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骥

德邦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20521020005,曾就职于民生证券。德邦证券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周期组执行组长,北京大学材料学博士,曾供职于海通证券有色金属团队,所在团队 2017年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比有色金属类第 3名、水晶球第 4名。2018年加入民生证券,任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研究扎实,推票能力强,佣金增速迅猛,2021年 2月加盟德邦证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37.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01 28.89 -- -- 30.69 6.23%
30.69 6.23%
详细
事件:4月 27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7.86亿元,同比下降6.09%,环比增长 8.5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3亿元,同比下降 40.68%,环比增长 20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亿元,同比下降-46.28%,环比增长65.25%;对应毛利率 37.3%,同比下降 4.26pct,环比提升 7.68pct;净利率 16.79%,同比下降 8.34pct,环比提升 11.26pct,盈利能力环比回升。 MLCC 需求边际改善,粉体景气度有望触底回升。近日,风华高科高管对外表示部分料号已开启涨价通道。三环集团也于近期发布涨价函,称公司在与部分合作伙伴充分沟通、协商一致后,二季度各月份套单实际交易价格全面上调,所有签约伙伴自 4月份新提交的套单审批时同步同比例调整并执行。据 TrendForce 统计,2023年一季度车用 MLCC 订单量相对稳定,预期 MLCC 供应商全年将积极投入研发及扩大车用产品产能。2023年 2月 MLCC 供应商 BB Ratio(订单出货比值)微幅上升至 0.79,需求呈现边际改善。未来随着下游需求持续回暖,MLCC 粉体景气度有望触底向上。 催化材料需求延后释放,蜂窝陶瓷国产替代有望加速。2022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芯片供应等多重负面因素的影响,行业对国六产品的需求尚未完全爆发。公司依托技术优势及外延式战略布局,2022年实现商用车、乘用车、非道路机械、船机蜂窝陶瓷产品全突破。随着各级政府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的陆续推出,汽车行业有望进一步复苏,带动国六产品需求增长。蜂窝陶瓷全球市场长期由美国康宁和日本 NGK 公司垄断,合计市占率约 90%,公司积极协同下游客户,加速推动蜂窝陶瓷产品的国产替代。 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奠定公司长期发展基础。2023Q1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5亿元,较上年同期变动-168.99%,主要系取得赛创电气股权及参股韩国 Spident 公司所致。齿科材料:为满足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国际化业务规划的需求,公司全资孙公司国瓷新加坡入股韩国 Spident 口腔公司(股权转让及认购完成后合计持有目标公司 20.03%股权),截至 2023年 2月,对外投资购买境外股权事项已全部完成。未来公司将聚焦牙科大修复场景(临床修复+技工修复),致力于成为全球化的口腔修复解决方案综合供应商。精密陶瓷:公司重点布局精密陶瓷基板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高端 DPC 陶瓷基板核心材料“卡脖子”问题,并收购中国大陆 DPC 陶瓷基板头部企业赛创电气 100%股权。2023年 1月,赛创电气已经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取得了铜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3年 4月,赛创电气更名为国瓷赛创电气(铜陵)。公司由先进陶瓷粉体和基片环节进入先进陶瓷基板解决方案的产业链环节,完善陶瓷粉体-陶瓷基片-陶瓷基板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业务范围和下游应用领域得到长期和几何级数律的进一步拓展。 投资建议:受益于 MLCC 粉体需求触底回暖,生物医疗、精密陶瓷、催化材料、新能源多点突破,预计公司 2023-2025年业绩分别为 7.26亿元、10.21亿元、13.32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 0.72元、1.02元、1.33元,对应 PE 分别为 41、29、22倍。考虑公司长期成长性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
卓越新能 能源行业 2023-05-01 49.91 -- -- 50.30 0.78%
50.50 1.18%
详细
事件:4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96亿元,同比下降 8.30%,环比增长 24.48%;实现归母净利润 0.71亿元,同比下降 28.87%,环比增长 230.4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68亿元,同比下降 30.57%。 一季度业绩环比改善。2022年下半年生物柴油行业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国内餐饮行业堂食大幅减少导致原材料废弃油脂供应紧张,同时生物柴油价格在下半年有所下降,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影响。2023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餐饮堂食消费恢复正常,废弃油脂原材料压力有所缓解,带动行业景气度及公司业绩环比向好。从公司盈利能力看,2023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为 10.51%、7.95%,分别环比增长 0.71pct、4.95pct。