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胜

申万宏源

研究方向: 建筑工程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码:A0230511060001,同济大学博士,在申银万国从事了3年建筑业研究,2010年新财富建筑业最佳分析师入围...>>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地集团 房地产业 2017-09-11 12.17 -- -- 13.30 9.29%
16.23 33.36%
详细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微降,净利增速增长较快,符合预期。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27.1亿元,同比下降9.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上升48.1%。利润上升主要是由于上半年结转项目毛利率增加,同时由于合作项目增多,公司对合营和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报告期内达4.9亿,同比增长271.2%。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项目结算收入109.4亿元,同比下降14.1%;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为29.6%,较上年同期增加6.9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增强。2017H1公司实现销售金额703.4亿元人民币,销售面积375.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60.03%和29.71%,销售均价18757元,同比增长23.4%,行业销售排名上升2位至第10位。销售金额和均价的增长为未来的业绩和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拿地积极,土储优质,经营持续性较好。公司在上半年新进入海口、重庆等城市,为集团规模发展开拓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共获取了32宗土地,总投资额约258亿元,为公司新增了约445万平米的总土地储备,是上半年销售建面的118.7%。同时,公司坚持了合理布局,深耕一线城市及强于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的总投资额占比88%,总土地储备约3300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1800万平方米。 财务状况稳健,融资成本控制卓有成效。公司2017H1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为4.5%,和2016年末基本持平。公司剔除预收账款的真实资产负债率为58.5%,净负债率为40.8%。 公司7月发行15亿元5年期中期票据,利率5.07%;发行30亿元5年期和10亿元7年期公司债,利率分别为4.85%和5.05%;发行2亿美元5年期债券,利率4.95%。成本处于同期同品种低位。在手货币资金203.3亿元,是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的1.8倍。 积极探索新业务,多元化发展相辅相成。2017年上半年,金地商置销售签约额和经营性物业租金收入均稳健增长,新获取了包括商业综合体、住宅、三旧改造等项目并发行了国内首单文化创意园区资产证券化产品。金地物业在2017年上半年的物业总服务面积突破2亿平方米,第六次获得2017中国物业服务百强服务质量第一名。 维持增持评级,上调盈利预测。公司2017H1业绩表现出色,项目获取与销售进度高于预期土储优质,在房地产调控趋严的背景下,公司谨慎的经营计划和稳健的资产负债表能够带来更高的抗风险能力。我们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17-19年归母净利润72.4/81.5/91.1亿元,对应EPS1.60/1.81/2.02元。(原预计公司2017-19年归母净利润66.9/70.8/74.3亿元,对应EPS1.48/1.57/1.64元),当前价格对应的2017-19年PE为7.4X、6.5X、5.8X。
招商蛇口 房地产业 2017-09-06 18.58 -- -- 20.72 11.52%
22.80 22.71%
详细
公司2017年上半年业绩低于预期,归母净利润负增长。公司2017H1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8.7%;归母净利润为34.7亿元,同比增长-9.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6.0%。少数股东损益占比升至15.9%,同比增加2.8pct;归母净利率为17.9%,同比基本持平;摊薄ROE为6.2%,同比减少1.7pct。公司销售毛利率降至25.8%,同比下降8.1pct,主要系上期出售于蛇口持有多年的零售物业令园区业务毛利率基数较高,以及邮轮业务航线增多前期投入成本较高所致,预计全年毛利率将恢复正常,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归母净利率未下滑主要系本期转让长诚、高立股权确认投资收益24.65亿增厚业绩所致。 公司2017H1销售额达到537亿元,同比增速74%,全年目标1000亿元。2017H1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面积288万平米,同比增速48%,销售均价1.86万元/平米。2017年下半年预计推出可售货值1300亿,距离完成全年千亿销售目标尚存有463亿的距离。从可结算资源看,目前公司拥有预收账款682亿,较年初增加157亿,全年结算收入增长基本有保障。 资产负债率与融资成本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7H1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2.3%,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3.3%,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7H1公司顺利获授50亿元中期票据额度、150亿元公司债发行权,上半年综合资金成本4.6%,较2017H1上升0.1个pc,在全行业融资难度提升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与较高的融资额度。 招拍挂+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双管齐下获取优质土地储备。公司于2017H1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一二线城市通过公开市场招拍挂获取16宗土地,总地价353亿元,土地购置面积227万平米,平均楼面价1.56万元/平米。此外,公司启动自中外运长航并入集团以来首个地产合作项目——南通市港闸区住宅项目,并积极参与国企资源整合,与武钢、昆钢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对社区与园区进行开发运营,园区方面公司将对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引入相关产业,提升土地价值。 产园业务全面铺开,龙头企业强强联手。公司与多地政府合作,积极发挥城市运营商的功能,公司拟于湖北蕲春、北京通州台湖镇、深圳光明新区等地开展产业园区业务,目前在全国共有十余个产业新城项目正在跟进中。同时公司与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牵手,布局高科技、健康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公司与华为的联合创新中心落地蛇口网谷,以助力园区沉淀技术成果;与力宝集团成立招商力宝医疗合资平台,参与“一带一路”领域的医疗合作发展。 