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3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3-02-02 22.49 -- -- 24.62 9.47%
24.62 9.47% -- 详细
核心业务走出集采影响,药品和支架续标顺利,业务平稳过渡公司核心业务走出集采影响,业绩实现平稳过渡。2019-2020年公司重磅产品心血管类药物、冠脉支架相继纳入集采,2021-2022年又相继完成续约中标,公司其他业务如冠脉通路类、电生理类耗材、先心病用封堵器、吻合器、超声刀、生化试剂均已纳入联盟集采并中标,带量采购政策对公司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小。 底层研发扎实,新产品不断推出,优秀管理层引领公司发展公司是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材料研发领域有较强的积累,公司也有多款产品引领行业发展。冠脉介入领域的“药可切”等创新产品组合快速弥补金属支架集采带来的影响,“介入无植入”的理念从生物可降解支架延伸到可降解室缺损/房缺损封堵器,而且也能将对材料技术的理解进一步延伸到医美领域(如玻尿酸、聚乳酸注射),同时公司内生和并购同行,扩大对有广阔发展前景领域的战略布局,如消费医疗领域的OK 镜、隐形正畸等。 未来几年,公司持续每年有4-5 个新产品推出上市,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公司过去10 年,归母净利润从2012 年的4.03 亿元,增长到2021 年的17.19 亿元,2012-2021 年归母净利润CAGR 约17.49%。 而且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又适时抓住新冠抗原检测等需求爆发机会,这些均突显出公司管理层在面临复杂的外界环境时,拥有的战略方向感和嗅觉。 公司是国内心血管领域的平台型企业,估值提升空间大公司深耕心血管领域,业务结构多元,渠道资源丰富,产品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有较好的口碑。公司股权激励也持续驱动中短期公司业务发展,22-23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33/24.5 亿元,同比增速不低于14.99%/14.86%,业绩实现的确定性高。 而且我们认为随着医疗器械、药品的集采范围推进,平台型企业将会在“集采的存量竞争”中获胜,并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未来也能够进一步凭借创新产品巩固竞争优势,中长期看估值有较大向上提升的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收入端有望分别实现100.22 亿元、108.08 亿元、126.6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6.0%、7.8%和17.2%,利润端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分别实现22.68 亿元、25.07亿元和29.6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31.9%、10.5%和18.1%。2022-2024 年对应的EPS 分别约1.21 元、1.33 元和1.58 元,对应的PE估值分别为18 倍、17 倍和14 倍,考虑到公司逐渐走出集采影响,公司是平台型的心血管领域龙头企业,后续产品管线丰富,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在研产品临床、商业化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2-11-04 25.35 -- -- 25.92 2.25%
25.92 2.25%
详细
事件: 2022年 10月 27日, 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 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7.62亿元,同比下降 10.11%,归母净利润 18.10亿元,同比下降 5.78%,扣非归母净利润 18.05亿元,同比下降 13.44%。 点评: 常规业务保持增长,经营效率明显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77.62亿元,同比下降 10.11%。营业收入的降低主要系 2021年新冠疫情相关抗原类检测试剂收入基数较高。 扣除抗原业务影响,常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8.45%。 三季度单季毛利率62.72%,同比提升 0.86pcts,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0.92pcts,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1.56pcts,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 1.21pcts,经营性现金流提升236.06%。主要系公司在提升经营效率和控制库存采购方面有明显成效。 核心业务稳步发展,回归研发创新驱动的可持续高速增长1) 医疗器械版块在公司营业收入占比最大,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 43.24亿元,同比下降 15.73%。扣除抗原业务影响, 该板块常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2.76%。冠脉创新产品实现较高速率的增长,占冠脉总营收 67.17%。 心血管医疗器械业务已走出集采影响,核心业务回归研发创新驱动的可持续高速增长。 2)药品板块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基本持平。 3)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为公司创新性业务。 2022年前三季度,该板块除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外的常规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24%。 核心心血管器械研发成果显著, 完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生态圈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 8.65%,同比提升 1.65pcts。 