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肖勇

长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490516080003...>>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钢国际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2-01 17.76 -- -- 21.31 19.99%
25.38 42.91%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中钢国际发布2016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20亿元~5.70亿元,考虑公司2016年收购衡阳中钢衡重工程有限公司70%股权,经追溯调整,全年业绩同比增长10.25%~20.86%,按最新股本计算, 2016年EPS 为0.74~0.82元,2015年同期为0.73元。据此推算,4季度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51亿元~2.01亿元,按最新股本计算,对应EPS 为0.22元~0.29元, 同比增长47.12%~95.83% , 环比增长10.32%~46.85%。 事件评论 订单落地开花,全年盈利稳中有升:公司作为国内外大规模冶金工程总承包企业,通过子公司中钢设备开展黑色冶金及矿山、电力、能源、环保等其它非钢领域工程总承包业务,其中冶金工程业务占比约六成。公司2016年盈利预计实现稳增,或源于在手订单逐步落地叠加人民币贬值贡献工程项目结算收入:一方面,公司近年海内外业务尤其是海外领域迎来工程承包订单爆发式增长,2015和2016年公司签订合同金额达311.03亿元,占2015年营业收入比重为319.07%,其中2016年订单金额同比增长34.55%,因此公司现有工程承包订单执行生效或成为全年盈利改善的主要原因;此外,公司海外订单大部分以美元或欧元外币计价为主,人民币贬值行情亦助力公司项目结算收入提升,从而为公司全年业绩稳增提供重要支撑。 合同执行或加速,4季度盈利达重组以来高位:公司预计4季度盈利1.51亿元~2.01亿元,同环比均大幅提升,并且单季度盈利达公司重组以来高位水平,或主要归因于公司丰厚存量工程承包订单落地执行加速,订单结算贡献盈利显著上升。 PPP 叠加3D 打印,推动传统布局未来:在国内冶金工程景气不足之下,公司积极开发PPP 项目,并在发电、节能环保和煤焦化工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助力国内业绩改善。此外,公司积极布局智能制造3D 打印领域,目前专攻3D 打印技术的子公司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随着未来产品逐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3D 打印也有望打造公司全新利润增长点。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 分别为0.86元、1.0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行业需求出现超预期波动。
首钢股份 钢铁行业 2017-02-01 7.22 -- -- 7.68 6.37%
9.49 31.44%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首钢股份发布2016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0亿元~4.50亿元,按最新股本计算,2016年EPS 为0.07元~0.09元,经过追溯调整,2015年同期EPS 为-0.21元。据此推算,4季度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13亿元~3.13亿元,按最新股本计算,对应EPS为0.04元~0.06元,环比增长77.10%~160.18%。 事件评论 托管资产增利+制造业景气,全年业绩低位修复:京唐钢铁资产成功注入至公司后,公司钢材产能提升至1720万吨,公司产品结构以热轧、冷轧为主,2015年热轧、普冷和硅钢产量分别为683万吨、718万吨和132万吨,公司属于典型板材类钢企。2016年公司经营业绩成功扭亏为盈,并创2011年以来历史新高水平,主要源于托管资产增利叠加板材下游制造业整体复苏。 具体来看,公司与京唐钢铁于2016年开始共同托管集团钢铁板块资产,此项托管业务2016年增厚公司利润总额3.60亿元,在考虑所得税率25%及母公司股东权益占比基础上,测算集团资产托管业务2016年增厚公司归母净利润约2.65亿元,占全年盈利比重约58.89%~75.71%,因而资产托管盈利成为公司2016年业绩大幅改善的主要原因;此外,制造业领域整体景气回升格局下,全年板材价格指数均值同比上涨18.34%,增速明显高于长材11.74%价格涨幅,2016年考虑原材料存货周期的热轧和冷轧产品吨钢估算毛利均值同比分别提升422和412元/吨,显著优于同期螺纹钢毛利增量207元,公司作为板材类钢企,自然更受益于板材相对强势行情。