从行业销售情况看,2023年一季度中国生物柴油出口量约为 66.98万吨,较 2022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96.64%,较 2022年四季度环比增长 45.99%;一季度中国生物柴油出口金额约为 9.05亿美元,较2022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60.89%,较 2022年四季度环比增长 30.30%。 新项目有序投产,带动公司稳健增长。公司美山年产 1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已于2022年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试生产,公司生物柴油产能规模达到 50万吨、生物基材料产能规模达到 9万吨。公司 20万吨/年烃基生物柴油生产线、5万吨/年天然脂肪醇生产线项目目前已经取得建设用地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各项前期工作在有序推进中。远期公司将形成生物柴油年产能规模 85万吨、生物基材料年产规模 42.5万吨,保障公司长期成长性。 投资建议。随着公司生物柴油新产能陆续投建达产、生物柴油行业景气度回升,我们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预计 2023-2025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 4.50、4.88、6.22元,对应 PE 分别为 11.45、10.55、8.2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华特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05-01 81.39 -- -- 88.76 8.50%
88.31 8.50%
详细
事件:4 月2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3 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归母净利润2.06 亿元,同比增长59.48%;实现扣非净利润2.00亿元,同比增长79.67%。 22 年业绩表现亮眼,特种气体业务同比增长65.9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3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归母净利润2.06 亿元,同比增长59.48%;实现综合毛利率26.88%,同比增长2.69 个pct;净利率11.11%,同比增长2.83 个pct。 分板块看,公司特种气体实现营收13.22 亿,同比增长65.94%,毛利率30.89%;普通工业气体实现营收2.20 亿,同比递减17.28%,毛利率为12.42%;设备与工程实现营收2.4 亿,同比递减13.15%,毛利率12.58%。 特种气体量价齐升,盈利中枢向上。受半导体气体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特种气体销售量价齐升,2022 年公司电子特气实现销售10.37 亿元,同比增长104.43%。 分产品看,公司氟碳类产品实现营收1.94 亿,同增30.07%,毛利率30.95%;氢化物实现营收2.17 亿,同增42.84%,毛利率22.3%;光刻气其他混合气体实现营收5.98 亿,同增196.33%,毛利率28.79%;氮氧化合物实现营收1.03 亿,同减34.83%,毛利率27.26%;碳氧化合物实现营收1.11 亿,同增39.01%,毛利率53.81%。 国际化布局战略,成功推进海外并购项目海外并购。公司立足原有海外客户,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布局。2020 年公司在香港及泰国分别设立了亚洲国际气体有限责任公司(ASIA INTERNATIONAL GASCOMPANY LIMITED)和华特气体科技(泰国)有限公司,收购亚洲工业气体有限公司(Asia Industria Gases Pte Ltd),进一步促进了海外业务的拓展。新加坡的电子特气市场空间较大,云集了英特尔、美光、GobaFoundries、英飞凌、ST 等大批 Fab 厂,公司收购新加坡 AIG 后,更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销售渠道和产品开发的优势。 投资建议:中长期看我们看好公司多基地布局夯实国内市场核心竞争力,同时海外客户渠道优势有望为公司在进军海外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预计公司2023-202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10、 2.26 和3.06 元,对应PE 分别为38、36 和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外汇波动风险、扩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阳谷华泰 基础化工业 2023-04-28 9.15 -- -- 9.70 3.74%
10.14 10.82%
详细
事件: 4 月24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5.17 亿元,同比增长30.01%;实现归母净利润5.15 亿元,同比增长81.52%。对应毛利率27.67%,同比增长4.83pct;净利率14.65%,同比增长4.15pct。主要系主导产品防焦剂价格提升+汇兑收益增厚全年业绩。2022Q4 实现营业收入8.2 亿元,同比增长9.65%,环比下降6.28%;实现归母净利润0.77 亿元,同比增长103.01%,环比下降48.49%,主要系Q4 需求及汇兑损失短期拖累业绩。 主导产品价格提升,汇兑收益增厚利润。受益于主导产品加工助剂、部分高端高性能品种价格提升,2022 年高性能橡胶助剂实现营业收入22.84 亿元,同比增长24.34%;对应毛利率31.28%,同比增长10.01pct。由于市场供应减少,防焦剂CTP 市场价格2021 年以来持续上涨,2022 年高位企稳,2020 年/ 2021 年/ 2022前三季度防焦剂CTP 毛利额占公司综合毛利额的比例分别为23.48%/ 39.99%/60.57%,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受益于汇率波动,2022 年财务费用为-2584.01 万元,实现汇兑收益4190.59 万元,相较上年同期财务费用2996.35 万元及汇兑损失1086.63 万元,显著增厚全年业绩。 新老产品多点布局,产能扩张驱动成长。2022 年10 月,采用连续法的“年产4万吨不溶性硫磺”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主导产品不溶性硫磺实现规模翻倍,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有助于国产替代及海外出口。公司以壮大橡胶助剂主业为核心,积极在生命大健康用化学品及其他精细化工品方向进行拓展。