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振华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30 16.54 -- -- 15.89 -3.93%
15.89 -3.93%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3年业绩预告, 23年归母净利 0.9-1.1亿元,同减 91-93%;扣非净利 0.85-1.05亿元,同减 92-93%,其中 Q4归母净利 0.52-0.72亿元,同减 73-80%,环减 1-29%;扣非净利 0.44-0.64亿元,同减75-83%,环减 16-42%,符合市场预期。 23Q4出货环增 8%左右, 24年出货预计增长 40%。 出货端来看,我们预计公司 23年三元正极出货 3.4万吨左右,同比下降 20%+,其中 Q4出货预计 1.1万吨左右,环比提升 8%左右, 6系和 8系销量增加明显。 随着下游需求恢复,我们预计公司 24年出货有望达 4.5万吨,实现 40%增长。此外,钠电正极已实现车端应用, 24年预计大批量出货;高容量富锂锰基实现第一代产品量产,已成功送样下游头部客户。 23Q4单吨扣非利润 0.5万元/吨, 24年有望维持。 盈利端来看,我们测算 23Q4单吨扣非利润约 0.5万元,环比下降 30%+,主要系原材料锂镍价格下跌、产能利用率下降所致; 我们预计 23全年单吨扣非利润近 0.3万元,同比下降 90%左右。我们预计 24年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减小,高镍占比进一步增加,单吨扣非利润有望维持 0.5-0.6万元左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原材料跌价, 我们下调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1.0/2.7/3.6亿元(原预期为 1.4/5.3/7.0亿元),同比-92%/+161%/+32%,对应 PE 为 80x/31x/23x,考虑钠离子电池放量在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钠离子电池进展不及预期。
振华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06 23.83 -- -- 24.99 4.87%
24.99 4.87% -- 详细
事件说明。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32.6亿元,同比-40.11%;归母净利-0.36亿元,同比-105.37%;归母扣非净利-0.35亿元,同比-105.39%。 短期业绩承压,技术与客户支撑长期发展。出货量方面,2023Q2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预计 6000吨,环比略有下降,主要系下游需求低迷,行业价格普遍承压,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对在手订单筛选排产。盈利方面,2023Q2出现亏损主要系锂盐价格波动较大带来存货损失、开工率不足带来的固定资产摊销。展望未来,随着行业需求逐步回暖,锂盐价格相对稳定,公司借助多年技术积淀及丰富客户资源有望实现长足发展。产品方面,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中镍、中高镍、高镍及超高镍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批量生产能力,23H1公司高镍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 40%,同比提升 5pcts。客户方面,公司已成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新能源科技、多氟多、天津力神、珠海冠宇、微宏动力等国内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正极材料供应商。 钠电正极出货实现突破,产能建设稳步推进。1)钠电正极:技术优势显著: 掌握多元素协同掺杂、晶体结构调控等多项核心技术,已提交 17项相关专利申请,形成初步专利布局。技术实力强化产品力,公司已完成三代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品定型,综合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业化顺利:市场应用进展顺利,已实现 A00级车型上装。截至目前已实现百吨级销售,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超70%。凭借出色的产品性价比及优质客户资源,公司钠电正极材料已经于今年 8月开始实现连续批量生产,规模化量产预计今年三季度实现。2)产能稳步建设: 义龙基地现有产能 4万吨/年;贵阳公司已建成产能 2.6万吨/年,在建产能 1.6万吨/年,预计年底形成 4.2万吨/年的总产能。3)回收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筹划设立新公司开展回收业务,主要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次生物料提炼回收可用锂元素、钴元素等有价值材料,并将其生产转化为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公司生产所用原材料。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行业深耕多年且整体经营稳健,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 92.04/88.45/94.70亿元,同比-34.0%/-3.9%/+7.1%;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1/4.15/5.70亿元,同比-86.5%/+142.5%/+37.2%。9月4日收盘价对应 PE 为 62x/26x/1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波动超预期,产能释放节奏不及预期。
振华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01 23.29 -- -- 24.99 7.30%
24.99 7.30%
详细
事件:振华新材发布半年报,2023H1实现营收32.58亿元、同比-40.11%,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105.37%,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105.39%。 2023Q2营业收入12.52亿元、同比-56.24%、环比-37.59%,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132.89%、环比-250.67%,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133.64%、环比-249.41%。 正极材料售价和销量双下降导致公司业绩下滑。2023年上半年营收降幅较大主要系锂盐价格快速下跌,“国补”退出和动力电池企业去库存使得下游需求放缓影响,公司正极材料售价和销量同比下降所致。23H1正极材料营收32.24亿元,同比-40.05%、占营业收入98.96%;其他业务营收0.34亿元、同比-45.64%、占营业收入1.04%。 毛利率大幅下滑,Q2毛利率、净利率双亏损。