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源卓镁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05-01
|
31.85
|
45.30
|
35.83%
|
36.90
|
15.86% |
|
36.90
|
15.86% |
-- |
详细
推荐逻辑:1、汽车领域的镁合金结构件目前处于0-1发展阶段,2022年国内单车镁合金用量仅3-5kg,对比铝合金单车100kg以上的用量,发展潜力巨大;2、国内镁矿储量丰富,长期看镁铝价格比将跌破1:1.3,相同规格汽车结构件镁合金更具性价比,轻量化趋势下镁是汽车内部结构件更好的选择;3、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汽车镁合金铸件企业,具备先发优势,产品矩阵+价格带不断拓宽,导入特斯拉、奥迪、福特、宝马等知名汽车厂商供应链,未来前景广阔。 模具起家,由铝到镁,行业处于爆发初期。公司以压铸模具研发、生产和销售起家,2006年向下游铝合金压铸领域延伸,2009年,公司将研究方向转为镁合金压铸工艺研发。2014年,公司首款镁合金产品上市。当前汽车领域的镁合金结构件处于0-1发展阶段,2022年Q4和2023年Q1,公司分别实现营收7000万、8000万,同比增长14%和57.2%,自身业绩加速明显。 镁锭价格回落趋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下,镁替铝有望加速。当前镁合金铸件具备替换铝合金铸件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应用的三大条件:1、镁合金的密度约为铝合金的2/3,且强度比高于铝合金及钢材,使用镁合金替代铝合金可实现25%-35%的减重率。2、镁铝价格比回落至1.3区间内,“镁代铝”经济上更具性价比。3、镁合金在抗震、散热、强度等方面具备优势。 公司竞争优势明显,未来发展路径清晰:公司作为Tier2供应商已切入特斯拉、克莱斯勒、福特、奥迪等汽车品牌供应链,产品结构更趋完善,从车灯散热架、汽车座椅扶手结构件等小部件往汽车中大部件不断拓展,动力总成壳体已进入上汽智己和飞凡供应链,公司产品价格带从几十向上千元进发。随着未来镁价的逐步走低趋稳,汽车轻量化趋势下,镁合金铸件渗透率将不断提升,公司具备先发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亿、5.5亿和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17万元、1.2亿元和1.7亿元,EPS分别为0.95元、1.51元和2.16元。考虑到公司未来三年利润CAGR在40%以上,2024年业绩加速,采用PEG估值法给予公司2024年3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45.3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大幅上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镁合金大单品放量或不及预期风险。
|
|
|
亿联网络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3-04-26
|
45.34
|
--
|
--
|
66.87
|
2.83% |
|
46.62
|
2.82%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和 2023年一季报。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 48.1亿元,同比增长 33.6%;实现归母净利润 21.8亿元,同比增长 34.8%,符合市场预期。23年 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8.9亿元,同比减少 14.7%;实现归母净利润 4.2亿元,同比减少 13.1%。 海外宏观经济波动,短期业绩承压。22年 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2.5亿元,同比增长 8.2%;实现归母净利润 4亿元,同比减少 0.3%。公司 22Q4和 23Q1业绩承压的原因系海外宏观经济走弱,终端客户需求和经销商库存水位下降导致,但目前经销商销售情况向好,补库存需求走强,公司业绩增速有望回暖。 利润端,22年全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63%,同比提升 1.5pp,实现净利率 45.3%,同比提升 1.41%;23Q1单季度实现毛利率 64.5%,同比提升 2.7pp,实现净利率 47.6%,同比提升 0.9pp;公司利润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原材料价格趋稳和美元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费用端,22全年公司四项综合费用率为 15.4%,同比减少 2.9pp;23Q1单季度四项综合费用率为 21.7%,同比增加 8.1pp。 产品迭代持续推进,新品营收快速提升。22年公司桌面话机产品增长超预期,全年实现营收 31.5亿元,同比增长 23.5%,出货高增的主要原因系下游经销商补库存需求强烈。会议产品方面,公司新推出了音视频会议平板 MeetingBoard、智能安卓视讯一体机 MeetingBar A 10、桌面一体式终端 DeskVision A24等多款智慧办公新产品,深入挖掘会议办公需求,市场反馈良好,22全年该业务实现营收 13亿元,同比增长 42.3%,市占率稳步提升。云办公终端方面,公司在维持现有的 USB/RJ 有线耳机、DECT无线耳机产品升级的同时,新推出了 BH7X系列商务蓝牙耳机,切入高端音频市场,完善了商务耳机的产品矩阵,22年全年公司云办公终端实现营收 3.6亿元,同比增长 63.4%。 强化会议全场景能力,向统一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公司会议产品和云办公终端 22年营收占比同比增加了 3.7pp,达 34.5%,在会议室场景和个人办公场景的产品力显著提升。同时,公司持续加强和微软、Zoom、腾讯会议等下游云厂商的合作,加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公司产品的嵌入融合,提升全场景全平台的融合通信能力。此外,微软发布了基于 GPT-4的 Microsoft 365Copilot,公司与微软在 2015年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已发布了多款微软 Teams认证产品。Teams+AI所具备的强大竞争力有望快速提升其在协作平台市场的市占率,叠加公司在 Teams 硬件话机的渗透率提升,业绩具备较大弹性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2.91元、3.68元、4.36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20倍、16倍、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公司新品推广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等风险。
