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何思源

德邦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20522100004。经济学硕士,十年买方卖方投研究经验,2022年加入德邦证券任科创板&中小盘首席研究员。...>>

20日
短线
25%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核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4-19 12.18 -- -- 13.21 8.46%
14.85 21.92%
详细
中核集团首家上市公司,历史底蕴深厚。公司前身为苏州阀门厂,1962年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管理后成为军工企业。公司参与了包括两弹试验等在内的多项国家重要工程。公司于1997年7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阀门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首家上市企业。2003年前后为三期秦山核电项目提供阀门数千台,为其他核电、火电工程提供数万台高温高压电站阀门。 技术实力雄厚,进军核电高端阀门领域。公司于2005年前后相继成立中核科技阀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特种阀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蓄技术实力,大力进军高端阀门领域。公司在“十二五”期间获得了三代核电机组阀门的成套供应能力、四代核电机组关键阀门的供应能力。公司核燃料真空阀及浓缩铀生产关键阀门四大类总体性能达到或超过进口产品水平,具备成套供货能力;深度参与“华龙一号”K2K3阀门项目研制及供货。公司在“十三五”期间承接了三代核电AP1000关键阀门国产化、中核集团“龙腾2020”关键阀门研发等重大项目。 核电行业景气度又至,主设备零件商有望充分受益。近年来核电机组建设批复加速,2021年核准6台,2022年10台,2023年预计在10台以上,我国进入了以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国和一号(CAP1400)”为主的商用核电建设高峰期。 据“十四五”规划,至2025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0MW。至2021年末,中国大陆地区运行机组53台,装机容量54646.95MW,占全国总供电量比的5.02%。根据核能协会张廷克表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70000MW左右,在建装机规模接近40000MW。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200GW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未来15年仍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续稳步推进。据我们测算,单台华龙一号的建造费用为单台186亿元左右,按年均6台机组,“十四五”期间核电投资相较于“十三五”增速为157.38%。中核科技作为中核集团的老牌国企,在核级阀门领域拥有1、2、3级阀门供应资质,未来或将充分受益迎来较大发展。 乏燃料后处理至关重要,目前缺口较大。乏燃料后处理可以大大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显著降低高放废物的处置成本,缩短监管时间。据景业智能招股说明书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产生乏燃料近2,637吨,累积产生乏燃料约28,285吨,而目前我国乏燃料处理能力仅为50吨/年,在建处理能力尚未形成规模化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离堆贮存能力也已基本饱和,无法满足未来乏燃料的处理需求。 随着我国核电批复进入加速期,未来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也有望加大投入加速开工扩建。 石油石化与公用工程需求回暖,公司发展趋势向好。公司在石油石化与公用工程阀门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的研发制造能力,优势地位明显。随着石油化工行业回暖、市场需求增长,在“以国代进”的背景下,相关业务潜在市场空间广阔。在公用工程领域,随着基建的复苏和国家对智慧水务工程的日趋重视,公司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5.00、18.93、24.68亿元,增速分别为-3.69%、26.22%、30.33%;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1.98、2.66亿元,增速分别为15.04%、43.09%、34.75%,2022-2024年EPS分别为0.36、0.51、0.69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科技创新风险、海外市场风险。
永茂泰 机械行业 2023-04-12 10.86 -- -- 14.71 3.81%
11.27 3.78%
详细
公司2022年营收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2023年4月7日晚公司正式披露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5.34亿元,同比增长7.43%,归母净利润为9419.42万元,同比减少-58.56%。2022年公司面对宏观经济下行、汽车产业供应链冲击、大宗金属价格大幅波动、全球经济走向“滞胀”等严峻形势,归母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在营收端实现了增长,主要是由于汽车零部件业务同比增长25.40%的同时铝合金业务整体保持稳定(+1.05%)。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铝合金业务原材料成本价格压力较大,同时期货出现了一定亏损,导致报告期内利润端表现不佳。 公司加码研发免热处理材料,主业产能稳步扩张的同时布局铝危废处置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研发费用7390.42万元,同比增长51.06%,研发费用率从2021年的1.49%提升到2022年的2.09%。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端加码免热处理材料,2023年有望开始贡献利润。在产能方面,公司在安徽广德新建的16万吨再生铝合金项目已经完成主体厂房的建设,公司2022年和云南砚山政府签订20万吨铝合金项目投资合作目前也在考察中。同时公司在报告期内新建的10万吨铝灰渣资源化利用项目,一期3.3万吨并于2022年11月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进入正式运营。铝灰渣项目的投产一方面标志着公司可以自己处理生产经营中累积的大量铝灰渣,从而节省委托第三方处理的费用,降低公司综合成本。另一方面公司可以从铝灰渣中回收铝灰渣中的铝资源,处理后含铝量极低的铝灰可作为脱氧剂、铝酸钙及建筑材料的原料对外销售。 公司客户结构不断丰富。报告期内,公司在保持与原有客户保持密切合作的同时,持续拓展新客户。根据公司年报中披露的信息,公司2022年开始向文灿、拓普、晋拓等新客户供应铝合金,同时与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开展汽车零部件相关前期合作,公司制动卡钳取得了大陆制动器订单,未来有望迎来放量。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2022年报告期内利润表现较差,考虑到短期内公司的主要下游汽车行业目前价格竞争较为激励,或不利于公司的整体经营,短期内公司压力或较大,但不改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铝合金和铝合金零部件业务需求长期景气。根据22年年报略下调营业收入增速,下调23、24年归母净利润为1.87、3.01亿元(前值为2.52、4.73亿元),新增25年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公司深度布局汽车用铝合金行业,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润欣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4-11 10.59 -- -- 10.94 3.01%
