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6/109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捷顺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11-25 8.79 -- -- 9.36 6.48%
10.50 19.45%
详细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19亿元,同比下降5.16%,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降81.51%,实现扣非净利润-0.14亿元。2022年Q3单季度实现营收3.69亿元,同比增长17.58%,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增长106.40%,实现扣非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19.62%。三季度业绩回暖,Q3单季度弥补上半年亏损3867万元的缺口,净利润扭亏为盈。前三季度共发生销售费用2亿元(+7.13%),发生管理费用0.92亿元(+7.06%),发生研发费用0.78亿元(+5.95%)。 传统业务企稳,新业务高速增长。传统业务逐步企稳,上半年受地产新建项目需求减少以及公司主动收缩风险客户订单等因素影响,传统智能硬件业务订单下滑较为明显。公司针对性地进行了市场销售策略调整,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聚焦,加大存量市场的拓展,同时,积极持续推进新业务规模化发展,并通过新模式、新业务的赋能,促进和拉动存量市场进一步发展。Q3传统智能硬件业务逐步恢复,云托管、智慧停车运营、停车时长及停车收费在内的新业务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新业务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72%,新业务占公司收入比的进一步提升至24.93%,2021年度新业务占比是18%左右,预计今年全年新业务占比有望提升至30%左右,展现高成长性。 云托管业务重点发展,捷停车平台化顺利放量中。公司停车场云托管业务为SaaS模式,通过互联网集中管理车场岗亭的云服务系统,采用公司自主的“硬件+平台+服务”一站式服务以打造无人值守智慧车场,按月收取托管服务费,一般托管合同服务期限为3年-5年,公司目前在托管车道数超8000条、覆盖车场数2000多个。公司的智慧停车运营业务以控股子公司顺易通为主体,以“捷停车”为品牌,围绕线下B端停车场景建设和线上C端用户拓展,截止9月30日,捷停车已在全国369个城市实现场景覆盖,智慧联网车场超2.8万个,车位约1500万个,累计用户数近8800万,线上月日均交易订单超240万笔。公司新业务囊括智能物联、云托管、云停车、通道服务等多种创新业务形态,新业务有更高的毛利率水平,更长的服务周期,可获得持续的运营收入,有望优化公司的毛利和现金流水平。 【投资建议】 公司是智慧停车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智能硬件、软件及云服务、智慧停车运营和停车时长及停车收费业务四大业务,实现了对智慧停车领域的全覆盖。预计随着未来新业务放量,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将得到显著改善。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8.26/23.41/28.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2.84/3.53亿元,EPS分别为0.22/0.44/0.54元/股,对应当前PE分别为42/21/17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疫情影响人们出行频率风险
汇创达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11-25 38.00 -- -- 36.04 -5.16%
39.00 2.63%
详细
【事项】 公司近日披露关于使用超募资金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用CCS及FPC模组建设项目的公告。为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与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助力公司从消费电子领域向新能源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系统用CCS与FPC模组领域拓展,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公司拟投资总金额5.65亿元,其中拟使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中的超募资金1.67亿元(包含理财收益)。本项目建设周期预计36个月,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年产CCS模组1200万套以及FPC模组3900万件的产能。 【评论】 CCS与FPC方案成为新能源汽车主流解决方案。FPC(柔性电路板)是用柔性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在电子产品中起到导通和传输的作用,具备配线组装密度高、弯折性好、轻量化等性能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电池系统中,替代传统线束的进程明显提速。CCS(集成母排)由FPC、铜排等组成,作为电池系统核心部分,在安全性能上起着关键作用。 市场需求旺盛,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领域,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09%,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58%。下游需求的旺盛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的高速增长,全球主流动力电池企业扩产意愿明确,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在2025年规划产能合计超过3TWh。储能领域,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保守预测,2021-20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7.4%。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的旺盛需求将为CCS与FPC模组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围绕主业核心技术,紧抓全新发展机遇。公司始终坚持围绕核心技术优势拓展产业链应用。2018年子公司东莞聚明投产并大幅提升FPC材料的配套供给能力,为公司背光模组业务的放量奠定基础的同时,实现了对外部客户的供应。随着公司在FPC与SMT能力上的不断积累,目前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已经完成CCS模组的设计技术和生产技术验证,现阶段正在进行生产方案优化,下一阶段将进行小批量生产。 产业布局清晰,整合优势明显。公司拟通过并购信为兴切入连接器领域,产品结构上,信为兴在新能源领域的高压连接器可应用于电池包、配电盒、电机控制器等,助力公司有效拓展业务覆盖面。