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能股份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9-06
|
6.49
|
--
|
--
|
6.75
|
4.01% |
-- |
6.75
|
4.01% |
-- |
详细
事件:8月29日,申能股份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收入139亿元,同比+8.9%,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127%;2023Q2实现收入66.2亿元,同比+29.1%,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82%。 投资要点:电价结构性提升+电量增长,2023Q2同比收入+29%。2023Q2公司收入同比+29.1%,一是2023H1公司平均上网电价较2023Q1+0.8%,或系相对高电价的燃机和新能源发电量增加所致;二是因为公司2023H1发电量同比+11.9%,主要系2022Q2上海疫情导致电量需求低基数,以及风光装机增加拉动发电量增长。 2023Q2公司煤电/燃机/风电/光伏发电量为88.2/15.8/14.3/6.4亿千瓦时,同比+30%/+224%/+1%/+14.2%。 金融资产带来的收益增加+煤电业绩改善+新能源利润增加,拉动2023H1业绩改善。2023H1公司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127%,主要是因为煤电业绩改善、新能源利润增加、金融资产带来的收益增加。根据我们测算,2023H1公司煤电归母净利润为0.3亿元,上年同期为-0.65亿元,度电净利0.3分/KWh,上年同期为-0.8分/KWh。 新能源归母净利润为7亿元,同比+18.3%,度电净利0.18元/KWh,同比+4.6%。投资收益8.7亿元,同比+4.4亿元,其中,参股公司贡献3.3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贡献5.4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7亿元,同比+3.8亿元,主要由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贡献。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贡献2023H1主要业绩增量。 煤电业绩改善+新能源或贡献2023Q2业绩主要增量。2023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环比增幅3.8亿元,我们认为主要是煤电业绩改善、新能源业绩增加。根据我们测算,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合计对归母净利润贡献为0.22亿元。其中,2023Q2投资净收益7.1亿元,环比增加4.1亿元,主要由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贡献;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1亿元,环比减少3.9亿元。 假设2023Q2燃机度电净利与2023H1相等,则燃机2023Q2环比增发电量对应的归母净利增量约0.4亿元。而剩余的管网业务等盈利相对稳定,因此2023Q2盈利增量或主要来源于煤电的业绩改善以及新能源。 2023Q2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9.0亿元,同比减少64%,降幅为16亿元,主要是因为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22%,增幅为9.2亿元,我们认为或是2023Q2公司购买较多高价煤所致。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支付的现金10.55亿元,同比+81%,或是公司增加新能源建设力度。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基于2023年半年报业绩表现,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31.9/38.2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10.7/10.0/8.4倍,展望2023H2,煤价有望下行,公司火电业绩有望环比改善;叠加绿电成长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新增装机不及预期;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电价下调;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隆盛科技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9-04
|
19.45
|
--
|
--
|
20.20
|
3.86% |
-- |
20.20
|
3.86% |
-- |
详细
事件:隆盛科技于 2023 年 8 月 29 日发布 2023 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3H1 公司实现营收 7.34 亿元,同比+43.76%,实现归母净利润 0.72 亿元,同比+80.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9 亿元,同比+56.85%。 投资要点: 业绩改善显著,新增定点加速落地。2023H1 公司的新能源业务、EGR系统、精密汽车零件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35.19%/33.61%/28.52%。 (1)新能源业务:2023H1 收入同比+83.56%,电机马达铁芯业务新增弗迪动力、星驱动力、金康动力等多个客户的项目定点;(2)EGR 系统业务:2023H1 收入同比+58.48%,商用车市场相对稳定,非道路机械市场获新增客户订单,乘用车混动领域长期绑定比亚迪、吉利、奇瑞、广汽、东安等客户,并获得多个定点项目;(3)精密汽车零件业务:2023H1 收入同比+13.66%,在电驱动/电控/热管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领域项目实现降本增效,在滤波器铜牌项目/电机电控连接铜牌项目领域已进入批产阶段。 国六 B 标准已落地叠加柴油机市场销售稳步,公司 EGR 业务产业地位有望持续巩固。EGR 系统技术作为国六柴油发动机主流排放技术路线之一,2023 年 7 月 1 日起,国六 B 标准正式落地,排放标准的提高将进一步减少机动车对大气有害物的排放;据中内协会数据显示,2023H1 多缸柴油机累计销售 243.87 万台,同比+5.96%,其中潍柴、玉柴、全柴、云内、新柴稳居前列。公司 EGR 产品客户包括全柴动力、云内动力、康明斯、新柴股份、中国一拖、韩国斗山、常柴、玉柴、常发等企业,未来有望持续巩固 EGR 产业地位。 汽车行业景气度或将持续恢复,汽车电气化转型下公司马达铁芯业务有望受益。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 年 1-7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459.1 万辆和 452.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0%和41.7%,市占率达 29%。中国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 900 万辆。