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5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9-10 8.38 -- -- 8.81 5.13%
8.81 5.1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2021年9月3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2845号)。公司向控股股东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向增发的申请正式获批。 点评:2021H1业绩表现亮眼。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43亿元,同比增加48.83%;实现利润总额1.79亿元,同比增加164.71%;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加71.58%。未来,在保持对增量项目竞争活力的基础上,公司将继续进行战略转型,主动压缩投资规模,着力发展运营业务。 膜法污水处理技术龙头,技术创新优势明显。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积累,在膜技术应用于水处理的工艺技术、膜组器设备技术和膜材料制造技术三大关键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近3%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V-MBRU 得以实际应用,该技术可将再生水中的总氮含量降低30%,能耗可降低70%;将锂电池行业技术与水处理技术交叉融合的国内首条PENF 高效选择性纳滤膜生产线也已建成投产。 定增申请获批,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随着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中交集团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公司与中交集团系统内各单位多维度地展开战略合作,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互补。此次定增完成后,公司在资金实力、业务获取以及融资便利方面将进一步获得中交集团支持,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测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8.4/ 150.6/173.8亿元,同比增长33.5%/17.3%/15.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 19.3/23.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8.4%/22.1%/19.1%;EPS 分别为0.50/0.61/0.73元/股。以今日收盘价计算PE 分别为16.7/13.7/11.5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污水资源化政策落地不达预期;与中交集团协同效应不达预期;竞争加剧等导致公司毛利降低;项目进度不达预期等。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8-30 7.34 -- -- 8.88 20.98%
8.88 20.98%
详细
事件:碧水源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8.43亿元,同比上涨48.83%;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大幅上涨71.58%,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整体经营稳步推进,收入、利润情况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受部分参股公司影响,公司净利润增速较利润总额增速有所减少。公司毛利率26.99%,同比下降6.66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工程原材料等价格上升导致整体成本有所提升所致;经营性现金流-11.63亿元,同比下降345.35%,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收款压力加大,部分款项收款滞后,同时为了保障项目完工结算正常支付下游款项所致。 膜技术不断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V-MBRU得以实际应用,该技术是全国首个创新低碳振动膜处理工艺,可将能耗降低70%;新一代用于家用净水器的PENF/RO膜已批量化制备,我国首条PENF高效选择性纳滤膜生产线已建成投产,该项技术将锂电池行业技术与水处理技术交叉融合,可将传统纳滤膜成本降低约30%。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充分发挥与中交集团和中国城乡的协同效应,在全国范围内多个重大项目取得了进展,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互补,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和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0、15.26、18.82亿元,EPS分别为0.40、0.48、0.59元,以2021.8.27日收盘价7.23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18.08、15.06、12.25倍,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政府政策推进不达预期,在手订单执行速度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6-07 7.21 -- -- 7.62 5.69%
7.62 5.69%
详细
膜法污水处理技术龙头,技术创新优势明显。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积累,在膜技术应用于水处理的工艺技术、膜组器设备技术和膜材料制造技术三大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拥有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地投入了大规模生产与应用,关键性的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是世界上少数可大规模生产PVDF带衬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的公司之一,且产量居国际前列;同时,公司可以将污水通过自主创新的“MBR-DF”技术直接处理为地表水II类或III类的高品质再生水,是国内唯一拥有该技术并完成大规模工程应用的高科技企业。 支持政策加快落地,污水资源化市场空间广阔。我国水污染治理水平还较为落后,治理任务仍相当艰巨,加快水污染治理的需求依然十分迫切,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市场巨大。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保护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政策文件,2021年1月12日,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未来污水资源化市场空间广阔。 主动压缩投资规模,着力发展运营业务。受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收入及利润均下降,同比变动分别为-21.52%/-17.2%。