公司2023H1毛利率为3.96%、同比-14.73pct,主要系锂盐价格波动较大,1-4月呈大幅下降态势、4-6月略有反弹导致公司生产成本较高所致;扣非归母净利率-1.09%,同比-13.15pct,主要系营收下滑,同时产销量下滑使得生产成本增加、叠加存货减值影响导致亏损。公司销售费用率0.18%、同比+0.05pc;管理费用率1.31%、同比+0.61pct,主要系2022年在建项目转固后折旧费用及购置办公用品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1.30%、同比+0.44pct。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0.55亿元、同比-60.03%,研发费用率1.69%、同比-0.84pct,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持续推进研发项目降本增效所致。 2023Q2,公司毛利率为-5.67%、同比-24.03pct、环比-15.63pct,扣非归母净利率-8.54%、同比-19.65pct、环比-12.11pct。公司销售费用率0.24%、同比+0.11pct、环比+0.11pct,管理费用率1.78%、同比+1.05pct、环比+0.77pct,财务费用率1.85%、同比+0.89pct、环比+0.88pct,研发费用率1.42%、同比-1.26pct、环比-0.44pct。 单晶材料合成技术领先,高镍产品销售占比增加。公司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技术对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技术路线产生一定贡献,相比二次颗粒团聚体,一次颗粒大单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吸引了海外对三元材料”单晶化“的研究。当前公司同时具备中镍、中高镍、高镍以及超高镍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批量生产能力,形成了完善的产品布局。23H1公司高镍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4成,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卡位优势明显,废旧电池及正极材料回收业务布局。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进展顺利,报告期内,公司已掌握多元素协同掺杂、晶体结构调控、低pH值及低游离钠控制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初步形成;已完成三代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品定型,能量密度、压实密度等多项性能行业领先,卡位优势明显。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实现百吨级销售,第一大客户占比超70%,今年8月开始实现连续批量生产,规模化量产预计23Q3实现。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废旧锂电池及正极材料回收业务,今年8月筹划设立新公司开展回收业务,加强对三元前驱体等原材料成本的控制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钠电池正极材料与头部电芯客户达成深度的合作关系,为后续钠电正极材料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考虑行业竞争加剧,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0亿元、7.41亿元和10.08亿元,对应的PE分别是18、14、10倍,下调评级,给于“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等。
振华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30 30.09 -- -- 31.33 4.12%
33.68 11.93%
详细
公司为单晶三元行业龙头,主营业务覆盖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前瞻布局钠电。公司在2009年、2016年和2017年相继推出第一、二、三代一次颗粒大单晶NCM523产品,是全行业较早推出单晶三元产品的公司。2018年,公司为提高产品性价比并提升能量密度,陆续开发出一次颗粒大单晶中高镍低钴6系产品及高镍低钴8系产品。 2022年,公司大单晶三元材料产量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三,对应产量占比为17%。目前,公司产品以三元正极材料为主,钴酸锂和复合三元为辅,此外还前瞻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 受市场景气度影响,公司业绩存在较大波动,近两年增长势头强劲,2023年业绩开局不利。2017-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3.47亿元增长至139.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9.57%;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从0.38亿元增长至12.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1.01%;公司毛利率在2020年触底反弹,2022年毛利率达到13.68%,较2021年下降0.91Pct。 2023Q1,公司营业收入仅为20.06亿元,同比下降22.21%;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72亿元,同比下降78.85%,毛利率为9.96%,较2022年下降3.72Pct,主要受市场景气度影响,全年业绩或将承压。未来公司业绩主要关注下游厂商订单量、上游原材料价格和产品需求变动。 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业绩高增,中高镍产品占比迅速提升。公司三元正极材料营业收入从2018年25.34亿元增长至2022年135.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2.02%。从产品结构看,2018-2022年,5系占比从99.96%下降至46.35%,下降了53.61Pct;6系、8系占比则分别提升了16.14%、37.48%,中高镍化趋势明显,符合市场需求,未来中高镍产品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随之继续增加。此外,公司超高镍9系三于2021年开始向部分客户进行吨级送样,2022年实现十吨级以上出货。镍高镍8系三元材料占比提升,中低镍三元材料占比下降,高镍化趋势明显。国内三元正极市场格局相对分散,2020-2022年三元正极材料市场集中度CR5分别为52%、55%、61%,市场竞争格局逐年集中,但仍为四大主材中最低,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高镍8系三元材料占比提升,中低镍三元材料占比下降,高镍化趋势明显。在2022年中国三元材料出货结构中,据GGII统计,8系及以上高镍三元材料占比上升至第一,占比超40%。 单晶三元性能更优,市占率持续提升。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耐高温性能优异,可用于高电压场景,而多晶三元正极材料不适合。