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新建材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10-31
|
25.23
|
--
|
--
|
25.94
|
2.81% |
|
28.69
|
13.71% |
|
详细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0.49亿元,同比增长 10.1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27.56亿元,同比增长 17.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27.08亿元,同比增长 20.22%,实现 EPS 为 1.63元。 点评: 走量推动业绩保持继续增长和盈利水平提升。 公司作为行业石膏板龙头,规模优势突出。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增速较上半年分别提高 1.30和 1.06个百分点,主要是第三季度公司销量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提升产能利用率,进一步落实了在行业需求疲弱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优先”的原则,进一步提升规模优势和效应。前三季度毛利率水平为 30.80%,环比提高 0.6个百分点,同比提高 1.02个百分点,除了石膏板和防水材料的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的提升产能利用的规模化效应以及智能化制造也对成本的下降起到积极作用。 2023年三季度公司扣非后 ROE 为 12.43%,同比提高 0.91个百分点,盈利水平提升。预计四季度在原材料价格继续低位,在保证市占率的策略以及“工厂+工长”新模式的推进下,公司业绩将保持持续的稳增。 抗风险能力强外延式扩张有基础, 助力公司新成长。 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充裕。虽然 2023年三季度负债率水平为 23.89%,同比下降 4.19个百分点,较上半年下降 0.31个百分点,但公司经营现金流较好,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9.61亿元,同比增长 30.49%,使得三季度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结构性存款)达到 37.68亿元,同比增长 26.49%,这成为公司能够在行业低迷期抗风险和能够更快地实现外延式扩张的资金基础。 2023年 9月公司有意收购涂料行业龙头嘉宝莉(国内涂料行业前 8,全球前 30),与其大股东香港世骏签署《交易条款备忘录》和《诚意金协议》; 10月计划收购子公司北新防水(河南)有限公司的 30%的股权,达到 100%的持股比例,进一步落地公司“一体两翼”的业务发展战略。受地产影响,建材行业处在历史的低迷期,公司充裕的现金流不但能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更为公司能够抓住新机会,进行外延式扩张提供资金基础。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36.40亿元、 43.00亿和 51.54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2.15元、 2.55元和 3.05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值分别为 11.7倍、 9.9倍和 8.3倍。 考虑公司石膏板和石膏板+的消费转型和经营质量的提升,龙头地位更加稳固,业绩增长稳定。在当前行业环境下抗风险能力强,外延式发展有基础,一体石膏板业务海外拓展的推进, 两翼业务具备成长性,维持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低迷持续性超预期。
|
|
|
中科曙光
|
计算机行业
|
2023-10-31
|
36.00
|
--
|
--
|
41.66
|
15.72% |
|
43.00
|
19.44% |
|
详细
事件: 10月 26日,公司发布 2023Q3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7.58亿元,同比增长 5.03%;实现归母净利润 7.50亿,同比增长 14.78%;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09亿元,同比增长 16.59%。 其中,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3.57亿元,同比下降 0.27%;实现归母净利润 2.06亿元,同比增长20.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92亿元,同比增长 29.31%。 逆势承压,盈利能力稳健。 1)公司盈利增长主要得益于毛利率稳步提升。公司收入增长较为平稳,但毛利率有所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5.88%,同比提升 1.79个 pct,主要得益于持续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提高营销管理能力、提升品牌力等。海光信息 2023Q3实现归母净利润 9.02亿元, 其中公司持股占比为 27.96%,对应的投资收益贡献为 2.52亿元, 系公司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海光信息为国产 CPU 及 GPU 龙头,在未来算力需求增加及国产替代趋势双重利好下,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2) 报告期内公司四费比例保持稳定,控费能力凸显。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营收占比分别为 5.89%、 2.54%、 11.07%和-0.87%, 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动+0.82pct、 -0.37pct、 +0.54pct 和+0.26pct, 并未呈现出营收增长趋势趋缓背景下费用刚性的情况。公司整体控费能力较强,这是公司在逆势中仍能维持较好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 公司为国产算力领军企业,有望持续受益算力需求增长及国产替代趋势。 1)公司本身为服务器领域领军企业,在高端计算机、国产服务器领域深耕多年,并且为算力网络深度参与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算力中心并完成了算力一体化平台开发及布局,在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化发展大趋势下,算力需求持续提升,公司有望把握发展机遇; 2)公司积极布局计算产业生态,完成了“芯-端-云”的全产业链布局, 能够与产业链内的企业形成生态优势,实现对海外科技产品及生态的国产替代。目前海外频繁针对我国的科技企业发布制裁措施,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及产品积累、以及打造的计算机产业生态,国产替代实力凸显,国产化趋势仍为未来科技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公司盈利稳健增长,毛利率提升及控费能力较强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未来算力需求增长及国产替代仍为大趋势,公司作为国产算力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 20.92、 26.90和 32.27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43、 1.84和 2.20元。 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值分别为 25.24、19.63和 16.36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算力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风险、国产替代趋势不及预期风险、公司研发不及预期及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
