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程龙戈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10003,曾就职于中泰证...>>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8.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志特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1-11-16 67.88 -- -- 67.67 -0.31%
67.67 -0.31%
详细
铝模系统领军者,展现优异成长性。公司主营为铝模板的生产、销售、租赁一体化服务,在产品精度、服务效率上具备显著优势,业内具备较强品牌影响力。受益于建筑模板行业“以铝代木”趋势,公司营收业绩快速增长,近五年营收/业绩复合增速分别达63%/79%,同时盈利能力显著优于同业,费用率管控能力突出,现金流持续好转,盈利质量不断改善,展现了优异的成长能力。 “以铝代木”趋势明确,头部优质企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此前我国建筑模板主要采取木模板形式,2000年后随着技术升级,具备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等优势的铝模系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渗透率由2016年的5%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20%,“以铝代木”趋势明确。从行业成长性看,从行业成长性看,当前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持续深化,铝模行业有望延续较好景气度,我们预计2025年铝模板市场规模有望达625亿元,五年CAGR达11.4%。从竞争格局看,从竞争格局看,当前铝模板市场竞争趋于激烈,行业集中度偏低,考虑到铝模板购置成本高、非标需求多、服务流程长,在当前地产调控趋严、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大背景下,头部优质企业有望凭借规模成本、精益化管理优势,不断整合市场份额。 规模、渠道优势突出,信息化管控持续赋能。产能方面,公司四大生产基地辐射全国,总产能已达220万平米,并呈快速扩张态势,产能持续释放有望促公司采购成本下降、接单能力提升,夯实公司规模成本优势。渠道方面,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基础上,积极推动海外扩张,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境内外销售网络,同时优质客户资源丰富、对大客户粘性强。信息化管控方面,公司于2016年自建信息化研发团队,针对租赁管理链条长且复杂的特征,开发了行业领先的信息化管控系统,以打通售前、售中、售后业务全链条,在快速跟进客户需求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物资安全性与周转效率,保障公司较高盈利能力。 。产能、渠道有望持续扩张,品类多元化发展可期。未来公司成长动力充足:1)产能建设:公司通过“自建+加盟”双轮扩产,目前共有五个在建产能基地,投产后公司总产能有望大幅提升,打开长期成长空间。2)渠道开拓:公司强化境内外销售网络的同时,有望充分挖掘存量客户增值服务,与优质开发商、建筑总包方签订战略集采协议,持续提升市场份额。3)品类多元化:此前公司开拓了与铝模系统配套使用的爬架产品,提升了单项目附加值,基于该思路,公司计划试点装配式PC构件、PPVC等协同产品,同时延伸应用领域,推进如地铁、桥梁、油罐、大坝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公建产品,打造多个盈利增长点。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7/2.8/3.6亿元,同比增长2%/63%/29%,EPS分别为1.47/2.39/3.09元(2020-2023年CAGR为2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7/29/22倍,在建筑模板“以铝代木”浪潮下公司作为铝模板租赁成长龙头有望核心受益,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下降或扩容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1-11-01 3.30 -- -- 3.40 3.03%
3.86 16.97%
详细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金融投资收益增厚业绩。公司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85.59亿元,同比增长26.08%;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31.95%,扣非业绩21.36亿元,同比增长3.87%。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33.44亿元,同比增长19.7%;归母净利润15.86亿元,同比增长58.59%;扣非业绩7.67亿元,同比增长4.54%。公司三季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因持有的东方证券等股票资产在三季度价格上涨产生较多投资收益。分业务看,前三季度公司建筑施工/建材工业/房产开发/设计咨询/城市建设投资分别实现收入1800/118/45/26/8亿元,YoY+27%/+20%/+36%/+6%/-1%,建筑施工与建材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地产开发收入扭转上半年下滑局面,修复明显。前三季度新签订单309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上海地区占比60%。 毛利率有所下滑,费用率控制较好,三季度现金流边际改善明显。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8.22%,YoY-0.61个pct,主要是因房地产/建筑施工业务毛利率分别下滑17.8/0.21个pct。期间费用率6.53%,YoY-0.21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YoY+0.02/-0.12/-0.25/+0.15个pct,费用率整体控制良好。资产减值(含信用减值)2.26亿元,同比增加0.7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1亿元,主要因持有的东方证券等股票资产三季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归母净利率1.42%,YoY+0.06个pct。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18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64亿元,本期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105%/110%,YoY+6/+4个pct。单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83亿元,边际改善明显。 新业务加快推进,积极参与清洁能源项目。前三季度公司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生态环境/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等六大新兴业务分别新签合同 165/89/41/227/24/13亿元,实现产值271/90/38/180/NA/12亿元。公司还积极参与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根据公告,公司整合多年绿建设计、电站建造和光伏产品渠道经验,扩展光伏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从屋顶光伏的施工承包向投资运营全产业链拓展,报告期内上海成加西郊农产品交易中心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二期项目于报告期并网发电,运营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8.81MW;此外在核能方面,公司设立核能工程建设指挥部,整合内部设计、建筑、安装、研发力量,积极配合业主方推进钍基熔盐实验堆及配套项目建设,并协同业主开展实验堆相关安装技术联合研发,助力钍基熔盐堆商业化。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2/46亿元,同比增长13%/12%/9%,EPS分别为0.43/0.48/0.52元,当期股价对应PE分别为7.7/6.9/6.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地产政策风险,资产减值风险,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
