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华君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机械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230520080005,曾就职于中国银河证券、中泰证券、国金证券。...>>

20日
短线
4.35%
(第103名)
60日
中线
3.26%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7/14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杭叉集团 机械行业 2022-08-22 14.76 -- -- 14.95 1.29%
19.95 35.16%
详细
事件8月 17日,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2022H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2%,剔除投资收益后归母净利同比下降 2%收入端:2022H1公司实现营收 75.2亿元,同比增长 2%。2022年上半年受地缘政治、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叉车市场需求疲软,公司产品销量回落。公司积极转换发展方向开拓海外市场,外销销售台量增幅超 50%、营收增幅超 80%,为全年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利润端:2022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4.6亿元,同比下降 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4亿元,同比下降 11%。剔除同比减少的 4000万投资收益后,2022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5.0亿元,同比下降 2%。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业绩短期承压;原材料等价格回落,盈利能力边际改善已现2022H1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 16.1%,同比下降 2.5pct;2022Q2毛利率为 16.9%,同比下降1.7pct,环比提升 1.6pct。2022H 公司主营业务净利率为 7.9%,同比下降 1.8pct;2022Q2净利率为 7.5%,同比下降 0.3pct,环比提升 2.0pct。2022年上半年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上升、汇率波动三重经营压力,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伴随毛利更优海外业务的持续放量,公司盈利能力正逐渐修复。 2022H 公司管理费用为 1.6亿元,同比下降 5%;销售费用为 2.1亿元,同比增长 18%;财务费用为-1,026万元,同比上升 31%;研发费用为 3.1亿元,同比增长 3%。 行业受疫情冲击国内市场有所波动,前瞻布局燃料电池行业领先2022年 1-6月全行业叉车销量为 55.3万台,同比下降 1.8%;其中国内销量为 19.6万台,同比下降 32%,出口销量为 35.7万台,同比增长 30%。6月全行业叉车销量达 9.6万台,同比下降7%;其中国内销量为 2.7万台,同比下降 42%,出口销量为 6.8万台,同比增长 28%。受 3-4月疫情影响,国内叉车销量短期内存在波动;随着疫情缓解、复工复产等利好显现,6月全行业销量降幅已出现收窄趋势,期待下半年行业景气度复苏、公司销售业绩维持较快增长态势。 公司在业内率先对氢燃料电池应用技术进行前瞻性布局,于 2020年成立杭叉新能源专注于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的研发、制造和推广。2022年 6月杭叉新能源先后与上海翼迅创能新能源、天津新氢动力签订共计 30台氢燃料电池叉车销售合同,巩固公司在燃料电池叉车行业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可实现净利润 10.2/11.6/13.4亿元,同比增长 13%/14%/15%,对应 EPS 为1.18/1.34/1.55元,对应当前 PE 为 13/11/10倍,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制造业投资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行业竞争格局恶化
金辰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8-19 143.09 -- -- 150.00 4.83%
150.00 4.83%
详细
HJT设备:首台量产微晶PECVD设备交付;N型电池+组件设备“一体化”领军者 1)据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历时三年核心技术研发,近日公司首台基于微晶工艺的HJT PECVD量产设备成功交付,即将进行中试/量产级别验证,战略意义重大。 2)战略意义:公司2020年起着手研发HJT PECVD设备。2021年6月首台HJT PECVD进驻晋能科技并通过验证。此次量产设备交付,标志公司HJT设备(1)从非晶技术(效率24.5%+)>走向微晶(效率25%+)(2)从工艺验证>走向量产阶段(3)从研发>迈向HJT设备行业头部。 3)向N型电池+组件设备“一体化”供应商布局:公司投资1.02亿元建设的“高效电池&高效组件研发实验室”已完工,设备开始入场调试,预计2022年底N型高效电池+组件研发线将全线贯通,为高效电池、高效组件的研发测试提供完整平台。HJT、TOPCon产业化的瓶颈不仅仅在于电池端,组件端的适配也是未来发展重中之重。我们判断公司有望在N型电池设备+组件设备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加速设备研发与客户资源协同,战略意义重大。 ? 厚积薄发:光伏HJT+TOPCon设备均迈向头部,组件设备龙头将二次腾飞 金辰为光伏电池HJT设备+TOPCon设备稀缺标的,预计将在这两块业务均迈向头部(目前HJT设备龙头-迈为股份、目前TOPCon设备龙头-捷佳维创)。 公司业绩和估值有望获得双提升。 1)HJT设备:迈向量产阶段、行业千亿潜在市值空间。(1)非晶PECVD:已获晋能验证,处行业领先。平均效率24.4%、最优批次效率24.55%。(2)微晶PECVD:首台微晶工艺腔体已运抵晋能科技,目标转换效率25%+。首台量产微晶设备已成功交付、进行中试/量产级别验证。我们预计2025年HJT设备行业市值将达3000亿元(120亿利润、25倍PE),公司PECVD设备具有产能大、成本低等优点,设备进展有望超市超预期。 2)TOPCon设备:头部客户验证顺利、百亿潜在市值空间。公司管式PECVD样机已在晶澳、东方日升、晶科等客户试用。量产n型TOPCon电池平均效率>24%(最高效率24.5%)。我们预计2025年TOPCon设备行业市值达373亿元(15亿利润、25倍PE),公司将受益。 3)组件设备:预计2025年组件设备(流水线+层压机)市场规模达89亿元,2021-2025年CAGR=23%。公司为组件设备龙头、预计稳健增长。 4)建智能制造华东基地、将加速业务腾飞:2021年公司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主要在苏州)已达1155人,占比公司总人数的83%。未来随着公司智能制造华东基地在苏州逐步投产,借助江浙地域的产业链配套优势,将助于公司在光伏电池片/组件设备领域的加速腾飞。 ? 盈利预测:看好公司光伏HJT和TOPCon设备均迈向头部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为1.4/2.3/4.1亿元,同比增长124%/66%/80%,对应PE为116/70/39倍。 我们测算:如公司在HJT+TOPCon设备均处第三位置,则2025年潜在市值空间305亿元;如均处第二位置,则2025年潜在市值有望达575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HJT/TOPCon电池设备推进速度不达预期;下游扩产不及预期。
