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唐俊男

中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730519050003...>>

20日
短线
20%
(--)
60日
中线
4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9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移动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1-23 88.02 -- -- 95.55 8.55%
107.08 21.6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7756亿元,同比增长 7.2%;实现归母净利润 1055亿元,同比增长 7.1%。 点评: 推进 5G 全民化,打造家庭市场“四领先”工程个人市场:公司深化“连接+应用+权益”融合运营,加快推进 5G 全民化,持续夯实客户根基。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公司移动客户总数达到 9.90亿户,其中 5G 套餐客户数达到 7.50亿户,5G 套餐用户渗透率为 75.8%。2023年前三季度,流量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 16.2%,手机上网 DOU 达到 15.6GB;移动 ARPU 为 51.2元,同比增长 1.0%。 家庭市场:公司着力拓展“全千兆+云生活”价值空间,推进千兆驱动宽带领先、内容驱动大屏领先、平台驱动 IoT 领先、生态驱动 HDICT领先“四领先”工程,家庭市场良好增长。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公司有线宽带客户总数达到 2.95亿户,净增 2252万户,其中家庭宽带客户达到 2.62亿户,净增 1786万户。2023年前三季度,家庭客户综合 ARPU 为 42.1元,同比增长 2.4%。 政企市场增收动能强劲,大力推进算力资源建设政企市场:公司强化“网+云+DICT”一体化拓展,充分发挥云网资源禀赋优势,保持强劲增收动能。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 DICT 业务收入为 866亿元,同比增长 26.4%。 算力方面,公司大力推进算力资源建设。 (1)优化算力结构,中心云集约化,边缘云泛在化,构建云边一体计算能力。2023H2,公司算力规模达到 9.4EFLOPS,力争 2025年算力规模超 20EFLOPS; (2)加快建设企业级集中智算中心,构建中训边推、训推一体的“N+31+X”智能计算体系; (3)引入前沿技术,加大跨学科技术融合创新,布局攻关算力原生、存算一体芯片、全调度以太组网以及算力路由等创新技术,推动产业化发展。 实际控制人继续增持股份,彰显发展信心公司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增持公司股份进展暨继续实施增持的公告》,实际控制人中国移动集团计划自 2022年 1月 21日至 2022年 12月 31日期间内择机增持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少于 30亿元且不超过 50亿元。2022年 11月 30日,中国移动集团延长增持计划实施期间至 2023年 12月 31日。2022年 1月 21日至 2023年 10月 16日期间,中国移动集团累计增持公司 26,258,410股 A 股股份, 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0.123%,约占公司已发行 A 股股份总数的2.909%,累计增持金额约 15.14亿元(不含佣金及交易税费),已超过增持计划下限的 50%。中国移动集团将继续实施增持并在 2023年 12月 31日前完成增持计划。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系统打造以 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经营业绩表现良好。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3.89亿元、1434.99亿元、1528.4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14X、13.24X、12.4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信运营行业竞争加剧;新兴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数据要素发展不及预期;管理层经营策略调整。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3-11-15 10.26 -- -- 10.79 5.17%
10.79 5.1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三季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850.97亿元,同比增长 61.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3.54亿元,同比增长 279.14%。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14.72亿元,同比增长6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5.11亿元,同比增长225.79%。 点评: 公司 N 型光伏产品放量,业绩表现优异。公司作为 TOPCon 电池行业的引领者,其 TOPCon 电池产能明显提升,光伏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光伏产品出货 55.7GW,同比增长87.04%;其中,组件出货 52.2GW,同比增长 83.16%,而 N 型占比提升到 57%。尽管前三季度,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以及TOPCon 产品溢价有所收窄,但得益于终端降价力度延后、公司一体化企业的成本优势、全球分销优势以及在 TOPCon 电池行业的领先优势,公司盈利能力呈提升趋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 15.77%、7.47%,分别提升 5.53和 4.29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2023Q3公司光伏产品出货量提速。具体看,单季度公司光伏产品出货量 22.6GW,同比增长 108.10%;其中,光伏组件出货量 21.4GW,同比增长 119.63%;对应单季度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 16.78%和 7.98%,达到近年来高点。预计第四季度光伏产品出货量 23GW,全年出货量 70-75GW,N 型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 17.10亿元,同比增长 42.49%。公司持续刷新大面积制造 TOPCon 电池的转换效率。公司研究院开发了高效陷光钝化接触技术等多项适用于大尺寸的先进技术,以及自主开发的成套 HOT 高效电池工艺技术等多项创新及材料优化,其研发的全面积 TOPCon 电池转化效率达 26.89%。公司 N 型 TOPCon 电池大规模量产效率 25.5%以上,良率与 PERC 电池打平。双面 Poly 工艺在中试线量产,转换效率 26%左右。另外,公司积极布局 N 型TOPCon 的技术工艺迭代以及 IBC、叠层、钙钛矿等技术以保证技术的持续领先优势。 其研发的 N 型 TOPCon 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 32.33%。 公司光伏组件业务全球布局,山西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推动一体化规模再上台阶。公司光伏产品市场主要为中美欧区域以及东南亚、拉美及中东等新兴市场。公司全球化业务布局有利于抵消贸易摩擦风险,实现平稳增长。公司将在东南亚建设 12GW 的的硅片、电池片、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有利于推进溯源体系建设,为外海外稳定供货奠定基础。另外,公司规划年产 56GW 的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是目前行业内最大的 N 型一体化生产基地,全部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先进产能规模和巩固行业地位。预计至 2023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分别达 85GW、90GW 和 110GW。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预计 2023年、2024年、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5.38亿、87.12亿、102.14亿元,对应每股收益 0.75、0.87、1.02元,按照 2023年 11月 10日 10.02元/股收盘价计算,相应 PE 为 13.29、11.50和 9.81倍。尽管光伏行业存在阶段产能过剩风险,但公司作为 TOPCon 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全球化布局优势、品牌优势和较强的资本实力。公司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产业链产能扩张过快,阶段性供给过剩风险;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际贸易政策变动、贸易摩擦风险。
中际旭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0 99.00 -- -- 108.51 9.61%