公司核心心血管器械研发取得显著成果。外周切割球囊获批上市,极大丰富外周产品线。冠脉声波球囊完成临床,申报注册。公司在眼科医疗器械、医美医疗器械和内窥镜医疗器械的业务探索,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研发产品预计在 2023-2026年相继上市,公司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生态圈不断完善。 盈 利 预 测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99.94/115.86/137.20(前值为 121.90(2022E) /139.84(2023E),调整系在经历集采后,公司经营发生了优化和调整)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2/24.77/29.58(前值为 29.15(2022E) /35.17(2023E),调整系营收预测调整引起归母净利润变化) 亿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集采所带来的降价风险、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进入新领域带来的风险
袁维 9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2-10-28 24.85 -- -- 26.17 5.31%
26.17 5.31%
详细
业绩简述2022年 10月 27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告。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77.62亿元,同比-10%;实现归母净利润 18.10亿元,同比-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05亿元,同比-13%。 从单季度来看,第三季度实现收入 24.28亿元,同比+15%;实现归母净利润 5.42亿元,同比+1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41亿元,同比+47%。 经营分析Q3常规业务实现高速增长,器械板块成为核心增长点。公司 Q3扣除新冠抗原试剂因素影响的常规业务同比实现 20.22%的收入增长,其中医疗器械板块常规业务同比增长 42.76%,成为公司业务的核心增长点;药品板块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基本持平,医疗服务及健康板块扣除新冠疫情相关产品的常规业务同比增速达到 1.24%。 冠脉创新产品竞争格局良好,核心业务回归可持续高增长。在疫情和 2021年底冠脉药球集采的双重影响下,冠脉创新产品依然是先高速增长,占冠脉收入比例达到 67.17%。生物可降解支架、冠脉切割球囊等产品国内竞争格局良好,参与厂商均少于 3家,短期集采风险较小,公司未来增长将由现有创新产品组合和未来逐年上市的创新产品驱动。 快速拓展海外市场,瑞士上市加速国际化布局。公司自 2020年海外抗疫需求爆发以来,快速推进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 CE 准入和销售,海外收入和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目前海外覆盖超过 12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发行的GDR 已于 9月 21日正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未来还将规划在海外地区建设生产基地以降低生产半径,品牌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在心血管介入领域一系列创新器械产品的发展潜力,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66、25.18、29.08亿元,同比增长26%、16%、15%,EPS 分别为 1. 14、1.33、1.54元,现价对应 PE 为22、19、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医保控费政策导致产品降价风险;产品推广及需求不达预期;新冠疫情反复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2-10-28 24.85 -- -- 26.17 5.31%
26.17 5.31%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62/18.1/18.05亿元,同比下降10.11%/5.78%/13.44%,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8/5.42/5.41亿元,同比增长14.87%/177.49%/47.32%,整体业绩超我们预期。 剔除新冠影响常规业务增长较快,盈利稳健营收方面,前三季度主要受新冠抗原试剂检测试剂影响同比增速下降,新冠抗原由去年同期近25.7亿元下降77%至5.8亿元,其中单三季度由近1.8亿元下降至1亿元,剔除新冠影响,常规业务前三/单三季度常规业务同比增加18.45%/20.22%,增势较快;利润方面,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利润增速远高于归母利润增速,主要系持有君实生物股份的市价波动所致(去年同期损失2.23亿元),其中单三季度利润显著提升,主要系去年同期费用较高(研发投入增加,乐普心泰/乐普生物上市等导致的费用增加),且今年在常规业务高增速(+20.22%)以及经营效率改善下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同时新冠抗原业务扰动基本消除。公司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增长-0.25pp/0.35pp至62.29%/23.66%,基本持平,净利率处于历史中高水平。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核心业务重回创新驱动前三季度药品及医疗服务常规业务基本持平,器械板块营收规模约为43.24亿元,同比下降15.73%,剔除新冠后常规业务约37.42亿元,同比增长42.76%,其中核心冠脉植介入器械中创新品类占比达67.17%,除冠脉药球外主要心血管创新产品竞争格局良好,短期集采风险较小。公司心血管医疗器械业务已走出集采影响,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构筑创新驱动,前三季度研发投入6.72亿元,同比增长11.26%,公司现有22个重磅产品,每年有4-5个新品上市,鉴于公司强大的商业化能力预期每个产品峰值销售超4-5亿元,核心业务重新回归研发创新驱动的可持续高速增长。 