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际旭创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0-31
|
28.67
|
--
|
--
|
30.40
|
6.03% |
|
36.88
|
28.64%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68.6亿元,同比增长 29%;归母净利润 8.5亿元,同比增长 52.2%;其中,Q3单季实现营收 26.3亿元,同比增长 30.1%;归母净利润 3.6亿元,同比增长 64.2%。 汇兑损益加码,应收毛利双增。从利润端来看,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约为 27.9%,同比提升 3.5pp。其中 Q3单季度毛利率为 29.7%,同比提升 5.2pp,环比提升2.8pp。从费用端来看,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 1%,同比上升 0.3pp;管理费用率为 5.5%,同比上升 0.1pp;财务费用-3885.37万元,系报告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汇兑收益增加。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持续突破,研发费用约为5.6亿元,同比增长 59.2%,研发费用率达到 8%。 光模块行业需求不减,全球数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产品迭代速度领跑全球,可以充分享受产品投放初期的高红利,且通过量产 100G产品切入北美市场,与谷歌、亚马逊、Facebook 等客户均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2020年,公司 100G及以上速率产品的全球市占率为 30%左右,2021年 400G 产品全球份额 50%左右,居行业首位。22年,800G 产品开始小规模出货,预计 23/24年迎来大规模放量。同时公司苏州、铜陵、成都三地积极扩充产能有效巩固了其先发优势,将持续受益于全球数通市场需求放量。同时,公司目前已成立激光雷达OEM/ODM 团队,将充分发挥在光模块领域积累的优势,协助激光雷达客户进一步降低 BOM 成本、提升产品性能与交付能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三度回购公司股份,彰显业绩向好信心。第一期于 2022年 7月 1日实施完成,回购公司股份 6036769股,支付的总金额为 1.81亿元(含交易费用);第二期于 2022年 10月 10日实施完成,回购公司股份 11156100股,支付的总金额为2.99亿元(含交易费用)。同时,公司 2022年 10月启动了第三期股份回购方案,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3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 6亿元(含)。多次股权激励有望提升核心员工积极性,夯实公司长期发展底座,彰显业绩长期向好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3、15.3、18.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9、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订单风险、核心技术突破及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公司供应链稳定性的风险、汇兑损益风险等。
|
|
|
三旺通信
|
|
2022-10-31
|
71.82
|
--
|
--
|
96.99
|
35.05% |
|
112.45
|
56.57%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告,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2亿元,同比增长 27.7%;实现归母净利润 0.6亿元,同比增长 46.8%。 工业互联网客户订单饱满,Q3业绩超预期。22年 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0.9亿元,同比增长 33.7%,环比增长 17.1%;实现归母净利润 0.3亿元,同比增长 88.9%,环比增长 52.4%。公司业绩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系公司加强工业互联网市场开拓,客户订单同比增加。利润率方面,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59.3%,同比下降 1.4pp;净利率为 27.9%,同比增长 3.5pp。Q3单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60.9%,同比提升 1.5pp,环比提升 2.6pp;净利率为 35.5%,同比提升 10.2pp,环比提升 7.5pp。公司利润率回升主要来自控费增效带来的费用下降,22年前三季度,公司四项综合费用率为 40.5%,同比下降 2.5pp。 下游多领域交替爆发,工业网络设备市场保持增长。工业级网络设备应用于下游多行业,在智能制造、智慧矿山、智慧城市、电力设备和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均有大量应用。受益国家在下游各领域的相关政策和各行业对设备自主可控的需求,公司通信产品在智能制造、智慧矿山、电力设备和新能源等领域均实现了快速的增长。政策方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二十大报告中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在各领域实现信息化将是建设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通信网络建设加速,公司所在的工业网络设备领域具备较高业绩弹性。 HaaS 解决方案打开更广阔市场,车载以太网项目有序推进。通信硬件设备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配套产品,在总投资额中占比较低。