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4.29%
(--)
60日
中线
14.29%
(--)

旗下研究员(前十):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未署名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6 52.98 77.69 291.19% 60.50 14.19%
60.50 14.19%
详细
Q3归母净利 8.77亿元, 环增 16%, 略超市场预期。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 114.14亿元, 同比增长 81.31%; 归母净利润 22.73亿元, 同比增长 84.68%; 扣非净利润 21.82亿元, 同比增长 88.68%; 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36.38%, 同比增加 0.46pct; 净利率为 21.45%, 同比增加1.72pct。 2022年 Q3公司实现营收 45.19亿元, 同比增加 90.5%, 环比增长 20.05%;归母净利润 8.77亿元,同比增长 92.4%,环比增长 15.59%。 Q3毛利率为 34.75%, 同比+0.61pct, 环比-1.64pct; 归母净利率 19.42%,同比+0.19pct, 环比-0.75pct; Q3扣非净利率 18.78%, 同比+0.22pct, 环比-0.35pct。 负极出货环增 30%+, 盈利水平维持高位, 一体化比例持续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 Q3负极出货 3.8万吨左右, 环增 30%+, 符合市场预期, Q4公司出货预计环比进一步增长 30%左右, 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全年出货有望达 14万吨, 同比增长 40%+, 随着新增产能释放, 我们预计 2023年公司出货 25万吨, 同比增长 70%。 我们测算公司 2022Q3负极(含石墨化)单吨净利近 1.3万元/吨, 环比略降, 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 Q3成本提升, 我们预计 2022年负极盈利能力有望维持,明年随着新增产能释放, 负极供给紧张缓解, 产品价格预计重新议价,但公司主打高端产品, 客户结构优秀, 预计享受技术溢价, 叠加公司2023年自供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80%+, 盈利抗压能力强。 隔膜绑定大客户出货高增长, 基涂一体化布局即将落地, 涂覆材料布局加速。 我们预计公司 2022Q3出货 11亿平+, 环增 15%左右, 符合市场预期, 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全年出货有望达 40亿平+, 同比接近翻番增长, 23年有望出货达 60亿平以上, 同比增长 50%+; 盈利能力方面,我们测算公司 2022Q3隔膜单平净利 0.2元/平+, 环比持平, 全年单平盈利有望维持; 看明年公司加速基膜产能建设, 四川卓勤 4亿平基膜与涂覆一体化项目处于设备安装阶段, 预计 2022年底逐步进入设备调试与试产, 2023年预计基膜产品开始贡献收入。 此外, 公司 PVDF 业务控股东阳光 Q3贡献归母净利近 0.6亿元, 勃姆石溧阳极盾二期已稳定运行, 溧阳勃姆石三期产线开始试运行, Q3也贡献少量利润。 盈 利 预 测 与 投 资 评 级 : 我 们 维 持 公 司 22-24年 归 母 净 利 润31.07/45.10/63.55亿元的预期, 同比增长 78%/45%/41%, 对应 PE 为28x/19x/14x, 给予 2023年 35xPE, 对应目标价 113.4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销量不及预期, 盈利水平不及预期。
未署名
华锐精密 2022-10-14 101.80 -- -- 148.00 45.38%
167.45 64.49%
详细
业绩稳健增长,疫情影响下进口替代加速2022H1公司营收 2.89亿元, 同比+25.9%,归母净利润 0.86亿元, 同比+15.98%,扣非归母净利润 0.84亿元, 同比+16.78%。 其中 Q2营收 1.55亿元,同比+29.19%,归母净利润 0.46亿元, 同比+16.25%,扣非归母净利润 0.45亿元, 同比+17.55%。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 ①疫情影响下部分进口刀具业务受阻,国产刀具进口替代加速;②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直销与经销并重发展,销售渠道日趋完善;③产品性能持续提升,产能逐步释放。 公司在手订单较为饱满,截至 2022H1末,公司合同负债金额达 0.06亿元,同比+51.8%;存货金额达 1.24亿元,同比+61.8%。 Q2综合毛利率环比提升,经营性现金流状况良好2022H1综合毛利率为 48.89%,同比-1.9pct, 我们判断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产品结构变化所致。 Q2单季度综合毛利率为 49.19%,环比+0.66pct,随着二季度原材料价格部分回落, 综合毛利率环比已有改善。 2022H1销售净利率为 29.67%,同比-2.5pct,主要系综合毛利率下滑和研发费用率提升。费用端 2022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4.4%,同比+1.3pct。 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9%/5.3%/6.3%/-0.04%, 同比-0.04pct/-0.4pct/+1.9pct/-0.2pct。 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 2022H1经营性现金流达 0.94亿元,同比+17%, 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持续加码研发, 扩产项目稳步推进2022H1公司研发投入 1818万元,同比+80.4%;研发费用率达 6.3%,同比+1.9pct, 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规模扩大、薪酬及直接材料支出增加所致。 公司重点针对基础工艺进行研发,在超细纳米硬质合金制备、航空难加工材料切削、 PVD&CVD 涂层材料等多项工艺和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公司 IPO 募投项目受疫情影响延迟至 2022年 12月开始投产, 2023年完全达产将实现新增 3000万片高端产能,这部分高端刀片的单价有望比原有产能增加 50%以上。 