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潘暕

天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70005...>>

20日
短线
17.24%
(第165名)
60日
中线
3.4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5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鼎龙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4-17 27.86 -- -- 30.11 8.08%
30.11 8.08%
详细
事件: (1)鼎龙股份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3.56亿元,yoy+29.67%;归母净利润2.14亿元,yoy+233.60%。 (2)公司发布2022年Q1业绩预告:22Q1公司预计实现营收5.6-5.8亿元,yoy+7.70%-11.55%;归母净利润6500万元-7500万元,yoy+73.16%-99.80%。 点评:2021年,公司受打印耗材+光电半导体材料双轮驱动,业绩持续增长,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为公司作为CMP抛光垫唯一国产供应商,国内市场优势地位确立。新产品的研发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半导体材料产品线,扩大了公司在高端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路线上的优势。我们看好未来光电半导体材料成为公司主要增长动力源,带动公司成长为高端材料平台化企业。 1.2021营收持续增长,成功扭亏为盈;22Q1。利润高增,进入成长收获期。 (1)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6亿元,yoy+29.67%;归母净利润2.14亿元,yoy+233.60%;扣非归母净利润2.06亿元,yoy+175.62%,成功扭亏为盈。 (2)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2.84亿元,同比增长52.33%。公司加大研发力度,快速推进泛半导体材料各产品线的开发进度。 (3)22Q1公司预计实现营收5.6-5.8亿元,yoy+7.70%-11.55%;归母净利润6500万元-7500万元,yoy+73.16%-99.80%,利润同比大幅上升,进入成长收获期。 2.CMP抛光垫:国内市场优势地位显著,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掌握全流程核心研发和制造技术的CMP抛光垫供应商。 (1)2021年公司抛光垫业务营收3.02亿元,同比增长284%;毛利率63.29%,同比增长38.74pct。公司受益于关键原材料自主化,盈利能力受原料涨价影响较小,毛利水平显著提升。 (2)公司CMP抛光垫产品首次实现规模盈利,7月单月销量首次突破一万片,相关产品在多个客户端稳步放量,公司已成为部分客户的第一供应商。 3.CMP抛光液、清洗液及PI浆料客户端反馈良好,即将有序放量。 (1)CMP抛光液多线产品已在客户端验证且反馈良好,公司成功实现核心原材料研磨粒子的自主制备,打破国外垄断,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5000吨年产能抛光液一期产线建设完毕,静待放量。 (2)铜制程CMP清洗液已进入大规模测试阶段,并通过3家国内主流客户验证;2000吨年产能清洗液一期产线已达到稳定供货的能力。 (3)柔显板块2021年受下游行业波动影响,需求未完全释放,但受益于公司布局较早,柔显YPI产品份额不断提升,新产品PSPI和INK客户端中试均反馈良好。 4.打印复印耗材营收同比提升,期待各类产品新增长点出现。 (1)公司打印复印通用耗材板块2021年实现营收20.12亿元,同比增长17.79%。上游芯片业务增长明显,彩色碳粉和再生墨盒业务优势稳定,硒鼓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但超俊科技的硒鼓业务于已于21Q4开始整体盈利。 (2)硒鼓产品方面,预计在耗材行业竞争程度有所缓和、供求平衡恢复、价格回调至合理范围后,公司硒鼓产品的成本优势将会充分体现;墨盒产品方面,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再生墨盒产品将迎来持续的市场发展机会。 5.投资建议:我们看好未来光电半导体材料成为公司主要增长动力源,带动公司成长为高端材料平台化企业。考虑行业波动影响,我们调整对鼎龙股份的盈利预测:2022-2023年营收为30.91/38.96亿元(原值33.0/42.5亿元),22-23年净利润为3.74/5.69亿元(原值4.5/6.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22年Q1业绩预告是初步测算结果,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公告为准;业竞争加剧;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伟测科技 2023-03-07 112.05 116.27 112.48% 117.48 4.85%
148.00 32.08%
详细
内资独立第三方测试龙头企业,高端测试产能不断扩充。公司提供晶圆测试业务起家,持续扩大芯片测试及高端测试产能,同时加大对新客户的开发力度,自2016年成立以来经营业绩保持连续高速增长,2018-2021 年度营业收入CAGR达124.32%,归母净利润CAGR 达174.22%,公司2022 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2 年营业总收入为7.33 亿元,同比增长48.64%,归母净利润为2.5 亿元,同比增长61.18%,截至2022年10月已经成为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业务营收及净利润位居前列的内资企业。 国内第三方测试方兴未艾,预测2026年测试市场规模达483亿元5年内存在约240亿元的大量增长空间,重要性与广阔空间并存。集成电路测试包括晶圆测试和芯片成品测试,在确保芯片良率、控制成本、指导芯片设计和工艺改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IDM、封测企业和晶圆制造企业,第三方测试企业具备专业性强、测试范围广,测试结果中立客观的优势。根据芯谋研究和中国台湾工研院的数据测算,预计2026年中国大陆芯片测试市场规模为482.88亿元,较2021年有约240亿元人民币的增长空间。全球集成电路测试代工产业大规模集中于中国台湾和大陆,中国台湾地区的独立第三方测试产业全球领先,封测厂主导中国大陆的测试市场。中国大陆的独立第三方测试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前景广阔。 国产替代需求放量,设计厂商订单或向国内转移,公司采取高端化差异竞争路线迎来黄金发展时代。国务院发布多维度政策加大对本土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期看,伴随上游晶圆制造和芯片设计放量,为之配套服务的测试业务也将迎来发展的热潮。短期看,考虑芯片供应链安全性和本土厂商测试软硬实力的不断提升,更多测试订单或将向国内转移。 公司以晶圆测试为基,积极发展中高端芯片成品测试,2021年度芯片成品测试中/高端平台业务收入增速分别达651.84%/266.26%,21年晶圆测试高端测试平台业务的毛利率接近70%。公司身处高成长性细分赛道,坚持“以晶圆测试为核心,积极发展中高端芯片成品测试”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截至21年底,公司在国内三家头部第三方测试内资企业中资产规模最大、营收最多、净利润最多,且客户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公司与利扬芯片和华岭股份的客户重叠度较低,且产品结构布局差异较大,公司的未来的成长性和盈利空间可观。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50/3.40/5.16亿,对应EPS 2.87/3.90/5.92元/股。我们选取从事军用装备和民用飞机产品检验检测的西测测试、电子元器件检测供应商思科瑞和国内最大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基地之一的利扬芯片。对应2023年度同行业可比公司一致预期PE均值为39倍,公司以晶圆测试为基,积极发展中高端芯片成品测试,专注于高毛利赛道,故给予公司行业平均值的39倍PE,对应公司2023年净利润3.40亿元,2023年市值132.6亿元,目标价格152.05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成电路测试行业竞争加剧、进口设备依赖、技术更新不及时与研发失败、预测具有主观性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3-03-06 104.21 -- -- 121.84 16.55%