7 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等13 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伴随新一轮汽车促销费政策实施的落地,汽车行业有望持续稳增长。公司马达铁芯产品以进入蔚来、上汽、奇瑞、理想、长城等汽车品牌供应链,伴随国家汽车电气化转型,马达铁芯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0.50/28.48/39.2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9%/39%/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5/2.96/4.1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58%/51%/42%,对应 2023-2025 年 PE 分别为 23/15/11倍。公司为 EGR 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布局新能源领域马达铁芯产品,马达铁芯下游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为公司带来新机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新能源汽车增速不及预期;产能放量不及预期;技术路线切换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
|
|
东方电气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3-09-04
|
16.72
|
--
|
--
|
17.10
|
2.27% |
-- |
17.10
|
2.27% |
-- |
详细
事件: 8月 30日,东方电气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收入 299.2亿元,同比+7.2%,实现归母净利润 20.0亿元,同比+12.85%;2023Q2实现收入152亿元,同比+10.1%,实现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15.9%。 投资要点: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工程贸易业务拉动公司 2023H1收入同比+7%。 2023H1公司收入 299.2亿元,同比+7.2%,其中,可再生能源装备/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新兴成长产业收入分别为 81/183/68/28/62亿元,同比-15%/+21%/+33%/+2%/+3%。 工程贸易业务收入增长或与疫情结束,订单获取和执行恢复有关。 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贡献 2023H 利润主要增量。 1) 2023H1公司归母利润增速 13%,高于收入增速,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贡献主要增量。2023H1公司装备业务子公司(锅炉、汽轮机、发电机、风电公司等)净利润合计 12.5亿元,同比-10.3%,主要是因为东方汽轮机/东方锅炉净利润同比-11.4%/-5.7%;非装备类业务净利润 8.5亿元,同比+79%,我们认为主要是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贡献非装备类业务利润增量。 2) 分业务看,可再生能源装备/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新兴成长产业营业利润分别为 8.6/17.6/10.5/12.9/7.0亿元,分别同比-14%/+15%/+92%/+61%/-18%,其中,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 2023H1营业利润合计占比 41.4%,同比+12.8pct。 此外,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利润率高于公司整体水平,因此其利润的快速增长拉动公司 2023H1毛利率同比+1.0pct 至17.4%。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订单同比+87%,有望保障公司 2024年业绩高增。 2023H1公司新增生效订单 489亿元,同比+33.3%。其中,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工程与贸易/新兴成长产业/现代制造服务 业 订 单 分 别 为 210/116/57/61/45亿 元 , 同 比+87%/+8.0%/+87%/+4.5%/-23%。清洁高效能源装备订单增长或主 要由煤电主机贡献。 财务公司金融同业业务致使经营性净现金流减少。2023Q2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 3.4亿元,同比 2022Q2的 60亿元减少 94%,主要是所属子企业财务公司开展金融同业业务流出。具体来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 47亿元,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增加 13.7亿元。2023Q2投资活动现金净额 21亿元,同比增加 103亿元,主要是因为所属财务公司投资同业存单等业务净流入同比增加,对应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 91亿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9.1/50.1/58.1亿元,PE 分别为 14/11/9倍。清洁能源装备板块订单高增有望拉动公司订单快速增长,公司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煤价大涨;电价大幅下行;电源装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三大主机价格涨幅不及预期;招标不及预期。
|
|
|
大唐发电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9-04
|
2.76
|
--
|
--
|
2.87
|
3.99% |
-- |
2.87
|
3.99% |
-- |
详细
事件: 8月 29日,大唐发电发布 2023年中报: 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82.0亿元,同比+4.68%;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8.43%。 投资要点: 2023Q2业绩环比显著改善。2023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3.8亿元,同比-4.29亿元,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同比减少 3.04亿元及来水同比偏弱导致水电业务盈利下滑;2023Q2归母净利润环比+12.43亿元,盈利改善主要来自煤电减亏。分业务来看,2023年 H1煤机、燃机、风电、光伏、水电板块利润总额分别为-8.0亿元/2.2亿元/14.7亿元/3.4亿元/0.9亿元,同比分别+62.9%/+45.19%/+8.42%/+68.92%/-92.85%,煤电减亏带动盈利如期修复。 煤机度电亏损大幅收窄,三季度有望持续修复。2023年 H1,公司上网电量 1172亿千瓦时,同比+2.07%,其中煤机、燃机、水电、风电、光伏上网电量分别同比+3.96%/+56.19%/-40.22%/+21.18%/+58.68%。