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牟国洪

中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银河磁体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0 16.18 -- -- 17.35 4.71%
23.60 45.86%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 2022年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 9.92亿元,同比增长15.21%;营业利润 1.95亿元,同比下降 13.29%;净利润 1.71亿元,同比下降 11.51%;扣非后净利润 1.68亿元,同比下降 11.8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2.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22.81%; 基本每股收益 0.5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2.47%;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4.0元(含税)。公司全年业绩符合预期。目前,公司主营产品为粘结和热压钕铁硼磁铁,以及钐钴磁体,下游广泛用于汽车、信息电子、工业自动化、节能家电等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 量跌价增致粘结钕铁硼营收增长,预计 2023年仍将增长。公司粘结钕铁硼磁体为公司优势产品,近年来该业务营收总体持续增长,其中 2022年营收 8.85亿元,同比增长 13.22%,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为 89.20%;就销量而言,公司稀土永磁体销售总体持续增长,2016年为 1470吨,2022年增至 2630吨,2022年同比下降 5.60%,显示均价较 2021年显著上升,其中稀土永磁体销售为近年来首次同比下滑,主要受高温限电影响,2022年公司停工近半个月导致订单减少。2022年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公司产品价格上涨。就下游应用而言,公司粘结钕铁硼磁体可分为汽车、智能家电、硬盘驱动、步进电机等,其中汽车用磁体和高效节能电机用磁体销量增加。公司在粘结钕铁硼细分领域具备显著的规模优势,产品种类、件数在同行业中最多,且大型、异性磁体及磁体组件研发生产能力居同行业前列。2022年 6月,工信部等发布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快高性能电磁线、稀土永磁等关键材料创新升级,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同时,汽车为国家 2023年重点鼓励消费领域之一,且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优势显著。结合公司行业地位及产品竞争优势,以及汽车及高效节能电机潜在需求,总体预计 2023年公司粘结钕铁硼营收仍将增长。 公司热压和钐钴磁体项目逐步放量,预计 2023年营收占比仍将提升。近年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热压钕铁硼磁体、钐钴磁体和注塑磁体,产品线进一步丰富,且热压和钐钴磁体营收占比总体持续提升 。2022年,公司热压磁体和钐钴磁体营收分别为 7586万元和 249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60.72%和 33.14%,显著高于公司营收增长水平,二者合计占比提升至 10.16%。就下游应用而言, 钐钴磁体具有很高的磁性能、优良的温度特性及耐腐蚀性,在军事装备、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行业广泛应用;热压钕铁硼磁体由于重稀土使用量减少,与烧结钕铁硼相比具备一定成本优势,可部分替代其应用,但其工艺要求更严。热压钕铁硼早期仅有日本大同电子可工业化批量生产,公司该产品批量生产已得到市场认可,同时伴随国家保护稀土资源政策的逐步落实,钐钴磁体应用也将扩大,总体预计二者 2023年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仍将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回落,预计 2023年将提升。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27.67%,同比大幅回落 6.53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为 25.95%,为近年来单季度新低,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而产品提价不及预期。具体至细分产品:粘结钕铁硼为 27.33%,同比回落 7.89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价格同比增加幅度大于产品涨价幅度。公司长期注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2022年研发投入 4921万元,同比增长 33.39%,在公司营收中占比 4.96%,创近年来新高。截止2022年底:公司获授权专利 58件,其中发明专利 14件。结合公司产品总体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以及公司长期持续开发新产品,总体预计 2023年公司盈利能力将提升。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3-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62元与 0.71元,按 4月 6日 16.62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26.73倍与 23.38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汽车销售不及预期;经济下滑超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德方纳米 基础化工业 2023-04-05 114.97 -- -- 225.88 22.09%
140.36 22.08%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l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25.57亿元,同比增长365.87%;营业利润28.32亿元,同比增长201.71%;净利润23.80亿元,同比增长188.36%;扣非后净利润23.19亿元,同比增长191.7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61.36亿元,同比下降896.32%;基本每股收益14.2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9.60%;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6股。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主营产品量价齐升。目前,公司主营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新产品为磷酸锰铁锂及补锂剂,下游产品终端应用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 l锂电池需求增长关注动力和储能类。结合下游终端应用,锂电池主要包括消费类、动力类和储能类锂电池,未来需求增量主要关注动力和储能类。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687.26万辆,同比增长95.96%,占比25.60%,全年销量总体屡超市场预期,占比持续新高。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我国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高增长,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294.66GWh,同比增长90.09%,其中磷酸铁锂装机占比62.36%,占比较2021年提升10.86个百分点。2023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93.30万辆,同比增长21.93%,预计全年仍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球看,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方案中约374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能源支出,欧洲2035年将在欧盟境内停售新的燃油车,动力类锂电池仍将是主要增长点。另外,储能锂电池需求将持续高增长。2022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130GWh,同比增长170%;GGII预计2023年一二线储能电芯将处于相对紧俏状态,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的双重加持下,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将超500GWh。 l磷酸铁锂出货占比超50%,行业或步入新一轮洗牌。目前,锂电池主要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三元和磷酸铁锂,其中磷酸铁锂主要用于动力类和储能类锂电池中。高工锂电统计:2022年,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131.25%,在我国正极材料中出货占比为58.42%,较2021年提升15.94个百分点。2023年以来,锂电产业链材料价格总体全面承压,截止3月31日:行业电池级碳酸锂和磷酸铁锂价格分别为24.50万元/吨和9.50万元/吨,分别较2初02下3降年57.02%和42.77%,主要系行业细分领域产能大幅扩产、短期需求显著回调,叠加上游锂辉石价格短期回调。如基于市场前景看好,锂电产业链扩产显著,GGII统计2022年投资新建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超40个,总计规划新增产能超过525万吨。结合下游需求增速,行业产能短期存在一定过剩风险,市场或出现高端产能不足、中低端产能过剩的格局,具备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及客户优势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总体预计2023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细分领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价格也将显著承压,长期看需求仍将高增长。 公司正极材料业绩高增长,预计2023年业绩承压。公司正极材料主要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2021年以来业绩爆发式增长,其中2022年公司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营收225.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7.82%;正极材料营收占比持续维持在90%以上,2022年占比99.91%。2021年以来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量价齐升,一方面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中装机占比提升,其次需求高增长导致行业价格提升。截止2022年底:公司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设计产能20.41万吨,产能利用率90.88%,全年销量17.23万吨;在建产能19.0万吨,其中包括曲靖德方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9月进入调试阶段,为全球最大单体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项目。2023年3月底,公司公布投资公告:公司拟与会泽县人民政府签订《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建设周期在取得项目用地之日起24个月内完成。 另外,公司新产品补锂剂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中,补锂剂产品用于正极补锂材料,具有补锂效率高、补锂难度小、补锂成本低和安全等优势,可提升锂电池循环性和能量密度。如在磷酸盐电池体系中,添加量2%左右可以提升约5%的能量密度。子公司曲靖德方创界正全力推进年产2万吨补锂剂一期项目建设,项目于2023年底投产,新增补锂剂产能5000吨/年。公司具备显著规模、技术与客户优势,长期业绩将持续增长,短期重点关注行业价格走势,总体预计2023年业绩承压。 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回落,预计2023年持续承压。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20.05%,同比显著回落8.81个百分点,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单季度毛利率显示:第一季度为34.78%,第三和第三季度分别为16.11%和16.16%,显示有企稳迹象。公司主营产品磷酸盐系正极材料毛利率为20.07%,环比2022年上半年的27.81%回落7.04个百分点,主要为行业竞争加剧。截止2022年底:公司已申请专利338向,其中发明专利318项;已获授权专利98项,其中发明专利78项。结合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正极材料细分领域议价能力以及磷酸铁锂产能扩产预期,总体预计2023年公司盈利能力将承压。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暂不考虑股本转增影响,预测公司2023-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17元与16.49元,按3月31日189.42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15.56倍与11.49倍。 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储能锂电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新宙邦 基础化工业 2023-03-31 49.24 -- -- 56.39 14.52%
