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铁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11-18
|
19.25
|
18.00
|
389.13%
|
22.84
|
18.65% |
|
22.84
|
18.65% |
|
详细
公司以全球震/振动控制行业的领导者为目标,产品结构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拉动减振降噪需求,需求升级有望带来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公司定增审批通过,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达3.5万公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各地方政府新的规划出台,城市轨道交通远期里程将进一步提升。在我国不断强调交通强国的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都市圈、城市群的不断稳健发展,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行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拥有广阔空间的轨道交通建设有望持续拉动对于减振降噪需求。公司轨道减振产品的订单有望继续增厚。并且公司定增审批获通过,此次募投项目的建设将增强公司钢轨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也为获取该类产品订单提供产能支撑,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有利于丰富公司在轨道结构减振领域的产品类型,完善产品体系,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龙头地位,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锂化工产品的需求空间广阔,公司为未来发展奠定产能基础,盈利能力及业务承接能力将持续增强,有望成长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全资子公司江苏昌吉利长期从事锂化物生产,产品主要有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和氯化锂,产品可用于医药中间体、合成橡胶催化剂、合成金属锂、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截至2021年H1,公司实现净利润4276万,有望在未来持续增厚业绩,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2021年7月2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50000吨锂盐、3800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人民币。我们认为此次扩产有望进一步扩展公司在锂化物领域的业务,并有望在未来持续增厚业绩,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增添动力。 项目建成后将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扩大客户群体,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且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 强制性要求直接推动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容,公司提前布局,且具有客户及技术同源性的优势,未来将直接受益于市场扩容:2021年5月12日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通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并且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本次《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扩大了建筑减隔震的应用范围,政策进一步明确,下游应用空间随之进一步扩大;强制性要求政策的覆盖范围从287个上升到1600个左右区县,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的56%,减隔震市场广阔,需求旺盛。公司在2020年3月19日发行了总规模为3.99亿元可转债,其中9752.65万元用于建筑减隔震产品生产线的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公司的预计产能达到每年7200套,预计每年可以带来收入6013万元,净利润达到1224万元,公司提前布局,且具有客户及技术同源性的优势,未来将直接受益于市场需求扩容。 在手订单情况饱满,不断斩获新签订单,成控股股东完成5.24%股份的协议转让,公司未来成长确定性增强:11月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美雨、许吉锭协议转让公司股份事宜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完成过户登记手续,2021年3月7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美雨、许吉锭与陈柱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王美雨、许吉锭分别将其持有的天铁股份11,426,627股、6,512,684股无限售流通股份以及衍生的所有权益转让给陈柱,转让价格11.17元/股。 11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发来的《成交通知书》,该通知确认公司为杭州机场轨道快线工程施工Ⅱ标段项目减振垫物资采购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为3070.90万元。11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天北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机场轨道快线工程轨道工程施工I标段项目经理部签署合同,合同金额合计2119.26万元。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饱满,且不断斩获新签订单,定增项目将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未来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巩固其轨交减振降噪龙头企业的地位,长期成长的确定性得到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5.30亿元、7.76亿元,EPS分别为0.59元、0.92元、1.34元,对应PE为33倍、21倍、14倍。考虑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大,公司从中直接受益;公司的锂电产品项目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且由于公司近段时间以来不断斩获新签订单,在手订单不断增厚,建筑减隔震业务以及锂化物业务稳步推进,未来业绩长期成长确定性继续增强,因此上调目标价格为30.64元-35.75元,对应2022年PE为34倍-39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
|
|
|
天铁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8-05
|
15.14
|
9.21
|
150.27%
|
22.08
|
45.84% |
|
23.30
|
53.90% |
|
详细
事件:公司于 2021年 7月 22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下发的《关于对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7月 30日,公司发布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 子公司昌吉利深耕锂化物领域二十余年,技术基础深厚,产能扩大助力公司盈利能力及业务承接能力持续增强:公司于 2018年以 2.82亿元收购昌吉利 60%股权,并于 2021年 7月 15日对剩余 40%股权完成收购,变更为天铁股份全资子公司。昌吉利成立于 1998年,公司设立之初主要从事氯代正丁烷的生产和销售,并在之后陆续进入烷基锂及锂盐领域。公司在氯代烷及锂化物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基础及生产经验,当前的核心产品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无水氯化锂均为国内行业领军产品,并在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及各类专利 30余项,其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此次扩产有望进一步扩展公司在锂化物领域的业务,并有望在未来持续增厚业绩,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增添动力。 