公司可转债项目共募集资金 4亿元,用于精密数控刀体生产线建设项目、高效钻削刀具生产线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两大项目预计将于 2023年释放产能。达产后有望实现每年精密数控刀体 50万件和高效钻削刀具 140万支生产,合计实现年收入 4.08亿元,净利润 1.15亿元。随着进口替代深化,国产大型企业对国产刀具的认可度提高,我们认为国产刀具的需求将持续乐观。公司作为国产民营刀具的龙头,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疫情影响,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 1.93(下调 7%) /2.80(下调 7%) /3.98(下调 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26/18/1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华锐精密 2022-10-14 101.80 -- -- 148.00 45.38%
167.45 64.49%
详细
业绩稳健增长,疫情影响下进口替代加速2022H1 公司营收2.89 亿元,同比+25.9%,归母净利润0.86 亿元,同比+15.98%,扣非归母净利润0.84 亿元,同比+16.78%。其中Q2 营收1.55 亿元,同比+29.19%,归母净利润0.46 亿元,同比+16.25%,扣非归母净利润0.45 亿元,同比+17.55%。公司业绩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①疫情影响下部分进口刀具业务受阻,国产刀具进口替代加速;②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直销与经销并重发展,销售渠道日趋完善;③产品性能持续提升,产能逐步释放。 公司在手订单较为饱满,截至2022H1 末,公司合同负债金额达0.06 亿元,同比+51.8%;存货金额达1.24 亿元,同比+61.8%。 Q2 综合毛利率环比提升,经营性现金流状况良好2022H1 综合毛利率为48.89%,同比-1.9pct,我们判断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产品结构变化所致。Q2 单季度综合毛利率为49.19%,环比+0.66pct,随着二季度原材料价格部分回落,综合毛利率环比已有改善。2022H1 销售净利率为29.67%,同比-2.5pct,主要系综合毛利率下滑和研发费用率提升。费用端2022H1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4.4%,同比+1.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5.3%/6.3%/-0.04%,同比-0.04pct/-0.4pct/+1.9pct/-0.2pct。 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2022H1 经营性现金流达0.94 亿元,同比+17%,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持续加码研发,扩产项目稳步推进2022H1 公司研发投入1818 万元,同比+80.4%;研发费用率达6.3%,同比+1.9pct,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规模扩大、薪酬及直接材料支出增加所致。公司重点针对基础工艺进行研发,在超细纳米硬质合金制备、航空难加工材料切削、PVD&CVD 涂层材料等多项工艺和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公司IPO 募投项目受疫情影响延迟至2022 年12 月开始投产, 2023 年完全达产将实现新增3000 万片高端产能,这部分高端刀片的单价有望比原有产能增加50%以上。公司可转债项目共募集资金4 亿元,用于精密数控刀体生产线建设项目、高效钻削刀具生产线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两大项目预计将于2023 年释放产能。达产后有望实现每年精密数控刀体50 万件和高效钻削刀具140 万支生产,合计实现年收入4.08 亿元,净利润1.15 亿元。随着进口替代深化,国产大型企业对国产刀具的认可度提高,我们认为国产刀具的需求将持续乐观。公司作为国产民营刀具的龙头,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93(下调7%)/2.80(下调7%)/3.98(下调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26/18/12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未署名
歌尔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3 25.00 -- -- 26.98 7.92%
26.98 7.92%
详细
坚定战略布局零组件+整机产品线,管控优化成效显著:公司始终坚持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双轮驱动,围绕“4+4+n”战略布局,以精密零组件+智能整机+内容服务为内核,打造产业生态圈。公司深耕核心大客户群,与客户及项目保持深入紧密沟通,通过研发能力深入产品定义、技术、工艺等各环节,并坚持精细化运营管理,现金流、库存、周转率等重要指标持续改善,以管控优化作为基本面的重要支撑;同时,持续的员工持股计划及股权激励彰显长期发展信心,也是员工家园文化及健康持续运营的重要基础。 VR/AR即将步入高速成长期,公司长期向上趋势明确:VR/AR是后移动时代主要增长点,也是公司重要优势。歌尔具备成熟的光学元件(VR)、光机系统(AR)和智能硬件设计制造能力,与全球科技大厂深度合作布局VR/AR产业链,是Sony、Oculus等VR产品独家代工厂商,短期受益于主流品牌新产品迭代,并有望长期受益于国家全方位支持及产业生态的日趋完善,领导品牌新品发布也有望进一步引领产业发展趋势。各类新型硬件有望百花齐放:1)歌尔领先布局TWS耳机整机设计组装及核心声学元件,在市场占有绝对领先地位,与各大科技巨头紧密合作,未来随着客户的进一步拓展和终端产品销量的提升,有望继续助力业绩增长。2)游戏机、可穿戴等国内外重要客户均有爆款产品及订单,并有望切入更多主流客户整机代工体系,未来有望呈现百花齐放态势。3)公司在微电子领域持续加强布局,MEMS麦克风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并在MEMS智能传感器、SiP先进封装工艺等方面加强投入,未来有望带来新的业绩弹性,并进一步增厚整机业务的利润率。 市场预期的波动不改公司持续向上步伐:过去三年多时间,大环境莫测变幻,市场预期剧烈波动,但不改步伐,客观强劲的业绩表现与砥砺前行的坚实脚印凸显公司价值,唯有夯实核心竞争力且不断提高,才能随时把握来临的行业风口,唯有前瞻性布局且不断落实,才能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VR/AR即将步入高速成长期,公司有望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客户优势充分受益。基于此,我们预测公司22-24年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6亿元/68.7亿元/84.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21.7/16.0/13.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VR/AR产业发展不达预期,其他产品销量不达预期,国际关系进一步恶化。
