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崔琰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及零配件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3110002,曾就职于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7.14%
(第632名)
60日
中线
22.86%
(第102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6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崔琰 7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3-01-16 28.24 -- -- 32.73 15.90%
32.73 15.90%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环动机器人关节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环动科技”)拟引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 7家战略投资者增资 2.9亿元,增资完成后,公司对环动科技的持股比例由 70.18%降至 61.29%。 分析判断: 机器人关节业务再获资金支持 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环动科技本轮增资价格为 70.18元/股,增资完成后环动科技总股本增至 3,263.25万股,对应投前/投后估值分别为 20/22.9亿元。 本次引入股东包括国家制造业基金、 先进制造业基金、 玉环国投等产业资本及淡马锡旗下机构等外资控股机构, 如果本轮增资顺利完成, 一方面有利于环动科技在新品研发、市场开拓及科研实验等方面再获资金支持, 加速机器人关节业务的推进; 另一方面, 据本次公告, 2021/2022Q1-3环动科技净利率 19.6%/23.1%, 高于现有齿轮业务净利率, 有利于进一步提振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同时提升市场对机器人关节业务盈利能力的认可。 RV、 谐波减速器双布局 国产替代加速进行中公司从 2013年开始研发 RV 减速器,在国内供应链相对空白、技术认知较低的情况下,攻克原材料配比设计、齿轮加工、轴承加工及精密装配等多个难题,历时 3-4年打破外资垄断,产品批量供货埃夫特、广州数控等国产头部机器人企业。 目前公司成功布局 RV 和谐波两大产品类, RV 产品已覆盖 50公斤到210公斤,并在精度保持性、可靠性要求更高的锂电、光伏、汽车制造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与规模配套;谐波减速机也在全面进行市场推广。 未来,母公司有望在齿轮加工、供应链、质量管理等方面对机器人关节业务赋能,推进机器人精密减速器批量化生产, 加速实现国产替代。 新能源驱动齿轮主业增长 业绩兑现预期强公司深耕乘用车齿轮行业, 2022年新能源汽车齿轮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 220%,超行业及重点车企增速;年底纯电+增程减速器齿轮产能已达 400万套/年, 据我们测算,在纯电+增程车型中市占率超 60%。 未来,公司有望通过持续配套全球领先电动车企、比亚迪、 博格华纳、日电产及其他新势力车企继续取得快速增长, 同时有望伴随 PSA 等全球混动项目爬坡,加速打开海外市场, 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业绩兑现预期强。 投资建议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稳步发展+机器人减速机加速开拓, 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 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 2022/2023/2024年 营 业 收 入 67.62/85.68/111.37亿 元 , 归 母 净 利5.80/8.52/11.95亿元; EPS 0.68/1.00/1.41元, 对应 2023年 1月 13日 28.22元/股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 41/28/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RV 减速器销量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出预期。
崔琰 7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3-01-16 68.00 -- -- 74.53 9.60%
74.53 9.60%
详细
公司公告2022 年业绩预增公告: 2022 年预计收入154.5-162.5 亿元,同比+34.79%~41.76%;预计归母净利17.5-18.5亿元, 同比+72.03%~+81.86% ; 预计扣非归母净利17.02-18.02 亿元,同比+75.36%~85.66%。 分析判断: 业绩保持高增 利润率表现亮眼22Q4 预计收入43.47-51.47 亿元, 同比+19%~+41% , 环比+1%~+19%;预计归母净利5.41-6.41 亿元,同比+105%~+143%,环比+8%~+28% ; 预计扣非归母净利5.28-6.28 亿元,同比+120%~+162%,环比+8%~+28%。按中值计算,22Q4 预计净利润率为12.45%,同比+5.2pct,环比+0.8pct。业绩同环比持续增长,利润率提升主要受益于公司平台化战略继续推进,轻量化底盘及汽车电子产品线逐步进入收获期并贡献业绩;Tier 0.5级战略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单车配套金额持续提升;前瞻布局产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的市场需求。 定增助力三大产品线扩产 加速突破产能瓶颈根据公司12 月13 日公告的定增预案,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及热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募投项目总投资78.3 亿元,项目建设期18-30 个月。全部实施完成后,将新增轻量化底盘系统产能610 万套/年、新增内饰功能件产能310 万套/年、新增热管理系统产能130 万套/年;预计增加年营业收入129.5 亿元,净利润13.2 亿元。同时将提升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基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和空气悬架的研发能力。 公司Tier0.5 级合作模式为主机厂有效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车型开发周期,获得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公司轻量化底盘系统模块产品、内饰功能件产品、热管理系统产品均已经顺利切入包括国内外知名传统车企及全球主流新能源车企在内的十余家主机厂,并已获取其量产订单。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热管理系统的全球供货能力,快速抢占因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进步而产生的零部件市场,提高核心零部件市场竞争力,巩固公司市场地位,保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水平可持续增长。 剑指全球汽配TOP 积极布局机器人客户+:战略绑定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进军全球供应体系。公司先后伴随通用、吉利成长,目前战略绑定特斯拉开启新一轮成长,同时已进入福特、FCA、戴姆勒、宝马、大众、奥迪、本田、丰田等全球供应体系。顺应行业电动智能变革,公司积极与RIVIAN、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吉利新能源、赛力斯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合作,探索Tier 0.5级的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同步研发及供货服务。公司IBS 项目、EPS 项目、空气悬架项目、热管理项目分别获得一汽、吉利、赛力斯、合创、高合等客户的定点。 产品+:八大产品线,打造平台型企业。在保持汽车NVH 减震系统和整车声学套组两项传统业务国内领先的同时,前瞻性布局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三大核心业务,又新增空气悬挂系统、一体化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预计全产品线合计单车配套价值有望达3 万元以上,全面布局电动智能,成为平台型公司。 积极布局机器人,未来发展潜力大。据测算全球劳动人口约34.5 亿人,假设人形机器人单价 25 万元,如果其中11.6%的劳动者被机器人取代,则人形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可达100万亿。运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公司的运动执行器包括电机、电控及减速机构等部件组成,样品也获得客户的认可,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投资建议公司是特斯拉产业链高业绩弹性标的,凭借行业领先的客户拓展和产品拓展能力,有望在电动智能化变革下崛起成为自主零部件龙头。鉴于主要客户需求变化和轻量化、智能驾驶系统及热管理系统具备成长性,规模效应驱动利润率提升,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2022-2024 年营收由167.8/245.7/315.4 亿元调为159.8/237.0/315.0 亿元,归母净利由17.2/25.1/35.2 亿元调为18.01/25.5/35.8 亿元,EPS 由1.56/2.28/3.19 元调为1.63/2.31/3.25 元,对应2023年1 月13 日收盘价67.10 元的PE 39/28/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吉利销量回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崔琰 7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3-01-16 68.00 -- -- 74.53 9.60%
