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崔琰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及零配件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3110002,曾就职于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9.68%
(第581名)
60日
中线
25.81%
(第77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6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崔琰 7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2-01 13.96 -- -- 14.85 6.38%
14.85 6.3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73-87亿元,同比+105%~+14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39-53亿元,同比+136%~+221%; 其 中 , 预 计 2022Q4归 母 净 利 润 为 4-18亿 元 , 同 比-29%~+221%,环比-62%~7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6-14.6亿元,同比+170%~+1778%,环比-92%~+98%。 分析判断: 业绩稳健增长 自主盈利持续验证业绩稳健增长,需求持续向上。2022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强势产品矩阵持续驱动需求向上,自主盈利大幅改善。2022年公司自主乘用车批发 139.0万辆,同比+15.5%,市场份额达 6.0%,位居全行业第 4、自主第 3。公司经典产品需求稳健,新品胜率大幅提升:UNI-V、Lumin、SL03、欧尚 Z6等均快速上量,跃升至细分市场前列。 自主盈利可持续性于波动中持续验证。2022Q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6-14.6亿元,同比+170%~+1778%,环比-92%~+98%,中枢对应环比基本持平。公司自主盈利持续验证, 2022Q1-Q3自主单车扣非净利润稳定在 0.31-0.54万元。结合销量情况,我们判断 2022Q4公司自主单车盈利约0.5万元,产品结构改善明显。 合资及新能源公司预计亏损扩大,拖累单季度业绩。受合资产品换挡销量下滑、深蓝/阿维塔产品初投放市场所致,我们判断公司 2022Q4投资收益亏损有明显扩大(2022Q3投资收益为-3.3亿元):2022Q4长安福特/马自达销量分别为 6.0万辆/2.0万辆,环比分别-23.9%/-2.1%,我们判断销量下滑至盈亏平衡点以下,亏损加剧。此外,长安深蓝处于产品投放初期,亏损预计小幅增加。展望 2023年,合资品牌预计稳步改善,深蓝03及新品 S7带动销量规模快速提升,深蓝有望大幅减亏。 新能源快速放量 深蓝首破万辆自主新能源快速放量,深蓝交付首破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2022年 12月销量 4.5万辆,同比+202.2%,环比+36.5%,2022年新能源累计销量 27.1万辆,同比+150.1%。深蓝表现亮眼,2022年 12月交付 1.2万辆,环比+42.0%,交付首次突破万辆,彰显强势产品力。受补贴退坡影响,SL03于 1月 1日起上调价格 3-6千元,侧面体现需求旺盛。展望 2023年,我们预计SL03销量有望突破 15万辆。深蓝首款 SUV 深蓝 S7定位中型SUV,我们预计年中上市,有望贡献新能源增量。自主插混+深 蓝+阿维塔三箭齐发,今年仍将保持较快的产品推新力度,全面电气化转型驱动需求快速增长。 自主出海提速 智电 iDD 密集上市自主出口销量同比提升,海外布局规划加速。2022年 12月公司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17.0万辆,同比+48.8%。中长期来看,我们判断公司出口高增长仍将持续:一方面,公司燃油车深耕海外多年,加上新品产品力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新能源转型迅速,优质产品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2023年公司目标发布,固本焕新加速开辟增量。根据公司规划,2023年集团销量目标为 280万辆,其中长安 V 标 100万辆、欧尚 31万辆、出口 22万辆、深蓝 40万辆、阿维塔 10万辆、凯程 27万辆。公司现有产品矩阵定位清晰,我们判断自主混动及深蓝承接主要增量:今年公司智电 iDD 产品预计迎来密集投放,产品力有望在全新渠道及全新技术加持下明显提升;SL03及 S7加速深蓝品牌需求向上,带动规模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凭借“产品+价格+定位”构筑整车核心竞争力,构建了强势的自主产品矩阵,新品导入加速销量上行。自主插混+深蓝+阿维塔三箭齐发,加速向高端电动智能转型。自主盈利具备较强弹性,我们看好公司在全新产品周期下迎来盈利的快速释放,叠加高端电动化转型带来估值的重塑。考虑到行业竞争加剧 , 调 整 盈 利 预 测 , 将 2022-2024年 收 入 由1,344/1,689/2,082亿元调整为 1,214/1,481/1,79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98.5/129.6/163.0亿元调整为 80.5/104.8/130.5亿元,对应 EPS 为 0.81/1.06/1.31元,对应 2023年 1月 30日13.95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17/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新车型交付不及预期;新能源渗透率不及预期等。 盈利预测与估值
崔琰 7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2-01 285.00 -- -- 306.13 7.41%
306.13 7.41%
详细
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60-170 亿元,同比+425%~+458%;扣非净利润为151-163 亿元,同比+1104%~+1199%。 其中, 预计2022Q4 归母净利67-77 亿元, 同比+1011%~+1177%,环比+17%~35%;扣非归母净利润67-79 亿元,同比+1729%~+2055%,环比+26%~+49%。 分析判断: 业绩超预期 单车盈利稳健向上Q4 盈利超预期,汽车业绩加速兑现。公司2022Q4 乘用车批发68.2 万辆,同比+140.1%,环比+27.0%。根据我们测算,假设比亚迪电子利润环比持平,则公司汽车业务Q4 单车净利润达0.92-1.07 万元,环比稳健提升。汽车业务量价齐升,业绩加速兑现。 规模效应及高端化共振,单车盈利弹性彰显。规模方面,整车重资产属性明显,随着销量快速提升,单车折旧及研发费用有望快速下降;高端化方面,高价值量车型持续放量,预计从结构端带动盈利提升。2022Q4 公司汉、唐、海豹合计销量19.3 万辆,占比28.3%,环比+4.0pct。 展望2023 年,新能源补贴退坡有望加速公司份额提升。受新能源补贴到期(单车纯电1.26 万元、插混0.48 万元)以及电池主要原材料涨价影响,2023 年1 月1 日起公司主要车型售价上调2-6 千元。我们判断上调价格一方面反映目前公司在手订单旺盛,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冲补贴退坡对利润端的影响。我们预计2023 年公司销量有望突破300 万辆,出口及海洋网新车型导入有望成为两大核心增长点。 新能源需求旺盛 产品矩阵强势纯电+混动双轮驱动,新能源需求旺盛。公司纯电+插混双轮驱动,驱动销量快速增长。2022 年公司纯电乘用车累计销量为91.1 万辆,同比+184.0%;插混乘用车累计销量为94.6 万辆,同比+246.7%。其中DM-i 在下沉市场对燃油车替代明显:根据上险数据,2022 年公司插混分布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占比为51.5%,同比提升3.3pct。下沉市场需求持续撬动,新能源替代空间广阔。 重点车型表现强势,新车型快速上量。王朝+海洋网产品全面覆盖10-30 万元主流价格区间,中高端稳步向上(汉、唐、海豹、宋);中低端表现稳健(秦、元、海豚)。新品方面,全新中型SUV 护卫舰07 已于2022 年12 月9 日正式上市,提供三种续航里程版本,分别为搭载DM-i 的100KM 款型、205KM 款型以及搭载DM-p 的175KM 四驱款型,定价为20.28-28.98 万元,补齐了海洋网旗舰SUV 的空缺,我们判断销量有望快速上行,贡献增量。 技术引领品牌向上 增量空间广阔仰望品牌及“易四方”全新汽车动力架构发布,技术引领品牌及需求快速向上。仰望开拓了公司硬派越野与性能超跑的品类,公司今年还将发布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构建包含王朝、海洋、腾势、仰望及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的产品矩阵,满足用户多方位的需求。 海外市场持续推进,出口空间广阔。公司2022 年累计出口5.6 万辆,同比+307.2%。公司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考虑到海外新能源补贴持续及公司产品力的优势,我们判断公司出口新能源有望在欧洲、东南亚、澳新迎来快速发展,2023 年公司出口有望突破30 万辆。 投资建议公司依托DM-i 及E3.0 两大先进技术平台,技术驱动产品量价齐升,高端化路径清晰。同时公司垂直一体化供应链优势最大化抵御行业不可抗力影响。我们看好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向上。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收为4,265.2/6,645.41/8,280.4 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161.3/264.9/374.0 亿元,对应的EPS 为5.54/9.10/12.85 元,对应2023 年1 月30 日281.99 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51/31/2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低于预期;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崔琰 7