此外,连接器也是CCS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产连接器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已布局开发MiniLED背光产品、轻触开关产品等,与连接器、CCS、FPC模组等在横向产品布局上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方案,可拓展性极强。纵向业务整合方面,公司将同时具有FPC、连接器等零件研发制造与背光模组、CCS模组等模组类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垂直整合优势明显,清晰的产业布局,为公司未来发展贡献全新增长动能。 【投资建议】 公司多年深耕导光结构件及模组、精密按键开关领域,已成为消费电子细分行业领导者,并持续拓展车载MiniLED等新领域应用。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广泛布局,拟通过并购信为兴快速切入连接器领域,计划投资扩产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CCS与FPC模组业务,奠定全新增长极。公司基于自身产品、技术优势,积极把握下游市场发展机遇,我们上调公司2023-2024年营收预期,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9.40、16.27、26.42亿元,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2.89、4.1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6、1.91、2.72元/股,对应当前PE分别为33、18、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大幅低于预期 新项目推广进度不及预期
天宜上佳 2022-11-24 21.96 -- -- 23.53 7.15%
25.15 14.53%
详细
【事项】11月7日公司发布《关于收购晶熠阳股权暨开展新业务的公告》,公司拟以2.7亿元收购江苏晶熠阳90%股权,并开展光伏石英坩埚制品制造业务。 【评论】拟收购晶熠阳横向拓展石英坩埚业务,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晶熠阳主营业务为石英坩埚生产销售,主要包括32英寸、33英寸和36英寸石英坩埚,2022年1-7月实现营收0.59亿元,净利润0.15亿元,具有较强盈利能力。截至2022年7月,晶熠阳目前现有产线月度设计产能为3,600个,年化设计产能为43,200个,主要客户包括弘元新材料、晶澳科技、四川永祥等。根据公司公告,在现有产能下,预计晶熠阳2022年8-12月、2023年和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77亿元、3.63亿元和3.79亿元,考虑到公司收购晶熠阳后快速扩产叠加高纯石英砂进一步提价,未来公司石英坩埚业务有望量利双升。 公司多业务协同并举,碳基材料业务值得期待。目前,公司已形成粉末冶金制动闸片、碳基复合材料制品、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四大业务板块,其中碳基复合材料为今年主要利润增长点,闸片业务有望在下半年及明年逐步改善。 1)碳基复合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航天及汽车制动等行业,公司积极响应光伏企业大尺寸、高纯度的技术需求,启动对2000吨级碳碳材料制品产线自动化及装备升级,产品纯度等各项指标满足客户要求,同时大幅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及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今年9月,公司碳陶制动盘产品获某车企定点,碳基材料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 2)粉末冶金制动闸片产品主要应用于高速列车、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今年受国内疫情反复影响,短期需求疲软,长期看,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5万公里,未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市场仍然广阔,随着国内疫情形势进一步好转,国内铁路旅客运输量有望回暖,公司相关业务也将得到改善。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收购晶熠阳切入石英坩埚赛道,与原有光伏碳碳热场业务形成协同,有望充分受益于光伏行业高景气,为公司2023年业绩提供边际增量。同时,公司碳陶制动盘产品通过下游车企验证,获得定点,相关业务业绩也将逐步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47/22.91/38.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4.56/7.23亿元,EPS分别为0.38元/股、0.81元/股和1.29元/股,对应PE为60.65倍、28.44倍和17.94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商誉减值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原材料供应不足及价格波动风险。
佳禾智能 计算机行业 2022-11-22 16.85 -- -- 19.05 13.06%
19.05 13.06%
详细
【投资要点】 2022前三季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根据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91亿元,同比下降14.61%,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91.01%,实现扣非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208.69%。对应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00亿元,同比下降14.84%,环比增长9.71%,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088万元,同比增长85.41%,环比增长48.40%,实现单季度扣非净利润8285万元,同比增长116.06%,环比增长57.78%。公司主营智能电声产品和智能穿戴产品等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全球顶尖的品牌商保持紧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智能制造优势显现,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毛利率15.86%,同比提升5.75pct,实现净利率8.65%,同比提升4.79pct。三季度单季度公司毛利率16.35%,同比提升4.41pct,实现净利率11.55%,同比提升6.25pct。目前公司已形成有管理科学、技术先进、较大规模、可柔性运作的生产体系,已打造“东莞-越南-江西”三位一体的基地布局,并充分利用三地综合成本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可以更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智能制造方面,公司已引入ERP、MES、WMS、PLM 等信息化系统并在报告期内不断改良升级,显著提升了柔性智能生产制造能力,制造优势凸显。 