瑞交所成功发行GDR,国际化更进一步9月21日(瑞士时间),公司发行的全球存托凭证(GDR)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2.24亿美元,主要考虑用于公司核心业务进一步发展和战略投资,满足境外资金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国际市场知名度并进军海外市场,公司已覆盖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22年6月底获得34项FDA认证,234项CE认证,海外业务2021年占比35.27%,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心血管领域具有领先平台优势,创新研发管线丰富且上市梯队安排合理,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96.06/109.36/127.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88%/13.84%/16.41%,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2/24.52/29.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6%/14.5%/18.8%%,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1.13/1.30/1.54元/股,对应2022年10月27日24.79元的收盘价,PE分别为22/19/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丢标或降价超预期风险,产品研发失败或进度慢于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质量风险,业务整合/规模扩大带来的集团化管理风险,疫情超预期风险等。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2-10-21 24.76 -- -- 26.17 5.69%
26.17 5.69%
详细
越过疫情红利,创新产品带来稳定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的影响,20 年公司营收增长较往年存在短暂减缓,且2022H1 受疫情应急业务的扰动,营收和利润都有所下降,剔除该影响后公司常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7.6%。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国内竞争格局良好,参与厂商均少于3 家,值此公司心血管医疗器械业务已逐渐走出集采影响。在疫情和2021 年年底药球集采的双重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冠脉创新产品(药可切)仍实现61%增长,冠脉总营收占比69%。未来增长将由现有创新产品组合和未来逐年上市的相关产品共同驱动,有望实现研发创新驱动的可持续高速增长。 布局心血管领域全产业链,坚持加大投入研发。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意驱动的公司,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造就技术优势。目前NeoVas 生物可吸收支架已经获批,MemoSorb 全降解封堵器也已获批上市。截至2022 年年中,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541 项,国内外上市产品600 余个,NMPA 批准的II、II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41 个,美国FDA 认证34 项,欧盟CE 认证234 项,对后续进入市场的竞争者构筑了技术及专利壁垒。目前公司主要在研产品超40 种,其中脉冲声波球囊、PFO 可降解封堵器、生物可吸收药物洗脱支架等21 种重磅产品预估对应销售额(按出厂价计算)峰值超4-5 亿元。 国内心血管市场前景广阔,医疗器械国家政策利好。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末,CVD 患人数3.3 亿,其中高血压2.45 亿、脑卒中1300 万、冠心病1139 万,国内CVD 死亡率位居前列。在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内心血管植介入领域市场在过去数年间保持较快增长,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预计到2025 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7168 亿元。同时国家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继续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综合来看,国家各层面政策对国产器械和创新器械的引导扶持,使得国产医疗器械已经基本具备支撑行业快速增长的条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24 亿元、29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5%、8.1%、24.4%,对应PE 为22x、20x、16x。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心血管医疗领域龙头公司,产品矩阵丰富;集采负面情绪逐渐消除,同时未来产品加速海外布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冠脉支架集采续标在即,续标价格有望提升。 风险因素:高值医用耗材、药品集采的风险,产品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业务整合、规模扩大带来的集团化管理风险,进入新领域带来的风险等。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2-10-21 24.76 -- -- 26.17 5.69%
26.17 5.69%
详细
