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俊

华福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210524040002。曾就职于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太极集团 医药生物 2024-06-03 36.01 -- -- 38.55 7.05% -- 38.55 7.05% -- 详细
老牌国企历久弥新, 国药入主激发新机太极集团作为国内老牌中药国企, 资产底蕴丰富, 布局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 药材种植、 医药研发完整的医药产业链, 拥有中西药批件 1240个, 其中更有藿香正气、 急支糖浆等家喻户晓的大单品。 2020 年国药集团正式入主, 并在 2021 年 12 月发布十四五战略规划, 明确成为世界一流中药企业的战略目标, 在以总经理俞总为首的新一届领导层的带领下再度焕发新机, 2022 年扭亏为盈, 2023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32%, 多项财务指标得到明确改善, 改革成效显著。 以藿香正气口服液和急支糖浆为代表的核心单品强势放量。 国药入主后明确聚焦核心单品战略, 创新建立品牌营销表格, 落实销售改革, 使公司核心单品实现突破性增长。 藿香正气口服液作为公司核心单品, 2022-2023 年分别实现 70%/45%的强势增长, 已成为超 20 亿级别大单品, 目前仍在不断深化经营战略, 拓宽应用场景, 未来有望持续创下新高。 急支糖浆作为品牌止咳中药, 知名度较高, 经过公司重新规划布局, 2022-2023 年分别实现同比增长 90%/67%, 销售额近 9 亿, 2024 年有望突破 10 亿。 二线品种逐步发力, 积极布局人工虫草, 中长期成长潜力充足。 公司在短期改善发力后, 中长期仍然具备较大成长潜力。 1) 二线品种储备丰富, 部分品种已经开始发力。 公司在手批件上千, 二线品种已有部分初步发力, 通天口服液、 鼻窦炎口服液经过初步经营, 23 年销售额已分别达 3.2 亿和 2.6 亿, 未来仍具备较大空间成长空间。 2) 中药材资源布局,人工虫草有望成为大品种。 公司中药材板块快速扩容, 2023 年实现营收超10 亿, 同比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人工虫草新品种持续推进落地, 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一代大品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测 2024/2025/2026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181.88/205.73/231.18 亿元 , 增 速 为 16%/13%/12% 。 2024/2025/2026 年 公 司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1.05/14.09/17.65 亿元, 增速为 34%/27%/25%。 太极集团自国药入主改革成效显著, 藿香+急支中药大单品与二线品种持续放量, 中长期成长潜力充足, 给予 24 年 30 倍 PE, 市值为 332 亿。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行业政策风险
千金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5-28 11.67 15.46 52.02% 12.03 -0.41%
11.63 -0.34% -- 详细
以制药为主线,商业与卫生用品为辅线协同发展,打造女性健康领域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标杆企业。 2024年5月20日,公司发布2024年-2031年战略规划概要,提出制药工业迈入全国百强(主线)、医药商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辅线)、卫生用品成为区域市场强势品牌(辅线)的公司发展战略方向,其核心主线为充分发挥“千金”驰名商标的品牌影响力,结合公司的营销和机制优势,做大做强千金药业/千金湘江/千金协力3家工业企业。战略目标明确:聚焦主业、聚焦优势,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2031年末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其中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净利润率不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从湖南省医药领先企业迈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成为国内女性健康领域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标杆企业。 围绕妇科主业,做强妇科中药。 公司以4个独家的妇科中成药品种:妇科千金片(胶囊)、补血益母丸(颗粒)、椿乳凝胶、妇科断红饮胶囊为核心,继续巩固妇科千金片(胶囊)在妇科炎症领域的优势,同时利用基药政策将补血益母丸(颗粒)打造为产后恢复领域的又一重磅品种。化药板块以特色麻精药为代表,未来有望稳中提升。 化药领域抓住集采机遇实现增长化药板块立足子公司开展业务,23年抓住集采机遇,主要产品包括缬沙坦胶囊、水飞蓟宾葡甲胺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阿魏酸哌嗪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盐酸地芬尼多片等。23年收入实现8.4亿元,同比增长11.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024/2025/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0.69/43.68/47.00亿元,增速为7%/7%/8%。2024/2025/202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4/3.6/3.86亿元,增速为6%/6%/7%。我们看好千金药业以制药工业迈入全国百强为主线,医药商业和卫生用品两条辅线并行发展的战略规划,持续深耕女性健康领域,给予24年20倍PE,市值为68亿,对应目标价格为1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康缘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4-16 19.29 27.73 76.62% 20.88 5.94%