121.50 22.7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70.30亿元,同比增长 2.41%;归母净利润为 12.96亿元,同比增长 52.01%。 点评: 单季度业绩环比同比高增长,高速率光模块出货量快速增长 随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分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营收 30.26亿元,同比增长 14.90%,环比增长 39.64%;归母净利润为 6.82亿元, 同比增长 89.45%,环比增长 87.36%。公司单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创历 史新高。LightCounting 预计 2024年以太网光模块的销售额将增长近 30%,预计全球光模块市场未来 5年的 CAGR 将达到 16%。受益于全 球 AI 算力和带宽快速提升的需求,2023Q3AI 大客户对 800G 和 400G 的订单持续增加,高端光模块产品的出货量实现较快增长。公司业绩持 续高增长反映了高速率光模块的强劲需求。 毛利率和净利率明显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31.75%,同比上升 3.83pct;销售净 利率为 18.67%,同比上升 6.27pct。分季度看,2023Q3,单季度毛利 率为 33.54%,同比上升 3.81pct,环比上升 2.44pct;单季度净利率为 21.98%,同比上升 8.26pct,环比上升 3.4pct。 费用率方面,2023Q3,单季度销售费用率为 1.22%,同比上升 0.07pct, 单季度管理费用率为 3.38%,同比下降 1.82pct,单季度研发费用率为 4.92%,同比下降 3.11pct,单季度财务费用为-0.18%,主要来自理财 收益。公司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在毛利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公司的净 利率显著提升。伴随持续的降本增效,公司有望继续保持现有盈利能力。 发布第三期股权激励计划,彰显未来发展信心 公司发布《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 共计 109人,包括董事、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骨干。公司 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为 800万股,约占公司股本 总额的 1.00%。其中,首次授予 720万股,预留 80万股。授予价格为 52.33元。首次授予部分未来 4年的考核要求为:截至 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营业收入累计分别不低于 135亿元/305亿元/510亿元/745亿元,或归母净利润累计分别不低于 26.5亿元/56.2亿元/89.3亿元/123.4亿元。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建立股东与激励对象的利益 共享与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有利于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的实现。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公司 800G 产能持续提升,核心原材料供给得到有效保障,800G/400G 等硅光和相干新产品已得到重点客户的验证和认可,市场导入进程加 快。2023Q3公司 800G/400G 光模块同比、环比的出货量、收入、毛 利率均有所上升,公司业绩有望在 Q4和明年继续保持增长。AI 算力的 发展加快了光模块技术迭代,并且缩短了光模块周期。2025年 AI 客户 对 1.6T 产品需求有望释放。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8.01亿元、35.22亿元、45.08亿元,对应 PE 为 43X、22X、17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I 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技 术发展不及预期;供应链稳定性风险。
阿特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0 13.92 -- -- 15.60 12.07%
15.60 12.0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91.19亿元,同比增长17.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40亿元,同比增长126.02%。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0.14亿元,同比下滑4.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亿元,同比增长14.57%。 点评:组件出货量提升和成本降低推动公司业绩高增。2023年公司业绩保持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前三季度出货量的大幅增长和原材料、海运费等综合单位成本的下降。公司加大N型电池技研发和TOPCon电池产能投放力度,宿迁、扬州和泰国产能均处于爬坡阶段。公司光伏组件出货22.6GW,同比增长53.7%。2023Q1-3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4.78%、7.26%,分别提升4.4和3.5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2023Q3,公司光伏组件主要对中国、欧洲和美洲出货,单季度出货8.3GW。公司单季度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5.28%和7.04%,分别同比提升4.01和1.16个百分点。2023Q1-3光伏一体化厂商以量补价趋势明显,同时下游调价滞后于上游,盈利能力相对于去年呈提升趋势。 储能业务在手订单充裕,有望在在2024年年发力。公司大型储能业务的定位是系统集成商、项目承包商(EPC)、长期维护服务等增值服务商。公司对北美、欧洲和澳洲等储能活跃市场均展开业务布局,公司自研的SolBank直流系统已获得由TüV莱茵颁发的全部欧美双标认证。公司在盐城大丰建设SolBank大型储能产品生产线,预计到2023年底具备10GWh以上量产能力。公司储能订单以海外为主,在手订单规模截至6月30日达21亿美金,并在第三季度持续增长。考虑到电芯等原材料价格下行力度较大以及订单的交付周期,预计公司后续储能系统交付速度加快。 公司拟在美国建设N。型电池产能,进一步拓展美国市场需求。2023年10月,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启动美国阿特斯年产5GW高效N型电池片项目计划,预期将于2025年底投入生产。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光伏市场之一,具备较为广阔的市场增长预期。公司在美国建立电池产能,能够享受美国联邦政府及项目所在州、市政府的补贴,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下一代N型电池技术产业化领域的竞争地位和优化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布局,快速提升海外本土化制造能力,为未来业务增长夯实基础。光伏行业进入一轮行业洗牌,成本和差异化厂商更具备竞争力。最近两年,光伏行业作为为数不多的高景气行业,吸引了大量的跨界资本,同时,原有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展开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行业目前面临着阶段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2023年以来,硅料、硅片、电池、光伏组件国内外产品售价均出现大幅下滑,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将加速行业新旧产能迭代。 尽管短期资本市场融资有所收紧,部分新增产能投放有所迟疑,但预计行业供给充裕,部分企业将降低产线开工率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预计未来具备全球化业务布局、经营稳健、注重成本控制和电池技术迭代的第一梯队企业能够具备更强经营韧性。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预计2023年、2024年、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00亿、45.42亿、56.36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00、1.23、1.53元,按照2023年11月3日13.26元/股收盘价计算,相应PE为13.22、10.77和8.68倍。公司估值水平较低,包含投资者对光伏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增速放缓的悲观预期。 公司作为老牌光伏组件企业,具备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在欧美等海外市场持续发力,同时,公司大型储能领域订单充沛助推后续业绩增长。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产业链扩产速度过快,竞争趋于激烈,盈利能力下滑风险;国际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政策以及政治形势变化风险;光伏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存货减值风险。
钧达股份 能源行业 2023-11-03 86.60 -- -- 102.00 17.78%
102.00 17.78%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 2023年三季报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3.80亿元,同比增长 93.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38亿元,同比增长 299.21%。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9.59亿元,同比增长65.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83亿元,同比增长 396.34%。 点评: N 型 TOPCon 电池出货大幅度增长带动公司业绩高增。2023年,TOPCon 电池产业化程度加深,其市场需求量提升。公司作为国内率先发力 TOPCon 电池厂商,享受行业景气红利。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 N 型 TOPCon 电池的快速放量和电池业务盈利能力的提升。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电池出货 19.55GW(P 型7.34GW,N 型 12.21GW),同比增长 182.75%。公司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17.76%、11.39%,分别同比提升7.02和 4.40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公司 TOPCon 电池出货量8.15GW,包括 2.50GW PERC 电池和 12.21GW TOPCon 电池。 