|
|
|
英飞特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4-24
|
16.50
|
22.26
|
64.16%
|
16.00
|
-3.03% |
|
16.00
|
-3.03%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72%,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0.77%。 不惧行业调整,高海外直销占比助力营收利润双增长。2022年,受宏观经济影响,欧美LED照明市场需求整体下滑,LED驱动电源行业陷入低迷。公司不惧行业调整,依然保持营收利润双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海外直销占比较高,对冲国内出口下滑,2022年实现海外直销营收9.58亿元,同比增长14.4%,占营收比重63.3%,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从地区上看,欧洲、亚太和南美营收增速分别为82.9%、91.3%和80.6%,而北美地区受大麻需求下滑营收,营收增速仅4.72%。 短期行业面临调整,不改长期向好趋势。2022年,LED照明行业受困于宏观经济下滑,需求端出现下滑。据中国照明网数据,2022年中国LED照明产品出口额461亿元,同比下降2.9%。但从各国节能减排政策大趋势看,未来几年LED照明市场预计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根据GlobalIndustryAnalysts数据,2021年全球LED驱动电源市场规模约为163亿美元,有望于2027年达到5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1.56%。公司作为全球化LED驱动电源龙头,将受益行业增长带来的红利。 收购海外资产,全球化布局已现。公司报告期内拟购买海外重大资产,收购欧司朗照明组件数字系统事业部,欧司朗照明组件数字系统事业部在欧亚地区拥有超过1800名客户,并覆盖了欧亚市场主要的照明器具原始设备厂商。本次收购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欧洲区域的终端客户渠道覆盖。此外,公司在印度和墨西哥的工厂成功投产,使公司具备了世界各地多区域的生产能力,对冲地域政治风险,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已经呈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7.5亿元、22.3亿元和2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亿元、3.3亿元和4.1亿元。暂时不考虑公司下半年收购带来的财务并表因素,给予公司2023年26.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2.2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海外需求或不及预期;海外经营风险;汇兑风险。
|
|
|
中瓷电子
|
计算机行业
|
2023-04-11
|
93.99
|
--
|
--
|
138.65
|
47.52% |
|
138.65
|
47.52%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现归母净利润1.5 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3.1 亿元,同比增长40.6%;Q4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26 亿元,同比增长19.4%。 收入利润符合预期,消费电子业务持续高增。2022 年公司通信陶瓷外壳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30.5%,且800G 光通信器件外壳完成设计开发,与海外技术水平相当。消费电子业务实现营收2 亿元,同比增长64.7%,目前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包括声表晶振类外壳、3D 光传感器模块外壳、5G 通信终端模块外壳和氮化铝陶瓷基板等。其中,氮化铝薄膜基板和薄厚膜复合基板已实现批量供货。 盈利能力方面,全年综合毛利率约为27.4%,净利率约为11.4%,维持稳定。 布局精密陶瓷零部件新业务,实现半导体关键零部件国产化。2022年公司开拓用于刻蚀机、涂胶显影机、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关键设备中的精密陶瓷零部件,主要产品包括陶瓷环、手臂、真空吸盘、加热盘、静电卡盘等。其中,加热盘与静电卡盘难度较高,国内厂商长期依赖进口。根据QYResearch数据,2021 年静电卡盘全球销量为17.14 亿美元,预计到2028 年达到24.12亿美元。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精密陶瓷零部件制造工艺平台,陶瓷加热盘已批量应用于国产半导体关键设备中。2022 年公司精密陶瓷零部件新产品实现收入816.99 万元,未来有望持续推进国产替代。 重组进程有序推进,完善三代半导体IDM。公司重组进程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已取得科工局、国资委及财政部的相关批复,同意公司总体方案。根据业绩承诺测算,并购资产在2022-2025 年期间预测净利分别为3.7/3.9/4.2/4.6 亿元。 其中,博威公司募集资金后将进一步用于5G毫米波、星链通信、6G通信基站射频芯片与器件,达到月产20万只的产能布局。而国联万众已向安谱隆等海外客户供货GaN产品,并与比亚迪、智旋等客户签订SiC功率模块供货协议并供货。未来预计在一期产线建设完成后,国联万众将具备GaN 和SiC的设计、制造和封测一体化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1.11 元、1.47 元、1.85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37.6%的复合增长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未能满足下游客户需求风险;贸易摩擦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失败风险等。
