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沈繁呈

东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48052005000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CIIA,4年证券从业经验,2020年加入东兴证券研究所,曾就职于长城证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智动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1-30 21.75 27.73 273.22% 23.36 7.40%
23.36 7.40%
详细
公司主要产品为消费电子功能件、复合板材盖板、可穿戴组件以及散热组件 等,处于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中上游。 该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但下游集中 度高(智能手机厂商 CR6=77.1%) , 每种产品通常只会选择 2-3家供应商。 因此各厂商在生产优质产品的同时, 绑定优质客户提前卡位也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下三点,我们认为智动力是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 ( 1) 构筑客户壁垒, 公司与三星、 OPPO、 vivo 等大客户进行绑定, 这些是 目前为数不多的具备增长潜力且风险较小的客户。 上述大客户在各自细分领 域均具备市占率提升的可能性,公司也有望跟随大客户享受 5G 时代的红利。 ( 2) 复合板材作为中低端手机后盖的市占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复合板材 的生产虽在技术壁垒上不及芯片等消费电子零部件高,但想要在市场中获得 竞争力则非常依赖厂商的经验积累和团队的熟练程度。 公司在复合板材领域 发力较早从而占得先机, 未来仍具备提升良品率、降低成本并提升市占率的 能力。 复合板材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的基本盘。 ( 3) 散热组件业务将是公司的主要增长点。 5G 时代智能终端和基站对散热 组件的需求都很旺盛,公司适时介入散热业务并扩产,将充分受益于市场空 间增长。大客户三星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和 5G 基站生产商, 大量的散热 组件需求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空间。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预计 2020-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3.19亿元、 29.47亿元和 35.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1亿元、 2.48亿元和 3.25亿元, EPS 分别为 0.69元、 0.93元、 1.22元, PE 分别为 30.86倍、 22.91倍、 17.49倍。可比公司在 2021年 PE 一致预期为 25.95倍。基于公 司核心客户三星、 OPPO 等明年的高成长性,我们给予公司 2021年 30倍 PE,对应目标价 27.9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再度爆发导致全球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5G 基础设施建设进 度不及预期;公司募投产线产能爬坡进度不及预期等。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0-07-27 33.80 -- -- 56.33 66.66%
56.33 66.66%
详细
航空发动机产品全谱系覆盖,拥有较强的确定性溢价。航发动力集成了我国航空发动机整机的几乎全部型号,在产品的量价二维体系中最为稳定,将享受确定性溢价。公司主打的“太行”系列产品已在我国主战机型上大规模应用;涡轴、涡桨类产品亦全面列装我国军用直升机及中型运输机;涡喷类产品仍为我国早期型号军机提供稳定换发保障。未来随着几款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列装的加速,我国有望实现军机发动机全部国产化的愿景。此外在外贸方面,国产航发伴随国产战机走出去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强。 新型号预计将有重大突破,产品创新周期或长达十年。在产业成熟期,国内军用航发的市场规模800亿元,民用航发规模1000亿元,燃汽轮机规模700亿元,合计市场规模2500亿元。国内军用航发当前整体处于产品迭代换代的大周期。公司三代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已基本成熟,实现进口替代的概率日益增大。预计在3年内,公司在研的最新歼击机发动机与运输发动机将有重大突破。5-10年内,公司在研的用于C919的CJ-1000A涡扇发动机有望填补民用航空发动机空白。除此之外,公司以“太行”、“昆仑”发动机为基础,研制成功QD128、QC185、QC70、R0110四款燃气轮机也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公司产能供不应求,新型号短中长期均有布局,预计公司产品创新周期或长达10年以上。公司有可能在五代发动机技术上与西方消除差距,在六代发动机上实现超越。 十四五进入列装、替换加速期。新增市场方面,我们预测未来歼16、歼20、运20、直20、教10这几款重点型号新增发动机市场空间合计为2000亿元,假设15年内完成列装,则每年新增的航空发动机市场约为133亿元。维护和替代市场方面,我们假设目前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总台数为800台,使用寿命10年,每台发动机价值量为3000万元,则每年维护和替代市场空间约为24亿元。两者合计每年新增市场空间约为160亿元,从十四五时期开始进入加速上升通道。 航空发动机与半导体都是高壁垒的硬核科技行业,都是中国工业最大的两块空白,并且都在国家大力扶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中。国产航空发动机目前正处于从军用到民用的产业升级阶段,“自主可控”的压力很大,迫切性很强。发动机研制带有较强的“型号攻关会战”色彩,可以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最终实现成功交付成功运营。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类似,2017年启动的国家级“两机专项”(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预计投入资金支持达3000亿以上。此外,由于航空发动机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一款发动机设计定型后,还须做大量的使用实验,发现潜在的可靠性问题,经历磨合期之后,才会生产定型,满足大批量装机条件。正因为如此,公司才享有较高的估值溢价。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0.70、350.16和423.50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3.10、16.05和19.50亿元,EPS分别为0.58、0.71和0.87元,市盈率分别为56X、45X和37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号发动机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飞机需求不及预期。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7-09 45.08 -- -- 56.77 25.93%
84.80 88.11%
详细