锂电业务稳步推进,预计全资子公司昌吉利产能扩大,盈利能力及业务承接能力将持续增强,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公司此次项目拟在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 50000吨锂盐、3800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具体名称以相关部门核定为准),项目总投资约 10亿元,新建综合办公楼、生产车间以及公辅设施等,形成年产无水氯化锂 30000吨、电池级碳酸锂 10000吨、电池级氢氧化锂 10000吨、氯代正丁烷 10000吨、氯代仲丁烷 2000吨、正丁基锂 2600吨、仲丁基锂 400吨、甲基锂 400吨、硅醚烷基锂 400吨、高效耐热改性树脂 8000吨生产能力。该项目计划于 2021年 11月 30日前开工建设,2023年 5月31日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 50亿元人民币。 项目建成后将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扩大客户群体,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且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 在“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下,锂化工产品的需求空间广阔,公司为未来发展奠定产能基础:本次投资中,锂盐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仿宋 新药品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锂的需求日益增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根据 SQM 数据,到 2025年,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约 1000GWH,基于此计算全球动力电池 2025年锂需求量约68万吨 LCE;除新能源汽车持续景气增长带动锂消费外,全球储能电池及小型动力电池的消费增长也较为可观,到 2025年,预计其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 30%,传统工业领域的锂需求保持 2%的增长,基于此,对未来 5年的锂需求进行测算,到 2025年全球锂需求或将达到 114万吨LCE,年均复合增长率 25%。在无水氯化锂方面,其主要用于生产金属锂,也可以用于铝的焊接、特种水泥生产的添加剂、催化剂等。金属锂主要用于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也可用于生产有机锂催化剂,或用于生产锂铝、锂镁等合金材料。由于技术、质量等原因国内目前形成规模的优质无水氯化锂生产企业为数不多,无水氯化锂市场前景广阔。氢氧化锂方面,作为锂电池原料,随着对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电动汽车续航能力要求的提高,三元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成为趋势,进而带动氢氧化锂的市场需求。 2016至 2020间,需求量增长两倍多,随着锂电池品质的提升,氢氧化锂的需求量预计将大幅增长。碳酸锂方面,作为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 2020年 8月以来,在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以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需求景气致磷酸铁锂系电动车率先受益,带动碳酸锂需求高速增长。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锂化物产量未来的需求空间广阔,本次投资增强了公司自身的生产能力,并为未来奠定了产能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1亿元、4.78亿元、7.20亿元,EPS 分别为 0.54元、0.83元、1.24元,对应 PE 为 29倍、19倍、13倍。考虑到公司锂电产品项目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给予目标价格 22.78元-26.73元,对应2022年 PE 为 27.6倍-32.4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
|
|
|
天铁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7-22
|
15.55
|
11.15
|
202.99%
|
18.55
|
19.29% |
|
23.30
|
49.84% |
|
详细
事件:2021年7月1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温州市域铁路二号线项目有限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该通知确认公司为温州市域铁路S2线一期工程轨道工程橡胶减振垫供货及相关服务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为14,412.60万元。 交通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的先行领域,国家以打造交通强国为目标,重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近期,国家陆续发布一系列关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文件,包括2019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的《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单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以及4月份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等相关的文件。其核心目的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重点发展,以城市为主体,并以都市化,城镇化的目标发展,建设多层次立体的轨道交通;将民航、公路、水运、邮政、管道、铁路(包含高铁,城际,近郊铁路等等)向一体化融合方面发展转变。高速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的建设作为整个交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加上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都市圈的概念,我们认为铁路城轨建设未来的空间巨大,进而持续提升对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需求,产品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通过,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战略部署落实,干线、城际、市域(郊)轨道交通未来空间广阔,为减振降噪市场带来了巨大机遇: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的发展迈入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新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要求在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推动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下,以一体衔接,互联互通;科学布局,支撑引领;绿色智能,便捷高效;改革创新,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加快构建功能定位准确、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层次清晰、衔接一体高效的现代轨道交通系统,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运输服务品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规划》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高速铁路通达地级市以上城市,铁路联通全部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80%的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其他目标包括: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1.