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3-09-07
|
17.37
|
--
|
--
|
18.08
|
4.09% |
-- |
18.08
|
4.09% |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1.7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 40.69%,归母净利润为 1.13亿元,同比去年265.38%,基本 EPS 为 0.18元,平均 ROE 为 9.17% 上半年公司票房收入同比增长 50.20%,资产联结型影院市场份额稳定。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票房收入 10.06亿元,同比增长 50.20%,其中资产联结型影院票房收入 8.67亿元,市场份额为 3.65%(2022年报为 3.64%),观影人次 2,357.03万;加盟影院票房收入 13,855.53万元,市场份额为 0.58%,观影人次 349.10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全国各地投资兴建了 421家资产联结型影院,银幕 2,686块,覆盖全国 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辐射 197个城市,资产联结型影院票房在全国影院投资公司中排名第 2。 参投多部头部电影,强化内容板块与院线板块协同。2023年上半年,公司不断强化内容板块与院线板块的协同效应,借助院线渠道优势,投资多部优质项目,影视制作发行板块实现收入 8968.94亿元,同比增长27.80%。上半年,公司全资子公司横店影业参与出品《流浪地球 2》、《熊出没·伴我“熊芯”》分列春节档票房第二、三名,《断网》、《保你平安》、《龙马精神》、《灌篮高手》、《爱很美味》、《人生路不熟》、《我爱你!》等影片上映,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参与出品的电影《扫毒 3:人在天涯》、《超能一家人》、《热烈》、《念念相忘》、《燃冬》在暑期档上映。根据公司下半年经营计划,公司将在影院端稳步恢复的同时,提升主投主控影片的投资产出,做到“内容+渠道”的双向协同发展。 多元化营销+多渠道拓展,大力开发非票业务。公司根据影片特性开展精准营销,重要节假日策划拍摄原创视频,利用抖音等互联网推广工具,大力发展抖音直播、抖音团购、网店销售渠道,安排全国达人探店推广,上半年公司抖音达人探店达 6500人次,视频播放量超 10亿次。通过社群营销拓展私域流量池,社群渠道收入同比 2022年提升 166%。大力开展自有版权免费观影活动,有效带动客流增量,提高卖品收入。同时,公司丰富影院卖品品类,引进文创雪糕、卡牌等卖品新品、衍生品及文创产品,并成立了专业水吧公司。公司还对广告业务进行独立考核和激励,统一招商资源。此外,公司创新场租合作形式,组织开展游戏类和球类活动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场地活动,重点拓展剧演业务,丰富娱乐业态,新增休闲娱乐消费,试点实景式剧本杀,陆续上线儿童娱乐互动项目。 发挥横店文化产业优势,全民推进文旅融合,大力开发非票业务。公司发挥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特有优势,全面推进文旅融合。上半年开展了影视达人联名权益卡、横马影城线下跑、看电影游横店、打卡大片游横 店等营销活动,在横店电影自营平台上线横店影视城门票等文旅套餐,促进观影客户和旅游客户的相互转化。积极推进研学项目,以影视文娱培训、文化产业交流、文旅活动为要素,打造横店研学平台,形成公司文旅经济增量。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 30.18/31.92/33.60亿元,同比增加 111.5%/5.8%/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8/3.25/3.33亿元,同比扭亏/17.0%/2.3%,对应 PE 为 41/35/3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用户增长不及预期,数字阅读出海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3-08-24
|
17.18
|
--
|
--
|
19.85
|
15.54% |
|
19.85
|
15.54% |
-- |
详细
事件:8 月 17 日,公司公告 2023 年中报,2023H1 营收 11.72 亿元(YOY+40.69%),归母净利 1.13 亿元(YOY+265.38%),扣非归母净利 0.74 亿元(YOY+176.18%)。 投资要点: 2023H1 业绩稳健增长:2023Q1/Q2 营收为 7.42/4.29 亿元,YOY+9.18%/+180.59%;归母净利 1.49/-0.36 亿元,YOY+97.84%/+74.61%;扣非归母净利 1.36/-0.62 亿元,YOY+114.48%/+61.27%。营收季节波动受电影大盘影响,根据猫眼,2023Q1/Q2 全国票房 158.6/104.2 亿元,恢复至 2019年同期的 84.8%/82.5%,公司直营影院票房 5.44/3.24 亿元。 电影放映业务强劲恢复、看好全年票房复苏:(1)2023H1 电影放映收入 10.82 亿元,YOY+100.83%。截至2023H1 末,直营影院/银幕为 421 家/2686 块,较 2022 年末增加 6家/45 块;2023H1 公司直营影院票房 8.67 亿元(YOY+50.2%),市占率 3.65%(较 2022 年提升 0.01pct),位居全国第 2。 (2)根据猫眼,2023 年 7 月票房创历史 7 月新高,暑期档整体票房已超 2019 年,创影史新高。期待国庆档《坚如磐石》《志愿军》《前任 4》等影片上映持续刺激观影需求。 (3)持续推进影院降本增效,多渠道拓展非票业务:①深化降房租、降能耗工作,创新场租合作,组织开展多形式场地活动,重点拓展休闲娱乐消费。②大力发展抖音直播/团购、网店销售渠道,2023H1 抖音达人探店 6500 人次,视频播放量超 10 亿次;社群营销拓展私域流量,上线新横店电影自营平台,建立全新会员体系。③成立专业水吧公司,2023 年先后推出多款新品,拉动卖品收入增长。 影视投资制作业务走入正轨:2023H1 影视制作发行业务营收 0.90 亿元,YOY+27.80%。参与项目《流浪地球 2》《熊出没·伴我“熊芯”》合计票房超 55 亿元,《扫毒 3》《热烈》暑期档上映,截至 8 月 22 日合计票房超 11 亿;《念念相忘》《燃冬》等定档 8 月,储备有《不虚此行》《绑架游戏》《美人鱼 2》等。公司计划每年参投 10 部以上优质影片,年度主投及参投影片票房达全国总票房的 20%-3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疫情导致影投行业出清,公司影投市占率稳 健。2023 年电影市场有序恢复,看好公司影投业务稳健发展和参投电影项目上映释放业绩。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2.82/4.16/4.93亿元,对应EPS为0.45/0.66/0.78元,PE为38.4/26.1/22.0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趋严、票房恢复不及预期、电影制作成本/项目开发进程/收入确认不及预期风险、存货减值、核心人才流失、应收账款减值、行业竞争、估值中枢下移、市场风格切换等风险。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3-08-21