虽然业绩表现不佳,但是公司在经营方面进行积极调整,主动压缩PPP项目投资规模,减少工程类业务订单,聚焦膜技术设备与运营服务。2020年年报中运营与设备业务成果已初步体现,收入增速分别达到44.11%/29.95%。 中交控股增进协同,定增助力后期发展。随着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中交集团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双方在战略协同、市场开拓、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协同效应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 目前碧水源向中交的定向增发方案已完成第二轮意见反馈,增发完成后,公司在资金实力、业务获取以及融资便利方面将进一步获得中交集团支持,助力公司未来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测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8.4/150.6/173.8亿元,同比增长33.5%/17.3%/15.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19.3/23.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8.4%/22.1%/19.1%;EPS分别为0.50/0.61/0.73元/股。以今日收盘价计算PE分别为14.5/11.9/10.0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污水资源化政策落地不达预期;与中交集团协同效应不达预期;竞争加剧等导致公司毛利降低;项目进度不达预期等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4-21 7.68 10.12 100.40% 7.65 -1.03%
7.62 -0.78%
详细
市场开拓进展喜人,协同效应成效显著。继2021年3月公司与第二大股东中交集团中国城乡等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总投资额超20.47亿的河北霸州(北区)项目后,于近日再次中标总投资额超14.47亿的河北霸州(南区)项目,实现霸州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项目范围包含15个乡镇、383个村街,项目内容包含城镇污水处理厂、坑塘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程,并将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污水处理设备。自公司在2019年成为中交集团中国城乡水务板块骨干力量后,双方充分发挥联合协同效应,已在黑龙江、河北、山西、山东、湖北、海南等地区斩获16大水处理项目,总投资额超236亿元。未来,随着公司与中国城乡在战略合作、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协同效应进一步释放,预计公司核心膜产品销售和水处理量提升将带动营收实现较快增长。 新冠疫情对业绩影响较为明显,业绩承诺调整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受新冠疫情不利影响,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96.18亿元,同比减少21.52%;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减少17.20%。公司于2021年3月31日发布公司年报的同时发布业绩承诺调整公告,调整了对股东的业绩承诺,提出两个完成方案:①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不低于15%;2022年归母净利润较2021年增长不低于20%;②2021年、2022年归母净利润总和不低于2019年归母净利润的2.53倍。整体来看,业绩承诺调整并没有对公司的业绩增长预期进行下调,表明公司已基本摆脱2020年疫情影响,对未来2年的发展前景抱有信心。 净水器业务与膜业务具备协同效应,有望带动膜产品销量增长。公司净水业务使用自主研发的膜和滤芯技术,换膜周期短于工程应用。2020年公司净水器销售业务营收2.9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3.03%,同比增长29.95%,是去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业务。公司目前在净水器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有望带动更多膜产品销售。 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6.07/143.61/162.2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99/20.16/24.82亿元,EPS为0.51/0.64/0.78元,对应PE为15.24/12.09/9.8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4-05 7.92 -- -- 8.11 1.76%
8.05 1.64%
详细
事件:碧水源2020年实现营收96.18亿元,同比下降21.52%;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下降17.20%,业绩低于预期。 疫情拖累业绩。受疫情影响,公司部分重要参控股公司经营业绩较同期有所下降,导致公司在采购、工程建设、生产、销售等环节存在部分延迟,经营业绩较同期有所下降,同时公司新项目推进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1.04pct至29.83%;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25.53%至17.76亿元,主要原因是经营业绩下降以及部分项目结算及收款周期滞后所致。 政策利好污水资源化。2021年,《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出台,《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重点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通过再生资源化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公司作为水处理膜技术龙头,“MBR+DF”工艺优势突出,有望率先受益污水资源化带来的市场红利。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随着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入股公司,双方战略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多个重大项目取得了进展,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互补,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和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0、15.26、18.82亿元,EPS分别为0.40、0.48、0.59元,以2021.4.2日收盘价7.81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19.62、16.20、13.13倍,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政府政策推进不达预期,在手订单执行速度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4-02 7.93 10.21 102.18% 8.11 1.50%