我国MLCC产业链拥有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MLCC产业链整体可分为上游材料,中游器件制造,下游需求应用三大领域。上游高端陶瓷粉末等被国外厂商占据。中游主要是采用纳米粉体技术、BME金属浆料技术、金属与陶瓷高温共烧技术等生产MLCC产品,鸿远电子是我国该领域主要公司之一。下游MLCC应用分三大类:军用MLCC、工业类MLCC和消费类MLCC,目前我国还需要进口大量高端MLCC来满足市场需求。如射频MLCC主要依赖进口,其应用包括民品市场(通讯、WLAN、医疗电子等)与军品市场(导弹系统、飞机雷达及导航系统等)。 公司在高端MLCC国产替代方面具备竞争优势。在未来3-5年军用MLCC竞争逐渐加剧的情况下,只有深耕军用MLCC行业的公司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形成护城河。鸿远电子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向上游拓展陶瓷浆料,向下游拓展滤波器,前向后向均与MLCC高度相关。另外,军用MLCC在生产技术中工艺质控难度很大,专项检测技术要求高。军用客户在选用MLCC时,将厂家的产品使用可靠性历史作为必备条件。公司已在产业链、技术、产能、客户关系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同时开展军转民技术转化推广,加快民品市场国产替代。 公司对标美国陶瓷技术公司(ATC),深耕射频MLCC利基市场,有望实现戴维斯双击。鸿远电子与ATC共同之处:同样在发展初期供应军品与航空航天市场,为其产品奠定了高可靠性的基础;发展方向专注于陶瓷电容器以及相关的上下游技术,打造高自主可控能力。我们认为,未来业绩上,公司存在较大的业绩弹性,军用射频MLCC利基市场拥有较大替代空间;估值上,民用高频段基站需要大量采购国内射频MLCC,国内可以供应的公司有限,公司估值存在抬升的可能。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3.50、4.43和5.4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2、1.93和2.3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2年PE值分别为30X、23X和19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业务订单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扩产能不及预期;军用产品转民用不及预期。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0-05-04 54.43 -- -- 61.33 12.68%
79.18 45.4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88亿元,同比+12.31%;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8.28%;扣非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6.61%。 2020Q1业绩符合预期,碳纤维业务维持高增长。公司业务构成主要包括碳纤维业务和风电碳梁业务两部分:(1)碳纤维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碳纤维业务实现收入2.91亿元(占比一季度总营收59.65%),同比增长32.29%,业绩增长主要归因于主要客户需求增长以及民品纤维贡献增加;(2)风电碳梁业务。报告期内,风电碳梁业务实现收入1.54亿元(占全年总营收的31.58%),同比下降1.95%,碳梁业务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客户存在推迟复工或推迟发货。根据公司此前年报披露,2020碳梁欧洲规模预期占总收入的5.5%左右,对公司全年业绩影响相对有限。公司一季度业绩符合我们此前预期。我们认为,倘若海外疫情能够在今年二季度得到有效控制,随着后续物流运输的恢复,今年上半年对碳梁以及其他民品业务造成的短期影响仍存在填补的可能。 军品订单执行情况良好,军品业务利润高景气预期不改。今年4月4日,公司公告与客户A签订两个《武器装备配套产品订单合同》,两个合同总金额9.98亿元(含增值税),合同履行期限为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根据公司公告,截至今年3月31日,上述两合同已履行28.96%。结合公司2018年和2019年订单高执行率(可比12月订单执行口径内,2018年和2019年的订单执行率分别约为89%和93%),我们认为今年订单实际执行率大概率在90%以上。另外,考虑到公司目前T700S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突破,而T800H级项目也已经完成了批次性能评价和相关标准等工作,开始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我们看好公司碳纤维军品业务发展,认为公司2020年全年军品业务高景气预期不改。 募投项目进展顺利,公司长远发展脉络清晰。根据公司此前年报信息,公司募投项目新建2000吨/年碳纤维(12K碳纤维T700、T800)产能有望于2020年底建成,2021年投产贡献业绩。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新增产能的有序投放,公司碳纤维业务布局有望进一步拓宽,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除了前文提及的T800H项目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公司高强高模一条龙项目目前也已经通过某院材料评审,国产T1000G-12K级已成功进行了工艺性及爆破验证试验,公司长远发展脉络十分清晰。根据公司一季报,截至3月底,公司固定资产已增加至7.38亿元,环比增加34.5%,主要系高强高模型碳纤维产业化募投项目设备转固所致。我们认为随着高强高模等项目的有序推进,公司中长期良好发展趋势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确定性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碳纤维行业龙头企业,其产品在国防军工及民用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公司T300、T800碳纤维的持续推进以及碳纤维军用民用双轮驱动有望为公司短期、中长期以及长期的盈利能力带来了充足的想象空间;此外,随着国内碳纤维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碳纤维市场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快。我们看好公司持续不断的盈利能力,预计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20.83亿元、25.55亿元、30.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22.7%、2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5亿元、7.69亿元、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21.1%、20.4%,对应当前股价PE为43.01X,35.52X和29.52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拓展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疫情扩大超出预期控制等。
和而泰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13 13.49 -- -- 14.97 10.48%
17.81 32.02%
详细
事件:公司2020年4月8日发布2019年报,营业总收入36.4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6.62%,归母净利润为3.0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6.69%。 营收净利持续双增长,各业务板块发展向好:公司保持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持续双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6.49亿元,同比增长36.62%;归母净利3.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69%,符合我们先前预期。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2.25%和8.78%,较去年分别增长1.63和-0.04个百分点。其中公司核心业务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和电动工具发展成绩亮眼,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5.55亿元(同比增长46.81%)和5.05亿元(同比增长20.57%),分别占总营收的70.01%和13.83%,实现持续增长,公司于2019年12月中标BSH“PUMULight1.5”(中低负载机型)项目,该项目属于ODM研发设计项目,该项目中标总金额最高1.9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5亿元)。