根据煤机上网电量 896亿千瓦时计算,公司煤机度电亏损约 9厘,较 2022年 H1度电亏损 3分进一步收窄,主要受益于国内动力煤现货价格与进口煤价格下行。由于煤价下行与入炉成本之间存在一定库存周期,Q2业绩尚未完全反映 5月以来煤价大幅下行的影响,我们认为 Q3业绩有望持续修复。 新能源核准+在建达 7.3GW,项目储备较为充足。2023年 H1,公司新增装机 1.58GW,其中火电燃机 0.5GW、风电 0.6GW、光伏 0.5GW,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 34.72%。截至 2023年 H1,公司在建新能源项目共计 4.3GW,其中风电/光伏为 2.6/1.7GW。公司在建+核准项目新能源达 7.3GW,项目储备较为充足,后续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受水电业务盈利波动影响,我们小幅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47/6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11/8倍。后续随燃料成本下行,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修复,新能源装机持续增长也将贡献业绩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滑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来水不及预期;电力需求不及预期;电价下滑风险;风光新增装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永新光学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9-01
|
87.60
|
--
|
--
|
89.75
|
2.45% |
-- |
89.75
|
2.45% |
-- |
详细
事件: 永新光学于 2023年 8月 28日发布 2023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3H1公司实现营收 3.91亿元,同比变化-5.12%,实现归母净利润 1.16亿元,同比变化-15.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84亿元,同比变化-22.88%。 投资要点: 业绩逐季改善,加速推进海外市场布局。2023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环比+7.66%、取得归母净利润环比+44.57%。2023H1 (1)光学显微镜业务实现收入 1.87亿元,同比+16.49%,毛利率达 40.87%,同比+1.95pcts;其中高端光学显微镜品牌 NEXCOPE 系列产品营收近6000万;公司持续加强海外市场的开拓及运营力度,在生命科学、工业检测领域打开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2)光学元组件业务实现收入1.94亿元,同比-20.47%,条码扫描产品终端需求疲软,销售同比下滑;公司条码扫描复杂部组件业务目前已向数家行业头部客户批量出货,2023年下半年有望回升;在机器视觉领域,公司绑定康耐视、Zebra 稳健供货高速调焦液体镜头,与全球头部家用机器人公司合作的 360°全景镜头快速放量,同比提升明显。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显微镜业务高端化,外销向好改善盈利能力。 (1)销售费率方面,2023H1为 5.27%,同比+1.40pcts;公司持续加大市场开拓; (2)管理费率方面,2023H1为 5.30%,同比-0.08pcts; (3)研发费率方面,2023H1为 11.74%,同比+2.02pcts;2023H1研发投入达 4589万元,同比+14.66%。2023H1公司牵头的“十四五”国家科学仪器专项“超高分辨活细胞成像显微镜研究及应用”进展顺利,新品超分辨显微镜 NSR950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国学术大会成功发布;加速显微镜业务高端化; (4)财务费率方面,2023H1为-5.13%,同比+4.31pcts,主要原因为汇兑收益同比减少所致。2022年公司境外销售毛利率达 43.23%高出境内销售毛利率4.83pcts,2023Q2公司整体毛利率 41.78%环比+3.09pcts,盈利能力改善或因外销向好发展。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信心,医疗光学&车载光学静待绽放。 2023年 7月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授予 72.8万股,预计 2023-2026年分别摊销 450.81/1525.81/589.52/ 208.07万元,行权条件需满足: (1)2023-2025年实现营收不低于 8.4/10.5/14.0亿元,或取得净利润3.0/3.5/4.1亿元, (2)医疗光学业务实现收入不低于 0.6/0.9/4.7亿元。 在医疗光学方面,公司内窥镜镜头已与国内数家医疗上市公司建立合作并实现批量出货,同时在手术显微镜整机方面取得进展;在车载光学方面,公司已与禾赛、Innoviz、Innovusion 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伴随汽车电气化、智能化转型,公司车载光学业务有望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1.07/14.75/19.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33%/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6/4.38/5.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7%/34%/31%,对应 2023-2025年 PE 分别为 29/21/16倍。 永新光学是国内高端显微镜和光学元组件制造企业,未来光学显微镜行业有望向高端化、国产化趋势发展;与此同时智能驾驶将逐步普及,车载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将持续增长,车载光学部件将放量,公司有望充分受益。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增速不及预期;自动驾驶技术路线改变;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海外收入及国际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汇率波动风险。
|
|
|
炬光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8-31
|
83.39
|
--
|
--
|
103.00
|
23.52% |
-- |
103.00
|
23.52% |
-- |
详细