单晶三元正极材料2022H1渗透率为40.20%,CR5高达83.27%。2017年国内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产量不足万吨,2018-2019年国内单晶三元材料逐渐收到市场认可,产量由4.9万吨上升至7.87万吨,渗透率由29.70%快速上升至40.10%。 公司前瞻布局单晶三元技术,搭配三烧工艺,高镍产能持续扩张。 大单晶技术以及三次烧结工艺的双轮驱动有助于增加中高镍、高镍产品结构稳定性,提升安全性、循环次数等性能,适应了行业发展对未来正极材料产品的技术及工艺需求,增加了公司在未来行业发展的竞争优势。2022年,公司超高镍9系三元正极材料实现了十吨级以上出货;高镍8系三元正极材料持续稳定放量,实现收入50.75亿元,同比增长143.3%;中高镍6系产品因在高电压场景下极具性价比优势,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2.31%提升至15.85%;中镍5系产品多年来持续稳定输出,凭借稳定可靠的技术性能得到下游市场广泛认可,除了成熟应用在国外高端车型上,同时也批量应用在国内主流车型。截止2022年年底,公司具备年产6.2万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切换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未来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公司义龙三期、沙文一期技改、沙文二期扩产项目,共计约12万吨。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处于产业化初期,公司打造前瞻布局优势。 公司在2022年推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后几个月内将其升级为第二代产品,并向客户送样,第二代产品相较第一代,在克容量、首效、碱度控制上均有改善提升。2022年,公司已实现数十吨级的销售,充分保障公司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的领先优势。此外,公司技术储备丰富,产品性能优异,掌握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技术等一系列重要核心技术,公司大单晶技术也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化保驾护航。 据我们测算,到2025年,国内市场钠离子电池应用于电动两轮车、A00级电动车及储能领域的总需求量预计约42GWh。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7/13.14/16.97亿元,EPS分别为2.07/2.97/3.8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55/10.15/7.86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单晶三元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优势显著,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下游需求波动的风险。
振华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31.82 -- -- 33.32 2.30%
33.68 5.85%
详细
事件:振华新材发布2022 年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实现营收139.36 亿元、同比+152.69%,归母净利润12.72 亿元、同比+208.36%,扣非归母净利润12.47亿元、同比+209.55%。2023Q1 营业收入20.06 亿元、同比-22.21%、环比-50.24%,归母净利润0.71 亿元、同比-79.37%、环比-73.45%,扣非归母净利润0.72 亿元、同比-78.85%、环比-72.13%。 三元正极材料销量大幅增长推动公司业绩增长。2022 营收增幅较大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正极材料需求旺盛,公司正极材料销量及收入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分产品看营业收入,三元正极材料营收135.33 亿元、同比+158.02%、占营业收入97.11%,主要系动力电池需求增长;复合三元及其他营收2.09 亿元、同比+1.00%、占营业收入1.50%;钴酸锂营收0.46 亿元、同比+77.60%、占营业收入0.33%。2022 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全年销售量4.44 万吨,单吨售价30.48 万元/吨,同比+92%,单吨毛利约4 万元/吨,同比+73%。2023Q1营业收入20.06 亿元、同比-22.21%,环比-50.24%,主要系上游锂盐市场价格下滑较快,下游客户为优化存货结构,相应调整正极材料采购节奏,公司产品销量下降所致。2023Q1 净利润下滑较多,主要系销量减少,导致单位产品分摊的人工及制造费用有所上升;以及上游锂盐市场价格大幅下滑,报告期末计提相应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整体业绩符合预期。2022 公司毛利率为13.68%、同比-0.91pct;扣非归母净利率8.95%、同比+1.64pct。公司销售费用率0.08%、同比-0.24pct,管理费用率0.55%、同比-0.73pct,财务费用率0.70%、同比-0.72pct,主要系公司费用管控能力及经营效率较强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51 亿元、同比+67.93%,主要系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研发费用率1.80%、同比-0.91pct。2023Q1,公司毛利率为9.96%、同比-9.08pct、环比+0.02pct,扣非归母净利率3.57%、同比-9.55pct、环比-2.80pct。公司销售费用率0.13%、同比+0.01pct、环比+0.07pct,管理费用率1.01%、同比+0.34pct、环比+0.46pct,财务费用率0.96%、同比+0.20pct、环比+0.35pct,研发费用率1.86%、同比-0.51pct、环比+0.44pct。 维持稳定优质客户资源。自2004 年开始,公司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陆续进入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供应链,并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的紧密合作,公司已成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新能源科技(ATL)、多氟多、天津力神、珠海冠宇、微宏动力等国内电池生产企业的正极材料供应商。2022 年度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32.9 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95.36%,公司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77.29%。 投资建议:公司钠电池正极材料出货累积数十吨,与头部电芯客户达成全面深度的合作关系,并已布局相应的专利,为后续钠电正极材料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 亿元、11.1 亿元和15.1 亿元,对应的PE 分别是17、13、10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振华新材 2023-01-18 46.27 -- -- 52.83 14.18%