|
|
|
三旺通信
|
|
2023-04-03
|
70.96
|
--
|
--
|
109.66
|
3.98% |
|
73.78
|
3.97%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全年,公司实现营收 3.4亿元,同比+32.2%;归母净利润9609 万元,同比+59%。其中单Q4实现营收1.2 亿元,同比+41.7%,环比+30.7%;归母净利润3438.6 万元,同比+86.9%,环比+8.3%。 内外兼修,业绩进入高增长通道。公司受益下游智慧能源(电新+矿山)、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强劲需求,以及自身在销售环节的持续投入和布局优化,公司全年订单饱满,实现了业绩高速增长。同时,公司在内部开展了组织变革优化,人效大幅提升,三项费用率同比减少2.1pp。利润率方面,公司22全年毛利率为58.2%,同比减少2.2pp,主要原因系产品结构变化。全年净利率为28.4%,同比提升4.7pp,增长的原因系费用优化以及政府补贴小幅增长。 下游数智化需求高涨,工业互联网行业具备强β属性。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具备高景气度,据IDC,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21-2025 年CAGR 达30%。智慧矿山领域,2 月2 日四部门发布煤矿安全改造管理办法,将对单煤矿最高补助3 千万元以提升煤矿安全智能化生产,全国各类煤矿有望在2035 年基本实现智能化。智能制造领域,“十四五”规划明确智能制造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预计未来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复合增速。此外,智慧城市、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智慧医疗等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均对工业通信设备有海量需求。公司客户涵盖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及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有望凭借深厚技术积淀和全行业业务布局享受行业高增红利,2022 年公司智慧能源、工业互联网细分行业营收同比增长56.5%和99.2%,行业龙头优势显现。 技术前瞻布局,行业龙头具备自身α。公司以HaaS 平台为支点,以TSN、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为依托,打造了全栈式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22 年公司研发投入5767 万元,占营收比重达17.2%。公司在TSN、工业5G、智能网关、工业WiFi6等领域均有产品落地,在研项目包括AI边缘计算网关、TSN 交换机等项目,深刻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我们认为,随着TSN交换机、AI边缘计算网关、大带宽交换路由设备的快速放量,产品平均价值量将持续提升,叠加下游领域的市场规模增长,公司将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发展时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3-25 年EPS 分别为2.8 元、3.86 元、5.36元,对应PE 分别为40 倍、29 倍、2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等。
|
|
|
意华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2-06
|
58.35
|
--
|
--
|
58.20
|
-0.26% |
|
58.20
|
-0.2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47.5%-84.3%,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7-2.2亿元,同比增长57.9%-104.4%。 业绩预告符合预期,2022年归母净利润高增。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47.5%-84.3%,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7-2.2亿元,同比增长57.9%-104.4%。根据测算,其中Q4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3-0.2亿元,Q4单季度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0.2-0.3亿元。2022年,伴随公司太阳能支架业务收入增长,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步增长,同时,公司出售湖南意华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确认了部分投资收益。 募资5.3亿扩充光伏支架产能,设立子公司扩大光伏版图。公司公告调整后非公开发行方案,拟募集资金5.3亿元,其中3.7亿元用于乐清光伏支架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0.5亿元用于光伏支架全场景应用研发及实验基地建设项目,1.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绑定全球光伏跟踪支架龙头NEXTracker,并同时稳定供应GCS、FTC、天合光能、正泰安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9月公司公告于安徽、泰国、美国等地设立安徽意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银新能源(泰国)有限公司、CZTENERGYINC.