中国铁建 建筑和工程 2021-11-01 7.38 -- -- 7.50 1.63%
8.60 16.53%
详细
营收业绩稳健增长,两年复合增速10%符合预期。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5亿元,同比增长17.9%(较19年复合增速14.5%);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20.1%(较19年复合增速10.3%),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19.4%(较19年复合增速10.0%)。分季度看,Q1/Q2/Q3分别实现营收2340/2546/2470亿元,同比变动+61.2%/+12.8%/-2.5%(较19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2.0%/14.0%/8.9%),三季度营收增速下滑主要系1)去年Q3为疫后业务赶工放量期,同期基数较高。2)受到部分地区疫情及洪涝灾害影响;单季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0/73/56亿元,同比+68.5%/+15.1%/持平(较19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3.5%/16.3%/1.5%)。 毛利率略降,费用率控制良好,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边际改善。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8.56%,较上年同期下降0.22个pct,预计主要因地产、物流等业务板块毛利率下滑较多。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4.78%,较上年同期下降0.12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01/-0.07/-0.04/+0个pct。资产(含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11.8亿元。净利率上升0.05个pct至2.43%。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482亿元,较去年同期流出扩大约170亿元,我们分析主要因:1)部分工程项目受业主资金支付滞后影响,回款较慢;2)为保障上游供应稳定性,公司对部分材料进行提前储备,造成采购支出前臵。3)会计准则变化,部分PPP项目支出从投资类性现金流重分类至经营性现金流。单看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79.6亿元,已边际改善。前三季度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457亿元,同比多流出198亿元。前三季度平均ROE为6.93%,YoY+0.05个pct,拆分看净利率提升0.05个pct,总资产周转率提高0.01次,权益乘数则下降0.21。 市政类订单增长显著提速,在手订单储备充裕。公司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新签合同总额15663亿元,同比增长12.6%,整体订单增速维持稳健。具体细分来看,新签工程承包合同12910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铁路/公路/城轨/房建/市政分别新签2022/1606/980/5014/2660亿元,YoY+15.0%/+1.4%/-14.5%/+2.0%/+40.1%,市政类订单贡献核心增长动力,新签增速较21H1环比提升28个pct,预计主要受益于核心城市群建设的快速推进。新签勘察设计合同20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他非工程承包类订单中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物资物流分别新签182/900/1301亿元,YoY-1.5%/+50.2%/+77.4%,地产业务延续高增态势主要受到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截止至前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45010亿元,同比增长23%,为2020年收入的4.9倍,充足订单有望保障公司后续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1-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286/311亿元,分别增长14%/12%/9%,EPS分别为1.88/2.1/2.2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3.5/3.2倍,目前PB(lf)为0.5倍,估值位于历史最低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产减值风险,地产业务毛利率下降,项目执行进度不达预期。
中国能建 建筑和工程 2021-11-01 2.40 -- -- 2.40 0.00%
3.04 26.67%
详细
收入稳健增长,业绩修复至19年同期水平,符合预期。公司公告21Q1-3实现营业收入2095.87亿元,同比增长21.75%(较19年同期增长32%);实现归母净利润33.61亿元,同比增长69.05%(较19年同期增长5%)。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因去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当前已经修复至19年同期利润水平,整体符合预期。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680.4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归母净利润10.07亿元,同比下滑8.65%,Q3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因去年同期赶工造成基数较高。由于公司吸收合并葛洲坝交易在9月完成,本期报表尚未包括葛洲坝原换股股东1-9月应享有的利润。如果不考虑少数股东损益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4.78亿元,同比增长42%,与19年同期持平。 毛利率基本平稳,费用率控制良好。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2.46%,YoY+0.03个pct,保持平稳。期间费用率8.19%,YoY-0.16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YoY持平/-0.18/+0.02/-0.01个pct,费用率整体控制较好。资产减值损失减少3.25亿元。少数股东收益占比下降8.4个pct,主要因去年同期部分子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大。归母净利率为1.6%,同比提升0.45个pct。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87亿元,同比少流出3亿元。 电力与非电业务齐发力,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高增长。公司公告21Q1-3新签合同5924亿元,完成年度新签合同额计划的91.6%,同比增长44.6%。分行业看,电力工程新签合同3114亿元,约占新签合同总额的52.6%,同比增长36.8%,主要受益于国内风光新能源投资加速,公司凭借电力全产业链服务的强大实力,获取多个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项目。非电力工程新签合同2810亿元,约占新签合同总额的47.4%,同比大幅增长54.3%,预计主要因公司解决内部同业竞争关系,整合资源,加大开拓力度,大型项目加速落地。分地域看,前三季度新签国内合同42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9%,是驱动订单高增的主要因素;国际新签合同1670亿元,同比增长17.6%,海外疫情背景下订单仍保持稳健增长,显示较强经营韧性。 “双碳”政策持续深化,公司在风光大基地、储能、新能源运营等领域全方位受益。近期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电力综合服务龙头,将受益“双碳”政策的深化推进:1)参与我国能源整体战略规划,在电力系统综合设计领域优势明显,在综合性风光储能源大基地项目方面优势突出。2)储能领域技术领先,根据官方公众号披露公司“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储冷储热等领域均有落地实施项目,参与各类型储能项目100余项,创造了多项第一,具有较大的行业影响力”,有望深度受益电化学储能与抽水蓄能等储能工程的快速发展。3)根据公司官方公布战略,规划2025年在手电力装机不低于20GW,是20年底7倍,布局新能源运营潜力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1-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备考)分别为84.5/95.8/107.4亿元(21年为假设年初即完成吸收合并葛洲坝后的备考利润),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13%/12%,对应EPS分别为0.20/0.23/0.2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11/9.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建设不达预期、基建投资增长不达预期、新业务进展不达预期。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1-10-29 43.60 -- -- 50.90 16.74%
59.60 36.70%
详细
前三季度营收实现稳健增长,业绩贴近预告上限符合预期。公司2021Q1-3实现营收133.8亿元,同增41%(较19年同期复合增速32%);实现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较19年同期复合增速56%),业绩增速接近前期预告上限,符合预期;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较19年同期复合增速49%)。分季度看,Q1-3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9/48.8/52.1亿元,同增139%/34%/16%;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8/3.2/3.2亿元,同增339%/116%/3%。考虑到去年Q3非经常性损益1.05亿元,同时有约0.2-0.3亿工程净利润,今年Q3非经常性损益1.09亿元,无工程净利润,可测算公司今年Q3单季钢结构制造加工业务净利润稳健增长约10%-15%。在今年钢价明显上涨、行业需求有所下降背景下,公司钢结构制造加工业务订单、产量、收入、利润均实现明显增长,彰显龙头经营韧性,后续随着行业产能出清、钢价趋稳、公司产能持续建设与释放,公司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持续稳健增长。 毛利率下降、净利率提升,核心盈利能力提升。公司2021Q1-3毛利率为12.6%,同比下降0.73个pct,毛利率下降预计主要系:1)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钢价上涨而吨加工费基本稳定,致吨毛利率下降;2)今年新准则下运输装卸费在“主营业务成本”核算和列报,去年同期则计入销售费用;3)高毛利工程业务占比下降。Q1-3期间费用率5.69%,较上年同期提升0.49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50/-0.13/+0.94/+0.18个pct,销售费用率下降主要系新准则下运输装卸费移出销售费用核算和列报;研发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本期加大智能制造技术、信息化管控系统研发投入;财务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可转债利息计提所致。资产减值损失(含信用减值)冲回约300万元,去年同期为计提1.7亿元,主要系公司逐步聚焦钢结构制造加工业务,较长期限的工程类应收款减少。净利率提升0.88个pct至6.16%。吨净利润方面,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以扣非吨净利衡量公司钢构加工业务盈利能力较为合理,Q1-3公司扣非后的吨净利约252元,相比去年同期的扣非后吨净利216元明显提升,核心盈利能力提升。 现金流环比明显改善,ROE显著提升。2021Q1-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流出4.3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2.6亿,主要因今年公司在钢价阶段性平稳期加大钢材采购所致(存货较年初增加11.2亿元、预付款较年初增加7.1亿元)。其中Q3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流入1.7亿元,较Q1、Q2已明显改善,主要系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增加所致(Q3末应付票据较Q2末增加15.5亿元)。收付现比分别为100%/101%,YoY -7/-1个pct。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9/12.7次,YoY+0.2/+2.3次。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均有所提升,ROE上升3.0个pct至12.8%。 钢结构契合双碳发展目标,钢构制造龙头中长期成长动力充足。今年以来国内3060双碳目标推进政策密集出台,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从顶层规划角度推动建筑业低碳化发展,提出要“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同时近期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也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钢结构契合我国双碳发展目标,行业中长期成长动力充足,公司作为钢结构制造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14.7/18.5亿元,同增42%/29%/26%(2020-2023年CAGR为32%),EPS分别为2.17/2.80/3.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0/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及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风险,钢材价格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等。
苏文电能 综合类 2021-10-29 64.00 -- -- 88.00 37.50%
88.00 37.50%
详细
Q3营收、扣非业绩加速增长,持续受益配售电市场化改革。公司2021Q1-3实现营收11.9亿元,同增32%;实现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增37%,伴随公司市外及省外业务快速拓展、运维业务放量,今年以来公司营收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增46%,扣非业绩增长快于归母业绩主要系去年同期确认政府补助(约2000万)较多所致。分季度看,Q1-3分别实现营收3.3/3.9/4.7亿元,同增86%/14%/22%;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900/6800/7600万元,同增130%/27%/10%;分别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5800/5600/7500万元,同增152%/8%/46%,Q3单季收入、扣非业绩环比均显著加速。当前我国配售电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公司作为民营配网EPCO龙头持续受益,后续增长动力有望不断强化。 利润率连续四季度同比提升,规模扩张阶段现金流流出增多。