|
新坐标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10-31
|
21.27
|
--
|
--
|
24.59
|
15.61% |
|
29.90
|
40.57% |
|
详细
近日,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 14,978.88 万元,同比下降 1.8%,归母净利润 4,111.09 万元,同比下降 12.0%。点评如下:Q3 营收同比略降,环比有所提升。受整车行业竞争加剧影响, 2023Q3 公司营收同比略降。环比略有增长,增 6.4%。公司主力产品为发动机气门传动组精密冷锻件,据公司 2023 年中报,公司是大众全球该类产品的核心供应商,获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欧洲大众、墨西哥大众和巴西大众项目定点,彰显了公司在精密冷锻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大众体系外,公司还获得了比亚迪,长城汽车,商用车(如道依茨、全柴、玉柴、云内动力、 MAN、 Stellantis)等项目定点。我们认为,随着新项目定点落地、汽车混动化推进,公司现有气门组产品业务仍然有望维持增长。受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影响, 2023Q3 综合毛利率略降,但仍在 50%以上: 2023Q3 综合毛利率为 51.3%,略低于去年同期的 52.1%,也低于 2023Q2的 54.3%。我们认为,环比下降相对较多,除了行业竞争因素以外,或与车企 Q3 因为高温假减少排产量有关。总体上,公司仍然维持了相对较高的毛利率水平。期间费用率略有上升, 2023Q3 期间费用率(研发+销售+管理)为 18.3%,较去年同期增加 3.1pct,主要是管理费用率增加 1.4pct,研发费用率增加 1.5pct。管理费用率增加与去年底实施的股权激励费用有关。研发费用率增加则与研发项目增加有关。我们认为,公司深度、全面布局冷锻工艺产业链,在该领域具备行业领先优势。该工艺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及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资源积淀仍是公司未来保持较高盈利能力的保障。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推进。 冷锻工艺具备较强的产品横向拓展能力。据 2023中报,近年来,除了继续深耕原有业务(发动机气门组业务),公司积极拓展冷锻工艺在汽车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及热管理集成模块、电驱动传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壳体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发展。我们认为,冷锻工艺具备高效、低成本优势,且公司全面布局冷锻工艺产业链,具备行业领先优势,新能源业务拓展可期。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公司以工艺立身,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业务。其在冷锻领域的较强竞争力是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的原因。考虑今年以来整车行业竞争加剧,我们适当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约为 1.75、 1.98 和 2.33 亿元(调整前为 1.94、 2.20 和 2.58亿元), EPS 分别为 1.30、 1.47 和 1.72 元。对应 PE 值分别为 17、 15 和 13倍。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
|
|
利安隆
|
基础化工业
|
2023-10-30
|
29.11
|
--
|
--
|
32.54
|
11.78% |
|
32.54
|
11.78% |
|
详细
利安隆发布 2023 年 3 季报: 公司 2023 年 1~9 月实现营业收入 38.57 亿元, YoY+7.31%, 实现归母净利润 2.83 亿元, YoY-34.96%。从收入端来看, 公司主营业务营收水平有所增长。 2023 年前 3 季度, 受到需求、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我们预计公司主业高分子材料抗老化产品营收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此外, 2022 年完成收购的润滑油添加剂业务或贡献增量,使得公司整体营收水平有所增长。从利润端来看,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我们预计公司产品下游需求不振或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2023 年前 3 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滑 6.6 个百分点至 19.23%,影响公司净利润水平。主业产品产能持续扩张,培育多元化发展曲线,拓展成长空间。 ①公司主业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方面, 已发展成为国内抗老化行业的龙头企业, 在管理团队、技术、产品配套、品质、客户服务及营销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良好的竞争优势。目前公司在全国建有六大生产基地, 夯实了单产品双基地生产的保供能力。 随着珠海基地抗氧剂新增产能、衡水基地和内蒙基地光稳定剂新增产能的投产达产,公司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②润滑油添加剂业务已初具规模, 公司并购的锦州康泰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公司原有润滑油添加剂产能 9.3 万吨,新增的康泰二期 5 万吨项目已完成试生产(据公司中报数据),达产后公司经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打造新增长点。 ③生命科学业务处于培育期, 公司目前涉及 2 个产业方向,分别是生物砌块和合成生物学,目前各项业务正在有序推进。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内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龙头企业,借助其在创新、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同时积极拓展润滑油添加剂业务和生命科学业务,驱动未来持续发展。 我们维持对公司 2023~2025 年的盈利预测,即公司 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 4.39、 5.33 和 6.56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91、 2.32 和 2.86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值分别为 16、 13 和 10 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
|
平安银行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10-30
|
10.38
|
--
|
--
|
10.69
|
2.99% |
|
10.69
|
2.99% |
|
详细