125.15 20.09%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4.45亿元,同比增长31.96%;实现归母净利润7.69亿元,同比增长18.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75亿元,同比增长17.33%。 点评: 1、智能软件业务逆势增长,汽车、物联网业务维持高增 2022Q4单季公司营收15.91亿元,同比增长9.40%,归母净利润1.30亿元,同比下降34.13%,公司四季度业绩承压,我们认为或主要是受疫情影响,2023Q1有望恢复高增。全年来看,公司三大业务均维持较快增长,智能软件业务营收18.91亿元,同比增长16%;智能汽车业务17.93亿元,同比增长46%;智能物联网业务营收17.61亿元,同比增长39%。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实现了从智能软件到汽车再到物联网的横向跨越,具备独特的卡位优势,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业绩增长趋势有望延续。 2、公司人效提升,加大AI等创新领域研发投入 2022年公司员工总数约1.32万人,同比增长15.39%,人均创收41.15万元,同比增长14.34%,人均创收连续两年提升。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97亿元,同比增长257.25%,现金流大幅改善。公司持续拓展创新业务,加大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多模态融合等方向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约12.18亿元,同比增长47.40%,占营收比例达到22.36%,同比提高2.34pct。 3、AIOT操作系统厂商,布局机器人决策大模型 公司物联网业务提供“端-边-云”一体化的IoTOS平台,新布局的边缘计算产品在工业、交通等行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边缘计算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行业2022年实现营收2.2亿元。公司将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的产品组合打造成公司未来进军智能行业的主要抓手,公司旗下创通联达与高通2022年联合成立的云掣智能,开发和部署行业智能解决方案,加速智能行业业务布局。同时,公司将凭借在机器人生态的卡位优势,积极投资研发机器人决策大模型,从交互、移动到抓取这三个方面真正解决机器人的智能化难题,有望把握未来十年新发展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以及部分消费物联网需求疲软,我们将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3.32/17.88亿元调整为10.34/13.71亿元,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8.04亿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45.22/34.09/25.9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化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AI行业布局进展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系统性风险。
沪硅产业 2023-01-23 19.50 -- -- 21.70 11.28%
26.33 35.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预计 2022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2.88-3.45亿元,同比增长96.77%-136.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将实现扭亏为盈,为 1.09-1.3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 2.41亿元到 2.62亿元。预计 22年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62-2.20亿元,同比增长 255.43%-381.94%,环比增长 127.90%-209.0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20-0.4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点评: 2022年度净利润同比预增超 90%,加速向世界领先的硅片供应商阵列迈进。 公司 300mm 半导体硅片产品的产能持续释放且产品良率、正片率均持续提升,同时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公司 300mm 半导体硅片的产量和销量均持续攀升,使得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较 2021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1.半导体硅片领军企业,在行业景气+国产替代浪潮下公司硅片具备规模化先发优势+产能国内领衔&快速起量+技术创新水平领先等核心竞争优势。 沪硅产业自设立以来,紧跟国际前沿技术,突破了多项半导体硅片制造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我国 300mm 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 0%的局面,公司 300mm产能在国内率先实现量产, 2021年底实现 30万片/月装机产能目标, 2021年占比 12英寸国产硅片约 32%,看好公司募投项目将助力产能持续快速扩张。 2.优质技术加持下公司已基本解决 300mm 大硅片的卡脖子问题,产能持续释放及地缘政治影响下,国产大硅片占比有望随国产制造在全球占比提升而持续受益。 市占率方面, 沪硅产业集团董秘袁嵘对外透露,沪硅产业集团旗下的新昇科技 2021年其市占率为 3%, 2022年可望达到 4%, 2025年将实现 7%, 300mm大硅片在 2022年上半年实现销售 6.57亿元,接近 2021年全年 6.9亿元的销售额。 专利方面, 截至 2022年 8月,新昇科技在全球申请了 917项专利,其中已获得 433项专利授权,分布集中在:长晶、硅片切磨抛工艺,以及外延艺等,总出货量超过 700万片。 2025年公司可基本解决 300毫米大硅片卡脖子问题。 [1]景气度方面, 国产 300mm 硅片市占率有望在 2024年突破全球 1/5。 2021年,全球五大半导体硅片制造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仍然近 90%。 据 ICMtia 数据及测算, 2021年底国内 300mm 半导体硅片供应能力约95万片/月(包含正片+测试片),沪硅产业占比约 32%。 SEMI 预计 2020年至 2024年全球将新增 30余家300mm 芯片制造厂,中国大陆的 300mm 芯片制造产能在全球的占比将从 2015年的 8%提高至 2024年的20%, 产能持续释放及地缘政治影响下,国产大硅片占比有望随国产制造在全球占比提升而持续受益。 3.公司重点推进 200mm 特色硅片及 300mm 硅片扩产项目,同时公司通过与原料提供商签署长单将实现降本增效, 预计未来将实现 100万片月产 12寸产能目标。 