公司2021Q1-3毛利率28.9%,较上年同期提升1.4个pct,已连续4个季度同比提升,规模效益不断显现,后续随着公司设备业务发力,产业链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毛利率有望继续提升。期间费用率9.49%,较上年同期提升0.46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05/+0.19/+0.39/-0.07个pct,管理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员工福利费、培训费及差旅费有所增加;研发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持续重视研发,相关投入提升所致。资产减值(含信用减值)损失约16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400万元,主要系坏账准备计提有所增加。净利率提升0.68个pct至17.08%。2021Q1-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1.7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约4600万元,主要系公司业务处快速扩张期,为增加在手项目信息储备,投标保证金支出增多,同时今年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公司为锁定较低成本的设备等原材料,向供应商支付力度加大所致。收付现比分别为82%/106%,同比持平/+19个pct。 配网EPCO龙头有望重点受益于双碳目标加速推进。近期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在电网体制改革方面,要求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分布式新能源发展促进配电系统将由原来单一电能分配角色转变为集电能收集、储存、传输和分配于一体的新型电能交换系统,带来配电网功能与投资升级,有望带动公司需求增长、订单规模提升。在节能管理方面,《通知》提出要推行用能预算管理,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叠加当前电价上涨预期下,工商业配网节能降耗、智能用电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公司智能运维业务具备成熟解决方案、技术优势明显、客户资源丰富,未来有望持续放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2/5.7亿元,同比增长31%/36%/35%,EPS分别为2.21/3.00/4.06元,2020-2023年CAGR为34%,当前股价对应PE为29/22/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电力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核心人才流失风险等。
四川路桥 建筑和工程 2021-10-22 9.28 -- -- 12.33 32.87%
13.42 44.61%
详细
拟定增引入重磅战投,锂电板块有望迎加速成长期。公司公告拟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蜀道集团旗下交建股份、高路建筑及高路绿化股权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方案中,引入四川能投集团与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向其分别定增7278/2911万股,占定增前总股本1.5%/0.6%,定增价6.87元/股,再加上公司拟向交投产融定增2.6亿股(占定增前总股本5.5%),本次合计拟募资25亿元。能投集团为四川国资旗下能源基建重要主体,同时控股川能动力(旗下李家沟锂辉石矿105万吨/年采选项目处建设中),有望与公司在能源基建、锂盐供应及交通+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比亚迪为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制造商,同时涉足手机部件、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等领域,有望与公司在能源板块的锂电材料产业链、工程施工车辆的“电动化”、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储能设备研发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通过引入以上战投,公司锂电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生产业务有望绑定上游锂矿供应商(能投集团)、下游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强化产业链联动能力,有望迎加速成长期。 拟参与磷化工企业破产重组,完善矿产品类布局。公司公告拟投入约1亿元参与会东金川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重整投资人公开招募(此前公司公告已托管会东国资公司持有的金川公司5%股权)。金川公司享有大黑山磷矿山、大山梁子磷矿山、大桥磷矿区大水沟磷矿山采矿权(有效期均已届满,部分矿存延续审批可能),并拥有黄磷产能6万吨/年,以黄磷3.7万元/吨市价测算,满产情况下年产值可超20亿元。若后续成功确定公司为重整投资人,则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矿产品类布局,促矿产业务加速扩张。 股权激励划定增长预期,有望激发核心骨干动力,彰显未来发展信心。公司公告拟向不超过350名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授予不超过4375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当前公司股本总数的0.92%。其中首次授予不超过3500万股,占授予总量的80%,预留部分占比20%,授予价格为4.24元,有效期不超过6年,限售期为授予日起24个月。分三期解锁,解锁比例分别为40%/30%/30%。解锁条件为22-24年:1)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70/80/90亿元,且较2020年增长率不低于同业平均。2)收入分别不低于1000/1100/1200亿元,且较2020年增长率不低于同业平均。3)应收账款周转率不低于5.7。本次激励方案划定了2022-2024年增长目标,同时有望进一步理顺激励机制,激发核心骨干工作动力,也彰显了未来发展信心。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速,公司有望重点受益。国务院印发未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纲领性文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在公路建设领域提出要要完善双城经济圈公路体系,畅通对外高速公路通道、强化主要城市间快速联通、加快推进省际待贯通路段建设。根据四川省交通规划,“十四五”期间全省综合交通投资总额预计达1.7万亿,较“十三五”期间增加约40%;全省公路水路投资额不低于8000亿元、力争1万亿元。推动实现成渝城市群交通一体化,交通基建投资面临重大机遇,公司作为省内交通基建龙头有望重点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71/86亿元,同比增长59%/47%/22%,EPS分别为1.01/1.48/1.8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4/5.7/4.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定增进展不达预期、参与磷化工企业破产重整不达预期、新业务布局不达预期、省内基建投资不达预期等。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1-10-14 48.86 -- -- 47.96 -1.84%
59.60 21.98%
详细