事件:10月24日,平安银行公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拨备前利润、净利润1,276.3亿、924.6亿、396.4亿,分别同比-7.7%、-8%、+8.1%。 年化加权平均ROE为13.15%,同比下降0.37pct。点评如下:n营收增速下滑符合预期,净利润保持正增长。 收入端:由于三季度行业信贷投放放缓、息差收窄压力犹存,同时,在较为疲弱的资本市场表现下,非息收入表现欠佳,营收同比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扩大。3Q23平安银行实现营收1,276.3亿,同比-7.7%,增速较1H23下滑4pct。 具体来看:①净利息收入: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扩大。由于Q3信贷规模增速放缓、净息差环比进一步收窄,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6.2%。Q3单季净利息收入同比-13.7%(较2Q23下滑8.7pct)。②非息收入:手续费收入渐进恢复,其他非息收入下滑。今年以来,在存款利率下调、权益市场较为低迷的背景下,居民对理财、保险的配置意愿有所提升,相关手续费收入增长改善。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实现手续费净收入229.5亿,同比+2.5%;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56.36亿,同比增长10.4%。前三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28%,主要由于去年同期汇兑净损益基数较高,以及Q3债券市场出现调整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支出端:管理费用、信用成本降低,反哺净利润保持正增长、增速有所放缓。 公司持续优化控制管理费用,前三季度管理费用同比-7.2%,成本收入比保持在较低水平。信用减值损失同比-19.8%,降幅较上半年扩大3.1pct。在资产质量平稳、拨备充足的基础上,减少拨备计提仍是净利润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8.1%,增速较1H23下降6.8pct,基本符合预期,预计处于股份行较优水平。 n贷款规模增速继续放缓,对公、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平稳增长。 三季度实体需求延续弱复苏态势,同时银行对公贷款进入传统投放淡季、零售贷款需求恢复较慢;预计在政策指导下,国有大行发挥支柱作用、贷款或保持高增,其他银行信贷增速大多有所回落。9月末,平安银行贷款余额3.43万亿,同比+3.8%,增速较6月末放缓2.9pct。Q3单季贷款余额减少130.4亿,同比少增892.9亿;其中,对公贷款新增87.3亿,零售贷款、票据融资分别减少175.9亿、41.7亿。从以往全年信贷摆布来看,下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通常投放较多,而今年三季度零售贷款减少,反映居民信贷需求恢复较慢,同时也与公司主动调整投放策略有关。今年以来,出于平衡风险收益的考虑,公司持续压降以信用卡、新一贷、车贷为代表的消费类信贷规模(Q3合计减少约425亿),并相对加大了按揭及持证抵押类贷款的投放(Q3合计新增约180亿)。 n存款增速有所回升,居民储蓄意愿强烈、定期化特征明显。 9月末,平安银行存款余额同比+6.4%(较6月末上升2.2pct),Q3存款余额增加733亿。从日均余额来看,Q3日均存款余额为3.46万亿,环比Q2增加596亿;其中,个人存款、公司存款日均余额环比分别增加437亿、159亿,反映居民储蓄意愿依然强烈(居民定期、活期环比分别+465亿、-28亿)。 从存款结构看,Q3定期存款日均余额占比为65.2%,环比上升0.25pct;其中个人定期存款占比为26.7%(环比上升0.9pct),个人存款呈定期化趋势。 n资产收益率进一步下行、负债成本改善滞后,净息差高位收窄。 3Q23净息差为2.47%,较1H23下降8BP;Q3单季度净息差为2.3%,环比Q2下降17BP,息差表现基本符合预期。①资产端:个贷收益率降幅较大,拖累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Q3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14BP。其中,全部贷款收益率、个贷收益率、公司贷款收益率环比分别-19BP、-37BP、+5BP。个贷收益率降幅较大,为主要拖累项;除降息等市场形势影响外,也与公司零售贷款投放策略调整有关。随着经济温和复苏,企业信贷需求逐步回暖,同时在贷款投放自律约束下,对公贷款收益率开始阶段性企稳。②负债端:存款成本改善相对滞后、主动负债成本上升,计息负债付息率环比略升。Q3计息负债付息率环比+2BP,其中存款、发行债券、同业业务付息率分别+1BP、+1BP、+8BP。尽管9月以来国股行及中小银行相继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但距到期重定价仍需时间,存款成本改善较资产端相对滞后。 n不良、关注率略有波动,风险抵补能力总体稳定。 9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56亿,环比增加3亿;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1BP至1.04%。关注贷款余额环比增加7亿,关注贷款率环比上升3BP至1.77%,存量资产质量略有波动、总体平稳。90天以上逾期/不良余额为66.3%,环比下降0.69pct,不良认定标准趋严。从各细分贷款资产质量来看:①对公贷款不良率环比上升7BP至0.61%。其中,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环比上升46BP至1.47%,主要是存量房地产客户风险暴露,总体风险可控,且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呈下降趋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含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和仍按平台管理贷款)贷款余额741.05亿,较年初增10.3%,占贷款总额的2.2%,无不良贷款。②个人贷款不良率环比下降2BP至1.33%。 其中,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不良率为0.41%,环比上升9BP。信用卡、汽车金融贷款不良率环比分别下降24BP、10BP至2.64%、1.28%;不良余额亦环比下降。新一贷不良率环比上升36BP至1.81%。9月末拨备覆盖率为282.6%,环比下降8.9pct,风险抵补能力总体稳定。 n私行客户数、AUM快速增长,新财富团队代理收入增长亮眼。 平安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稳健开展。①客户方面:财富、私行客户保持较快增长。9月末零售客户数达1.25亿户,较年初增1.4%。财富、私行客户数分别为136.93万户、8.93万户,较年初增8.23%、10.93%,增速高于基础零售客户。②AUM方面:9月末,零售AUM达4万亿,较年初增11.5%,私行AUM达1.9万亿,较年初增17.3%。私行AUM增长亮眼,贡献了68%的零售AUM增长,私行AUM占零售AUM比重达48%。③新财富团队在职人数2500人,前三季度代理个人保险收入28.55亿,同比增长98.3%。新财富团队有望成为财富管理业务增长新动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全年公司规模平稳增长,零售业务风险偏好调低,带动净息差高位逐步下行;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在产品打造、客群经营能力和团队经验提升之下,随着居民投资意愿提升有望逐步回暖,对非息收入增长形成支撑。资产质量稳健、拨备充足,在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诉求下,净利润有望平稳释放。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7%、7.8%、11.7%,对应BVPS分别为21.3、24.1、27.1元/股。2023年10月24日收盘价10.55元/股,对应0.49倍23年PB,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实体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扩表速度、净息差水平、资产质量受冲击。
