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范想想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30518090002。日本法政大学工学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学士,2018年加入银河证券研究院。曾获奖项包括日本第14届机器人大赛团体第一名,FPM学术会议Best Paper Award。曾为新财富机械军工团队成员。...>>

20日
短线
66.67%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2-08-31 58.30 -- -- 58.91 1.05%
58.91 1.05%
详细
投资事件:8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9亿元,同比增长66.73%;实现归母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加62.11%;实现扣非净利润7.95亿元,同比增长62.96%。下游需求发展势头良好,公司业绩持续高增。在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下,动力电池需求不断攀升,电池厂商大规模扩产,海外电池厂建设进程加快,新进入者不断增加,带来锂电设备需求的持续提高。叠加光伏、3C设备、智能物流等下游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在二季度国内疫情反复的宏观环境下,公司业绩仍保持高速增长。2022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3亿元,同比增长22.42%;实现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55.17%。 分业务来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锂电设备收入37.96亿元,同比增长63.68%,毛利率仍保持34.25%的较高水平;智能物流系统实现收入9.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2.84%,毛利率回升至17.57%。规模效应带动费用率下降,盈利能力显著修复。公司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随着规模效应的逐渐显现,公司费用率持续下降。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54%,同比下降0.94pct;管理费用率为5.58%,同比下降1.46pct;财务费用率为-0.67%,同比下降0.47pct。2022Q2公司盈利水平显著回升,毛利率为38.25%,同比提升1.3pct,环比提升7.45pct;净利率达到18.47%,同比提高3.90pct,环比6.63pct。平台化战略优势显现,多元业务不断落地,新签订单再创新高。2022H1公司新签订单金额达155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67.84%;存货金额达到108.09亿元,同比增长82.23%;合同负债为74.54亿元,同比增长164.52%;均表明公司订单充足且保持快速增长,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良好动能。得益于公司的平台化、国际化布局和行业内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智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机器视觉等八大业务板块实现多点开花。除主力业务锂电设备外,公司氢能设备、激光设备等业务也均取得突破。 2022H1公司获得ACC14GW和德国大众20GW锂电设备订单,与宝丰昱能签约20GW储能整线订单,8月公司自主研发的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设备顺利出货,并与捷氢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氢能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推进平台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锂电设备受益下游需求持续增长,非锂电业务不断突破,海外收入占比快速提升,未来公司业绩增长动能有望持续。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7.92亿元、40.84亿元、51.66亿元,对应EPS为1.79、2.61、3.30元,对应PE为33倍、22倍、18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电池厂商扩产不及预期。
华铁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8-29 5.52 -- -- 5.50 -0.36%
5.50 -0.36%
详细
事件:8月24日晚间,公司发布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2.45亿元,同比增长9.8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26亿元,同比下滑3.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略减1.94%;稀释每股收益达0.14元/股,同比小幅下滑4.51%。 公司核心产品稳健发展,上半年营业收入稳增长。上半年,公司给水卫生系统、备用电源及座椅三大核心业务稳健发展支撑营收稳增长。 同时,公司也聚焦研发,不断持续推出新产品,紧跟客户需求,巩固核心竞争力。座椅方面,公司先后推出磁悬浮列车座椅,“冬奥专列”智能动车组座椅等;给水卫生方面,公司承接了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的给水卫生系统产品,并配合研发时速40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水箱、污物箱材料减重方案,均得到主机厂及客户的认可。近年来,公司积极进行横向和纵向开拓,产品线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扩展,我们认为公司将依靠技术和产品优势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未来营业利润将稳健增长,毛利率将逐步提升。 山东嘉泰与国铁吉讯签订高铁座椅智慧屏合作协议,或将开启新一轮增长。同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主要从事轨交座椅设计、研发、制造的全资子公司山东嘉泰,与国铁集团控股的动车组Wi-Fi平台建设经营商国铁吉讯签订了《动车组座椅智慧屏项目联合开发协议》。双方将基于原有的复兴号动车组Wi-Fi系统升级,实现复兴号动车组样车座椅智慧屏系统电源、通讯软硬件及网络、座椅设计改造等工作。依据开发协议,公司将完成复兴号动车组智慧屏加装改造样车各一列,经测算每标准列预计220万元,后续根据项目联合开发进展实际需求调整投资额度。我们认为,动车座椅智慧屏是在信息互联互通趋势下的发展方向,未来若随着动车组新造和修造的推进,智慧屏渗透率逐步提升,市场空间广阔,智慧屏或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维保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享受后市场规模扩大红利。公司核心产品在动车组新造和修造市场均有一定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发展轨交维保业务,实现了良好的业绩增长。在给水卫生、别用电源、座椅系统方面,公司分批次交付了中车和国铁三、四、五级修项目,包括新一代智能动车组的维修维保业务。另外,四方阿尔斯通自主空调大修平均参与度近50%。