经纬恒润 2023-02-01 170.25 -- -- 186.00 9.25%
186.00 9.25%
详细
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增公告:2022 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2.5 亿元,同比增加43.6%至71.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0.9-1.3 亿元,同比增加-19.2%至16.7%。 分析判断: 22Q4 利润符合预期 汽车电子龙头成长据公司公告,2022 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2.5 亿元,同比增加43.6%至71.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0.9-1.3 亿元,同比增加-19.2%至16.7%,盈利能力提升明显,预计主要源于公司电子产品和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的订单释放,非经方面则主要系公司投资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股权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收益增加。 拆分季度看,22Q4 预计归母净利0.6-1.0 亿元,同比-37.3%至+3.4%,环比+27.8%至+110.7%,其中同比变化我们预计主因22Q4 高毛利水平的研发服务收入下滑(往年集中于Q4 确认收入,2022 年跟随项目验收节点部分收入确认前置),但从全年维度看,我们预计该业务仍达成近20%增长,明显高于历史增速中枢;预计扣非归母净利0.1-0.5 亿元,同比-86.4%至-37.5%,环比-74.9%至+15.6%,预计研发支出增加(仅2022 年上半年,员工总数即相比2021 年底增加30.4%,体现向好趋势)及汇兑损失带来一定程度负向影响。 展望2023 年,建议重点关注公司平台型逻辑的加速演绎,尤其是智驾域控、车身域控(含区域控制器)、底盘域控及智舱ARHUD陆续量产所带来的营收增量。 平台型控制器供应商 业务拓展至智能座舱领域公司是国内首家加入AUTOSAR 组织的基础软件提供商,基于对汽车控制器平台化能力的深入理解,目前量产产品涉足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身舒适、底盘控制等多领域,2022 年进一步延伸至智能座舱:1)智能驾驶产品:国产替代先锋,商/乘市场市占率均处于自主前列,基于Mobileye/TI 等芯片提供从L0 到L4 的不同级别解决方案,满足车企多样化选择及自研需求,持续受益于ADAS加速渗透及高级别智能驾驶导入:1)ADAS:配套一汽、吉利、上汽、东风等多家车企,其中吉利三个平台项目订单将逐步迎来放量;2)L2.5 及以上:第二代ADCU 基于TI TDA4 打造,行泊一体方案,预计将量产于合众(哪吒)等汽车品;牌基于国产芯片或国外更高算力芯片方案的新一代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亦在积极布局研发;2)车身舒适及智能网联:控制器业务基石产品,规模效应逐步强化,客户、产品拓展同时适应EE 架构集中化趋势,布局车身域控、物理区域控制器ZCU 等产品,其中车身域控已获广汽等客户定点,预计2023 年起陆续量产;3)智能座舱:2022 年公司新成立智能座舱事业部,现有团队成员超200 人,未来产品将布局座舱感知、AR-HUD、氛围灯控制器等,其中AR-HUD 基于自研ARcreater 算法,已获吉利等客户定点,预计2023 年量产;4)其他电子产品:控制器平台化能力延伸,其中底盘域控已量产于蔚来并陆续获得其他客户定点,One-Box、面向L3 的制动助力器等亦在积极储备;高端装备 + 汽车电子产品开发服务定制化特点享受高毛利。 三位一体布局 研发服务及高阶智驾赋能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软件能力综合体现,有效支撑电子产品业务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即坚持研发驱动的技术领先战略,核心技术来源均为自主研发,基于对软件的深入理解,公司为不同行业客户的电子系统研发过程提供各类技术解决方案、工具开发和流程支撑服务,享受高毛利并有效支撑电子产品业务发展;软件定义汽车大背景下,主机厂对公司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需求将呈现递增趋势,我们预计收入层面年化增长率10+%;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公司未来重要新兴业务方向,潜在盈利增长点。目前公司已形成全套港口MaaS 解决方案并实现商业化落地,已在唐山港、日照港等港口开展运营,赋能量产智能驾驶。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少数能实现覆盖智能驾驶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依托三位一体业务布局及深厚平台化软件实力,有望同步实现产品、客户双重拓展,持续受益汽车智能电动化进程。鉴于22Q4 疫情扰动,同时考虑电子产品业务拓展,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收由43.9/60.9/81.0 亿元调整为39.8/59.1/83.3 亿元,归母净利由2.51/4.19/6.11 亿元调整为2.36/4.05/6.27 亿元,EPS 由2.09/3.49/5.10 元调整为1.97/3.38/5.23 元,对应2023 年1 月30 日171.05 元/股收盘价,PE 分别87/51/3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智能化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公司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崔琰 7
钱江摩托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31 25.09 -- -- 28.81 14.83%
28.81 14.83%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3.93-4.40亿元,同比增加 65.4%至 85.2%;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3.67-4.14亿元,同比增加 98.0%至 123.3%。 分析判断: 2022盈利高增 强势产品周期驱动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总体符合我们预期。据公司公告,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3.93-4.40亿元,同比增加 65.4%至 85.2%;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3.67-4.14亿元,同比增加 98.0%至 123.3%,盈利能力大幅增长,我们预计主要源于 2022年公司强势中大排产品周期驱动: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2022年公司 250cc+中大排摩托车累计销售 14.1万辆,同比+71.1%,领先行业增速 25+pct(若计入 250cc 排量,2022年公司实际中大排销量预计约 18万辆)。 还原汇兑+减值影响,22Q4公司盈利能力维持强劲。拆分季度看,22Q4预计归母净利-0.17~+0.30亿元,预计扣非归母净利-0.29~+0.18亿元,同比亏损收窄/扭亏,环比较大程度下滑(22Q3归母、扣非归母分别 2. 10、2.02亿元),但我们认为:1)营收端,22Q4公司主动控制中大排出货,叠加淡季+疫情影响,致 22Q4公司 250cc+出货仅 1.9万辆,环比-64.9%; 2)利润端,22Q4公司大概率小幅盈利,若继续还原存货减值+美元贬值汇兑影响,我们预计 22Q4实际利润 5,000-9,000万元,还原后净利率中值约 7%,仍维持较强盈利能力。 强势产品周期持续驱动 中大排销量快速增长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和业绩贡献的快速增长是公司当前核心看点。250cc+市占率公司高居行业第一,2022年 5月以来,在强势产品周期驱动下,公司中大排量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2022年 1-12月 250cc+累计销售 14.1万辆,同比+71.1%,表现明显优于行业,尤其 QJMOTOR 品牌我们预计 2022年实现约 200%增长。2022年公司产品定义能力提升明显,打造闪 300S 及赛 600双重爆款,考虑到上述两款车型同级别核心竞品较少,且较好契合消费者车型偏好变化(仿赛、巡航太子),预计后续仍具较强延续性。展望 2023年,预计公司将延续产品谱系扩充趋势,现阶段看赛 450、闪 350、闪250、鸿 150等均存一定爆款潜质,有望进一步抬升销量。 