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何思源

德邦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20522100004。经济学硕士,十年买方卖方投研究经验,2022年加入德邦证券任科创板&中小盘首席研究员。...>>

20日
短线
25%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博实股份 能源行业 2024-02-02 11.92 -- -- 15.57 30.62%
19.61 64.51% -- 详细
事件: 2024年 1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 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4.90-5.79亿元,同比增长 10%-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4.56-5.38亿元,同比增长 10%-30%;基本每股收益 0.48-0.57元/股,上年同期 0.44元/股,同比增长 9.99%-30.01%。 “智能制造装备” +“工业服务”业务双擎驱动利润同向上升,增幅略低于预期,在手订单饱满未来有望加速释放。 报告期内,受智能制造装备订单履约及产品交付推动,以及公司产品服务一体化战略的有序实施,公司“智能制造装备” +“工业服务”业务双擎引领公司营收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同比较好较快增长。 未来,制造业领先企业的内生动力将对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产生巨大需求潜力, 并且随着公司工业服务网络资源的商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客户、外资企业集团所关注,公司将具备承接公司产品以外的工业服务商业机会的能力,实现“工业服务+”赋能, 公司在手订单有望伴随业务双引擎有序释放值得期待。 公司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工厂等业务响应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目标,面临良好市场机遇。 国家发布的“十四五” 期间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产业数字化、制造业企业生产数字化的规划及目标;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2023年各省陆续出台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政策。公司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矿热炉、新能源、粮食、饲料、建材、医药、食品、港口等众多行业、领域,为客户提供运行高效的智能制造生产装备及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且很多客户都是业内头部企业有望率先响应国家数字化战略。从行业看,中国制造的规模企业普遍拥有自动化生产线,但其中数字化比例不高,工厂数据共享不多,使用智能化技术的企业很少,我国智能制造整体水平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公司相关领域有望受益于数字化政策迎来良好机遇。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 23/24/25年归母净利润为 5.32/7.02/8.4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3/17/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订单交付情况不及预期风险;人形机器人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品在硅锰领域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高华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2-27 41.92 -- -- 45.44 8.40%
45.44 8.40%
详细
公司聚焦高可靠性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络系统,收入增长稳定,研发投入增加。 公司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主营业务为高可靠性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主要包括高可靠性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络系统。目前公司处于业绩增长期,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23亿元,同比增长 10.85%;归母净利润达 0.61亿元,同比增长 5.40%。2020年以来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 0.32亿元;同比增长 24.09%;2023年上半年研发人员达 89人,同比增长 43.55%。 传感器市场空间广阔,军民双轮驱动行业发展。受益于下游应用需求激增,全球传感器市场和中国传感器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2017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近 1258亿美元,预计 2023年将增长至 20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8%以上。其中,我国 2025年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43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1%。相比于传统传感器,应用 MEMS 生产技术的 MEMS 传感器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将进一步打开传感器行业市场空间。军用领域,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其中,航天领域,我国航天发射活动持续高度活跃,尤其是商业航天在政策的引导下市场快速扩张;航空领域,军机的补编和升级也将使得航空传感器需求不断增长;此外,在兵器装备领域,由于未来战争形态趋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因此具备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军用传感器将成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基础设施,未来武器装备升级和智能化有望使得传感器需求快速放量。