|
|
|
海大集团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3-10-26
|
41.58
|
--
|
--
|
46.83
|
12.63% |
|
46.83
|
12.63% |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 2023年三季报,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869.26亿元, yoy10.10%,归母净利润 22.52亿元, yoy7.13%;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41.90亿元, yoy4.78%,归母净利润 11.51亿元,同比下降 2.69%。 饲料主营稳健,全年激励目标小幅调整。 公司在 23年前三个季度实现了营业收入 10.10%的增长,销售毛利率 8.71%(-0.32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92.99亿元(yoy49.06%)。 预计公司饲料主营的收入维持稳健增长,动保业务基本持平,贸易板块主动缩减规模,生猪养殖与生鱼养殖价格表现依然较为低迷。 3季度以来,饲料行业面临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挑战,特别是生猪和水产饲料影响较大,公司 9月份普水料销量出现下滑,生猪饲料销售增速放缓。考虑到 9月单月极端情况,公司为了保持员工积极性,将全年外销增量目标从 300万吨调整为 260万吨,确保员工持股激励计划有效发挥作用。 生猪单三季度实现盈利,生鱼养殖低迷。 生猪养殖方面, 8月猪价有所回升叠加计提减值准备冲回,单三季度有一定盈利。公司养殖成本相比上半年也有一定程度下降,并且未来有进一步下行趋势。生鱼在三季度成本上升价格偏弱,表现低迷,规模上整体稳健。我们认为,水产低投苗量有望带动后市鱼价上涨,畜禽养殖经过近期产能去化也有望在明年迎来价格拐点,公司养殖板块表现有望逐步改善。 我们认为, Q3的阶段性扰动不改公司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原材料价格高企和养殖盈利受限的背景下,公司多维度构建的核心成本优势将持续为公司主营饲料业务保驾护航。动保种苗与养殖业务专业化能力不断提升,随行情改善也将逐步向好,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饲料业务稳健增长,养殖板块表现对业绩有所拖累,后市有望逐步改善,长期发展趋势向好。 预计公司 23-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 31.42、 45.77和 55.83亿元, EPS 为 1.89、2.76和 3.36元, PE 为 22、 15和 12倍,维持“强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饲料销售不及预期, 生猪价格波动风险等。
|
|
|
扬农化工
|
基础化工业
|
2023-10-26
|
63.91
|
--
|
--
|
68.50
|
7.18% |
|
68.50
|
7.18% |
|
详细
扬农化工发布 2023年 3季报: 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2.74亿元, YoY-29.22%, 实现归母净利润 13.61亿元, YoY-16.94%。 从收入端看,主营产品跌价导致收入下滑。 2023年 1~9月,受到农药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影响,公司原药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下滑 25.5%、制剂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下滑 5.75%,导致公司整体收入下滑。 从利润端来看,产品跌价影响利润率水平,但原材料跌价降低了利润率波动。 2023年 1~9月,公司农药产品价格同比下滑对利润率产生不利影响,但原材料液碱、液钾、氢溴酸等的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利润率的波动, 2023年 1~9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小幅下滑 0.1个百分点至 26.14%。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驱动未来成长。 目前公司正在有序推进优嘉四期项目、及辽宁优创一期项目。 截至 2023年上半年末,公司优嘉四期项目累计投入金额达到 11.57亿元,占预算比例已达到 63.94%。公司另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辽宁葫芦岛项目(优创一期)审批得到快速推进,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开工。新的基地建设将进一步均衡公司生产基地的布局,降低对单一区域生产基地的依赖,为未来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我们认为后续在建产能的陆续投放,有望继续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 公司凭借农药原药品类扩张及工程化制造能力发展成为国内农药原药制造龙头企业,近年来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出了研产销一体化的综合性运营模式。除具备传统优势的原药生产环节外,公司在上游原药研发、以及下游制剂销售环节也正在逐步积蓄实力,叠加先正达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带来的契机,我们预期公司未来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作为国内农药龙头,公司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受益先正达集团内部资源协同,我们预期公司中长期成长性持续。 我们维持对公司 2023~2025年的盈利预测,即公司 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15.18、 17.90和 20.2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4.90、 5.78和 6.54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值分别为 13、 11和 10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先正达集团”资产内部整合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
|
新洋丰
|
纺织和服饰行业
|
2023-10-24
|
10.74
|
--
|
--
|
11.63
|
8.29% |
|
11.69
|
8.85% |
|
详细