公司推进 HaaS 硬件平台解决方案建设和市场推广,为行业客户提供通信网络设计到建设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从提供产品配套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未来业绩成长具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车载以太网方面,公司和紫金山实验室开展的合作研发有序推进,作为国内较早投入车载以太网研发的厂商之一,具备先发优势,未来随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车载以太网关需求将快速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2-24年 EPS 分别为 1.91元、2.51元、3.24元,对应 PE 分别为 30倍、23倍、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推广不及预期、工业互联网渗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等。
|
|
|
德生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2-10-28
|
16.80
|
19.72
|
--
|
18.85
|
12.20% |
|
18.85
|
12.2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1亿元,同比+50.2%;实现归母净利润 6261.2万元,同比+65.8%。单 Q3实现营收 2.2亿元,同比+79.0%;实现归母净利润 2384.4万元,同比+97.7%。 Q3新签订单增速亮眼,利润端实现超预期增速。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签订合同金额同比+50.6%,其中,一卡通及 AIoT 应用/人社运营及大数据服务业务分别同比+42.7%/+91.1%;单三季度来看,公司新签订合同金额同比+81.7%,其中,一卡通及 AIoT应用/人社运营及大数据服务业务分别同比+85.0%/+67.2%。 在贵州毕节等标杆项目的示范效应下,新签订单加速落地,三季度收入实现高增,利润端增长强劲。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42.6%,同比+2.47pp;净利率为 10.9%,同 比 +1.74pp ; 销 售 费 用 率 / 管 理 费 用 率 / 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同 比-1.79pp/-0.84pp/-2.90pp 至 11.4%/5.7%/9.2%。 居民“一卡通”迎发展机遇,三代社保卡替换和场景建设空间广阔。1)政策端: 习总书记在长三角经济会议中对围绕三代卡打造居民一卡通做出明确要求,在交通、旅游、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目前各地试点推广顺利。 2)银行端:新办和补换三代卡是银行合法合规的获客渠道,三代卡发行涉及银行发卡份额的重新分配;且未来政府补贴、养老金均通过社保卡发放,产生大量零售存款,银行端推行社保“一卡通”动力强劲。截至 2022年 3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 13.6亿人,覆盖率高达 96.3%,但绝大部分存量持卡为第 一、二代社保卡,第三代社保卡持卡人数仅为 1.4亿,仍存在超 12亿张三代卡发行的巨大市场空间,预计 2022-2024年迎来三代卡发行的高峰期,将带动“一卡通”应用场景系统建设加速。 社保卡搭载数字人民币钱包开启试点,北京民生一卡通项目示范效应强。社保卡具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唯一性,数字货币硬钱包加载至社保卡将有助于数字货币的推广普及;而数字货币的便捷支付功能也与第三代社保卡的 NFC支付功能高度契合,将为第三代社保卡提供更多应用场景,二者融合共振将迎来发展再提速。目前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已完成首张叠加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北京民生一卡通样卡,公司为其提供了软硬件综合服务,该项目示范效应显著,在数字人民币与社保“一卡通”融合的大趋势下,公司将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0.44元、0.68元、1.00元,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 49.9%。短期看标杆项目推广带来的订单数量高速增长;中期看三代社保卡的升级替换高峰期下,发卡和“一卡通”应用场景需求持续扩张;长期看试点项目的示范效应下,社保卡与数币钱包融合共振迎来发展再提速,故给予 2023年 29倍 PE,对应目标价 19.7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三代社保卡推进不及预期;数币推广不及预期;人社信息化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
|
|
中瓷电子
|
计算机行业
|
2022-10-28
|
112.85
|
--
|
--
|
112.87
|
0.02% |
|
112.99
|
0.12%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亿元,同比增长25.5%;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收3.7亿元,同比增长21.9%;归母净利润4471.8万元,同比增涨3.6%。 收入利润环比增长,盈利能力维持稳定。2022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7亿元,环比二季度增长7%,实现归母净利润4471.8万元,环比二季度增长5.7%。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约为40%,净利率约为14.7%,其中,单三季度毛利率约为26.9%,净利率约为12.2%。费用率方面,公司费用管控能力良好,前三季度管理费率为3.4%,财务费用率为-1.2%,销售费用率为0.4%。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前三季度投入研发费用1.4亿元,约占总营收的13.6%。 