越过疫情红利,创新产品带来稳定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的影响,20年公司营收增长较往年存在短暂减缓,且2022H1受疫情应急业务的扰动,营收和利润都有所下降,剔除该影响后公司常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7.6%。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国内竞争格局良好,参与厂商均少于3家,值此公司心血管医疗器械业务已逐渐走出集采影响。在疫情和2021年年底药球集采的双重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冠脉创新产品(药可切)仍实现61%增长,冠脉总营收占比69%。未来增长将由现有创新产品组合和未来逐年上市的相关产品共同驱动,有望实现研发创新驱动的可持续高速增长。 布局心血管领域全产业链,坚持加大投入研发。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意驱动的公司,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造就技术优势。目前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已经获批,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也已获批上市。截至2022年年中,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541项,国内外上市产品600余个,NMPA批准的II、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41个,美国FDA认证34项,欧盟CE认证234项,对后续进入市场的竞争者构筑了技术及专利壁垒。目前公司主要在研产品超40种,其中脉冲声波球囊、PFO可降解封堵器、生物可吸收药物洗脱支架等21种重磅产品预估对应销售额(按出厂价计算)峰值超4-5亿元。 国内心血管市场前景广阔,医疗器械国家政策利好。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CVD患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国内CVD死亡率位居前列。在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内心血管植介入领域市场在过去数年间保持较快增长,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7168亿元。同时国家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继续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综合来看,国家各层面政策对国产器械和创新器械的引导扶持,使得国产医疗器械已经基本具备支撑行业快速增长的条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24亿元、2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5%、8.1%、24.4%,对应PE为22x、20x、16x。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心血管医疗领域龙头公司,产品矩阵丰富;集采负面情绪逐渐消除,同时未来产品加速海外布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冠脉支架集采续标在即,续标价格有望提升。 风险因素:高值医用耗材、药品集采的风险,产品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业务整合、规模扩大带来的集团化管理风险,进入新领域带来的风险等。
袁维 9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2-10-11 21.40 26.41 13.93% 26.25 22.66%
26.25 22.66%
详细
投资逻辑国内心血管领域平台型企业,多方位布局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心血管器械研发的企业之一,在心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领域持续突破,收入体量已破百亿。随着公司产品线与收购领域的不断丰富,目前已成长为以医疗器械为核心,同时覆盖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的心血管平台型企业,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等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 创新器械产品快速放量,产品组合不断丰富。随着传统冠脉支架产品纳入集采降价,公司未来战略重点更多聚焦在创新介入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包含生物可吸收支架 NeoVas、药物球囊 Vesselin、切割球囊 Vesscide 的介入创新产品组合 2021年实现了 827%的高速增长。同时公司还储备了大量的独特创新的研发管线,预计创新介入组合已超过 10亿收入规模,在全部心血管器械占比有望达到 50%以上。 原料药逐步向 CDMO 升级,海外订单有望逐步放量。公司原料药业务正积极向 CDMO 拓展转型,2021年四季度开始研发新冠相关各种特效药的中间体,并进行了相应产能的技改。目前公司已经具备 Paxlovid 各种中间体制造能力,并具备一定产能,公司同时也在进行盐野义抗新冠特效药相关产品的工艺研发和产能技改,CDMO 业务已经和 3家企业签订了合作研发协议。 快速拓展海外市场,拟瑞士上市加速国际化布局。公司自 2020年海外抗疫需求爆发以来,快速推进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 CE 准入和销售,海外收入和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目前海外覆盖超过 120个国家和地区,创新器械产品在海外的注册临床工作逐步推进。此外公司发行的 GDR 已于 9月 21日正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为 2.24亿美元,未来还将规划在海外地区建设生产基地以降低生产半径,品牌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21.61/24.78/28.53亿元,同比增长26%/15%/15%,对应 EPS 分别为 1.14/1.31/1.51元。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可比估值情况,给予公司 2023年 20倍 PE 估值、12个月内目标市值 500亿元,目标价位 26.41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带量采购等医保控费政策风险;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海外贸易摩擦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大股东质押比例较高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2-09-30 20.40 -- -- 26.25 28.68%