未署名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2-10-13 500.00 -- -- 531.23 6.25%
531.23 6.25%
详细
2022H1业绩偏预告上限,规模效应下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2022H1公司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42.1%,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偏业绩预告区间3.3-4.2亿元上限,同比+57.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6亿元,同比+51.2%;分产品来看,成套生产设备营收13.9亿元,同比+36.9%,占比79.1%,单机收入2.4亿,同比+54.4%,占比13.8%,配件及其他收入1.2亿元,同比+93.3%,占比7.1%。2022Q2单季实现营收9.3亿元,同比+52.5%,环比+11%;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64%,环比+20.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60%,环比+8.7%。2022H1确认的收入和利润中已有部分是HJT订单对应的收入,我们预计2021年迈为获得的5.8GWHJT整线设备中,约50%能够在2022年确认收入,其余受疫情影响发货我们预计将在2023年确认收入。 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持续提升,Q2单季净利率创历史新高:2022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0.1%,同比+1.5pct,分产品来看,成套设备毛利率为38.7%,同比+1pct,单机35.5%,同比-1.2pct,配件64.7%,同比+6.9pct。 2022H1净利率为21.8%,同比+2pct,受益于规模效应,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为17.9%,同比-0.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6.2%,同比+1.1pct;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14.6%,同比+0.3pct,财务费用率为-2.9%,同比-1.7pct。2022Q2单季毛利率为39.6%,同比+0.7pct,环比-0.9pct;净利率为22.7%,同比+1.4pct,环比+1.8pct,创2018年以来新高。 合同负债&存货稳定增长,业绩增长确定性强:截至2022H1末公司合同负债为28.2亿元,同比+32%;存货为36.6亿元,同比+24%,其中发出商品为21亿元,占存货比重约为57%,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保障业绩增长;2022H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4.2亿元,同比+39%,销售回款情况较好。 HJT降本增效加速推进,迈为股份作为HJT整线设备龙头弹性最大:我们认为2022年是HJT降本增效加速推进的一年,维持2022年全行业扩产20-30GW扩产预期不变,我们预计2022年底HJT电池片的单W生产成本与PERC打平,2023年开始全行业扩产爆发&主流大厂将开始规模扩产。若假设龙一迈为股份市占率70%+,即迈为股份2022年近20GWHJT订单,光伏主业可达80亿元HJT订单规模。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HJT整线设备龙头受益于HJT电池加速扩产,长期泛半导体领域布局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9.61(前值9.19,上调5%)/16.53(前值13.99,上调18%)/26.17(前值21.69,上调21%)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92/54/34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市场预期,HJT设备扩产不及预期。
未署名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0-12 112.45 185.21 73.76% 144.00 28.06%
144.00 28.0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公司2022H1实现营收122.81亿元,同增49.59%;归母净利润9亿元,同增18.95%。其中2022Q2实现营收77.14亿元,同增58.60%,环增68.87%;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增32.21%,环增19.13%。2022Q2销售费用率同环增2.9pct/1.4pct,主要系售后维修费用大幅增加及计提质保金所致;财务费用率同环减4.9pct/5.2pct,主要系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带来汇兑收益所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逆变器出货高增,户用占比不断提升。2022H1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实现收入59.33亿元,同增65%,实现出货31GW,同增77%,市占率约34%,同比提升1-2pct。分结构看,渠道出货约37万台,其中户用约30.5万台。2022H1逆变器毛利率32.51%,同比-5.64pct,主要系运费以及电芯功率器件涨价所致,2022年下半年随海外及分布式放量带来占比提升叠加2022Q2涨价传导至2022Q3将改善毛利率。IGBT 方面公司加快引入国内供应商,国产IGBT 快速上量,支撑出货快速增长,2022Q3我们预计IGBT 单管国产比例提升至30%-40%,我们预计2022年出货70GW,同增49%,其中分布式占比约40%,出货约100万台,单独户用约80万台,2023年我们预计出货120-130GW,同增70%+,其中户用约160万台,持续高增。 