、NEXTRISEINC.等四家子公司,用于持续推进新能源光伏领域的布局和扩展。未来伴随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的资金补充,以及子公司的落地,公司光伏支架生产能力有望进一步加强,并横向拓展新产品,支撑业务持续增长。 高速通讯连接器产品升级,持续布局汽车高速高频连接器。公司作为国内龙头光电连接器厂商,占据国内市场优势地位,在通讯连接器领域与华为、中兴、富士康、和硕、Duratel等优质客户保持紧密合作。在消费电子和汽车连接器领域,与正崴、伟创力、莫仕、FullRise、FCI等知名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在汽车连接器方面,公司深入布局车窗连接器、BMS连接器、ECU连接器等,深入绑定华为,开拓比亚迪、吉利等大客户订单,规模效应有望逐步显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4.3、5.3亿元,对应PE分别为40、23、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或大幅波动风险、下游市场增长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产生汇兑损失等风险。
|
|
|
中天科技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3-02-03
|
16.60
|
--
|
--
|
16.30
|
-1.81% |
|
18.94
|
14.1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2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30-33亿元(与上年同期(追溯调整后)相比,增长 1547-1711%),扣非归母净利润29-32亿元(与上年同期(追溯调整后)相比,增长 6248-6905%)。 聚焦主营业务,业绩符合预期。2021年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100%计提高端通信业务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共 36.19亿元,导致基数较小。从 Q4单季度来看,实现归母净利润 5.3-8.3亿元,取中值来看,同比扭亏,环比+5.2%;扣非归母净利润 4.7-7.7亿元,取中值来看,同比扭亏,环比-2.7%。 光纤光缆景气延续,光通信规模盈利双升。从行业端来看,数字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东数西算”工程助推光纤升级换代,G.654E 新型光纤应用前景广阔,同时 5G及千兆宽带建设持续拉动下游需求。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新建光缆线路长度 477.2万公里(同比+49.6%),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 5958万公里(同比+8.6%);其中,长途光缆线路、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分别达 109.5万(同比-2.8%)、2146万(同比+14.5%)和 3702万公里(同比+5.7%)。报告期内,公司沿用 2021年光纤光缆集采价格,光通信板块营收利润实现双增。 海风装机趋势向好,长期增长逻辑持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2年公司海洋业务在手订单近 70亿,实现稳定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在山东、广东多地布局,提前规划产能。22年 H2海洋业务确认节奏放缓系项目延缓及确认节奏影响,短期内海洋板块业绩承压。预计随着多地海风新规划催化以及 23年海风装机有望加速,公司海洋业务将加速发展,中长期来看海风需求无虞。 光伏储能双管齐下,新能源发展势如破竹。光伏方面,公司统筹推进内部光伏建设,着力构建零碳园区;大力推进域内光伏建设进程,如东滩涂光伏资源进入开发阶段。储能方面,2022年累计储能中标超 27亿元,大储能建设行业领先,彰显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强劲实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8、40.1、47.6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6、 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普缆集采不及预期;海上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光储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上涨超预期;疫情反复致需求疲软风险等。
|
|
|
中际旭创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2-03
|
30.10
|
--
|
--
|
36.88
|
22.52% |
|
89.16
|
196.21%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2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1-14亿元(同比+25.4-59.6%),扣非归母净利润 9-11.5亿元(同比+23.7-58%)。 Q4单季度来看,实现归母净利润 2.5-5.5亿元,取中值来看,同比+25.2%,环比+10.3%;扣非归母净利润 1.2-3.7亿元,取中值来看,同比+13.9%,环比-26.8%。 短期因素影响利润高增。1)确认激励费用,导致公司合并净利润减少约 7500万元。2)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 2022年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约 3.54亿元,其中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0.16亿元,各子公司的呆滞库存计提减值准备 1.57亿元,子公司苏州旭创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1.5亿元,子公司成都储翰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0.31亿元,预计将减少归母净利润 3.07亿元。 