资产重组落地在即,三代半导体设计与制造能力完备。公司拟收购博威公司73%股权、十三所氮化镓通信基站射频芯片业务资产及负债、国联万众94.6%股权;并募集不超过25亿元,用于氮化镓微波产线、通信功放与微波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第三代半导体工艺及封测平台、碳化硅高压功率模块等项目。根据业绩承诺测算,并购资产在2022-2025年期间预测净利分别为3.7/3.9/4.2/4.6亿元。 目前,国联万众已向安谱隆等海外客户供货GaN产品,并与比亚迪、智旋等客户签订SiC功率模块供货协议并供货。未来预计在一期产线建设完成后,国联万众将具备GaN和SiC的设计、制造和封测一体化能力。 消费电子产线建设顺利,氮化铝陶瓷基板未来可期。公司背靠中国电科十三所,具备较高的半导体外壳仿真设计水平,自研400G光通信器件陶瓷外壳与海外同类竞品的技术水平相当,多层共烧陶瓷突破海外厂商的技术垄断。募投项目方面,公司消费电子产线建设顺利,有望在今年开启量产爬坡。在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公司有望具备年产消费电子陶瓷产品44亿只的生产能力,主要的消费电子产品包括声表晶振类外壳、3D光传感器模块外壳、5G通信终端模块外壳、氮化铝陶瓷基板等,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6、3.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7、87、6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未能满足下游客户需求风险;贸易摩擦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失败风险等。
|
|
|
神工股份
|
|
2022-10-26
|
47.80
|
--
|
--
|
51.17
|
7.05% |
|
51.17
|
7.05%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3.9亿元,同比增长 11.8%;归母净利润 1.4亿元,同比下滑 20.%;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收 1.3亿元,同比下滑 12.1%;归母净利润 4440.8万元,同比下滑 35.5%。 业绩增速短期承压,毛利率环比提升。2022前三季度公司积极提高产品竞争力,争取销售订单,在半导体周期衰退的背景下,实现营收 3.9亿元,同比增长11.8%。但受到高纯度多晶硅、石英坩埚和石墨件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原因,导致公司原材料成本受到冲击,叠加实施股权激励后,新增股份支付费用等因素影响,公司 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明显。在具体盈利能力方面,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约为 54%,净利率为 34.6%,同比下滑明显,但在单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较二季度环比改善 1.35pp,约为 51%,我们预计未来公司毛利率有望触底回升。费用率方面,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 0.8%,管理费用率 8.4%,财务费率-2.1%,研发投入合计 3144.7万元,研发费用率达到 8.1%。 轻掺低缺陷硅片业务推进顺利,多品类高端硅片产品取得进展。目前公司 8英寸轻掺低缺陷超平坦硅片的表面平坦度与金属元素含量控制已达到公司预定目标,客户评估工作也进展顺利。同时,公司已进入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商认证体系,已开启多款硅片评估送样工作,其中某款硅片已长期供货某日本客户。 在其他高端硅片产品方面,公司氩气退火片产品也已经启动客户对接工作。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已完成年产 180万片的设备订购,一期 5万片/月的产线预计今年年底前有望达到满产状态。 主业单晶硅材料提升产品竞争力,硅零部件业务实现批量交付。公司持续优化大直径单晶硅的长晶工艺,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单批次产量和良率。在硅零部件方面,公司已满足先进制程对零部件洁净度的要求,部分硅零部件产品已实现交付使用。同时公司与多家 12寸晶圆厂接洽,总体客户反馈良好。未来伴随客户的持续拓展,以及新料号的评估通过,该业务有望迎来高速成长阶段。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6、4.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5、20、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下游刻蚀设备厂与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硅电极零部件与轻掺硅片认证进度不及预期;汇率波动产生汇兑损失;股权分散无实控人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等。
|
|
|
创耀科技
|
|
2022-10-26
|
64.58
|
--
|
--
|
94.99
|
47.09% |
|
98.40
|