储能需求旺盛,营收高增。2022H1年储能系统业务实现收入23.86亿元,同增159.33%,出货约2gwh,市占率约为11%,其中户储系统出货约1.5万台。盈利方面,2022H1毛利率为18.37%,同比-2.86pct,主要系运费及电芯价格上涨所致,2022H2储能报价联动碳酸锂价格叠加户储放量,盈利将有所提升。公司采取无电芯战略,与宁德时代深度合作,提前锁定电芯保证出货,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储能出货5-6gwh,同比翻倍增长,其中户储系统出货10万台,2023年我们预计储能出货20gwh+,户储逆变器出货100万套,其中一半自用配套户储系统,户储系统出货约50万台,翻4-5倍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2022年电芯价格上涨,储能盈利有所下滑,但公司2023年储能需求快速出货,我们略微下调2022年盈利预测,上调2023年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28.2/55.1/71.8亿元(前值为31.3/45.3/59.0亿元),同增78%/96%/30%,我们给予2023年50倍PE,对应目标价185.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
未署名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2-09-02 479.27 423.35 102.17% 475.77 -0.73%
475.77 -0.73%
详细
Q2盈利迅速恢复、业绩大超预期。H1营收1130亿,同比增长156%;归母净利润81.7亿,同+82%,扣非净利润71亿,同比+80%;Q2收入643亿,同环比+158%/32%,净利润66.8亿,同环比+164%/347%;扣非净利润60.7亿,同环比+170%/522%;毛利率21.9%,同环比-5/+7pct,净利率10.4%,同环比+0.2/+7pct,扣非净利率9.5%,同环比+0.4/+7.4pct。 动力Q2顺价+追溯、盈利强势恢复,2H环比进一步提升。1H动力收入791亿,同+160%,预计出货量90gwh+,均价0.97元/wh,同比+10.5%;其中,预计Q2为47gwh+,环比微增,均价1元/wh+,环比+12%,收入430亿+,环比增近20%。Q3预计出货量65gwh,环+37%,Q4冲量,全年动力出货量250gwh+,同+115%。盈利方面,1H毛利率15%,环-8pct,单位毛利0.13元/wh,净利0.03元/wh,预计贡献利润27亿;预计Q2毛利率18-19%,环比大增8pct,受益于价格传导+追溯Q1涨价,预计单位毛利恢复至0.17元/wh,净利0.07元/wh。2H由于原材料价格松动+规模化效应,且金属联动执行更顺畅,毛利率预计较1H进一步提升,全年预期16-17%,单位净利润0.5-0.6元/wh,合计动力利润贡献140-150亿。出口方面,1H电池收入223亿(含储能),同+123%,对应近20gwh,毛利率15.2%,略好于国内1.6pct,预计全年出口超60gwh。 储能低价订单交付盈利承压、2H盈利拐点,其他业务贡献超预期。1H储能收入127亿,同+171%,预计出货量13gwh+,均价1元/wh+,毛利率大幅跌至6.4%,同比降30pct,主要交付前期低价大电站项目订单所致,预计1H亏损4-5亿,预计2H起储能电池顺价,且户储起量,盈利有望改善,全年出货预期45gwh,利润贡献8亿+。1H其他业务收入74亿,同+88%,毛利率75%,同+18pct,利润贡献39亿,占50%,超预期,预计该收入具备可持续性。1H材料业务收入137亿,同+174%,毛利率21%,同比基本持续,预计贡献11亿业绩,同比大增2倍。 Q2费用控制得当、锂盐投资收益亮眼,存货增加为2H冲量做储备。 H1期间费用率10.9%,Q2为9.6%,同环比-2.4/-1.4pct。1H投资收益18亿,同+14倍,其中天宜锂业贡献12亿,出售参股公司股权贡献3亿+,且多集中于Q2确认,Q2投资收益13.3亿,环+189%。H1末公司存货755亿,较年初+88%,其中原材料143亿,+80%,库存商品296亿,+73%,发出商品157亿,+90%,电池库存50gwh+,为2H做准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上修公司22-24年业绩预期至280/480/652亿元(原预期243/401/566亿元),同比增76%/71%/36%,对应估值48x/28x/21x,给与23年40xPE,对应目标价787元,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
未署名
振华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01 115.24 -- -- 133.58 15.91%
138.80 20.44%
详细
十四五军事装备快速放量,公司作为军工电子龙头将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在建军百年目标以及建设现代化军队政策的推动下,十四五期间军事装备快速放量,振华科技作为国内军用电子元器件龙头企业,将会最先享受到行业红利。片式感容阻是公司传统业务,目前营收占比最大;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模块电源业务增长速度快,且对应的细分领域市场空间大,后续将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新能源业务2021年成功扭亏为盈,开始为公司贡献业绩。 公司产品种类丰富,下游应用广泛,业绩稳定性强。提前布局中高端领域,构筑公司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加快高性能Si基IGBT、固体继电器、射频变压器、凸轮旋转开关等新型高端产品研发,突破高压大电流IGBT芯片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多款新研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对标产品水平。公司2018年参股成都森未布局军用IGBT领域,截至2021年年底已有34款IGBT芯片产品,其性能可完全对标德国英飞凌产品,已实现第6代IGBT产品国产化;2022年4月以现金1800万元人民币增资奥罗拉,加强MOSFET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并推动MOSFET产业化发展。通过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和生产线的更新换代,在高端装备被国外禁运、国产化率亟待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高附加值、高性能产品将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布25亿募投项目,高端产能扩张及智能化生产有望双受益。 