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约8000公里,骨干通道能力全面提升,形成长三角与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3小时区际交通圈;城际铁路营业里程约15000公里,长三角地区相邻大城市间及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于周边城市形成1-1.5小时城际交通圈;市域(郊)铁路营业里程约1000公里,上海大都市圈及其他都市圈形成0.5-1小时通勤交通圈;至2035年,建材高质量现代化轨道上的长三角,实现干线、城际、市域(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布局一张网、枢纽衔接零换乘、运营服务品质优,长三角成为轨道交通网格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发展的样板区,轨道交通全面引领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同时带动改造及新增需求,扣件应用前景向好:公司在铁路轨道市场的另一产品,轨道扣件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领域:高速铁路、市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和普通铁路。在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多地全力推进都市圈一体化轨道交通建设,高铁、城际、市域铁路中长期建设目标明确,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都市圈内人口进一步聚集,对于已建成的轨道、铁路减振降噪改进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钢轨类减振降噪产品的生产能力出色,并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且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发起募投项目,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亿元、4.78亿元、7.20亿元,EPS分别为0.54元、0.83元、1.24元,对应PE为26倍、17倍、11倍,对应2022年预计归母净利润,给予23倍-27倍PE,目标价格为18.98元-22.28元。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
|
|
|
京山轻机
|
机械行业
|
2021-07-02
|
8.94
|
--
|
--
|
13.24
|
48.10% |
|
19.10
|
113.65% |
|
详细
事件:6月29日,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亿元-1.2亿元,同比增长75.97% - 111.16%;基本每股收益0.16元-0.19元。 核心主业发展较快,光伏设备业务产能高度饱和: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实现75.97%-111.16%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是两大核心主业的较快发展,直接带动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在光伏智能成套装备业务方面,主要受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的带动,以及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过硬的品质保证,使公司产能饱满,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未来光伏市场的空间将持续增长,同时叠加技术的更新迭代,新增设备投资空间广阔,设备端的需求量将可持续的增长,预计公司的产能更新订单有望持续增长。在包装机械业务方面,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和经济恢复性增长,以及公司产品研发投入加大带来的品质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和销售均实现较快的增长。未来在环保政策持续紧缩的背景下,包装行业内的产能不断集中,以及新建工程规模较大,对于包装机械的高端设备需求也会逐步增长,公司未来有望直接受益于瓦楞纸箱行业的升级发展,带动公司未来订单量的增长。 随着大尺寸硅片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组件设备更新迭代有望加快,扩产项目有望促进公司更快发展:近年来,大尺寸硅片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大尺寸的硅片可以以提高组件功率,降低制造与发电成本。光伏行业发展至今硅片尺寸从 110mm 发展到如今的 166mm,而如今行业内也基本形成向 182mm 和 210mm 两个尺寸发展的趋势,从市场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市场上有约近100GW 166mm 及以下尺寸的组件/电池片/硅片产能,而大多无法直接升级至 210mm 尺寸,因而面临产能更新的硬性需求。公司子公司苏州晟成作成组件自动化设备的龙头企业,受益于硅片尺寸的升级,设备端的需求量将可持续的增长,高端光伏组件设备扩产项目将有望促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加快未来成长速度。 公司光伏组件设备与 HJT 设备的客户同源,钙钛矿叠层电池极具潜力,预计在未来的光伏发电技术中将占据重要的引领作用:公司发布定增,部分用于制备异质结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核心设备研发项目,在钙钛矿叠层电池方面,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转化效率自2009年的3.8%,短短 11年间提升至现如今的25.2%,而钙钛矿电池与晶硅电池组成叠层电池,可以实现30%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其成本极具潜力,与晶硅太阳电池需要高纯硅相比,钙钛矿电池只需材料的纯度达到90%,而且采用的低温工艺可以降低能耗,单位面积钙钛矿组件消耗的钙钛矿材料也远低于晶硅组件。在HJT 设备方面,公司近年的主要客户基本覆盖了光伏组件的前十大供应商以及其他海内外知名企业,光伏组件设备与HJT 设备客户基本相同,公司计划通过再融资的方式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8100万元用于制备异质结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核心设备研发项目,公司着重布局钙钛矿核心工艺设备,此次合作充分发挥了产业协同效应,加快了研发进度,增强了公司在钙钛矿叠层电池方面的技术实力,公司进一步开拓钙钛矿叠层电池等光伏电池核心生产设备的市场空间,未来有望成为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瓦楞纸箱行业消费仍有空间,快递、电商等新市场有望持续成长,公司进军全球市场,国内市占率领先:截至2020年公司在瓦楞纸生产线数量国内市场的市占率达到23.39%,已出售瓦线>2500条。随着环保政策的紧缩,包装行业内的产能不断集中,以及新建工程规模较大,对于包装机械的高端设备需求也会逐步增长;公司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构筑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国际市场布局,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未来有望直接受益于瓦楞纸箱行业的升级发展,带动公司未来订单量的增长。 投资建议:鉴于子公司苏州晟成的业务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业务景气,订单充足,布局 HJT 设备及钙钛矿叠层电池产业,包装机械业绩稳步增长,商誉风险降低,公司未来业绩有望较快增长,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2亿元、2.88亿元、3.54亿元,EPS 分别为 0.39元、0.54元、0.66元,对应 PE 为 22倍、16倍、13倍。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周期下行风险;光伏政策变动风险;国内钙钛矿叠层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原材料及部件成本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管理和整合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等等风险。
|
|
|
天铁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6-28
|
13.46
|
--
|
--
|
18.55
|
37.82% |
|
23.30
|
73.11% |
|
详细