聚焦中高端租赁市场,响应国家发展租赁市场号召。公司目前在深圳拥有约50万平米、1.3万套长租公寓产品,已形成“壹栈/壹间/壹棠”三大核心产品线。北京、天津、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多个自有物业改造成公寓的项目正在推进,公司计划以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国布局,总规模达到300万方。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公司上半年销售业绩增速亮眼,土地资源获取提速,同时产园业务与租赁业务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公司推出了项目跟投机制,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因此维持盈利预测,给与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7-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2/133.4/162.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1%/18.9%/22.0%,EPS分别为1.42/1.69/2.06元。
新华保险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7-09-04 61.50 62.45 62.03% 63.95 3.98%
73.05 18.78%
详细
新华保险于8月29日发布2017半年报,业绩符合预期。2017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70.7亿元,同比降11.9%,其中保险业务实现收入612.4亿元,同比降13.8%;实现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下降2.9%;新业务价值71.5亿元,同比增长28.8%,驱动内含价值较年初提高9.8%至1420.9亿元,其中有效业务价值较年初增长15.5%。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归母股东权益为617.2亿元,较年初增长4.4%;公司总资产7053.2亿元,较年初增长0.9%。 产品结构渠道持续转型,新业务价值显著增长。2017上半年,公司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3.8%至612.4亿元,但新业务价值逆势同比增长28.8%至71.5亿元,原因是公司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年度计划中取消趸交业务,聚焦期交业务。上半年,公司首年趸交保费收入大幅下降94%,期交保费同比增长23%至166.5亿元,其中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同比增长41%至108.26亿元。与产品期限结构调整相对应,原本以销售趸交产品为主的银保渠道收入大幅减少61.3%,银保收入占比降低23个百分点至19%。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0.8%,个险渠道收入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至79%,主要得益于个险渠道规模人力扩大至33.3万人,同比增长18.5%。新业务价值率方面各渠道均有显著增长,个险与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分别增长4.8和5.0个百分点至50.6%和5.3%,驱动寿险业务整体价值率提升22个百分点至37%。 增配债权及非标资产,投资收益率略有下降。上半年公司年化净投资收益率同比略降0.3个百分点至4.9%,总投资收益率同比略降0.4个百分点至4.9%。公司加大债券及债务工具配置,债权型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6%。同时公司增配非标投资,非标资产占总投资资产比重较年初增加0.5%;非标资产配置中,公司注重配置符合风险收益要求、较长期限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资产较年初增长9.5%。非标资产整体信用评级较高,扣除理财产品和无需外部评级的权益类产品,AAA级占比达94.95%。 转型效果凸显,渠道结构持续优化,维持“增持”评级。公司聚焦期缴业务,持续价值转型,保险业务收入短期内负增长,转型后期有望发力。2017上半年,公司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上升12.5和12.0个百分点至272.3%和293.3%,风险管理更加稳健。 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1.60/1.65/1.71元(原17/18年EPS为2.49和3.01元,依据业绩调低保费收入,新增19年预测),目前股价对应2017年PEV为1.29倍,目标价73.4元,维持“增持”评级。
中国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7-09-04 4.22 -- -- 4.29 1.66%
4.29 1.66%
详细
公司8月30日发布2017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2亿元,同比下降5.2%(1Q17:+5.3%YoY);实现归母净利润1037亿元,同比增长11.5%(1Q17:+0.1%YoY),超于我们预期,主要是少数股东损益高基数(去年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所致)的显著回落。拨备前利润同比下降6.8%,上半年年化加权平均ROE为15.2%。 信贷平稳增长,资产端结构持续优化。17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10.4%至19.4万亿元,,增幅较一季度小幅收窄0.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资产结构持续优化,信贷依然是驱动资产扩张的主要因素:(1)贷款同比增长9.7%,占总资产比重提升至54.8%。从贷款结构来看,零售贷款同比增长19.4%,占总贷款比重较年初上升0.4%至34.5%。其中住房和信用卡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1.3%和21.4%,远高于企业贷款同比增速7%,零售化趋势明显。(2)压缩同业资产,上半年同业资产同比增速大幅降低至0.3%,而一季度增速高达32.7%,在金融去杠杆环境下,公司回归信贷、脱虚向实的趋势更加明显。 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监管无忧。上半年存款同比增长9.4%,占总负债比重较一季度小幅下降2.4个百分点至76.7%。从存款结构来看,活期存款同比增长13.1%,占存款总额比重较年初上升0.7个百分点至49.3%,活期化趋势显著。此外,应付债券同比、环比分别大幅增长44.3%和13.9%,但总体规模不大,从增量结构上来看,上半年新增应付债券仅占新增负债的5.9%。二季度末公司“同业负债+同业存单”比重仅为11.4%,对于趋严的监管环境拥有更高的安全边际。 息差触底回升,净利息收入扭转降势。从价来看,上半年中行付息负债成本率较16年末下降4BP,降幅大于生息资产收益率;从量来看,高存款占比(76.7%)、低“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占比(11.2%)的负债结构进一步助力息差企稳回升。上半年净息差环比一季度回升4BP至1.80%,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环比一季度大幅提升7.8个百分点至6.6%,从而驱动归母净利润增长11.5%,业绩增速位居四大行首位。 不良率为大行最低水平,拨备成为贡献净利润增长的最主要因素。