民用领域,工程机械、轨交和冶金等高端工业领域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工业传感器将得到更广阔的应用。并且,2020年民用传感器市场主要为国外厂商所主导,国外厂商市占率约六成,中高端市场甚至达到八成,在国家陆续出台扶持政策的背景下,工业领域的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自研芯片引领增长,IPO 超募资金充足。目前公司 MEMS 技术涉及产业链多个环节,已经具备芯片自主设计能力。自研芯片进展稳定,扩散硅原理 MEMS 压力芯片已实现量产,SOI 原理 MEMS 压力芯片已完成初样验证,并开始进行小批量试制,预计2023年年底实现量产。自研芯片与采购芯片相比在工作温度范围、非线性及介质耐压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下游军民客户广泛认可公司产品,前五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达到 65.81%,下游客户多为领域内央企集团,需求量大,合作稳定。公司 IPO超募资金充足,募集资金用于生产检测中心、研发能力建设,公司未来产能将扩充53万支,并针对 MEMS 传感芯片技术研发、传感器新产品研发、传感网络系统平台技术研发和智能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研发四大技术方向开展研发攻关。流动资金得到大幅补充,公司经营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盈利预测: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军工装备具有明确的需求牵引属性,在当前时点具有较强的建设确定性,叠加民品未来的国产替代需求,公司有望在高可靠传感器产品上实现军民双轮驱动,同时未来无线传感也是未来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公司各项业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基于此,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3/1.69/2.14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9/33/2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风险、研发成果未达到预期及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及第一大单体客户占比较高的风险、其他经营风险。
海伦哲 机械行业 2023-12-01 4.98 -- -- 5.57 11.85%
5.57 11.85%
详细
公司聚焦军品及特种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专注三大主业,业绩大幅提高。公司深耕高空作业车、电力应急保障车领域,并于 2012 年通过全资收购上海格拉曼进军消防车及军品领域。目前,公司专注主业,特种车辆、特种机器人以及军品三大领域齐头并进。2022 年底,公司股权纠纷已解决,海徳资管取得公司 11.96%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第五届董事会改组后聘任新的管理团队,公司治理水平大幅提升。2023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有所回升,实现营收 6.23 亿元,同比增速 48.69%,归母净利润达 0.62 亿元,同比增速 54.46%。其中高空作业车营收达 2.95 亿元,占营收比例 47.41%。2021-2022 年公司毛利率上升,得益于高毛利产品高空作业车、电源车、抢修车收入占比提升。2023 年上半年消防车占比增加,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期间费用率水平较稳定,2023 年上半年有所下降,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注重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达 4.65%。 特种车辆需求稳定增长,特种机器人发展迅速。高空作业车发展依托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公用事业运维的现实需要,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高空作业车处于发展期,近年来销量增长稳定,蓝牌车型已成市场主流,伸缩臂和绝缘臂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租赁市场发展迅猛。2023 年上半年,全国日均火灾超 3000 起,火灾扑救任务同比增加 19.9%,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处置各类警情 105.7 万起,出动消防救援人员 1199.5 万人次、消防车 214.6 万辆次。我国消防车市场行业竞争激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指出要加快推进消防救援装备提档升级,逐步由国产替代进口,国产替代呈加强趋势。国家近年密集出台了规范、促进消防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利好政策将进一步促进消防车市场增长。特种机器人下游应用广泛,近年来增长迅速,国内特种机器人市场也保持快速增长,2017-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30.7%,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与中国电子学会,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达到 195 亿元。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于特种机器人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未来在政策扶持下特种机器人产业有望继续增长。 产品技术行业领军,国内国际市场广阔。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技术领先型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授权有效专利 315 项,并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同时公司研发体系及基础试验设施通过了 GB/T29490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研发体系完整。公司特种车辆产品地位稳固,是国内高空作业车产品及服务领军企业,绝缘型高空作业车产品已实现国产替代;移动电源车、电力抢修车等电力应急保障车辆已成熟应用于上合峰会、国庆阅兵等大型活动与救援的电力保障工作;子公司格拉曼是国内消防车辆行业中产品类别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产品技术领先;同时公司拓展应急救援产业,推出新款产品。