11.26 6.33%
详细
公司主业为IC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无线通信、射频、传感器等分销。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无线通信IC、射频IC和传感器件的分销、应用设计等,是国内领先的IC产品和IC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公司主要的IC供应商有高通、思佳讯、安世半导体、AVX/京瓷、恒玄科技等,拥有美的集团、闻泰科技、大疆创新等客户。公司连续十年荣获“十大中国品牌分销商”大奖,反映公司在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的深厚积累。公司2022前三季度营收为15.63亿元,同比+17%,受益于公司在汽车电子及物联网领域的业务快速增长以及芯片方案的研发能力的提升。 公司定制和自研芯片业务快速增长。2022年5月,公司投资设立上海润欣创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公司持股51%),正式进入半导体设计和测试领域。公司为重点客户定制了Holacon家电专用智能芯片、TG超低功耗BLE芯片,目前该两款定制芯片已处于批量出货阶段。公司自研设计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和显示芯片XN3650、单线三通道LED恒流驱动芯片XM9823均已顺利量产并形成规模销售。2022年上半年,公司“定制和自研芯片”业务实现销售0.33亿元,自研业务实现快速增长。除了上述产品,公司还在定制开发ADB车前智能自适应大灯控制芯片。 MEMS扬声器有望迎来放量。公司成立新事业部投入MEMS扬声器新市场。 MEMS扬声器能够用硅片和新材料工艺技术取代传统的驻极体及扬声器腔体,实现体积和功耗的下降。目前MEMS扬声器已经在海外开始放量,例如USound眼镜2021年在美国收入达到百万级美金。TWS耳机头部厂商也在导入MEMS扬声器技术。例如,2022年底,立讯精密选择USound作为其MEMS扬声器的战略供应商,为其TWS耳机提供全新超紧凑混合音频模块,而该方案预计将于2023年量产。MEMS扬声器将来有望在手机、TWS、PC、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润欣科技与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组建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MEMS技术以及推动其量产。基于创新中心的12吋先进传感器特色工艺中试线,润欣科技的MEMS扬声器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放量,有望成为公司的新增长点。 联手奇异摩尔,打造端到端定制化的Chiplet芯片设计服务平台。润欣科技在AIOT所需的无线连接及处理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的应用设计、供应商资源和客户资源上有着多年的积累,与奇异摩尔的2.5D及3DICChiplet异构集成通用芯粒产品和专用设计平台形成优势互补。双方合作的Chiplet产品包括应用在AIOT领域的MEMS传感器、存内运算、无线芯片堆叠等,且公司初步预计今年底前有低端产品进入量产。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定制和自研芯片的快速增长,以及在MEMS扬声器和Chiplet上的前瞻布局,我们预计公司在2022-2024年实现收入20.8/24.8/29.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6/1.1/1.5亿元,以4月7日收盘市值计算,对应PE分别为83/48/34倍。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3-04-04 43.01 -- -- 44.99 4.24%
44.83 4.23%
详细
事件:20223年 3月 30日晚,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 370.97亿元(+8.78%);归母净利润 12.68亿元(+6.75%);扣非归母净利润 8.38亿元(+18.70%);销售毛利率为 10.82%(-1.67pcts),销售净利率为 3.64%(+0.03pcts)。 黎明体量最大,黎阳未来有望迎头赶上。2022年公司航发及衍生产品实现营收 346.04亿元(+8.53%),毛利率为 10.16%(-1.79pcts),毛利率下降主要系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占比增加;公司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收入16.50亿元(+27.76%),毛利率 12.93%(+5.28pcts);非航及其他业务营收 3.16亿元,(-35.45%),毛利率为 23.33%(-3.67pcts)。分四大主机厂来看,黎明公司营收规模及利润总额最高,其主要产品为 WS-10系列,或受益于下游直接需求增长与维修需求增加,黎明公司 2022年实现营收 220.17亿元(+18.15%),实现利润总额 7.84亿元(+39.32%); 南方公司营收基本持平利润增速亮眼,其主要产品为中小发动机如涡轴发动机等,或由于下游需求变化导致公司产品结构变化,南方公司 2022实现营收 78.42亿元(-2.36%),实现利润总额 3.95亿元(+24.77%);黎阳增长潜力较大未来有望迎头赶上,其主营产品为第三代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中等推力发动机多用于大型无人机与中轻型战斗机,无人机与新型中轻型战斗机为未来空军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潜在需求空间广阔,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需求的逐渐增长,黎阳动力 2022实现营收 33.84亿元(+12.05%),实现利润总额 0.77亿元(+36.15%);西航公司营收与利润平稳增长,其主要产品为大型涡扇发动机,未来同样需求较大,西航(母公司报表口径)2022实现营收 107.12亿元(+18.84%),实现利润总额5.70亿元(+5.09%)。 航发龙头不可多得,厚积薄发静待腾飞。公司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中流砥柱,是国内唯一掌握全谱系航空发动机从零部件到整机加工制造技术的企业,具备引领、拉动行业的综合能力。