同时,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减员提效、降本增收也助力公司全年盈利空间上行。 非经营性盈利+制造业景气延续,4季度盈利大幅改善:公司4季度盈利大幅增长应源于托管资产增厚利润以及制造业领域景气延续。一方面,托管费用或集中年底支付导致4季度非经营性盈利显著增加;另一方面,4季度板材下游制造业景气程度仍处于高位,板材价格指数均值同比上涨70.08%,由此带动板材成本滞后一月估算毛利均值同比增加709元。 优质资产注入持续可期:由于目前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仍然偏低,并且公司是集团境内唯一上市平台,随着首钢集团钢铁资产迁钢、京唐钢铁注入上市主体之后,集团借助公司实现资产证券化预期由此打开,未来仍然不能排除集团其他资产再次注入的可能性,公司的上市平台价值或将由此凸显。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 分别为0.08元和0.1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钢铁行业需求出现超预期波动。
马钢股份 钢铁行业 2017-01-31 3.16 -- -- 3.68 16.46%
3.68 16.46%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马钢股份跟踪报告。 事件评论 下游需求复苏,业绩实现好转:公司作为华东地区产能近2000万吨级大中型国有钢企,品种齐全,主要包含板材、型材、线棒、火车轮及环件四大类,且整体属于中高端类。其中长材类占比约49%、板材类占比约50%,而火车轮作为公司优势产品,有20万吨左右产能,约占总产能1%。受益于下游需求景气好转叠加降本增效稳步进行,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吨钢净利达75.94元,较2015年提高431.79元,盈利同比大幅改善。此外,行业4季度景气延续,制造业尤为突出,因而板材价格环比提升22.28%,相应地,冷轧毛利达223元/吨,因此,板材作为公司主力产品,有望带动公司4季度业绩持续向好。 供给侧改革推进,地区龙头受益:供给侧改革大势下,中频炉事件持续发酵,地条钢清除也需于上半年之内完成。目前,江苏、山东、安徽、四川等地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涉及产能大约9322万吨,其中安徽、江苏地区地条钢清除工作也正有序进行,自2016年12月初开始,安徽省要求省内中频炉钢厂开始检修停产,预计将影响安徽地区日均产量0.52万吨,而对于临近省份江苏,中频炉事件将影响其1500万吨左右产量。上述产量一般对应为建筑钢材,一旦开始清除此部分产量,供需缺口势必阶段性出现,这将利好公司长材产品在安徽、江苏等地的销售,公司业绩也将大概率获益于此。 身处国改重地,存有改革预期:安徽省国企资产占比重,并且亏损情况相对普遍,同时,自2014年起,安徽省也已发布多项国企改革相关政策。根据2016年5月出台的《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安徽省国企改革将取得决定性成果。截至目前,多家安徽省国资委下属企业已经落实整改,其中江淮汽车、建工集团已经基本实现整体上市,铜陵有色、安徽水利、叉车集团也已陆续推出员工持股和战投引入计划。据相关媒体报道,2016年年底,安徽省国资委相关人士再次重申,在建工集团之后,包括海螺集团、铜陵有色、马钢集团等公司,将是安徽第二波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而马钢股份作为上市公司,其平台价值不言而喻。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 为0.13元、0.1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行业需求出现超预期波动。
鞍钢股份 钢铁行业 2017-01-30 5.98 -- -- 6.50 8.70%
6.50 8.70%
详细
鞍钢股份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6.10亿元,2015年同期亏损45.93亿元,按最新股本计算,2016年EPS为0.22元,2015年同期为-0.63元。据此推算,4季度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33亿元,按最新股本计算,对应EPS为0.09元,2015年同期为-0.51元,2016年4季度业绩环比下降6.50%。 行情回暖叠加挖潜增效,全年业绩扭亏为盈:公司是以汽车板、家电板、造船板等为主的精品板材基地,产品产能达1600万吨。公司2015年冷轧板和热轧板营收占比分别达34.12%和30.82%,属于典型板材类钢企。公司产品对应下游领域主要包括机械、家电以及汽车等制造业。2016年制造业整体复苏带动板材产品价格大幅反弹,热轧和冷轧品种价格全年累计涨幅分别达84.39%,80.83%,由此带动全年热轧和冷轧成本滞后一月估算毛利均值同比分别提高422元/吨和412元/吨。