20.44 5.96% -- 详细
Q1业绩高基数下实现正增长,口服液表现强劲。 康缘药业2024年一季度实现总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0.5%;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增长4.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同比增长0.2%。 分品种看,口服液表现亮眼。注射液实现营收5.4亿元,同比下降8.9%;口服液营收为3.7亿元,同比增长30.3%,主要系金振口服液销售同比增长所致;胶囊营收为2.0亿元,同比下降4.9%;颗粒剂和冲剂营收1亿,同比下降15.4%;片丸剂营收0.8亿元,同比增长1.8%。 加强学术引领,中药创新管线持续丰富。 研发端:24年4月,治疗感冒的中药1.1类创新药羌芩颗粒获批开展临床试验;24年3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化药1类新药注射用AAPB获批开展临床试验;24年1月,中药3.1类经典名方济川煎颗粒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等肾虚津亏肠燥者。 公司共有43个品种纳入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金振口服液、杏贝止咳颗粒、桂枝茯苓胶囊、腰痹通胶囊、复方南星止痛膏、银翘解毒软胶囊6个独家品种。2024年新版基药目录出台预期强烈,有望利好创新能力强的中药企业。 股权激励指引全年目标,体现公司发展信心。 2022年4月,康缘药业公布一项股权激励计划《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设立了严格的业绩考核条件,对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做出明确要求,并将非注射剂的营收增长作为业绩考核目标之一,表明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非注射剂的决心。2024年公司股权激励目标为:以2023年营收为基数,2024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18%,或以2023年净利润为基数,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以2023年非注射剂产品营收为基数,2024年非注射剂产品营收增长率不低于2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4/25/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7.46/65.76/76.36亿元,增速为18%/14%/16%。24/25/2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63/7.93/9.57亿元,增速为23%/20%/21%。我们看好康缘药业的创新能力与逐渐优化的营销体系,给予公司2024年25倍PE,市值为165亿,对应目标价格为2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研发失败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重点产品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
贵州三力 医药生物 2024-01-01 18.77 -- -- 20.06 6.87%
20.06 6.87%
详细
投资逻辑:1)根植传统苗药,产品放量加速,业绩表现强势,23Q1利润同比增长超 130%;2)重磅大单品开喉剑喷雾剂(含儿童型)具备独家稀缺性特质,22年收入突破 10亿,有望冲击新版基药目录+OTC 端发力添新增长极;3)扎根贵州,外延收购德昌祥、汉方药业、云南无敌,新增 30余个独家中药品种,进一步打造品牌中药矩阵,奠定中长期成长空间。 根植传统苗药,22年疫情下产品放量带动业绩亮眼:公司以核心产品开喉剑喷雾剂(含儿童型)主线,产品线围绕儿科、呼吸系统科、心脑血管科、妇科等领域多点布局。22年开喉剑喷雾剂入选《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加速放量,带动强势业绩表现。核心产品近 70%持续高毛利率推动盈利能力持续优化,独家优势导致其集采降价风险较低。21年股权激励设定未来三年复合 35%增速目标,有望注入高增长动力。 重磅大单品开喉剑喷雾剂具备独家稀缺性特质,有望冲击新版基药目录+OTC 端发力添新增长极:1)患病率提升+中成药优势催生咽喉疾病中成药广阔市场,喷雾剂型优势明显:呼吸及咽喉疾病为中医药优势领域,2019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中成药咽喉用药市场已突破 50亿元,其中喷雾剂型具备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势,但独家产品、儿童用药稀缺;2)开喉剑喷雾剂独家优势为基础,高定价权稳定毛利率水平:公司开喉剑喷雾(儿童型)是口腔咽喉疾病用药中少有的儿童专用药物,适应症范围广泛,获多指南认可,为咽喉喷雾剂型细分市场领导产品,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受益于独家及原料优势,公司产品集采降价风险较低,近年来毛利率稳定爬升;3)院外发力+冲击基药开辟新增长极: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2009年即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陆续纳入地方基药增补目录,随着基药儿童药目录单列,公司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有望冲击 23年基药目录,打开新增长极。