目前军机加速放量带动航空发动机配套需求提升,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加剧航空发动机损耗带动维修替换需求增加,航空发动机赛道迎来需求增长的高景气阶段,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或有望充分受益。目前公司在营收与利润端保持平稳增长并未加速,营收端或有 22年疫情与产品价格调整的影响,利润端存在减值损失的影响。 但短期影响不改航发需求长期向上趋势,未来毛利率也有望触底回升带动利润端改善,我们认为有如下三点积极因素:1、随着产品交付量的提升规模效应或将逐渐显现 2、科研技改或有成效,产品良率有望提升,目前销售费用中的修理费已开始下降,公司售后保障任务也有所减少,或表明产品良率已开始提升 3、小核心大协作有望降低生产成本,公司聚焦核心高端环节利润率水平较高,随着外协量的提升公司利润率未来有望得到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86、21.49、28.19亿元,EPS 分别为 0.59、0.81、1.0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号研发生产不及预期、客户需求放缓、原材料价格波动。
西部超导 2023-03-30 56.15 -- -- 84.36 5.87%
66.09 17.70%
详细
事件:2023年3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7亿元,同比增长44.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0亿元,同比增长45.65%。 2022年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保持高增,期间费率显著下降。总体来看,2022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2.27亿元,同比增长44.41%;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0.80亿元,同比增长45.65%,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增长较快主要原因为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公司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高温合金材料等主要产品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以及公司规模效应显现,整体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分产品看,高端钛合金材料实现收入32.09亿,较同期增长30.56%,毛利率下降2.02pp;超导产品实现收入6.23亿,较同期增长160.85%,毛利率上升14.11pp;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实现收入1.81亿元,较同期增长78.38%,毛利率略降0.72pp。利润率方面,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39.45%,同比下降1.38pp,净利率为25.91%,同比上升0.45pp;单季度看,2022Q4毛利率为35.87%,同比上升1.20pp,环比下降2.29pp,净利率为23.16%,同比下降1.46pp,环比下降3.48pp。期间费率方面,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3%/3.91%/6.02%/0.75%,分别同比变化-0.70pp/-0.39pp/-0.33pp/-0.08pp。 产品结构稳定,多项产品取得突破。公司作为国内钛合金行业龙头企业,始终深耕主营业务,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均保持高速增长。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2020/2021/2022收入占比分别为84.38%/83.98%/75.92%;超导材料2020/2021/2022收入占比分别为9.23%/8.16%/14.74%;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2020/2021/2022收入占比分别为1.61%/3.47%/4.28%。公司主营业务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各产品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超导产品与高温合金产品增速更快。 2022年公司钛合金应对航空重大型号急需,率先制备相关产品,在海洋工程、核工业等领域承担的项目进展顺利,在直升机、商用飞机、商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方面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超导产品MRI销量再创新高,国家重大项目超导线采购项目持续中标,CRAFT项目高线材实现批量化生产,在量子计算机、超导磁悬浮列车等项目均有进展;高温合金项目产销量同比历史新高,主要牌号在多个型号多个客户的产品认证进展顺利。 公司积极备产备货,在建工程有望有序释放。2022年存货为23.8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8.88%,主要系经营规模扩大各类生产物料增加所致;应付账款为8.77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82.85%,主要系公司采购规模扩大期末应付材料款与应付加工费增加所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2.98亿元,同比增加31.34%,主要系四季度公司持有的票据到期收回以及销售回款增加所致。公司募投的“发动机用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粉末盘项目”预计2023年1月投产,“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预计2023年12月投产,“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超导创新研究院项目”、“超导产业创新中心”预计2024年12月投产,目前公司募投项目中650合金棒材轧机、两台8吨电弧炉、8T电渣炉、小规格棒材高精度探伤机等已经完工转固,锻造车间、熔炼车间厂房正在建设,有望有序释放产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4.28亿元、18.87亿元、22.68亿元,对应PE27、20、1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需求波动风险,核心竞争力下滑风险
联创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24 32.48 -- -- 38.26 17.80%
38.38 18.17%
详细