华依科技 2022-08-19 83.59 -- -- 87.67 4.88%
87.67 4.88%
详细
公司为国产冷试龙头,前瞻布局车载惯导技术,有望通过打开成长天花板。 国产冷试测试龙头,新能源测试设备向海外拓展华依科技是动力总成测试领域龙头,测试服务占比持续提升,21 年提升至27%。参照国际龙头奥地利AVL 的发展历程,公司从生产向服务型的转变,同时布局IMU 惯性导航。随着智能驾驶测试和智能驾驶传感器迎来高潮,公司产品智能化升级,新能源测试设备稳中求进,向日本、法国拓展。 新能源服务业务获得强检认证,切入大陆、法雷奥产业链新能源服务业务快速发展,22 年3 月公司获得新能源服务强检认证,成为首家获强检认证的民企,7 月与法雷奥西门子签订框架协议,且凭借高转速的技术优势切入大陆供应链,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集团、日本本田工厂合作,在慕尼黑建立新能源测试中心,未来有望对接德国BBA 等客户。 突破惯导技术,前瞻化布局蓝海市场惯性导航系统在L3+级别自动驾驶中渗透率快速提升,IMU 作为不需要依靠外界环境的自主式导航技术,增量空间百亿,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与上汽合作,前瞻布局IMU,围绕运输姿态系统惯性测量单元(TARS-IMU)研发,对核心研发人员股权激励,预计IMU 及相关产品有望在2022 年放量并保持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3.93 /6.47/ 8.21 亿元,同比增长22%、65%、27%。归母净利分别为0.59 /0.91/1.21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5%、34%,EPS 为 0.81、0.96、1.28 元/股,现价对应PE 为100/65/49 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IMU 渗透不及预期。
上机数控 机械行业 2022-08-17 178.00 -- -- 186.35 4.69%
186.35 4.69%
详细
拟投建25GW单晶切片+24GWN型电池,“硅料+硅片+N型电池”一体化稀缺标的1)据公司公告,公司拟在徐州投资150亿元扩25GW单晶硅切片+24GWN型高效电池项目。项目用地110亩,厂房采取定制代建方式。 2)项目规划:一期建设25GW单晶硅切片,二期建设12GW高效电池,三期建设10GW高效电池。项目建设期2-3年。电池技术选择包括TOPCon、HJT等N型电池。 3)业绩增厚测算:如假设切片业务1分/W净利润、N型电池8分/W净利润(参考行业水平给予中性假设),如满产状态下,测算合计为公司中长期潜在业绩增厚21.7亿元/年。同时,公司一体化布局将带来环节间的潜在成本节约、也将进一步增厚公司综合业绩。 4)公司“工业硅(15万吨自建+15万合资)+硅料(10万吨自建+10万合资)+硅片(70GW)+电池(24GW)”一体化规划布局,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与下游组件客户形成较好协同。 2022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84%~95%;盈利能力局行业领先2022上半年业绩: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5.6-16.6亿元,同比增长84%至9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3至14亿元,同比增长63%-75%。我们预计公司Q2单瓦盈利已达1毛以上。 有别于市场认知:硅片高盈利周期将维系;上游供给保障充沛;成本有较大下降空间;一体化布局打开成长空间1)【市场担心硅片价格战】我们认为硅料+石英砂双紧背景下,导致未来1年行业仍将是硅片产出不过剩的格局,不必担心硅片行业价格战发生。 2)【市场担心公司硅料+石英砂紧缺】我们预计公司上游供给保障充沛。2021年公司在硅料紧缺背景下,产能利用率达96%、产销率高达92%,历史验证公司在原材料端具强保障能力。 3)【市场担心公司与硅片龙头成本差异】2020Q3到2022Q2其中7个季度单瓦净利均超0.09元。我们判断公司与行业龙头盈利之差更多来自硅料端+切片端。公司已在硅料端向上一体化布局,同时补足配套切片产能,成本管控有望进一步提升。 4)【市场担心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我们认为,公司沿“硅片设备+硅片+硅料+工业硅+电池”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将不断打开增长天花板。硅料+N型电池为光伏投资壁垒高领域,有助于保障公司硅片的原材料供应,提升公司行业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解决硅片单一环节的盈利波动风险。 投资建议:高成长、低估值;“硅片设备+硅片+硅料+工业硅+电池”一体化稀缺标的上调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至34/65/81亿元(此前为34/60/68亿元),同比增长99%/91%/25%;PE为21/11/9倍,PE估值低于行业水平。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潜在市值150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幅扩产导致竞争格局恶化、硅料涨价影响终端需求、技术迭代风险。
绿的谐波 2022-08-17 181.62 -- -- 201.98 11.21%
201.98 11.21%
详细