在光伏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背景下,公司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19.50%,达到最近两年来高点位置。尽管太阳能电池 N-P 价差呈收敛态势,公司技术和规模行业较为领先,能够享受阶段市场红利。 公司 TOPCon 电池转换效率稳步提升,储备前沿太阳能电池技术。 2023年,TOPCon 电池凭借其较高的理论转换效率、成熟的技术工艺和较高的性价比得到产业界认可,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率先行业完成 LPCVD 双插技术改进和 SE 技术量产导入,将TOPCon 电池量产效率从 25%左右提升至 25.5%以上。2023年三季度,公司在金属化工艺创新、多晶硅工艺优化、栅线改进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升电池转换效率 0.3个百分点。公司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在 TOPCon 技术优化、BC 平台技术叠加、钙钛矿叠层等行业前沿技术展开研发合作。公司在 N 型电池技术领域的储备有利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升长期竞争力。 TOPCon 电池行业扩产力度较大,关注企业技术迭代以及抗风险能力。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 1-9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28.94GW,同比增长 145.13%,呈快速增长态势。清洁能源转型以及光伏投资回报率提升有望带动行业中长期保持较快增速。从供给端来看,TOPCon 电池产业化进程较快,PV Infolink 预计,2023年底国内 TOPCon 电池产能有望超过 600GW,行业规划规模更为庞大。TOPCon 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完善相关产业配套,但技术上的同质化难以形成显著的差异化竞争。目前资本市场融资收紧减少相关企业资金来源,进而有望减缓新增产能投放。头部TOPCon 电池厂家有望保持技术、成本优势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实现中长期市场份额的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4年、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21.19亿元、25.85亿元和 30.9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 9.32、11.37和 13.63元/股,按照 11月 1日 87.65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 PE 分别为 9.41、7.71和 6.43倍。市场对光伏行业扩产力度过大,阶段产能过剩存在担忧,公司估值处于低位。考虑到公司在 TOPCon 电池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并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公司有望阶段享受行业发展红利,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扩产过快,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滑风险;技术迭代较快,产品被迭代风险。
大全能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1 35.97 -- -- 35.96 -0.03%
35.96 -0.0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8.78亿元,同比变化-47.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1.15亿元,同比-66.09%。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5.53亿元,同比下降 57.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89亿元,同比下降 87.61%。 点评: 硅料价格疲软拖累公司业绩表现,第三季度盈利水平处近年来低点。2023年,受产业内周期性库存消耗叠加新增产能陆续释放的影响,国内多晶硅供给量大幅增加,进而导致多晶硅价格的快速回落。受此影响,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和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大幅下滑。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公司多晶硅产量13.68万吨,同比增长 36.67%;多晶硅销量 14.01万吨,同比增长27.93%;单位销售均价 91.26元/千克,同比下滑 59.26%;单位生产成本 49.74元/千克,同比下滑 15.09%。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 45.88%、39.72%,分别同比下降 28.10个和21.4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多晶硅销售均价 55.63元/千克,单位成本 47.77元/千克,销售毛利率14.94%。公司盈利进入本轮周期的低位水平,未来将面临行业去库存、去产能的压力。 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N 型产品快速放量。2022年底以来的多晶硅价格快速下跌给硅料厂商增加较大经营压力。公司采取系列降本措施叠加规模效应和硅粉价格下降,公司的生产成本呈现逐季降低趋势。2022Q1、Q2、Q3公司多晶硅单位成本分别达 53.45、50.34、47.77元/千克。同时,TOPCon 电池的快速起量带动 N 型硅料的快速增长需求。公司 N 型硅料产品稳定供货,销售占比迅速提升。N 型硅料对杂质含量标准要求更高,销售均价显著高于 P 型产品。随着公司 N 型产品销售占比提升,有利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延期高纯多晶硅二期扩产项目,有利于阶段减缓行业供给和增加企业回旋能力。2023年 10月,公司发布公告,受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等客观因素以及公司实际建设进度的影响,原计划于 2023年底建成投产的年产 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实施周期有所放缓。 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 2024年第二季度。目前多晶硅行业新增产能较多,产品价格进入行业成本区间,行业高成本产能面临亏损压力。公司放缓后续扩建项目有利于避免投产即面临生产压力的窘境,增加企业应变能力。 硅料企业在周期低谷期回归成本和资金实力比拼。硅料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成为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国内外不同电价和生产工艺的多晶硅生产成本差异明显,而内蒙、云南和新疆等低电价产能具备成本优势。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统计,1-9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共计 100.99万吨,同比增长 87.95%。国内多晶硅供给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目前硅料价格低迷、资本市场融资收紧,预计对新增产能建设存在减缓影响。第一梯队企业有望凭借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储备资金穿越硅下行周期,实现中长期市场份额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 2023年、2024年、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7.69亿、30.87亿、48.75亿元,对应每股收益 2.69、1.44、2.27元,按照 2023年 10月 30日 35.98元/股收盘价计算,相应 PE 为 13.38、25.00和 15.83倍。公司作为国内硅料第一梯队生产企业,具备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并持续推动硅料生产的降本增效,提升中长期市场份额且 N 型硅料放量满足市场需求,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扩产较快,竞争趋于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风险;
中际旭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26 101.12 -- -- 108.30 7.10%
121.50 20.1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2023H1,实现营收 40.04 亿元,同比下降 5.37%;归母净利润为 6.14 亿元,同比增长 24.63%。 点评: 全球光模块市场增速较高,高算力、低功耗是未来发展方向AI 军备竞赛的开启大幅拉动算力的爆发式需求,前沿科技产业化的落地需要云厂商庞大的算力支持,而光通信网络是算力网络的重要基础和坚实底座,预计这将进一步推动海外云巨头对于数据中心硬件设备的需求增长与技术升级。根据 Lightcounting 的测算,全球光模块的市场规模在未来 5 年将以 CAGR11%保持增长,2027 年将突破 200 亿美元。 2023 年开始,800G 有望拉动新一轮增长,预计在 2026 年突破 30 亿美元。2028 年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5 亿美元。高算力、低功耗是未来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CPO、硅光技术或将成为高算力场景下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 800G 产品需求持续上量,产品均价提高2023H1,海外传统云数据中心的 200G 和 400G 需求有所下降,但随着ChatGPT为代表的 AIGC大模型的发布,催生了AI算力需求的激增,进而拉动 800G 光模块需求的显著增长,并加速光模块向 800G 及以上产品的迭代。公司 800G 产品需求和订单持续增加,2023H2, 800G 产品出货量有望比上半年明显增长。 2023Q2,公司单季度营收为 21.67 亿元,同比增长 1.14%,环比增长17.9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3.64 亿元,同比增长 32.28%,环比增长 45.58%。