治理结构持续改善 聚焦摩托主业拖累因素消除治理结构持续改善,渠道、研发、合作全面升级。1)管理:从国企到民企,2022年 5月发布实控人增持+股权激励计划,其中增持 2022年 11月获批,按发行上限完成后吉利方面股权占比将提升至 37.7%,股权激励(草案)覆盖全部 5名核心高管;2)渠道:深化实施 Benelli 及 QJiang 渠道直营模式改革;3)研发:2021年 11月底钱江摩托上海公司正式开业,设立新能源研发、工业设计、国际外贸三大中心;4)合作: 2021年底同哈雷合资公司正式完成注册登记,加速目标摩托车量产落地。 聚焦摩托主业,扰动因素消除。吉利接手后要求公司聚焦摩托车主业,截至 2022Q2拖累因素基本消除:1)锂电业务: 现已停产,2021年 10月经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裁定,公司以 2600万元成为钱江锂电重整投资人,同期公司公告钱江锂电与舒驰客车诉讼案终审胜诉;2)房地产:2019年竣工,销售完成后终止;3)半导体封装、电控不再投入资源。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中大排量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盈利能力提升,调 整 利 润 预 测 ,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营 收 由59.26/74.57/93.54亿元调整为 55.28/81.84/109.83亿元,归母净利由 4.96/5.95/7.84亿元调整为 4.20/6.43/8.94亿元,EPS 由 1.06/1.27/1.67元调整为 0.90/1.37/1.91元,对应2023年 1月 20日 25.09元/股收盘价,PE 分别 28/18/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禁、限摩政策收紧导致国内摩托车需求下滑;外资品牌新车型大量引入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崔琰 7
爱柯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31 23.57 -- -- 26.42 12.09%
26.42 12.09%
详细
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增公告:2022 年预计归母净利6.2-6.6 亿元,同比+100.08%~+112.99%;2022 年预计扣非归母净利5.7-6.1 亿元,同比+142.91%~+159.96%。 分析判断: 单季净利再创新高 新能源驱动高成长22Q4 预计归母净利2.1-2.5 亿元,同比+586%~+715%,环比+9%~30%;22Q4 预计扣非归母净利1.7-2.1 亿元,同比+1024%~+1307%,环比-18%~+0%。按中值测算,22Q4 预计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 亿元/1.9 亿元,同比+642%/+1162%。我们判断公司2022 年业绩增长强劲主要受益于公司“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产品定位,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新项目增长强劲,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新能源客户项目订单持续放量;公司产能不断释放,精益管理和整体效益体现;同时,叠加原材料价格、国际海运费、汇率等外部因素的正向影响。 收购富乐太仓 拓展锌合金压铸公司以人民币3.0 亿元收购富乐压铸(太仓)67.5%的股权,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富乐太仓主要从事锌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通讯、消费电子及建筑五金等多个领域。近三年来,汽车类收入占比均超过80%,主要应用于汽车安全系统、电子系统、电机系统、座椅系统、转向系统等。2021 收入3.2 亿元,同比+33.5%,经营相对稳健。我们认为本次收购将会有以下协同:1、产品协同:不断完善“产品超市”品类,提高公司单车配套价值;同时下游应用由汽车拓展至家用电器、通讯、消费电子及建筑五金,可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材料协同:锌合金相较铝合金具有熔点低、流动性好、易熔焊、易于表面处理等特点,通过压铸工艺可以制造形状复杂、表面光滑、薄壁等精密压铸件;3、生产协同:富乐太仓积累了丰富的制造技术、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经验,本次收购有助于公司更精进自动化生产、精密加工技术;4、客户协同:富乐太仓客户资源优质稳定,如奥托立夫、莫仕、博西华、恺博等,丰富公司的客户结构。 电动智能加速开拓 全球化持续推进公司积极拥抱电动智能变革,新增开发如新能源汽车电驱(三合一、多合一)、电控、车载充电单元、电源分配单元、电池模组、逆变器单元,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汽车结构件等适用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需求及氢能源汽车用的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产品,基本实现新能源三电系统、自动驾驶/ADAS 影像系统、热管理系统用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产品全覆盖,并不断向汽车结构件扩展,不断精湛工艺技术,丰富产品种类。公司获取新项目寿命期内预计新增收入再创新高,新增法雷奥、大陆、联合电子、埃贝赫、日本电产、博格华纳、汇川技术、邦奇、海康威视、舜宇集团、速腾聚创、蔚来、零跑、理想等电动智能化项目,2022H1 获得新能源汽车项目、热管理系统项目、汽车视觉系统项目寿命期内预计新增销售收入占比约为80%。 我们预计公司的雨刮类产品(包括电机壳体、连杆支架、驱动臂等)全球市占率达到30%,其他产品市占率均不超过10%,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凭借公司智能制造的稳步推进,“数字化”工厂带来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性价比优势愈发明显,将加速抢夺全球份额,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在传统产品领域市占率持续提升,及电动智能配套业务的开拓对营收的拉动,综合考虑海外需求逐步修复以及运费、汇率等的影响,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4 年收入42.5/53.2/71.9 亿元不变, 归母净利由6.1/8.0/10.9 亿元调为6.5/8.1/11.0 亿元, EPS 由0.69/0.91/1.24 元调为0.73/0.92/1.24 元,对应2023 年01月20 日21.52 元/股收盘价,PE 为25/20/15 倍,考虑到电动智能业务的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海外乘用车需求改善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等。
崔琰 7
文灿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1-20 63.00 -- -- 71.18 12.98%
71.18 12.9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2022年预计归母净利润 2.2亿元-2.7亿元,同比增长 126.41%~177.87%,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 2.4亿元-2.9亿元,同比增长 177.18%~234.98%。 分析判断: 预计负债影响利润 新能源驱动高成长22Q4预计归母净利润为-0.4亿元-0.1亿元,同比-236.7%~-60.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05亿元 -0.5亿元,同比-122.0%~+102.2%,若加回计提的预计负债 0.52亿元(百炼墨西哥工厂增值税缴纳诉讼事项),按中值测算,22Q4预计归母净利润 /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4亿元 /0.7亿元,同比+35.3%/+223.3%,我们判断公司 2022年业绩增长强劲主要受益于新能源业绩持续增长,公司客户的新车型上市带来产品产量提升,新能源汽车客户及其产品收入占比提高,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增长;百炼集团整合协同顺利,深耕重力铸造和低压铸造,产销量进一步提升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定增助力扩产 彰显充沛订单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 35亿元(含),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拟用于以下项目: 1) 安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10亿元):公司拟在安徽六安建厂,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战略布局,以更好地服务蔚来、比亚迪等客户,扩大规模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2) 重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10亿元):公司拟在重庆建厂,主要生产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之轻量化一体车身结构件、动力系统零部件等关键产品,我们判断公司在手订单充沛,扩产主要为了就近配套,更好地服务赛力斯等重庆地区客户。 