公司拟通过子公司上海新昇设立多级控股子公司,在上海临港建设新增 30万片集成电路用 300mm高端硅片扩产项目,项目包括“集成电路制造用 300mm 单晶硅棒晶体生长研发与先进制造项目”拉晶产线建设和“集成电路制造用 300mm 高端硅片研发与先进制造项目”切磨抛产线建设两部分,后者为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募投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新增 30万片/月 300mm 半导体硅片产能,公司集成电路用 300mm 半导体硅片总产能将达到 60万片/月,未来公司规划实现每月 100万片的产能目标。 特色硅片方面, 子公司 Okmetic 在芬兰万塔的硅片制造项目于 23年 1月动工,该项目总投资约 4亿欧元,将建设 200mm 特色硅片工厂, Okmetic 现为世界第七大硅片制造商,专门生产用于制造 MEMS、传感器、 RF 滤波器和功率半导体的特色工艺硅晶圆。 原材料采购方面,公司 22年 11月底公司与鑫华半导体签订总金额为 8.89亿元的电子级多晶硅采购框架长期合同,通过与原料提供商签署长单将实现降本增效。 4. 技术&产品比肩国际先进水准,实现工艺节点+应用领域+主流客户+产品类型 4大全覆盖。 沪硅产业已成为中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硅片企业有望深度受益晶圆厂扩产,其子公司上海新昇 300mm 大硅片实现 14nm 及以上逻辑工艺与 3D 存储工艺的全覆盖和规模化销售、主流硅片产品种类的全覆盖,公司 300mm 半导体硅片部分产品已获得格罗方德、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长江存储、 长鑫存储等多家国内外芯片制造企业的认证通过。 投资建议: 由于半导体硅片行业步入高景气周期,国产替代逻辑下存在长期增长动能,根据公司 2022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测 22/23/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由 2/2.73/3.53亿元上调为3.16/4.30/5.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销售区域集中、劳动力成本上升、疫情加重、研发技术人员流失、业绩预告仅为初步核算,具体信息请以公司正式披露的年报为准
鱼跃医疗 医药生物 2022-12-20 30.92 41.65 4.94% 34.05 10.12%
34.25 10.77%
详细
聚焦呼吸与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道 2021年公司对业务板块进行调整,在血压监测、体温监测、中医设备、手术器械等基石上,重点聚焦呼吸与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道不断拓展,并对急救、眼科、智能康复等高潜力业务积极孵化。 1)呼吸与制氧:国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增加叠加诊疗率提升,业绩预计稳健向好。受疫情类订单拉动,2020和2021年收入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94.2%和16.1%。2022H1该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6.85%,制氧机产品较去年海外疫情类订单影响下的高基数有一定下滑,去除疫情扰动因素,常规业务增长仍较为明显。雾化产品同比增速近50%,呼吸机产品市场依旧保持稳定拓宽。无创呼吸机治疗是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首选和初选治疗手段,家用双水平呼吸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非药物治疗首选治疗方案。根据沙利文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OSA(30-69岁)和COPD患病人数将于2025年达到2.1亿人和1.09亿人,且患者诊疗率有待提升,预计稳健向好。 2)血糖及POCT:快速发展。2021年5月收购凯立特后,布局CGM市场。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诊疗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叠加CGM在糖尿病监测中占比持续提升,推动持续糖尿病监测市场规模增加。 3)消毒感控,具备品牌优势。上海中优研制生产了消毒感控领域400多个产品,拥有“洁芙柔”、“安尔碘”、“点而康”等极具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2022 H1上海中优实现营业收入6.42亿,同比增长43.87%,凭借产品品质、品类覆盖、产能优势与快速响应,院内外销售渠道持续拓宽,伴随大众的消毒观念与对感控安全的需求逐步加深,业绩增长明显。 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共同发力,有望加快成长布局 公司近年接连完成了对上械集团、上海中优、德国曼吉士Metrax、六六视觉的收购,对美诺医疗Amsino Medical的投资,并参股江苏视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拓展感控、眼科等领域,并且于2021年完成对浙江凯立特的收购,完善了公司在糖尿病赛道的业务布局,大幅提升公司在糖尿病领域产品实力。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共同发力,有望加速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70.90/82.13/94.84亿元,同比增长2.8%/15.8%/15.5%,预测归母净利润为14.55/17.01/19.78亿元。参照同类公司2023年PE为25倍,给予公司25倍PE,对应425亿市值,目标价为42.4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格局变化的风险,成本和费用不断上涨对公司管理控制带来压力,并购标的商誉减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好利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29 32.30 -- -- 32.30 0.00%
33.50 3.72%
详细
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T3出行旗下上海嘉行 11月27日公司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上海嘉行 54.4842%股权,并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上海嘉行在全国设有 100 多家分公司,拥有车辆 21,000 余台,业务延展服务覆盖全国,其中网约车业务是上海嘉行重要业务,上海嘉行通过与 T3 出行平台合作,将车辆出租给平台或个人客户,同时为客户提供车辆的运营及租后管理服务。根据公司公告, 2022 -2026 年上海嘉行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5,000 万元、10,000 万元、12,000 万元、15,000 万元和 20,000 万元。 T3出行背靠国资乘势而起,看好合作形成产业链协同 T3出行由一汽、东风、长安等主机厂发起,联合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共同投资打造,成立三年以来加速抢占市场份额,截至2022年7月,T3出行已覆盖南京等91座城市,注册司机数量超80万,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亿,日订单数量超过300万,目前市占率已跻身网约车行业第二。此外,T3出行已正式入驻微信“九宫格”,在腾讯流量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公司目标在未来三年突破30%市占率。T3出行旗下上海嘉行2020-2022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收入1.3、3.5、4.8亿,实现净利润-189、1,130、2,488万元,公司预计2022全年5000万,疫情之下成长性显著,我们认为主要原因系T3出行紧抓网约车行业格局重塑机遇,凭借强大股东背景迅速跻身行业第二,随着疫情边际改善出行需求有望复苏,叠加T3出行获股东腾讯流量加持,上海嘉行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智能驾驶方面,T3出行携手轻舟智航在苏州联合启动RoboTaxi公开运营,是搭载双Orin芯片的L4级乘用车车队在国内的首次落地,目前脱手里程已超过23万公里,日均945公里,体验客户超过6万人。