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7.69%
(--)

旗下研究员(前十):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9-10 14.43 -- -- 14.14 -2.01% -- 14.14 -2.01%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38亿元, 同比下降47.57%; 归母净利润4.93亿元, 同比下降41.84%; 扣非归母净利润5.34亿元, 同比下降24.76%; 实现整体毛利率21.26%,较2023年上升了0.27Pct, 较2023H1上升了3.60Pct。 事件点评: 负极材料量增价减利升, 全球化战略布局稳步推进。 2024H1, 公司实现负极收入51.79亿元, 出货量超过20万吨, 同比增长18.96%, 产品均价在2.50万元/吨左右, 较2023年产品均价下降超20%; 负极材料毛利率为26.17%, 较2023H1增加了4.99Pct。 负极材料毛利率改善主要系公司持续推动降本提效、 精益管理; 公司云南贝特瑞石墨化产线、 山西瑞君石墨化产线正式投产, 公司石墨化自有率提升至50%。 截至6月底, 公司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49.5万吨/年, 8月初, 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已投产。 对内, 公司已形成了覆盖华南、 华东、 华北、 中西部地区等境内主要新能源产业集群区域的产能布局。 对外, 公司将积极推进印尼二期、 摩洛哥正负极材料项目等海外基地建设, 完善海外布局。 海外客户需求不及预期, 正极材料业绩承压。 2024H1, 公司实现正极收入15.87亿元, 出货量超过9000吨, 同比下降50.30%, 毛利率为5.98%, 较2023H1下降了2.56Pct, 主要系海外客户需求放缓。 目前,公司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3万吨/年, 公司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已于今年4月开工, 未来随着公司海外客户的持续开拓放量, 公司正极材料出货有望实现增长。 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 公司硅基负极材料早已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也是业内为数不多具备产业化能力的负极厂家。 2024年上半年, 公司硅基负极材料市占率在 70%左右, 出货量持续行业领先。 此 外, 公司低成本快充石墨成功导入重要客户, 长循环硅碳材料实现批量发货, 已开发出多款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 其中低成本、 高离子电导率的 LATP(磷酸钛铝锂)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实现吨级出货。 投资建议: 我们下调业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6/13.33/16.83亿元(前次预测值为 18.83/22.73/26.49亿元) , EPS分别为 1.02/1.19/1.51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4.74/12.56/9.96倍。 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负极龙头企业, 全球化战略布局稳步推进, 有望受益于海外市场, 因此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产品技术更新的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9-10 12.85 -- -- 13.90 8.17% -- 13.90 8.17%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16亿元,同比+6.32%;实现归母净利润14.60亿元,同比-25.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27亿元,同比-9.33%;实现销售毛利率16.68%,较2023H1减少了0.54Pct;实现销售净利率6.81%,较2023H1减少了3.25%。 事件点评:Q2环比盈利能力提升,期间费用率有所增长但总体维持稳定。 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74亿元,同比+11.00%/环比+59.83%;实现归母净利润8.24亿元,环比+29.50%;实现扣非净利润8.32亿元,环比+67.80%。期间费用方面,2024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9.09%,较2023年年末增长了0.62Pct,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5%/1.66%/4.55%/0.13%,较2023年年末变化幅度分别为+0.17/-0.02/+0.34/+0.13Pct,期间费用维持在合理区间。 稳固通信电网领域龙头地位,顺应AI算力通信发展要求。在通信网络领域,公司宽带产品在中国移动2024年-2025年光缆分纤箱采购项目、2024年-2025年跳纤产品集中采购项目、2024年-2026年基站用交流配电箱产品集中采购及中国铁塔2024年配套综合柜采购项目中位居第一,此外公司深耕固网接入,无线系统以及算力中心等板块,参与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算力头部企业境外项目建设并取得突破;数据中心互联领域,公司推出的低功耗400GDR4硅光模块,具有高传输速率、低功耗、小尺寸等优点,将大幅提升互联效率和性能。 282亿在手订单充沛,多业务条线发展动力十足。截至2024年8月27日,公司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282亿元,其中海洋系列约123亿元,电网建设约131亿元,新能源约28亿元。海洋板块:公司圆满交付我国首个330kV主送出海缆的阳江青洲六海电项目,且国际市场持续取得新进展,相继中标中东电力总承包项目、中东和亚洲中压油气大长度供货项目、多个欧洲地区高、中压电力互联项目等,2024H1公司累计在执行订单达到历史最高值,为未来海外海洋业务收入增长奠定基础;新能源板块:光伏业务上公司高标准完成国电投(江苏)利港、国电投(江苏)海力等光伏项目,同时承接华能滁州、华能靖江及华润双甸光伏项目的工程EPC等,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规模合计超800MW;储能业务上公司积极向国际市场迈进,公司大储产品线ENERGRID3.0储能大舱启动德国电信储能项目生产执行,并持续布局通信后备电源市场,突破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南非等新市场。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66/43.07/48.86亿元(前次预测为36.10/43.14/49.17亿元),EPS分别为1.04/1.26/1.4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64/10.47/9.23倍。考虑到公司为国内海缆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下半年海风招标建设加速,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鼎胜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9-06 8.87 -- -- 9.07 2.25% -- 9.07 2.25%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84亿元,同比增加24.57%;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47.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2.52%;实现整体毛利率9.88%,较2023H1下降了3.42Pct;实现整体净利率1.6%,较2023H1下降了2.20Pct。 事件点评:国内锂电需求增速放缓,加工费压降导致公司利润短期承压。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调研数据,2023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940GWh,同比增长25%,其中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30GWh,同比增长31.4%。2024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459GWh,同比增长21%。国内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行业需求增速有所放缓,电池箔作为锂电池正极集电体的重要材料需求增量受限,叠加行业内电池箔加工费下滑影响,公司2024上半年盈利承压,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2.52%。 公司期间费用保持合理区间。2024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6.60%,较2023H1下降了1.08Pct;其中销售费用为0.90亿元,同比下降12.60%;管理费用为1.35亿元,同比增加36.10%,主要系SLIM铝业自2023年下半年并表,去年同期数未合并该公司;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H1研发费用为5.12亿,同比增加5.76%。2024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78%/1.17%/4.46%/0.19%,较2023H1分别变化-0.33/+0.10/-0.79/-0.06Pct,公司整体降本增效成果明显。 海外产能逐步释放,有望率先供给下游主流电池厂。海外市场电动化率低,长期空间广阔,国内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积极出海建厂抢占海外市场,公司在意大利、泰国具有铝箔工厂,宁德时代在欧洲拥有德国14GWh和匈牙利100GWh产能规划。公司是国内率先完成海外布局的铝箔企业,有望率先供给其欧洲114GWh产能,此外公司与比亚迪、LG等龙头合作紧密,有望充分受益海外市场高增长,提升海外乃至全球市占率。 