52.83 14.18%
详细
深耕单晶路线,铸就技术及工艺优势特点,三次焙烧提高产品稳定性,将持续受益三元行业单晶渗透率提升。公司储备多项大单晶材料合成技术,已迭代至大单晶材料高镍8系产品,单晶9系超高镍产品进入送样认证环节。2021年单晶正极出货量市场,公司市占率TOP1,为26%,未来伴随单晶材料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正极材料出货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扩大。公司独有的三次焙烧工艺,提升产品稳定性,同时兼容大尺寸前驱体,平滑产品成本差异。 三元产品结构高镍化,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在建及规划产能打开高镍增长空间。产品结构优化明显,单吨盈利能力提升,高镍8系营收占比提升至34.8%,毛利率提升至14.82%。在建及规划产能增速居行业前列,已有产能5万吨,在建及规划产能为13.2万吨,为现有产能2.64倍,扩产倍率行业第一,2022年底预计可达到6.2万吨。远期规划的义龙三期10万吨高镍产线,确保了公司未来的高镍产品增量。 钠离子打开远期空间:钠离子正极产销落地,自研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专利,占据行业先发优势。基于多年三元单晶积淀,选择层状氧化物钠电正极路线,前期三元产线兼容共用,降低早期单位成本,远期投建专用产线,成本控制合理。已向国内厂商送样认证,实现吨级销售,产品高低温性能、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等指标均处于行业前列。 入局锂电后周期:前瞻性布局电池回收,降低上游前驱体成本。参股红星电子布局回收业务,采用化学沉淀法回收率达到95%,废料再合成前驱体,根据公司数据测算,2018-2020通过使用回收产生的前驱体可实现正极单吨成本下降五千至六千元,成本节约率约4%-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单晶产品高镍化成果显现,钠电正极材料实现产销落地,在正极行业高镍及单晶化趋势明确的背景下,公司未来业绩释放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为12.54/14.25/18.62亿,2023月1月17日收盘价为46.15元,对应的PE分别为16.30/14.35/10.9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振华新材 2023-01-16 46.92 -- -- 52.83 12.60%
52.83 12.60%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 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投资要点: 公司全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公布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 度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12.2-13.0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95.70-215.09%;扣非后净利润为 12.0-12.8亿元,同比增长197.77-217.62%。经测算:公司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2.14-2.94亿元,同比增长 40.68-93.29%。公第四季度业绩略低预期,2022年全年业绩总体基本符合预期,业绩增长受益于量价齐升。目前,公司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中镍、中高镍、高镍、超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 NCM,同时积极推进钠电正极材料。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及材料需求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350.72万辆,同比增长 165.17%,占比 13.36%;2022年 1-11月为 605.86万辆,同比增长 103.56%,占比 24.94%,且月度销量和占比总体持续新高。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 155.02GWh,同比增长143.63%;2022年 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258.85GWh,同比增长 100.71%,其中三元材料装机占比 38.30%,动力电池已成为锂电池最主要增长点,对应材料需求也将大幅增长。同时,伴随上游锂资源价格上涨,2022年正极细分材料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详见表 1)态势。近期锂辉石价格见顶回落,氢氧化锂及三元材料价格相继短期见顶,结合 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速将回落,短期氢氧化锂、三元正极材料价格仍将承压,总体预计2023年三元正极材料均价也将承压。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高增长,关注高镍及钠电正极材料出货。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增长,由 2014年的 2.27亿元大幅增至 2021年的 54.78亿元,其中 2021年同比大幅增长428.54%,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增长,带动公司产品销量增长,特别是高镍三元材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高镍 8系 NCM 三元材料营收占比由2020年的5.37%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38.08%,2022年上半年占比为 35.45%。截止 2022年 6月底,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年产能为 5万吨,同时可调整产线兼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预计 2022年底具备 7.6万吨产能。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除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外,公司超高镍 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推广应用进展顺利,并已实现十吨级销售,其中钠电正极是公司第二 代产品,选择层状氧化物路线,压实密度在 3.0-3.4之间,客户反馈较好,预计最先用于两轮车和中低续航里程的电动车。 