2022年4月公司非公开募集25亿元用于投入半导体功率器件产能提升项目(7.9亿元)、混合集成电路柔性智能制造能力提升项目(7.2亿元)、新型阻容元件生产线建设项目(1.4亿)、继电器及控制组件数智化生产线建设项目(3.8亿元)、开关及显控组件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建设项目(2.88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2亿元)。该募投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为公司准确匹配下游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公司也将进一步提升在半导体、机电组件领域的产能及产线智能化制造实力,提升公司在高端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的行业地位。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军工电子龙头地位以及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的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6/94/113亿元;归母净利润24/30/3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4.68/5.82/6.99元;对应PE分别为26X、21X、17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放量不及预期;2)产能扩张达产不及预期;3)高性能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未署名
文灿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8-24 87.00 -- -- 91.83 5.55%
91.83 5.55%
详细
深耕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领域,完善业务布局。文灿股份成立于1998年,拥有多家全资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供应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形成了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制动、车身结构件等系统的铝合金压铸零部件为主导的企业集团。2020年12月公司收购法国百炼集团,实现了高压压铸、低压压铸、重力压铸技术路线全覆盖和生产基地全球化布局。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15.38亿元,2015至2019年CAGR为7.14%。2020年和2021年由于法国百炼并表,营收大幅增长至26.03亿/41.12亿元,同比分别+69.2%/58.0%,其中汽车件贡献营收的主要部分。 车身结构件具备设备、模具、材料、工艺多方面优势。公司2011年开始研发车身结构件,经过10年积累,车身结构件产品的良品率达到90%-95%,形成了设备、模具、高真空压铸工艺、热处理工艺、材料制备技术等领先优势。1)模具设计和开发能力是公司的主要优势,公司所有车身结构件模具实现了自研,是国内少数拥有大型和复杂模具自制能力的汽车铝合金压铸企业。2)材料方面,公司掌握了车身结构件铝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和材料性能最稳定的区间。3)工艺方面,公司车身结构件采用高真空压铸技术,型腔真空度可做到30毫巴以下,压铸出来的产品可以用于热处理,更好地提升材料机械性能。 领先布局一体化压铸,获主流新势力订单。基于车身结构件的工艺同源性,公司领先布局一体化压铸。设备方面:与力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采购大吨位压铸机,目前有9000T和6000T压铸机各两台。材料方面:与立中集团合作,获免热处理材料独家供应。订单方面:获主流新势力客订单,试制后底板成功下线,质量获客户肯定。拓展一体化压铸产品至前舱、电池盒箱体、CD柱等产品,有望成为一体化压铸领域的龙头企业。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深耕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领域,顺应轻量化大趋势,车身结构件形成先发优势,率先布局一体化压铸,将迎来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改善,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5.19/71.08/83.19亿元,同比增长34.21%/28.80%/17.04%;归母净利润为3.65/5.78/7.90亿元,同比增长276.14%/58.09%/36.72%,对应EPS为1.39/2.20/3.01元,对应PE为63.14/39.94/29.2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芯片供应短缺超出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出预期;一体化压铸进度不及预期
未署名
成都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2-08-10 14.52 20.69 36.57% 17.01 17.15%
17.01 17.15%
详细
成都银行受益于区域、资源、经营三大红利,逆势增长。成都银行是四川省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2019年以来在“数字化、精细化、大零售”三大战略下,成都银行转型成效显著,2021年营收增速位居城商行第四、ROE位居第一。成都银行的成功逆袭得益于区域、资源、经营三大红利,将先天区域、资源红利与后发经营优势相结合,夯实高客户粘性、低负债成本的稳固护城河。 第一,区域红利:扎根区域经济,丰富的政务资源为成都银行拓展高效资产、稳定负债、核心客群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成渝都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都银行乘上区域经济发展快车快速崛起。截至2021年成都银行72.3%网点布局在成都,71.9%的信贷投向成都,充分享受区域发展红利。在资产端,企业贷款占比约70%,以基建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为代表的政务贷款占企业贷款近六成。