全球数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产品迭代速度领跑全球,可以充分享受产品投放初期的高红利,与谷歌、亚马逊、Facebook 等客户均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2021年 400G 产品全球份额 50%左右,居行业首位。22年,800G/相干光模块产品开始小规模出货,预计 23/24年迎来大规模放量。同时公司苏州、铜陵、成都三地积极扩充产能有效巩固了其先发优势,将持续受益于全球数通市场需求放量。同时,公司目前已成立激光雷达 OEM/ODM 团队,将充分发挥在光模块领域积累的优势,协助激光雷达客户进一步降低 BOM 成本、提升产品性能与交付能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三度回购公司股份,彰显业绩向好信心。第一期于 2022年 7月 1日实施完成,回购公司股份 6036769股,支付的总金额为 1.81亿元(含交易费用);第二期于 2022年 10月 10日实施完成,回购公司股份 11156100股,支付的总金额为2.99亿元(含交易费用)。10月启动了第三期股份回购方案,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3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 6亿元(含)。多次股权激励有望提升核心员工积极性,夯实公司长期发展底座,彰显业绩长期向好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2、15.6、18.6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9、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订单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公司供应链稳定性的风险等。
|
|
|
亿联网络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3-01-16
|
60.11
|
--
|
--
|
74.88
|
24.57% |
|
90.81
|
51.07%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 年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 46.1亿元-49.7亿元,同比增长25%-35%;归母净利润21 亿元-22.3 亿元,同比增长30%-38%。 业绩保持较高增长,全球龙头竞争力稳固。以预告中值计算,22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47.9 亿元,同比增长3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7 亿元,同比增长34%;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5 亿元,同比增长43.4%。利润率方面,以预告中值计算,22年公司净利率预计为45.3%,同比增加1.4pp。整体来看,公司会议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市场拓展有效,营收保持稳健增长,且利润受益前三季度美元升值,取得了更高的同比增速,净利率也有所提升。我们认为,公司在外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高成长性,全球龙头实力凸显。 会议新品持续推出,与云会议巨头保持稳固合作。公司持续完善全场景会议产品矩阵,22 年公司推出了MeetingBoard 会议4K 智慧屏、智能录播服务器、BH7X系列蓝牙耳机等硬件新品,同时也升级推出了统一通信解决方案UME 和新版本亿联会议平台,公司软、硬产品的竞争力持续提升。公司作为领先会议硬件厂商,也在持续加强和下游云会议厂商的合作。公司是微软21 年Teams话机市场份额第1、Teams 认证最全面的硬件厂商,此外还与腾讯会议、ZOOM、钉钉会议、飞书会议等云厂商保持了紧密合作,并推出了多款合作认证产品。 与云会议厂商的合作能够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 纵横拓展产品矩阵,全场景方案赋能长期成长。公司从SIP 话机起家,专注统一通信领域,目前已形成了桌面终端、会议室终端、个人终端的三大产品线,实现了全场景产品矩阵的纵向拓展。同时,公司以高性价比产品切入市场,逐步横向拓宽产品价格区间,实现了向高端市场渗透。公司已连续5年蝉联IP&SIP话机全球市占率第1(Frost & Suivan),以及21年视频会议系统出货量全球第5(IDC),各产品线市占率持续提升。目前,全球视频会议市场仍处于增量市场阶段,市场容量持续扩大,同时公司以领先的产品力实现了市占率的逐年提升,长期增长动能强劲。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2.43 元、3.12 元、3.99 元,对应PE 分别为25 倍、20 倍、1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的风险、下游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
|
三旺通信
|
|
2022-12-29
|
74.50
|
--
|
--
|
97.59
|
30.99% |
|
114.07
|