公司盈利水平顺势上行,估算2016年吨钢净利润达81元/吨,同比提升324元/吨,并且绝对值创近6年以来新高。此外,公司持续强化降本增效组合举措:深入推进系统降本工作,降低全流程工序成本;强化费用预算控制,压降各项费用开支;适时采购和期现结合,减少综合采购成本支出,因而开源节流亦为公司全年业绩显著改善提供重要支撑。 4季度盈利同比上升,环比回落:公司4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33亿元,同比显著上升主要源于2016年制造业需求明显优于2015年。不过,公司4季度业绩环比下降6.5%,相较于2、3季度盈利水平有所回落,原因或在于4季度上游原材料焦炭、矿石涨幅较大,其均值环比涨幅分别为76.40%、32.37%,大于钢材综合指数涨幅20.84%。因此,在上游原料成本相对强势格局下,公司4季度盈利环比出现小幅下滑。 业绩弹性显著,龙头风范再起:在今年1季度业绩-6.15亿不利开局下,公司全年仍实现16.10亿元盈利,同比增加62.03亿元,业绩弹性可谓显著。 这种改变与行业好转息息相关,也与公司内部管理革新举措不可分割,公司近期出售电渣重炉相关资产,也应是管理革新大势下的相应举措。因此,在行业好转与公司经营管理改善双向效应下,公司盈利预期正不断修复,作为行业龙头,其存量受益作用也日趋显现。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22元和0.25元,维持“增持”评级。
新钢股份 钢铁行业 2017-01-27 3.92 -- -- 4.63 18.11%
4.63 18.11%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新钢股份发布2016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80亿元~5.80亿元,同比增长692.61%~857.73%,按最新股本计算,2016年EPS为0.17元~0.21元,2015年同期为0.02元。据此推算,4季度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04亿元~3.04亿元,按最新股本计算,对应EPS为0.07元~0.11元,同比下降0.45%~33.19%,环比增长23.56%~84.12%。 事件评论 需求回暖叠加开源节流,全年盈利创8年新高:作为江西地区龙头钢企,公司钢材产能达915万吨,其中热轧、冷轧、电工钢和中厚板产能分别为300、120、40和240万吨,板材占比为76.50%。公司2016年全年预计盈利4.8亿元至5.8亿元,创2009年以来历史新高水平,简单估算公司全年吨钢净利润68.10元,同比增加60.53元,绝对值亦创近8年新高。公司盈利之所以显著改善并达历史高位,主要源于终端需求全面复苏,其中板材领域好转程度更为显著,具体来看,全年板材价格指数均值同比上涨18.34%,增速明显高于长材11.74%价格涨幅,2016年考虑原材料存货周期的热轧、冷轧和中厚板产品吨钢估算毛利均值同比分别提升422、412和305元,显著优于同期螺纹钢毛利增量207元。公司作为板材主导型钢企,自然更受益于板材相对强势行情。此外,公司大力开展降本增效战略,持续推进提高产品售价、降低生铁制造成本、节能增效三大系统攻关,亦为全年业绩显著改善提供重要支撑。 制造业景气凸显,4季度业绩触及2008年高位:源于4季度制造业领域整体相对景气,板材价格指数均值同比上涨70.08%,由此带动板材成本滞后一月估算毛利均值同比增加709元。倘若不考虑2015年4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增厚业绩4.46亿元产生的高基数效应,公司2016年4季度经营业绩同比将大幅提升,同时盈利环比也有所改善,4季度估算吨钢净利润135.80元,接近2008年盈利历史高位水平。 低估值高弹性标的,股价安全边际犹存:公司目前估值处于行业相对低位,吨钢市值1393.45元,位居29家冶炼钢企倒数第四低位水平。此外,公司拟定增17亿元升级发电设备并偿贷,定增底价2.94元亦构筑股价安全边际。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0.19元、0.30元,维持“增持”评级。
武钢股份 钢铁行业 2017-01-27 -- -- -- -- 0.00%
-- 0.00%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武钢股份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06亿元,2015年同期亏损75.15亿元,按最新股本计算,2016年EPS为0.04元,2015年同期为-0.74元。据此推算,4季度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36亿元,按最新股本计算,对应EPS为0.004元,2015年同期-0.65元,2016年4季度环比下降63.37%。 事件评论 全年行情持续回暖,产品毛利提升显著:公司作为区域性龙头钢企,产品品类齐全,产能约1805万吨。分品种来看,螺纹棒材45万吨、线材100万吨、重轨100万吨、热轧800万吨、冷轧460万吨、硅钢200万吨、中厚板100万吨。