我国作为轨交大国,动车组保有量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市场不断扩容,高负荷运行下维修周期有所缩短,轨交后市场已步入高速成长期,我们认为公司注重布局后维保市场,未来有望紧紧抓住市场机遇,享受后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红利。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发展思路清晰,对标全球国际龙头,采用并购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完成轨交零部件平台布局。随着公司传统业务市场份额增长以及并购新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30/30.40/33.5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7/7.60/8.3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2/0.48/0.52元,对应PE为17/12/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城轨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
天宜上佳 2022-08-16 29.79 -- -- 30.44 2.18%
30.44 2.18%
详细
事件:8 月12 日晚间,公司发布半年报。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03 亿元,同比增长80.6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72 亿元,同比增长28.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0 亿元,同比增长28.85%;稀释每股收益达0.16 元/股,同比增长23.08%。 碳基复合材料业务稳定发展,客户开拓取得进步,带动总体业绩高增长。2022 年上半年,受益于光伏行业整体发展平稳,公司碳基复合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4 亿元,贡献营收比例为65.63%,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带动公司总体收入规模相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下游光伏硅片制造商的产品认证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向11 家光伏硅片制造商正式供货,另有5 家光伏硅片企业正在试验验证中。碳陶复合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已与2 家汽车厂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5 家汽车厂商签订了保密/合作协议,完成4 家汽车厂商样件交付,并积极推进后续合作,推动产业化进程。未来,伴随着全国光伏产业进入快车道,光伏领域需求逐步释放,碳基复合材料产品有望带动公司全年业绩实现高增长。 受疫情影响,粉末冶金闸片业务板块业绩略有下滑,下半年有望迎来改善。受疫情反复、高铁开行率下滑等因素影响,2022 年上半年,公司粉末冶金闸片业务板块仅实现营收0.77 亿元,同比下降61.23%,毛利率为65.58%。虽受到疫情冲击,但公司依然在该领域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在粉末冶金闸片产品领域持续发力,进一步拓宽产品认证范围,与各铁路局下属企业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并签订供货合同,强化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凭借自身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粉末冶金闸片业务板块下半年预计将伴随铁路旅客运输量回暖迎来改善。 军工领域业务产能逐渐释放,持续加大研发保证核心竞争力。自收购瑞合科技以来,公司正式切入军用航空领域,航空大型结构件业务板块在2022 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0.41 亿元,贡献营收比例超10.08%,毛利率为42.21%。报告期内,公司又与兵器集团签订喉衬协议,打开喉衬产品需求空间,预计伴随生产线建成及产能的落地,喉衬产品业务将进一步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能。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金额0.37 亿元,同比增长8.11%。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22 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新增申请专利36 项。较去年同期,累计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新增61 项,同比增长35.67%,彰显了公司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主业发展持续稳定,持续升级碳陶制动材料,拓展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长期挖掘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业绩稳定增长可期。随着公司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以及新材料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07/5.33/6.18亿元,对应EPS 为0.68/1.18/1.37 元,对应PE 为42/24/21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绿的谐波 2022-08-12 176.98 -- -- 201.98 14.13%
201.98 14.13%
详细
事件:8月11日晚间,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43亿元,同比增长32.2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92亿元,同比增长9.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20.86%;稀释每股收益达0.54元/股,同比降低21.74%。公司营收超行业大幅增长,股权激励费用影响短期利润。上半年营业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32.28%,但净利润在股权激励方案影响下增速较低。其中,谐波减速器及金属部件业务营收占比仍然高达96.3%,约合2.34亿元。公司营收及利润增长迅速主要系政策和产品竞争优势的驱动。一方面,国家制定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发展政策都将谐波减速器列为重要发展的对象,另一方面,公司凭借过硬的研发技术实力、良好的品牌声誉在行业内享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20.2万套,累计销量同比略有所下滑,但公司产品仍能凭借核心竞争力保持营收增长。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供应商,通过合理高效开展募投项目建设工作,有望保持业绩持续增长。 疫情背景下,产能继续释放,持续加大研发保证核心竞争力。公司在上半年因疫情反复导致设备供应周期延长,物流运输困难等不利因素下,仍有序释放产能,产量规模和市场地位有进一步提升。