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9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4-05-17 4.78 -- -- 5.24 3.35%
4.94 3.35%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38亿元,同比减少16.25%;归属净利润3.10亿元,同比减少10.75%;扣非后归属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减少23.52%。 事件评论受春节错期、延迟开工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收入有所波动。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38亿元,同比减少16.25%。省内情况来看,一季度投资增速以及全年投资增速目标均同比有所下降。安徽省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相比2023年增速下降1.6pct,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下降9.6pct,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7%,增速同比扩大0.8pct。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长7%左右,目标相比2023年下降3pct。 毛利率与费用率同步上升,归属净利润率同比略降。公司一季度综合毛利率12.98%,同比提升2.14pct,费用率方面,管理和财务费用率同步提升较为明显,公司一季度期间费用率9.47%,同比提升2.34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0.19、1.05、0.01、1.09pct至0.54%、4.13%、1.23%和3.58%。非经常性损益方面,2024Q1非经为0.26亿元,去年同期为-0.24亿元,主要系去年“其他”项目产生非经损益-0.8亿元。综合来看,公司一季度归属净利率2.29%,同比提升0.14pct,扣非后归属净利率2.10%,同比下降0.20pct。 2023年订单两位数增长,2024年Q1水利订单增速较快。2023年1至4季度累计新签合同551个,新签合同金额1510.70亿元,金额同比增长13.81%。一季度实现新签工程合同总额389.79亿元,金额同比增长1.37%。订单结构持续优化,基建业务占比66.97%,优势持续巩固。水利工程订单丰硕,新签合同同比增长888.05%。房建订单中,产业园区占比48.77%、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占比51.23%。此外,新兴业务增长较好,其中设计检测业务一季度新签合同(含内部订单)5.10亿元,同比增长68.47%;装配式建筑业务新签合同(含内部订单)8.35亿元,同比增长85.91%;建材商贸业务新签合同(含内部订单)100.42亿元,同比增长6.05%,成长性逐步显现。 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流出幅度同比扩大。公司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32.01亿元,同比多流出16.36亿元,收现比156.41%,同比提升11.60pct;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同比提升1.26pct至85.7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11.46至300.50天。主要系春节期间支付款项较多及节后复工施工投入尚未形成计量回款等因素影响。 公司为安徽地方国企,后续或充分受益水利、国企改革等政策增量。公司深耕基建(水利)市场,或将充分受益于增发国债落地以及后续可能的稳增长政策,同时2024年国企改革相关政策频繁提及,后续若有具体措施落地,公司或将受益。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7.47、20.65、23.56亿元,对应PE为4.66、3.94、3.4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3-10-26 5.01 -- -- 5.00 -0.20%
5.00 -0.2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业绩符合预期,新签订单金额饱满。 2023年 Q1-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99.30亿元,同比增长 11.16%,实现归母净利润 10.64亿元,同比增长 14.4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01亿元,同比增长 27.01%。单季度来看, 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4.58亿元、同比增长 11.04%, 实现归母净利润 4.08亿元、同比增长 32.18%,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91亿元,同比增长 33.24%。受益于安徽省加快融入“长三角”、“四上安徽”建设等为基建行业发展创造的政策红利,公司 2023Q1-3新签合同金额 1015.20亿元,同比增长 6.66%,其中,基建工程新签合同金额 631.77亿元,同比增长 10.00%,房建工程新签合同383.43亿元,同比增长 1.58%。基建工程细分来看, 市政工程和港航工程新签合同金额增长较多, 分别新签合同金额 347.16亿元和 9.03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56.94%和 71.67%。 单季度来看,公司 Q3新签合同金额 267.07亿元,同比减少 3%,主要系基建工程中的公路桥梁和市政工程下滑较多。 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明显改善。2023Q1-3,公司毛利率为 11.60%,较去年同期提升 1.15pct,净利率为 2.41%,较去年同期提升 0.09pct,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2023Q1-3,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1.12亿元, 较去年同期净流出 11.17亿元实现转正, 经营现金流明显改善, 主要受 PPP 项目净流出减少及房地产净流入增加所致;公司投资现金流净流出 25.8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流出 5.41亿元;公司筹资现金流净流入 127.23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流入 9.63亿元。 区域水利工程龙头,有望受益于万亿特别国债发行。 10月 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 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 1万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 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本次国债发行将加快各地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利好水利水务公司的业务发展。 