深耕智能电声领域,积极拓宽产品矩阵。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声产品制造商,与Harman、Skullcandy等全球头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ODM、OEM等多样化产品解决方案。在现有产品之外,公司紧抓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机遇,新增骨传导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新产品,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随着5G、物联网技术的持续推进,智能穿戴设备有望持续普及,根据Gartner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3.32%达到267.45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358.14亿美元,CAGR达到33.91%。根据FortuneBusinessInsights数据,2019年智能眼镜市场空间已达46.51亿美元,2027年市场空间可达157.88亿美元,CAGR达到17.2%。骨传导耳机对比入耳式耳机,能够有效解决佩戴耳朵胀痛,耳机漏音等问题,是智能耳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随着骨传导技术的成熟,预计骨传导耳机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QYresearch预计,2022-2028年全球骨传导耳机将保持23.5%的增速,至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亿美元。 深入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整合优势,促进业务长期发展。在骨传导耳机领域,公司对外投资了其核心器件振子马达等方案研发商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眼镜方面,公司投资瑞欧威尔(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其合作开发AR设备等产品,拟应用于Honeywell、西门子、宝钢股份等工业级客户,未来有望逐步延伸消费领域。此外,公司或全资子公司还投资参股了中创广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物奇微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入布局,进一步拓展了公司发展相关的产业资源,充分发挥上下游各方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公司多元化产品业务的长远发展。 募投扩产把握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机遇。根据公司披露,公司拟通过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10.04亿元,用于年产500万台骨传导耳机项目、年产900万台智能手表项目、年产450万台智能眼镜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骨传导耳机项目,公司预计建设期2年,第2年开始投产,达产期5年,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75亿元。智能手表项目,公司预计项目建设期2年,达产年为第5年,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9.63亿元。智能眼镜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2.76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50亿元,预计建设期2年,达产年为第5年,预计完全达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7.43亿元。 【投资建议】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电声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已于全球顶尖品牌建立并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持续提升电声产品研发及制造优势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宽产品矩阵,发展骨传导耳机、智能手表、VR/AR智能眼镜等新产品,并已通过深入布局上下游快速打造战略资源整合优势。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2.80/32.40/42.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2.93/3.62/亿元,EPS分别为0.49/0.86/1.07/元/股,对应当前PE分别为34/19/16/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低于预期 新产品推广进度不及预期 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汇率的剧烈波动
振华新材 2022-11-21 49.60 -- -- 54.03 8.93%
54.03 8.93%
详细
【投资要点】 单晶三元正极材料领军人,上下游一体化深度绑定,产能加速扩张。公司于2009年完成大单晶正极材料的研发及生产,进度快于同行业企业,独家采用三次烧结工艺,在成本与二次烧结无异的情况下提升产品性能。根据鑫椤资讯,2021年1-11月,公司大单晶正极材料市占率26%,2022年上半年,公司市占率19.19%。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对宁德时代销售占比常年在65%以上,业绩确定性强,上游参股红星电子布局前驱体回收,降低原材料成本。前次IPO募投产能逐步释放,此外定增募资60亿元用于新建10万吨正极材料产能,预计未来几年产能逐步投放。 公司前瞻性布局钠电正极材料,有望率先享受钠电产业化红利。公司前瞻布局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产品具备高压实密度、高容量、低PH值和低游离钠的特点,目前已经实现吨级销售,随着钠电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投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4.50/181.82/235.68亿元,2022-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3.08/16.31/19.19亿元,EPS分别为2.95/3.68/4.33元,对应PE分别为17/13/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钠电进展不及预期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1-21 29.56 -- -- 32.60 10.28%
35.97 21.68%
详细
