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孙伟风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110003...>>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2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旗滨集团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4-11 12.41 -- -- 12.67 2.10%
12.95 4.3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5.73亿元,同增51.12%;归母净利润42.34亿元,同增133.38%;扣非归母净利润41.52亿元,同增142.26%。单四季度,公司营收38.07亿元,同增23.26%;归母净利润5.75亿元,同减3.79%; 扣非归母净利润5.62亿元,同减4.15%。公司公布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50.71%。 点评: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21Q4业绩承压,但盈利能力仍处历史高位。报告期,公司销售浮法玻璃原片 11891万重箱,单位重箱售价104元,同增30元;单位重箱毛利54元,同增26元,浮法玻璃板块毛利率51.57%,同增14.36pct。浮法玻璃盈利的强势表现主要受益于前三季度浮法玻璃价格持续上行。 21Q4受制于地产链资金紧张,玻璃实质需求与市场情绪均出现一定程度降温,价格亦从周期高点回落。截至2021年12月31日,玻璃价格已降至2087元/吨,较9月底降幅达到30%。成本端,重质纯碱价格则在持续推涨,2021Q4,全国重质纯碱均价为3391元/吨,较21年前三季度均价提升72%,同比提升98%。另外天然气、石油焦等燃料价格在采暖季亦在上调,整体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单Q4公司毛利率为37.56%,同降4.45pct,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继续发力光伏玻璃,成长确定性再度提升。公司拟在福建漳州投建1200t/d 光伏玻璃生产线(二期)、拟在云南昭通投建4条1200t/d 光伏玻璃生产线并配套建设石英砂生产基地。根据此前公告,国内外已在建、拟建7条1200t/d 光伏玻璃生产线, 则当前规划总产能已达14400t/d(不考虑转产光伏产品的超白浮法产线)。公司作为国内浮法玻璃龙头,进军光伏玻璃领域仍具备成本优势,包括:大窑炉具备的能耗低、摊销低、成品率高等优点;原材料采购协同带来的集采优势;较强的超白硅砂资源能力。公司在光伏浮法技术的率先突破,是其研究院体系的标志性成果,使我们更加相信其在光伏压延玻璃制造工艺方面有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随着产能逐步落地,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可期。 节能玻璃规模快速增长,符合建筑节能减碳大趋势:公司目前在广东、湖南、浙江、天津、马来西亚已拥有6个节能建筑玻璃基地。2021年公司销售节能玻璃3260万平米,同增48.81%;实现营业收入20.32亿元,同增83.16%;毛利率42.02%, 同增8.83pct。在“双碳”背景下,建筑物的节能降耗势在必行。节能玻璃在保温性和隔热性上要优于普通玻璃,从而有效降低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和排放。我们认为,公司该项业务未来有望受益于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药用玻璃与电子玻璃稳步推进,二期建设彰显信心:目前公司电子玻璃工艺稳定性和生产稳定性明显改善,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效应;中性硼硅药用玻璃项目一期生产线完成建设并于2021年10月份进入商业化运营,部分产品已批量化生产和销售。两大业务板块均在快速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其运营主体在2021年经营情况如下:福建旗滨医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4万元, 净利润-2583万元;醴陵旗滨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净利润-1915万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当前地产宽松政策方向明确,“保交房“要求下,烂尾及延期交付风险大幅降低。我们认为,等到疫情缓解伴随政策传导效力的发挥, 玻璃需求将呈现较强韧性和弹性。整体而言,后续浮法玻璃行业仍有望回至高景气。我们持续坚定推荐旗滨集团,不仅在于玻璃价格上涨预期的催化,更为看重企业的长期成长属性,尤其是可预期的光伏领域拓展。公司在建、拟建12条光伏玻璃产线,若22年投产的单线运营质量证明可对标业内龙头,则未来有望逐步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此外公司不断向节能、电子、医药玻璃等方面进行业务拓展,上述领域均属成长性赛道。我们维持公司22-23年EPS 分别为1.59和1.61元,新增24年EPS 为1.7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浮法玻璃价格回升不及预期,原燃材料成本压力提升,新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2-04-04 31.92 -- -- 45.28 8.27%
35.65 11.6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195.1亿,同增45%,实现归母净利润11.50亿,同增44%,略高于业绩快报;实现扣非净利润8.57亿,同增41%。 Q4单季度收入61.37亿,同增5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26亿,同增9.8%,扣非净利润2.47亿,同减0.28%,环比增长15%。 点评:产能持续扩张,吨扣非净利润边际改善:报告期,公司钢结构销量318万吨,同增29%;产量达到339万吨,同增35%;钢结构产量高于销量约21万吨,其中约10万吨进入库存,约10.8万吨用于自用(2020年为6.5万吨),自用量同增约66%,主要由于公司产能有较大幅度增长。报告期,年平均钢结构产能390余万吨(V.S2020年320万吨);产能利用率87%,同增约9pct。截至2021年期末,公司钢结构产能已达到约420余万吨,同增约60-70万吨。报告期内,公司钢结构产量增速较快,主要是因为公司新产能逐步释放,已有产能生产效率提高。公司在建及已经完成建设的共有十大生产基地,预计2022年底钢结构产能将达500万吨/年。 2021年,公司吨扣非净利润为266元/吨,同增23元/吨,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1Q4,公司吨扣非净利润为276元/吨,环增24元/吨,盈利能力边际改善。 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及业务结构影响,期间费用率小幅下降:报告期,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2.64%,同降约0.9pct,或由于:1)钢价上涨影响;2)轻钢业务收入占比提高(轻钢毛利率偏低)。此外,其他业务收入(废钢+钢贸)8.2亿,同增19.31%;其他业务毛利润(主要为废钢)约7.1亿元,同增77%。 报告期,公司管理+研发费用率4.41%,同降0.1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降0.24pct,研发费用率同增0.13pct。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由于报告期内修理费、办公费支出减少所致,研发费用率增长主要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销售费用率0.8%,同增0.05pct;财务费用率0.78%,同增0.03pct。期间费用率5.99%,同降0.03pct。 经营性现金流同降,或受下游资金偏紧影响: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2亿元,同减约3.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减少,或主要由于收现比同比下降,公司21年收现比98%,同减7pcts。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21.4亿元,同增约38%,或由于下游工程企业资金整体处于偏紧状态,公司受到阶段性影响。应收账款账龄结构优化,3年以上占比为18.05%,同减4.25pcts。现金流量表角度分析,对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存货同比增加约18亿(2020年同比增加约11亿)。 随着公司钢结构制造业务比重持续提高,新建基地逐步进入稳定运行,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将回归前期水平。 营运效率持续改善:21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40天,同减2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4天,同减9天。营业周期天数174天,同减30天。净营业周期152天,同减15天。公司营运效率提升明显。