事件: 8月 11晚间,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 疫情之下,二季度营收、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实现较快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2.43亿元,同比增长 32%; 归母净利润 0.92亿元,同比增长 10%;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78亿元,同比增长 21%。单二季度实现营收 1.5亿元,同比增长 40%, 环比增长 59%; 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 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51亿元,同比增长 27%,环比增长93%。疫情等不利因素下,二季度营收与业绩同环比均实现较快增长,预计下半年盈利能力有望延续。 2022H1公司销售毛利率维持稳定,净利率下滑主要受股权激励费用影响所致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净利率分别为 51%/38%,分别同比下滑 0.5、7.7pct。 从细分项看,上半年期间费用率约 10.2%,同比增长约 2.7pct。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滑 0.6pct、 同比增长 2.9pct、 同比增长 0.4pct。 管理费用率提升主要受支付股权激励费用 428万元所致,约增加管理费用率 1.8pct; 上半年研发支出 2148万元,同比增长 46%,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约 0.8pct。 谐波减速器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仍为机器人,新领域拓展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2022年上半年公司谐波减速器及金属部件业务营收占比仍高达 96%, 目前产品大部分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2022年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约 20万套,同比下滑约 11%,公司营收逆势同比增长 32%彰显韧性。 未来伴随谐波减速器刚度提升,应用领域将拓展至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半导体、新能源等多个行业,进一步提升公司成长空间。 2021年公司实现数控机床、医疗器械领域营收分别为0.24、 0.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32%、 237%。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 有望打开谐波减速器长期想象空间马斯克宣布将在 9月 30日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发布人形机器人原型机Optimus,从参数看, 全身将有 40个关节驱动器; 小米于 8月 11日发布人形机器人 CyberOne, 从参数看, 全身将有 21个关节。目前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单台谐波减速器用量分别约为 3-4个、 6-7个。 各大厂商入场人形机器人领域将大幅提升谐波减速器需求,公司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将有望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与估值伴随公司年产 50万台项目逐渐扩产, 盈利能力有望再提升。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3.7/4.7亿元,同比增长 55%/42%/26%,分别对应PE113/79/62X。公司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 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产品拓展及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2)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四方达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8-17 19.21 -- -- 18.80 -2.13%
18.80 -2.13%
详细
培育钻石行业:低渗透高增长,接近10%拐点,相当于2020年的新能源车1)预计2022-2025年全球培育钻石原石需求从2021年的93亿元增至313亿元,复合增速35%。2022年1-6月印度培育钻石累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2%/81%,景气度持续向上。 2)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平均市场渗透率小于5%,2021年突破10%并于年底达到19%,创历史新高;2021年前,印度培育钻石进出口渗透率均小于5%,2021年至2022年,进出口渗透率均翻倍增长,接近10%拐点,有望复制新能源车高成长性。预计到2025年,全球培育钻石销售额渗透率达16%,美国作为主要消费国渗透率将达23%。 未来展望:人造金刚石不仅是培育钻石,未来有望切入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领域金刚石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之一。其热导率和体材料迁移率在自然界中最高,在制作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加紧金刚石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制工作,其中,日本已成功研发超高纯2英寸金刚石晶圆量产方法,其存储能力相当于10亿张蓝光光盘。随着我国加快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功能金刚石材料将由实验室阶段向商业化转变,我们认为,人造金刚石不仅仅是培育钻石,有望切入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领域。 四方达:复合超硬材料龙头,传统主业稳健高增,CVD 培育钻石打开成长空间1)资源开采业务:技术积累深厚,石油复合片国内市占率第一,随油服景气度回升需求持续恢复,进口替代+大客户战略持续推进,根据我们5月发布深度报告测算,预计资源开采业务(2021年占56%)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15%;2)精密加工业务:受益汽车等高端制造升级和国产替代需求,超硬刀具进口替代+合金替代促业绩持续高增,预计精密加工业务(2021年占38%)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38%。 3)CVD 培育钻石:国内CVD 培育钻石技术储备最先进、扩产力度最大、品质最高的公司之一。 扩产进度:首期10万克拉培育钻石产线(100台设备)已进入调试、运行阶段;二期10万克拉产线建设启动;MPCVD 设备自研,扩产瓶颈较少,预计公司产能可实现快速有效扩张;产品品质:突破E/F 色培育钻石技术,已能稳定产出大颗粒高品级无色CVD 培育钻石原石,行业领先;全产业链布局:与海南珠宝合作,论证成立合资公司、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培育钻石产能及全产业链合作的可能性,有望助益公司在自贸区扩产同时拓展下游销售渠道。 投资建议:传统主业表现亮眼,CVD 培育钻石扩产力度、产品品质超预期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7/2.4/3.1亿元,同比增长80%/48%/25%,复合增速49%,对应PE 为55/38/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培育钻石竞争格局和盈利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2-08-17 74.92 -- -- 85.91 14.67%