事件:6月23日,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7亿元-1.5亿元,同比增长151.34%-175.19%。 受益于行业需求向好,公司业绩高增长:近期,我国不断强调交通强国的发展战略,以及都市圈、城市群的不断稳定发展,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行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公司深耕轨道结构减振降噪行业数十年,不断扩充减振降噪产品类型,应用场景涵盖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普通铁路,不断完善业务结构。 并且公司有序推进建筑减隔震以及锂盐业务,为公司带来公司新的发展动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通过,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战略部署落实,干线、城际、市域(郊)轨道交通未来空间广阔,为减振降噪市场带来了巨大机遇::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的发展迈入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新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要求在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推动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下,以一体衔接,互联互通;科学布局,支撑引领;绿色智能,便捷高效;改革创新,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加快构建功能定位准确、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层次清晰、衔接一体高效的现代轨道交通系统,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运输服务品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规划》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高速铁路通达地级市以上城市,铁路联通全部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80%的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其他目标包括: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1.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约8000公里,骨干通道能力全面提升,形成长三角与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3小时区际交通圈;城际铁路营业里程约15000公里,长三角地区相邻大城市间及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于周边城市形成1-1.5小时城际交通圈;市域(郊)铁路营业里程约1000公里,上海大都市圈及其他都市圈形成0.5-1小时通勤交通圈;至2035年,建材高质量现代化轨道上的长三角,实现干线、城际、市域(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布局一张网、枢纽衔接零换乘、运营服务品质优,长三角成为轨道交通网格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发展的样板区,轨道交通全面引领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交通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的先行领域,国家以打造交通强国为目标,重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近期,国家陆续发布一系列关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文件,包括2019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的《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单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以及4月份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等相关的文件。其核心目的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重点发展,以城市为主体,并以都市化,城镇化的目标发展,建设多层次立体的轨道交通;将民航、公路、水运、邮政、管道、铁路(包含高铁,城际,近郊铁路等等)向一体化融合方面发展转变。高速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的建设作为整个交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加上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都市圈的概念,我们认为铁路城轨建设未来的空间巨大,进而持续提升对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需求,产品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发起募投项目,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亿元、4.78亿元、7.20亿元,EPS分别为0.91元、1.40元、2.11元,对应PE为26倍、17倍、11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
|
|
|
京山轻机
|
机械行业
|
2021-06-25
|
8.65
|
--
|
--
|
10.60
|
22.54% |
|
19.10
|
120.81% |
|
详细
事件:2021年6月21日,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暨上市公告书。 随着大尺寸硅片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组件设备更新迭代有望加快,扩产项目有望促进公司更快发展::公司本次发行股票84,639,498股,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4,000万元,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1)拟用于高端光伏组件设备扩产项目、(2)用于制备异质结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核心设备研发项目、(3)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拟投资额分别为2.97亿元、0.81亿元、1.62亿元。近年来,大尺寸硅片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大尺寸的硅片可以以提高组件功率,降低制造与发电成本。光伏行业发展至今硅片尺寸从110mm发展到如今的166mm,而如今行业内也基本形成向182mm和210mm两个尺寸发展的趋势,从市场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市场上有约近100GW166mm及以下尺寸的组件/电池片/硅片产能,而大多无法直接升级至210mm尺寸,因而面临产能更新的硬性需求。公司子公司苏州晟成作成组件自动化设备的龙头企业,受益于硅片尺寸的升级,设备端的需求量将可持续的增长,高端光伏组件设备扩产项目将有望促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加快未来成长速度。 公司光伏组件设备与HJT设备的客户同源,钙钛矿叠层电池极具潜力,预计在未来的光伏发电技术中将占据重要的引领作用:在钙钛矿叠层电池方面,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转化效率自2009年的3.8%,短短11年间提升至现如今的25.2%,而钙钛矿电池与晶硅电池组成叠层电池,可以实现30%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其成本极具潜力,与晶硅太阳电池需要高纯硅相比,钙钛矿电池只需材料的纯度达到90%,而且采用的低温工艺可以降低能耗,单位面积钙钛矿组件消耗的钙钛矿材料也远低于晶硅组件。在HJT设备方面,公司近年的主要客户基本覆盖了光伏组件的前十大供应商以及其他海内外知名企业,光伏组件设备与HJT设备客户基本相同,公司计划通过再融资的方式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8100万元用于制备异质结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核心设备研发项目,公司着重布局钙钛矿核心工艺设备,此次合作充分发挥了产业协同效应,加快了研发进度,增强了公司在钙钛矿叠层电池方面的技术实力,公司进一步开拓钙钛矿叠层电池等光伏电池核心生产设备的市场空间,未来有望成为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投资建议:鉴于子公司苏州晟成的业务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业务景气,订单充足,布局HJT设备及钙钛矿叠层电池产业,包装机械业绩稳步增长,商誉风险降低,公司未来业绩有望较快增长,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亿元、2.88亿元、3.54亿元,EPS分别为0.39元、0.54元、0.66元,对应PE为21倍、16倍、13倍。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周期下行风险;光伏政策变动风险;国内钙钛矿叠层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原材料及部件成本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管理和整合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等等风险。