中国中铁 建筑和工程 2022-04-01 5.82 -- -- 7.08 21.65%
7.08 21.65%
详细
事件: 中国中铁发布2021 年年报。公司全年新签合同额27293.2 亿元,同比增长4.7%; 实现营业总收入10732.7 亿元,同比增长10.1%。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76.2 亿元,同比增长9.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0.6 亿元,同比增长19.4%;拟每股派发0.196 元(含税)现金红利。 点评: 主营业务营收稳步增长,工程设备制造盈利能力增强 2021 年,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及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234.36 亿元、176.04 亿元、238.31 亿元、502.49 亿元和581.53 亿元,同比增长9.40%、8.75%、3.28%、1.92%、38.22%。在基础设施建设板块中,铁路业务、公路业务、市政及其他工程建设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59.1 亿元、1817.08 亿元、5258.18 亿元,同比增长-0.33%、18.39%、10.93%。 2021 年,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10.21%,同比增加0.05pct。基础设施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工程设备及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41%、28.31%、21.61%、22.19%、18.31%,同比增加0.09pct、-3.36pcts、2.82pcts、-1.01pcts、-0.42pct。基础设施建设毛利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盈利水平较高的公路和市政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毛利率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收入贡献较大的项目设计难度高、成本投入大,盈利水平相对较低;工程设备与零部件制造毛利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钢结构产品销售单价的上升,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成本管控,产品盈利水平显著提升;房地产开发毛利率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售价偏低以及报告期内确认收入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了盈利水平。 矿产资源储备丰富,矿产业务营收及盈利能力大幅增长 截至2021 年末,公司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在境内外全资、控股或参股投资建成5 座现代化矿山,生产和销售包括铜、钴、钼、铅、锌等品种的精矿、阴极铜和氢氧化钴,保有资源/储量主要包括铜约819.5 万吨、钴约60.9 万吨、钼约65.5 万吨, 其中铜、钴、钼的保有储量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矿山自产铜、钼产能已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2021 年公司矿产资源的开发、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实现收入59.57 亿元,同比增长50.97%,毛利率55.12%,同比增加16.91pcts。其中,铜金属产量24.23 万吨, 同比增加14.43%;钴金属产量3222.93 吨,同比增加25.57%;钼金属产量14955.15 吨,同比增加87.82%;铅金属产量1.09 万吨,同比减少23.35%;锌金属产量2.14 万吨,与2020 年持平;银金属产量38.7 吨,同比减少10.66%。公司矿产资源业务营收及盈利能力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2021 年公司主营的矿产品铜、钴、钼、铅、锌等产品价格整体处于历史高位震荡区间,较2020 年年均价格均大幅上涨。 新签合同额保持稳健增长,在手订单充足支撑未来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27293.2 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境内、境外业务分别实现新签合同额25776.1 亿元、1517.1 亿元,同比增长4.4%、11.3%。分业务看,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累计新签项目数量7887 个,合计金额24166.8 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铁路、公路、市政及其他业务分别为4335.7 亿元、2952.6 亿元、16878.5 亿元,同比增长22.0%、-27.9%、19.0%,铁路业务受益于川藏铁路等国家大中型铁路重大项目招标完成,市政及其他业务受益于国内城市群、都市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公司城市建设市场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勘察设计与咨询、工程设备及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05.5 亿元、612.8 亿元、580.3 亿元、1727.8 亿元,同比增长-20.5%、12.9%、-15.4%、-37.0%。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完成合同总额45453 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及零部件制造业务未完成合同额42112.0 亿元、498.0 亿元、976.1 亿元,同比增长20.5%、-10.9%、36.8%, 在手订单充足支撑未来业绩增长。 经营性现金流入减少,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2021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0.69 亿元,同比少流入179.25 亿元,主要原因是:1)金融资产模式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增加;2)适度增加房地产业务土地储备。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4.58 亿元,同比多流出143.16 亿元,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投入增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3.65 亿元,同比多流入271.63 亿元,主要原因是外部借款规模和少数股东投资增加。 