Q3,钢构订单增速大幅反弹,产量维持较快增长。销售方面,公司2021Q1-3新签销售合同173.1亿元(均为材料订单),同增38%,增速与Q1-2基本持平,同口径下两年Q1-3复合增速28%。其中Q3单季新签材料销售合同67.8亿元,同增40%,较Q2增速提升31个pct,明显反弹,显示在Q3钢价趋稳背景下行业需求快速恢复。产量方面,Q1-3钢结构产量242.5万吨,同增46%,增速较Q1-2下降17个pct。其中Q3单季钢结构产量87.7万吨,同增23%,维持较快增长,环比Q2微增。Q3产量环比未显著放量主要系公司本期集中执行若干大型机场焊接订单,该类订单钢结构焊接量较大、产出偏慢所致,但此类项目加工费较高(我们预计吨加工费较常规项目高约30%)、盈利能力较强,因此我们预计公司Q3盈利仍有望持续较快增长。后续随着公司产能进一步释放,Q4钢结构产量有望延续增势,我们维持公司全年实现钢结构产量330-340万吨(同增32%-36%)预测。 规模效益持续呈现,签单、成本转嫁能力突出。产能建设与释放持续夯实公司规模优势,提升公司大规模签单及成本转嫁能力:签单能力方面,2019-2021年Q3同期公司承接万吨以上材料合同分别为3/9/14个,大单数量快速提升,彰显大客户对公司认可度持续提升;成本转嫁能力方面,剔除来料加工业务后,2021Q3公司万吨以上材料合同单价处6914-8571元/吨区间(均价7595元/吨),较上年同期5276-6453元/吨(均价5865元/吨)明显提升(均价提升29%至1730元/吨),在钢材价格上涨背景下(同期螺纹钢均价提升约1650-1700元/吨),公司销售合同单吨价格明显提升显示公司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公司近期公告到2022年底建成500万吨产能后,将根据达产情况进一步规划和扩张,中长期规模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强化。 预计当前能耗双控趋严对公司生产直接影响较小。公司生产基地主要位于安徽、湖北及重庆三省市,根据国家发改委所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来看,上半年上述三省市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相对较好,下半年控能耗压力相对较小。其次,在近期全国电力紧缺背景下,多地发改委启动有序用电方案,要求以保民生、保重点为底线,优先安排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避峰让电。公司为当地重点生产企业,并非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钢结构生产成本中电力占比仅约1%),即使部分工厂存在限电问题也可通过灵活生产管控机制进行抵御,因此我们预计公司在当前国内能耗双控趋严环境中钢结构生产能力未受到明显影响。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14.7/18.5亿元,同增42%/29%/26%(2020-2023年CAGR为32%),EPS分别为2.17/2.80/3.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及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风险,钢材价格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等。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10-14 20.86 -- -- 21.95 5.23%
22.84 9.49%
详细
国内轨交减振行业领军者,多元业务创造新增长曲线。 公司主要提供隔离式橡胶减振垫、橡胶套靴等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下游应用覆盖城市轨交、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等轨道交通领域。公司掌握有轨道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的多项核心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城际铁路及城市轨交项目,合作城市达 40座。立足轨交减振主业,公司积极布局建筑减隔震、轨交装备制造等协同领域,并通过跨界收购昌吉利切入锂化物市场,业务版图持续开拓。 2018-2020年,公司营收/业绩复合增速分别达 59%/59%,且毛利率及 ROE水平均高于同行,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盈利质量较高。 轨交领域减振应用渗透率持续提升,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容在即。 1)轨交减振: 城轨为减振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近年来随轨道减振降噪政策趋严,城市新建线路中减振降噪区段的覆盖率逐步提升。同时城际铁路建设、铁路客运高速化及货运重载化的趋势有望带动铁路领域减振产品的应用。 2)建筑减隔震: 2021年 5月,《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获国常会审议通过,该《条例》为首个国家层面的强制性建筑减隔震应用政策,短期内行业需求预计将迎来快速增长期。我们测算到 2025年由立法带来的新建建筑减隔震市场规模约 126亿元,另有存量改造市场规模约 1357亿元。 研发力量强大构筑核心技术壁垒,大客户粘性强。 公司持续重视研发投入,设立了国家级 CNAS 认证实验中心及仿真轨交实验平台,并与高校科研院展开重点技术攻关合作项目,研发体系扎实。公司掌握了多项轨交减振核心技术,生产工艺及产品配方业内领先。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及领先的技术水平,公司不断创新迭代产品体系,已逐步由单一的轨交减振产品供应商转变为具备完整产品体系的轨交减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经多年行业深耕,公司积累了多个大型项目应用案例,品牌优势突出,与下游大客户建立了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中铁及铁建长期为公司前两大客户,营收占比超 50%, 高客户粘性为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主业规模持续扩张,新业务成长动力充足。 公司未来成长动力较为充足: 1)轨交主业: 当前公司部分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已达饱和,产能上限大幅掣肘了主业规模扩张。 2020-2021年公司已投资及计划投资合计五个扩产项目,将于 2022-2024年陆续投产,有望大幅提升公司的业务承接能力,扩大主业规模。 2)建筑减隔震: 技术成果转化顺利,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期,待产能释放后有望直接受益于市场空间的快速扩容。 3)锂化物: 子公司昌吉利经营的锂化物业务下游为锂电池原料,行业景气度较高。 2021年 7月,公司公告拟投资 10亿元建设年产 5万吨锂盐、 3800吨烷基锂的产线项目,项目达产后年均产值可达 50亿元,有望为公司打造新盈利增长点。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5.0/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0%/49%/42%, EPS 分别为 0.58/0.86/1.21元,2020-2023年 CAGR 为 53%。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6/24/17倍。 考虑到公司竞争优势突出、成长性优异,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募投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下降或扩容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等。
中国能建 2021-09-30 2.84 -- -- 3.33 17.25%
3.33 17.25%
详细