截至2022 年末,公司在建工程包括大健康系列产品项目、1 万吨/年橡胶防焦剂CTP 生产装置、6000 吨/年促进剂DZ 生产装置、电解液添加剂VC 项目、年产9 万吨橡胶助剂项目、戴瑞克橡胶助剂建设项目及大宗橡胶助剂DBD 生产体系构建与产业化项目。2023 年戴瑞克1 万吨橡胶防焦剂CTP 项目、万吨级树脂项目、年产6.5 万吨硅烷偶联剂等项目、特硅新材料年产4 万吨三氯氢硅联产6500 吨四氯化硅项目、华泰新材料年产1.5 万吨有机过氧化物有望陆续推进,公司未来成长动能充足。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47、1.84、2.27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6.37、5.08、4.13 倍。考虑到公司作为综合性橡胶助剂龙头厂商,丰富在建项目有望于2024 年集中投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金宏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04-27 26.79 -- -- 29.13 7.65%
28.84 7.65%
详细
事件:4月 26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18亿元,同比增长 16.25%,实现归母净利润 0.60亿元,同比增长 55.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增长 85.12%。 Q1业绩同比高增,电子大宗气体开始贡献增量。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18亿元,同比增长 16.25%,实现归母净利润 0.60亿元,同比增长 55.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增长 85.12%;实现毛利率 38.11%,同比增长5.1个 pct,环比增长 2.08个 pct;实现净利率 12.34%,同比上涨 2.94个 pct,环比上升 0.9个 pct。电子大宗气方面,广东芯粤能和北方集成预计 2023年内完成,目前项目进度约为 44.41%、23.78%,已逐步贡献业绩增量。 电子特气扩产稳步推进,预计投产后将显著是增厚利润。公司在电子特气领域近年来持续推进,其自主研发的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正式供应了中芯国际、海力士、镁光、联芯集成、积塔等一批知名半导体客户。2022年,公司新增1200吨正硅酸乙酯、10000吨高纯二氧化碳产能。在建项目方面,1)氢气、氮气、氧气和氩气的扩产预计于 2023年完工;2)16000吨超纯氨预计于 2024年投产;3)电子级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六氟丁二烯等共 7个产品都在分项目同时实施,预计 2023年年底进入试产状态。随着公司多个项目稳步投产,预计2023-2024年公司业绩有望显著增厚。 电子大宗订单持续推进,打造电子气体全方位商业模式。继 2021年 11月与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签订供应合同,开启公司电子大宗载气战略业务领域。 2022年,公司相继拿下广东芯粤能半导体、广东光大、厦门天马光电子以及无锡华润上华科技的电子大宗气体订单,在手订单超 30亿。TGCM 方面,公司于2022年 8月与 SK 海力士半导体(中国)签订 TGCM 服务合同,在原有特气供应合作基础上,为其提供系统运营、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服务,从而打造一站式综合性气体服务模式。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一流气体服务商管,产能持续扩张,横纵向发展战略扩充气体品类并迈向全国。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66元 、0.89元、1.03元,对应 PE 分别为 41、30和 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下游开工不及预期。
硅宝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4-26 16.48 -- -- 17.12 3.88%
17.98 9.10%
详细
事件:4月 22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1亿元,同比下降 20.75%,实现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增长 28.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3亿元,同比增长 30.93%。 Q1业绩同比增长 29%,成本端松动打开盈利修复空间。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1亿元,同比下降 20.75%,实现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增长 28.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3亿元,同比增长 30.93%;实现毛利率 23.85%,同比增长8.17个 pct,环比下滑 1.22个 pct;实现净利率 10.36%,同比上涨 3.99个 pct,环比下滑 2.51个 pct。成本端年初至今松动较明显,推动公司产品盈利修复。据百川盈孚,截至 2023年 4月 24日 DMC 报价 15500元/吨较年初下滑 7.74%,较去年同期下滑 44.64%。 千吨硅碳负极项目建成投产打开成长。 公司 2015年进入锂电池市场,硅碳负极材料因其比容量大,能极大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新一代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2021年公司在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设立全资子公司硅宝(眉山)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宝新能源”)建设 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人民币 5.6亿元。为推动 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顺利实施,公司新建 1000吨/年动力电池用硅碳负极生产线及研发基地项目于近期建成投产。 产能持续扩张,成本优势凸显。目前公司已建成 18万吨/年高端有机硅材料的产能,其中有机硅密封胶 17.62万吨,硅烷偶联剂 0.61万吨。