2021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5.47%,同比减少0.11pct,期间费用率有所改善。其中销售费用率为0.55%,同增0.05pct,主要原因是加强经营体系建设和营销投入;管理费用率为2.26%,同减0.06pct;研发费用率为2.31%,同增0.07pct, 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推进科研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财务费用率为0.35%,同减0.17pct,主要原因是金融资产模式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投资规模扩大,确认的利息收入增长较快。 维持公司A 股、H 股“买入”评级:中国中铁营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工程设备制造盈利能力增强;公司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在手订单充足支撑未来增长。同时,公司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产业务营收及盈利能力均大幅增长、表现亮眼。此外,公司持续推进科研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的同时期间费用有所改善。考虑到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2/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的EPS 分别为1.25 元(较前值下降4.6%)、1.39 元(较前值下降5.4%)及1.57 元,现价对应A/H 股2022 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8x/2.9x, 估值仍处低位,维持公司A 股、H 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订单回款不及预期,地产业务超预期下降。
华铁应急 建筑和工程 2022-04-01 5.85 -- -- 6.14 4.96%
6.14 4.96%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 26.1亿元,同增 71%;实现归母净利润 4.98亿元,同增 54%;扣非净利润 4.65亿元,同增 76%。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1亿元,同增 55%;实现归母净利润 1.67亿元,同增约 2%;扣非净利润 1.54亿元,同增 20%。公司拟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27元(含税)、拟每10股以资本公积转增 4股。 公司预告,21Q1实现归母净利润 1.03亿元,同增约 35.8%。 点评: 各项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高机租赁业务尤为亮眼: 报告期,公司高空作业平台、建筑支护设备、地下维修维护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0.9亿元、12.4亿元及 2.5亿元,分别同增 131%、47%及 36%。与之对应,公司经营租赁资产规模有较为明显上升。期末公司经营租赁资产原值(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约为 79亿元,同增 61%,净增约 30亿元。 期末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管理规模已达 4.7万台,同增约 2.6万台;高机设备管理规模已位列全国第二,平均出租率达 85.7%。公司通过建立网点标准模型,快速实现异地复制和扩张,目前运营中心突破 150个,同比增长 150%;累计服务客户超 6万个,其中中小客户数量占比约 99%。“轻资产”模式效果初现,公司在高空作业平台重点推进“转租”模式,即由资金方或设备闲置方负责出资购买设备,并以一定价格转租给公司,由公司进行二次出租;目前转租设备台数近 5000台,资产价值超 6亿元,累计带来营业收入超 1.2亿元。 建筑支护设备租赁及地下维修维护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其中,公司地铁钢支撑保有量超过 30万吨;民用钢支撑(主要用于商场、楼房等基坑建设)保有量达约 2万吨,同增 158%。铝模板及爬架业务完成整合,公司完成对浙江恒铝、浙江粤顺、湖北仁泰等少数股东股权收购整合,目前公司铝模板和爬架合计保有量 160万平,同增 26%。地下维修维护业务的各类工法的应用场景有突破,在文物保护、环保工程、水利等领域有项目落地。 高机租赁对利润贡献提升,盈利能力受业务结构影响: 单四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主要受信用减值影响。21Q4,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3623万元;而 20Q4,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5646万元。20Q4信用减值冲回主要为新会计准则调整的一次性影响。 报告期,公司综合毛利率 51.6%,同减 2.3pcts;主要由于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贡献占比提升,且建筑支护业务毛利率下降所致。报告期,公司高空作业平台、建筑支护设备、地下维修维护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2.2%、51.4%及 53.6%,分别同增4.0pct、-6.6pct 及 3.6pct;各业务板块分别贡献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损益)2.60亿元、2.69亿元及 0.7亿元;分别同增 158.9%、11.5%及 23.1%。 报告期,公司 ROA 为 6.67%,同增 0.33pct;ROE 达 13.43%,同增 3.76pct。ROE提升主要由于资产负债率提升所致。报告期公司加大资本开支规模,非流动负债规模增加较为明显;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 61.3%,同增 11.68pcts。 现金流表现亮眼,应收账款周转加快: 报告期,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11.05亿元,同增 105.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44天,同减 37天。主要由于:1)公司加大催收力度,建筑支护板块回款加速;2)高空作业平台业务账期较短,随着该业务占比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相应加快。 管理迭代加速,数字化战略加速推进报告期,公司人员规模保持扩张,期末员工总数达 2586人,同增约 52%;公司建立以服务人员为主的“工蜂营”计划、以内部管理培训生为主的“小蜜蜂”计划和以销售人员为主的“铁军”计划,针对三种不同的岗位设计不同的招聘和培训方案,形成各类岗位的标准化培训体系,提升各岗位的专业水平。 数字化领域,公司根据一线实际需求进行系统迭代,已实现高空作业平台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线上化;目前仍在对诸如维保人员能力分级、应收账款线上管理等多个模块,期待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此外,公司结合数字化系统开发,优化前端人员考核体系,细化考核节点;探索形成利益分享机制,通过给予商机提供者一定比例的分成,以打通内部各业务模块的信息共享机制。近期,公司推动与蚂蚁链的合作,通过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建立可行的设备追踪信任体系,降低设备的金融成本,并为后续大规模推广“轻资产”模式做准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各项业务在基建、地产总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及较强的盈利能力,核心在于:1)以高空作业平台、铝模板、民用钢支撑为代表的设备租赁业务,由于目前我国相关设备保有量尚未达到峰值,且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故基建、地产总需求对细分领域需求的影响较少;2)设备租赁行业有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及网络效应,头部企业大概率强者恒强。继续看好设备租赁行业发展趋势,看好公司对“轻资产”模式的探索;随着公司管理迭代的加速以及数字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其竞争优势将逐步显现。维持 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6.88亿元及 8.78亿元,新增 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11.3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租金回报率不及预期,资产减值风险,渠道布局不及预期。