【事项】 公司发布10月产销快报:公司10月产销辆为10.47万台和10.02万台,同比-5.99%和-10.58%,本年累计产销92.58万台和90.25万台,同比-5.32%和-9.4%。 公司发布三季报:Q1-Q3实现营业收入994.8亿元,同比+9.56%;归母净利润81.6亿元,同比+65.0%,扣非归母净利润43.4亿元,同比+18.8%。其中,Q3实现营业收入373.5亿元,同比+29.36%;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80.74%;扣非净利润22.8亿元,同比+181.32%。 【评论】 业绩超出预期,盈利能力提升显著。2022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3.5亿元,同比增长29.36%;实现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74%,经营业绩增长显著;实现扣非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1.32%。主要原因是Q3公司汇兑收益增加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实现2.8亿元,环比下降超过90%。 单车售价提升,高价值量车型驱动品牌向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量新车80.2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销售9.69万辆,同比增长14.31%。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平均单车售价达到12.40万元,同比增长20.72%,品牌价值稳步提升,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达14.56%,驱动品牌向上以及盈利能力提升。 加快向新能源转型,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链。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车销售9.69万辆同比增长14.31%。公司签约江苏省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钙钛矿产业基地与第三代半导体模组封测制造基地,进一步强化新能源产业链的生态竞争力;公司与德龙集团、立本能源签署氢能生态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协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生态,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新能源车型加快出海。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销售11.17万辆,同比增长14.09%,海外销量累计突破1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出海步伐加快。2022年10月巴黎车展,公司携魏牌摩卡PHEV(Coffee 01)、拿铁PHEV(Coffee 02),欧拉好猫、好猫GT、闪电猫等新能源产品亮相。魏牌摩卡PHEV(Coffee 01)和欧拉好猫正式在欧洲上市。10月哈弗第三代H6DHT-PHEV也在泰国正式上市,首次登陆海外市场。 智能化产品升级迭代,加速智能化转型。搭载毫末HPilot的魏牌摩卡PHEV和欧拉好猫,获得欧盟E-NCAP“五星安全”评级;数据智能体系MANA在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等方面实现里程碑式升级,为城市NOH保驾护航;诺博汽车常熟智能座舱项目集研发、生产和品牌运营为一体,深钻音响系统、雷达、HUD等产品,助推智能化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 公司稳步向新能源转型,同时加速智能化转型和全球化布局,高价值量车型不断驱动公司盈利能力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1839.29/2400.59/2939.1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4.84%/30.52%/22.44%;归母净利润90.85/122.79/153.9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5.08%/35.15%/25.41%;EPS分别为0.99/1.33/1.67元,对应PE为36/26/2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车销量不及预期 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 上游芯片供应短缺
税友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2-11-18 36.12 -- -- 38.80 7.42%
43.55 20.57%
详细
【投资要点】 2022Q3营业收入恢复增长,迎来业绩拐点。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业绩。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9亿元,同比增长5.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92亿元,同比下降22.94%;实现扣非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61亿元,同比下降21.08%;毛利率62.19%,同比提升1.54pcts。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14.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13亿元,同比下降48.10%;实现扣非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07亿元,同比下降24.93%。主要是公司G端业务收入确认大部分在三、四季度以及B端业务增长韧性较强。随着各行业数字化的推进以及在政策的支持下,财税SaaS产品满足了国内中小企业需求,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G端:金税工程四期中标,数字化政务产品领先地位稳固。公司为金税三期核心供应商,承接了国家个税税制改革服务项目、全国领先智慧电子税务局项目。8月,公司连续中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二期)、国家税务总局应用支撑平台等两项金税工程四期战略性项目,有助于提升公司在税务信息化行业的领先地位,收入确认后业绩释放可期。 B端:政策支持+数字化助力,积极开拓创新SaaS业务。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中小微企业财税数字化需求巨大,财税SaaS将极大地降低财税数字化门槛。截至2022年6月末:平台活跃用户超过600万,平台付费用户超过400万,平台代账机构近3万,凭借B端成熟的SaaS化运营模式,行业先发优势明显。且公司积极创新SaaS产品持续推进。公司积极开拓创新SaaS业务,共包括PTS(薪酬个税社保)、GTS(集团税务)和ETS(灵活用工税务平台)。 技术研发+业务研究,支撑政府税费治理系统+财税SaaS全面发展。技术研发方面,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自研大数据工作平台Datark支持PB级的数据容量和千亿级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存储计算和统一治理;自研机器学习平台训练部署30多算法模型支撑业务的智能化升级。业务研究方面,G端行业积累,拥有300余名兼具税务与IT综合能力的专家团队,赋能B端全国性税务业务部署。 【投资建议】 公司为财税数字化龙头,行业领先稳固,G端税务数字政务产品开发服务优势显著,B端和C端客户SaaS化订阅产品和个人职业成长服务用户积累深厚,逐渐崭露头角,将贡献新的增长点。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18.26、23.74、32.0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90、3.86、5.27亿元,EPS为0.72、0.95、1.30元,对应PE为50.86、38.21、28.03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及预期; 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金博股份 2022-11-17 250.26 -- -- 275.66 10.15%