老牌军企改制上市,实力强劲底蕴深厚。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江西省电子集团整合旗下部分优质军工资产于 1999年 6月设立,2001年 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半导体激光系列及微电子元器件系列产品、高温超导感应设备系列产品、智能控制系列产品、背光源及应用产品、光电通信与智能装备线缆及金属材料产品。近年来,公司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经营方针,剥离低效资产重点打造了激光和超导两个高科技新兴产业,并夯实优化智能控制器业务。未来公司智能控制器件、激光器件装备、超导业务有望实现三箭齐发助力公司发展腾飞。 传统业务调整优化,智能控制器业务更具活力。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华联电子主要经营智能控制器业务。华联电子在夯实智能控制家电业务产品线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应用领域,聚焦高端市场、瞄准高端产品,与客户建立长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积累了包括伊莱克斯、ArcelikA.S.、A.O.Smith、格力、美的、江森自控、林德叉车、宏发、开利等在内的数十家国内外家电、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工业控制服务的全球优质客户,其中,高端光耦产品已进入头部客户的重要供应链体系。 激光业务实现突破,反无人机领域发展迅猛。激光产业丰富且庞大,根据 LaserFocus World 数据,2021年全球激光行业产品总收入达到 184.8亿美元。在激光器应用方面,激光反制武器特别是反制无人机的应用发展犹为突出。公司下属子公司中久光电激光技术国内领先,“光刃-Ⅰ型低空反制装备研发项目”已经通过公安部的系统测试,“光刃-ⅠA”通过了包括军方代表在内的专家组评审。“光刃Ⅱ”也进展顺利。公司激光系列产品订单数量高速增长,截至 22H1公司 3.5亿元产能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未来随着产能的扩充,公司激光业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高温超导技术全球领先,空间广阔前景向好。高温超导感应设备市场空间潜力较大下游应用广泛,以晶硅生长炉和金属熔炼及半导体熔融为例,国内直拉单晶硅设备已达数十万台,其中 8英寸-12英寸的设备需求数量每年有数万台;金属熔炼及半导体熔融市场每五年周期性更换 50%-60%,有望实现每年 200-300亿元的市场替换规模。公司参股联创超导专注于大容量超导强磁场直流感应加热感应设备,经过近十年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调试,业内首台航空铝锻压用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已于 2022年 3月 18日在中铝东轻完成产品验收,实现商业化突破。截至 2022年 12月底累计排产订单超 50台,市场开拓进展顺利。 投资建议:联创光电作为老牌军企底蕴深厚,控制器业务稳定增长,激光+超导双箭齐发,未来业绩增强确定性较高。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38.34、33.34、42.72亿元,增速分别为 6.93%、-13.06%、28.16%;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7、4.91、8.30亿元,增速分别为 37.00%、54.53%、69.29%,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0.70、1.08、1.82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低质资产剥离进度不及预期、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军品订单不及预期。
航宇科技 2023-03-02 81.79 -- -- 83.78 2.43%
83.78 2.43%
详细
事件:公司于 2023年 2月 27日晚间发布 2022年度业绩快报,营业收入约 14.54亿元,同比增加 51.49%;归母净利润约 1.83亿元,同比增加 31.97%。 业绩持续高速增长,供需共振未来可期。营收端: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4.54亿元,同比增长 51.49%;主要系公司下游行业航空发动机、能源装备领域需求旺盛,订单量增加。利润端:公司 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1.83亿元,同比增长 31.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 1.69亿元,同比增长 35.97%;公司股权激励计入报告期内的股份支付费用金额为 4,830.99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实现归母净利润 2.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7.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5.45%。公司基本每股收益 1.31元,同比增长 15.93%。 公司总资产 29.60亿元,较本报告期初增长 34.56%,主要原因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增加,同时子公司项目建设持续增加投入等因素。 公司国内外航空、国内能源装备领域等下游行业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市场客户开拓方面进展顺利,公司销售订单增加经营规模扩大;同时,公司不断强化内部精益管理,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了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产出提高,实现了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的稳步增长。 纵向一体化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募投项目后又新增建设项目。1、2022年 10月 19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与甬金股份、龙佰集团、汇鸿科技共同出资设立河南中源钛业有限公司,公司认缴出资 2500万元,持股 10%。未来将建设“年产 6万吨钛合金新材料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 31.44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计划建设期 18个月,建成年产 1.5万吨钛合金新材料生产线;二期工程 18个月,建成年产能 1.5万吨钛合金新材料生产线,三期工程 24个月,建成年 3万吨钛合金深加工新材料生产线。公司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布局上游钛合金原材料,有利于稳定公司原材料成本价格及供应量,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公司发展。