近年来, 安徽省加快推进“安徽水网”工程实施, 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总投资测算为 2845亿元, 主要投向防洪保安能力提升、 供水安全保障、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智慧水利建设五大类领域; 投资额逐年增加, 2021-2025年分年投资为 407亿元、 537亿元、 596亿元、622亿元、 683亿元。 公司的前身为安徽水利,是安徽省水利工程龙头企业,2023Q3公司水利工程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 15.73%。 公司有望受益于万亿特别国债发行及“安徽水网”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市场拓展仍有较大空间。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 900.23亿元、 1035.90亿元、1190.22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15.21%、 15.07%、 14.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8亿元、 19.96亿元、 24.33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17.97%、 22.57%、 21.92%,EPS 分别为 0.95元/股、 1.16元/股、 1.4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4.82倍、 3.93倍、 3.2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鲍荣富 5 10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3-10-25 4.49 5.94 38.14% 5.03 12.03%
5.03 12.03%
详细
安徽国有建筑龙头, 受益于城中村改造提速公司为安徽省国有建筑龙头, 省内收入占比近 75%。分业务来看, 工程施工(基建+房建)收入占比近 70%,此外依托子公司长城置业开展地产开发业务, 传统主业整体经营稳健,作为建筑+地产公司,有望受益于本轮城中村改造提速。 新业务方面, 公司在装配式建筑、检测、水电站投资运营方面持续发力,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改善。此外,公司过去 5年现金分红比率均在 30%以上,当前股息率超 5%,具备估值性价比。 区域投资高景气, 市场有望持续扩容23年安徽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超 10%,交通、水利、城市更新投资强度均有明显提升。 1)交通: 23年计划完成铁路和城市轨交投资 670亿元,公路水运机场 1300亿元,同比分别+8%、 +30%;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交通运输投资 5000亿元,同比十三五规划+67%,较十三五实际完成额+18%。2)水利: 23年计划完成水利投资超 500亿元,截至 23H1已完成投资 278.8亿元,同比+14.3%,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 2845亿元,同比十三五实际完成值+32.7%。 3)城市更新: 23年安居工程计划完成投资 980亿元,同比+20%,改造老旧小区 1246个,新开工棚改 17.7万套,保障房 11.3万套。 十四五末计划累计改造棚户区 50万套,新增保障房 30万套。 传统主业稳健增长,新兴业务持续赋能传统主业: 1)工程施工: 22年新签订单显著提速,同比+74.9%,截至 23H1公司新签订单 748亿元,同比+11%, 22年末在手订单 1411亿元,覆盖全年工程施工收入的 2.3倍,订单充裕有望支撑后续收入增长。 2)地产开发: 22年公司新增土储约 381亩,期末土储约 251亩,较 21年末低点增加 149亩。 我们判断随着公司拿地节奏逐步恢复,后续地产业务亦有望触底回暖。 新兴业务: 1)装配式建筑: 公司于 2014年投资建设装配式生产基地,已投产五个建筑工业化基地产能达 68万立方米,两个智能钢构基地产能达13万吨。 23H1装配式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 10.13亿元,同比+142.9%。 2)水电: 公司控股运营水电站 7座,电站权益装机容量 18.81KW, 2022年水电业务上网电量 7.55亿度,实现营收 1.58亿元,利润总额 0.55亿元。 3)检测: 公司检测类业务覆盖房建、交通、水利、市政、轨道交通、建筑机械设备等检测领域,所属共 8家检测公司,实力居省内前列。 中长期成长空间广阔,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5.6/18.0/20.8亿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省内投资提速,同时积极发力装配式建筑、检测、水电运营等新兴业务,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给予 24年 6倍 PE,对应目标价 6.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省内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地产景气度超预期下行,新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 宏观经济风险和政策风险, 测算具有主观性。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3-04-17 6.00 -- -- 6.72 7.01%
6.42 7.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 业绩稳健提升,新签订单大幅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01.20亿元、同比增长 12.31%,归母净利润 13.80亿元、同比增长 25.9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3.21亿元,同比增长 28.11%。其中,工程施工业务占比最高,实现收入618.02亿元,同比增长 16.73%,占营业收入的 77.14%;房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5.92亿元,同比增长 6.27%,占营业收入的 9.48%。受益于安徽省加快融入“长三角”、“四上安徽”建设等为基建行业发展创造的政策红利,公司 2022年新签合同金额 1327.36亿元,同比增长 74.87%,其中,基建工程及投资新签合同金额 829.68亿元,同比增长84.96。基建工程分业务看,路桥工程新签合同金额增长较多,新签合同金额 414.75亿元,同比增长 199.57%,房建工程和市政工程的新签合同金额增幅超过 40%。截至 2022年底,公司在手订单 1411.23亿元,在手订单饱满。 毛利率小幅上升,现金流有所改善。公司 2022年综合毛利率为 11.67%,同比提升 0.49pct,分行业看,建筑施工毛利率为 8.64%,同比上升 0.36pct,房地产毛利率为 13.52%,同比下降 7.57pct,其他业务毛利率为 15.63%,同比上升6.41pct。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减少 19.89%,主要系房地产广告及销售代理费减少所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2.65%,主要系职工薪酬总额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 36.83%,主要系利息支出增加所致。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 7.83亿元,同比少流出 47.09亿元,现金流有所改善,主要系 PPP 净流出减少、建筑施工项目净流入增加所致。 