|
|
|
天铁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6-23
|
13.51
|
--
|
--
|
14.58
|
7.92% |
|
22.08
|
63.43% |
|
详细
事件:2021年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的通知。 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战略部署落实,干线、城际、市域(郊)轨道交通未来空间广阔,为减振降噪市场带来了巨大机遇: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的发展买入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新阶段。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要求在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推动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下,以一体衔接,互联互通;科学布局,支撑引领;绿色智能,便捷高效;改革创新,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加快构建功能定位准确、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层次清晰、衔接一体高效的现代轨道交通系统,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运输服务品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规划》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高速铁路通达地级市以上城市,铁路联通全部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80%的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其他目标包括: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1.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约8000公里,骨干通道能力全面提升,形成长三角与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3小时区际交通圈;城际铁路营业里程约15000公里,长三角地区相邻大城市间及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于周边城市形成1-1.5小时城际交通圈;市域(郊)铁路营业里程约1000公里,上海大都市圈及其他都市圈形成0.5-1小时通勤交通圈;至2035年,建材高质量现代化轨道上的长三角,实现干线、城际、市域(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布局一张网、枢纽衔接零换乘、运营服务品质优,长三角成为轨道交通网格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发展的样板区,轨道交通全面引领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要求严守环保红线,未来减振降噪产品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规划》提出在持续推动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做好污染控制以及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其中要求采用综合措施有效防治轨道交通沿线振动和噪声问题。近年来,振动及噪声问题已经收到政府政策及相关地区居民的重视;未来随着轨道的大量铺设与应用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并且干线、城际、市域(郊)轨道交通未来建设途径多为人口稠密地区,我们认为未来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需求强烈,减振需求升级有望持续带来产品渗透率的更大提升。 浙江省全力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城际、市域铁路中长期建设目标明确:近期,浙江省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规划中首先要求加快铁路建设,“十四五”期间,浙江省铁路建设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进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快杭温、杭绍台、甬舟、通苏嘉甬、沪乍杭等项目建设实施;二是加快优化普速铁路网布局,推进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实现与国家干线网的高效贯通;三是全面推进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打通铁路疏港、进企、入园“最后一公里”。 浙江轨道交通“十四五”期间总投资将超4000亿元,其中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里程超800公里(含既有线改造里程),总投资超150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超400公里,总投资超2500亿元。针对轨道交通规模问题,《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规模将达到1300公里,实现轨道交通重点城镇覆盖率达到60%,日均保障近800万人次出行;到2035年,全省轨道交通规模达到3000公里,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规模达到1200公里;到本世纪中叶,实现轨道交通重点城镇覆盖率达到100%,出行分担率达到50%。“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进一步加快高铁网的建设,全力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并着力于高质量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城市地铁规划的申请更加注重地方财政及本身营利性,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必然发展趋势:国家当前适当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控制,其实质是为了更好有序、健康、稳步的发展轨道交通。近期网络上针对网友询问某城市云轨交通开建信息时,出现“国家已不再受理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申请(即首轮规划)、已有地铁的城市从严控制新一轮建设规划审批”,其实不然,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还是在快速有序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刚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运营里程增长率达到17%,较十二五期间翻了一倍以上,累计共35个城市的新一轮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公布,涉及新增规划线路长度共计4001公里(2020年底累计开通的城轨线路里程为7969km),新增计划投资合计29782亿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明确提出“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引导轻轨有序发展,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 实际上目前我国已有6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得到批复,其中已实施建设的达61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达到45个城市。部分城市主要还是由于目前财政收入和市区人口不达标而影响批复。此外,我 们认为对于中小城市(未达到建设地铁要求的),国家鼓励建设市域铁路,市域铁路需要城市圈内几个城市、城镇进行贯通互联,这需要有总体规划,这个总体规划需要由省或市牵头。对于目前不达标建地铁的城市部分已在开展市域铁路的规划工作,由于市域铁路规划不是一个中小城市独立工作,所以对于某单一中小城市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的可能性较低。 我们认为目前政策的侧重点为注重行业内可持续发展,规范化发展,要求统筹规划,特别注意注重整体规划发展。从行业内长远看,规范有利于持续性的发展,另外减震降躁主要需求是都市圈核心区域,限制的对象主要为地方债务风险高、城区常住人口较少、客流强度常年在低位徘徊的地区居多。