85.91 14.67%
详细
碳化硅: 首颗 8英寸 N 型 SiC 晶体成功出炉; 逐步向海外龙头看齐1)据官方微信公众号, 公司首颗 8英寸 N 型 SiC 晶体成功出炉,晶坯厚度 25mm,直径 214mm。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的设备、热场和工艺技术,成功解决了 8英寸 SiC 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场不均、晶体开裂、气相原料分布等难点问题,为大尺寸 SiC 衬底广泛应用打下基础。 2) 行业趋势: 海外龙头已向 8英寸量产进军,国内厂商待突破。 目前 Wolfspeed 已投入 10亿美元建新工厂、并在 2022年 4月开始生产 8英寸碳化硅等产品;英飞凌在 2020年 9月宣布其8英寸 SiC 晶圆线已经建成;罗姆旗下 SiCrystal 预计 2023年左右开始量产 8英寸衬底; Soitec 在 2022年 3月启动新晶圆厂建设计划,并在 5月发布 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品。 3) 材料端: 公司已与客户 A 形成采购意向, 2022年-2025年将优先向其提供碳化硅衬底合计不低于 23万片。 产能端: 公司计划在宁夏银川建设年产 40万片 6英寸以上导电+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产能,计划于 2022年试生产。 设备端: 目前公司已组建原料合成+长晶+切磨抛的中试产线,完成 6-8英寸长晶热场和设备开发。 光伏设备:受益于“硅料+石英砂”双紧缺,预计硅片行业扩产高景气将延续近年受益光伏硅片设备“大尺寸”技术迭代,行业迎扩产潮。公司 2021年订单创历史新高。 市场担心硅片扩产景气度持续性:我们认为, 目前硅片仍是行业盈利能力较强、竞争格局较好环节,叠加硅料+石英砂的紧缺,我们预计硅片环节高盈利持续性有望延长、价格战发生风险较低。预计环节高盈利将催生硅片行业扩产潮延续,公司作为光伏硅片设备龙头将充分受益。 半导体设备: 2022年公司目标实现半导体设备及服务新签订单超 30亿元随着过去几年公司半导体设备在下游客户验证、形成销售, 2022年公司目标实现半导体设备及服务新签订单超 30亿元(含税), 预计上半年已实现同比快速增长, 将成为未来订单重要增长点。公司半导体大硅片设备领域,在晶体生长、切片、抛光、外延等环节已基本实现 8英寸设备全覆盖, 12英寸长晶、切片、研磨、抛光等设备也已实现批量销售,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 2022年中报业绩预告:同比增长 80%–108%; 持续受益光伏+半导体设备双轮驱动1) 2022上半年业绩: 归母净利润 10.8-12.5亿元,同比增长 80%-1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9至 11.6亿元,同比增长 82%-113%。 2) 2022年 Q2单季业绩: 归母净利润 6.4-8.1亿元,同比增长 100%至 153%,环比 Q1增长 44%-83%。扣非净利润 5.6-7.3亿元,同比增长 84%-140%,环比 Q1增长 29%至 69%。 2022年公司计划努力实现营收破百亿目标。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在光伏、半导体、蓝宝石、碳化硅领域未来业绩接力放量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26/35.3/44.3亿元,同比增长 52%/36%/25%,对应 PE 为34/27/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半导体设备研发进展低于预期;光伏下游扩产不及预期。
亚玛顿 2022-08-16 44.71 -- -- 46.16 3.24%
46.16 3.24%
详细
2022年中报业绩同比增长85%;期待1.6mm 超薄玻璃逐步放量1)2022上半年业绩:营收达14.7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净利润为0.43元,同比增长8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28亿元,同比增长163%。Q2单季业绩: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32亿元,同比转正,环比Q1增长191%。 2)盈利能力:2022上半年毛利率7.3%、净利率3%。其中Q2单季毛利率9.4%(环比Q1提升4.4pct)、净利率4.3%(环比Q1提升2.7pct),核心受益Q2季度光伏玻璃价格提升+公司成本端优化(超薄光伏玻璃产能进一步释放+凤阳硅谷原片玻璃供应稳定)。 3)短期:随着公司深加工产能爬坡满产、大股东旗下原片资产完成,公司规模效应提升+“原片+深加工”一体化布局带来公司业绩、盈利能力有望提升。长期:公司1.6mm 超薄光伏玻璃已批量供货,我们预计盈利能力将明显好于2.0mm 产品,占比提升将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电子玻璃:设亚玛顿高清显示子公司,一体化布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 解决方案公司拟自有资金1亿元在湖北十堰投设全资子公司亚玛顿高清显示,用来实施高端电子玻璃产品及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客户提供“一站式” 解决方案,提升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核心竞争力。2021年公司电子玻璃业务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276%,毛利率-3%。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公司产品+原材料的垂直一体化布局,业务进展有望提速。 签天合光能74亿1.6mm 超薄玻璃大单;引领光伏玻璃迈向1.6mm 时代1)签74亿1.6超薄玻璃大单:公司公告与天合光能签1.6mm 超薄光伏玻璃《战略合作协议》,销售量合计3.4亿平米,预估总金额约74亿元(含税,按照当前2.0mm 玻璃均价计算)。占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364%。