全面强化改革创新,提升新兴业务竞争力。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着力提升新兴业务竞争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公司的壁垒优势。公司以现有主业为基础,推动资源整合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拓城市运营、生态环保、矿山建材等新领域,积极探索抽水蓄能电站、光伏建筑等绿色能源项目,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公司持续推动“投融建运”一体化,稳步推进专业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夯实建筑施工、投资、房地产、建筑产业化、建材贸易、设计检测、社会服务等各业务板块。 投资建议:公司受益于安徽省对基建和房建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并不断提升新兴业务的竞争力。预计公司 2023年营收为 928.51亿元,同比增长 15.89%,归母净利润为16.10亿元,同比增长 16.65%,EPS 为 0.94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为 6.6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兴业务开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3-04-07 5.91 -- -- 6.71 8.58%
6.42 8.63%
详细
事件:安徽建工发布2022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1.20亿元,同比增长12.31%;归母净利润13.80亿元,同增25.94%;扣非归母净利润13.21亿元,同增28.11%。 投资要点:2022年盈利持续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营收逆势增长,管理水平提升助推盈利水平改善。2022年,公司传统主业建筑施工业务规模扩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1.20亿元,同比增长12.31%。 年内公司项目基础管理有效夯实,严格落实“一令二状三管控”,运营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公司2022年全年395个新开工项目策划完成率94%,重点项目策划完成率100%、经济责任状签约率100%,高项目策划完成率为公司利润增长提供助力,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80亿元,同增25.94%,扣非归母净利润13.21亿元,同增28.11%。 安徽基建增速有望维持较高水平,公司新签订单大幅增加。安徽省建设“高速路上的安徽”目标拉动基建工程、尤其是公路桥梁业务规模增长,目标中提到“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新建高速公路2660公里、改扩建高速公路637公里,公司作为安徽省基建龙头,资质齐全、经验丰富,与当地政府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在“十四五”期间将有大量的项目资源。2022年全年公司新签合同540个,同比增长40.26%;新签合同金额1327.36亿元,同比增长74.87%,其中基建工程中的公路桥梁业务贡献最大,公路桥梁业务新签合同85个,同比增长25%,新签合同金额414.75亿,同比增长199.57%。 新签订单大幅增加将助力未来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基建、房建为主的工程建设主业贡献公司绝大部分收入及利润来源,公司近年来推动施工模式多元化及项目类型多元化,主业保持高增速。安徽省十四五基建及公共设施投资增速维持高水平,公司2022年新签订单大幅增长,在手订单充裕,未来增长基础坚实。综合考虑公司当前运营水平及在手订单增速,我们适当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7.54、20.84、24.14亿元,对应PE为5.91、4.97、4.30倍,在现有增长趋势及盈利修复背景下,看好公司增长前景,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安徽及华东地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地产行业需求持续低迷;公共类项目增长不可持续;新签订单落地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涨价。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3-03-31 5.54 7.87 83.02% 6.71 15.69%
6.42 15.8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801.2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 13.8亿元,同比增长 25.9%,摊薄后 EPS 0.8元。 基建投资高增及地产政策回暖,公司业绩稳增。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801.2亿元,同比增长 12.3%,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 13.8亿元,同比增长 25.9%。分业务看,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及安装、房地产分别实现营收 366.4亿元、251.6亿元、75.9亿元,同比+7.0%、+34.5%、+6.3%。分地区看,安徽省内、安徽省外、海外分别实现营收 628.2亿元、148.0亿元、5.2亿元,同比+18.21%、-8.37%、-33.97%。2022年国家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公司工程施工主业稳定增长;公司地产业务定位省内三四线中小住宅,拥有安建地产与和顺地产两个品牌,22年年底房地产政策整体宽松力度不断加大,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有所提升,公司地产业务回款良好,预计持续稳定为公司贡献利润。 施工业务拉动整体毛利率,现金流大幅改善。2022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11.7%,同比+0.49pp;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及安装、房地产毛利率 9.6%、7.2%、13.5%,同比+0.58pp/+0.33pp/-7.57pp,施工主业盈利能力提升,拉动整体毛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 7.0%,同比+0.65pp,主要系利息支出增加,财务费用同比+36.8%所致。计提资产和信用减值损失 11.1亿元,同比少提 2.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8亿元,同比多流入 46.1亿元,现金流大幅改善,主要系 PPP 净流出减少、建筑施工项目净流入增加所致。 订单充裕,省内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重点市场开发取得良好成绩。全年工程施工业务新签合同 540个,金额 1327.4亿元,同比+74.87%。重点市场开发取得良好成绩,合肥区域新签合同额 454.6亿元,同比+133.35%;省内市外新签合同额 739.6亿元,同比+95.68%。