8.05 1.5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公司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6.18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21.52%;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17.2%;全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48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38.04%。 业绩受疫情影响未达预期,新股东协同效应值得期待。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受新冠疫情在国内及国际蔓延的影响,公司本身及部分重要参股公司业绩下滑,在采购、工程建设、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存在部分延迟,项目推进亦受到影响,因此公司营收及净利润整体下降。但随着公司与中交集团和中国城乡的战略协同效应逐步发挥,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业绩有望回升。 技术创新优势显著,注重膜技术研发。公司作为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公司目前是全球承建大规模(10万吨/日以上)MBR工程最多的企业。公司对于膜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新型全系列膜材料的新产品开发与优化、生化工艺、整体解决方案、装备以及民品五大领域,并确保公司处于行业领军地位。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83项,正在申请且被受理专利166项,截至2020年底专利共计609项;在公司全年业绩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仍持续提升,2020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达1.99亿元,研发费用率达2.1%,同比增长0.35个百分点,持续保持向上态势。同时公司近年来研发人员数量稳定提升,2020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576人,占比9.36%。根据公司年报中的2021年经营计划,2021年公司将继续加大产品与技术研发投入,拓宽产业与技术领域并结合国家重大研究课题,除了膜技术以外,公司将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与家用及商用净水等领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为公司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污水资源化持续推进,政策利好将带来需求释放。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内容,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目标,结合国家过去几年颁布的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近期《关于推荐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长江保护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相关文件的出台、供给侧改革和水处理标准的逐步提升、发展生态与循环经济等政策,将会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污水处理投资,污水资源化订单有望进一步释放。 协同效应初步显现,有望带动业绩提升。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已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中交集团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双方在战略、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得到初步释放。公司依托自身品牌与技术优势,结合中国城乡旗下西南院、东北院在规划设计上的优势,依靠央企背景和清晰的战略规划,在逐步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将逐步提升其盈利水平及市场占有率。中国城乡水务自入股公司以来,已成为中交集团中三大核心业务之一,为集团“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发展战略。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与中交集团的合作中已陆续取得多个重要项目,协同效应初步显现。同时,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内容,结合之前陆续颁布的水处理相关政策,国内水处理标准逐步提升,公司所处行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公司有望以核心技术为优势,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投资建议:随着污水资源化政策的落地,公司作为膜技术龙头有望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的EPS分别为0.50、0.60、0.70元/股,对应PE分别为16.1x、13.4x、11.5x,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不及预期,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10-29 8.02 -- -- 8.76 9.23%
8.76 9.23%
详细
受疫情对工程影响及财务费用支出,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53.15%。公司披露三季报,2020Q1-3实现营收48.17亿元(同比下降32.25%),实现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下滑53.15%),单三季度实现收入15.63亿元(同比下滑56.01%),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下滑81.04%)。业绩下滑系部分工程受疫情影响,以及公司财务费用为刚性支出进一步压缩利润(连续三季度均为2-2.5亿)。 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4.7pct至31.63%,为良性变化。通过降低工程业务占比、提高膜设备销售等,公司毛利率有所提升。订单方面,今年年初至中报,公司无新签运营订单,新签工程订单16.58亿元(同比-76%),此外公司加强对存量订单的筛选调整,在手订单401.13亿元(同比-25%)。尽管金额收缩,但订单质量提升明显。 控股权变更事项终落地,公司完成从民营向国资的切换。我们预计公司将有三点转变:(1)有望享受信用提升带来的融资优势,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公司新发一年期短融利率4.88%,相较去年下降1个百分点);(2)公司和中交集团战略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强,公司有望背靠中国交建,获取订单能力将大大增强;(3)通过与中交合作,业务更彻底向轻资产转型,更好地聚焦于膜品技术研发。 膜法水处理龙头,关注中交控股后效应,维持“买入”评级。不考虑非公开发行,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51/0.62/0.77元/股,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5.7/12.9/10.4倍。考虑控股权转让落地及增发事宜推进加快,未来成长转型值得期待,我们给予2020年20倍PE估值,对应10.19元/股合理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融资环境改善不及预期;订单、项目落地速度低于预期;公司控制权转让进度低于预期。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10-29 8.02 -- -- 8.76 9.23%