新洋丰发布 2023年 3季报: 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8.85亿元,YoY-3.22%, 实现归母净利润 9.90亿元, YoY-17.55%。 从收入端来看, 前 3季度整体价格及销量承压,导致收入同比下滑,但 3季度单季已有改善。 2023年前 3季度,磷复肥产品和原材料价格整体来看同比有所下滑,对公司整体营收造成不利影响。但是 8-9月行业旺季开启后,经销商备货积极,在上半年公司复合肥销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前 9个月公司复合肥销量已实现同比转正。 从利润端来看,产品跌价导致毛利率下滑,拖累利润表现。 2023年上半年公司磷复肥及其原材料钾肥、合成氨、硫磺等产品价格走弱,导致公司毛利率下滑,拖累整体利润水平。 7月下旬以来主要原材料价格逐步企稳。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复合肥和磷酸一铵的毛利水平较 2季度有所修复,但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多个项目有序推进, 有望丰富产品布局,并拓宽未来成长空间。 凭借复合肥业务强劲且稳定的现金流入,公司近几年加大了资本开支力度。 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公司的主要资本开支包括磷酸铁及其上游配套项目、氟硅化工项目、收购集团的磷矿等。其中,磷酸铁去年已投产一期 5万吨项目,目前二期 5万吨即将投产;15万吨工业一铵、30万吨农业一铵项目处于试生产收尾阶段; 10万吨净化磷酸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投产; 3万吨无水氟化氢将于 2024年 1季度投产;集团磷矿收购事宜也在有序推进。 这些新产能的投入,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公司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也将拓展新的产品种类,为公司带来新增量,拓宽成长空间。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 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渠道客户黏性和产品自主创新,构筑了稳固的经营护城河,近年来复合肥销量连续稳定增长; 同时公司布局精细磷化工产业,打开长期发展空间。 基于公司已发布的 3季报, 我们相应调整公司 2023~2025年的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 11.90、12.96和 14.16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89、 0.97和 1.06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值分别为 12、 11和 10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单质肥价格大幅波动; 下游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新建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
|
|
|
中汽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3-10-24
|
5.59
|
--
|
--
|
6.70
|
19.86% |
|
8.18
|
46.33% |
|
详细
近日,公司发布 2023三季报:报告期,公司营收 9636.63万元,同比增长3.14%;归母净利润 4685.49万元,同比增长 1.7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201.29万元,同比增长 11.37%,点评如下: 汽车研发需求复苏,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Q3营收持续增长,为 2020年以来单季度最高营收。 2023Q3的营收同环比均实现增长,同比增长 3.14%,环比增长 2.8%。公司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2023Q3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23.0%,2023.1-9销售费用累计同比增长 35.3%。推广力度的加大叠加电动、智能化带来的汽车研发需求复苏,公司营收端实现稳健增长。 2023.1-9月累计营收为 26,156.1万元,同比增长 11.0%。我们认为, 电动智能化推动车企自主研发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多研发类检测需求,公司有望受益该趋势。 作为国内第三方专业汽车试验场投资及运营机构,公司正构建一站式汽车试验场。综合性、一站式测试服务能力将成为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核心竞争力。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毛利率为 2020年以来单季度新高。 2023Q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74.6%,高于 2022Q3的 70.6%,也高于 2023Q2的 73.9%。公司营业成本中,固定成本占比较高。如 2023H1公司固定资产等折旧额为 2937.56万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为 60.6%。由于其高固定成本属性,营收增长将带动毛利率的持续回升。期间费用率维持稳定,销售+管理+研发 2023Q3合计为21.4%,低于 2022Q3的 21.7%,低于 2023Q2的 23.1%。盈利能力提升,Q3扣非净利润增速为 11.37%,高于收入增速。 ROE 提升的关键在于资产周转率的提升,而资产周转率的改善取决于营收规模。 2023前三季度公司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 4.45%,较去年同期略低(同期为 4.61%)。公司业务具备高盈利性、高固定成本(高固定资产对应的折旧)。 当前 ROE 仍然较低的原因在于相对较低的资产周转率。我们认为, 需求端,随着智能电动化加速,我国积极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标准体系,有望在需求端为试验场测试业务提供中长期保障。供给端,公司将通过提升场地利用率,现有场地扩容,新场地(二期智能试验场)投放等增加供给。供需两端合力将带动公司营收增长。据公司官方公众号, 2023年 6月 15日, 公司二期智能试验场-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项目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用隧道主体结构工程首件顶板顺利封顶, 为 2023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及2024年具备运营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 司盈 利预测 及投资 评级 : 我们看好公 司中长 期发展 前景,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约为 1.71、2.17和 2.8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 13、0.16和 0.21元。对应 PE 值分别为 43、 34和 27倍。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业务推广不及预期,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构建不及预期,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
|
|
山东药玻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10-23
|
27.83
|
--
|
--
|
28.13
|
1.08% |
|
28.13
|
1.08% |
|