17年上半年公司不良率环比一季度下降7BP至1.38%,低于四大行平均水平1.70%;加回核销不良生成率由环比一季度显著下降25BP至0.71%。综合各项不良指标来看,中行资产质量全面企稳向好:(1)从先行指标来看,关注类贷款占比和逾期贷款占比分别较16年末大幅降低34BP、18BP至2.77%、1.97%;(2)从不良认定来看,上半年“不良贷款/逾期90天以上贷款”虽然较16年末有所回落,但依然维持110.3%高位。我们认为突出的客群质量和信贷结构是中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的主要原因,前期风险暴露较多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贷款占比下降至19.4%,而低风险的零售贷款占比提升至35.3%。前期资产质量压力的充分释放使得二季度单季信贷成本环比一季度显著下降72BP至18BP,从而驱动拨备计提对净利润增长21.2%。 考虑到:(1)中行息差拐点显现推动净利息收入大幅提升;(2)资产质量指标全面向好,信贷成本显著下降驱动拨备反哺利润,我们认为在下半年贷款收益率预期回升的情况下,公司基本面改善趋势依然持续,上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17/18/19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6%/10.1%/10.7%(原预测1.7%/7.8%/9.8%,调低信贷成本),对应17/18/19年0.83X/0.76X/0.67XPB,维持增持评级。
万科A 房地产业 2017-09-01 23.19 -- -- 30.22 30.31%
33.83 45.88%
详细
报告期内营收平稳,净利润快速增长,符合预期。2017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8.1亿元,同比下降 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0亿元,同比增长36.5%;EPS0.66元,同比增长36.5%;全面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为6.48%,较 2016年同期增加 0.99个百分点。营收微降主要是公司上半年达到结算条件的竣工面积较少,但考虑到地产公司上半年收入对全年的前瞻意义不强,同时公司维持全年竣工计划不变,对公司全年结算我们依然持乐观态度。同时由于公司结算的项目受过去两年房地产市场火爆影响,项目盈利能力较强,毛利率同比去年上升6.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增长36.5%。 销售强劲,已售未结资源丰富。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面积1868.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771.8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2.6%和45.8%,在16个城市的销售金额位列当地第一。销售金额计算的市占率达到4.7%,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8个百分点,我们认为行业集中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公司未来增长空间依然充足。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有2982.5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竣工结算,合同金额合计约3838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30.8%和 37.9%。已售未结金额是公司去年营收的1.6倍,是对公司未来业绩的有力保障。公司坚持审慎的拿地策略,聚焦核心都市经济圈,通过多元化拿地方式保证拿地成本。上半年获取新项目79个,总规划建筑面积 1559.8万平方米,新增项目均价为5467.8元/平方米,77.5%位于一二线城市。截至报告披露日,万科权益计算的规划建筑面积为2139.1万平。 财务状况优良,在手现金充沛。公司净负债率19.6%,在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2017H1在手货币资金1075.6亿元,远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的总和501.4亿元。公司于上半年完成两期五年期公司债的发行,发行规模分别为30亿元和1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4.5%和4.54%,在同期发行债券中处于低位。 新业务发展壮大,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以印力集团作为旗下商业开发与运营平台,共持有及管理的商业物业面积超过850万平方米;物流地产业务方面,至报告披露日,累计获取32个项目,可租赁物业的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加上签约锁定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 506万平方米。长租公寓“泊寓”业务累计获取房间数超过 7万间,开业 6个月以上项目的平均出租率约 8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在保持住宅开发优势的同时,多元化业务有序发展,“轨交+物业”值得期待。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17-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59.2亿元、304.3亿元、371.7亿元,对应EPS:2.35元、2.76元、3.37元(原预计2017-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48.9亿元、291.3亿元、348.2亿元,对应EPS:2.32元、2.64元、3.15元。)当前价格对应PE 为9.9X、8.4X、6.9X。RNAV30.7元,较当前价格折价24%,作为安全边际参考。
世茂股份 房地产业 2017-08-31 5.27 -- -- 5.92 12.33%
5.92 12.33%
详细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4.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46%,符合预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9亿元,同比大增54.1%;实现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加4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0.46%。报告期内收入大增主要系厦门集美项目及南京雨花项目去化率高,但由于销售较好的这两个项目公司权益占比仅为51%,少数股东损益同比大幅增长284.4%,从而影响了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考虑到公司新增主要项目多为权益项目,未来少数股东损益占比可能会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前海、厦门集美和南京雨花等项目,公司的经营数据同期数有所追溯调整。)报告期内签约销售额和销售均价增长较快,全年目标有望完成。公司2017H1实现合同签约额100亿元,同比增长33%;合同签约面积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均价达1.89万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5.7%,销售均价的持续增长是公司盈利能力能够维持高位的有力保障。