8.76 9.23%
详细
事件:碧水源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8.17亿元,同比下降32.25%;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降53.15%,业绩低于预期。 疫情及业务转型拖累业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项目进度滞后,致使营收下滑;联营企业利润下降及处置部分股权、子公司处置资产,分别使得投资收益减少5156万元、资产处置损益减少390.90万元,分别同比下降121.7%和254.2%,进一步影响净利润。2020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4.7pct至31.6%,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48.36%,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结算及收款周期滞后所致。目前,公司减少PPP项目投资,业务结构优化,进一步由投资类业务向EPC轻资产业务转型。 膜技术龙头有望受益污水资源化进程。今年住建部出台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提及污水资源化在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的应用,未来再生水利用量的大幅提升将促进膜处理市场的快速释放。公司作为水处理膜技术龙头,“MBR+DF”工艺优势突出,有望率先受益污水资源化带来的市场红利。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随着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入股公司,双方战略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公司最新一期短融票面利率4.88%(第一期6.5%),融资成本下降明显,公司将逐步提升污水处理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期待四季度中交集团协同效应为公司业绩助力。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8、19.59、23.46亿元,EPS分别为0.51、0.62、0.74元,以2020.10.28日收盘价7.99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15.67、12.89、10.80倍,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10-28 7.72 9.41 86.34% 8.76 13.47%
8.76 13.4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8.17亿元,同比下降32.25%,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下滑53.15%,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滑55.03%。单三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15.63亿元,同比下滑56.01%,归母净利润6380.6万元,同比下滑81.04%。 阶段性业绩放缓,期待四季度逆势而上。受疫情影响,公司前三季度整体施工进度放缓,同时公司转型轻资产业务,主动收缩投资类业务,减少技术含量低的土建工程业务订单,减少PPP项目投资,因此收入利润规模一定程度受到影响。随着中交入主带来协同效应加速,我们认为公司四季度业绩有望逆势而上,完成阶段性既定目标。 中交入主事宜阶段性落地,协同效应释放可期。随着中国城乡将成为可支配公司最大单一表决权的股东,中交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协同效应将持续释放利好公司发展。未来,在中交集团项目支持以及信用背书保障下,公司拥有的项目数量和融资条件有望显著改善,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从公司今年发行的四期短融结果来看,票面利率从第一期6.5%降低到第四期4.88%,融资成本逐步降低。同时中交集团将有望促进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发展规划、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等重要战略,公司以核心技术为优势,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技术优势强化竞争力,降本增效运营效率有望提升。公司大力推进膜技术的研发,主要关注膜材料的开发与优化、生化工艺、整体解决方案、装备及民品五大方向,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军地位。此外,公司研发的阵列平板膜已逐渐应用于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能显著降低MBR运行能耗。根据三季报,公司在三季度业绩阶段性放缓情况下,研发费用为1.16亿元,同比增长2.2%,保持持续向上的态势。公司的技术革新将在降低成本、提升性能、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获得显著成绩,公司的技术优势将继续成为业绩的强大支撑,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将为后续发展做铺垫,扩宽公司护城河。 政策逐渐明晰,污水资源化市场可期。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对污水资源化提出了目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目标逐渐清晰明确,但目前我国的再生水利用率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外,国家发改委、住建厅出台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加速再生水推广,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膜技术推广有望迈入新阶段。《方案》指出,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区域,要结合水资源禀赋、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技术经济条件,开展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等。随着各地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污水处理设备的采购及升级,水处理设备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水处理设备领域将维持高景气度。公司作为国内膜技术领域及污水资源化领域的领军者,或将打开新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水处理板块龙头企业,随着融资状况改善和战略优化调整,公司盈利质量有望进一步改善。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52、0.65、0.80,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5.4倍、12.3倍和10.0倍。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9.59元。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资源整合效果不及预期,融资改善不及预期。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10-28 7.72 -- -- 8.76 13.47%