在手订单总金额 1411.2亿元,其中,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开工项目金额 414.7亿元,在建项目中未完工部分金额 996.5亿元。充裕的在手订单和高质量项目储备,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备水利工程投融建运一体化优势,受益省内大规模水利投资。“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完成水利投资额 5.2万亿,较“十三五”实际投资额增长 57%,目前完成进度 35.7%,未来有望加快执行;从 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看,截至 2022年共开工 109项,剩余 41项将于 2023年及以后陆续开工。2023年 3月 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3)》,计划全年完成水利投资 500亿元以上。公司水利工程方面具备投融建运一体化优势,控股运营水电站 7座,已全部建成发电。公司作为省属工程施工龙头,在拿单方面具备优势,将受益省内大规模水利投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0.97元、1.20元、1.44元,对应 PE 分别为 6、5、4倍。同行业可比央企建筑公司 2023年平均估值 9倍,给予公司 2023年 9倍 PE,对应目标价 8.7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波动风险、基建投资不及预期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市场开发不及预期风险。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2-11-23 5.14 -- -- 5.67 10.31%
6.12 19.07%
详细
安徽老牌建筑国企,整体上市后稳健增长。公司前身为安徽水利,2017年6月吸收合并安徽建工集团实现整体上市,为国企改革典范。 传统主业为工程建设(包括基建与房建)与房地产开发,装配式建筑、水力发电等新型业务发展较快,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建业务为收入“压舱石”,省内根基深厚、优势明显、增长稳健;受地产行业下行影响,房建与房地产业务近年有所下滑,毛利率降低。 分区域看,2017年以来安徽省内收入占比稳定在75%左右。 受益安徽基建投资,基建有望维持高增速。基建业务收入占比最高,2021年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毛利下滑,2022H1毛利企稳回升。安徽为华东基建大省,2022年重点项目8897个,年内投资额1.66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一,公司为省内基建龙头,在路桥、港航、市政等领域优势明显。上半年公司基建板块新签合同额425.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9.27%,占所有新签合同金额的62.95%,其中路桥工程和港航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分别增长163.15%、134.82%。从资金来源看,基建项目订单中国有资金来源的订单占比91.2%,项目进度及回款更有保障,基建全年有望维持高增速。 持续推动项目类型及施工模式多元化,房建业务回款及毛利率改善明显。房建板块过往已完工项目以房地产为主,合同金额占比69%,完工项目中单一施工模式占比93%,随着地产行业信用风险外溢、疫情影响等,房建收入开始下降,毛利率波动下滑拖累利润。公司推动项目类型及施工模式多元化,公共设施及公租保障等公共类项目在建及筹建项目中占比显著提高,同时EPC模式占比提升,回款情况及毛利率均有明显好转。2022年上半年,公司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245.79亿元,同比增长69.85%,全年收入有保障,利润水平有望持续回升。 统一业务主体整合完成,新拿地大幅增加彰显未来信心。地产行业政策变化后公司推动完成地产业务统一主体的整合重组,地产业务能够更好平衡发展与风险控制,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平稳发展。 2022年上半年新拿地459.51亩,同比大幅增长90.73%,截至2022年6月底土地储备824.51亩,为2017年以来最高,同比增长14.68%。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基建为收入“压舱石”,受益安徽基建高增速,预计可维持稳健增长;房建板块公共类项目占比大幅提升,在地产风险外溢背景下回款更有保障,同时整个工程板块EPC模式逐步推广,毛利率水平更高。房地产开发随着公司统一主体稳健运营已逐步企稳,新拿地大幅增长支持未来数年稳步回升。其他业务相对稳定。2022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创历史新高,在手订单充裕,未来增长基础坚实。考虑公司三季度业绩增长略有放缓,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12.07、15.46、18.47亿元,对应PE为7.24、5.65、4.73倍。在现有增长趋势及盈利修复背景下,仍然看好公司增长前景,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安徽及华东地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地产行业需求持续低迷;公共类项目增长不可持续;原材料大幅涨价;应收账款存在坏账风险。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2-10-26 4.98 -- -- 5.67 13.86%
5.67 13.8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39.1亿元,同比增长 8.4%,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 9.3亿元,同比增长 7.1%,EPS 0.54元。 营收、利润稳步增长。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39.1亿元,同比增长 8.4%,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 9.3亿元,同比增长 7.1%;实现毛利率 10.5%,同比+0.32pp;实现净利率 2.3%,同比持平;期间费用率 7.1%,同比+0.7pp。 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202.2亿元,同比+12.0%,实现归母净利润 3.1亿元,同比+5.9%。三季度受高温、暴雨及疫情影响,业绩难以充分释放,但受益稳增长的推进,三季度公司营收、利润依然保持稳健。 公路桥梁及房建支撑三季度订单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951.8亿元,同比+69.3%,第三季度新签合同额 275.3亿元,同比+43.3%,第三季度新签合同额环比有所下滑,整体增速可观。分项目看,第三季度新签基建订单 148.5亿元,同比+15.7%:其中公路桥梁、市政工程、水利工程分别新签 89.4/ 50.4/ 8.7亿元,同比分别+128.4%/ -33.8%/ -24.7%;第三季度新签房建订单 126.5亿元,同比+99.6%;新签其他订单 0.37亿元,同比-9.8%。 政策再度加码,有望持续充分受益装配式建筑景气度的提升和需求释放。10月24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文,决定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自 2022年 11月起,在北京市朝阳区等 48个市(市辖区)实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安徽省合肥市被列为实施范围。