2023H1,公司光模块 ASP(平均售价)为 1134.86 元,同比增长 20.39%,国外销售光模块 ASP 为 1495.86 元,同比增长16.90%。随着 800G 产品出货量显著增长,高端产品收入占比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此外,公司持续推进募集资金建设项目“苏州旭创光模块业务总部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苏州旭创高端光模块生产基地项目”的进展,未来将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产能。 毛利率和净利率双提升,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受益于 800G 等高端产品出货比重的逐渐增加以及持续降本增效,公司产品毛利率、净利润率进一步得到提升。2023H1,公司毛利率为30.39%,同比提升 3.60pct;净利率为 16.16%,同比提升 4.59pct;2023Q2,公司单季度毛利率为 31.10%,同比提升 3.82pct;单季度净利率为 18.58%,同比提升 5.77pct。伴随持续的降本增效,公司有望继续保持现有毛利率水平。 费用率方面,2023H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1.09%,同比提升 0.16pct;管理费用率为 4.67%,同比下降 1.08pct;财务费用率为-1.42%,同比下降 0.97pct,主要原因是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增加;研发费用率为 8.12%,同比下降 0.17pct。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光通信转换模块产品的速率、积极研发出更高规格的模块,以满足下游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 开发 1.6T 光模块,推进产业投资和多元化战略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并推动产品向高速率、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目前正在为重点客户开发 1.6T 光模块,预计在 2024 年进行送测和认证,2024H2 可能开始小批量出货,重点客户有望在 2025 年批量部署 1.6T 产品以满足 AI 方面更高算力和带宽的需求。 公司间接收购重庆君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62.45%的股权,以实现在汽车光电子领域新的业务拓展,并将光通信领域的技术储备,通过君歌电子的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加快推进如车载光互联、新一代激光雷达等汽车光电子新产品客户导入与量产,实现较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推动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加速建设以及 AI 算力的提升,将持续带动光模块技术的迭代更新及规模化需求。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光模块主力供应商,具备技术创新领先优势、快速量产交付能力、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优势,经营质量不断改善。公司800G 产品需求和订单持续增加,正在开发 1.6T 光模块,2025 年 AI客户对 1.6T 产品需求有望释放。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16.13 亿元、32.38 亿元、42.32 亿元,对应 PE 为 48X、24X、18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I 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供应链稳定性风险。
固德威 机械行业 2023-09-18 135.40 -- -- 147.88 9.22%
147.88 9.2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3 年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14 亿元,同比增长162.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41 亿元,同比增长1256.2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06 亿元,同比大幅转正;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8%,同比提升 24.78 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 4.29 元/股。 投资要点: 2023H1 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业绩增长加速。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逆变器和储能电池的销量大幅增长、产品毛利率的提升以及期间费用率的下降。2023H1公司持续拓展境外光伏市场,逆变器实现销量 41.95 万台,同比增长 79.50%。其中,并网逆变器销量 30.01 万台,同比增长 81.88%,储能逆变器销量 11.94 万台,同比增长 73.80%。公司储能电池销量约为 240.38MWH。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35.55%,同比提升6.37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9.31%,同比提升 15.92 个百分点。 公司持续扩大海外市场销售力度,全球化布局完善营销服务体系。 公司海外营销以洲为单位,公司在欧洲、澳洲、亚洲、美洲和非洲等主流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业务渠道。公司产品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捷克、荷兰、比利时、土耳其、墨西哥、巴西、波兰、南非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 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逆变器销量 30.82 万台,占比 73.47%。公司全球化布局销售网络,不仅有利于开拓市场,同时有望规避单一市场贸易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规模效应显现,期间费用率走低提升盈利能力。2023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达 2.20亿元、1.31 亿元、-1.19 亿元和 2.1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8.89%,57.61%、25.26%和 40%,均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长速度。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期间费用控制良好,呈现较好的规模效应,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公司积极推出新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上半年公司发布可应用于地面电站、工商业场景的全新并网逆变器 UT 系列和 GT 系列。其中,UT 系列最大转换效率高达 99.01%,整机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选配直流脱扣开关,智能散热,更安全,长寿命。而 GT 系列具有超高功率密度,大吨位一体化压铸使得体积减小 20%,重量减轻 15%,最大转换效率高达 99%。公司新增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59 项、新增已授权知识产权 80 项。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 入,注重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有利于公司紧跟实现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国内逆变器出口增速有所放缓,长期需求前景广阔。得益于欧洲等区域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提前备货,国内光伏逆变器出口保持高增态势。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 年 1-7 月,我国光伏逆变器累计出口数量 3348.75 万个,同比增长 28.94%;累计出口金额 69.20 亿美金,同比增长 71.41%。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逆变器出口金额增速逐月放缓,七月已呈负增长态势,预计与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海外市场库存量较高有关。中长期来看,为了避免全球极端气候所造成的影响,按照巴黎协议 1.5°温度控制要求,2050 年之前全球范围内的煤炭使用量必须削减 95%,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预测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 18200GW。另一方面,储能逆变器有望跟随新型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兴起而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暂时不考虑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摊薄效应,预计公司2023 年、2024 年、2025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99 亿元、20.25 亿元和 24.27 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 8.09、11.71和 14.04 元/股,按照 9 月 11 日 124.81 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 PE分别为 15.42、10.65 和 8.89 倍。公司作为国内组串式逆变器领域的领先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边界至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户用储能光伏发电系统、光电建材以及光储供电一体化系统等领域,公司业务处于快速发展期,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装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政策变动风险;技术升级和创新变化较快风险。