|
17.68
|
--
|
--
|
19.85
|
12.27% |
|
19.85
|
12.27% |
-- |
详细
横店影视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 11.7亿元(同比增 40.69%),营业总成本 10.84亿元(同比增14.7% ) , 归 母 及 扣 非 利 润 1. 13、 0.74亿 元 ( 同 比 增265.38%、176.18%);单季度,2023第二季度公司总营收4.3亿元(同比增 180.59%,环比减 42%),营业总成本 4.9亿元(同比增 52.5%,环比减 16%),归母及扣非利润为-0.36、-0.62亿元。 投资要点2023第二季度业绩落地 下半年修复可期2023年上半年公司利润扭亏为盈,但单二季度公司归母与扣非利润亏损,一季度业绩得益于春节档推动,二季度进口片差强人意,公司营业总成本超过总营收,单季度利润承压落地,三季度迎暑假档,公司主业有望修复;上半年公司强化内容板块与院线板块的协同效应,下半年公司拟继续加大内容制作投资及发行力度,持续提高单影城产出能力,结合线上线下双跑道,致力于打造影视行业龙头企业。 2023年 7-8月票房同比预增 优质内容有序供给有望助力 2023年全年增长行业端,2023年 1-6月全国分账票房 238亿元(同比增51.9%, 2023上半年公司票房收入 10亿元,同比增 50%,增速与行业趋同),单季度看,2023年第一、第二季度全国分账票房分别为 144.79、 93.2亿元(同 比增加 13.2%、223.5%),第三季度迎暑假档,其中 2023年 7月分账票房79.4亿元(同比增 148%,环比增 114%),暑假由于优质国产片多元内容供给(如《八角笼中》《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及 8月 8日的《孤注一掷》等国产影片社会效应与经济价值兼具),有望助推第三季度院线电影市场的回暖与新增。公司主业增速与行业趋同,换言之,若 2023年全国票房回暖,公司营收也有望同频共振;影院增速随着市占率的提升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赋能成为存量企业差异化竞争力之一,公司借力横店品牌辨识度,且已拓宽至产业链上游的影视内容制作和发行,实现由“院线”向“电影公司”转型升级,在差异化竞争力占优。 2023年下半年拟上映影片如《第八个嫌疑人》《前任 4》《志愿军:雄军出击》《拯救嫌疑人》《潜行》《金手指》等,2023年优质内容有序供给利于院线行业票房回暖,公司 的主业票房收入也有望较快传导;同时,2023年观影需求常态化,非票业务如广告等业务有望渐修复,拓展剧演业务,丰富娱乐业态。 盈利预测维持“买入”投资评级。疫情致行业出清加速,公司市占率稳健,基于 2023年内容有序供给,2023-2025年公司营收17.52\20.91\23.85亿元,归母利润分别为 2.88\3.46\3.95亿元,EPS 分别为 0.45\0.55\0.62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9.3、32.7、28.6倍;投资维度短期看档期效应下优质影片定档,中期看单银幕产出拐点,长期看文化强国及电影强国下的国产优质内容供给崛起及文化输出,2023年供给与需求均有望双升持续助力主业回暖,同时后续下沉市场票房增量可期,进而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电影行业增速放缓风险;回暖进展低于预期;优质影片供给的风险;新增折旧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电影等项目延期上映导致业绩波动风险;影院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屋租赁到期的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等。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3-03-15
|
14.15
|
--
|
--
|
16.45
|
16.25% |
|
20.30
|
43.46% |
|
详细
横店影视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营收14.27亿元(同比下滑37.51%),营业成本15.69亿元(同比下滑21.21%);销售及管理费用分别下滑36.36%、23.03%;归母利润-3.17亿元,扣非利润-4.4亿元(均在业绩预告区间内);经营性现金流3.12亿元,2022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0.45亿元(主要为信用减值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 投资要点 2022年因疫情影响致业绩承压落地受疫情扩散影响,2022年公司营收下滑,归母及扣非利润均亏损,2022年Q1~Q4归母利润0.75、-1.44、-0.38、-2.1亿元;主业分类看,2022年公司院线放映板块营业收入12.29亿元(同比下降38.35%),内容板块营业收入1.60亿元(同比下降29.46%);费用端,因疫情停业,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费用同比下滑,但也同时注重影院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公司扩大高端影厅优势,首批17家影院在《阿凡达2》上映之前完成CINITY影厅升级;公司持续加强内容板块协同效应,2022年公司参与出品《人生大事》、《独行月球》、《万里归途》等;2022年公司扩展营销渠道多元创收,线上线下互补,拓展娱乐业务,落地横好玩潮玩游戏、剧本杀、文创产品开发,结合横店资源推广特色旅游产品和研学定制产品。 2023年1-2月票房同比增加低基数叠加内容有序供给有望助力2023年全年增长行业端,2022年全国分账票273亿元(同比下滑36.4%),公司营收增速与之趋同,换言之,若2023年全国票房回暖,公司营收也有望同频共振;全国影片端,2022年全国全年上映新片325部,国产电影票房为252.5亿元,占总票房的84.4%(国产影片票房产出效应增强,2022年排名前10影片市占率60.7%,市场集中度攀升);影投端,2022年前10名影投公司票房占比38.98%(较上年同期37.27%的占比提升1.71个百分点),影投与院线进一步向头部集中,抗风险能力凸显;影院及银幕端,2022年全年在映影院共1.26万家(同比增加1.3%),7.7万块银幕(同比增长1.8%),2022年公司旗下已开业影院493家,银幕3099块(公司占比为3.91%、4.02%),其中资产联结型影院票房在全国影院投资公司中排名第二名:影院增速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处于平稳态势,市占率的提升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赋能成为存量企业差异化竞争力之一,公司借力横店品牌辨识度,且已拓宽至产业链上游的影视内容制作和发行,实现由“院线”向“电影公司”转型升级,在差异化竞争力占优。 