74.53 9.60%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公告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 2022年预计收入 154.5-162.5亿元,同比+34.79%~41.76%;预计归母净利 17.5-18.5亿元,同比 +72.03%~+81.86%;预计扣非归母净利 17.02-18.02亿元,同比+75.36%~85.66%。 分析判断: 业绩保持高增 利润率表现亮眼22Q4预计收入 43.47-51.47亿元,同比 +19%~+41%,环比+1%~+19%;预计归母净利 5.41-6.41亿元,同比+105%~+143%,环比 +8%~+28%;预计扣非归母净利 5.28-6.28亿元,同比+120%~+162%,环比+8%~+28%。按中值计算,22Q4预计净利润率为 12.45%,同比+5.2pct,环比+0.8pct。业绩同环比持续增长,利润率提升主要受益于公司平台化战略继续推进,轻量化底盘及汽车电子产品线逐步进入收获期并贡献业绩;Tier 0.5级战略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单车配套金额持续提升; 前瞻布局产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的市场需求。 定增助力三大产品线扩产 加速突破产能瓶颈根据公司 12月 13日公告的定增预案,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及热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募投项目总投资 78.3亿元,项目建设期 18-30个月。全部实施完成后,将新增轻量化底盘系统产能 610万套/年、新增内饰功能件产能 310万套/年、新增热管理系统产能 130万套/年;预计增加年营业收入 129.5亿元,净利润 13.2亿元。同时将提升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基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和空气悬架的研发能力。 公司 Tier0.5级合作模式为主机厂有效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车型开发周期,获得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公司轻量化底盘系统模块产品、内饰功能件产品、热管理系统产品均已经顺利切入包括国内外知名传统车企及全球主流新能源车企在内的十余家主机厂,并已获取其量产订单。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热管理系统的全球供货能力,快速抢占因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进步而产生的零部件市场,提高核心零部件市场竞争力,巩固公司市场地位,保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水平可持续增长。 剑指全球汽配 TOP 积极布局机器人客户+:战略绑定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进军全球供应体系。公司先后伴随通用、吉利成长,目前战略绑定特斯拉开启新一轮成长,同时已进入福特、FCA、戴姆勒、宝马、大众、奥迪、本田、丰田等全球供应体系。顺应行业电动智能变革,公司积极与 RIVIAN、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吉利新能源、赛力斯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合作,探索 Tier 0.5级的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同步研发及供货服务。公司 IBS 项目、EPS 项目、空气悬架项目、热管理项目分别获得一汽、吉利、赛力斯、合创、高合等客户的定点。 产品+:八大产品线,打造平台型企业。在保持汽车 NVH 减震系统和整车声学套组两项传统业务国内领先的同时,前瞻性布局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三大核心业务,又新增空气悬挂系统、一体化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预计全产品线合计单车配套价值有望达 3万元以上,全面布局电动智能,成为平台型公司。 积极布局机器人,未来发展潜力大。据测算全球劳动人口约34.5亿人,假设人形机器人单价 25万元,如果其中 11.6%的劳动者被机器人取代,则人形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可达 100万亿。运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公司的运动执行器包括电机、电控及减速机构等部件组成,样品也获得客户的认可,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投资建议公司是特斯拉产业链高业绩弹性标的,凭借行业领先的客户拓展和产品拓展能力,有望在电动智能化变革下崛起成为自主零部件龙头。鉴于主要客户需求变化和轻量化、智能驾驶系统及热管理系统具备成长性,规模效应驱动利润率提升,调 整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2022-2024年 营 收 由167.8/245.7/315.4亿元调为 159.8/237.0/315.0亿元,归母净利由 17.2/25.1/35.2亿元调为 18.01/25.5/35.8亿元,EPS由 1.56/2.28/3.19元调为 1.63/2.31/3.25元,对应 2023年 1月 13日收盘价 67.10元的 PE 39/28/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吉利销量回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崔琰 7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13 29.69 -- -- 33.40 12.50%
35.97 21.15%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 12月产销快报:长城汽车批发销量 7.7万辆,同比-52.3%,环比-11.6%。2022年累计批发 106.8万辆,同比-16.7%。 哈弗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4.4万辆,同比-53.0%,环比-17.8%,2022年累计批发 61.7万辆,同比-19.9%; WEY 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0.1万辆,同比-86.3%,环比-34.6%,2022年累计批发 3.6万辆,同比-37.7%; 皮卡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1.4万辆,同比-44.9%,环比-0.3%,2022年累计批发 18.7万辆,同比-19.9%; 欧拉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0.7万辆,同比-66.9%,环比+2.2%,2022年累计批发 10.4万辆,同比-23.0%; 坦克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1.1万辆,同比-7.8%,环比+0.9%,2022年累计批发 12.4万辆,同比+46.5%。 分析判断: 低谷时刻已过 结构稳步改善生产短期受制,结构稳步改善。受疫情影响,公司 2022年12月生产受限较为严重,叠加渠道库存较高,12月公司产销均有大幅下滑。结构方面稳步改善,根据公司公众号,2022年公司 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提升至 15.27%,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智能化车型渗透率达 86.2%。 低谷时刻已过,2023加速转型。展望 2023年,我们判断公司低谷时刻已过,行业及公司周期共振,需求有望边际改善。一方面,疫情管控放开后,乘用车消费有望稳步提升; 另一方面,公司加速电动化转型,今年新品矩阵丰富,产品定位和设计思路均有提升,有望在主流市场迎来增量。 1)哈弗:哈弗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4.4万辆,同比-53.0%,环比-17.8%。哈弗 H6新能源已经上市,哈弗 HDOG也于广州车展亮相,有望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公司转型插混决心较强,我们看好公司明年新能源转型带动需求提升。 