事件:炬光科技于 2023 年 8 月 25 日发布 2023 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3H1公司实现营收 2.40 亿元,同比-9.09%,实现归母净利润 0.26 亿元,同比-61.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10 亿元,同比-77.70%。 投资要点: 工业激光承压&预制金锡材料放量,盈利能力下降。2023H1 公司半导体激光产品、激光光学产品、泛半导体业务、汽车应用业务、医疗健康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43.28%/40.62%6.29%/3.89%/2.88%。 (1)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业务方面,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9 倍;(2)激光光学元器件业务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收入未达预期,其中快轴准直镜 FAC 受价格下行压力明显;(3)泛半导体制程业务同比-6.24%,其中上游元器件得益于DUV 光刻市场需求旺盛收入同比+58.14%。2023 上半年公司为增强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的市场竞争力积极降价快速出货,同时遭受下游客户光纤激光器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降价压力,2023H1 公司实现毛利率 42.73%,同比-12.65pcts。 持续加大销售及研发投入,股权激励彰显信心。(1)销售费率方面,2023H1 为 7.74%,同比+1.52pcts;其中展会费和差旅费支出增加较多;(2)管理费率方面,2023H1 为 20.39%,同比+7.04pcts;2023H1 公司进行股份支付 0.14 亿元,预计 2023-2026 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分别摊销 0.34/0.33/0.15/0.03 亿元;(3)研发费用方面,2023H1 为 16.17%,同比+3.33pcts;2023H1 主要在研项目达 11项(预算总投资为 300 万元以上项目),期间投入达 851 万元。2023H1公司净利率为 10.99%,若不考虑股份支付,净利率水平为 16.58%。 上游“产生光子”与“调控光子”等新业务产品基本完成送样,关注泛半导体业务进展。(1)在半导体激光原材料领域,公司已完成低热阻预制金锡衬底材料的样品验证并向客户提供进行应用端测试;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处于爬坡初期,后续有望加速放量;(2)在激光光学元器件领域,应用于光纤激光器市场的光学元器件新品类已向大客户送样正在进行验证,预计下半年逐步进入批量供货;面向车载 AR HUD 市场开发的微透镜阵列产品已进行小批量供货; (3)在泛半导体制程方面,新的线光斑激光晶圆退火系统的项目已在开发,预计 2023Q3 将实现样机的交付和验证;中游模块与系统业务在手订单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显著;半导体先进封装 LAB 激光辅助键合应用下半年有望迎来小批量订单。 盈利预测 根据行业发展现状,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 7.08/10.02/13.59 亿元,同比增长 28%/41%/36%,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 1.41/1.86/3.02 亿元,同比增长 11%/32%/62%,对应 2023-2025 年 PE 分别为 51/38/24 倍。 炬光科技作为高科技创新企业,深耕激光产业多年,在经验积累与技术储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业务覆盖产业链中上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激光雷达推广应用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
|
|
宝新能源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8-18
|
6.73
|
--
|
--
|
6.76
|
0.45% |
|
6.76
|
0.45% |
-- |
详细
宝新能源发布 2023年半年报: 1)2023H1公司实现营收 49.97亿元,同比+33%,实现归母净利润 3.14亿元,同比+335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87亿元,同比+608%; 2)2023Q2公司实现营收 28.30亿元,同比+82%,归母净利润 2.88亿元,上年同期为 0.05亿元,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66亿元,上年同期为 0.06亿元。 投资要点: 2023Q2发电量大增拉动收入同比+82%。2023Q2公司收入同比+82%,我们认为一是因为发电量同比增长,二是因为 2022Q2收入基数偏低。2023H1公司发电量同比增长 40.0%,我们认为主要系来水偏枯叠加高温天气拉动广东火电需求提升。2023Q2广东火电发电量同比+31.2%。值得注意的是,2023Q1公司机组大修停运影响发电量,若无停机检修影响,2023Q2公司发电量同比增幅或高于 40%。 煤价回落拉动 2023Q2业绩环比大幅改善。2023Q2公司归母净利润 2.88亿,环比大幅改善,主要是因为:1)2023Q2现货煤价下行,公司毛利率环比提升 8.0pct 至 12.5%;2)2023Q2投资收益 0.55亿元,环比 2023Q1增加 0.4亿;3)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0.19亿元,环比增加 0.16亿元。若仅考虑公司电力业务全资子公司,2023H1电力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 2.2亿元,上年同期为-0.38亿元,煤价回落贡献业绩主要增量。 经营性净现金流环比大增 89%。2023Q2公司经营性净现金额 4.25亿,环比 2023Q1增长 89%,主要是因为公司发电量增长以及煤炭价格下降。2023Q2公司筹资性活动净现金额为-5.8亿元,环比减少9.7亿元。2023Q2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 5.2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 1.5亿元,主要系陆丰甲湖湾电厂扩建投入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2023Q2业绩仍受到 4-5月高价库存煤的影响,并没有完全反映 5月下旬以来煤价下跌的影响,2023Q3公司火电业绩有望进一步改善。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2/17.6/23.0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X/8X/6X。维持“买 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价大幅下降;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用电需求下滑;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装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
嘉泽新能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8-18
|
4.06
|
--
|
--
|
4.24
|
4.43% |
|
4.24
|
4.43% |
-- |
详细