3) 佛山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8亿元):佛山是公司总部所在地,主要辐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现有压铸设备以 1000T 以下的小型压铸机为主,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亟需扩产。 我们认为公司在一体化压铸的布局先发优势明显,除了设备、材料以及定点情况引领行业之外,国内外工厂布局的完善也将是未来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以满足就近配套的需求,安徽和重庆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要集群,未来增量可期。 强强联合 一体化订单充沛公司全球首套 9,000T 超大型压铸岛于 2022年 4月 18号在天津雄邦顺利试产,首批 9,000T 大型一体化后底板压铸汽车零部件成功下线,领先行业。我们认为公司与力劲集团、立中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超大型一体化铸造产品的发展,在设备和材料均具备较大的领先优势,随着在手订单的逐步量产,凭借多年的车身件制造经验,有望快速提升良率实现效益化,加速拓展市场,抢占一定的份额。22H1公司获某车型全部车身结构件共十个项目定点,目前已逐步贡献收入。 我们判断多数主机厂不会采取特斯拉的自制模式,主因自行生产所需投资较大,包括投建厂房、购置机器、招募人员等,而订单来源的受限将导致规模效应不如作为第三方配套供应商的零部件企业。而对比潜在的同行竞争者,我们认为公司前瞻布局的不仅仅是设备,还有材料工艺研发的多年沉淀及丰富的过程管理经验(表现为高良率),有望一体化大趋势下崛起成为轻量化龙头。 积极拥抱新势力 未来轻量化龙头积极拥抱新势力,驱动业绩高成长。公司是蔚来车身结构件核心供应商,配套全系车型,我们预估单车配套价值 3000元以上。2022H1,公司获某客户汽车电池盒项目定点、某新能源汽车客户两款副车架项目定点和华为汽车包括电机壳在内的十个产品定点。此外,公司亦配套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理想等头部新能源车企,有望驱动业绩高成长。 收购百炼,进军全球。2019年公司以约 1.4亿欧元收购法国百炼集团 61.96%的股权,并将以每股 38.18欧元的价格对剩余股权发起强制要约收购。公司与百炼集团在生产工艺、产品线与客户等具有协同效应,借助百炼集团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的本地产研能力之后,全球化布局有望加速,有利于公司获取更多海外订单。 投资建议公司是一体化压铸先行者,有望于电动智能变革中崛起成为轻量化龙头。考虑到公司积极拥抱头部新能源车企,收购百炼加速全球化,在手订单的逐步量产将驱动业绩高成长,考虑到预计负债的计提及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2-24年 营收为 52.3/69.4/88.9亿元不变,归母净利由4.0/6.4/8.8亿元调为 2.6/6.0/8.4亿元,对应 EPS 由1.50/2.42/3.34元调为 1.0/2.3/3.2元,对应 2023年 1月 18日 66.54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 59/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项目、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百炼集团整合效果不及预期;定增尚未实施等。
崔琰 7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3-01-17 28.24 -- -- 32.73 15.90%
32.73 15.90%
详细
公司发布2022Q4 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归母净利5.7 至5.9亿元,同比+75.28% 至 +81.41%;预计扣非后净利5.5 至5.7亿元,同比+91.70% 至+98.64%。 分析判断: Q3 业绩略超预期 新能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根据业绩预告计算,22Q4 实现归母净利1.6 至1.8 亿元,同比+62.8%至+82.9%,以利润中枢1.7 亿元测算,22Q4 归母净利同比+72.9%,环比+8.8%,业绩略超此前预期,我们预计主要驱动因素为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放量及公司持续推动降本提效带来盈利水平提升。 1)新能源配套量快速增长:据乘联会预测2022 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49.8 万辆,同比+96.3%;重点车企特斯拉国内销量71.1万辆, 同比+46.8% ; 比亚迪批发销量186.9 万辆, 同比+150.7%。公司作为国内新能源主机厂齿轮的核心供应商,全年新能源汽车齿轮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20%,超行业及重点车企增速。 2)产能利用率提升+降本增效:①公司新能源齿轮产能较为紧张,平均产能利用率高;②新能源齿轮壁垒较高,整体议价能力较强;③公司内部持续进行降本增长,加快产线切换速度的加快以及提升柔性能力,综合上述因素,公司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端,2022 全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5.7-5.9 亿元,同比+75.28%至81.41%。 产能建设方面,2022 年底公司纯电+增程减速器齿轮产能已达400 万套/年,2023 年将以此为基准继续进行产能扩建,通过配套全球领先电动车企、比亚迪及多家新势力车企继续取得增长。 同时伴随PSA 等全球混动项目爬坡,公司混动变速箱齿轮出货量也会有明显增长,2023 年新能源齿轮业务有望保持强劲增长,业绩兑现预期强。 RV、谐波减速器双布局 量、利齐升2022 年公司持续深耕精密减速机产品领域,目前公司成功布局RV 和谐波两大产品类,RV 产品已覆盖50 公斤到210 公斤,并在精度保持性、可靠性要求更高的锂电、光伏、汽车制造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与规模配套;谐波减速机也在全面进行市场推广。机器人减速器业务壁垒高,稳态毛利率水平预计高于齿轮,未来下游工业机器人市场回暖+国产替代加速,公司有望加速推进精密减速机批量化生产,带来量、利齐升。 发布回购股份报告书 彰显中长期发展信心2022 年12 月29 日,公司公告宣布拟以自有资金1.5-3 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计划,回购价格不超过35 元/股(含),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占公司目前已发行总股本的0.50%-1.01%。公司此次推出回购,彰显出公司内部中长期的发展信心。2023 年1 月4 日公司称将对双环嘉兴和环研传动两个子公司分别增资3.3 亿、9000 万元,我们预计增资金额将分别用于扩建新产能,以及投入于噪声、材料性能、刀具工艺等新技术研发,推动新能源齿轮从1 到N;12 月公司环驱科技设立浙江三多乐子公司,注塑齿轮从0 到1,叠加RV发展预期,公司中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稳步发展+机器人减速机加速开拓,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参考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将2022/2023/2024 年营业收入由73.72/94.39/117.81 亿元调整至67.62/85.68/111.37 亿元,归母净利由5.61/8.31/11.42 亿元调至5.80/8.52/11.95 亿元; EPS 由0.66/0.98/1.34 元调整至0.68/1.00/1.41 元,对应2023 年1 月12 日28.25 元/股收盘价的PE 分别为41/28/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RV 减速器销量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出预期。
崔琰 7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3-01-16 28.24 -- -- 32.73 15.90%