26.25 28.68%
详细
心血管平台型领先企业,构筑底层研发平台及渠道优势公司已从单一的支架企业转变为国内领先的心血管大健康平台型企业,涵盖“器械+药品+服务”全产业链,拥有底层研发平台、渠道协同等绝对优势,一方面持续产品梯队形成底层研发平台,螺旋式迭代的器械新品在此基础上效率加倍,公司常规心血管器械从产品定型到申报注册速度快(约2 年)、耗费低(减约50%),且可以聚合不同代际产品形成组合矩阵强化竞争力,另一方面强大销售网络已构筑成型,渠道协同及品牌效用延长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商业化价值。 扛住集采压力,股权激励保障业绩稳健增长历经2019-2021 年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冠脉钴铬合金支架三大品类国采,公司通过多元化组合扛住压力,2019-2021年营收/扣非利润复合增速约16.9%/22.3%,2022 上半年国采金属支架仅占比冠脉总营收的12%,主要集采药品基本实现集采周期有序衔接,集采影响基本到底,且从冠脉支架续标及创新器械暂不纳入集采也可窥见政策面边际缓和趋势,另外股权激励驱动22-23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33/24.5 亿元,同比增速不低于14.99%/14.86%,叠加注销1240.28 万股回购股份,均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行业需求旺盛,构建全面创新产品矩阵保障长期发展随着老龄化加速以及精准诊治普及,心血管行业需求仍处于上行趋势,集采常态化下丰富优质的在研储备及有选择的上市梯队尤其重要,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比重达10%,其中75%以上专注聚焦医疗器械创新,目前公司有22 个重磅产品,每年有4-5 个新品上市,鉴于公司强大的商业化能力预期每个产品峰值销售超4-5 亿,建立全面创新产品矩阵以及丰富的多层次梯队,此外公司也在向国际化和消费端拓展,多样化加持保障长期稳定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综上,考虑到公司在心血管领域具有领先平台优势,创新研发管线丰富且上市梯队安排合理,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96.06、109.36、127.3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88%、13.84%、16.41%,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2、24.52、29.1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56%、14.50%、18.83%,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1.13、1.30、1.54 元/股,对应2022 年9 月28 日20.41 元的收盘价,PE 分别为18/16/1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丢标或降价超预期风险,产品研发失败或进度慢于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质量风险,业务整合/ 规模扩大带来的集团化管理风险,疫情超预期风险等。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2-09-22 19.55 27.80 19.93% 26.25 34.27%
26.25 34.27%
详细
投资逻辑:公司经过三年的结构调整,已经逐渐走出药品、支架集采的困境,其中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在2021 年年底已完成续标工作,价格降幅较温和,公司基本实现了药品在集采周期的平稳过渡,器械方面,2022H1 传统金属支架收入已下降至冠脉总营业收入的12%,冠脉创新产品(药可切)占比已达69%,创新器械已成为公司主要增长动力。随着公司创新器械产品的持续上市,公司收入有望重回高增长。 支架集采压力释放,创新器械产品已成主要增长动能。公司是国内心血管医疗器械龙头,2019 年冠脉常规支架产品带量采购给公司业绩带来巨大压力,但公司通过创新积极应对,推出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切割球囊(药可切)等创新产品,使得公司器械业务在核心产品支架集采后仍实现增长。2022 年上半年医疗器械实现营收29.9 亿元,扣除新冠产品后同比增长43.3%,其中冠脉创新产品(药可切)在疫情影响下仍实现61%增长,占冠脉总营收比例已达到69%,创新器械产品已成为公司的主要增长点。 其中药可切同比增长55%,于冠脉中同比增速达61%、占比增至69%,而集采金属支架仅占12%,可见创新产品的超预期快速增长,已完全覆盖器械集采的影响。 此外,外科麻醉业务也实现了稳健增长,其中吻合器产品储备丰富,有望借助集采快速提升市场覆盖与份额。 药品集采影响减弱,丰富药品储备有望借助集采放量带动业绩平稳增长。2019 年公司两款仿制药阿托伐他汀钙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纳入各地联盟集采,并于2021年底完成续标。经过两轮集采,公司两款核心仿制药价格降幅已基本到位,实现了两个药品集采周期间的无缝过渡。2022 年上半年药品业务实现营收17.48 亿元 ,同比降低1.9%,基本与去年持平。随着更多心血管疾病仿制药产品陆续上市、不断拓展新的适应症和患者群体,药品业务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平台型企业,多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蓄势待发。公司作为创新驱动的平台型医疗器械企业,近些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2021 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3 亿、8.05亿和11.12 亿,2020、2021 年研发投入占公司总收入均超过10%。