在负债端,成都银行是政府部门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工资代发银行之一,沉淀大量活期存款,2021年存款占负债比重高达76.0%,活期存款占比44.4%,保持较低资金成本。 第二,资源红利:找准战略定位,将沉淀的政务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成都银行找到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增长点,化资源为可持续性优势,这是成都银行能跑赢行业和大盘的重要原因。在资产端,成都银行延伸至更广阔的行业,例如通过开发一批“特色化、标准化、本土化”信贷产品,结合工商、税务、市政资源服务科创、制造、文创中小微企业,着力提升产业金融、科创金融、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在负债端,积极推进大零售业务发展,个人定期存款稳定增长,培养客户粘性,提供差异化服务,打开个人消费、理财等业务增长点。 第三,经营红利:三大战略持续推进,资产质量提升,收入结构优化空间较大。2015年以来成都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改善,“不良+关注”贷款率连续六年下降,政务业务资产质量优质,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小幅上行,受益于稳增长、稳地产政策,未来资产质量仍将保持优异。成都银行近八成收入来自利息收入,大零售转型空间较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三大优势持续释放,成长可期。成渝都市圈未来是重要经济增长极,公司延续存贷两旺、规模扩张,大零售战略持续推进,零售业务和中间收入具有潜力,低成本负债优势延续。我们预测2022-2024年成都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将保持23.3%/26.0%/18.0%增速,对应BPS为14.62/17.01/19.83元。截至6月29日收盘,预计公司股价对应2022年PB为1.12倍。综合可比公司估值和公司成长性,给予2022年目标PB1.5倍,对应目标价21.93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宽信用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硬着陆,零售转型缓慢。
未署名
中远海能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8-09 12.00 -- -- 18.08 50.67%
20.57 71.42%
详细
全球油轮及LNG运输行业领军企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油轮船东,市场份额达到3.9%。自有VLCC方面,招商轮船与中远海能拥有VLCC的载重吨数分别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市场份额分别为6%和5.6%(油轮船东Frontline与Euronav传出有合并可能,若合并成功会影响现有排名)。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外贸原油成品油运输,内贸原油和成品油运输,和LNG运输。公司利润弹性主要来源于外贸原油运输业务,LNG运输业务、内贸原油和成品油运输则贡献较为稳定的毛利,外贸成品油因年初景气度跳升,预计2022年能够贡献较好收益。 供给端有望逐步改善,需求端有望维持平稳,外贸原油运输业务有望在未来几年进入向上周期:供给端:当前油轮进入深度老龄化,油运行业新订VLCC与15年船龄以上VLCC数量比值达历史低位,而未来订单因全球造船船台排期较满难以保障,同时环保趋严限制航速并降低船东订船意愿,油轮未来供给改善的趋势十分明显。需求端:中长期来看,国际原油运输需求主要跟随全球原油的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根据德鲁里预测,全球油运吨海里需求未来5年将稳健增长,并于2026年升至约10.5万亿吨海里。短期看,海上浮仓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全球原油存在一定补库空间,提振中短期油运需求。 根据历史周期复盘,我们认为本轮周期行情幅度大概率介于良好和繁荣之间,并且可能弱于2007年繁荣的行情:从1963-2007年船舶交付和拆解的历史来看,出现大量船舶拆解的年份一般随后会迎来较好的行情,出现大量船舶交付时基本上处于行情尾端。1973和2007年出现了油轮船舶交付泡沫,随后油运行情进入萧条;而1983和2002年期间大量船舶报废拆解,随后油运行情进入繁荣。展望后市,根据《Maritime Economics》中对历史油运多轮周期供给趋势、需求增速以及行情级别的定性分级,我们把2007年的油运行情以及当时的需求增速和供给趋势与当下进行比较,认为当前行情幅度大概率介于良好和繁荣之间,并且可能弱于2007年繁荣的行情。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全球份额最大的油轮船东,经营治理水平优秀,在当下原油运输行情有望逐步回暖的情况下,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25.1、40.6亿元,对应PE分别为32.0、19.3、11.9倍,PB分别为1.6、1.5、1.4倍。基于其龙头地位和稀缺性以及未来较好的预期利润弹性,价值凸显,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能源结构变化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国际政治风险,其它运输方式竞争风险,油轮供给改善不及预期,油价波动风险
未署名
德业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8-08 345.33 -- -- 452.05 30.90%
453.20 31.24%
详细