同时,公司以开放的平台积极备战自动驾驶时代,借助车联网技术赋能主机厂。据电动汽车观察家公众号,公司正联合一汽、东风、长安及其他主机厂统一营运车辆的前装标准,可通过车联网技术在车端采集近200种数据,我们认为丰富便捷的数据获取权有望助力其成为智能出行市场核心企业。 从好利科技层面来看,公司此前收购合肥曲速进军ADAS芯片市场,此次投资T3出行控股公司上海嘉行,我们认为有望与T3出行达成深度合作,为曲速ADAS芯片提供海量数据与应用场景,提升其芯片落地可能性,为公司带来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熔断器业务全面驶入快车道,ADAS+出行平台协同发展 公司深耕电路安全保护三十载,熔断器产品线丰富、认证齐全、客户认可度高。下游风光储景气度高企,公司电力熔断器加速放量。目前,已批量进入国内外光伏厂商,并与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科华等储能龙头紧密合作;在风电领域,公司已开始向金风、远景、明阳等多家风电整机厂供货;在EV领域,公司已通过 BSI IATF16949 认证,有望通过此次合作加速导入主机厂。ADAS方面,公司引入何积丰院士团队,并投资上海嘉行布局出行服务,有望为其ADAS芯片研发提供丰富数据与应用场景,落地可期。我们暂不考虑合肥曲速及上海嘉行并表情况,维持公司2022-2024归母净利润预测0.30/0.82/1.44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疫情持续超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对外投资事项的进展及未来收益尚存在不确定性。
沪电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18 12.85 17.12 -- 13.60 5.84%
17.18 33.70%
详细
PCB领军企业聚焦通讯+汽车板,期待原材料压力缓解盈利能力回升 沪电股份成立于1992年,已深耕PCB行业30年。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汽车、工业设备等领域,其中“通讯+汽车”业务占收入比例近90%。 公司持续稳健经营,2021年受5G基站业务影响营收下滑,实现营业收入74.19亿元,同比下滑0.55%,归母净利润受原材料影响,同比下滑20.80%。2022Q1,公司经营情况回暖,实现营业收入19.17亿元,同比增长9.77%;实现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13.04%。公司持续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以提升产品毛利率,同时进行费用管控降低费用率,在下半年原材料价格趋稳下降后,期待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回升。 通讯+汽车板需求端迎发展机遇,供给端原材料呈现下行趋势 PCB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通讯与汽车是最广泛应用的两大场景。 ①通讯PCB板:云厂商资本开支仍稳健增长,全球数据中心及相关设备需求与市场规模持续提升。同时端口速率快速提升,PCI-SIG发布PCIe6.0规范,服务器速率明显提升,将提升PCB功能需求,PCB价值量增长。 ②汽车PCB板:汽车智能化带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发展,自动驾驶不断升级下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需求增长;智能座舱领域呈现多屏化发展趋势提升PCB用量。此外,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域控制器架构发展,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应用将增多。整体看,PCB单车价值量将显著提升。 上游原材料如铜、环氧树脂等目前呈现价格下降趋势,PCB成本端压力有望逐步缓解,厂商盈利能力或将回升。 紧跟行业趋势加码投入,优质客户资源助力快速发展 客户资源优质。公司深耕行业,积累了如华为、中兴、大陆、特斯拉等优质客户资源,领先客户持续稳健发展将助力公司业务快速增长。 加码投入,紧跟产业趋势。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沪电股份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持续领先。在通讯领域,沪电持续打造应用于高速率交换机的PCB产品;在汽车领域,公司紧跟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变化趋势,研发如4D车载雷达、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产品。此外,公司投资胜伟策,继续夯实汽车雷达行业基础。 持续扩张产能,应对未来发展。公司持续扩张产能,目前拥有青淞、沪利微电以及黄石一二厂四处厂房,设计年产能共520万平方米,公司未来将在泰国设立工厂,持续扩张产能应对未来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是PCB行业领军企业,聚焦于通讯+汽车板业务,深耕行业30载积累领先客户资源,加码研发紧跟行业趋势。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发展机遇快速增长,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13.1/17.2/21.1亿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2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7.23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服务器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下降风险、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盈利能力、汽车芯片紧缺导致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消费电子景气度持续低迷导致相应业务收入和毛利不及预期
康冠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11-16 35.78 -- -- 38.15 6.62%
38.48 7.55%
详细
22Q3归母净利 4.57亿同增 39.6%,接近预告上限22Q3公司收入 33.46亿,同减 6.8%; 22Q1-3收入 90.82亿,同增 7.8%,增长主要系主营业务智能交互平板业务量增长、智能电视大尺寸比例提升。 其中 22Q1-3收入及增速分别为 27.29亿(+22.1%)、 30.08亿(+15.5%)、33.46亿(-6.8%)。 22Q3归母净利 4.57亿,接近此前预告上限,同增 39.6%; 22Q1-3归母净利 11.47亿,同增 98.3%, 增长主要系主营收入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毛利率同比提升,汇率变动及政府补助增长等多重积极因素所致。其中Q1-Q3归母净利及增速分别为 2.28亿(+91.6%)、 4.61亿(+250.5%)、 4.57亿(+39.6%)。 受益产品结构优化及成本减少,盈利水平提升明显22Q3公司毛利率 19.3%,同比增长 4.8pct,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成本减少所致; 22Q1-Q3毛利率分别为 18.6%、 20.5%、 19.3%。 22Q3归母净利率13.7%,同比增长 4.5pct; 22Q1-Q3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8.4%、 15.3%、 13.7%。 22Q3公司期间费率 4.0%,同减 1.0pct。