事件:嘉泽新能发布2023年半年报:营业收入12.92亿元,同比+71.38%;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91.62%。 投资要点:2023年H1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92%,一是因为2022年4月宁柏基金并表叠加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陆续并网带来装机增长;二是公司出售49.5MW电站,带来投资收益6319万元。截至2023年H1,公司累计装机2.1GW,其中风电1.85G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73MW;在建及待建风电项目1.68GW,充足的项目有望支撑公司高增长延续。 宁夏区域市场化电价提升。2023H1,公司风电电站等发电量26.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3%;综合上网电价0.5362元/千瓦时,同比下滑1.8厘/千瓦时,主要系河南、河北等较低电价地区发电量增长带来的结构调整,装机占比最高的宁夏区域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90%,宁夏风电电价同比提升3.82分/千瓦时至0.5749元/千瓦时。 拟投建300MWh共享储能电站。公司计划于宁夏投资建设150MW/3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额约4.2亿元,建设期约半年。据公司公告,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政策进行估算,经营期内,按全容量调峰+全容量租赁共有方式测算,项目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为8.79%,投资回收期为6.80年。 储能电站项目有望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良好产业协同,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装机增长+投资收益有望支撑2023年业绩增长,公司强项目获取能力为后续增长动力续航,因此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1亿元/16亿元/23亿元,对应PE分别为9倍/6倍/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程度加剧;电站装机不及预期;成本波动风险;电价波动风险;投资收益不确定性。
|
|
|
万里扬
|
机械行业
|
2023-08-15
|
9.00
|
--
|
--
|
9.26
|
2.89% |
|
9.26
|
2.89% |
-- |
详细
国产变速器龙头,前瞻布局储能。公司是我国第三方汽车变速器龙头企业,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目前已形成汽车零部件和储能双线发展的业务布局,2022年乘用车变速器/商用车变速器/储能业务营收占比73.2%/17.5%/1.9%。EV减速器业务新增配套主流新能源车型,进入快速放量期;储能年内装机有望增长2.5倍,推动储能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而储能业务净利率(2021年25.5%)远高于其他业务的净利率(2022年5.9%),业务结构优化有望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在手项目充足,民营储能先行者放量在即。随着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电网对调节能力的需求提升,新型储能发展方兴未艾,公司作为民营储能先行者,2018年开始运营储能项目,截至2022年末在运装机40MW。 I. 签约/储备项目1.4/3GW,成熟团队+合作三峡集团助力装机增长。截至2023年4月,公司签约储能项目6个,合计装机容量达1.4GW/2.8GWh,储备项目3GW/6GWh,在建项目100MW/200MWh,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入运行。独立储能方面,公司前瞻布局,在储能领域人才缺乏的背景下,组建了一支具备高度专业性的行业领先团队且已有近5年零事故运营经验,凭借团队专业性提前获取优质独立储能项目资源。用户侧储能方面,截至2022年底,万里扬能源电力交易业务代理超过2000户,开拓市场具备渠道优势。联合长江三峡集团旗下长江绿色发展基金,在增强项目获取能力的同时,计划成立30亿元储能产业基金用于公司电站建设,按自有资金30%-40%计算,可支持公司约1.9-2.5GW装机增长。 II. 独立/用户侧储能电站初具经济性,产业链降价提高项目收益率。以100MW/200MWh独立储能项目为例,根据我们的测算,在30%自有资金比例下,提供调频辅助服务/“容量租赁+容量补偿+参与现货市场”模式下,项目10年全投资IRR可达7.4%/6.1%。用户侧储能电站通过峰谷价差套利已初步具备经济性,广东珠海五市10MW/20MWh项目IRR可达7.7%。随着上游供给逐步充足,储能电池产业链迎来一轮降价,2023年6月2小时储能EPC加权平均报价1.578元/Wh,较同年2月平均下降20%,根据我们测算,降价带来全投资收益率提升约4.9pct。 入局新能源减/变速器,搭配主流车企销量拐点将至。在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的行业背景下,公司凭借自身在变速器领域积累,开发了EV减速器、ECVT和DHT混动系统等产品。 I. EV减速器搭配主流车企,配套车型上市销量拐点将至。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维持高增速,据国研中心预测,2025年有望达1200万辆,CAGR 3=20.3%。公司2019年开始生产EV减速器,2022年,随着配套主流车型的量产销售,公司EV减速器实现销量2.8万台,进入放量阶段。截至2022年底,公司产品已配套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和零跑汽车并新开发多个用户,作为主流乘用车变速器供应商,公司市场开拓具备渠道优势。未来随着更多配套车型上市,EV减速器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II. 顺应新能源多挡化趋势,ECVT积极进行样车实验开发。单级减速器存在能耗较高、性能受限以及NVH(噪音、震动与舒适性)等问题,ECVT无级变速器在降低能耗、提升性能的同时不存在多挡变速器动力中断、匹配难度高等问题,目前正处于样车实验阶段。 III. 混动系统具备成本优势,2023年有望量产销售。第五阶段汽车排放标准进一步收紧,利好混动汽车推广。据《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0/10),2025年混动乘用车销量将占传统能源乘用车销量的50%以上,有望达到1200万辆。公司前瞻布局DHT混动系统,产品在节油率、动力性能、成本以及安装空间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底,乘用车混动系统目前已完成奇瑞汽车样车标定工作,商用车混动系统2023年有望正式量产销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我国第三方汽车变速器龙头企业,通过集团资产注入切入储能运营领域,受益于储能商业模式逐步完善及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9/8.87/13.73亿元,同比增速80%/64%/55%,PE为22/14/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品配套开发进度不及预期;当前储能业务规模有限,储能装机增长不及预期;辅助服务政策变动;储能辅助服务市场补贴下滑;储能电池产业链涨价;测算存在主观性,仅供参考。
|