截至 6月末,受益于公司地产项目所在地区房地产市场向好,报告期内公司盈利能力增强,毛利率40.5%,同比增加了8.7个百分点。 公司已实现全年销售目标的 59%,预计全年目标完成可能性较大。公司2017H1预收账款151.7亿,是2016年营收的1.1倍,业绩确定性较高。 财务状况稳健,融资成本保持低位。公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60.0%,剔除预收账款后为57.6%,在业内处于较低水平。公司现金流稳健,在手货币资金120.2亿,远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8.4亿)。受益于良好的财务状况,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在房企融资环境普遍收紧的上半年依然能维持低位。公司于 1月 6日发行了 2017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规模人民币 13亿元,最终票面利率为4.5%;于7月12日发行了2017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分别为人民币 25亿元,最终票面利率为4.95%。 商业地产改造升级,品牌内容得到加强。为更好突出品牌特色,持续保障商业项目竞争力,公司于 2016年底起对北京世茂大厦进行升级改造,预计今年3季度将完成所有改造工作; 下半年计划将启动绍兴世茂广场提升规划设计工作。此外,公司有针对性地对下属各商业广场开展品牌调改工作,以此提高商场整体品质水平,分阶段开展全面升级改造工作,持续丰富品牌内容,吸引更多消费者客流,公司商业地产经营潜力得到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国内商业地产龙头,积极进行商业项目的改造升级,提升品牌内涵,同时受益于厦门等地房地产项目持续热销,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17-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3.0亿元、25.3亿元、28.8亿元,对应EPS:0.61元、0.68元、0.77元。(原预计2017-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2.1亿元、23.4亿元、24.3亿元,剔除股本变动影响后的EPS 为:0.59元、0.62元、0.65元)。当前价格对应的PE 为8.4X、7.6X、6.7X。
金科股份 房地产业 2017-08-31 5.01 -- -- 5.64 12.57%
5.64 12.57%
详细
公司2017H1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增幅为负,低于预期。其中,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幅-20.7%;归母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幅-31.7%(扣除无固定期限委托贷款的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为3.58亿,同比增幅-38.6%)。业绩增幅较低主要系结算金额减少,结算结构中低毛利率项目占比较高,同时销售金额增加导致销售费用提高所致。 销售业绩高增长,预收账款增幅稳定,业绩锁定性较强。2017H1公司实现销售金额277亿,同比增长107%;地产板块实现销售金额267亿,同比增长113%;销售面积379万平米,同比增长84%;销售均价7045元/平米,同比增幅16%。公司2017年销售目标500亿元,目前已完成53%,2018-2020年销售目标分别为800/1100/1500亿元。公司目前取得预收账款365.8亿元,同比增幅27%,是2016年营收为1.14倍。 公司布局八大城市群,拿地-开工-销售节奏加快。公司2017H1新获取土地22宗,总计容建面422万平米,超过2016全年拿地规模的三分之二,以湖北武汉、江苏省和四川省为主。 总获取成本为204亿元,平均楼面价4834元/平米,较2016年增加42%。其中有6个项目为合作开发,合作比例有所提升,目前合作方包括碧桂园、金辉集团、旭辉控股、新城控股、中南建设、美的地产等。公司目前拥有土地储备1997万平米,较年初增加8%,在建面积1309万方,可满足3-4年的销售开发规模。公司目前已进入16个省市,以重庆、北京、成都、苏州、南京、合肥、郑州、武汉、天津、济南、青岛等一二线城市为主。 融资成本下降,长期负债占比提升,财务状况有所优化。据我们测算,2017H1公司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至6%-6.5%区间,较2016年7%-7.5%降幅约为1个pct,主要系银行贷款与非银机构贷款利率降幅较大,新增低息债券所致。公司长期负债占比为43.6%,同比提升8.1个pct。公司2017H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226亿元,同比增幅66%;期末现金余额171亿,同比增幅74%。资产负债率为83.9%,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7.9%,同比均为持平。(注:真实资产负债率=(总负债-预收帐款)/(总资产-预收帐款))产业链上下游业务稳步推进,加强协同效应。物业管理业务方面公司2017H1实现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约54%,新进杭州、宜昌、天津、南充、峨眉5个城市,目前进驻城市已达85个,在管项目超过400个。从材料销售、门窗工程、装饰设计至物业管理、酒店经营、园林工程、风能投资,各项业务均有序发展。同时公司已初步搭建“天启”社区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开发与服务并重的纵向一体化的行业竞争力。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盈利预测。我们认为公司储备充足,融资成本有所下降,随着公司战略的调整,未来销售规模将快速提升,因此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盈利预测。股权结构方面,实控人黄红云与第二大股东融创持股比例较一季度没有变动,与实控人为一致行动人的广州尊安尚未增持公司股份。预计公司2017-19年归母净利润为16.8/21.3/25.9亿元,同比增速20.7%/26.5%/21.7%,对应EPS:0.32/0.40/0.49元。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7-08-30 38.18 -- -- 43.13 12.96%
49.12 28.65%
详细
上半年业绩整体符合预期,寿险业务驱动营收持续增长。2017上半年,中国太保营业收入1775.56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5%,增速创七年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65.09亿元,同比增长6.0%,基本符合预期。寿险业务收入1106.4亿元,首次在上半年突破千亿,同比增长34%;同时寿险业务提取的责任准备金及期缴业务首年佣金支出大幅增长,导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1315.14亿元,较年初略降0.2%;总资产1.12万亿,较年初增长9.6%。 寿险渠道结构改善成效凸显,驱动新业务价值高增。公司渠道结构持续改善,代理人渠道增长最为显著。上半年公司月均保险营销员数量同比增长49.5%至87万人,代理人渠道收入相应同比增长43.2%至981.72亿元,代理人渠道占个险业务收入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至92%,渠道结构改善带来新业务价值率显著提升。上半年公司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率整体提高8个百分点至33%,其中传统寿险新业务价值率显著提高24个百分点至69%。 上半年寿险业务实现新业务价值197.46亿元,同比增长59.0%,驱动集团有效业务价值较年初增长22.9%、内含价值较年初增长10.4%。 