其中: 销售费率 2.1%同增 0.9pct,主要系公司业务效益增长带动销售人员薪酬增长; 管理费率 2.1%同增 0.9pct,主要系公司以经营效益考核的管理人员奖金增长; 研发费率 4.1%同增 1.4pct,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竞争力,研发人员薪酬及直接投入增长; 财务费率-4.3%同减 4.3pct,主要系美元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收益及期内利息收入增长所致。 收入结构改善驱动毛利率向上,一体化优势逐步显现公司毛利较高的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占比提升,产品大尺寸化趋势延续;同时电竞、医疗、拼接屏、广告牌等专业类显示产品销量亮眼, 主要创新类显示产品已实现量产,其中运动镜、移动屏销售情况良好;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整体毛利率水平。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系智能显示行业龙头之一,紧抓海外教育信息化发展,差异化市场定位提升份额,同时伴随创新显示产品市场普及,有望打开成长空间。下半年为公司传统旺季,预计出货量将较上半年有所增长,我们预计 2022-24年 EPS 分别为 2.75、 3.44、 4.28元/股, PE 分别为 13.1、 10.5、 8.4X。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疫情反复影响下游需求的风险;行业竞争风险。
立讯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15 31.71 -- -- 34.45 8.64%
34.45 8.64%
详细
事件: 公司于 2022年 11月 13日发布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股票期权总量为17,202.10万份,约占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总额 709,866.63万股的 2.42%。 点评: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助力长期成长。 公司于 2022年 11月 13日发布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股票期权总量为 17,202.10万份,约占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总额 709,866.63万股的 2.42%。 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激励对象共计 3,759人,占公司截至 2021年 12月 31日在册员工总人数 228,152人的1.65%。 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含子公司及参股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股 30.35元。 对应业绩考核目标为 2023/2024/2025/2026/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 2,300/2,600/2,900/3,200/3,500亿元,体现长期成长信心。 此次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期权自授权日起满 12个月后,激励对象应在未来 60个月内按照 20%: 20%: 20%: 20%: 20%的比例分 5期行权。 持续坚定看好公司精密制造+一体化垂直整合优势下长期成长性+竞争优势, 持续看好大客户弹性+MR 卡位优势+汽车业务成长放量: 重点关注大客户弹性: 1)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背景下,大客户手机份额&ASP 持续提升,韧性凸显; 2) iPhone 组装份额提升(郑州富士康疫情,苹果有转单预期,公司或将承接部分产能); 3) Apple watch 业务增长; 4) 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显示结构模组业务高成长; 5)我们认为, 组装作为零部件出海口, 在垂直整合的趋势下, 零部件模组长期有充足的成长空间。 看好 MR 卡位优势: 虚拟现实短期高增长态势放缓, 长期成长趋势不变, 重点关注苹果 MR 产品推出对于虚拟现实及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拉动,看好立讯 MR 卡位优势。 坚定看好苹果在硬件配置+用户交互+内容生态+跨终端联动的行业领先性, 新品发布有望引领虚拟现实体验再上新台阶, 同时拉动消费电子产业创新。 公司现有产品覆盖苹果多终端、多产品线,公司旗下立景创新收购的高伟电子为苹果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有能力导入 MR 摄像头模组封装, 控股子公司立铠为大客户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手机结构件的供应商, 成立子公司聚焦虚拟现实设备发展, 有望加速相关业务布局、 客户导入和成长放量,看好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创新+立讯卡位优势。 关注汽车业务放量, 如严重缺芯等极端意外状况未发生, 公司预期汽车业务未来 5年内保持 50%以上的成长: 1)线束、连接器:线束、连接器产品等将充分受益于智能化、电动化带来的市场扩容,且已导入北美新能源品牌客户、 国内造车新势力等,同时公司积极扩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连接产品。 2)汽车电子电器业务:集团汽车业务深度协同,公司体外收购标的 BCS 拓展汽车电子产品, 延伸布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 旗下公司立景创新具备车载摄像头模组资质;公司布局汽车电动化(PDU、 BDU、逆变器);公司网联化产品(RSU、 TCU、 CGW)受益于电动化、 网联化成长。 3)汽车 Tier1.5业务:汽车软硬件解耦合趋势带动行业供应链格局重塑,汽车 Tier 1.5厂商承担硬件结构性组合及测试功能空间充足,公司消费电子 OEM 经验+优势有望迁移汽车 PCBA 助力相关业务成长。 投资建议: 维持公司 22/23/24年归母净利润为 98.5/149/201亿元的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虚拟现实设备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虚拟现实业务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消费电子产业转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不及预期、汽车业务产品研发、客户认证不及预期、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景气度的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影响激励计划所设定的业绩指标存在无法达成的风险
江波龙 计算机行业 2022-11-11 68.00 131.88 40.27% 82.84 21.82%
82.84 21.82%
详细