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37.83%,同比降低7.66pcts,期间费用率为10.22%,同比上升2.66pcts,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0.63pct/2.87pct/0.42pct,主要系公司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及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所致。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6.22%,研发费用率为8.82%,同比增长0.84pct,公司研发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多个在研项目齐头并进,保证未来核心竞争力。公司积极开拓非机器人应用领域,下游应用更加多元。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目前公司主要聚焦的下游为数控机床,公司机电一体化产品2022年上半年逐步放量,营收约为912.77万元,同比增长15.37%。在电液伺服方面,电液伺服系统因具备响应速度快、功率质量比值大等优势,是移动机器人最理想的驱动设备。随着四足机器人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电液伺服市场未来预计实现快速发展。在新产品方面,公司近几年通过开发Y、E系列新产品,切入于半导体设备行业、医用机器人以及装配机器人等对震动方面有较高要求的行业,不断推动谐波减速器在更多行业应用,拓宽成长空间,或成为业绩增长潜力点。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核心产品具有竞争力,且成长空间伴随着新业务发展不断拓宽,业绩稳定增长可期。随着公司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以及新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64/3.72/4.85亿元,对应EPS为1.60/1.72/2.13元,对应PE为38.17/26.87/20.11倍,给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制造业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铁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6-02 4.32 -- -- 4.66 7.87%
6.40 48.15%
详细
并购吸纳优质资源,整合成为轨交零部件领军企业。华铁股份于2016年转型成为高铁配件生产销售与服务公司后持续深化轨交零部件领域的布局,拓展业务边界。2017年与世界轨交巨头西屋法维莱成立合资公司,2018年与世界领先的铁路维护装备制造商美国Harsco 公司开展合作,2019年发布公告收购山东嘉泰进入高铁座椅市场。至今已形成给水卫生、座椅、备用电源等几大主要业务板块。 轨交行业未来市场空间仍然庞大。一方面在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需求下的城际市域轨交新增建设量逐渐增加,地铁、城轨、市域铁路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偏好的出行方式之一。另一方面,中国作为铁路大国,庞大的存量传统铁路市场也存在着较大的更新换代需求。我们预测未来我国城市轨交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2至2023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数分别为1981km 和2389km,同期快速铁路(高铁+城际)将保持稳定增长,有望达到5145km 和6985km。 若能通过BVV 突破轮对国产化,公司或将实现台阶式跨越。动车组轮对是目前我国高铁设备中少数仍掣肘于国外的零部件之一,其精密度与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动车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因此轮对对于材料强度、刚度以及精度有极高要求,因此其制造难度极高。未来,若华铁股份能顺利携手德国老牌轮对制造商BVV,稳步迈进中国欧洲两大核心市场,两者将相辅相成。BVV 可借助华铁进行全面的业务拓展,强化海外布局,而华铁也可借助BVV 的工艺和全球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因此,我们认为华铁对BVV 的收购若能顺利进展,公司业绩将实现台阶式跨越。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发展思路清晰,对标全球国际龙头,采用并购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完成轨交零部件平台布局。 随着公司传统业务市场份额增长以及并购新业务发力,若暂不考虑并购影响,我们预计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营收25.30/30.40/33.5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5/6.42/7.5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34/0.40/0.47元,对应PE 为15/13/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低于预期的风险,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低于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BVV 收购不能如期完成的风险等。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2-05-02 13.88 -- -- 17.98 29.54%
28.20 103.17%
详细
事件:4月28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0亿元,同比增长20.33%;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滑4.75%。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26.59%,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增长83.70%。 拓宽下游应用,需求此消彼长,全年营收增速符合预期。2021年,受益于新能源头部客户的突破、行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宽,紧抓锂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增长,公司机器人本体和智能制造业务整体同比增长15.34%,占营收比例达66.97%。其中,机器人本体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4.70%,焊接机器人借力Cloos实现在中国市场153%的高速增长。另一大主营业务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同比增长20.14%。 从工业机器人整体销量来看,虽然3C行业的自动化需求有所减弱,但新能源行业的需求迅速递补,全年产量达33.6万台,同比大幅增长44.9%。今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受长三角疫情影响,增速有所下滑,但我们认为自动化改造需求仍在,公司产品受下游客户认可,看好未来三个季度工业机器人需求延期释放对公司业绩的拉动作用。 多因素导致盈利短期承压,成本传导至下游毛利率水平有望恢复。 