56.39 14.5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2年年度报告及 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 96.61亿元,同比增长 38.98%;营业利润 20.63亿元,同比增长 34.19%;净利润 17.58亿元,同比增长 34.57%;扣非后净利润 17.13亿元,同比增长38.9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18.10亿元,同比增长302.94%;基本每股收益 2.3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3.54%,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5.0元(含税),全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其中,公司第四季度营收 23.32亿元,同比下降 6.06%; 净利润 3.16亿元,同比下降 27.94%,主要系第四季度盈利能力大幅回调,而盈利回调主要为电池化学品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主营电子化学品,现已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容器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和半导体化学品四大主营产品协同发展格局。 公司锂离子电池化学品营收高增长,预计 2023年总体承压。2015年以来,公司锂离子电池化学品业绩持续增长,且 2016以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超过 50%。2022年,公司锂离子电池化学品营收16.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3.44%,在公司营收中占比 76.63%,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增长带动产品销量增加,以及行业价格总体高位。2022年,我国电解液需求 84万吨,同比增长 68%,主要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带动动力电池以及关键材料需求增长,同时储能类电池需求高增长,如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7万辆,同比增长 95.96%。展望 2023年,公司锂电池电解液业绩增速将显著回调,业绩短期总体承压,但长期持续向好,其主要逻辑为: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长期将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 25.60%,长期看提升空间显著。2023年 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93.30万辆,同比增长 21.93%,预计全年仍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球看,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方案中约374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能源支出,欧洲 2035年将在欧盟境内停售新的燃油车。二是储能锂电池需求将持续高增长。2022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 130GWh,同比增长 170%;GGII 预计 2023年一二线储能电芯将处于相对紧俏状态,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将超 500GWh。三是锂电池产业链价格短期总体承压。近期电解液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显著回调,截止 3月 27日:行业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价格分别为 12.0万元/吨和 3.70万元/吨,分别较 2023年初下降 50.41%和 33.93%,主要系行业产能扩产、短期需求显著回调,叠加碳酸锂价格短期大幅回调。截止 2022年底,公司电池化学品设计产能 23.96万吨,产能利用率 80.58%;在建产能 75.88万吨,规模优势显著。 关注重大合同进展。2021年 11月,公司与 Utium Ce,LLC 签订了供货合同:约定自合同签订日至 2025年末由公司向其供应锂电池电解液产品,合同金额约 3.67亿美元。由于 Utium Ce,LLC 动力电厂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导致需求量增加,2022年 9月 20日,双方重新签订了合同:交易金额从约 3.67亿美元变更为约 9.24亿美元,执行期限由 2025年底延长至 2028年底,其中截止 2022年 9月 20日确认收入 262万美元。合同签订显示公司锂电池电解液产品海外市场开拓取得积极进展,金额提升显示产品得以充分认可,合同执行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后续重点关注合同执行进展。 公司有机氟化学品持续高增长,预计 2023年高景气持续。2018年以来,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业绩持续高增长,2018-2022年年均营收合增长率为 31.88%;其中 2022年营收 11.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37%,营收占比 12.15%。公司布局了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拥有较丰富的产品线、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22年新能源、半导体、5G 产业发展带动了对应氟材料需求,其中氟聚合物改性共聚单体、半导体与显示用氟溶剂清洗剂、半导体与数据中心含氟冷却液等产品需求旺盛,特别是因环保原因 2022年国外主流含氟冷却液供应不稳定,公司含氟冷却液供不应求。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产品丰富,其中一代产品市场较稳定,二代产品增长较快,受益半导体等行业发展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三代产品(集成电路蚀刻及电力绝缘气体等)已实现量产,目前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测试。截止 2022年底,公司有机氟化学品设计产能 5161吨,产能利用率 78.99%,在建产能 2.2万吨,该业务附加值较高,总体预计 2023年营收将持续高增长。 公司电容器化学品总体增长,预计 2023年恢复增长。公司电容器化学品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近年来该业务业绩总体增长,由 2018年的 5.63亿元增长到 2022年的 6.97亿元,其中 2022年同比小幅下降 2.10%,主要系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受宏观环境影响,传统电容器化学品需求总体仍较低迷,光伏、新能源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环保趋严背景下利好行业龙头,公司电容器化学品稳居行业龙头且在多个园区布局生产基地,总体预计 2023年业绩恢复增长。 公司半导体化学品持续增长,预计 2023年仍将高增长。公司半导体化学品业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营收由 2016年的 2500万元大幅增长至 2022年的 3.23亿元,2022年同比增长 50.64%,在公司营收中占比 3.34%。在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大背景下,半导体化学品国产替代进程将提速,公司已在惠州等四地形成较完整的基地布局,已积累一定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公司半导体高纯氨水双氧水、显示面板蚀刻液等现有产品总体仍将受益于客户市场增长,含氟冷却液(氟化液)顺利通过知名客户认知并实现批量交付,预计年业绩仍将高增 2023长。 公司盈利能力略增,预计 2023年总体承压。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36.00%,同比提升 0.37个 pt,其中第四季度毛利率为 29.90%,为近年来单季次新低,预计与产品营收结构变化有关。2022年分业务毛利率显示:电池化学品 26.11%,同比回落 5.52个百分点,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有机氟化学品 65.29%,同比提升 1.36个百分点。近年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始终维持在 19%左右,研发投入在营收中占比在 5.0%以上,其中 2022年研发投入占比 5.48%。 截止 2022年底:公司已取得国内专利授权累计 242项(其中发明专利 171项)、国外发明专利授权 72项。公司有机氟化学品附加值高,结合公司产品结构变化及电池化学品细分业务竞争态势,预计 2023年公司盈利能力总体承压。 回购彰显公司信心。基于未来发展信心,2022年 10月公司公布了回购公司股份方案: 拟用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及/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金额总额不低于 1亿元且不超过 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 55元/股。截止 2023年 2月 28日:公司回购股份 223.78万股,成交金额 8580.40万元。 电解液业绩短期拖累公司 2023年一季度业绩。公司预计 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2.15-2.65亿元,同比下降 57.98%至下降48.20%;扣非后净利润为 2.00-2.50亿元,同比下降 60.34%至下降 50.40%。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系电池化学品出货量不及预期,且行业电解液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下降;而有机氟化学品市场需求旺盛,销售增长较快。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3-2024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 2.05元与 2.90元,按 3月 29日 49.33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24.11倍与 17.03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尚太科技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3-22 66.59 -- -- 76.66 13.40%
76.06 14.22%
详细
公司致力于成为“锂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的领导者”。公司前身石家庄尚太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服务。 2017 年转型为负极材料研发、一体化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成为“锂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的领导者”。 锂电池需求重点关注动力和储能电池。2022 年,我国锂电池产业规模超1.2 万亿元,出货655GWh,产业规模和出货同比均翻倍增长,2016-2022 年出货量复合增长率47.3%;下游细分市场显示,2022 年动力锂电池占比74.5%、储能锂电池占比19.8%、消费锂电池占比5.7%,行业未来增量重点关注动力和储能类锂电池。 负极材料以人造石墨为主。伴随锂电池出货增长,我国负极材料出货持续高增长,2022 年为137 万吨,同比增长90.28%;2021 年我国负极材料全球占比75.79%,预计2022 年突破80%;2022 年我国人造石墨出货占比84.31%。展望未来,预计人造石墨仍将是主流、一体化趋势显著,以及高能量密度重点关注硅基类负极材料。 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公司负极材料营收占比超90%,具备显著的一体化生产与成本优势,且客户优势显著,总体位居行业第二梯队,盈利水平位于第一梯队,国内市场占比持续提升。2018-2021 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0.80%和67.62%;2022 年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主要受益于负极材料销量增长。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预测公司2022-2023 年全面摊薄后的EPS 分别为5.04 元与5.88 元,按3 月20 日67.57 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 为13.41 倍与11.50 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2-02 155.00 -- -- 156.30 0.84%