项目包括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展览馆、会展中心、体育馆、保障房等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此外,合肥市“十四五”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也明确:到 2025年,全市重点推进地区装配式建筑实施比例达到 35%,积极推进区域装配式建筑实施比例超过 30%,实现全产业链年产值 2000亿元。公司从 2014年开始投资建设装配式生产基地,截至 2022年上半年已建成并投产运营基地 6个,在建 1个。我们认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已十分明确,公司在装配式业务领域形成了“生产基地+设计企业+施工团队+大型设备供应+检测科研团队+建材供应”的业务协同模式,并积累了较为突出的人才团队、技术应用、协同管理、成本管控等优势,有望持续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和需求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归母净利润为 12.0亿元、14.3亿元、16.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7、6、5倍。充裕的订单支撑公司业绩向上,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下,公司业绩值得期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波动风险、基建投资不及预期风险,订单转化不及预期风险。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2-08-30 5.49 -- -- 6.10 11.11%
6.10 11.1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336.89亿元,同比增长6.43%;实现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7.65%。 业绩稳健提升,工程施工业绩高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36.89亿元,同比增长6.43%,其中,工程施工业务营收达265.36亿元,同比增长19.47%。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7.65%。实现扣非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3.04%。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0.43%,同比提高0.38pct。其中,公司工程施工业务实现毛利21.79亿元,同比增长40.34%,工程施工业务毛利率为8.21%,同比增加1.22pct。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为11.27%,同比减少4.68pct。公司净利率为2.46%,同比微降0.01pct。 新签合同创历史最佳,基建合同高位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工程施工合同676.49亿元,同比增长82.84%。其中,房建新签合同额245.79亿元,同比增长69.85%,基建和投资新签合同额425.85亿元,同比增长89.27%。基建和投资包括路桥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港航工程等领域,分别新签合同额236.20亿元、170.84亿元、13.55亿元、5.26亿元,分别同比变化+163.15%、+72.93%、-60.39%、+134.82%。 公司基建业务量质齐升,新签项目中91.20%为国有资金来源,且公司投融建运一体化模式更加成熟,成功落地大量重大项目。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房地产项目受到冲击,导致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下降。然而公司拿地能力大大加强,新增土地储备459.51亩,同比增长90.73%,期末土地储备824.51亩,同比增长14.68%。公司新型业务贡献稳步提升,拥有六个装配式建筑投产基地,包括铜陵PC基地、六安基地等。2022年上半年装配式建筑产品新签合同额4.17亿元,同比增长228.35%。 科研创新稳健发展。公司积极开展前沿课题研发,与合肥工大、安徽理工进行深度合作,已形成“双碳目标下新型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研发及工程应用”等5个首批候选课题。公司着力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推进BIM的应用,成立第二批BIM技术核心团队。在数字建工领域公司也取得新进展,通过大数据采集、信息实时共享、成本自动核算等,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结合。同时,公司积极探索ERP的应用,对所属单位现有信息系统和拟提报的软件系统进行摸底统计,编制ERP协同平台建设方案。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年营收为835.92亿元,同比增长17.18%,归母净利润为13.14亿元,同比增长19.93%,EPS为0.76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7.3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2-04-04 4.87 -- -- 6.84 35.71%
8.66 77.82%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713.40亿元,同比增长 25.22%;归母净利润 10.96亿元,同比增长34.32%;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0.31亿元,同比增长 36.40%。 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营收增速较高。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713.40亿元,同比增长 25.22%。其中, 房屋建筑及安装实现营收 187.11亿元,同比增长 12.81%;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实现营收 342.33亿元,同比增长 48.90%;商品房销售实现营收 71.44亿元,同比减少 9.82%;其他业务实现营收 99.89亿元,同比增长 18.55%。 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0.96亿元,同比增长 34.3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11.18%和1.98%,分别同比变化-0.44%和-0.15pct;经营性净现金流为-54.92亿元,较去年多流出 8.36亿元,主要系 PPP 项目投入增加所致。 工程施工业务新签订单增长 21%,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021年公司工程施工业务新签合同总额 759.04亿元,同比增长21%。 其中,合肥市场新签合同额 194.81亿元,同比增长60.67%;省外市场新签合同额 186.29亿元,同比增长 47.90%。 