在募投项目 10万吨/年高端密封胶智能制造的剩余 3万吨/年产能和 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建成后,公司产能将超过 26万吨/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优势凸显。同时公司计划 23年完成安徽硅宝硅烷偶联剂技改项目,扩大光伏用产能;推进眉山拓利 2万吨/年功能高分子材料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全面投产。 投资建议:公司建筑胶与地产竣工端联系紧密,成本端原料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工业胶和硅烷偶联剂受益于需求旺盛的新能源和电子行业,新增产能快速投放有望替公司夯实行业地位。预计公司 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99、1.30和 1.64元,对应 PE 分别为 17、13和 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房地产行业竣工不及预期。
扬农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3-04-26 69.76 -- -- 95.40 3.65%
72.39 3.77%
详细
事件: 4月24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下降14.57%;实现归母净利润7.54亿元,同比下降16.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下降20.1%。实现毛利率27.49%,同比下降2.28pct;实现净利率16.77%,同比下降0.4pct。 农药价格回落,制剂以量补价。公司中国制剂业务稳中有进。2023Q1原药收入为28.73亿元,同比下降9.89%;制剂收入为9.94亿元,同比增长5.81%。销量方面,原药销量为2.8万吨,同比下降1.71%;制剂销量1.9万吨,同比增长12.52%。 价格方面,原药平均销售价格为10.27万元/吨,同比下降8.32%;制剂平均销售价格为5.22万元/吨,同比下降5.96%。2023Q1海外去库存周期延长,国内传统农化旺季后移,价格震荡下行,根据中农立华,2023Q1功夫菊酯/联苯菊酯/草甘膦均价分别为17.38/22.64/4.25万元/吨,同比变动-26.17%/-32.6%/-43.025。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落,液碱/ 液钾/碳酸钾/氢溴酸/异戊二烯/一氯甲烷/甲醛/氯化亚砜/醋酸/盐酸/甲苯/硝酸/甲醇/水合肼价格变动分别-2%/+14.4%/+7.2%/-17%/-19.2%/-24.5%/-2.6%/-60.4%/-48.9%/-52.3%/+3.1%/+28.4%/-6.9%/-46.5%。随着农药刚需旺季到来价格企稳回升,公司利润有望提升。 优嘉四期有序放量,辽宁优创项目获批。优嘉四期全面建成,优嘉四期第一阶段项目包含苯醚甲环唑、硝磺草酮、联苯菊酯、氟啶胺4个品种,已于2022年年初投产,剩余3,510吨拟除虫菊酯、2,000吨丙环唑、1,000吨虱螨脲和500吨中间体预计2022年底建成,预计2023年将释放产能贡献业绩增量。辽宁优创获重大突破,年产15,650吨农药原药及7,000吨农药中间体项目环评获批,15,650吨农药原药包括:1,500吨/年咪草烟、200吨/年甲氧咪草烟、100吨/年甲基咪草烟、5,000吨/年烯草酮、250吨/年烯禾啶、500吨/年莎稗磷、100吨/年啶菌噁唑、500吨/年吡氟酰草胺、500吨/年多效唑、3,000吨/年功夫菊酯、2,500吨/年氟唑菌酰羟胺、1,500吨/年双酰胺类杀虫剂。7,000吨中间体包括:2,000吨/年一氯吡啶、2,000吨/年环己二酮、3,000吨/年三氮唑。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6.70、7.47和 8.16元,对应PE 分别为 14、13和 12倍。考虑到优嘉四期项目新增产能持续释放,辽宁优创项目稳步推进,都将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金宏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04-26 27.48 -- -- 29.13 4.94%
28.84 4.95%
详细
国内一流民营气体服务商,客户覆盖多行业龙头,渠道优势显著。公司是国内一流气体服务商,深耕气体行业多年,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大宗气体、特种气体和燃气等。2020年公司电子特种气体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为 2.73%。目前公司已有电子特气包括超纯氨、氧化亚氮和电子级正硅酸乙酯等,其中超纯氨为公司明星产品,2010年 7N 电子级超纯氨正式生产运营,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产品获众多新兴行业如集成电路、液晶面板、LED、光纤通讯和光伏等行业龙头客户的广泛认可。 此外,公司还持续布局电子特气,并投建多个电子大宗气体项目,注重电子特气和电子大宗气体的业务协同,成长潜力十足。 国产化浪潮下电子气体快速迈入 1-N 的放量阶段。集成电路是电子特气的最大下游领域,占比达到 43%,同时电子特气也是晶圆材料中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核心材料,成本占比约 14%。2021年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 195.8亿元,预计 2025年将增长至 316.60亿元,2021年至 2025年的 CAGR 为 12.77%。随着海外供应链安全一次次受到挑战,产业链自主可控意识崛起,下游晶圆厂积极推动材料端认证,使国产化进程有望飞速发展。我国电子特气国产率有望从 2020年的 14%,持续突破至 2025年的 25%。我们认为在国产化浪潮下,电子特气已经渡过了 0-1的突破环节,随着下游晶圆厂扩产在即,行业将快速迈入 1-N 的放量阶段,公司作为头部企业有望充分获益。 横向多点布局业务版图辐射全国,纵向拓展电子气体品类。近年来公司积极扩张全国,在深耕华东市场的同时,公司将通过新建和收购整合等方式,有计划地将业务版图推向全国,一方面扩增电子特种气体,碳中和产品氢气、二氧化碳,充装站及空分等产能布点,建立遍布全国的瓶装气体、液态气体、现场制气终端市场网络;另一方面以服务车用氢能源为基础,探索氢能源产业链中制氢储氢运氢相关商业模式。目前公司在建项目繁多,预计投产后可进一步扩充公司气体种类,强化产品矩阵,有望于 2023-2024年陆续投释放产能,增厚业绩。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一流气体服务商管,产能持续扩张,横纵向发展战略扩充气体品类并迈向全国。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66元 、 0.89元、1.03元,对应 PE 分别为 42、31和 27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宝丰能源 基础化工业 2023-04-25 12.79 -- -- 13.32 4.14%