2、公司募投建设项目“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特种合金环轧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后,公司于 2022年 4月 13日发布公告拟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环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投资 12亿元建设“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环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 3条航空发动机环锻件精密轧制生产线、2条热处理生产线、2条机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并于 2022年 12月 23日发布公告称已竞拍取得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 126255.28平方米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受益于下游航空发动机批产与维修量提升,公司航空环锻件产品需求旺盛,公司投资扩建项目稳步推进产能持续提升,在供需共振的良好格局下,未来业绩增长高度可期。 投资建议:航宇科技聚焦于高端环锻产品,军用航空发动机环锻产品营收占比较高,公司将充分受益于下游航发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当前在手订单饱满,2023年募投产能有望进入快速爬坡期,在供需双重共振驱动下,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14.54、20.79、27.86亿元,增速分别为 51.5%、43.0%、34.0%;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83、2.76、3.97亿元,增速分别为 32.0%、50.7%、43.7%;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 64、43、30倍。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型号批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募投项目进展及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聚光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2-17 30.80 -- -- 33.80 9.74%
33.80 9.74%
详细
多业务布局的科学仪器领军者,孵化谱育科技主攻高端质谱技术,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引擎。公司成立于 2002年,以工业过程分析产品起家,2006年进军环境监测领域与高端实验室分析领域,成为环资监测仪器领域龙头;2015年开始孵化专注于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应用的子公司谱育科技,2017年至今进行战略转型,赋能升级。公司持股 75%的谱育科技目前已在科学仪器及高端质谱仪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及产业化成果,成熟掌握了离子阱、四极杆、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等多个质谱分析技术平台,成为公司业绩重要引擎之一。2017-2021年,谱育科技营业收入 CAGR 达 124%,净利润 CAGR 达 165%,2022H1质谱仪中标数量位列国产厂商第一,总排名第六,具备对标国外厂商的品牌认可度。新签合同方面,2021/2022H1,谱育科技新签订单分别为 13.4/6亿,yoy+65%、53%,远高于公司总体新签订单增速。 科学仪器千亿市场方兴未艾,政策助力国产仪器采购,替代空间广阔。全球科学仪器市场 2020年超 4000亿元,北美和欧洲占据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我国设备实力与国外龙头相比依旧具有一定差距。“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有望推动全科技行业长足发展。2021年,全国人大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提出设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采购国产仪器。我们认为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支持下,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快。 多年高比例研发投入打造技术护城河,技术积累即将进入收获期。截至 2022H1,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 28亿元。研发费用率由 2018年的 7.56%提升至 2021年的14.98%。多次获得科技部 863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专项资助,积累了二十余项新型技术平台,研制成功数十款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分析仪器,截至 2021年底,公司取得授权专利 633项,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实控人王健是斯坦福大学热科学专业博士,曾在美国 APPLIED OPTOELECTRONIC, INC.任高级研究员,具备深厚半导体领域积淀;姚纳新为北京大学生物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系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 MBA,曾任阿里巴巴美国公司负责人,其余核心技术人员均为相关领域内高水平人才,公司已建立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强的研发团队,赋能长期增长。目前公司多个在研项目已完成研发工作,即将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公司有望纵向深入细分领域,享受研发成果贡献的良好业绩增量。 “4+X”多业务布局,核心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公司近年来积极布局生命科学和半导体检测等领域,建立谱聚医疗、谱康医学、聚致生物和聚拓生物等生命科学版块面向临床诊断、细胞分析、蛋白分析、核酸分析等应用场景开展业务。 2022年 6月,红杉中国领投,谱聚医疗引入财务投资人,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并充实资本实力,谱聚医疗有望加速布局医疗领域。同年,公司研制的 EXPEC7350三重四极杆 ICP-MS 已在半导体上游供应商实现了销售和产品交付,并已陆续在国内主要芯片制造企业开展前期验证工作,逐步进入集成电路制造主要领域。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科学仪器行业龙头,业务布局涵盖环境监测、工业分析、生命科学、半导体等多个领域,产品矩阵完善,多年研发成果逐渐贡献业绩,业务高端化转型成果初显,随着子公司谱育科技订单逐步落地,业绩有望改善,具有 较 大 发 展 潜 力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分 别 实 现 销 售 收 入 为34.81/46.08/55.25亿元,同比增长-7.2%、32.4%、19.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46/1.6/3.77亿元,同比增长-48.7%/146.4%/134.9%。首次覆盖,给予“增持”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新技术开发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风险, PPP 项目风险,并购整合风险。