2023年开年全国春节档票房实现增长助力2023年1月票房增长,综合看2023年1~2月全国分账票房127.7亿元(同比增加6.81%),2023年拟上映《龙马精神》《长空之王》《检察风云》《消失的她》《扫毒3》,待定如《前任4》《超能一家人》《热烈》《维和防暴队》《莫斯科行动》等,2023年优质内容有序供给利于院线行业票房回暖,公司的主业票房收入也有望较快传导;同时,疫情致非票业务影响较大,伴随2023年观影需求常态化,非票业务如广告等业务有望渐修复。 盈利预测维持“买入”投资评级。疫情致行业出清加速,公司市占率稳健,基于2022年外部影响因子落地及2023年内容有序供给(如进口片增多,国产与进口电影有望齐鸣),2023-2025年公司营收17.52\20.91\23.85亿元,归母利润分别为2.88\3.46\3.95亿元,EPS分别为0.45\0.55\0.6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1.9\26.5\23.2倍;投资维度短期看档期效应下优质影片定档,中期看单银幕产出拐点,长期看文化强国及电影强国下的国产优质内容供给崛起及文化输出,公司业绩承压落地,2023年供给与需求均有望双升助力主业回暖可期,进而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电影行业增速放缓风险;回暖进展低于预期;优质影片供给的风险;新增折旧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电影等项目延期上映导致业绩波动风险;影院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屋租赁到期的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等。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2-08-23
|
13.20
|
--
|
--
|
14.39
|
9.02% |
|
15.71
|
19.02% |
|
详细
横店影视发布公告:2022年上半年总营收8.3亿元(同比下滑43.56%),归母利润-0.68亿元(同比下滑133.9%),扣非利润-0.97亿元(同比下滑152.7%);字单第二季度总营收1.53亿元(同比下滑76%),归母与扣非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61亿元。 2022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致利润亏损 下半年有望回暖 2022上半年公司归母利润亏损0.682亿元,扣非利润亏损0.972亿元,7月15日公司已发布业绩预告;单二季度公司总营收1.53亿元,成本3.24亿元,归母与扣非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61亿元,4-5月疫情对线下影院影响在二季度业绩中进一步释放。放映端,2022上半年公司旗下共拥有489家已开业影院,其中资产联结型影院 411家(资产联结占比84%),上半年公司票房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 38.24%,其中资产联结型影院票房收入5.8亿元,同比下降 37.55%,市场份额为3.69%,票房收入影投公司排名第3位,公司票房收入降幅与全国票房降幅趋同,若全国票房回暖,公司票房也有望较快回暖。 行业端,2022上半年疫情反复致线下影院运营承压,影片撤档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171.9亿,同比下降37.7%,放映场次首度出现负增长,观影人次同比下降41.7%,剔除春节档热度后,清明、五一、端午等小档期均表现差强人意,2022上半年院线及内容板块受疫情影响已在业绩中释放。 疫情压力测试加速行业出清 公司拟外延加码影投资产同时拓展营收新渠道 疫情致行业出清加速,后疫情下电影市场调整在2022年越发凸显,内容端,2020年12月公司完成股权收购,影视制作及横店影业成为全资子公司,实现由“院线”向“电影公司”转型升级,推进公司全产业链战略布局,每年拟参投10部以上优质影片投资(主投及参投影片票房拟占全国20%~30%),提高主投及参投影片市占率,2022年全资子公司影视制作正在孵化原创电视剧、网剧、网络电影项目,下半年成熟项目有望开机;下游影投端,2022年7月公司拟收购影投资产上海星轶,利于提升主业竞争力,通过并购优质资产提高市占率。新创收端,公司在原有自营渠道基础上大力发展抖音直播、抖音团购形成电商矩阵。 行业端2022暑假档回暖 国庆档可期 行业端,2022年7月全国分账票房31.98亿元(同比增加8.2%),截至8月18日,2022年8月全国分账票房23.8亿元(同比增加28.5%),2022年暑假档回暖趋势显著,得益于疫情有效控制及优质影片如《人生大事》《独行月球》推动,2022年下半年影片供给端,《深海》《无名》《万里归途》等影片后续定档有望推动下半年全国票房的增长潜力。 盈利预测 基于审慎客观原则,暂不考虑公司拟外延收购影投资产的影响,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28.6、33亿元,归母利润分别为1.42亿元、2.37亿元、2.92亿元,EPS分别为0.22、0.37、0.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9.5、35.7、29倍,投资维度短期看疫情波动,中期看单银幕产出拐点,长期看文化强国及电影强国下的国产优质内容供给崛起及文化输出,公司依托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品牌宣传效 而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应,结合线上线下双跑道,打造影视行业龙头企业,暑假档票房增长提振信心,下半年业绩有望改善,进 风险提示 外延收购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电影行业增速放缓风险;后疫情下回暖进展低于预期;优质影片供给的风险;新增折旧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电影等项目延期上映导致业绩波动风险;影院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屋租赁到期的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等。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1-03-24
|
15.91
|
--
|
--
|
16.66
|
4.71% |
|
16.66
|
4.71% |
|
详细