With steady growth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Deye becomes a rising star in the invertercompetitive market. Established in 2020, Deye's core business includes Heat Exchanger,Environmental Appliances represented by Dehumidifier, and Inverter. Deye is the onlydomestic inverter company that provides a complete range of inverter solutions, includinggrid-tied string inverter (GTSI), energy storage inverter (ESI), and micro inverter (MI).Its revenue of photovoltaic (PV) and energy storage business grew by 262% in 2021,contributing >50% of net earnings. Inverter business becomes the fastest-growing sectorand contributes the most profit, while GTSI/ESI/MI contributed 45.2%/45.7%/9.1% ofoverall inverter revenue in 2021respectively.? Greater prosperity of PV and energy storage drives rapid growth of inverter market.1) The fast decline of PV cost brings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industry demand: globalsolar installation is expected to reach 456GW in 2025. The rising penetration rate ofdistributed solar PV gives rise to a higher growth of GTSI and MI. We model the MImarket size to reach Rmb21.2bn in 2025, with increasing market share of string inverter.2) Increasing demand for power stability and favorable policies brings prosperity tothe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in 2025global energy storage installation is expected toreach 131GW/318GWh, driving further growth of ESI. 3) Higher-than-industry growthof inverter business: benefiting from rapid escalation of global demand for PV andenergy storage, inverter manufacturers maintained a high growth rate of shipments from2017to 2021, while the CAGR of Deye reached 169%.? Grid-tied inverter and energy storage inverter being the two main growth drivers,Deye continues to benefit from import substitute of chip. 1) Long-standing focus onlow-voltage ESI: malleable and safe products, with much lower-than-peers switchingtime between on- and off-grid mode, support the use of diesel generators under the off-grid mode. With OEM mode accounting for 82% of total sales, Deye enjoys channeladvantages of overseas dealers, especially in the U.S. and South Africa market, of whichthe size is expected to double in 2022. 2) Rapid growth of MI: MI enjoys high growthrate from a low base, with South Africa being its major market. Deye's MI maintains highgross profit yet relatively low cost. Deye increases R&D investment in 2022and launchesproducts with 8-channel MPPT design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expecting shipmentsto triple and its market share to rise. 3) Multiple advantages of string inverters: a designlife of more than 25years and a capacity ratio of the DC and AC side up to 1.5helpmaximize the overall benefits of its string inverters and expand Deye's global footprint byhigh cost-effectiveness. String inverters are expected to double in 2022and see prosperousfuture. 4) Lead the import substitute of IGBT chip with prominent cost advantages.Shortage in IGBT, resulted from strong demand, affects supply of the inverter industry.Deye takes the lead in import substitution of IGBT chip to ensure supply stability andenjoys a lower cost to maintain profitability.? Earnings Forecast & Rating: We project revenue to grow at 33.04%/40.71%/35.94%YoY to Rmb5.545/7.802/10.606bn in 2022-2024, and corresponding net profit to grow at50.44%/52.07%/39.02% YoY to Rmb0.87/1.324/1.84bn, with P/E at 57x/37x/27x in 2022-2024. We initiate with a Buy rating and PT of Rmb261.? Risks: Lower-than-expected solar PV installation; intensified competition; changes inoverseas trade policies; insufficient supply of raw materials.