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预计全年总体将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 15.21%,同比提升 0.54个百分点,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10.97%,环比第二季度回落 7.39个百分点。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锂电正极材料毛利率为 14.56%。伴随义龙二期 2万吨/年锂离子正极材料项目运行投产,公司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同时公司原材料成本控制有效,且高附加值产品有序放量,预计全年公司盈利总体将提升。 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进展。2022年 11月 20日,公司公布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集说明书预案:本次发现对象不超过 35名,拟发行不超过 1.33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60亿元,主要投向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和补充流动资金。义龙三期项目建设期为 3年,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 10万吨正极材料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并兼容中镍、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2-2023年摊薄后的 EPS分别为 2.85元与 3.41元,按 1月 11日 44.68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5.67倍与 13.10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振华新材 2022-12-01 52.00 -- -- 54.00 3.85%
54.00 3.85%
详细
公司是国内三元单晶龙头企业。公司从事三元单晶研发十余年,公司预计2022年三元材料有效产能5.5万吨左右,在建项目包括:沙文二期(新建+改扩建)、义龙三期、沙文一期(技改),建成后公司产能将达18.2万吨。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子,合计持股34.8%。员工持股力度大,实现与高管、核心员工的深度绑定,截至2021年,持股员工占比2.08%,持股数量占总股本的7.25%。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为公司主营业务,2018-2021年伴随行业快速发展,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达27.6%/80.3%。 三元与钠离子电池双轮驱动。1)单晶可发展低钴材料进而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时由于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低,具备循环寿命较长、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少、导电性能好等优势,单晶与多晶材料掺混可提高高镍高温稳定性、减少产气,并进一步降低钴含量。前驱体尺寸、烧结温度、混锂量等的选择构成单晶技术壁垒,单晶市场格局更集中,2022H1国内单晶正极CR3集中度接近61%。2)钠离子电池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好,锂价高位下钠离子迎来发展窗口期,未来有望应用于A00级电动车、电动两轮车、工商业储能与户储等领域,我们预计2025年钠离子电池需求有望达到58万吨,2023-2025年CAGR达196%。 大单晶技术行业领先,钠电产业化进度加速。1)公司提出一次颗粒大单晶技术有效改善单晶材料在容量及功率性能方面的短板,产品结构持续升级,目前高镍产品以镍8系(Ni83)为主,镍9系(Ni92)已实现吨级产出并销售,实现大单晶全系覆盖。2)公司采用层状氧化物路线,一次颗粒大单晶技术应用在钠离子材料中优势明显,截至2022年7月末,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累计已送样0.65吨、销售4.13吨,实现吨级产出并销售。公司预计2022Q4完成主要客户初步评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单晶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8/198/25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8/13.1/18.5亿元,同比增加209%、3%、41%。我们选取当升科技、长远锂科、容百科技作为可比公司,2022-2023年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为20/15倍,截至2022年11月25日收盘价,公司2023年PE为17倍,略高于行业平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技术路线变化;公司现金流紧张;新扩产能无法顺利释放等。
振华新材 2022-11-21 49.60 -- -- 54.00 8.87%
54.00 8.87%
详细
【投资要点】 单晶三元正极材料领军人,上下游一体化深度绑定,产能加速扩张。公司于2009年完成大单晶正极材料的研发及生产,进度快于同行业企业,独家采用三次烧结工艺,在成本与二次烧结无异的情况下提升产品性能。根据鑫椤资讯,2021年1-11月,公司大单晶正极材料市占率26%,2022年上半年,公司市占率19.19%。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对宁德时代销售占比常年在65%以上,业绩确定性强,上游参股红星电子布局前驱体回收,降低原材料成本。前次IPO募投产能逐步释放,此外定增募资60亿元用于新建10万吨正极材料产能,预计未来几年产能逐步投放。 公司前瞻性布局钠电正极材料,有望率先享受钠电产业化红利。公司前瞻布局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产品具备高压实密度、高容量、低PH值和低游离钠的特点,目前已经实现吨级销售,随着钠电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投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4.50/181.82/235.68亿元,2022-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3.08/16.31/19.19亿元,EPS分别为2.95/3.68/4.33元,对应PE分别为17/13/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钠电进展不及预期
振华新材 2022-11-07 55.80 -- -- 59.28 6.24%