事件:3月15日公司发布2020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亿元,同比下降66.2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81亿元,同比下降259.85%;每股收益-0.76元,同比下降261.70%。截止2020年末,公司总资产35.36亿元,同比下降16.9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资产18.75亿元,同比下降26.22%。 点评:点评: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年度内公司业绩承压,收入利润下降明显年新冠疫情导致年度内公司业绩承压,收入利润下降明显。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实现9.9亿元,同比下降66.27%,归母净利润-4.81%,同比下降259.85%,利润下降比例较大主要由于公司高经营杠杆;销售费用同比下降7.81%,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1.13%,财务费用下降54.31%,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101.78%,期初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为13.3亿元,期末为10.8亿元,公司现金储备较为稳健。分业务看,电影放映业务实现营收6.95亿元,同比下降66.30%,卖品业务实现营收0.85亿元,同比下降64.80%,广告业务实现营收0.43亿元,同比下降79.14%,电影放映其他业务实现营收0.75亿元,同比下降63.18%。影视制作板块并入后实现营收0.48亿元,同比下降60.15%。 2020年行业票房降低至上年3成,2021年票房恢复加快年票房恢复加快。2020年最终实现了204亿票房,主要由于影院从1月25日关闭到7月20日重启,第五周影院实现全面复工,长时间停摆叠加疫情影响造成大盘偏冷、影片排期受阻等,电影的档期效应愈加显著,非档期时间票房收入同比下降。2021年元旦档、春节档已经连续两个档期超预期,大盘恢复加快,头部国产影片项目周期临近完成,海外片有望恢复引进。 报告期内公司梳理影院项目,将内容板块并入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末,公司旗下共拥有456家已开业影院,银幕2,831块,其中资产联结型影院375家,银幕2,363块,其中三四线城市占比70%,2020年新开29家影院,新增银幕186块,关停影院21家,银幕129块,公司对下属影院进行提质,对符合条件老影院进行升级改造。截至2020年末,全国影院数13,126家,较去年净增495家,同比新增5.79%;全国银幕数75,581块,较去年净增5794块,同比新增10.35%。另外公司报告期内将横店影业和横店影视制作公司并入上市公司中,推动全产业链布局,《送你一朵小红花》在报告期内上映,有望推动集团内业务资源整合,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并提升公司资金使用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预计公司2021-2023年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08亿元、31.77亿元、32.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2亿元、亿元、4.41亿元、4.53亿元,对应2021年年3月月20日股价的静态PE为为32倍、倍、23倍、22倍倍。行业行业2021年将迎来底部反转年将迎来底部反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影片内容供给不足风险,公司成本控制不及预期风险,电影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1-03-24
|
15.91
|
--
|
--
|
16.66
|
4.71% |
|
16.66
|
4.71% |
|
详细
夯实院线主业夯实院线主业后疫情下不设市占率预期2020年公司旗下开业影院456家(银幕2831块),其中资产联结与加盟分别占比82.2%、17.8%。疫情回暖后,公司市占率的提升已不是核心指标,在外延与自建端,核心看院线质量,2020年由于疫情,公司实现票房8.1亿亿元(同比减少元(同比减少67.61%),其中资产联结影院票房6.97亿元(同比减亿元(同比减少少67.43%,市占率3.75%,略提升),略提升)。端行业端,2020年我国电影分账总票房186.12亿元(同比减少68.7%),公司票房收入下滑幅度与行业下滑幅度持平,换言之,若行业票房增速回暖,公司的票房增速也有望实现回暖。 环加码内容是横店产业链延伸的一环探索线上模式公司现金收购内容资产是院线板块的延伸,内容端,2021年也将加码电影与剧集板块;同时,2021年3月公司与关联人横店影视城拟新设公司横店影视科技公司(主营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线上数字平台开发运营),后疫情下公司继收编内容资产后,积极延伸产业链培养新利润增长点。 线下资产夯实主业,新业务端线上从广告、票务、内容等领域均在探索。 级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作为三四线院线头部企业,仍将受益于三四线及下沉市场票房增量。短期看,短期看,2020年受年受疫情影响业绩已落地,中长期看疫情加速市场出清,头部企业有望借助资本运作提升竞争力。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49亿元/4.09亿元/4.81亿元,对应最新PE分别为29.2倍/24.9倍/21.2倍;受疫情影响但不改长期观影需求趋势,从2021-2022年维度看,除了基数效应之外,公司依靠横店品牌优势叠加2021年新增内容资产带来的业绩弹性,进而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影片临时撤档的风险;新传播媒体竞争的风险;优质影片供给的风险;新增折旧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业绩下滑的风险;人才资源不足风险;影院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1-03-23
|
15.69
|
--
|
--
|
16.66
|
6.18% |
|
16.66
|
6.18% |
|
详细
受疫情影响,2020年影院停摆近半年,业绩下滑符合预期,经营短期承压,不影响持续经营能力。 横店影视2020年实现营收9.90亿元,同比下降66.27%;归母净利润-4.81亿元,同比下降259.85%,扣非后净利润-4.68亿元,同比下降307.8%。20Q4电影市场逐步复苏,2020Q4公司实现单季度营收5.63亿元,归母净利润-2697万元,扣非后净利润-2629万元,单季度亏损收窄。公司20年整体毛利率-29.00%,净利率-48.6%。 影院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关停低效影院提升经营效率,新开影院稳步推进,整体影院规模略有扩张。 2020年,公司实现票房收入8.10亿元,同比下降67.61%,其中直营影院票房收入6.97亿元,同比下降67.43%。直营影院市场份额为3.75%,票房收入位列影投公司第3位。截至2020年末,公司旗下共拥有456家已开业影院,银幕2,831块,其中直营影院375家,银幕2,363块。2020年,公司新开29家影院,新增银幕186块,关停影院21家,银幕数129块。 