32.73 15.90%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环动机器人关节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环动科技”)拟引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 7家战略投资者增资 2.9亿元,增资完成后,公司对环动科技的持股比例由 70.18%降至 61.29%。 分析判断: 机器人关节业务再获资金支持 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环动科技本轮增资价格为 70.18元/股,增资完成后环动科技总股本增至 3,263.25万股,对应投前/投后估值分别为 20/22.9亿元。 本次引入股东包括国家制造业基金、 先进制造业基金、 玉环国投等产业资本及淡马锡旗下机构等外资控股机构, 如果本轮增资顺利完成, 一方面有利于环动科技在新品研发、市场开拓及科研实验等方面再获资金支持, 加速机器人关节业务的推进; 另一方面, 据本次公告, 2021/2022Q1-3环动科技净利率 19.6%/23.1%, 高于现有齿轮业务净利率, 有利于进一步提振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同时提升市场对机器人关节业务盈利能力的认可。 RV、 谐波减速器双布局 国产替代加速进行中公司从 2013年开始研发 RV 减速器,在国内供应链相对空白、技术认知较低的情况下,攻克原材料配比设计、齿轮加工、轴承加工及精密装配等多个难题,历时 3-4年打破外资垄断,产品批量供货埃夫特、广州数控等国产头部机器人企业。 目前公司成功布局 RV 和谐波两大产品类, RV 产品已覆盖 50公斤到210公斤,并在精度保持性、可靠性要求更高的锂电、光伏、汽车制造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与规模配套;谐波减速机也在全面进行市场推广。 未来,母公司有望在齿轮加工、供应链、质量管理等方面对机器人关节业务赋能,推进机器人精密减速器批量化生产, 加速实现国产替代。 新能源驱动齿轮主业增长 业绩兑现预期强公司深耕乘用车齿轮行业, 2022年新能源汽车齿轮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 220%,超行业及重点车企增速;年底纯电+增程减速器齿轮产能已达 400万套/年, 据我们测算,在纯电+增程车型中市占率超 60%。 未来,公司有望通过持续配套全球领先电动车企、比亚迪、 博格华纳、日电产及其他新势力车企继续取得快速增长, 同时有望伴随 PSA 等全球混动项目爬坡,加速打开海外市场, 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业绩兑现预期强。 投资建议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稳步发展+机器人减速机加速开拓, 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 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 2022/2023/2024年 营 业 收 入 67.62/85.68/111.37亿 元 , 归 母 净 利5.80/8.52/11.95亿元; EPS 0.68/1.00/1.41元, 对应 2023年 1月 13日 28.22元/股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 41/28/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RV 减速器销量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出预期。
崔琰 7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3-01-16 68.00 -- -- 74.53 9.60%
74.53 9.60%
详细
公司公告2022 年业绩预增公告: 2022 年预计收入154.5-162.5 亿元,同比+34.79%~41.76%;预计归母净利17.5-18.5亿元, 同比+72.03%~+81.86% ; 预计扣非归母净利17.02-18.02 亿元,同比+75.36%~85.66%。 分析判断: 业绩保持高增 利润率表现亮眼22Q4 预计收入43.47-51.47 亿元, 同比+19%~+41% , 环比+1%~+19%;预计归母净利5.41-6.41 亿元,同比+105%~+143%,环比+8%~+28% ; 预计扣非归母净利5.28-6.28 亿元,同比+120%~+162%,环比+8%~+28%。按中值计算,22Q4 预计净利润率为12.45%,同比+5.2pct,环比+0.8pct。业绩同环比持续增长,利润率提升主要受益于公司平台化战略继续推进,轻量化底盘及汽车电子产品线逐步进入收获期并贡献业绩;Tier 0.5级战略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单车配套金额持续提升;前瞻布局产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的市场需求。 定增助力三大产品线扩产 加速突破产能瓶颈根据公司12 月13 日公告的定增预案,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及热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募投项目总投资78.3 亿元,项目建设期18-30 个月。全部实施完成后,将新增轻量化底盘系统产能610 万套/年、新增内饰功能件产能310 万套/年、新增热管理系统产能130 万套/年;预计增加年营业收入129.5 亿元,净利润13.2 亿元。同时将提升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基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和空气悬架的研发能力。 公司Tier0.5 级合作模式为主机厂有效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车型开发周期,获得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公司轻量化底盘系统模块产品、内饰功能件产品、热管理系统产品均已经顺利切入包括国内外知名传统车企及全球主流新能源车企在内的十余家主机厂,并已获取其量产订单。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热管理系统的全球供货能力,快速抢占因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进步而产生的零部件市场,提高核心零部件市场竞争力,巩固公司市场地位,保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水平可持续增长。 剑指全球汽配TOP 积极布局机器人客户+:战略绑定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进军全球供应体系。公司先后伴随通用、吉利成长,目前战略绑定特斯拉开启新一轮成长,同时已进入福特、FCA、戴姆勒、宝马、大众、奥迪、本田、丰田等全球供应体系。顺应行业电动智能变革,公司积极与RIVIAN、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吉利新能源、赛力斯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合作,探索Tier 0.5级的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同步研发及供货服务。公司IBS 项目、EPS 项目、空气悬架项目、热管理项目分别获得一汽、吉利、赛力斯、合创、高合等客户的定点。 产品+:八大产品线,打造平台型企业。在保持汽车NVH 减震系统和整车声学套组两项传统业务国内领先的同时,前瞻性布局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三大核心业务,又新增空气悬挂系统、一体化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预计全产品线合计单车配套价值有望达3 万元以上,全面布局电动智能,成为平台型公司。 积极布局机器人,未来发展潜力大。据测算全球劳动人口约34.5 亿人,假设人形机器人单价 25 万元,如果其中11.6%的劳动者被机器人取代,则人形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可达100万亿。运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公司的运动执行器包括电机、电控及减速机构等部件组成,样品也获得客户的认可,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投资建议公司是特斯拉产业链高业绩弹性标的,凭借行业领先的客户拓展和产品拓展能力,有望在电动智能化变革下崛起成为自主零部件龙头。鉴于主要客户需求变化和轻量化、智能驾驶系统及热管理系统具备成长性,规模效应驱动利润率提升,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2022-2024 年营收由167.8/245.7/315.4 亿元调为159.8/237.0/315.0 亿元,归母净利由17.2/25.1/35.2 亿元调为18.01/25.5/35.8 亿元,EPS 由1.56/2.28/3.19 元调为1.63/2.31/3.25 元,对应2023年1 月13 日收盘价67.10 元的PE 39/28/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吉利销量回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崔琰 7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3-01-16 68.00 -- -- 74.53 9.60%