59.28 6.24%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99.04亿元,同比增长 179.50%;净利润 10.06亿元,同比增长 286.18%;扣非后净利润 9.91亿元,同比增长 290.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2.4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2.27元。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44.64亿元,同比增长 205.79%;净利润 3.40亿元,同比增长 210.63%;扣非后净利润 3.35亿元,同比增长 212.91%;基本每股收益 0.77元。公司业绩总体符合预期,营收增长受益于量价齐升。目前,公司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中镍、中高镍、高镍、超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NCM,同时积极推进钠电正极材料。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高增长,预计出货量将持续增长。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增长,由 2014年的 2.27亿元大幅增至 2021年的 54.78亿元,其中 2021年同比大幅增长 428.54%,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增长,带动公司产品销量增长,特别是高镍三元材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高镍 8系 NCM 三元材料营收占比由 2020年的 5.37%大幅提升至 2021年的 38.08%,2022年上半年占比为 35.45%。截止 2022年 6月底,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年产能为 5万吨,同时可调整产线兼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预计 2022年底具备 7.6万吨产能。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总体持续高增长,主要逻辑包括: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高增长,对应动力电池及相应关键材料需求增长。具体而言: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350.72万辆,同比增长 165.17%,占比 13.36%;2022年 1-9月为 455.8万辆,同比增长 112.69%,占比 23.42%,且月度销量和占比总体持续新高。 伴 随 新 能 源 汽 车 销 售 增 长 , 2021年 , 我 国 动 力 电 池 装 机155.02GWh,同比增长 143.63%;2022年 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计装机 162.08GWh,同比增长 112.31%,其中三元材料装机占比 37.92%,动力电池已成为锂电池最主要增长点。结合 GGII 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正极材料出货 77万吨,同比增长 62%。二是多元材料行业均价大幅提升(详见表 1),上涨主要逻辑为上游氢氧化锂价格大幅上涨、短期需求高增长而产能建设有一定的周期, 后续需密切跟踪相关细分产品的产能释放速度。 三是公司在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具备行业地位。公司于 2009年在行业内首次推出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经过持续创新 和产品迭代,大单晶已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主流选择之一,一次颗粒大单晶具有更加优异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据鑫椤咨询统计:单晶三元材料市占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前三季度占比约 40%,公司为国内单晶三元材料龙头。目前,公司客户主要包括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新能源科技、微宏动力等。截止 2022年 6月底:公司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授权 15项。同时,公司生产基地处于西部地区,在人工、电价上有一定优势。另外,公司参股红星电子 34%股权,布局废旧锂电池及材料回收产业,加强对三元前驱体等原材料成本控制能力。 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稳步推进。锂盐价格持续高位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供了战略发展机遇,钠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迎来较好发展机遇。钠离子电池下游可用于 A0级以下电动车、两轮车等小动力电池领域及循环性要求低的储能领域,其特点为良好安全性、优异的倍率和低温性能,且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借助在一次颗粒大单晶技术沉淀,公司在钠离子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研发取得了突破,并实现了产业化,已向客户小批量出货。 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预计全年总体稳定。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 15.21%,同比提升 0.54个百分点,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10.97%,环比第二季度回落 7.39个百分点。 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锂电正极材料毛利率为 14.56%。结合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正极材料细分领域议价能力,以及公司高附加值产品有序放量,预计公司全年盈利能力总体稳定。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2-2023年全面摊薄后的EPS 分别为 2.96元与 3.45元,按 11月 1日 54.26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8.34倍与 15.73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能建设及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振华新材 2022-11-02 51.29 -- -- 59.28 15.58%
59.28 15.58%
详细