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大宗商品涨价、部分电子元器件采购物流不畅、以及英镑和欧元的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水平不及营业收入增速。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的毛利率基本持平,而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5.09个比分点,为32.71%。公司营运能力持续保持优良状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为正,优质客户数量不断增加,现金回款能力进一步提升。年内,公司已通过提价、加大电子元器件的国产替代等手段来消除成本对毛利率的影响,一季度毛利率已呈现出环比回升。我们认为通过合理经营管理,提升供应链的国产化率,公司盈利水平将有望恢复。 逐渐消化前期战略并购布局,坚持多层级研发不动摇。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33%,较上年同期增加1.21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高比例。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级研发体系,坚持核心技术与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发展理念。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多款运控及机器人新产,包括全系列ED3L驱动器、EM3G系列中惯量电机、30/50Kg压铸机器人、600Kg六轴机器人等。公司在消化前期战略并购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国家化研发+本地化优质制造+全球化市场营销”的思路发展,我们认为公司协同效应良好,品牌力、产品力持续增强,长期仍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着力投入研发,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基于自动化市场的高景气度,我们预计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3.09/4.11亿元,对应对应PE为57/42/3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自动化市场不及预期的风险,协同效应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恒立液压 机械行业 2022-04-28 41.19 -- -- 51.52 25.08%
66.00 60.23%
详细
事件:4月26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09亿元,同比增长18.51%;实现归母净利润26.94亿元,同比增长19.51%;基本每股收益为2.06元,同比增长19.08%。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0亿元,同比减少22.97%,实现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减少32.56%。 下游挖机销量边际收窄,公司业绩增速放缓,一季度表现欠佳。2021年,公司液压油缸实现营业收入为51.80亿元,同比增长15.34%;其中挖掘机专用油缸销量达85.53万只(+21.13%),非标油缸销售16.84万只(+36.23%),非标油缸中的起重系列类及新能源类非标油缸表现亮眼。报告期内,液压泵阀产品实现营收32.36亿元(+38.37%),公司继续巩固并提升了主控泵阀及马达减速机总成在挖掘机行业的份额。公司液压产品的主要下游,工程机械行业在2021年呈现出销量增速前高后低,外热内冷的特征,今年一季度国内销售转冷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我们认为,国内受下游需求疲软、疫情扰动供应链影响,外销受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上半年表现或仍将差强人意。 拓展市场与强化管理双重努力下,公司盈利能力保持平稳。2021年,公司仍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为44.01%(-0.09pcts),销售净利率为28.99%(+0.20pcts)。公司一方面不断努力拓展全球市占率,维持营收较高增速,另一方面也强化日常经营管理,控制销售、管理费用率,各产品综合毛利率得以保持稳定。2021年公司实现海外营收12.35亿元,占比达13.26%,受国际局势、疫情等因素影响,汇兑损失降低使得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大幅减少。公司通过精密铸造、摩擦焊接、热处理等技术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虽然一季度盈利出现阶段性承压,但我们认为公司仍将保持国内液压件龙头地位。 长期持续高研发支出,围绕国际化和产品多元化布局未来。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达6.36亿元,同比增长106%,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6.83%。2021年公司新增摆线马达、紧凑液压等两个全新事业部,成功研制了多系列产品,为工业泵阀持续增产打下坚实的产品基础。 公司继续巩固了在工程机械行业的既有优势,同时在非工程机械领域,适用于海工、盾构等领域的工业泵也实现量产。报告期内在新能源、工业设备等领域都取得一定的业绩,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国际化,大力拓展海外液压市场,持续布局产品多元化,深入非工程机械领域,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长期来看,公司基于核心技术仍有长足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液压元件及系统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目前行业景气程度及公司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05/104.90/119.7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7/28.99/34.03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98/2.22/2.61元,对应PE 为21/19/16倍,给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工程机械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非挖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天宜上佳 2022-04-11 16.96 -- -- 18.65 9.96%
24.11 42.16%
详细