同时,产品 OTC 端仍处在快速导入期,目前处方端和 OTC 端占比大约为6:4-5:5,疫情加速产品认知度提升奠定院外发力基础,对应 4:6目标仍具备较大优化空间,产品未来放量进展可期。 外延收购老字号品牌德昌祥、无敌制药,投资汉方药业,进一步打造苗药品牌特色矩阵:公司扎根贵州,2022年收购德昌祥药业 95%的股份、2023年 11月完成收购控股汉方药业、2023年 1月收购好司特 60.98%股份,进一步丰富中药制造产品线、强化苗医特色,引入妇科再造丸、无敌丹胶囊(骨科)等大单品,持续拓展中成药矩阵,拓宽收入增长极。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传承苗药精华,有望通过内生+外延双重发力,加速产品放量。我们认为,在国家政策支持中药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各优势产品有望持续带来不断增长的业绩贡献,助力公司在未来释放亮眼业绩。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15.4/25.2/3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3.7/4.5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降价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流失风险
悦康药业 医药生物 2023-12-12 21.73 -- -- 23.79 9.48%
23.79 9.48%
详细
投资要点:1):传统品种集采有望逐步出清,有望重回增长轨道:公司聚焦心血管等慢病及专科治疗领域,产品潜力充足,传统品种集采压力有望逐步出清,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剂需求依旧充足,活心丸、爱地纳菲等品种放量潜力充足;2))多款潜在大品种即将进入收获期;公司产品管线丰富,羟基红花黄素A、复方银杏叶片等多款潜力品种已经完成III期临床,上市后有望顺利放量,为公司贡献贡献增量业绩;3)中长期积极布局前沿领域,未来可期:公司积极布局小核酸、多肽等新领域,有望在中长期竞争中使公司占得先机。 传统品种集采逐步出清,有望重回增长轨道:公司聚焦心血管等慢病及专科治疗领域,产品潜力充足。1)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剂:作为公司核心产品,集采背景下短期承压,但其收到诸多临床共识与指南的认可,治疗需求预计仍然旺盛;2)活心丸:作为公司的老牌中药,有望重新焕发新机,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28%;3)爱地那非:1.1类新药,ED治疗药物,西地那非零售渠道销售额超50亿,爱地纳菲作为新一代ED用药有望成为替代西地那非的大品种。 多款潜在大品种即将进入收获期;公司产品管线丰富,即将进入新产品上市放量收货期。1)羟基红花黄素A:2023年1月公告完成III期临床,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需求持续提升,有望快速放量;2)复方银杏叶片:缺血性痴呆III期临床已于2023年10月公告达到临床主要终点,正对缺血性痴呆用药机理明确,临床试验疗效显著;3)紫花温肺止嗽颗粒:2023年11月公告完成II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感染后咳嗽,咳嗽缓解率显著。 中长期积极布局前沿领域,未来可期:公司自2021年以来积极布局mRNA疫苗和小核酸药物,全面切入核酸赛道,并在2022年引进并布局多项多肽药物研发管线。公司积极布局小核酸、多肽等新领域,有望在中长期竞争中使公司占得先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深耕医药领域超20年,产品梯队丰富,老品种短期承压初步出清,羟A、复方银杏叶片等新品种有望上市放量,中长期积极布局小核酸等领域,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9.5/42.3/5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0/4.6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及政策风险;研发创新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盘龙药业 医药生物 2023-11-09 42.92 -- -- 45.73 6.55%
45.73 6.55%
详细
投资逻辑: 1)风湿骨伤中成药百亿级市场放量在即: 2020年中国骨关节炎患者超 1.3亿, 骨骼肌肉系统中成药市场达到近 230亿元, 老龄化加速催生庞大治疗需求。 2) 重要催化剂: 核心产品盘龙七竞争力强劲,未来有望受益于基药目录更新实现放量: 盘龙七片为公司核心产品,医保甲类+独家品种优势明显, 循证医学证据链条完善,我们判断其进入基药目录可能性较大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快速释放。 3) 中成药产品线百花齐放: 中成药产品聚焦风湿骨伤科,并延伸至心脑血管等十二大功能类别,有望通过共振效应实现协同放量。 聚焦风湿骨伤中成药,行业百亿级大市场放量在即: 公司作为老牌中成药企业,聚焦风湿骨伤中成药领域。 2020年中国骨关节炎患者超 1.3亿, 骨骼肌肉系统中成药市场规模达到近 230亿元,国内老龄化进程加速,庞大治疗需求有望逐步释放,且伴随中成药行业不利因素出清,我们判断骨骼肌肉系统中成药市场预计将持续增长,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增长,实现自身产品放量。 核心产品盘龙七或将进入基药,有望推动公司业绩快速释放。 盘龙七片为公司核心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劲, 2022H1居中国骨骼肌肉系统风湿性疾病中成药市占率第一,医保甲类+独家品种优势明显。公司持续布局升级盘龙七循证医学证据链条,我们认为其进入基药目录可能性较大,参照独家品种金振口服液和乌灵胶囊入选基药目录后的放量节奏,盘龙七若成功入选基药,则有望带动公司中成药业务迅速放量,实现公司业绩的快速释放。 