中国中冶 建筑和工程 2022-03-31 3.55 -- -- 3.81 7.32%
3.81 7.32%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05.72亿元,同增25.11%;归母净利润约83.75亿元,同增6.52%;扣非归母净利润70亿元,同减1.95%。单四季度,公司营收1511亿元,同增14%,环增53%;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减31%,环增89%。 点评: 资源开发业务收入同比高增,原材料涨价导致工程业务毛利率下降: 报告期,工程承包业务、房地产开发、装备制作、资源开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623亿元、214亿元、116亿元及67亿元,分别同增27%、-11%、5%及52%。工程业务板块中,冶金工程、房建、基建及其他工程收入分别为1153亿元、2282亿元、883亿元以及305亿元,分别同增27%、38%、14%以及-2%。 冶金工程类项目同比保持较快增长,或主要是下游的改建、投资等需求好转;房建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或由于竣工高峰期到来,房建业务收入结转加快所致。资源开发板块收入增速亮眼,受益于21年上游原材料资源品价格大幅上涨。 报告期,公司综合毛利率10.6%,同增-0.7pct;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资源开发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19%、23.48%、15.12%以及42.67%,同比增加-0.98pct、2.82pcts、1.20pcts以及14.43pcts。工程承包毛利率下降主要为21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致:公司21年工程项目成本中材料费占比为32.66%,明显高于19-20年同期,且是21年各项工程项目成本中唯一占比提升的科目。资源开发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受益于21年矿产品涨价。 报告期,公司新签合同额达12050亿元,同增18.17%;新签工程合同11608亿元,同增18.61%;其中,新签冶金工程合同额1578亿元,占新签工程合同额比例约为13.59%,占比同减1.11pcts。2022年1-2月,公司新签订单合同额2086.3亿元,同增14.6%。良好的合同开局,预示后续公司合同增长有望维持较快增速,公司市场竞争力或将进一步提升。 少数股东损益占比显著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恶化: 报告期,公司归母净利率为1.67%,同降0.3pct,导致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归母净利率同比下降主要由于少数股东损益明显上升所致,报告期,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比重约为28%,同增12pcts,或主要由于:1)资产开发业务利润增长较快(21年净利润约18.2亿元,同增约425%),同时资产开发业务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比例较高;2)期末永续债规模同增约32亿元。报告期,资产减值约16亿元,同增174%,主要由于合同资产减值增加较多,或受下游出现财务危机的房企拖累。 2021年,公司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流入约176亿元,同减37.07%;经营性现金流项目同比恶化主要由于:1)收现比94%,同降约10pcts;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增约17%,显著高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速(约13%)。公司资产周转率提升至0.95次,同增14%;相应,公司ROE为8.16%,同增0.1pct。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72.14%,同减0.14pcts。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中冶新签订单保持较快增长,从2022年1-2月份新签订单观察,其新签订单增长趋势有望维持。公司在冶金工程领域优势显著,受益于下游钢铁低碳改造趋势下的需求增长;公司非冶金工程业务拓展得力,订单占比进一步提升;其资源业务,如镍钴矿、铅锌矿、铜金矿等资源禀赋较好,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能继续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考虑到公司工程业务盈利能力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2-2023年EPS预测分别为0.44元(下调12%)、0.47元(下调16%),新增2024年EPS预测0.53元。现价对应公司A股、H股22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为8.5x、4.1x,现阶段估值仍处在历史底部区间,维持A股、H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运营效率下降、建筑业需求大幅下滑、冶金行业投资需求下滑、地产业务超预期下降。
中国交建 建筑和工程 2022-03-29 8.63 -- -- 10.28 19.12%
10.93 26.65%
详细
中国交建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军者: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的设计与建设公司、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公司、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商,拥有全球最大的工程船船队。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力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也是目前唯一一家“16 连A”的建筑央企。 收入增长确定性高,海上风电值得期待:截至2020 年底,其新签订单保障倍数(新签合同额(剔除增值税)/工程收入)为1.6 倍,能够为营收增长提供充足的保障。公司在海上风电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船队、全球规模最大的港口建设船队,耙吸挖泥船及绞吸船的规模居全球首位;同时其较早进入海上风电安装和维护领域,具有丰富的海上施工作业经验和精良的作业装备,在该领域具有绝对优势。 特许经营权资产占比高,应收账款安全性较高: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 2016 年-2021Q3 末基本维持在16%-20%之间,显著高于8 家建筑央企均值7%-9% 的区间范围;同时其无形资产主要为特许经营权资产,2021 年H1 占比94%。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占其应收账款的比重较高,2016 年-2021 年H1 基本维持在12.6%-17.2%之间,显著高于8 家建筑央企7.7%-12.7%的均值区间、4 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7%-7.4%的均值区间、4 家地方基建国企5.3%-6.5%的中位数区间。 