永茂泰 机械行业 2023-02-02 15.55 -- -- 18.14 16.66%
18.14 16.66%
详细
公司 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约 48.97%~62.17%。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公司预计 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 8,600万元到 11,600万元,与上年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 22,732.44万元)相比,将减少约 11,132万元到 14,132万元,同比减少约 48.97%~62.17%。预计公司 2022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 7,800万元到 10,800万元,与上年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4,223.41万元)相比,将减少约 3,423万元到 6,423万元,同比减少约 24.07%到 45.16%。 疫情迟滞生产叠加铝价波动,公司业绩短期承压。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是:1)上半年受长春、上海疫情影响,上海工厂停产、封闭运行,安徽工厂受到下游客户停产、物流不畅等影响导致销量下降。2)疫情期间公司产能利用率低,导致单位产品综合成本偏高,同时疫情冲击打乱了公司采购、生产、销售的节奏。3)铝价大幅下跌导致公司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采购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错配,进一步导致公司总体毛利率下降。4)受 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上海疫情、美联储加息等宏观因素叠加影响,大宗金属期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公司及子公司所买入套期保值的铝、铜、镍期货价格呈下跌趋势,期货账户累计发生较大亏损。5)公司研发投入有较大增加。 积极布局汽车用铝合金产能,寒冬过后迎接行业上行周期。2022年公司已规划投资约 5亿元左右在云南砚山新建 20万吨硅铝合金及深加工项目,投资约 5.7亿元在安徽广德新建年产 10万吨再生铝新材料项目、年产 6万吨汽车用液态铝合金项目,公司紧抓一体化压铸浪潮,深度布局免热处理合金的研发与验证。公司供给端大幅扩张,匹配原有客户需求增长及新开拓新能源客户未来需求,进一步提升供货能力,有望深度受益于汽车轻量化、一体化产业趋势红利。疫情管控优化后,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包括车辆购置税优惠、购车补贴、放宽限购等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推动了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反弹,带动整个产业链需求增长。公司努力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产销量和收入恢复增长,第四季度受疫情影响销量有所下降,总体上 2022年度公司产销量和收入实现增长,未来业绩弹性释放可期。 下调盈利预测,调整至“买入”评级。公司业绩低于预期,主要是由于公司 2022年受到疫情冲击及大宗金属期货波动导致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我们下调对公司2022/2023年 EPS 的预测至 0.4/1.0元,维持对公司 2024年 EPS 的预测 1.9元。 公司深度布局汽车用铝合金行业,疫情过后市场复苏将给公司良好的成长环境,调整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英维克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1-16 36.40 -- -- 39.86 9.51%
43.43 19.31%
详细
英维克作为国产储能温控龙头,其储能温控业务营收在 2021年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公司主营业务为机房温控节能产品、机柜温控节能产品、客车空调、轨道交通列车空调及服务四大产品条线,并且机柜温控节能产品营收在 2022年半年报中超过机房温控节能产品,在未来有望成为公司营收主角。公司在精密温控节能领域下游客户导入顺利,且公司有望凭借精密温控龙头地位打造温控“平台超市”。 行业 Beta:“双碳”带动储能、IDC 行业步入新成长空间,其温控产业链前景广阔。储能温控方面,储能装机量提升带动储能温控市场规模提升, 2021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量达到 43.44GW,同比增长 21.9%,增速快于全球增速。电化学储能近年来市场渗透率提升迅速,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约束下的利多背景下,中国储能温控市场或将步入高速成长通道。液冷或将成为未来储能温控主力,据 GGII 预测,2025年储能温控液冷方案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 45%,市场规模将达到 74.25亿元。IDC 温控方面,“东数西算”拉动 IDC 增长,液冷技术或成为降 PUE 利器。 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 15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28.5%,其中 2018-2021年 CAGR 高达 30.69%。国家双碳背景下,IDC 温控产业投资机会凸显,液冷技术能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的 PUE。其中浸没式液冷技术可以将 PUE 降到 1.2以下,联合其他技术可以使 PUE 趋近于 1,间接蒸发冷却系统长期来看,能够显著降低企业 OPEX。 公司 Alpha:储能温控龙头有望打造温控行业平台化“超市”。①IDC 温控:公司CyberMate V+高效变频气动热管空调、XRow 高效变频气动热管列间空调、IFB高效变频氟泵一体机等 3款产品,获评“2022年度数据中心冷却用优秀产品”。 其间接自然冷源解决方案节能效果显著,能够使整机全年运行 PUE 低至 1.15;②储能温控:公司 BattCool 储能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 2.0成功发布。公司新一代的BattCool 2.0方案在确保储能系统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降低电芯温差,提高温控能效,提高运维效率,可实现电池增效超过 300万度。 公司在液冷进行“平台化”布局,注重全链条综合的解决方案能力,未来有望拓展多领域多场景应用,并且专注于产品提高可靠性、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合计收入 24.83亿元、38.68亿元、47.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3亿元、4.64亿元、5.75亿元,EPS 分别为 0.51元、1.07元、1.32元。对应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70倍、33倍、27倍。
应流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1-12 21.60 -- -- 22.38 3.61%