2)WEY:WEY 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0.1万辆,同比-86.3%,环比-34.6%。在深度吸纳用户需求与建议之后,经过全新造型设计的魏牌首款旗舰大六座智能 SUV--蓝山 DHTPHEV 于 广 州 车 展 首 发 亮 相 。 车 身 尺 寸 分 别 为5156*1980*1805mm,轴距达到 3050mm,定位增换购及家庭用车主流市场,在造型设计及定位方面较此前均有明显改善,加速品牌高端智能化转型。 3)皮卡:皮卡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1.4万辆,同比 -44.9%,环比-0.3%。首款大型高性能豪华皮卡山海炮已经 上市,主打极致产品力,预计随着皮卡解禁政策和国内疫情管控的好转,明年将迎来需求的加速上行。 4)欧拉:欧拉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0.7万辆,同比-66.9%,环比+2.2%。欧拉定位主流纯电市场,新品有望加速需求提振。 5)坦克:坦克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1.1万辆,同比-7.8%,环比+0.9%。坦克 500PHEV 于广州车展亮相,搭载2.0T 混动专用发动机、120kW 大功率电机组成的“油电双强”组合,纯电续航达 100km、WLTC 综合续航 里 程 长 达790km,极限越野体验再度升级,我们预计混动版本的推出有望再度提升公司销量中枢。 海外加速布局 出海空间广阔出口稳步提升,新能源加速出海。2022年 12月,公司海外批发销量 2.0万辆,同比+28.7%。2022年公司海外累计批发销量17.3万辆,同比+21.3%。公司新能源加速出海,相继登陆亚洲、欧洲、南美市场。公司新能源产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出海战略加速布局,产品力与品牌力大幅提升,出海增长空间广阔。 品牌管理整合 聚焦核心资源资源进一步整合,品牌定位清晰。公司于 2022年 12月 8日对旗下品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欧拉和沙龙在组织管理上全面整合、魏派与坦克在组织管理上全面整合。经过调整后,在纯电品牌方面,沙龙品牌继续聚焦高端,欧拉品牌追求大众主流定位;在混动方面,进一步发挥坦克优势,带动魏牌深耕新能源混合动力市场。我们判断,组织架构调整后公司各品牌定位更加清晰,有望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整体效率。 投资建议公司新产品国内外推广进展顺利,智能电动化新周期开启,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占比快速提升,豪华化领跑地位愈发清晰,非车业务收入有望加速释放。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营业 收 入 为 1,612.7/2,020.5/2,654.4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为98.5/117.0/151.9亿元,对应 EPS 为 1.05/1.25/1.62元,对应2023年 1月 11日收盘价 29.63元/股 PE 为 28/24/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超预期;车市下行风险;WEY、沙龙、哈弗等品牌所在市场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崔琰 7
新泉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12 43.55 -- -- 45.77 5.10%
45.77 5.10%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公告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 2022年预计归母净利 4.65-4.75亿 元 , 同 比 +63.72%~+67.25% ; 预计 扣 非归 母 净 利4.585-4.685亿元,同比+78.64%~+82.54%。 分析判断: 业绩加速增长 利润率持续提升2022年 预 计 归 母 净 利 4.65-4.75亿 元 , 同 比+63.72%~+67.25%,预计扣非归母净利 4.585-4.685亿元,同比+78.64%~+82.54%,其中 22Q4预计归母净利 1.51-1.61亿元,同比+137%~+153%,环比+3%~10%,预计扣非归母净利1.525-1.625亿元,同比+127%~+142%,环比+6%~+13%,我们判断业绩同比高增主要受益于国际知名品牌电动车企业、比亚迪等新能源客户放量,产能利用率叠加降本增效控费有序推进,预计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 乘用车:新能源驱动高成长 量价利齐升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彰显竞争实力,有望随特斯拉不断成长,实现量价利齐升,此外还拓展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新能源车型。中长期看,全球车企降本压力加大下,内饰进口替代加速,国内规模达千亿元,我们判断自主品牌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公司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加速抢占份额。 商用车:底部向上可期 拓品类+全球化提份额公司的商用车客户主要包括一汽解放、北汽福田等,我们预计配套份额达 60%以上,未来将通过拓品类、借重卡升级换代之际加速渗透其他客户并实现全球配套等方式实现份额的持续提升。短期看,我们判断随着疫后经济修复,重卡销量有望周期向上,预计 2023年较高毛利率的商用车内饰业务有望实现回升,贡献增量。 投资建议新势力供应链+自主品牌供应链,进口替代剑指全球内饰龙头: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逐步拓展特斯拉、理想、蔚来等新势力客户,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市占率的加速提升。考虑到公司业务加速突破及规模效应和降本增 效驱动利润率提升,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2-24年营收由67.5/91.4/116.5亿元调为 69.3/102.8/140.5亿元,归母净利由 5.1/7.5/10.1亿元调为 4.7/7.7/11.8亿元,EPS 由1.05/1.54/2.07元调为 0.97/1.59/2.43元,对应 2023年 1月 10日收盘价 40.47元 PE 45/28/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崔琰 7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11 12.59 -- -- 14.85 17.95%
14.85 17.95%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 12月产销快报。12月公司汽车批发销量为25.6万辆,同比+43.7%,环比+38.4%。2022年公司汽车累计批发 234.6万辆,同比+2.0%。 重庆长安 12月批发销量为 13.2万辆,同比+116.4%,环比+48.5%。2022年累计批发 106.6万辆,同比+16.4%; 合肥长安 12月批发销量为 2.5万辆,同比+67.0%,环比+66.9%。2022年累计批发 22.5万辆,同比-13.8%; 长安福特 12月批发销量为 1.9万辆,同比-48.2%,环比+1.2%。2022年累计批发 25.1万辆,同比-17.6%; 长安马自达 12月批发销量为 0.6万辆,同比-8.1%,环比+11.4%。2022年累计批发 10.4万辆,同比-21.4%。 分析判断: 自主销量高增 产品矩阵亮眼需求旺盛产销提速,12月销量表现亮眼。疫情管控放开后,公司积压需求快速释放,叠加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于 2022年 12月 到 期 ,12月 公 司 汽 车 销 量 同 比+43.7%, 环 比+38.4%,表现明显好于行业整体:根据乘联会初步统计,12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 227.3万辆,同比去年下降 4%,较上月增长 12%。 自主强产品矩阵,产销快速向上。12月公司自主乘用车批发17.2万辆,同比+120.7%,环比+44.6%,2022年自主乘用车累计批发 139.0万辆,同比+15.5%。公司正处于新品兑现期,老款产品热度维持高位,爆款新品接力增量:CS75plus、CS55plus、逸动等为公司销量基盘,需求表现稳健;同时新品 UNI-V、欧尚 Z6、Lumin、SL03等爆款频出,A+级家轿逸达也即将上市,驱动公司需求持续向上。 新能源快速放量 深蓝首破万辆自主新能源快速放量,深蓝交付首破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 12月销量 4.5万辆,同比+202.2%,环比+36.5%,2022年新能源累计销量 27.1万辆,同比+150.1%。深蓝表现亮眼,2022年 12月交付 1.2万辆,环比+42.0%,交付首次突破万辆,彰显强势产品力。受补贴退坡影响,SL03于 1月 1日起上调价格 3-6千元,侧面体现需求旺盛。展望 2023年,我们预计 SL03销量有望突破 15万辆。深蓝首款 SUV 深蓝 S7也于广州车展亮相,定位中型 SUV,有望贡献新能源增量。自主插混+深蓝+阿维塔三箭齐发,今年仍将保持较快的产品推新力度,全面电气化转型驱楷体 动需求快速增长。 自主出海提速 动力全面焕新自主出口销量同比提升,海外布局规划加速。2022年 12月公司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17.0万辆,同比+48.8%。