52.37%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6.8亿元,同比增长97.1%;归母净利润0.7 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收2亿元,同比增长15.5%;归母净利润2023.3万元,同比增长18.2%。 收入利润维持增长,盈利能力环比改善。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 亿元,同比增长97.1%;归母净利润0.7 亿元,同比增长18.3%。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9.1%,净利率为10.5%;其中,Q3 单季度约为32%,环比提升6.1pp,净利率约为10.1%。费用率方面,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率为1.4%;财务费用率为-1.6%;销售费用率为0.4%。此外,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合计投入研发费用约1.3亿元,同比增长138%,约占总营收的19.2%。 双模HPLC 持续导入,横向布局光伏领域客户。电力线载波通信领域,公司基于在HPLC 时期积累的技术和客户优势,紧跟国网南网所推行的双模标准,上半年公司双模产品已实现销售,未来伴随双模芯片逐步替代单模,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销量和市占率。同时,公司积极关注非电网领域的PLC通信应用,对工业、智能家居、光伏通信等领域进行横向布局。伴随国内“双碳”政策的推进和发展,光伏领域出现了对PLC 通信模块的需求,公司与光伏客户深入开展合作,未来伴随相关标准形成落地后,光伏领域客户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 局端芯片量产蓄势待发,前瞻布局车载与工业领域。接入网芯片方面,伴随国内通信系统商和OD/EM厂商,采用国产替代芯片方案的比例逐步提升,公司接入网通信芯片雨解决方案业务业绩高增。公司着力研发16 端口支持VDSL2 35b标准的局端芯片,当前全球局端芯片几乎被博通一家企业垄断,未来有望打破现有市场格局。此外,公司积极拓展DSL 和PLC以外的新应用领域。车载通信方面,公司车载短距无线芯片处于设计阶段,未来有望应用于无线主动降噪、车机互联、车内VR/AR与云交互等领域,工业互联网方面,公司高速工业总成互联芯片样片实现回片,目前正积极推进性能评估和量产工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2.2亿元,对应PE 分别为51、33、2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上游芯片产能供给不足、接入网新增订单不及预期、两网招标放缓与双模技术推进不及预期、大客户流失与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
|
|
美格智能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2-10-20
|
33.15
|
--
|
--
|
31.94
|
-3.65% |
|
35.00
|
5.5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Q3业绩预告,2022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营收17.8-18.2亿元,同比增长34.8%-37.8%;实现归母净利润1.20 亿元-1.24 亿元,同比增长51.2%-56.2%。 在手订单充足,业绩保持增长。以业绩预告中位数计算,2022 年Q3 单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收6.8 亿元,同比增长9.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600 万元,同比增长12.5%。得益于物联网行业高景气度持续和对智能模组需求提升,公司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在手订单充足。其中,应用于新能源车智能座舱领域的5G智能模组和5G FWA 产品交付大幅提升,叠加公司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公司业绩在疫情压力下保持稳健增长。 公司车载智能模组已批量出货比亚迪,市场需求处于高位。受益汽车智能化趋势,21年国内配备智能座舱乘用车渗透率超50%,智能网联汽车出货超千万辆。 公司车载5G智能模组能够满足智能座舱的高速连接和算力需求,是座舱域的核心部件。公司座舱智能模组已在比亚迪DiLink 平台实现大规模应用,覆盖汉、唐、海豹等多种车型,21年比亚迪DiLink 5G车型销量近20万辆,未来5G车型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车载智能模组行业领先,22 年前三季度出货实现大幅增长,我们认为车联网5G趋势和智能化趋势确定,公司未来车载5G智能模组增长动力强劲,将有效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5G FWA全球需求高增,公司海外运营商出货大幅提升。据GSA,全球5G FWA终端设备在22 年有望达760 万台,未来三年有望保持翻倍增速。公司FWA 产品方案支持Sub-6G和毫米波技术,支持全球主流频段,成熟5G+WiFi 6解决方案业内领先,22年前三季度公司5G FWA 出货大幅增长。受益全球5G FWA部署加速,公司FWA 业务预期将保持高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0.77 元、1.32 元、2.06 元,对应PE 分别为47、27、1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大幅降价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疫情恢复不及预期导致下游需求疲软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
|
中际旭创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9-23
|
26.95
|
37.00
|
--
|
30.40
|
12.80% |
|
30.40
|
12.80% |
|
详细