产险综合成本率持续优化,非车险实现承保盈利。上半年太保产险业务收入524.85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车险收入398.43亿元,同比增长5.8%,非车险收入126.42亿元,同比增长9.3%。公司全面推广“e农险”新技术,上半年农险原保费收入19.42亿元,同比增长119.7%,驱动非车险业务整体实现承保盈利。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持续优化,同比降0.7个百分点至98.7%。 把握市场机遇,净投资收益率改善。截至6月末,集团管理资产达13392.19亿元,较年初增长8.4%。年化净投资收益率5.1%,同比增0.5个百分点;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7%,同比持平。上半年集团抓住市场利率回时机,积极配置固收类资产;同时坚持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理念,把握A股蓝筹股和港股通市场机遇,上半年权益投资资产分红收入同比增长300.6%,驱动净投资收益率改善。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寿险业务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规模增速创新高,同时保险渠道结构显著优化,价值增长再创新高。产险综合成本率持续优化,以农险业务为特色的非车险业务实现承保盈利。集团注重防范风险,投资收益率基本稳定;偿付能力优化,集团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4个百分点至292%。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1.41/1.59/1.76元(原预测17/18年EPS为1.77/2.01元,调高准备金计提,新增19年预测)。目前股价对应2017年PEV为1.2倍,估值持续修复,维持“增持”评级。
民生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7-08-30 8.31 -- -- 8.37 0.72%
9.44 13.60%
详细
公司8月28日发布2017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5亿元,同比降低9.5%(1Q17:-9.73% YoY); 实现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3.2%(1Q17:+3.6% YoY)。公司上半年年化加权平均ROE16.2%。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二季度主动缩表,增贷款,降同业与非标。6月末公司资产规模5.78万亿元,同比增长9.9%,环比一季度降低3.2%,主要是由于同业资产和投资类科目收缩所致。分项来看: (1)公司主动缩表,资产配置以投放贷款为主、压缩同业与投资类资产,策略与行业趋势一致。贷款同比增长18.9%,环比一季度增速(1Q17:+17.9% YoY)提高1.0%。重点值得关注的是住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显著提升(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79.8%与37.2%),彰显零售业务思路。 (2)强监管环境下同业资产自16年初以来持续收缩,同比负增长51.8%(1Q17: -57.5% YoY),环比一季度缩减17.9%; (3)应收款项类投资环比一季度下降16.7%,使得投资类科目环比收缩8.7%,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112.1%显著放缓至28.8%。 存款增长持续放缓,同业负债二季度以来调整力度加大,负债结构优化。6月末民生存款同比增速3.0%,环比继续小幅收缩。公司同业负债方面结构有所优化,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规模下降,占总负债的比重为33.6%,结构上以标准化的同业存单替代同业负债(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的思路较为明显。考虑到公司当前同业存单余额已由6月末的4072亿元缩减至8月28日的3654亿元,我们认为公司的同业负债结构调整到位压力已不大。 息差企稳,主动缩表有助于息差进一步触底回升。我们测算上半年公司净息差环比一季度小幅提升1BP 至1.49%,预计主要是公司调整结构所致,贷款收益率持续提升,规模收缩之下同业负债成本边际上升有限。 公司调整规模的策略减轻同业负债资金利率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实质上有助于夯实未来盈利空间。 不良企稳形势下拨备释放利润,关注下半年拨备计提空间。6月末民生银行不良率环比一季度微升1BP 至1.69%,我们测算公司加回核销的不良生成率环比一季度小幅提升3BP 至1.22%,总体平稳。不良企稳还体现在: (1)关注类贷款占比和逾期贷款占比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降低,上半年较16年末分别降低8BP、6BP 至3.67%、3.44%。 (2)供给侧改革取得成效有助行业信贷风险缓释,以及公司信贷结构有所优化(前期风险暴露较多的“制造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贷款占比由16年末的27.2%小幅降至26.7%)。 (3)小微贷款处于调结构、化解存量风险的优化过程,上半年小微贷款占零售贷款比重由16年末的36.8%下降至33.5%,小微贷款抵质押贷款占比由16年的62%大幅提升至69%。 (4)“不良贷款/逾期90天以上贷款”由16年末的66.1%提高至68.6%,尽管依然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彰显存量不良消化包袱,但潜在不良化解加快和认定趋严。6月末,公司拨备覆盖率环比一季度降低2.4%至153.3%,二季度信贷成本降至1.26%,为15年以来最低水平,未来拨备反哺利润空间有限。 证金增持至4.99%,提振投资者信心。伴随“凤凰计划”持续推进,同时考虑到同业资金利率或有所下行、公司不良继续企稳,当前基本面较为疲弱的民生银行具备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我们预计公司17/18/19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2%/7.5%/11.7% ( 维持原预测), 当前股价对应17/18/19年0.83X/0.74X/0.66XPB,维持增持评级。
华夏幸福 房地产业 2017-08-25 33.10 -- -- 33.86 2.30%
33.86 2.30%
详细