装配式建筑新签订单 7.55亿元,同比增长 238%。公司投资引领作用凸显,成功落地枞阳、舒城、肥西 3个片区开发项目,合计投资额 77亿元;徐淮阜高速淮北段成首个独立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额 44亿元。 公司未来发展有保障。 多元化布局谋发展。 在工程建设主业之外,公司积极进行多元化布局。 2021年检测板块成长加速, 检测二站、路桥检测和环通检测三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 4.73亿元。装配式建筑新投产基地 3个,投产营运基地达到 5个。 水电业务控股运营水电站 7座,总装机容量 24.61万 KW,权益装机容量 18.81万 KW,年设计发电量约 10亿 KWH,已全部建成发电,电站分别位于安徽省霍山县、金寨县和云南省怒江洲贡山县, 2021年水电业务上网电量 7.1亿度,实现营收 1.6亿元。建筑材料领域,子公司安徽建材科技作为公司建筑材料集中采购平台,帮助公司施工业务降本增效,同时,积极对外开拓业务,持续开拓省外市场。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3年营收分别为 841.81/976.50亿元,同比增长 18%/16%,归母净利润为 12.93/15.13亿元,同比增长 18%/17%,每股 EPS 为 0.75/0.88, 对应当前股价 PE分别为 6.2/5.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新冠疫情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2-04-01 4.93 -- -- 6.61 34.08%
8.66 75.6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713.40亿元,同比增长25.22%;归母净利润10.96亿元,同比增长34.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1亿元,同比增长36.40%。 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营收增速较高。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713.40亿元,同比增长25.22%。其中,房屋建筑及安装实现营收187.11亿元,同比增长12.81%;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实现营收342.33亿元,同比增长48.90%;商品房销售实现营收71.44亿元,同比减少9.82%;其他业务实现营收99.89亿元,同比增长18.55%。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96亿元,同比增长34.3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1.18%和1.98%,分别同比变化-0.44%和-0.15pct;经营性净现金流为-54.92亿元,较去年多流出8.36亿元,主要系PPP 项目投入增加所致。 工程施工业务新签订单增长21%,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2021年公司工程施工业务新签合同总额759.0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合肥市场新签合同额194.81亿元,同比增长60.67%;省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86.29亿元,同比增长47.90%。 装配式建筑新签订单7.55亿元,同比增长238%。公司投资引领作用凸显,成功落地枞阳、舒城、肥西3个片区开发项目,合计投资额77亿元;徐淮阜高速淮北段成首个独立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额44亿元。公司未来发展有保障。 多元化布局谋发展。在工程建设主业之外,公司积极进行多元化布局。2021年检测板块成长加速,检测二站、路桥检测和环通检测三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4.73亿元。装配式建筑新投产基地3个,投产营运基地达到5个。水电业务控股运营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24.61万KW,权益装机容量18.81万KW,年设计发电量约10亿KWH,已全部建成发电,电站分别位于安徽省霍山县、金寨县和云南省怒江洲贡山县,2021年水电业务上网电量7.1亿度,实现营收1.6亿元。建筑材料领域,子公司安徽建材科技作为公司建筑材料集中采购平台,帮助公司施工业务降本增效,同时,积极对外开拓业务,持续开拓省外市场。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3年营收分别为841.81/976.50亿元,同比增长18%/16%,归母净利润为12.93/15.13亿元,同比增长18%/17%,每股EPS 为0.75/0.88,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6.2/5.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冠疫情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1-11-23 3.76 4.27 -- 4.25 13.03%
5.39 43.35%
详细
基建业务持续发力,业绩释放明显提速: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高毛利的基建业务占比持续提高。2019-2021年9月公司新签订单分别为527.78亿元、627.34亿元和562.16亿元,其中基建工程新签订单分别为314.18亿元、383.10亿元和353.39亿元,占比分别为59.42%、61.07%和62.86%。同时,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业绩释放明显提速。2019-2021年9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72.66亿元、569.72亿元和497.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73%、20.54%和30.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6亿元、8.16亿元和8.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83%、32.04%和54.83%。 水电运营经验丰富,水电业务稳中向好:公司积极发展水电业务,拥有白莲崖、流波、丹珠河和东月各河等7座水电站,分别位于安徽省霍山县、金寨县和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总装机容量24.61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约为10亿千瓦时,已全部建成运营。2020年公司白莲崖水电站上网电量1.09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4180万元,利润总额1668万元;流波水电站上网电量0.72亿千万时,营业收入2789万元,利润总额1452万元;恒远水电旗下5座水电站上网电量7.23亿千瓦时,营业收入12975万元,利润总额3523万元。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丰富的水电站投资、建设、运营和并购经验及成熟的运营团队。 抽水蓄能迎来机遇,未来发展值得期待: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明确了抽水蓄能定价机制--以竞争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和以政府定价方式形成容量电价。