中成药产品线百花齐放, 有望通过共振效应协同放量。 公司聚焦风湿骨伤科,形成完整产品矩阵,骨松宝片、盘龙七药酒等骨伤类产品有望与盘龙七片形成共振效应实现协同放量; 打造全科产品集群,产品线由骨伤科延展至心脑血管类、消化类等十二大功能类别,独家品种金茵利胆胶囊和克比热提片优势明显,丰富产品线铸就宽厚护城河。 医药配送+大健康产业发力,收入结构多元化。 公司智慧物流平台基本实现陕西药品、器械配送网络全覆盖, 战略合作伙伴包含全国上千家药品生产企业与四千多家医疗机构及药品经营企业。公司布局“互联网+医康养”赛道, 2022年开发大健康产品 23款,构建了覆盖口腔健康、功能食品、洗护用品及医疗器械等大健康产品集群,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动能。 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风湿骨伤领域二十余载, 核心产品盘龙七或将进入基药实现快速放量,中成药产品线构筑宽厚护城河,医药配送、大健康产业、中药饮片等业务有望持续贡献增量。 我们预计 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 11.3/14.3/17.9亿元,同比增长 16.2%/26.6%/25.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1.6/2.1亿元,同比增长 18.5%/34.9%/30.3%。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在研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
欧林生物 医药生物 2023-11-07 20.35 -- -- 22.88 12.43%
22.88 12.43%
详细
事件: 2023前三季实现收入 3.52亿元,同比下降 5%;实现归母净利润 3028万元,同比下降 24.6%; 23Q3单季度实现营收 1.19亿元,同比下降 13.7%;实现归母净利润 174万元,同比下降 81%。 短期经营承压,多品种研发顺利推进。23Q3公司收入 1.19亿元,环比下降 28.3%,同比下降 13.7%,短期公司核心产品破伤风疫苗销售承压。 2023年 2月,公司下一个核心现金流品种 AC-Hib 三联苗报产获得受理,现已通过现场核查,正在技术审评中,预计 24Q1获批,成为该品种国内首个上市产品,有望成为公司继破伤风后的又一个十亿级产品,为公司创新疫苗研发提供后续动力。 2023年 7月,破伤风疫苗预灌封规格正式获批,将成未来主销规格。传统疫苗研发方面,公司流感疫苗在 2023年 9月底向 CDE 提交了临床前的沟通申请。公司的流感疫苗采取的是 MDCK 细胞悬浮技术,可以通过在生物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实现生产产量更高、生产周期更短、生产成本更低的效果。创新疫苗方面,公司金葡菌疫苗Ⅲ期临床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 50余家医院入组,预计在今年底实现中期揭盲;公司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的 A 群链球菌疫苗(GAS 疫苗)是全球 1类原创新药,也于近日向 CDE 提交了临床前的沟通申请。 金葡菌 III 期临床顺利推进,管线新增重磅幽门螺杆菌疫苗。 23前三季度研发费用8028万元,同比增长 14.4%。上半年, 公司研发管线不断完善,新增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 细胞)、 A 群链球菌疫苗、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等临床前产品管线,其中幽门螺杆菌疫苗未来有望成为媲美 HPV 级别的超级重磅品种; 预计未来 2年内, 这些新增研发项目陆续进入临床研究, 形成临床用超级耐药菌疫苗矩阵。 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 公司聚焦临床超级耐药细菌疫苗研发,具有全球创新属性,解决全球临床痛点,未来将形成多个超级细菌疫苗的研发矩阵;当前公司经营主要依靠破伤风持续放量,推动收入明显增长,由于公司未来将持续加大临床研发投入,势必对短期利润表观数据产生较大影响。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 5.9/8.0/11.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0.5/1.1/1.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在研产品研发失败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现有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AC 结合疫苗和 Hib 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健麾信息 医药生物 2023-11-06 35.54 -- -- 44.80 26.06%
46.39 30.5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下降12.39%;归母净利0.74亿元,同比下降13.56%;扣非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25.90%。 新冠高基数及业务渠道拓展受限,业绩短期波动。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下降12.39%;归母净利0.74亿元,同比下降13.56%;扣非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25.90%。单看Q3,公司实现收入0.64亿元,同比下降43.28%;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降41.47%;扣非利润0.06亿元,同比下降78.54%,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主要系2023Q3采购延迟,业务渠道拓展受限,以及受新冠影响,22年Q3上海疫情防控期后加速恢复,致使同期高基数影响报告期内业绩表观。 