履约期为2022年6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2)需求端:分布式需求超预期、推升1.6超薄玻璃需求。通过本次框架合作,亚玛顿与天合光能将进一步实现未来新组件(使用1.6mm 玻璃的组件)市场扩张策略并获得市场份额。据IEA 统计,2021年全球分布式光伏装机约为75GW,占比超过40%。分布式需求超预期。 3)供给端:公司1.6超薄玻璃推广顺利。除天合光能以外,公司为特斯拉太阳瓦合格供应商,与隆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发“隆顶”BIPV 用 1.6mm 超薄轻质防眩光玻璃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应用。同时与其他主流组件厂关于1.6mm 超薄玻璃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4)行业趋势:光伏玻璃向“轻量化”发展。1.6mm 光伏玻璃相比目前主流的2.0mm 薄20%,在重量和成本上具明显优势,更符合BIPV 场景,对光伏行业“降本增效”具重要意义。公司为超薄光伏玻璃领军者,是全市场极少能大规模批量生产1.6mm 超薄光伏玻璃厂商之一。 投资建议:超薄光伏玻璃领军者,BIPV、电子玻璃打开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2.8/5.5/8.6亿元,同比增长417%/95%/57%,对应PE 为43/22/14倍(考虑25亿原片资产注入带来摊薄)。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玻璃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原片资产注入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东威科技 2022-08-15 139.47 -- -- 162.00 16.15%
181.68 30.26%
详细
国内PCB电镀设备领军者,积极开拓新能源领域机会2017-2021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CAGR约为21%、37%,成长性突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PCB电镀专用设备、通用五金类电镀设备、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及光伏领域专用设备。其中,应用于PCB领域的VCP设备为主营业务,2021年收入和毛利占比分别约为81%、87%;新能源领域专用设备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应用于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PET镀膜设备已量产交付,2021年收入和毛利占比分别均约为1%。2022H1存货增至约4亿元,同比增长45%,公司在手订单饱满。 PCB行业持续扩容,传统业务保持稳健发展双重因素驱动PCB行业持续扩容。(1)国产替代:高端PCB产品国产替代正当时,国内高阶板和封装基材领域国产化替代有望加速。(2)应用领域纵横拓展:纵:PCB传统应用场景需求持续增长,根据WECC预测,通讯设备、计算机、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PCB传统应用场景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提升。横:新兴领域持续拓宽,如5G通讯、航天航空等。据CPCA预测,2018-2023年国内VCP设备新增数量由328台增长至505台,CAGR=9%;新增市场规模由13.41亿增长至23.78亿,CAGR为12%;累计新增台数及市场规模约2322台、103亿元。 锂电铜箔技术革新,PET铜箔市场可期四重因素驱动PET铜箔替代锂电铜箔驱动。(1)安全性:动力电池热失控引发事故增多,PET复合铜箔可解决热失控;(2)扩产壁垒低:电解铜箔关键设备阴极辊依赖进口,产能受限;(3)成本低:铜价持续攀升,PET复合铜箔铜用量相对较低。(4)工艺流程优化:制作工艺流程缩短,生产过程中环境友好程度高。 PET镀膜设备为东威首创,短时间内没有竞争者。根据我们测算,2022-2025年PET镀膜设备、磁控溅射设备新增市场规模CAGR=223%,到2025年新增市场规模达137亿。 品牌、技术、环保节能、产业垂直整合优势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1)品牌优势:公司VCP设备在电镀均匀性、贯孔率等关键指标均表现优秀。 因此,公司凭借优秀产品质量构建大客户群体,在与多家PCB制造厂商开展合作,覆盖大多数国内一线PCB供应厂商;(2)研发技术优势:公司坚持研发创新,VCP设备推陈出新。例如,VCP设备2021款用纯铜代替磷铜,节约成本,性能更佳;老产品进行升级改造,设备小型化,降低运输费用,提升使用体验。 (3)环保节能优势:公司设备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及人力,深受市场欢迎。例如,VCP设备相比龙门线,可节约用水约60%,节约用电约30%;环保型智能高速连续滚镀设备相比普通滚镀产品,滚镀时间缩短20%。 (4)产业垂直整合优势:公司坚持产业垂直整合,有利于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市占率。主要涉及业务为:1)PCB电镀设备:公司产品迭代向前后道工序不断延伸,如水平化铜设备应用于电镀之前工序、PCB电解蚀刻机应用于外层精密加工阶段、刚性板VCP设备应用于后续精加工阶段、水平镀设备可实现工序三合一。2)PET复合铜箔电镀设备:PET镀膜设备和磁控溅射两手抓,有望成为市场首家设备一体化公司。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12、2.72、3.52亿元,同比增长32%、28%、30%,对应PE90/70/54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竞争格局恶化风险;2)新产品推广进度不及预期风险;3)募投项目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东睦股份 建筑和工程 2022-08-15 10.60 -- -- 11.88 12.08%
11.88 12.08%
详细