BSH是国际终端家用电器厂商,是公司重要客户之一,此次中标项目预计分四年履行完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新增动力。子公司铖昌科技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业绩持续增长,拓宽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逐步扩大市场。2019年铖昌科技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010.05万元,达成业绩承诺,不构成商誉减值,未来业绩可期。 2019年持续高研发驱动业绩增长,积极推进铖昌科技在5G方向技术成果转化:2019年公司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证公司在快速成长中的技术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73亿元,同比增长37.51%,增长幅度超过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幅度。其中,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为23.99%,较上年减少7.82个百分点。铖昌科技研发生产体系完善,在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方面拥有自主可控的设计研发能力,攻克了模拟相控阵雷达T/R芯片高集成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等核心技术问题,并有效解决了模拟相控阵雷达T/R芯片高成本的问题。2019年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业务持续发力进入快速发展期,推进研发5G芯片,与意向合作方进行了多轮的技术沟通,积极推进铖昌科技在5G方向技术成果转化。2019年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2.75%。受益于较强的技术实力与产品,铖昌科技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稳定,在手订单不断增加,目前已与多个大客户签订重大型号项目的技术协议,具备持续获得相关订单的能力。 公司控疫情保生产,最大限度减少对业绩影响: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及时成立防控疫情指挥组,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准备工作,公司及各子公司于2020年2月10日起陆续复工。目前公司客户未大规模取消订单,但因疫情影响存在订单延期交付的情况。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对公司的安全生产、订单交付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对客户产品销售等各方面影响情况正在实时关注和评估,因未来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经营业绩会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公司将积极应对疫情,加强与客户或供应商的沟通,积极协调,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完善国内市场战略布局,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公司经营及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智能控制器产业扩大至汽车电子,布局更为完善;射频芯片搭建技术壁垒:智能控制器行业未来前景光明,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受益:作为全球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领域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企业之一,公司坚持“高端技术、高端市场、高端客户”的经营定位,目前已成为西门子等全球著名跨国公司在国内少数的技术开发与产品合作伙伴。随着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需求日益增长,公司将产业布局延伸至汽车电子。公司投资设立了子公司深圳和而泰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推动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细分领域业务发展。目前公司已与全球高端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博格华纳建立合作,主要产品涉及汽车冷却液加热器智能控制器等。公司目标进入主流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市场,建立面向全球汽车市场的供货能力和业务平台。子公司铖昌科技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经营业绩。铖昌科技主营业务为微波毫米波射频模拟相控阵T/R芯片,通过建立技术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搭建自身核心竞争力,树立起行业壁垒。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铖昌科技业务扩张在即,成长空间巨大。凭借集成电路方面十多年的经验,铖昌科技在民用5G芯片业务继续研发布局,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营收净利持续双增长,各业务板块发展向好;铖昌科技并表,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开启5G和专业IC龙头之路。预计公司2020-2022营业收入分别为47.44、64.05和86.4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1、5.05和7.09亿元,EPS分别为0.41、0.55和0.78元,市盈率分别为33X、25X和18X,持续覆盖,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订单交付;国内全要素生产率低迷,长期潜在增长率有放缓趋势;海外经济下行,外需疲弱;汇率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紫光国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09 61.18 -- -- 64.28 5.07%
117.16 91.50%
详细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已形成极高的行业壁垒,媲美国外同类产品确保业绩持续增长:特种集成电路领域对产品性能要求高,易与客户形成较强黏性,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属于高壁垒行业。公司一直采用无工厂半导体公司(FABLESS)运作模式,拥有28nm以上芯片设计能力;配备有EDA软件、测试系统。掌握了数字逻辑、模拟混合芯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在高性能微处理器、高性能可编程器件、存储类器件、总线器件、接口驱动器件、电源芯片和其它专用芯片等领域具有芯片设计能力以及相应整机产品的应用方案开发能力。国产特种集成电路采购浪潮带来国微电子业务高速增长性。公司营收呈爆发式增长,优质大客户数量不断增加,产品应用市场不断扩大,业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主流成熟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2019年,毛利率为74.3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88%,为该业务毛利率历史最高。营收爆发增长的同时毛利率大幅提升,说明公司主流成熟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类产品,受到下游专业客户充分认可,开始被大批量选用,进入了良性规模应用阶段。 