156.30 0.84%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及重大事项进展公告。 投资要点:公司第四季度业绩不及预期。公司公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区间为39.0-43.0亿元,同比增长43.51-58.23%;扣非后净利润区间为37.7-41.3亿元,同比增长46.86-60.88%;基本每股收益为4.37-4.82元/股。经测算:公司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区间为6.74-10.74亿元,同比增长-29.95%至11.62%;环比2022年第三季度增长-44.13%至-10.97%。公司全年业绩增长主要是膜类产品中锂电池隔膜受益于下游高增长带动公司产品销量增长,但第四季度业绩不及预期,主要受成本费用等因素影响。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三类:一是膜类产品,包括锂电池隔膜(基膜和涂布膜)、BOPP膜(烟膜和平膜);二是包装印刷产品,主要包括烟标和无菌包装;三是纸制品包装,包括特种纸等。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超预期,预计2023年增速回落。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350.72万辆,同比增长165.17%,占比13.36%;2022年合计687.26万辆,同比增长95.96%,占比25.60%,2022年全年销量总体屡超市场预期,占比持续新高。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155.02GWh,同比增长143.63%;2022年合计装机294.66GWh,同比增长90.09%。我国及全球新能源汽车高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及上游关键原材料需求增长,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隔膜出货预计为131亿㎡,同比增长68%,其中动力和储能电池为行业未来需求增长点。考虑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和部分地方补贴于2022年底到期,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驱动的逐步过渡至强产品驱动,总体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增长,但增速将放缓,对应材料动力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速也将放缓。同时伴随行业新增产能释放,预计动力电池及隔膜等领域竞争将加剧,龙头企业由于规模和成本管控优势将更加受益于行业增长。 公司膜类产品关注锂电池隔膜,预计2023年增速将放缓。2018年以来,公司膜类产品营收持续高增长,由2018年的19.23亿元大幅增至2021年的69.13亿元,占比则由2018年的78.25%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86.61%;2022年上半年膜类产品营收52.34亿元,同比增长78.92%,占比则提升至90.92%并创新高,近年高增长及占比提升主要源自锂电池隔膜销量增长带动收入增长,2022年上半年上海恩捷收入50.34亿元,营收占比87.45%。公司锂电池隔膜业绩增长主要逻辑包括: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带动锂电池及上游材料如隔膜等需求增长。二是公司锂电池隔膜具备显著客户优势,主要包括松下、LGES、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三是公司行业地位显著,已成为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锂电池隔膜出货稳居全球第一,下游用于动力、储能及消费类锂电池,产品种类超过100余种,在产品品质、成本效率及技术研发方面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结合2023年行业需求及竞争态势预判,总体预计锂电池隔膜仍将是公司业绩核心增长点,但增速预计将放缓。 公司优质客户进展显著,关注2023年执行情况。2022年11月底以来,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相继与部分优质客户签订了2023年保供方面的协议,主要包括:一是上海恩捷与中创新航2022年11月30日签订《2023年保供框架协议》:中创新航在同等条件先优先向上海恩捷采购大部分的隔膜产品,具体采购以订单为准。二是12月19日,上海恩捷与国轩高科签订《年度采购合同》:为保障国轩高科2023年对锂电隔膜需求,上海恩捷向国轩高科交付不含税金额约23亿元。三是12月23日,上海恩捷与蜂巢能源签订《货物供应保障框架协议》,上海恩捷2023年按协议向蜂巢能源供应锂电池隔膜产品,不含税总金额不超过19亿元。近两年,中创新航等上述企业均入围我国动力电池Top10,2022年,上述三家动力电池企业合计出货占比约13.12%。 公司总经理已被相关部门解除强制措施。2022年11月,公司公告董事长PauXiaomingLee先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晓华先生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2023年1月30日,公司公布重大事项进展公告:近日相关部门已解除对李晓华先生的强制措施,参与公司及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2-2023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4.66元与6.95元,按1月31日155.89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33.44倍与22.43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容百科技 2023-01-23 76.70 -- -- 82.80 7.95%
82.80 7.95%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 投资要点:l公司业绩超略低预期。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3.2-14.0亿元,同比增长44.89-53.67%;扣非后净利润为12.8-13.6亿元,同比增长58.37-68.27%。经测算:公司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区间为4.02-4.82亿元,同比增长10.92-33.0%;环比2022年第三季度大幅增长120.58-164.50%。 公司业绩略低预期,第四季度净利如期环比改善,净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欧美主流车企加快高能量密度车型的推出,公司三元材料出货增加。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研发、生产和销售。 l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超预期,预计2023年正极材料价格承压。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350.72万辆,同比增长165.17%,占比13.36%;2022年合计687.26万辆,同比增长95.96%,占比25.60%,2022年全年销量总体屡超市场预期,占比持续新高。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155.02GWh,同比增长143.63%;2022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258.85GWh,同比增长100.71%,其中三元材料装机占比38.30%,动力电池已成为锂电池最主要增长点,对应材料需求也将大幅增长。同时,伴随上游锂资源价格上涨,2022年三元正极材料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详见表1)态势。近期锂辉石价格见顶回落,氢氧化锂及三元材料价格相继短期见顶,结合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速将回落,短期氢氧化锂、三元正极材料价格仍将承压,总体预计2023年三元正极材料均价也将承压。 l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高增长,预计2023年出货量持续增长。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增长,由2016年的6.87亿元大幅增至2021年的95.75亿元,其中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3.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6.4%。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业绩增速及占比显示:2017-2020年增速总体回落,2021年以来增速大幅提升,增速提升主要受益于行业价格上涨及公司出货量增长;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中体持续提升,且近三年总体维持在91%左右,2021年和2022上半年占比分别为93.33%和89.49%。2022年,公司NCM811等高镍正极材料出货同比增长约70%,其中四季度高镍正极销售环比增长约30%;公司建成高镍产能25万吨,产能和销量全球领先;公司在韩国忠州基地为我国企业在海外建成的第一个高镍正极项目,现已投产5000吨/年,预计年内建成年产能2万吨,目前多家欧美日韩客户正加速进行相关认证;基于高镍先发优势,公司高镍低钴、超高镍9系等前言材料已实现千吨级出货。结合下游需求预期、公司产能概况,以及公司在三元材料特别是高镍方面的行业地位,总体预计2023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业绩出货将增长,但需密切关注行业产能释放进展及产品价格走势。 公司加快布局新业绩增长点,预计2023年有序放量。公司在立足三元材料优势同时,加快布局磷酸锰铁锂(LMFP)、钠电正极材料等新的业绩增长点。2022年7月,公司收购天津斯科兰德及其旗下主体,布局锰铁锂领域,并具备6200吨/年产能,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实现锰铁锂大规模量产的企业,目前磷酸锰铁锂累计出货近千吨级。钠电正极材料方面,公司全面布局了局了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及聚阴离子三个技术方向,并已与几十余家下游客户完成送样验证;从技术方面来看,压实密度、残碱水平业内领先,可以做到和三元一样的水平;循环和能量密度可以满足动力和储能的要求;目前累计销售几十吨级,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商业化进度行业领先;目前钠电正极产能约1.5万吨/年,2023年规划产能3.6万吨/年。 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回落,预计四季度和2023年将改善。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10.05%,同比显著回落4.44个百分点,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显著上涨,而产品提价滞后;第三季度毛利率为5.86%,环比第二季度大幅回落6.40个百分点。2022上半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三元正极材料为12.55%,同比回落2.96个百分点。结合第四季净利润水平,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盈利水平环比如期改善,全年看如剔除原材料影响公司单吨净利润保持稳定水平,且未来可持续。公司持续加强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保障,2022年11月公司与力勤资源签订《长单采购协议》:自2022年11月起至2026年12月止,力勤资源每年稳定向容百科技供应电池镍钴产品(MHP或硫酸镍、硫酸钴)年度总出货量的20%,20%的电池镍钴产品长单范围之外有余量情况下优先供应给容百科技。结合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正极材料细分领域议价能力,以及公司高附加值产品预计将有序放量,预计2023年公司盈利能力较2022年前三季度改善。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2-2023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3.02元与4.65元,按1月17日74.27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24.60倍与15.98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1-20 53.43 -- -- 57.00 6.68%