13.70 7.11%
详细
事件:4月 21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收 67.33亿,同比增长 3.35%;实现归母净利润 11.85亿,同比减少 32.13%,环比增长 27.46%; 扣非净利润 12.80亿,同比减少 32.14%,环比增长 31.7%。 Q1利润率环比改善明显。2023Q1,公司实现营收营收 67.33亿,同比增长 3.35%; 实现归母净利润 11.85亿,同比减少 32.13%,环比增长 27.46%;扣非净利润 12.80亿,同比减少 32.14%,环比增长 31.7%。利润率方面,实现综合毛利率 27.75%,环比上升 6.46个 pct,综合净利率 17.60%,环比上升 4.21个 pct,整体环比改善明显。 煤炭价格有所松动,看好烯烃盈利修复。2023年一季度,公司焦炭板块实现营收28.23亿元,同比增长 9.02%,实现销售 17.73万吨;烯烃板块实现营收 25.41亿元,其中聚乙烯实现销量 18.48万吨,单季度均价 7102.26元/吨;聚丙烯实现销售 17.73万吨,单季度均价 6932.39元/吨。原材料端,2023年一季度气化原煤采购价格 741.15元/吨,同比增长 9.32%;炼焦精煤采购价格 1460.14元/吨,同比下降 11.20%;动力煤采购价格 546.93元/吨,同比增长 10.46%;煤焦油采购价格 4465.32元/吨,同比增长 10.99%。部分原材料价格有所松动,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3年 4月 23日,秦皇岛动力煤(Q5500)报价为 999元/吨,较年初 1175元/吨下降约 14.98%,我们看好后续煤价进一步会暖和,公司主要烯烃产品盈利空间修复。 内蒙项目落地后,公司烯烃产能有望飞跃式提升。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 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 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是目前为止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也是全球最大规模化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烯烃的项目。项目主要建设 660万吨/年甲醇装置、30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1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165万吨/年聚乙烯装置。项目已于 2023年 3月开工建设,完全建成投产后,含届时将投产的宁东三期烯烃项目在内,公司烯烃总产能将大幅提升至 520万吨/年。 投资建议:考虑原材料因素,我们略微调整了公司盈利,预计公司 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1.03、1.38和 2.12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9和 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扩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三美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4-24 33.61 -- -- 34.37 1.27%
34.03 1.25%
详细
事件:4月20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7.71亿元,同比增长17.84%;实现归母净利润4.86亿元,同比下降9.44%。实现毛利率16.07%,同比下降7.11pct;实现净利率10.18%,同比下降3.06pct。 HFCs制冷剂阶段性拖累业绩,配额战落幕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2022年为HFCs制冷剂配额基线末年,厂商竞价冲量,供过于求致原料价格上涨难以向下游传导,HFC-32、HFC-134a成本倒挂拖累公司业绩。新增PVDF及配套原料产能释放,致HCFC-142b价格同比大幅下跌,压缩利润空间。分板块看,氟制冷剂/氟发泡剂/氟化氢外销量分别为14.08/1.87/8.05万吨,同比+9.8%/+20.16%/4.06%;均价分别为2.58/1.81/0.81万元/吨,同比+9.58%/+10.22%/+7.16%;营业收入分别为36.33/3.38/6.55亿元,同比+20.32%/+32.43%/+11.51%,毛利率分别为15.35%/31.22%/13.95%,同比-9.75pct/-4.82pct/+2.89pct。主要原料萤石粉、偏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仿、硫酸、二氯甲烷价格同比分别+7.08%/+17.48%/-3.29%/+52.11%/+10.83%/+5.68%/-6.58%。分季度看,2022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3亿元,同比下降23.45%,环比下降16.41%;实现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降91.87%,环比下降79.74%。对应氟制冷剂氟发泡剂/氟化氢外销量同比+8.27%/+43.96%/+3.4%,环比-23.8%/-4.73%/1.56%;价格同比-33.35%/+0.66%/-6.75%,环比+1.7%/+3.46%/+7.27%。 在建项目有序推进,长期看好公司一体化布局。2022年末在建工程为2.59亿元,较年初增长350.79%。江苏三美2万吨1,1,1,2-四氟乙烷改扩建及分装项目结项,福建东莹六氟乙烷(R116)项目试生产,重庆信辰年灌装3,000吨HFC-134a制冷剂及5,000吨新型混装制冷剂(二期)项目试生产。公司以氟制冷剂、氟精细化学品、氟聚合物为重点方向进行产业链一体化投资布局,积极推进浙江三美5,000t/a聚全氟乙丙烯(FEP)及5,000t/a聚偏氟乙烯(PVDF)项目、9万吨AHF技改项目;福建东莹6,000t/a六氟磷酸锂(LiPF6)及100t/a高纯五氟化磷(PF5)项目、AHF扩建项目;盛美锂电一期500t/a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项目。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1.06、1.6和2.07元,对应PE分别为32、21和16倍。考虑公司是国内制冷剂领军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制冷剂景气复苏,后续半导体、新能源含氟新材料陆续放量,长期成长空间广阔,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苏博特 基础化工业 2023-04-24 15.06 -- -- 15.07 -2.14%