江波龙主要从事 Flash 及 DRAM 存储器研发、设计和销售,提供消费级、工规级、车规级存储器及行业存储软硬件应用解决方案。聚焦行业应用与高端消费市场, 2021年 1-9月公司移动存储产品存储卡全球市场份额位列 Top2,2020年嵌入式存储产品 eMMC 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七。 打造产品+品牌双轮驱动战略,奠定国际领先地位。 公司自主培育品牌 FORESEE 面向工业市场 ToB+收购 Lexar 开拓消费类 ToC 存储高端市场,品牌收入结构不断优化。除自有品牌 FORESEE 外,公司 2017年将 Lexar 纳入版图, Lexar聚焦高端消费,是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制程。公司收购 Lexar 是其拓展企业级、工规级高端存储产品线的重要举措,战略效果已得到印证。 四大产品线蓬勃发展,铸就公司核心竞争力+丰富全面产品矩阵。 1)嵌入式存储: 主力产品, 2020年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七名; 2)固态硬盘: 持续发力重要赛道, 2019年 Lexar 品牌 SSD 出货量居于全球第七; 3)内存条: 2020年启动, 2021年实现收入 6.53亿元,同比+166.30%; 4)移动存储: 依托 Lexar 品牌聚焦高端消费类市场, 2021年 1-9月 Lexar 在全球存储卡和 USB 闪存市场份额分别为第二、三名。 国家强调数据安全可控下为存储等相关低国产化产业带来国产替代刚性需求,公司作为中国信创产业独角兽十强企业深度参与信创产业,建立高端产品+多环节研发技术能力助推国产替代。 过去多年国内 IT 底层标准、架构、生态等大多数都由国外 IT 巨头制定,存在诸多涉及国家层面的战略安全风险。核心芯片、基础硬件(涵盖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服务器等领域亟待实现国产替代。 信创信息安全硬件需求中,除每年新增需求外,对目前正在使用存储器总的替换需求超过 900亿元,其中 SSD 占比将达到 40%。 我国存算投资比例明显失衡,存储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短板,国产存储器空间广阔。 我们看好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在国家强调数据安全可控的信创产业的要求下, 以江波龙为代表的龙头国产存储厂商将有望逐步地进入市场,分享到增长红利。 研发方面,公司持续高强度投入。 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占比 53.94%,超过半数,拥有 438项有效专利, 177项发明专利。 具体技术优势包括 1)卓越的 NAND Flash 固件开发能力: 晶圆分析核心团队具有 10年以上专业经验,并拥有国内领先地位的算法团队,固件开发团队 270人已获得 73项发明专利。 2)突出的芯片设计实力: 截止 2022年 7月, 4款存储芯片取得阶段性研发成功, 1Gb SLC NAND 产品已经小批量出货。 3)先进的封测能力: 已围绕存储芯片封测技术取得 27项专利,同时具备创新测试机台、 SiP 封装方案等。 根据 TrendForce 预测, 23H2或为整体存储需求转折契机点,行业困境有望反转。同时, 公司发力布局结构性景气行业工规+车规级存储产品, 已具备先发优势。 存储芯片市场前景可观,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下游市场对存储产品需求持续上升, Yole 预计 2027年 DRAM/NAND 市场分别将达到 1580/960亿美元。其中,自动驾驶产生的海量数据将对存储的带宽和容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预计至 2024年,全球 ADAS 领域的 NAND 存储消费将达到 41.5亿GB, 19-24年 CAGR79.9%。公司与 2019年的下半年开始布局车规级存储,具备先发优势。目前公司的车规级存储产品已经实现了量产出货,并发布中国大陆首款车规级 UFS,同时公司已加入 AECC 车用边缘运算联盟,公司的自研芯片 SLC NAND Flash 也瞄准车规级和工规级市场,其中 512Mbit、 1Gbit 和 2Gbit 均已实现了量产出货, 4G bit的产品正处于最后的验证阶段。预计公司车规板块有望保持稳健和高速的发展。 雷克沙品牌价值不断彰显,推出行业领先的 DDR 5战神系列产品发力电竞市场。 自纳入版图以来, Lexar 销售额已从 2018年的 4.06亿增长到 2021年的 17.08亿人民币,体现出江波龙收购其后的卓越整合能力。 远期来看, 江波龙着眼布局电竞业务作为 Lexar 新增长发力点。 目前 Lexar 的内存已经推出了行业领先的 DDR 5产品战神系列,提供了不同规格的频速进行选择。 伴随近期 Intel、 AMD 宣布其将发布新一代 CPU 支持 DDR5标准, 有望看到 DDR需求向上拐点。 根据 TrendForce,预计到 2023Q4, DDR5在 PC 端渗透率将达 23%。 知名客户认可度极高,与头部优质供应商强强绑定。 公司与三星电子合作超 20年,美光科技、西部数据亦超过10年的合作历史,近年来也与长存、长鑫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全面,下游客户众多增厚公司抗风险能力,经过多年技术积累与品牌沉淀,公司已与闻泰、中诺通讯等行业领先的整机 ODM 厂商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行业类存储器进入中兴、三星、 TCL、奇瑞等行业龙头客户的供应链体系。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2.13/4.03/5.59亿,对应 EPS 0.52/0.98/1.35元/股。 我们选取主营内存接口和内存模组的澜起科技、打印机加密 SoC 芯片设计企业纳思达、办公软件和服务提供商金山办公和 EEPROM 设计企业聚辰股份,是涉及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的信创核心标的。对应2023年度同行业可比公司一致预期 PS 均值为 12.1倍,我们考虑到公司主营业务为存储器终端设备基础硬件,给予低于可比公司均值的 5倍 PS,对应公司 2023年营业收入 108.9亿元, 2023年市值 544.5亿元,目标价格 131.88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波动下行的风险、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且境外采购占比较高的风险、境外经营风险、公司流通市值较小,存在短期内股价大幅波动风险、存储行业复苏不及预期、 品牌价值提升及产品结构优化不及预期
立讯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11 31.50 -- -- 34.45 9.37%
34.45 9.37%
详细
事件: 2022年 11月 1日, 立铠精密科技(昆山) 成立, 主要经营范围涵盖: 虚拟现实设备制造、移动终端设备制造、 移动终端设备销售、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等, 该公司由立讯精密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科技(盐城) 100%控股。 点评: 成立子公司把握行业窗口期加速虚拟现实领域业务布局+成长放量。 2022年 11月 1日, 立铠精密科技(昆山)成立, 主要经营范围涵盖: 虚拟现实设备制造、 移动终端设备制造、 移动终端设备销售、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等, 该公司由立讯精密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科技(盐城) 100%控股。 虚拟现实为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关键创新, 公司为国内消费电子龙头, 长期绑定优质客户持续高速成长, 在客户积累、 精密制造、 核心零组件布局全面、 整机组装等维度, 积累深厚、 优势突出,我们认为,公司在下一代消费电子终端同样具备较强竞争力,成立子公司有望强化布局、 助力相关业务卡位+成长。 虚拟现实短期高增长态势放缓, 长期成长趋势不变, 重点关注苹果 MR 产品推出对于虚拟现实及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拉动,看好立讯 MR 卡位优势。 坚定看好苹果在硬件配置+用户交互+内容生态+跨终端联动的行业领先性,新品发布有望引领虚拟现实体验再上新台阶,同时拉动消费电子产业创新。 公司现有产品覆盖苹果多终端、多产品线, 公司旗下立景创新收购的高伟电子为苹果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有能力导入 MR 摄像头模组封装, 控股子公司立铠为大客户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手机结构件的供应商, 成立子公司聚焦虚拟现实设备发展, 有望加速相关业务布局、 客户导入和成长放量,看好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创新+立讯卡位优势。 持续坚定看好公司精密制造+一体化垂直整合优势下长期成长性+竞争优势, 持续看好大客户弹性+汽车业务成长放量: 重点关注大客户弹性: 1)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背景下,大客户手机份额&ASP 持续提升,韧性凸显; 2) iPhone 组装份额提升(郑州富士康疫情,苹果有转单预期,公司或将承接部分产能); 3) Applewatch 业务增长; 4) 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显示结构模组业务高成长; 5) 我们认为, 组装作为零部件出海口, 在垂直整合的趋势下, 零部件模组长期有充足的成长空间。 