调动闲置资金改善流动性,公司现金流有望优化。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同比下降919.04%,主要系行业资金面高度紧张所致。公司10月31日公告拟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1.2亿元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缓解运营资金的压力、改善流动性,我们预计未来公司现金流有望持续优化。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关注后续海外订单情况。公司与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签署合资协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新设合资公司,拟通过双方长期积累的商业实力、业务经验和优势资源将公司产品迅速推广到沙特、中东及北非市场,全力推动沙特医疗产业迈向数字化、自动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合资公司与沙特卫生部、沙特部分区域的公立医院医联体以及一批大型公私立医院等陆续建立了业务联系,业务稳步推进。截至23年半年报披露日,合资公司第一个项目,已在沙特私立医院Daah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公司亦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的经销商和意向客户建立了业务联系,未来海外业务进展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公司作为药品的智能化管理行业的主要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涵盖智慧药房、智能化静配中心以及智能化药品耗材管理三大细分领域。不考虑海外市场的拓展,考虑医药反腐影响,下调国内主业预期,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6/2.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及技术创新研发风险;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流失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产品质量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
阳光诺和 医药生物 2023-11-06 65.79 -- -- 72.98 10.93%
72.98 10.9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23Q1-3实现营收 6.92亿元,同比增长 39.73%,归母净利润 1.71亿元,同比增长 32.72%,扣非净利润 1.68亿元,同比增长39.31%。 23Q1-3业绩符合增长预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23Q1-3实现营收 6.92亿元,同比增长 39.73%,归母净利润 1.71亿元,同比增长 32.72%,扣非净利润 1.68亿元,同比增长 39.31%。单看 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1亿元,同比增长 35.12%,归母净利润 0.53亿元,同比增长 27.84%,扣非净利润 0.53亿元,同比增长36.54%。公司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业务订单充足,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Q3整体费用率持续优化,有望持续增厚公司利润:费用端看,2023Q1-3费用率相较去年同期整体下降了 1.94pct,费用端持续优化。单 Q3看,销售费用率为3.27%(+0.64pct),管理费用率 10.42%(同比-3.22pct),研发费用率 12.89%(同比+0.86pct),财务费用率 0.54%(同比+0.13pct),Q3整体费用率 27.12%(-1.59pct),费用端优化有望持续增厚公司利润。 研发团队能力及效率持续提升,赋能公司长期发展:公司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增加,23Q1-3研发费用率 12.01%,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 0.56pct,Q3研发费用率12.89%(+0.86pct),公司持续加大自主立项创新药、改良型创新药、特色仿制药的研发。目前公司研发人员硕士及博士占比为 18.24%,公司持续加强技术专家和人才的储备,提升研发团队的专业能力、效率和质量,通过 NMPA 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项目数量增加,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数量持续增加,研发成功概率提升,成果也持续增多,有望赋能公司长期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9.4/12.6/1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3.1/4.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及技术创新研发风险;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流失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 产品质量风险; 毛利率波动风险。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3-11-06 85.60 -- -- 92.60 8.18%