营收增长26.4%,归母净利润增长35.6%,符合预期。2017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6亿元,同比增长26.4%,增速提高22.1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35.6%,增速提高5.1个百分点,与预期(34%)基本一致;每股收益1.82元,同比增长33.8%;实现销售额696.2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销售面积38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7%,销售均价为14198元/平方米。公司4-6月地产销售受雄安新区周边限购限贷政策密集出台影响显著下滑,但销售均价仍为历史新高,整体业绩增长稳定。 新增签约投资额731.5亿元,嘉善、来安区域异地复制见成效。2017H1公司园区内新增签约投资额731.5亿元,同比增长25.8%,在去年高基数下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同期签约入园企业222家,公司在产业招商上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分区域来看,固安区域招商额超100亿元,公司京津冀园区持续贡献卓越业绩;嘉善区域招商额达59亿元,来安区域招商额达38亿元,无锡区域招商额达23亿元,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异地复制初见成效。 2017H1公司实现产业发展服务收入达138.8亿元,同比增长81.2%。 管理费用率持续高位,负债率逐步下降,预收账款稳定增长,经营状况稳健。受业务规模大幅扩张影响,2017Q1公司管理费用为29.2亿元,同比增长64.3%,其中职工薪酬15.3亿元,同比增长110.3%,主因公司业务扩张迅速,全国范围加速布局,对人才需求较强。 公司不断优化债务结构,2017Q1产负债率为82.9%,扣除预收账款后的真实资产负债率为71.0%,整体负债水平稳步下行。2017H1公司预收账款为1330.6亿元,同比增长50.2%,未来两年业绩收入已提前锁定。 多渠道融资顺利进展,融资成本显著下降,助力全国化布局。2017年1-6月公司累计新增借款金额256.4亿,期末公司融资余额968.3亿,融资加权平均利息率为5.99%,同比2016年年底下降0.98个百分点。其中银行贷款余额355.6亿,平均利率5.63%,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债券期末余额409.5亿,平均利率5.24%,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信托、资管等其他融资余额203.1亿,平均利率8.15%,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公司进一步加速全国化布局,截止2017年8月17日,公司共签署合作备忘录28份,其中浙江德清雷甸产业新城正式落地,嘉兴科技城成交通知书正式下发,我们预计公司在浙江区域的加速布局未来将有力增厚公司业绩,丰富公司收入结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业绩平稳增长,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盈利预测。公司业绩增长稳定,长三角区域异地复制初见成效,产业招商能力领先,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17/18/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9.1/910.0/1106.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6/120.3/152.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3X/8.3X/6.5X,对应EPS为2.96/4.07/5.15元。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7-08-23 52.93 50.23 -- 57.24 8.14%
79.96 51.07%
详细
中国平安于8 月17 日发布2017 半年报,业绩高增超预期。2017 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34.27 亿元,同比增长6.5%,对应EPS2.43 元;若剔除2016 上半年普惠重组利润94.97 亿元影响,同比增长为38.8%。归母股东权益为4257.8 亿元,较年初增长10.6%,对应BVPS 29.1 元。集团内含价值7391 亿元,同比增15.9%;新业务价值385.51 亿元,同比增46.2%。公司同时宣告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5 元,分红水平较去年同期增长150%。 个险新单规模高增,银保业务结构大幅优化,驱动寿险新业务价值高增。上半年寿险规模保费2871.16 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实现个险新单保费2757.17 亿元,同比增长32.9%。代理人产能稳步提升,个险代理人规模较年初增长19.3%至132.5 万人,人均首年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8.2%至1.24 万元每人每月。寿险新业务价值率提升3.0 个百分点至34.4%。其中个险新业务价值率提升2.3 个百分点至39.6%。上半年寿险共实现新业务价值385.51 亿元,同比增46.2%;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350.84 亿元,同比增44.0%。 银保业务结构持续显著优化,期缴新单保费34.65 亿元,同比增长82.6%,期缴占银保新单保费比重提升38 个点至58%。2017 上半年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由0.7%大幅提升6.9个百分点至7.6%。 车险+非机动车险双轮驱动,交叉销售加速增长,驱动产险保费规模增长。2017 上半年公司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1034.43 亿元,同比增长23.5%。分产品来看,车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802.6 亿元,同比增长13.6%;非机动车辆险实现原保费收入201.58 亿元,同比增速达89.7%,原因是公司快速推进线上保证保险业务模式,特殊风险保险、责任险、家庭财产保险原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45.1%、14.7%、62.5%。分渠道来看,上半年平安产险来自车商渠道保费收入达215.31 亿元,同比增17.1%,增速有所下滑;来自交叉销售渠道的保费收入达162.59 亿元,同比增速17.0%有所提升。综合成本率95.9%,保持平稳。 净投资收益率基本持平,总投资收益率上升。2017 上半年,集团投资组合规模达2.22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净投资收益率略下降0.7 个百分点至5.0%,主要由于基金投资分红收入下降;总投资收益率则提升0.5 个百分点至4.9%,主要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回暖,股票基金亏损减少。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上半年公司业务增长趋势和质量良好,个险规模与价值率提升、银保渠道结构改善,驱动寿险新业务价值快速增长;车险+非车险双轮驱动,交叉销售持续提升,产险业务品质保持优良。预计2017-2019 年EPS 分别为3.82、4.24 和4.90 元(17/18 年原预测EPS 为3.69、4.17 元,调高保费收入;新增19 年预测),目前股价对应2017 年PEV 1.23 倍,目标价63.1 元,具有一定安全边际,维持“增持”评级。
阳光城 房地产业 2017-08-21 5.48 5.92 1.23% 8.00 45.99%
8.53 55.66%
详细