57.00 6.68%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的公告。 投资要点: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为30.5-32.0亿元,同比增长74.41-82.99%;扣非后净利润为29.5-31.0亿元,同比增长77.71-86.74%。经测算:公司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区间为7.77-9.27亿元,同比增长50.0-78.97%;环比2022年第三季度增长区间为-11.49到5.61%。公司业绩符合预期,主要系三大主营业务受益于下游高增长,且负极和隔膜产业一体化优势进一步显现。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涂覆隔膜、锂电设备、PVDF及粘结剂、铝塑包装膜、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等。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超预期,2023年有望两位数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350.72万辆,同比增长165.17%,占比13.36%;2022年合计687.26万辆,同比增长95.96%,占比25.60%,2022年全年销量总体屡超市场预期,占比持续新高。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155.02GWh,同比增长143.63%;2022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258.85GWh,同比增长100.71%。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和部分地方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底到期,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或承压,考虑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驱动力过渡至强产品驱动,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竞争优势,且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总体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应锂电关键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相应优势企业将受益。根据GGII及EVTank统计:2016年至2021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由11.8万吨增至77.9万吨,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45.86%;锂电池隔膜出货由10.8亿㎡增至2021年的78亿㎡,年均复合增长率49.5%。预计2025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270.5万吨。 公司负极材料具备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预计2023年业绩将增长。 目前,负极材料是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营收为2.03亿元,2021年大幅增至51.29亿元,2021年在公司营收中占比57.02%,2014-2021年期间复合增长率为49.78%;2022年上半年出货55003吨,同比增长21.56%;对应营收32.04亿元,同比增长30.59%,营收占比46.47%。公司负极材料已经布局硬碳负极、复合人工石墨负极和高性价比负极材料,下游定位于全球中高端数码和动力电池且具备一定行业地位,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掌控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负极材料石墨化窑炉和国内领先的高温加热技术。 伴随内蒙紫宸兴丰二期石墨化产能持续提升,以及四川紫宸一期10万吨一体化项目逐步投产,公司负极材料关键工序自给率将进一步提升。结合下游需求增长预期,预计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业绩仍将增长。 公司涂覆隔膜具备一体化优势,预计2023年业绩两位数增长。公司率先实现了隔膜基膜、涂覆加工、涂覆材料、粘结剂和锂电设备一体化协同发展,具备显著的产业链协同优势。2014年,公司涂覆隔膜营收仅1974万元,2021年大幅增至21.95亿元,营收占比由2014年的3.92%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24.40%,2014-2021年期间复合增长率高达80.21%;2022年上半年公司涂覆隔膜销售17.29亿㎡,营收15.79亿元,同比增长76.47%,营收占比22.90%。 凭借多年与下游客户在工艺技术、浆料配方和材料替代方面的紧密协同,2021年公司涂覆隔膜出货量21.71亿㎡,在我国湿法隔膜出货中占比35.19%,占比同比提升8.51个百分点。公司与锂电池龙头企业深度绑定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长预期,预计2023年公司涂覆隔膜业绩仍将两位数增长,但预计增速将回落。 关注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进展。2022年7月,公司公布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发行股票不超过2.09亿股,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85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年产1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年产9.6亿㎡基膜涂覆一体化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负极和涂覆隔膜一体化项目均位于四川省邛崃市,四川已成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且当地水电清洁能源丰富,能源价格具有相对优势。2022年11月11日,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获得证监会批复,后续重点关注发行进展。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2-2023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2.24元与3.06元,按1月17日53.03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23.71倍与17.33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1-19 63.25 -- -- 69.45 9.80%
69.45 9.80%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 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超预期。公司公布 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 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 22.0-23.0亿元,同比增长 101.65-110.82%;扣非后净利润为 23.0-24.0亿元,同比增长 179.16-191.29%。经测算: 公司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区间为 7.22-8.22亿元,同比增长98.60-126.11%;环比 2022年第三季度增长 27.59-45.25%。公司第四季度业绩超预期,业绩增长受益于正极材料量价齐升。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超预期,预计 2023年两位数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350.72万辆,同比增长 165.17%,占比13.36%;2022年合计 687.26万辆,同比增长 95.96%,占比25.60%,2022年全年销量总体屡超市场预期,占比持续新高。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 155.02GWh,同比增长 143.63%;2022年 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 258.85GWh,同比增长 100.71%。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和部分地方补贴政策已于 2022年底到期,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或承压,但考虑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驱动力已逐步过渡至强产品驱动,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竞争优势,且 2022年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总体预计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应动力电池及上游材料优势企业将受益。 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业绩高增长,预计 2023年出货量将持续增长。 2014-2018年,公司锂电材料及其他业务营收增速总体持续提升,其中 2018年营收 31.08亿元,同比增长 61.09%;2019年营收 21.47亿元,同比下降 30.91%,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致行业价格下降;2020年以来,锂电材料相关营收增速持续提升,且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均维持在 94%以上。2022年上半年,公司多元材料销售均价 28.80万元/吨,同比增长 81.82%;对应营收 81.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45.24%,其中海外销售 10679.76吨、海外营收31.13亿元;钴酸锂营收 4.36亿元,同比下降 9.03%,二者合计营收 85.66亿元,同比增长 202.2%,占比 94%,量价齐升致业绩高增长。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对应上游材料需求预计 2023年将增长,同时判断上游材料价格在 2023年总体将承压,总体预计2023年公司锂电材料业绩将增长,但增速将较2022年显著放缓。 公司盈利能力回落,预计 2023年总体稳定。2022年前三季度,公 司销售毛利率 17.66%,同比回落 1.70个百分点,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显著上涨,而产品提价滞后;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17.52%,环比第二季度回落 0.49个百分点。2022上半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多元材料为 18.42%,同比回落 3.02个百分点;钴酸锂为13.04%,同比回落 4.51个百分点。近期,正极上游原材料及正极材料价格纷纷见顶回调,结合 2023年行业需求增速放缓,总体预计上游材料价格将承压;同时考虑公司产品结构三元占比提升,总体预计 2023年公司盈利水平将稳定。 长期关注公司相关项目建设进展。2022年 12月以来,公司相继公布了项目建设公告:一是三方合作建设磷酸(锰)铁锂项目。2022年12月 2日,公司联合四川蜀道新材料与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30万吨/年磷酸(锰)铁锂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落户与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管委会所属辖区,首期项目计划投资 70亿元,预计2028年 12月底前全部建成达产,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实现产值180亿元以上;远期拟规划再建设年产 20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 2023年 1月 13日,公司与蜀道新材料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拟在攀枝花成立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 10亿元,其中当升科技出资占比 51%,该公司负责当升科技(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该基地规划建成年产 30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首期项目计划建成年产 12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首期项目总投资 26.03亿元。 二是三元正极材料合作公告。