院线具体业务看,2020年公司电影放映业务实现营收6.95亿元,同比下降66.30%,毛利率-70.97%,同比下降66.3pct;卖品业务实现营收0.85亿元,同比下降64.80%,毛利率75.45%,同比下降1.9pct;广告业务实现营收4361万元,同比下降79.14%,毛利率99.89%,同比下降0.06pct。内容制作纳入上市公司版图,加强业务间协同效应,实现全方位发展。 2020年12月,公司完成外延式并购,横店影视制作及横店影业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产业战略布局实现优化。公司业务范围向影视全产业链转型,形成涵盖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等业务在内的产业闭环,实现“内容+渠道”全方位发展。2021年影视开年斩获优秀成绩,相继参与了元旦档冠军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春节档黑马《你好,李焕英》等。 投资建议:21年电影行业取得开门红,元旦档及春节档表现验证对于优秀内容的观影需求毋庸置疑,同时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渐趋平稳,中国电影市场景气度在21年有望持续恢复。在供给侧,疫情加速了质变,电影行业有望加速洗牌,更有利于头部公司集中度提升。横店作为市场前三影投公司,尤其在三到五线城市优势明显,内容板块的并入又有助于公司展开全产业链协同。考虑21年全球疫情对海外影片仍有影响,以及公司内容板块合并,我们维持2021年业绩预测,上调2022年净利润至4.35亿元(前值4.03亿元),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为3.77/4.35/4.96亿元,对应22-23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5.33%/14.07%,对应21-23年PE分别为26.49x/22.97x/20.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监管趋严;优质内容供给波动性及影片票房不确定。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1-03-18
|
15.70
|
--
|
--
|
16.66
|
6.11% |
|
16.66
|
6.11% |
|
详细
事件描述述公司于3月16日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0亿元,同比下降66.2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81亿元,同比下降259.85%。 事件点评电影市场重启以来,公司业绩稳定回暖。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后,公司20Q4实现营业收入56,315.30万元,环比增长80.60%;实现归母净利润-2696.64万元,环比减亏80.02%,较20Q3业绩环比增速再度有明显改善。2)受疫情影响导致经营停摆,但成本支出固定,公司2020年综合毛利率为-29.00%,同比下降50.29pct;销售、管理、财务等各项费用率均呈现明显上升,分别为10%、7.46%、0.14%,同比上升6.34、4.27、0.04pct。3)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4.21万元,同比减少101.78%;追溯调整后,单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中Q1和Q3分别净流入4746.25万和4509.26万元,Q2和Q4分别净流出9108.64万和1141.09万元。截至期末,公司合同负债金额为6.16亿元,较年初减少13.12%;其中会员卡与兑换券余额为3.94亿元,较年初增长10.36%。 影院板块提质增效,市场占有率逆势提升。1)720电影市场复业以来,公司首周复工率达71%,至第五周全年复工,报告期内公司影城实现票房收入8.1亿,观影人次2537万,上座率为6.9%,院线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4.21%上升至2020年的4.35%;资产联结型影院实现票房收入6.97亿,观影人次2180万,公司影投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3.51%上升至2020年的3.75%。2)报告期内公司借助上市平台资金优势,围绕低线城市前瞻性布局继续开拓,新开业影城29年、新增银幕186块;另一方面梳理影院项目,升级改造老影院,淘汰低效影院,提升整体经营效率与品质,报告期内公司共关停影院21家、银幕129块。 截至期末,公司旗下共拥有已开业影院456家、银幕2831块,其中资产联结型影院375家,银幕2363块。 收购影视制作及影业公司,完善电影产业链路。1)报告期内公司收购了集团旗下影视制作与发行资产横店影业与横店影视制作。其中影视制作公司成立于2008年,依托横店国家级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横店影视城核心资源,组织拍摄了《大宋宫词》《台湾往事》《金陵往事》等近20部、800多集影视剧集以及投资制作《大圣归来》等影片;横店营业成立于2010年,着力打造电影制作与发行业务,参与项目包括《我和我的祖国》《飞驰人生》《少年的你》等20多部电影,2018-2019年公司参与投资的电影项目分别实现票房130亿、150亿元以上。2)通过收购上述资产,公司完善了电影产业链上游业务板块并形成了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路,有望提升业务协同及横店品牌的影响力。投资建议::21年以来电影市场强势复苏,元旦档及春节档大盘相继刷新档期票房最好成绩,我们认为市场整体回暖下院线公司将最先受益;影业板块参与投资的《送你一朵小红花》(票房11.96亿)、《你好,李焕英》(票房52亿)、《熊出没》(票房5.45亿)以及4月待上映的《我的姐姐》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中长期来看,公司在低线城市布局及影投运营方面优势明显,行业加速出清整合有利于龙头院线公司巩固优势,产业链协同效应带动价值提升。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0.56/0.65/0.78,对应公司3月15日收盘价15.52元,PE分别为28/24/20,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跨区域经营的不确定性,单银幕产出下降,影片上线进度及票房不及预期等。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1-03-17
|
15.81
|
--
|
--
|
16.66
|
5.38% |
|
16.66
|
5.38% |
|
详细