事件:4 月7 日晚间,公司发布年报。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6.71 亿元,同比增长61.6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75 亿元,同比增长53.05%;实现扣非净利润1.67 亿元,同比增长44.28%;稀释每股收益大0.39 元/股,同比增长56%。 碳基复合材料业务进展大,实现收入过亿,带动全年业绩高增长。 2021 年,公司碳基复合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2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18%,毛利率达60.18%。公司打造的以新材料为主线,以碳基复合材料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收效明显,2000 吨级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产线和预制体一期产线在江油产业园落地,并达到投产状态。碳碳复材方面,公司凭借技术积累、高效排产等提高产品竞争力,上游紧密合作国内碳纤维厂商,下游争取早日进入光伏硅片厂商供应体系,未来将实现产品营收进一步提升。碳陶复材方面,公司已形成与竞品性能相当的产品,并与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汽车碳陶制动产品降成本后的产业化落地值得期待。我们认为,随着光伏行业的需求逐步释放,年内可以预期碳碳复合材料产品为碳基复材业务板块注入增长动能。 粉末冶金闸片保持稳定盈利能力,持续为公司业绩提供安全垫。公司在大力拓展新材料业务的同时,持续稳步推进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年内,公司粉末冶金闸片实现营收4.2 亿元,较2020 年略有回升,营收贡献比例达62.87%。或受疫情反复,高铁开行率下滑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粉末冶金闸片业务毛利率为69.18%,较往年下滑。 2021 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略有回落,但行业整体仍稳步发展,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 万公里;城轨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在强调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下,绿色基建投资的特征进一步强化,公司闸片产品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望在绿色发展方向轨道交通领域内,长期为公司业绩提供安全垫。 切入军工领域协同效应出现,持续加大研发保证核心竞争力。收购瑞合科技后,公司正式切入军用航空领域,以航空大型结构件为主要产品,在2021 年实现销售收入7353.45 万元,贡献营收比例超10%,毛利率近50%。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军民机的快速发展将支撑瑞和科技稳步达成业绩承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比例,投入研发6937.51 万元,占营收比例超过10%。依凭多项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公司在报告期内荣获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并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榜单,公司的研发创新、经营管理能力行业领先,我们认为未来仍将凭借核心竞争力承托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主业发展持续稳定,中期依托碳碳、碳陶等新材料布局高增长新赛道,长期培养军工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力,业绩稳定增长可期。随着公司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以及新材料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77/5.33/6.18 亿元,对应EPS 为0.84/1.19/1.38 元,对应PE 为20/14/12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天宜上佳 2022-03-17 18.86 -- -- 20.58 8.89%
21.37 13.31%
详细
稳固闸片业务地位 ,突破碳碳复材领域。天宜上佳是国内领先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供应商,近年依靠自身在新材料方面的技术积累及前瞻布局,逐步进军航空航天、新能源、国防装备等多应用领域,已形成粉末冶金闸片及合成闸片/闸瓦、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碳碳/碳陶复合材料制品、航空大型金属结构件加工等四大业务板块。 闸片产品耗材属性显著,预计年市场规模约45亿元。公司依靠自主研发,在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在细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受疫情影响,近两年高铁开行率有所下滑,而闸片耗材属性显著,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铁路里程平稳发展的趋势仍在存在,我们认为公司核心产品的盈利能力仍然前景乐观。我国高铁营业里程的稳步增加、动车组配车密度的持续提升、客流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装备技术的不断升级,均有助于我国动车组及相关配套需求维持在较为旺盛的水平。根据推算,我们预期未来高铁动车组闸片年市场空间约为40亿,铁路机车闸片/闸瓦年市场空间约为1.5亿,城轨车辆闸片年市场空间约为3-5亿。 依托新材料领域技术积累,找准时机布局碳碳复合材料。公司高效布局了大量应用于热场的碳碳复合材料,至今已在四川江油形成了2000吨产能落地,未来仍将持续局部更多产能并释放。随着光伏行业的需求逐步释放,以及广泛的高热领域应用,碳基复合材料产品也将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或将给天宜上佳带来第二增长曲线。待公司预计投放的产能全部落地后,我们认为该业务或将成为与刹车闸片一起为公司形成以新材料为核心,双主业发展的格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发展短期看光伏热场碳碳复材带来的业绩增量,中期看航天耐烧蚀部件,长期是高性能碳陶制动盘。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44/3.77/5.33亿元,对应EPS 为0.40/0.84/1.19元/股,对应PE 分别为49/23/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导致高铁开行率下滑的风险,刹车闸片单价下滑的风险,碳碳复合材料产能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天宜上佳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3-16 19.41 -- -- 20.48 5.51%
21.32 9.84%
详细