事件说明。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99.04亿元,同比+179.50%,归母净利润10.06亿元,同比+286.18%;Q3公司营收约44.64亿元,同比+205.79%,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210.63%。 Q3业绩符合预期。营收和净利:公司2022Q3营收44.64亿元,同增205.79%,环增56.02%,归母净利润为3.40亿元,同增210.63%,环增5.0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35亿元,同增212.91%,环增5.27%。毛利率:2022Q3毛利率为10.97%,同比-2.63pcts,环比-7.40pcts。净利率:2022Q3净利率为7.62%,同比0.12pct,环比-3.69pcts。费用率:公司2022Q3期间费用率为2.23%,同比-2.58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05%、0.36%、1.25%、0.57%,同比变动-0.33pct、-0.74pct、-0.81pct和-0.69pct。 正极材料量价齐升,拉动盈利高增。公司下游需求旺盛,在手订单充足。营收方面:1.公司义龙二期产能释放,公司销量同比提升,2.受上游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高企影响,公司正极材料销售价格相应提升,量价齐升带动收入增长。盈利方面:1.公司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规模效应带来降本增效;2.产品结构优化,高镍、低钴材料稳定放量,叠加采购策略得当、西部地区生产资源优势,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新建产能逐步落地。公司目前产能5万吨,沙文二期项目预计四季度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公司年底将具备7.6万吨的产能;沙文一期技改项目即将启动,预计明年一季度技改完成并投产,届时公司将具备8.2万吨的产能,此外义龙三期项目目前已土地摘牌,产能稳步释放。 钠电业务进展领先。公司钠电正极选择层状氧化物路线,目前已推出第二代产品,相较第一代具有在克容量、首效、碱度控制上的优势,目前有部分小规模产出并销售。公司预计在今年年内配合下游客户着力解决“0到1”的问题,加速量产进程。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收136.86、166.81和207.87亿元,同比增速为148.2%、21.9%和24.6%;归母净利润为13.52、14.84和18.59亿元,同增227.6%、9.8%和25.2%;2022年10月31日对应22-24年PE为17、15和12倍。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以及当前公司产能的不断释放,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内竞争压力加剧的风险
振华新材 2022-10-21 54.00 -- -- 59.28 9.78%
59.28 9.78%
详细
近日, 振华新材发布 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 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9.80-10.20亿元, 同比增长 276.16%至 291.51%; 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9.64-10.05亿元, 同比增长 276.96%至296.12%。 【评论】 公司三季度业绩表现稳健,单吨净利润或有所回落。 公司 2022Q3单季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08-3.49亿元,中值 3.29亿元,同比增长207.0%,环比增长 3.3%。 上半年公司正极出货 1.8万吨,其中 Q1和Q2预计出货 9500吨和 8500吨上下,单吨净利润预计分别为 3.6和3.7万元/吨。 预计公司 Q3正极出货 14500吨上下,对应单吨净利润2.3万元/吨左右。由于锂盐库存的消耗,公司 Q3单吨净利润环比有所下降,但是预计公司销量环比增长 70%以上,对盈利能力的下行形成有效对冲。 公司现有锂电产线兼容钠电正极,可第一时间响应市场需求;中期 10万吨扩产亦兼顾钠电,充分保障远期扩张空间。 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预计在 2022年四季度完成主要客户初步评估,进入小批量试用阶段。 公司目前现有的沙文一期 1.6万吨正极材料(包括技改的 0.6万吨)和已经在建的沙文二期 1.4万吨正极材料产线, 均可以兼容钠电正极材料,可以快速响应下游电池厂商的钠离子电池的配套需求。 未来而言,新扩产的义龙三期 10万吨正极材料产能兼容钠离子正极材料, 预计 2025年将开始形成有效产能,可以充分保障钠电正极材料的中长期扩张空间。 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提升钠电正极材料性能水平的路径较为清晰。 掌握多种核心技术, 公司目前生产的层状氧化物钠电正极材料在比容量、结构稳定性、压实密度、倍率性能指标上表现良好,得到了下游主流客户的认可。 具体而言,公司原先的三元正极大单晶技术体系可迁移至层状氧化物, 有利于稳定材料晶体结构,改善钠离子电池的高温高电压循环性能。同时,在开发层状氧化物过程中,公司已掌握多元素协同掺杂、晶体结构调控、低 pH 值及低游离钠控制、形貌尺寸及颗粒粒径调控等多项核心技术,并有相关专利布局。 技术层面的有效积累为公司未来提升和迭代钠电正极材料性能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销和单吨净利润情况, 我们调整了销量和毛利率科目,下调了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4.49/182.64/237.34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8/16.48/21.38亿元,EPS分别为2.95/3.72/4.83元,对应PE分别为18/14/11倍, 维持“增持”评级。
振华新材 2022-09-16 49.99 -- -- 57.50 15.02%
59.28 18.58%
详细
事件: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扣非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347%。其中,2022Q2营业收入28.1亿元,环比增长;归母净利润3.2亿元,环比下降;扣非净利润3.2亿元,环比下降6%。公司2022Q2毛利率为,同比增长2.82pcts,环比下降0.68pct;2022Q2净利率为11.31%,同比增长4.55pcts,环比下降1.97pcts。 出货稳步增长,产能加速放量:预计22H1公司出货量2万吨,其中22Q2公司出货量近1万吨,环比略有下滑,公司Q2吨净利约3.2万元/吨,维持高位;我们预计22年全年出货5-5.5万吨。产能方面,公司现有正极材料产能5万吨,包括义龙一期、二期合计4万吨,沙文一期1万吨。预计随着沙文二期2.6万吨22Q4投产,公司2022年年底产能达到7.6万吨。高镍产品占比提升:公司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性能逐渐得到客户认可并开始大批量供货,2022H1公司高镍8系产品营收18.3亿元,占三元材料整体35.45%。 钠电正极稳步推进:公司凭借在一次颗粒大单晶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在钠离子正极材料领域研发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层状氧化物路线,已实现吨级产出并销售。钠电产线与公司三元产线兼容,因钠离子正极材料采取两次烧结,单吨三元正极产线可转化1.3-1.5吨钠电产线。盈利预测:公司是业内领先的三元正极厂商,已实现中镍5系和6系、高镍8系、超高镍9系产品全覆盖,并率先抢占钠电正极材料新赛道,预计22-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2、14亿(前值为11、14亿),对应PE估值为18、15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振华新材 2022-09-06 54.00 -- -- 57.76 6.96%