并且我们认为建设门槛的提高,不会影响到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城轨建设,反而由超大、特大城市引领的城市群、都市圈,它们的交通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公司具有前瞻性的抓住市场机遇,定增扩产,完善产品体系,未来有望长期获益:公司于2021年6月8日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 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年产 40万平方米橡胶减振垫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 45万根钢轨波导吸振器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随着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打开了空间。城市轨道交通会穿越主要的商业区及居民区,对减振降噪要求较高,受城镇化影响,轨道交通减振里程占全线长度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此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公司产能紧张的现状,提升供货效率,支持公司未来销售业绩的快速增长,也将增强公司钢轨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也为获取该类产品订单提供产能支撑,并且公司丰富的项目经验、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同时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龙头地位,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发起募投项目,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1亿元、4.78亿元、7.20亿元,EPS 分别为0.91元、1.40元、2.11元,对应 PE 为 24倍、16倍、11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
|
|
|
天铁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6-09
|
11.20
|
--
|
--
|
23.98
|
25.75% |
|
22.08
|
97.14% |
|
详细
事件:2021 年6 月8 日,公司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8.1 亿元,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年产 40 万平方米橡胶减振垫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 45 万根钢轨波导吸振器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我国轨道交通减振产品市场空间大,橡胶减振垫募投项目将助公司突破产能瓶颈,促进公司更快发展:隔离式橡胶减振垫是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产品之一,本次项目投资总额为56,822.95 万元,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拟投入49,800.00 万元,拟建设周期为3 年,投产期为10 年,预计第5 年完全达产。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均销售收入31,905.18 万元,年均净利润8,206.90 万元。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鼓励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渐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推广到三、四线城市,线路规模和投资额稳步增长,此外,随着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打开了空间。城市轨道交通会穿越主要的商业区及居民区,对减振降噪要求较高,受城镇化影响,轨道交通减振里程占全线长度的比例将越来越高。而近年来,公司隔离式橡胶减振垫销量迅速增长,目前该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此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公司产能紧张的现状,提升供货效率,支持公司未来销售业绩的快速增长,并且公司丰富的项目经验、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项目提升钢轨波导吸振器的产能,完善公司产品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巩固行业龙头地位:钢轨波导吸振器为公司现有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之一,属于钢轨类减振产品,主要由减振契块、弹性夹、橡胶垫条及粘结材料组成,安装于钢轨两侧,可直接降低列车通过时的轮轨噪声,又不损害钢轨和其它部件的正常功能。本次项目拟投资总额为8,736.35 万元,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拟投入7,200.00 万元,拟建设周期为3 年,投产期为10 年,预计第5 年完全达产。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均销售收入8,170.81 万元,年均净利润1,114.50 万元。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设计时会根据建设地点的具体环境、减振标准要求,考虑不同产品的减振效果及成本情况,来确定使用减振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部分线路亦会综合采取多种减振降噪技术、使用不同类型的减振产品,以达到减振要求。此次募投项目的建设将增强公司钢轨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也为获取该类产品订单提供产能支撑,有利于丰富公司在轨道结构减振领域的产品类型,完善产品体系,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龙头地位,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制性建筑抗震要求政策将直接推动大量市场需求释放,公司扩展建筑减隔震领域,未来有望直接受益于市场需求扩容:强制性要求政策的覆盖范围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的56%。假设覆盖人口数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0%。云南省全部国土面积都处于 6 度及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 度和8 度设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6%,假设云南省强制政策覆盖的人口数达到全省的 80%。根据 2020 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的50%为云南强制政策覆盖的人口数的18.7 倍。以此估算《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实施后减隔震市场规模为云南目前市场规模的18.7倍,以震安科技2020 年云南省省内收入3.8 亿元作为参考,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假设公司云南省省内市占率50%,则2020 年云南省减隔震市场规模7.6 亿元,全国潜在市场规模为云南省的18.7 倍,即142 亿元。展现市场空间的扩张潜力巨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发起募投项目,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1 亿元、4.78 亿元、7.20 亿元,EPS 分别为0.91元、1.40 元、2.11 元,对应 PE 为 17 倍、11 倍、7 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进度低于预期。
|
|
|
天铁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5-20
|
9.90
|
--
|
--
|
22.38
|
32.82% |
|
18.55
|
87.37% |
|
详细