8.76 13.47%
详细
三季度营收增速下滑明显, 期间费用率有明显抬升 1-3季度公司营收 48.17亿,同比下降 32.25%,其中三季度实现营收 15.63亿,同比下降 56%,主要为公司部分项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施工进度 滞后所致;前三季度净利润 1.7亿,同比下降 53.15%,单三季度净利润仅 为 0.64亿,同比下降 81%。如果从单季度净利润来看, 2020年 Q1-Q3分 别为 0.74亿、 0.32亿、 0.64亿,与 2019年的单季度净利润比较来看, 2019年 Q1-Q3分别为 0.83亿、 -0.58亿、 3.37亿, 2020年的三季度明显拖累同 比增速。 1-3季度期间费用率 27.5%,同比增长 8.3个百分点,增加较为明 显的主要是财务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加 5.8个 百分点和 2.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管理费用金额减少 4731万元,但由于营 收端下降更为明显,所以管理费用率被动抬升。而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增加 8247万,主要是项目贷款增加导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减少 5156万元, 同比增速-121.72%,主要为报告期内联营企业利润下降以及处置部分股权 所致。 近期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四季度财务费用率或环比下降 10月 24日公司公告 2020年度第四期短期融资券发行结果,发行金额 8亿, 票面利率 4.88%。与今年发行的其他几期债券利率比较,票面利率有明显 下降。说明中交集团作为实控人之后对融资利率下降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可预期四季度财务费用或环比下降。 四季度期待与中交展开积极合作 2020年 8月 28日,公司收到中国城乡出具的《关于收到中国交通建设集 团有限公司的通知》, 中国城乡成为可支配公司最大单一表决权的股东。未 来碧水源将以轻资产运营模式为主, 与中交公司展开良好合作, 集中精力 做好技术创新。 我们认为中长期看,污水资源化有望为公司打开膜设备销 售的长期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三季报情况,我们下调 2020-2021年归母净利 润至 15.8亿、 19.7亿(前值 16.2亿、 20.2亿),分别同比增长 15%、 25%, 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6倍、 13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中交集团融合低于预期、融资成本提升、污水资源化等政策出 台慢于预期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9-16 9.54 -- -- 9.71 1.78%
9.71 1.78%
详细
董事会改组完成,中国城乡对公司实现控股。根据公司公告,9月14日公司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董事会改组事项,历时一年,中国城乡终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后续公司拟以7.72元/股的价格向中国城乡(中国交建控制)非公开发行,发行完成后中国城乡及其一致行动人实际持股比例将达22.35%。中交自去年5月入股后,与公司协同效应已持续显现,带动公司业绩回暖(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31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74亿元,同比增长291.75%。 融资改善+业务转型,膜技术龙头再启航。控股权变更事项终落地,公司完成从民营向国资的切换,我们预计公司将有三点转变:(1)有望享受信用提升带来的融资优势,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公司公告启动10亿绿债发行,债券评级为AA+);(2)公司和中交集团战略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强,公司有望背靠中国交建,获取订单能力将大大增强;(3)通过与中交合作,业务更彻底向轻资产转型,更好地聚焦于膜品技术研发。 控股子公司良业科技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后续拟分拆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良业科技增资15亿元引入战略投资者光视科技等,并由光视科技提名董事担任联席董事长。良业科技承诺2020-2022年净利润(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孰低为准)分别不低于1.8、4、6.8亿元。公司增资公告显示,公司后续将推动良业科技分拆上市,助力公司持续发展。 业绩拐点已至,持续关注中交控股后效应,维持“买入”评级。不考虑非公开发行,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55/0.68/0.84元/股,按照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7.2/14.0/11.3倍。考虑控股权转让落地及增发事宜推进加快,未来成长转型值得期待,我们维持公司合理价值13.83元/股的观点不变,对应2020年25倍PE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融资环境改善不及预期;订单、项目落地速度低于预期;公司控制权转让进度低于预期。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9-02 9.75 11.03 118.42% 10.74 10.15%