投资建议:我们下调业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6/6.32/7.61亿元(前次预测为5.94/6.93/8.41亿元),EPS分别为0.57/0.71/0.8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74/12.61/10.48倍。考虑到公司为电池铝箔龙头,产能逐步释放有望受益海外需求高增长,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加工费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普蕊斯 医药生物 2024-09-04 24.31 -- -- 27.10 11.48% -- 27.10 11.48%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94亿元, 同比增长13.16%;归母净利润0.55亿元, 同比下滑11.3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8亿元, 同比下滑2.81%。 事件点评: 毛利率环比回升, 政府补助影响利润端表现。 今年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亿元, 同比增长13.16%, 归母净利润0.55亿元, 同比下滑11.33%, 主要系上半年政府补助为32万元, 同比减少1032万元。 今年上半年, 公司毛利率为26.40%, 较2023年下滑4.01个百分点, 较2024Q1提升1.07个百分点。 费用率方面, 今年上半年, 公司管理、 销售、 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56%/1.00%/4.25%/-0.49%, 较为稳定。 新签订单环比显著改善。 今年上半年, 公司新签不含税合同金额 4.29亿元, 同比下滑 31.89%, 主要是由于生物医药行业受到结构性和周期性变化导致供给端和需求端产生影响, 同时行业内竞争加剧, 订单价格有所下降, 公司为实现长期可持续盈利发展目标对部分盈利指标不达标的订单进行了取舍所致。 今年二季度, 订单市场需求逐步回暖, 新签订单金额环比增加 112.14%。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 公司存量不含税合同金额为 18.25亿元, 同比增长 4.07%。 投资建议: 考虑公司当前毛利率较2023年有所下滑且政府补助的可持续性具有不确定性, 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前值1.62)/1.68(前值1.95) /2.03(前值2.23) 亿元, EPS分别为2.26(前值2.65)/2.74(前值3.18) /3.32(前值3.64) 元, 当前股价对应PE为11/9/8倍。 考虑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SMO企业, 覆盖临床机构范围广, 营收持续扩张, 新增订单金额环比显著增长, 将受益于SMO在医药临床研发中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以及SMO行业集中度提升, 我们维持其“买入”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人员流失风险; 新增合同金额增长不及预期; 临床试验服务面临诉讼或纠纷风险; 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业务资质风险。
诺诚健华 医药生物 2024-08-23 9.74 -- -- 12.00 23.20% -- 12.00 23.20%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20亿元,同比增长11.17%;其中,产品销售收入4.1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29.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3亿元。 事件点评:奥布替尼收入持续上涨,Q2同比增速近50%。2024年上半年,公司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实现强劲增长,销售额为4.17亿元,同比增长30.02%,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48.81%。奥布替尼销售强劲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三个获批适应症均纳入最新国家医保目录且价格保持不变;奥布替尼为全国首个且唯一获批MZL适应症的BTK抑制剂、获得2024年CSCO指南一级推荐;公司商业化能力显著增强。 公司亏损收窄,毛利率提升近6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同比缩窄37.6%,减少至2.7亿元,主要因为奥布替尼销售收入增加、销售费用使用效率提升及股权激励支付减少带来的销售费用减少,以及汇兑损失减少的结果。今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85.67%,同比提升5.82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奥布替尼收入的上涨及收入组合变化。 血液瘤领域:加速推进奥布替尼一线适应症开发,Tafasitamab预计明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奥布替尼一线适应症的注册临床试验和新药上市申请,包括CLL/SLL、MCL、DLBCL。同时,奥布替尼联合公司自主研发的BCL-2抑制剂ICP-248一线治疗CLL/SLL的II期临床试验今年5月启动临床,目前已完成患者入组。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DLBCL的新药上市申请今年6月在中国获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预计明年上半年上市。Tafasitamab治疗方案已在香港获批上市,并在海南博鳌和粤港澳大湾区获批使用并分别在两地先行区的医院开出首方。 自免领域::尼奥布替尼ITP临床三期入组过半,ICP-332已启动AD三期临床。奥布替尼治疗ITP已获得概念验证,III期注册临床患者入组已过半。成人ITP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约2-10人,只有约70%的患者对一线治疗有反应,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或复发,奥布替尼有望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奥布替尼治疗ITP的II期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4月发表在《美国血液学杂志》。奥布替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IIa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效果,研究显示SLE反应指数-4(SRI-4)呈剂量依赖性的改善趋势,同时观察到尿蛋白呈下降趋势。奥布替尼是全球首个SLE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疗效的BTK抑制剂,其IIb期试验持续推进中,目前患者入组接近完成。ICP-332在中国开展的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II期临床研究达到多个有效性终点,对比治疗AD患者的不同类别/MoA的疗法显示了更好的疗效(非头对头比较);每天一次80毫克和每天一次120毫克两个治疗组(治疗四周)EASI90(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较基线改善≥90%)和瘙痒NRS评分较基线改善≥4分(NRS≥4)应答率较安慰剂组分别改善40%和56%,该数据均优于竞品;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启动ICP-332治疗AD的III期临床试验,并将提交针对第二个适应症白癜风的II/III期IND申请;同时,ICP-332在美国已启动临床试验。 :实体瘤领域:Zurletrectinib已进入新药上市申请准备阶段((pre-NDA))。Zurletrectinib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代TRK抑制剂,目前正加速推进其在中国的注册临床试验,已进入新药上市申请准备阶段(pre-NDA)。Zurletrectinib展示了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证明可以克服第一代TRK抑制剂的耐药性,为接受第一代TRK抑制剂后耐药的患者带来希望。Zurletrectinib研究已覆盖NTRK基因融合阳性成人、青少年(12周岁到18周岁)和儿童患者(2周岁到12周岁),在青少年和儿童患者均已观察到疗效。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收入分别为9.76/13.98/18.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4/-5.98/-4.33亿元。考虑公司奥布替尼多项血液瘤适应症获批上市、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在即,当前销售表现强劲;Tafasitamab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有望明年开始贡献业绩,自免管线推进顺利,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人才流失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医保政策风险。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4-08-21 30.54 -- -- 30.65 0.36%