74.53 9.60%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公告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 2022年预计收入 154.5-162.5亿元,同比+34.79%~41.76%;预计归母净利 17.5-18.5亿元,同比 +72.03%~+81.86%;预计扣非归母净利 17.02-18.02亿元,同比+75.36%~85.66%。 分析判断: 业绩保持高增 利润率表现亮眼22Q4预计收入 43.47-51.47亿元,同比 +19%~+41%,环比+1%~+19%;预计归母净利 5.41-6.41亿元,同比+105%~+143%,环比 +8%~+28%;预计扣非归母净利 5.28-6.28亿元,同比+120%~+162%,环比+8%~+28%。按中值计算,22Q4预计净利润率为 12.45%,同比+5.2pct,环比+0.8pct。业绩同环比持续增长,利润率提升主要受益于公司平台化战略继续推进,轻量化底盘及汽车电子产品线逐步进入收获期并贡献业绩;Tier 0.5级战略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单车配套金额持续提升; 前瞻布局产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的市场需求。 定增助力三大产品线扩产 加速突破产能瓶颈根据公司 12月 13日公告的定增预案,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及热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募投项目总投资 78.3亿元,项目建设期 18-30个月。全部实施完成后,将新增轻量化底盘系统产能 610万套/年、新增内饰功能件产能 310万套/年、新增热管理系统产能 130万套/年;预计增加年营业收入 129.5亿元,净利润 13.2亿元。同时将提升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基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和空气悬架的研发能力。 公司 Tier0.5级合作模式为主机厂有效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车型开发周期,获得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公司轻量化底盘系统模块产品、内饰功能件产品、热管理系统产品均已经顺利切入包括国内外知名传统车企及全球主流新能源车企在内的十余家主机厂,并已获取其量产订单。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轻量化底盘系统、内饰功能件、热管理系统的全球供货能力,快速抢占因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进步而产生的零部件市场,提高核心零部件市场竞争力,巩固公司市场地位,保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水平可持续增长。 剑指全球汽配 TOP 积极布局机器人客户+:战略绑定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进军全球供应体系。公司先后伴随通用、吉利成长,目前战略绑定特斯拉开启新一轮成长,同时已进入福特、FCA、戴姆勒、宝马、大众、奥迪、本田、丰田等全球供应体系。顺应行业电动智能变革,公司积极与 RIVIAN、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吉利新能源、赛力斯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合作,探索 Tier 0.5级的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同步研发及供货服务。公司 IBS 项目、EPS 项目、空气悬架项目、热管理项目分别获得一汽、吉利、赛力斯、合创、高合等客户的定点。 产品+:八大产品线,打造平台型企业。在保持汽车 NVH 减震系统和整车声学套组两项传统业务国内领先的同时,前瞻性布局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三大核心业务,又新增空气悬挂系统、一体化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预计全产品线合计单车配套价值有望达 3万元以上,全面布局电动智能,成为平台型公司。 积极布局机器人,未来发展潜力大。据测算全球劳动人口约34.5亿人,假设人形机器人单价 25万元,如果其中 11.6%的劳动者被机器人取代,则人形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可达 100万亿。运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公司的运动执行器包括电机、电控及减速机构等部件组成,样品也获得客户的认可,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投资建议公司是特斯拉产业链高业绩弹性标的,凭借行业领先的客户拓展和产品拓展能力,有望在电动智能化变革下崛起成为自主零部件龙头。鉴于主要客户需求变化和轻量化、智能驾驶系统及热管理系统具备成长性,规模效应驱动利润率提升,调 整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2022-2024年 营 收 由167.8/245.7/315.4亿元调为 159.8/237.0/315.0亿元,归母净利由 17.2/25.1/35.2亿元调为 18.01/25.5/35.8亿元,EPS由 1.56/2.28/3.19元调为 1.63/2.31/3.25元,对应 2023年 1月 13日收盘价 67.10元的 PE 39/28/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吉利销量回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崔琰 7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13 29.69 -- -- 33.40 12.50%
35.97 21.15%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 12月产销快报:长城汽车批发销量 7.7万辆,同比-52.3%,环比-11.6%。2022年累计批发 106.8万辆,同比-16.7%。 哈弗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4.4万辆,同比-53.0%,环比-17.8%,2022年累计批发 61.7万辆,同比-19.9%; WEY 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0.1万辆,同比-86.3%,环比-34.6%,2022年累计批发 3.6万辆,同比-37.7%; 皮卡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1.4万辆,同比-44.9%,环比-0.3%,2022年累计批发 18.7万辆,同比-19.9%; 欧拉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0.7万辆,同比-66.9%,环比+2.2%,2022年累计批发 10.4万辆,同比-23.0%; 坦克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1.1万辆,同比-7.8%,环比+0.9%,2022年累计批发 12.4万辆,同比+46.5%。 分析判断: 低谷时刻已过 结构稳步改善生产短期受制,结构稳步改善。受疫情影响,公司 2022年12月生产受限较为严重,叠加渠道库存较高,12月公司产销均有大幅下滑。结构方面稳步改善,根据公司公众号,2022年公司 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提升至 15.27%,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智能化车型渗透率达 86.2%。 低谷时刻已过,2023加速转型。展望 2023年,我们判断公司低谷时刻已过,行业及公司周期共振,需求有望边际改善。一方面,疫情管控放开后,乘用车消费有望稳步提升; 另一方面,公司加速电动化转型,今年新品矩阵丰富,产品定位和设计思路均有提升,有望在主流市场迎来增量。 1)哈弗:哈弗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4.4万辆,同比-53.0%,环比-17.8%。哈弗 H6新能源已经上市,哈弗 HDOG也于广州车展亮相,有望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公司转型插混决心较强,我们看好公司明年新能源转型带动需求提升。 2)WEY:WEY 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0.1万辆,同比-86.3%,环比-34.6%。在深度吸纳用户需求与建议之后,经过全新造型设计的魏牌首款旗舰大六座智能 SUV--蓝山 DHTPHEV 于 广 州 车 展 首 发 亮 相 。 车 身 尺 寸 分 别 为5156*1980*1805mm,轴距达到 3050mm,定位增换购及家庭用车主流市场,在造型设计及定位方面较此前均有明显改善,加速品牌高端智能化转型。 3)皮卡:皮卡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1.4万辆,同比 -44.9%,环比-0.3%。首款大型高性能豪华皮卡山海炮已经 上市,主打极致产品力,预计随着皮卡解禁政策和国内疫情管控的好转,明年将迎来需求的加速上行。 4)欧拉:欧拉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0.7万辆,同比-66.9%,环比+2.2%。欧拉定位主流纯电市场,新品有望加速需求提振。 5)坦克:坦克品牌 2022年 12月批发销量 1.1万辆,同比-7.8%,环比+0.9%。坦克 500PHEV 于广州车展亮相,搭载2.0T 混动专用发动机、120kW 大功率电机组成的“油电双强”组合,纯电续航达 100km、WLTC 综合续航 里 程 长 达790km,极限越野体验再度升级,我们预计混动版本的推出有望再度提升公司销量中枢。 海外加速布局 出海空间广阔出口稳步提升,新能源加速出海。2022年 12月,公司海外批发销量 2.0万辆,同比+28.7%。2022年公司海外累计批发销量17.3万辆,同比+21.3%。公司新能源加速出海,相继登陆亚洲、欧洲、南美市场。公司新能源产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出海战略加速布局,产品力与品牌力大幅提升,出海增长空间广阔。 品牌管理整合 聚焦核心资源资源进一步整合,品牌定位清晰。公司于 2022年 12月 8日对旗下品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欧拉和沙龙在组织管理上全面整合、魏派与坦克在组织管理上全面整合。经过调整后,在纯电品牌方面,沙龙品牌继续聚焦高端,欧拉品牌追求大众主流定位;在混动方面,进一步发挥坦克优势,带动魏牌深耕新能源混合动力市场。我们判断,组织架构调整后公司各品牌定位更加清晰,有望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整体效率。 投资建议公司新产品国内外推广进展顺利,智能电动化新周期开启,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占比快速提升,豪华化领跑地位愈发清晰,非车业务收入有望加速释放。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营业 收 入 为 1,612.7/2,020.5/2,654.4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为98.5/117.0/151.9亿元,对应 EPS 为 1.05/1.25/1.62元,对应2023年 1月 11日收盘价 29.63元/股 PE 为 28/24/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超预期;车市下行风险;WEY、沙龙、哈弗等品牌所在市场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崔琰 7