可以看出,公司产品结构以热轧、冷轧为主,两者产能占比约70%,其直接对应下游领域为机械、家电以及汽车等制造业,而2016年制造业集体复苏,也促使热轧、冷轧价格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其中,热轧、冷轧全年累计涨幅分别达84.39%,80.83%,进而热轧、冷轧产品毛利也相应提升,2016年考虑原材料存货周期的热轧产品毛利均值相比2015年提高422元/吨,最大值达881元/吨,而冷轧同比增加值达412元,最大值达520元。公司热轧、冷轧产品吨钢毛利也大概率跟随行业态势而相应提升,从而,其整体产品的全年估算吨钢净利润均值有显著恢复,相较于2015年同期提升553.5元/吨,达29.42元/吨。最终,公司2016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约4.06亿元,较去年提升79.21亿元。 4季度盈利或受制于成本上升:公司4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36亿元,相较于2、3季度盈利水平有所回落,原因或在于4季度上游原材料焦炭、矿石涨幅较大,其均值环比涨幅分别为76.40%、32.37%,大于钢材综合指数的20.84%。在上游成本强势背景下,4季度各品类盈利增速受到压制,螺纹、线材产品毛利均值环比分别下降8元/吨、328元/吨,而热轧产品毛利均值环比提升幅度也相应缩小,仅达74元/吨,冷轧产品毛利均值虽恢复到223元/吨,可囿于公司冷轧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有限,对盈利端影响程度弱于热轧产品,也就难以改变整体盈利环比回落态势。最终,公司4季度盈利环比下降0.62亿元。 暂不考虑宝武合并事项,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04元、0.05元,维持“买入”评级。
新兴铸管 钢铁行业 2017-01-27 5.06 -- -- 6.36 25.69%
8.76 73.12%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新兴铸管跟踪报告。 事件评论 剥离羸弱驻疆资产,主业经营改善可期:源于新疆钢铁行业供需疲弱,公司驻疆钢铁企业亏损严重,其2015年合计亏损额达4.63亿元,严重拖累公司整体业绩。因此,2016年5月,公司控股股东新兴际华集团受让公司驻疆钢铁企业股权,同时以其所持际华股份5%的股权作价16.27亿元等,作为相应支付对价。公司2016年上半年钢铁业务吨钢毛利达210.30元,铸管业务吨钢毛利达918.43元,顺利剥离亏损驻疆资产后,公司产能结构、资产结构均将得到优化,进而有望明显提升经营效益。 倚重央企资金优势,通过PPP打造新增利润点:2015年公司与光大资本共同发起设立新兴光大基金,通过PPP模式向水务领域开拓。2016年10月,公司凭借央企资金优势,出资2亿元发起设立10亿元环保基金,主要投资环保及水务相关领域项目。拟设立的一期基金总规模7006万元,实际投资6700万元,将投资汝州博华水务有限公司,并持有其48.73%的股权,该部分资金专用于汝州博华投资的河南汝州第三水厂PPP项目。公司成立环保基金并投资水务PPP项目具有实质意义,毕竟,随着水务PPP项目实施,球墨铸管将会应用于水务建设,从而带动公司铸管产品销售,对主业形成支撑,同时公司也有机会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参与从建设到运营各个环节,从而助力公司拓展盈利类型,实现多元发展。 估值洼地+定增获批,股价防御性增强:公司目前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低位,其中当前PB仅1.08,处于2005年以来历史分位水平15.69%,安全边际较高。同时,公司定增方案于2017年1月17日获证监会核准批复,拟以不低于4.84元/股价格发行不超过4.9亿股股票,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阳春30万吨球墨铸铁管项目以及高性能球墨铸管DN300-1000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升级,进而有助于强化公司核心主业竞争力,也为公司股价提供了适当支撑。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0.17元和0.22元,维持“买入”评级。
太钢不锈 钢铁行业 2017-01-27 5.12 -- -- 5.67 10.74%
5.67 10.74%
详细