详细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6.74亿元同比增长 22.9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6.14亿元,同比增长 24.14%;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90亿元,同比增长 22.67%。 实现基本 EPS 为 0.93元。 点评: 新品开发和需求改善等促进公司业绩增长。 公司前三个季度业绩增速保持逐季的向上, 2023年第一、上半年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8.66%、 22.56%和 22.92%,我们估计这和公司及时开发新产品有关,仅上半年公司针对客户需求累计研发新品 149个,推动公司模制瓶和棕色瓶等主要产品销量保持较好的增长。也可以看到疫情后医疗支出逐步回归到正常化的状态, 2023年支原体肺炎进入流行阶段,也会改善下游需求。随着 2023年 7月第八批医药集采的落地,中硼硅替代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均会对公司产品需求产生积极的推动。公司作为模式瓶的龙头公司,集采的深入推进将促进公司拳头产品硼硅模制瓶销量继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2023年第一、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比为 1.67%、 16.07%和22.67%, 除了营业收入增速的提升外还有原料和燃料价格的下降带来的成本下降有关。下游需求的持续改善将成为公司业绩持续较好增长的基础。 产能释放、技术改进和客户基础进一步巩固公司龙头地位和综合竞争力。 公司 2022年底完成增发,募集 18.42亿元,计划建设年产 40亿只一级耐水玻璃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进度, 定增项目进入产能释放阶段,预计产能会在 2023年得到逐步释放。这将进一步巩固公司中硼硅模制瓶的行业地位和规模优势。 同时,公司智能化制造也在逐步推进,加上轻量薄壁技术的应用等均有利于公司生产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医药玻璃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叠加公司的品牌力,客户粘性强。公司在 50年的经营中积累了国内外大量客户,保证了公司产品需求和新品需求的稳定增长。公司产能的释放、技术的改进和粘性的客户基础保证了公司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 8.05、 9.83和11.94亿元,对应 EPS 分为 1.21、 1.48和 1.80元,对应 PE 值分别为 23、19和 16倍。看好公司品质和规模成本优势下,广覆盖和高粘性的客户群保证公司中硼硅产品的稳定成长。 随着公司产能释放,业绩进入释放阶段, 维持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涨价情况和模制瓶市场格局变化超出预期。
|
|
|
广汽集团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3-13
|
11.46
|
--
|
--
|
11.41
|
-0.44% |
|
11.41
|
-0.44% |
|
详细
近日,广汽集团发布 2月产销快报: 集团 2月汽车产量为 175,087辆,同比增长 15.25%,本年累计产量为 303,437辆,同比下降 18.11%; 2月汽车销量为 161,219辆,同比增长 12.38%,本年累计销量为 308,140辆,同比下降 19.06%。 点评如下:行业需求孱弱,广汽集团电动化车型占比持续提升:据乘联会, 2023年 2月广义乘用车批发和零售同比分别增长 10.9%、 10.4%。 2022年 2月 1日-2月6日为春节假期,非春节假期天数为 22天, 2023年 2月非春节天数为 28天,非春节假期天数增加 27.3%,但销量仅增长约 10%。 2022年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退出客观上透支了 2023年购车需求。 2023.1-2月广义乘用车零售累计同比下滑 19.7%,也体现了行业整体较弱的需求。受此影响,广汽集团总体表现与行业增速相当。受益埃安电动车的增长,广汽集团 2月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 31,951辆,节能汽车为 31,870辆, 广汽集团电气化(纯电+混动)车型占比提升至 39.6%,为近期新高。 自主板块:广汽乘用车(传祺) 2月实现产销 26,673、 25,145辆, 同比分别为增长 15.90%、 5.68%。 3月 8日,全新 GS3影速正式上市,定价 8.58万元-11.18万元,影系列家族车型更为丰富。 3月 3日,影豹 2.0T 高性能版亮相深圳改装车展, 影豹家族将涵盖入门版 1.5T、混动版和高性能版,高性能版的加入是对影豹品牌定位进一步加强。传祺 M8近日在工信部申报新增 1.8T燃油版、 2.0L Phev 版本,也将丰富现有 M8车型系列,我们认为, 1.8T 的加入有望拉低 M8购车门槛。 2023年新一代传祺车型(影系列、 高端 M8和GS8)仍将继续凭借设计、混动技术、智能化等上的强技术实力得到消费者认可,传祺复苏已在路上。广汽埃安 2月实现产销 29,9 10、 30,086辆, 同比分别增长 250.48%, 252.87%。两大主力车型 Aion S 和 Y 销量均过万。 3月7日,埃安继续换新,推出 AION Y Younger 版, 官方指导价为 11.98万元。 我们认为,埃安凭借现有车较高换新频率,叠加全新车型的推出,埃安有望实现更大销量规模的突破。 12月 30日广州车展,埃安发布昊铂高端系列第二款车型 Hyper GT, Hyper GT 将是埃安冲击高端电动市场的利器,埃安有望在 20万以上市场取得更好成绩。 2.合资板块:广汽丰田 2月实现产销(批发)分别为 66809, 63200辆, 同比分别增长 18.73%、 26.15%。据广汽丰田官方公众号,广汽丰田 2月零售为 67029辆,同比增长 26.2%,广丰销量保持韧性。广丰电动化车型占比为32.4%。搭载广汽丰田第五代 THS 的车型将于 3月底登场,开启广汽丰田混动车型换新的序幕。广汽本田持续低迷, 2月实现产销分别为 48,616、 41,221辆, 同比分别下降 19.82%、 27.81%。广本表现明显弱于行业,既有行业需求因素,也有公司产品正处于新老更替期的影响。 2022年 12月,全新缤智、全新皓影上市,但目前皓影仅有燃油版。全新一代雅阁(第 11代)已完成工信部第 366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预计也将于近期上市。 我们认为, 随着主力车型的陆续完成换代以及更多混动车型的加入, 广汽本田 2023年销量有望重回上升通道。
|
|
|
科锐国际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3-03-06
|
49.00
|
--
|
--
|
53.98
|
10.16% |
|
53.98
|
10.1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90.93亿元,同比增长29.7%;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15.16%(预告区间为10%~20%);扣非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1.7%(预告区间为5%~17%),业绩位于预告区间中位,符合预期。单季度看,公司22Q4实现营收22.74亿元,同比增长24.2%;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14.0%;扣非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0.7%,虽有疫情放开第一波感染高峰影响,Q4公司收入及利润增速仍实现环比改善。 全年整体收入保持增长,预计灵活用工持续高增,猎头业务阶段性承压。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93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灵活用工业务由于岗位外包需求依然活跃,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5.75%,预计全年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高端人才访寻业务顺周期属性较强,受疫情影响较大,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60%,预计全年收入或同比微降;海外方面,公司坚定推进全球化协同发展,国内客户出海的招聘需求及海外本土各类业务需求持续表现活跃,前三季度英国Investigo收入同比+65.6%,预计全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利润端看,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15.16%,归母净利率3.2%/-1pct.,净利率小幅下降主要因公司坚持年初技术投入预算,修炼内功以高质高效响应市场需求。