53.11%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计划向65名公司员工共授予40.6万股限制性股票(不含预留权益)。 公司首个股权激励落地,来未来3年年营收标目标CAGR为为26%。本次股权激励向董事、高管和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65人授予第一类限制性股票20.3万股(占总股本0.4%),授予价格为34元/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20.3万股,授予价格为45元/股,预留授予权益为6万股,(占总股本的0.1%)。公司层面考核目标为,以2022年为基数,2023/24/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触发值分别为18%、56%、60%,目标值为30%、70%、100%。以目标值计算,2022-25年3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26%。 工业互联网建设加速,激励实施将有效提升团队积极性。国务院12月14日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到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全国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业互联网近期在国家重要政策文件中被频繁提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公司在工业互联网产业景气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发布22年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15.1%,将能够有效的绑定核心技术和业务团队,极大提升公司整体的积极性,维持公司的长期核心竞争力,彰显了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公司实现下游全领域布局,解决方案业务将提升业绩弹性。公司产品实现了下游智能制造、智慧矿山、电力设备、新能源等全领域布局,并在TSN技术、工业无线技术、车载以太网等前沿技术领域深度布局,全领域布局和前沿技术持续投入赋予了公司长期高成长的底层基础。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业务转型拓展,从提供配套设备逐步拓展到提供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11月公司中标江西数字工厂项目,合同金额达6195.1万元。未来,随着解决方案项目的持续落地,将提升公司的整体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年EPS分别为1.91元、2.52元、3.25元,对应PE分别为39倍、29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推广不及预期、工业互联网渗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等。
|
|
|
万马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2-12-26
|
22.16
|
--
|
--
|
25.16
|
13.54% |
|
28.41
|
28.20%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子公司优咔科技与东风乘用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车联网运维进行合作,合作协议有效期三年。 围绕车联网领域开展紧密合作,赋能车辆智能网联。公司与东风乘用车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车联网领域展开合作,具体包括车联网生态体系的建设、运维和运营,车联网管理平台连接管理,5G智能网联等业务。车联网生态方面,公司将与吉利乘用车围绕智能座舱与车联网生态体系开展合作;在连接管理方面,依托公司的车联网管理平台,双方将在车联网生态体系的建立和运维方面开展合作;在智能网联方面,公司将为吉利乘用车提供智能驾驶边缘计算云、高精地图云服务,共同推进5G智能网联汽车落地。 车联网管理平台行业认可提升,新主机厂客户持续导入。东风乘用车是公司继吉利汽车后签订的又一大主机厂客户,意味着公司的车联网管理平台在产业实践中逐步得到认可,产品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同时,此次与东风乘用车的合作协议落地,也减少了公司过去车联网业务所存在的依赖单一大客户的风险,随着东风新车型连接的导入,公司车联网业务客户结构将变得更加合理。目前,公司与国内主要主机厂的技术交流正有序进行,相关项目对接持续推进,未来新主机厂客户导入可期。 我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车联网业务具备高业绩弹性。据高工汽车研究院,2022 年1-8月我国前装标配车联网功能交付上险量为812.7 万辆,以乘联会狭义乘用车销量1295.1 万辆计算,22 年前8 月我国前装车联网渗透率达62.8%,未来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公司车联网业务激活连接数已超600 万,是国内唯一一家服务车辆超100 万辆的第三方平台,在车联网管理平台行业具备先发优势。公司9月披露了与吉利签订的5 年1000 万辆车联网服务的合同,以单车价值量200 元计算,将带来20 亿左右的营收。此次公司与东风乘用车达成战略合作,将带来车联网连接数量和相关业绩的进一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0.54 元、0.97 元、1.42 元,对应PE 分别为42、23、1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车联网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唯赛勃
|
|
2022-11-28
|
24.12
|
27.84
|
69.86%
|
25.81
|
7.01% |
|
25.81
|
7.01% |
|
详细
推荐逻辑:我 国膜产业高速发展,过去6年 CAGR达 13%,目前我国膜材料市场国内厂商供应占比仅为18%左右。公司是国内膜材料领先企业,已实现对国际龙头产品的替代,随着膜材料在国家战略层面重视程度提升,公司将受益国产替代增量。2.锂盐供需缺口短期难以缓解,我国碳酸锂价格超50万元每吨。 在下游锂电池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上游锂矿产能将快速扩张,盐湖提锂空间广阔。3.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盐湖提锂反渗透膜生产能力的企业,已与盐湖提锂领域知名企业启迪清源开展长期合作,未来将极大受益盐湖锂矿扩产建设。 我国高端膜行业高速发展,国产化空间广阔。我国已将高性能分离膜材料列入关键性战略材料,系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据中国膜工业协会,过去6 年我国膜行业复合增速达13%,预计2022 年我国膜产业生产总值将超3600 亿元,其中反渗透膜和纳滤膜占比超过50%。