全球能源电力综合服务龙头,合并葛洲坝理顺机制加快发展。公司成立于2011年,由原葛洲坝、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和国网、南网所属部分电力勘测设计、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企业组建而成,2015年在港股上市。公司是一家可为全球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全产业链服务的综合特大型集团,在电力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火电、电网、核电常规岛等领域设计施工市占率位居第一,水电市占率30%,风电、光伏、储能等技术领先。本次公司吸收合并葛洲坝,实现A+H 两地上市,可以消除同业竞争,理顺管理机制,“十四五”有望加速发展。2021H1,公司实现营收1415亿元,同增34%(两年复合增速为14%);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增166%(两年复合增速7%),基本走出疫情影响,经营趋势向好。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经济稳健发展驱动我国电力行业投资长期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9943亿元,同比增长11.5%,近10年复合增速为3%。电力行业是碳排放主体行业之一,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于实现“双碳”极为重要。具体看,电源侧:新能源未来将成为主体电源,2020年新增装机中风电占比37%,太阳能为25%,合计约62%。电网端:“大电网”与“分布式”系统相互兼容互补,特高压与配网建设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此外抽水蓄能、化学储能等储能系统不断完善,未来电力系统将呈现源网荷储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公司主要竞争优势:1)电力系统综合设计规划龙头。公司旗下电规总院作为“能源智囊、国家智库”,是“国家电力规划中心”的依托单位,深度参与我国能源整体战略规划,在电力系统综合设计领域优势明显。2)电网、火电、核电常规岛领域设计施工市占率第一,新能源领域参与设计累计装机超过1.7亿千瓦,执行施工任务累计装机超过1.1亿千瓦(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约5.3亿千瓦),在风光储一体化等综合性清洁能源项目上能力突出。 3)全产业链布局综合服务能力强。业务覆盖电力设计、投资、施工、制造、运维全产业链,可提供系统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未来成长驱动因素:1)依托公司整体优势加大新能源电力工程承接力度,特别是大型综合性能源项目。2)特高压与配网不断完善,公司在电网端优势明显,有望显著受益。3)切入新能源运营潜力大。公司2020年在手电力装机2.9GW,规划2025年在手电力装机不低于20GW,是20年7倍,年复合增速达到47%。4)新型储能、抽水蓄能、氢能等关键领域加快布局。 公司公告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协议在储能领域合作;水电施工能力突出,抽水蓄能项目经验丰富,受益抽水蓄能未来快速增长;拟成立专业氢能子公司开拓氢能业务。4)非电力领域业务提供进一步成长动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在完成对葛洲坝的吸收合并后,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备考)分别为84.5/95.8/107.4亿元,同比增长81%/13%/12%(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13%/12%),对应增发后最新股本摊薄EPS 分别为0.20/0.23/0.26元。公司港股对应21-23年PE 分别为5.3/4.7/4.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A 股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合理价格区间为2.4-2.8元(对应21PE12-14X)。 风险提示:新能源建设不达预期、基建投资增长不达预期、新业务进展不达预期。
亚厦股份 建筑和工程 2021-09-30 7.38 -- -- 8.08 9.49%
8.55 15.85%
详细
拟推第四期员工持股,划定三年扣非业绩62%复合增长目标。公司发布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拟对8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13名核心员工,合计授予股票1692万股(来源于2019年初公司二级市场回购股票),占公司总股本1.26%,持股计划购买回购股票价格为3.63元/股,总筹集资金约6142万元。本次员工持股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为2021-2023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剔除本员工持股计划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分别达5.20/7.28/10.20亿元,分别同增116%/40%/40%,3年复合增速达62%,预计公司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传统公装主业稳健增长、工业化内装加速放量。公司前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股份占比分别为0.28%/0.62%/0.40%,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规模明显更大,并设臵了较高盈利增长目标,有望充分调动公司骨干积极性、提升稳定性,促公司加速成长。 工业化内装持续开拓,有望成为未来成长重要引擎。公司为国内最早开拓工业化内装企业之一,目前产品已更迭至第七代,累计在全国重点城市提供超500万平米工业化内装产品,涵盖住宅、酒店、医养、办公等多领域,先发优势突出、技术积淀深厚。基于前期技术积累,公司目前已打造出两条工业化内装产线,并积极推动BIM信息化升级,实现一体化管控方案设计与深化、智能生产、施工安装等流程。依托技术、产能、信息化等优势,公司持续大力开拓工业化内装业务,我们预计年初以来公司已签及中标工业化内装订单17-18亿元,持续放量。预计随着装配式装修行业快速发展,公司产能产能加速释放、不断开拓市场,工业化内装有望成为公司成长重要引擎。 碳中和、“竞品质”为工业化内装推广再添动力。今年以来国内碳中和促进政策密集出台,具备节能减排的工业化内装是实现建筑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后续有望持续受益双碳目标推进。此外,今年已有多个城市在集中供地过程中陆续推出“竞品质”规则,后续“竞品质”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土拍规则重要调整方向,开启我国高品质住宅建设新篇章。以北京的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来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宜居技术、新管理模式等方向有望成为未来房企“竞品质”的核心导向,其中工业化内装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宜居技术、新管理模式等领域大有可为,后续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业绩增长目标,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5.5/7.5/10.3亿元,同增73%/37%/36%,2020-2023年CAGR为80%,EPS分别为0.41/0.56/0.7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13/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工业化内装业务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产生坏账风险,地产调控趋严风险,财务内控监管处罚风险等。
苏文电能 综合类 2021-08-02 65.00 -- -- 82.47 26.88%
82.47 26.88%
详细