事件: 横店影视发布年报: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9.9亿元(同比减少66.27%),归母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减少259.8%);扣非利润-4.68亿元(同比减少307.8%)。受疫情影响,公司旗下所有影院自2020年1月24日起全部暂停营业,自7月20日后才逐渐恢复正常营业,2020年公司营收下滑利润亏损也在预期范围内(销售与管理费用均下滑)。2020年公司市占率3.75%(提升),总影院456家(资产联结占82.2%),总银幕数2831块(同比增速1.8%);2020年关停影院21家(银幕数129块),新开影院29家(新增银幕186块)。 投资要点: 2020年公司旗下开业影院456家(银幕2831块),其中资产联结与加盟分别占比82.2%、17.8%公司作为民营院线头部企业,以资产联结为主导,自营影院375家中三四五线占比达70%,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自电影放映收入、卖品收入及广告收入。2020年由于疫情,公司实现票房8.1亿元(同比减少67.61%),其中资产联结影院票房6.97亿元(同比减少67.43%,市占率3.75%,略提升)。行业端,2020年我国电影分账总票房186.12亿元(同比减少68.7%),公司票房收入下滑幅度与行业下滑幅度持平,换言之,若行业票房增速回暖,公司的票房增速也有望实现回暖。 2020年疫情下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现金收购内容资产助力电影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2020年12月8日公司拟现金1.22亿元收购影视制作及横店影业公司全部股权,横店影视从上市的院线资产(产业链下游)进一步延伸至上游内容资产,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具有较高协同性,向产业链上游进军实现纵向一体化,利于发挥横店影视品牌势能,并为公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内容增量部分如继2021年《你好,李焕英》后,清明档定档《我的姐姐》),也进一步助推公司从院线公司向电影公司转型升级。 2021年后疫情下院线行业加速洗牌头部优质资产积极加码产业链2020年疫情压力测试后,作为头部资产联结型院线,公司抗风险能力较优,也具备资金、资本等优势助推市占率提升。2021年3月公司与关联人横店影视城拟新设公司横店影视科技公司(主营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线上数字平台开发运营),后疫情下公司继收编内容资产后,积极延伸产业链培养新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作为三四线院线头部企业,仍将受益于三四线及下沉市场票房增量。短期看,2020年受疫情影响业绩已落地,中长期看疫情加速市场出清,头部企业有望借助资本运作提升市场占有率。我们预计2021-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49亿元/4.09亿元/4.81亿元,对应最新PE分别为28倍/24倍/20倍;受疫情影响但不改长期观影需求趋势,从2021-2022年维度看院线端的财务数据有望在基数效应、集中度双逻辑下支持利润释放,公司依靠横店品牌优势叠加2021年新增内容资产带来的业绩弹性,进而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影片临时撤档的风险;新传播媒体竞争的风险;优质影片供给的风险;新增折旧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业绩下滑的风险;人才资源不足风险;影院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0-12-10
|
16.92
|
--
|
--
|
20.74
|
22.58% |
|
20.74
|
22.58% |
|
详细
事件:横店影视拟1.22亿元现金收购横店控股持有的横店影视制作100%股权及横店影业100%股权,其中,横店影视制作100%股权交易对价2,054万元,横店影业100%股权交易对价1.02亿元。 公司现金充裕,行业低估低价整合正当时 截止2020年8月末,横店影视制作及横店影业账面净资产合计1.13亿元,对应P/B约1倍,本次交易定价较低。三季度末,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超过10亿元,账面无长期及短期借款,现金支付交易对价不会对公司财务造成负担。同时,本次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会产生商誉。 整合集团上游影视资产,长期有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短期有望增厚业绩 本次收购有利于拓宽公司业务范围,向产业链上游进军实现纵向一体化,以“内容+渠道”融合发展扩大公司经营规模,打造电影全产业链生态圈,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横店影视品牌势能。 标的公司项目资源丰富,近年来出品了《追梦》《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少年的你》等优秀作品,当前储备的待上线/上映项目包括易烊千玺主演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动画电影《熊出没·狂野大陆》等,短期有望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投资建议:2020年受疫情影响,院线公司承受较大压力,中小影院在行业寒冬中将加速出清,头部公司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同时,在过去两年影视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行业生态已逐步规范,当前进行资产整合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建议后续重点关注院线出清及整合进展。 我们维持前期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0.59亿元/29.08亿元,归母净利润-3.14亿元/3.7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年市盈率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电影市场恢复进度不达预期,电影项目票房不达预期,电视剧项目推进不达预期,收购事项公司股东大会审议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0-11-18
|
17.37
|
--
|
--
|
18.48
|
6.39% |
|
20.74
|
19.40% |
|
详细