作为智能安全芯片领域领导者,将携手Linxens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凭借丰富的产品和广泛的客户资源等优势,在市场份额上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2019年,公司公告收购控股股东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公司北京紫光联盛100%股权。紫光联盛自身暂未开展业务,系为控制Linxens集团而在境内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Linxens是全球销售规模最大的智能安全芯片组件生产厂商之一,2018年营收33.38亿元。紫光国微并入Linxens,共享国内外客户资源,实现“安全芯片+智能连接”的布局,构建更为完整的智能安全芯片产业链。收购成功后,紫光国微将在巩固和提升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推进原有业务和创新业务快速成长。原有业务中,中国智能安全芯片卡市场2018年实现销售208.3亿元,下游产业如电信、金融、电子政务、交通等行业均保持较快发展。截至2019年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84.19亿张,同比增长10.82%。随着需求扩张和国产化渗透率的稳定提升,以紫光国微为代表的国产智能安全芯片企业将占据更加主动的竞争地位。创新业务方面,市场+政策双重刺激,公司布局物联网新赛道。 参股子公司紫光同创通用FPGA产品在2019年批量生产,受益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成长:现在国际上FPGA的主流厂家实际只剩Xilinx,Altera(Intel),Lattice和Microsemi四家。而前两者是绝对的霸主,其中Xilinx和Altera分别占据全球市场56%和31%,占据全球市场总份额的近90%,处在绝对领先地位。在中国FPGA市场中,Xilinx和Altera占比也高达52%和28%。由于技术、资金、人才、产能上的壁垒,行业领导者地位较为稳定,国产厂商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比约4%。FPGA作为完全被美国垄断的行业,国内FPGA设计公司均有较大机会代替国外产品。公司参股子公司紫光同创专业从事通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等)研发与生产销售工作,是中国FPGA领先厂商,承担紫光集团通用FPGA的研发与销售任务。公司目前有多个产品系列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FPGA开发软件。2020年,公司28nm工艺千万门级Logos-2系列FPGA首发上市,该系列产品采用28nmCMOS工艺制程,相对于40nm工艺Logos-1系列FPGA性能提升50%,总功耗降低40%,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线,满足视频图像处理、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等市场的应用需求。该产品已向工业领域重点客户送样,即将量产发货。2019年公司在通信、工控和消费类市场都有重要进展,实现批量发货,实现全年销售额过亿元。同创自身优势在于技术脱胎特种半导体行业,拥有成熟的设计与应用经验。到2025年全球FPGA市场总额预计为125亿美元,其中通信约占44亿美元份额。受益于我国庞大的5G基础建设,我们假设全球通信产业对FPGA的三分之一需求来自国内,则有接近100亿市场规模。2019年公司营收刚刚破亿,未来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FPGA与智能安全芯片双龙头,业绩迈入高速增长阶段。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74亿元、40.43亿元和51.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06亿元、9.80亿元和13.11亿元,EPS分别为1.16元、1.62元和2.16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50X、36X和27X。持续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FPGA市场竞争激烈,智能安全芯片毛利率下降风险;经济下行需求疲软风险;收购紫光联盛不确定性风险;外汇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紫光国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08 60.21 -- -- 64.28 6.76%
117.16 94.59%
详细
事件:公司2020年4月2日发布2019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0亿元,同比增长39.54%;归母净利润为4.06亿元,同比增长16.61%;扣非净利润为3.87亿元,同比增长98.19%。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高速增长同时毛利率提升,持续受益我国半导体产业升级: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业务收入为10.79亿元,同比增长75.30%;毛利率为74.3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88个百分点。营收爆发增长的同时毛利率大幅提升,说明公司产品受到下游专业客户充分认可,性能媲美国外同类产品。报告期内,特种集成电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工作持续推进,40多款芯片完成了样品研制,还有40多款芯片通过了产品考核鉴定,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预计未来该项业务产品应用市场不断扩大,业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特种FPGA市场占有率高,通用FPGA实现批量发货:根据公司年报披露,特种FPGA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电子系统、信息安全、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在国内取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最新开发的基于2x纳米的新一代大容量高性能FPGA系列产品也正在推向市场,特种FPGA业务有望持续向好。公司联营企业紫光同创涉足通用FPGA开发,其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相比2019年半年报0.16亿元收入有明显增幅。报告期内,公司FPGA芯片持续扩充了Logos系列高性价比产品和Compact系列CPLD产品的型号,基本形成CPLD的全系列产品。完成了新一代FPGALogos2系列更高性价比产品的设计平台建设,典型产品已成功投片。开启了下一代FPGATitan3系列高带宽、大容量、高性能FPGA产品的研发。公司全面推动Titan、Logos、Compact三个系列产品的应用及产业化工作,在通信、工控和消费类市场都有重要进展,实现批量发货。预计未来公司在该领域将继续深挖国内市场潜力,实现我国FPGA行业的产业升级。 金融支付安全产品为智能安全芯片最大亮点,后续并购加速开拓国内外市场:2019年,智能安全芯片业务收入达13.21亿元,同比增长27.50%。报告期内,公司金融支付安全产品市场取得长足进步,成为年度业绩增长的最大亮点。随着国产银行IC卡芯片的全面推广应用,国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和积极的市场策略,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除此之外,公司2018年12约28日公告称筹划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北京紫光联盛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将间接控制全球智能卡微连接器的领导者法国Linxens公司,截至年报披露日,该事项正在有序进行中。 