中长期来看,我们判断公司出口高增长仍将持续:一方面,公司燃油车深耕海外多年,加上新品产品力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新能源转型迅速,优质产品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长安科技公司成立,发布三大新能源动力。2022年 12月 25日,“长安汽车科技成果展暨长安 160周年系列活动”在重庆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开启,“长安科技公司”宣布成立。并且发布三大新能源动力: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安智电 iDD、长安原力。公司加速科技转型,拥有包括氢能源、插混、纯电、增程的新能源技术路线,技术储备有望快速驱动公司品牌及需求向上。 投资建议公司凭借“产品+价格+定位”构筑整车核心竞争力,构建了强势的自主产品矩阵,新品导入加速销量上行。自主插混+深蓝+阿维塔三箭齐发,加速向高端电动智能转型。自主盈利具备较强弹性,我们看好公司在全新产品周期下迎来盈利的快速释放,叠加高端电动化转型带来估值的重塑。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收入为 1,344/1,689/2,08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98.5/129.6/163.0亿元,对应 EPS 为 0.99/1.31/1.64元,对应 2023年 1月 9日 12.50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13/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新车型交付不及预期;新能源渗透率不及预期;长安新能源股权收购未完成,存在不确定性等。
崔琰 7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11 14.48 -- -- 15.23 5.18%
15.42 6.49%
详细
1月9日,公司发布2022年12月产销快报:单月批发销量53.6万辆,同比-18.8%,环比+8.9%;1-12月累计批发530.3万辆,同比-2.9%;上汽大众2022年12月批发12.2万辆,同比-11.0%,环比+8.7%;1-12月累计批发132.1万辆,同比+6.3%;上汽通用2022年12月批发9.4万辆,同比-41.4%,环比-8.5%;1-12月累计批发117.0万辆,同比-12.1%;上汽乘用车2022年12月批发8.7万辆,同比-17.5%,环比+18.7%;1-12月累计批发83.9万辆,同比+4.8%;上汽通用五菱2022年12月批发19.4万辆,同比-10.3%,环比+13.9%;1-12月累计批发160.0万辆,同比-3.6%。 分析判断:终端平稳过渡静待需求恢复2022年12月消费缓慢恢复,2023年需求仍有韧性。疫情管控放开后消费水平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行业整体翘尾行情不明显,根据乘联会,2022年12月乘用车批发227.3万辆,同比-4.0%,环比+12%。公司2022年12月批发销量53.6万辆,同比-18.8%,环比+8.9%,表现弱于行业整体,主要因合资需求疲软。我们判断2022年12月行业需求透支力度不明显,2023年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自主环比向上合资表现承压自主环比有所提升,合资表现相对承压。自主方面,上汽乘用车2022年12月批发8.7万辆,同比-17.5%,环比+18.7%;上汽通用五菱2022年12月批发19.4万辆,同比-10.3%,环比+13.9%。新能源及出口为核心增长点。合资方面,2022年12月上汽大众/通用分别批发12.2/9.4万辆,环比分别+8.7%/-8.5%。我们判断合资燃油车终端库存较高,一定程度限制了年底批发上量,2023年份额预计仍将承压。 展望2023,重磅车型预计驱动需求向上。高端品牌方面,飞凡R7、F7,智已L7和LS7预计将加速提升需求及品牌力。2022年12月飞凡R7交付1,523辆,环比+1.5%。飞凡F7上市在即,定位中大型电动轿车,新车提供500km和600km两种续航版本,竞争力再度提升。智已LS7已启动预售,目前订单超7000个,有望完善豪华SUV布局。我们判断智己和飞凡预计2023年销量稳步上升并且会继续在豪华市场加速布局。出口持续提升新能源表现强势海外销量保持上升,出口保持领先地位。2022年12月公司海外销量达13.4万辆,同比+42.9%,环比+20.8%,继续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22年累计海外销量达101.7万辆,同比+45.9%,继续保持国内行业领先地位。我们判断上汽集团自主新能源产品力相较欧洲本土主流车企更强,欧洲已成为公司首个“十万辆级“区域市场,将在2023年保持快速增长。 新能源表现强势,自主合资快速放量。2022年12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3万辆,同比+51.6%,环比+10.2%;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07.3万辆,同比+46.5%。其中,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销量为24.3万辆,同比+50.0%;上汽大通新能源车销量为3.7万辆,同比+72.1%;上汽大众新能源车销量为9.9万辆,同比+72.7%;上汽通用新能源车销量为4.9万辆,同比+81.9%;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销量为62.2万辆,同比+35.9%。新能源加速渗透,我们判断公司新能源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面临行业性缺芯的不可抗力、积极深化内功,在组织力、产品力两大维度全面优化,同时在用户运营和经验策略角度加速转型。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 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973/9,050/10,09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5/231/298亿元。对应EPS为1.50/1.98/2.55元,对应2023年1月9日14.48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0/7/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崔琰 7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09 267.91 -- -- 306.13 14.27%
306.13 14.27%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仰望品牌暨技术发布会正式举办,会上首款定位百万级硬派越野 SUV U8亮相,同时发布了“易四方”全新汽车动力架构。 此外会上也首次对外展示仰望品牌的超跑车型 U9。 分析判断: 设计实力领先 全新品类开拓仰望 U8定位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造型设计大气沉稳。仰望标识来自甲骨文的“电”字;尺寸方面,仰望 U8车长超 5米,宽度超 2米;外观方面,U8采用鼎形大灯,具有极强的科技感和辨识度。整车设计采用了仰望品牌的家族式设计“时空之门”,将未来感和科技感融入到整车的设计。硬核技术赋予整车极强性能,百公里加速可达 3秒级。 仰望 U9定位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零百加速达到 2秒级。会上首次亮相了百万级纯电动超跑--仰望 U9,保留了超跑的经典设计元素,包括智能电动蝴蝶门等前卫设计。 硬核技术加持 极致安全彰显豪华“易四方”是一套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从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维度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了全面重构,彻底颠覆以往燃油车的动力系统能力体系,赋予仰望极致安全、极致性能与极致体验。 动力架构平台:兼容纯电及混动,覆盖硬派越野/超跑等车型。“易四方”架构通过四电机独立驱动、独立分配扭矩,从而更好地控制车身姿态,赋予转向及制动双重安全冗余。 整车采用前后双电机总成+中央控制器+刀片电池,最大马力超 1100匹,动力性能强悍。 整车深度融合感知:采用多传感器深度融合感知,实现车辆环境全方位感知。整车传感器包括 IMU、旋变传感器、轮速传感器、转向传感器等;智驾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中央计算平台+域控控制架构:中央计算平台具备超大算力,与各域控(动力域、车身域、底盘域)的多模态感知信号深度融合、高度协同。 自进化控制算法:依托三大核心控制技术(四电机独立控制、极限防滑控制、车身稳定性控制),可实现对车辆全场景下的极限控制。四电机可迅速识别各车轮的驱动力,以毫秒级的速度调整轮端动态,在高速爆胎、雪地打滑等应急场景下大大降低车身失控风险。 技术引领品牌向上 增量空间广阔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供应链垂直整合,技术引领品牌及需求快速向上。仰望开拓了公司硬派越野与性能超跑的品类,公司今年还将发布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构建包含王朝、海洋、腾势、仰望及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的产品矩阵,满足用户多方位的需求。 智能化加码,合作英伟达拟共同开发车载应用。