新泉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12 43.55 -- -- 45.77 5.10%
45.77 5.10%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公告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 2022年预计归母净利 4.65-4.75亿 元 , 同 比 +63.72%~+67.25% ; 预计 扣 非归 母 净 利4.585-4.685亿元,同比+78.64%~+82.54%。 分析判断: 业绩加速增长 利润率持续提升2022年 预 计 归 母 净 利 4.65-4.75亿 元 , 同 比+63.72%~+67.25%,预计扣非归母净利 4.585-4.685亿元,同比+78.64%~+82.54%,其中 22Q4预计归母净利 1.51-1.61亿元,同比+137%~+153%,环比+3%~10%,预计扣非归母净利1.525-1.625亿元,同比+127%~+142%,环比+6%~+13%,我们判断业绩同比高增主要受益于国际知名品牌电动车企业、比亚迪等新能源客户放量,产能利用率叠加降本增效控费有序推进,预计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 乘用车:新能源驱动高成长 量价利齐升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彰显竞争实力,有望随特斯拉不断成长,实现量价利齐升,此外还拓展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新能源车型。中长期看,全球车企降本压力加大下,内饰进口替代加速,国内规模达千亿元,我们判断自主品牌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公司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加速抢占份额。 商用车:底部向上可期 拓品类+全球化提份额公司的商用车客户主要包括一汽解放、北汽福田等,我们预计配套份额达 60%以上,未来将通过拓品类、借重卡升级换代之际加速渗透其他客户并实现全球配套等方式实现份额的持续提升。短期看,我们判断随着疫后经济修复,重卡销量有望周期向上,预计 2023年较高毛利率的商用车内饰业务有望实现回升,贡献增量。 投资建议新势力供应链+自主品牌供应链,进口替代剑指全球内饰龙头: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逐步拓展特斯拉、理想、蔚来等新势力客户,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市占率的加速提升。考虑到公司业务加速突破及规模效应和降本增 效驱动利润率提升,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2-24年营收由67.5/91.4/116.5亿元调为 69.3/102.8/140.5亿元,归母净利由 5.1/7.5/10.1亿元调为 4.7/7.7/11.8亿元,EPS 由1.05/1.54/2.07元调为 0.97/1.59/2.43元,对应 2023年 1月 10日收盘价 40.47元 PE 45/28/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崔琰 7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11 12.59 -- -- 14.85 17.95%
14.85 17.95%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 12月产销快报。12月公司汽车批发销量为25.6万辆,同比+43.7%,环比+38.4%。2022年公司汽车累计批发 234.6万辆,同比+2.0%。 重庆长安 12月批发销量为 13.2万辆,同比+116.4%,环比+48.5%。2022年累计批发 106.6万辆,同比+16.4%; 合肥长安 12月批发销量为 2.5万辆,同比+67.0%,环比+66.9%。2022年累计批发 22.5万辆,同比-13.8%; 长安福特 12月批发销量为 1.9万辆,同比-48.2%,环比+1.2%。2022年累计批发 25.1万辆,同比-17.6%; 长安马自达 12月批发销量为 0.6万辆,同比-8.1%,环比+11.4%。2022年累计批发 10.4万辆,同比-21.4%。 分析判断: 自主销量高增 产品矩阵亮眼需求旺盛产销提速,12月销量表现亮眼。疫情管控放开后,公司积压需求快速释放,叠加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于 2022年 12月 到 期 ,12月 公 司 汽 车 销 量 同 比+43.7%, 环 比+38.4%,表现明显好于行业整体:根据乘联会初步统计,12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 227.3万辆,同比去年下降 4%,较上月增长 12%。 自主强产品矩阵,产销快速向上。12月公司自主乘用车批发17.2万辆,同比+120.7%,环比+44.6%,2022年自主乘用车累计批发 139.0万辆,同比+15.5%。公司正处于新品兑现期,老款产品热度维持高位,爆款新品接力增量:CS75plus、CS55plus、逸动等为公司销量基盘,需求表现稳健;同时新品 UNI-V、欧尚 Z6、Lumin、SL03等爆款频出,A+级家轿逸达也即将上市,驱动公司需求持续向上。 新能源快速放量 深蓝首破万辆自主新能源快速放量,深蓝交付首破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 12月销量 4.5万辆,同比+202.2%,环比+36.5%,2022年新能源累计销量 27.1万辆,同比+150.1%。深蓝表现亮眼,2022年 12月交付 1.2万辆,环比+42.0%,交付首次突破万辆,彰显强势产品力。受补贴退坡影响,SL03于 1月 1日起上调价格 3-6千元,侧面体现需求旺盛。展望 2023年,我们预计 SL03销量有望突破 15万辆。深蓝首款 SUV 深蓝 S7也于广州车展亮相,定位中型 SUV,有望贡献新能源增量。自主插混+深蓝+阿维塔三箭齐发,今年仍将保持较快的产品推新力度,全面电气化转型驱楷体 动需求快速增长。 自主出海提速 动力全面焕新自主出口销量同比提升,海外布局规划加速。2022年 12月公司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17.0万辆,同比+48.8%。中长期来看,我们判断公司出口高增长仍将持续:一方面,公司燃油车深耕海外多年,加上新品产品力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新能源转型迅速,优质产品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长安科技公司成立,发布三大新能源动力。2022年 12月 25日,“长安汽车科技成果展暨长安 160周年系列活动”在重庆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开启,“长安科技公司”宣布成立。并且发布三大新能源动力: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安智电 iDD、长安原力。公司加速科技转型,拥有包括氢能源、插混、纯电、增程的新能源技术路线,技术储备有望快速驱动公司品牌及需求向上。 投资建议公司凭借“产品+价格+定位”构筑整车核心竞争力,构建了强势的自主产品矩阵,新品导入加速销量上行。自主插混+深蓝+阿维塔三箭齐发,加速向高端电动智能转型。自主盈利具备较强弹性,我们看好公司在全新产品周期下迎来盈利的快速释放,叠加高端电动化转型带来估值的重塑。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收入为 1,344/1,689/2,08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98.5/129.6/163.0亿元,对应 EPS 为 0.99/1.31/1.64元,对应 2023年 1月 9日 12.50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13/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新车型交付不及预期;新能源渗透率不及预期;长安新能源股权收购未完成,存在不确定性等。
崔琰 7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11 14.48 -- -- 15.23 5.18%