公司特种机器人产业起步高、时间长,消防机器人涵盖 9 款产品,电力应急作业机器人、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广阔。公司客户资源优质,主要客户多为国家财政拨款单位,实力强、信用好,合作长期稳定,产品深受认可。未来公司将全面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形成国内国际双轮驱动。 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特种车辆制造主业长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特种机器人和军工业务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公司制定的未来三年(2023-2025 年)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公司未来发展重心。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8 和 3.7 亿元,对应 PE 为 23X、19X 和 14X,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变化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应收账款占比较高的风险、人才储备不足的风险
国科军工 机械行业 2023-11-28 55.56 -- -- 59.50 7.09%
61.93 11.47%
详细
公司同时覆盖导弹固体发动机与弹药装备两大市场。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江西省国资委,旗下拥有 5家军品公司,以军品生产研制为主并辅以少量民品, 是总装产品下配套采购的唯一或唯二承制单位。 得益于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以及训练实战化需求的提升,公司军品业务收入成为公司收入主要来源并逐年稳步提升。其中,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 国防建设提速推动军工装备进入快速发展期。 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我国目前正处于装备建设与大换装的加速期,国防预算与装备建设费逐年提升,实战化训练强度与频次提升。 考虑到导弹产业由于资质壁垒、技术壁垒、资金壁垒等原因具有较高产业壁垒, 以及导弹与弹药均具有耗材属性,导弹与弹药需求将更加旺盛, 军工装备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核心技术注入长期驱动力,产品稀缺性保障壁垒。 公司是全国少数几家研制导弹固体发动机企业之一, 在导弹发动机与弹药领域均具有长期技术优势。公司坚持培育核心技术,凭借持续技术积累在军方多个产品“实物择优竞标”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 截止 2022年末,公司凭借核心技术获得 21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奖项,研制能力获得认可, 并且成功将已有国内领先技术转化为性能优异产品, 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与控制产品收入中约 94%的产品应用于我军现役主战装备全面应用于现役主战装备。 投资建议。 未来随着军品迭代升级,装备建设费用投入的提升,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将逐步实现,公司产品订单增量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实现。我们预计 2023-203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7/1.71/2.09亿元, EPS分别为 1.14/1.17/1.42,对应 2023年 11月 24日股价, PE 为 49/47/3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研发风险;军品毛利率下降风险;军品订单下降风险; 军品客户集中度较高及大客户依赖的风险
博实股份 能源行业 2023-09-29 14.57 -- -- 14.64 0.48%
16.25 11.53%
详细
事件:9月 2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工业领域提升效率、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低碳化则成为工业化的约束条件,实现新型工业化,绿色化与数字化是应有之义。 公司长期根植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致力于以高新技术改善传统产业,响应新型工业化需求,产品技术世界领先。公司专注于研发将传统设备升级成生产效率更高的新设备并提供配套服务。其产品如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众多行业。2022年公司分别与内蒙古君正和宁夏英力特签订智能工厂与智能车间合同,合同金额共达 3.6亿元,试验成功后将在应用领域全面推广。在新型工业化战略下,未来制造业对公司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需求潜力巨大,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整机和相关零部件业务,8月 18日公告与哈工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形机器人这一赛道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下,基于哈工大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以及公司产业化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长期看好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业务布局,公司有望成为未来 A 股人形机器人整机+零部件标的。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3/24/25年归母净利润为 6.74/8.98/10.8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5/18/15X。维持“买入”评级。
博实股份 能源行业 2023-08-22 19.50 -- -- 19.09 -2.10%
19.09 -2.10%
详细