中国移动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9-15 99.66 -- -- 104.09 4.45%
104.09 4.4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2023H1,实现营收 5307亿元,同比增长 6.8%;归母净利润为 762亿元,同比增长 8.4%点评: 个人市场稳中有升,家庭市场增长良好个人市场:2023H1,个人市场收入达到 2594亿元,同比增长 1.3%; 移动客户达到 9.85亿户,净增 1038万户,其中 5G 套餐客户达到 7.22亿户,净增 1.08亿户,5G 套餐渗透率达到 73.3%,同比提高 10.3pct。 云 XR(扩展现实)、云游戏和 5G 超高清视频彩铃等新兴个人数字化业务快速增长。客户价值和粘性持续提高,移动 ARPU 为 52.4元,同比增长 0.2%。未来 5G 套餐渗透率的提高将带动移动 ARPU 的继续增长。 家庭市场:2023H1,家庭市场收入达到 649亿元,同比增长 9.3%; 家庭宽带客户达到 2.55亿户,净增 1115万户。千兆家庭宽带客户规模为 6036万户,渗透率达到 23.7%,未来具备巨大升级发展空间。智慧家庭应用增长贡献继续加大,家庭客户综合 ARPU 达到 43.3元,同比增长 0.7%。 政企市场增速引领,新兴市场增长快速政企市场:2023H1,政企市场收入为 1044亿元,同比增长 14.6%。 政企客户数达到 2430万家,净增 110万家。移动云收入达到 42亿元,同比增长 80.5%,其中 IaaS 收入份额排名 top3,自有 IaaS+PaaS 收入增速超 100%。5G 专网收入达到 25.1亿元,同比增长 69.7%,在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电力、智慧医院、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多个细分行业实现业内领先。 新兴市场:2023H1,新兴市场收入达到 235亿元,同比增长 18.4%。 其中,国际业务收入达到 101亿元,同比增长 25.9%;数字内容收入达到 130亿元,同比增长 12.5%,云游戏全场景月活跃客户达到 1.2亿户,用户规模行业第一。 2023H1,数字化转型收入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量贡献达到 84.1%,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其中,行业数字化方面,DICT 收入达 602亿元,同比增长 24.9%;个人和家庭数字化方面,权益收入达 102亿元,同比增长 23.0%;智慧家庭增值业务收入达 173亿元,同比增长21.4%。 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夯实数智底座公司深入推进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扩大 5G 覆盖。2023H1,公司资 本开支为 814亿元(预计 2023年资本开支为 1832亿元),同比下降11.52%。5G 网络投资为 423亿元,累计开通 5G 基站达 176.1万个,其中 700MHz 5G 基站 57.8万个。 公司优化“4+N+31+X”算力集约化梯次布局,数据中心能力覆盖国家“东数西算”全部枢纽节点。2023H1,对外可用 IDC 机架达到 47.8万架,净增 1.1万架,累计投产算力服务器超 80.4万台,净增超 9.1万台,算力规模达到 9.4EFLOPS。 数据要素方面,公司充分挖掘大数据要素价值,推进大数据应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2023H1,大数据收入达到 25.6亿元,同比增长56.6%。公司积极融入国家大数据战略,未来有望充分发挥数据、算力等优势,畅通数据要素大循环。 人工智能方面,公司打造具有运营商特色的“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形成从算法、平台、能力到规模化应用的产业级智能化服务能力,赋能内外部 27个领域超 830个应用;发布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和九天·客服大模型,助力产业智能化、融合化。 回馈股东,分红派息逐步提升公司决定 2023年中期派息每股人民币 2.2247元,同比增长 10.5%,2023年全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公司统筹推进 CHBN 全向发力、融合发展,打造以 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公司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数字化转型收入增长第二曲线价值贡献凸显。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359.87亿元、1462.66亿元、1568.49亿元,对应 PE 为 16X、15X、14X,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信运营行业竞争加剧;新兴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数据要素发展不及预期;管理层经营策略调整。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9-11 25.35 -- -- 25.45 0.39%
25.45 0.3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8.43亿元,同比增长43.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13亿元,同比增长182.8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8.32亿元,同比增长878.1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10%,同比提升7.21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1.46元/股。 投资要点:光伏组件出货增长和单位盈利提升推动公司业绩高增。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旺盛的装机需求、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大力开拓、新增产能投放以及公司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进而公司上半年实现光伏组件的销量增长和单瓦盈利的提升。具体来看,上半年,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23.95GW(含自用497MW),同比增长52.84%。其中,海外组件出货占比55%,分销占比34%。经计算,上半年,公司光伏组件平均销售价格1.64元/瓦,平均生产成本1.32元/瓦,单瓦毛利0.31元,保持良好盈利水准。公司销售毛利率19.35%,同比提升6.1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2.26%,同比提升6.06个百分点。公司资产减值、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处置收益为-1.18亿元、-0.73亿元和-0.67亿元。 公司技术储备丰富,前瞻布局多条技术路线。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2.28亿元,占营业收入5.46%。公司加码TOPCon电池投入力度,其最新量产的N型倍秀电池最高效率25.6%,并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公司HJT电池研发项目中试线陆续试产,中试转换效率稳步提升,并不断通过工艺改善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研发中心积极研究和储备多种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技术,避免单一技术方面的落后和长期战略方向判断的失误。 公司持续推动N型转型,深化一体化布局,实现智能制造增强成本优势。2023年上半年,公司先后投产越南2.5GW拉晶及切片、包头10GW拉晶及切片(包头20GW拉晶及切片项目一期)、宁晋6GW电池、邢台10GW组件、合肥10GW组件等项目。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光伏组件产能将达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与组件产能匹配度在90%。其中,N型电池产能超过57GW,占比超过6成。公司不断通过产能扩张实现规模优势,进而提升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形成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实现以数字化和智能化对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赋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推动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 光伏产业链价格见底有望催化装机需求,中长期市场前景广阔支撑领头企业充分发展。受延期项目落地和下游需求启动等因素影响,2023H1中国新增光伏装机78.42GW,同比增长153.95%。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37.46GW,分布式光伏装机40.96GW,均表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目前硅料价格已见底,产业链价格有望在底部维持震荡走势。国内风光大基地等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在目前组件价格下具备较好经济效益。预期国内光伏装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进而拉动产业链相关环节需求。尽管光伏组件各环节扩产较快,短期市场形成阶段性产能过剩预期。但从长期来看,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避免全球极端气候所造成的影响,全球化石能源消费量必须大幅削减。按照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预测,预计到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18200GW。光伏发电市场前景广阔。目前龙头企业经历过几轮周期,在资金实力、技术储备、成本控制和前瞻性战略规划具备优势,有望穿越周期实现强者恒强。 投资建议:暂时不考虑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转股的摊薄效应,预计公司2023年、2024年、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7.76亿元、102.22亿元和122.03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2.65、3.09和3.68元/股,按照9月6日26.67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10.06、8.64和7.24倍。行业产能过剩预期打压企业估值。公司作为光伏领域老牌一体化厂商,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完善的全球分销能力,市场竞争力突出。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产能扩张过快,阶段性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滑风险;全球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国际贸易政策变化风险。