14.74 -2.12%
详细
事件:4月 20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15亿元,同比下降 17.84%。实现归母净利润 2.88亿元,同比下降 45.9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60亿元,同比下降 49.05%。 下游需求疲软,减水剂短期业务承压。2022年受宏观经济波动、地产及基建需求疲软影响,公司减水剂业务出现下滑,业绩短期承压。2022年公司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3.20、0.98亿元,同比下滑 22.28%、54.67%。公司减水剂业务收入承压主要受销量下滑影响。从销量看,2022年公司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销量分别为 110.77、4.63万吨,同比下降 22.58%、64.14%,公司减水剂出货量受下游需求影响较大。从价格看,公司高性能减水剂价格企稳、高效减水剂价格上涨。2022年公司高性能减水剂平均售价同比增长 0.39%、高效减水剂平均售价同比增长 26.39%。 技术服务逆市增长,功能性材料四季度呈现复苏迹象。技术服务板块,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6.74亿元,同比增长 9.48%,毛利率 50.33%,同比提升 1.47pct。公司检测业务在地产及基建产业链景气度较为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实现逆市增长,体现了较好的发展韧性,与减水剂业务形成协同。功能性材料板块,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5.02亿元,同比下降 9.86%。其中四季度单季度实现营收 1.44亿元,环比提升 15.46%,实现销量 9.65万吨,环比提升 36.88%,呈现复苏迹象。 规模效应减弱导致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滑。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34.30%,同比下降 0.99pct。在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主要原材料环氧乙烷采购价格同比下降 4.87%的背景下,我们判断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导致规模效应减弱,单位产品成本摊薄减弱。未来随着需求复苏、公司产品销量回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步入恢复通道。 减水剂需求回暖、全国化布局进一步完善,功能性材料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减水剂板块,随着地产复苏、基建发力,下游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带动公司减水剂业绩修复。公司广东江门基地已于 2022年建设完成,进一步完善公司全国化布局,助力公司市占率提升。功能性材料方面,功能性化学外加剂、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和交通材料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基建领域、海上及陆上风电设备基础加固等领域。随着2023年基建发力、风电装机量提升,功能性材料板块有望快速成长,成为减水剂外第二增长点。 投资建议。随着下游需求回暖,我们看好减水剂龙头企业的长期成长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 0.97、1.21、1.47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92、12.69、10.4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晨光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4-20 21.68 -- -- 28.20 -1.47%
21.36 -1.48%
详细
事件:4月19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下滑46.77%,利润总额0.4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1亿元,同比下滑78.59%;扣非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滑82.72%。 行业竞争加剧进一步蔓延,一季度业绩承压显著。2022年下半年,受供给端、需求端的双重影响,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一季度进一步蔓延,2023Q1,公司实现营收2.83亿元,同比下滑46.77%,利润总额0.4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1亿元,同比下滑78.59%;扣非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滑82.72%,实现毛利率19.50%,同比下降26.46个pct,环比下降9.31个pct,实现净利率14.35%,同比下降21.36个pct,环比下降6.73个pct。 核心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系业绩不佳主因。2023Q1公司核心产品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含硫硅烷、乙烯基硅烷、原硅酸酯分别实现销售约1900、1075、1475、2032、2402吨;实现营收0.55、0.38、0.30、0.37、0.36亿元。受行业景气度影响,公司产品价格变动幅度较大,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含硫硅烷、乙烯基硅烷、原硅酸酯Q1均价分别为29071、35775、20489、18238、26246、15126元/吨、同比下滑54.63%、48.31%、34.73%、50.97%、18.89%。 长期看好公司一体化布局下成本优势,三大基地扩产项目有序推进。公司有序推进三大基地建设,2000吨气凝胶已经完成了相关的生产设计。