转让西安紫光国芯部分股权,聚焦公司核心业务:根据公司全资子公司西安紫光国芯的经营情况,为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及减轻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压力,改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结合紫光集团在存储器领域的总体战略布局,公司拟将西安紫光国芯76%股权转让给紫光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紫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经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为1.68亿元人民币。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仍持有西安紫光国芯24%股权,其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2020年3月4日,完成了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西安紫光国芯自2019年12月末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一季度业绩表现亮眼,疫情影响有限:2020年以来,公司严格疫情防控、积极复工复产,各项经营活动已正常开展。2020年1-3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至2.08亿元,同比变动160.00%至210.00%,目前为止疫情对公司业务开展影响有限。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0-2022年实现利润7.06亿元、9.80亿元与13.11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43、31和2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特种集成电路订单不及预期,FPGA市场开发不及预期,智能安全芯片订单增长不及预期。
海格通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4-01 11.36 -- -- 12.67 10.37%
13.93 22.62%
详细
事件:公司 2020年 3月 27日发布 2019年报,营业总收入 46.0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1.20%,归母净利润为 5.1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 19.32%。 业绩整体稳定增长,各业务板块发展向好:营业总收入 46.0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1.2%,归母净利润为 5.1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 19.32%。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37.66%和 12.13%,较去年分别增长 0.06和 1.16个百分点,体现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其中公司核心业务 无线通信和软件信息服务发展平稳,营业收入分别达到 19.52亿元(同比增长 14.76%)和 20.01亿元(同比增长 3.17%),分别占总营收的 41.07%和 46.81%,实现持续增长。务 北斗导航业务 2019年度营收达到 3.56亿元,同比增长13.09%,在增厚营收的同时缩减成本,毛利率提升 5.06个百分点。公司务 航空航天业务 2019年实现突破,子公司摩诘创新订单逐步恢复,销售量生产量进一步增加,营业收入 2.67亿元,较上年增长 57.09%。 2019年公司各项费用取得合理控制:其中销售费用 2.04亿元,与去年同期 2.01亿元相比提升 1.54%,基本持平;管理费用 2.79亿元,因房租以及物业管理费的减少而降低 8.10%;研发费用达到 6.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25% ;另外,因融资规模减少,利息支出相应同比减少,财务费用同比减少 259.94% 。 公司控疫情保生产,直面疫情爆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年底以来,中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在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转型期、人口红利缩减、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快,且全球经济疲软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大的外部不确定性的形势下爆发的,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公司已提前做好影响业务走向的各方面的评估,包括现金流、融资、销售预测、营销、资本支出,并制订出严密的层层责任制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坚持“全力控疫情、合力保生产”两手抓。目前公司已顺利达成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尽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 公司在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的同时,将会抓住新的商业模式提供的市场发展机遇。自主升级研制的北斗智慧防疫定位服务系统除保障安全有序复工外,后续根据应用场景可助力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也为城市的智能安防、智能感知等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坚持技术市场融合,四大业务领域“多点开花”: 在无线通信领域 ,公司存量增量业务齐发展。在积极巩固短波、超短波、二代卫星的存量业务同时,公司拓展多模智能终端、天通卫星终端、宽带卫星移动通信产品的增量市场,目前无线通信业务已有多项订单在手。 在北斗导航领域,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占据技术高地。海格通信产品已形成“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布局,占据北斗导航军品市场龙头地位。公司积极抢占北斗三号核心技术高地,北斗三号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射频芯片在用户实物比测成绩第一,北斗三号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基带芯片率先一次性流片成功,具备一定技术优势。 公司军民市场齐发力布局航空航天领域。 模拟器业务方面,公司分别与西飞、机构客户签署了模拟器研制合同,巩固军用模拟器的技术和市场领先优势,并积极拓展民用飞行模拟器业务市场;民航装备方面,重点拓展高频、甚高频、ADS-B 产品,成功拓展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战略客户;高端飞机零部件精密制造业务方面,子公司驰达飞机通过了空中客车公司供应商资格审核,再次向国际市场迈开了重要一步。 在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全资子公司海格怡创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跨技术专业、多网络制式、多厂家设备的全业务服务模式。海格怡创在 2019年通过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现场审查,成为广东移动 5G切片式网络搭建的核心服务供应商,在同行中占据比较优势。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实现整体稳定增长,四大业务领域“多点开花”。预计公司 2020-2022营业收入分别为 56.29、69.29和 84.4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38、7.80和 9.19亿元,EPS 分别为 0.28、0.34和 0.40元,市盈率分别为 40X、33X 和 28X,持续覆盖,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释放不达预期;国内全要素生产率低迷,长期潜在增长率有放缓趋势;海外经济下行,外需疲弱;行业资金回笼周期较长,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下降;市场格局变化加快,行业竞争加剧。