中国电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9-07 5.78 -- -- 6.24 7.96%
6.24 7.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2023H1,公司实现营收 2587 亿元,同比增长 7.7%;归母净利润 202 亿元,同比增长 10.2%;扣非归母净利润 204 亿元,同比增长 11.3%。 点评: 行业整体平稳发展,新兴业务增速较高2023 年上半年,我国通信业整体运行平稳,各项主要指标保持较好增长态势,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网络连接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较快增长。2023 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平稳增长,累计实现收入 8688 亿元,同比增长 6.2%。 其中,三大运营商积极发展 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共完成新兴业务收入 1880 亿元,同比增长 19.2%。 基础业务质态稳步提升,产数保持快速增长公司移动通信服务收入继续保持良好增长,2023H1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到 1016 亿元,同比增长 2.7%,其中,移动增值及应用收入达到 154亿元,同比增长 19.4%,5G 套餐用户渗透率达到 73.4%,移动用户ARPU 达到 46.2 元,同比增长 0.4%,预计未来个人数字化应用将拉动移动通信服务收入增长;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达到 620 亿元,同比增长 3.6%,其中,智慧家庭业务收入达到 93 亿元,同比增长 15.7%,千兆宽带渗透率达到 20.3%,宽带综合 ARPU 达到 48.2 元,同比增长2.1%,预计未来千兆用户渗透率的提升将带动宽带综合 ARPU 继续增长。 公司产业数字化业务保持快速发展趋势,2023H1 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达 688 亿元,同比增长 16.7%,占服务收入比达到 29.2%,提升 2.6 pct;天翼云收入达到 459 亿元,同比增长 63.4%。天翼云保持公有云 IaaS及公有云 IaaS+PaaS 国内市场三强和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第一、全球运营商云第一。按照公司指引,维持 2023 年力争实现千亿云营收的目标。 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强化 AI 能力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拥抱数字经济大潮的第一驱动力。围绕云计算、AI、安全、量子、平台和网络等重点领域,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27.2%,研发人员人数较去年底增长 21.4%。 公司构建星河 AI 算法平台底座,自研场景算法达到 5500 个;升级推出百亿级参数的星河通用视觉大模型 2.0;发布生成式语义大模型 TeleChat,提升语音和多模态大模型关键能力,以通用训练为基础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定制化的行业应用大模型;打造数据要素服务平台“灵泽”,并率先在海南建设运营“数据产品超市”标杆项目,未来将进一步释放数据资源价值。 优化资本开支结构,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2023H1 公司完成资本开支 416 亿元,同比下降 0.24%,其中移动网投资 173 亿元,占比 42.4%,产业数字化投资 118 亿元,占比 28.4%,占比提高 4.1 pct。预计 2023 年资本开支为 930 亿元。 公司持续优化“2+4+31+X+O”算力布局;加大智算能力建设,在内蒙、贵州、宁夏等地建设公共智算中心,在 31 省部署推理池,满足各类 AI应用推理的需求,2023H1 智算新增 1.8EFLOPS,达到 4.7EFLOPS,增幅 62%;扩大通用算力,通算新增 0.6EFLOPS,达到 3.7EFLOPS,增幅 19%。2023H1,公司对外机架数达 53.4 万,70%以上新增机架部署在热点区域。上半年与中国联通新建共建共享 5G 基站超 15 万站,5G 基站超 115 万站;4G 中频网络基本实现全面共享,4G 基站超 200万站,网络覆盖和容量持续提升。 派发中期股息,重视股东回报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努力增强盈利和现金流创造能力。董事会决定2023 年继续派发中期股息,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为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 65%,即每股人民币 0.1432 元(含税)。未来将按照 A 股发行时的承诺,2023 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提升至本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 70%以上。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经营业绩稳健增长,移动增值及应用业务和智慧家庭业务增速较高;产业数字化业务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围绕云计算、AI、安全、量子、平台和网络等重点领域,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夯实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并打造数据要素服务平台,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304.44 亿元、333.82 亿元、364.96亿元,对应 PE 为 17X、16X、15X,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信运营行业竞争加剧;新兴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数据要素发展不及预期;管理层经营策略调整。
中国联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8-30 5.11 -- -- 5.39 3.45%
5.29 3.5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18.3 亿元,同比增长 8.8%;实现净利润 124.6 亿元,归母公司净利润 54.4亿元,同比增长 13.7%,连续 7 年双位数增长。 点评: 经营发展稳中有进,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3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18.3 亿元,同比增长 8.8%,营收增速较去年提升 1.4pct;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 54.4 亿元,同比增长 13.7%,连续7年双位数增长;ROE实现近年新高,达到 3.4%,同比提升 0.2pct,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产业互联网快速增长,五大主责主业持续推进2023H1 公司实现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 430 亿元,同比增长 16.3%,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首次超过 25%,成为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公司聚焦五大主责主业,具体来看:1)大联接:2023H1 公司大联接用户规模达 9.28 亿户,净增 6618 万户,大联接增长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移动业务实现规模价值双提升,移动出账用户达 3.28 亿户,上半年净增 534 万户,净增用户规模创 4年同期新高;移动 ARPU 为 44.8 元,同比提升 0.9%;5G 套餐用户渗透率达 71%,用户结构进一步优化;个人数智生活付费用户超过 8700万,收入同比提升 90%;固网宽带出账用户达到 1.08 亿户,上半年净增连续突破 400 万,融合渗透率达 75%;联通智家业务付费用户超过9500 万,收入同比提升 49%;物联网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 54 亿元,同比增长 24%。 2)大计算:公司持续提升自研能力,在技术创新、产业赋能、生态共建方面持续迭代出新;不断升级基础架构,实现统一架构下一云多态,围绕七大场景云形成丰富的细分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2023H1,联通云实现收入 255 亿元,同比增长 36%,全年收入目标超过 500 亿元。 