15.42 6.49%
详细
1月9日,公司发布2022年12月产销快报:单月批发销量53.6万辆,同比-18.8%,环比+8.9%;1-12月累计批发530.3万辆,同比-2.9%;上汽大众2022年12月批发12.2万辆,同比-11.0%,环比+8.7%;1-12月累计批发132.1万辆,同比+6.3%;上汽通用2022年12月批发9.4万辆,同比-41.4%,环比-8.5%;1-12月累计批发117.0万辆,同比-12.1%;上汽乘用车2022年12月批发8.7万辆,同比-17.5%,环比+18.7%;1-12月累计批发83.9万辆,同比+4.8%;上汽通用五菱2022年12月批发19.4万辆,同比-10.3%,环比+13.9%;1-12月累计批发160.0万辆,同比-3.6%。 分析判断:终端平稳过渡静待需求恢复2022年12月消费缓慢恢复,2023年需求仍有韧性。疫情管控放开后消费水平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行业整体翘尾行情不明显,根据乘联会,2022年12月乘用车批发227.3万辆,同比-4.0%,环比+12%。公司2022年12月批发销量53.6万辆,同比-18.8%,环比+8.9%,表现弱于行业整体,主要因合资需求疲软。我们判断2022年12月行业需求透支力度不明显,2023年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自主环比向上合资表现承压自主环比有所提升,合资表现相对承压。自主方面,上汽乘用车2022年12月批发8.7万辆,同比-17.5%,环比+18.7%;上汽通用五菱2022年12月批发19.4万辆,同比-10.3%,环比+13.9%。新能源及出口为核心增长点。合资方面,2022年12月上汽大众/通用分别批发12.2/9.4万辆,环比分别+8.7%/-8.5%。我们判断合资燃油车终端库存较高,一定程度限制了年底批发上量,2023年份额预计仍将承压。 展望2023,重磅车型预计驱动需求向上。高端品牌方面,飞凡R7、F7,智已L7和LS7预计将加速提升需求及品牌力。2022年12月飞凡R7交付1,523辆,环比+1.5%。飞凡F7上市在即,定位中大型电动轿车,新车提供500km和600km两种续航版本,竞争力再度提升。智已LS7已启动预售,目前订单超7000个,有望完善豪华SUV布局。我们判断智己和飞凡预计2023年销量稳步上升并且会继续在豪华市场加速布局。出口持续提升新能源表现强势海外销量保持上升,出口保持领先地位。2022年12月公司海外销量达13.4万辆,同比+42.9%,环比+20.8%,继续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22年累计海外销量达101.7万辆,同比+45.9%,继续保持国内行业领先地位。我们判断上汽集团自主新能源产品力相较欧洲本土主流车企更强,欧洲已成为公司首个“十万辆级“区域市场,将在2023年保持快速增长。 新能源表现强势,自主合资快速放量。2022年12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3万辆,同比+51.6%,环比+10.2%;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07.3万辆,同比+46.5%。其中,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销量为24.3万辆,同比+50.0%;上汽大通新能源车销量为3.7万辆,同比+72.1%;上汽大众新能源车销量为9.9万辆,同比+72.7%;上汽通用新能源车销量为4.9万辆,同比+81.9%;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销量为62.2万辆,同比+35.9%。新能源加速渗透,我们判断公司新能源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面临行业性缺芯的不可抗力、积极深化内功,在组织力、产品力两大维度全面优化,同时在用户运营和经验策略角度加速转型。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 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973/9,050/10,09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5/231/298亿元。对应EPS为1.50/1.98/2.55元,对应2023年1月9日14.48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0/7/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崔琰 7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09 267.91 -- -- 306.13 14.27%
306.13 14.27%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仰望品牌暨技术发布会正式举办,会上首款定位百万级硬派越野 SUV U8亮相,同时发布了“易四方”全新汽车动力架构。 此外会上也首次对外展示仰望品牌的超跑车型 U9。 分析判断: 设计实力领先 全新品类开拓仰望 U8定位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造型设计大气沉稳。仰望标识来自甲骨文的“电”字;尺寸方面,仰望 U8车长超 5米,宽度超 2米;外观方面,U8采用鼎形大灯,具有极强的科技感和辨识度。整车设计采用了仰望品牌的家族式设计“时空之门”,将未来感和科技感融入到整车的设计。硬核技术赋予整车极强性能,百公里加速可达 3秒级。 仰望 U9定位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零百加速达到 2秒级。会上首次亮相了百万级纯电动超跑--仰望 U9,保留了超跑的经典设计元素,包括智能电动蝴蝶门等前卫设计。 硬核技术加持 极致安全彰显豪华“易四方”是一套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从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维度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了全面重构,彻底颠覆以往燃油车的动力系统能力体系,赋予仰望极致安全、极致性能与极致体验。 动力架构平台:兼容纯电及混动,覆盖硬派越野/超跑等车型。“易四方”架构通过四电机独立驱动、独立分配扭矩,从而更好地控制车身姿态,赋予转向及制动双重安全冗余。 整车采用前后双电机总成+中央控制器+刀片电池,最大马力超 1100匹,动力性能强悍。 整车深度融合感知:采用多传感器深度融合感知,实现车辆环境全方位感知。整车传感器包括 IMU、旋变传感器、轮速传感器、转向传感器等;智驾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中央计算平台+域控控制架构:中央计算平台具备超大算力,与各域控(动力域、车身域、底盘域)的多模态感知信号深度融合、高度协同。 自进化控制算法:依托三大核心控制技术(四电机独立控制、极限防滑控制、车身稳定性控制),可实现对车辆全场景下的极限控制。四电机可迅速识别各车轮的驱动力,以毫秒级的速度调整轮端动态,在高速爆胎、雪地打滑等应急场景下大大降低车身失控风险。 技术引领品牌向上 增量空间广阔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供应链垂直整合,技术引领品牌及需求快速向上。仰望开拓了公司硬派越野与性能超跑的品类,公司今年还将发布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构建包含王朝、海洋、腾势、仰望及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的产品矩阵,满足用户多方位的需求。 智能化加码,合作英伟达拟共同开发车载应用。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 1月 3日,在 2023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 比亚迪展示了其搭载英伟达 GeForce NOW 云游戏服务技术。未来公司计划将与英伟达共同定制 GeForce NOW 应用,将 GeForceNOW 引入国际汽车市场。我们认为通过合作可以加速公司智能化水平,提升公司智能座舱的可玩性与驾乘乐趣。 海外市场持续推进,出口空间广阔。公司全年累计出口 5.6万辆,同比+307.2%。公司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考虑到海外新能源补贴持续及公司产品力的优势,我们判断公司出口新能源有望在欧洲及东南亚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公司出口有望突破 30万辆。 投资建议公司依托 DM-i及 E3.0两大先进技术平台,技术驱动产品量价齐升,高端化路径清晰。同时公司垂直一体化供应链优势最大化抵御行业不可抗力影响。我们看好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向上。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为4,265.2/6,645.41/8,280.4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为161.3/264.9/374.0亿元,对应的 EPS 为 5.54/9.10/12.85元,对应 2023年 1月 5日 265.08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48/29/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低于预期;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6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