275.66 10.15%
详细
公司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1.47亿元,同比增长 29.13%;实现归母净利润 4.97亿元,同比增长 48.5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81亿元,同比下降 8.80%。其中 2022Q3实现营业收入 3.00亿元,同环比分别下降 20.15%和 24.25%;实现归母净利润 1.29亿元,同环比分别下降 1.27%和 22.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同环比分别下降 53.72%和 38.22%。 Q3短期业绩承压, 不减净利率水平。 公司 Q3季度营收端和利润端同环比均有所调整,我们推测主要由于公司光伏热场产品主动降价,使得光伏热场单吨售价有所下滑,从而影响营收和利润端情况,此举将有利于行业出清,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 2022年 Q3毛利率为43.68%,同环比分别减少 11.40pct 和 7.59pct;净利率为 42.90%,同环比分别增加 8.20pct 和 1.18pct,公司净利率相比毛利率同环比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其他收益增加所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12%、 4.79%、 11.67%、 0.99%,同比分别变化-1.72%、 -0.20%、 +6.46%、 +0.01%,环比分别变化-1.32%、-1.43%、 +2.24%、 +0.24%。 光伏热场龙头,多极增长初现。 公司凭借在碳基复合材料上的丰富积累,首先在光伏热场领域取得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于荣获 2021年度碳基复合材料热场单项冠军。除此之外,各项碳基材料应用领域开始逐步放量。公司于 2022年 6、 7月分别取得广汽埃安、比亚迪定点,为两家车企开发和供应碳陶制动盘, 9月公司再次收到比亚迪开发定点通知书,进一步加深合作。公司于 2022年 10月发布追加投资建设“锂电池负极材料碳粉项目”的公告,拟在现有年产 1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一体化示范线项目基础上,追加投资不超过 23亿元,建设年产 9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项目。并且在碳陶刹车盘和锂电负极业务外,公司产品在半导体和氢能领域也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碳基复合材料龙头企业,主要聚焦碳基复合材料和碳碳热场产品,当前拓展碳陶刹车盘、锂电池负极材料等新业务,未来营收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 15.23/26.22/46.55亿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6.88/9.75/15.04亿 元 , 对 应 EPS 分 别 为7.32/10.36/15.98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33.08/23.35/15.14倍,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2-11-16 5.74 -- -- 6.02 4.88%
7.00 21.95%
详细
Q3营收承压,工程机械行业或迎边际改善。前三季度公司营收306.49亿元,同比-43.69%。归母净利润21.69亿元,同比-62.29;扣非归母净利润15.63亿元,同比-70.51%。Q3单季度实现营收93.49亿元,同比-21.94%,环比-17.17%,降幅环比收窄。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H1受基建开工下行影响,挖掘机等工程机械需求短期承压。进入Q3以后,迎来边际改善,10月份销售各类挖掘机同比+8.1%。挖掘机指数显示,Q3工程机械单月平均开工率为,高于Q1单月平均开工率的53.98%。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回暖,公司核心产品起重机和混凝土机的销售有望迎来增长。毛利率保持稳定,钢材价格回落有望修复盈利。Q3单季度毛利率,同比/环比-0.64pct/-0.00pct,保持稳定。2022H1钢材价格整体呈现“冲高回落”的态势,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毛利率有望得到进一步修复。Q3单季度净利率,同比/环比-2.58pct/-2.40pct,持续下滑。从费用端看,Q3单季度费用率,同比/环比-1.31pct+2.29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环比+1.95pct+0.95pct/-1.06pct/-1.67pct。新兴板块业务和国际化战略,有助于平滑周期波动。公司大力发展潜在业务,主要包括挖掘机械、高空作业机械、农业机械等。2022H1国内大挖销量提升至行业第五位,6月当月销量攀升至行业第三位。高空作业机械是国内型号最全的高空设备厂商,2022H1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至行业第一,海外销售加速全球布局,产品已覆盖71个国家和地区。农业机械中小麦机、烘干机、旋耕机、抛秧机国内市场份额保持行业前列。2022H1土方机械、农业机械、其他机械和产品占营收比重合计30.7%,相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出口收入同比+40.45%。印尼、阿联酋、沙特、越南等重点国家本地化发展战略成效显著,销售业绩同比+100%。预计未来新兴板块和出口收入将继续扩大,平滑由于地产周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彰显公司发展信心。2022年7月20日公司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A股股份的方案》,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A股股份237,903,08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4%。