项目进展方面,公司“年产2.3万吨特种有机硅材料项目”有望于2023年底投产;“年产6.5万吨有机硅新材料项目”有望于2023年7月投产;“年产30万吨功能性硅烷项目”一期预计于2024年12月完工。此外,公司新签订协议建设“年产21万吨硅基新材料及0.5万吨钴基新材料项目”,在强化硅基新材料的同时,延伸到钴基新材料领域,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新签订投资协议建设“年产30万吨硅基及气凝胶新材料项目”,有望于2024年10月投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82、2.42和3.07元,对应PE分别为18、13和10倍,长期我们仍旧看好公司成本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扩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19 29.40 -- -- 30.80 4.37%
30.69 4.39%
详细
事件:4 月17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1.67 亿元,同比增长0.16%,实现归母净利润4.97 亿元,同比下降37.49%;实现毛利率34.89%,同比下降10.15pct;实现净利率16.64%,同比下降10.08pct。传统三大板块中,电子材料板块实现收入5.16 亿元,同比下降36.83%,主要受MLCC 粉体下游需求疲软拖累,MLCC 景气触底回暖有望带动该板块重回增长。其他板块逆势维稳,生物医疗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54 亿元,同比增长8.5%;催化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1 亿元,同比微降1.69%;新能源、精密陶瓷及其他板块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87 亿元,同比增长20.57%,整体显示出较强的业务韧性和内生动力。 国产替代市占率提升+新材料迭代渗透率提升,是公司逆市成长的基础,也是公司在整体需求较差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保障。 加速齿科领域海外布局,剑指国际口腔大修复龙头。2022 年公司口腔业务海外市场的增长缓解部分国内下行压力。2022 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加速国际化布局,入股韩国Spident 口腔公司(股权转让及认购完成后合计持有目标公司20.03%股权),丰富口腔临床修复材料领域产品管线;同时,公司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先后在美国、德国设立子公司,并在英国、印度等国家设立办事处。截至2022 年底,公司用于组建全球营销和服务网络的外籍雇员人数超50 人。未来公司将聚焦牙科大修复场景(临床修复+技工修复),致力于成为全球化的口腔修复解决方案综合供应商。 收购赛创电气,纵向延伸布局精密陶瓷基板。公司重点布局精密陶瓷基板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攻克高端DPC 陶瓷基板核心材料 “卡脖子”问题,并于2022 年10月收购中国大陆DPC 陶瓷基板头部企业赛创电气100%股权,向下游延伸完善陶瓷粉体-陶瓷基片-陶瓷基板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根据HNY Research 数据,2021 年DPC 陶瓷基板市场规模约为21 亿美元,预计2021-2027 年复合增速为5.07%。全球高端DPC 陶瓷基板主要厂商包括日本京瓷、日本丸和、中国台湾同欣等,CR5 达到70%,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DPC 陶瓷基板国下游推广及国产替代进程。 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激励,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2022 年1 月,公司公告拟以1.5亿元至3 亿元回购部分股份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22 年11月30 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676.20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67%,最高成交价为41.68 元/股,最低成交价为30.8 元/股,成交金额为2.5 亿元。此次回购股份拟用于完善激励机制,彰显出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投资建议:受益于MLCC 粉体需求触底回暖,生物医疗、精密陶瓷、催化材料、新能源多点突破,预计公司2023-2025 年业绩分别为7.26 亿元、10.21 亿元、13.32 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72 元、1.02 元、1.33 元,对应PE 分别为41、29、22 倍。考虑公司长期成长性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4-19 94.88 -- -- 98.20 1.59%
96.39 1.59%
详细
事件:4月 15日,公司发布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 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19.39亿元,同比增长 0.37%;实现归母净利润 40.53亿元,同比下降24.5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9.89亿元,同比下降 25.40%。 一季度公司产品销量环比增长显著,业绩环比改善。公司各板块产品销量在一季度均有显著环比增长。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聚氨酯系列产品销量 111万吨,环比增长 7万吨;实现石化系列产品销量 317万吨,环比增长 112万吨;实现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产品销量 35万吨,环比增长 8万吨。公司主要产品销量提升显著,驱动公司一季度业绩环比增长。同比来看,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同比亦有增长,聚氨酯系列、石化系列、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产品销量分别同比增长 16、17、14万吨。但产品价格下降致使公司业绩同比出现一定下滑。