10.74 10.15%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称,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中国城乡通过现金方式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4.81亿股股份等方式取得公司控股权的整体方案,认购股份占本次非公开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15.21%。按照2020年3月11日各方签署的《合作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等,中国城乡通过接受表决权委托、公司董事会改组及认购非公开发行新股获得公司控制权事项已满足协议生效条件,中国城乡将成为可支配公司最大单一表决权的股东,中交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上述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生效尚需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及中国证监会相关审核注册批复后方可实施。 中交入主事宜阶段性落地,协同效应持续释放。随着中国城乡将成为可支配公司最大单一表决权的股东,中交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协同效应将持续释放利好公司发展。未来,在中交集团项目支持以及信用背书保障下,公司拥有的项目数量和融资条件有望显著改善,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中交集团将有望促进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发展规划、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等重要战略,公司以核心技术为优势,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轻资产转型进展顺利,技术优势强化竞争力。公司主动收缩投资类业务,减少技术含量低的土建工程业务订单,重点聚焦膜设备生产制造和项目运营的轻资产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根据中报,2020年上半年新增EPC订单60个,订单总金额为16.58亿元;确认收入订单134个,总金额为26.94亿元,期末在手订单235个,未确认收入金额110.3亿元。在手订单充足,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支持。此外,公司现金流状况持续向好,上半年公司EPC订单以及核心技术膜产品的销售额增加,收款能力加强,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到4.7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91.75%。公司大力推进膜技术的研发,主要关注膜材料的开发与优化、生化工艺、整体解决方案、装备及民品五大方向,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军地位。此外,公司研发的阵列平板膜已逐渐应用于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能显著降低MBR运行能耗。公司的技术革新将在降低成本、提升性能、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获得显著成绩,公司的技术优势将继续成为业绩的强大支撑,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将为后续发展做铺垫,扩宽公司护城河。 政策逐渐明晰,污水资源化市场可期。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对污水资源化提出了目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目标逐渐清晰明确,但目前我国的再生水利用率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外,国家发改委、住建厅出台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加速再生水推广,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膜技术推广有望迈入新阶段。《方案》指出,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区域,要结合水资源禀赋、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技术经济条件,开展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等。随着各地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污水处理设备的采购及升级,水处理设备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水处理设备领域将维持高景气度。公司作为国内膜技术领域及污水资源化领域的领军者,或将打开新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水处理板块龙头企业,随着融资状况改善和战略优化调整,公司盈利质量有望进一步改善。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53、0.66、0.84,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8.1倍、14.5倍和11.3倍。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11.24元。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资源整合效果不及预期,融资改善不及预期。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9-02 9.75 -- -- 10.74 10.15%
10.74 10.15%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中国城乡于2020年年8月月28日收到国资委批复,原则同意的中国城乡通过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4.81亿股股份等方式取得公司控股权的整体方案。 点评:国资委批复落地,表决权委托协议已生效8月28日,中国城乡收到国资委批复,原则同意中国城乡通过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4.81亿股股份等方式取得公司控股权的整体方案。根据公司在2020年3月公告的表决权委托方案,中国城乡与公司股东刘振国、陈亦力及周念云签署了《表决权委托协议》,三位股东将其持有的共4.24亿股股份表决权委托给中国城乡,目前表决权委托协议已生效,中国城乡成为可支配公司最大单一表决权的股东,占公司总股本的23.95%。 董事会、监事会改组完成后,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交集团公司原董事戴日成、刘振国、龙利民,监事哈成云辞任,中国城乡拟提名余晓雪、杜晓明、高德辉为董事候选人,李杰为监事候选人,待股东大会通过后即将生效。改组完成后,董事会9人中,中国城乡提名的董事将占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席位,中国城乡将成为碧水源控股股东,中交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向中国城乡的增发方案,还需股东大会、交易所及证监会审核通过。 轻资产转型深化,期待中交协同效应释放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8.50%,归母净利润增长311.31%,聚焦EPC订单和核心膜技术膜产品销售,上半年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收入增长和毛利率的大幅提升,收入增长27.47%、毛利率提升10.40pct;上半年新增订单16.58亿,全部为EPC类订单。上半年公司与中交集团在项目开展和内部管理上已开始进行积极合作,以核心技术为优势、以轻资产运营模式为主,集中精力做好技术创新。中长期看,污水资源化有望为公司打开膜设备销售的长期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1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6.21亿、20.16亿,分别同比增长17%、24%,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9倍、15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增发进度慢于预期、中交集团融合低于预期、污水资源化政策出台慢于预期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8-24 9.28 -- -- 10.74 15.73%