此次股份回购彰显了公司对股价的信心,并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携手助力公司业务更好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下游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对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已经充分体现,随着房地产纾困政策逐步落地,需求景气度有望见底。 短期:随着国家稳增长投资项目加速,公司工程机械业务有望稳中有升。中长期:在产品层面,公司有望在农业机械、高空作业机械、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助力公司成为一家平台型工程装备公司。在市场层面,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有望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6.4/491.1/574.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2/41.0/52.3元,EPS为0.38/0.47/0.60元,对应PE为15/12/9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新兴业务及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帝奥微 2022-11-15 41.23 55.21 272.29% 49.35 19.69%
50.43 22.31%
详细
【投资要点】 全产品线布局, 产品性能领先, 国产替代空间大。 公司产品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领域,多款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国内短期无可替代产品。公司的接口产品市占率为亚洲第一,全球前十。 我国模拟芯片自给率较低, 2022年仅为 14%,国产替代将进一步提速。在国产化趋势下,公司有望凭借高性能产品提升市占率,实现盈利增长。 瞄准汽车电子高景气赛道,市场空间广阔。 汽车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带动汽车电子市场迅速扩张,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在 2026年将达到 1486亿美元。公司通过马达驱动、 LED照明驱动、高精度运放等产品拓展汽车电子市场, 已与比亚迪建立了合作关系。 随着公司汽车电子产品的不断推出,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客户份额。汽车电子产品毛利率普遍高于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推出高毛利率的汽车电子产品有望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消费电子有望复苏, 成功拓展三星等海外知名大客户。 VR 领域快速成长以及折叠屏手机等新产品的推出有望推动消费电子领域复苏。智能手机方面,公司与 OPPO、小米等知名客户有深度合作,高性能运放产品已进入三星的高端机型中; VR 方面,公司的模拟开关产品已进入PICO4和 PICO4Pro 设计,预计都将进一步放量,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 考虑消费电子和智能 LED 照明传统领域有望回暖, 公司强势进军汽车电子领域,持续突破新产品,并成功拓展国际知名客户,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53/8.83/12.0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92/3.22/3.91亿元, EPS 分别为 0.76/1.28/1.55元,对应 PE 分别为 52/31/26倍。 基于 2023年给予 44倍 PE, 12个月内目标价: 56元,给予“买入”评级。
孚能科技 2022-11-15 27.03 -- -- 31.19 15.39%
31.19 15.39%
详细
事项 孚能科技 11月 10日公告称,定增募资已完成,募资总额 33.18亿元,发行数量为 1.4亿股,增发价格为 23.7元/股,略低于 11月 9日公告发布日收盘价,并由广州工业投资、广州产业投资及广州创兴新能源投资全部认购。 【点评】 定增有望加深公司与广州客户联系, 储能将成为第二成长曲线。 客户: 公司股东中有戴姆勒、吉利等 OEM 客户,此次增加广州国资下的投资机构,将进一步加深广州方向客户的联系。 同时公司在芜湖、赣州、镇江等地广泛布局产能,有望满足客户产能要求。 储能: 2021年公司成立储能事业部, 2022年 9月,公司与云南滇中新区管理委员会、安宁市人民政府签订 24GWh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投资协议》。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二期均为建设年产 12GWh 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项目建设期预计36个月。 软包龙头,装机领先。 在中国软包动力电池领域,根据国内机动车交强险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实现软包电池装机的企业共有 33家, 孚能科技以 21.9%的市占率连续五年排名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名,保持了国内软包电池领头羊的地位。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营收 153、270、380亿元,同比增速为 336%、77%、 40%;归母净利润为-0.7、 6.6、 13.2亿元,同增为 92%、 980%、 101%; EPS 分别为-0.07、 0.61、 1,23元, 现价对应 23-24年 PE 为 45、 23倍。 考虑到公司是软包龙头,定增带来动力,储能成为第二增长曲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足,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大客户变动,竞争加剧。
航发控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1-11 28.18 -- -- 28.48 1.06%
28.48 1.06%
详细