太钢不锈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5亿元~12.5亿元,2015年同期亏损37.11亿元,按最新股本计算,2016年EPS为0.18元~0.22元,2015年同期为-0.65元。据此推算,4季度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08亿元~4.08亿元,按最新股本计算,对应EPS为0.04元~0.07元,同比增长107.05%~113.85%,环比增速为-61.58%~-24.59%。 普特钢需求皆好转,业绩改善显著: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公司具有约400万吨不锈钢产能和700万吨普钢产能,其中普钢品种结构中,板材尤其是热轧产能占比较高。2016年,公司成功扭亏为盈,10.5亿元~12.5亿元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013年以来最高值,对应ROE为4.54%~5.36%。公司业绩好转主要得益于下游制造业等领域需求明显改善:板材为主的普钢品种结构与不锈钢产品一道,使得公司产品需求对下游制造业领域景气度依赖度较高,2016年汽车、家电、机械等行业增速明显回升,带来公司相应领域产品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与板材、不锈钢价格全年同比上涨18.34%,0.55%相比,占比公司生产总成本约45%~75%的原料镍均价同比下跌18.56%,削减了公司成本端压力,增强了公司全年盈利能力。 成本端更为强势,4季度盈利环比走弱:公司4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去年年底低基数效应,另一方面源于制造业高景气延续,普钢板材、不锈钢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其中,板材、不锈钢价格4季度同比涨幅分别达70.08%,37.29%。环比来看,公司4季度业绩环比下滑24.6%~61.6%,应主要受制于成本端更为强势,4季度焦炭价格环比上涨76.33%,铁矿价格环比上涨20.36%,整体涨幅超过板材22.28%、不锈钢23.44%的环比涨幅。 全力挖潜增效,期待产品结构高端化升级:面对钢铁行业当前并未实质性改变的产能过剩格局,公司近年持续推进挖潜增效与结构升级并举战略。一方面,公司极力通过严控费用、优化流程等方式降低成本,确保生产经营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升级产品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如近期市场普遍关注的新产品--“圆珠笔头钢”,彰显了公司强大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能力,由此使得其后续品种结构高端化升级值得期待。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21元、0.25元,维持“买入”评级。
*ST韶钢 钢铁行业 2017-01-26 5.81 -- -- 6.17 6.20%
6.28 8.09%
详细
行情好转叠加非经常性损益,全年业绩扭亏为盈:公司预计2016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05亿,在经历连续两年亏损之后实现盈利,简单估算年度吨钢净利润为18.85元,为2010年以来最高值。之所以公司全年业绩出现明显好转,应来自以下方面原因:1)受钢铁下游景气度回升影响,钢价全年向好,2016年我国房地产实际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6.90%,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5.71%,全年维持高位,受益于此,2016年钢价综合指数累计上涨幅度达74.91%,全年均价同比上涨14.77%,行情全面回暖下收入端得到改善;2)公司品种结构改善叠加降本增效,成本端应有所收缩;3)公司共获得1.44亿元政府补贴,而全年非经常性损益约3.6亿元,相比2015年0.62亿元有大幅上升。综上影响,公司2016年实现扭亏为盈。 行业景气延续与政府补贴共同作用,4季度业绩实现高增:公司4季度业绩同环比均大幅增长,简单估算吨钢净利润约为144.56元。公司单季度业绩同比增长126.81%,一方面源于房地产和基建等领域景气程度上升,钢材价格指数4季度同比上涨达58.77%,环比上升20.84%,另一方面,公司在四季度获得政府补贴1.3亿元,占单季净利润的59.63%,同时公司2016年非经常性损益大部分应计入4季度利润,使得4季度业绩有明显提升。 长板材兼具,未来或受益地方供给侧改革:公司具备700万吨左右轧材能力,分品种来看,钢筋220万吨、线材120万吨、中板250万吨、合金棒材120万吨。广东省已于2016年11月底提前完成全部14家企业307万吨产能的退出,未来在严禁新增产能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包括全部拆除、报废已清查核实的中频炉等落后产能设备,这对公司占比较高的建筑钢产品无疑是一大利好,市场竞争环境有望得到实质性改善,因而,盈利或将由此获益。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04元、0.05元,维持“增持”评级。
法尔胜 机械行业 2017-01-26 11.44 -- -- 11.97 4.63%
12.08 5.59%
详细
