
|
--
|
--
|
5.85
|
10.17% |
|
5.84
|
10.19% |
|
详细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7.02亿元,同比下降1.76%;实现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下降44.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45.52%。2024年Q4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5.61亿元,同比下降1.34%;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下降8.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3.76%。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6.62亿元,同比下降17.89%。 医疗大数据优势与AI产品科技创新力,AI营收初具规模。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02亿元,其中主营收入中结合AI技术手段取得的收入为21557.63万元,主要包括心肺联筛、眼底AI、脑睿佳等收入。公司通过提供专业健康体检服务,独具累计过亿人次的影像数据及超2亿人次的结构化健康数据,已形成国内最大规模的个人健康体检数据中心。公司通过健康体检大数据与AI技术结合,目前AI技术已经在公司产品中广泛应用,同步推出AI数智健康管理师“健康小美”,更好地满足个人与家庭的健康管理。AI智能体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服务成本,体检和检后健管极具AI商业化落地应用的丰富场景和广阔空间。 客单价稳定提升,个检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底,美年健康旗下分院总数576家,其中控股体检分院312家,参股体检分院264家。2024年度,公司共计接待2525万人次,其中控股体检分院接待1538万人次。团体客户和个人客户占收入比分别为75.9%和24.1%,个检收入占比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体检客单价672元(2024年综合客单价620.8元),客单价稳定提升。 19家体检中心参变控,增厚公司业绩。2025年4月15日,公司公告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本次发行价格为4.74元/股,本次交易完成后,美年健康上市公司将直接及间接持有衡阳美年、宁德美年、烟台美年、烟台美年福田、武汉奥亚、三明美年、肥城美年、南宁美元康、德州美年、连江美年、沂水美年、山东奥亚、厦门银城美年、郑州美健、花都美年、安徽美欣、淄博美年、吉林昌邑美年100%及安溪美年90%股权。19家体检中心在2024年的未经审计总收入约5.05亿元,净利润0.52亿元,净利率约10%。本次交易将增厚上市公司业绩,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市场地位,推动AI战略实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宏观行业环境变化与公司AI战略推广,我们将2025-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由7.03/9.99亿元调整至6.29/9.12亿元,预期2027年为11.25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33/23/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降级导致体检客单下降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盈康生命
|
医药生物
|
2025-04-04
|
10.28
|
--
|
--
|
9.85
|
-4.18% |
|
10.48
|
1.95% |
|
详细
事件: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 15.59亿元(同比+6.01%),实现归母净利润 1.15亿元(+14.92%),扣非归母净利润 0.83亿元(-19.46%); 2024Q4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3.32亿元(-9.76%),实现归母净利润 0.33亿元(+415.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07亿元(-41.23%)。 医疗服务:肿瘤特色持续深化, AI 创新应用赋能升级。 2024年公司医疗服务实现收入 11.9亿元,同比增长 3.76%;门诊达 49.7万人次,同比增长 4%,入院达 4.9万人次,同比增长 6%。截至 2024年末,公司经营及管理 10家医院及养老机构,其中 3家医院为上市公司体内运营,其余 7家为托管医院。 2024年肿瘤收入 3.8亿元, 占医疗服务收入比重达 31.9%。四川友谊医院实现收入 5.8亿元,其中肿瘤收入占比25.6%;苏州广慈医院实现收入 5.3亿元,其中肿瘤收入占比 37%。公司肿瘤专科不断增强, AI+医疗升级打造医疗新生态。 医疗器械:推动高端产品国产化,海外突破多个空白市场。 2024年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实现收入 3.7亿元,同比提升 14.05%。得益于医疗器械海外渠道拓展,外销收入同比增长 22.22%,在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多个市场空白国家实现突破;同时医疗器械收入场景化发展,经销收入同比增长 26.32%。 收购长沙珂信肿瘤医院 51%股权,医院业务版图稳定扩张。 2025年 3月 31日,公司公告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长沙珂信肿瘤医院 51%股权,本次交易总金额为 3.57亿元。 长沙珂信肿瘤医院于 2015年 9月正式开业,是一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一期编制床位 420张,开设 3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 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长沙珂信肿瘤医院营业收入分别为 2.6/2.7亿元,净利润为 3293/3343万元,保持良好增长趋势。 公司医院板块综合实力再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当前行业环境仍然较为严峻,公司旗下医院正在消化政策影响、 及收并购项目的摊销费用等,我们将公司 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从 1.92/2.32亿元下调至 1.16/1.74亿元,预计2027年为 2.15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 PE 分别为 67/45/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医院盈利爬坡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上海医药
|
医药生物
|
2025-04-02
|
18.60
|
--
|
--
|
19.10
|
2.69% |
|
19.10
|
2.69%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业绩报告,全年实现营收 2752.51亿元( +5.75%,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 45.53亿元( +20.82%);扣非归母净利润 40.65亿元( +13.04%)。 2024Q4单季度实现营收 656.22亿元( +4.52%);归母净利润 4.98亿元, 2023Q4为-0.2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 3.79亿元( +29.74%)。 商业板块:基本盘稳健发展, CSO 业务实现战略性突破。 在完成南北整合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拓展医药商业网络布局, 完善全国 25个省市的纯销网络覆盖, 2024年,医药商业完成销售收入 2515.20亿元( +7.47%)。此外, 公司 CSO 服务业务规模已处于行业前列。 2024年公司 CSO 业务服务规模达 80亿元,同比增幅 177%。 CSO 合约产品数量达 65个,与诸多跨国药企建立合作。 工业板块:加强工商联动、产销协同,营销模式加快转型。 2024年, 公司工业板块实现收入 237.3亿元( -9.6%),实现净利润 21.9亿元( +3.95%),全年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 44个,其中过 10亿产品数量2个, 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 137.32亿元( +1.43%),覆盖免疫、精神神经、肿瘤、心血管、消化代谢及抗感染等领域。 持续优化产品管线布局,看好创新药商业化兑现。 截至 2024年底,公司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 54项,其中创新药 40项(含美国临床 II 期 1项),改良型新药 14项。 在罕见病领域,截至 2024年底公司已有 51个在产品种,覆盖 67个适应症。其中,上药睿尔重点产品 SRD4610(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已完成国内Ⅱ期临床试验,提交 III 期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美国 FDA孤儿药认定( ODD)。 此外,公司通过整合分散资源,构建大 BD 工作体系, 为后续加快项目引进奠定良好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管线布局, 研发力度加大,我们将公司 25-26年归母净利润由 56.32/63.49亿元下调至 50.12/56.49亿元, 新增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 63.25亿元, 对应 PE 为 14/12/11倍;看好公司 CSO 及工业板块持续放量,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