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 1月 3日,在 2023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 比亚迪展示了其搭载英伟达 GeForce NOW 云游戏服务技术。未来公司计划将与英伟达共同定制 GeForce NOW 应用,将 GeForceNOW 引入国际汽车市场。我们认为通过合作可以加速公司智能化水平,提升公司智能座舱的可玩性与驾乘乐趣。 海外市场持续推进,出口空间广阔。公司全年累计出口 5.6万辆,同比+307.2%。公司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考虑到海外新能源补贴持续及公司产品力的优势,我们判断公司出口新能源有望在欧洲及东南亚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公司出口有望突破 30万辆。 投资建议公司依托 DM-i及 E3.0两大先进技术平台,技术驱动产品量价齐升,高端化路径清晰。同时公司垂直一体化供应链优势最大化抵御行业不可抗力影响。我们看好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向上。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为4,265.2/6,645.41/8,280.4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为161.3/264.9/374.0亿元,对应的 EPS 为 5.54/9.10/12.85元,对应 2023年 1月 5日 265.08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48/29/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低于预期;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崔琰 7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04 256.41 -- -- 306.13 19.39%
306.13 19.39%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2年12月产销快报,12月公司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23.5万辆,同比+152.7%,环比+2.0%。全年累计批发185.7万辆,同比+212.8%。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售11.2万辆,同比+131.7%,环比-1.7%,全年累计91.1万辆,同比+184.0%;插电式混动销售12.3万辆,同比+175.6%,环比+5.7%,全年累计94.6万辆,同比+246.7%。 同时,公司12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1.152GWh,同比+120.9%,环比+1.4%。全年累计89.836GWh,同比+136.9%。 分析判断:2022圆满收官2023持续向上,产销两旺,2022圆满收官。12月公司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3.5万辆,同比+152.7%,全年累计批发185.7万辆,同比+212.8%。 受疫情管控优化影响,我们判断公司12月产销有所损失,限制了公司在国补退坡前交付的进一步冲量,在本轮疫情放开后,销量有望重拾环比稳健增长。 重点车型表现强势,新车型快速上量。王朝+海洋网产品全面覆盖10-3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结合11月表现我们判断公司中高端稳步向上(汉、唐、宋);中低端表现稳健(秦、元、海豚)。新品方面,我们预计海豹持续爬坡上量。此外,全新中型SUV护卫舰07已于12月9日正式上市,提供三种续航里程版本,分别为搭载DM-i的100KM款型、205KM款型以及搭载DM-p的175KM四驱款型,定价为20.28-28.98万元,补齐了海洋网旗舰SUV的空缺,我们判断销量有望快速上行,贡献增量。 望展望2023破,我们判断公司销量有望突破300万辆,出口及海洋网新车型导入有望成为两大核心增长点。 调价传导退坡影响仰望新车即将发布上调产品价格,侧面反映需求旺盛。受新能源补贴到期(单车纯电1.26万元、插混0.48万元)以及电池主要原材料涨价影响,2023年1月1日起公司主要车型售价上调2-6千元,具体来看:插混主力车型多数上涨2千元,包括宋PlusDM-i、驱逐舰05、秦PlusDM-i(55km行政版除外)、汉DM-i/DM-p等,唐DM-i部分版本上涨4千元;纯电上涨2-6千元,其中宋PlusEV上涨6千元。我们判断上调价格一方面反映目前公司在手订单旺盛,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冲补贴退坡对利润端的影响。 仰望新车即将发布,开拓全新品类。比亚迪高端品牌仰望R1将于1月5日广州车展期间正式发布,新车定位新能源越野硬派SUV。结合公司预告图,仰望R1前脸配备了大尺寸中网,中网内镶嵌了星阵LED光源,科技感与未来感较强,我们判断仰望新车的发布有望助力公司开辟硬派越野的细分市场,同时高端化再度升级有望带动盈利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今年还将发布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构建包含王朝、海洋、腾势、仰望及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的产品矩阵,满足用户多方位的需求。 海外布局加速出口空间广阔海外市场持续推进,出口空间广阔。公司12月出口1.1万辆,环比-8.1%,全年累计出口5.6万辆,同比+307.2%。公司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考虑到海外新能源补贴持续及公司产品力的优势,我们判断公司出口新能源有望在欧洲及东南亚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公司出口有望突破30万辆。 投资建议托公司依托DM-i及及E3.0两大先进技术平台,技术驱动产品量价齐升,高端化路径清晰。同时公司垂直一体化供应链优势最大化抵御行业不可抗力影响。我们看好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向上。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4,265.2/6,645.41/8,280.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61.3/264.9/374.0亿元,对应的EPS为5.54/9.10/12.85元,对应2022年12月30日256.97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46/28/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低于预期;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崔琰 7
伯特利 机械行业 2022-12-27 72.71 -- -- 88.97 22.36%
88.97 22.36%
详细
事件概述根据公司微信公众号消息: 近日,芜湖伯特利再度获得某著名全球汽车整车厂多个项目定点: 定点一,确认公司将提供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制动卡钳总成的开发和供货服务。项目涉及 2个平台,生命周期 4~7年,生命周期内预计总销售额约为 1.77亿美元,预计最高年度销售额约为 0.4亿美元; 定点二,确认公司将为其超级豪华跑车品牌提供前后铸铝转向节产品的开发和供货服务。项目生命周期 7年,生命周期内预计总销售额约为 0.24亿美元,预计最高年度销售额约为630万美元。 分析判断: EPB 首出海 全球化加速公司全球化不断加速: 1) EPB 首出海:根据定点一,公司 EPB 和制动卡钳总成获得某全球著名整车厂的 2个平台定点,全生命周期(4-7年)销售额 1.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2亿元),预计最高年度销售额约 0.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2.8亿元),这是公司 EPB 产品的首个海外项目,意义重大。公司 EPB 首个项目于 2012年量产,是中国首家和全球第二家量产的供应商,在 EPB 相关的硬件、ECU 和控制算法等方面,伯特利已先后申获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涉及中国、美国、韩国、日本、欧盟等全球多个区域,并形成了完全自主的专利技术优势。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按照乘用车前装 EPB 供应商搭载上险量排名,2021年公司 EPB 国内市占率约为 8%,位列国内第四(前三家分别是采埃孚、大陆、爱德克斯),凭借性价比优势和快速响应能力,预计中国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同时海外市场也有望加速突破,持续贡献显著增量。 2) 轻量化突破海外豪华跑车品牌:根据定点二,公司将为某全球著名整车厂的豪华跑车品牌提供前后铸铝转向节,全生命周期(7年)销售额 0.2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7亿元),预计最高年度销售额约为 6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0.44亿元)。2022年 10月,公司获得海外轻量化项目定点 7个,累计生命周期总销售收入预计 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66亿元)。海外轻量化定点的连续突破,且车型中高端化,彰显公司在轻量化产品的强产品力,静待更多定点的突破。 