关注汽车业务放量, 如严重缺芯等极端意外状况未发生, 公司预期汽车业务未来 5年内保持 50%以上的成长: 1)线束、连接器:线束、连接器产品等将充分受益于智能化、电动化带来的市场扩容,且已导入北美新能源品牌客户、 国内造车新势力等,同时公司积极扩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连接产品。 2) 汽车电子电器业务:集团汽车业务深度协同,公司体外收购标的 BCS 拓展汽车电子产品, 延伸布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 旗下公司立景创新具备车载摄像头模组资质;公司布局汽车电动化(PDU、 BDU、逆变器);公司网联化产品(RSU、 TCU、 CGW)受益于电动化、 网联化成长。 3)汽车 Tier1.5业务:汽车软硬件解耦合趋势带动行业供应链格局重塑,汽车 Tier 1.5厂商承担硬件结构性组合及测试功能空间充足,公司消费电子 OEM 经验+优势有望迁移汽车 PCBA 助力相关业务成长。 投资建议: 维持公司 22/23/24年归母净利润为 98.5/149/201亿元的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虚拟现实设备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虚拟现实业务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消费电子产业转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不及预期、汽车业务产品研发、客户认证不及预期
极米科技 2022-11-10 183.75 -- -- 209.99 14.28%
228.81 24.52%
详细
极米科技发布2022年三季报,公司2022Q3营收8.46亿元,同比减少11.59%。2022Q1-Q3营收28.82亿元,同比增长9.02%。分季度来看,公司2022Q1/Q2/Q3营收10.13亿/10.23亿/8.46亿元,同比变化+24.32%/+17.35%/-11.59%。公司2022Q3毛利3.03亿元,同比减少16.41%,毛利率35.75%,同比降低2.06pcts。2022Q1-Q3毛利10.66亿元,同比增加13.22%,毛利率37.00%,同比降低0.17pcts。其中,2022Q1/Q2/Q3公司毛利3.83亿/3.81亿/3.03亿元,同比变化+33.37%/+14.15%/-16.41%;2022Q1/Q2/Q3毛利率为37.79%/37.25%/35.75%,同比变化+2.57pcts/-1.04pcts/-2.06pcts。剔除会计准则变动影响,22Q3毛利率同比降低0.35pcts。公司2022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03%/4.37%/10.70%/0.74%,同比变化-3.64pcts/+2.11pcts/+4.12pcts/+0.82pcts。2022Q3公司归母净利0.60亿元,同比减少44.01%,主要系收入下滑及持续研发投入导致,归母净利率7.11%,同比降低4.12pcts;扣非归母净利0.43亿元,同比减少49.16%,扣非归母净利率5.08%,同比降低3.75pcts。 2022Q1-Q3公司归母净利3.30亿元,同比增长9.77%,归母净利率11.43%,同比增长0.08pcts。其中,2022Q1/Q2/Q3归母净利分别为1.21亿/1.48亿/0.60亿元,同比变化+35.77%/+43.24%/-44.01%,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1.99%/14.46%/7.11%,同比变化+1.01pcts/+2.61pcts/-4.12pcts。2022Q3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2亿元,去年同期为-0.25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5亿元,去年同期为-0.13亿元。盈利预测与估值:后续来看,跳出短期波动性,我们认为极米科技长期成长逻辑不改,仍然是智能微投龙头品牌。考虑到三季度收入增速相对放缓,将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6.57亿元下调至5.88亿元。综合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5.88亿/8.55亿/11.14亿元,对应22/15/12XPE,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外销增长不及预期、技术研发风险、汇率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宏和科技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11-09 7.01 -- -- 7.71 9.99%
7.71 9.99%
详细
公司公告 22年三季报,22q1-3收入 4.6亿,yoy-24%;归母净利 0.42亿,yoy-59%; 扣非归母净利 0.29亿, yoy-70%。单 21q3收入 1.2亿, yoy-42%, qoq-26%; 归母净利 0.08亿, yoy-75%, qoq -57%;扣非归母净利 0.01亿, yoy-98%, qoq-97%。 22q1-3业绩反映电子布需求景气度阶段较疲弱;公司黄石纱布项目逐步投产,我们继续看好公司竞争力持续强化及成长前景。 下游需求景气度较疲弱,关注恢复节奏, 22q3盈利水平或开始筑底22q3公司电子布销量 2,498万米, yoy-21%/qoq-20%, 环比减少较多,主要反映下游如消费电子等需求偏疲弱。 同期电子布每米销售均价 4.56元,qoq-30%/-0.5元(vs 22q1、 22q2分别为 5.54、 5.07元);测算电子纱每 kg 平均采购价 18.4元, qoq -30%/-5.6元(vs 22q1、 22q2分别为 32.0、 26.2元)。 22q3收入环比较多减少主要源于电子布销量、均价均承压。 22q3公司综合毛利率25.5%, yoy-12.7pct, qoq-7.3pct。 黄石宏和项目继续推进, 推测生产状态继续改善,因下游景气偏疲弱,效益预计仍有一定拖累(22h1黄石宏和净利润-509万元, vs 21h1、 21h2分别为-1,635、 80万元)。 整体看, 22q1-3公司归母净利率 9.1%, yoy-7.6pct; 22q3为 6.5%, yoy-8.7pct, qoq-4.8pct;盈利水平或开始筑底,应持续关注消费电子等下游需求复苏节奏。 22q3末公司资产负债率 40.5%, yoy+2.4pct;带息负债比率 76.9%, yoy+1.7pct,其中短期负债占比 41.8%, yoy +21.1pct;整体负债有一定增加,负债端压力边际有所加大。 22q1-3公司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 133天、 123天, yoy分别+46、 +25天, 显示偏疲弱的下游需求及较低的行业景气度。 持续关注黄石项目进展及增量效益贡献, 或持续提升公司竞争力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高端电子布全套生产工艺的厂商之一,是电子布国产替代先行者及生力军。 黄石纱一期、二期项目先后投产, 关注其电子纱客户认知情况及随着生产效率提升、下游景气回归对公司整体效益的积极贡献。后续随着黄石纱项目运行逐步进入正轨, 电子纱自供率逐步提升或较大幅度优化公司成本,同时提升供应链掌控力, 较好提升公司竞争力。 此外后续黄石拟投产的5G 超薄/极薄电子布项目一方面提供电子布产能增量,突破产能瓶颈,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 下调盈利预测, 高端电子布供应能力全球领先, 维持“买入” 评级考虑到 22q1-3公司盈利水平较多承压,下游需求景气偏弱,我们下调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预测至 0.8/1.2/1.7亿元(前值为 1.4/1.9/2.4亿元), yoy -38%/+60%/+37%, 我们认可黄石项目(纱及布)项目达产及成本管控提升至预期水平后对公司中长期竞争力带来的重要积极变化, 以及公司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子布制造能力持续强化, 现价对应公司 23年 PE 50x 。 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及新项目投产节奏低于预期、供应商及客户集中风险、供给端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三安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09 20.00 -- -- 20.65 3.25%