稳固闸片业务地位 ,突破碳碳复材领域。天宜上佳是国内领先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供应商,近年依靠自身在新材料方面的技术积累及前瞻布局,逐步进军航空航天、新能源、国防装备等多应用领域,已形成粉末冶金闸片及合成闸片/闸瓦、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碳碳/碳陶复合材料制品、航空大型金属结构件加工等四大业务板块。 闸片产品耗材属性显著,预计年市场规模约45 亿元。公司依靠自主研发,在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在细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受疫情影响,近两年高铁开行率有所下滑,而闸片耗材属性显著,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铁路里程平稳发展的趋势仍在存在,我们认为公司核心产品的盈利能力仍然前景乐观。我国高铁营业里程的稳步增加、动车组配车密度的持续提升、客流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装备技术的不断升级,均有助于我国动车组及相关配套需求维持在较为旺盛的水平。根据推算,我们预期未来高铁动车组闸片年市场空间约为40 亿,铁路机车闸片/闸瓦年市场空间约为1.5亿,城轨车辆闸片年市场空间约为3-5 亿。 依托新材料领域技术积累,找准时机布局碳碳复合材料。公司高效布局了大量应用于热场的碳碳复合材料,至今已在四川江油形成了2000吨产能落地,未来仍将持续局部更多产能并释放。随着光伏行业的需求逐步释放,以及广泛的高热领域应用,碳基复合材料产品也将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或将给天宜上佳带来第二增长曲线。待公司预计投放的产能全部落地后,我们认为该业务或将成为与刹车闸片一起为公司形成以新材料为核心,双主业发展的格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发展短期看光伏热场碳碳复材带来的业绩增量,中期看航天耐烧蚀部件,长期是高性能碳陶制动盘。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77/3.77/5.33 亿元,对应EPS 为0.39/0.84/1.19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50/23/16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导致高铁开行率下滑的风险,刹车闸片单价下滑的风险,碳碳复合材料产能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天宜上佳 2022-01-31 25.50 -- -- 25.82 1.25%
25.82 1.25%
详细
事件:1月25日晚间,公司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为6.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2.6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62.7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77亿元,预计增加0.63亿元,预计同比增长54.90%。 围绕碳基复合材料打造业务增长第二曲线,带动四季度业绩超预期。公司以新材料为主线,从粉末冶金材料到碳基复合材料,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开始逐渐凸显。四季度,在公司碳碳复材产能落地的背景下,受益光伏行业高景气,光伏热场材料营收突破,带动单季业绩超预期。预计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超3亿元,预计实现净利润达0.87亿元,较前三季度环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通过各子公司持续稳步推进新材料业务,2021年,天力九陶和天力新陶在光伏热场领域已实现批量生产,实现一部分产能落地,未来将持续向与光伏硅片制造企业形成合作的大方向前进。我们认为,随着光伏行业的需求逐步释放,公司的碳碳复合材料产品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伴随批量化生产及产能的落地,2022年碳碳复材业务将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长动能。 收购瑞合科技介入军工领域,并表增厚公司全年业绩。公司于2021年初完成了对瑞合科技的收购及增资,合计持有瑞合科技64.54%的股权,于2021年4月实现并表。瑞合科技完成了相应的业绩承诺,2021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元,一定程度上增厚了公司业绩。公司借收购快速切入军民用航空领域,拓宽了公司产品的应用,军工业务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长期布局,将实现公司业务优势互补,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增强综合竞争力。若瑞合科技持续稳步发展,完成业绩承诺,预计2022年和2023年将分别为公司增厚利润3500万元及4500万元。 跟随轨交行业平稳发展,刹车闸片持续为公司业绩提供支撑。公司在大力拓展新材料业务的同时,仍然持续推进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业务,2021年全年公司业务多点开花,但拳头产品刹车闸片预计仍持续为公司贡献大部分业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强调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下,绿色基建投资的特征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或成为绿色发展方向之一。 公司闸片产品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跟随国家铁路行业投资和地方城轨投资的稳步发展,取得了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在基建投资稳定的大背景下,叠加城际、市域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公司核心产品刹车闸片全年仍能保持良好增长趋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主业发展持续稳定,中期依托碳碳、碳陶等新材料布局高增长新赛道,长期培养军工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力,业绩稳定增长可期。随着公司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以及新材料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1-2023年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6/10.50/15.4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3.77/5.3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9/0.84/1.19元,对应PE为62/29/2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天宜上佳 2022-01-13 24.25 -- -- 26.85 10.72%
26.85 10.72%
详细