横店影视主要开拓二三四五线城市观影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观影服务。公司为浙江横店集团下属院线公司,是母公司娱乐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影放映、非票业务(卖品销售、广告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中电影放映业务贡献主要收入,2019年非票业务收入占比26.7%,但贡献主要利润,主要由于影院竞争激烈上座率下降导致放映业务毛利率为负。公司影院主要位于二线以下城市,根据灯塔数据公司在一线城市共有影院11家,二线城市122家,三线城市76家,四线城市166家,2019年一二三四线城市的票房收入分别为0.94、8.25、4.48、7.56亿元,在影投公司中分别排名第26位、6位、3位、2位。 经营情况:为下沉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观影服务,后续有望持续受益下沉市场的观影需求爆发。 公司深耕下沉市场,采用较低的票价、高性价比的服务,在低线城市获得了较强竞争力。从票房上看,公司在二线以下城市的票房竞争力远高于一线城市,与其他影投公司形成较明显的错位竞争。在维持低价的基础上,公司对影院升级全激光覆盖,保证观影体验。从经营水平看,由于公司所处经营环境主要在三四线城市,上座率、平均票价均较低,导致公司的该类经营指标低于头部的其他影投公司。 影投行业:疫情利空出尽,影院集中度将迎来提高,供需两侧拐点将至。疫情引发的中小影投的现金流限制、影院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特殊影院建设带来的投资壁垒、品牌效应有望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在需求端,我国电影市场目前处于内容驱动刚刚接力渠道驱动的阶段,影片内容提升、制作端的工业化水平、发行宣传渠道的多样化将带动更多人群观影。三线城市人均观影次数为1.2次,位于全国均值水平,四线城市为0.6次,五线城市为0.5次,低于全国均值水平,观影人次的空间主要在下沉市场。 未来看点:非票业务经营效率有望提升,单日单座票房位于底部将迎来反弹,国产片占比提升带来结构性机会。1、非票业务方面,影院人流量逐年增加将带动非票业务增长,公司对下属影院公司的业绩考核采用利润指标,加强对影院负责人考核,非票业务将是影院营收利润拓展的重点项目。卖品上公司从拓展卖品销售渠道和扩展卖品销售品种两点出发,广告方面,影院映前广告具有更高的到达率,音效和视觉冲击较强,线下广告恢复情况良好,广告有望恢复增长。 2、国产片贡献主要票房增速,公司将受益于三四五线票仓重要性提升趋势。3、影片质量提升将激发观影需求,影院集中度有望提升,供需两侧共促核心经营指标回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4.24亿元、33.44亿元、38.87亿元,同比增长-49.38%、134.84%、16.21%,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4.01亿元、4.82亿元,同比增长-133.12%、490.96%、20.26%,2021、2022年对应2020年11月13日收盘价16.95亿元的静态PE为26、22倍。我们认为三四五线城市观影人群基数较低,国产片崛起下会带动更多低线城市观影需求,且在未来一到两年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将逐渐显现,公司持续增加影院投资,票房和非票业务均有望获得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我们认为三四五线城市观影人群基数较低,国产片崛起下会带动更多低线城市观影需求,且在未来一到两年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将逐渐显现,公司持续增加影院投资,票房和非票业务均有望获得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我们认为三四五线城市观影人群基数较低,国产片崛起下会带动更多低线城市观影需求,且在未来一到两年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将逐渐显现,公司持续增加影院投资,票房和非票业务均有望获得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股价催化剂:春节档票房实现爆发,明后年国产片及海外片表现超预期,市场集中度提升超预期风险因素:1、内容供给不足导致票房市场恢复进度不及预期;2、影院建设增速不及预期;3、行业整合及退出不及预期;4、线上流媒体技术进步导致影片发行渠道改变,以及观影需求发生质的改变。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0-11-09
|
16.16
|
--
|
--
|
18.48
|
14.36% |
|
20.74
|
28.34% |
|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0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99亿元(yoy-81.27%),归母净利润-3.68亿元(yoy-241.31%),扣非归母净利润-4.42亿元(-313.39%);拆分来看,2020Q3实现营收3.01亿元(yoy-59.6%),归母净利润-0.62亿元(yoy-170.60%),扣非归母净利润-0.82亿元(-208.97%)。 财务分析:影院复工助推Q3环比改善,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01亿元(yoy-59.6%),营业成本3.88亿元(yoy-39.84%);净利润亏损-0.62亿元,但环比第二季度缩窄1.07亿元。主要系疫情冲击下,影院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叠加上座率、售卖卖品限制等,公司丧失毛利率较高的非票收入,而票房收入仍不足以覆盖影院租金、设备折旧、人工薪酬等刚性支出成本。但公司第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已由负转正,较二季度末增加1.58亿元;三季度末的账面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为10.19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0.77亿元,资金压力有所缓解。 影院扩张步伐逐步恢复,票房和观影人次市占率稳步提升。下半年来,公司扩张速度逐步恢复。截至2020三季度末,公司旗下直营影院369家,银幕2326块;其中,第三季度新开直营影院16家(去年同期15家)、新增银幕102块(去年同期91块)。此外,疫情加速尾部低效影院出清,市场份额进一步向龙头集中。根据灯塔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的票房市占率和观影人次市占率分别为3.99%和3.95%,较2019年分别提高了0.33pct和0.1pct,市场份额较疫情前有稳步提升。 观众观影信心恢复,待映影片丰富有望助力影院业绩释放。随着疫情好转,观众观影期待持续高涨。2020年国庆档票房收入36.3亿元,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7%,三四线城市票房和观影人次占比稳步提升,《我和我的家乡》(27.14亿)、《姜子牙》(15.85亿)带动电影市场加快复苏。展望后续,已宣布上映计划的包括贺岁档的《拆弹专家2》《雅晴集》《温暖的抱抱》《一秒钟》等,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侍神令》《紧急救援》等;明后年待映海外大片同样值得期待,如《阿凡达2》《侏罗纪世界3》《007:无暇赴死》等,有望助力影院业绩进一步释放。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疫情冲击下,行业头部公司市场份额呈提升趋势。公司作为长期深耕下沉市场、实力雄厚的院线龙头,有望从行业调整中受益。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收14.07/28.94/31.15亿元,归母净利润-1.51/3.28/3.47亿元,EPS-0.24/0.52/0.55元,对应PE-66.46/30.57/28.84倍。以2022年为基准,给予公司30-32倍PE,合理价格区间16.50-17.60元。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风险;影片票房不及预期。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0-11-02