20.95 4.75%
详细
事件:2022年 10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202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50亿元,同比减少 4.9%, 实现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减少 86.36%, 实现扣非利润-1.07亿元, 同比减少 134.73%。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00.12亿元, 同比增加 5.04%, 实现归母净利润 9.87亿元, 同比减少 23.27%。 点评: 看好公司碳化硅产品的突破性进展, 有望持续提升公司营收; 看好公司 LED 高端领域和特种应用业务。 2022Q3单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32.50亿元,同比减少 4.9%, 环比减少 11.09%, 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减少 86.36%,环比减少 89.08%。我们认为, 主要系疫情影响,传统 LED 领域产品销售较弱;此外, 随着公司整体运营资金需求增加, 借款金额随之增加,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公司部分新建项目尚处于盈利能力提升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净利润减少。公司持续重配研发, 2022前三季度研发费用 3.96亿元,同比增长 18.97%, 主要系公司加大集成电路及 Mini/Micro LED 芯片、红外/紫外 LED 等细分领域的研发投入所致。 公司签署 38亿元 SiC 采购协议,碳化硅业务扬帆起航。 公司 9月 2日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技术创新峰会上发布碳化硅 Mos 1200V 系列新品,分别有 16豪欧、 20豪欧和 80豪欧等1200V 碳化硅 mos 产品,公司系列产品在击穿电压、稳定性等指标均优于竞争对手。 11月6日,公司全资子公司签署了碳化硅芯片的《战略采购意向协议》,预估订单金额为 38亿元。 随着公司相继发布 Mos 产品和采购协议的签署,公司碳化硅业务持续推进,并已取得初步进展。 从整车性能看,搭载碳化硅后,车辆损耗降低 80%,充电速度增加 2倍,功率密度提高,体积减小。从车辆各模块来看, 1)车载充电 OBC/直流快充:碳化硅器件将助力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性能提升; 2)电机驱动/逆变器: SiC 高耐压、宽禁带和高导热率特性使得 SiC 更适合应用在高功率密度和高开关频率的场合; 3) DC-DC: SiC 二极管能较好平衡耐压和效率问题,同时提升集成度。 市场持续看好 LED 领域,公司 LED 有望快速起量。 8月 11日, 京东方发布认购定增股份的公告称,为快速获得 LED 外延/芯片核心技术、形成 MLED 业务独立发展平台, 拟以不超过 21亿元的自筹资金认购华灿光电定增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海信视像持续增资乾照光电,持股比例已达 16.82%。市场对 LED 行业持续看好,我们认为公司在 LED 高端领域亦有望快速起量,以 Mini Led 背光应用的高端业务和以智能化车灯为主的特种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1)公司 LED 高端业务在国际国内均快速发展, Mini LED 应用获得国际龙头客户持续推进, 国内客户在电视、笔记本 Mini LED 背光解决方案也已进入小批量产; 2) 公司 LED 特种应用业务如智能化车灯产品在新一代自动驾驶车中的份额提高,客户向高端车型和新能源汽车渗透,同长安、东风、保时捷、奥迪、江淮、神龙等国内外知名车企开展合作。 投资建议: 看好公司碳化硅业务的发展, MINILED 快速放量,化合物半导体业务产能爬坡快速增长,考虑到今年全年传统 LED 业务景气度不及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 22-24年预计实现净利润由 19.98亿/31.72亿/43.17亿下调为 16.92亿/30.70亿/41.81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供应链不畅引发存货风险, Mini LED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化合物半导体产能爬坡不及预期、碳化硅需求不及预期
景嘉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08 66.01 -- -- 67.10 1.65%
88.53 34.12%
详细
公司公告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7.29亿元,同比减少10.35%;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减少30.60%;扣非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减少44.09%。 点评: 1、Q3业绩承压,信创趋势下具备长期成长性 公司Q3单季营收1.85亿元,同比减少45.21%,公司三季度业绩延续二季度下降趋势,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或是信创采购较少,影响公司芯片业务表现。目前国内党政公文系统信创已覆盖到部委、省级、地市级,下一步有望下沉到区县级,电子政务系统国产化也有望开启,同时以金融、运营商为代表的行业信创加速推进,我们认为2023年信创有望加速落地,公司作为国产GPU龙头,具备长期成长性。 2、加大研发投入,推进GPU产品适配和新产品研发 公司2022前三季度研发费用2.15亿元,同比增长32.72%,研发费用率29.45%,同比提高9.56pct。Q3单季研发费用8027万元, 同比增长51.50%, 研发费用率43.30%。公司研发投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GPU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性能;2)现有产品的适配和应用,实现在政务、电信、电力、能源、轨交等多领域的试点应用,未来将持续在行业应用领域开展应用和推广工作。 3、美国加大对中国GPU芯片出口限制,重视GPU国产化机遇 2022年下半年美国加大对中国GPU芯片出口限制:1)8月31日,NVIDIA公告收到美国政府通知,部分高性能产品对中国出口实施新许可限制;2)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于中国出口管制新规声明,应用于HPC领域高算力芯片列入管制范围,同时对已被列入实体名单的28家中国实体进一步加强出口管制,包括多家中国CPU、GPU芯片设计公司及AI算法公司。目前美国对中国GPU限制主要集中于用于AI训练的高性能GPU产品。我们认为,除计算GPU外,我国个人电脑等设备中用于图像显示GPU也存在断供风险,GPU国产化重要性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三季报调整盈利预测,将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由 3.17/4.85/6.82亿元调整为2.76/4.04/5.86亿元,对应当前公司市值PE为 108.45/74.13/51.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图型/雷达等军用领域产品收入增速不及预期;信创推进速度不及预期;GPU 芯片民用拓展速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5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