中航飞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3-13 17.90 -- -- 18.29 2.18%
18.67 4.30%
详细
公司是国内大型军民用飞机龙头,业绩稳健增长发展态势好:公司是中航工业直属的核心业务板块,国内唯一的大中型运输机和中远程轰炸机的总装生产单位,涡浆支线飞机制造商以及国产客机重要零部件供应商。随着军改落地,产能逐渐放量,军民融合持续深入发展,公司未来发展态势好。 战略空军建设加速,公司轰炸机和运输机增量订单可期:我国空军目标于2020年基本跨入战略空军门槛,初步搭建起“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空军架构,空军战略转型建设加速。对标美国装备情况,我国运输机数量较少,而在大型运输机上劣势明显。统计中美两国主要运输机的有效总载荷,美国有效总载荷达到34871吨,而中国只有3276吨,运输机总载荷中国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未来我国运-20运输机需求量为300架以上。此外,远程轰炸机长期缺位,新型轰炸机呼之欲出,公司业绩同样将受益于空军未来换装新型远程轰炸机。 国内民航市场发展迅速,公司民机业务前景广阔:国内民航市产发展快速,近十年,中国航空客运量保持11.49%的复合增长率。未来十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运输市场。公司积极发力民机业务:拳头民机产品“新舟”系列涡浆支线客机最新型号新舟700预计2020年首飞;承担85%零部件供应的ARJ-21订单达到528架,2020年产能预计达到30架;配套的C919订单达到815架,2019年新的3架原型机加入试飞,试飞取证加速;配套的AG600稳步推进试飞。受益国家大力推动国产客机发展,国产替代加速,公司有望拓宽民机市场业务份额。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0.61亿元、424.99亿元和475.0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73亿元、8.64亿元和11.32亿元,EPS分别为0.24元、0.31元和0.41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73X、57X和43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运-20产能增加不及预期;军费增速下降;新型轰炸机研制不及预期;ARJ-21产能不及预期;C919试飞取证速度不及预期。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0-02-06 45.89 -- -- 57.50 25.30%
57.50 25.30%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预报,预计公司2019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01-5.39亿元,同比增长33%-43%,非经常性损益约为5842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42-4.81亿元,同比增长57%-70%。其中第四季度单季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665-9431万元,同比增长-14%-43%。我们此前在《国内碳纤维领军企业,军民两用双轮驱动--光威复材(300699)公司深度报告》中对公司2019年归母净利润5.18亿元的业绩预测与公司全年业绩预报具有高一致性。 公司业务稳定增长,现金流改善,减值损失减少。目前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1)碳纤维及织物,该业务主要面对军用航空领域,对应产品毛利率约80%;(2)风电碳梁,该业务主要面对民用风电领域,对应产品毛利率约22%。2019年公司坚持“521”发展战略,积极组织产品生产并及时交付订单,报告期内,公司碳纤维及织物业务和风电碳梁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另外,根据公司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通过无追索权保理等业务变现,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信用减值损失减少。 开工、销售及备货情况良好,疫情对公司影响有限。根据公司2月2日在互动易上发布的通报,公司业务整体运行情况如下:(1)开工层面,公司涉军业务的碳纤维生产线春节期间加班处于连续生产状态,节后也会继续维持生产;其他一般民品业务春节期间休假,节后将严格按照山东省政府紧急通知要求,暂时推迟到2月10日复工。(2)销售层面,碳纤维业务,春节期间连续生产,发货不受影响。碳梁业务,对直接客户在应国内的型号年前已经预备两周左右的存货,延迟复工影响不大;对直接客户在国外的型号,目前评估发货时间可能影响一周左右。预浸料和复合材料业务,由于大多客户也存在延迟复工情形,部分近期有交付要求的产品经过沟通已适当延期,公司复工后销售发货影响不大。(3)原材料层面,公司生产用主要原材料备货可以满足开工生产需要。综上,疫情对公司在开工、销售和备货层面的影响相对有限,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未受到明显影响。 新建产能有望于2020年投产,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攀升。公司募投项目新建2000吨/年左右碳纤维(12K碳纤维T700S、T800S)产能有望于2020年建成投产,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新增产能的有序投放,公司碳纤维业务布局有望进一步拓宽,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碳纤维企业普遍受制于生产技术及设备水平落后限制,产能利用率不足30%,碳纤维进口依赖度高达68.5%。公司目前航空航天与军工市场并举,不仅是国内最大的航空航天市场碳纤维供应商,也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碳纤维中间制品制造商之一,公司作为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有望在未来长期扮演碳纤维行业领头人的角色,引领国内碳纤维产业逐步摆脱进口依赖。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碳纤维行业龙头企业,其产品在国防军工及民用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公司募投项目有望投产以及2019年下半年签署的万吨级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为公司短期、中长期以及长期的盈利能力带来了充足的想象空间;此外,随着国内碳纤维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碳纤维市场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快。我们看好公司持续不断的盈利能力,预计公司19-21年实现营收17.53亿元、22.46亿元、29.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28.1%、29.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8亿元、6.54亿元、8.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26.1%、26.6%,对应当前股价PE为42.30X,33.54X和26.49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拓展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疫情扩大超出预期控制等。
和而泰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12-12 12.33 -- -- 14.23 15.41%
18.98 53.93%
详细