30.65 0.3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9.65亿元,同比增长2.84%; 归母净利润16.96亿元, 同比增长18.29%; 扣非归母净利润16.25亿元, 同比增长13.85%。 其中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54亿元, 同比增长2.76%; 归母净利润 8.34亿元, 同比增长 22.85%; 扣非归母净利润7.87亿元, 同比增长17.46%。 如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参控股研发机构等损益影响,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8.02亿元, 相比2023年上半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26.26%。 事件点评: 业绩稳健增长, 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9.65亿元, 同比增长2.8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25亿元, 同比增长13.85%, 综合毛利率32.70%, 较2023年增加0.4个百分点, 综合净利率8.05%, 较去年提升1.04个百分点。 分板块看, 医药商业、 医药工业、医美、 工业微生物的营收分别为135.52/66.98/13.48/2.85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0.58/10.63/10.14/27.43%。 公司计划将进行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 现金分红总额6.14亿元。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2次, 累计分红金额66.28亿元, 为股东带来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 多个创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 迎来收获期。 2024年上半年公司医药工业研发投入(不含股权投资) 11.10亿元, 同比增长 10.34%, 其中直接研发支出 7.61亿元, 同比增长 14.04%, 直接研发支出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为 11.58%。 公司目前医药在研项目合计 129个, 其中创新产品及生物类似药项目 86个。继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 ARCALYST?(注射用利纳西普) 、 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ELAHERE?) 的上市申请获NMPA 受理后, 公司 1类新药迈华替尼片一线 EGFR 敏感突变的上市申请于今年 5月获得受理。 自主研发方面, 公司具有全球创新水平的口服小分子 GLP-1受体激动剂 HDM1002, 预计于今年 Q4获得二期临床顶线结果; GLP-1/GIP 双靶点创新药 HDM1005预计于今年 Q4获得 Ia 期、Ib 期临床试验的顶线结果,并计划于 2025年初启动 II 期临床试验。 首个自研的 ADC 创新药 HDM2005,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已于 2024年 8月完成该产品的中国临床首例受试者入组; 首个全自研的HPK-1PROTAC(造血祖激酶 1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 药物 HDM2006,中国 IND 申请于今年 8月获得受理, 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 公司自主研发特色创新靶点的 ADC 项目 HDM2020和 HDM2012已完成 PCC 确认, 进入 IND 研发阶段, 预计 2025年递交中国和美国的 IND 申请。 BD 合作项目顺利推进。 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市场推广顺利, 截至今年 7月 31日,接受该产品使用培训和通过认证的医疗机构已达 129家。 今年 7月, 公司获得澳宗生物的 TTYP01片(依达拉奉片) 所有适应症在大中华区独家许可, 作为全球唯一依达拉奉口服片剂, 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适应症已完成国内临床Ⅲ期研究, 预计今年 Q4提交 NDA。 今年 7月从荃信生物获得 QX005N 大中华区权益, 作为 IL-4Ra 靶点的创新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其在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及结节性痒疹的两项适应症的国内三期临床试验均在入组中。 今年 8月引进的艺妙神州靶向 CD19自体 CAR-T 候选产品正在国内开展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和急性 B 淋巴细胞白血病三个适应症的临床研究,预计今年 Q4提交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适应症的 BLA。 医美板块表现良好。 医美板块营收为 13.48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 , 同比增长 10.14%, 整体盈利能力及对公司整体净利润贡献度持续稳步提升。 全资子公司英国 Sinclair 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及 EBD 业务阶段性需求波动影响, 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 5.70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 14.81%, 实现 EBITDA531.80万英镑。 欣可丽美学上半年实现营收 6.18亿元, 同比增长 19.78%, 对公司整体业绩增长持续带来重要贡献。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拥有“无创+微创” 医美领域高端产品 40款, 其中已上市 26款, 产品组合覆盖肉毒毒素、 面部和身体注射填充剂、 能量源类皮肤管理、 身体塑形等非手术类主流医美领域, 已形成综合化产品集群, 产品数量和覆盖领域均居行业前列, 行业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公司医美业务国内拥有 300多人的专业化市场推广团队, 已搭 建起全球化医美营销网络, 目前产品销售已覆盖全球 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6/38.16/45.15亿元,EPS分别为1.83/2.18/2.57元, 当前股价对应PE为17/14/12倍。 考虑公司医药工业重回增长趋势, 创新药领域多个产品申报上市, 年内有望获批迎来收获期, 自研能力逐步体现, 医美业务表现良好, 我们维持其“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医药政策风险, 新药研发、 上市进度不及预期, 产品降价风险。
贝达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8-08 35.93 -- -- 36.98 2.92%
40.73 13.3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01亿元,同比增长14.22%;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51.00%;扣非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44.9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22亿元,同比增长44.77%。 事件点评:利润端保持快速增长,运营效率持续提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约为2023全年的83%,同比增长144.98%,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公司注重投入产出效率,重视研发项目质量,通过预算管理、招投标管理、费用考核、系统控制等机制,合理管理期间费用开支,稳步实现降本增效。2024年上半年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从77.14%降低到67.25%,下降9.89个百分点。 贝美纳、赛美纳市场增速明显。公司持续挖掘贝美纳未来临床应用潜力,不断积累临床研究结果,在一线、二线适应症均被纳入医保后,产品可及性大幅提高,学术引领及市场推广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市场覆盖增速明显。贝美纳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三期进展顺利,美国上市申请已于今年3月获得FDA正式受理,未来产品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赛美纳一二线适应症于去年获批后得到多个权威指南的I级推荐,在PFS数据方面的良好表现显示了临床治疗上的差异化能力,二线适应症纳入医保后赛美纳加快放量;其术后辅助适应症以及和MCLA-129联用的临床试验也在顺利推进中。 在研管线持续推进,自主研发的CDK4/6抑制剂NDA获NMPA受理。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38,185.33万元,持续的研发投入陆续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公司管线成长。公司自主研发的CDK4/6抑制剂BPI-16350项目“联合氟维司群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HR+/HER2-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受试者”取得Ⅲ期临床研究报告,上市许可申请于2024年5月获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01亿元,同比增长14.22%;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51.00%;扣非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44.9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22亿元,同比增长44.77%。 