携手吉利 线控制动再获突破根据台州新闻发布,10月 10日,台州市政府与吉利控股集团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整车、电驱动总成、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等方面开展合作,签约新能源汽车新车型、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智能底盘线控制动等项目,总投资约 20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 600亿元。 公司跟随布局,全资子公司伯特利电子拟与吉利汽车控股子公司吉润汽车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台州双利汽车智能底盘系统有限公司(具体名称以工商登记为准),分别持股 65%和35%,共同投资布局汽车智能底盘线控制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技术的升级创新。我们认为公司与吉利此次在线控制动以及未来潜在智能底盘的合作意义重大,一方面彰显公司线控制动较强产品力,进一步加速线控制动的发展,增长斜率有望更加陡峭,另一方面与主机厂的合作关系加深,有望联合前瞻布局新技术,顺应底盘运算集成化大趋势。 整合稳步推进 进击线控底盘转向布局落地,整合稳步推进。公司投资 2.0亿元收购万达公司 45%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为万达公司的第一 大股东;万达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公司有权提 名 3名董事,瑞智联能及万达零部件有权各提名 1名董事。 万达公司主要生产各类转向器、转向管柱系列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德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吉利等,2022年 6月实现营收 0.7亿元,净利润为-0.01亿元,我们判断亏损主要受疫情及相关整合费用的影响。公司正在稳步推进整合,参考 2016年以前的财务数据,万达公司的净利率在 7%-10%,我们认为在公司的整合协同下,万达公司的净利率有望提升至 10%甚至更高水平,并且也已正式启动了 DP-EPS、R-EPS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的研发工作。 剑指线控底盘,线控制动国产替代加速。本次收购将完善公司在汽车底盘领域的布局,丰富和完善公司在汽车安全系统领域的产品线(制动+转向),后续将逐步完善分布式驱动和悬架,最终成为线控底盘供应商,掘金千亿市场,剑指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智能电动驱动线控制动 EHB 渗透率加速提升,公司基于 ESP 量产经验,研发出 One-Box 产品 WCBS(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在性能上优于目前主流 Two-Box 产品,紧抓博世 ESP 缺芯的窗口期,2022H1线控制动新增定点项目数 19个,预计后续仍将持续突破更多项目和客户。同时公司紧跟行业趋势,启动开发具备制动冗余功能线控制动系统WCBS2.0,并开展对电子机械制动(EMB)的预研工作,国产替代加速。 投资建议公司客户和产品结构双升级,短期受益于 EPB 和线控制动等智能电控业务渗透率提升,中长期线控底盘有望贡献显著增量。考虑并表以及缺芯、疫情及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4年营收为 60.3/90.4/119.0亿元 , 归 母 净 利 为 7.2/10.9/16.4亿 元 , EPS 为 1.75/2.64/3.99元,对应 2022年 12月 23日 72.7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 42/28/18倍。考虑到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及线控制动等新业务的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缺芯影响超预期;收购进展不及预期等。
崔琰 7
上海沿浦 机械行业 2022-12-19 60.06 -- -- 58.81 -2.08%
59.50 -0.93%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中标金鹰重型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铁路专用集装箱物料项目,中标金额 5.87亿元,预计 2023年6月达到交付状态。 分析判断: 中标铁路集装箱 拓品类增厚业绩公司以打包方式(即整箱采购方式)通过了金鹰重工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铁路专用集装箱物料项目的招标审核,中标金额为 5.87亿元,预计 2023年达到交付状态,我们认为此定点的获取,一方面彰显公司较强的拓品类能力,基于汽车业务积累的成熟稳定的冲压、焊接和装配技术,首次成功突破国铁集团的供应商认证,另一方面有望增厚公司未来的业绩。 可转债获批 汽车座椅骨架高增可期公司获批发行可转债 3.84亿元,主要用于重庆工厂和荆门工厂的建设,助力产能扩张,保障重庆金康和荆门长城两个项目定点的落地,同时有利于拓展其他客户。荆门长城项目产值6.8-8.1亿元(2021.10-2026.10),重庆金康项目产值 19.4-22.7亿元(2022-2027),我们预计 22-24年合计贡献营收分别为 2亿、7亿、10亿,对应营收占比分别为 14%、27%、28%,综合竞争优势凸显。 公司系汽车座椅骨架自主龙头,国内市占率 6+%,战略绑定李尔系。2021年以来公司座椅骨架总成先后突破赛力斯、比亚迪等新能源客户,我们判断前后座椅全面配套,预计单车配套价值突破千元(过去以后排座椅为主,单车配套价值仅为 300-500元),随着在手订单的逐步放量,汽车座椅骨架高增可期。 双维拓展 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客户积极开拓,从李尔系到全面覆盖主流 Tier 1。公司最早于 2007年与东风李尔建立业务联系,合作至今已有 10余年,2021年贡献收入大概 4.3亿元,占比 51%;与泰极爱思系、麦格纳系、延锋系合作超过 8年,近两三年加速客户拓展,进入马夸特 、佛吉亚、CVG(商用汽车集团)、未势新能源、蜂巢能源科技、伟巴斯特、本特勒、天纳克、曼德电子、蜂巢传动科技等体系。 业务横向拓展,从座椅骨架到汽车门模、安全系统、新能源细分。通过自身客户及业务技术方面的优势,横向拓展汽车门模、安全系统等,积极布局塑料电子模块、铜排、汽车天 窗导轨等新能源细分领域,我们预计单车配套价值有望由平均 300-400元提至过千元。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汽车座椅骨架自主龙头,在电动智能重塑整零关系的大趋势下,有望凭借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加速抢占份额;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和新品类,有望迎来量价齐升,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2-24年营收由 13.93/25.03/36.54亿元调为 13.33/28.72/42.06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由 1.01/2.08/3.32亿 元 调 为0.97/2.33/3.82亿 元 , EPS 由 1.27/2.60/4.15元 调为1.21/2.92/4.77元,对应 2022年 12月 15日 59.05元/股收盘价,PE 分别 50/21/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座椅骨架市占率提升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崔琰 7
伯特利 机械行业 2022-12-16 83.16 -- -- 85.80 3.17%
88.97 6.99%
详细
公司公告2022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本次计划参与人数(核心员工及核心骨干)不超过100人,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剩余股份584,086股(占比0.14%),授予价格为38.14元/股。 分析判断:再施员工持股计划绑定人才加速发展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拟将预留的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剩余股份584,086股授予不超过100名核心骨干与核心员工,占总股本0.14%,受让价格为38.14元/股。员工持股计划仅设置个人考核,个人解锁标的股票权益数量=目标解锁数量×解锁系数,解除系数与个人考核结果挂钩,A/B、C、D/E等分别对应解除限售比例为100%/80%/0%。公司预计本次员工持股计划产生费用2,249.32万元,摊销至2023-2027年分别为562.33/562.33/562.33/337.40/224.93万元,对利润的影响较小。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公司吸引、稳定优秀人才,充分调动核心骨干、员工积极性,提升经营效率,有利于公司中长期发展。 携手吉利线控制动再获突破根据台州新闻发布,10月10日,台州市政府与吉利控股集团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整车、电驱动总成、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等方面开展合作,签约新能源汽车新车型、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智能底盘线控制动等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600亿元。 