目前,我国反渗透膜国产化率仅为18%左右,市场被海外巨头所垄断,未来随着我国膜产业的高速发展,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作为国内高端膜产业的领先企业,有望受益国产替代带来的增量。 碳酸锂价格维持高位,上游锂矿扩产规模有望扩大。受锂矿扩产放缓等因素影响,锂矿供需缺口扩大,据隆众化工,截至22 年9月,我国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已达到50.5 万元每吨,超去年同期价格的4倍以上。我们认为,上下游扩产周期错配导致的供需缺口在短期内难以缓解,锂盐市场出清还需要较长时间,在下游新能源车市场需求保持旺盛的背景下,上游锂矿产能将快速扩张。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盐湖提锂膜生产能力的企业,已与客户开展长期合作。我国锂矿资源较为丰富,其中超80%锂矿资源集中在青海和西藏的盐湖中,受环境和环保等因素的影响,盐湖膜法提锂将成为主要开采方式。公司针对各个盐湖不同特点进行定制化研发,已开发出“低温预处理盐湖卤水纳滤膜”、“高盐卤水浓缩膜”等专用技术。公司在盐湖膜法提锂领域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已与下游知名厂商启迪清源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随着公司膜法卤水提锂相关项目的落地,盐湖提锂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强劲增长引擎。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0.31元、0.87 元、1.28元,公司盐湖提锂项目落地后业绩有望爆发。参考行业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3年32 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7.84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盐湖提锂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疫情影响等。
|
|
|
豪森股份
|
|
2022-11-16
|
25.79
|
43.26
|
83.31%
|
28.72
|
11.36% |
|
28.72
|
11.36% |
|
详细
推荐逻辑:21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回升到3.8%,同时各大新能源车企扩产推进,汽车智能装备需求持续增长。2)国六加速商用车变速箱自动化替代进程,目前我国商用车自动变速箱渗透率不足10%,预计到25年将快速提升至50%,公司自动变速箱装备需求将迎增长。3)公司大力拓展新能源业务,22年H1在手订单中新能源领域订单占比达55.4%,新能源业务增速超传统燃油车业务,扁线电机、混动变速箱、动力锂电池生产线将成为公司未来成长重要驱动力。 汽车行业稳健发展,新能源汽车渗透提升。从汽车行业整体来看,21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回升到3.8%,其中,新增新能源汽车销售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呈现爆发增长态势。未来,随着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消退、燃油车升级替代以及新能源车爆发等因素叠加影响,汽车行业将保持稳健发展,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也将保持增长。 公司系燃油车装备细分龙头,将受益商用车自动变速箱替代升级。公司深耕汽车智能装备行业,具备深厚的通用及专用技术积累,在燃油车发动机和变速箱智能装备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随着国六政策对排放要求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对驾驶舒适需求的提升,我国商用车由手动变速箱向自动变速箱转换趋势明显提速,商用车自动变速箱渗透率有望从目前的10%快速提升至25年的50%,相关生产装备投资也将大幅增长。公司在自动变速箱装备领域具备领先优势,未来有望承接发动机和变速箱存量替代的增量订单。 新能源订单快速增加,扁线电机有望爆发。22年上半年,公司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在手订单合计36.3亿元,其中新能源领域订单20.1亿元,占比增长至55.4%,新能源装备增速超越传统燃油车业务,将成为驱动公司成长的重要力量。此外,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扁线电机定子/转子/总装/测试全线能力的供应商,公司已实现了扁线电机装备的订单突破,未来将受益扁线电机替代圆线电机带来的快速放量。21年底公司披露了收购新浦自动化的相关事项,将锂电业务拓展至上游电芯制造,将形成协同效应有望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66.8%的复合增速,参考行业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3年21倍估值,对应目标价43.2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商用车自动变速箱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扁线电机替代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影响订单交付等风险。
|
|
|
中天科技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2-11-04
|
19.80
|
--
|
--
|
21.41
|
8.13% |
|
21.41
|