智能控制器行业未来前景光明,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受益:作为全球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领域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企业之一,公司坚持“高端技术、高端市场、高端客户”的经营定位,目前已成为西门子等全球著名跨国公司在国内少数的技术开发与产品合作伙伴。公司业绩近年稳定向好,且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持续中高速增长,全年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公司收购铖昌科技,抓住航天军工与武器装备领域的巨大市场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经营业绩。铖昌科技主营业务为微波毫米波射频模拟相控阵T/R芯片,是我国为数不多在相关领域承担国家重大装备型号任务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铖昌科技受益于较强的技术实力与产品,在手订单不断增加,具备持续获得相关订单的能力。铖昌科技通过建立技术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搭建自身核心竞争力,树立起行业壁垒。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铖昌科技业务扩张在即,成长空间巨大。凭借集成电路方面十多年的经验,铖昌科技在民用5G芯片业务继续研发布局,目前其毫米波民用芯片正在进行研发测试,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公司推出结合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大数据综合计算服务平台C-Life,打造智能家居产业链闭环。上游领域,智能控制器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基础牢固;中游,公司与终端厂商展开合作,占据数据“入口”;下游,C-life基于AI的场景数据整合能力使得个人与家庭生活更加便捷。 投资建议:公司智能控制器产业布局日臻完善,处于龙头地位,业绩增长稳定;铖昌科技搭建技术壁垒,毫米波芯片应用延伸至5G,市场空间较大。预计公司2019-2021营业收入分别为36.59、49.40和66.6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4、4.05和5.21亿元,EPS分别为0.35、0.47和0.60元,市盈率分别为33X、25X和19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造成损失;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智能控制器需求不及预期;主营业务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19-12-12 20.30 -- -- 23.60 16.26%
27.00 33.00%
详细
军用发动机产品全谱系覆盖,民用发动机暂时以转包为主:航发动力集成了我国航空发动机整机的几乎全部型号, 并成为数家外国发动机制造公司的海外唯一供应商。黎明公司、南方公司和黎阳动力与本部西航共同构成公司核心资产,主营发动机产品已经十分成熟,如“太行”系列产品已在我国四代主战机型上大规模使用,成为我国战斗机动力的核心支撑;涡轴、涡桨类产品亦全面列装我国军用直升机及中型运输机;涡喷类产品仍为我国早期型号军机提供稳定换发保障。民用航空发动机方面,仍处于空白阶段,公司在民用航空发动机方面以外贸出口转包业务为主。国内目前正在积极研发用于 C919的 CJ-1000A 涡扇发动机,试用成功将会填补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空白。 老旧替换过渡关键时期,“20”系列军机带来确定增长:我国军用战机正处于由三代向四代、五代过渡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未来十年现有绝大部分老旧机型将退役,配备涡扇-10系列发动机的歼- 10、歼-16、歼-15系列将成为空中装备主力,运-20、直-20、歼-20、歼-31也将有一定规模列装,轰炸机、预警机及无人机等军机也会较大幅度的数量增长及更新换代,这将为发动机带来强劲的需求。未来 10年内,中国军方飞机可能需要超过10000台各类发动机,发动机总需求或可达 1500亿元。 航改燃气轮机多型号研发成功,未来国内市场替代为主要方向:航发集团以“太行”、“昆仑”发动机为基础,研制成功 QD128、QC185、QC70、R0110四款燃气轮机。随着中国能源需求迅猛增长以及天然气资源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燃气轮机正在形成一个“爆发性增长”的市场。但国际燃气轮机市场基本被通用电气、西门子、三菱重工等公司占据,三家共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约 88%。我国自主研发产品的缺失导致我国燃气轮机长期受制于人,国产化替代仍是未来燃气轮机国内市场的主要方向。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50.73、 278.92和 315.67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 12.21、14.34和 17.15亿元,EPS 分别为 0.54、0.64和 0.76元,市盈率分别为 38X、32X 和 27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号发动机研发不及预期,下游战斗机需求不及预期。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19-11-12 28.65 -- -- 30.70 7.16%
34.20 19.37%
详细
战斗机历经百年,五代机研发仅剩三国:从 1915 年人类第一架战斗机诞生,战斗机历经百年已经发展出五代战斗机,目前整个世界正在处于四代机向五代机的过渡期。世界上最主要的战斗机生产企业为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与波音公司,法国的达索航空和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这几家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战斗机的市场。从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战斗机研发具有极高的壁垒,除中国外只有俄罗斯与美国研发出五代机。 全球战机市场呈现高景气,主力机型生产决定成败:从国际上主要战斗机生产企业过去 5 年报表中分析可得:产能方面,年产能在 50-100 架之间,在巅峰期间能达到年均 120 架左右;经营方面,过去 5 年整个世界战斗机市场是呈现高景气度的,各个公司营收军逐年上涨;盈利方面,净利润率普遍在 10%左右,利润的表现与战机出口紧密相关;产品方面,一款主力机型的歼击机,可能营收能占到公司业绩的一半以上。 世界战机换装成为趋势,我国装备提升空间巨大:按照最大起飞重量不同,可以将战斗机分为轻型、中型与重型。目前我国战斗机在各种型号领域,均有与国外对标的机型,根据不同任务选用不同性能的机型。当前世界最新机型产能逐渐释放,五代机 F-35 产能提升迅速,老旧战机如 MiG-29将逐渐退出军事舞台。发达国家装备机型以四代机为主,其中美国已将五代机作为主战装备,我国虽然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四代机,但是数量最多的仍为二、三代机。未来我国战斗机预计以换装为主,空间巨大。 未来战斗机将向无人机僚机和六代机发展:由于作战环境的高度动态化、不确定性以及飞行任务的复杂性,长/僚机编组成为各国未来战机编排发展趋势。六代战机机目前处于概念阶段,第一批第六代喷气式战斗机有望在 2025 - 2030 年期间进入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服役并计划取代 F / A-18E/ F 超级大黄蜂。 风险提示:新机型量产不达预期;军机交付延迟;军费增速下降。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19-11-04 39.45 -- -- 40.15 1.77%
50.50 28.01%
详细