基于成熟的医疗器械开发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可协同各技术平台拓展冠脉至外周、结构心等细分领域心血管创新医疗器械和人工智能产品,目前已有多项产品处于不同研发及申报阶段,产品线覆盖冠脉、外周、结构心脏病、心脏节律管理&神经调控、电生理、心衰等。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心血管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随着集采业务占比下降,创新器械产品加速放量,且短期内无集采压力;此外药品集采已见底部,新制剂药品相继上市,有望实现药品业务平稳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将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25 和31 亿元,同比增长19%、14%和25%。给予公司2023 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27.8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高值医用耗材、药品集采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疫情反复风险。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1-09-01 25.45 -- -- 27.80 9.23%
27.85 9.43%
详细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2,056.53万元,同比增长53.87%;利润总额217,193.59万元,同比增长 56.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581.44万元,同比增长5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1,764.31万元,同比增长54.12%;基本每股收益0.96元,同比增长49.42%。 医疗器械业务受益疫情,带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1H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9,728.27万元,同比增长130.30%;毛利率61.03%,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0.63个百分点。药品制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5,914.43万元,同比增长0.82%;毛利率79.99%,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42个百分点。 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491.06万元,同比增长5.99%。2020年我国首次对高值耗材冠脉支架进行集采,公司药品板块受招标集采影响业绩承压,叠加公司2020年一季度业务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器械、药品业务全年有所下滑,但公司大力发展心血管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全年业绩实现平稳增长。整体来看,受疫情驱动,新冠检测试剂业务高速增长,带动整体业绩快速提升,扣除疫情部分收入影响,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5.91%。 无植入产品大幅增长,抵消冠脉支架集采影响。2020年 11月我国首次对冠脉支架开展全国范围集采,公司传统支架业务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切割球囊等无植入创新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36,386.63万元,同比增长 1,951.55%,二季度环比增长 75.58%,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集采对于公司冠脉支架产品集采的影响。未来伴随公司产品销售结构逐步优化,公司医疗器械业务有望得到进一步恢复。 国际化脚步加速,海外收入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海外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 44.04%,同比增长 229.44%,为公司历年最高。自公司 2020年成立国际业务部以来,公司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截至报告期内,公司拥有海外业务团队 300人,营销网络触及 120余个国家及地区。公司有望通过持续渗透海外市场,加深国际化布局,为公司提供更多业绩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摊薄后的 EPS 分别为 1.49元、1.76元和 2.04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 16.82倍、14.20倍和 12.29倍。 公司作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内部业务结构有望逐渐优化,合理的产业和平台布局以及研发成果不断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低于预期的风险、集采风险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1-05-10 30.00 -- -- 35.62 17.87%
35.36 17.87%
详细
oracle.sql.CLOB@77f1bf66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1-05-03 31.69 -- -- 35.62 11.56%
35.36 11.58%
详细
oracle.sql.CLOB@4f1246e5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1-04-29 32.56 -- -- 35.62 8.60%
35.36 8.60%
详细