事件:公司 2023 年 8 月 18 日晚间公告,博实股份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原理样机产业化研发项目,并在未来共同推进相关技术成果和产品的产业化。 公告内容:博实股份和哈工大将依托哈工大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其他有关院系的科研能力,博实股份的资金实力和产业化实施能力,共同设立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原理样机产业化研发项目,并在未来共同推进相关技术成果和产品的产业化。未来博实股份将与哈工大在产品研发、人才、产业化等方面开展持续合作。本次合作研发的相关产品领域包括人形机器人整体机构、拟人化的高动态运动和灵巧操作能力控制、高功率密度电机、轻量化一体化关节、伺服驱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室内外复杂环境感知与导航技术、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技术、多模态人机交互大模型关键技术等。在人才队伍方面,哈工大将帮助博实股份建立起一支专业齐全、能独立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设计及产业化工作的队伍。在产业化方面,博实可以优先使用相关的技术成果和产品组建企业,并由博实股份控股组织实施。本次博实股份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 1 亿元研发经费,经费将采取分配到各个项目的方式具体使用,金额由双方在各个分项目的具体研发合同中另行约定。 哈工大机器人技术深厚,公司未来有望形成人形机器人+的第二增长曲线。哈工大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的单位之一,目前在人形机器人机构和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技术储备。博实股份传统业务主要工业服务机器人,包括搬运码垛、高温特种作业、捣炉机器人等,未来如果本次合作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及相关核心零部件产业化进展顺利,将有利于公司产品品类的扩张,形成工业智能制造装备与人形机器人+的业务布局。 盈利预测:公司本次公告和哈工大共同研发和推进人形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化,未来有望形成人形机器人+的新成长曲线,基于哈工大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以及公司产业化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长期看好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业务布局,但短期研发投入或有一定增加。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持续进行产业链横纵向拓展,且基于公司从设备端到工业服务端的 Know-how 优势,客户粘性有望持续增强。我们预计 23/24/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66/9.90/11.68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6/20/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需求不及预期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8-15 24.53 -- -- 25.55 4.16%
25.55 4.16%
详细
公司是国内大中型飞机主要科研生产基地。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科研生产基地,公司主要从事大中型飞机整机及航空零部件等航空产品的研制、批产、维修及服务。公司军机整机产品包括“运-20”大型运输机、“轰-6”战略轰炸机等我军主力装备,民机业务覆盖 ARJ21、C919、AG600和新舟系列飞机等机体部件设计与制造。国际转包业务上承担了波音 737系列飞机垂尾、波音 747飞机组合件,空客 A319/A320系列飞机机翼、机身等产品的制造。 我国空军历史性跨越战略空军门槛,大型军机放量助力公司业绩增长。我国空军目标于 2035年初步建成现代化战略空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军用大飞机是战略空军的重要标志未来需求增长趋势明朗。公司作为国内唯一的大型运输机、轰炸机总装厂商,将受益于空军战略转型机遇。大型战略运输机运-20性能跻身世界第一梯队,预计未来需求或超过 200架;新型中型战术运输机与老平台改型或正在研发,预计未来将逐步替代老型号,预计未来需求或超过 300架; 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呼之欲出,作为战略空军刚需,预计未来需求或在 89架左右。 整体来看军用大飞机未来需求旺盛,新型号市场空间可达 4600亿元以上。 中国民航市场长期看涨,公司中远期或将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民航业迎来全面复苏,市场重回增长趋势,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预计未来 20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接收 9284架新机。中国商飞制造的大型干线客机C919即将正式投入运营,支线客机 ARJ21进入规模化运营阶段,未来有望打破波音与空客在民航客机领域的垄断。公司承担 C919零部件制造 50%的任务量,目前 C919订单已超千架,未来产能规划达到 150架/年,预计 C919零部件制造业务在 C919年产 150架时将为公司带来 143.25亿元的年收入;同时公司承担ARJ21零部件制造 60%的任务量,若未来产能提升到 50架/年,公司此业务板块每年营收可达 22.03亿元。 公司国际转包业务向产业链高端不断迈进。公司是航空工业中率先进行国外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的单位,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的转包生产经历了来图来料加工、来图购料加工、同步参与客户新项目研制三个阶段,40年来先后为波音、空客等公司交付了 30余种产品,3万多架份的飞机组、部件。公司战略远景为"成为世界级航空产品供应商",未来将探索合资合作,联合研发、风险投入等多种运作模式,目标跻身航空制造产业链高端。 业绩空间潜力明显,股权激励更添动力。公司 2022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 35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 103.18%,2023公司计划营收 431亿元。2022年公司存货与合同负债大幅增长,主要系订单落地,预收货款增多,公司积极备货生产所致,这预示着公司未来订单规模充足,产能有望将充分释放。2022年公司公布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提振长期发展信心。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 432.44、496.65、570.46亿元,增速分别为 14.8%、14.8%、14.9%;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17、14.54、20.68亿元,增速分别为 94.4%、42.9%、42.2%,2023-2025年 EPS分别为 0.37、0.52、0.74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生产进度不及预期、订单数量不及预期、产品定价下调等。