92.60 8.1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23Q1-3 实现营收 295.41 亿元,同比增长 4.04%,归母净利润 80.76 亿元,同比增长 9.47%,扣非净利润 77.09 亿元,同比增长23.70%。 Q3 业绩符合预期, 细胞及基因疗法 CDMO 及测试业务增速较快: 23Q1-3 实现营收 295.41 亿元,同比增长 4.04%,归母净利润 80.76 亿元,同比增长 9.47%,扣非净利润 77.09 亿元,同比增长 23.70%。单看 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6.70 亿元,同比增长 0.30%,归母净利润 27.63 亿元,同比增长 0.77%,扣非净利润 29.48亿元,同比增长 23.76%。 分业务看, 23Q1-3 化学业务营收 212.41 亿元(同比+2.0%), 测试业务营收 48.54 亿元(同比+16.2%), 生物学业务营收 18.95 亿元(同比+6.5 %), 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 业务营收 10.28 亿元(同比+11.6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营收 4.91 亿元(同比 -26.9%),其他业务营收 0.31 亿元(同比+12.3%) 。 海外业务持续增长, 全球化战略布局赋能公司发展: 2023Q1-3 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 194.0 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 36%;来自欧洲客户收入 32.8 亿元,同比增长 10%;来自中国客户收入 52.4 亿元,同比增长 5%;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 16.2 亿元,同比增长 10%。 美国及欧洲客户收入快速增长,全球化战略布局不断完善。 新客户数量持续增加, 一体化赋能平台优势凸显: 2023Q1-3 公司新增客户超过900 家, 收入端看, 公司近 99%的收入来自原有客户,达到 291.2 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 26%;来自新增客户收入 4.3 亿元。公司持续实施“长尾”战略并不断提高大药企渗透率。 2023Q1-3,来自全球前 20 大制药企业收入 118.2 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 43%,来自于全球其他客户收入 177.2 亿元, 同比增长 16%,使用公司多个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收入272.7 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 28%,占公司收入比例达到9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403.9/488.2/604.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8.1/119.7/150.2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药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医药研发服务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业务合规风险
立方制药 医药生物 2023-11-06 29.73 -- -- 30.60 2.93%
31.80 6.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3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5.25亿元,同比下降19.52%;归母净利1.71亿元,同比增长0.48%;扣非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6.67%。 子公司变动影响财务指标,业绩短期波动。23Q1-3公司实现收入15.25亿,同比下降19.52%;归母净利1.71亿,同比增长0.48%;扣非利润1.48亿,同比增长6.67%。单看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同比下降61.39%;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下降44.40%;扣非利润0.38亿,同比下降19.56%。公司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9.5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比下降50.19%,主要系原子公司立方药业不再并表所致。 收购九方制药布局中药领域,业务领域进一步完善。23年8月25日,公司收购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51%股权。九方制药深耕中药领域,是一家集药材种植、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收购九方制药,业务矩阵进一步完善,核心竞争力增强,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品研发注册进展可观,产品矩阵持续丰富。报告期内,公司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此外,公司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mg规格)药品注册申请分别获受理,多库酯钠原料药上市登记申请获受理,产品矩阵持续丰富,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渗透泵控释制剂龙头,核心产品迅速放量,业绩有望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利润分别为2.4/2.9/3.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带来的风险;人才缺乏及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核心品种依赖风险;募集资金使用不达预期的风险。