现金流表现看,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39亿元,同比增长893.5%,2021年同期为净流出4273万元,现金流大幅改善,预计为公司加强应收回款管理所致。 加大技术投入,助力数字化转型,完善“技术+服务+平台”生态。2022年公司按照既定规划,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全年数字化转型与技术产品总支出1.6亿元(2021年技术投入超过1.1亿元)。一方面强化集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重点布局技术中台和数字中台的基础建设,提高线下多元服务产品人效;另一方面完善“技术+服务+平台”生态。升级垂直招聘平台“医脉同道”及“零售同道”,报告期内B、C两端注册数字持续增长;推出垂直招聘平台“数科同道”,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智能驾驶等领域提供精准研发人员招聘与匹配支持;建设人力资源产业互联平台“禾蛙”、人力资源管理SaaS等多种新技术服务产品进行广泛链接及市场推广。公司坚持技术投入战略,推动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的协同合作,在“技术+服务+平台”的独特生态模式下,未来有望实现技术驱动灵活用工、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及新技术服务产品的同向稳健增长。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人服行业政策与市场基础兼备,呈现持续高景气度,尤其灵活用工有望持续高速增长,公司作为人服与灵工头部公司,有望持续享受行业扩容红利。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技术平台开发,推进人服生态建设,提升客户服务效果、扩大客户服务范围。考虑到2023年疫后复苏趋势,看好劳动力市场恢复带动公司收入和业绩反弹。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0.9、128.9、171.1亿元,归母净利2.9、3.7、4.6亿元,对应EPS 为1.48、1.87、2.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3.2、26.2、2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用人需求收缩;海内外疫情发展超预期。
|
|
|
银泰黄金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03-03
|
11.59
|
--
|
--
|
14.22
|
20.00% |
|
14.76
|
27.35%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8亿元,同比下降7.2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0.29亿元,同比下降14.36%;基本每股收益0.405元,同比下降11.69%。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白银业务受量价齐跌承压、以及公司生产及运输遭受非经常性因素影响导致业绩回落。 金资源储量增长,持续性勘探增储计划仍将提升矿权价值:截止2022年,公司共有7宗采矿权及15宗探矿权,合计总资源矿石量为10194.17万吨(同比-0.5%)。其中金金属量173.9吨(+2%),银金属量6921.2吨(-3.3%),铅+锌金属量166.71万吨,铜金属量6.35万吨,锡金属量1.82万吨。公司年度勘探支出增长20.8%至1.23亿元,其中青海大柴旦占比57.2%,金金属量增加3.13吨(至65.95吨)。考虑到公司近3年勘探支出CAGR达23.7%且形成有效金属增量,结合玉龙矿业处于多金属成矿带,青海大柴旦及板庙子均有较大找矿潜力,以及花敖包特银铅矿深部铜锡矿勘探,预计随着勘探进度推进及增储规划执行,公司矿权价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产销因事件性因素承压,金金属产出有强增长空间:公司2022年矿产金产量下降2.1%至7.06吨,金/银/铅销量亦分别出现-3.2%/-6.9%/4%下滑,年内冬奥会叠加疫情对公司生产及运输均形成冲击(如吉林板庙子因疫情影响停产导致黄金产量-9.1%至2.015吨)。此外,青海大柴旦因磨机筒体问题而在22H2停产两个月,导致下半年该矿黄金产量仅有0.496吨(22H1产1.57吨,全年产金-3.3%至2.066吨)。另一方面,尽管玉龙矿业年内因冬奥会无法采购炸药而遭受生产扰动,但公司银/铅/锌产量却分别同比+7%/+11.9%/+33.7%至190.7吨/1.18万吨/1.77万吨,显示玉龙矿业1400t/d技改的有效性及运营的稳定性。从公司远期产出观察,考虑到事件性扰动因素的消退,青海大柴旦细晶沟金矿(新立)及青龙沟金矿采矿权证的获得(合计21.46吨金金属)、黑河银泰选厂改扩建带来的选矿量提升(22年采矿量+22.5%至43.5万吨,年黄金产量+4.6%至2.98吨)、玉龙矿业选矿厂改造项目的完成(达到5000吨/天)以及华盛金矿产能的释放(年产规模120万吨,品位3.04g/t,露天开采方具备快速复产条件),我们预计公司矿金产量有望升至12吨之上,较2022年增幅达70%,这意味着公司仍是国内成长性最优的矿产金公司之一。 核心矿产品毛利下滑,后期有优化空间:尽管受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采准费用、转固摊销费用增加以及生产运输扰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矿产品综合毛利下降4.24pct,但公司综合矿采选毛利率依然维持于较高水平(54.9%),仍为业内成本控制最优的矿采选企业之一。其中22年公司矿产金克成本+12.6%至167.54元/克(毛利率57.4%),矿产银克成本+6.4%至1.83元/克(但克银销售价格-9.8%从而导致银业务毛利率降至48.9%),矿产铅及锌精粉吨成本亦分别上涨+28.4%及+26.7%至6791元/吨及8254元/吨(毛利率均在48%左右)。考虑到生产要素价格趋于稳定,事件性影响消退,叠加公司矿采选规模优化放大及设备运转率的提高,预计公司单位产出成本将有优化(公司青海地区毛利率已从60.5%增至64.3%)。 资产负债率低,运营管理及盈利能力强:公司是国内资产负债率最低的矿金企业,22年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0.99pct至21.57%(黄金行业52.46%),显示公司具备强扩张能力。此外,公司22年ROE10.52%,近3年平均ROE为12.05%(黄金行业平均4.85%);营业利润率19.3%,近3年平均20.7%黄金行业平均4.4%),综合显示出公司较强的矿业运营管理及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黄金供需紧平衡态势的延续,央行购金以及流动性预期平稳下ETF持仓增加,结合黄金避险溢价、流动性溢价及汇率溢价的发酵,人民币黄金均价或维持420元/克之上。而锌铅价格或在基本面供给仍显刚性下维持高位。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8.91亿元、114.46亿元、132.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9亿元、20.69亿元和25.78亿元;EPS分别为0.57元、0.75元和0.93元,对应PE分别为20.86、15.92和12.77,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金属价格下跌风险;产量不及预期风险;项目产出进度及项目技改进度低于预期风险。
|
|
|
新坐标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02-10
|
20.00
|
--
|
--
|
26.24
|
31.20% |
|
26.24
|
31.20% |
|
详细