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稳中有升:航发控制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2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加36.38%,扣非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38.28%。2022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加,扣非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32.22%。费用率下降带动净利率略有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31.35%,同比下降1.14pct,销售净利率,同比上升0.58pct。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7%、8.78%、,同比+0.37pct、-0.15pct、-2.4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增长主要系售后服务费用增长。军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军企业:航发控制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国际合作业务、控制系统技术衍生产品三大业务,以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与生产为核心,作为中央直属军工企业中国航发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是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全方位参与国内所有在研在役型号的研制生产。国家“两机”专项等政策落地实施,推进了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飞速发展,军用航空动力控制系统产品随发动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定增扩产解决产能和技术缺口:2021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总金额不超过42.98亿元投向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科研生产平台等五个项目将陆续达产,有助于解决现有航空产品生产能力缺口,改造提升现有基础配套设施,建立国内一流动力控制系统与高端液压装置动力控制与高端液压装置研发中心,轴桨发动机控制系统项目补充北京航科承担的多种产品的轴桨发动机控制系统未来生产能力缺口。2022年度关联交易金额大幅上升:根据2022年度日常关联交易公告,预计2022年度日常关联交易总额不超过44.7亿元,预计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对象包括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发动力、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等。较2021年日常关联交易总额预计金额增长,体现了航发系统整体订单旺盛和需求持续扩张。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我们给予航发控制“增持”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87/71.88/93.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2/10.18/14.01亿元,EPS分别为0.55、0.77、1.07元,对应的PE为52、37、27(11月8日收盘价)。航发控制作为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军企业,定增扩产有望解决产能和技术缺口问题,随着军用航空发动机飞速发展,业绩有望保持增长。因此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政治冲击,国防开支不足风险,装备更新换代延期风险
广联航空 机械行业 2022-11-11 30.00 -- -- 30.68 2.27%
35.02 16.73%
详细
订单稳定增长,营收、净利润双高增:广联航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加,扣非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152.83%。2022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加,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98.12%。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订单稳定增长。毛利率净利率双增: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比去年同期+12.8pct,净利率为,比去年同期+3.65pct,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大幅提升,主要原因为公司2022年交付较多航空航天结构件等产品,且规模效应带动单位成本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45%、15.05%、,同比-0.49pct、+1.48pct、-1.12pct,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系人员大幅增加致工资及工资性费用增加且股权激励计划计提股份支付费所致。全产业链布局展现成效:广联航空产品覆盖军用和民用领域,主要为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与无人机产品。已实现了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航空器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复合材料技术优势明显:广联航空在复合材料工装设计制造及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工艺制造经验,复合材料产品相关专利成功运用于C919、CR929国产大飞机零部件、部段的研发试验上,是某重点型号直升机复合材料零部件唯一供应商。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国产替代进程加快:我国多款重点军机和其零配件到“十四五”期间开始转向国产替代规模化生产。在民用航空领域,当前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预计将于2022年交付,拟搭载长江1000发动机实现国产替代;同时,CR929远程宽体客机拟搭载长江2000发动机将拉动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增长。定增7亿元助力主业:2022年9月公司公告募集资金70000万元投向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金属零部件智能制造、航天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轻量化智能制造项目,将会提升产能规模,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丰富公司复合材料产品系列,提升业务承接能力,满足下游客户市场需求。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广联航空“增持”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5/7.63/10.7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2.09/2.96亿元,EPS分别为0.69、0.99、1.40元,对应的PE为44、31、22(11月8日收盘价)。广联航空产品覆盖军用和民用领域,复合材料技术优势明显,有望受益于航空工装与零部件旺盛需求,因此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政治冲击,国防开支不足风险,装备更新换代延期风险。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2-11-11 65.93 -- -- 66.94 1.53%
66.94 1.53%