REITs 带来交建资产价值重估:中国交建现存高速公路资产庞大,将充分受益于REITs 的历史性机遇、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同时,REITs 能够使公司的ROE 及自由现金流获得边际改善,也可为公司提供权益性资金助力其加速扩张。我们对交建的运营资产业务和建筑工程业务进行分部估值,测算出两块业务的估值分别为685-943 亿元和1238 亿元,公司总价值约为1923 亿元-2181 亿元,较当前市值1471 亿元(截至2022 年3 月22 日,假设H 股按照A 股股价计算市值)有31%-48%的潜在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交建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军者,多年来稳健经营,业务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其战略性布局城市运营业务,依托港航业务优势切入海上风电领域,收入增长确定性高。公司信用减值计提较为充分、资产安全性高, 且规模庞大的无形资产将充分受益于REITs 的历史性机遇,迎来价值重估机会;同时,REITs 可使公司的ROE 及自由现金流边际改善,为公司提供权益性资金助力其加速扩张,从而使公司获得估值全面修复的机会。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 年EPS 预测为1.25 元、1.48 元及1.68 元,现价对应A/H 股2022 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为6.1x/2.3x,维持公司A 股、H 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风险,REITs 项目申报、发行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风险,贵州、重庆等西南地区高速公路经营状况不及预期风险。
海螺水泥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3-28 32.69 -- -- 36.94 13.00%
36.94 13.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79.53亿元,同减4.73%; 归母净利润332.67亿元,同减5.38%;扣非归母净利润313.75亿元,同减5.41%。单四季度,公司营收464.42亿元,同减11.48%;归母净利润108.77亿元,同增4.42%;扣非归母净利润103.16亿元,同增5.72%。公司公布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38 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37.91%。 需求疲软导致销量下滑,自产品吨毛利继续提升:2021H2,由于地产周期的快速下行,以及基建投资的不温不火,水泥需求逐渐下滑,2021年全国水泥产量同降1.2%至23.63亿吨。受需求走弱影响,公司水泥熟料(自产品)销量为3.04 亿吨,同降6.53%。原煤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公司水泥熟料(自产品)吨燃料动力成本达到112.74元,同增29.98%。不过受益限电限产、错峰生产等行业供给端的有效约束,公司产品价格进一步推涨,2021年水泥熟料(自产品)吨售价367元,同增11.68%;吨毛利161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5元。 单四季度来看,海螺水泥营业收入下滑幅度较大,在成本仍处高位的情况下,而利润却实现同比增长。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动所致,即贸易业务(2021年毛利率为0.21%)规模有所收缩。 稳中求进,积极进行多元业务拓展: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水泥主业的国内外项目建设和并购,并加快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如骨料、混凝土),同时开始向新能源、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以期打造新的收入增长极。截至2021年末, 公司拥有熟料产能2.69亿吨(21年增720万吨),水泥产能3.84亿吨(21年增1425 万吨),骨料产能6580万吨(21年增750万吨),商品混凝土产能1470万立方米(21年增1050万立方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0MW(21年完成海螺新能源股权收购,新增19个光伏电站、3个储能电站)。 “稳增长”背景下,水泥需求仍将有较好支撑: 进入2022年,水泥需求仍然表现较为疲软,1-2月产量同比下滑17.8%。不过当前水泥价格仍然维持在高位, 一方面来自成本端的支撑,另一方面错峰生产的实施情况较好。我们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基建端对于水泥需求仍有较强支撑,即使地产端需求具有一定压力,全年需求仍有望保持在平台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评级:考虑到成本增加可以依靠价格上涨进行转嫁,我们上调公司22-23 年EPS 至 6.43、6.56 元(上调幅度分别为3.21%、1.71%)。新增24 年EPS 为6.85 元,对公司A 股和H 股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供需格局恶化的风险,原燃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风险,海外投资不确定性和汇兑损益风险等。
北新建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3-25 28.38 -- -- 33.19 14.45%
32.55 14.69%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0.86亿元,同增25.15%;归母净利润35.10亿元,同增22.67%;扣非归母净利润34.14亿元,同增22.99%。单四季度,公司营收51.63亿元,同增9.03%;归母净利润7.87亿元,同减7.95%;扣非归母净利润7.48亿元,同减7.37%。 点评: 三大业务板块齐发力,推动营收稳健增长。2021年,公司石膏板产量24.23亿平米, 同增19.18%;销量23.78亿平米,同增18.01%;石膏板营业收入137.80亿元, 同增25.94%。龙骨业务收入27.56亿元,同增40.32%。防水建材业务收入38.71亿元,同增16.17%。 成本压力显现,下半年业绩有所下滑。2021H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73亿元, 同降14.51%。单Q3销售毛利率为28.29%,同比下滑7.24pct;单Q4销售毛利率为31.91%,同比下滑3pct。主要由于煤炭、钢材、石化产品等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端压力较大。三大业务中,防水业务受成本冲击最大,全年毛利率23.63%,同减10.34pct;龙骨业务毛利率18.43%,同减6.25pct;石膏板业务则再次彰显公司在高市占率下的议价能力,毛利率为37.26%,同增1.36pct,通过对产品进行提价,将成本顺利传导。 石膏板主业持续推进,稳定盈利基本盘。目前公司石膏板投产、扩建和签约的业务规模合计达到38.38亿平方米,已形成投放市场的有效产能合计33.58亿平方米, 拥有覆盖全国的74个石膏板生产基地,并在海外完成第一阶段亚非欧5个石膏板生产基地布局,向着全球产能布局50亿平米目标迈进。此外,公司轻钢龙骨产能合计达到48.8万吨,已成为该领域全球最大的生产企业。 防水+涂料,“两翼”成长逻辑清晰。报告期内,公司注册成立北新防水有限公司, 统筹旗下防水业务,联合重组上海台安、成都赛特、天津滨海奥特三家企业,收购北新禹王系、蜀羊系公司的剩余30%股权。当前公司已实现全国15家产业基地布局,并完成了第一阶段整合。根据规划,未来公司防水材料产业基地将发展至30个,未来将继续扩大防水版图,组建“1+N”的防水产业格局,研发打造“北新” 防水品牌,同时在专业市场和业务领域打造N 个独立品牌。公司已意识到稳定原材料成本的重要性,并已规划布局。21年与科顺股份、凯伦股份共同成立供应链子公司,用以负责股东各方通用共性原材料、设备、备品备件的统一采购,并成立合资公司从事防水卷材原材料--胎基布的生产及销售业务,全面提升对原材料采购的管控力。 