22.49 4.12%
详细
事件速递:2023年 1月 10日应流股份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 2022年全年实现净利润 3.93-4.16亿元,同比增长 70%至 80%。预计实现扣归母净利润 2.17-2.32亿元,同比增长 45%至 55%。报告期内,公司合肥土地收储、霍山“退城进园”项目,为公司增加非经常性损益约 1.1亿元。 疫情扰动下,业绩符合预期。考虑到四季度全国疫情扰动或影响到公司的生产交付,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预计全年增长主要受益于 1)“两机”进入放量周期,业绩弹性兑现。2)传统核电业务需求恢复,新材料开始贡献业绩。3)传统油气业务和矿山业务稳定增长。 23年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当前时点展望 23年,公司毛利率较高的“两机”和“核电”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同时带动公司利润端快速增长,业绩进入兑现期,持续坚定看好。 投资建议:公司正处在下游高景气将拉动产能利用率快速上升的阶段,进入业绩释放期。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含土地收储收益1.1)/5.1/7.6亿元,同比增长 77%/25%/50%。结合“两机”和核电行业的高景气,公司研发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公司发展的持续性,看好公司的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相关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国际贸易形势恶化、在研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博实股份 能源行业 2023-01-10 14.61 -- -- 17.41 19.16%
17.41 19.16%
详细
国内智能设备供应商龙头。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哈尔滨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首次发行A股成功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智能设备以及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且股权架构稳定,成立多家子公司极大拓展产品线。公司成功转型多元成长驱动,营收高速增长,目前公司新增订单充足,可持续成长性得到确认;工业4.0进程+公司持续横纵向拓展,供需形成共振。政策推动产业化转型,公司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公司策略是横向拓宽公司产品体系,纵向“点、线、面”技术研发,创造公司新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点,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智能装备”+“工业服务”业绩驱动双引擎。政策推动制造服务业有序发展,博实工业服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三成,且毛利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博实将产品应用优势、技术领先优势与工业服务充分结合,积极推进产品服务一体化战略,服务业务取得快速发展,工业服务在增强客户粘性的同时帮助下游企业降本增效,将为公司与下游客户带来双赢,随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两业融合政策驱动下,工业服务业务的规模和收入有望迎来爆发;多家子公司具有先发卡位优势-思哲睿、博隆IPO进行中。哈尔滨思哲睿医疗及其全资公司康多机器人实施的“微创腹腔手术机器人项目”具有先发卡位优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于2022年6月24日发布了《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获批上市》的信息,该设备是国内较为成熟的手术机器人;另一家公司博隆技术在大型聚烯烃气力输送系统中多项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在国内气力输送系统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及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考虑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且持续进行产业链横纵向拓展,且基于公司从设备端到工业服务端的Know-how优势,客户粘性有望持续增强。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7.8和10.4亿元,对应PE为26X、19X和14X,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装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反复影响生产交付的风险;不能保持技术先进性的风险;其它经营类风险;
旭升集团 有色金属行业 2022-11-30 35.80 -- -- 39.02 8.99%
43.78 22.29%
详细
旭升集团:基于模具加工技术挺进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市场,现处于精耕细作阶段。 公司拥有悠久的铝制零部件制造历史,2003年起家于模具加工,业务随后延伸到铝压铸工业件,于2012年切入车用铝合金零部件领域,并逐步以该项业务为核心。公司营收曲线走势稳定,2013-2021年总体保持向上突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45.0%,并在2021年实现营收30.2亿元。此外,公司盈利空间坚固,除2019年外毛利润均能保持逐年增长之势,且期间费用率始终控制在10%左右。 竞争优势:掌握压铸、锻造、挤出三大工艺,客户资源优质且丰富,多个扩产项目建成在即。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同时拥有压铸、锻造、挤出三项铝合金成型工艺的企业,并以此为核心发展了原材料创新-铝合金成型-零部件改造的完整技术路线,能够满足整车厂商对零部件产品多样化、轻量化、精密化等各维度的核心诉求。在与特斯拉不断深化的合作关系中,公司获得了稳定的业务需求,并通过示范效应拓展了采埃孚、北极星、宝马、长城汽车、宁德时代等各领域标杆客户。产能方面,四大扩产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陆续建成,届时公司的合计年产值有望超过80亿元,而优质的客户群体和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可以为产能消化提供有力支撑。 户储及铝瓶业务开启,绘制二次增长曲线。公司于2022年正式开始户用储能业务,目前已取得国外某新能源客户的定点项目,为其配套户用储能铝部件,项目周期5年,年化销售金额为6亿元;子公司和升铝瓶于2020年成立,是公司感知储氢行业前沿动态的先遣部队,目前主要配套于国外的快消产品,其在今年9月收到欧洲某餐饮设备分销商的定点通知,项目年化销售金额为8亿元。上述两大定点项目的产品预计都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说明公司在户用储能及储氢铝瓶领域的技术和产能的积淀已颇具深度,这两项业务也有望成为公司继新能源轻量化之后再度腾飞的重要助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47.08/72.08/94.00亿元,同比增长55.73%/53.09%/30.41%,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7.07/11.66/14.98亿元,同比增长71.09%/65.01%/28.47%,2022年11月28日收盘价对应PE为33.46/20.27/15.79倍。在节能减排与轻量化的时代背景下,旭升集团同时掌握压铸、锻造、挤出三大工艺,并且以特斯拉为核心发展出多样化的客户矩阵,随着产能落地密集期的到来,公司有望在高度分散的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市场崭露头角,首次覆盖并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不及预期。