|
|
金冠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3-08-11
|
6.70
|
--
|
--
|
7.60
|
13.43% |
|
7.60
|
13.43% |
-- |
详细
事件:金冠股份发布公告:2023 年8 月7 日,公司确认成为许继集团电科储能中科超算项目用储能电池及附属设备采购项目的成交人,成交价格为2.36 亿元。 投资要点:工商储斩获固态电池国内储能首次大规模应用订单,后续公司超算&数据中心储能项目有望进一步拓展。2023 年8 月7 日,公司确认为许继电科储能中科超算项目用储能电池及附属设备采购项目的成交人,成交价格为2.36 亿元,为公司在超算中心储能的首个案例,同时也是固态电池在国内储能首次大规模应用,随着项目落地,公司超算&数据中心项目有望进一步拓展。 工商业储能已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合资打开成长空间。2023 年7月26 日,子公司冠华新能源交付宁波光华电池工商业储能项目并完成并网投运,标志着金冠股份已具备工商业储能规模化交付能力。产能方面,目前公司已经完成500MW PCS 柔性改造,常州储能PACK与BMS 生产基地建成后,储能产能将进一步扩大到4.5GWh,储能交付能力提升。客户方面,子公司江苏冠华新能源拟与厦门海辰、三峰环境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发力工商业储能业务,公司工商业储能获客渠道有望拓展。 俄罗斯充换电站项目进展顺利,储能出海有望实现0-1 突破。2023年5 月,公司发布公告称与俄罗斯联邦工商会中东代表处签订《合作备忘录》,主要围绕“生命补给线”公路开展新能源场站的建设,3500 公里的干线预计将投资建设70 座新能源场站,17 万公里的支线计划将建设充换电场站3400 座,干线+支线总投资额接近700 亿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公司核心团队首次踏勘已结束,项目正处于技术对接阶段。我们预计随着新能源场站的交付,公司储能业务出口将实现0-1 突破,充电桩业务将迎来规模放量。 公司为智能电网核心供应商,智能电网业务稳健增长。公司深耕智能电网设备领域,为智能电网核心供应商,相关产品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是国内少数具有C-GIS 智能环网柜核心部件生产加工能力及安装资质的企业。2023 上半年,公司中标多地配网项目,总计金额超3 亿元。随着各地智能电网设备的升级,我们预计公司今年中标金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我国智能电网设备核心供应商,随着储能业务快速开拓,公司工商业储能收获频频,储能出海有望随着俄罗斯项目实现0-1 突破、充电桩随着俄罗斯项目也有望实现规模放量。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27/33.49/51.36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2.76/4.47 亿元,PE 为29/20/12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充电桩、储能出海进程不及预期;电网投资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储能产品交付不及预期
|
|
|
赛恩斯
|
综合类
|
2023-07-20
|
29.93
|
--
|
--
|
30.88
|
3.17% |
|
30.88
|
3.17% |
-- |
详细
公司专注重金属污染防治,重金属废酸、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为企业有效降低危废处理成本:公司业务覆盖重金属污酸、污水、废渣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环境修复、药剂和设备的生产销售等领域,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经济适用”为研发原则,构建了解决方案、药剂、设备、运营服务为主的经营体系。传统重金属污酸采取石灰石中和法工艺,后续运营产生大量危废残渣的处理成本。根据赛恩斯招股说明书,公司的技术较传统工艺可以减少90%以上、提升废水回用率至90%以上,同时实现污酸中有价金属、硫酸等资源化回收利用,有效降低企业后续处理危废成本。 重金属危废排放总量控制“硬约束”,驱动行业需求增长: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中指出,推行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公司下游客户2B为主,主要是重金属矿产开采、冶炼企业,有色行业重金属污染面临日益增加的政策压力,企业新扩、技改产能需求迫切。公司在污酸处理领域优势明显,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0-2022年国内在建、拟建铜铅锌产能中62.3%采取赛恩斯的污酸资源化处理新技术。 优秀商业模式,从周期性解决方案业务开始往“长期生意”药剂、运营服务转型:公司主动瘦身转型,从早期主要承接完整的、附带工程施工项目的解决方案类项目、以追求大项目和高收入为目标,开始转变为重视解决方案中技术服务类业务,并以解决方案业务带动药剂销售和运营服务。解决方案(收预付款)——落地:销售污染处理装备(确认收入快)——运营:销售污水处理药剂、运营服务(现金流好)。 赛恩斯在紫金系平台上大有可为: (1)紫金系平台上独具优势:截至2023年3月31日,第二大股东紫金投资持股比例21.22%,2021年紫金投入9.64亿环保资本开支,2023年赛恩斯与紫金系公司关联交易预计额达到3.5亿。 (2)海外业务增量:公司拿下的紫金海外矿山污水处理订单,为海外业务增量打开部分空间。 (3)紫金新能源业务打开空间: 涉及磷酸铁锂、铜箔等新能源业务的环保工程公司均有机会参与,此外公司与邦普、中伟均有合作。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领先企业,随着国内环保政策趋严,和紫金矿业合作进展加深、海外业务拓展加快,业绩有望维持较高增速。我们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8.5/11.9/15.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3/1.68/2.36亿元,同比增速为55%/63%/41%,对应PE为28/17/12倍,PEG<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监管放松;宏观环境下行导致下游客户资本开支放缓,应收账款回账较慢;大宗商品需求疲弱导致企业收入下降;出现新技术路径替代公司技术路径;关联交易占比高降低整体公司毛利率;二级市场流动性风险。
|
|
|
金冠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3-07-07
|
6.93
|
--
|
--
|
7.68
|
10.82% |
|
7.68
|
10.82% |
-- |
详细