事件:8月9日晚间,公司发布关于对外投资暨购买土地使用权的公告。 拟购买土地建设年产6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打造SMC 板块第二基地公司拟购买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内约150亩土地使用权,并拟投资2亿元新设立全资子公司山西东睦磁电作为“年产6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的实施主体。本次临猗项目预计总投资7.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此外公司在该项目地西侧预留50亩土地,自协议签订3年内具有优先购买权,拟将其打造成SMC 板块第二基地。 乘新能源新风,公司多次布局SMC 板块彰显强发展决心与信心明确SMC 板块为最优先级发展方向以来,公司多次布局SMC 板块:1)2021年底山西东睦空置场地启动年产6000吨SMC 生产线基地建设;2)2022年3月与7月完成对东睦科达及德清鑫晨股权收购;3)2022年8月拟扩产6万吨产能。 我们认为公司多次布局彰显对SMC 板块发展决心与信心,软磁材料需求量有望伴随光伏、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扩产有望使软磁业务维持较快增长。 扩产后软磁材料产能有望成为国内第一,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有望再提升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铂科新材,铂科新材2021年产能约2.5万吨/年,伴随惠州厂房改造及河源项目投产,预计2024年产能约6万吨/年。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原计划2024年将浙江东睦科达产能扩充至4万吨/年,若未来山西6万吨项目顺利投产,公司软磁材料产能将有望成为国内第一。规模效应下,SMC 板块盈利能力有望再提升。 软磁基地选址山西具备经济性,有望使公司软磁材料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软磁新基地选址山西有望进一步降低公司成本,其中人工成本: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山西城镇单位制造业平均工资低于浙江省同口径约30%,2020年东睦科达人工占比成本约10%,有望提升毛利率约3个百分点;2)能源:公司粉厂德清鑫晨公司将租赁制氮气的设备进行自制氮气,预计能源费用支出将提升,目前山西省平均电价约低于浙江省同口径40%,山西项目投产后有望降低SMC 产业整体能源费用;3)运输费:公司SMC 业务客户主要位于“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综合考虑原本原材料运输产生费用,预计运输成本对毛利率负影响较小。 盈利预测与估值综合疫情、整合等因素,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3/4.5亿元,同比增长804%/40%/37%,对应PE 28/20/14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2)MIM 产品发展不及预期;3)SMC 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
奥特维 2022-08-15 253.79 -- -- 427.88 16.27%
295.09 16.27%
详细
2022年中报:业绩同比增长110%;新签订单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6% 1)2022年中报业绩: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4%,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110%。单Q2季度:实现营收8.9亿元、同比增长60%;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09.5%。 2)盈利能力:2022年H1毛利率39.1%、净利率19.2%,维持高盈利水平。其中单Q2季度毛利率39.4%、净利率21.3%(环比+5.1pct),主要因公司费用优化、及即征即退增加、理财收益。 3)订单:2022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32.7亿元、同比增长76%。截止2022年二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57亿元,同比增长81%。据公告统计,公司7月累计披露新签订单达5.9亿元,光伏单晶炉、组件串焊、划焊设备订单持续突破,公司新签订单保持高增速。 4)研发投入:2022年上半年达0.98亿元,同比增长57%,占营收比6.5%。公司研发人员占比22%。新产品N型单晶炉、半导体键合机在客户端不断突破,建研发中心于下半年投入使用。 5)光伏长晶炉:公司与晶科、晶澳、宇泽、合盛硅业、中成榆能源等客户合作顺利,累计获得长晶炉订单近9亿元(含税,据公司公告统计),对应约9GW,单炉稳定产能超过170公斤。目前行业头部硅片厂单W盈利仍接近1毛左右,叠加石英砂的紧缺,我们预计2022-2023年光伏硅片扩产潮仍将延续,公司已实现批量突破、将充分受益。 6)半导体键合机:公司在下游验证、试用客户逐步增加,已收获通富微电子、无锡德力芯铝线键合机订单。通富微电为公司首批试用客户,经过一年多的测试验证,公司产品在产能、精度、良率、稼动率和稳定性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均达到国外同类设备水平。通富微电作为全球第5大半导体封测厂,公司键合机得到认可、拿下批量订单,预计公司键合机业务未来进展有望提速。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光伏、半导体、锂电设备领域未来5年业绩接力放量 短期:受益薄片化+多主栅+多分片多重技术变革,设备迭代加速。公司为串焊机70%市占率龙头,充分受益。同时,公司布局光伏单晶炉、价值量是串焊机的5-6倍,打开业绩成长空间。 中长期:公司平台化布局,打开业绩第二成长曲线。公司半导体键合机设备进展顺利,已收获首批订单,有望在未来2-3年接力光伏设备放量。锂电设备订单提速,覆盖核心优质客户。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至5.6/7.6/9.5亿元,同比增长50%/37%/25%,对应PE为60/44/3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下游扩产不及预期;半导体设备研发进展低于预期。
金辰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8-12 121.50 -- -- 150.00 23.46%
150.00 23.46%
详细
金辰股份:再获印度最大组件厂Waaree 2.5GW 订单,累计签单达10GW1)据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司再次与印度最大(同时为海外最大)光伏组件制造商Waaree签订2.5GW 高效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订单。双方合作始于2017 年,已累计为Waaree 提供总计10GW 的高效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其中6GW 已成功交付、剩下4GW 将于今年陆续交付。 2)印度已制定2030 年实现光伏装机280GW 目标(截至2021 年累计装机49GW,对应未来9 年平均装机需求达25.7GW),并将国内光伏电池+组件制造资金增加到2400 亿卢比,致力成为光伏组件出口国。截至2021 年底印度仅拥有本土组件产能18GW,未来扩产潜力大。 厚积薄发:光伏HJT+TOPCon 设备均迈向头部,组件设备龙头将二次腾飞光伏行业需求10 年10 倍大赛道,“降本增效”是催生需求爆发的核心。