2021年,北新涂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采用“新建项目+联合重组”发展方式, 目前持有龙牌涂料100%股权和灯塔涂料49%股权,未来规划产业基地发展至20个,开展全国布局。此外,公司牵头组建中国涂料复兴联盟,稳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绿色及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望为公司提供新的成长机遇。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一直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双碳”背景下,政府主导和大力发展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或倾向于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造方式占比。我们在《保障性租赁住房:绿色及装配式建筑的重大发展机遇--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行业深度研究之六》(2021.12.17)中预测“十四五”期间,仅保障性租赁住房将为装配式装修带来超 190%的增量市场空间(面积口径);若考虑装配化率提升,则行业产值规模增量更明显。石膏板产品主要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隔墙与吊顶,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盈利预测与估值评级:原燃材料成本上涨致使业绩暂时承压,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2-23年EPS 至2.37、2.77元(下调幅度分别为11.57%、7.97%),新增24年EPS 为3.08元。公司“一体两翼”稳步推进将带来长期增长空间,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旗滨集团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3-18 11.27 -- -- 12.46 10.56%
12.46 10.56%
详细
事件:2022年3月16日,公司发布多条公告,涉及光伏领域业务布局。具体如下:1)拟在马来西亚沙巴州投资新建2条1200t/d光伏玻璃生产线,并配套建设年产120万吨超白石英砂生产线;2)拟以自有资金对郴州光伏增资,保障光伏项目建设资金;3)公司将所持“资兴砂矿”(超白砂)100%股权全部划转至郴州光伏;4)投资4.92亿元建设屋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光伏玻璃产能持续扩张,彰显深耕光伏领域决心:根据公司此前公告,国内已在建5条1200t/d光伏玻璃生产线,并有望于2022年陆续投产。此次,公司于马来西亚规划建设2条1200t/d光伏玻璃产线后,产能将达到8400t/d(不考虑转产光伏产品的超白浮法产线)。此外,公司开始利用自身厂房屋顶资源,加快向下游光伏电站领域拓展。 光伏玻璃新贵,成本优势有望领先:公司作为国内浮法玻璃龙头,进军光伏玻璃领域仍具备成本优势。1、公司所投建窑炉规模均为1200t/d,具备能耗低、摊销低、成品率高等优点;2、可适配更大尺寸组件,并具备升级空间;3、原材料采购可与建筑浮法玻璃协同,具备集采优势;4、具备充足资金进行超白硅砂资源获取,提高原料自给率。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光伏玻璃产能逐步落地,未来有望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加快超白石英砂资源获取,配合光伏玻璃产能落地:生产超白玻璃需要有超白石英砂作为原料,而超白石英砂属于稀缺资源,国内分布较少。旗滨集团近年来仍积极在国内外探寻超白石英砂资源,未来配合新建产线投资建设或将有更多配套超白石英砂资源落地。公司建设的资兴超白砂矿设计年产能57.6万吨、马来西亚沙巴州超白石英砂基地年产能120万吨,大大提高了公司综合竞争力,保障下属超白玻璃生产线的用砂需求和安全。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22年房地产竣工端增速回暖,政策引导下的烂尾及延期交付风险大幅降低,玻璃需求具有较强韧性和弹性。整体而言,后续浮法玻璃行业仍有望回至高景气。我们持续坚定推荐旗滨集团,不仅在于玻璃价格上涨预期的催化,更为看重企业的长期成长属性,尤其是可预期的光伏领域拓展。公司在建、拟建7条光伏玻璃产线,若22年投产的单线运营质量证明可对标业内龙头,则未来有望逐步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此外公司不断向节能、电子、医药玻璃等方面进行业务拓展,上述领域均属成长性赛道。我们维持公司21-23年EPS分别为1.58、1.59和1.6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超白浮法玻璃应用光伏领域进度不及预期,浮法玻璃价格回升不及预期,原燃材料成本压力提升,新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03-14 7.64 -- -- 8.07 5.63%
8.07 5.63%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发布公告,2022 年1-2 月,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约为1211.82 亿元, 同比+1.67%。其中,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1012.78 亿元,同比+1.35%;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199.04 亿元,同比+3.34%。其中,公司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其他业务的新签合同金额,分别为221.94 亿元、347.95 亿元、522.34 亿元、119.59 亿元,新签项目数量分别为455 个、227 个、394 个、153 个。 点评: 单月订单同比略增,国外订单增长提速明显。22 年2 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为556.87 亿元,同比+0.04%。从公司历史订单数据来看,20 年2 月、21 年2 月份新签合同额占全年订单金额比重分别为6.34%、7.13%。从区域来看,22 年2 月,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490.79 亿元,同比-2.89%;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66.08 亿元,同比+29.01%,国外订单增速明显加速(22 年1 月为-5.96%)。 大额订单占比较上月明显提升。从公司公布的大额订单数据来看,22 年2 月新签大额订单(合同额超过5 亿元的单个订单)总额约为286.88 亿元,占当月新签合同额的52%,较22 年1 月(29%)明显提升。大额订单的签订助力公司22 年2 月新签合同额保持正增长。 从大额订单的类型来看,22 年2 月国内新签大额订单主要分布于基建领域和新能源建设领域,包括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保障房、抽水蓄能电站、水利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资源配置等细分领域,其中以水利工程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为主。国外新签大额订单主要分布于科特迪瓦、缅甸等国家,涉及智慧新城、商业综合体等领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电建在电力建设及运营投资、水利与水环境处理及运营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22 年2 月公司订单保持平稳增长,在具备竞争优势的水利水电、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持续发力。我们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发电运营资产领域的业务开拓,以及在工程领域的竞争优势。维持公司2021-2023 年EPS 预测0.58 元、0.65 元、0.72 元,现价对应公司22 年动态市盈率为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建设需求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地产业务盈利水平超预期下滑。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2-03-02 49.07 -- -- 49.16 0.18%