事件: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 国常会通过抗震条例,强制性要求政策有望推动大量市场需求释放::《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明确新建、改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达标要求及措施,规范已建成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加固和维护,加强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实施后,强制性要求政策的覆盖范围从287个上升到1600个左右区县,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的56%。假设覆盖人口数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0%。云南省全部国土面积都处于6度及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度和8度设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6%,假设云南省强制政策覆盖的人口数达到全省的80%。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的50%为云南强制政策覆盖的人口数的18.7倍。以此估算《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实施后减隔震市场规模为云南目前市场规模的18.7倍,以震安科技2020年云南省省内收入3.8亿元作为参考,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假设公司云南省省内市占率50%,则2020年云南省减隔震市场规模7.6亿元,全国潜在市场规模为云南省的18.7倍,即142亿元,强制性要求政策有望推动大量市场需求释放。 公司扩展建筑减隔震领域,未来有望直接受益于市场需求扩容:公司在2020年3月19日发行了总规模为3.99亿元可转债,本次发行所涉及的主要募投项目包括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生产线建设项目、弹簧隔振器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以及建筑减隔震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其中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金额为1.45亿元、弹簧隔振器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金额为1.03亿元、建筑减隔震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金额为9752.65万元。根据公司公告显示,目前公司建筑减隔震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已达23.80%,该项目建成后,公司的预计产能达到每年7200套,预计每年可以带来收入6013万元,预计公司将直接受益于市场需求扩容。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上调利润预测,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亿元、4.78亿元、7.20亿元,EPS分别为0.91元、1.40元、2.11元,对应PE为17倍、11倍、7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进度低于预期。
|
|
|
江山欧派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1-05-03
|
109.93
|
--
|
--
|
109.77
|
-0.15% |
|
109.77
|
-0.15% |
|
详细
业绩增长提速,盈利质量持续提升:公司坚定贯彻为精密电子组装及微组半导体封装检测领域提供智能装备解决方案的战略规划,持续研发创新,稳步推进外延布局。2020年度公司继续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5.35亿元,同比增幅16.08%,其中包含新收购子公司恩欧西营业收入2,068.11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幅1.99%。其中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增幅36.67%;实现归母净利润4761.34万元,同比增幅-2.44%。公司全年业绩保持平稳增长态势。Q4业绩同比基本持平。 公司公布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00元(含税),每10股转增2股。公司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5亿元,同比增长23.10%,盈利质量及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020年销售毛利率为53.16%,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1.82个pct。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3026.50万元、2939.87万元和1174.35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00%、13.95%和200.99%。公司公布2021年一季报,Q1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增幅74.46%;实现归母净利润6314.82万元,同比增幅82.24%,主要系公司聚焦主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攻克高新电子装联技术,在引领精密焊接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包括精密焊接、高精贴合、高速点胶、视觉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等的丰富产品阵线,实现高质量交付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78.43万元,同比增长55.46%,盈利质量及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深耕精密微焊接设备,增量订单带动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智能终端及模组产品、5G通信器件等日益微小、轻薄、集成,促使微焊互联自动化装备的需求增加。公司在精密微焊接、焊点检查AOI等工艺环节技术积累丰富。分产品来看,2020年公司电子焊接及装联自动化设备业务实现营收2.56亿元,同比增幅19.15%,业务毛利率为53.90%,同比下降4.09个pct;智能焊接工具设备业务实现营收1.78亿元,同比增幅13.60%,业务毛利率为46.41%,同比下降0.48个pct;配件及治具业务实现营收9739.91万元,同比增幅11.56%,业务毛利率为63.66%,同比上升2.23个pct。 2020年期末,公司存货9827.51万元,同比增幅57.75%,主要系新收购子公司恩欧西期末存货价值1,939.26万元所致;公司合同负债2394.09万元。2021年Q1期末,公司存货1.33亿元,同比增幅35.59%;公司合同负债4380.68万元,较2020年末增加1986.59万元。以上两项表明公司当前在手订单充足,增量订单有望带动公司持续稳定增长。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码布局半导体微组装::2020年公司研发支出投入3,552.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39%,占当期营业收入的6.64%。公司继续深入推进大客户策略,一方面深化与国际知名特定客户的合作,力争在更多的终端产品组装检测场景中导入公司产品,另一方面继续稳步推进与其他大客户的合作,增强业务发展弹性。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先进精密焊接技术的研发投入,引领电子焊接技术智能化发展,持续扩充焊接大家族图谱,全面提升更多应用场景中的组装、检测等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力。公司在微组装领域布局不断加码,目前公司开展的重点研究项目主要有: (1)纳米银烧结技术在芯片封装制造中的应用研究,该项目主要应用于第三代半导体高功率器件封装,目前处于设计开发阶段; (2)真空固晶焊实现芯片高质量封装的工艺研究,该项目主要应用于高标准可靠性大功率芯片封装,目前处于设计开发阶段。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增长提速,柔性电子装联成套能力不断提升,增量订单带动公司持续稳定增长,半导体微组装领域布局不断加码。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公司的EPS分别为1.41元、1.66元和1.94元,对应PE分别为21倍、18倍和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影响持续;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及研发应用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
|
|
埃斯顿
|
机械行业
|
2021-05-03
|
33.03
|
--
|
--
|
33.38
|
1.06% |
|
42.50
|
28.67% |
|
详细