事件: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4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3.9%。2021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归母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89.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81.8%,业绩符合我们预期。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8元,股息率为0.7%。 疫情+集采拖累支架业务,药品板块净利润逆势增长:受2020Q1疫情和Q4国家集采影响,2020年支架系统(支架、球囊、配件及外贸)实现收入11.1亿元(-38%),其中与集采相关的支架产品实现收入8.5亿元(-38.5%)。结构型和心脏节律器械实现收入1.9亿元(+0.09%),非心血管器械实现收入17.1亿元(+76.4%),代理配送业务实现收入3.9亿元(-20.5%);药品板块受招标集采影响,2020年实现收入34.1亿元(-11.4%),其中制剂(仿制药)实现收入28.7亿元(-9.9%),原料药实现收入5.4亿元(-18.3%),但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市占率明显提升,缬沙坦和氨氯地平零售市场收入实现成倍增长,同时营销费用显著降低,使得公司药品板块整体净利润实现稳定增长。除此之外,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实现收入12.3亿元(+140.4%)。 体外诊断贡献显著,创新产品组合高速增长:2021Q1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新冠疫情相关体外诊断产品收入为6.1亿元,其他公司原有业务增长28.6%。其中介入无植入创新产品组合(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切割球囊等)实现收入1.3亿元,较2020Q4环比增长320%,带动国内冠脉产品实现23.5%的正增长,达到2.1亿元。 创新器械步入收获期,长期发展动力足:2020年冠脉药物球囊Vesselin、切割球囊Vesscide、左心耳封堵器MemoLefort、人工智能心电图机B120Ai、C120AI等多款重磅创新产品获批,未来公司还将按计划推进生物可吸收支架、冠脉药物球囊、冠脉声波球囊、冠脉超声成像导管及设备、生物可吸收外周支架、外周药物球囊、外周切割球囊、外周声波球囊、外周超声成像导管及设备、Sinocrown主动脉瓣TAVI3.0等产品全球化临床进度,推进二尖瓣产品、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和可降解卵圆孔未封闭封堵器、全自动起搏器、冷冻球囊、配套设备及系统等产品国内临床进度,在研产品丰富,长期发展动力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7.42/34.68亿元,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43.4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21倍、16倍、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注册不及预期;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1-04-28 30.32 -- -- 35.62 16.60%
35.36 16.62%
详细
oracle.sql.CLOB@83fe2eb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1-02-03 28.40 -- -- 34.68 22.11%
34.68 22.11%
详细
集采预期影响 Q4业绩,低基数高增长 21Q1可期公司公告 2020全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7.25~19.84亿(0~+15%),扣非归母净利润 13.65~16.13亿(+10~30%),预计 2021Q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88~6.01亿(+30~60%)。根据业绩预告区间中值计算,Q4单季度净亏损 1.18亿(-204.6%),扣非净亏损 1.08亿,主要由于集采导致金属支架大幅降价,经销商 Q4采购数量下降,公司主动消化渠道库存,对于已售但未植入支架可能通过退货或价格调整进行处理,形成大额损失计提。21Q1增速较高,一方面由于 20Q1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创新器械、IVD、药品板块预计实现快速增长。 集采落地利空出尽,悲观预期预计已充分释放全国支架集采中 GuReater 以 654元的价格中标,对应报量 12.1万个,保证了存量市场份额,以其 2019年销售规模测算预计影响净利润1.1~1.3亿元。不锈钢支架预计会在一定幅度上跟随降价,对净利润也将造成一定影响。2020年末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本比例已经降至 1.77%的历史低位,反映了此前对药品与支架集采的悲观预期,随着集采落地政策不确定性出清,我们预计悲观情绪已经得到充分释放。 平台性龙头本色不改,研发、销售、管理竞争力依旧公司作为心血管领域全产业链布局的平台性龙头,未来成长依旧可期: 1)支架以外存量业务稳健增长,悲观预期充分在股价中反映,安全边际较高;2)介入无植入三大产品(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切割球囊)有望在支架集采后快速放量,贡献较大业绩弹性;3)器械管线布局全面,研发与销售迭代能力已得到验证;4)心血管平台性龙头本色不改,品牌认知、渠道布局、研发体系等优势依旧。 风险提示:创新器械推广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投资建议:支架集采落地,创新产品放量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金属支架集采不确定性出清,创新器械产品线有望打开成长空间。考虑集采、疫情、非经常性损益等综合影响,预计 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达到 18.77/23.20/29.61亿元(此前预测为 22.56/26.81/34.22亿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为 26/21/16X,维持“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3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