其中纯 MDI 产品2023年 1-3月挂牌价分别为 20500、22500、24500元/吨,同比分别下降 2000、1300、2300元/吨;聚合 MDI 产品 2023年 1-3月挂牌价分别为 16800、17800、19800元/吨,同比分别下降 4700、5000、3000元/吨。 盈利低点已过,公司盈利能力处上行修复通道。公司 2023年一季度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 17.53%、10.46%,相较 2022年一季度分别同比下滑 3.02、2.75pct,相较 2022年四季度分别环比提升 1.52、2.48pct。2022年受下游需求偏弱、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等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出现下滑。2023年以来随着国内需求回暖、海外需求趋稳,聚氨酯等产品景气度修复,公司盈利能力步入上行通道。 多领域扩充产能,公司新一轮成长周期将至。公司规划有多个新项目,项目未来投产后将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动能。聚氨酯板块,公司 4月 10日发布公告,公司收购烟台巨力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烟台巨力在烟台莱阳市拥有 TDI 产能8万吨/年,全资子公司新疆和山巨力化工拥有 TDI 产能 15万吨/年。本次收购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聚氨酯领域的龙头地位。石化板块,公司目前在建蓬莱基地、乙烯二期项目。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板块,公司新产品包括尼龙 12、柠檬醛、PC、ADI 等。随着未来收购落地、新产能投产,公司将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投资建议。考虑聚氨酯等产品景气度回暖、公司新项目建设情况,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 6.53、7.94、9.76,对应 PE 分别为 14.89、12.25、9.9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瑞联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4-19 38.56 -- -- 39.12 1.45%
41.88 8.61%
详细
事件:4月17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0亿元,同比下降2.96%;实现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2.8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4.92%。 面板产业链景气度下行,公司显示材料板块增速放缓。2022年,公司显示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3.97%,该板块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84.43%。2022年上半年公司显示材料板块维持高增长态势,液晶材料、OLED材料分别增长39.67%、48.11%。进入下半年,由于全球通胀、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终端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导致面板价格下跌、面板库存积压,面板厂主动管控产能、消化库存。随着产业链传导,2022年下半年公司显示材料业务出现大幅下滑。 分产品看,显示面板行业景气度下行对液晶材料影响大于OLED材料,OLED材料营收仍有增长。除原有主力产品继续稳定贡献业绩外,公司OLED板块千万级以上收入的产品数量大幅增长。此外,凭借公司研发响应优势及客户服务优势,公司OLED板块新品数量亦快速增长。 医药CDMO板块承压,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新材料板块维持增长。公司医药CDMO板块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同比下降35.21%,该板块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12.32%。公司主力产品下游客户调整销售策略,2022年以消化库存为主,下调对公司采购预期,导致公司医药板块主力产品营收下滑明显。同时公司部分医药管线对应的终端药品研发、临床或上市进展放缓,公司对应产品放量节奏延后。公司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新材料板块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0.45亿元,同比增长6.99%,该板块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3.04%。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光刻胶单体、TFT平坦层光刻胶、膜材料中间体和聚酰亚胺单体等。该类产品具有认证壁垒高、验证周期长的特点。目前电子化学品业务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较低,但客户数量、新品数量、形成销售的产品数量均在快速增长。 随着下游需求逐渐回暖,公司长期成长性凸显。公司是化学合成平台型公司,业务布局医药、显示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多个高增速赛道,公司长期成长性足。显示材料板块,2023年以来海内外经济回暖、需求恢复,面板产业链景气度有望触底回升,带动显示材料板块重回高增速态势,OLED面板渗透率提升亦将助力公司OLED材料保持高增速。医药CDMO领域,公司坚持“中间体+原料药”战略,原料药车间已开始试生产,未来将赋予公司增长新动能。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新材料板块,公司形成销售的产品数量在快速增长,将成为公司稳定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随着消费电子终端需求回暖、面板厂完成去库,电子材料需求逐渐回暖。同时公司在医药、电子材料领域的布局有望助力公司实现较高成长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2.85元、3.64元、4.40元,对应PE分别为18.94、14.86、12.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