事件:1月11日晚间,公司发布定向增发预案。公司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1.34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3.69亿元,用于高性能碳陶制动盘产业化建设项目(拟投金额13.19亿元)、碳碳材料制品预制体自动化智能编制产线建设项目(拟投金额3.50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7.00亿元)。 汽车碳陶制动盘或将进一步渗透,把握市场机遇提前布局。相较于传统铸铁制动盘,碳陶制动盘具有轻量化、耐高温、耐磨损的优势,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金属盘易锈蚀的问题。碳陶制动盘已成为轻量化、高制动效能和全环境适用摩擦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被公认为新一代理想的刹车材料,也是汽车高端制动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 公司碳陶制动盘未来的目标市场主要在新装(包括新能源汽车、中高端乘用车、商用车及特种车)及汽车后市场(汽车改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12.7%。一方面,碳陶制动盘对于解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提高刹车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在汽车中的配置比例将逐步提升。目前特斯拉于2021年推出了其碳陶制动套件,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刹车升级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升级,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与汽车后市场空间的逐渐打开,将为公司的高性能碳陶制动产品的消纳奠定良好基础,投产产能15万套/年的逐步落地也将为公司业绩带来长足发展。 深入前端碳碳材料预制体,协同提升盈利水平和生产管理效率。前期公司已经完成江油产业园2000吨级碳碳复合材料制品生产线厂房及预制体一期厂房的建设。公司将依托前期经验,进一步扩大预制体产能,提高碳碳热场相关预制体及火箭发动机喉衬等产品产能,至5.5万件/年。碳纤维预制体是碳基复合材料最基本的结构增强材料,由碳纤维的长纤维或短切纤维,通过纺织、编制或其他方法等制成特定形态的预制形体,是复合材料的关键增强骨架。 通过碳碳材料制品预制体自动化智能编制产线升级布局,产线生产效率将提高3倍,同时公司可根据自身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不同预制体产出进度,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提高各业务间协同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从下游市场来看,光伏热场材料需求仍大,当前碳中和政策加持以及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处于高位,在硅片持续扩产、定期消耗替换以及碳碳复合材料在热场系统中渗透率提升的共同驱动下,预制体的扩产将支撑碳碳复材的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主业发展持续稳定,中期依托碳碳、碳陶等新材料布局高增长新赛道,长期培养军工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力,业绩稳定增长可期。我们预计2021-23年可实现归母净利润2.4/3.8/5.3亿元,对应EPS 为0.54/0.85/1.18元,对应PE 为44/28/2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新锐股份 2021-12-20 59.11 -- -- 73.21 23.85%
73.21 23.85%
详细
投资事件:新锐股份发布公司,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7080万元向株洲金韦收购其持有的株洲韦凯60%股权,同时拟使用超募资金与株洲韦凯股东刘昌斌共同对株洲韦凯进行增资,其中新锐股份出资4,000万元,刘昌斌出资851.2万元。交易完成后,新锐股份将持有株洲韦凯66.36%股权,刘昌斌将持有株洲韦凯33.64股权。 收购并增资株洲韦凯,进入数控刀片行业,完善公司硬质合金产业链布局。公司出资11080万元共取得株洲韦凯66.36%的股权,株洲韦凯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671万元,实现净利润608万元,毛利率38%,净利率16.56%;2020年1-7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819万元,实现净利润775.5万元,毛利率40%,净利率27.5%。我们预计今年韦凯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实现净利润1100万,则公司收购增资价格对应今年的PE 估值为15倍。株洲韦凯专注于数控刀片基体材料、槽型结构、精加工、表面涂层的研发和生产,着力于解决刀片刃口完整性、尺寸一致性、性能稳定性等问题,为高铁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机床、模具、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优质的产品、专业的技术解决和服务方案,拥有近20个牌号,800余个型号的刀片产品,产品主要有车削系列、铣削系列、钻削系列。株洲韦凯创始人刘昌斌先生曾为江钨硬质合金总经理,在江硬公司生产出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数控涂层刀片,从研发到实现1000万片产能仅用两年时间,是数控刀片行业专家。新锐股份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硬质合金领域,战略布局从硬质合金制品延伸到工具,收购韦凯切入数控刀片领域完善了公司硬质合金产业链布局。 我国数控刀片行业面临制造升级及国产替代机遇。全球机床刀具行业年市场空间约为2000亿,中国市场空间400亿,其中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市场空间超百亿。我国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随着高效加工需求提升、数控化率提升,硬质合金数控刀片行业有望保持增长。 且数控刀片技术含量高,常年为国外厂商占据,后疫情时代由于海外供给受阻及国产技术进步,国产替代正在进行中。 新锐股份是矿用硬质合金工具领域细分产品龙头企业,内生外延打造硬质合金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型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硬质合金及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拳头产品牙轮钻头市占率国内第一,澳洲、南美市场第三,硬质合金产量国内前十。凿岩工具全球年市场空间超400亿,公司借助其拳头产品牙轮钻头在凿岩工具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未来拓展新产品+新市场+新区域。硬质合金领域布局全面,下游涉及矿用、切削、耐磨三个领域,内生外延多元发展打造刀具平台。随着IPO 募投项目释放产能,公司业务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暂不考虑收购带来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31亿、12.89亿、16.41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8亿、2.32亿、3.12亿,对应EPS 为1.71、2.50、3.36元,对应PE35倍、24倍、18倍,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收购整合风险,商誉减值风险,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新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产能爬坡速度不及市场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新锐股份 2021-12-10 60.17 36.78 119.45% 70.82 17.70%
73.21 21.67%
详细