|
16.19
|
--
|
--
|
18.48
|
14.14% |
|
20.74
|
28.10% |
|
详细
业绩概况: 公司发布三季报, 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01亿元,同比 下降 59.60%,毛利润亏损 0.16亿元,同比下滑 109.07%,毛利率同减 28.25pct 至-5.18%。主要由于影院的政策限制逐步放开, Q3尚未完全 恢复正常经营,直至 9月 25日才将上座率限制调升至 75%,并允许影 院的卖品经营。 Q3单季度产生销售费用为 0.50亿元( YoY+67.27%), 管理费用为 0.20亿元( YOY+ 26.88%)。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 6157.72万元, 亏损幅度环比收窄。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 入 3.99亿元,同比下滑 81.27%,归母净利润亏损 3.68亿元。 市占率提升明显, 保持影院资产池动态优化。 公司直营影院在三季度实 现不含服务费票房收入 2.38亿元( YoY-58.32%),观影人次 746.11万 ( YoY-60.58%),票房市占率提升 0.65pct 至 4.32%, 2015年以来持续 下滑中首次出现向上拐点。 20Q3公司新开直营影院 16家,同比持平, 新增银幕 102块,同增 6.25%。 同时, 公司累计关停了 30家盈利能力 较弱的影院(平均运营时间 4.3年), 以改善整体盈利质量。 影院政策逐步放开,内容供给和观影需求同步恢复。 7月 20日影院复 工后, 观影需求随着新片定档持续回暖, 同时政策限制逐步放开, 影院 盈利能力逐渐恢复。 我们认为院线行业景气度最差的时点已经过去: 随 着需求恢复, 头部影片陆续定档,明年进口片也有望恢复上映,票房将 在低基数下实现高增长,同时供给出清下行业集中度也将稳步提升。 投资建议: 过去几年间, 横店保持稳步扩张的同时实现非票占比持续提 升,降本控费能力突出,在存量竞争中优势突出。短期来看,其高下沉 优势也有望在 21年春节期间实现高业绩弹性。 我们下调 20年归母净 利润至亏损 3.3亿元,上调 21~22年分别为 4.5和 5.7亿元,参考可比 公司给予 21年 28xPE 得合理价值为 19.7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超预期; 影院竞争加剧;补贴退坡或停止。
|
|
|
横店影视
|
传播与文化
|
2020-09-04
|
22.28
|
--
|
--
|
23.00
|
3.23% |
|
23.00
|
3.23% |
|
详细
固优势价值提升。我们对20年公司盈利预测进行修正,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01/0.52/0.59,对应公司8月28日收盘价22.60元,2021-2022市场停摆半年致业绩亏损,歇业期间“苦练内功”。1)受疫情影响电影市场自1月24日起停摆近半年时间,与19年同期票房相比全市场票房减少289亿,观影人次减少近7.5亿人,对公司业绩产生重要影响。2)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在成本费用端节省不必要开支,营业成本、销售与管理费用同比减少59.04%、74.72%和31.88%,截至期末公司货币资金及理财产品余额为9.42亿元,现金流充足。另一方面苦练内功,包括利用停业期间对效益好的老影院进行技术改造和投入,提升复业后的观影体验;优化影院项目,及时关停经营效率低的影院,已签约项目二次梳理保证品质。20H1公司新开直营影院9家,截至期末拥有开业影院459家,其中资产联结型影院376家,银幕2365块,资产联结型影院不仅能够提高公司的议价能力,同时规模效应的显现能够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及品牌影响力。 市场加速复苏,助力影院回归常态化运营。1)7月20日电影院恢复营业以来,电影市场加速回暖,猫眼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全国影院复工率达82.34%,大盘累计票房为29.47亿元,放映场次675万场,累计观影人次8532万人,此外基于目前的防疫情况,8月14日后影院上座率限制由30%放宽到了50%。2)复业后公司票房表现良好,其中横店院线排名影投公司第三位,年票房为1.73亿元,观影人次590万人次,票房份额3.33%,较19年提升0.02%;院线排名第七位,年票房为2.06亿,观影人次698万,票房份额3.97%,较19年提升0.07%。 3)《八佰》上后有多部重磅影片定档国庆档,包括原先预计春节档上映的《姜子牙》(猫眼+淘票票用户想看283万)《夺冠》(想看231万)以及继《我和我的祖国》后的又一部国庆献礼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七夕节当日《八佰》《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上座率已达40%左右,因此我们认为头部影片定档提振市场信心、正在释放的观影热情以及重要节日档期的拉动等因素有望带动影院加速回归至常态化运营,业绩与现金流情况有望持续改善。 疫情冲击加速行业洗牌,头部院线有望迎来整合机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有133家影管影投公司及8家院线公司注销或吊销,疫情尤其加剧规模较小、现金流不足的中小影视及影院公司运营压力,4月29日国家电影局会议提出要探索院线重组做大做强的有效方式,鼓励跨地区兼并重组,利好头部影投及院线公司,有望利用资金及平台优势加快整合,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投资建议:公司在低线城市布局及影投公司运营方面具有头部优势明显,后续有望继续受益于市场大盘回暖;中长期行业加速出清整合龙头院线公司有望巩年PE分别为43/38,维持“增持”评级。 存在风险后续疫情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跨区域经营的不确定性,单银幕产出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