2022年 12月 2日,公司联合四川蜀道新材料和射洪市人民政策签订了《20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生项目合作仪式》:项目以当升科技与蜀道新材料共同合作新设公司为项目公司建设运营 20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或以蜀道新材料下属新锂想通过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当升科技,最终实现当升科技控股后作为项目公司,在新锂想现有 5万吨正极材料产能规划基础上新增 1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项目拟总投资100亿元,其中新锂想已陆续投产的 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约 30亿元;新增 15万吨投资约 70亿元,分期建设,预计 2028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 600亿元。公司上述两大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和支持,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种类,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地位,后续重点关注项目建设进展,以及行业产能扩产进度。 公司管理层增持公司股票。2022年 6月 28入 ,公司审议通过《公司管理层与核心骨干股权增持计划(草案)》,截止 2022年 11月 4日:该计划通过产品以二级市场竞价交易方式完成股票购买,合计买入公司股票 126112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25%,成交均价 62.74元/股,成绩总额 7913万元,锁定期至 2023年 11月 3日。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2-2023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 4.43元与 5.35元,按 1月 16日 62.18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4.04倍与 11.62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3-01-18 446.93 -- -- 490.56 9.76%
490.56 9.76%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 投资要点:公司业绩超预期。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为291-315亿元,同比增长82.66-97.72%;扣非后净利润为268-290亿元,同比增长99.37-115.74%。经测算:公司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区间为115.08-139.08亿元,同比增长40.69-70.03%;环比2022年第三季度增长22.12-47.59%。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超预期,主要系三大主营业务受益于下游高增长带动公司产品销量增加,其中动力和储能产品全球优势显著。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主营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全球新能源汽车高增长,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优势显著。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售650万辆,同比增长108%,增速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值;2022年1-11月合计880.91万辆,同比增长59.20%,其中11月破100万辆达106.30万辆,11月占比为18%。 SNEResearch统计显示:2022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446GWh,同比增长74.7%,Top10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入围6家企业,6家入围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占比提升12.8个百分点至60.5%;2022年11月,宁德时代以23.4GWh稳居首位,占比首次突破四成达40.9%。总体预计2022年全球乘用车销量将破1000万辆,2023年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竞争优势显著,预计2023年市占率总体有望稳中有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超预期,2023年仍将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350.72万辆,同比增长165.17%,占比13.36%;2022年合计687.26万辆,同比增长95.96%,占比25.60%,2022年全年销量总体屡超市场预期,占比持续新高。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155.02GWh,同比增长143.63%;2022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258.85GWh,同比增长100.71%,且我国动力电池Top10企业中,宁德时代稳居行业龙头。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和部分地方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底到期,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或承压,考虑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驱动力过渡至强产品驱动,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竞争优势,且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总体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应动力电池优势企业将受益。 公司动力电池业绩倍增,预计2023年仍将高增长。公司主营产品为动力电池系统,近年该业务营收持续高增长,由2014年的7.15亿元增至2021年的914.91亿元,2014-200年营收占比在80%左右,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回落至约70%,占比回落主要系公司储能业务爆发增长后营收占比显著提升。2022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系统营收791.43亿元,同比增长159.9%。结合全球及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预判,以及公司动力电池全球行业地位,总体预计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系统业绩仍将高增长。 公司储能电池爆发式增长,预计2023年占比仍将提升。2020年以来,公司储能电池业绩爆发式增长,其中2021年实现营收136.24亿元,同比增长601.02%;2022年上半年为127.36亿元,同比增长174.15%,在公司中的营收占比由2018年的0.64%大幅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11.27%。“双碳”目标下国内外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全球及我国储能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其中要点包括:推动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充分挖掘用户侧消纳新能源潜力;积极培育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负荷聚合服务、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贴近终端用户的新业态新模式。 结合公司在储能领域行业地位及产品竞争优势,预计2023年公司储能电池业务业绩增速将显著高于其它业务,该业务在公司中的营收占比仍将持续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回落,预计2023年将改善。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18.95%,同比大幅回落8.56个百分点,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2022年第三季度为19.27%,环比第二季度略降2.58个百分点。分产品盈利显示:2022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毛利率为15.04%,同比回落7.96个百分点;锂电池材料20.65%,同比回落0.50个百分点;储能系统6.43%,同比大幅回落30.17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电池和储能盈利回落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但产品提价滞后。预计2023年公司盈利将改善,主要基于如下三方面:一是公司具备显著的规模优势,且持续推行降本增效和费用管控。二是公司长期注重研发投入,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7.7亿元,同比增长106.5%。截止2022年6月底: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4645项境内专利及83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外专利合计7444项。三是短期上游材料价格特别是锂相关产品价格纷纷见顶回落,对下游电池企业总体有利,且结合需求放缓和产能释放预期,总体预计2023年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价格总体将承压。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2-2023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2.46元与17.961元,按1月13日439.50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35.27倍与24.47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行提业示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动力电池价格下降超预期;海外新能源汽车政策波动。
振华新材 2023-01-16 46.92 -- -- 52.83 12.60%
52.83 12.60%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 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投资要点: 公司全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公布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 度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12.2-13.0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95.70-215.09%;扣非后净利润为 12.0-12.8亿元,同比增长197.77-217.62%。经测算:公司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2.14-2.94亿元,同比增长 40.68-93.29%。公第四季度业绩略低预期,2022年全年业绩总体基本符合预期,业绩增长受益于量价齐升。目前,公司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中镍、中高镍、高镍、超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 NCM,同时积极推进钠电正极材料。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及材料需求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350.72万辆,同比增长 165.17%,占比 13.36%;2022年 1-11月为 605.86万辆,同比增长 103.56%,占比 24.94%,且月度销量和占比总体持续新高。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 155.02GWh,同比增长143.63%;2022年 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258.85GWh,同比增长 100.71%,其中三元材料装机占比 38.30%,动力电池已成为锂电池最主要增长点,对应材料需求也将大幅增长。同时,伴随上游锂资源价格上涨,2022年正极细分材料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详见表 1)态势。