智能电网核心供应商,布局储能业绩有望修复。公司是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政府控股的老牌智能电网设备供应商,拥有智能电力设备、新能源充电设施和储能业务三大板块,长春、南京、杭州和常州四大研发生产基地,核心业务科研技术实力强劲。 由于电网投资放缓和公司锂电池隔膜业务发展受阻,公司2018-2020年业绩承压。随着亏损业务的剥离和电网投资恢复,公司2020-2022年营收持续增长,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明显,期间费用率持续低位运行,叠加储能业务落地在即,有望为公司业绩注入弹性。 深耕智能电网设备领域,电网投资加速核心供应商受益。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电网投资加速,“十四五”期间两网规划年均投资额达5800亿元,其中电网智能化投资进一步扩大。公司作为国网核心供应商,智能电网设备主要包括智能电气成套开关设备和智能电表及信息采集系统: I. 公司智能电气成套开关设备销量首次破万。客户主要为电网企业,占2022年产品中标金额的79%。公司智能电气开关产品满足电网升级需求,实现高端智能化,随着各地智能电网设备的升级,中标金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客户还包括吉林、浙江两地工业企业,订单占2022年产品中标金额的21%,体现长春、杭州两研发生产基地的辐射作用。 II. 国网智能电表进入替换周期,公司销量有望走高。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智能电表招标需求有望达8217万只,叠加疫情影响招标延后,公司出货量有望提升;2020年国网智能电表新标准发布,拉动2021年中标均价相较于2019年提升40%,公司物联网电表有望进一步拉高均价;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国网智能电表市场规模有望达205亿元,公司智能电表业务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立足国网充电桩拓展海外市场,优势场景保障场站盈利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维持高增长趋势,带动充电设施需求高,根据我们的测算,2025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有望达到1437万台,2023-2025年增量需求916万台,约为目前保有量的1.8倍,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充电桩制造业务由子公司南京能瑞运营,拥有14年充电桩制造经验,是国内少数掌握大功率快充技术、V2X充换电技术、柔性智能充电技术、互联网+智能充电技术和有序充电技术的企业之一,2022年国网充电设施中标金额排名第三,目前产品正处于欧标认证阶段,未来有望受益于国内充电设施需求增长与欧洲增量市场的开启。截至2022年,公司在运充电场站数量共计248座,未来场站运营规划瞄准公交场站、京东集团物流充电站等专用充电站等人流量大、充电桩利用率高的应用场景,保证场站盈利性
|
|
|
纳睿雷达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6-16
|
52.88
|
--
|
--
|
59.47
|
12.46% |
|
61.20
|
15.73% |
|
详细
纳睿雷达是国内领先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供应商。纳睿雷达成立于2014年5月,从事相控阵雷达整机及相关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服务。公司产品主要为X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及配套的软硬件,主要应用于气象探测领域,并逐步向水利防洪、民用航空、海洋监测、森林防火、公共安全监测等领域推广。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包晓军和刘素玲夫妇,核心管理层包晓军及技术人员刘远曦、李琳持股,与股东利益一致,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2019-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5/1.31/1.83/2.10亿元,取得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1/0.67/0.97/1.05亿元。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雷达硬件和软件产品,各项毛利率水平较高,综合毛利率水平在80%左右,收入多在第四季度确认。 “X+双偏振+有源相控阵”气象需求悄然而至,水利需求释放翘首以盼。(一)在气象领域,当前国内已部署的多为S/C波段的单偏振机械雷达: (1)相较于X波段,S/C波段探测距离远但精确度有限,且受地球曲率的影响对低层探测较为困难,难以探测如雷暴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 (2)相较于双偏振/全极化,单偏振仅能从单一维度获取降水粒子等目标信息; (3)相较于相控阵,机械扫描技术体扫周期长、分辨率低、运维成本高。国家为完善气象雷达网的探测盲区建设、加强近地领域对强对流天气的精准探测等计划催生了天气雷达对于“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的技术需求,并持续出台政策对发展给予支持;2022年2月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对多极化、相控阵技术天气雷达系统的研发。从国际发展趋势上看,美国、日本的相控阵雷达技术发展较早,目前在积极推进气象领域的研制及推广应用。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对国内X波段气象雷达市场的需求进行测算,结果分别为999套、1050套;我们预计X波段雷达在国内气象领域需求有望达千套以上。(二)在水利领域,2021年以来,相控阵雷达已于多地的水利监测中进行试点应用;2023年水利部提出要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将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或将加速相控阵雷达的放量。 气象许可+军品认证匹配高附加值,核心组件自研凸显降本优势。纳睿雷达是国内目前唯二取得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的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的企业,并取得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据中国政府采购网统计,2018-2022年X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产品的累计中标数量中纳睿雷达排名第一,销售已走出广东面向全国各地。 公司采取自研核心技术+采购通用现货的方式实现降本,天线体制采用微带贴片技术,T/R芯片降本达90%,组件降本达60%以上;其中T/R组件采用商用现货射频器件和表面贴装工艺,单位成本与国博电子单价相比差异达80%左右。公司技术外延从事77GHz车载4D毫米波雷达的研发,4D毫米波雷达有望受益于汽车智能化发展及国产化率提升。 未来公司将以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为支点纵向深耕硬件、软件,横向拓展军事国防、民航空管、水利检测、海洋监视等相关价值领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纳睿雷达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全极化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掌握从微带贴片阵列天线、射频前端、数字中频后端、信号处理、数据融合到雷达数据产品开发等相控阵雷达的设计制造、雷达软件生态和雷达算法服务的全价值链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纳睿雷达有望持续受益于X波段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气象领域渗透率的加速提升,同时在水利、军事、民航等新领域有望形成突破;公司核心技术壁垒深厚、产品溢价较高,我们认为具备长期成长潜力。我们预计纳睿雷达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3.14/4.74亿元,对应PE分别为39/26/1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空间较依赖行业政策和各级财政预算;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形式过于单一;高毛利率难以维持;客户集中度较高;募投项目进度或经营成果不及预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可完全对比参照。