推荐逻辑:(1)光模块下游行业需求持续向好。数通领域看,De’OroGroup预计2026年全球IDC资本开支将增长至3500亿美元,叠加国内“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热潮,数通光模块加速放量。公司作为数通光模块龙头,21年市场份额提升至全球第一,同时在手订单充足,22年增势明确。(2)产业链延伸至激光雷达领域。沙利文研究预计中国激光雷达市场2026年规模有望达431.8亿元,5年CAGR高达184.9%。公司以OEM模式作为切入点,逐步推进高附加值业务模式,突破头部客户,预计于明年放量打开第二增长极。(3)22年两度发布股权回购计划,用于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彰显业绩向好信心。 数通:全球龙头地位稳固,400G产品不断拓宽业绩天花板。公司产品迭代速度领跑全球,充分享受产品投放初期的高红利,且通过量产100G产品切入北美市场,与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客户均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2020年,公司100G及以上速率产品的全球市占率为30%左右,2021年400G产品全球份额50%左右,居行业首位。22年,800G产品开始小规模出货,预计23/24年迎来大规模放量。我们认为,公司积极扩充产能有效巩固了其先发优势,将持续受益于全球数通市场需求放量。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激光雷达进展顺利开辟成长空间。光通信和激光雷达在底层工艺和技术上具有一定共通性,因而光通信厂商长期积累的技术平台和产线具有一定复用性。公司目前已成立激光雷达OEM/ODM团队,将充分发挥在光模块领域积累的技术、供应链、设备与产能优势,协助激光雷达客户进一步降低BOM成本、提升产品性能与交付能力,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股权回购计划拟定,彰显业绩向好信心。22年4月,公司发布股权回购计划,回购资金总额为1-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45元/股;截止7月,该回购方案实施完毕。9月,公司再拟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为1.5-3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40元/股,主要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计划。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6.6%的复合增长率。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3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3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大客户订单波动、核心技术突破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
|
|
万马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2-09-22
|
26.00
|
34.30
|
30.67%
|
32.40
|
24.62% |
|
32.40
|
24.62% |
|
详细
推荐逻辑:1.汽车“新四化”持续推进,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 ] 26年我国车联网渗透率将达 80%,联网汽车保有量将达 4.6亿辆,22-26年 CAGR达 23%。2.公司车联网业务快速发展,且具有高用户粘性,公司车联网连接数超 600万台,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贡献增量业绩。3.车联网卡实名登记进入补登倒计时,公司具备平台优势,实名认证将为公司带来约 200万新增联网量。 车联网市场快速发展,车载连接服务平台市场潜力大。汽车行业“新四化”持续推进,预计 26年车联网渗透率将达 80%。受益车联网渗透率高速提升,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 26年超 8千亿元,22-26年 CAGR 达 30.4%。车载网络管理平台是车联网的连接基础,为车企联网车辆连接管理和流量运营赋能,我们预计 22年市场空间约为 313.4亿元,到 2026年市场空间有望达 690亿元。 公司收购果通科技切入车联网领域,预计营收未来 3年 CAGR 达 15%。 2020年果通科技存量车联网连接数约 400万辆,总体市占率达 12.9%。到 2022年上半年,公司存量车辆网连接数提升至 600万辆,服务终端车企包括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东风汽车等,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公司车联网连接管理平台与终端车企平台进行了深度融合,进行了大量嵌入式开发,目前公司平台实现了吉利网联汽车深度合作,客户粘性高。据公司公告,预计 25年公司车联网领域营收将达 3亿元,22-25年 3年 CAGR 达 15%。 工信部推进网联车实名登记,将为公司带来约 200万新增联网量。工信部印发车联网卡实名登记新规,目前补登已进入最后倒计时。公司在车联网实名认证平台具有先发优势,将助力现有合作车企完成 700多万存量用户的补充实名认证,并为每年 150万~200万左右的新用户提供实名认证相关服务。同时,公司已与新势力车企天际汽车、智己汽车正式开展实名制认证的合作,预计将协助两家车企完成约 30万台网联车辆的实名制认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0.56元、0.98元、1.42元,未来三年营收保持 19.3%的复合增长率。参考行业可比公司,给予公司 2023年 3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34.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车联网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三旺通信
|
|
2022-09-19
|
57.75
|
48.23
|
--
|
79.26
|
37.25% |
|
96.99
|
67.95% |
|
详细