近期锂辉石价格见顶回落,氢氧化锂及三元材料价格相继短期见顶,结合 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速将回落,短期氢氧化锂、三元正极材料价格仍将承压,总体预计2023年三元正极材料均价也将承压。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高增长,关注高镍及钠电正极材料出货。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增长,由 2014年的 2.27亿元大幅增至 2021年的 54.78亿元,其中 2021年同比大幅增长428.54%,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增长,带动公司产品销量增长,特别是高镍三元材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高镍 8系 NCM 三元材料营收占比由2020年的5.37%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38.08%,2022年上半年占比为 35.45%。截止 2022年 6月底,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年产能为 5万吨,同时可调整产线兼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预计 2022年底具备 7.6万吨产能。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除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外,公司超高镍 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推广应用进展顺利,并已实现十吨级销售,其中钠电正极是公司第二 代产品,选择层状氧化物路线,压实密度在 3.0-3.4之间,客户反馈较好,预计最先用于两轮车和中低续航里程的电动车。 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预计全年总体将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 15.21%,同比提升 0.54个百分点,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10.97%,环比第二季度回落 7.39个百分点。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锂电正极材料毛利率为 14.56%。伴随义龙二期 2万吨/年锂离子正极材料项目运行投产,公司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同时公司原材料成本控制有效,且高附加值产品有序放量,预计全年公司盈利总体将提升。 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进展。2022年 11月 20日,公司公布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集说明书预案:本次发现对象不超过 35名,拟发行不超过 1.33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60亿元,主要投向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和补充流动资金。义龙三期项目建设期为 3年,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 10万吨正极材料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并兼容中镍、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2-2023年摊薄后的 EPS分别为 2.85元与 3.41元,按 1月 11日 44.68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5.67倍与 13.10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振华新材 2022-11-07 55.80 -- -- 59.28 6.24%
59.28 6.24%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99.04亿元,同比增长 179.50%;净利润 10.06亿元,同比增长 286.18%;扣非后净利润 9.91亿元,同比增长 290.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2.4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2.27元。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44.64亿元,同比增长 205.79%;净利润 3.40亿元,同比增长 210.63%;扣非后净利润 3.35亿元,同比增长 212.91%;基本每股收益 0.77元。公司业绩总体符合预期,营收增长受益于量价齐升。目前,公司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中镍、中高镍、高镍、超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NCM,同时积极推进钠电正极材料。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高增长,预计出货量将持续增长。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增长,由 2014年的 2.27亿元大幅增至 2021年的 54.78亿元,其中 2021年同比大幅增长 428.54%,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增长,带动公司产品销量增长,特别是高镍三元材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高镍 8系 NCM 三元材料营收占比由 2020年的 5.37%大幅提升至 2021年的 38.08%,2022年上半年占比为 35.45%。截止 2022年 6月底,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年产能为 5万吨,同时可调整产线兼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预计 2022年底具备 7.6万吨产能。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高增长,主要逻辑包括: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高增长,对应动力电池及相应关键材料需求增长。具体而言: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350.72万辆,同比增长 165.17%,占比 13.36%;2022年 1-9月为 455.8万辆,同比增长 112.69%,占比 23.42%,且月度销量和占比总体持续新高。 伴 随 新 能 源 汽 车 销 售 增 长 , 2021年 , 我 国 动 力 电 池 装 机155.02GWh,同比增长 143.63%;2022年 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 162.08GWh,同比增长 112.31%,其中三元材料装机占比 37.92%,动力电池已成为锂电池最主要增长点。结合 GGII 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正极材料出货 77万吨,同比增长 62%。二是多元材料行业均价大幅提升(详见表 1),上涨主要逻辑为上游氢氧化锂价格大幅上涨、短期需求高增长而产能建设有一定的周期, 后续需密切跟踪相关细分产品的产能释放速度。 三是公司在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具备行业地位。公司于 2009年在行业内首次推出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经过持续创新 和产品迭代,大单晶已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主流选择之一,一次颗粒大单晶具有更加优异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据鑫椤咨询统计:单晶三元材料市占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前三季度占比约 40%,公司为国内单晶三元材料龙头。目前,公司客户主要包括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新能源科技、微宏动力等。截止 2022年 6月底:公司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授权 15项。同时,公司生产基地处于西部地区,在人工、电价上有一定优势。另外,公司参股红星电子 34%股权,布局废旧锂电池及材料回收产业,加强对三元前驱体等原材料成本控制能力。 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稳步推进。锂盐价格持续高位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供了战略发展机遇,钠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迎来较好发展机遇。钠离子电池下游可用于 A0级以下电动车、两轮车等小动力电池领域及循环性要求低的储能领域,其特点为良好安全性、优异的倍率和低温性能,且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借助在一次颗粒大单晶技术沉淀,公司在钠离子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研发取得了突破,并实现了产业化,已向客户小批量出货。 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预计全年总体稳定。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 15.21%,同比提升 0.54个百分点,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10.97%,环比第二季度回落 7.39个百分点。 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锂电正极材料毛利率为 14.56%。结合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正极材料细分领域议价能力,以及公司高附加值产品有序放量,预计公司全年盈利能力总体稳定。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2-2023年全面摊薄后的EPS 分别为 2.96元与 3.45元,按 11月 1日 54.26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8.34倍与 15.73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能建设及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容百科技 2022-11-02 78.99 -- -- 93.00 17.74%
93.00 17.74%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2022 年第三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2.80亿元,同比增长208.41%;净利润9.18 亿元,同比增长67.32%;扣非后净利润9.11 亿元,同比增长94.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5.10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10.79%;基本每股收益2.05元。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7.27 亿元,同比增长190.58%;净利润1.82 亿元,同比下降20.01%;扣非后净利润1.88 亿元,同比下降7.98%;基本每股收益0.40 元。公司业绩总体基本符合预期,营收增长受益于量价齐升,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长主要系盈利能力回落。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高增长,预计出货量将持续增长。 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增长,由2016 年的6.87 亿元大幅增至2021 年的95.75 亿元,其中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3.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6.4%。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业绩增速及占比显示:2017-2020 年增速总体回落,2021 年以来增速大幅提升,增速提升主要受益于行业价格上涨及公司出货量增长,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30%以上,成为全球首家单月销量破万吨的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中体持续提升,且近三年总体维持在91%左右,2021 年和2022 上半年占比分别为93.33%和89.49%。 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高增长,主要逻辑包括: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高增长,对应动力电池及相应关键材料需求增长。