光伏电池是未来3-5年降本增效最重要环节之一,核心聚焦电池设备。金辰为光伏电池HJT 设备+TOPCon 设备稀缺标的,预计将在这两块业务均迈向头部(目前HJT 设备龙头—迈为股份、目前TOPCon 设备龙头—捷佳维创)。公司业绩和估值有望获得双提升。 1)HJT 设备:迈向量产阶段、行业千亿潜在市值空间。(1)非晶PECVD:已获晋能验证,处行业领先。平均效率24.4%、最优批次效率24.55%。(2)微晶PECVD:首台微晶工艺腔体已运抵晋能科技,目标转换效率25%+。首台量产微晶设备预计2022 年下半年交付、进行中试/量产级别验证。我们预计2025 年HJT 设备行业市值将达3000 亿元(120 亿利润、25 倍PE),公司PECVD 设备具有产能大、成本低等优点,设备进展有望超市超预期。 2)TOPCon 设备:头部客户验证顺利、百亿潜在市值空间。公司管式PECVD 样机已在晶澳、东方日升、晶科等客户试用。量产n 型TOPCon 电池平均效率>24%(最高效率24.5%)。我们预计2025 年TOPCon 设备行业市值达373 亿元(15 亿利润、25 倍PE),公司将受益。 3)组件设备:预计2025 年组件设备(流水线+层压机)市场规模达89 亿元,2021-2025 年CAGR=23%。公司为组件设备龙头、预计稳健增长。 4)建智能制造华东基地、将加速业务腾飞:2021 年公司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主要在苏州)已达1155 人,占比公司总人数的83%。未来随着公司智能制造华东基地在苏州逐步投产,借助江浙地域的产业链配套优势,将助于公司在光伏电池片/组件设备领域的加速腾飞。 盈利预测:看好公司光伏HJT 和TOPCon 设备均迈向头部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净利润为1.4/2.3/4.1 亿元,同比增长124%/66%/80%,对应PE 为103/62/34 倍。我们测算:如公司在HJT+TOPCon 设备均处第三位置,则2025 年潜在市值空间305 亿元;如均处第二位置,则2025 年潜在市值有望达575 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HJT/TOPCon 电池设备推进速度不达预期;下游扩产不及预期。
华铁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8-12 5.75 -- -- 6.40 11.30%
6.40 11.30%
详细
华铁股份:优质轨道交通零部件平台企业公司聚焦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领域,依托技术壁垒和资质优势,现已打造成为国际化轨交零部件平台型企业,现已形成给水卫生、备用电源、高铁座椅、制动闸片、检修系统、贸易配件等轨交核心业务板块。 计高铁进入后市场时代,预计2022-2025年轨交零部件速市场复合增速13.3%公司现有业务绝大部分均来自于高铁市场,据我们测算,2022-2025年动车组保为有量及新增量的复合增速分别为5.7%、4.5%。 我们统计主要的高铁零部件(据2021年年报,占公司总收入的74%),即给水卫生系统、备用电源系统、座椅系统等,计预计2022-2025年主要高铁零部件市场的为复合增速为13.3%,并且2022年后市场的市场规模占比将达到48%,到2025至年进一步提升至60%。后市场占比提升,收入稳定性增强。 有望通过与麦格纳合作,从高铁座椅向乘用车座椅等新领域延伸乘用车座椅是乘用车中单车价值量较高、国产替代比例较低的重要汽车零部件,伴随新能源车持续渗透引领的自主崛起,座椅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国产座椅企业将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 假设2022-202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8%(2022年上半年市占率均值达48%)/52%/56%/60%。我们预测202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到将达到840亿元,未来4年行业复合增速达18%。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2/4.78/6.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13%/28%,复合增速为16%,对应的PE分别为21/19/15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3年26xPE,对应合理市值为125亿元。上调评级为“买入”。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后市场、乘用车座椅等非轨交领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集中度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杭氧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8-11 40.25 -- -- 41.34 2.71%
45.25 12.4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公司拟推进杭氧特气(全资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将通过公开挂牌和协议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杭氧特气进行增资扩股。杭氧特气子公司混改大幕开启,特种气体业务有望加快发展此次杭氧特气拟新增注册资本不超2270万元,其中2070万元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200万元由杭州资本下属子公司国佑资产协议增资认购。公开挂牌方式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分A类和B类,A类为产业战略投资者,B类为财务战略投资者。 杭氧特气作价7.57亿元(2021年收入1.14亿元,净利润0.66亿元,净利率58%;2022年1-3月收入0.71亿元,净利润0.32亿元,净利率为),增资后杭氧股份持股比例下降至56.92%。混改后将进一步优化衢州杭氧特气的资本结构,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提升杭氧特气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快特气业务的发展速度。成长路径:需求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能力提升,远期盈利空间超数倍(1)行业需求持续增长:1)工业气体市场总需求近2000亿元,其中第三方外包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外包比例将从2021年的41%提升至2025年的45%。2)2021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中国人均气体消费量占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气体消费量的30-40%。