推荐逻辑:1.我国工业互联网处于扩张期,市场规模达万亿元,其中工业通信作为工业互联网连接基础,市场规模将在22年达2856亿元,同比增长15%。2.工业互联网对带宽要求提升,工业以太网对工业总线替代趋势确定,TSN、万兆端口等产品升级将带来20%左右价值量提升,工业通信设备迎量价齐升机遇。 3.公司加快新领域布局,新能源、车载以太网、HaaS数字基座、工业无线、TSN交换机等有望迎来放量,预计22-24年3年营收复合增速将达40.4%。 工业互联网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全行业布局享交替爆发红利。工业互联网在智慧城市、智慧矿山、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据中国信通院,预计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公司工业通信设备在系统架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满足各领域的严格要求,实现了下游工业级应用的全覆盖。随着工业互联网在下游各领域建设相继展开,公司作为全领域布局的国内工业通信设备领先企业,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速。 产品需求升级提高附加值,工业通信设备迎量价齐升。确定性网络是工业通信的刚需,TSN技术能够满足工业通信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已成为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重点方向。公司已实现TSN交换机量产,相较于普通交换机价值量提升在20%以上。此外,随着工业通信数据量提升,对于大带宽通信设备需求持续增长,千兆、万兆交换机出货占比持续提升,将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 政策+化技术催化工业无线翻倍增长。,车载以太网蓝海市场广阔。5G、WiFi6等低时延高稳定的无线技术成熟加速了工业无线的推广,频出的工业无线指导政策促进了相关方案落地,无线技术在工业通信中的占比从15年的0%快速提升到19年的6%。22年H1公司工业无线营收同比增长125%,我们认为工业无线设备催化强劲,高增速有望保持。此外,公司联合紫金山实验室布局车载以太网,当前车载总线已无法满足自动驾驶的高带宽需求,车载以太网替代需求强烈,预计25年市场规模将超千亿,或成为公司又一增长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35.5%的复合增速,参考行业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3年32倍估值,对应目标价71.6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推广不及预期、工业互联网渗透提升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等。
|
|
|
乐鑫科技
|
|
2022-09-05
|
94.10
|
--
|
--
|
97.50
|
3.61% |
|
109.79
|
16.67%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1亿元,同比减少2.7%,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减少37.7%;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收3.2亿元,同比减少9.8%,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减少47.5%。 需求疲软影响收入增长,研发投入维持高位。2022上半年国内多地受到疫情影响,叠加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终端客户需求疲软,下游客户处于去库存阶段,导致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长有所停滞。利润率方面,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40.2%,同比持平,净利率为10.3%,同比下降5.8pp,费用率方面,管理费用率为4.4%,财务费用率0.5%,销售费用率3.2%。公司坚定投入和拓展研发项目,上半年研发费用达到1.5亿元,占营收24.8%,较上年同期增长28%。 模组毛利率同比改善,海外占比提升显著。为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公司模组业务占比提升17.5pp,上半年芯片业务实现营收1.9亿元,占比约30.5%,模组业务营收为4.2亿元,占比达到68.8%。同时,公司模组业务毛利率改善显著,从去年同期的33.1%提升至36.3%,芯片业务毛利率稳定在48.9%。此外,公司前五大客户集中度持续下降,占比约为25.4%,而境外业务占比持续提升,达到40.8%,较2021年末的32.5%提升了8.3pp。 首款双频WiFi6产品发布,一站式Matter解决方案推出。2022年5月公司发布ESP32-C5芯片,首次开拓WiFi6的2.4GHz&5GHz双频产品线,同时集成Bluetooth5(LE),搭载32位RISC-V处理器,主要应用于超低功耗的物联网设备。上半年公司成为亚马逊AWSIoTExpressLink三家合作伙伴之一,其余两家合作伙伴分别为英飞凌和u-blox。公司主要为AWSIoTExpressLink提供基于ESP32-C3WiFi+BT5(LE)SoC的相关模组产品,助力客户将主机MCU连接至AWSIoT服务。公司同时推出一站式Matter全生态解决方案,覆盖从协议制定、核心功能开发到认证项目搭建,增强客户使用产品的粘性,截至2022上半年GitHub上关于公司产品的开源项目已超过7万个。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4.2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大幅降价风险;原材料采购价格大幅上涨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
|
|
中天科技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2-09-02
|
22.07
|
--
|
--
|
26.22
|
18.80% |
|
26.22
|