公司专注于冷锻工艺,产品横向拓展能力强。公司成立于2002年,起家产品是气门组精密冷锻件、气门传动组精密冷锻件等,主要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公司依托该工艺不断横向拓展新品类。近年来,公司新产品逐步开拓汽车自动变速箱、底盘系统、电驱动系统以及二氧化碳热泵系统中精密冷锻件。 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冷锻工艺的应用。冷锻工艺适合大规模量产,具备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和成本低的优势。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属性与冷锻工艺的特点较为符合。传统汽车时代,冷锻工艺凭借这些优势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从早期的发动机系统逐渐延伸到传动系统、底盘系统、转向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安全系统和空调等系统。新能源汽车加速汽车平台化推进,零部件少批次、大批量生产逐渐成为主流。基于同平台的车型零部件通用率高,这使得共用零部件的大批量需求成为可能。我们认为,随着电动化的推进及冷锻工艺的发展,将会有很多的部件采用冷锻工艺。 新坐标的成长路径: 1.混动化带动公司气门组业务持续增长。混动化将大幅缩减发动机类型,促使发动机加速平台化和模块化设计。从目前车企推出的混动专用发动机的策略看,平台化、模块化设计是主流趋势。发动机类型和数量都将大幅少于燃油车时代。发动机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使得单一部件需求量提升,而冷锻工艺正是适用于大规模量产的制造工艺。这也是传统燃油车时代,新坐标成为大众汽车集团配气机构精密件的核心供应商的原因。在发动机精密冷锻件领域,新坐标具备在工艺、成本及技术优势,而当前该领域的参与者较少。随着混动化、发动机平台化的进一步推进,冷锻工艺更高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优势将成为更多车企的选择,而新坐标也将有望获益。 2.新产品推广可期:1)公司实现了对冷锻工艺的全产业链布局,涵盖材料、模具设计、设备及制造等。2)较强成本控制能力,得益于冷锻工艺的低成本优势以及公司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产品表现出了较高的盈利能力,与同业相比,公司在毛利率、净利率上均表现优异。3)较强的产品横向拓展能力,公司致力于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上深入拓展,除发动机配气机构以外,相继开发了精密阀类产品,适用于内燃机和新能源的变速箱和底盘系统。底盘系统精密零部件已经量产运用于比亚迪多个车型。公司先后申请空心电机轴、电磁阀开关等产品专利,实现了从燃油车转到新能源汽车及汽车电子领域的拓展。4)实际控制人稳固的控股结构,有利于公司经营策略的稳定。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受益汽车混动化及公司的竞争力,公司发动机配气机构业务仍将维持增长。凭借冷锻工艺,公司新市场开拓可期,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66亿元、1.94亿元和2.19亿元,对应EPS为1.23、1.43和1.62元,PE为16X、14X和12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
|
|
新产业
|
医药生物
|
2022-12-05
|
48.37
|
--
|
--
|
58.63
|
21.21% |
|
64.20
|
32.73% |
|
详细
公司是国内化学发光先行者,深耕免疫分析领域超过二十年,技术积累深厚,属于国内化学发光第一梯队。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化学发光的研究,于2008年9月顺利完成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注册,并于2010年实现全自动化学发光设备的量产,实现国产全自动化学发光设备从无到有的突破。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器。 化学发光为规模大、增速快、壁垒高的黄金赛道。免疫诊断是体外诊断市场占比最大的类别,而化学发光技术具有高灵敏度、检测范围宽、操作简便快速、标记物稳定性好、无污染、仪器简单经济等优点,是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分析最佳的取代者。而由于化学发光被检测样本的浓度低,以及涉及生物、物理、化学、光学等多种前沿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2021年我国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已达到284.4亿元,预计2022年增长率为15.3%。出现新冠疫情后,医院端诊疗人次受影响较大,化学发光近两年的市场规模增速受到一定压制。但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医院端诊疗人次将会逐步恢复,叠加检测项目的不断开发、检测仪器性能的不断完善,化学发光长期看依然能保持较高增速。 外企在国内市场份额仍占优势,国内企业进步明显,国产替代正当时。外企在国内化学发光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罗氏、雅培、贝克曼和西门子等国际诊断龙头占据国内化学发光市场超过70%。但国产厂家技术进步明显,部分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新产业2018年推出在当时全球通量最大的600速化学发光设备MAGLUMI X8,此后,亚辉龙、安图生物也分别推出600速设备。从检测项目看,国内龙头公司在国内注册的试剂数已经不少于罗氏等外企了。 公司仪器、试剂品类丰富。公司在不同规格的发光仪上同时发力,陆续推出了大型分析仪MAGLUMI 4000 Plus和MAGLUMI X8、以及体积相对较小的MAGLUMI X3。X8可凭借高检测速度以及能组成全自动流水线等优势加速向大型医院的优质客户渗透,X3占地面积不到0.68平方米,可以在中小型医学实验室进行配置,更好地满足基层医疗实验室需求。试剂方面,公司试剂检测结果稳定,肿瘤标志物、心血管及心肌标志物等特色项目优势明显,市场口碑良好。公司化学发光检测项目菜单达156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6月公司有22项新开发试剂产品,以及31项2代试剂产品。 公司坚持全球化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海外市场规模大,公司产品市占率低,随着产品力逐步提升和销售体系的逐步完善,有望保持海外业务的长期高增长。据我们测算,2020年海外化学发光市场约为514亿元,公司海外市场占有率约为1.54%,具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公司产品力的提升,将能为海外客户提供性能优良且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同时在海外加速建设子公司以更快响应客户需求,加速抢占市场。同时在新冠疫情期间,公司把握契机与海外的各家医院及经销商等建立紧密的联系,打造更为成熟的销售网络,提高公司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这一不断完善的海外销售体系将是公司常规产品未来在海外持续放量的重要推动力。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55、40.88、51.4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55、16.37和21.1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0、2.08和2.6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值分别为31、24和18倍。公司是国内化学发光龙头,深耕行业多年,在仪器技术水平、试剂种类与可靠性方面均具备优势,国内外销售体系也趋于成熟。看好公司在国产替代和出海浪潮下业务高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带量采购降价超预期、海外销售不及预期、原材料采购成本变动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