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复合增速6-8%。参考海外外包市场比例(),预计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远期市场需求是2021年的2.5倍以上。(2)公司市占率提升:国产替代趋势下,2021年公司在第三方供气市场的存量份额为,增量份额为,预计2025年公司第三方市场的份额有望提升1倍;预计远期公司在第三方存量市场的份额将是2021年的3-4倍(30-40%市占率)。 (3)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盈利能力持续提升:1)气体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而气体业务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均高于设备业务。2)气体业务中零售业务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零售气盈利能力高于管道气。3)零售气体业务中的电子特气业务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电子特气业务的盈利能力远高于普通工业气体零售业务。总结:公司远期利润空间有望是2021年的数倍以上。迈向中国工业气体龙头:国产替代,基于空分设备打造全产业链优势近年来公司管道气业务加速,存量运营市场份额为,新签气体运营市场的份额近50%。预计2025年底公司运营气体规模超300万方,2022-2025年气体业务收入的复合增速达23%,2025年公司气体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5%。产品结构升级:电子特气等高附加值业务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电子大宗气是电子气业务的基础,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配套的青岛芯恩二期项目有望于2022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此外斯达半导电子气项目落地标志项目加速。在特气市场,公司以稀有气体这一工业气体的黄金赛道作为切入点,产能有望超预期释放。 长远看,公司定位于综合气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矩阵将不断完善,电子特气、零售气体等高附加值业务将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公司治理改善:股权激励授予完成,杭州优质国企焕发活力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18.7/2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19%/,三年复合增速,对应PE分别为27/22/18倍。采用分部估值,6-12月目标市值为49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风险及市场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斯莱克 机械行业 2022-08-11 23.45 -- -- 27.65 17.91%
27.65 17.91%
详细
成长路径:转型下游、行业扩容、市占率提升,打开数倍成长空间罐转型下游,从“卖铲人”转型“卖水人”:从全球易拉罐/盖设备制造龙头,转型新能源电池壳,开启第二增长曲线。预计公司电池结构件业务营收占比由2021年电池壳业务占收比由8%提升至2025年的73%。伴随公司电池壳业务投产放量,预计公司电池壳营收将由2021年的0.8亿元提升至2026年76亿元。电池壳赛道景气程度远高于易拉罐设备制造行业,打开数倍成长空间。 行业需求增长:11))锂电池应用场景扩展带动上游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锂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达391亿元,行业四年CAGR为35%。其中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达274亿元,占比70%,圆柱壳为74亿元,方壳178亿元。2)“限塑令”+啤酒罐化率提升带动两片罐设备需求不断增长。 市场份额提升:11)电池结构件:预计伴随公司方壳与大圆柱壳业务的投产放量,公司方形电池和圆柱电池结构件市占率2025年将有望提升至15%和35%。2)易拉罐设备:两片罐趋势下,公司作为亚洲唯一成熟易拉罐/盖设备制造厂商,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预计2025年国内市占率将达70%。 竞争格局:电池结构件行业目前呈双寡头局面,公司有望迈向头部科达利目前为电池结构件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约40%,中国市占率近60%。其2021年电池结构件营收43亿元,年产电池壳约25亿只,下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三星等电池厂商等。震裕科技为行业第二,国内市占率超20%。2021年结构件营收17亿元,90%以上供货宁德时代。科达利目前市值为350亿左右,震裕科技为120亿,若公司凭借其DWI技术弯道超车,将迈向行业头部,潜在市值超数百亿。 未来展望:标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已通过,业绩考核目标2025年营收约136亿元2022年1月公司公布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计划分为四个解锁期,根据2021年公司业绩作为考核基数,我们测算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2022-2025年公司总营收达约20、34、85及136亿元。2025年营收目标超100亿,彰显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值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20.3/35.7/51.4亿元,同比增长102%/76%/44%;归母净利润为1.8/3.1/4.9亿元,同比增长67%/73%/58%,对应PE为74/43/27倍。公司传统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有望打破现有竞争格局。公司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速为66%,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电池壳业务不及预期;易拉罐/盖设备需求大幅下滑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7/14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