10.74 15.73%
详细
一、事件 碧水源发布2020半年报:2020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4亿元,同比减少8.50%;扣非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329.87%。 二、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疫情影响有限,现金流情况持续向好 报告期内,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5%,主要是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公司部分重要参控股子公司经营业绩较同期有所下降,同时该期间环保行业相关新项目的延缓推出。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增长291.75%,一方面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工程进度滞后、对外付款减少;另一方面,公司主动调整经营方向,EPC订单及核心技术膜产品销售增加,收款能力及金额有所加强。 (二)业务协同见成效,充足订单保障未来业绩增长 公司与中交集团在项目开展和内部管理上积极合作,通过抓实国家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结合“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公司以核心技术为优势,通过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以轻资产运营模式为主,双方战略协同效应逐渐释放。报告期内,公司新增EPC订单60个,订单总金额为16.58亿元;确认收入订单134个,总金额为26.94亿元,期末在手订单235个,未确认收入金额110.3亿元。本期无新增BOT订单,处于施工期订单90个,确认收入2.62亿元;处于运营期订单74个,确认运营收入7.59亿元。充足的在手订单保障公司未来业绩增长。 (三)“污水资源化”有望提升公司市场份额 我国本身属于资源型缺水国家,但长期以来由于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问题,导致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因而造成了水质性缺水与资源性缺水相互叠加,尤其是华北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为严重,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及加强污水的再生利用成为补充区域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出水标准高、经济可行、维护便利的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净化污水、保证水生态安全的同时,还能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完全契合当下所需。碧水源作为国内膜法水处理的龙头企业,具有领先的膜设备制造能力和丰富的运营维护经验,在“污水资源化”概念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三、投资建议 公司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收入有所下滑,随着后续复工复产,公司全年业绩有望快速回升。中交集团入股后公司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向以EPC为主轻资产的业务模式转型,整体指标明显改善。公司作为国内膜法水处理的龙头在“污水资源化”概念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7.86/21.59/26.86亿元,同比增长31.28%/20.90%/24.41%,对应EPS分别为0.56/0.68/0.85元/股,对应PE分别为16.39x/13.56x/10.90x,给予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项目推进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8-24 9.28 -- -- 10.74 15.73%
10.74 15.73%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0年半年报,实现营收32.54亿元,同比下降8.5%;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311.3%,业绩符合预期。 毛利率提升,现金流大幅改善。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项目进度滞后,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是收入结构调整致使毛利率提升,2020H1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5.4pct至33.7%。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大幅增长291.75%至4.74亿元,主要原因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程进度滞后,对外付款减少,同时公司主动调整经营方向后,EPC 订单及核心技术膜产品销售增加,使得收款能力及金额有所加强。 订单充足,持续向轻资产转型。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公司在手EPC订单235个,未确认收入110.30亿元,订单充足。2020H1新增60个订单,全部为EPC项目,总金额16.58亿元,表明公司进一步由投资类业务向EPC轻资产业务的转型。 膜技术龙头有望受益污水资源化进程。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召开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会,未来再生水利用量的大幅提升将促进膜处理市场的快速释放。公司作为水处理膜技术龙头,有望率先受益污水资源化带来的市场红利。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随着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入股公司,双方战略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公司将逐步提升污水处理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8、19.59、23.46亿元,EPS分别为0.51、0.62、0.74元,以2020.8.20日收盘价8.90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17.45、14.35、12.03倍,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5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