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到2035年,总装机规模有望达到3.05亿千瓦。安徽省是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建设、运营的重要省份,目前已经投产运营的抽水蓄能电站共计4个,总装机规模348万千瓦,居全国第三;2个在建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248万千瓦;“十四五”抽水蓄能重点项目9个,总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 装配式建筑持续发力,订单激增业绩有望提速:公司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已经拥有肥东、蚌埠和吴山三大PC构件生产基地,设计年产各类预制构件42万立方,其中PC构件37万立方,管片5万立方。同时,根据公告内容,公司将持续加大装配式产业投入,北城吴山管片基地、芜湖钢结构基地和铜陵PC基地在建,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未来公司将以合肥(肥东+吴山)为中心,以蚌埠为重点,聚焦PC预制构件、地铁管片、新型管桩和钢结构等领域,形成“十字形”产业 格局。2020-2021年9月公司装配式建筑新签合同2.23亿元和4.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7.17%和238.20%。预计随着公司装配式建筑产能的释放,新签订单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进而带动业绩增长提速。 投资建议:业绩加速释放,水电提升估值。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0.1%、17.7%和13.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1.0%、22.4%和18.2%,EPS分别为0.67元、0.82元和0.97元,动态PE分别为5.6倍、4.6倍和3.9倍,动态PB分别为0.8倍、0.7倍和0.7倍。作为省属建筑龙头,公司新签订单增长提速,订单结构持续优化,收入和利润加速释放。同时,公司积极发展水电业务,拥有丰富的水电投资、建设和运营经验,有望受益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和水利水电对公司估值提升,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4.90元,相当于2021年7.31倍的动态PE。 风险提示:订单增长缓慢、业绩释放不及预期、地产调控、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等风险。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1-10-29 3.61 -- -- 3.94 9.14%
4.99 38.2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97.2亿元,同比增长30.76%;实现归母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增长50.16%;扣非净利润8.4亿元,同比增长54.83%。 Q3业绩高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97.2亿元,同比增长30.76%,主要系施工业务、建材销售增加;实现归母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增长166.53%,主要系收入增长带动的利润增加及所得税税负下降。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0.65亿元,同比增长25.38%;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166.53%,Q3业绩高增长。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0.13%和2.32%,分别同比变化-0.81pct 和0.15pct;经营性净现金流为-56.6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净流出17.16亿元。截止2021年9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4.13%,同比提高0.77pct。 新签订单平稳增长,市政工程增速较高。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新签订单562.16亿元,同比增长24.68%。其中,基建工程新签订单353.39亿元,同比增长28.97%;房建工程新签订单208.08亿元,同比增长17.77%;其他工程新签订单0.69亿元,同比增长245%。基建工程中,公路桥梁新签订单128.92亿元,同比减少21.4%;市政工程新签订单174.88,同比增长128.18%;水利工程新签订单45.78亿元,同比增长39.91%;港航工程新签订单3.81亿元,同比增长524.59%。市政工程新签订单增速较高。 装配式建筑迎机遇。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公司2014年开始投资建设装配式生产基地,已建成并投产3个运营基地,在建基地3个,筹建中3个。在双碳目标下,公司装配式建筑业务有望迎来较大发展机遇。 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公司控股运营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24.61万KW,权益装机容量18.81万KW,年设计发电量约10亿KWH,已经全部建成发电,电站分别位于安徽省霍山县、金寨县和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2020年发电业务实现收入1.8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重0.33%。公司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积极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1-09-06 4.28 -- -- 4.51 5.37%
4.51 5.3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中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现营收 316.55亿元,同比增长 34.04%,归母净利润 5.77亿元,同比增长 23.01%,扣非净利润 5.56亿元,同比增长 20.73%。 业绩稳健增长,费用管控良好。公司 2021年 H1实现营业收入 316.55亿元,同比增长 34.04%。其中,工程施工业务营业收入 222.11亿元,同比增长 44.37%,实现毛利 15.53亿元,同比增加 9.69%,毛利率为 6.99%,同比降低 2.21pct; 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 41.33亿元,同比降低 18.50%,毛利6.59亿元,同比增长 27.39%,毛利率为 15.95%,同比增加5.74pct。公司扣非净利润为 5.56亿元,同比增长 20.73%;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额为-46亿元,同比少流出 4.81亿元。 