事件点评:利润端保持快速增长,运营效率持续提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约为2023全年的83%,同比增长144.98%,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公司注重投入产出效率,重视研发项目质量,通过预算管理、招投标管理、费用考核、系统控制等机制,合理管理期间费用开支,稳步实现降本增效。2024年上半年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从77.14%降低到67.25%,下降9.89个百分点。 贝美纳、赛美纳市场增速明显。公司持续挖掘贝美纳未来临床应用潜力,不断积累临床研究结果,在一线、二线适应症均被纳入医保后,产品可及性大幅提高,学术引领及市场推广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市场覆盖增速明显。贝美纳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三期进展顺利,美国上市申请已于今年3月获得FDA正式受理,未来产品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赛美纳一二线适应症于去年获批后得到多个权威指南的I级推荐,在PFS数据方面的良好表现显示了临床治疗上的差异化能力,二线适应症纳入医保后赛美纳加快放量;其术后辅助适应症以及和MCLA-129联用的临床试验也在顺利推进中。 在研管线持续推进,自主研发的CDK4/6抑制剂NDA获NMPA受理。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38,185.33万元,持续的研发投入陆续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公司管线成长。公司自主研发的CDK4/6抑制剂BPI-16350项目“联合氟维司群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HR+/HER2-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受试者”取得Ⅲ期临床研究报告,上市许可申请于2024年5月获
诺诚健华 医药生物 2024-07-05 8.83 -- -- 9.47 7.25%
12.00 35.90% -- 详细
主要观点:聚焦恶性肿瘤和自免领域,开发同类最佳或同类首创药物。公司是一家以卓越的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驱动力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已构建了从源头创新、临床开发、生产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平台,产品布局聚焦于血液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存在巨大未满足医疗需求和广阔市场空间的领域,覆盖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及双特异性抗体。公司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已在中国和新加坡获批上市,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和临床诊疗指南;核心产品Tafasitamab治疗方案已在香港获批上市,国内上市申请已于近期获NMPA受理;13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在中国和全球各地区推进多项临床研究。奥布替尼商业化持续推进,新适应症有望年内提交NDA。奥布替尼是一款潜在同类最佳的高选择性、共价不可逆的口服BTKi;基于它特殊分子结构,其相较于其他已上市BTKi具有更精准的BTK激酶选择性。奥布替尼已获批三项适应症,其中r/rCLL/SLL和r/rMCL于2020年附条件获批上市,r/rMZL适应症于2023年附条件获批上市、为国 内首个且唯一获批的BTKi;1LCLL/SLL(中国)和r/rMCL(美国)预计今年三季度提交NDA;另有多项适应症处于临床三期阶段。除此之外,奥布替尼和ICP-248联用于1LSLL/SLL患者的IND在今年获CDE批准开展。 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国内BLA获正式受理,明年有望贡献业绩增量。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疗法已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获批上市,国内上市申请已获NMPA正式受理。在患者可及性方面,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疗法已作为临床急需药品获批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及大湾区为符合条件的DLBCL患者使用,且被多个省市纳入境外特殊药品商保目录。此外,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的疗法于2022年首次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并作为II级推荐。Tafasitamab竞品数量较少,且相比大 部分竞品具有进度领先优势和治疗费用优势奥布替尼具有治疗B细胞信号通路异常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奥布替尼用于治疗ITP在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优异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所有患者中36.4%(33名患者中的12名)达到主要终点,50mg组患者40%达到主要终点(15名患者中的6名);在12名达到主要终点的患者中,83.3%(12名患者中的10名)的患者实现了持久缓解(14-24周期间6次就诊中至少有4次血小板计数≥50×109/L);22名对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敏感的患者中:50mg组,75.0%达到主要终点(8名患者中的6名);该适应症的III期注册临床试验目前正在中国顺利推进中。此外,奥布替尼针对SLE的IIa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3月取得积极结果,可能成为潜在治疗SLE的first-in-classBTKi,并已在中国启动IIb期临床试验,其口服给药相比常用的SLE注射剂药物具有明显的优势。 NTRK突变为多癌种致病因素,公司研发策略关注儿科人群。公司的产品Zurletrectinib(ICP-723)是第二代泛TRKi,可克服第一代TRKi生的耐药性,用于治疗未接受过TRKi治疗,以及对第一代TRKi产生耐药的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 Zurletrectinib目前已在中国大陆地区启动针对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晚期实体瘤的成人和青少年(12岁+)患者的I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针对儿童患者(2周岁到12周岁)新剂型的IND申请已于2023年7月获CDE批准。公司预计2024年末或2025年初在中国大陆递交NDA。截至目前已观察到80%-90%的ORR。 投资建议:我们对现有已上市产品奥布替尼(三个获批适应症)和预估2026年以前能上市的产品或适应症(Tafasitamab、Zurletrectinib、奥布替尼国内1LCLL/SLL和美国r/rMCL)做NPV估值,假设无风险利率Rf为2.27%(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市场预期投资回报率Rm为8%,所得税率为15%,永续增长率为1%,计算得出WACC为6.54%,通过DCF模型测算出公司总股权价值为235亿元人民币。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收入分别为9.76/13.98/18.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4/-5.98/-4.33亿元。考虑公司奥布替尼多项血液瘤适应症获批上市、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在即,销售放量可期;Tafasitamab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有望明年开始贡献业绩,自免管线推进顺利,公司总股权价值大于当前市值,我们首次给予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人才流失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医保政策风险。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7-02 15.63 -- -- 15.82 1.22%
15.82 1.22% -- 详细
主要观点: 中天科技以光纤通信为起点, 形成光通信、 智能电网、 新能源、 海洋装备、 新材料等多元化产业格局。 电力传输和光通信及网络业务作为公司传统主营业务, 始终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据较高比例, 2023年,电力传输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 37.15%, 光通信及网络业务占 20.22%。 海洋系列及新能源材料业务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营业收入逐年攀升, 2019-2022年海洋系列 CAGR 为 17.02%, 2023年由于海风装机进度缓慢影响, 海洋业务营收同比-48.93%; 2019-2023年新能源产品CAGR 为 52.70%, 有望持续高增长; 公司于 2023年完全剥离商品贸易业务。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调整导致毛利率出现波动。 公司近年营业收入稳中有升, 2023年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实现营收 450.65亿元, 同比增长 11.91%; 2024年 Q1营收为 82.42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公司盈利能力较为稳定, 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14亿元、 31.17亿元, 2021年归母净利润下滑系高端通信业务计提减值准备。 公司近年综合毛利率稳中有升, 海洋领域毛利率波动较大, 电力传输和光通信领域的毛利率相对稳定。 