3)大数据:公司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建立完备的大数据能力体系,基于 400PB 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超万亿级数据实时处理能力,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深耕数字政务、数字金融、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H1,公司大数据业务实现收入 29 亿元,同比增长 54%,行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超过 50%。 4)大应用:公司积极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5G 行业应用累计项目数超过 2 万个;5G 虚拟专网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 5800 个,5G 行业签约金额达 62 亿元;持续迭代 5G 专网 PLUS 产品体系,5G 工厂达 2600 余个;在工业、电力等 8 大领域完成全频段5G RedCap 测试验证,有效推动 5G 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 5)大安全:公司聚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等重点方向,加强安全业务布局。加快“平台+产品+服务”模式的规模化复制,安全云市场上架产品超过 80 款;2023H1 大安全收入同比增长 178%。 网络能力持续夯实,共建共享日益深化2023H1 资本开支为 276 亿元,其中,承载网、基础设施及其他占比33%;移动网络占比 28%;政企及创新业务占比 23%;家庭互联网及固话占比 16%。公司加快打造 5G、宽带、政企、算力四张精品网。5G精品网方面,5G 中频基站超 115 万站;宽带精品网方面,市、县、镇全面具备千兆能力;政企精品网方面,实现全国 335 个本地网的 100%覆盖;算力精品网方面,联通云池覆盖 202 个城市(新增 32 个),IDC机架规模超 38 万架(新增 1.7 万架),算力承载网骨干网平均时延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深入推进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 共建共享基站新增 15 万站;推进 4G 中频一张网,共享基站超 200 万站,共享率超90%。 派发中期股息,股东回报持续提升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在努力推动营收、利润良好增长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和股东分享公司长期发展红利。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中期股息人民币 0.0796 元(含税),同比预计提升 20%,股东回报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经营发展稳中有进,移动 ARPU 和 5G 渗透率继续提升;产业互联网成为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公司大数据业务行业领先,有望受益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82.98 亿元、93.73 亿元、104.29 亿元,对应 PE 为 20X、18X、16X,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信运营行业竞争加剧;创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数据要素发展不及预期;管理层经营策略调整。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3-08-23 10.42 -- -- 11.29 8.35%
11.29 8.35%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 2023年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6.24亿元,同比增长 60.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5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3.13%,同比增加 9.08个百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 0.38元/股。 同时,公司宣布非公开发行股票计划,拟募集不超过 9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陕西一体化大基地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点评: 光伏组件出货量提升和 N 型占比提高带来业绩高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 N 型 TOPCon 电池进入大规模放量阶段,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带动净利润快速增长。具体来看,2023H1公司光伏产品销售量 33.1GW,同比增长 74.95%。其中,光伏组件销售量 30.8GW,同比增长 69.14%。公司 N 型光伏组件销量 16.4GW,占比达 53.25%。2023H1公司销售毛利率 15.18%,同比提升 4.9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7.17%,同比提升 4.46个百分点。 上游硅料供应供需扭转,在产业链整体降价过程中,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明显。公司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12.46亿元,其中,存货跌价损失和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分别达-6.82亿元和-5.53亿元。公司设备减值主要是计提的小尺寸产能减值,而库存跌价主要受硅料价格影响,预计下半年存货减值风险减小。 公司 TOPCon 电池具备领先优势,加速布局一体化产能。公司作为TOPCon 电池技术领先者,在 TOPCon 电池转换效率和生产成本方面具备竞争优势。公司已投产 N 型 TOPCon 电池产能 55GW,大规模量产效率 25.5%,良率与 PERC电池基本持平,182mm 72版型 N 型 TOPCon组件主流出货功率 575-580瓦。公司规划年产 56GW 的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是目前行业内最大的 N 型一体化生产基地,全部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先进产能规模和巩固行业地位。预计至 2023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分别达 85GW、90GW 和 110GW,全年公司有望实现 70-75GW 的组件出货,N 型占比超六成。 公司拟集中竞价回购股份,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公司拟回购不低于 3亿元,不超过 6亿元,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 18.85元/股。主要资金来源于自有或者自筹资金。本次回购的股份用于员工持股,有利于公司建立完善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从二级市场回购股份,也有望阶段 提振投资者信心。 光伏产业链价格触底企稳,2023年下半年国内大型地面电站有望起量。2021、2022年供需紧张的多晶硅推动行业生产成本走高,降低了光伏电站开发的内部收益率。而 2022年底以来的上游硅料供需扭转导致产业链成本大幅降低。截至 2023年 8月中旬,多晶硅致密料价格企稳在 70元/kg 左右,182mm 双面双玻组件价格 1.27元/瓦。我们认为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供给充裕以及上游硅料价格触及行业成本的背景下,光伏产品价格后续有望企稳。从需求端来看,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清洁能源转型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国内一、二、三期风光大基地陆续开工建设,并有望在下半年加速落地。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8.07、80.04和 94.37亿元,对应的全面摊薄 EPS 分别为 0.68、0.80和 0.94元/股,按照 8月 21日 10.34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 PE 分别为 15.19、12.92和 10.96倍。公司不断完善全球销售网络,扩张和优化一体化产能且公司 TOPCon电池、组件产进入放量阶段,公司成长预期较为良好,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际贸易政策变动、贸易摩擦风险;光伏产业链产能快速扩张,阶段性供给过剩风险。
大全能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10 39.54 -- -- 42.42 7.28%
42.42 7.28%
详细