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5.10亿元,若不对2019年及之前数据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追溯调整,则同比增幅为76.59%,若做调整,则增幅为58.74%;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调整前及调整后同比增幅分别为94.82%和103.97%。其中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4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均大幅增长。 公司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1亿元,其中Q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0亿元,同比及环比均大幅增加,经营现金流状况大幅改善,主要系本期加强销售回款管理及发生同一控制下合并所致。公司2020年销售毛利率为34.13%,其中Q4销售毛利率为27.57%,毛利率有所下降。同时,公司2020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2.23亿元、3.26亿元和1.01亿元,同比均有所增长,主要系同一控制下合并所致。公司公布2021年一季报,Q1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调整前及调整后同比增幅分别为177.73%和38.33%,主要系本报告期内公司两大核心业务订单增长所致,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同比增长84.58%,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同比增长29.10%,其中机器人本体业务同比增长91%;Q1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调整前及调整后同比增幅分别为133.57%和122.43%,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毛利率提升,合加快整合Cloos::分产品来看,2020年机器人本体和智能制造业务同比整体增长95.27%,其中机器人本体收入同比增长189.38%,智能制造业务基本持平,机器人业务比例已经占到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66.92%。工业机器人本体毛利率逐年提升,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毛利率达到32.31%,同口径下较去年同期增加1.64%,其中机器人本体业务毛利率达到34.15%,同口径下较去年同期增加2.71%。2020年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稳步增长,公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和智能控制单元在大客户应用中占比增大。核心部件毛利率为37.80%,比去年同期40.80%减少3.01%,主要受疫情影响的海外销售收入降低,对产品毛利率的影响较大,预计会逐步恢复原有水平。公司完成了德国Cloos公司的并购重组,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中国市场的整合战略已经完成,德国Cloos机器人焊接核心技术和公司现有产品成本,市场优势的整合已经启动,部分整合产品已经取得市场良好反响。 竞争优势稳步提升增,定增10亿引入战投巩固龙头地位:公司率先实现了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设计的全方位布局。报告期内完成研发投入2.04亿元,占收入比例为8.12%。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机器人的深度融合,继续推动在机器人,特别是焊接机器人细分行业的应用。后续结合CLoos技术将陆续增加新的功能,如质量一致性预测、数字孪生。目前该平台被国内电动车、工程车客户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反馈。公司基于TRIO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和机器人+运动控制一体化的机器自动化单元解决方案业务快速增长,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成为业务主流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2020年7月份,公司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0亿元,投向标准化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机器人激光焊接和激光3D打印研制项目等5个项目以及补充流动性资金。公告计划引入中国通用技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三大重磅战略投资者,有望在未来与公司形成战略协同,为公司带来丰厚的资金和丰富的产业资源,进一步巩固公司的龙头地位。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整合Cloos将为公司持续注入增长动力,定增10亿引入战投巩固龙头地位,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公司的EPS分别为0.31元、0.41元和0.51元,对应PE分别为107倍、82倍和6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跨国经营风险;下游需求低迷;并购整合不及预期。
|
|
|
精测电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1-04-30
|
59.20
|
--
|
--
|
58.42
|
-1.32% |
|
79.86
|
34.90% |
|
详细
oracle.sql.CLOB@1e27d876
|
|
|
京山轻机
|
机械行业
|
2021-04-29
|
7.75
|
--
|
--
|
8.23
|
6.19% |
|
12.83
|
65.55% |
|
详细
oracle.sql.CLOB@4e475b85
|
|
|
克来机电
|
机械行业
|
2021-04-29
|
26.65
|
--
|
--
|
31.52
|
17.70% |
|
36.59
|
37.30% |
|
详细
oracle.sql.CLOB@364e085f
|
|
|
科远智慧
|
计算机行业
|
2021-04-28
|
12.85
|
--
|
--
|
13.30
|
1.29% |
|
14.22
|
10.66%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净利润小幅增长: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领域主要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而展开,致力于为工业用户提升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最终实现“让工业充满智慧,让智慧创造价值”的公司愿景。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5亿元,较上年增长12.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亿元,较上年增长2.06%。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报表总资产303,599.71万元,较期初增加10.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29,028.37万元,较期初增加3.67%,拟10派3元。 现金流有所下降,是产能扩张需要: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6,366.91万元,同比增幅51.62%,主要是报告期内回款增加较多所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45,044.59万元,同比减幅492.73%,主要是报告期内基建投入增加所致;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较上年同期减少5,773.50万元,同比减幅316.04%,主要是上年同期持股计划股票回购所致。 除传统电力行业外,公司持续进入其他领域:公司的工业互联网业务持续发力,进一步夯实行业地位,智慧工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行业解决方案大放异彩。智慧工业方面,能源行业板块在2020年600MW及以上大机组发电控制系统实现了多个突破,签订了新会双水、蒙能科右中等600MW燃煤机组的DCS和DEH,携手大唐南电、大唐托克托,开启发电企业自主可控时代;9F级燃机方面,签订粤电花都、京能钰海等9F级燃机DCS和DEH;军工船舶PLC首台套拓展了DCS、TSI、仿真等应用;在沈鼓、上汽核动力、陕鼓等主辅机厂均实现了压缩机首台套突破;新疆八钢通过验收,南钢控制ICS等项目相继完成投运,标志着在冶金公辅集控、煤气发电、燃机ICS等多个样板工程的打造取得长足进步。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电力系统控制器龙头,依托电力行业平台持续开发新产品,未来还将持续进入其他领域。我们预计2021-2023年的EPS为0.56元、0.57元和0.61元,对应的PE分别为26、25和24倍,下调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厂业务相关产品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订单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