中核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7-18 14.29 -- -- 15.16 6.09%
15.16 6.09%
详细
事件:2023年7月13日晚,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00万元-7500万元同比上升308.2%至371%。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000万元-7000万元同比增长892.85%至1058.33%。 公司降本增效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且交付顺利。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精细管理、创新优化”部署,把提质增效作为经营管理的重点积极推动,形成从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各环节的降本增效方案并推动落实,成效逐步显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核电阀门按合同进度完成交货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公司核电阀门产品交付顺利,其他业务方向也正蓄势待发。2022年公司多项产品取得进展:公司入围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年度框架,继续成为高端阀门的主力供应商;被多个单位评为“优秀供应商”;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超大口径蝶阀项目完成;成功获得KOC和KNPC合格供应商资格认证;阿曼、莫桑比克、卡塔尔等市场取得“零”的突破;成功进入俄罗斯市场;稳步拓展新材料市场,签订一批有机硅、多晶硅和新能源六氟磷酸锂电产品需求旺盛行业企业的订单;中标中科院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高温高压阀门,为此类国家重点项目后续市场开发获取了业绩。公司核电阀门外的其他业务方向在2022年取得较多进展,2023年有望在此基础上取得突破。 公司作为中核集团首家上市公司,历史底蕴深厚。核电行业景气度又至,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公司前身为苏州阀门厂,1962年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管理后成为军工企业。公司参与了包括两弹试验等在内的多项国家重要工程。公司于1997年7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阀门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首家上市企业。近年来核电机组建设批复加速,2021年核准6台,2022年10台,2023年预计在10台以上,我国进入了以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国和一号(CAP1400)”为主的商用核电建设高峰期。中核科技作为中核集团的老牌国企,在核级阀门领域拥有1、2、3级阀门供应资质,未来或将充分受益迎来较大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31亿元、2.97亿元、3.81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19、1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科技创新风险、海外市场风险。
应流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6-20 17.36 -- -- 18.31 5.47%
18.31 5.47%
详细
事件速递:1)应流股份于 2023年 6月 15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应流先生的通知,杜应流先生于 2023年 6月 15日通过二级市场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了公司 100,00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且后续仍将继续增持,增持期限为 2023年 6月 15日起 3个月内,增持价格为二级市场的价格不高于 20元/股时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 500万元,不超过人民币 1,000万元(含本次增持)。本次增持后杜应流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合并持有公司股份 235,305,64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34.44% 。2)应流股份于 2023年 6月 15日收到公司公司董 事、董事会秘书杜超先生的通知,杜超先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 式增持公司股份 24,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0035%,本次增持均价 16.23元/股,增持后杜超先生合计持股 1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01464%。 事件点评:本次增持表明公司的管理层对于公司“两机”业务长期发展的信心,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公司在“两机”领域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 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完成多种型号首台套国产化项目和自主可控重点工程,其中包括通过验收的国家“两机”专项工程的重点项目。在燃气轮机领域,公司承担我国某型号重型燃气轮机高温合金透平叶片国产化研制重任,并取得了实质订单;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公司承担了商用发动机空心单晶叶片、整流叶片和轴承座等研制任务,重点型号涡扇发动机稳定供货。截至 2022年底,公司“两机”开发完成品类 103个,在研品类 66个。