18.8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200.4亿元(同比-16.7%),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628.6%),扣非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776.5%)。 聚焦主营业务提升,业绩符合预期。从收入端来看,2022H1公司实现营收200.4亿元(同比-16.7%),系公司于报告期内完全剥离掉毛利率较低的大宗商品贸易业务,业务重心聚焦于高技术附加值与高毛利率的高端制造业。从利润端来看,20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628.6%),低于业绩预告中位值,主要系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公司承担激励成本以及新能源业务发展尚处于前期。 光通信规模盈利双升,光纤光缆景气持续。从行业端来看,数字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东数西算”工程助推光纤升级换代,G.654E 新型光纤应用前景广阔,同时5G及千兆宽带建设持续拉动下游需求。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2H1,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791万公里,同比增长8.2%。受益于光纤光缆高景气度,报告期内公司光通信板块营收利润实现双增。 海缆海工两翼齐飞,海外市场稳步开拓。公司在海洋板块全产业链布局,尝试联合体中标新形态。报告期内,公司以海风资源旺盛的江苏、广东两地为主战场,新增海洋订单近40亿,未来有望开拓山东、海南新市场。在国际业务上也持续取得突破,连续中标亚洲电力、越南海上风电、中东油气等多个典型工程,在手执行国际海缆项目创历史最高水平。 储能斩获10亿新订单,分布式光伏、智慧化运维双管齐下。储能方面,30日,公司公告新增储能业务订单10.27亿,叠加7月中标国内外大型储能系统项目13.58亿元,中国铁塔磷酸铁锂电池5.82亿元,公司累计储能中标近30亿元,彰显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强劲实力。光伏方面,公司多年来深度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积极参与央企发电集团整县开发前期工作。同时,发挥集团平台优势积极走向外部运维市场,目前运维管理各类电站资产规模达600MW。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8、47.6、56.3亿元,对应PE 分别为22、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光储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上涨超预期;疫情反复致需求疲软风险等。
|
|
|
新易盛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8-29
|
25.50
|
--
|
--
|
25.43
|
-0.27% |
|
28.49
|
11.73%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14.8亿元(同比+2.6%),归母净利润 4.6亿元(同比+42.8%)。Q2单季度实现营收 7.4亿元(同比-9.4%,环比+0.14%),归母净利润 3.3亿元(同比+56.1%,环比+148.2%)。 盈利能力有所改善,研发费用持续加大。从利润端来看,22H1公司毛利率为33.7%,同比上升 1.1pp。其中,Q2毛利率为 34.3%,同比上升 1.1pp,系高速光模块销售占比提升。从费用端来看,22H1销售费用率为 1.4%,同比上升0.4pp,系报告期内持续开拓市场,销售费用增加;管理费用率 2.7%,同比上升 1.7pp,系报告期内根据交易协议支付激励费用。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研发创新,持续开拓新产品。22H1研发费用达 6519万元,同比增长 96.1%,新增取得授权专利 3项,其中发明专利 1项,实用新型专利 2项。 高速数通维持高景气,5G 市场全年乐观。从行业端来看,云厂商 capex 维持高位,国内外云厂商 200G、400G 光模块加速部署,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LightCounting预测 2021-2026光模块市场规模 CAGR=14%,高速产品为主要动力。5G方面,GSMA 预测 22-25年全球移动运营商 5G相关 capex 合计超过5千亿美元。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较高,在手订单饱和,受益于数通市场高景气,有望持续开拓云厂商新机遇。 高研发助力产品矩阵完善,前瞻布局打造未来新增量。在产品端,公司目前已成功开发出不同型号、质量可靠的光模块产品近 3000种,产品涵盖了多种标准的通信网络接口、传输速率、波长等技术指标。公司率先推出基于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的 800G 产品,功耗较相同 DSP 的硅光降低 20%,领跑行业。同时,公司于 22年 4月完成对硅光公司 Apine的收购,且已成功推出基于硅光方案的400G、800G模块及 400G ZR/ZR+相干光模块产品,协同效应显著,产品矩阵得以完善。LightCounting 预测全球硅光模块份额将在 2026年超 50%,公司积极前瞻布局,打造未来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利润分别为 8.6、9.9、11.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 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订单风险、核心技术突破及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公司供应链稳定性的风险、汇兑损益风险等。
|
|
|
华阳集团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8-22
|
49.30
|
--
|
--
|
52.58
|
6.65% |
|
52.58
|