具体而言: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350.72 万辆,同比增长165.17%,占比13.36%;2022 年1-9 月为455.8 万辆,同比增长112.69%,占比23.42%,且月度销量和占比总体持续新高。 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 2021 年, 我国动力电池装机155.02GWh,同比增长143.63%;2022 年1-8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162.08GWh,同比增长112.31%,动力电池已成为锂电池最主要增长点。结合GGII 统计:2022 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正极材料出货77 万吨,同比增长62%。二是多元材料行业均价大幅提升(详见表1),上涨主要逻辑为上游氢氧化锂价格大幅上涨、短期需求高增长而产能建设有一定的周期,后续需密切跟踪相关细分产品的产能释放速度,如产能大幅释放,不排除相关产品价格大幅回调可能。三是公司长期注重研发投入,其核心产品为 NCM811 系列、NCA 系列、Ni90 及以上超高镍系列。近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在3.5%左右,2021 年投入3.60 亿元,在公司营收中占比3.50%。截止2022 年6 月底:公司在国内外拥有172 项注册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6 项。2022 年上半年,公司高镍低成本正极材料及超高镍正极材料大规模稳定制备上取得突破,小批量供应包括动力电池、半固态电池、3C 等领域国内外客户。四是具备一定行业地位。根据鑫椤锂电统计: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三元正极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借助产品竞争力,公司主要海外客户包括Sk on、SDI、Northvot 等。产能方面,预计2022 年底实现正极25 万吨/年、前驱体9.6 万吨/年,其中:公司在韩国忠州基地为我国企业在海外建成的第一个高镍正极项目,现已投产5000 吨/年,预计年内建成年产能2 万吨,目前多家欧美日韩客户正加速进行相关认证,预计2023 年出货将超过万吨;鉴于中国产品出口税率影响和海外客户潜在需求,公司拟在2023 年和2024 年底将韩国忠州基地产能分别提升至5 万吨/年和10 万吨/年。伴随公司产能逐步释放及行业增长,预计公司三元正极出货量将持续增长,但须密切跟踪产能释放进展及产品价格。 公司积极丰富产品体系,有望打造多个增长点。公司在立足三元材料优势同时,积极在磷酸铁锰锂、钠电、富锂锰基、废旧锂电材料回收再利用领域积极布局,如具有“NiCoMnh 金属回收技术”、“LICO 回收技术”等。2022 年7 月,公司收购天津斯科兰德及其旗下主体,布局锰铁锂领域,并具备6200 吨/年产能,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实现锰铁锂大规模量产的企业,9 月出货量超过200 吨,预计4 季度将继续增长。考虑铁锰锂是磷酸铁锂的下一代升级产品,兼顾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优势,公司同步开始新增5000 吨/年的扩建,2023 年产能规划10 万吨/年。另外,锂盐价格高位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供了战略发展机遇,钠电正极材料盈利较传统正极将提升,公司全面布局了局了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及聚阴离子三个技术方向,并已与几十余家下游客户完成送样验证,9 月份出货超过10 吨,总体竞争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现有产能约1.5 万吨/年,计划在2023 年底建成3.6 万吨/年产能,2024 年底建成10 万吨/产能。 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回落,预计四季度环比将回升。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10.05%,同比显著回落4.44 个百分点,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显著上涨,而产品提价滞后;第三季度毛利率为5.86%,环比第二季度大幅回落6.40 个百分点。2022 上半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三元正极材料为12.55%,同比回落2.96 个百分点。结合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正极材料细分领域议价能力,以及公司高附加值产品有序放量,预计公司四季度盈利环比三季度将回升,但全年总体仍承压。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2-2023 年全面摊薄后的EPS 分别为3.22 元与5.25 元,按10 月31 日78.31 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 分别为24.30 倍与14.91 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能建设及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7 62.81 -- -- 70.25 11.85%
70.25 11.85%
详细
事件:10月 23日,公司公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略超预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40.87亿元,同比增长 172.40%;净利润 14.78亿元,同比增长 103.18%;扣非后净利润 16.48亿元,同比增长 220.4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3.460亿元,同比下降 16.61%;基本每股收益 2.92元。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49.74亿元,同比增长 127.88%;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 101.78%;扣非后净利润 6.73亿元,同比增长 202%;基本每股收益 1.12元。公司业绩略超预期,业绩增长受益于正极材料量价齐升。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 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业绩持续高增长,预计出货量将持续增长。 2014-2018年,公司锂电材料及其他业务营收增速总体持续提升,其中 2018年营收 31.08亿元,同比增长 61.09%;2019年营收 21.47亿元,同比下降 30.91%,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致行业价格下降;2020年以来,锂电材料相关营收增速持续提升,且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均维持在 94%以上。2022年上半年,公司多元材料销售均价 28.80万元/吨,同比增长 81.82%;对应营收 81.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45.24%,其中海外销售 10679.76吨、海外营收31.13亿元;钴酸锂营收 4.36亿元,同比下降 9.03%,二者合计营收 85.66亿元,同比增长 202.2%,占比 94%,量价齐升致业绩高增长。截止 2022年 6月底:公司锂电材料年产能 5万吨,上半年产量 2.93万吨,产能利用率 117.22%,合计在建产能 7万吨。 公司锂电材料业绩持续高增长,主要逻辑包括: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高增长,对应动力电池及相应关键材料需求增长。具体而言: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350.72万辆,同比增长165.17%,占比 13.36%;2022年 1-9月为 455.8万辆,同比增长112.69%,占比 23.42%,且月度销量和占比总体持续新高。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 155.02GWh,同比增长 143.63%;2022年 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 162.08GWh,同比增长 112.31%,动力电池已成为锂电池最主要增长点。根据起点研究统计:2021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12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98%。其中全球多元材料出货量约 69.36万吨,同比增长 113%。二是多元材料等主要正极材料行业均价 提升大幅 (详见表 1),上涨主要逻辑为上游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短期需求高增长而产能建设有一定的周期,后续需密切跟踪相关细分产品的产能释放速度,如产能大幅释放,不排除相关产品 价格大幅回调可能。三是公司长期注重研发投入,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新产品持续投入特别是多元材料增长迅速。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均超过 4%,其中 2021年投入 3.36亿元,占比 4.07%;相继推出了多款中镍高电压、高镍高容量材料、高镍无钴、新型富锰正极以及新一代纳电正极材料等,如 Ni90产品已成功向包括欧美著名电池生产商、车企客户发货,Ni93成功导入国际高端电动汽车供应链并批量供货;公司与卫蓝新能源签订协议: 2022-2025年供应不低于 2.5万吨的固态锂电材料(主要是高镍正极)。截止 2022年 6月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219项,已成为国内正极材料行业技术引领者。目前,公司产品大批量供应中、日、韩及欧美等锂电巨头和车企,国际客户业务占比超 70%。伴随公司产能逐步释放,预计公司正极出货量将持续增长,但须密切跟踪产能释放进展及产品价格。 公司盈利能力回落,预计全年总体承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 17.66%,同比回落 1.70个百分点,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显著上涨,而产品提价滞后;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17.52%,环比第二季度回落 0.49个百分点。2022上半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多元材料为 18.42%,同比回落 3.02个百分点;钴酸锂为13.04%,同比回落 4.51个百分点。结合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及正极材料细分领域议价能力,预计四季度盈利仍将承压。但伴随三元高附加值占比提升,预计明年盈利水平有望改善。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2-2023年全面摊薄后的EPS 分别为 4.17元与 5.29元,按 10月 24日 65.78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5.76倍与 12.43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2-10-27 398.00 -- -- 422.80 6.23%
490.56 23.26%
详细