公司 2023年综合毛利率为16.22%, 其中海洋系列毛利率为 26.65%, 光通信及网络和新能源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27.12%和 11.35%, 电力传输板块毛利率较为稳定为14.97%, 铜产品毛利率同比降低 1.47Pct 至 3.26%。 我们预计 2024-2026年中国海缆市场规模分别为 130.0/162.5/162.5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81.0%/25.0%/0.0%。 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实现历史第二高新增装机规模, 中国已连续六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全球第一。 海缆制造位于海风产业链中游, 约占海风总投资额 8%左右。 国内海缆头部竞争格局稳定, 海缆产品和技术的高要求叠加区域化产能布局高筑行业壁垒, 造就海缆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 海风未来行业趋势 走向深远海, 柔直输电、 漂浮式风电未来可期。 海洋板块: 公司持续突破海外市场, 海缆在手订单充足。 公司深耕海缆业务多年, 研发和技术能力持续领先; 码头资源优势突出, 在江苏、 广东、 山东地区布局生产基地, 利用地域优势拓展码头资源和海风市场; 拥有完备的海缆敷设及风机吊装团队, 形成海工、 海缆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具备丰富的海缆敷设、 风机安装施工项目经验; 公司客户资源丰富, 已成为国内头部电力系统及能源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并持续获得海外客户大单, 进一步拓展海缆市场国际地位, 截至 2024年 3月 31日, 公司海洋系列在手订单约 115亿元; 公司海洋板块(海缆+海工业务) 营收在行业内持续领先, 毛利率受海工板块影响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随着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及深远海业务领域, 海洋板块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光通信板块: 光纤光缆市场竞争高度集中, 从需求端看, 5G、 光纤入户、 千兆光网、 “东数西算” 工程带动新一波需求; 从供给端来看,经历前期缩量后, 伴随着需求回升光纤光缆产量逐渐增加, 二者相互作用有望拉动光纤光缆价格在 2023-2024年触底回升。 公司具备“预制棒-光纤-光缆” 一体化能力; 公司光通信业务营收及毛利率自 2021年起逐步回升, 2023年实现营收 91.14亿元, 毛利率修复至 27.12%,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紧跟运营商需求及投资节奏, 集采份额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新能源板块: 公司光储氢协调发展, 驱动新能源快速成长。 在光伏领域, 公司具备资源开发-总包服务-电站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截至 2023年末, 公司持有光伏电站 61个, 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为 390.26MW 和 4.24亿千瓦时。 在储能领域, 公司形成“料-芯-组-舱-站” 全产业链式一体化产品供应与服务, 覆盖电网发、 输、 配、 用等全环节, 可实现电网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 95%以上,用户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 99%以上。 公司项目中标成果亮眼, 全球储能系统出货第六名, 公司紧抓海外储能需求上升契机,积极布局海外电力储能市场。 公司深耕通信储能领域, 与中国移动、 中国铁塔等代表性客户深度合作。 在氢能领域, 公司利用本土化优势深度布局, 积极推进加氢、 制氢设备产业化。 电力传输板块: 公司具备输配电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积极参与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建设。 2023年, 普通导线、 特种导线、 OPGW、 ADSS等主营拳头产品在全国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公司加码技术研发, 丰富产品矩阵, 瞄准特高压、 中高压电网产品向高端化、 配网产品向智能化的目标发展, 服务我国电网数字化、 智能化建设。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6.10/43.14/49.17亿元 , EPS 分 别 为 1.06/1.26/1.44元 , 当 前 股 价 对 应 PE 分 别 为14.35/12.01/10.54倍。 考虑到公司作为海缆及光纤光缆行业头部企业,目前已形成光通信、 智能电网、 新能源、 海洋装备、 新材料等多元化产业格局, 光通信及电网业务稳健, 海洋及新能源业务快速增长, 未来随着海风项目顺利开展, 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及深远海业务, 公司业绩有望稳健增长, 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其“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政策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三一重能 机械行业 2024-06-07 27.35 -- -- 28.72 5.01%
28.72 5.01%
详细
以风机业务为核心,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业绩承压。公司主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和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以及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业务。2018-2023年,公司营收逐年上涨,从10.35亿元增长至149.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0.56%,同时公司扣非净利润也由-2.25亿元增长至16.23亿元。2020年,公司紧抓抢装潮机遇,营收同比增长528.57%,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由负转正,达13.22亿元。2022年至今,抢装潮退坡,国内风机市场进入平价化时代,整机厂商竞争加剧,风机价格下滑压缩公司盈利空间。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39亿元,同比增长21.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23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放缓但仍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24Q1,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叠加行业传统淡季影响,实现营业收入17.28亿元,同比增长10.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下降41.73%。 全球风机装机量持续高增,GWEC预计2023-2028年CAGR达9.4%,国内各省市十四五规划新增风电装机量约350GW。考虑到“俄乌战争”加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美国IRA法案、中国“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对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结构占比达到80%、各国积极开发海上风电及新兴市场的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GWEC预计2024-2028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791GW,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58GW;预计2024-2025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每年预计将不低于75GW;到2030年,年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超过200GW。 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优势显著,多举措降本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基础上,公司通过产品协同设计、自产核心零部件、采用箱变上置方案、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实现产品技术领先。2017-2023年,公司研发支出从1.14亿元增加至8.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0.37%,研发费用率基本维持在5%以上,且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产品采用双馈技术路线,大兆瓦风机产品型谱持续完善。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创新,产品轻量化优势显著,多举措不断提升产品智能化以及可靠性,增加产品壁垒。 客户结构稳定性持续巩固,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已进入主要知名国央企、地方能源企业的供应商目录,重点大客户实现突破,区域客户成绩斐然,销售容量、在手订单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对外销售容量为7.24GW;公司新增订单为14.1GW,创历史新高,实现爆发增长。