大福建龙头企业,坚定实施“3+1+X”的区域布局。2016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 亿元同比降低12.4%;其中,房地产项目结转营业收入193.7 亿元,同比降低8.3%;实现净利润约12.3 亿元,同比下降13.3%。2017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 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归母净利润2.1 亿元,同比增长70.0%。2016 年业绩下降主要是公司结算业态类型中低售价的车库及高层等低毛利率项目占比较高。公司2016 年福州、上海、杭州及苏州的销售额占比达61.4%且销售均价提升较为明显(福州、杭州均价增速约40%,上海为24%),预计随着2017 年进入结算期,业绩会有明显改善。 积极进行土地储备,通过并购等多渠道灵活拿地。2016 年以来,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共计获得25 个项目(计容建面977.8 万平方米),其中招拍挂拿地141.9 万平米,拿地成本11013 元/平米,并购拿地成本1495 元/平米,较招牌挂成本优势凸显。且都位于一线和二线强三线地区,能够保障未来两到三年的开发。公司于2017 年1 月发布重大资产购买预案,以13.51 亿元现金收购物产中大的股权资产包并承接91.18 亿元债权。项目位于杭州、武汉、成都等城市,区位优越,我们测算增加RNAV0.33 元。 股债双融缓解资金压力,整体融资成本连续三年下降。2016 年公司剔除预收账款的真实资产负债率81.6%,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真实资产负债率公式为(总负债-预收账款)/(总资产-预收账款))。公司2016 年9 月发布非公开发行A 股票预案,募集金额不超过70 亿元发行底价6.44 元/股,限售期12 个月。如果此次定增发行成功,按2016 年融资成本计算,我们测算能节省财务费用3.79 亿元,增厚eps0.07 元。公司整体融资成本连续三年降低,2016年为8.42%,比2015 年下降一个百分点。 前碧桂园高管加盟,员工跟投机制逐步设立,有效激励员工士气。前执行董事、联席总裁朱荣斌与碧桂园前CFO 吴建斌加盟阳光城,分别任执行董事长与执行副总裁一职。我们认为两位高管的加盟意味着公司向碧桂园模式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进一步靠拢,公司5 月通过了跟投机制合作共赢计划,跟投额度比例最高达15%,与碧桂园类似,在房企中属于最高水平。 首次覆盖,给与增持评级,目标价6.7 元。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 年归母净利润为18.0/26.2/36.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44/0.65/0.91 元。截至2016 年末,扣除部分竣工面积,公司拥有1467.9 万方的优质土地储备,主要分布在大福建、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战略城市,叠加公司2016 年的低成本拿地优势和持续降低的融资成本,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公司2016 年销售金额增速为55%,2017 年将冲刺700 亿销售目标,同时员工持股计划的解锁条件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同时,我们看好公司积极向幼教领域转型,依托大股东丰富的金融资源,可以提升公司地产项目的社区价值,增加品牌溢价。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可期,给与增持评级,目标价6.7 元,相当于公司整体2017 年15.3X 估值。测算出RNAV 价格7.5 元,现在价格较RNAV 折价26%,作为安全边际参考
荣盛发展 房地产业 2017-08-17 10.60 -- -- 11.27 6.32%
11.27 6.32%
详细
公司2017H1业绩高增长,符合预期。2017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2亿,同比增幅17.8%;归母净利润16.8亿,同比增幅29.3%。同时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在10%-30%,可结算收入与利润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上升。盈利水平方面,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29.6%,同比减少1.75pct,但销售净利率同比增加2.1pct至13.8%,加权ROE同比增加0.75pct至6.87%。主要系公司受益于营改增的税收优惠影响,税金及附加/营收降至5.8%,同比下降2.4pct,利息收入增多而费用化比例下降令财务费用率降至-0.1%,同比下降0.6pct;此外公司本期获得来自违约金的营业外收入2.96亿元,因此净利率得到提升。 销售均价显著提速,已售未可结算资源充足。2017H1公司房地产板块实现销售收入272亿(同比增幅59%),销售面积258万方,销售均价10557元/平米(同比增幅39%);结算收入125亿,结算面积174万方,结算均价7184元/平米(同比增幅1.7%)。公司重点布局城市圈二三线城市战略效果显现,商品房的销售均价与去化进度大幅提升。由于公司上半年结算较多河北省低毛利项目导致2017H1毛利率有所下滑,我们预计2018年毛利率将实现回升。 公司目前预收账款577.1亿,同比增幅89.4%,为2016年营业收入的1.88倍,可结算资源充足,业绩锁定性较高;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293.6亿,同比增幅61.1%,销售回款率较高。 投资拿地节奏加快,京津冀土储高达900万方。2017H1公司新增土储538万方,总拿地金额逾114亿元,平均楼面价约2120元,拿地金额/销售金额为42%。土地储备共计2849万方,其中京津冀区域内土地储备超过900万平方米,受益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预计公司在环雄安布局的土地具有较大升值空间。公司2017H1年新开工面积278万方,竣工面积76万方,全年计划完成率分别为32%/17%;新开工/销售面积为1.08,竣工/结算面积为0.44,开工节奏适当。公司目前拥有存货1108亿元,同比增加3.15%,主要系土地获取及工程投入增加所致,存货周转率为0.09,同比下降2pct。 非公开发行股票推迟,融资成本有所上升。2017年8月10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延长公司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决议有效期的议案,原议案拟以7.3元/股发行6.71亿股,总融资额为49亿元。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5.3%,分子分母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7.8%,较年初增加2.4pct,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公司计划新增信贷融资430亿,用以保障后续拿地与项目建设的资金。目前公司已发行三期中期票据共29亿元,发行利率分别为5.8%/6.8%/6.5%,融资成本随市场行情上行。剩余银行授信额度24.7亿元,同时年初计划发行70亿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康旅投资成果颇丰,大健康产业遍地开花。公司与多个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大力推动“6+N”战略布局,目前已布局河北秦皇岛、保定野三坡、承德、邢台、衡水、张家口蔚县、兴隆雾灵山、河南焦作市修武县、湖北神农架、安徽黄山、九华山、滁州琅琊山、江苏南京六合、海南陵水、四川广汉、陕西西安临潼、福建龙岩、捷克共和国等地,并控股美亚航空涉足海南区域,此外还与上海德耳文计划建设中医药小镇加速康旅板块的发展。 维持增持评级,上调盈利预测。由于2017年三四线行情利好公司销售业绩超出预期,全年可结算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公司在京津冀区域的布局逐步加码,看好该区域土储未来的升值潜力,目前RNAV为16.01元/股,安全边际较高,因此维持增持评级,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7-19年归母净利润50.5/62.3/70.6亿元,同比增幅为21.7%/23.3%/13.3%,对应EPS分别为1.16/1.43/1.62元(原预计公司2017-19年归母净利润48.5/55.7/61.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1/1.28/1.41元)。