报告期公司毛利率为 10.05%,同比下降 0.62pct;期间费用率 6.22%,同比下降 0.61pct;上半年公司的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增长 0.36pct和 0.01pct;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0.71pct,总体来看公司费用管控较好。 新签合同充足。2021H1公司新签工程施工业务合同 369.99亿元,同比增长 21.05%。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新签订单 144.71亿元,同比增长 18.88%;基建工程和投资新签订单 225亿元,同比增长 22.34%;2021H1公司签约销售面积 49.67万平米,签约销售金额 32.83亿元,同比增长 24.97%。2021H1公司在合肥市场新中标金额同比增长 66%。公司积极开拓省外市场。通过收购等方式新增地方区域公司 9个,省外市场中标金额同比增长 68%,华北、华中市场取得新进展。 抢抓绿色发展新机遇,加快新型业务发展步伐。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布局装配式建筑基地,3个在建基地完成投资 1.35亿元,吴山管片基地厂房主体结构基本完成,芜湖钢结构基地和铜陵 PC 基地厂房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肥东基地上半年装配式构件新签合同额 2.43亿元,同比增长 90.56%,实现营收 6615.14万元,同比增长 23.12%,实现利润总额 1135.36万元、净利润 1015.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86.94%和101.18%。安徽建科“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造重点实验室”房建工程已竣工,核心设备已基本安装调试完成。2021H1检测二站新签合同 2.25亿元,同比增长 124.20%;完成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 25.33%,实现利润总额 0.71亿元、净利润 0.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0.38%和 138.86%。此外还积极开拓生态修复业务,强化市场多领域的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1-2022年 EPS 分别为 0.6/0.72元/股,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 6.61/5.5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风险;新签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风险。
安徽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1-07-29 3.91 4.73 10.00% 4.04 3.32%
4.51 15.3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55亿元,同比增长34.04%;利润总额10.68亿元,同比增长28.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9亿元,同比增长27.89%;每股收益0.35元,同比增长29.63%。 工程业务持续发力,业绩增长明显加速。公司新签订单增长提速,全年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2020年公司签合同627.34亿元,同比增长18.64%;2021年一季度公司新签合同178.19亿元,同比增长118.93%,且二季度公司重大项目中标公告较多,预计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较高增长可期。同时,公司订单结构显著优化,高毛利的基建订单占比提高,低毛利的房建订单占比下降,基建订单占比基本维持在60%以上。新签订单增长提速和工程业务结构的优化带动公司收入快速增长和业绩的加速释放。2021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55亿元,同比增长34.04%;利润总额10.68亿元,同比增长28.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9亿元,同比增长27.89%。 地产减值告一段落,盈利能力有望提升。2019-2020年公司加大房地产业务资产减值计提,分别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23亿元和2.93亿元,主要是和顺地产合肥叶语溪项目和安建地产合肥翰林天筑这两个高价地项目,受限价政策影响,存在减值压力。2021年以来,合肥房价涨幅较大,部分减值损失存在冲回可能性。同时,公司房地产项目进入集中交付期,房地产业务有望保持较高的规模,2018-2020年公司地产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32.60亿元、62.30亿元和79.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6%、90.88%和22.04%。截止2020年末,公司预收房款80.96亿元,预计2021-2023年房地产业务仍将保持较高的业绩贡献,且减值压力的下降和商品房占比提高将增强地产业务的业绩贡献。 装配式建筑加速布局,“十字形”产业布局有望形成。公司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已经成功运营年产16万立方预制构件的基地,2020年实现了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净利润0.37亿元,新签合同2.23亿元。根据公司公告,2020年以来,公司加大了装配式建筑投资力度,吴山北城工业预制构件PC基地、蚌埠嘉和工业预制构件PC基地已经成功运营,吴山轨道交通管片基地、铜陵PC构件基地、芜湖钢结构基地和淮北PC构件基地正在积极建设中,预计到2022末,公司装配式建筑有望新增产能41万方。未来公司装配式建筑有望形成合肥为中心、以蚌埠为重点,形成“十字形”的装配式产业基地格局,打造形成面向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基地产业化集群。 估值与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84.36亿元、805.70亿元和916.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2%、17.73%和13.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0亿元、14.08亿元和16.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99%、22.44%和18.19%;EPS分别为0.67元、0.82元和0.97元;动态PE分别为5.8倍、4.7倍和4.0倍,动态PB分别为0.8倍、0.8倍和0.7倍,估值优势明显。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新签合同高速增长,装配式建筑有望崛起,业绩增长有望提速,维持公司“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5.43元。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PPP规范与整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回款不及预期,利率上行,房地产市场调控,业绩不及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9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