49.16 0.18%
详细
事件:鸿路钢构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5.14亿元(同比+45%);归母净利润11.58亿元(同比+45%);扣非净利润8.45亿元(同比+39%)。21Q4,实现营业总收入61.36亿元(同比+56%);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13%),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34亿元(同比-5%)。 点评:421Q4吨扣非净利环比保持稳定,全年EROE再度提升。21Q4公司钢结构产量为96.17万吨,我们据此测算公司吨扣非净利润为243元/吨(同比-50元/吨),环比-8元/吨,由此判断公司核心钢结构制造业务盈利能力在21Q4环比保持稳定。公司21年ROE为17.88%(同比+2.87pcts),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五年持续提升,21年再创公司上市后的历史新高;我们判断主要由于新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后,公司盈利能力得以提升。 中期产量增长确定性上升,判断公司产能终局不止于600万吨。此前公司在2020年年报中对产能的指引是500万吨,根据当前公告数据未来公司总产能已经接近600万吨,公司中期产量增长的确定性在上升,助力公司保持成长性。另一方面,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规模效应及精细化管理能力;近两年公司持续签订新基地投资协议,未来产能规模将进一步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拉开差距,竞争优势有望得到强化。我们看好公司持续拓宽的管理半径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判断公司产能终局将不止于600万吨。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广泛,利好长期稳健发展。公司在22年1月发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持股计划参与人员涉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基地总经理、工厂厂长、销售人员等,激励范围较为广泛,并且有三年锁定期,有利于公司的管理团队及核心业务骨干保持稳定,利好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鸿路核心业务在于赚取钢结构加工费,规模效应及成本管控为其核心护城河。21年钢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仍保持提升,进一步验证公司出色的管理能力和竞争优势。公司今年以来公告的新增基地建设计划使公司中期产量增长的确定性上升,员工持股计划助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未来公司中长期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强化。维持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5.08亿元、17.51亿元。现价对应2022年动态市盈率约为1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02-28 7.82 -- -- 8.18 4.60%
8.35 6.78%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发布公告,2022年1月,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约为654.95亿元,同比+3.10%。其中,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521.99亿元,同比+5.69%;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132.96亿元,同比-5.96%。公司首次披露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其他业务的新签合同金额,分别为147.8亿元、138.04亿元、289.00亿元、80.11亿元,新签项目数量分别为327个、153个、255个、117个。 点评:公司22年1月单月新签合同额约为654.95亿元,同比+3.10%,单月订单保持平稳增长。从公司历史订单数据来看,20年1月、21年1月份新签合同额占全年订单金额比重分别为7.8%、8.1%。从区域来看,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521.99亿元,同比+5.69%;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132.96亿元,同比-5.96%;公司1月订单增长主要靠国内订单拉动。 从公司公布的大额订单数据来看,22年1月新签大额订单(合同额超过5亿元的单个订单)总额约为187.46亿元,占新签合同额的29%,较21年12月(54%)明显下降。由此判断,22年1月公司新签合同额保持增长并非由于大额订单的签订,而是由于市场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从大额订单的类型来看,22年1月国内新签大额订单主要分布于基建领域和新能源建设领域,包括航电工程(航运开发叠加水力发电)、公路工程、水电站、河流水域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海上风电等细分领域,公司在具备竞争优势的水利水电领域持续发力。国外新签大额订单主要分布于伊拉克、安哥拉、菲律宾等国家,涉及炼化厂、矿厂供水、学校建造、光伏项目等领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电建在电力建设及运营投资、水利与水环境处理及运营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22年1月公司订单保持平稳增长,在具备竞争优势的水利水电领域持续发力。我们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发电运营资产领域的业务开拓,以及在工程领域的竞争优势。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 预测0.58元、0.65元、0.72元,现价对应公司22年动态市盈率为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建设需求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地产业务盈利水平超预期下滑。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02-24 5.41 -- -- 5.57 2.96%
6.40 18.30%
详细