事件:10月21日,公司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l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略超预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03.40亿元,同比增长186.72%;净利润175.92亿元,同比增长126.95%;扣非后净利润160.38亿元,同比增长142.8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259.68亿元,同比下降9.48%;基本每股收益7.47元。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973.69亿元,同比增长232.47%;净利润94.23亿元,同比增长188.42%;扣非后净利润89.71亿元,同比增长234.70%;基本每股收益3.88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非经常损益合计15.53亿元,其中政府补助16.06亿元。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略超预期,主要系三大主营业务受益于下游高增长带动公司产品销量增加,且公司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显著提升。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主营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l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持续向上。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为电动化和智能化,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将持续向上。具体至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021年合计销售350.72万辆,同比增长165.17%,占比13.36%;2022年1-9月为455.8万辆,同比增长112.69%,占比23.42%,且月度销量和占比总体持续新高,结合中汽协预测屡创市场预期,保守预计全年将超600万辆。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022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162.08GWh,同比增长112.31%。结合政策导向、新能源汽车行业驱动力逐步转变至强产品驱动,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同度持续提升,总体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高增长,行业景气持续向上。 l公司动力电池业绩倍增,预计将持续。公司主营产品为动力电池系统,近年其营收持续高增长,由2014年的7.15亿元增至2021年的914.91亿元,2014-200年营收占比在80%左右,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回落至约70%,占比回落主要系公司储能业务爆发增长后营收占比显著提升。2022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系统营收791.43亿元,同比增长159.9%。公司动力电池业绩增长主要逻辑包括:一是我国及全球新能源汽将持续增长;二是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具备显著行业地位。据SNEResearch统计,2017-2021年公司装机连续5年稳居全球行业龙头,其中2022年上半年全球占比34.8%,同比显著提升6.2个百分点。三是公司长期研发投入形成的产品竞争优势和上下游协同效应。公司持续在新能源矿产资源和上游材料领域布局,以保障供应链安全及稳定。四是优质客户资源。借助优质产品,如公司发布第三代CTP—麒麟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续航可达1000公里,可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公司拥有最高广泛的优质客户群体,与特斯拉、现代、戴姆勒、长城汽车、蔚来等深度合作。 公司锂电池材料营收占比总体稳定,业绩高增长。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主要对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等金属材料进行回收用于生产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材料,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对锂、钴、镍等相关矿产资源进行投资与开发。2022年上半年,公司锂电池材料营收136.70亿元,同比增长174.15%,在公司营收中占比12.10%,且近年占比总体在12%左右,主要系量价齐升。截止2022年6月底:公司锂电池材料—正极及相关材料产能22.92万吨,产能利用率94.28%,产量21.60%,在建产能17.83万吨。 公司储能电池爆发式增长,预计占比将持续提升。2020年以来,公司储能电池业绩爆发式增长,其中2021年实现营收136.24亿元,同比增长601.02%;2022年上半年为127.36亿元,同比增长174.15%,在公司中的营收占比由2018年的0.64%大幅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11.27%。公司储能电池业绩增长逻辑包括:一是国内外政策大力扶持。如我国发改委等出台了系列政策,包括开展储能容量电费试点及参与现货市场交易试点,各方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配储能或共享储能项目建设。工信部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储能锂电池产量32GWh,同比增长113.3%。二是产品竞争力。 公司储能电池产品可用于发电领域,为太阳能或风能发电提供储能配套,以及应用于输配电和用电领域,包括工业企业储能、商业楼宇及数据中心储能、储能充电桩、家用储能等,下游场景广阔,且可提供从电芯部件到完整储能电池系统的全系列产品。三是优质客户。国内与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中国华电、三峡集团等头部能源企业形成战略合作;海外与Nextera、Fluence、Tesla等国际前十大储能客户深度开展业务。结合政策导向、下游需求及公司优势,预计公司储能电池业绩仍将高增长且占比将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回落,预计全年仍将承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18.95%,同比大幅回落8.56个百分点,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2022年第三季度为19.27%,环比第二季度略降2.58个百分点。分产品盈利显示:2022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毛利率为15.04%,同比回落7.96个百分点;锂电池材料20.65%,同比回落0.50个百分点;储能系统6.43%,同比大幅回落30.17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电池和储能盈利回落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但产品提价滞后。公司长期注重研发投入,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7.7亿元,同比增长106.5%。截止2022年6月底: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4645项境内专利及83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外专利合计7444项;拥有技术研发人员12132名,其中博士学历193名。考虑补贴下调、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及行业竞争格局,预计2022年全年公司盈利能力仍将显著承压。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2-2023年全面摊薄后的EPS分别为11.85元与17.74元,按10月21日413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34.85倍与23.28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动力电池价格下降超预期;海外新能源汽车政策波动。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4 54.00 -- -- 60.54 12.11%
61.99 14.80%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略超预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14.14亿元,同比增长 81.31%;净利润 22.73亿元,同比增长 84.68%;扣非后净利润 21.82亿元,同比增长 88.6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18.10亿元,同比下降 86.93%;基本每股收益 1.64元。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45.19亿元,同比增长 90.50%;净利润 8.77亿元,同比增长 92.40%;扣非后净利润 8.49亿元,同比增长92.75%;基本每股收益 0.63元。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略超预期,主要系三大主营业务受益于下游高增长。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涂覆隔膜、锂电设备、PVDF 及粘结剂、铝塑包装膜、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等。 公司负极材料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业绩持续高增长。负极材料是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营收为 2.03亿元,2021年大幅增至 51.29亿元,2021年在公司营收中占比 57.02%,2014-2021年期间复合增长率为 49.78%;2022年上半年出货 55003吨,同比增长 21.56%;对应营收 32.04亿元,同比增长 30.59%,营收占比46.47%,显示产品均价有所提升。公司负极材料在全球中高端数码和动力电池领域具备一定行业地位,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目前掌控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负极材料石墨化窑炉和国内领先的高温加热技术。2022年下半年,公司内蒙紫宸兴丰二期石墨化产能将持续提升,以及后续四川紫宸一期 10万吨一体化项目逐步投产,公司负极材料关键工序自给率将进一步提升,将助于提升其附加值。 公司涂覆隔膜业绩持续高增长。公司率先实现了隔膜基膜、涂覆加工、涂覆材料、粘结剂和锂电设备一体化协同发展,如采用国产化的耐高温粘结剂、小粒径陶瓷等,能实现最小厚度为 0.5微米的隔膜基膜的多层涂覆;随着基膜、涂覆材料、涂覆加工和涂覆设备业务协同深入,公司多层复合涂覆新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关键涂覆材料和粘结剂国产化替代顺利推进。2014年,公司涂覆隔膜营收仅1974万元,2021年增至 21.95亿元,营收占比由 2014年的 3.92%大幅提升至 2021年的 24.40%,2014-2021年期间复合增长率高达80.21%;2022年上半年公司涂覆隔膜销售 17.29亿㎡,营收 15.79亿元,同比增长 76.47%,营收占比 22.90%。 公司锂电设备持续高增长。公司是国内最早实现涂布设备国产化的企业之一,该细分业务以江苏嘉拓为平台,产品主要集中于中后段核心设备,包括注液机、叠片机、卷绕机、气密性检测设备以及化 成设备等。2014-2019年,公司锂电设备业绩总体持续增长,2019年同比回落 32.7%至 4.64亿元,2021年则增至 13.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94.6%;2022年上半年为 10.46亿元,同比增长 93.11%,主要系动力电池等持续扩产。截止 2022年 6月底,公司涂布机(不含内部订单)尚未履约的在手订单超过 28.41亿元,新产品如注液机、叠片机等在手订单超过 6.56亿元。 公司主营业务业绩增长受益于四方面逻辑。公司业绩持续增长主要逻辑包括如下四方面:一是行业高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350.72万辆,同比增长 165.17%,占比 13.36%,月度销售占比总体持续提升。2022年 1-9月为 455.8万辆,同比增长112.69%,占比 23.42%。二是长期注重研发投入形成的技术与产品优势。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持续大幅提升,由 2019年的 4.42%提升至 2021年 6.03%,其中 2021年研发支出5.43亿元。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使公司细分产品在下游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三是产业链协同优势。公司负极材料和涂覆隔膜上下游协同优势显著,锂电设备与涂覆隔膜形成互补。四是客户资源优质。 通过持续投放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公司与宁德时代、LG 新能源、ATL、三星 SDI、中创新航、比亚迪等国内外主流电池制造商和车企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了客户粘性。展望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持续高增长,对应电池和材料需求同比高增长,且我国锂电池及材料在全球中占比总体持续提升,公司各主营业务业绩增长逻辑未变,预计 2022年全年及明年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公司盈利能力略升,预计总体基本持平。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 36.38%,同比略增 0.46个百分点,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高附加值产品营收占比提升。2021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 负极材料为 29.49%,涂覆隔膜为 39.85%,锂电设备为 26.53%。 伴随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以及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年公司盈利能力总体基本持平。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2-2023年全面摊薄后的EPS 分别为 2.24元与 3.06元,按 10月 19日 58.18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26.01倍与 19.02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