平安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7-08-15 10.13 -- -- 11.94 17.87%
15.24 50.44%
详细
公司发布2017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0.73亿元,同比降低1.27%(1Q17:YoY+0.65%);净利润125.54亿元,同比增长2.13%(1Q17:YoY+2.10%),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中报前瞻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长2%)。公司ROE12.56%,环比一季度提升0.21%。 以量补价,规模扩张是贡献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最重要因素。重点值得关注的是零售贷款占比的显著提升表明公司的零售转型持续进行,未来对业绩的贡献预计将逐步得以体现。1)资产端贷款强劲增长,零售贷款占比提升。17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10.4%,延续一季度趋势,资产配置以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为主,在新增资产中比重分别达到82%和36%,同业资产保持收缩。其中,上半年贷款同比增长17%,从贷款结构来看,零售转型发展战略驱动零售贷款占比较上年末提升4.6%至41.2%,战略转型效果逐步显效。2)负债端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同业存单,存款规模保持平稳。上半年负债同比增长10.4%,其中存款同比微增0.74%,以同业存单为主的应付债券同比增长14%,同业存单驱动负债增长。截至6月末,公司发行的同业存单余额为32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2亿,占上半年新增负债的67%。总体来看,公司的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占负债比重由一季度的27.2%微升至27.3%,以不超过负债占比三分之一这条红线预期来看,公司同业负债方面的监管调整压力实为有限。 息差环比收窄8BP至2.45%,降幅显著收敛,下半年有望企稳改善。尽管上半年息差较一季度继续收窄,但环比降幅显著弱化(一季度息差环比降幅22BP)。息差收窄主要是负债端成本提升带来的压力,以同业存单为主的应付债券成本率较上年末持续提升(同业存单平均成本率一季度环比提升56BP,二季度环比提升20BP)。公司的存贷款利率总体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其中存款成本环比小幅提升6BP至1.87%,主要是活期存款占比略有下降。在金融去杠杆、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环境下,银行负债端的存款重要性凸显,而出色的综合金融平台将成为平安银行发展存款业务的一大优势。考虑到:(1)营改增价税分离影响的消退;(2)同业负债大部分置换为新阶段的利率成本水平,二季度的同业负债成本边际变化减弱;3)公司将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下半年公司息差有望企稳。 继续加大核销力度,持续化解历史资产质量包袱。截至6月末,公司不良率环比一季度末/上年末小幅提升2BP至1.76%。上半年公司核销不良贷款189亿,同比增幅73%,经测算加回核销的不良生成率由一季度的2.54%小幅提升至2.77%。前期风险暴露较多的“制造业+采矿业”贷款占比由16年末的16.43%降低至15.32%。“不良贷款/逾期90天以上”由16年末的63%进一步改善至65%。总体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主动出清不良、化解资产质量包袱。经济数据向好、供给侧改革持续、以周期为代表的企业盈利性改善为银行资产质量企稳向好巩固基础。 看好公司零售转型的未来成长空间,维持增持。公司零售业务成果显著,上半年公司零售客户数较16年末增长11.5%,零售金融业务利润总额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9%大幅提高至64%。未来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独具特色的综合金融带来的协同效应,预计公司17/18/19年净利润增速预计分别为2.5%/7.1%/9.6%(原预测5.6%/8.3%/9.9%,金融去杠杆环境下调规模增速,小幅上调信贷成本)对应于17/18/19年0.90X/0.82X/0.74XPB,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万科A 房地产业 2017-08-08 22.07 -- -- 23.62 7.02%
33.83 53.29%
详细
公司公布2017年7月实现销售金额355.6亿,同比增加29.6%;销售面积249.1万平米,同比增加19.9%。1-7月份累计销售金额3127.4亿元,同比增加44.1%。销售面积2117.6万平米,同比增加31.4%。7月份新增项目20个,计容建筑面积623.0万平米,权益面积444.0万平米,增加物流地产项目5个,计容建筑面积51.3万平米。 7月销售稳健增长,全年有望突破5000亿。7月销售金额同比增速29.6%,较6月增速上升13.7个pct,环比减少27.6%;销售面积同比增速19.9%,较6月增速上升13.2个pct,环比下滑28.5%。销售环比下降主要是受7月是传统销售淡季影响,同比增速回升体现了公司对调控周期适应能力较强,在淡季依然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我们认为调控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卓越的融资能力以及品牌优势,会带动公司市占率持续上升,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000亿。 拿地节奏加快,补库存态度积极。公司7月份拿地金额258.3亿元,同比增速144.0%,环比增加29.0%;建筑面积623.0万平米,同比增加154.6%,环比增加54.0%;1-7月份拿地总金额约1132亿元(未包括广信资产包),较去年同期增长38.9%,是2017年同期销售金额的36.2%。公司在深地铁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之争结束之后,拿地节奏逐步加快,积极补库存,加强土储优势,也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积极进取的态度。 10亿元公司债票面利率确定,低至4.54%。在房企融资渠道收紧、资金成本上行的情况,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依然维持低位,体现了市场对公司的资金实力以及未来经营情况的信心。低成本资金也为公司未来扩张提供了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万科A国资背景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未来在租赁市场发展,也符合政府之前提出的发挥国有企业在稳定租金和租期,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给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方向。公司收购普洛斯地产,强强联合下其物流地产业务将加速发展,城市配套服务商计划持续推进。此外公司受益于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同时在长期的房地产调控下龙头房企拥有更明显的资金与资源优势,因此给与公司增持评级,预计2017-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48.9/291.3/348.2亿元,对应EPS为2.25/2.64/3.15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