在“两机”业务上现有品类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在研型号饱满有望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点,基于此,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两机”业务的持续高速发展。 高端铸造龙头,十年磨一剑。公司 20余年专注铸造行业,是高端铸件行业龙头。 公司上市后坚持“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延伸”的战略,重磅投入航空航天和核电产业。目前,公司航空“两机”高温合金叶片、机匣、核电设备核电材料等均已取得客户认证上的突破。在国外,已稳定进入罗罗、GE 等国际巨头企业供应链体系,在国内,已是中国重燃、中核科技等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商,长期布局有望迎来收获阶段。 下游多领域景气共振,“两机”业务增长可期。海外航空业复苏可期,目前公司海外“两机”机匣、叶片业务需求良好,未来有望进入增长快车道;我国航空业近年来进步迅速,主力型号均进入定型批产期,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行业有望维持持续高增的态势。此外,公司在国产民用航空叶片业务、重型燃气轮机、航天等领域同样潜力巨大。 核电行业拐点确立,业绩有望厚积薄发。在“双碳”政策牵引下,核电作为稳定的清洁能源,或将迎来确定性的发展机会。公司是我国核电站建设中具备核一级资质的供应商,同时持续拓展的乏燃料存储材料,未来 3-4年内都具备较强的增长确定性。 传统业务维持稳定增长。公司传统石油天然气、工程和矿山机械设备业务上市以来一直维持稳定,主要是因为重点客户卡特彼勒、久益等国际巨头的需求一直保持稳定,受经济波动扰动较小。考虑油气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人类最主要的能源,整体需求前景向好,公司传统业务有望稳中有升。 投资建议:公司高管本次增持股份表明管理层对于公司“两机”业务的长期发展信心,同时公司正处在多下游高景气共振拉动产能利用率快速上升的阶段,有望进入业绩释放期。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48/6.24/8.亿元,分别对应 PE 25/18/14X 。结合“两机”和核电行业的高景气,公司研发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公司发展的持续性,看好公司的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相关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国际贸易形势恶化、在研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博实股份 能源行业 2023-06-06 15.51 -- -- 20.17 28.31%
19.90 28.30%
详细
事件:公司 6月 1日晚间公告参股公司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哲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截至 6月 1日,思哲睿总股本为 15,000万股,公司持有其 13.46%的股份,是非控股股东。 思哲睿主营业务为手术机器人。公司是国内少有的覆盖多手术科室的综合性手术机器人公司,基于现有技术平台不断开发新的外科手术解决方案。除已获批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外,公司分别在泌尿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等科室布局了经尿道柔性手术机器人、经口腔手术机器人等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以及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脊柱内镜手术机器人等专科手术机器人产品。 手术机器人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手术机器人的细分市场可分为腔镜机器人、骨科机器人、经皮穿刺机器人以及其他手术机器人四大类。其中腔镜机器人在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中占比最大,占整体市场的 74.9%。其次为骨科机器人(10%)及经皮穿刺机器人(4.9%)。腔镜手术机器人潜力巨大。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 2020年的市场规模为 318.4百万美元,远低于美国,但其被视为具有最大增长潜力的重要地区市场。预计 2022年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达到821.4百万美元。 思哲睿本次过会成功,产业化进程加速,有望对公司投资收益产生积极影响。思哲睿 IPO 前,2022年 1月份投后估值超 80亿元,本次思哲睿 IPO 过会后,有望加快募投项目相关业务产业化进程。对于博实股份而言,我们分析预测随着思哲睿的产业化进程加速,未来思哲睿有望对公司投资收益产生积极影响。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持续进行产业链横纵向拓展,且基于公司从设备端到工业服务端的 Know-how 优势,客户粘性有望持续增强。我们预计 23/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72/10.07/11.9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1/16/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思哲睿 IPO 进展不及预期;智能装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不能保持技术先进性的风险;公司新产品在硅铁、硅锰领域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泰豪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08 6.54 -- -- 6.87 5.05%
7.20 10.09%
详细