事件描述 法尔胜跟踪报告。 事件评论 剥离亏损资产+保理经营稳健,全年盈利高增可待:公司原本为世界最大的特种中细规格钢丝绳生产基地,主要从事钢丝绳等金属制品生产和销售。不过受制于钢丝绳业务中长期发展格局相对羸弱,公司逐步剥离传统亏损钢丝绳资产,并顺利收购摩山保理进军金融融资服务领域,因而有望带动公司2016年全年业绩高速增长。具体而言,公司于2016年三季度末向集团转让特钢制品、线缆销售以及金属制品三家子公司资产,促使公司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增加近1亿元,因而此次钢丝绳资产转让收益也成为全年业绩大概率同比显著改善的重要支撑;保理业务方面,随着全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张,在传统融资渠道及空间相对有限背景下,保理融资需求由此逐步释放,摩山保理作为国内第一家推出以保理融资债权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公司,服务产品广泛分布于差旅、环保、影视文化、汽车租赁和零售等行业,因此在商业保理行业空间广阔背景下,摩山保理因具备一定相对优势而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8月,摩山保理已累计发行ABS规模达17.13亿元,上半年摩山保理营业收入和毛利分别同比增加105.05%和56.05%,毛利率高达38.11%,因而保理业务经营稳健有望成为公司全年盈利高增的另一来源。 主业持续低迷,转型加码值得期待:即便近年钢丝绳主要下游桥梁建设等基建领域相对景气,公司主业盈利依然较为疲弱,或侧面反映公司集中精力专攻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公司已于2016年上半年成功收购摩山保理,并于2016年7月对摩山保理增资3.35亿元,从而扩大优质金融资产规模并加速转型融资服务平台,彰显公司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强烈意愿。此外,具备多元化业务的中植集团旗下江阴耀博持股公司股权比例达15%,或为公司未来转型突破升级之路打开广阔想象空间。 预计2016年、2017年EPS分别为0.46元、0.5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需求出现超预期波动。
应流股份 机械行业 2017-01-26 21.92 -- -- 21.92 0.00%
21.92 0.00%
详细
公司拟以10.5亿元收购广大控股、徐卫明等10位交易对方持有的广大机械100%股权,其中现金支付1.32亿元,并以19.5元/股的价格发行0.47亿股股票支付剩余对价;同时公司拟以19.5元/股价格向皖开发投、汇信金融等9名投资人非公开发行0.38亿股股票,拟募集资金不超过7.47亿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广大机械项目建设以及交易相关费用等。 10.5亿收购广大机械,优质资产估值较低:广大机械是集熔炼、锻造、加工、研发为一体的合金钢材制造商,其主要产品为合金钢锭、合金锻材锻件、模具钢和设备零部件,下游广泛应用于高铁、风电、船舶、核能、冶金、矿山、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结合标的同类公司估值比较分析,按照广大机械2016年~2019年业绩承诺估算,其市盈率分别为17.50倍、13.13倍、10.50倍和8.75倍,明显低于同类标的均值100.47倍;同时广大机械估算市净率为3.08,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进一步来看,广大机械估值相对低位主要源于自身资产相对优质,交易对方承诺广大机械未来几年扣非盈利增速高达20%~33%即为盈利能力较强之印证。 铸锻联手强势互补,业绩承诺保障盈利稳增:尽管宏观经济中长期弱势格局下传统制造业增长空间较为有限,不过高铁、核能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市场需求在工业转型升级中仍然相对景气。公司此次计划收购锻造技术较强的广大机械,属于自身打造国际领先专用设备零部件提供商战略的一大举措。具体来看,公司将与广大机械构筑“铸造+锻造”强势互补格局,有效整合研发技术、管理和客户等资源,丰富产品结构并拓展产业链,从而在高端制造产业整体需求尚好背景下扩大市场份额并维持强者恒强竞争优势;此外,广大机械优质资产将带动公司盈利明显改善,公司测算交易后广大机械将增加公司2016年前十月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45亿元,增幅达81.06%,更为关键的是,徐卫明等7位交易对方承诺:广大机械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实际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0.8亿元、1.0亿元和1.2亿元,因而业绩承诺将有力保障公司盈利稳步增长,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暂不考虑此次交易对公司业绩影响,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20元、0.34元,维持“买入”评级。
方大特钢 钢铁行业 2017-01-25 8.03 -- -- 8.64 7.60%