博腾股份 医药生物 2023-11-06 29.50 -- -- 32.66 10.71%
32.66 10.71%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23Q1-3 收入 30.37 亿元,同比下降 41.79%,归母净利润 4.52 亿元,同比下降 71.36%,扣非净利润 4.25 亿元,同比下降 73.08%。 高基数下表观业绩短期波动, 重大订单已交付完毕: 公司 23Q1-3 收入 30.37 亿元,同比下降 41.79%,归母净利润 4.52 亿元,同比下降 71.36%,扣非净利润 4.25亿元,同比下降 73.08%。单看 Q3,公司营业收入 6.98 亿元,同比下降 46.44%,归母净利润 0.41 亿元,同比下降 88.65%,扣非净利润 0.34亿元,同比下降 90.68%。表观业绩下降原因主要为去年同期公司收到重大订单导致的高基数,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前期收到的重大订单已全部交付完毕。 小分子制剂及基因细胞治疗 CDMO 营收增速亮眼: 分业务看, 23Q1-3 小分子原料药 CDMO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9.42 亿元,同比下降 43%;小分子制剂 CDMO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118.95 万元,同比增长 237%;基因细胞治疗 CDMO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153.12 万元,同比增长 85%。此外,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布局的新业务和新能力还未产生正向利润贡献,其中,小分子制剂 CDMO 业务、基因细胞治疗 CDMO 业务、生物大分子 CDMO 业务分别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0.71 亿元、 0.65 亿元、 554 万元;公司战略布局的参股公司仍处于亏损阶段,合计减少合并报表净利润约 0.17 亿元。 小分子原料药 CDMO 业务订单持续增长,长期发展动能充足: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为全球约 300 家客户提供小分子原料药 CDMO 服务,引入国内外新客户 77家(北美区 28 家,中国 区 40 家,欧洲区 5 家,其他亚太区 4 家)。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签订单项目数(不含 J-STAR) 592 个,同比增长约 32%; 实现交付项目数 448 个,同比增长约 35%,订单数量稳定增长,表现可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为优质 CDMO 企业,以原料药业务为帆,以制剂+CGT业务为桨,驱动公司稳健发展,尽管整体营收及利润受大订单影响出现短期波动,仍不改公司快速发展本色,制剂+CGT 业务规模及客户数量均快速增加,有望进一步打开业绩天花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 41.5/48.0/55.6 亿元, 归母净利润 5.2/5.8/6.9 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订单执行及市场开拓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兴齐眼药 医药生物 2023-11-06 161.00 -- -- 163.37 1.47%
186.79 16.0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下滑10.1%。Q3营业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9458万,同比增长15.1%,收入与利润均实现逐季环比增长。 23Q3经营超预期,环孢素持续加速放量。公司23年前三季营收11.05亿(同比+10%),归母净利润1.82亿(同比-10.1%);其中,Q3收入4.19亿(环比+5%),归母净利润9458万(环比+38.3%),收入与利润均超预期。根据2023H1经营情况,我们预计Q3公司核心产品环孢素滴眼液持续加速放量。干眼症首仿药物环孢素滴眼液于2021年新进医保谈判目录后持续快速放量,22年预计销售收入2-3亿元,依靠庞大的干眼市场以及首仿地位,预计23年将进一步快速放量。2022年7月份,互联网医院新政出台,禁止院内制剂通过互联网医院渠道销售,该政策影响了22Q3至今的医疗服务业务。2023Q1-3期间费用率情况:1)销售费用率为37.2%,同比增加3pct;2)管理费用率为10.2%,下降1.9pct,稳中有降;3)研发费用率达到11%,增长2pct,或是由于低浓度阿托品临床研发投入加大。 低浓度阿托品已完成首轮审评,补充资料已提交。9月19日,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官网信息显示,阿托品首轮技术审评已经完成,并于27日正式提交补充资料。按照正常流程,预计2024Q1正式获批。根据我们预测,低浓度阿托品近视防控主要用于5-16周岁儿童及青少年人群,该年龄段近视人群总数近1亿人;当前主流阿托品院内制剂年费用约为3600元,中性情况下,我们预计兴齐产品能在上市的第3个完整年(即2027年)达到销售峰值,达到101.8亿元,将重塑眼科药物市场格局。按照正常24Q1获批预期,公司有望于2024年即迎来收入与业绩爆发式增长阶段。 投资建议:暂不考虑阿托品于2024Q1获批情况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将实现营收15.1/20.0/26.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4.3/5.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阿托品获批进展低于预期;环孢素滴眼液竞争加剧或集采降价风险;传统眼药产品推广销售不及预期及进入集采风险。
以岭药业 医药生物 2023-11-03 22.12 -- -- 27.25 23.19%