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手订单为15.89GW。根据CWEA统计数据,公司2023年新增吊装容量为7.41GW,同比增长64%,在国内风电市场的占有率为9.30%,较去年提升0.2Pct。从新增装机口径看,2023年公司在全球整机厂商中排名提升至第七位,在国内风电整机商的排名已跃升至第5位,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坚持“滚动开发”,公司新能源电站业务持续成长。2023年,公司合计对外转让7个风电项目,项目容量合计609.9MW;截至2023年底,公司存量风力发电站容量为247.6MW,在建风场容量为2.4GW;2024Q1,公司并网约100MW、出售1个风场约100MW;截至2024年5月,公司在建风场超2GW,预计2024年新开工、并网的风场超1GW。 “双海”战略有望成为新增长点。海风方面,公司海上风电机组样机已发布,积极推进项目投标力争实现订单突破。2023年3月,公司首台海上10MW级风机产品在山东东营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下线;2023年10月,公司在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发布13MW/16MW海上风机产品,形成了8.5MW-16MW全系列海上风机产品。海外布局方面,2022年,公司在海外市场取得订单突破;2023年,公司在海外收入上取得突破,实现海外收入3.1亿元,实现对中亚、南亚地区风电设备出海,海外销售毛利率为22.07%,高于国内5.25Pct。2023-2024年,公司在海外市场以渠道布局和品牌推广为主,力争获得更多的订单,为公司2025及2026年海外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长期目标来看,公司计划将海外业务做成仅次于国内陆上对公司收入第二大贡献的业务单元,努力打造全球化公司的品牌形象。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97/25.89/27.30亿元,EPS分别为1.99/2.15/2.2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97/12.93/12.26倍。考虑到公司风电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及成本优势显著,盈利能力行业领先,新能源电站业务持续成长,叠加在海上风电及海外市场的积极拓展,看好公司业绩未来增长空间公司,稳固市场地位,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人员及关键技术流失风险;产品质量的风险;毛利率波动的风险;客户集中度偏高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宏观环境的风险;风电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
鼎胜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4-26 10.30 -- -- 12.68 20.53%
12.41 20.4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90.64亿元,同比下降11.76%;实现归母净利润5.35亿元,同比下降61.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0亿元,同比下降66.60%;实现整体毛利率11.08%,较2022年下降5.10Pct。 事件点评:受海外包装箔需求影响,公司全年业绩承压。2023年,公司铝箔产品销售63.26万吨,实现收入为154.88亿元,同比下滑16.23%,毛利率为12.91%,较2022年下降了4.76Pct;铝板带销售10.70万吨,实现收入为21.77亿元,同比增长8.22%,毛利率为3.30%,较2022年降低了4.29Pct。其中,公司铝箔产品收入及盈利能力下滑主要系海外市场包装箔需求量下滑以及海外基地建设仍处于爬坡阶段,随着海外基地逐步投产以及海外需求逐步复苏,包装箔业务有望得到修复。 公司期间费用稳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有所下滑。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为13.52亿元,较2022年同比减少12.04%,期间费用率为7.08%,较2022年减少了0.03Pct,整体维持稳定。2023年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3亿元,较2022年下滑37.82%。 连续三年市占率国内第一,规模优势突出。2021-2023年,公司铝箔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第一,其中,电池箔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第一。公司凭借规模优势,一方面降低了产品的单位固定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规模扩张过程中,积累经验,通过内向挖潜与技术改造,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公司的快速供应能力;同时规模优势保证了企业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抓住新产品的发展机遇,抢先占领市场。 持续完善海外市场布局,有望充分受益海外市场高增长。公司是国内率先完成海外布局的铝箔企业,分别在江苏镇江、浙江杭州、内蒙通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泰国及意大利共建设5个生产基地。公司在意大利、泰国具有铝箔工厂,宁德时代在欧洲拥有德国14GWh和匈牙利100GWh产能规划,公司有望通过海外布局率先供给其欧洲114GWh产能。此外,公司与比亚迪、LG等龙头合作紧密,有望充分受益海外市场高增长,提升海外乃至全球市占率,进一步巩固公司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考虑到电池铝箔加工费下行,我们下修公司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4/6.93/8.41亿元(2024-2025前次预测值为9.17/9.94亿元),EPS分别为0.67/0.78/0.9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75/13.50/11.12倍。考虑到公司为电池箔行业龙头,电池箔扩产速度行业领先,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加工费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24 18.76 -- -- 20.15 7.41%
20.15 7.41%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51.19亿元, 同比下降2.18%; 实现归母净利润16.54亿元, 同比下降28.42%;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80亿元, 同比下降2.59%; 实现整体毛利率17.66%,较2022年上升了1.83Pct。 事件点评: 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现金流状况改善明显。 2023年, 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17.66%, 较2022年提升了1.83Pct; 实现正极材料业务毛利率10.15%, 较2022年提升了2.46Pct; 实现负极材料业务毛利率24.36%,较2022年提升了3.85Pct。 此外, 公司通过不断升级精益管理体系, 强化存货管控, 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 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和营运能力,显著改善公司现金流状况, 实现经营现金流净额52.60亿元, 较2022年增加了55.49亿元, 公司资产负债率截至2023年末为53.21%, 较2022年下降了10.54Pct, 上述举措为公司在面对产业周期波动时提供了更强的抵御能力。 正极材料营收大幅增加, 占比首超负极材料。 2023年, 公司销售正极材料4.10万吨, 实现营收123.12亿元, 同比增长19.52%, 占总营收49.01%, 截至2023年末, 公司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3万吨/年, 常州贝特瑞2万吨高镍正极项目预计于2024年陆续建成投产。 目前, 公司已形成了覆盖华南、 华东、 华北、 中西部地区等境内主要新能源产业集群区域的产能布局, 同时积极推进印尼、 摩洛哥等海外基地建设。 2024年, 公司将打造多元化产品布局, 积极开拓新客户; 同时稳步推进摩洛哥项目建设, 构建海外供应链体系; 并积极捕捉布局锂资源、 回收业务的投资机会, 优化资源布局。 负极材料份额全球领先, 石墨化自供率持续提升。 2023年, 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实现销量 36.19万吨, 对应收入 122.96亿元, 同比下降 15.96%, 全球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约为 22%, 实现连续 14年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 截至 2023年末, 公司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 49.5万吨/年。 此外, 公司积极推进石墨化自供率的提升, 保证公司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2023年, 子公司四川瑞鞍、 山东瑞阳负极项目相继投产, 山西瑞君和云南贝特瑞石墨化产线预计于 2024年陆续建成投产。 未来, 公司将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和降本, 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推进海外布局建设,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 海外布局持续深入。 负极材料领域, 公司在印尼投资建设的年产 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 正在积极建设中; 同时, 公司规划在印尼基地建设年产 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 , 项目顺利建成后, 公司在印尼负极材料产能将达到 16万吨/年。 