政策引导拉大峰谷电价差,加快用户侧储能市场发展,公司有望显著受益。 近期发改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主要内容有: 1)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上年或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 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 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 3:1。 2)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20%。 3)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有明显季节性差异的地方,分季节划分峰谷时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比重大的地方,进一步建立健全丰枯电价机制。目前全国多数省份峰谷电价差较小,此次文件的出台, 有望在全国更广范围内显著拉大峰谷电价差,提升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工商业用户使用储能系统调节峰谷用电负荷来降低综合用电成本的意愿有望进一步增强,从而加快全国用户侧储能市场的发展步伐。公司作为配网 EPCO 龙头,已积累较强的用户侧储能建设及运营技术实力,能源互联网平台富兰克林云应用场景中已涵盖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储能等业务,依靠丰富的工商客户资源,可在前期设计与方案沟通环节推荐客户安装储能系统,逐步开展储能业务,未来将显著受益户储市场的快速发展。 此外,峰谷价差变化条件增多,用电规划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提升,用户对智能用电服务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公司在智能用电运维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可协助客户合理安排峰谷生产,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未来智能运维业务也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用户侧储能加速推进打开配网建设与运营新空间,公司系统集成落地与渠道价值凸显。 近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GW以上;到 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其中《意见》还明确提出要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鼓励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多种商业模式,后续用户侧储能需求有望持续快速释放。 2020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 3.3GW,据 2025年 30GW 装机目标有接近 10倍成长空间,年复合增速达 56%。我们测算 2020年用户侧储能投资规模约 58亿元, 2025年有望达 303亿元(5年复合增速达 39%),约占我国每年配电网建设规模的 10%,进一步打开我国配电网络建设与运营空间。 用户侧储能快速发展,需要与配网有机结合,并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做个性化建设和服务,因此公司配网建设运营的经验以及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在户储发展中将发挥核心作用,未来公司在“光伏+储能”领域集成落地能力与渠道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公司核心优势突出,未来有望持续高质量快速成长。 公司为配网 EPCO 龙头,近年来受益配网建设民营化改革红利,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当前我国配网年投资额达 3000亿,公司全国市占率不到 1%、省内市占率不到 5%,未来成长潜力巨大。公司相较多数国有同业而言可更加高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相较中小民营配网服务企业更具完善的集成落地能力优势。同时公司依托丰富大客户资源、强客户粘性的能源互联网平台,持续受益于碳减排政策推动。未来公司有望通过异地扩张、运维放量、智能用电平台推广、开展分布式光伏业务,持续高质量快速成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4.8/6.7亿元,同比增长 42%/41%/40%, EPS 分别为 2.41/3.40/4.76元, 2020-2023年 CAGR 为 41%,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6/19/13倍,考虑到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在智能运维、用户侧储能、分布式光伏等市场均有较大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户储推动不及预期风险,电力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核心人才流失风险,新区域及新业务开拓风险等。
华铁应急 建筑和工程 2021-08-02 12.52 -- -- 13.54 8.15%
13.54 8.15%
详细
Q2营收业绩维持高增态势, 高空作业平台持续放量。 公司 2021H1实现营收 10.6亿元,同增 76%;实现归母净利润 1.9亿元,同比大增 136%;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8亿元,同增 148%,略超预期。其中 Q2单季实现营收 6.5亿元,同增 64%;实现归母净利润 1.2亿元,同比大增 14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亿元,同比大增 150%。分板块看, 2021H1高空作业平台/地下维修维护工程/建筑支护设备分别实现营收 3.8/1.0/5.8亿元,同增 106%/27%/73%,高空作业平台营收增长亮眼,截至 6月末公司已拥有高空作业平台 3万台,较去年底增加约 1万台,同时出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驱动公司整体设备租赁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毛利率保持稳定,费用率下降,净利率明显提升。2021H1公司毛利率 51.1%,YoY-4.9个 pct, 毛利率下降主要系新会计准则下, 运输、装卸及吊装费从销售费用计入营业成本,假设今年上半年该项费用等于去年数额*(1+H1营收增速),则还原后毛利率为 55.4%,同比基本持平;其中高空作业平台/地下维修维护工程/建筑支护设备毛利率分别为 49.3%/51.0%/52.6%,YoY+0.9/+9.2/-10.6个 pct,新会计准则下公司前两项业务毛利率仍在提升,因此预计实际毛利率提升幅度可能更高,而建筑支护设备业务毛利率下降预计一方面受新会计准则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因低毛利工程服务项目占比有所提升所致。期间费用率 24.1%, YoY-11.3个 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4.7/-1.7/-0.6/-4.3个 pct(估算剔除新会计准则影响后,销售费用率同比变动幅度约-0.4个 pct),当前公司规模效益持续呈现、数字化建设为管理持续赋能,公司各项费用率均有明显下降。净利率大幅提升 4.6个 pct 至 18.3%。 除高空作业平台外,公司多个业务均展现出明显亮点: 1)民用钢支撑方面,2021H1公司开展项目 17个,累计签订合同近 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合同金额; 2)铝合金模板方面, 业务被公司统一整合放入浙江恒铝,整合后浙江恒铝拥有铝合金模板超 70万方,规模效益持续增强,并通过引入战投充实资本实力,助力浙江恒铝加速发展; 3)轻资产运营方面, 与热联集团轻资产合作的子公司热联华铁已正式运营,累计采购盘扣式脚手架 2.9万吨,签订合同对应设备需求超 10万吨、金额近 7000万元,超额完成经营目标。 同时公司还扩展了“转租”轻资产模式, 该模式下转租设备价值已超 6亿元,累计贡献营收超 5000万元。目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已达 65亿元,其中 8亿元来自轻资产合作,占比 12.3%,后续有望持续提升。 ROA 与 ROE 稳步提升, 财务状况整体稳健。 2021H1公司 ROA 为 3.02%,YoY+1.16个 pct; ROE 为 5.81%, YoY+1.33个 pct, ROA 与 ROE 提升均主要由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提升驱动,分别 YoY+4.6个 pct 和+0.02次,权益乘数 2.36, YoY-0.61,主要系公司资产负债率下行, 2021H1末公司资产负债率 55.9%, YoY-5.3个 pct。 2021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4.9亿元, YoY+2.6亿元,现金流大幅净流入, 主要系公司规模快速扩张,同时加强业务回款。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6/6.5/9.1亿元,同增 42%/41%/40%, EPS 分别为 0.51/0.72/1.00元, 2020-2023年 CAGR为 41%,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5/17/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主要设备租金下降超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深圳瑞捷 综合类 2021-07-27 77.01 -- -- 86.41 12.21%