公司跟随布局,全资子公司伯特利电子拟与吉利汽车控股子公司吉润汽车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台州双利汽车智能底盘系统有限公司(具体名称以工商登记为准),分别持股65%和35%,共同投资布局汽车智能底盘线控制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技术的升级创新。我们认为公司与吉利此次在线控制动以及未来潜在智能底盘的合作意义重大,一方面彰显公司线控制动较强产品力,进一步加速线控制动的发展,增长斜率有望更加陡峭,另一方面与主机厂的合作关系加深,有望联合前瞻布局新技术,顺应底盘运算集成化大趋势。 整合稳步推进进击线控底盘转向布局落地,整合稳步推进。公司投资2.0亿元收购万达公司45%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为万达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万达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公司有权提名3名董事,瑞智联能及万达零部件有权各提名1名董事。万达公司主要生产各类转向器、转向管柱系列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德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吉利等,2022年6月实现营收0.7亿元,净利润为-0.01亿元,我们判断亏损主要受疫情及相关整合费用的影响。公司正在稳步推进整合,参考2016年以前的财务数据,万达公司的净利率在7%-10%,我们认为在公司的整合协同下,万达公司的净利率有望提升至10%甚至更高水平,并且也已正式启动了DP-EPS、R-EPS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的研发工作。 剑指线控底盘,线控制动国产替代加速。本次收购将完善公司在汽车底盘领域的布局,丰富和完善公司在汽车安全系统领域的产品线(制动+转向),后续将逐步完善分布式驱动和悬架,最终成为线控底盘供应商,掘金千亿市场,剑指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智能电动驱动线控制动EHB渗透率加速提升,公司基于ESP量产经验,研发出One-Box产品WCBS(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在性能上优于目前主流Two-Box产品,紧抓博世ESP缺芯的窗口期,2022H1线控制动新增定点项目数19个,预计后续仍将持续突破更多项目和客户。同时公司紧跟行业趋势,启动开发具备制动冗余功能线控制动系统WCBS2.0,并开展对电子机械制动(EMB)的预研工作,国产替代加速。 投资建议公司客户和产品结构双升级,短期受益于EPB和线控制动等智能电控业务渗透率提升,中长期线控底盘有望贡献显著增量。考虑并表以及缺芯、疫情及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4年营收为60.3/90.4/119.0亿元,归母净利为7.2/10.9/16.4亿元,EPS由1.76/2.65/4.01元调为1.75/2.64/3.99元(可转债转股导致股本增加),对应2022年12月14日76.65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44/29/19倍。考虑到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及线控制动等新业务的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缺芯影响超预期;收购进展不及预期等。
崔琰 7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2-14 15.10 -- -- 15.26 1.06%
15.42 2.12%
详细
事件概述12月 10日,公司发布 11月产销快报:单月批发销量 49.3万辆,同比-18.1%,环比-2.1%;1-11月累计批发 476.6万辆,同比-0.8%; 上汽大众 11月批发 11.2万辆,同比-17.2%,环比-10.8%;1-11月累计批发 119.9万辆,同比+8.5%; 上汽通用 11月批发 10.3万辆,同比-24.8%,环比-13.4%;1-11月累计批发 107.6万辆,同比-8.1%; 上汽乘用车 11月批发 7.3万辆,同比-26.9%,环比+7.7%;1-11月累计批发 75.3万辆,同比+8.2%; 上汽通用五菱 11月批发 17.0万辆,同比-11.9%,环比+6.3%;1-11月累计批发 140.6万辆,同比-2.6%。 分析判断: 疫情影响需求 同比弱于行业疫情影响终端需求,同比有所下滑。因 11月疫情影响,行业整体有所下滑,根据乘联会,11月乘用车批发 206万辆,同比-6.2%,环比-7.5%,公司同比弱于行业整体。11月公司汽车批发销售 49.3万辆,同比-18.1%,环比-2.1%。 自主环比提升 合资需求承压自主及五菱环比有所提升,合资表现相对承压。自主方面,上汽乘用车 11月批发 7.3万辆,同比-26.9%,环比+7.7%;上汽通用五菱 11月批发 17.0万辆,同比-11.9%,环比+6.3%。合资方面,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环比降低,11月上汽大众/通用分别批发 11.2/10.3万辆,环比分别-10.8%/-13.4%。疫情影响终端表现,从而导致燃油车短期累库,进而影响车企批发,我们判断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放松,年底销量有望进一步释放。 高端新品稳步爬坡。高端品牌方面,智己 L7系列新增两款全新配置车型,飞凡 R7首月交付 1,501辆,公司高端化提升明显,我们判断智己+飞凡预计将稳步爬坡。同时,智己第二款产品 LS7计划于近期开启预售,加速豪华 SUV 市场布局。 出口销量大幅提升 新能源表现强势海外销量大幅提升,刷新单月销量纪录。11月公司海外销量达11.1万辆,同比+48.7%,环比+32.1%,刷新中国车企单月海外销量纪录。1-11月累计海外销量达 88.3万辆,同比+46.4%,继续保持国内行业领先地位,MG 品牌在欧洲市场累计销量突破 10万 辆 大 关 。1-11月 新 能 源 车 海 外 销 售 14.8万 辆 , 同 比+148.8%,我们判断新能源产品力相较欧洲本土主流车企更强,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新能源表现强势,自主合资同步改善。11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13.0万辆,同比+57.9%,环比+27.7%;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 93.0万辆,同比+45.8%。其中,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销量为 21.1万辆,同比+43.3%;上汽大通新能源车销量为 3.0万辆,同比+68.6%;上汽大众新能源车销量为 9.0万辆,同比+84.0%;上汽通用新能源车销量为 4.4万辆,同比+110.4%;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销量为 53.5万辆,同比+34.8%。新能源乘用车需求持续向上,我们判断公司自主及合资品牌新能源明年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面临行业性缺芯的不可抗力、积极深化内功,在组织力、产品力两大维度全面优化,同时在用户运营和经验策略角度加速转型。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预计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7,973/9,050/10,09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75/231/298亿元。对应 EPS 为1.50/1.98/2.55元,对应 2022年 12月 9日 15.24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10/8/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崔琰 7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2-12-14 60.70 -- -- 69.56 14.60%