事件:①2023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61.91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为0.77亿,同比下降16.25%;毛利率16.83%。②2023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10.16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6%,归母净利润为0.63亿,同比下降58.45%;毛利率20.66%。 军工装备产品生产及交付受疫情影响,整体进度有所滞后,与21年基本保持持平。 国防支出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军工装备采购进入新老装备换挡期,新型号逐步释放,新技术发展、需求加速,但疫情影响交付使得2022年军工装备收入业务同比下降2.88%;军工装备业务因产品结构调整及产品成本优化,毛利率提高2.25pcts。 受益于分销模式推广及海外市场订单的快速增长,应急装备产业实现较大营收增速。在政府推动,需求牵引、供给提升、技术赋能等因素驱动下,中国应急装备产业发展势头迅速,竞争格局激烈,公司通过不断拓展与优化业务分销网络,采用规模化的方式降低产品采购、制造等综合成本,为经销商提供最优的产品价格,从而进一步扩大经销渠道,实现业务高规模增长。2022年,公司应急装备产业实现收入31.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61%;应急装备业务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分销占比加大,毛利率下降1.95个百分点。 智能配电业务完成剥离,资产运营效率提升。2022年,公司引进航发基金等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共计不超过9.15亿。公司完成江西泰豪电力配电业务剥离和华太航空等非主业少数股权资产处置,智能配电业务收入同比减少5.75亿元,原存量业务的清理由于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全部采取外包方式生产,毛利率下降2.08pcts。 公司积极研发各军种新装备,成为各军种和科研院所优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供应商。2022年,公司新增专利授权及软著授权209项;研发投入达5.65亿元,同比增长5.8%。公司紧抓型号预研,积极孵化培育新业务。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业务条件理顺后,整体高质量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为1.60亿元、2.55亿元、3.63亿元,对应2023年5月4日股价,PE分别为35/22/15X。公司聚焦军工装备产业,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现有产品技术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参股企业IPO推进不及预期或失败风险;外延并购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应流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5-08 17.99 -- -- 18.35 0.94%
18.31 1.78%
详细
事件速递:2023年4月28日应流股份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1.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1.98亿元,同比+7.72%;实现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其中包含土地收储和退城入园收益1.13亿元),同比+73.75%;扣非净利润2.28亿元,同比+52.21%;其中2022年Q4实现主营收入5.43亿元,同比+4.4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116.28%;单季度扣非净利润6266.76万元,同比+28.93%;毛利率32.86%。2.公司2023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6.07亿元,同比+16.12%;实现归母净利润8148.49万元,同比+23.02%;扣非净利润6944.99万元,同比+48.48%;毛利率37.23%。 公司进入兑现阶段,业绩符合预期。考虑到四季度全国疫情形势或影响到公司的生产交付,四季度公司业绩增长放缓符合预期。全年增长主要受益于1)“两机”进入放量周期。2)传统核电业务需求恢复,新材料开始贡献业绩。公司在保持研发投入高位运行的同时,扣非净利率实现了快速增长,公司高附加值业务占比在总营收中迎来明显提升。 一季度公司稳健增长,23年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当前时点展望23年,公司毛利率较高的“两机”和“核电”业务有望高速增长,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同时带动公司利润端快速增长,业绩进入兑现期。 投资建议:公司正处在下游高景气将拉动产能利用率快速上升的阶段,进入业绩释放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2/6.43/8.33亿元,分别对应PE26/19/15X。结合“两机”和核电行业的高景气,公司研发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公司发展的持续性,看好公司的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相关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国际贸易形势恶化、在研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永茂泰 机械行业 2023-05-08 9.38 -- -- 9.67 3.09%
10.71 14.18%
详细
事件:2023年 4月 27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79亿元,同比下降 26.10%,归母净利润为-0.15亿元,同比减少 117.87%; 毛利率 5.40%。 公司受到汽车降价及需求放缓影响,营收和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公司生产经营状况与宏观经济和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为公司主要客户,2023年一季度上汽大众销量下降 31.67%,上汽通用销量下降 32.26%,下游客户需求放缓。近年来汽车市场现降价潮,如 2021年至今特斯拉 Model3/Y平均降价幅度 16.32%引起不小行业震动,雪铁龙 C6车型降价幅度达 4万-9万元,下游市场价格战挤压上游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冲击以及大宗金属价格大幅波动等严峻形势,公司业务受到较大影响,一季度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 公司客户结构不断丰富。公司在保持与原有客户保持密切合作的同时,持续拓展新客户。根据公司最新一期的年报中披露的信息,公司已经开始向文灿、拓普、晋拓等新客户供应铝合金,同时与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开展汽车零部件相关前期合作,公司制动卡钳取得了大陆制动器订单,未来有望迎来放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短期内汽车行业难言反转,或导致公司经营压力较大,我们下调公司 23/24年盈利预测,但不改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铝合金和铝合金零部件业务需求长期景气。我们预计 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1/2.39/3.40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3/13/9X。公司深度布局汽车用铝合金行业,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依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5-08 47.91 -- -- 52.98 10.58%