8.64 7.60%
详细
事件描述 方大特钢跟踪报告。 事件评论 建筑及重卡复苏,盈利持续向好:公司钢材普特兼备,产品结构相对齐全。除拥有245万吨棒线材产能之外,公司为国内最大的弹簧扁钢和汽车板簧生产基地。源于2016年钢铁行业需求边际改善带动公司产品销售量价齐升,公司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189%。4季度行业景气仍在延续,具体而言,4季度南昌地区螺纹钢和线材均价分别同比上涨59.50%和50.19%,同时全国重卡产量同比增长88.30%。因此,在建筑领域和重卡等制造业整体回暖格局下,公司4季度业绩大概率延续好转态势,由此带动全年盈利或触及历史相对高位水平。 开源节流,民营体制优势显现:公司自2009年重组改制以来持续践行挖潜增效原则,一方面公司大力快速精简人员并优化员工结构,2009年公司职工人数同比下降22.87%,其中技术和行政人员数同比分别大幅下降32.86%和31.33%;另一方面公司将成本管理与采购业务人员薪酬激励密切关联,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制造生产、再到产品销售全流程降本增效,公司近年吨钢成本位居行业最低位水平即为开源节流成效显著印证,最终公司盈利ROE表现相对突出,近6年ROE均值高达17.74%,远超行业均值-0.63%,因此灵活民营体制下显著成本优势助力公司维持强者恒强竞争优势地位。 拓展投资渠道,保障主业长期稳定经营:基于钢铁行业中长期难以持续超预期好转,公司在夯实钢铁主业并继续挖潜增效基础上,积极拓展投资渠道以增强经营抗风险能力。2016年9月公司公告拟以不超过1000万元保证金开展期货套保业务,借助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并锁定经营成本;同时,公司与胡德佳、杭州滨创股权投资、浙江金固股份等共同出资1亿元,发起设立证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出资占注册资本比重21%。整体而言,进军金融投资领域有助于公司拓展投资渠道并优化投资结构,同时发挥公司产业与资本市场的优势,最终构筑公司业务多元化布局以保障主业经营可持续经营发展。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48元、0.5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需求端超预期波动。
方大炭素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1-24 8.83 -- -- 9.38 6.23%
9.86 11.66%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方大炭素跟踪报告。 事件评论 主业触底回升,4季度或延续盈利好转: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石墨电极、特种石墨和高炉炭砖在内的炭素制品以及铁矿粉,下游主要应用于钢铁冶炼、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自2013年以来,受制于钢铁行业景气明显下滑,公司主要产品炭素制品、铁精粉收入与毛利率均显著下滑,持续压制公司经营业绩。不过,2016年,随着钢铁行业景气程度逐渐触底回升,公司主业也得以低位改善,其中3季度归母净利润0.64亿元,为2014年4季度以来单季度最高,预计公司4季度延续盈利好转:1)炭素制品方面,钢铁行业盈利好转提振钢厂生产积极性,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进而拉动公司炭素制品需求;2)铁精粉方面,同样受益于钢厂开工提升,2016年矿石均价超过2015年,其中,4季度同比上涨22%,从而利好公司矿石业务经营。 积极进行产业链相关延伸,期待高端品种放量:在传统主业炭素制品、铁精粉之外,公司近年持续积极进行产业链相关延伸,主要包括针状焦、特种石墨及碳纤维领域。针状焦领域,随着我国特钢等电炉产量占比跟随钢铁产品优化的开展而不断提升,石墨电极需求空间也将不断增大,进而带来石墨电极原料——针状焦中长期需求增长。对此,公司原计划利用募投资金投建“10万吨/年油系针状焦工程”,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技术进展等方面发生变化,公司于2016年年中终止了原募投项目,并于2016年年底公告改为利用剩余募集资金,收购具备“6万吨/年煤系针状焦产能”的江苏喜科墨 51%股权并对其增资。相比于原募投项目,本次收购项目属于技术更加成熟、项目进展更快的日资企业,因此,其更早实现更好盈利的前景值得期待。特种石墨方面,随核电产业后期逐渐复苏,公司“3万吨/年特种石墨制造与加工项目”后续达产后盈利前景依然值得期待。碳纤维领域,公司2013年收购方泰精密和江城碳素两家公司,成功进入碳纤维领域,也有望跟随制造业转型升级而打开市场空间。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 为0.08元和0.0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下游需求出现超预期波动;2. 募投、收购项目进展不达预期。