泰豪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23 6.75 -- -- 6.74 -0.15%
6.83 1.19%
详细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聚焦军工装备产业发展。公司是在江西省和清华大学“省校合作”推动下,在南昌国家高新开发区设立的高科技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收购了江西三波电机总厂、衡阳市四机总厂、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等国有军工企业及上海红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并投资了江西国科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航比特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目前公司已完成智能配电业务剥离,持续聚焦军工主业。军工装备业务围绕通信指挥系统、光电探测产品、导航产品的研制与服务,重点开展军工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民品业务主要为智能应急电源的产品研制与服务。 “十四五”国防建设提速,公司军品业务有望受益。军费支出稳步提升,顶层政策强调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有望牵引国防投入持续增加。信息化为国防建设趋势,将是军用装备费用投入的重点。军用通信指挥车:市场规模 40亿元/年,行业处于成熟期。竞争格局稳定且相对集中,公司行业地位领先;导航产品: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业研制开发全套航空导航地面设备的厂家;舰载作战辅助系统: 海军加速由浅蓝走向深蓝牵引配套系统空间扩张;军用电源装备:公司军用电站技术优势确保行业领先地位。 “新基建”建设启动,应急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应急产业国内市场规模超过 250亿元。在“新基建”热潮下,各行业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以数据中心和通信行业为代表的信息领域对高端应急电源的需求快速提升。数据中心市场方面,2020年 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数据中心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通信市场方面,2022年运营商资本开支继续保持。海外市场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国家内生性需求、产品更新换代等等因素将带来较好的市场机会。目前该行业竞争格局呈梯队式分布,行业集中度呈提升态势。 参股的两家公司 IPO 稳步推进中。江西国科军工 IPO 目前处于“已问询”状态,泰豪科技持有江西国科 11.82%股份。中航比特 IPO 目前处于“已问询”状态,泰豪科技子公司泰豪军工持有中航比特 15.76%股份。 投资建议:公司主业聚焦军工后,或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净利润为 3.26亿元、3.54亿元、4.15亿元,EPS 为 0.38元、0.42元、0.49元,对应 2022年 11月 21日股价,PE 为 17倍、16倍、1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现有产品技术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参股企业 IPO推进不及预期或失败风险。
润欣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11-17 6.89 -- -- 7.17 4.06%
7.83 13.64%
详细
国内领先的 IC 产品和 IC 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 2000年,并于 2015年首次发行 A 股成功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无线通讯芯片、射频元器件、传感器芯片、数模混合信号芯片等。公司在其重点业务领域具有优质的客户群、具备针对细分市场的专用芯片定制设计能力和自研设计能力。 汽车电子分销业务将迎放量。工控、汽车电子分销业务持续增长。在城市数字化、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国内相关市场的芯片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预计 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12,331亿元。公司与国际领先的 IC 设计制造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广泛的客户资源积累且粘性较强,业务和盈利稳定。受益于产业政策推动及新能源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公司传统分销业务中汽车电子领域开始放量。 自研+定制 IC 业务有望爆发。芯片自研和定制业务有望爆发。公司在半导体设计领域始终保持较高的研发和资本投入,旗下(上海临港)创芯微电子业务进入量产。2022年上半年,公司“定制和自研芯片”业务共实现销售额 3,274.14万元人民币,标志着公司向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国产化替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公司与美的、阿里等客户合作的智能家电控制、超低功耗 BLE 等芯片和车规级 ADC 芯片、ADB 自适应前灯控制芯片或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将实现 19.20/20.95/22.63亿元收入,对应归母净利润 0.68/0.73/0.77亿元,50.75x/47.54x/44.72xPE。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公司定制业务放量在即,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业务人员流失风险、供应商变动风险、存货与跌价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