事件:公司于10 月28 日发布2019 年三季报,受益于碳纤维和碳梁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公司2019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09 亿元(同比+33.05%);归母净利润4.44 亿元(同比+43.0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94 亿元(同比+71.69%)。其中,公司2019 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4.73 亿(同比+41.91%),归母净利润1.34 亿元(同比+39.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36.38%)。 综合毛利率保持平稳,四费比率稳中有降: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保持平稳,三季度综合毛利率49.08%,同比增加0.84 pct;其中三季度单季公司产品毛利率44.19%,同比减少2.25pct,环比减少11.16 pct,我们认为毛利率环比下降主要受民用产品销售增加所致。费用率方面,公司四费比率累计16.65%,同比减少1.54 pct,环比减少0.81 pct,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占比1.53%、4.20%、10.47%和0.46%,其中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减少0.20 pct、2.33 pct;而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加0.85 pct 和0.16 pct。另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39 亿元(同比+287.25%),主要系军品应收账款通过无追索权保理变现所致。 公司产线布局完整,军用碳纤维具有技术优势:公司拥有从原丝开始的碳纤维、织物、树脂、高性能预浸材料、复合材料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当前,国内碳纤维企业受制于生产技术及设备水平落后限制,产能利用率不足30%,碳纤维进口依赖度高达68.5%。随着促进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以及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引领碳纤维行业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另一方面,公司在军用碳纤维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其T300 碳纤维产品已稳定供货十余年,新产品T800 碳纤维正在进行军方验证阶段,我们认为随着新一代战斗机的逐步生产及新产品认证的逐步推进,公司有望凭借其技术及客户优势逐步斩获新订单,届时公司盈利能力将更进一步。 兼具技术及市场优势,良好布局助力公司腾飞:光威复材拥有深厚的技术优势,近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造技术和经验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9.46 亿元用于建设2000 吨/年碳纤维产能项目有望明年建成投产,中长期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得到进一步增强。 签署万吨级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利好公司长期发展:今年下半年,公司与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政府、九原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及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万吨级碳纤维产业园项目入园协议》,项目拟总投资20 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总投资约5 亿元,建设2000吨/年碳纤维生产线1 条,建设期为2-3 年;根据一期建设、投产情况及产能消化,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二、三期建设,最终实现10000 吨/年碳纤维生成能力。项目签署一方面能够拓展公司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民用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应用,另一方面,公司碳纤维的生产技术还有望同包头当地的产业资源和配套优势互补。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碳纤维行业龙头企业,公司今年年初签署的9 亿元大订单项目目前进展良好、明年募投项目有望投产以及今年下半年签署的万吨级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为公司短期、中长期以及长期的盈利能力带来了充足的想象空间;此外,随着国内碳纤维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碳纤维市场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快。我们看好公司持续不断的盈利能力,预计公司19-21 年实现营收17.59 亿元、21.93 亿元、26.9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0%、24.7%、2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4 亿元、6.93 亿元、8.6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0%、25.2%、24.9%,对应当前股价PE 为34.36X, 27.45X 和21.98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拓展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中直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19-11-04 45.21 -- -- 46.75 3.41%
49.80 10.15%
详细
2019三季度业绩靓丽,生产交付持续加速: 公司发布了 2019年三季报,实现营收 105.29亿元,同比增长 28.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05亿元, 同比增长 32.12%; 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 3.83亿元,同比增长 28.56%。 利润表中,公司的研发费用为 1.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33.12%, 研发投入的增速依旧在较高的水平。 资产负债表中, 年初与本期合同负债分别为 58.00亿元与 37.15亿元, 年初至今降低了56.12%, 去年同期降低幅度为 21.12%, 表明公司本年度交付生产比去年有了较大提高。 采购现金流同比大增, 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近 5年新高: 现金流量表中,前三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分别为 85.32%、 60.22%与 33.09%, 去年同期对应数据为-51.93%、 -17.09%与-3.62%,本年采购支付的现金明显增加。同时,第三季度末存货余额为 156.74亿元,占资产的百分比为 64.14%,为近 5年最高值,军品生产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存货占比创新高说明公司目前生产计划饱满,需要大量采购存货保障生产。 存货与现金流量指标均表明,公司目前正处在生产交付的高景气度中,预计未来公司受益直 20的量产,将维持长期稳定增长。 直 20国庆阅兵首次亮相, 将为公司未来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2019年国庆阅兵中,公司生产的直 20战术通用直升机首次公开亮相。 随后第五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也首次展出 4架最新列装部队的直-20型战术通用直升机, 种种迹象表明直 20通用直升机已经开始量产加速列装部队。公司本年度业绩表现靓丽与直 20的列装密不可分, 直 20作为通用型10吨级直升机,是世界装备量最大的一类机型。后续直-20家族也会不断发展,如强化武装的空中突击型和舰载型, 我国或有近千架直 20生产的需求,预计公司未来业绩将常年保持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 2019-2021年公司的 EPS 分别为 1.10元、 1.38元和1.72元,对应 PE 分别为 39倍、 31倍和 25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直 20生产进度不及预期, 部队采购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