|
|
|
长光华芯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5-23
|
76.64
|
--
|
--
|
118.99
|
55.26% |
|
123.67
|
61.36% |
|
详细
事件:长光华芯于2023年5月16-18日在第十九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亮相,并发布56GPAM4EML光通信芯片,进入光芯片高端市场。 投资要点:56GPAM4EML光通信芯片是当前400G/800G超算数据中心互连光模块的核心器件。长光华芯发布的单波100Gbps(56Gbaud四电平脉冲幅度调制(PAM4))电吸收调制器激光二极管(EML)芯片:①采用脊波导结构,支持四个波长(1271、1291、1311和1331nm)的粗波分复用(CWDM),在单个光纤中实现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传递,有效减少所需光纤数量;②具备在使用4颗芯片时可实现400Gbps传输速率,或在使用8颗芯片时可实现800Gbps传输速率的能力;③电吸收调制区调制速率达56GBd,可使用56GBdPAM4信号支持112Gb/s,具有阈值电流低、工作温度范围宽的优点。56GPAM4EML光通信芯片符合RoHS标准和TelcordiaGR-468标准,是400G/800G超算数据中心互连光模块的核心器件。 AI行业的蓬勃发展有望驱动高端光芯片的市场需求。2022年11月30日,基于大规模语言模型的超智能对话AI产品ChatGPT问世;截至2023年2月,ChatGPT的全球用户数量累计达1亿名。伴随大模型的迭代升级,AI服务器对于底层数据的传输速率和时延要求将不断提升;而数据中心作为承载AIGC算力的载体,数据传输带宽将趋于更大、时延冗余将趋于更低,对于光模块的速率提出更高的需求。我们认为,ChatGPT的惊艳表现提升了市场对于AI的发展预期,AI行业发展将带动数据中心更高要求、更大规模的建设,光芯片的市场需求有望大规模增长。 光通讯业务刚刚起步,新品上量节奏值得关注。2010年起公司布局磷化铟激光芯片产线;2018年起布局高速光通信芯片领域,建成完整的光通信工艺平台和量产产线,攻克了材料外延生长的精确控制和稳定性难题以及激光电流的氧化限制控制难题;2020年公司开展10GAPD和L波段高功率EML的产品研发,全面建成了高速光通信芯片的研发生产产线,两款产品在2022年初通过大厂(客户)认证,并已实现批量供货。此次56GPAM4EML芯片的发布,意味着长光华芯已实现在光通信领域的横向扩展。2023年公司将加大光通信业务进展,以10G和25G产品为主;现阶段公司主要提供EML芯片,后续规划发展硅光平台。当前光通讯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刚刚起步,产品线布局逐渐完善。高端光芯片产品或将蓄势待发,上量节奏值得关注。 盈利预测根据公司发展情况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6.50/9.51/12.94亿元,同比变化+68%/+46%/+3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3.16/4.40亿元,同比增长+78%/+49%/+39%,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67/45/32倍。 长光华芯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激光芯片企业,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半导体激光芯片国产化率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存货跌价风险、新技术渗透不达预期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光通信业务收入占比较低、AI行业发展及光通信芯片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
|
|
国投电力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3-05-08
|
12.44
|
--
|
--
|
13.23
|
6.35% |
|
13.23
|
6.35% |
|
详细
国投电力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 1)2022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504.89亿元,同比+15.36%;实现归母净利润 40.79亿元,同比+66.11%。 2)2023年 Q1: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2.56亿元,同比+20.05%;归母净利润 16.14亿元,同比+55.53%。 投资要点: 两河口投产带动 2022年业绩大幅提升。2022年全年发电量为1567亿千瓦时,同比 +1.86%,其中火电 /水电发电量分别为505/992亿千瓦时,同比-14.29%/12.39%;火电/水电收入分别为202.27/237.67亿元,同比+6.1%/+19.9%。2022年 3月两河口电站全部投产发电,带动发电量增加。 2023年 Q1水电量价齐升,净利润增速显著。2023年 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6.14亿元,同比+55.53%。2023年 Q1发电量为382.89亿千瓦时,同比+19.96%,其中火电/水电发电量分别为129/233.8亿千瓦时,同比+6.49%/+28.25%;火电/水电平均上网电价分别为 0.472/0.305元每千瓦时,同比+0.42%/+4.74%。另外,财务费用减少 2.3亿,投资收益增加 0.9亿。 2023Q1雅砻江盈利高增,步入收获期。1)两河口投产:2022年3月两河口电站全部投产发电,可与锦屏一级和二滩联合调度,后续多年调节能力有望持续显现。2)电价上调:根据江苏省发改委,锦官电源组送苏上网电价由 0.277元/千瓦时上调至 0.3195元/千瓦时,并于 2023年 1月 1日起执行,电价上涨有望支撑全年业绩。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65亿元/73亿元/78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倍/12倍/11倍。雅砻江水电量价齐升,公司火电业绩也有望持续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程度加剧;电站装机不及预期;成本波动风险;电价波动风险;投资收益不确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