69.99 46.09%
详细
事件:①2023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3.37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2%;归母净利润为0.36亿元,同比下降37.32%。 毛利率为49.71%。②2023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05.79%;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同比增长428.72%。毛利率为42.72%。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管理层级规模扩大,多项支出使2022年公司净利润承压。2022年,公司为更好适应拓宽原有业务扩大规模以及新业务拓展需求,增加经营管理投入并吸纳更多优秀管理人才加入公司;同时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团队持续壮大。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共0.32亿元,同比增长20.89%;研发人员薪酬共0.28亿元,同比增长24.65%。同时股权激励费用与债务融资成本等多项费用也对本期净利润下降产生较大影响。 2023年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同比扭亏为盈。2023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105.79%;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预计未来随着公司实验室的持续扩张,以及2022年建设完成的智能驾驶测试场地开始贡献收入,高精度惯导获得产品定点等因素的驱动,未来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为1.16/1.83/2.55亿元,对应5月4日收盘价PE分别为35/22/16X。公司目前现有的主营业务有望核心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惯导业务未来市场空间超百亿元,且公司具有先发布局卡位优势。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研发投入不足及技术更新迭代的风险;产能扩建不及预期风险
博实股份 能源行业 2023-05-01 16.23 -- -- 16.88 2.61%
19.90 22.61%
详细
事件:①2023年4月27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4亿元,同比增长1.93%,归母净利润为4.45亿元,同比减少9.24%;销售净利率20.79%,毛利率37.01%。考虑到公司产品交付节奏问题、在手订单增多后研发费用增长、投资收益减少和软件退税等因素拖累公司营收和利润端表现,整体经营情况略低于预期。②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44.7%;归母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37.25%;销售净利率29.94%,毛利率39.84%。整体业绩情况略超预期。 2022年公司短期受交付拖累,营收和利润短期出现波动。公司智能制造装备(14.19亿,同比+12.04%)、工业服务(6.39亿,同比+3.88%)营业收入继续稳健增长,节能减排环保工艺装备(0.96亿,同比-58.58%)营业收入下降,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3%。考虑到交付确认、软件退税确认等因素影响,公司实际盈利能力或优于报表。 公司在年报中首次披露在手订单,长期持续成长动能充足。截至22年末,公司在手合同订单金额62.02亿元,其中,智能制造装备类48.58亿元,工业服务类10.14亿元,环保工艺与装备类3.30亿元。上述数据已剔除暂停项目、取消项目、合并报表范围内抵消项目合同订单影响金额;工业服务类合同含服务履约期限超一年的长期服务合同。公司饱满的在手订单是未来公司业绩释放的前提,考虑到公司订单的统计口径,实际在手订单可能更加饱满。按照公司2023年Q1公告的重大合同订单6次和金额4.4亿元来看,较22年同期在次数(1次)和金额(0.5亿元)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订单高增态势有望延续。 展望未来供需两旺,公司长期成长空间可期。公司通过20多年的技术积累,横向行业拓展订单迎来爆发,纵向“点、线、面”延伸价值量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针对新能源多晶硅原料领域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装备的成功研发应用,拓展了不规则物料后处理智能制造装备应用范围,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认为下游的旺盛需求和公司多年的技术积累带来的产品拓展已经进入共振期,公司的长期成长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持续进行产业链横纵向拓展,且基于公司从设备端到工业服务端的Know-how优势,客户粘性有望持续增强。考虑到公司新签订单增多或导致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我们略微下调23/24年盈利预测,新增25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3/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2/10.07/11.9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21/16/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装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不能保持技术先进性的风险;公司新产品在硅铁、硅锰领域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