正极材料领域, 公司摩洛哥年产 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已于 2024年 4月开工。 此外, 在上游资源领域, 公司与澳大利亚 Evolution 就其权益下的 Chilalo 石墨矿项目的采销及下游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 进一步完善海外供应链布局。 前瞻性布局多项新型电池材料, 引领产品技术创新, 构筑公司长期竞争优势。 硅基负极领域, 公司硅碳负极材料已经开发第五代产品,比容量达到 2000mAh/g 以上, 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 比容量达到 1500mAh/g 以上。 截至 2023年末, 公司硅基负极材料产能 5000吨/年, 出货量行业领先。 钠电池领域, 公司发布了比容量可达 350mAh/g 和首次充放电效率达 90%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探钠 350” 以及比容量可达 145mAh/g 和压实密度大于 3.4g/cc 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贝钠-O3B” , 目前公司钠电正负极材料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 实现吨级以上订单, 具备了量产供货条件。 未来, 公司力求打开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和氧化物层状结构正极材料的广阔市场, 加速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应用, 同时加快推进高容量产品量产进度, 通过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此外, 公司在氢燃料电池以及固态电池领域均实现技术突破。投资建议: 我们下调业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83/22.73/26.49亿元(2024-2025前次预测值为 27.55/33.63亿元) ,EPS 分别为 1.69/2.04/2.37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1.47/9.50/8.15倍。 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负极龙头企业,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业务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 因此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产品技术更新的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4-04-22 30.78 -- -- 34.05 10.62%
34.05 10.62%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06.24亿元, 同比增长7.71%; 归母净利润28.39亿元, 同比增长13.59%; 扣非归母净利润27.37亿元, 同比增长13.55%; 如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参控股研发机构等损益影响,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31.54亿元, 相比2022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30.87%。 事件点评: 业绩稳健增长, 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06.24亿元,同比增长7.7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37亿元, 同比增长13.55%, 综合毛利率32.40%, 同比增加0.5Pct,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29亿元, 全年经营运行保持高水平。 分板块看, 医药商业、 医药工业、 医美、 工业微生物的营收分别为269.81/122.17/24.47/5.25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5.59/9.45/27.79/20.67%。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1次, 累计分红金额达到56.10亿元, 为股东带来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 持续加大医药工业研发投入, 多个创新药有望年内上市。 2023年公司医药工业研发投入(不含股权投资) 22.93亿元, 同比增长 23.67%,其中直接研发支出 16.00亿元, 同比增长 33.74%, 直接研发支出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为 13.10%; 医药在研项目共 111个, 创新产品管线已超60项, 其中 9款产品处于Ⅲ期临床或上市申报阶段。 继去年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双适应症获批上市并成功落地商业化后, 公司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 ARCALYST?(注射用利纳西普) 、 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ELAHERE?) 的上市申请均获 NMPA 受理, 有望在年内上市。 今年 3月, 公司和科济药业达成独家商业化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被 NMPA 附条件批准上市, 上市首日即开出全国首张处方, 彰显公司商业化能力, 今年有望为医药工业板块带来增量。 自主研发方面, 公司具有全球创新水平的口服小分子 GLP-1受体激动剂HDM1002中国和美国 IND 均获得批准, 临床试验顺利开展中; GLP-1/GIP 双靶点创新药 HDM1005国内 IND 也顺利获批, 已经进入临床阶段;首个自研的 ADC 创新药 HDM2005已提交 IND 并获得受理; 全自研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 首个全自研的 HPK-1PROTAC(造血祖激酶 1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 药物 HDM2006已进入 IND 研究阶段; 2024年预计将有 3款肿瘤自主创新产品获得 PCC 确认, 同时还有 2款自主研发产品申报 IND。 医美保持快速增长, 引进两款差异化肉毒素产品。 2023年公司医美业务实现收入 24.47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 , 同比增长 27.79%,其中, Sinclair 实现销售收入 14,958万英镑(约 13.0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14.49%, 是自公司收购以来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国内医美全资子公司欣可丽美学累计实现收入 10.51亿元, 同比增长 67.83%。2023年, 公司先后与韩国 ATGC 及重庆誉颜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引进 A 型肉毒毒素 ATGC-110及重组 A 型肉毒毒素 YY001两款在研创新型肉毒素产品, 进一步丰富了医美注射类产品管线。 目前,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拥有“无创+微创”医美领域高端产品 38款, 其中已上市 24款, 产品组合覆盖改善眉间纹、 面部和全身注射填充、 能量源类皮肤管理、身体塑形等非手术类主流医美领域。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6/38.16/45.15亿元,EPS分别为1.83/2.18/2.57元, 当前股价对应PE为17/14/12倍。 考虑公司医药商业板块稳定发展, 医药工业重回增长趋势, 利拉鲁肽注射剂双适应商业化放量, 创新药领域多个产品申报上市迎来收获期, 自研能力逐步体现, 医美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我们维持其“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医药政策风险, 新药研发、 上市进度不及预期, 产品降价风险。
贝达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3-15 47.59 -- -- 49.00 2.51%
48.78 2.50%
详细