事件:中国建筑发布公告,2022年1月新签合同额2988亿元,同增13.1%。 其中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824亿元,同增19.4%;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164亿元,同增-40.3%。 点评:房建业务龙头优势显著,基建稳增长发力得到验证:2022年1月,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824亿元,同比+19.4%。分业务,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487亿元,同比+68.1%;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2327亿元,同比+12.6%。2022年1月,公司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58.7%;房屋竣工面积同比-13.8%。 地产及基建投资相对疲软的背景下,公司房建业务仍保持较快增速,验证公司作为房建行业龙头的竞争优势。同时,基建订单增长明显加快,验证基建稳增长发力正在兑现。 房地产行业政策放松逐步向需求侧引导,看好222年中海地产发力:2022年1月,公司地产业务累计合约销售额164亿元,同比-40.3%,或主要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今年以来地产政策边际持续放松,因城施策背景下,多地下调首套房贷首付比例,政策端逐步向需求侧引导;若后期观察到地产销售数据回暖,则地产行业基本面拐点可以确立。2022年1月,公司新购置土地储备面积为0,或受集中供地时点影响;公司在手土储充沛,截至1月末,公司拥有土地储备10207万平米,对应21年销售面积(2143万平米)静态可售时长为5年。 公司地产业务长期坚持稳健经营战略;其子公司中海地产财务指标优异,且具有央企的融资优势。在21H2的地产下行周期中,公司房地产业务受到的冲击影响较小;随着地产融资的边际改善,以及土地竞拍格局的优化(部分民营企业被动退出),公司房地产业务竞争优势或将进一步强化。判断后续公司旗下中海地产及中建地产凭借其健康的财务报表、通畅的融资渠道及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通过项目资产并购或购置优质土地资源的方式,实现逆势扩张。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房建、基建等领域的竞争力,公司新签订单保持较快增速,显示出龙头在市场需求整体偏弱的背景下依旧能够通过市占率提升实现稳定增长。22年公司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以及地产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分别为1.20元、1.29元、1.41元。现价对应公司22年动态市盈率为4.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屋建设需求下滑风险,基建投资增速下滑风险,房地产业务拿地价格过高风险。
东宏股份 建筑和工程 2022-02-17 16.24 -- -- 17.80 9.61%
17.80 9.61%
详细
国内复合管道头部企业,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创立于 2008年,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为国内复合管道龙头上市公司。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山东东宏集团有限公司,截至 2021年三季度末,东宏集团持有公司 50.83%的股份。公司管道产品包括金属管道和非金属管道,应用领域涵盖工矿(煤矿、非煤矿山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燃气、给排水、污水综合治理、城镇老旧管网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大型调水工程等领域。 塑料管道应用范围较广,市政工程领域塑料管道市场规模约 265亿元。塑料管道相较于其他品类的管道经济性显著,质轻且耐腐蚀,适用范围较广,在市政管道中主要应用于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热力管道、燃气管道。2020年我国塑料管道行业产量为 1636万吨,同比+2.25%。我们测算 2020年我国市政工程塑料管道用量大约在 294万吨左右,市政工程塑料管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265亿元。 政策发力,管道企业或迎来发展窗口期。在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管网做出了相关批示,要求“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来抓。2022年“稳增长”的重要性提升,随着各地政府在城市管网改造、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的政策发力,管道企业下游需求或迎来边际改善。由于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21年前三季度主要管道企业净利润率边际下行。21Q4以来,原材料价格已出现明显回落,判断22年管道企业盈利能力或可边际改善。 产能将逐步释放,为公司收入增长提供新动能。近年来公司产能迅速扩张,产销量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管道产品年生产量为 17.0万吨,同比+38.74%,年销售量达 15.59万吨,同比+27.36%。2021年,公司产能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 2020年底,公司产能规模对应总产值仅为 22亿元左右;2021年底,公司的产能规模对应总产值大约为 60-80亿元。2022年,公司新增产能或将逐步释放,为公司收入增长提供新动能。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管道主业的竞争优势,也看好公司在22年将迎来产能释放叠加毛利率修复的双重利好,并且将受益于市政管道领域政策发力。我们预测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6亿元、3.93亿元、5.40亿元,现价对应 2022年动态市盈率为 1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巨石 建筑和工程 2022-01-12 18.85 -- -- 18.10 -3.98%
18.10 -3.98%
详细
事件:中国巨石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8.0-70.1亿,同增140%-1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5-58.3亿,同增150%-200%。预计21Q4实现归母净利润14.9-27.0亿,同增31%-138%,扣非归母净利润9.1-18.8亿,同增14%-136%。 点评:21Q4粗纱量稳价增,22年或维持供需紧平衡。判断21Q4公司粗纱销量约57-58万吨,环比大致持平。受益于21Q4对部分粗纱产品提价,判断21Q4粗纱吨均价环比稳中有升。21Q4公司对粗纱产品涨价主要原因有:1)供需偏紧,需求向好;2)天然气等燃料成本上涨。我们判断22年粗纱市场或将继续维持供需紧平衡,粗纱价格或维持在高位,公司粗纱业务盈利增长或主要来自销量增长。 421Q4电子布价格回落,222年或仍将承压。判断21Q4电子布含税均价约为6.0-6.5元/米,环比下滑约1.0-1.5元/米。我们测算公司21Q4电子布销量约1亿米;单季度电子布净利润或在2.8亿元附近,环降约2亿元。21Q4末,电子布价格已降至5-6元/米;在22年新增供给压力下,电子布价格或仍将承压,22年公司电子布板块利润或有较大压力。 421Q4扣非归母净利润环比或下降,主要由于电子布价格下降以及计提超额利润导致。我们判断扣非归母净利润或落在业绩预告区间中值附近,参考21Q4扣非归母净利区间中值13.9亿,较21Q3环降约3%,主要由于21Q4电子布价格下降,以及21Q4超额利润奖金计提规模较21Q3环比增长(判断21Q4计提超额利润奖金约4-5亿元)。此外,21Q4非经常性损益约5-6亿元,主要来自于成都基地搬迁所获得的政府补贴以及出售铂铑合金所获收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粗纱领域的成本优势,看好公司未来高端产品占比提升的逻辑,同时关注公司电子布业务的发展,在该领域有望复制粗纱领域的成本优势,为公司长期利润增长创造新来源。由于公司尚未公布21年归母净利润准确数据,且业绩预告区间与我们此前盈利预测相差幅度较小,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1.40元、1.54元、1.56元。现价对应2021年动态市盈率约为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玻纤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玻纤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原燃料价格上涨风险;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风险;海外子公司受当地政策影响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2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