59.28 9.78%
详细
事件:振华新材发布2022 年中报: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4.4 亿元,同比+161.1%;归母净利润6.7 亿元,同比+340.9%;扣非归母净利润6.6 亿元,同比+347.0%。其中,2022Q2 营收28.6 亿元,同比+160.8%;环比+10.9%。归母净利润3.2 亿元,同比+337.8%,环比-5.3%;扣非归母净利润3.2 亿元,同比+341.7%,环比-5.9%。 投资要点: 三元材料量价齐升,公司营收稳步提高。2022 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10.1GWh,同比+109.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5.6GWh,占总装车量41.4%,同比+51.2%。新能源汽车高景气+义龙二期产能释放,销量同比提高;同时上游材料价格高企,产品单价提升,量价齐升带动营收提高。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包括中镍、中高镍、高镍、超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多元产品矩阵满足下游需求。同时公司参股红星电子,布局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回收行业,进一步加快产业整合。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打开公司新增长空间。钠离子电池可应用于 A0级以下电动车、两轮车、三轮车等小动力电池领域以及对循环次数要求不高的储能领域,发展前景较好。公司前瞻布局相关产品,通过在层状结构的一次颗粒大单晶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公司在钠离子正极材料亦选择了层状氧化物的技术路线。目前已具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化条件,已向客户小批量出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新能源车需求高增&公司产能扩张,带动出货量增长;同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经小批量出货,预计未来该业务有望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2 年-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34.4/201.3/280.1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2/15.3/18.6 亿元,对应PE 为23.8x/15.8x/13.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风险,依赖单一客户风险。
振华新材 2022-09-01 56.01 -- -- 57.76 3.12%
59.28 5.84%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40亿元,同比增长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340.92%;2022Q1/2022Q2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79/28.61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2/3.24亿元。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能释放,产品结构优化,带动盈利端增长高于收入端。报告期内,下游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客户对正极材料需求旺盛,且公司义龙二期产能释放,公司销量实现增长。成本端,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处于相对高位,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生产制造环节降本增效,上游原材料市场价格高企,公司前期原材料端采购布局得当,原材料成本控制有效。产品端,公司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供货,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高镍8系产品销售收入为18.34亿元,占NCM三元材料整体销售收入比例为35.45%。重视研发,强化技术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38亿元,同比增长212.2%(2021H1为0.44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目前公司在研项目共计8项,集中在单晶高镍材料开发、单晶无钴材料开发、电池及材料回收等领域。公司不断充实研发团队,强化技术优势。单晶材料领军人,充分受益三元正极单晶化趋势。大单晶基于结构的稳定,所以高温、高电压下稳定性好,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公司围绕一次颗粒大单晶技术在中镍低钴/无钴、高镍、超高镍进行产品布局,充分受益三元正极行业单晶化趋势。根据鑫椤资讯,2022年1-4月公司单晶三元市场份额占比为20%。公司义龙二期2万吨产能均投向单晶方向,2022年6月,公司拟募资不超60亿元用于义龙三期10万吨高镍产能,仍以大单晶技术体系为基础,预计2025年分阶段投产。钠电正极材料布局领先行业,放量在即。目前公司钠电正极材料研发取得实质性突破,报告期内,公司钠电正极材料已向客户小批量出货。公司的钠离子正极材料具有高压实密度、高容量、低PH值和低游离钠等特性,能有效提升钠电池能量密度、稳定性及一致性。公司已建成的年产5万吨锂电正极生产线同时可调整兼容钠电正极生产,定增扩产的10万吨义龙三期正极产线也可兼容钠正极,公司有望把握钠电池行业发展契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随着公司在中高镍及高镍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新产品开发及应用的不断完善,公司将在行业内长期保持较强竞争力。因此,我们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145.10/203.97/234.7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0/15.09/17.1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37/3.41/3.87元,对应PE分别为24/16/14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