27.25 23.19%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23Q1-3 实现营收 85.75 亿元,同比增长 7.91%,归母净利润 17.59 亿元,同比增长 24.35%,扣非净利润 16.40 亿元,同比增长15.84%。 Q3 业绩短期承压,高基数下利润端降幅较大: 23Q1-3 公司实现营收 85.75 亿元,同比增长 7.91%,归母净利润 17.59 亿元,同比增长 24.35%,扣非净利润 16.40亿元,同比增长 15.84%。单看 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84 亿元,同比下降25.02%,归母净利润 1.53 亿元,同比下降 58.26%,扣非净利润 0.99 亿元,同比下降 72.80%。 22Q3 高基数叠加公司短期经营波动导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费用率同比略有上升, 经营现金流下滑: 费用端看, Q3 单季度销售费用率为31.69%(+2.6pct), 管理费用率 7.59%(同比+2.4pct),研发费用率 10.71%(同比+3.2pct), 财务费用率 0.26%(同比+0.4pct),费用端整体均略有升高。 23Q1- 3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45 亿元,同比下滑 88.18%,主要是经营性支出增加所致。 配方颗粒业务增长迅速,有望持续增厚公司业绩: 公司持续布局配方颗粒业务,加快新标准配方颗粒(国标/省标)的研发备案工作。截至 23H1,公司已完成 246个国家标准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备案, 275 个河北省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备案。 23Q1- 3 公司配方颗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40%。 10 月 27 日,全国首次中药配方颗粒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公布拟中选结果,公司申报了 199 个品种参与集采并全部中标,为公司拓展配方颗粒业务市场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在研品种丰富,中药创新药逐步步入收获期: 公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1.1 类新药通络明目胶囊于 23 年 10 月 24 日获批上市,产品矩阵持续丰富。截至10 月 27 日,公司已有 9 个中药创新药品种处于临床阶段。其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络痹通、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柴黄利胆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玉屏通窍片和治疗儿童感冒的小儿连花清感颗粒 4 个品种处于临床三期阶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柴芩通淋片计划筹备 II 期临床,治疗胃肠型感冒藿夏感冒颗粒、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参蓉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连花清咳颗粒已获临床批件,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108.3/127.8/15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5/23.2/27.8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或集采降价风险;上游原材料提价风险;研发不及预期或失败风险。
一心堂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11-03 21.71 -- -- 26.45 21.83%
26.45 21.8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3Q1-3实现收入 128.13亿,同比增长 6.55%; 归母净利 6.86亿,同比增长 1.26%;扣非利润 6.79亿,同比增长 4.85%。 23Q1-3业绩符合预期, Q3利润端短期波动, : 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128.13亿,同比增长 6.55%;归母净利 6.86亿,同比增长 1.26%;扣非利润 6.79亿,同比增长 4.85%。 23Q3公司实现收入 41.37亿,同比上升 1.89%;归母净利润1.81亿,同比下降 30.02%;扣非利润 1.74亿,同比下降 30.33%。 布局大健康产业,非药品产品营收快速增长。 公司布局大健康产业,积极对在营品类进行调整,增加包括美妆、个护、婴幼儿配方乳粉、功效性药食同源性食品及大健康属性的日化家清类等产品,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023Q3公司非药品类实现营业收入 12.31亿元(同比+7.64%),其中美妆及个护业务实现销售 2.5亿元(同比+19.58%)。 新零售业务+直营门店同步拓展,线上线下赋能销售。 线上方面,以 O2O 业务为主线,公司布局电商新零售业务。 23前三季度,公司新零售总销售额为 5.99亿元,其中 O2O 业务完成销售 4.83亿元。线下方面,公司积极拓展直营门店网络,2023Q3末拥有直营门店 10008家,较年初门店数量净增 802家。其中慢病门店1,231家,特病门店 329家,双通道资格门店 213家,门诊统筹门店 735家。 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 考虑到行业集中度提升叠加处方外流加速,公司业绩增长快,估值相对较低,预计公司 23-25年利润分别为 10.2/12.1/14.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门店扩张不及预期;处方外流不及预期; 行业监管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