事件: 3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 公司控股子公司 Xcovery Holdings, Inc.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的信件, 美国FDA 已完成有关盐酸恩沙替尼胶囊(商品名: 贝美纳?, 以下简称“恩沙替尼” ) “拟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患者的治疗” (即一线适应症) 上市许可申请相关申报文件的审查, 确定申请材料完整, 可以进行实质性审查。 事件点评: 有望成为首款中国企业主导的在全球上市的肺癌靶向创新药。 盐酸恩沙替尼(贝美纳?) 作为公司的第二款上市药物, 是由公司与控股子公司Xcovery共同开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强效、 高选择性的第二代ALK-TKI。 恩沙替尼的二线适应症和一线适应症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在国内获批, 并已纳入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 术后辅助治疗处于临床三期, 新辅助治疗的一项二期临床研究也在同步推进。 目前,在美国获批上市的用于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的药物有五款, 分别是克唑替尼、 色瑞替尼、 阿来替尼、 布加替尼、 劳拉替尼。 恩沙替尼一线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美国FDA正式受理, 使其有望成为首款由中国企业主导在全球上市的肺癌靶向创新药。 持续打造恩沙替尼差异化优势, 产品快速放量。 自2020年11月恩沙替尼上市以来, 公司持续挖掘恩沙替尼的内在潜力, 通过真实世界研究积累晚期患者中更广泛人群的疗效数据, 支持不断探索并证实贝美纳在多个领域的疗效和安全性, 持续扩展应用人群, 填补多样化的临床需求,在亚裔治疗、 脑转移治疗、 新辅助治疗等领域打造恩沙替尼的差异化优势。 恩沙替尼在亚裔基线无脑转移人群中47.1个月的超长PFS再一次夯实了恩沙替尼是中国ALK阳性NSCLC患者的不二选择; 其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II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 iORR高达71.4%, 展现出具有前景的颅内疗效。 恩沙替尼在2022年仅有二线适应症纳入医保及价格下降的情况下, 取得了销售盒数及销售额双增长的成绩, 销量同比增长684.32%。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 恩沙替尼院内销售额自2021年的1218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9%, 在差异化优势叠加进入医保的背景下, 销售端快速放量。 恩沙替尼一线适应症已于2023年1月纳入医保, 我们看好其持续放量的潜力。 深度布局 EGFR 靶点, 致力解决现有 NSCLC 耐药和脑转移。 公司在 NSCLC 领域重点布局了 EGFR 突变的产品, 其中埃克替尼和贝福替尼已上市。 除第一、 第三代 NSCLC 的 EGFR-TKI 外, 公司积极布局了新一代的 EGFR-TKI——BPI-361175, 一种新型强效、 选择性的第四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口服小分子抑制剂,拟治疗携带 EGFR C797S 突变及其他 EGFR 相关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 当前, BPI-361175已分别于 2021年 2月和 11月获 NMPA 和 FDA 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公司的 MCLA-129作为一款EGFR/c-MET 双特异性抗体, 可同时阻断 EGFR 和 c-Met 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存活, 并且可经增强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 进一步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潜能。 参照强生目前的临床研究路线及结果, MCLA-129在 NSCLC 领域同样存在较大潜力,同时和贝福替尼联合用药可带动贝福替尼的销售放量。CFT8919是一种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变构 BiDAC?降解剂, 对携带 EGFR L858R 突变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临床前研究中, CFT8919在 EGFRL858R 驱动的 NSCLC 的体内外模型中具有活性, 可靶向广泛的在靶耐药突变并有颅内活性, 具有预防或治疗这些患者脑转移的潜力。 CFT8919通过与 L858R 突变的变构位点结合, 展示出突出的选择性,同时对像 T790M 和/或 C797S 突变的 EGFR 继发耐药突变有效。 此外,CFT8919不仅对携带 L858R 单突变、 而且对奥希替尼、 厄洛替尼耐药后产生的 L858R 继发耐药突变, 均具有很好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同时展示出良好的 EGFR 野生型选择性。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7/4.35/5.15亿元, EPS分别为0.78/1.04/1.23元, 当前股价对应PE为54/41/34倍。 考虑公司引进项目进入商业化放量阶段, 其中恩沙替尼一二线均进入医保且持续打造差异化优势、 一线适应症已获得FDA上市申请受理, 贝福替尼拥有三代最长mPFS、 未来放量可期; 同时, 公司手握MCLA-129、 CFT8919等潜力项目, 在研项目达到40余项, 长期增长动能足, 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 研发不及预期, 人才流失风险, 毛利率下滑风险,医保政策风险。
贝达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2-01 39.42 -- -- 45.95 16.57%
49.23 24.89%
详细
国内领先的创新药企业,研发强度维持高位。公司已获批上市的药品有5款,分别为:凯美纳、贝美纳、贝安汀、赛美纳和伏美纳,治疗的疾病领域主要集中在肺癌。公司研发强度自2017年以来始终保持在35%以上,近两年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具有在研创新药项目40余项,其中18项进入临床试验,4项正在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涵盖靶向新药和免疫疗法,兼有小分子和大分子多种抗癌新药机制。 营收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2.24亿元增长至23.77亿元,CAGR18.04%。2021年之前,公司营收主要由埃克替尼贡献,收入占比超过95%,该药截至2022年底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2021年后,随着恩沙替尼、贝伐珠单抗的相继获批,两款药物现逐步实现创收,埃克替尼的收入占比在2022年降至77%。2018-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从94.36%下降至88.69%,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85.65%,较2022年下滑3.04Pct。公司销售净利率从2018年的13.36%提升至2020年的32.14%后下降至2022年的5.25%。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6.38%至3.05亿元,销售净利率回升至14.39%。 肿瘤药物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精准治疗占据主导地位。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4586亿美元,2022年至2030年的CAGR11%。中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5866亿元人民币,2022年至2030年的CAGR12%。2022年化疗药物在中国肿瘤药物市场占主导地位,约占总市场的54.3%,由于报销政策、新药研发能力和支付能力不断提升等因素,预期到2030年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将占据大部分中国市场,占比分别为43.4%和43.8%,市场规模分别约为2,546亿元及2,569亿元。非小细胞肺癌新增病例持续增长,未被满足临床需求大。中国肺癌每年新增发病数呈增长态势,且生存率不高。2022年全球及中国的NSCLC的新发病例数分别为836.8千例、1980.9千例,且预期将于2035年分别达到1181.3千例、2766.3千例。庞大的新增患者群体是驱动NSCLC药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肺癌五年期生存率为19.8%,通常肺癌的症状直到疾病已经处于晚期时才出现,在中国,约有68%的新发病人为晚期病人,中国晚期NSCLC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低于5%。 局深度布局EGFR靶点,有致力解决现有NSCLC耐药和脑转移。公司在NSCLC领域重点布局了EGFR突变的产品,其中埃克替尼和贝福替尼已上市。埃克替尼作为公司首款创新药,价值与创收显著,累计销售额超过130亿元人民币。贝福替尼为第三代EFGR-TKI,为国产第三款,疗效显著,拥有三代中最长mPFS,可作为中国患者新的用药选择。MCLA-129作为一款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参照强生埃万妥单抗目前的临床研究路线及结果,在NSCLC领域同样存在较大潜力,同时和贝福替尼联合用药可带动贝福替尼的销售放量。CFT8919不仅对携带L858R单突变、而且对奥希替尼、厄洛替尼耐药后产生的L858R继发耐药突变,均具有很好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同时展示出良好的EGFR野生型选择性。 恩沙替尼打造亚裔+脑转移优势,新辅助+辅助治疗同步推进。恩沙替尼作为第二代ALK-TKI,在国内一线及二线适应症均已获批上市。同时,临床三期试验eXalt3结果表明恩沙替尼对全身和脑转移NSCLC的疗效均优于克唑替尼。除此之外,恩沙替尼亚裔疗效数据显示,在亚裔基线无脑转移人群中其PFS(无进展生存期)研究者评估结果为47.1个月,4年OS率达75.7%;基线伴脑转移人群4年OS率达47.7%;总体人群4年OS率达66.3%。恩沙替尼的术后辅助治疗已于2022年4月被NMPA获批开展临床,并于去年完成了三期临床的入组;其新辅助治疗的一项二期临床研究也在同步推进。公司持续挖掘恩沙替尼的内在潜力,在亚裔治疗、脑转移治疗、新辅助治疗等领域打造恩沙替尼的差异化优势。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7/4.35/5.15亿元,EPS分别为0.78/1.04/1.2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1/38/32倍。 考虑公司引进项目进入商业化放量阶段,其中恩沙替尼一二线均进入医保且持续打造差异化优势,贝福替尼拥有三代最长mPFS、未来放量可期;同时,公司手握MCLA-129、CFT8919等潜力项目,在研项目达到40余项,未来成长可期,我们首次给予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人才流失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医保政策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