海南矿业 钢铁行业 2017-01-23 11.22 -- -- 13.84 23.35%
13.84 23.35%
详细
水涨船高,矿价上涨带动公司业绩边际改善:公司是以铁矿石资源开发为主的矿业公司,铁矿石储量2.6亿吨,品位46.65%,过去3年成品矿销售量平均为356万吨。2016年前3季度铁矿石市场形势低迷,矿价整体低位振荡,公司主业受压制,业绩因此亏损1.35亿元。随着4季度矿石行情回暖,矿价综合指数同比上涨32.37%,环比上涨20.36%,预计公司业绩将得以边际改善。此外,尽管中期来看,矿石供给端投放仍将增加,但受到高品矿结构性紧缺以及短流程地条钢关停利好长流程需求等影响,预计矿价短期出现大幅下跌概率不大,进而有助于维稳公司经营业绩。 夯实主业,定增项目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定增项目包括石碌铁矿资源深部开采工程和石碌铁矿选矿技术改造工程,将有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及主业延伸。目前公司石碌铁矿露天原矿开采即将结束,借助定增建设海南石碌铁矿地采及相关配套工程,公司矿石开采将由露天转入地下,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夯实主业的基础上,公司利用自身矿石特性,通过定增建设配矿中心,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客户粘性及新的盈利点,促进公司从单纯生产型企业向集配矿服务商转变。 布局外延,转型升级值得期待:公司作为复星集团唯一的资源类上市平台,有可能作为集团资源类相关资产证券化窗口。主业之外,公司目前积极进行外延拓展,2016年12月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鑫茂投资公司认购中广核矿增发的6.59亿股股票,投资金额约3.00亿元,认购事项完成后,公司持有中广核矿全部股本的约9.99%。中广核矿主要致力于天然铀的开发,开采和贸易,核心资产为哈萨克斯坦两座在产铀矿山49%的权益,该项目对公司业绩提升大有裨益。此外,4季度公司计划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开拓金融业务,加快转型脚步。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07元、0.01元,维持“增持”评级。
大冶特钢 钢铁行业 2017-01-23 12.65 -- -- 14.73 16.44%
14.73 16.44%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大冶特钢跟踪报告。 事件评论 制造业整体回暖,全年业绩稳增:公司主营产品包括齿轮钢、轴承钢、弹簧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钢、高速工具钢等特钢品种,下游分布于航空航天、石油开采、工程机械和汽车等领域。由于特钢下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小众化,因而公司经营与制造业整体景气度息息相关。2016年制造业PMI 仅三个月处于全年荣枯线之下,全年PMI 均值达50.32,相比2015年均值49.91有所改善,进而印证2016年制造业整体复苏格局,由此带动全年特钢价格指数同比增长7.62%。公司作为品种齐全的特钢龙头,相应受益于特钢需求回暖带动涨价行情。与此同时,特钢主要原料废钢价格相对弱势,2016年国内废钢价格同比仅微增1.90%,因而助力释放公司毛利上行空间。此外,民营式优良管理机制下,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战略从而有效控制费用水平,公司2016前三季度费用率仅6.34%,明显低于钢铁行业费用率7.94%。整体而言,在制造业整体复苏叠加原料相对弱势格局下,公司积极发挥民营优势开源节流,最终有望带动全年业绩实现稳增。 特棒投产,产品结构优化升级:2016年上半年,公司年产90万吨圆钢项目实现投产,并助力公司上半年钢材产量同比大幅增长45.92%。该生产线产品包括轴承钢、汽车用钢、合结钢、不锈钢、锅炉船舶及军工用钢等品种,下游倚重于相对景气高端制造业。因此,公司不仅完善大中小棒线协调发展的产品体系,优化升级产品结构,并且基于高端制造业中长期发展前景较优,新产线投产将进一步巩固公司经营业绩。 估值相对低位,构筑安全边际:即便近期钢铁板块行情火热,由此带动板块估值有所提升,不过公司目前估值仍处相对低位:公司最新PB 为1.58,处于2005年以来39.11%历史分位,并且PB 分位数也位居行业较低水平。因此,低估值将有效构筑公司股价安全边际,防御性相对突出。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 为0.70元、0.7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钢铁行业需求出现超预期波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