未署名
海康威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17 31.19 -- -- 37.34 19.72%
37.49 20.20%
详细
核心问题:短期业绩之争,PBG、SMBG 失速可能VS 海外、创新业务提振。1)行业层面,虽然由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催化的行业高增长阶段告一段落,但是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存量更换、服务占比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安防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2)业务层面,行业仍在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基建发力,PBG 业绩失速的概率较小;SMBG 对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影响更为敏感,悲观情形下存在业绩失速可能;EBG 以大型化、国资化客户为主,受疫情和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保持稳定增长;后疫情时代海外业务加速回暖,萤石、机器人等创新业务期待更多惊喜。3)根据我们的测算,即使在极端悲观假设下公司仍然能够保持14.14%的增速,等到疫情冲击减弱、宏观经济恢复常态运行,我们预计公司增速将提升至更高水平。 价值判断:从标准化产品到半标准化、半定制化解决方案,再到完全定制化。公司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2001-2010年,标准化产品供应商;2)2009-2015年,半标准化、半定制化解决方案供应商;3)2016年至今,完全定制化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供应商。 这一放在全球制造业来看都是绝无仅有的转型发展过程,之所以能够成功,核心在于公司始终如一的高研发投入,20余年研发费用占比从5%提升至10%、研发人员占比从28%提升至48%。研发成果一:软、硬件产品体系统一平台,研发团队互为支持,软件需求带动硬件研发,硬件能力带动软件研发。研发成果二:通用和专用相结合,软件平台+算法+模型+服务。除了研发以外,渠道铺设优势+组织架构革新+人才培养机制+柔性生产体系,使得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彰显,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长期发展:定制化、碎片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稀缺渠道价值显著低估。随着“AI+安防”的兴起,智能化安防逐步深入金融、教育、楼宇、家庭等场景,行业碎片化和定制化的特征越发明显。目前进入碎片化市场的玩家包括安防龙头、科技巨头、AI 算法公司、细分行业龙头,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公司在感知技术、产品硬件、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但是最重要的差异还是来自于行业理解和场景落地。一方面,销服网络为根,拥有能够下沉至乡镇的完善营销服务网络,是公司能够深入理解和获取行业知识,精准把握客户需求痛点的关键;另一方面,产研体系为本,公司将研发和技术支持资源前移,与铺设的营销服务网络相匹配,更近距离的接触和服务客户,使得渠道的稀缺价值尤其彰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EPS 分别为2.08、2.51、3.04元,对应PE 分别为20、17、14倍,首次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安防行业发展不达预期、疫情冲击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等
未署名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2-05-12 96.92 -- -- 107.70 10.57%
118.40 22.16%
详细
Event: Total revenue/net profit/ net profit after deducting non-recurring gain or loss items/adjusted non-IFRS net profit of the company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2was RMB8.474bn/1.643bn/1.714bn/2.054bn (+71.18%/+9.54%/+106.52%/+85.82% YoY), respectively.Forward-looking plan reduced negative impact of the pandemic: 1Q22revenueex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exchange rate increased by 78.47% YoY, maintaining high growthdespite the impact of Covid-19. Profit growth declined due to fair value variation of financialassets. After excluding these factors, net profit grew by 92.32% YoY. The companyimplemented business contingency plan immediately after the Omicron outbreak in Shanghaiat the end of March, which could guarantee stable earning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2.Chemistry and new cell business achieved high growth: 1Q22chemistry businessachieved revenue of RMB6.118bn (+102.1%) thanks to Covid-19related orders. Thecompany completed synthesis of more than 90,000custom synthesized compounds in 1Q22and added 217molecules to chemistry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pipeline. Asat the end of March, chemistry services involved 1,808new drug molecules, including 49inPhase III and 42drug approvals. The number of oligonucleotide and peptide D&Mcustomers/ molecules was 86/121(+72%/+98% YoY), respectively.Testing business maintained stable growth due to the integrated WIND serviceplatform: 1Q22revenue from testing business was RMB1.279bn (+31.7%). Specifically,revenue from lab analysis and testing services was RMB909mn (+39.9%). By leveragingthe advantage of integration through WIND service platform, 47service contracts weresigned. Revenue from clinical CRO and SMO was RMB370mn (+15.2%). The companyassisted CRO customers in obtaining approval for four clinical 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continued rapid expansion on its SMO services with supporting four new drug approvals.Strong growth momentum was shown in biology and ATU business, while DDSUbusiness was affected in the short term: Revenue generated from Domestic DiscoveryService Unit (DDSU) was RMB241mn (-21.6%), affected by CDE's policy to improveclinical quality. Biology business and ATU business achieved revenue of RMB 533mn(+26.2%) and RMB 299mn (+37.0%), respectively. Structure of ATU business continued tobe improved and new modalities-related biology service became an important growth driver.Earnings Forecast & Rating: Our estimates of net profit in 2022-2024are RMB8.633bn/10.406bn/13.220bn/ (+69%/+21%/+27% YoY), corresponding to P/E ratios at34/28/22x. We re-iterate with a Buy rating, as the company is being undervalued as a CROleader with high earnings growth visibility.Risks: Capacity expansion weaker than expected; risk of exchange gains and losses; Covid-19related orders fewer than expected.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