新锐股份主要从事硬质合金及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拳头产品牙轮钻头市占率国内第一,澳洲、南美市场第三,硬质合金产量国内前十。公司凭借牙轮钻头等产品及服务,成为必和必拓、力拓集团、FMG、巴西淡水河谷、智利国家铜业公司等的供应商,且凭借该主导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机械制造领域典型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凿岩工具年市场空间超44000亿,公司在凿岩工具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未来拓展新产品++新市场++新区域。公司拳头产品牙轮钻头属凿岩工具的一种,凿岩工具年市场空间约为420亿,且作为一种工业耗材市场需求稳定。公司作为凿岩工具龙头企业,技术水平已达到与海外巨头山特维克、阿特拉斯等相媲美的程度,有望随着产能扩充提升市占率,拓展新产品、新市场、新区域。预计公司今年牙轮钻头产能3.4万套,IPO募投将新增产能2万套,预计未来二期达产后产能达到7万套。 硬质合金领域布局全面,内生外延多元发展打造刀具平台。新锐股份2020年硬质合金产量910吨,产量位列全国前十,IPO募投项目规划新增产能1600吨,随着募投产能的释放,公司硬质合金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硬质合金下游涉及矿用、切削及耐磨,布局全面,未来战略规划在切削工具领域发力,提升棒材产能,参股锑玛进入非标整硬刀具领域,拟收购株洲韦凯进入数控刀片领域,打造刀具平台型企业。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随着公司募投产能的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31亿、12.89亿、16.41亿,同比增长27%、39%、2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8亿、2.32亿、3.12亿,同比增长27%、47%、34%,对应EPS为1.71、2.50、3.36元,对应PE34倍、23倍、17倍,公司作为在细分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未来2-3年随着募投产能释放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给与公司2022年30倍PE的目标估值,对应目标市值70亿,目标价75元,首次覆盖给与“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导致需求不及预期;扩产节奏低于预期;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降低;外延进度低于预期。
拓斯达 机械行业 2021-11-08 15.40 -- -- 16.77 8.90%
17.23 11.88%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89亿元,同比增长 12.78%;实现归母净利润 1.18亿元,同比下滑 75.98%; 对应 EPS 为 0.01元/股,同比下滑 97.3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7.35亿元,同比上涨 39.32%;归母净利润为 443.62万元,同比下滑 96.22%。 前三季度营收增长符合预期,业务结构变化及原材料成本增加压制利润。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实现近 40%的平稳增长,但盈利能力下滑较大,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超 100%拖累了公司整体利润水平。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26.12%,较去年同期下滑 27.42个百分点,且前三季度单季度综合毛利率环比均有小幅下行趋势。公司盈利能力下滑一方面系今年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今年公司产品销售结构有较大变化,口罩机及相关营收占比较大且毛利率较高的产品业务收缩幅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盈利水平。我们认为,工业机器人行业仍具备高景气度,公司业绩短期受到压制,随着产品优化及落地,长期仍有望跟随机器换人大趋势稳定增长。 研发费用占比环比有所提升,公司营运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为 9157.41万元,同比下降 26.97%;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4.0%,环比提升 0.32个百分点,同比下滑 2.21个百分点,其中有一部分营收基数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期,公司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30.50%和 56.05%,其中管理费用上升幅度较大主要系人员增加职工薪酬提升所致。前三季度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为 180天,较上年同期的 139天和半年报的 159天均有所提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上年同期提升 10天,达到 105天,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的营运能力仍有提升空间,提质增效从而贡献收益。 公司处于战略转型阵痛期,静待协同发展提升整体业绩。公司持续深度研发视觉、控制器、伺服驱动三大底层技术,不断打磨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CNC 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从传统集成向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方向转型,并致力于成为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近年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工业机器人、注塑机、CNC 及其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在生产技术、产品工艺及应用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凭借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公司已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具备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我们预计打磨好产品后,协同效应显现,公司盈利能力将大幅恢复。 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结合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高景气度与工业母机的发展趋势,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0.95/38.14/47.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9/3.02/4.45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44/0.71/1.04元,对应 PE 为 35/22/15倍,给与“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协同效应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