事件:近期,公司发布2023 年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3.25 亿元,同比下滑42.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6 亿元,同比下滑53.5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81%,同比减少35.30 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2.07 元。 点评: 2023 年上半年供需格局扭转,公司硅料业务量增价减导致净利润明显下降。2023 年上半年,公司内蒙古一期10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产能爬坡,公司完成多晶硅销量7.68 万吨,同比增长0.59%。同期,由于硅料行业新增产能显著释放,多晶硅供给量大幅增长,硅料价格显著下跌。上半年公司硅料平均销售价格(不含税)120.52元/千克,同比下跌43.44%。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公司硅料单位生产成本51.36 元/公斤,同比降低18.66%,缓解产品价格下降对毛利率影响。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57.67%,同比下降12.80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47.47%,同比下滑10.82 个百分点。公司业绩受多晶硅生产行业供需变化影响显著,预计下半年行业供给压力仍将存在。 硅料生产周期属性突出,预计2023 年下半年仍处于价格低谷阶段。 2021、2022 年紧缺的硅料供给带来上游高额盈利,吸引新老硅料厂商大幅扩产。根据公开信息统计,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保利协鑫、新特能源、东方希望、亚洲硅业、青海丽豪、新疆晶诺等新老厂商在2022、2023 年相继投放大量硅料产能。预计2023 年,我国硅料新增产能123 万吨/年,全年有望新增140.18 万吨硅料产量,加上进口全年硅料供应量有望超过150 万吨,能够支撑超过500GW以上的光伏组件需求。我国硅料供给足够充裕。根据PV Infolink 报价测算,2022 年11 月至2023 年6 月中旬,多晶硅致密料成交均价最高跌幅近70%。目前硅料价格进入行业生产成本区间,部分高成本产能将面临亏损压力,价格进一步下行空间不大。但考虑在建项目投资金额巨大停建可能较小,下半年行业仍将面临供给压力。 预计硅料价格将在底部区间徘徊,企业盈利能力趋于收敛。 公司持续进行技术降本提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中长期市场份额。 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路线成熟,主要包括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成为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公司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过程中的电力、水耗、硅耗单位用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3 年中期,公司多晶硅产能20.5 万吨/年。上半年,公司多晶硅产量7.92 万吨,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2.15%,稳居第一梯队位置。内蒙古包头二期10 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已于2022 年底启动,预计在2023 年底前建成投产。全部项目达产后公司硅料产能超过30 万吨/年,叠加硅粉原材料的自供以及有机硅业务的延伸,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业务范围。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计2023 年、2024 年、2025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62 亿、31.21 亿、49.14 亿元,对应每股收益3.44、1.46、2.30 元,按照2023 年8 月8 日39.65 元/股收盘价计算,相应PE 为11.51、27.15 和17.25 倍。硅料价格已进入较低位置,进一步下行空间不大。考虑到公司持续推动硅料生产的降本增效,扩充硅料产能提升市场份额,增加工业硅产能保证原材料供应且布局N 型硅料满足下一代电池需求,预计公司未来行业地位保持领先,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扩产较快,竞争趋于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风险;全球装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阿特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7-17 17.01 -- -- 17.20 1.12%
17.20 1.12%
详细
公司是老牌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公司核心业务是晶硅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向应用解决方案领域延伸,涵盖光伏系统、大型储能系统和光伏电站EPC业务。公司致力于研发低生产成本、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组件技术,并相继推出大尺寸硅片、PERC电池、TOPCon电池、HJT电池、双玻组件、叠瓦组件等产品,进行系统的专利布局。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级,公司位居全球光伏组件行业第一梯队。截至2022年底,公司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分别为20.4GW、20GW、19.8GW、32.2GW。根据PVInfolink的统计,2022年公司在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第五。 ,光伏产业链价格见底,22023HH22。全球光伏装机有望快速起量。受2022年延期项目落地和硅料价格下行下游需求启动等因素影响,2023年1-5月国家能源局统计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61.21GW,同比增长158.16%。海外市场,光伏产品出口淡季不淡,根据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我国太阳能电池累计出口金额1521.89亿元,同比增长23.6%。截至2023年7月上旬,多晶硅致密料均价64元/kg,182mm单面单晶PERC组件1.36元/瓦。光伏产业链价格已回归至合理区间内,预期国内对光伏系统价格敏感的地面电站将迎来装机的较好时期。光伏产品价格企稳以及需求放量有望驱动光伏组件一体化厂商开工率上行。 公司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充分发挥渠道优势。2022年,CPIA统计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组件)512.5亿美金,同比增长80.3%。海外市场是国内光伏制造商必争之地。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内蒙古、河南、青海、甘肃、浙江、河北、陕西、广东、泰国和越南。海外生产基地能够有效应对区域贸易壁垒。公司下游客户涵盖光伏系统集成商、大型电站项目公司、光伏电站EPC公司、区域型光伏组件经销商等。公司在境外设立16家销售公司,成为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和部分欧洲国家组件供应商。2022年,公司的国际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美洲、欧洲和亚洲市场(除中国),金额分别达178.17亿元、91.29亿元、43.74亿元。 完成科创板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公司规模有望再上台阶。2023年6月,公司完成在科创板发行股票上市。本次股票发行每股价格为11.10元/股,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后,发行总股数扩大至6.2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69.07亿元。公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年产10GW拉棒项目、阜宁10GW硅片项目、年产4GW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嘉兴阿特斯光伏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长晶、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20.4GW、35GW、50GW和50GW。这将有利于公司发挥规模效应和巩固行业地位。此外,公司加大TOPCon电池的扩产力度和积极储备HJT电池技术。公司在宿迁、扬州、泰国三个基地规划、建设TOPCon电池产能。宿迁Topcon一期6GW项目于4月投产,扬州和泰国项目预计下半年投产。公司HJT电池和组件已实现小规模量产出货。公司布局先进产能,迎合行业技术升级迭代趋势,提高产品竞争力水平。 储能系统成本降低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将推动公司大型储能系统放量。公司大型储能系统业务主要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涵盖大容量储能系统的设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销售、安装和运维服务。公司大型储能系统采用的是大容量磷酸铁锂电芯,具备安全性、可靠性和长循环寿命特点,并使用液冷技术降低储能容量的衰减速度。 公司大型储能系统产能规模2.5GWH,并计划在2023年提升至10GWH。随着前期开工项目的持续建设以及新承接的项目落地,2020年至2022年,公司大型储能系统业务收入取得大幅增长,对应营业收入分别达0.53亿元、14.11亿元和34.16亿元。2021、2022年,磷酸铁锂储能系统成本高企、谷峰电价价差不足、弃风弃光电量不足,电化学储能存在“装而不用”等情况。2023年,预计随着储能商业模式的清晰,储能相关政策的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手段的成熟以及储能成本的下降,大型地面电站储能需求将跟随下游风光装机的快速增长而增长。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预计2023年、2024年、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62亿、59.49亿、77.44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37、1.61、2.10元,按照2023年7月12日16.76元/股收盘价计算,相应PE为12.21、10.39和7.98倍。公司作为老牌光伏组件企业,具备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借助资本市场产能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并积极在大型储能领域发力从而构成重要利润增长点。目前公司估值水平较低,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产业链扩产速度过快,竞争趋于激烈,盈利能力下滑风险;国际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政策以及政治形势变化风险;光伏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存货减值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9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