详细
三季度营收利润双增: 前三季度中航沈飞实现营业收入 302.79亿元、同比增长 21.52%,归母净利润 17.4亿元、同比增加 20.56%,扣非归母净利润 16.98亿元,同比增长 22.5%。 其中, 2022年 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4.67亿元、同比增长 16.31%,归母净利润 6.22亿元、同比增加 23.14%,扣非归母净利润 6.02亿元,同比增长 22.48%。 经营情况稳定毛利略降: 2022年三季度单季度毛利率 9.12%,比去年同期-0.74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 0.02%、 1.84%、 1.18%,同比-0.02pct、 +0.02pct、 -0.20pct。 聚焦航空防务装备主业: 中航沈飞始终将航空防务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业务作为核心业务,航空产品业务集中度在 99%以上,涵盖了研发、试验、试飞、生产、改型等全部工艺流程,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歼击机产品系列。中航沈飞是我国航空防务装备的整机供应商之一,自建国以来始终承担着我国重点航空防务装备的研制任务,是我国国防主力航空防务装备的研制基地。 与沈阳航空产业集团强强联合:11月 1日发布公告拟联合筹建沈阳航产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沈飞公司机加能力产业化为依托,发挥沈阳市政策资源优势和沈阳航产集团市属国有企业平台功能,提升沈阳地区航空机加能力,优化央地两级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联合筹建航产精密制造。 科研实力雄厚:中航沈飞以用户需求为牵引,积极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在数字化 制造技术应用、复合材料应用、飞机设计技术、航空技术装备工程等领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应用中心、钛合金加工省级实验室,拥有以“沈阳新机快速试制中心”为核心的航空防务装备产品快速试制能力,拥有多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 控股股东增持展示长期信心: 中航证券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管理的“中航证券聚富优选 2号集合资管计划”,于 2022年 7月 1日增持公司股份 1,025,54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0523%,增持金额约为人民币 6,290万元。 【投资建议】 首次覆盖,我们给予中航沈飞 “增持”评级。我们预计 2022-2024年营业 收 入 分 别 为 449.97/589.46/769.24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23.30/31.38/41.24亿元, EPS 分别为 1.19、 1.60、 2.10元,对应的 PE为 57、 42、 32(11月 8日收盘价)。中航沈飞始终将航空防务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业务作为核心业务,航空产品业务集中度在 99%以上,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因此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光启技术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1-10 18.14 -- -- 19.36 5.85%
19.30 6.39%
详细
三季度利润同比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34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加,扣非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191.03%。其中2022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同比增长232.9%;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加314.77%;扣非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405.58%。毛利持续改善优化:2022年三季度毛利率,比去年同期+0.94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2.02%、4.29%、,同比-0.39pct、-0.62pct、-1.08pct,财务结构全面优化增厚毛利。超材料业务板块应用拓展:光启技术新一代超材料技术在尖端装备领域的应用,按照使用场景分为航空结构产品与海洋结构产品,已实现5大装备体系、13款型号、60余个关键部位、多种产品的装机应用;报告期内实现11项产品的转批产。超材料业务迅猛增长:2022年第三季度,光启技术超材料业务实现收入28,267.2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31.36%。2022年前三季度,光启技术超材料业务实现收入64,029.9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99.15%,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收入结构持续改善。完成第四代超材料技术样机试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光启技术完成了顺德产业基地项目(以下简称“709基地”)一期的工厂智能化升级,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符合预期目标;709基地二期建设将开始步入快车道;709基地的电磁性能检测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电磁测试能力大幅度提升,保障了超材料产品按时批产交付。子公司再获大型订单:报告期内下属子公司光启尖端与客户A签订了25,505.55万元的超材料产品的批产合同。上述订单中金额为10,571.48万元的超材料产品属于已披露的超过12亿元订货需求范围内,金额为14,934.07万元的超材料产品不在已披露的超过12亿元订货需求范围内,属于新增的订单,凸显了旺盛的下游需求。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光启技术“增持”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09/30.39/46.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5/8.35/12.00亿元,EPS分别为0.25、0.39、0.56元,对应的PE为72、47、32(11月8日收盘价)。光启技术超材料业务迅猛增长,已完成第四代超材料技术样机试剂前期准备工作,订单需求持续提升,业绩有望持续高增,因此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政治冲击国防开支不足风险装备更新换代延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6/109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