86.41 12.21%
详细
发布上市后首次股权激励计划,绑定骨干利益助力快速成长。公司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骨干人员125人268.8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4%,股票来源于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股票。其中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占比2%,在首次授予上市日起满12个月后分三期分别解禁30%/40%/30%;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占比2%,在首次授予日起满12个月后分三期分别归属30%/40%/30%。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为31.52元/股,采用自主定价方式确定。各期限制性股票解禁/归属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2021-2023年收入增速分别不低于35%/35%/35%;2)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30%/30%。本次激励计划划定业绩增长目标较高,同时通过设定一、二类限制性股票在赋予激励对象股东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拥有更大资金灵活性,充分调动公司骨干积极性,助力公司快速成长。 第三方工程评估市场方兴未艾,公司作为行业开拓者成长性优异。随着国内工程建设规模加大、在建项目增多,工程监理制度逐渐难以满足房企和公众对于工程品质及施工安全的要求。龙头房企与建设主管部门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监管效率、弥补自身检测人员和技术的不足,开始加大采购第三方工程评估服务,住宅第三方工程评估市场竞争较少,行业蓝海亟待挖掘。公司是国内第三方工程评估的开拓企业,近年来表现出优异成长性,2017-2020年营收/业绩复合增速分别为49%/34%,且毛利率、归母净利率、ROE均显著高于同行,负债率明显低于同行,现金流表现优异,盈利质量较高。近期公司预告2021H1归母净利润4295-5183万元,同增45%-75%,对应Q2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4536-5424万元,同增16%-38%,在当前国内第三方工程评估需求增加、疫情逐步控制及政策持续引导发展背景下,后续公司有望继续展现优异成长性。 品牌、客户、信息化优势突出,长期扩张动力充足。公司已建立严谨的评估体系、廉洁风控制度以保障客观公正,积累了优良的市场口碑,在前10/100强房企中公司合作客户9/73家,并服务80多家公共建筑领域单位客户,优质客户丰富。同时公司依托丰富经验开发出“瑞捷建筑工程评估APP”和“瑞捷数据库”,不仅可以通过系统模块化操作提升人效、简化管理,加快扩张,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分析挖掘价值、提供深度咨询,满足业主高阶需求。未来公司成长动力充足:1)全国扩张,通过与龙头房企合作,未来有望将业务进一步延伸至经济重省;2)平台建设,公司正持续建设包括瑞捷知识库、智慧线上评估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为公司成长赋能;3)品类开拓,公司有望将品牌效应辐射至基建、制造业等评估业务领域,实现多元评估业务布局。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3/3.2亿元,同比增长40%/38%/36%,EPS分别为2.51/3.47/4.73元,2020-2023年CAGR为38%,当前股价对应PE为28/2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股票激励计划推进不及预期风险,第三方工程评估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中材国际 建筑和工程 2021-07-20 10.44 -- -- 11.92 14.18%
14.58 39.66%
详细
Q2订单强劲反弹,境外经营加快恢复。 公司公告今年 1-6月新签合同额182.6亿元,同比增长 55%(较 19年两年复合增速 9.5%),其中 Q2单季新签合同 114.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14%,实现强劲反弹。分产品看, 1-6月 工 程 建 设 / 装 备 制 造 / 环 保 / 生 产 运 营 / 其 他 分 别 新 签 订 单143.5/23.2/5.6/6.2/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7%/11%/-61%/NA(去年同期为 0)/124%。分地域看, 1-6月境内/外分别新签合同 81.4/101.2亿元,同比增长 21%/99%; Q2单季境内/外分别增长 74%/154%。境内外业务均实现较好增长,境外增速更高,主要因去年同期海外疫情造成基数较低,目前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海外经营也在加快修复。 1-6月,公司新签多元化工程合同 38.52亿元,同比增长 327.66%,多元化及属地化经营开拓成效显著。 截止至 6月末,公司在手未完成合同 459.5亿元,同比增长 11.6%,是 2020年收入的 2倍,订单储备较为充裕。 新建与技改齐发力,水泥产线绿色化、智能化业务扎实推进。 公司公告 1-6月新签境内外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合同 128.17亿元,同比增长 38.07%。 其中新建生产线合同 109.52亿元,老线技改合同 18.65亿元,新建及技改项目均为符合绿色化、智能化方向的生产线。公司持续扎实推进水泥产线绿色智能化升级业务,已经形成了全链条的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储备。截至 2020年全国共有 1685条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很多运营了十余年,其中中国建材集团拥有的水泥产线 379条,产能居全球第一,通过置换新建或老线改造等方式,可实现绿色智能化升级的潜在资源丰富。公司在国内近几年升级改造项目中市占率达 70%,凭借先进技术与丰富客户资源,未来将深度受益水泥行业提质增效改造、绿色升级业务的增加。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预计水泥行业后续将纳入,有望带来绿色智能改造需求快速提升。 7月 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发电行业成为首个被纳入的行业。生态环境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企业,水泥、化工、钢铁等行业预计将有序纳入。若后续水泥行业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行业碳排放将被纳入管理和限制、碳排放将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碳减排改造的经济性进一步突显,水泥企业推进技改置换的动力将显著增强,短期内产线绿色智能改造需求有望迎来快速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19.2/21.2亿元(暂不考虑资产注入影响),同比增长 54%/10%/10%, EPS 分别为 1.0/1.1/1.2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0.3/9.4/8.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水泥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进度不达预期、碳中和相关政策变化风险、绿色智能改造不达预期、海外疫情反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