74.53 22.7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重庆、宁波前湾、安徽寿县、湖州长兴等地汽车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及热管理系统项目。 分析判断: 定增助力三大产品线扩产 加速突破产能瓶颈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及热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募投项目总投资 78.3亿元,项目建设期 18-30个月。全部实施完成后,将新增轻量化底盘系统产能 610万套/年、新增内饰功能件产能 310万套/年、新增热管理系统产能130万套/年;预计增加年营业收入 129.5亿元,净利润 13.2亿元。同时将提升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基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和空气悬架的研发能力。 主要募投项目包括: 1)重庆年产 12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和 60万套汽车内饰功能件项目:拟投募集资金 6.0亿元(计划投资总额 12.0亿元),达产后年营业收入 18.5亿元,净利润 1.9亿元; 2)宁波前湾年产 22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项目:拟投募集资金 7.5亿元(计划投资总额 15.6亿元),达产后年营业收入23.8亿元,净利润 2.6亿元; 3)宁波前湾年产 50万套汽车内饰功能件项目:拟投募集资金 1.0亿元(计划投资总额 2.9亿元),达产年营业收入 4.6亿元,净利润 0.4亿元; 4)宁波前湾年产 110万套汽车内饰功能件项目和年产 130万套热管理系统:拟投募集资金 10.0亿元(计划投资总额20.4亿元),达产年营业收入 45.2亿元,净利润 4.3亿元; 5)宁波前湾年产 16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项目:拟投募集资金 5.0亿元(计划投资总额 11.5亿元),达产年营业收入 17.3亿元,净利润 1.9亿元; 6)安徽寿县年产 3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项目和年产 50万套汽车内饰功能件项目:拟投募集资金 3.5亿元(计划投资总额 4.9亿元),达产年营业收入 7.8亿元,净利润 0.8亿元; 7)湖州长兴年产 8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项目和年产 40万套汽车内饰功能件系统项目:拟投募集资金 5.0亿元(计划投资总额 8.2亿元),达产年营业收入 12.3亿元,净利润 1.3亿元; 8)智能驾驶研发中心项目:拟投募集资金 2.0亿元(计划投资总额 3.0亿元),建成后主要研发内容为空气悬架系统以及线控转向系统。 Tier0.5客户拓展顺利 在手订单充裕公司 Tier0.5级合作模式为主机厂有效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车型开发周期,获得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公司轻量化底盘系统模块产品、内饰功能件产品、热管理系统产品均已经顺利切入包括国内外知名传统车企及全球主流新能源车企在内的十余家主机厂,并已获取其量产订单。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底盘系统产能 300万套、内饰功能件产能 500万套、热管理系统产能 50万套,已无法满足在手订单生产及市场需求。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热管理系统的全球供货能力,快速抢占因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进步而产生的零部件市场,提高核心零部件市场竞争力,巩固公司市场地位,保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水平可持续增长。 剑指全球汽配 TOP 积极布局机器人客户+:战略绑定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进军全球供应体系。公司先后伴随通用、吉利成长,目前战略绑定特斯拉开启新一轮成长,同时已进入福特、FCA、戴姆勒、宝马、大众、奥迪、本田、丰田等全球供应体系。顺应行业电动智能变革,公司积极与 RIVIAN、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吉利新能源、赛力斯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合作,探索 Tier 0.5级的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同步研发及供货服务。公司 IBS 项目、EPS 项目、空气悬架项目、热管理项目分别获得一汽、吉利、赛力斯、合创、高合等客户的定点。 产品+:八大产品线,打造平台型企业。在保持汽车 NVH 减震系统和整车声学套组两项传统业务国内领先的同时,前瞻性布局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三大核心业务,又新增空气悬挂系统、一体化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预计全产品线合计单车配套价值有望达 3万元以上,全面布局电动智能,成为平台型公司。 积极布局机器人,未来发展潜力大。据测算全球劳动人口约34.5亿人,假设人形机器人单价 25万元,如果其中 11.6%的劳动者被机器人取代,则人形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可达 100万亿。运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公司的运动执行器包括电机、电控及减速机构等部件组成,样品也获得客户的认可,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投资建议公司是特斯拉产业链高业绩弹性标的,凭借行业领先的客户拓展和产品拓展能力,有望在电动智能化变革下崛起成为自主零部件龙头。鉴于公司随特斯拉、吉利等关键客户进行业绩修复和轻量化、智能驾驶系统及热管理系统具备成长性,维 持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2022-2024年 营 收 为167.8/245.7/315.4亿元,归母净利为 17.2/25.1/35.2亿元,EPS 为 1.56/2.28/3.19元,对应 2022年 12月 12日收盘价 62.67元的 PE 40/27/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吉利销量回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崔琰 7
广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2-12 12.21 -- -- 11.98 -1.88%
12.09 -0.98%
详细
事件概述12月 9日,公司发布 2022年 11月产销快报。11月公司汽车批发销售 19.0万辆,同比-15.1%,环比-10.4%。1-11月累计批发222.8万辆,同比+16.6%。 广汽本田 11月批发 4.7万辆,同比-39.7%,1-11月累计批发68.3万辆,同比-2.6%; 广汽丰田 11月批发 8.5万辆,同比+0.2%,1-11月累计批发93.1万辆,同比+27.6%; 广汽乘用车 11月批发 2.6万辆,同比-27.5%,1-11月累计批发32.5万辆,同比+11.1%; 广汽埃安 11月批发 2.9万辆,同比+91.3%,1-11月累计批发24.1万辆,同比+128.2%。 分析判断: 疫情冲击供需 产销加速恢复疫情影响终端需求,合资自主环比均有下滑。因 11月疫情影响,行业整体有所下滑,根据乘联会,11月乘用车批发 206万辆,同比-6.2%,环比-7.5%。公司产能受疫情影响较为直接,表现弱于行业整体。11月公司汽车批发销售 19.0万辆,同比-15.1%,环比-10.4%。 自主需求承压 丰田稳步向上自主及本田表现相对承压,丰田依然环比增长。合资方面,广汽本田 11月批发 4.7万辆,同比-39.7%,环比-26.3%;广汽丰田11月批发 8.5万辆,同比+0.2%,环比+5.4%。自主方面,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环比降低,11月广汽乘用车/埃安分别批发2.6/2.9万辆,环比分别-17.8%/-4.3%。在购置税减半及新能源补贴政策年底到期的影响下,叠加疫情防控措施放松,预计将驱动年底销量进一步释放。 广汽丰田表现稳健,重点车型热度不减。广汽丰田同环比均有所提升,景气度位于高位,今年 1-11月同比+27.6%。重点车型方面,合资品牌 4款车型销量过万辆,本田雅阁系列销量为 2.0万辆,同比-20.8%,环比-7.9%;丰田凯美瑞/雷凌/威兰达系列销量分别为 2.2/1.4/1.1万辆,同比分别为-13.7%/-36.7%/-39.3%,环比分别为+10.8%/-7.6%/+9.4%。 埃安持续领跑 合资新品上市埃安持续领跑,实现年销量翻倍。广汽埃安 11月批发销量 2.9万辆,同比+91.3%,环比-4.3%。1-11月累计批发 24.1万辆,同 比+128.2%,提前实现全年销量翻倍的目标。旗下车型 AIONS、AION Y 单车 11月销量分别为 1.5万辆和 1.2万辆,同比+105.3%/+91.6%,环比+5.6%/-8.4%,需求旺盛叠加产能投放,埃安销量持续领跑。 全新缤智上市,需求加速提振。11月 30日,全新缤智上市,外观及尺寸同步升级,3款不同配置售价为 13.29-15.29万元。尺寸方面, 新车的长/宽/高分别+52mm/+18mm/-15mm,更加彰显运动气息。同时内饰也进一步升级,采用全液晶仪表盘+悬浮式中控屏设计,精准定位年轻消费群体,有望进一步提振整体需求。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一线日系合资品牌龙头,有望持续受益于换购、增购需求增长;自主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混动及智能双核驱动下加速对燃油车的替代。埃安产品力持续验证,混改激发国企活力,有望借助资本市场迎来腾飞。我们看好公司自主及合资品牌中长期成长,维持公司 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 1,106.0/1,304.5/1,516.7亿元,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04.0/123.5/151.6亿元,对应 EPS 为0.99/1.18/1.45元,对应 2022年 12月 8日 A 股 12.18元/股的收盘价,PE 为 12/10/8倍,维持公司 A 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合资车型销量不及预期;自主品牌盈利不及预期;缺芯缓解力度低于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6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