6.65%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4.9亿元,同比增长21.2%。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17.7%,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14.4%。 前期导入新项目放量,主营收实现逆境增长。2022年上半年芯片短缺与原材料涨价影响犹存,叠加新冠疫情反复,汽车产业链整体受到冲击。公司协同上游保证交付的同时加速订单开拓,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营收分别达到16亿元和6.1亿元,同比增长19.1%、42.1%。利润率方面,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21.5%,同比略降1.2pp,净利率6.6%,同比持平。公司费用管控良好,管理费率3.3%,财务费率-0.1%,销售费率4%。此外公司新承接项目增加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2.1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4.7%。 汽车电子产品全面迭代升级,新订单开拓成效显著。2022年上半年公司多项技术迭代升级并应用落地,斜投影AR-HUD产品已推向市场,双焦面AR-HUD产品获得定点,LCoSAR-HUD与华为合作投入研发;液晶仪表、精密运动机构、数字声学系统、电子外后视镜等产品全面升级。新订单方面,公司座舱域控、数字声学系统、数字钥匙等新品获得新增定点且部分有望年内量产。同时公司PSA、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金康赛力斯、蔚来、理想、小鹏等多家知名车企定点项目,未来有望持续转化为公司业绩。 募投项目助力产能扩张,聚焦汽车智能化轻量化。公司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资金20亿元,其中11亿用于汽车电子产能扩建,7亿用于汽车轻量化产能扩建,2亿用于智能驾驶平台研发项目。公司聚焦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发展趋势,上半年除了汽车电子维持稳健发展外,精密压铸业务实现高增。公司开拓了包括新能源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和零部件(HUD、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在内的新订单,并成功导入比亚迪、博世、博格华纳、宁德时代、苏州泰科、法雷奥、蒂森克虏伯、捷普、大疆、大陆、莫仕、伟世通等新客户项目。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7、7.4亿元,对应PE分别为54、39、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导致现有产品需求疲软;汇率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供应短缺的风险;新冠疫情反复的风险。
|
|
|
意华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8-22
|
82.96
|
--
|
--
|
79.00
|
-4.77% |
|
79.00
|
-4.77%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9亿元,同比增长24.5%;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168.1%;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收13.5亿元,同比上涨25.1%;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上涨248%。 收入实现稳定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改善。2022上半年公司太阳能支架业务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53.6%,约占总收入的54.6%;通讯连接器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增长9.6%,占比达到23.6%;消费电子连接器受到下游消费需求疲软影响,同比下滑15.7%。盈利能力方面,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18.1%,净利率为7.2%,同比提升3.9pp。费用率方面,公司管理费率为3.8%;财务费用率为0.1%;销售费用率为2.3%,研发费用率约4%。 太阳能支架业务持续高增,非公开发行股份支持业务成长。公司绑定全球光伏跟踪支架领域排名第一的NEXTracker,同时已经突破了ArrayTechnoogies、GameChangeSoar等全球top10的跟踪支架厂商,带动光伏支架业务高速增长。 国内方面,公司通过天津子公司,积极开拓布局,打造自主品牌。此外,公司发布调整后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拟募集资金6亿元,其中3.7亿元用于乐清光伏支架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0.5亿元用于光伏支架全场景应用研发及实验基地建设项目,1.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未来伴随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落地,公司光伏支架生产能力有望进一步加强,支撑业务持续增长。 立足高速通讯连接器,进一步开拓汽车通讯连接器。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实现高速连接器量产的企业之一,5GSFP、SFP+等系列为公司优势光电连接器产品,与大客户华为、中兴等大客户保持深度合作。而在汽车与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与正崴、伟创力、莫仕、FuRise、FCI等优质客户合作紧密。由于车规级产品要求较高,一般汽车连接器的研发与导入周期较长,公司领先布局车规级高速连接器产品,已获得APTIV、华为、GKN、比亚迪、吉利等客户的项目订单,未来有望受益于下游客户的订单放量,凸显规模效应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4.4、5.3亿元,对应PE分别为37、30、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或大幅波动、下游市场增长不及预期、汇率波动产生汇兑损失等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