8.13%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91.95亿元(同比-20.9%),归母净利润 24.7亿元(同比+400%),扣非归母净利润 24.3亿元(同比+431.4%)。其中,Q3单季实现营收 91.5亿元(同比-27.1%),归母净利润 6.5亿元(同比+159.2%)。 业绩符合预期,毛利率环比提升。从收入端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91.95亿元(同比-20.9%),系公司今年剥离低效业务,业务重心聚焦于高端制造业。从利润端来看,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24.7亿元(同比+400%),扣非归母净利润 24.3亿元(同比+431.35%);Q3毛利率为 18.2%,较 Q2环比改善 2.3pp。从费用端来看,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2.6%(同比+1.2pp),管理费用率 1.8%(同比+0.7pp),财务费用率为-0.9%。同时公司不断投入研发,以支持向新能源业务转型,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 12.1亿元(同比+19.2%)。 光通信规模盈利双升,光纤光缆景气持续。从行业端来看,数字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东数西算”工程助推光纤升级换代,G.654E 新型光纤应用前景广阔,同时 5G及千兆宽带建设持续拉动下游需求。受益于光纤光缆高景气度,报告期内公司光通信板块营收利润实现双增。 在手订单充沛,海风装机放缓不扰长期增长逻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Q3公司海洋业务在手订单近 60亿,实现稳定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在山东、广东多地布局,提前规划产能。Q3海洋业务确认节奏放缓系莱州湾项目延缓及海工确认节奏影响,短期内海洋板块业绩承压。预计随着多地海风新规划催化以及 Q4以后海风装机有望加速,公司海洋业务将加速发展,中长期来看海风需求无虞。 光伏、储能双管齐下,新能源发展势如破竹。光伏方面,公司统筹推进内部光伏建设,着力构建零碳园区;大力推进域内光伏建设进程,如东滩涂光伏资源进入开发阶段。储能方面,公司今年累计储能中标超 27亿元,大储能建设行业领先,彰显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强劲实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1、42.5、49.4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2、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光储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上涨超预期;疫情反复致需求疲软风险等。
|
|
|
亨通光电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2-11-03
|
17.94
|
--
|
--
|
18.40
|
2.56% |
|
18.40
|
2.5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346.5亿元(同比+16.2%),归母净利润 14.2亿元(同比+7.9%),扣非归母净利润 14.8亿元(同比+34.1%)。Q3单季度实现营收 125.5亿元(同比+6.7%,环比-1.6%),归母净利润 5.6亿元(同比-13.2%,环比+8.3%)。 业绩符合预期,持续降本增效。从收入端及利润端来看,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346.5亿元(同比+16.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4.8亿元(同比+34.1%),主要系光通信行业量价齐升、行业供需格局持续改善,及国家电网建设的稳步推进。从费用端来看,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 2.4%(同比-0.2pp);管理费用率 2.8%(同比-0.3pp);财务费用率 0.9%(同比-0.5pp),系报告期内汇兑收益所致;在研发方面,公司持续突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 15.9亿元,同比增长 25.3%。 在手订单稳步增长,静待海风装机回暖。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 160亿元;拥有海洋通信业务在手订单金额约 65亿元,奠定 23年业绩高增基础。Q3海洋业务增长不及预期系国内海风抢装潮的结束及疫情影响,导致建设有所延缓,部分海缆项目交付延后。公司产能充足,同时拟建设一艘大型海上风电安装作业平台,以实现公司海上风电施工装备跨越式升级。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可在 70m 以内水深进行海上风电机组的吊装及风机基础施工作业,覆盖 20MW 风电机组的施工能力,大幅提高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员工持股草案出炉,彰显业绩向好信心。公司拟将回购股份的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 1.5亿元、不超过 3亿元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拟用于转换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本期员工持股计划拟受让公司回购的股票 960万股。本次计划激励对象的公司业绩考核目标值以 2022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在 23/24/25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不低于 15%/25%/35%;或以 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在 23/24/25年归母净利润增长不低于 20%/30%/40%。有望提升核心员工积极性,夯实公司长期发展底座,彰显业绩长期向好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2、28.1、36.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2、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上涨超预期、疫情反复致需求疲软风险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